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

2024-10-16

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精选8篇)

1.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 篇一

佛教图书馆使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尝试--《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的编制 周 子 荣

(杭州灵隐寺云林图书馆

3100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云林图书馆利用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的《佛教图书分类法》1996年版,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B94佛教类进行改编的思路和做法,在维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有体例的前提下,编制了《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以适应佛教图书馆文献分类和组织的需要。

关键词

佛教图书分类法

佛教图书馆 缘起

2003年3月,杭州灵隐寺云林图书馆创建初期,在选择图书分类法的问题上,遇到了难题。《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四版(下称《中图法》)①,是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分类法。其佛教类目仅有33个,很难适应专业性强、文献量又十分浩大(佛教界称为内典)的佛教图书馆的需要。若选用专业分类法,首推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编辑的《佛教图书分类法》1996年版(下称《香光法》②。该书虽然内容丰富,类目详尽,实用性很强,但也有明显的缺憾。如因台湾的政治体制不同,在某些类目的定名、地区的划分等原则性问题上,我们不可能认同。若贸然使用,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当然,这些问题是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加以修改的。但是,选用佛教专业图书分类法又无法解决非佛教类图书(佛教界称为外典)的分类问题。为此,又得选用一部普通分类法。这样,一馆两个分类体系,在现实工作中是非常麻烦的,也是不科学的。

那么,是否可以设想总体上采用一部分类法(如《中图法》),又在佛教类中使用佛教专业分类法(如《香光法》),来同时解决内、外典图书的分类呢?

有专家建议,先对《香光法》的一些敏感性问题进行修改,而后在原有类号之前置以一个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比如M),改《中图法》原22个大类为23个大类。这就将《香光法》纳入了《中图法》③。其实,这个做法是不太行得通的。首先,《中图法》增加一个大类不是一件随便的事,须由《中图法》编委决定。再说,佛教类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大类,站在大型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的立场上看,无可行性而言。其次,《香光法》的体系结构、类目设置、标记符号与《中图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怎么可以说,加了一个字母的《香光法》就纳入了《中图法》呢? 2 改编

若要将两者真正融为一体,唯有在《中图法》B94佛教类内,参照《香光法》的类目进行扩类和修改。我们经过两年多的调查、比较、研究、分析,对这种“融合”做了初步的尝试,在取得了对方正式授权改编的文本后,编制出版了《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下称本分类法)④。编制的原则是:不改变《中图法》原有的体系结构和标记符号制度,修改《香光法》某些不适宜类名和编号体系,把《香光法》类目进行拆离或重组,充实到《中图法》B94相关类目中去。同时,学习和借鉴《香光法》的长处,将有关做法吸收到《中图法》里去。具体做法主要分成对《香光法》的修改和对《中图法》的调整两个方面: 2.1 对《香光法》的修改 ① 思想观点问题

1)《香光法》将西藏佛教(藏传佛教)与中国佛教、世界各国佛教相并立的列类方法,是不可取的。本表根据《中图法》原则,把西藏佛教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佛教的理念,依《中国地区表》复分,分别在佛教史、佛教组织及寺院、佛教哲学思想、佛教文学、佛教美术等类目中予以体现。(见例一)2)《香光法》的四个通用复分表(标准复分表、佛教地区表、中国省区表、中国时代表)的编表体系与《中图法》不一。特别是《中国省区表》完全不符合中国当前地区划分的实际。本表则一律以《中图法》的相关复分表(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中国时代表)取而代之。

② 类目体系问题

1)《香光法》总论类010~082的类目设置与《中图法》的总论复分表内容,有几乎完全对应的关系。如“021佛教目录”对应“B94-7”;“041佛教辞典”对应“B94-61”等等。本分类法则在B94佛教类下大量列出带“-”的《中图法》总论复分号类目,以取代《香光法》总论类目;个别类目(如“B94-05佛教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还据《香光法》进行了细分。

2)《香光法》“090藏经”类与《中图法》“B941大藏经”对应,但列出了各种不同语文的藏经类目。本分类法按《中图法》体系,剔除了各种语文的藏经类目,语文的区分则通过排架和典藏来解决。

3)《香光法》“290佛教地志”类,与《中图法》“B947佛教组织与寺院”类目基本对应。本分类法将其移至B947;另将佛教总论中“B94-2佛教机构、团体”类改成交替类([]),集中于B947。

4)对佛教经、律、论三藏的处理,《中图法》采取大、小乘分列的方法列类,《香光法》则不分大、小乘、直接在三藏下列出各部类的经、律、论典。本分类法维持了《中图法》的体系,对《香光法》的经、律、论类目进行了改编。(见例二)5)关于佛教宗派的分类,这两种分类法的体例是不同的。《香光法》按国家区分,《中图法》则按宗派区分。本分类法在保持《中图法》体例的前提下,采用多重列类的方式,列出“B946.92/.97世界各国佛教宗派”类目,来容纳以国家立论的佛教宗派著作(见例三)。另外,B946宗派类又吸收了《香光法》的佛教宗派专类复分表予以细分。但宗派史采用《中图法》总论复分号-09;宗派人物传记则并入“B949.9传记”有关各类。

6)《香光法》“710佛教文学类,只列出文学作品类目,而未列出文学理论类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漏。本分类法在修改中增补了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和研究、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和文学史、文学思想史等四个类目,使那些对佛教文学批评研究的著作得到恰当的归属(见例四)。

③ 配号制度问题

本分类法改编了《香光法》的十进制配号制度,按《中图法》原则,采用了一些灵活性的编表技巧:

1)当同位类超过9个后,采用八分制。如佛教宗派,原表中列出的八大派系和其他后,已满9类,再要列出依国家区分的佛教宗派总论性著作,就无号可加。本分类法改用.91、.92...等来列出第九个以上的同位类。(见例三)2)有时,为了缩短号码,采用借号法。如B949.92中国佛教人物传记,若再区分总传和分传,就要用到小数点后三位数,鉴于中国佛教人物传记类的文献特别多,常用这么长的类号比较不便,本表在这里借用了.91这个空号,列为”中国佛教人物总传“,而.92则列为分传,方便了取号和使用。(见例五)3)另外,本表还采用了《中图法》的”一般性问题“配号法来解决B945.2佛教僧制中的共性复分问题等等。

2.2 对《中图法》的调整 ① 突出佛教专业分类法特色

1)”佛教教理“是佛教文献中的理论部分,其文献量也十分浩大,而《中图法》却未予列出。本分类法添加了”B940教理“类,再依《香光法》细分。

2)佛教文献中,有大量的佛教文学、佛教艺术和与佛教相关的语言著作。若依《中图法》分,这类文献只能分到I、J、H等相关类目中去。作为佛教专业图书馆,这样处理对这类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就很不方便。为此,本分类法按照《香光法》”700~790佛教文艺;佛教语文“类的设置,将《中图法》”B948对佛教的分析与研究“类,改为”佛教语文、佛教文艺“类。

原《中图法》”B948对佛教的分析与研究“类的类名,值得商榷,实际上是有类无书。此类图书也应是佛学著作的一部分,可依内容分入B94佛教有关各类。为慎重起见,本分类法借用《中图法》总论复分号”-34分析研究“之含义,保留该类在B94-34下列出。② 吸收《香光法》专类复分表

本分类法也吸收了《香光法》的佛教宗派、佛教语文两个专类复分表,但删除了佛教文学复分表,在将其内容经扩充后编入”B948.22中国佛教文学“类,又在”B948.23/.27各国佛教文学“类下加”仿分“注释指引复分(见例四)。③ 据《香光法》扩充原有类目

在对《香光法》和《中图法》的思想观点和体系结构方面做了改编调整以后,接下来就是依据《香光法》对《中图法》B94佛教相关各类的扩充了。以”B942经及经疏“类为例,《中图法》原表4个类目,改编后扩充至157个类目。3 小结

综上所述,本分类法经过如此加工,保持了《中图法》原有的体系结构,又极大地充实了原本过于简略的类目(从33类扩增至500多类),较好地适应了佛教图书馆类分内典图书的需要。同时,与使用《中图法》类分外典图书不发生体系结构上的矛盾。我馆两年多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本分类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类号较长。大多类号长度在小数点后二~三位,还有一些类号出现了两个小数点。这是先天缺陷,因为它的起点就是B94,细分之后,类号不能不长。当然,如若一定要解决类号长的问题,也可选择一个特殊的符号(例△、等)来替代B94,为每个类号节省了两位数字。这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也不是不可以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工作仅仅是一次尝试,解决了云林图书馆馆藏文献组织之急需。编制本分类法,意在抛砖引玉,但愿得到佛教界、图书馆界的关注,组织力量,编写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的佛教图书分类法来。例一,对”西藏佛教“类的处理: 《香光法》

190 各国佛教思想 191 印度佛教思想 192 中国佛教思想 193 西藏佛教思想 194 韩国佛教思想 195 日本佛教思想 196 亚洲佛教思想

东亚佛教思想入此 196.1 东南亚佛教思想

南传佛教思想入此 《本分类法》

B940.9 各国佛教思想

各国佛教哲学(史)入此,依世界地区表分。B940.92 中国佛教思想 B940.927.5 藏传佛教思想 B940.93 亚洲佛教思想 B940.931 东亚佛教思想 B940.931.26 韩国佛教思想 B940.931.3 日本佛教思想 B940.933 东南亚佛教思想

南传佛教思想入此。B940.935.1 印度佛教思想

例二,对”经藏“类的处理:

《香光法》 300 经及其释

310 阿含部;本缘部 320 般若部 330 法华部 340 华严部

350 宝积部;涅般木部 360 大集部 370 经集部 380 密教部 390 其他 《本分类法》 B942 经及经疏 B942.1 大乘 B942.11 般若部 B942.12 法华部 B942.13 华严部 B942.14 宝积部 B942.15 涅般木部 B942.16 大集部 B942.17 经集部 B942.2 小乘 B942.21 阿含部 B942.22 本缘部 B942.3 秘密部 B942.9 其他

例三,对”佛教宗派“类的处理:

B946宗派

世界各国佛教宗派总论入此。B946.1 天台宗(日莲宗、法华宗)B946.2 三论宗(法性宗)B946.3 法相宗(唯识宗、慈恩宗)B946.4 华严宗(贤首宗)B946.5 禅宗(佛心宗)B946.6 密宗(密宗教、真言宗、金刚乘)B946.7 律宗(南山律宗)B946.8 净土宗(莲宗)B946.91 其他

B946.92 中国佛教宗派

论述中国佛教宗派的总论性著作入此。B946.93/.97 各国佛教宗派

论述某个国家佛教宗派的总论性著作入此,依世界地区表分。

例四,对”佛教文学“类的修改:

B948.22 中国佛教文学 B948.220 文学理论

B948.2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 B948.220.7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B948.220.73 诗歌、偈赞 B948.220.74 戏剧文学 B948.220.749 讲唱文学 B948.220.75 故事、小说 B948.220.76 散文 B948.220.77 应用文 B948.220.78 杂著

B948.2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B948.221 总集

可依中国时代表分。B948.222 别集

可依中国时代表分。B948.223 诗歌、偈赞

词曲入此。B948.224 戏剧文学

剧本入此。B948.224.9 讲唱文学

变文、宝卷入此。B948.225 故事、小说 B948.226 散文 B948.227 应用文

书信入此。B948.228 杂著

日记、序跋、笔记、楹联、挽词、匾额、寿文、发愿文等入此。B948.229 中国各地佛教文学

依中国地区表分。B948.229.75 藏传佛教文学 B948.23/.27 各国佛教文学

依世界地区表分,再仿”B948.22中国佛教文学“分。

例五,对”中国佛教人物传记"类的处理:

B949.9 传记

世界佛教人物总传入此。佛教人物思想研究评论随传主分类。B949.901 释迦牟尼佛传 B949.902 诸佛传 B949.903 菩萨传

B949.903.1 观世音菩萨 B949.903.2 文殊菩萨 B949.903.3 普贤菩萨 B949.903.4 地藏菩萨 B949.904 僧总传 B949.905 居士总传 B949.906 护法神传

B949.91 中国佛教人物总传 B949.92 中国佛教人物分传

依被传人排。B949.93/.97 各国佛教传记

包括总传和分传;依世界地区表分。

参考文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四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 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佛教图书分类法1996年版.香光书乡出版社,1996 3 白化文.佛教图书分类法(改定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3,69 4 周子荣.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香港,云林出版社,2005 周子荣

男,杭州市灵隐寺云林图书馆研究馆员。

2.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 篇二

8万册图书约7768捆, 按顺序装1248麻袋。按以往搬书经验, 一捆图书长约30CM、宽30CM, 高22CM、一捆书体积:0.027m3一麻袋, 平均6包图书, 装袋后总体积:1248*0.027*6=202.176

总重量1本书平均0.5KG, 总共82292册*0.5=411146KG=41T

福州至南平约170公里.物流按重量150元/T, 按体积50/T

两种计算方法结果价格差不多.最后联系了载重18T, 最大体积70立方米的集装箱式货车装三车即即可以运完。

二、图书排架——上架与整理

图书排架包括图书上架与整理工作是图书搬迁过程中最主要的步聚, 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中每个环节的步步相扣, 这个环节已经显得相对轻松。但是这个环节还需要按下面的顺序操作:架上每包数标引→对号入座→拆包→顺架→放书立→搞卫生

三、如何标引架上图书

制作每类图书在架上的区间信息例如:

A:19包, 1-5层2捆*2、空1捆

这是一张A类的架上排列所有信息:表示:A类书共有19包, 分配2面书架每面要放5层每层放2捆, 6层书架最低层不放, 空1捆表示最后一面的最后一层只放1捆。

J5、35包、1-3层3捆*2、4-5层4捆*2、余1捆

表示:打包号为J5的图书的所有信息:共35包, 分配2面书架每面1-3层放3捆, 4-5层放2捆。余一捆表示其中有一捆要插进这面书架里。

所有的打包信息分别写在每张A4纸上, 按排架顺序打印叠好, 后分成5组, 先把每组的总书架算好, 划出5组的总区间, 然后5组人员两人一组分头行动, 按打包数的信息用可擦洗记号笔把每类每包的包数写下书架上

上架:搬家公司搬运图书到目的地图书馆后搬运工人卸车, 图书馆工作人员解开麻袋根据已经标引好的分类架标对号上架, 卸车和开袋同时流水作业的方法, 工人卸完我们也基本把每捆书送到了书架上。待全部打包图书上到架上, 接下去解包整书, 放书立, 用酒精溶液擦去书架记号、搞卫生一气呵成。

四、人员的合理安排

挑选流通阅览部的业务骨干作为小组带头人, 每组强弱搭配2人先行到南平校区打扫图书入场前书库和书架卫生、用可擦拭水笔按打包包数写好分类架上标引作好图书入场准备, 4人留在南平指导物流有序装箱。

根据以往搬迁经验一个工作日可以完成的图书上架整理工作量80包, 共7794包约需100个工作量, 20个人需要5天完成, 熟练工一个工作日可完成最少100包的图书上架全部任务, 20个人员里有12个业务骨干, 15个到南平校区进行图书, 留下5人在福州本部指导搬家公司装车, 结果15个三天半里提早圆满完成了全部图书搬迁工作。

3.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 篇三

【关键词】政法类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

【作者单位】张虹,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现有两处馆舍,分别位于松江校区和长宁校区。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以法学文献资料为馆藏特色,同时关注经济、文史、语言等社科类文献的收藏。目前,图书馆共收藏纸质图书200余万册,中外报刊1500余种,电子图书78万余种;提供在线数字报纸500余种,在线电子图书70万余种;同时拥有北大法意、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Lexis、Westlaw、HeinOnline等50余种数据库。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

作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校的图书馆是一个学生阅读的大平台,只有建设好文献资源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获取。近几年,很多学校开始根据专业的比重设置图书馆书籍量。作为服务于学校教学研究的辅助机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主要以学校教学的专业特点以及相应的文献需求来进行文献采购,以此体现自身馆藏图书配置的特色性。

一、现有的文献资源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除了包含重点学科文献资料,还有与本学科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的文献资料,形成了馆藏图书结构的交叉和多维体系。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法律法规。这类规范性文献是法学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会时刻关注并采购最新、最全的图书。二是学术著作。比如新修订的法律释义、指南、讲义等。这些法学图书大多是复本馆藏,以满足广大在校师生的需求。三是案例类图书。为学习法律的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直观的参考。四是社科、经贸、外语等各学科的文献资料。除了法学,图书馆也兼顾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采购了相关的图书,形成多媒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每个法律院校都会配置与自身学科相适应的馆藏图书,拥有一些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各个特色文献资源组合到一起就会形成我国较为综合的文献资源体系,这也是学生和教师所期望的文献资源。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机构,不仅实现了资源在整个学校范围内的共享,也满足了各种类型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此外,通过特色馆藏和馆际合作,各个高校可以共享自身缺乏的文献资源,这样互通有无也起到了节约资源的作用。

二、图书馆藏书布局

以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整个图书馆是按照图书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及新旧程度,结合服务方式,将藏书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组成一、二、三线书库的布局体系,即“三线典藏”制藏书布局。三线典藏制是图书馆学重要的经典理论之一,是以美国图书馆专家R.W.Truesovel提出的藏书利用“二八率”为理论依据的。

根据这一理论,“三线典藏”制是按照读者的借阅需求和借阅方式进行布局的,它体现了文献利用分布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散的规律。一线书库实际上为开架书库和阅览室。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高,针对性强的图书。一些具有现实性、 推荐性的图书, 实行开架借阅,复本数根据每种图书的流通情况灵活掌握,一些常用的工具书集中放置在专门的书架上,便于师生查阅。二线书库为闭架或半开架辅助书库。 其藏书特征是: 利用率较高, 参考性较强, 近期出版的书刊。 三线书库为典藏书库。 其藏书特征是:利用率较低的滞架书刊, 陈旧过时书刊, 资料性书刊等, 这些藏书不对一般读者外借阅览,采用闭架形式。为了满足部分师生的需求,这类图书只要进行预约依然可以借阅。

三、图书馆图书借阅榜

对于本校学生来说,图书馆法律类的参考书籍最受欢迎,尤其是那些出自名家的著作,比如梁慧星的《民法总论》《物权法》等几乎每天都有学生来咨询预约。由于图书馆开架书库的复本有限,很多学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版本,即便是放置在密闭书库的旧版图书,其借阅量也依然很高。

近期学生借阅的法学类图书以《银行与金融机构法概要》《中国行政审批指导案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私法学》以及《合同法》等为主,社会科学类的图书以管理学、心理学等为主。

四、图书采访途径

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图书馆采访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的荐购信息,走访校内各个学院教研室,收集教师所需要的文献资源。此外,图书馆还定期举办讲座,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图书荐购大讨论,并在微信平台开设学生荐购通道,收集学生推荐的图书信息。同时也延续以往的采购模式,通过招标选择几家规模大、资信好、进货渠道正规、服务完善的供应商作为定点采购单位,以现场采购与目录订购相结合的方式,使图书馆的藏书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另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将本馆的特色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编制了图书书目、索引、文摘、述评、手册、指南等,方便在校师生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使本馆的特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五、图书馆的法律类电子资源

1.主要的法律数据库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的多种数据库主要以法律数据库为主,如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Westlaw等。

北大法律信息网凭借其北大法学院的学科优势,所含的法律内容全面、权威,数据量大。其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库、司法案例库、法学期刊库、英文法规库等。法律法规库可以查询到70余万篇法律法规,平均每天上传的最新文件达到200余篇,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新的法律法规动态;司法案例库由民事案例、刑事案例及行政案例3个数据库组成,全面收录我国大陆法院的各类案例,收录案例数据近10万篇,不仅可以根据师生需求提供全方位检索、导航功能,还具有个案系统呈现、案例帮助系统及刑事比对功能;法学期刊库目前已全面收录《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法学杂志》《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河北法学》《当代法学 》《比较法研究》《法学论坛》《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行政法学研究》《犯罪研究》《清华法学》《科技与法律 》等16家专业法学期刊全文,13家法学核心期刊目录,期刊总期数达2000期,全文文献共3万余篇;英文法规库目前提供7000余篇中国法律法规的英文译本(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金融业常用的惯例通则),700余篇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和发布的典型司法判例的英文译本(涉及行政、民事、刑事、经济、知识产权和海事等多个领域),同时提供中外税收协定中英文文本、公报目录、法学期刊英文目录。

2.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图书馆逐步采购了许多电子资源,但由于不同的数据库有不同的编码结构和检索界面,读者若要详细检索则需要了解不同的检索技巧。对于本校大部分学生而言,缺乏电子资源的检索技能,不能得心应手地检索与利用电子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使用兴趣。

此外,虽然图书馆会定期使用其微信平台、馆内的电子屏幕和举办各种数据库的讲座等途径,对本馆的电子资源进行宣传介绍,但由于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有限,以至影响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加之有些培训讲座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对策

针对以上阐述分析的几点原因,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与学校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将图书馆文献检索设成必修课,同时,针对数据库使用的高峰期开展相对应的系列培训和讲座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巧和技术。此外,也要提高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并以此作为业务考评的一个指标,督促馆员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作为政法类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进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文献资源藏书体系,建设独具自身特色的图书馆藏书模式。虽然图书馆的馆舍是固定的,但可以通过优化馆藏建设,合理布局馆藏文献,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通过统计分析纸质资源的搜索量及借阅量,合理剔除部分利用率不高的书籍。

[1]刘金玲,叶艳鸣. 三线典藏制度与动态典藏管理模式[J]. 图书馆杂志,2004(11).

[2]何翠华. 南开大学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1).

[3]孙长虹. 探析提高电子文献使用率[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7).

4.图书馆爱护图书宣传口号 篇四

2.静心吸吮知识源泉,更显真才实学本色。

3.“我”是你的好朋友,要记得送“我”回家哦。

4.书乃人之益友,损之何忍?

5.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6.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7.知书达礼,爱书如己。

8.图书是孩子,书柜是妈妈,孩子丢了,妈妈会着急的。

9.我知道你是“书虫”,但是别“咬”我。

10.只取一本图书,阅毕放还原处。

11.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本好书。

12.好书,书好,好书好读好护。

13.悄悄走路轻说话,良好氛围靠大家。

14.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乐乎。

15.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

16.书生静心,手机静音。

17.轻言轻语保洁净,文明借阅记心间。

18.轻取轻放,阅过无痕,珍爱图书。

19.愿君与书同声同息。

5.图书馆文献分类细则 篇五

一、本馆使用的分类法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为依据,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文献收藏具体情况确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本>》,具体类分文献时以<使用本>为标准。

二、分类人员要全面、细致地学习和了解分类的基本理论和分类法;对各学科馆藏图书的实际情况有一定了解;对我院专业设置情况要比较清楚;具有一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懂得文献分类规则,做到正确地使用分类法,归类准确,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每种文献的作用。

三、分类工作一定要严格按分类工作程序进行,包括查重、确定分类号、著者号、校对等项工作。

四、分类工作一般原则

1.文献分类根据所使用的分类法和本馆制定的使用细则执行。

2.文献分类要充分考虑我院专业设置情况、读者使用情况、流通管理情况和分类历史情况等,使文献归类准确,前后一致,便于读者使用和流通管理,以发挥文献的最大效用。

五、文献分类步骤

1.查重。文献分类前一定要查重,如果是复本、多卷书、版本及书名相同、内容相近等情况,应依以前分类号为准,保持前后一致。如果以前号码错误,可以另取正确的号码,同时改编原有文献。

2.鉴别文献内容。对于新文献,要分析鉴别文献的内容。对每种文献,首先要分析鉴别其内容主题,了解著者的目的,使用对象和出版形式,并注意下列问题:

(1)文献研究的对象属于哪一个学科门类?

(2)是单主题还是多主题,各主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著作的形式是什么,如,专著、丛书、多卷书、手册等等?

(4)写作目的和使用对象是什么,如:科普、文艺欣赏、专业学习等等?

3.分析鉴别文献的途径:根据文献的实际情况,可以按下列顺序逐步深入了解文献的内容,最后再确定分类号。

(1)阅览书名页和版权页,包括书名、题上页、题下页、著者、出版项等,分类时主要根据文献内容,在内容相近时应考虑书名相同归类一致,书名相似而从不同学科研究同一主题时,应按学科各入其类。

(2)如果文献中有在版编目数据,可以参考其分类号和主题词。

(3)审阅内容提要,分析文献的内容性质、使用范围和读者对象等等。

(4)检阅目次,可以了解文献的内容概况,了解全书的概况

(5)阅读序言、出版者的话、前言、绪论和后记等,了解文献的写作目的、内容、使用价值、作者的观点等。

(6)浏览全书内容,进一步了解文献的内容。

(7)查阅文献编写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可以判断该书所属的学科。

(8)查阅各种参考工具书或与有关人员讨论研究。

六、一般分类方法

1.单主题文献分类

单主题是指文献只论述或研究一个对象,即只有一个主题内容。根据构成主题 概念因素的多寡,可分为单元主题和复合主题。单元主题是指文献包含的一个概念因素,复合主题则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因素组合而成的单主题。

(1)单元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时一般应根据其所属学科进行归类。

(2)复合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时首先要分析符合主题概念因素的类型(主体因素、通用因素、位置因素、时间因素、民族因素及文献类型因素等),依据主体因素的研究角度所属学科归类,然后判定各类型因素所属的类,将各类号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组配。

2.多主题文献分类

多主题是指文献研究或论述的主题内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根据主题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应用关系、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和比较关系等。对多主题文献进行分类,应首先分析主题概念的关系。

(1)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同时论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主题。一般归入到能概括其内容的上位类,无共同上位类的,依论述重点、写作目的或篇幅较多的主题归类。若重点不明确,则按前一个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并为另一个主题作互见分类。

(2)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各主题之间具有包含关系、属种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标引文献时,一般依较大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必要时对次要主题进行分析分类。若较小主题是论述的重点,则依较小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

(3)应用关系:应用关系的`主题是指一个主题应用到另一个主题或几个主题中,或者几个主题同时应用到一个主题之中。若论述一种(或多种)理论、方法、工艺、材料、设备、产品等在某一主题或学科方面的应用的文献,归入应用到的主题或学科所属类目。若论述一种理论、方法、技术、材料等在多个主题方面应用的文献,按理论、方法等本身的学科属性归类。某一事物或科学应用到另一事物或学科,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主题的文献,一般归入应用到的领域中的有关类目。

(4)影响关系:影响关系主题是指文献内容的几个主题,一个对另一个或对多个主题产生影响,或者多个主题对另一主题产生影响等。论述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影响另一主题的文献,归入受影响的主题所属类目。论述一个主题对多个主题产生影响的文献,一般按发生影响的主题归类。

(5)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涉及几个主题,其中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的原因,或者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作用的结果。标引时,一般将文献分入结果方面的主题所属的类目,如果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则按原因方面的主题所属学科进行归类。

(6)比较关系:论述两个主题相互比较的文献,一般按著者重点论述的或所赞同的主题归类,必要时为另一个主题作互见;如果是多个主题之间的比较,若在分类法中有包含这些主题的类组成的概括性类目,则归入该类目中。

5 写作体例和出版形式:

(1)多卷书,均应集中分类,并依据全书整体内容的所属学科归类,如果分卷内容相对独立,并有分卷题名的,应进行分析分类,以利于读者使用。

(2)丛书,凡一次购齐的整套丛书且各种丛书论述的主题集中、各书之间联系密切的按整套丛书内容归类,其余按其内容各入其类。

(3)辅助表及复分表的应用,辅助表中本馆规定只使用“总论复分表”的部分类目及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专用复分表、具体问题仿一般问题。

(4)分类类级、组配问题及交替类目的使用详见使用细则。

七、著者号的使用

依全国情报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会、《中国 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分类主题研究分会编的《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为取号标准。其中一些细则如下:

1.如果所编的图书为2版,则在著者号码后加“=2”;3版加“=3”,依次类推,1版不用加,其中版本以版权页为准。

2.多著者图书,依第一著者取号。

3.人物传记类图书,如果被传人只有一人,以被传人取号;如果被传人为两人以上,则依作者取号。

4.本馆不采用《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说明中的4.2.3和4.3下的所有复分细则。

6.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 篇六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原名中央国家机关与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重要的分支机构,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专业培训已有30多年的历史,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实践层面等均为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业内培训的各类图书情报人员逾万人次,并以“内容前沿、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培训特点和良好的培训环境赢得业内好评。面对图情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需要,组绥专家设置了系列新培训,现面向全国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招生。

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训类

“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服务”应用推广培训班

协办: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

随着信息开放获取共享实践的不断深入,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建设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IR在我国研究机构和大学正迅速展开。IR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知识资产管理、进行知识资产长期保存、构建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能力、促进和提升知识产出传播利用的新型服务形式。IR作为机构知识资产管理平台,不仅仅是技术平台建设,更多地涉及复杂目标、政策、功能和支持机制。目前,国内领先开展IR的学术研究机构,如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CALIS IR等,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积累了较成熟的实施经验和最佳实践,向国内业界推广宣传IR建设与服务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机构知识库推进工作组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邀请国内IR开展较早、卓有成效的机构及专家,举办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服务推广应用培训班。

一.师资力量: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IR、北京大学图书馆calis IR建设专家。

二.主要内容:

1.IR建设的目的、意义、模式、评价;国内外IR进展趋势。

2.IR工作框架构建:目标、定位、规划,政策体系建设,系统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与推进。

3.支撑资源:

√IR.内容组织:内容范围、存缴程序、传播与使用规定、内容管理规定

√IR权益管理:知识产权及相关管理规定

√IR.政策设计:收集政策、提交政策、访问许可政策、版权政策、技术保存政策等

√IR系统开发:技术平台策略与功能架构、软件系统选择、开源IR软件介绍、DSpace定制和开发、安装部署、数据导入、应用培训、上线服务。

√IR.服务推广:机制、模式、深度服务方向与趋势IR实施基本流程:方案设计与组织部署(参考:IR规划指南、IR建设应用白皮书、IR用户手册)

5.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模式选择与实施策略:规划、模式、流程、IR组织、服务推广

6.最佳实践案例交流: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高校IR

√研究院所IR建设

三.培训时间:2013年7月8-12日

四.培训地点:北京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五.培训费用:1500元

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本班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开展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科研能力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跟踪与预测、合作伙伴遴选、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的骨干专业人才。本班被列为图书馆员创新服务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

二.培训对象:具备一定检索能力的科研及情报研究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

1、研究所竞争力分析技术与方法概论。主要讲授研究所竞争力的内涵、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所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流程等。

2、科研院所竞争力实务分析。结合案例讲授:以国内外研究所为例,完整地演示机构竞争分析流程。

3、主要分析工具在研究所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WOS、CSCD、专利分析工具、TDA等。

4、竞争力分析报告撰写方法。

5.指导学员完成设计一个目标所竞争力分析方案

四.教学形式

老师结合案例授课→学员分组实习与作业→集体开放交流研讨。

五.师资力量

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深老师。

六.培训时间:2013年5月13-17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八.培训费用:1500元

“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培训班

一.教学目的:基于专利文献分析,针对所选择的领域或主题,对相应技术的发展结构、领先机构、核心技术演变趋势、技术竞争关系、合作结构网络、研究所竞争路径等进行分析。重点讲授相关工作流程、主要分析指标与思路、相关数据源及数据获取与整理方法、主要分析工具使用、专利地图与专利演变趋势图构建方法、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等。

二.培训对象:研究院所、学术机构文献情报人员。

三.培训内容:

1.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发展态势分析的思路与工作路线

内容:包括专利分析基本框架、工作路线、方法与指标体系、分析流程、基本分析参考模板。

2.基于专利文献的技术发展态势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内容: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讲解特定领域国内外基本技术研发与保护态势分析、技术垄断布局与竞争对手分析、关键技术演化分析、研发风险、研发布局策略制定等。

3.专利数据库及其检索方法

内容:结合具体案例重点讲授DII、欧专局专利数据库、专利在线分析等典型专利数据库及检索方法。

4.常用专利分析工具使用技巧

内容:结合具体案例,重点讲授TDA、TI及典型性专利分析工具的基本功能、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5.分析报告的基本框架与撰写方法。

6.学员实务练习?老师指导学员设计完成一项技术领域趋势分析作业。

四.培训时间:2013年4月22-26日

五.培训费用:1500元

六.培训地点: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图书馆先进知识服务工具技能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具体一定信息检索基础和数据库检索基础的图书情报人员。

二.授课老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情报研究人员

三.培训内容:

1.面向未来的图书情报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新型服务能力

2.科学数据检索、跟踪工具及应用:LB、KNOVEL、NIST

3.数据处理与作图工具及应用:SPSS、origin

4.信息管理与组织工具及应用:EndNote、Quosa、MindManager

5.专利技术分析工具及应用:TDA、TI、patentics

6.文献分析工具及应用:Citespace、pajek、科学结构演化工具

7.信息发现与监测工具及应用:MS academic search、科技态势自动监测系统

8.群组知识环境建设--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服务

四.培训方式:网络教室授课+应用案例教学(使用技巧及应用)+个人操作练习

五.培训费用:1500元

六.培训时间:2013年6月17--21日

七.培训地点: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图书馆常规岗位培训类

第31期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举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自1981年创办以来,每年一期,每期历时6个月,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该班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个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岗位培训班,2013年根据图书情报事业发展需要,调整、更新了部分课程,现面向北京地区图书情报界招生。

一.招生范围

凡在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未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训练者,刚分配到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新转岗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二.教学内容

(1)图书情报工作概论;(2)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印本资源、数字资源、版权与许可管理);(3)文献采访(印本资源、数字资源);(4)数据加工与组织(编目、分类、元数据);

(5)文献数据库管理;(6)文献服务(读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专题文献服务、文献服务与推广);(7)文献检索;(8)信息系统与网络管理;(9)信息系统保障与安全;(10)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11)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12)图书馆管理;(13)图书情报研究与论文写作;(14)典型参观。

三.培训教材:讲义及参考用书。

四.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工作经验,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五.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3年4月11日?11月21日,每周集中授课一天(含论文写作、考试、参观、结业仪式,暑期放假)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

七.培训费用:2500元(含资料费、午餐费)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讨班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业内最早倡导并开展学科化服务实践的文献机构,通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卓然成效,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得到了业内的一致称赞,为引导图书馆员深化图书馆服务,推广先进经验,2005首次开设本班,每年一期,培训内容每年更新,授课内容逐层递进,现成为图书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教课级课程。

一.招生对象:适合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化服务为重点的图书馆工作者。

二.课程特点

让学员最先了解到业内领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实践性强,帮助学员开展对学科化服务的系统认识和思考,教学形式面向实战,精讲、多练、多讨论;参与性强,学员按学科或区域特点组成小组,参加课程讨论。

三.师资力量

邀请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较早从事学科化服务实践与研究的一线专家授课。

四.授课内容:(1)国内外学科服务的发展与现状;(2)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3)图书馆用户服务战略与发展趋势;(4)立体式全方位的咨询服务;(5)学科信息平台建设;(6)学科情报研究服务;(7)面向重点用户、课题组的个性化服务;(8)构建基于用户社区的信息服务;(9)案例讨论,专家与学员交流研讨。

五.培训时间:2013年5月27~30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000元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及组织管理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从事图书、期刊、资源采访、编目、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

二.师资力量: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三.培训内容:

1.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内涵及发展趋势;

2.文献资源建设的流程及其方法;

3.馆藏发展:原则、计划、政策,馆藏评估及其工具;

4.馆藏获取与控制:图书馆资源获取内含和方法,电子馆藏获取许可或协议;

5.文献采访:中外文图书、期刊采访政策和流程;

6.资源共享:原则、指导方针、共享工具;

7.版权管理:适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版权、许可和知识产权法律及准则;

8.资源保护与长期保存:保护、保存或存档的方法和技术,长期保存实施;

9.文献信息集成组织及管理:方法和技术,分类标引、主题标引、编目、元数据。.10.知识组织及其实践。

四.培训时间:2013年6月3~7日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六.培训费用:1300元

说明:

以上培训班结束后,颁发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培训结业证书。

培训班在开班前15天截至报名,前10天下发正式报到通知,请以正式报到通知为准安排差旅。

请登录学会网站http:// 查看最新培训信息,如不一致,请以网站公布为准。专业图书馆分会网站还将陆续公布2013年新增培训项目,请注意查阅。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会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190

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传真:(010)82626821

E-mail: ,jiangjs@mail.las.ac.cn

学会网址:http://,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网址:http://见培训信息栏目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7.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 篇七

1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是在传统的图书馆内建设一个数字图书馆, 还是另外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 实质上数字图书馆都是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 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 在论述数字图书馆之前, 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1.1 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在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交流。在整个社会信息交流网中, 图书馆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图书馆产生的首要目的, 就是为了满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因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 人类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才能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 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图书馆所贮存信息的历史悠久性、多样性、系统性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有着收集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 这是其他信息交流机构所没有的, 所以有人把图书馆称之为“将人类记忆的东西移植于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一个社会装置”。

1.2 数字图书馆应该比传统图书馆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及社会作用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传统图书馆继承, 而且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层次变革, 是图书馆自动化、现代化的高级阶段, 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继续。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它都比传统图书馆有了质的提高。例如, 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数量的限制;用户获取信息能更加迅速、准确;数字图书馆能引进远程教育手段, 使原有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此外,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馆藏中的精华部分, 而且还有所扩展, 可以将因特网上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整理后作为本馆的虚拟馆藏, 也可以购买商业性的数据库作为本馆的馆藏, 所以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要比传统图书馆更为丰富。

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在信息存储形式、信息处理和输出形式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和传统图书馆有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2.1 馆藏结构不同

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 其它载体并存, 它的复本概念和拒借率等现象不会消失;而数字图书馆则是全部以电子出版物和网上数字信息为管理对象, 它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 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 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 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 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 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而且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不存在复本和拒借率的现象。

2.2 服务方式不同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地为读者服务, 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型, 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 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 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 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 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它是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的方式查找信息, 网络可以把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带到用户的家里或办公室里, 用户们可以同时存取许多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一天24小时为读者服务。

2.3 工作重心不同

传统图书馆通过采购、编目后进行流通和阅览为工作重心;数字图书馆则以信息的收集分析、参考咨询和网络导航为中心, 图书馆员真正成为信息的导航员。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 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 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 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

3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众所周知, 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情报、文化娱乐等职能, 而其中有些职能由传统图书馆来担任更合适。首先, 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看,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 所保存的这些人类文化典籍都能实现数字化, 但原书不会因此而毁去, 而是将永远作为各民族的文化财富被保存下去;其次, 图书馆具有进行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的职能, 特别是公共图书馆 (包括儿童图书馆) 都收藏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方面的书刊, 人们在图书馆优雅的环境里或借回自己家中在任何什么地方, 都能以舒适的姿势、放松的心情阅读书刊, 一方面进行消遣, 一方面从中得到启迪。这种效果是目前数字化文献所无法达到的;而更重要的, 传统图书馆作为一种文化象征, 就如博物馆、足球场等其他文化设置一样, 起着营造文化气氛, 凝聚文化气息的作用, 人们需要这样的文化氛围, 社会需要这样的“场”。但是在履行传递情报和提供知识来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方面, 传统图书馆在传递信息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方面则无法与数字图书馆相比。当然, 数字图书馆也有许多局限性或脆弱性, 如数字化信息贮存载体寿命有限;数字化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和损坏, 计算机病毒、磁场、电磁脉冲都对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系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数字图书馆常遇到技术过时问题, 常需更新硬件设备和软件;数字化信息容易被复制和修改, 版权容易受到侵犯。

应该说,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 是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 仍是传统图书馆的组成部分, 其构成因素、特征、功能、作用不完全相同, 从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体系, 各有相对的独立性, 各有自身的脆弱性和局限性, 两者又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所以,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两者不是相互排斥, 而是共存互补, 相互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混合体, 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

摘要:数字图书馆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 是传统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两者共存互补, 相互结合, 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晖.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竞争新战场[J].中国经济时报, 2002, 5.

[2]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4) :68-69.

8.图书馆图书分类论文 篇八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交提案,建议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葛剑雄、王明明、白岩松、陈建功、何建明等115位委员在提案上签名。

时隔3年,一个相对完善的征求意见稿出现在公众面前。“全民阅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可提供免费阅读的场所。其中,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的“荒岛图书馆”,尤其值得施以重墨。

捐赠10本书即可成为“岛民”

在电子读物盛行的现代社会,“荒岛图书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个既新鲜又令人好奇的概念。它大多开设在咖啡馆、青年旅社等私人经营场所,办馆经费来源于社会公益活动筹款,或由发起人自行解决。所有书籍都来自于社会的捐赠、寄存和寄卖,管理人员均为志愿者。

严格意义上来说,“荒岛图书馆”并非单纯的图书借阅,而是致力于为人们搭建一个阅读、交流和自我成长的空间,为所有爱书人提供一个“有价值闲置图书”的共享平台,向周边的社区居民、学生提供免费阅读。同时,为有借书权限的读者提供外借服务。

逃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坐在城市的一个角落,捧上一本好书,与同城的陌生人分享彼此的书籍,倾听别人的故事。这样的梦想,在“荒岛图书馆”里得以实现。

程思,江西省首家“荒岛图书馆”的“岛主”。他经营着一家照相馆,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这个租金不菲的地方,拿出照相馆的很大一块地方用于开设公益图书馆,他坦言是出于对阅读的喜爱,并渴望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

在“荒岛图书馆”,同“岛主”一样,爱书的人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称谓——“岛民”。程思介绍说,想要成为一名“岛民”并不困难,只要捐赠或寄存10本及以上的书籍就行。只要成为“岛民”,就可以免费借阅图书,而非普通读者那样只能在馆内阅读。

“在这里,除了可以分享书籍,更应有人生经验的交流与碰撞。”未来的“荒岛图书馆”,程思并不希望它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图书馆,而是憧憬其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交流的空间,会举办观影、分享会、摄影展等一系列的活动。

在“荒岛图书馆”,每一位捐书人都会在其所捐书籍中留下永久的记号,因为书籍编号的末三位代表着不同的捐赠者。

“荒岛”的诞生

“荒岛图书馆”这个名字,本来是《城市画报》一个阅读特辑的选题。

2009年,因为搬家,广州青年刘琼雄找到一间老房子存放家中闲置的2000本书。基于“书虫”的内在特质,他特意招募了志愿者帮忙打理这批书,并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第一家实体的“荒岛图书馆”雏形初现。

开馆日特意选在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只有3个人前来捧场,图书也尚未整理好,但刘琼雄为这一天想了一句颇为煽情的话:“这个春天,想念那一本书的体温。”这句话,被印在赶制出来的第一批荒岛图书馆纪念笔记本的封底。

逐渐,身边有很多朋友自愿响应刘琼雄的邀请,纷纷搬来家中闲置的书籍。后来,老房子里多了沙发、绿植、CD播放机……随着书越堆越多,小洲村的居民、爱读书的大小朋友成了“荒岛图书馆”的常客,其中的书籍资源不再仅仅属于“岛主”,甚至不只属于小洲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主人。

“能不能在城市中创造很多个阅读的‘岛屿’,找志同道合的人,像我这样拿出闲置的书,把‘荒岛图书馆’的模式推广出去?”这个想法萌生后,刘琼雄首先想到的就是咖啡馆。在他看来,利用咖啡馆里闲置的空间,摆放爱读书的人整理出占用生活空间又舍不得扔掉的旧书,“荒岛图书馆”的运营会成为一种交流模式。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看上去极为小众的想法与举动,很多人却是深有同感。如今,由刘琼雄最先发起的公益图书馆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成都、重庆、哈尔滨、厦门等150多个城市落地生根。它始终立足于社区,在咖啡馆、青年旅舍、书店或其他对公众开放的商业空间,称为“荒岛图书馆”;在全国各地不同城市的社区非营利场所开设的独立图书馆,称为“乐岛图书馆”。

最初只是个人的分享行动,发展到现如今的众人共享。发起人不断增加,它的基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荒岛图书馆”接下来会怎样?刘琼雄说,这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想象的了。不过他相信,未来的“荒岛图书馆”,一定是一个公益的社区交流空间,城市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类似功能的地方。

“啡阅青岛”的尝试

在“荒岛图书馆”开辟“阵地”的同时,“啡阅青岛”也在营造着全民阅读的氛围。通过为规模较大的咖啡馆免费配置图书供现场借阅,将咖啡馆变身为公共文化服务点,开创了民营公益图书馆新模式,努力构建政府提供、企业参与、市民受惠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紧邻众多自然、人文景点,有多所大学坐落其中,在人文气息浓郁但空间有限的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尤其是让区图书馆的22万册藏书流动起来?

“我们想到了在市南区注册的260多家咖啡店。”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方健介绍说,把图书送到咖啡馆去,通过免费为咖啡馆配送图书并定期置换流通的形式,不仅打破了图书馆固定场所的限制,也把咖啡馆由单纯的休闲场所打造成一个能够提供阅读体验的馆外图书服务点。让市民游客在品味咖啡、享受休闲的同时,以舒适便捷的方式,全面体验阅读的乐趣。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市南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对区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了分类整理,统一制作“啡阅青岛”标识牌和书签。根据每家咖啡馆面积的大小和需求,配置文学历史类、社会科学类和旅游休闲类等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图书。

“目前,这样的图书馆少则有图书50多册,多的有2000多册。根据咖啡店的需求,平均半年更换一次。”方健说,评估结果显示,“啡阅青岛”项目一年多来带动了15万余次的图书阅读量,且新增图书阅读空间超过9000平方米。“政府出书,咖啡店出地,充分利用资源做细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种尝试和探索”。

记者获悉,市南区文化部门目前正在计划为有条件的咖啡馆配置图书借阅系统,以实现咖啡馆内图书与各级图书馆(室)通借通还。力图通过打造一批“私人咖啡兼公益图书馆”的公共文化体验点,构建市、区、街道、社区、门店五级联动文化惠民网络,实现全区范围内的异地借还,提升公众借阅的便利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文化“服务全民”、“全民乐读”的目的。

本刊整理自《人民政协报》

上一篇:酒店管理咨询公司下一篇:啄木鸟女星排名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