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

2024-08-19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精选3篇)

1.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 篇一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已于2008年制订了《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又下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我们近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就实施、落实好《规划》和市政府的《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门类,以及密切关联产业

借鉴陕西、上海、厦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忽视整体旅游业,以及与娱乐业交叉、关联密切的休闲健身体育业。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共同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所列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就有: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权威性的解释说,旅游休闲活动包括: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所以应该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不仅对观赏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对自然风光的观赏,对动植物(如花卉)的观赏及相关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范围。休闲健身体育业即体育服务业,也是

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从我市实际看,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也在加强文化内涵。在许多旅游线路上,既有人文景区景点,又有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很难将二者分开。

把体育服务业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和研究视野之中,也符合我市实际。我市许多县区,文化、体育由一个部门管理。多数体育场馆也进行文化活动;一些娱乐业场馆中,又有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馆、游泳池(馆)等。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性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性消费、文化消费。深圳市就明确把休闲健身和体彩业列在文化产业中。另外,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相关文化产业层,也应予以重视。

二、采取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市政府发出的《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位置。现在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模糊观念和认识。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文化消费的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

到25%。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3%。我国文化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在经济发达地区及西部一些省份得到长足发展,文化消费不断增长。2004-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化平均增长率22%。根据2004年、2008 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04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40 亿,至2008 年增长至7630 亿,年化平均增长率22%,其中法人单位贡献的增加值的年化增速为23.3%,高于同期GDP 的年平均增速(名义)近5 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 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2009 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8000 亿,预测2015 年将达17000 亿。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不然,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就会同全国其他省市拉大差距,乃至影响经济综合实力同其他省市差距更大。

从我市实际出发,要以四大文化为基础,带动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休闲、服务、广告等行业发展。要牢固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文化产业是一项重要产业的观念;文化产品既可以被当地人民消费,更可能被外地、外省甚至国外人群消费,如果运作科学得当,可以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观念。

建议借鉴江苏省的经验,举办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研讨会,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主持,市委宣传部、市政

府办公室会同市文化、广电、出版、旅游、体育、文物等部门具体筹办,市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各县、区有关负责人参加,邀请全国和省内文化产业专家,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共同研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建议将文化产业列入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市和县两级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

继上世纪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湖北、湖南、天津、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市也纷纷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力图在未来5—10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左右提高到5—6%。因此,建议我市在编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将文化产业列入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进行总体规划。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有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文化产业项目为支撑。要建立朝阳市文化产业项目库。要进一步明确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文化旅游先导战略、多元投资战略。要十分重视抢救、保护、利用朝阳古代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当代文化资源。借鉴广东省对文化产业项目面向社会公布、推介、招标等做法,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文化产业项目开发。

当前重点是要抓好进一步完善各市、县的文化产业规划。各市、县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出发,制订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尽可能避免在文化产业建设上走弯路。

四、整合文化资源,在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拥有若干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集团,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整合、优化现有的文化资源,壮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组建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再发展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如演出经营集团、发行集团、旅行社集团、出版业集团、印刷业集团、文化电子商务集团等。

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应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尤其是要实事求是,从我市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现行体制下,我市文化资源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资源整合难度大。因此,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应由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参与,科学论证,政府推动。(2)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文化骨干企业。(3)凡已经组建或正在酝酿组建的事

业集团应尽快向企业集团过渡;媒体集团应将喉舌部分之外的经营部分剥离出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鼓励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单位,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出发的自愿联合、联营或各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向文化产业集团过渡。

五、大力扶持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

1、搭建服务于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管理平台。由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市场准入、资质年检、效益评估的标准。运用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全社会发布文化信息、介绍文化政策、提供文化服务、监督文化环境的公共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服务。

2、营造有利于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除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文化产品的生产、评奖等,都要为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参与提供平等机遇。工商、税务、金融、稽查等管理部门依法支持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合法经营和平等竞争。

六、突出重点,发挥旅游业对各门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全国文化产业理论界的一些专家认为,地域性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求

突破。一般来说,这个突破点在旅游业。从朝阳实际出发,除四大文化资源优势外,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不强,演艺业、音像业、体育服务业、传媒业等,都缺乏整体优势。而旅游业则资源丰富,潜力大,优势明显。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应抓住辽宁省把我市列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重点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市文化旅游业项目对国外和外省市等社会资金又有极大吸引力的机遇,努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目前应乘势而上,突出重点,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演出业、娱乐业、影视业、传媒业、会展业、广告业、工艺美术品业、体育服务业、工农业观光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上海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整合了当地和江苏、浙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大方便了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朝阳应借鉴上海经验,在朝阳市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在人流物流增大的同时以朝阳为中心,面向国内外构建文化产品流通体系。建立朝阳文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科研数据库,实施文化资源向数字媒体转移,为传播多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信息打造平台。以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依托,开通综合性的朝阳文化产业网站。要尽可能加大投入,向国内外大力宣传推介朝阳文化产业项目,推销朝阳文化产品。

七、大力宣传已经涌现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和

经验

我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四大文化已经驰名全国并在国外产生重大影响外,还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先进典型。

例如,凌源的皮影、建平艺术剪纸、朝阳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把发展“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做法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来,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有宣传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也有一些好典型。如朝阳屹恒矿业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组建了凤鸣朝阳大剧院。这家剧院现在是我市最大的以演出业为主的文化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

朝阳龙翔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多名学者、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及优秀专业研发设计人员、竭诚为各企事业提供具有朝阳文化特色的各种礼品(会议礼品、办公礼品、纪念礼品、外事活动礼品等)高质量产品、高品位价值,不断向社会展现创意新颖、制作精巧的文化旅游产品。

又如,朝阳三燕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中心是一家以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制作、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立足朝阳的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和深厚的民间工艺资源,按着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创意开发、包装整合,根据人们商务活动、对外交往的需要,开

发制作产品保真、包装精美、携带方便的商务礼品、纪念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体现朝阳特色,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品;根据装修业市场的需求,提倡“一幅书画,一方奇石,一棵根艺,将改变你的一生”的理念,把文化产品带入千家万户。

对这些文化产业先进典型,应以召开经验交流会、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文化产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和贡献,促进我市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八、积极培育和孵化文化事业单位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势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强化文化产业潜在优势 在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在提高对人民群众公益性文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孵化文化事业单位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势部分,逐步增加其产业化成份。

从一种事业转化为一种产业,需要一个孵化过程。在这里,不能有形而上学、片面性、一刀切。文化事业单位应当经过政府积极培育,待优势部分适应市场的时机成熟后,再让它们稳步走向市场。用市场行为将这些部分纳入文化产业市场运行的链条,最终形成文化产业。不能只从减轻财政负担出发,急于将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推入产业行列。要防止这种既伤害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无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倾向。

要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在抢救和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要重视并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注重永续利用,长久受益。防止急功近利,损害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九、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

市和各县、区都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有关部门与有的文物单位的不协调问题,解决旅游、文物、林业、土地管理、交通、公安等部门之间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在文化娱乐、广播电视、报刊发行等方面,还应注意解决市和县、区政府所在地,市级、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矛盾,地方与企业的矛盾,以使各有关方面不要为争夺部门利益而增加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文化产业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单位与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工作,使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得以落实。

北京市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云南等省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我市也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市也应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和省内一些兄弟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统一协调领导工作。建议我市在适当时候召开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集中解决一些重

要问题。

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督查文化产业政策的落实

我市应依托文化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全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现实问题和规划工作,编纂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产业决策咨询和政策、方案选择。

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方面,应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建议清理并普遍检查一次已经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对娱乐、旅游、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服务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各县、区自己出台的扶持、优惠政策进行一次交流总结,对收到良好成效的应推广。要坚持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应实行文化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得税返还政策。建议对休闲健身体育项目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97号文件规定征税,不要增收其他费。建议推广有些县、区已实行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适当减免土地使用费、固定资产调节税。

要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这是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制订文化产业中长

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对出现的问题、矛盾和困难有科学的认识,从而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2.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 逐渐成为玉米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出口量、外调量最多的玉米大省。尤其在最近几年, 在市场价格因素以及国家惠农政策带动的促进下, 吉林省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高涨, 种植面积增幅较大。据悉, 2004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就已经达到了291.5万hm2, 占了全国玉米总产量的15%之多。而到了2007年, 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了293.33hm2, 种植规模的增速是较为明显。总的来说, 这些年玉米种植业繁荣为吉林省玉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基础上, 吉林省应该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 突出本地特色产品。力争再过几年, 将玉米产业作为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再造吉林产粮大省的新辉煌。

2 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经济产业的思考

2.1 控制玉米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玉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生产经营成本是影响目前吉林玉米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 降低玉米生产经营成本可以从降低贮存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环节着手进行。对于贮存成本高, 可以大力开拓玉米市场潜力, 发展相关行业, 刺激玉米流通。对于交易成本高, 可以扶持大的粮食流通企业, 提供各方面政策和资金优惠策略,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促进玉米经营的集约化发展。以吉粮集团为例, 它于1996年8月正式挂牌运营, 是吉林省人民政府出资的既从事粮食订单、粮食经营、粮食精深加工、期货、房地产、酒店业、农业保险业, 又从事国有资本运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本企业粮食贮存仅为6个月, 比国内国有粮食企业平均贮存时间少了12个月, 大大节约了贮存成本。同时, 吉粮集团还注重企业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使交易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综合这两方面因素, 吉粮集团这几年一致保持着较好的经营态势, 值得各地市应该认真分析、总结吉粮集团的成功发展经验。

2.2 积极发展玉米精加工转化, 提高玉米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从目前世界玉米产业市场发展动态来看, 玉米作为原料进出市场的比例在逐年减少, 而作为加工产品进出市场的比例则在逐年加大。以美国为例, 美国玉米用于饲料消费的占了60%, 工业消费的占了20%, 其他则用于原料玉米的出口。在美国, 食品深加工产品约有5000多种, 而涉及到玉米的食品加工产品就达到了3000多种以上, 年产值高达2500亿美元。同样在墨西哥, 每年也有大量的玉米进口国内, 但多是被作为食品加工使用, 其中相关加工产品的销售收入也达到了20亿美元之多。与这些国家相比, 吉林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向玉米精加工转化迈进了很大的步伐, 但是彻底摆脱卖原粮的现状, 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此, 吉林应该认清趋势, 充分利用本身丰富的玉米资源, 在深加工上大搞文章, 重点扶持玉米深加工企业, 像是吉林白酒集团、吉粮集团等等, 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玉米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2.3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开拓玉米经营市场, 盘活玉米产销发展

之前, 玉米在市场上的流通主要是通过政府组织来实现。现在, 吉林省要想开发玉米经济新思路, 开拓玉米经营市场, 盘活玉米产销发展, 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鉴于目前形势, 建议发展农业订单, 组织粮食加工企业直接与农民对接联系, 让农民按照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量进行生产, 这样既帮助农民增收, 又满足了企业的生产, 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大搞订单对口发展的同时, 还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质量体系及监测体系的构建力度, 监督实现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生产需求, 满足大众对绿色环保型产品的消费需求, 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业。

2.4 准确市场定位, 提供玉米产业发展的“三化”水平

这些年, 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关于玉米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拒不完全统计, 吉林省现存玉米消费导向呈现如下几方面发展, 即玉米作为饲料消费 (占市场需求的60%) 、玉米作为工业原料需要 (占消费需求的15%) 、玉米作为口粮供给 (占市场需求的13%) 、其他用途 (占市场需求的12%) 。由此可见, 玉米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属性逐渐被弱化, 其作为经济产品参与市场流通的属性正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着这样的态势, 吉林省应该把握市场脉络, 准确市场定位。比如:围绕着饲料需求, 研究高赖氨酸玉米的生产;围绕着工业淀粉需求, 研究高淀粉玉米的生产等等。为了实现市场定位战略目标, 建议吉林省玉米种植“三化”发展。第一, 玉米种植区域化发展, 中、东、西部根据区域特点有针对性种植特色品种。比如, 中部搞好高淀粉玉米生产, 西部搞好高油玉米生产, 东部搞好甜、粘、鲜等食用玉米的生产。第二, 玉米种植规模化发展, 实现地方大面积、连篇种植, 保证区域玉米种植的质量。第三, 玉米种植标准化生产, 实现与粮食加工企业对接, 按照需求标准有针对性地种植, 提高种植玉米的总体质量, 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摘要:这些年, 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种植产业, 逐渐成为玉米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出口量、外调量最多的玉米大省。如此繁荣的玉米种植业为吉林省为吉林省玉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基础上, 吉林省应该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 突出本地特色产品。力争再过几年, 将玉米产业作为吉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再造吉林产粮大省的新辉煌。

关键词:玉米,经济产业,思考

参考文献

[1]韩杨.献身农业, 为培育优良玉米品种永攀高峰—记吉林玉米育种专家常华章研究员[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 5) :1.

[2]郝庆升, 郭金锋.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状况分析[J].网络财富.2009 (, 11) .

3.关于大力发展我国橡胶产业的提案 篇三

邹政办发〔2008〕20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鲁发[2008]9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意见》及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省和全市召开的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都明确指出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进一步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611”工程和“七个一批”工作目标的要求,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的工作领域,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0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96家,入社农户达到20574户,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集团龙头企业较少,产品竞争力不强;二是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产业组织形式有待完善;三是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产能提升较快,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四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产业链条短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省市深化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实质,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实际,以产业化为基本经营形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发展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充分考虑市场前景,按照市场需要开发项目、组织生产,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生产和开发市场前景好、消费需求大的优势农产品。二是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建设农产品基地。三是龙头带动原则。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着力点,壮大龙头企业群,重点支持发展势头好,产品竞争力强,带动农户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群聚发展,实现区域突破,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三)目标任务。一是重点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和水平有大提高。到2010年,力争使我县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80家,其中市级以上40家、省级以上10家。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县棉花生产基地2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5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桑园基地4万亩,花卉基地1万亩。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能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大提升。到2010年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50家,其中示范性合作社达到50家,入社社员占全县农户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带动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使农户来自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明显增加。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继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创办、壮大与农民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产品加工型、市场流通型、中介组织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帮助那些经 1

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争取上级更大扶持。努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带动农民致富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我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

2、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依靠龙头企业建立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资、定向服务、定向收购农产品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建立一种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引导双方互助互信,加强合作,使企业愿意投资,使农户按合同生产经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进一步促进龙头企业发展。

3、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立足我县实际,加大对粮棉、果蔬、畜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鼓励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已的研发中心,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科研开发投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延伸产业链。

4、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动态监测机制,农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龙头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监测合格的龙头企业,坚决取消重点龙头企业资格,对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及时充实到重点龙头企业队伍中来,做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机制。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村“两委”、乡镇基层服务组织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他们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要加大对具有法人地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发展行业联合与协作,使其产、加、销各环节紧密结合。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建立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指导农户按订单生产经营,完善合作组织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机制,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2、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充分利用报纸、新闻媒体、宣传栏、培训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学习,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参社入社的积极性及依法办社的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帮助合作社完善章程,健全制度,尽快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工作。

3、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品牌经营,通过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销售,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谈判地位;通过注册农产品商标,培育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经济组织参加各种产品展洽会、博览会、订货会,支持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努力打造“邹平品牌”。

4、规范财务管理。按照财政部2008年1月下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加强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县产业化办公室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并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专业合作社年度结算有盈余的,按照章程规定提取适量公积金,之后按社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实行“二次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

四、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扶持

中央省市各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都进行了政策扶持,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用电、运输、出口、保险等各个方面都在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把上级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我县根据实际情况也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进行扶持。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政府将把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列入财政预算,继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重点扶持县级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贴息、基地补助、人员培训、技术补贴、技术信息服务及引进新品种等。鼓励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承

担县级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本建设等项目建设,加大政策倾斜。探索建立担保基金、担保公司,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运用财政、信贷政策,把对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集中用于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地建设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是落实国家、省、市级税收支持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八部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农发[2006]6号)、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鲁发[2008]9号)所规定的对国家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其所属直接控股比例超过50%以上的子公司,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与其他业务分别核算的,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省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3至5年企业所得税。

(三)加强金融信贷服务。涉农金融部门要及时了解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逐步扩大放贷规模,降低贷款门槛,积极落实有关的金融扶持配套政策。农业银行每年要安排一定的信贷规模和资金,优先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农村合作银行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的信贷投入。农业发展银行要扩大业务范围,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农沙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拓展,重点支持县级以上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他商业银行依据我县龙头企业正常生产周期和贷款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以保证收购季节收购资金的正常运转。

五、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教学总结下一篇:向你的一本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