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资产评估程序

2024-10-13

房地产资产评估程序(8篇)

1.房地产资产评估程序 篇一

关于《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的起草说明

2007-12-10

为便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以及相关部门、人士全面理解《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现将有关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一)我国评估行业缺乏对评估程序的系统研究和规范

评估程序是规范评估执业行为,提高评估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国内外评估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了专业程序对中介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只有评估程序得到完整和正确执行,才能为评估技术操作的正确开展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业务组织过程中提供基础指导,从而为业务质量提供基础保证。然而在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评估行业对评估程序基本理论与规范缺乏系统研究。现有管理文件中,主要是从规范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角度对评估程序提出要求,没有从注册资产评估师完整执行评估业务的角度对评估程序进行归纳与规范。随着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机构逐渐成为评估行业的责任主体,评估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到位,多元化市场主体对评估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机构执业行为,结合评估专业服务特点对评估程序进行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评估实践的新发展对规范评估程序提出更高要求

在我国评估实践中,长期以成本加和法为主要方法进行整体资产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和评估机构对成本法的评估思路和评估程序较为熟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收益法、市场法的运用已经成为必然。简单沿用以前的评估习惯和程序,无法保证评估质量,也无法满足评估实践的需求,因此需要借鉴国外评估行业在评估程序方面的成熟经验,从专业角度综合规范评估程序,特别是执行各类评估业务所应当遵守的基本评估程序。

(三)资产评估基本准则的制定和评估理论研究为评估程序准则的出台提供了理论基础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第一次对评估程序进行了原则性规范,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根据评估业务具体情况履行适当的评估程序,并列出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等八个资产评估基本程序,为进一步全面规范评估程序提供了制度基础。近年来,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推动下,我国评估行业围绕程序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重点研究了美国评估界对评估程序的规范,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吸收到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教材中。这些发展带动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程序的关注和讨论,为制定评估程序准则作好了理论与舆论的准备。

(四)国内外评估程序准则的比较分析

国外评估行业对评估程序十分重视。目前,在《国际评估准则》、美国《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评估与估价手册》和香港《资产评估指南》等评估准则中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评估程序准则,但是,这并不表明国际评估准则和各国评估准则不重视对评估程序的规范。相反,在各国评估准则的各项具体评估准则中,都以大量的篇幅和文字对评估程序进行系统论述和规范。比如,《国际评估准则》的“准则1-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评估”、“准则2-以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为基础的评估”,美国《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的不动产(准则1)、动产(准则7)、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准则9)等各准则中都涉及了大量对评估程序的规范与要求。由此可见,国际评估界高度重视评估程序问题,只是把评估程序的要求分散表述于具体的评估准则之中。

在我国,由于各具体准则仅涉及该准则部分的评估程序要求,而在整体评估操作中缺乏在整个项目组织中应该遵守的共同程序要求,因此,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业务组织中缺乏必要的程序意识,这为整体组织与操作带来了较大风险。我国一直缺乏明确的评估程序规范来对评估程序的履行进行具体指导。现有评估法规中,只是在评估基本准则和相关准则中对评估程序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相对评估实践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全社会对评估质量的日益重视,专门制定评估程序准则,将促进评估行业执业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合法权益。

二、起草指导思想

在准则的起草、修改过程中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以基本准则为基准

《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是规范各类资产评估业务的基本规范,是应当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其在“操作准则”一章中将资产评估程序划分为八项基本程序,准则与基本准则精神保持一致。

(二)繁简适度

评估程序准则规范的内容是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必须履行的程序,以大多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和能够做到为出发点。评估程序准则是总体要求,不是单项资产具体评估程序,因此只提出框架式要求,不宜过细;条款设计中基本思路是“应当做”,而不是“如何做”。

(三)适当超前,兼顾稳健

“适当超前、兼顾稳健”是我国资产评估准则制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一方面,评估准则需要满足评估实践的需求,在借鉴国外准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评估执业予以规范和引导。目前,国际上主要评估准则中都没有设立独立的评估程序准则,从单独制定程序准则角度来看已是超前的。程序准则以资产评估基本准则为基础,基本准则在价值类型、评估方法运用、价值结论的取值等方面结合国内外评估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重大突破及大胆尝试,因此评估程序准则中也加入了相应的要求。另一方面,处理好准则的超前性与我国经济发展及评估行业队伍的实际情况的关系,反映资产评估的专业特点。

(四)注重与已发布评估准则和正在制定的其他评估准则的衔接,特别注重与业务约定书准则、报告准则、工作底稿准则等程序性准则的衔接,成为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起草过程

2005年,中评协参照准则项目招标工作组建了评估程序准则修改项目组,系统研究评估程序准则相关理论和实践,重新启动评估程序准则修改工作,修改工作主要包括:

(一)项目组收集与评估程序准则制定相关的国内外法规、准则等参考资料。

(二)项目组系统研究相关评估政策和文件,认真学习我国的准则体系规划,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开展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先后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走访多家评估机构,广泛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原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

(三)项目组对评估程序准则的整个修改研讨过程,前后经历了四稿,于2006年2月提交准则送审稿。

(四)2006年3月,中评协组织专家对准则送审稿进行了评审。项目组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新的征求意见稿。此后,中评协组织项目组和部分专家对该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并就修改过程中较突出的法律问题征求协会法律顾问意见。中评协组织项目组根据法律顾问意见和部分专家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

(五)2006年4-9月,中评协再次在行业内外对本准则项目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集的意见对准则进行修改。

(六)2007年10-11月,中评协将准则稿提交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和中评协资产评估准则技术委员会审议。中评协根据委员反馈的意见,组织行业资深专家进行研究、讨论,主要意见予以采纳并定稿。

四、准则的定位

根据准则体系规划,准则体系完善后,将从评估程序、资产类型和评估目的等角度对评估业务的整个流程构成完整的约束。

评估程序准则主要从整个项目的组织与操作入手,规范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行为,而相关评估准则则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具体的资产类型对评估行为进行具体规范。评估程序准则规范的范围涵盖评估业务组织与操作的整个系统性过程,而相关评估准则仅包括某方面的事项或某类资产的评估规范。评估程序准则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原则性的、反映整体项目操作的规范,相关评估准则的内容则比较深入、具体,反映各个侧面与个体的规范内容。评估程序准则与相关准则的结构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筑评估准则的科学体系。

为使评估程序准则与其他程序性准则和专业性准则共同构成评估程序整体规范,并与评估程序细化要求相互呼应、协调、补充、促进,在定位上需要明确:

(一)评估程序准则属于具体准则层次中的程序性准则,承继基本准则中的评估程序原则规定,是对注册资产评估师履行评估程序的总体要求,涵盖各类评估业务的评估程序要求,从评估业务纵向角度对主要评估程序的履行提出相关规定。

(二)评估程序准则涵盖评估业务全过程,引出业务约定书、工作底稿、评估报告等其他程序性准则。评估程序准则涵盖一项评估业务的全过程,按照一般评估业务的进展步骤阐述具体程序;评估程序是工作底稿的基础,工作底稿是评估程序的记录;评估程序准则是评估报告的前提条件,只有履行了合理有效的评估程序,才能出具评估报告。业务约定书、工作底稿、评估报告等其他程序性准则将对评估程序中重要环节的相关事项提出具体要求。

(三)评估程序准则是执行各种资产类型、各种评估目的评估业务所应当遵守的评估程序基本要求,各专业性准则、评估指南、指导意见将结合各类资产类型、评估目的等特点,提出细化和特殊要求。

五、准则基本结构

准则分为“总则”、“基本要求”、“评估程序要求”和“附则”。

六、重要事项说明

为便于理解准则相关内容,现将一些重要事项予以说明。

(一)关于准则规范主体

实践中,评估程序的要求既是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要求,也是对评估机构的要求。准则表述中仍以“注册资产评估师”为规范主体,对其执行评估业务提出要求。根据基本准则附则中的要求,准则中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评估机构。根据这一精神,准则中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范,应当扩大到评估机构,即评估机构应当遵守评估程序准则的要求。

(二)关于八项基本评估程序

准则将评估程序定义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所履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执行评估业务需要的工作步骤可能很多,这一系列工作步骤中,可以归纳出八个较明显的步骤,即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评估计划、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工作底稿归档。基本准则中已经对这八项基本评估程序作出规定。准则起草过程中遵循了这种归纳方式。评估程序不可能列举穷尽,这八个程序是各种评估业务中通常应当执行的程序。有的是单一步骤,如签订业务约定书;有的是多个步骤的归纳,如评定估算。不同评估业务中有可能归纳出多个程序,但这八个程序通常应当包括在内。

(三)强化风险控制程序

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评估业务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限制无法完整实施评估计划,执行评估程序。这种情况下,为规避业务风险,注册资产评估师有必要对所受限制的影响进行判断,决定是否中止履行业务约定书。准则中明确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受到限制时考虑中止履行业务约定书的可能性。这一要求是从评估行业角度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提出要求,强化了风险控制程序。由于上述条款是评估准则中的特殊规定,目前尚无法律依据,这一规定的实施需要业务约定书准则和其他法规的配合。

(四)关于评估计划

制定评估计划是评估机构对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行评估业务中一贯要求的基础工作,为引导评估机构及评估师重视评估计划的实质作用,而不将评估计划流于形式,在本次制定评估程序准则时,重点强调以下方面:

1.注册资产评估师编制评估计划,应当涵盖现场调查、收集评估资料、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等评估业务实施全过程。

2.评估计划内容不仅仅是对时间及人员的安排,还对制定具体评估步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在高标准要求的同时,针对评估行业的评估业务有大有小,评估对象有单项资产及权益资产的实际情况,提出评估师在确定评估计划的繁简程度上可自行安排。

2.房地产资产评估程序 篇二

一、资产评估执业风险与操作风险

广义的资产评估风险是指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因评估事项所引起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既包括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评估准则不完善等外部风险,还包括在评估业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内部风险。狭义的资产评估风险特指内部风险,是在评估执业过程中,因资产评估结果与事实不符或有重大偏差,无法对资产业务提供公允的价值鉴证,造成对评估报告使用者的误导,从而导致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人员承担相应损失和责任的可能性,即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资产评估执业风险按产生原因可分为组织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组织风险是由于评估机构经验不足,组织与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对评估项目质量没有相应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以及评估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评估失误。评估机构要为组织风险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道德风险是评估人员没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出具失真的评估报告,损害评估报告使用者或关联方的利益。注册资产评估师要为道德风险造成的后果负责。操作风险是指评估机构及人员在评估执业过程中,未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标准,未能严格遵循评估程序,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以及评估技术落后等操作环节上的失误而导致的评估风险。

二、资产评估操作风险的成因

资产评估操作风险是能够通过执业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等手段加以防范的可控风险。操作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缺乏资产评估程序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资产评估机构大多规模较小,人员力量配备不足,缺乏健全的资产评估程序的制度建设。2007年11月28日财政部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对评估程序进行了系统性的规范,但是各资产评估机构并没有根据自身的规模、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所承接的主要业务范围不同,制定适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评估程序,缺乏对评估程序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

(二)没有严格执行资产评估程序

有的资产评估机构已经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资产评估的具体执行制度,但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切实履行评估程序,并随意简化或删减具体的评估环节,甚至在没有执行必要的程序之后,就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使得评估的价值范围具有较大的偏差,造成操作风险。

(三)专业胜任力不足

资产评估业务范围涉及机器设备、房产、生物资产、证券投资等多个领域,要求评估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评估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而由于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在我国市场上资产评估业务委托相对较少,评估人员的经验有限,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评估参数选择的错误,评估过程处理不当,评估报告撰写不规范等问题,形成操作风险。

(四)缺乏先进的评估技术

评估技术是资产评估的核心要素,是决定评估质量的重要因素。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共同构成的资产评估技术体系已日益成熟,但是复杂的评估对象,使得评估过程呈现数据分析量大、参数复杂多变等特点,急需能够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先进数学模型和现代计算工具。先进评估技术的缺乏使得评估方法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参数的设置和计算公式的选择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致使评估结果公允性差,产生错误的资产估值。

三、从评估程序入手控制操作风险

资产评估程序是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资产评估业务所履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覆盖了资产评估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评估程序包括八个步骤:(1)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3)编制资产评估计划;(4)现场凋查;(5)收集资产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书;(8)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归档。前三个步骤为评估前期的准备环节,中间三个步骤为评估实施环节,最后两个步骤为评估结果的处理环节。评估程序与操作风险有重要关系,严格执行评估程序是有效规避评估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

(一)评估前期准备阶段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基础

评估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对承接业务进行基本认定、项目可行性分析、签订业务约定书以及编制工作计划等环节,该环节能够对操作风险作基础性预防。

1. 明确资产评估业务基本事项,合理预测操作风险

首先,要全面了解委托业务的性质和要求。在评估项目受托之前,应充分了解委托方与相关当事方基本状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全面理解评估目的,并尽可能要求委托人明确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人及使用范围,以防范恶意委托,降低操作风险。其次,还要充分了解评估对象的基本状况,特别注意了解有关评估对象权利受限状况和评估过程中的限制条件,以判断评估的价值类型,确定评估基准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资产评估基准日期后事项。最后,要根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分析拟承接业务的可行性,结合评估业务的具体情况判断评估师的独立性,具体分析评估项目的风险是否超出合理的范围,分析评估机构和评估师是否具有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及相关经验,合理预测未来的操作风险,降低操作实施环节中评估失败的机率。

2. 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严格界定双方责权范围

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是由评估机构和委托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件。业务约定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行业的管理规定,就评估的质量、要求、具体评估基准日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全面、具体、清晰的约定。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必须写明委托方对其提供的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对于其他有可能产生操作风险的事项要做出特别的说明,以明确双方的权责范围。一旦发生与业务书相关的操作风险,甚至产生法律诉讼问题,评估机构可凭借双方签订的业务约定书进行合理抗辩。

3. 编制详尽的资产评估计划,降低操作风险

资产评估计划是对资产评估过程中工作步骤、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做出的详尽的规划和安排。资产评估计划应全面、详尽,并同委托方就相关问题进行洽谈,达成一致。应根据评估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评估对象基本状况和性质,评估业务的相关资料收集状况,评估机构的规模和人员力量,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重要因素进行综合权衡,通盘考虑,使评估计划能够做到考虑周全,详略得当,进度合理,分工明确,人员力量配备合适,能切实指导评估工作的高效有序地开展,尽量避免因计划不到位而引起的操作风险。

(二)评估实施阶段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关键

评估实施阶段是评估人员实施评估业务的关键性和实质性阶段,也是操作风险控制的关键。

1. 现场调查,全面了解被评估对象

现场勘察是评估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现场调查,了解被评估对象的实体特征和具体情况,核实委托方和产权持有者提供资料的可靠性,形成详细记录。现场勘察过程中评估人员应发挥应有的专业性,有意识地发现相关问题和线索,以便后期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有效防止因对评估对象了解不详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2. 全面详实地搜集资产评估资料

由于评估对象的广泛性,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评估目的、不同的资产类型对评估资料有不同的需求。由于评估对象的差异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状况、不同的信息化程度,资料的可获取程度也不同。资料收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质量。根据已掌握的被估对象的具体情况,主动地去选择、收集、占有相关信息资料,以避免因资料掌握不全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3. 评定估算,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

评定估算是资产评估师运用专业技术进行计算估值的核心环节。评估师首先要根据占有的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筛选出评估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并根据业务需要及时补充有关资料。根据已有的技术参数,结合评估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市场法下,应具备合理的参照物以及被评估对象与参照物的差异参数;成本法中,应具备资产的重置成本和各相关贬值因素;收益法中,应具备合理的未来收益、收益期和折现率等相关参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评定估算可将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对评估对象价值从不同角度估算,使评估结论相互验证,确保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和公允性,从而避免因评估方法运用不当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三)评估结果处理阶段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保障

根据资产评估结论,编制和提交资产评估报告,并妥善保管相关评估资料,构成了评估结果处理的两个基本步骤。

1. 编制和提交规范的资产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员应严格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及相关行业要求撰写评估报告,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实施过程、评估方法、评估基准日以及评估结果等重要内容,使评估报告符合业务约定书中的要求,降低有关利益主体受损的可能性。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存在可能影响评估结论的有关事项,在评估报告中要作特别事项说明,提示报告使用者特别事项可能对评估结论的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评估报告中还要对评估结论的使用时限,使用效力,使用范围等作充分提示,并与委托方沟通,引导其合理地理解评估结论,减少因评估结论使用不当造成的操作风险。

2. 妥善保管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及相关资料

提交报告之后,评估项目小组应及时将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和相关评估资料归档,检查可明确双方责任的资料是否盖章,应提供的权属证明、相关说明是否提供完整等,检查评估报告结果与工作底稿的一致性。工作底稿和相关资料整理齐全,及时将资料移送至档案管理部门。评估工作底稿和相关资料是操作风险控制的重要证据,也是评估机构和人员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的备查资料。保存工作底稿和资料是评估主体主动留存抗辩证据的重要手段。

四、控制资产评估操作风险的其他措施

执行必要的资产评估程序,严格按照评估程序的各个步骤规范操作,是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主动控制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资产评估机构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风险控制:(1)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程序制度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基于《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建立、健全适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资产评估程序,并对评估程序特别注意的事项进行强调和说明。加强对评估过程和结论的复核性检查和验证,避免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疏漏和错误,进一步减少操作风险。(2)改善落后的评估技术手段。在评估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个人主观性判断,充分使用现代化的评估技术,保证数据资料的公允性、时效性。(3)加强评估师后续教育,提升评估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资产评估是时效性很强的经济活动,评估业务复杂多变,要求评估人员加强专业学习,及时吸收与评估业务相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经验,了解行业相关的新政策和新法规,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五、结束语

评估程序是规范资产评估行为、提高资产评估业务质量、维护资产评估服务公信力的重要保证。恰当履行评估程序是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主动防范操作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各评估机构都应当加强评估程序的完善,切实执行评估程序,有效控制评估风险。

SUMMARY/概要

3.煤炭项目评估程序及其优化 篇三

[关键词]项目评估;投资;能源;建设

项目评估是有效预测项目在运行后的花费、盈利状况等多方面情况,所以对于项目的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煤炭是重要资源之一,决定了很多重工业的发展状况。从煤炭的形成过程看,虽然煤炭是有树木等沉积在土壤深层而形成的,但是由于其形成时间需要上亿年,所以我们把煤炭认定为不可再生资源,这就使得煤炭显得越发珍贵起来。因此涉及到煤炭相关工程、产业的项目评估,与普通种类的项目评估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项目评估程序简介

项目评估是日常企业生产建设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基本措施,项目评估的结果会对企业生产建设方案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项目评估由于其自身的活动性,其结果常常会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因素而产生变动,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企业自工程建设时,为了使项目评估工作尽可能的科学、有序工作,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就会针对不同的项目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估程序,这些程序是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开展评估工作的基本途径,是自着手进行某一项建设项目的评估工作开始,直至评估工作完成为止的前后联系的工作环节。”[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项目评估工作需要涉及到项目在建设时可能经历的每一个环节,无论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对最终的评估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对最终项目实施后产生不可预知的结果,使得项目建设投资、运行等的风险加大,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完善的项目评估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受理评估-成立评估工作组-设立评估目标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开展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工作-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核算并开展正式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撰写相关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评估程序中的几个环节都是相互呼应的,前一环节都为后一环节做好铺垫和准备,而最终的评估结果会用专门的项目评估报告来展示。

二、煤炭项目工程的相关分析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煤炭项目评估相对于普通建设性项目的评估来说涉及面要更广、更深,因为其影响力是巨大的。从目前国内煤炭相关工程的发展来看,煤炭项目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工程量大,而且工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

如果从煤炭项目的内部一般云翔状态来看,煤炭项目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主体的生产项目,储存和运输项目,辅助主体生产的相关系统运作,基础的公用工程建设。

从主体生产项目上来看,一般煤炭从开挖矿井,建设采矿所需的基本设施、机械,以及将煤炭开采到陆地上后对其的二次加工,包括对煤矿的粉碎、筛选等。这些都属于主体的生产项目,也是项目实施的首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工作人员在矿井中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系数有很大的要求。

其次是储存和运输项目,煤炭开采出来加工过后就可以为很多重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运作提供基础性的燃料,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存煤炭并且将其顺利的运输到目的地是工作的重心。运输系统分为两个层面,在生产加工层面,主要由井下的运输皮带和其他相关工具完成。在地面运输过程中,主要靠铁路运输完成。

辅助主体生产的相关体统运作也是煤炭项目工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涉及到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相关建设,如消防、修理车间等。

基础的公共设施建筑主要包括食堂、工人宿舍等一些基础性的建设。

三、煤炭项目评估程序概述

“煤炭项目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资源开发项目,为了规范煤炭市场的有序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煤炭行业的准入条件,抬高项目开发审批的门槛。”[2]在这种大前提下,对于煤炭项目的评估就基本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规范。

首先从受理评估来看,在涉及到煤炭项目的建设进行项目评估申报时,相关部门就应当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进行综合考虑、考察来决定是否具有可行性。

在通过受理后,相关部门就要组织具有资格的项目评估师组成专门的评估工作组来对相关项目进行评估。在组织人员的过程中,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应当找寻有相关经济的评估师来进行评估工作,以此增加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工作组成立后应当设立评估目标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继而开展相关资料的调查搜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动态相结合,不能只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要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分析问题。对资料的收集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多方面的搜集来确保资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核算并开展正式的评估,在这一环节中,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评估师要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来进行计算、分析,并且使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结果要多次测定,最终得出一个确定的成果。

得出了评估结果后,评估小组就要根据评估结果撰写相关项目评估报告,通过报告内容向有关部门反应一个预测结果,最终确定此项目工程是否实施。

四、新时期煤炭项目评估程序的优化

从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看,目前我国关于煤炭项目评估程序还是比较科学的,但当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首先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煤炭项目评估程序形成一种约束和监管。

其次,评估师在进行评估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尤其是西方的很多工作案例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总的说来,对煤炭项目评估程序的优化是在跟着时代的脚步而不断优化的,在未来,这种评估程序会越来越科学、精准、高效。

五、结语

煤炭项目评估不仅仅事关企业内部的发展策略,更是涉及到国家很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于煤炭项目评估程序不仅仅要坚持严格、科学等理念,对其操作过程也要不断优化,找出高效、高质量的评估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建明.项目评估的一般程序[J].投资与合作,2001年(01).

4.房地产估价程序 篇四

一、明确估价基本事项

(1)明确估价对象的实体状况;(2)明确估价对象的权利状态;(3)明确估价对象的范围;(4)明确估价目的;

(5)明确估价时点;(6)明确估价报告交付的日期。

二、拟定估价作业方案

估价工作日程进度和安排,包括对估价作业的内容、作业人员、时间进度,以便于控制进度及协调合作。

三、搜集估价所需资料

搜集的估价资料包括:(1)产权资料(2)房屋建筑资料(3)市场交易资料(4)土地资料(5)法律和规划资料。

四、实地查勘估价对象

实地查勘是对估价对象的有关内容到实地查清核实,从估价对象房地产的实体构造、权利状态、环境条件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客观确认。

五综合分析和估算

综合分析和估算是房地产估价的实质性阶段,根据较完备的资料,估价人员可选择估价方法,最终估算出房地产价格。作业包括:

1、资料综合分析。

2、价格形成分析。

3、选择估价方法和价格估算。

六、撰写估价报告书

经评估测算出对象房地产的估价额后,将估价成果写成 估价报告书。

七、交付估价报告书

完成估价报告书后,最后要将估价报告书交付给委托估 价者,并可就某些问题作口头说明。

八、整理存档

5.员工工作评估原则及评估程序 篇五

员工工作评估原则及评估程序

1.评估原则

(1)评估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考核的方式。(2)评估必须公平、公正、客观。

(3)在评估过程中,应对员工以往的工作表现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估。(4)每项评估内容应有具体的事实为依据。

(5)为达到更客观和更全面,评估前,评估负责人应征询其它部门的经理、主管、员工对被评估员工的意见,作为参考依据。

(6)在评估的同时,应对被评估的员工提出更高的目标及要求。

(7)对评估总分低于60分以下的员工,应进行指导;低于标准分(总分50分以下)的员工,可以辞退.2.评估方式

(1)评估分为书面评估及面谈两个步骤。

(2)评估逐级进行,即总经理评估总监,总监评估部门经理,部门经理评估部门主管,部门主管评估员工。

(3)进行书面评估时,应先由其直接上司进行,填写《员工工作评估表》,然后报上一级审批。如:部门主管在评估普通员工时,先由主管对员工进行书面评估,填写评估表格,报送部门经理及总监审批o(4)当进行评估面谈时,应有部门主管、部门经理、人事部评估员及员工4人参与。

3.评估类型

(1)试用期评估:适用于试用期新员工。(2)年度评估:适用于工作满一年的员工。(3)晋升评估:适用于拟晋升的员工。

4.评估程序

第一步:人事部发出评估通知单。

人事部将会提前1个月给各部门负责人(总监、经理)列出名部门需评估的员工名单及最后评估期限。

第二步:部门评估负责人进行书面评估,并填写《员工考核鉴定表》。各部门评估负责人应在员工评估期满前15天内完成《员工考核鉴定表》,并报更高一级领导审核。

第三步:人事部核查《员工考核鉴定表》。

各部门评估负责人将审核后的《员工考核鉴定表》交人事部核查。人事部如发现评估的分数低于标准或工资、职位调整超出额定的范围时,人事评估员将在紧接着的l周内与部门负责

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人讨论评估内容及其合理性。如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则由执行总经理或总经理做最后决定。

第四步: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最后审核《员工考核鉴定表》。人事部将评估表交总经理批核。总经理应在接到评估表后5

天内作出批复,并将评估表返还人事部。如未通过,则由人事部与部门负责人进行重新评估。

第五步:部门评估负责人安排评估面谈。

人事部将总经理批复后的《员工考核鉴定表》交还部门评估负责人,由其与员工安排评估面谈的日期,并告知人事部和员工。同时,部门评估负责人要求员工在评估面谈之前完成《自我鉴定表》。

第六步:评估面谈。

在员工评估期满后l周内,评估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人事部评估员与员工一起进行评估面谈。告知员工评估的结果及工资、岗位调整情况,征询员工对评估的意见和员工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员工签署确认。

第七步:工资、岗位调整及存档

人事部将员工签署后的《员工考核鉴定表》存档,对员工工资或职位进行调整,并将工资变更情况交财务部。

6.绩效评估的一般程序和评估方法 篇六

1、制定绩效评估计划。

为了保证绩效评估顺利进行,必须事先制定计划,在明确评估目的的前提下,有目的的要求选择评估的对象、内容、时间。

2、确定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1)评估的标准。绩效评估必须有标准,作为分析和考察员工的尺度。一般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如出勤率、废品率、文化程度等以客观现实为依据,而不以考核者或被考核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标准。所谓相对标准,如在评选先进时,规定10%的员工可选为各级先进,于是采取相互比较的方法,此时每个人既是被比较的对象,又是比较的尺度,因而标准在不同群体中往往就有差别,而且不能对每一个员工单独做出“行” 与“不行”的评价。

一般而言,评估标准采用绝对标准。绝对标准又可分为业绩标准、行为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三大类。

(2)选择评估方法。在确定评估目标、对象、标准后,就要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业绩评定表:所谓业绩评定表就是将各种评估因素分优秀、良好、合格、稍差、不合格(或其他相应等级)进行评定。其优点在于简便、快捷,易于量化。其缺点在容易出现主观偏差和趋中误差。等级宽泛,难以把握尺度。大多数人高度集中与某一等级。

工作标准法(劳动定额法):把员工的工作与企业制定的工作标准(劳动定额)相对照,以确定员工业绩。其优点在于参照标准明确,评估结果易于做出。缺点在于标准制定,特别是针对管理层的工作标准制定难度较大,缺乏可量化衡量的指标。此外,工作标准法只考虑工作结果,对那些影响工作结果的因素不加反映,如领导决策失误,生产线其他环节出错等。目前,此方法一般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强迫选择法:评估者必须从3-4个描述员工在某一方面的工作表现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有时两个)。其优点在于用来描述员工工作表现的语句并不直接包含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内容,评估者并不知评估结果的高低。其缺点在于,评估者会试图猜想人力资源部门提供选项的倾向性。此外,由于难以把握每一选项的积极或消极成分,因而得出的数据难以在其他管理活动中应用。

排序法:把一定范围内的员工按照某一标准由高到低进行排列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完全避免趋中或严格/宽松的误差。但缺点在于标准单一,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难以比较。

硬性分布:将限定范围内的员工按照某一概率分布划分到有限数量的几种类型上的一种方法。例如,假定员工工作表现大致服从正态分布,评价者按预先确定的概率(比如共分五个类型,优秀占5%,良好占15%,合格占60%,稍差占15%,不合格占5%)把员工划分到不同类型中。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趋中或严格/宽松的误差,但问题在于假设不符合实际,各部门中不同类型员工的概率不可能一致。

关键事件法:指那些对部门效益产生

重大积极或消极影响的行为。在关键事件法中,管理者外要将员工在考核期间内所有的关键事件都真实记录下来。其优点在于针对性强,结论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缺点在于基层工作量大。另外,要求管理者在记录中不能带有主观意愿,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

叙述法:评估者以一篇简洁的记叙文的形式来描述员工的业绩。这种方法集中描述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行为,而不是日常每天的业绩,

不少管理者认为,叙述法不仅简单,而且是最好的一种评估方法。然而,叙述法的缺点在于评估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者的主观意愿和文字水平。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员工之间的评估结果难以比较。

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其基本程序为:

1、监督者和员工联合制定评估期间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2、在评估期间,监督者与员工根据业务或环境变化修改或调整目标。

3、监督者和员工共同决定目标是否实现,并讨论失败的原因。

4、监督者和员工共同制定下一评估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

目标管理法的特点在于绩效评估人的作用从法官转换为顾问和促进者,员工的作用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这使员工增强了满足感和工作的自觉性,能够以一种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工作,促进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5、收集数据。

绩效评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于作为评估基础的数据收集工作要求很高。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是注重长期的跟踪、随时收集相关数据,使数据收集工作形成一种制度。其主要做法包括:

(1)生产记录法:生产、加工、销售、运输、服务的数量、质量、成本等,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和统计。

(2)定期抽查法:定期抽查生产、加工、服务的数量、质量,用以评定期间内的工作情况。

(3)考勤记录法:出勤、缺勤及原因,是否请假,一一记录在案。

(4)项目评定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指定专人对员工逐项评定。

(5)减分搜查法:按职务(岗位)要求规定应遵守的项目,定出违反规定扣分方法,定期进行登记。

(6)限度事例法:对优秀行为或不良行为进行记录。

(7)指导记录法:不仅记录部下的极限行为,而且将其主管的意见及部下的反应也记录下来,这样既可考察部下,又可考察主管的领导工作。

6、分析评估。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的目的、标准和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综合。其具体过程如下:

(1)划分等级。把每一个评估项目,如出勤、责任心、工作业绩等,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可分为3-5个等级。如,优、良、合格、稍差、不合格。

(2)对单一评估项目的量化。为了能把不同性质的项目综合在一起,就必

须对每个评估项目进行量化,及不同等级赋予不同数值,用以反映实际特征。如:优为10分,良为8分,合格为6分,稍差为4分,不合格为2分。

(3)对同一项目不同评估结果的综合。在有多人参与的情况下,同一项目的评估结果会不相同。为综合这些意见,可采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仍以五等级为例,3个人对某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估分别为10分,6分,2分。如采用算术平均法,该员工的工作能力应为 6分。若采用加权平均,3人分别为其上司、同事、下属,其评估结果的重要程度不同,可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如上司定为50%,同事30%,下属20%,则该员工的工作能力为10*50%+6*30%+2*10%=7.2分,界于良与合格之间。

(4)对不同项目的评估结果的综合。有时为达到某一评估目标要考察多个评估项目,只有把这些不同的评估项目综合在一起,才能得到较全面的客观结论。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当然,具体权重要根据评估目的、被评估人的层次和具体职务来定。

7、结果运用

得出评估结果并不意味着绩效评估工作的结束。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有用信息可以运用到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

(1)利用向员工反馈评估结果,帮助员工找到问题、明确方向,这对员工改进工作,提高绩效会有促进作用。

(2)为人事决策如任用、晋级、加薪、奖励等提供依据。

7.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及其优化分析 篇七

一、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确定标的→拟定转让方案→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审批准处置方案→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备案→成立资产处置工作项目组→对市场进行调研和论证→对标的价值进行评估→选择产权交易中心进场公开交易→对标的进行复检→对现场进行布置→确保交易要件的质量→公布转让时间、标的评估值→登报公示, 扩大影响, 寻求更多的受让方→对转让方进行筛选→选择交易方式→委托拍卖行→公开竞拍→收款交割→产权变革登记

(一) 确定标的

对闲置资产进行处置最有效的方法是公开拍卖, 不仅能达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 还能有可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标的为某电力公司关停电厂闲置的机组设备。

(二) 拟定处置方案

根据标的特点和市场情况拟定转让方案, 征求全体职工和债权人的意见, 然后根据意见对处置方案进行调整。

(三) 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

上报处置方案以及职工和债权人意见, 经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审议、签字同意。

(四) 向上级主管单位报审批准处置方案

上报审议后的处置方案, 经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后才能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五) 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备案

由于该关掉电厂的闲置资产超过500万元, 应向政府申报, 政府知情签字同意。

(六) 成立资产处置工作项目组

公司的相关领导牵头成立资产处置工作项目组, 采取项目负责制管理方式, 实现对整个交易流程的监督和控制, 选择挂牌交易。

(七) 对市场进行调研和论证

严格执行国资委关于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 结合标的市场定位对目标市场和受让方进行调查和研究。

(八) 对标的价值进行评估

在公司内部财务部门清产、核资、审计后, 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标的价值进行初步的评估、认定、备案。

(九) 选择产权交易中心进场公开交易

资产的处置不同省份国资委有不同的规定, 有些省份国资委要求必须在本省国资委指定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有些省份则没有此类规定, 可以充分考量权衡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后, 选择合适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此次我们选择北京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

(十) 对标的进行复检

在进行进场公开交易, 项目组与产权交易中心人员对标的进行重新复验, 确保进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十一) 对现场进行布置

对处置资产喷涂标识、拍照、存档, 挂牌, 对标的所在的区域进行确定, 施行安装摄像头、加派巡逻岗等安保措施,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十二) 确保交易要件的质量

在产权交易中心的帮助下, 对受让条件和说明进行检查, 发现不足之处立刻进行修改, 确保交易要件的完善完备, 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十三) 公布转让时间、标的评估值

于2012年8月13日在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 标的评估值 (备案值) 为1270万元。

(十四) 登报公示, 扩大影响, 寻求更多的受让方

为扩大在交易市场中的影响, 寻求更多的潜在的意向受让方, 北京产权交易中心在北方产权交易市场、中国证券报、北京产权交易中心网对此次的挂牌交易信息进行详细介绍和重点推广, 确保挂牌交易的公开公正, 提高良好的竞争局面。

(十五) 对转让方进行筛选

对挂牌日出现的意向受让方进行筛选, 为后期的交易做好准备,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十六) 选择交易方式

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3号令) 的规定, 选取公开拍卖的交易方式, 公布拍卖会时间2012年9月25日上午9点30分。

(十七) 委托拍卖行

委托拍卖行全权处理拍卖活动, 签订拍卖合同。

(十八) 组织意向受让方看样

在拍卖合同签订后, 拍卖行公开发布拍卖活动的相关信息, 引导意向受让方办理了竞价手续, 组织看样。

(十九) 公开竞拍

于2012年9月25日上午9点30分, 拍卖会于某酒店准时举行。由警察、保安、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竞拍过程公开、公正、活跃、有序, 经数十次举牌报价, 最终于2780万元成交, 高于挂牌价1510万元, 增值率达到157.55%, 实现了国有资产增资。

(二十) 收款交割

公司财务部门收到购买人的款项后, 进行产权的交割。

(二十一) 产权变革登记

协助购买方进行产权的变革登记, 完成交易。

二、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的优化

(一) 确立资产转让进场交易原则

制定《企业进场交易管理办法》, 严格限定大宗资产转让为“进场交易”, 让国有资产的转让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 从制度上杜绝侵吞国有资产现象的出现, 使得房产、土地和成套设备的交易更加公平、公开、公正, 增加国有企业资产交易的透明度, 严禁私自处置和暗箱操作等不规范行为。

(二) 审核评估值工作需要加强

在此次交易中, 标的评估值为1270万元, 最终于2780万元成交, 增殖1510万元, 增值率达到118.90%, 评估值与市场价严重偏离, 说明了审核评估值工作需要加强:尽可能多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进行审核评估, 充分分析研究各评估机构估值, 避免国有资产的贬值;加大交易的宣传力度, 尽可能增加市场意向购买者的数量, 弥补关停电产发电机组、生产线以相关设备专业性强、通用性差的劣势, 营造活跃竞争的局面。

(三) 探索灵活多样的国有资产处置方式

无论是公开拍卖还是公开招标揭标, 都应秉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除了上述两种处置方式, 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网上竞拍方式;以批发价和零售价出售的方式。根据标的特点、市场状况、购买人的数量选择最适合的处置方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标的市场的活跃度,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 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

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督的主要内容限制处置的权限, 检查掌控处置的顺序和证据, 通话严格把控处置过程中的各个节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结束语

尽管国家产权交易中心在国有资产交易中作用越来越大, 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处置程序中的不足之处。不可迷信拍卖本身所带来的效益, 应在充分调研市场的情况下, 结合标的特点对处置程序进行优化, 保证处置程序更加合理科学, 避免国有资产的人为贬值。

摘要:为了避免闲置或报废的国有资产进一步贬值, 应尽快寻求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 严格遵守处置程序能有效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处置程序进行优化, 可使得交易更加规范、高效、公开。

关键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优化

参考文献

[1]徐凤华, 狄焕芬, 康成明等.规范国有闲置资产处置程序实现资产处置效益最大化[J].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1 (29) .

[2]区级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9) .

[3]沙朝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07) .

8.机场终端区进离场程序容量评估 篇八

【关键词】 终端区;进离场程序;容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 G6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2

引言:

由于国内空域紧张,空域现状复杂,军航活动频繁并占用大部分空域,机场终端区通常都是航班密度最大、航线最复杂、限制最多、冲突最大的区域,机场终端区承受着巨大的交通流量。因此在终端区内容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引起事故隐患。由于终端区连接着航路和机场,但是容量较两者较小,所以终端区往往会成为该系统的瓶颈[1]。

1 终端区容量定义以及影响因素

终端区容量是指针对一定的空域系统结构(包括空域结构与飞行程序等)、管制规则和安全等级,考虑随机因素(如管制员因素、气象因素等)的影响。且航班连续地进入终端区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的最大航班数量[2]。

终端区是航空器从航路飞行到进离场阶段的飞行过渡区,该区域内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机场,其容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统称为容量限制因素,主要的容量限制因素如下[3]:

(1)终端区的空域结构及其复杂性。

(2)终端区与区域、机场的耦合情况。

(3)终端区内的管制服务方式、服务等级、飞行规则以及安全性要求。

(4)管制员的工作能力与负荷。

(5)空中交通管理保障系统(如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种类、分布及其可靠性。

(6)气象条件。

(7)其他一些物理或技术性因素。

2 进离场程序容量模型建立

对于进离场程序容量的计算,考虑上述各节所述因素对进离场程序的影响。,然后计算飞行程序中交叉点的容量,,从而进场容量即为各个单条飞行程序的容量和相互交叉的飞行程序的容量的总和。进场程序和离场程序容量的和:

计算每条进离场程序的容量,然后考虑公共的航段和相互的交叉点,计算各条程序所分的最大的容量,然后将航路网的容量归到进离场的交接点上,计算交接点出的容量值。

2.1航段容量

航段容量的限制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航段的长度。假设进近航段的长度为L,最小间隔为X。并假设一架速度为Vi的飞机A飞过航路入口点O之后,有一架速度为Vj的飞机B要进入航路,为了使两架飞机在航路中始终保持所需的间隔,第二架需要在第一架飞机飞过航路入口点时间为Tij时才允许飞进航路。Tij应该有一个最小值,下面进行Tij值计算,如图所示。

2.2转弯容量

前机的速度为V1,后机的速度为V2,转弯的角度为θ,终端区的雷达管制间隔为HD。如果,(后机速度大),则间隔为,放行时间为,如果,(前机速度大),则放行间隔为HD放行时间为,则转弯点的容量为:

2.3终端区汇聚飞行容量评估模型

根据终端区航路结构和航空器飞行的特点,建立航空器进场汇聚飞行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假定前后机F1、F2分别从航路AO、BO向交叉点O飞行,飞机F1的速度为V1,飞机F2的速度为V2,假定在t=0时刻,飞机F1在点O处,飞机F2在点D处,航段OC与航段OB之间的夹角为a,航段OA与航段OB之间的夹角为b,设两架飞机之间的水平间隔是X,经过时间t前机飞行距离为v1t,后机飞行的距离为v2t,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4 结论

进离场程序容量是整个终端区容量的单元,所以精确计算进离场程序容量对评估终端区容量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通过建立终端区航段容量模型、转弯容量模型以及终端区汇聚容量模型,并以某离场程序为例通过算例计算出结果,得到该离场程序的容量具体数值。

参考文献:

[1]黎新华,张兆宁,王莉莉.基于跟驰稳定的终端区容量评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02).

[2]李印凤.终端区容量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高伟,黄朝伟.重庆机场终端区容量评估的仿真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0,28(05):1-4.

上一篇:观雨景作文下一篇:省旅游大会会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