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2024-08-1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通用11篇)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一

19世纪80年代以前, 西方的政策研究还只是附属于经济科学。以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 (Woddrow Wilson) 提交关于行政研究的论文开始, 美国公共行政学科方始建立。因此, 公共政策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属于新兴学科, 也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维尔共同主编《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该书第一次对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进行了论述, 被人们认为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中国公共政策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引进西方政策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已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一个极为重要且富有活力的部分。由于在我国发展较晚, 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总的来看, 公共政策教学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高校教师在公共政策学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 在关注社会公共政策现实、提出政策解决方案等方面较为欠缺, 从而使这门课一定程度上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末”, 在课堂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案例教学和社会现实的结合不够紧密。由于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 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 因此案例教学也是公共政策学发源地美国的MPA、MPP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特别是, 社会科学类课程需要把纸面研究和实践轨迹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便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案例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中的很多政策热点与问题均与实践紧密相关, 其理论是基于实践基础之上而又广泛应用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 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教学, 有助于学生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转变与体验。案例教学也是公共政策学发源地美国的MPA、MPP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创新原则

结合自己的公共政策学教学实践, 笔者总结提出“摸底—点题—仿真—实践”的案例教学思路, 经过课堂教学验证, 效果良好。现叙述如下。

1. 创新原则:

以交叉学科为基础, 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行大类招生, 学生入校后按照公共管理大类进行培养, 第3学期实行专业分流, 第4学期开始专业学习。公共政策学既是大类平台课, 也是专业必修课, 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发生的诸多公共政策事件,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 根据我国“稳增长、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军事外交均为国家发展服务, 总的来看近期出台的公共政策均可以归纳为经济管理领域。所以, 以经济、管理两大交叉学科的背景知识为切入点, 既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也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学原理, 还要会基础的数据分析方法, 从而做好课堂组织和教学环节的顶层设计, 充分突出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的无缝对接, 就显得非常重要。

2. 创新流程:

构建“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案例教学法。基于上述考虑,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教学法, 凸显政策实践中的理论脉络, 注重理论讲解中的实践能力, 力图通过“实时新闻、现场分析、政策把关、实践验证”的教学思路来切实提高学生对于公共政策学理论的把握能力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创新分析

1. 摸底学生情况, 准备实施案例教学。

公共政策具有强烈的个人理解倾向。不同的学生, 对于同一政策理解的角度都大相径庭。为此, 在公共政策学第一节课, 应摸底学生情况。这里是课程摸底问题清单。

通过摸底, 可以了解大家对于这门课程的熟悉情况、希望得到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从摸底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学生不接受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方法, 而希望代之以新鲜的案例分析。这就为顺利实施案例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鉴于公共政策学的社会属性, 为启发锻炼公共政策课程必需的思辨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摸底之后即对全班进行分组, 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如2012级行政管理班自由组合为“萝卜开会”、“未来组”、“请门安东回答”和“群英荟萃”四组, 每组7人左右, 增强了团队归属感, 也融洽了班级气氛。

2. 点题政策案例, 进行理论分析讲解。

课堂教学和社会现实结合, 是吸引学生兴趣的第一步。在进行公共政策学授课时, 应在总结上次授课和课后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简单讲授当天要讲述的内容, 随即通过笔记本电脑上网, 打开当天的新闻网页, 浏览实时新闻, 并要求学生各自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准备发言。如2013年3月26日“公共政策导论”课程, 2010级城市管理学生分别选取了中国当前三公经费消费、彭丽媛出访身穿中国造、农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垃圾遍布、养老金并轨等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国际方面的公共政策问题, 由教师给出问题, 小组讨论后解答, 其他小组质疑或评点, 教师最后点评, 结合西方和我国的公共政策发展进程讲解了公共政策学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等内容。下一步, 随着课程深入, 教师应逐步将题目选择集中在单一焦点上, 以便于学生深入对比分析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

3. 仿真现实场景, 模拟政策实施情况。

在学生逐步熟悉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知识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课堂仿真模拟教学, 通过当前我国现实政策问题的模拟和解决,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模拟现场情况, 进行实时点评。如2013年4月1日, 2010级城市管理学生模拟“胜利村分地”的政策解决场景。全班同学分为胜利村五个组, 由村长和书记主持分地。模拟了初次分地、村民闹事、重新投票等流程。虽然过程相对简单, 但对于土地分配这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分地过程中体现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动态性等特征, 加深了理解。通过教师点评, 学生即对“三农”这一现实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也明白了简单分地过程的公共政策学含义。现实场景模拟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开拓性和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 对于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流程也有很大帮助作用。

4. 实践现实政策, 还原理论指导作用。

理论学习和场景模拟, 毕竟还属于课堂教学环节, 同学们对于真正的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终结、分析等环节的了解还不是特别透彻;而且, 虽然是实时新闻, 但因为正在发生而同学们还身在课堂, 所以难免有隔岸观火的感觉。为实现课堂教学和现实情况的无缝对接, 应给同学们以公共政策实践的机会来深入了解。这一机会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 到公共政策制定相关部门参访。如通过联系,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同学可以利用地利之变:行政管理专业同学可以到中央编制办公室综合司综合处参访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的拟定等工作流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同学可以到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参访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网上信息平台, 实时收听国家部委对于有关土地政策的解释、处理情况等。其二, 请国家机关有关领导讲座。可以根据专业需要, 对口邀请相应的公共政策管理部门有关领导来校讲座。如经联系, 城市管理专业同学可以邀请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领导来校做城市管理方面的介绍, 邀请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领导来校讲解城市规划、城市功能疏解等方面的内容。其三, 通过课题研究复证公共政策产生流程。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个人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经验, 筛选适合进行复证的研究课题, 交由同学们进行研究复证, 一步步再现政策出台的研究背景、研究流程、政策框架和政策实施结果。例如, 本人曾把国土资源部委托软科学课题《土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北京市西城区委托课题《金融街国际化政策研究》等研究课题交给大家当场讲解复证, 让同学们体会政策研究的一般流程, 也锻炼了其项目研究能力。

摘要:公共政策学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平台课程, 但在世界范围内还属于新兴学科。我国目前公共政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基本还处于在课堂上讲授教材、讲解典型案例的阶段, 不能适应从“课堂学习”到“政策实践”的教学要求。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学课堂教学方法现状与问题, 在案例教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以经管学科交叉为背景, 提出了“摸底—点题—仿真—实践”四步案例教学法。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二

成长企业管理者与大学名校专家共聚一堂

“成长企业”的“企业成长”大餐

2004年10月22日,首届“中国企业成长研讨会”在北京21世纪饭店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是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大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以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法国和丹麦的朋友共一百多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大会研讨。这是一次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盛会。

参加大会研讨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从企业为什么成长;企业成长与成长环境:全球化、网络创新与企业集群;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成长模式;企业成长与治理结构;企业成长的组织生态与演化经济学范式研究;企业家谈企业成长:经营人性;心智资源与组织记忆(惯例与习俗)等七个方面展开研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教授致开幕词:在全球化时代下,企业成长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和南开大学共同发起推出“中国企业成长研讨会”,以期通过理论研究和探讨,把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定能为中国的改革,中国的企业成长做出贡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郑海航教授致闭幕词:我们和南开国际商学院以及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是很好的学术朋友,我们抱定一个宗旨:繁荣学术和注重社会效益。因此我们明确此次研讨会不收会议费。我们共同的行动,将为学术的发展、对实践中的中国企业成长作出贡献。

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黄速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改革20多年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历史,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中国的企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正在发生转型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等各方面的人士需要进行探讨和总结中国各类企业成长共性的东西、企业成长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经济和政治条件、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与企业成长的关系、从中国企业成长实践可以得出的经验。

以史为镜:

西方企业和企业成长理论史

徐二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从经济学方面,古典的经济学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解释企业和企业的成长;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经济学从规模经济解释企业和经济增长;科斯以来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从交易费用入手,从科层组的内部管理费用和利用市场交易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权衡解释企业的边界和企业的性质。威廉姆森和张五常等人进一步发展了科斯的理论,前者用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交易频率以及根本转换等概念解释企业何时选择何种治理机制。后者进一步从要素市场取代中间产品市场的新角度发展了科斯关于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安排的观点;后凯恩斯主义如钱德勒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解释现代公司现象。现代公司出现的一个新的趋势是从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向管理者层利益最大化或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变化。从经济管制角度,有纵向/横向权力模型分析,这种模型分析了东亚的几种类型,韩国(纵)、台湾地区(横)、日本(横/纵)的权力关系。从管理学方面,有企业集团的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不相关多元),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研究。此外还有交易成本研究模式结合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研究模式;此外还有从博弈论角度的探讨。关于企业集团的一般结论是政府管理过严,希望今后放松管制,更进一步发展好中国的企业集团。

企业成长真正积累的是深入人心的品牌认同

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为什么要成长?有人说企业不一定要成长,办一个,破产了关掉,再办一个。企业成长就是企业分工不断提高,技术上不断创新,消费者喜欢。长命企业,百年老店,积累的是信誉。品牌而不是当初具体的产品,是积累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杜邦、IBM原先生产和现在生产的东西变化很大了,但这个品牌,大家都相信它,认为它信誉好。骂不倒的企业品牌是最好的证明。企业成长真正积累的是深入人心的品牌认同。中国企业的声誉价值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企业还没有深入人心的品牌,还经不起批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障碍是声誉障碍。

技术外溢与示范效应让我们在全球化中获益

江小涓教授(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一百多个国家数据分析,任何一个经济体,持续增长四十年并不容易。中国已经增长20年,要达到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再翻两番,需要增长速度再增长20年,但是经验表明持续高速增长并不容易,进一步的制度创新是必要的;同时,中国在全球化中处于有利地位,短缺要素是流动性的要素;资金、技术等优势要素是不可流动的要素。而中国已经具备市场、低成本、配套科技能力,因此中国有较强能力集成全球优势要素,形成有竞争力的制造能力。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先进技术的比例上升。技术引进后必然产生扩散效果。外资背后是一揽子能力。共同发展的现象存在于多个产业中:轿车、程控交换机、手机等行业。技术外溢与示范效应让我们在全球化中获益。外资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存在于国内缺乏能力的产业如集成电路等,技术外溢效应仍会发生。外资企业在没有独特竞争力的领域采用挤压战略并不能成功。愈来愈多产业的研发比较优势正在形成,国内研发能力的加强: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能力;高水平配套体系形成;企业集成能力的成长;高水平人才的跨国流动;各国首脑看好中国科技竞争力。当然,一方面,全球化可能带来风险:重要战略性技术不可外部获得;世界经济变化可能引起国内经济波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引起经济波动;政府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受到限制。我们综合利弊,需要利用开放机遇促进自身发展,利用开放机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优势资源,力求形成技术引进与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需要走出去获取全球技术和其它资源 ,在有优势的领域中加快形成自主技术能力,重要领域中制定国家产业与技术政策。

机遇、竞争力与企业成长

黄津孚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企业成长应该是企业外延成长与内涵成长的统一、成长速度与成长质量的统一。将规模的扩大等同于企业的成长,极容易误导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企业成长指数=规模(例如销售额)增长率×企业素质评价系数。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利用机遇。利用机遇可以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取得主动 ;可以获得超常收益,为快速发展积累资金 。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可利用的机遇比较多 。机遇存在于主客观条件的非均衡分布之中,通过分析市场、资源、能力的差异,寻找有利条件,把握机遇;存在于形势的变化之中;存在于博弈过程对方的失误之中。企业持续成长需要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经营能力与核心经营资源构成的。 企业核心经营能力意指能创造独特价值的、难以模仿的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核心管理团队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的企业成长模式

廖元和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新古典经济学里的企业是一个生产函数。现代产权经济学则通过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权衡解释企业的出现。市场组织分工的成本大于企业内组织分工管理成本的时候,要素契约转入企业内部。企业“内制”和“外购”的选择依据总成本最小化。企业就是在市场中实现所有者权益的社会组织。所有者的经济权益就是资本增值,资本的扩张。作为一种产品和作为一个企业,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判断企业的成长要和企业的功能相联系。中国的企业成长包括4个阶段:创新→增长→发展→完善(没有衰退期)。企业没有衰退期,要么就资不抵债死了,要么就在完善状态。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企业成长具备一定特殊性。中国企业目前处于增长期。有了产品,但对政府半依赖;资本更多来自银行,而不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一个社会评价机制,但是中国的这个机制还很不健全。

企业组织总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短寿命的特征

黄群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主任):“做大企业”目的在于扩张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的飞跃。 “做强企业”强调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竞争力主要不体现在企业规模大小。“做久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化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持续经营、长盛不衰。中国企业百年持续经营应注意战略管理、企业文化、危机管理、成长管理。从平均意义上说,世界500强平均寿命为40~50岁。而在中国,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一般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4年。因此,企业组织总体上呈现出高死亡、短寿命的特征。然而,一些优秀的企业却能够摆脱这种“短寿”的“宿命”。企业寿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等六个阶段。所谓百年企业是那些能够超越固有的企业寿命周期,在长达百年的历史中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持续发展公司,或者通过多次蜕变能够保证企业在上百年的时间中生存和发展的公司。企业寿命周期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揭示出在不同的阶段影响企业成长和老化的因素,进而说明企业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的重点、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应该如何变化,以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改善企业的生命质量、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使企业能够成为百年企业。企业的寿命周期管理包括选择成长方向、控制成长速度、协调成长动力。

圣雅伦成长三步曲:

制度变公约;员工变老板;梦想变现实!

梁伯强(圣雅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圣雅伦20多年的企业成长历程概括为“经营人性,追逐梦想”。圣雅伦公司于1982年建立,当时是小本经营。1997年看到朱总理关于轻工业发展的一个讲话深受启发,开始全球考察,此后靠生产小小指甲刀一举成功。老板是拥有一定赢利资本的人,知识资本的召集者。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三大感悟:第一:创新,圣雅伦公司把文化融入指甲钳,这种创新使指甲钳很受欢迎;第二:变革,公司变制度为公约,变管理员工为员工自我管理;第三:经营,把企业文化经营好。企业即老板文化,老板应把这种文化做得系统,并不断进行延伸。中国人想当老板的员工比例很高,超出许多国家(如日本)。从稳定和做大企业出发,圣雅伦公司做出的一大决策是变企业员工为公司老板,收购员工梦想,让他们做老板,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圣雅伦公司文化三步曲:制度变公约;员工变老板;梦想变现实!

蒙牛:品牌是帆,资本运营是船

孙先红(蒙牛集团副总裁):企业如何快速成长,蒙牛成长历程:一、市场——先建市场,后建工厂;二、工厂——产品就是人品;三、资本——品牌是帆,资本运营是船。三年创中国驰名商标,五年后在香港主板上市,市值60亿。孙先生谈了他的几个观点:“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财散人聚,人聚财聚。这三个观点对应于联想集团柳传志先生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1、"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经营企业的关键环节:股权结构。不是人才的竟争,而是制度的竞争。2、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经营企业的关键环节是战略:种什么——在哪种——怎么种。3、财散人聚,人聚财聚。经营企业的关键环节是组织能力、愿景。一条是舍得吃亏;二条是整合能力;三条是守承诺。成功企业的特点:1、整合社会资源。企业家是能够将世界上有效资源做最佳整合的人。心智资源之争尤其重要。通过营销手段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抢占认知或认同!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块地皮——心智资源,这是品牌的基因。2、企业文化的形成。把正式制度非正式化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营造的,也就是企业文化。文化是制度的延伸和沉淀。我们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3、强烈的宣传意识。酒香也怕巷子深。媒介投资是增加企业的资产。看重资金和有形资产,但更要看重广告和无形资产。蒙牛为十四名航天员终生供奶,成为雅典运动会中国指定奶品,成就“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的宣传形象。这些都在培养蒙牛的无形资产。

格兰仕26年成长路线图

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篇三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备注2236.83财经2206.82财经来源: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国综合排名

年份排名总分类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望201318960.7财经0.73.160.4320121841.69财经0.533.220.331681.91财经0.933.040.961651.92财经0.942.91.831671.88财经1.022.751.34来源: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

2013北京高校综合排名

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四

招生对象及名额: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现代经济管理、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IT项目管理)

课程设置:

1-1

西方经济学

1-2

企业战略管理

1-3

高级管理学

1-4

应用统计学

1-5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6

科学社会主义

1-7

项目管理

非学位课

2-1

企业资源计划

2-2

市场营销学

2-3

管理信息系统

2-4

人力资源管理

2-5

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

注:每年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最新“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趋势调整设置。

培养方式:

1、学制2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证书授予:

1、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高级研修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红印;

2、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申请硕士学位。

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五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获证条件

1、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研究生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法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红印;

2、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按国务院学位办1998【54】号文件及我校学位办有关规定申请法学硕士学位。

附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课程优势

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成立至今拥有一批著名法学专家、学者,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师资雄厚,注重实操:由本校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主讲,并在重要学术团体任要职;学院拥有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的模拟法庭、非诉讼实验室等两个专业实验室; 精品课程:学习期间学员可选开金融、财政、工商管理学院第二专业精品课程,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与个人价值;/

3人脉平台:定期组织班级活动、论坛等学术休闲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在学习的同时搭建人脉,实现资源共享、助推事业成功。

课程设置

学位课:宪法、法理学、民法、刑法、中国法制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业课:经济学、金融法、国际经济法、财税法、保险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外商投资法、诉讼法(民诉、刑诉、行诉)、婚姻家庭法、前沿讲座实务研究:房地产法专题、国际经济法专题、犯罪心理学专题研究

培养方式

采取面授与自学(文献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1、北京班:安排周末时间上课;

2、全国班;假期集中上课。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大学专科(含)及以上学历;

报名手续

1、填写《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交本人身份证、最后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3、交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4、缴纳报名费200元;学费14000元(两年);

证书授予

1、按教育部规定,完成该研究生班学习课程,经考试合格者,颁发法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证书加盖校长签名章、学校钢印和红印;

2、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按国务院学位办1998【54】号文件及我校学位办有关规定申请法学硕士学位。

乘车路线

公交:502、639、640 光华路口东下车对面(学校南门)

988、973 八王坟北下车(温特莱酒店)左转右侧(学校南门)

快速公交2 红庙路口西下车(学校北门)

846、101电车、112电车、115电车、488、671、718、846、855红庙路口西下车(学校北门)

地铁:

1号线大望路下车(A口出),大望桥下往北第二个红绿灯(温特莱酒店)左转右侧(学校南门)

自驾车:

东三环 京广桥 向东 走朝阳路,过第一个大的十字路口(路边是中国第一商城),右侧(学校北门)

东三环 光华桥 向东 走光华路,阳光100对面(学校南门)前方调头

东四环 慈云寺桥 向西 走朝阳路,过红庙路口马路对面(学校北门)前方调头长安街开车路线:

6.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研究 篇六

关键词:环首都经济圈,增长极,区域协调发展

大多数国家都形成了首都经济圈。从伦敦、巴黎、东京、首尔等城市的发展历程看, 都不是孤零零的城市, 而是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圈和产业圈。目前, 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都占国家的1/3以上, 首都经济圈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二五”规划将环首都经济圈上升到国家战略, 更是体现了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经济已快速增长三十余年, 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发展的新空间、新动力在哪里, 是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沿海地区的三大增长极带动的。目前, 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约束的增强, 沿海三大增长极面临着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 增长动力已不如前些年强劲。从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出发, 必须加快培育新的能够起巨大带动作用的经济圈。环首都周边还有不少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如果能为这些地区构筑更好的发展环境, 那么, 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就能被挖掘出来, 就能够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 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各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区域空间格局演变历程表明, 集聚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今世界的发展展示了一个“集聚支配着经济发展”的世界地图。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 效率提高通常伴随着经济的集聚, 经济集聚是提高效率的途径和手段。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 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和人口一般都向部分地区集聚。例如从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会的出现到欧洲以及亚洲产业经济带的形成, 都体现了集聚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共性特征。经济空间的集聚过程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 就是增长极发展壮大的过程, 也就是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形成的过程。换句话说, 要素聚集的过程,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经济圈形成的过程。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 经济活动的聚集程度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且经济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在发展初期,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呈现为加速的过程;当人均收入超过10 000美元之后, 空间集聚步伐明显减缓。

发达国家的经验还揭示, 只要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聚集相适应、相匹配, 经济聚集就不会有悖于区际公平的目标。

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正是须顺应上述规律, 发挥市场力量的主导作用和政府规划的引导作用, 促使经济和人类活动聚集到适宜的空间上。

二、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宏观角度来看, 经济圈是一个国家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 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发展大都市圈、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抓紧进行大都市圈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发展, 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内的优化配置, 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 将会更加全面、深度地整合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产业、环境等资源, 拉动周边地域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圈的重要腹地, 环首都经济圈的打造对河北省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微观角度来看, 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北京像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 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通过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在首都周边建设一些能够承接首都部分功能的卫星城、产业园区和基地, 可以拓展首都发展的空间。

作为直接受到北京影响和辐射的地区, 面对北京的飞速发展, 河北省应顺应区域合作发展大潮流, 树立强烈的争抢意识, 顺势而动, 率先出击, 利用好北京发展需要资源支持和腹地支撑的机遇,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接轨北京, 积极依托北京、服务北京, 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思路, 深化和加强与北京的合作特别是产业分工协作, 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占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通过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 使河北省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

三、加快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建议

(一) 建立协调机制,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一要建立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区域之间项目建设, 牵涉到规划、土地、融资、环境等诸多方面, 必须从国家、省级层面出发, 紧紧围绕宏观目标、政策导向, 建立和不断完善重大项目的协商推进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区域合作, 通过多地区互动、多部门协作的共同建设模式, 推进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二要探索建立跨区域重点领域互通的规范机制。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 要积极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 着力探索一体化发展模式。如路桥收费站 (点) 撤并、公交互连互通、有线电视相互落地、医保 (社保) 互认互用等, 都需要建立跨区域经济与社保等互通的规范机制, 以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三要不断建立完善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针对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物流和产权等关键问题, 成立更有效的区域联合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等联合办公机构, 打破行政框架制约, 协调相关主体进行沟通, 发现问题并督促解决。

(二) 增强城市互动, 构建合理分工协作的城市发展体系

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优势,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下, 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北京凭借其政策、人才、科技等优势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研发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以提升城市的辐射能力。河北应借助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以及内含京津的区位优势, 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 应积极承接京津两市的转移产业, 并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与京津两市形成积极的良性的互动。

目前, 河北省的一些地市都在全力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如涿州市开发建设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兴产业示范区, 缔造“新城”承接大北京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这样以来即缓解了北京土地供给的压力, 又为河北省等周边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

(三)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实现交通网络一体化

加快北京与周边各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必然使得京津冀地区产生“缩地”效应, 从而加快人流、物流的发展。这对于这一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市群和同城化是具有促进意义的。目前北京与周边各地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 已经有了良好起步:例如京津高速铁路、9字头公交进入廊坊, 但依然存在许多“瓶颈”, 例如机场的共用问题, 北京和天津、唐山港口的快速通道等问题。

环首都经济圈应优先安排重要跨区域干道建设, 着重加快建设京沈、京张、京包、京唐等城际高速铁路, 实现与津冀晋蒙等省市的快速交通联络, 形成京津冀综合交通大通道, 完善区域一体化、网络化的公路干道网, 构建一小时、半小时交通圈;航运要深化北京与天津港、唐山港的合作, 以天津港为港口枢纽, 以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功能分工为基础, 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强区域机场间的分工协作、联合调度, 逐步形成合理布局、运行高效的航线网络和机场群。重点加强港口后方铁路、公路、空运建设, 形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加强沿海产业带交通联系为目标, 加快建设环渤海铁路和公路, 形成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体系。

(四) 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快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

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过程中, 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借鉴国外经济圈在城市中心周边一定区域内设置大面积的绿化带的做法, 对核心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并采取类似措施, 如建绿化带或者城市规划隔离带等, 实现对城市中心区域的无序膨胀的遏制。创造绿色生态环境, 拒绝有污染、高耗能企业, 引进新兴产业。

在搞好生态环境的同时, 大力发展旅游业。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仅2010年前三季度, 北京市就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366.5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环首都圈旅游的大市场, 是环首都圈区域合作的重要项目。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 原来就是旅游胜地, 抓住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实施, 本着“开放大市场, 发展大旅游, 构建大产业”的原则, 整合旅游资源, 打造一条“天津—北京—承德—秦皇岛”旅游环线, 形成新的旅游亮点路线, 拉动周边旅游产业, 使首都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参考文献

[1]陈政.考察重庆经济战略圈的启示[J].理论与当代, 2010, (12) .

7.以监管创新助推首都经济 篇七

■ 银行业整体运行良好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现

2009年上半年,北京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信贷投放持续增长,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经济效果明显。

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截至2009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557家,居全国首位;资产规模达到7.4万亿元,占全国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强;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比年初增加6300亿元,是2008年上半年贷款增加额的2.4倍;各项存款余额超过5.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37.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6个百分点。

信用安全水平有所提升

截至2009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较年初实现了双下降,其中不良贷款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个百分点,贷款质量较好。拨备覆盖率138%,比年初提高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近76个百分点。在北京辖内17家主要中资商业银行中,13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以上,12家银行达到130%以上,信用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信贷支持经济效果明显

一是国家鼓励类行业新增贷款占比过半。截至2009年6月末,辖内中资银行在“三农”、重大工程建设、节能减排、高新技术产业、小企业贷款、民生工程等15个国家宏观政策鼓励类行业新增贷款约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4%。

二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支持力度较大。上半年,辖内中资银行向政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新投放贷款超过1800亿元,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贷款。

三是助推“总部经济”发展作用明显。上半年,辖内中资银行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贷款312亿元,新增水利、环境和电力等基础设施贷款619亿元,新增北京市交通、民生、生态、能源等领域的35个重点建设项目贷款近1000亿元,新增房地产贷款1100亿元。新增贷款主要集中于在京中央所属各类企业集团,有力地支持了首都“总部经济”的发展。

四是服务“三农”步伐加快。上半年,辖内中资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1亿元,同比增速高于辖内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2.3个百分点。

五是中小型企业支持力度增强。上半年,辖内中资银行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49亿元,同比增长27%。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28.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占比有所上升。

■ 监管力度加大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政策引领,保证首都经济持续增长

上半年,北京市银监局根据“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要求及银监会《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精神,加强政策引领,既保证近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又努力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适时出台三项指导意见。上半年,为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首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北京市银监局制定了《关于促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首都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北京市重点项目、现代服务业、中关村示范区、总部经济和本地企业集团、中小企业、本地就业工程和民生工程、城乡居民合理消费需求、“三农”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项目。三项指导意见的出台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纷纷着手制订实施细则,调整信贷规划,政策效果初步显现。

二是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精神,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做好中关村的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风险自担、持续经营、多方共赢”的工作原则,北京市银监局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的意见》,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5月末,辖内共有9家银行为61家企业发放了89笔信用贷款,授信审批额度17.3亿元,实际发放7.8亿元。

三是鼓励在京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按照银监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要求,北京市银监局加强了与有关政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做好政策推进工作。目前,辖内已有8家银行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其中,工行北京分行不仅在分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还在支行层面设立了中关村、顺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家小企业服务中心。北京银行和交行北京分行以国务院批准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在中关村地区分别设立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支行。

加强督导检查,防范首都银行业风险

上半年,北京市银监局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结合”的工作要求,强调银行业在“保增长”的同时要兼顾“防风险”,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防止不审慎行为。

一是强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第一,向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派驻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检查组,对其总行公司治理体系、授权授信体系、资产风险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梳理,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案件处置工作的监管意见》。第二,针对华夏银行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2家法人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北京市银监局在走访、调研和约见会谈的基础上,加强与北京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沟通,指导2家银行强化董事会在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二是全面推动案件风险“百日大排查”工作。第一,成立由局长牵头的工作督导小组,局领导带队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排查工作进行了两轮实地督导,采取“访问式检查”、“现场座谈会”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监管要求,确保案件风险排查落实到位。第二,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贷款管理、存款和会计环节的监督管理、IT系统、银行卡和网上银行、代理业务等为重点,延长时间、查缺补漏,进行有重点的深度排查,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上半年,北京市银监局共对辖内973家机构进行了风险排查,合计发现问题3656个,提出整改措施2385条。

三是针对信贷快速增长中的突出问题及风险,开展专项督导和现场检查。第一,加强对重点行业、集团客户的风险监测。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辖内钢铁、化工、航运等重点行业及外向度较高的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监测,关注贷款质量迁徙情况,及时做好应对工作。特别关注辖内集团大客户风险,充分发挥大额信贷监测系统的作用,并完善了客户管理信息内容和风险预警功能。第二,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防控工作。坚决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多次向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申银监会“二套房贷”政策要求,提示各机构警惕投资性需求贷款风险。同时,针对目前“二手房”贷款交易主客体背景复杂、办理手续繁琐、中介机构管理混乱等情况,向各机构提出了应关注的七大风险环节。第三,落实理财产品风险防控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监管手段,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根据监测统计、客户投诉、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反映的情况,对问题比较突出的银行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并暂停了部分银行的市场准入及业务。第四,防范票据业务的潜在风险。上半年,为掌握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票据业务快速增长的相关情况,北京市银监局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工作,进一步强调票据业务的真实性,督促各机构尽快上报票据业务增值税发票、交易合同等复印件,并主动与税务部门建立联系,防范票据的“空转”。第五,提示科技信息外包业务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对科技信息风险工作的重视,加强组织和领导,认真学习和掌握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科技信息风险管理指引》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将有关外包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 坚持改革创新,监管思路日渐拓宽

上半年,北京市银监局努力开拓监管思路,不断深化和创新监管理念、方式和行动,积极鼓励和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

创新监管政策宣传方式。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深入宣传银行监管政策,加强对银行基层从业人员的金融风险教育,促进银行机构依法稳健经营,北京市银监局结合银监会团委“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要求,在辖内开展了覆盖3000多个银行基层网点的“促监管政策进基层行”活动。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业务管理现状,利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组织员工集中学习了《银行监管政策宣传手册》,鼓励并督导员工加强自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实效性。同时,北京市银监局组建了6只宣讲小组深入基层营业网点,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营业网点开展活动,直接了解银行基层从业人员的政策需求,结合实际开展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深受辖内各银行基层网点欢迎,现场宣讲反响热烈。随着活动的不断推进,各基层网点的案件治理和防控能力以及银行服务水平和质量将得到较大提升。

创新市场准入监管政策。为更好地为“三农”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结合北京农村地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要,北京市银监局制定了《关于辖内中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政策的调整意见》,鼓励辖内银行到北京农村地区设立支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支行和其他信贷专营机构,调整异地中小银行北京分行新设支行时限,适当调整北京农村地区消防验收要求,支持银行开展农村金融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对现有银行业准入监管政策进行的创新和完善,对于充分发挥市场准入政策的监管引领作用,支持辖内“三农”和小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支持和鼓励银行业金融创新。今年以来,通过制订和完善监管政策,开展现场走访和督导,加强政策宣传和沟通,北京市银监局积极支持和鼓励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管理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如,上半年在北京市银监局的鼓励和指导下,北京银行开展了郊区项目“落地管理”模式创新。将原来各城区支行办理的郊区贷款项目全部平移到设在该郊区的支行,并要求该项目的客户经理也同时平移到郊区支行,从而实现了项目和客户经理的“落地管理”。其中,该行大兴支行平移贷款项目16个,贷款余额17.7亿元,比平移前增长了17.59亿元。在与北京市银监局共同调研和不断沟通的基础上,北京银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推出了文化创意升级产品“创意贷”,该系列包含10项文化创意子产品;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也推出了针对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的“展业通”信贷品牌。

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八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行各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经济的国际化离不开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各个国家都在逐步引进国际会计准则。 众所周知,美国注册会计师证书(AICPA)在会计行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国际通用性与实用性,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和地区广泛的认可,在全世界备受推崇。

AICPA已经是企业渴求的职场新宠。取得AICPA执业资格证书意味着同时也获得了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先录用条件。目前具备该资格的从业人员人均年薪已超过40万元。据统计,懂得美国会计准则且具有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才缺口约为25万人左右。但是在中国获得AICPA资格的人数并不多。

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九

在职申请硕士学位

地址

上课地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红庙校区)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里2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红庙校区)17号信箱 范和铭(老师)收

邮政编码:100026

附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项目管理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专业优势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通过学习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掌握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技能,熟练运用项目成本管理技巧、现场管理技巧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技巧,从而全面提高项目经理的管理技能。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课程优势

前沿课程:引进美国MBA前沿教程,经过46年的积累与沉淀,课程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步伐,注重问题导向,针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式培训。完善的班务管理制度,/

4使教学质量始终保持最优状态。

实战实用: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实践案例,专业工具详解、管理故事分享、实操难题解答,对学员进行领导诊断、强化训练、经验分享,使学员在更多借鉴和实战训练中理清思路和方法。

师资强大:企业管理、MBA研究中心强档执教,联袂业界成功企业家、著名实战派管理专家,整合最优配置的师资队伍。戚聿东教授、邹昭晞教授、吴冬梅教授、郑海航教授、崔佳颖教授等。

人脉平台:校友会“学员-CLUB”,校友会定期组织班级活动、校内论坛等学术休闲活动。参加课程学习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可以在学习的同时,搭建广泛人脉,实现资源共享、助推事业成功。

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末时间上课;

3、全国集中班,利用法定节假日集中学习;

4、采取面授与自学(文献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设置

学位课: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实务、社会主义经济学、生产运营管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业课:项目管理学、证券投融资、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组织行为学、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英 语

专题讲座: 管理沟通、沙盘模拟、小组讨论

入学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的在职人员;

2、受教育背景,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

(2)大学专科毕业(在工作中有显著业绩者,可放宽录取。)

报名手续

1、填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各1份;

3、交4张1寸同底免冠彩照;

4、交报名费200元;

5、经资格审查通过后,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6、学费15000元(两年)。

证书授予

1、完成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首都经贸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证书;

2、符合申硕条件的学员可申请硕士学位。

乘车路线

公交:502、639、640 光华路口东下车对面(学校南门)

988、973 八王坟北下车(温特莱酒店)左转右侧(汉廷连锁酒店西边----学校南门)快速公交2 红庙路口西下车(学校北门)

846、101电车、112电车、115电车、488、671、718、846、855红庙路口西下车(学校北门)

地铁:

1号线大望路下车(A口出),大望桥下往北第二个红绿灯(温特莱酒店)左转右侧(汉廷连锁酒店西边----学校南门)

自驾车:

东三环 京广桥 向东 走朝阳路,过第一个大的十字路口(路边是中国第一商城),右侧(学校北门)

东三环 光华桥 向东 走光华路,阳光100对面(学校南门)前方调头

东四环 慈云寺桥 向西 走朝阳路,过红庙路口马路对面(学校北门)前方调头 长安街开车路线:

10.首都经济圈规划酝酿幕后 篇十

如果不是因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规划,保定、固安、燕郊等地恐怕很难纳入区域经济研究的视野。这些城镇积聚着数百万在京工作的人员,他们朝出夕归,每天穿梭在北京与河北之间,一些学者形象地称其为北京的“睡城”。

“我原先一直以为聚集着30万在京工作人口的燕郊是一个县或一个区。后来去那边开会,才知道当地仅仅是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的一个镇。”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展规划部主任文辉说。

随着中央高层的介入,拖延10余年、被称为“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目前正在起草之中。消息一出,顿时搅动一池春水——位于京津冀交界处的这些县市乃至镇级单位的名称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而且房价直线上升。

据悉,该规划将明确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城市体系等问题,并将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等方面出台措施。

规划孕育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首都经济圈规划呼之欲出,一些说法开始流传,如“非‘京字头’高校、医院将外迁”,“央企总部撤离北京”,“在京冀交界处购房入户,未来可纳入北京户籍”等传闻,引起各方关注。

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楼市的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几年前的北京——记者在“永定河孔雀城英国宫”楼盘的售楼处看到,停车场里清一色的“京A”车牌,售楼处近10批次准业主正在排队等候买房。

一家北京社科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在北京市北三环工作,居住在固安的“永定河孔雀城”第一期。他告诉本刊记者,这里的房价在一两年内以火箭般的速度飙升,从每平方米5000元增长到了近万元,实现了翻番。

“上班在北京市、睡觉在河北省,”仅是一个侧面反映。河北省、北京市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被近些年几经预热的“首都经济圈”概念拉近,开启了越来越亲密的接触,并在今年“两会”前后成为热点话题。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我们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推动京津冀继续向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参会的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也给予回应:“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联动发展中,天津将积极参与和推进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发展的互补互促,资源要素的对接对流,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和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

而在3月召开的河北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调:“立足于为首都分忧、为京津服务、让河北受益,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河北省下辖各主要城市闻声而动:张家口借助申办冬奥会的契机,力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提前为承接京津两地“溢出”的产业铺平道路;廊坊则依赖背靠核心区的地缘优势,围绕首都新机场建设,进行产业布局。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后称国土所)所长肖金成向本刊记者表示,去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已编制了各自的首都经济圈规划意向,分别提交国家发改委。发改委将在反复论证后,适时推出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

“我们所分别参与了一些地级市的咨询论证工作,但‘首都经济圈’如何规划、如何细化,还需要进一步谋划。”肖金成表示,经济发展在规划中是首要任务,而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生态环境等都是重点内容。

“现在加强‘京津冀一体化’是非常及时的,北京市的功能需要疏解,各个城市的定位需要厘清,什么产业优先发展、什么产业该逐步退出都要明确,这样政府、企业才能安心地发展。”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陈智国说。

界定之困

建设首都经济圈,需要一个精细的规划,而不仅是一个概念。但规划无论如何制定都绕不开一个话题: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如何界定,这正是争议所在。

作为国家发改委直属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肖金成一直关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2005年,他得到天津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的资助,对京津冀组织调研, 并对“京津冀经济合作”进行了系统研究。

当时整个国土所只有20多位研究人员,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投入其中,还联合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研究机构共同研究。这一年,课题组跑遍了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写了多达50万字的专题报告。

尽管当时很辛苦,但肖金成却以为很值得。在他看来,如果不去实地考察,不做全面的调查研究,仅凭二手资料或道听途说,不可能做出有深度的结论。

“我们针对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研究,很多观点直到现在都是站得住脚的,现在的媒体报道也没有脱离这个框架。”这段难忘的经历,也使他成为国内研究京津冀一体化首屈一指的专家。

从2006年开始,肖金成所在的研究所参与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制定。

“这个规划国家发改委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数易其稿,到底改了多少次我记不清了,我曾经看过的清样是第17稿。原计划是2006年开始编制,2007年正式推出。遗憾的是,到了2010年,这个规划也没能推出。”肖金成说。

导致规划推出一拖再拖的最直接因素,就是空间范围问题。当时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范围是“2+8”,即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8个地级市。

但是,能否“入围”,决定了该区域是否得到国家的重视以及能否享受国家的政策支持。因此,河北省另外三个地级市邯郸、邢台和衡水一直在努力争取。

“我个人认为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但规划编制的几年,国家发改委一直按8个地级市范围编制规划,范围调整后,空间布局、产业转移、生态环境等内容也要调整,需要调研和一系列准备工作,短时间内很难编制出来。”肖金成说。

争来争去的结果,是京津冀都市圈规划“胎死腹中”。肖金成介绍说,“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不再提京津冀都市圈。

从京津冀都市圈到首都经济圈不仅带来了名字的变化,也带来了更多争议。前者无论囊括三地或其中的部分区域都具备可行性,但改为“首都经济圈”后,首都的“圈”到底能辐射多大,就很难界定了。

不出所料。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市更凸显自己在环渤海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各类文件中都倾向于使用“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等概念,而不赞同使用“首都经济圈”概念。

北京市在“确围”上也显得有些保守。2011年,北京市发改委委托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制定首都经济圈初步方案界定了“1+3+6”范围:即北京市加天津市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和河北省的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6市。

相较于过去的“2+8”,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两市旁落,两地均曾强烈要求加入首都经济圈。同时,由于仅纳入3个区县,天津市对这一方案并不积极。

“目前情况已有所改变。据我了解,现在发改委地区司正在制定的最终版本中,范围已拓展到京津冀全部行政区域。”提及此事,肖金成略感欣慰;而从“京津冀都市圈”到“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变迁,亦可看到人们对京津冀三地合作远景的期待。

调整存量

提及北京市的印象,你会想起哪些词汇?以往可能是政治、教育、历史、文化,但现在则更多的是“雾霾严重、人口压力、交通堵塞”等有关城市病的词汇。

在肖金成看来,首都城市病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源于财政体制和GDP考核制度,“各级政府都在追求GDP增长率和财政收入。”

北京市一定程度上与天津市在争夺经济龙头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抛出首都经济概念,发展总部经济。在政策引导下,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急速向北京市聚集,一些原本在河北省等地的企业也纷纷将总部迁往北京。

“大树底下不长草”,河北省开始抱怨生产要素被北京市“虹吸”;拥有沿海和港口优势的天津市则更多在东部沿海发力,对京津冀一体化依赖程度较低。但北京市在产业布局越铺越大的同时,城市病也越来越严重。

解决北京市的大城市病,一定程度上成为推进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催化剂。而调整三地存量、协调优化资源配置成为解决方案的重中之重。

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北京市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等要求。

这是京津冀都市圈这一概念提出十年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对此话题的关注,并对三地提出具体要求。其中“非核心功能要疏解出去”的信息被市场很快捕捉,河北板块整个3月股票在股市上一枝独秀。

如今,河北省保定、廊坊等市早已部署如何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承接北京市部分产业和部门搬迁,而天津市也制作了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的方案。

“习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合作要‘打破一亩三分地’。而打破之后,什么是可以向周边地区疏解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也成为一个讨论焦点。”肖金成说。

中国区域科学学会会长、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介绍,北京市可以疏解的非首都核心功能有两大类:首先,从经济角度考虑,是一些相对低效益、低附加值、低辐射的经济部门;其次,区位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公共部门。

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的功能疏解主要针对第一类机构。2013年底以来,北京市决定对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等进行动员搬迁。

动物园批发市场位于平均房价5万/平方米上下的北京市二环三环之间,营业面积30万平方米,服装批发摊位约1.3万个,物流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位于三环线的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规模更大,营业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10万多从业人员,日均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

“国内很多地方的批发市场都位于城市中心,这是匪夷所思的现象。”肖金成表示,在国外别说是批发市场,大多数的Shopping Mail都不会设置在城市中心,以减小流动人口增多、周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压力。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统计,北京市城区有上百个小商品交易市场。仅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小商品市场就吸纳约20万外来人口,未来调整余地还很大。

工业方面,北京市亦有疏解空间。陈智国表示,虽然北京市目前产业架构中第三产业占比已达80%,但小化工这类的“三高”企业在北京市郊区还较多。

不过,在杨开忠看来,这一类部门虽然理论上可以疏解,但作为经济机构,其区位选择去哪,更多的是由市场决定,政府可以引导,但调节空间比较小。

而备受关注的央企总部迁移,因为牵涉面较广,预计短期内难有动作。肖金成指出,央企总部搬迁后会使当地GDP减少,再加上很多央企职工都已落户北京,短时间内说搬就搬是不现实的。

做足增量

解决北京市的城市病,在存量上做文章是首要选择,但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更重要的是把区域的经济增量做起来,真正体现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属性。

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圈不同,京津冀的区域协同发展明显滞后。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首次提出“环首都贫困带”的概念。时至今日,“翻了一座山,收入差了好几番”依然是北京市、河北省交界处农村居民的真实写照。

“我在北京市平谷区发现,当地村民每月享受的各类政策补助在300元以上,但翻过一座山后,河北省那边的村民每月补助就只有几十元。”文辉说。

“首都未发挥应有的经济辐射力,是核心因素。”文辉在华中华南地区调研时发现一个现象: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制造业中心,上世纪50年代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前往江浙、安徽一带,造就了大量的产业强镇、强市。

上世纪70年代,一位上海无线电厂知青被下放到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闷头研究遥控器制造技术并在当地创业,如今这个小镇上供应了世界70%以上的遥控器产品。

“北京市则不同,清朝时这里就是八旗子弟的享乐之地。一直到现在,它的最大优势都是服务业而非工业。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由于服务业投入大、稳定性差、见效慢,辐射周边的能力还是较弱。”文辉说。

文辉表示,虽然近年来北京市也开始向周边转移工业。但相比较而言,上海转移的是人,带来的是技术,哺育的是产业,而北京市则是后工业化阶段的产业转移,主要转移的是制造环节,带来的人才迁徙相对较少。

“要实现联动,北京市必须考虑好自己的定位,将高端的价值链分离出来。”文辉说,产业联动并非意味把北京市不要的产业都搬来河北省。“如果把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产业,都搬来河北省,以后依然需要进行治理和升级换代。”

陈智国对这一现状开出的药方是“创新辐射”。

“北京市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是全国最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辐射源头,每年技术成果交易数高达5万多项,但其中70%输出到京外地区和国外,在北京市周边区域的转化比例并不高,未来还有很大的创新辐射空间。”陈智国说。

中关村是新一代新兴技术如电子商务、大数据的基地,更是一个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的区域,这些产业本身的发展就能带来传统产业生产模式的变革。雷军创造的小米科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在区域合作中,北京市能以新技术、业态去对河北省、天津市大量的工业、服务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1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 篇十一

一、北京节能减排面临新挑战

1. 能源增长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不断加剧。十五以来, 北京市以6%的能源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1 2%的发展速度。与此同时, 北京市人均G D P超过7 0 0 0美元, 进入城市化能源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北京市能源对外高度依存, 全市1 0 0%的天然气、原油, 98%的煤炭、8 0%的成品油和6 5%的电力依靠市外调入;面对高涨的国际能源市场和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 内紧外缺的能源供需形势将更加严峻。

2. 结构节能的空间缩小和技术支撑的作用不足加大了节能工作压力, 迫切需要新的突破口。尽管2 0 0 7年北京市万元G D P能耗为0.7 1 4吨标准煤, 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两年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的省市, 但也要看到, 近几年支撑我市节能目标实现的结构调整空间在缩小, 技术进步的优势未充分发挥出来, 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受到市场认知度较低、初期投资成本较高、资金回收年限较长的制约, 企业研发、运用节能减排技术的动力不足, 新技术新产品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3. 北京市能耗水平正处于下降快行区间末期, 第三产业和生活能耗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耗水平。工业化前期, 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模式带来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当转入工业化中期和后期时, 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能耗水平开始逐步下降, 总体呈现从高速下降转向平缓降低的过程。2 0 0 7年, 北京市人均GDP已超过7 0 0 0美元, 服务业比重接近7 3%, 已逐步进入服务业占优的工业化后期, 能耗水平正处于下降快行区间末期, 将步入缓行区。统计数据显示, 万元G D P能耗下降率逐渐平缓, 年均下降率由“九五”期间的6.3 6%下降至2007年的6.04%, 能耗水平下降趋势将逐步放缓。同时, 我市服务业和生活用能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和生活能耗已超过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 节能压力加大。

4. 节能管理和政策配套体系尚不完善, 长效机制节能管理还未形成, 制约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一是区县的节能工作相对薄弱, 指导协调力度欠缺。二是节能激励政策仍显缺乏, 利益引导机制作用还需完善。三是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政策尚不健全, 不少节能激励政策与科技创新、产业扶持等财税优惠政策捆绑一起, 失去了节能激励的专项作用。

5. 奥运会后, 国际社会和社会公众对北京的环境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奥运会期间, 社会公众深刻体会到了绿色奥运带来的效果, 进入后奥运时期, 社会公众对城市发展提出了如何深化节能减排工作, 巩固奥运成果, 继续保持“蓝天碧水、交通畅通、高效管理、文明服务”的新要求。

二、加强能力建设是深化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

企业和社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引导、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政府的职责。实践中我们感到, 当前企业、公众参与节能降耗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 但对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比较差, 能力建设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节能降耗工作深化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社会认知水平、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健全人员组织保障体系, 实现企业和公众从“要我节能”向“我要节能”转变, 是确保我市“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1. 提高认识是基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将节能降耗工作与国情、市情教育紧密结合, 增强全社会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忧患意识, 全面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节能降耗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知水平。

2. 体制机制是关键。

面对当前节能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必须将节能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进一步加强对全市节能工作的统筹和指导, 制订和实施好全市节能规划和法规政策, 加快构建全市各系统和区县“上下到底、左右到边”的节能工作新格局。一是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的全过程保障机制。整合资源和资金投入, 做好节能财政资金投入的跟踪检查和后评估。二是继续扎实推进政府机构节能各项工作, 努力使政府机构成为全社会节约资源的典范。三是切实将单位G D P能耗降低指标纳入对各部门、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绩效考评体系, 加强监督检查。四是进一步扩大全市节能工作覆盖范围, 重点抓好区县和重点企业节能工作。

3. 扎实推进是根本。

上一篇:教我作文600字下一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