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专业

2024-09-10

心理咨询专业(共8篇)

1.心理咨询专业 篇一

心理咨询专业自荐信范文

在如今这个时代,自荐信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自荐信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自荐信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咨询专业自荐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师范专科学院教育系心理咨询专业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我是一名充满爱心并且做事耐心的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工作充满了兴趣与热情,我的特点是善于使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并且擅长心理治疗等技术,使人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对心理的理解。

在大学三年间,我以勤勉进取的积极态度,全方位地充实锻炼自己,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学习刻苦,还考得心理咨询师三级,此外,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还阅读了课外大量书籍、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使自己在此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能力方面,一直是生活中校园深处的我们所需要锻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大学里,我积极参加文体和社会活动,如学生会,青年志愿者,社团等。同时,为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联系起来,我也在暑假去实践调查。在此过程大大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和社会经历,一方面培养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总之,我珍惜每一个实际工作机会,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老师说我是一个正直忠诚,勤奋求实的人,我的性格乐观自信,温和开朗,稳重宽厚。因此,我的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努力学习,不断上进是我心中的烙印,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为贵单位做出贡献!请相信您的眼光和我的能力,给我一个施展才华,贡献力量的机会!谢谢!

期盼能得到您的佳音!祝: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2.心理咨询专业 篇二

一、教师心理咨询素质养成的必要性

1.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的需求

近年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希望进一步提高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成为大家的共识。受后现代意识形态熏陶、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 当代青少年拥有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的价值观, 与传统单向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使得学生处于期望值危机、情感危机、学业危机等状态, 迷失了心灵家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 并且成为五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我国有关调查表明,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分别约占10%、15%、19%。心理是否健康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质量与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评价标准。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需求

目前,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已蓬勃开展, 方兴未艾。不过, 由于传统教育长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和现行教育体制 (高考机制) 的制约,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匮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心理保健意识与心理干预意识;学校匮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匮乏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者和专门机构。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6000~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要有一名专职的学校心理学家, 2000~3000名大学生中需配备一名专职学校心理学家进行测算, 中国学校系统至少需要27000~30000名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学校智囊型人物, 承担重要的职业角色。而我国学校中并未开设学校心理学专业, 心理学博士也是屈指可数;专门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工作者很少, 主要是兼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 而且这些兼职的从业者, 一般缺乏专业训练, 带有不同程度原有职业的定势, 能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支持的能力相当有限。也就是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发展的如火如荼, 在实践层面上往往流于形式、让位于高考的需求, 现实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只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在摇旗呐喊, 教育实效甚微。

3.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位化发展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本位化, 即全校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教育者, 教师应然地承担使命责任———教学过程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就是说,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心理学工作者的力量, 而是应投入全校的力量, 这样, 一方面可以应对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少、教育力量薄弱的局面, 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集中教育人力资源、提高教师责任感,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应然地要求现代教师不但要成为教学的核心力量, 而且必须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中坚力量, 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心理咨询素质养成的可能性

1. 教师职责要求现代教师具备心理咨询素质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 他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因此, 现代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更要“育人”, 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当好学生心理保健医生和人生成长顾问, 使学生成为健康的人。

2. 教师比心理咨询师更容易被学生信任

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 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学校里, 学生因步入心理咨询室被冠以“有病”、“精神病”的称谓而被同伴疏远。并且, 心理咨询老师很少甚至从不主动和学生接触, 给学生的感觉是“敬而远之”。因此,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 比起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而言, 任课教师、班主任更能够为学生所信任。因此, 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 现代教师应具备心理咨询与简单心理治疗的专业素养, 进而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3. 新课程视阈下教师心理咨询角色凸显的要求

受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影响, 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价值观念出发, 教师角色转变为以教与学的关系为核心, 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平等、信任、尊重的交往与对话, 教师比以往更多地承担着“顾问”、“咨询”角色。由此, 教师维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咨询角色职责越发凸显。教师通常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 也应该是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个解决者。因此, 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知识传授者, 还要担当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护卫者。

所以, 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 在现代社会人才观影响下, 由角色职责发展而来的更高要求的专业素质———教师的心理咨询素质, 在教师专业素质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三、教师心理咨询素质的基本内容

教师的心理咨询素质就是教师职业与心理咨询职业“视界融合”的产物, 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世纪现代教师应该具备心理咨询素质的内容主要有。

1. 复合渊博的知识结构

对于教师而言, 在教学中为实现心理咨询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主要有:心理咨询的基础知识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咨询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咨询领域的专业知识即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心理诊断、心理咨询程序、心理测验、心理评估、心理咨询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等专业知识;与心理咨询领域相关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 即教师除了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该涉猎文学、美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

2. 精湛娴熟的能力结构

一般来说, 成功的教师咨询活动, 应该具备基本咨询能力与咨询技能。在教学或咨询活动中, 教师最基本的咨询能力主要表现在:有效率、高质量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创造性地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机智统合而成的教育教学智慧等。

心理咨询的实质就是助人。“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使用技能和技巧的基本准绳。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心灵成长的旅途中, 需要具备适宜的心理咨询技能。主要表现在:学会倾听, 听出“弦外因、话外意”, 听出“情之所在、症结之根”;善于共情, 以“通情达理”的境界去接纳、理解、尊重学生;富有洞察力, 敏锐地洞悉学生问题的症结、关键点等。

3. 不可或缺的职业道德要求

教师心理咨询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尤其是爱的职业道德素质;接受自己能够胜任的学生心理咨询的任务,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当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 教师做适当、及时的必要处理之后, 应该及时与心理咨询专职人员沟通、联系、转介;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客观公正的立场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严格为来询者保守秘密, 恪守信誉;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发挥教师群体效能等。

四、教师心理咨询素质养成的可行性思考

现代教师的心理咨询素质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养成教师心理咨询素质。

1. 从教师专业素质养成的视角出发

教师心理咨询素质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增添新鲜、和谐、健康的血液, 从专业素质养成的高度看待这一内容能够更好地融合教师与咨询职业的视界, 促进有效型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2. 从教师教学实践中养成的意识出发

教师心理咨询素质养成只有服务于教学实践才能够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因此, 以教师教学能力为生长点, 给予现代教学增添心理咨询的意蕴, 有效地统合教学活动与咨询活动, 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3. 从教师职业培训的实践出发

在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再教育与继续教育阶段, 开设培养教师心理咨询素质课程, 增设教师心理咨询技能培训机构, 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咨询意识, 是养成其心理咨询素质的践行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王琨, 张日升.中小学教师应有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7) .

3.心理咨询专业 篇三

[关键词]高专院校 心理咨询专业 “全程基地式”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陈利鲜(1968- ),女,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4)潘清泉(1968- ),男,广西工学院社科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教改工程“十一五”规划经费资助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05-13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60-02

一、“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的含义及其特征

实践教学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的,“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是根据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特点,在校外建立的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此活动贯穿于心理咨询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其有如下特征:

1.全程性。“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与传统的一次性终结的实习不同,它是一种贯穿学生专业学习始终的教学过程。从一年级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调查、观摩直至毕业实习,这一过程必须是持续、不间断的。

2.全员性。在“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是主动参与者。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能力的特点,将分批、分小组开展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教学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综合性。“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是一个实践教学体系,其实践内容具有综合性,既有针对某一知识的实习,又有针对某一课程的综合练习、实践训练,还有针对某个学科体系或专业结构开展的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其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综合性,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多样化。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形式是多样化的,既有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又有团体辅导、团体咨询,同时还有个别心理咨询活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二、“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的运作

(一)指导思想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指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同时,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两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30%。”这些规定明确地体现了以实践为重点的高职课程取向。因此,“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旨在切实落实《意见》精神,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与重点,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二)专业定位

1.明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根据《意见》的精神,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主要培养心理咨询方面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不是从事心理咨询教学和科研的研究型人才。

2.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培养的是非医学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心理问题的程度有一般与严重之分,一般心理问题是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者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以帮助、启迪、指导和教育。严重心理问题主要是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由于它与医学临床紧密联系,只有具备丰富的医学及心理学知识的临床医学心理咨询人员才能胜任这项工作。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相关的医学训练,不能对此类心理问题进行治疗,但他们必须具备识别和诊断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的能力,然后建议患者到医院的精神科接受诊断和治疗。

3.中小学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缺口较大。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备受重视,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近几年,虽然一些有条件的城市中小学已配备有心理咨询人员,但多数心理咨询人员为非专业的兼职人员,与心理咨询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上述分析,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必须依托原有的师范教育的心理学专业师资,面向中小学,培养有坚实的心理咨询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心理咨询技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人才。

(三)运作路径

1.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开展有层次性的实践教学。根据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特点,在设计“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方案时,既要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全程性,又要考虑其层次性。现有心理咨询专业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模块:专业理论课程、应用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与课程内容对应,“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认识实践。一年级的新生首次接触新专业,可以通过参观、调查、观摩、开展心理健康宣传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二是专业技能实践训练。主要通过到实践基地学校参加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三是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可以通过在实践基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的教学、班主任工作、班级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的实习,让学生全面掌握作为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人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小先生”结合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有效运作,实践基地的管理可采用导师负责制和“小先生”结合制。导师由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教学、科研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来担任。导师的职责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负责协调与实践基地学校的关系;二是全程指导学生在实践基地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三是负责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定期组织学生的沙龙活动。所谓“小先生”制,即一个高年级的“小先生”带两个低年级的“徒弟”。“小先生”负责指导“徒弟”制订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计划、观摩活动、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矫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团结互助、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3.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时进行评估与反馈。“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完善的系统。根据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系统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的发展来检验的。因此,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应时刻以学生层面的发展需求来审视活动,及时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正确专业技能的形成。评估与反馈工作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践基地学校的学生对活动效果的满意程度;二是定期召开由实践基地学校领导、教师和学校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了解他们对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小组评议和自我反思。通过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及时评估与反馈,不但对整个实践过程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使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动态发展的系统。

三、“全程基地式”实践教学运作的保障措施

(一)协议保障

为了保障校外实践基地的稳定性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持续性,我们可以本着“双方需求、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实践基地学校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例如,可与实践基地学校签订《共建实践基地协议》,明确规定,甲方(实践基地学校)提供学生实践(教育调查、课堂观摩、心理健康教育、见习、实习等)和课题研究基地;乙方(高校)向甲方推荐优秀毕业生,负责为甲方培训师资以及为甲方的研究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技术指导。平等、互惠的协议为双方共建实践基地提供了保障。

(二)经费保障

基地的活动经费主要通过两个渠道获取。一方面是学校经费的支持。这方面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板报宣传的费用开支和导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课时津贴。另一方面通过与实践基地学校联合申报省级课题,获取课题经费的支持。这是主要的经费来源,课题经费主要用于实践基地学校的师资培训、资助基地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及支付基地学校指导老师的报酬。充足的经费可保障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

(三)制度保障

管理制度是保障基地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首先,要解决教师是否愿意到基地指导学生这一关键问题。解决教师下基地难题的关键在学校,而学校推动的关键在制度。为此,学校可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学校可规定,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折算教学工作量并享受相应的课时津贴,此举不但让教师在课时与经济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也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其次,为了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保障其运作过程的顺畅、有效,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例如,学校可出台《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实践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和《学生实践教学考核的办法》等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四)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共享意味着合作双方共享彼此的专业技术、技能、知识、人力等各种资源,为双方教师和学生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高专院校的教师可运用他们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知识,采取专题报告、观摩教学、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中小学则可为高专院校提供学生实践、教师科研的场所。这种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格局,有利于实践基地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春生.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Z].1999-08-13.

[3]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Z].2002-08-05.

4.心理咨询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四

(一)快乐的童年,感恩拥有期待的父母

我出生在江汉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有父母、我、妹妹和奶奶,父母都是朴实、善良的农民。我出生时刚刚分田到户,父母为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富足些,每天起早贪黑在那十来亩庄稼地里勤苦做。他们不仅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在劳作上,而且开始尝试播种新的农作物。家里是第一批开始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之一,第一年的好收成,让我的父母喜笑颜开。父母的勤劳换来了一家人的幸福日子。记得我和妹妹穿的花裙,吃的零嘴让好多小伙伴羡慕不已,没几年,我们家也盖起了村里的第一幢小楼。我时时刻刻被父母那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感染着。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感谢他们用最质朴的行动,教会了我勤劳、节俭和善良,也养成了我做事踏实,力求上进的性格。

(二)微瑕的少年,被电灼伤后与自卑的斗争

我十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差点结束了我的生命。那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家人都外出了,我独自在家,边看电视,边用“热得快”烧开水。(那时的“热得快”是一种自制的简易电热水器,两根废弃的铁锯条,一个小电线板,一米多长的电线加一个电插头就组合而成了。)电视里的《西游记》放得正精彩的时候,水开了。我站在床前的木凳上,没拔插头就直接用手去拉热得快。一瞬间,一阵麻麻的感觉,我被一种叫“电”的东西,从床前打到了房门口,整个屋子里浓烟四起。当邻居和家人赶到的时候,我正趴在房门口捧着左手呜呜的哭。父亲急忙抱着我赶往医院。庆幸的是我当时站在木凳上,没形成电的回路,所以捡回一条小命。但我的整个左手手掌严重烧伤。

为了让我不留下残疾,父亲抱着我跑遍了整个市里的大医院,小诊所;母亲也到处为我求医问诊,她求过神,拜过佛,没少花香油钱为我求良方.我慢慢从惊吓和恐惧中,慢慢回过神来。看着满是疤痕的左手掌,我变得敏感而自卑。

我整天郁郁寡欢,害怕见人,尤其害怕别人看见和提起我的左手。我总是把左手藏在身后,只有躲在我的房间里一个人看书的时候,我才会忘记我左手的疤痕。那个学期,好像没上几天课,我不敢去学校,不敢看到同学们异样的眼神,但我喜欢在家里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在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没想到我居然拿了全年级的第一名。散学典礼上,学校发了我一个练习薄和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我拿着奖状高兴地飞回家。父母逢人就夸我。我开始挣脱不幸带给我的痛苦,从一个新的角度找回属于我的自信,立志做一个能让父母自豪的女儿。

从灼伤的阴影里慢慢走出来后,我顺利升入了初中。到了初中,我特别喜欢物理。上物理课里的电学,我认识了那个差点要了我小命的神奇事物——电。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的循循善诱,细心讲解,有趣的物理实验带我领略着科学的神奇奥秘。而我内心深处对电的恐惧和害怕也随着知识的加深慢慢消退。特殊的经历没有让自卑成为我快乐的坟墓,却让我开始学习辩证、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变成了我快乐的源泉,我在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中渡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三)学业受挫时本能的逃避

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可到了高一,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挫折。高一的物理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来自黄陂的老师。黄陂口音相当浓,许多时候我因为听不懂她的口音,而害怕上物理课。我的物理成绩一落千丈,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不如人意。我的自信心被打击的支离破碎。那短时间我开始成夜成夜地读琼瑶的小说,学三毛踟蹰荒野,渴望向蒲松龄一样徜徉墓地能与神鬼有突然的偶遇。我尽力逃避着失败的打击,唯独不愿和老师正面的交流。那时的我敏感而反叛,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无法排解。好在高二文理分班,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文科,逃离了我害怕的黄陂口音。

本能的应激反应,让我渡过了那次的适应性障碍。回想起那段记忆,除了外在环境的因素,个人性格的内向,不愿与人沟通向人求助成为我轻度抑郁的重要原因。这次受挫,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高中毕业,我选择了师范院校。在大学里,我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自荐当了班干部,由于工作的出色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以前造成的自卑和内向性格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变。

(四)工作受挫时勇敢面对

大学毕业后,我和几个同学自愿到洪湖的一个偏远小镇——大沙湖任教。初次踏上工作岗位,又远离家乡的我们感到极度的不适应。而,农场也面临着改制。教育战线工资极低,一个月两三百块钱,还拖欠了半年没发,许多教师无心本职工作,人心涣散。一提教学,老教师们要么牢骚满腹,要么直泼冷水,鼓动我们这些年轻人快走。领导呢,对我们这些新分来的大学生,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后一直埋怨我们能力不强。

生活的窘迫、领导的埋怨和同事们的冷眼旁观,使我们几个同学紧紧团结在一起。我们不求别人就靠自己,我们一起搭伙吃饭,一元三斤的鱼头,一吃就是两三个月;一起钻研教学教法,探讨教学心得,晚上一起交流如何与学生相处,与家长沟通。一两年的时间,我们都各自成为了所带学科的佼佼者。执着坚守后成功的喜悦也让我的性格中多了几分坚强。

(五)恋爱受挫时纠结的内心

在为工作的肯定奋争的两三年里,我们中间的部分人也开始恋爱结婚生子。我在滑冰时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人长得帅气,谈吐幽默,尤其是对身处异乡的我颇多照顾,他愿意听我发牢骚,我也喜欢听他讲奇闻轶事,一来二去,我们相爱了。

我的朋友和家人却我看好我俩。一是文化水平相差太大,一个初中生,一个大学生。在恋爱的新鲜感过后,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共同吸引彼此的话题?对许多事件的看法我们理解的角度都会很不一样,这样能一起生活长久吗? 二是家庭条件不好,他虽然是独生子但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甚至可以说有点贫寒。毕竟生活是很现实的事情,有爱也不能饮水饱呀。朋友的反对,家人的不支持,我纠结了许久。但他信誓旦旦一定会让我过上好日子。在我的犹豫和徘徊中,我们迷迷糊糊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困窘是意料之中的,但看着他为了支撑这个小家,下河摸虾,进窑拉砖,随车压货,我的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坚信夫妻同心其力断金。认知的调整带来了行动的改变。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和朋友开了一个小厂,生意不错,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二、职业感受及分析

(一)职业感受

生活中的沟沟坎坎让我学会了自助,工作中点点滴滴也让我期待能去助人。我平时肯吃苦,有耐心,对教学总是充满了热情。并且喜欢研读和借鉴一些新的教学理念,琢磨新的教学方法,所以上课知识面广,方法灵活多变,学生爱听、爱学,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学校欠缺思品政治教师的时候,我主动请缨。不仅连续十来年让我校的思品中考成绩在市里名列前茅,而且学生对我的亲近感越来越强。十六年里,我每年都收到不少学生写来的悄悄话和慰问卡。

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教师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烦恼会困绕着每一个学生,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从教十几年,与学生朝夕相处, 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目睹了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 心理问题太多了: 成长的痛苦、学业的重压、社交的困惑、早恋的诱惑等等。面对那一双双清澈幼稚的双眼,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对学生产生了特殊的感 情, 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塑造健全的人格, 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亲戚朋友和同事遇到问题经常找我商议,一般问题经我开导、帮助都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每当看到他们愁眉苦脸而来,轻松愉快而去的神情时,自己也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欣慰。

有幸接触了心理咨询,了解了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我期望能做一名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师。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回答是兴趣、期待和理智的职业思考。

(二)职业分析

(1)健康的心态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自己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因为心理咨询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求助者减轻由于内心 世界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困扰,并帮助他们在自我认识和 自我改善中达到心理的健全与成熟。 如果咨询师自己内心存在认知的盲点和未处理的矛盾冲突及情绪障碍,那么他(她)将不能很好地去帮助求助者澄清认识中的扭曲点,化解其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并且可能在咨询中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投射给求助者。同时,只有自己的内心是健康的,给别人做咨询才是自信的。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分析,或在上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一步认清自我,清理自己的症结,完善自己的人格,为今后的咨询工作打下良好的个人品质基础。

(2)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需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良好的人格魅力、必备的助人技巧、以及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我的人生经历让我具有良好的 人格条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巧,并且能有意识的不断地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剖析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我具备一名出色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同时我也清醒底意识到,目前我的心理咨询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实践经验也比较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与世界前沿相关专业学术水平接轨,要多看、多学、多听、多思考、多总结,更重要的是多实践,不断创新。

首先,我要改变目前心理学知识欠缺的状况, 我将用一段时间广泛阅读心理学的书籍,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心理特点,自己认可并崇拜的流派理论深入学习,进一步学习和锻炼心理咨询技能,增加实践经验,适应咨询工作需要。

其次,我要改变原有职业特点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十多年的 教师生涯让我与人沟通是出现说话说上句的职业毛病, 我必须摒弃沟 通过程中原有的缺点,形成符合心理咨询工作要求的谈话风格。

最后,我要改变固有的身份特点。以前也经常倾听学生的心里难题,为学生排解忧伤,但那时的身份是作为教师解决难题,而心理咨询师面对的是求助者, 任务是甄别出心理正常及有精神疾病的人, 作为工作对象,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因此我必须彻底转变身份,做好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扮演。

(3)生命成长的理念

要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不但要在知识和技能上有足够的储备和磨练,更重要的是能够秉持一种追求生命成长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增长能力以超越自己的局限。

(三)职业期待

活着就有希望。 几个月来,我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心理咨询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也感受着自己深埋于内心的伤痛与泪水;目睹着这份伤痛与泪水如何慢慢转化为勇气、力量与行动。 我自己的内心也在这段日子里发生着空前的变化。回头来审视自己成长经历,发现过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其时是一 种资源, 是一笔财富,它能够让我体会生活中那些善良、真诚的价值。因此,我爱上了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因为在帮助别人解决问 题的同时也是自我审视的一个过程。“助人自助,完善自我”。在助人的同时,我最大的收获是变得充实和快乐,有幸福感。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能够用心理学的知识、心理咨询的技能促动他人也发生良性改变,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职业。我非常很愿意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心理专业会议感想 篇五

心理专业会议感想

参加大规模心理方面的专题会议,今天是是第二次,在本月21日到23日刚在南通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年会,会议上所见所闻让我感触很深,心理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正在不断地成长,她已经逐步融合于各个学科,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在南通的几天,看到的是小学、中学、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投入,都给我们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工作者看到了专业的希望。普教已经受到了心理专业的恩惠,我想我们特殊教育的学生也应该在心理专业的阳光雨露中快乐成长。

加入特殊教育的队伍才两年半的时间,涉足心理专业也才1年的光景,但是

6.心理咨询专业 篇六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学一年级新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称从小就怕虫子,去学校的必经之路有一排槐树,每到夏季,槐树下就到处爬满青绿色的虫子,她又恶心又害怕,可上学只能走这一 条路,为此很痛苦。心理咨询师已对求助者进行了认知矫正,但效果不明显,于是决定采用冲击疗法。地点为治疗室,门窗关闭,室温为29%,心理咨询师事先准 备了药物和抢救仪器等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求助者只穿短衣短裤,心理咨询师突然将很多虫子(无毒)放在求助者四肢皮肤上。求助者见状惊叫,呼吸急 促,四肢冰冷发抖,不敢挪步。求助者多次要求停止治疗,心理咨询师没有理睬这一要求。30多分钟后求助者四肢逐渐舒展,呼吸逐渐平稳,一次治疗获得成功。

1冲击疗法又称( )。

A.厌恶疗法B.满灌疗法C.系统疗法D.想象疗法

参考答案:B

2冲击疗法中的所谓极限的标志是( )。

A.紧张害怕B.情绪逆转C.逃避行为D.如释重负

参考答案:B

3在本次治疗中,心理咨询师忽略了( )。

A.进行身体检查B.构建焦虑等级C.签订治疗协议D.选用厌恶刺激

参考答案:A,C

4冲击疗法的禁忌对象包括( )。

A.老人B.健康儿童C.孕妇D.健康女性

参考答案:A,B,C

5 冲击疗法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 )。

A.决定治疗场地B.确定刺激物C.商定实施程序D.选心理测验

参考答案:B

6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上。

A.治疗程序B.基本原理C.收费标准D.咨询关系

参考答案:A,B

7在实施冲击治疗时,遇求助者要求停止,心理咨询师通常的做法是( )。

A.同意B.拒绝或漠视C.反对D.视情况而定

参考答案:B

8冲击疗法的原理是( )。

A.经典性条件反射B.逆反性抑制C.操作性条件反射D.消退性抑制

参考答案:D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5岁,医院护士。

案例介绍:求助者工作认真,几年来从未出现过差错。一年前其同事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受到了处分,求助者因此受到触动,工作更加认真仔细。给病人 服药、打针、输液都要反复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等。后来逐渐加重,一个病人就要反复检查十多遍,严重时多达几十次,延长了工作时间,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为 此受到病人的指责和护士长的批评。自己也知道检查这么多遍肯定不会再出问题了,但就是不放心,还要检查,无法摆脱。求助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烦 躁,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仪态端庄,性格内向。母亲是大学教授,做事很严谨,给了她很传统的教育,要求她做一个好孩子,使其养成了自我要求严格、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的习惯。

1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有( )。

A.恐怖B.焦虑C.抑郁D.强迫

参考答案:B,D

2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是( )。

A.心慌B.失眠C.胸闷D.头痛

参考答案:B

3该求助者的行为症状主要是反复( )。

A.洗手B.检查C.询问D.计数

参考答案:B

4对该求助者的心理诊断可以排除的是( )。

A.抑郁性神经症B.强迫性神经症C.恐怖性神经症D.焦虑性神经症

参考答案:A,C,D

5在本案例中,造成求助者痛苦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反复检查耽误时间

B.检查还是不检查的内心冲突

C.焦虑不安和烦躁的情绪

D.做事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

参考答案:B

6在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

A.自我要求严格B.同事出错C.迫切要求治疗D.青年女性

参考答案:A,B

7对于该求助者,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有( )。

A.厌恶疗法B.系统脱敏法C.认知疗法D.阳性强化法

参考答案:A,C,D

8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应该是( )。

A.接纳B.热情C.真诚D.平等

参考答案:A,B,C,D

9针对本案例中的心理咨询可划分为( )阶段。

A.诊断——咨询——评估

B.初诊——诊断——制定目标——咨询

C.诊断——咨询——巩固

D.诊断——制订方案——咨询——评估

参考答案:C

10在本案例中,影响咨询关系的因素是( )。

A.求助者的动机

B.咨询师的理念

C.求助者的行为

D.咨询师的态度

参考答案:A,B,C,D

11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方面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是( )。

A.咨询态度B.咨询理论C.咨询方法D.咨询技能

7.心理咨询专业 篇七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或思潮, 主要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 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 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 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与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的关注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宗旨不谋而合, 因此, 我们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找到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Kermon M.Sheldon和Laura King的这个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我国心理学界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现有讨论中, 李金珍等三位学者最先给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此后, 我国很多学者同意了这段文字的观点并在自己的学术观点中采用了它。

2.积极心理学引入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的的必要性

传统理念下的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过于狭隘, 而积极心理学则升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下,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2]

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 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心理学教育者搭建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提出的总目标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升华, 即:“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灵健康, 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形成”是指以一些方式塑造高校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结构;“维护”是指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维护其心理健康;“促进”是指只有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帮助其达到自我实现。

(2) 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 这种理念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明确和丰富。积极心理学归纳了聪慧、果敢、善良、正义、勤俭等个人优秀特质,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学普及、课余活动等渠道塑造高校专业硕士的这些积极闪光品质。

(3) 构建途径。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 专业硕士计划扩招实施后, 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 才能有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在积极心理模式的指导下,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活动;2建立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档案;3加强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协作与配合;4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渠道;6创设良好心理发展环境。

摘要:自从“积极心理学”一词在1997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 (Seligman) 提出以后, 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理念对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与专业硕士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 同时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指导及现实支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曹新美, 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学研究学报, 2006, 18 (03) :63—75.

8.心理咨询专业 篇八

关键词:教育学专业;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71-02

新学期伊始,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招生工作又针对高校学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许多大学生更是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相关培训机构的资料,积极了解行情,参加培训或者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理财规划师证书、软件工程师证书、会计师证书等等,诸如此类常见的备受大学生追捧的证书不胜枚举。“考证热”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导致的毕业高峰加剧,为了“双向选择”就业制度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行应运而生,并成为高校校园里迅速蔓延的一股强劲“热浪”。时至今日,大学生考证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几近疯狂,考证已然发展成为大学时期的重要“课程”。大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换来的一纸证书真能成为有效的“就业通行证”吗?他们如此热衷于考证到底有哪些深层原因呢?以教育学专业学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考证热”的原因进行探析。

一、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有紧密联系

教育学专业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理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学科,两者有一定的交叉,但研究的主体不尽相同。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在教学方面有部分课程是重叠的,尤其是在部分师范院校,这两个专业可能隶属同一个学院,也是因其有诸多共同点。随着国民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也成为必要条件。另外,本着教育学和心理学“同属一家”的原则,许多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并且通过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来证明自己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

二、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

自1993年我国采取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后,各行各业都把资格证书当作了就业人员能力限定的标准。而这一制度的介入,又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长久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到相关科研单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工作,或者到出版社、传媒机构做教育类的编辑工作。然而,在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残酷现实下,许多教育学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同时,有些学校在教师招聘条件里明确提出有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优先,因此,他们多考一个证书就等于是给自己加重了一个就业的砝码,也正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三、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虽然高校扩招固然导致就业压力增大,但如今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难辞其咎。许多高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专业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等,都成为导致毕业生缺乏竞争力,与社会实际生产生活脱节的主要原因。教育学专业属于文科理论性强的专业,所学内容很难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因此,大学生为了能在毕业时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在考取证书上,甚至不惜以逃课为代价来换取考证的顺利。

通过查阅文献及南京农业大学吴虹雁等人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考证基本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通过考证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推动我国人才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调查还发现,大学生考取的资格证与所学专业背景一致时最受欢迎。接受调查的人普遍认为这类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进入角色快,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前瞻性思维;若所考取的证书与所学专业背景不一致,但符合用人单位职位要求时也会受到欢迎。接受调查的企业主管认为,如果大学生的专业背景符合职位要求,有准入证的会被优先录用。企业考虑这样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以最少的资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产出。可见学生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同时,用人单位特别看重所考取的资格证与本人的实际能力是否相符。被调查者认为,资格证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持证者的能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会只看重证书和学历,同等条件下肯定是注重实践能力较强的人。调查中70%的企业主管反映,大学生如果只追求证书,忽视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无异于舍本逐末。

四、培训机构的大力宣传

培训机构大力宣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原因简单说来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商业机构,他们以盈利为目的无可厚非。加大宣传力度,尽可能多地招收学员是他们最便捷直接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在态度上对大学生考证是比较赞赏的,这说明大学生已经开始认清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的区别:文凭更多的是知识的证明,而职业资格证则是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基于上述两点,许多大学生便纷纷加入考证大军。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虽然考证本身是好事,却不该不分时间,什么证都考。大部分证书的培训课程只是学校专业知识的延伸,并不等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人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条件都有限,大学生应该尽量选择专业对口、实用性强的培训,这样的课程才能拓展知识,提高能力,对求职有所帮助。

五、大学生对考证缺乏了解,功利化心理和从众心理比较明显

如今,拥有毕业证、学位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的大学毕业生太多了,这些证书在求职应聘时已经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简单地认为毕业院校知名度越高,文凭越高,证书越多,越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有部分大学生考取的证书与自身的实际能力或所学专业不相符,甚至相差甚远,应聘时并无丝毫加分价值,所以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根据湘南学院卢俊霖等人2011年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1%的大学生决定去考证的时候其实对于“考证不太了解”,36%的大学生则认为“证书数量越多越好”,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对于考证非常盲目,对考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区,对考证与未来择业的方向缺乏规划性,考证功利化的心理比较明显。

现代社会,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经常提到“潮流”、“时尚”这些词,学某种技术成为潮流,懂某种外语就时尚,从服饰搭配到房屋装修,再到度假旅游,别人怎样我也怎样,事事都想“随大流”,否则,如果别人有的我没有,别人知道的我不知道,就容易被认为是落后于时代,是另类,不入流,网络称之为“out”了!。尽管很多年轻人整天喊着张扬个性,追求创新,其言行仍大同小异,终究还是因为别人这样,自己才如此。当代大学生也是同样的一群人,缺乏主见,又爱面子,从众心理严重。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着以下现象:寝室室友都要考计算机等级证书,我虽然没这个兴趣,但他们都参加培训了,我也不能被落下,否则显得我学习不积极;班里几个同学在准备考人力资源管理师,听起来就很“时尚”,虽然我以后不打算从事这方面的职业,但人家都考了,我也得考一个;身边某个好友加入了学生会,显得很威风,作为他的朋友,我不能落后于他,便也去参加学生会了。如上,许多教育学专业学生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也不过是因为有些同学考了,所以自己也要考一个而已。

六、大学生自身的兴趣使然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大学生所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与自己的专业并不相符,甚至毫无关联,其中不乏有些人真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单纯为了了解和学习某一门学科或专业知识技能而去参加证书培训和考试。由于教育学专业学生也会上一些心理学专业课程,进而培养或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心理咨询和教育方面,因此,有一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积极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参加培训,认真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兴趣和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综上,以教育学专业学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为例,简要分析了大学生如火如荼的“考证热”现象。笔者希望教育部门尤其是高校能帮助大学生认清考证的利弊,要符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能拓展知识切实提高从业能力的证书。

参考文献:

[1]卢俊霖.大学生“考证热”现象透析——以湘南学院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11,(3).

[2]叶青.从“考证热”看大学生跟风学习.网络财富[J].网络财富,2010,(11).

[3]吴虹雁.从大学生“考证热”看高校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6,(6).

[4]林蓉.大学生“考证”现象分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11).

[5]康忠伟.大学生“考证热”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6]葳蔓.大学生“考证热”面面观[J].职业技术,2007,(17).

[7]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9).

[8]温■戎.大学生“考证热”的心理透析——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9]杨晓,杨薇.大学生考证的功利化现象剖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10]施一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及其问题探析[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4).

上一篇:高二英语学期论文下一篇:月光情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