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2024-10-06

中国钢琴发展论文(精选10篇)

1.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一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摘 要: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的重要性没有得到有力地体现。主要是钢琴作品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对于中外的钢琴作品的应用比例也存在着失衡的问题。其中,钢琴教学中几乎不用教科书。这种现象对于中国的钢琴教学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主要从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现状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育教学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钢琴教学;重要性

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对音乐产生向往和追求。同时对音乐进行拓展,了解中外钢琴的发展历程,进而展现民族的音乐文化。但是,在现如今的钢琴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钢琴作品的应用程度较低。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需要对钢琴作品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在中国的各大高校进行钢琴教学中,往往忽视教材的问题。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没有明确将作品分析纳入钢琴教学。另外,在进行钢琴教学中,很少进行中国的钢琴作品曲目的融入。虽然,国外的钢琴曲目较多,也相对较为著名。但是在中国的高校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本国钢琴作品的重视,可以在进行练习曲、大型乐曲的练习中加入适当的中国钢琴作品。

可见,中国的钢琴教育者以及学习者对于中国的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忽视了钢琴作品的重要性。但是,现如今国外的钢琴演奏比赛和港、台的相关钢琴比赛中都会要求演奏中国的曲目。因此,作为钢琴教育者来说,传承中国优秀地民族音乐文化使其职责所在。同时,钢琴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将钢琴音乐理论进行发扬。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优秀的钢琴作品可以激发教育工作人员和钢琴学习者对于民族文化的崇尚之情。而且,从现如今我国对于钢琴的教学模式上看,主要是以洋为中用为主,创建了各种钢琴学派,促进中国钢琴的全面发展。老一辈音乐家不断努力,创造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在世界上的知名程度也相对较高。进入21世纪,钢琴教育越来越重视弘扬民族文化,使得民族化因素在钢琴教育中日益凸显,是音乐发展的最高境界。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钢琴作品作为教育教学的辅助,让钢琴学习者从钢琴作品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品质,进而促进我国钢琴艺术事业以及钢琴教学的长足发展。

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学习,可以使得高校学生更好地对民族音乐进行理解。一个音乐学习者,不仅要经过艺术的熏陶,更应该将对艺术的热爱升华为对民族的热爱。对于中国的钢琴作品来说,主要是以中国的著名民歌或者是一些民间的乐曲改编,对于音色、旋律以及处理手段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体现出较为完整的韵律美以及色彩美。在人们较为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凝聚力,通过音乐勾起对习俗、文化的回忆,因此比较容易被人们接收。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中国的民歌《茉莉花》、《谷粒飞舞》等等,在尊重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加上作者自身的创作,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旋律。

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学习者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是多数都会从事音乐教学这一行业。因此,音乐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对以后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严重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国的钢琴演奏者,如果对于中国本土的钢琴曲目的了解程度不高,就很难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来完善钢琴教学工作。因此,为了弥补现如今音乐教学,尤其是钢琴教学的欠缺,需要以中国的钢琴作品为主,增强学生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加强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这样才能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国钢琴作品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除了应注重加强钢琴中国作品在钢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其出现的频率之外,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使用好中国钢琴教材与作品:

3.1 做好针对中国作品的技术准备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重加强针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技术基础练习。虽然钢琴的基本弹奏要求与大部分演奏技术中外并无本质差别,但由于中国音乐有自己的音阶、调式,和声与复调的用法也独具特色,因此,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包含了许多西方乐曲中没有的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手法。其中表现在指法运用上的区别最为突出。例如,在弹奏中国音乐作品时,要养成用邻指弹奏小三度五声音阶级进的习惯,使隔指和邻指都能运用,在连贯的音阶式进行中,手指间的跨度较大;双音运用中,外国作品以平行三、六度为主,而中国作品却以平行四、五度较为多见;大量的非三度叠置和弦使和弦的指法更为复杂多样,要求手指有明确的触感;一些音型与技法为表现音色效果的需要,奏法有所不同;在装饰音的处理上,西方风格的乐曲可以有定量化的标准,中国乐曲的装饰音却没有定量标准,只能通过对音乐理解而适度把握等等。

3.2 制订妥善合理地选用中国作品的教学计划

除了要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之外,还应该妥善、合理地对中国钢琴作品加以选择,并列入教学计划以便实施。如:学生在每学期应该至少学习两首中国钢琴作品,这一点要作为一项特别的要求,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学习两首以上;提倡适当选用形式与多样风格和体裁的中国经典作品,如经典作品《红星闪闪放光彩》、《平湖秋月》等,具有新中国现代风格的《他山集》、《山泉》等,奏鸣曲式的丁善德《小奏鸣曲》作品32号、王建中《小奏鸣曲》;或是选用中国的钢琴协奏曲作品《黄河》、《走进新时代》等,四手联弹《送你一只玫瑰花》、《白毛女》组曲等。通过协奏曲和四手联弹的学习加强合作意识;通过扩大作品的浏览数量,使学生在短时期内了解更多更广的本国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组织中国作品演奏会,经常进行学习,交流;教师在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作品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的钢琴课堂教学缺少中国化的元素的问题已十分突出,要注重加强将实际的钢琴课堂教学融入中国钢琴作品,并使中西钢琴作品能够有机地融合,互相发挥作用,最终提高钢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再融合钢琴教学应该从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储望华.演奏《黄河》超越《黄河》[J].钢琴艺术,2013(08).[2]储望华.建立中国钢琴学派[J].人民音乐,2012(05).[3]雪妮.论高师音乐专业中钢琴四手联弹教学的作用[J].蚌埠学院学报,2014(03).[4]唐玲.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

2.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二

一、钢琴的艺术特性

钢琴不同于一般的管乐器、弦乐器, 它是一种可以演奏各种多生结合且比较方便的乐器, 而且它自身具有独特的音色以及拥有较宽广音的旋律;在音色方面和力度的强弱变化方面亦有自己的特色。因此, 钢琴不仅是一种音色精美、音域宽广、表现力非常丰富的独奏乐器, 而且是学习、掌握近代多声音乐的理想工具。

二、钢琴在我国的发展

钢琴传入我国不到百余年, 相对西欧来说比较晚。20世纪30年代, 3位白俄罗斯人来到上海, 他们对钢琴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第一批钢琴教授都是他们的学生。50、60年代, 中国与苏联交流密切, 使得苏俄学派的演奏风格占主要地位。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比如傅聪、刘诗昆等等。

1. 音乐的创作

在解放前夕, 作曲家丁善德创作的钢琴组曲《春之旅》, 标志我国钢琴作品踏出了重要的一部。中国第一首民族多声思维的佳作, 是同一时期桑桐先生根据新疆民歌主体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它运用了复调手法, 将无调性和声及有调性旋律进行了结合。

1949-1966年期间, 我国钢琴作品大都以“歌声+和声”的模式为主。这个时期, 我国音乐文化开始走向全方面的发展, 钢琴艺术创作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尤其对多声技巧、作曲技巧方面。当时的钢琴家与作曲家经常一起对钢琴协奏曲进行研究, 为大型体裁的钢琴协奏曲做出了贡献。其中, 《黄河》是钢琴协奏曲中影响颇大的一部作品。

1966-1978年间, 是以改编“样板戏”为主。此时期我国的文艺创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逐步的落实, 钢琴音乐的创作比以往宽泛了不少。很多作家以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为基础对名曲进行改编, 由于这些钢琴曲的音调基础是以传统民族器乐为前提的, 所以使用声乐音调改编的音乐语言更具有丰富、生动的表现力以及突出的器乐特色。如:王建中根据同名笙曲改编的《百鸟朝凤》、根据通明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 储望华根据同名二胡曲改编的《二泉映月》, 崔世光改编的《松花江上》等。作曲家利用民间音乐素材重新创作, 成就一批十分出色的钢琴改编曲。

80年代后, 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在新文艺方针的指导下, 改编正式走向了创作, 且创作风格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谭盾在1978年所创作的钢琴曲《八福水彩画的回忆》, 为“如何将中国的民族文化成分渗透到钢琴音乐中去”做出了诠释, 也给新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同年中作曲家储望华创作了带有“随想曲”的自由和即兴发挥等特点的《新疆随想曲》, 运用数曲段集锦式的音乐结构, 贯穿着同一主题。肖邦24首前奏曲给储望华带来了更多的启示, 因此, 他于1979年开始进行前奏曲的创作, 并按大小调体系调性进行写作, 利用钢琴键盘的特色和韵味创作出了《筝箫吟》等优秀艺术作品。

2. 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突出特点

尽管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较晚, 但在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钢琴艺术仍不但进步。在创作过程中也突出了适合我国历史文化的音乐特点。

(1) 多声思维

我国大部分的钢琴音乐作品都是以和声功能为主的, 所谓和声的功能性是指在传统大小调体系中以三度音程为结构的和弦及它们在调式中的相互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钢琴音乐不断地进步。在我国音乐创作中以及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中, 有一种创新的和声方法之一就是改变和弦的音程结构, 以“4+2或5+2”度相叠和“4、5”音程相叠的形式为主。

(2) 结构特点

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较晚, 因此大多数曲式结构是传承了西方的单乐章及多乐章协奏曲的结构特点。传入我国后, 我国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 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或多或少的渗透进了钢琴音乐的曲式结构中, 为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根据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 改编者将原来的七段乐曲综合为四乐章的套曲结构, 即:前奏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作者基本按照原声音乐作品的体例来组织音乐, 并非是奏鸣套曲原则。

三、结语

总的来说, 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西方的钢琴音乐作品, 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结合了中、西音乐的文化, 是中、西音乐文化不断的相互融合, 同时又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艺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增强, 我国钢琴艺术发展也更加繁荣。在学习钢琴艺术的热潮中, 了解钢琴艺术的特点以及发展历程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就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以期能为广大钢琴爱好者带来更多讯息。

关键词:钢琴艺术,发展,钢琴音乐

参考文献

[1]肖敏.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2007, 4-5.

[2]傅正春.浅谈钢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 6.

[3]张怡.有器乐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 2.

[4]荆川.钢琴发展史[N].中国质量报, 2009.

3.浅谈中国少儿钢琴教学及发展 篇三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学;现状;发展;培养;创造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81-01

在中国,甚至许多国家,钢琴已成为儿童学前教育的首选乐器。这是因为钢琴本身就具备无可比拟的表现力。由于弹钢琴需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学习钢琴不但能使十个手指尖受到刺激,而且能使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人并协调配合。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这种高难度配合的长期训练必将使孩子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听辩能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所以说,学钢琴的孩子会更加聪明能干,是不无道理的。如果有可能,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学钢琴的话,那必定会推动一个真正文明的、有文化的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一、我国钢琴教育的过去和现在

(一)中国早期的钢琴教育。

钢琴从清代康熙帝时期传人中国,一直少为人知,据考证,康熙帝曾学习过钢琴。到了民国时期,钢琴在中国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使用的,有些传教士也会教一些圣歌给教徒,这时的钢琴教育就是以歌颂上帝为主的,教师基本上不给学生太多的技术技巧的指点,曲目也相对简单,所以没有形成教学体系。

(二)解放后的钢琴教学。

20世纪50-80年代,这时才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由一些当时的苏联人带到了中国,并将其传授下去。这一时期,有非常多的苏联钢琴家来中国传授技艺,使中国的钢琴学生受益匪浅,而当时的这些学生中就有现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的朱雅芬、周广仁、金石等老教授。随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些国际上较著名的钢琴家如:刘诗昆、殷承宗等。到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后,钢琴才逐渐走人平常的人家。这时的钢琴教学基本沿袭苏联的教学体系,主要以枯燥的技术训练为主,因为当时的乐谱也少得可怜,只有车尔尼的几部作品,教师最常要求的就是让学生高抬指,至于为什么要高抬指,那只有少数的一些知名的教授可以讲清楚。而当时学习钢琴的孩子大都弹得很好、很刻苦,老师们教学也都很轻松。

(二)钢琴启蒙教育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已经是奢侈品,学习钢琴的人也在增多。家长对于孩子学习钢琴的心态也从望子女成龙凤的急切心态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转为学培养业余爱好等。而随着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钢琴的教学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各种培训班、教育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本占据了钢琴初级和启蒙教育领域,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了钢琴教学这座象牙塔的基石。

二、中国钢琴启蒙教育的发展

面对多数的培训中心,它们使用的仍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教育观念,思维保守、方法陈旧,不符合时代的教育理念,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利于自身生存,也不利于钢琴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未来的钢琴启蒙教育应该怎样做,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启蒙教育—兴趣的培养。

对于儿童音乐兴趣的启蒙,教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有方法地进行培养。教师应将一味的讲,转变成启发、诱导、激励去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钢琴的兴趣,将枯燥的技术练习形象化、具体化,无论识谱还是演奏,尽量多用比喻方式。经常举办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互相观摩、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另外家长可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让他们看各种音乐会录像、观看实际演出等。幼儿多爱表现、喜欢被赞扬,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启蒙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

1.坐姿.手型的规范化。

坐位:钢琴凳位于钢琴正中间,坐于凳宽的1/2处,重心稳定,两肩自然放松,手臂在身体的两侧自然下垂,双目平视。脚支点:脚支点是演奏者掌握平衡的重要支撑点。一般来说,双脚自然着地,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保持身体的平衡,能正确地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演奏。手支点:注意身体不要过分靠近键盘,手臂自然放松下垂落于琴键。手型应放松而端正、手指自然弯曲,掌关节支撑、手腕放松且具有弹性。大指虎口不要紧张,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2.合理的练习方式。

手、眼、脑的协调:新练曲目时,识谱是关键,识谱前必须把谱号、调号、拍号、指法、音区以及整体速度搞清楚,在练习过程中,手脑需相互协调,脑要先于手,手要在大脑的支配下运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孩子在弹琴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眼睛和大脑要走在你手指运动的前面,所以需要放慢速度。这是提高学生视奏的能力、养成良好练琴习惯的基础。

节奏的训练: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节奏训练,养成数拍子的习惯。

提高练琴效率:每天保证练琴时间,因为技术是需要时间练就的。练习过程中眼、脑、手、耳要同步进行,脑子时刻指挥,调整参与弹奏的身体部位,耳朵时刻检验弹出的效果是否满意。练习的目的要明确,究竟要练什么?缺点、错误是什么?都要非常清楚。弄清目的之后,每次练习至少解决一个问题,追求质量、不求数量,宁可内容少,但要质量高,积少成多,终究会练好全曲。

(三)启蒙教育—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要了解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而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要充分调动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相同的节奏型或旋律,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尽量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

总之,启蒙教育的发展应从枯燥转向趣味(当然要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撑),在趣味教学中形成一套新的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幼儿年龄、心理、生理的特点,融合家长,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让学生初识钢琴便喜爱钢琴,只有这样,钢琴启蒙教育之路才能更加宽广。

4.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四

考入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学生,一般都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钢琴教师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虽然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参差不齐,但教师的教法如果得当,每个学生都会受益匪浅。

外国的钢琴教学法发展至今日,形成了多种教学观点并存的局面。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懂得合理借鉴、运用外国的钢琴教学法,洋为中用尤为重要。

一、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性音乐才能的教学法

帮助学生培养几种钢琴学习中必备的能力。

(一)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

对于学习钢琴起点较低的学生,要通过讲解和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对作品风格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弹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介绍与此作品风格有关的内容,如作曲家的个性特征、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等。首先以生动、贴切的语言使学生对作品、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

对于学习钢琴起点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他们个人对作品风格理解上的偏颇。这样,学生就能理解作品风格,并能用语言正确地表述出作品的个性特征。但是,由于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够丰富,在音乐中难以显露出某种个性,所以,要让学生先听自己弹奏的效果,让他们自己发现所听到的和心里想要的效果相去甚远。然后,再让学生听大师的演奏效果,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在内心听觉方面有新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会发现问题,让他们不断在内心积累对音乐风格的体验,他们就会逐步学会在弹奏中体现出作品应有的风格的能力。

(二)理性分析作品的能力

对于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简要分析和声、织体、曲式的能力。进行这种分析耗时不宜过多,因为钢琴课毕竟要以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为主。但是这种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加强听觉方面的记忆,避免只运用单

一、机械的手指记忆。而且,大学生学习钢琴,应以理论带动实践。这种在教师启发下的分析法,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对于已具备某些分析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多运用讨论的教学法,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对乐谱的理解,再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为学生拓展出一个问题的方面。比如表情术语更深层次的含义、节奏韵律感的把握、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色彩、织体发挥的作用、声音的层次感、运用踏板所产生的效果等问题,要先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设想,教师再适时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最恰当地理解乐谱。

(三)完善钢琴演奏法的能力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登台表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师范院校里表演实践相对机会较少,再加上平时准备的也就不够充分,偶尔勉强上台,效果差强人意。若想改变这种窘况,就要在平时培养学生对表演抱有平常心的理念。让他们明白,钢琴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随时做好演奏的准备。因为如果只有考试而缺少舞台实践,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就成了走马观花,很难深入把握作品。相反,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模拟一些舞台实践活动,学生就会在主动演奏的环境中,逐渐具备舞台表演的心理。

喜欢登台演奏的学生,必然是想有一个好的表演效果。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特别需要得到培养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刻画音乐艺术形象的能力。因为钢琴演奏是让作曲家心中的音乐形象和情感通过演奏者自然、准确地表达出来的,以引起听众的共鸣。那么,这种音乐形象的刻画,对各种情感的体验,是在每节课、每次课下的练习中贯穿始终的。虽然,有些学生的弹奏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要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技术与音乐要形成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二、运用培养学生弹奏技术和乐感并重的教学法

学生在提高音乐才能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弹奏技术,丰富产生乐感的表现手法。

(一)协调身心,培养学生用心、用耳倾听音乐的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有些是在考学前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地学过钢琴,所以在弹奏技术中存在着身体不协调等问题也是相对正常的。在手指训练方面,常见的问题就是指尖触键时没有触键点,这固然和学生以往练琴的方式密切相关,但是,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找准正确的方法,不断巩固,在一段时间内强化难题,并经过反复正确练习,学生才会掌握基本正确的弹奏法。在手腕训练方面,教师要在强调指尖、手掌关节应有状态的前提下,练习手腕不同方向的运动动作。手腕不做任何配合手指的动作的毛病在高师学生中是很多见的,因为练习阶段衔接的不妥,所以一些学生仍然死守弹琴只用手指的原则,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手腕是否在弹奏中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再指导学生读一些钢琴教学理论的书籍,使其在观念上树立正确运用手腕的理念。在手臂训练方面,特别要教会学生找准重量下沉的感觉。在这方面的教学中,要注意在“手指学派”和“重量学派”间找准平衡点。这两大学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精华部分,避免其不合理的成分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此外,在完善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心、用耳倾听弹奏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这种能力的过程中,多用范奏与讲解结合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因为用耳倾听,最先听出区别的不是自己的弹奏效果,而是别人的弹奏效果。所以,教师既要做正确弹奏的范奏,又要指导学生弹错的范奏,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确的弹奏效果,培养正确的声音观念,直至能够自觉发现自己弹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用心倾听的方式,就需要教师运用讲解的方法,以启发、比喻的方式调动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感悟音乐的能力,让他们在大师的弹奏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形象。尝试将这种内存于心中的感受通过音乐转化出去,再挖掘自身音乐想象力方面的潜能。

(二)以系统的钢琴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练琴的能力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适宜采用由点到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钢琴学习理念,熟悉系统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某一点的问题,再扩展到相应的知识面,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上辅导的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同类的曲目在课下进行练习。因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练琴时间方面是极其有限的,专业理论知识欠缺,所以特别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赏析作品。即使自己没有弹奏过很多作品,也要花时间去领悟钢琴家在弹奏技法方面的特点、声音效果的特点、刻画音乐形象的特点,再联系教师所讲过的基本理论,明晰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不论学生处在哪个学习阶段,教师都要强调指法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确立最适宜自己弹奏的指法;明确技术难点,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难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有效的、适合自身的、以音乐为主要练习内容的练琴方法。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教师要特别注意外国教学法的发展趋势,以及适应新时期各派钢琴教学法共存、独树一帜、融合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使学生学到基本正确的弹奏法,具备刻画音乐形象的能力。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形成发展的、高层次的音乐审美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带着钢琴演奏的正确理念,在音乐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参考文献:

5.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五

命运和生活一样,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看你怎样去看待它。——题记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活着就值得庆祝!”这句深入人心的人生感悟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它出于一个有着不幸命运却依然乐观坚强的中国男孩之口,他就是感动了亿万人的无臂钢琴师——刘伟!

1987年出生的刘伟,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他最欣赏的球队是巴西,但偶像是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因为他够狂野。可一切在10岁的一天终止了!那天他同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在玩耍,刘伟在爬墙时不幸触碰到了裸露的高压电线。脱离生命危险后,刘伟被告知,他将永远的失去了双臂。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整整三个月觉得生不如死。但在康复中心两年的日子里,看到了许多病友的生生死死。小刘伟仿佛明白了自己能活下来是多么庆幸的事,他发誓一定要坚强起来。他说:“只要你能迈出你的第一步,迈出自己,你就成功了。”12岁的他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并在两年后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正当他满怀信心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到来时,万万没想到又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在这个原本已经残缺的身体上,他患上过敏性紫癜,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他陷入深深的迷茫,此时的他多么渴望找寻到一个新的方向。绝不低头的刘伟选择再一次重头开始,再一次向命运挑战。在刘伟看来很多事情你努力去做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但你不努力去

做肯定就什么都得不到!在无数的挫折和不停的摸索中,刘伟用脚弹钢琴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让刘伟异常的兴奋。2010年8月,刘伟登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他获得了成功,毫无悬念的登上“达人秀”冠军的宝座!

“我从来没有把我当什么特殊群体,我觉得我跟别人没有任何不一样,我只觉得你们用手做的事情,我用脚做。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没有不一样。”刘伟感人的事迹使他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感动中国主委会给予了刘伟这样的颁奖辞: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6.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六

《广东省钢琴学会》承办的各考点

合作协议书

甲方:广东省钢琴学会

乙方: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委托《广东省钢琴学会》承办的广东省《全国业余钢琴考级》活动,甲、乙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权利与义务:

1、同意每年安排次,约月份在乙方考点进行《全国业余钢琴考级》。

2、指定考级教材和内容,派遣考级考官,评定成绩,经上报审核后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颁发成绩证书。

3、指定使用考级报名表、评分表、豋分表、准考证等专用表格。

4、收取规定的报名费、考试费、考级证书工本费(该项代中国音协收取)。支付考官的考评费等费用。

5、制定好钢琴考级工作规划,上报《中国音协考级委员会》审批。

二、乙方权利与义务:

1、做好考级的宣传,报名、考场安排等工作,在考前45天将各级报名人数(不少于人)报到广东省钢琴学会考级工作室。

2、按规定收取以下费用交给甲方。

(1)报名费:10元/人;

(2)考级证书工本费:20元/人;

(3)考试费:一级80元、二级 90元、三级100元、四级110元、五级130元、六级140元、七级150元、八级 160元、九级170元、十级180元。

3、负责考点的宣传、考务等工作人员酬劳费、场租费等费用开支。

4、做好协助考官工作和招待工作餐安排住宿、交通等事宜。

5、收到《中国音协》颁发的考级证书和评语后,及时发放给考生。

6、按规定交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和经上级批复的办学培训证明复印件一份给甲方。

三、其它:

1、本协议从2009年 6月至 2009年12月31日有效。

2、若有未及之处,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法人: 法人:

7.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七

一、自幼学琴, 小小琴痴

李翠贞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李复生曾留学美国, 所以对于子女的教育采用的是西方教育模式。李翠贞自幼学习钢琴, 3岁的时候就能演奏一首完整的曲子。李翠贞对于钢琴的痴迷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了, 几乎除了睡觉吃饭都和她的钢琴形影不离。随着年龄的增长, 李翠贞对于钢琴的喜爱丝毫不减, 每天她都是第一个起床。为了不影响家人的休息, 她都会采用无声练琴的方法, 等到家人都起床后, 她马上就会跑到钢琴旁, 顿时琴声四起, 家人对于她的爱好没有进行过干涉, 相反却非常鼓励她。特别是李翠贞的妈妈张婉珍, 每当李翠贞弹琴的时候, 妈妈总会告诉她的姐姐们不要去打扰她。家里人的支持给了李翠贞一个相对稳定的钢琴学习环境, 但是家里人的支持不能代表外人也支持, 由于李翠贞每天都要练琴在十个小时以上, 所以住在她家旁边的邻居首先提出了抗议。李翠贞仍然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全在键上音。在李翠贞姐姐的记忆中, 炎炎的夏日, 李翠贞只是穿着短裤背心弹奏钢琴, 而且每次都是大汗淋漓, 凳子下面的地板上总会覆盖有一层水汽, 每次我要让她去吃饭都得连喊带拽的才能把她从凳子上拉下来。她太投入了, 我们姐妹四人都会弹琴, 但是翠贞是我们四个当中弹琴最好的。

后来, 当李翠贞8岁的时候开始跟随一位来自白俄罗斯的妇人学习钢琴, 钢琴水平大幅度提高, 而且在一次弹奏的过程中吸引了一位当时旧中国的大人物的注意。她就是当时中国四大家族孔祥熙的夫人宋霭龄。其实李翠贞很小就认识她了, 因为她的母亲和宋霭龄是同学, 并且两个人都信奉基督教, 所以经常在教堂就会遇到, 但当时宋霭龄并没有特别注意李翠贞, 记忆中只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二、崭露头角, 少年天才

在李翠贞18岁的那年, 一天, 她在老师家正在练习钢琴, 老师家来了一位女客人, 正是宋霭龄。两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谈论着什么, 这个时候李翠贞的钢琴声响起, 优美的旋律感染了正在聊天的宋霭龄。因为宋霭龄本身就会钢琴, 并且宋霭龄在国外留学期间更是对音乐有所研究, 顺口问道, 这是谁在弹奏?李翠贞的老师告诉宋霭龄, 是我正在教授的一名中国学生, 她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是我一生之中见过最聪明的人。宋霭龄女士听完后点了点头说:从钢琴中我就能听出来她的演奏技术已经相当纯熟, 只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请告诉你的学生, 像她这种了不起的学生应该去国外进修, 特别应该去英国的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如果有任何困难的话可以来找我, 所有的问题我都会替她解决。等到宋霭龄女士离开后, 她的老师来到钢琴边, 对李翠贞先生说起了刚才宋霭龄女士说过的话。李翠贞当时非常高兴, 回到家后找到了父亲, 并把宋霭龄的意思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之后并没有开心, 相反却是非常生气, 并严厉地斥责了李翠贞。这是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她发火, 李翠贞当时都懵了, 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 因为此事她还把自己关进房间哭了好几天。在那个年代可以说出国留学是一个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因为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好坏的问题, 最主要的是缺钱, 本来家里的人口就很多, 而生活来源都是靠父亲一个人支撑。既然有人愿意出钱, 理所当然地觉得应该可以去, 但是李翠贞的父亲却有另一层考虑, 因为这个给钱的人不是普通人, 那是掌握中国四分之一经济的孔祥熙的太太, 国父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的姐姐。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宁可不让李翠贞学习钢琴, 也不要让他的女儿涉足政治。但是这个想法, 直到好多年李翠贞才知道。虽然这次意外的惊喜没有实现, 但是出国留学却成为她的梦想[1]27。

三、名师点拨, 技压群雄

在李翠贞20岁的时候, 她的第一任白俄罗斯老师, 认为自己能交给李翠贞先生的钢琴技艺已经都教给她了, 所以她带着李翠贞先生来到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找到了她的好友, 时任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查哈罗夫, 希望他能收李翠贞先生为学生。而查哈罗夫说:我不管她是谁的什么人, 都要经过考试, 而且现在学校学生已经招收完毕, 为了友情我可以破例, 但是考试必须由我来监考。如果她的成绩没有你说的那个样子, 那么对不起了我不会收她的。就这样李翠贞开始了第一次钢琴考试, 她第一首演奏的曲目是查哈罗夫教授特意选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音乐大师的奏鸣曲。在她纤细手指上下翻飞下很快就完成了, 查哈罗夫教授又点了几首钢琴曲, 李翠贞都完成得很好。当时陪同查哈罗夫教授的还有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校长萧友梅先生等人, 当大家听完李翠贞先生的钢琴曲顿时掌声四起。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收李翠贞先生为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 并且由查哈罗夫教授亲自教导。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因为查哈罗夫教授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属于特殊教授, 不仅工资要比其他教授高出一倍, 而且除了教导钢琴系的理论知识讲解, 并不亲自指导教授钢琴技艺, 除了具有极高天赋的学生, 所以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他在担任钢琴教授的时候只亲自收了七个学生, 这里面就有李翠贞。由此可见李翠贞的钢琴技术到底有多高了。在李翠贞21岁的时候, 在查哈罗夫细心教导下, 李翠贞已经可以弹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托卡塔》、《音乐的奉献》等。有很多名曲是当时在校学生都不敢触碰的, 因为首先要求的就是琴技的高超, 还要能够掌握好节奏, 而李翠贞却已经可以非常完美地演绎了。同年, 学校进行了一年一度的钢琴系考级考试, 在此次考试当中, 李翠贞弹奏的是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可以说是当时钢琴界最为难演奏的一首曲目。此曲不仅学生难以驾驭, 即使成名多年的钢琴家也未必能够弹奏出最好的效果, 但是李翠贞真的就弹奏出来了, 可谓震惊四座。所有的老师在听完李翠贞弹奏完毕后, 报以热烈掌声。查哈罗夫教授面对着众人说出来这样的一段话, 我认为李翠贞可以就此毕业了, 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再教给她了。他说的话并不是玩笑话, 这可能是上海音乐学院自建校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了。因为钢琴的考级并不是一次通过的, 学生要分别从第一级初级, 连续考取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而且每个级别都有相对的分数20分, 如果你想毕业的话必须是拥有60满分才可以。很多学生都要经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考级完毕, 而李翠贞仅仅用了一年就完成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另类的学生, 是一个超出常人的学生。此后李翠贞有的时候在学校和同学一起练琴, 有的时候就自己在家里练。但是在一次搬家的过程中, 从小陪伴她的钢琴没有了。这就好比战士没了枪一样, 李翠贞由此消沉下去。

四、一代大师, 英年早逝

1931年, 李翠贞在香港的亲戚给她来信说让她来香港, 因为这里有钢琴可以弹奏, 李翠贞连想都没想就自己去了香港。到了香港后亲戚为了李翠贞能够展示出钢琴的才能, 找来很多的钢琴爱好者听她弹奏, 大家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这时一位朋友说可以让李翠贞去女青年会练琴, 李翠贞答应了, 并且每天除了练琴还是练琴。第二年,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 李翠贞在香港举办了自己首场钢琴音乐会, 观众最后是报以热烈的掌声结束的。顿时香港媒体大肆报道, 称李翠贞以后必然是钢琴界的巨星。

1934年, 李翠贞在香港参加了钢琴音乐考试, 考试结束后, 却来了两份录取通知书, 都是英国非常著名的音乐学院。李翠贞选择了梦寐以求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在留学期间李翠贞展示出了钢琴天才的一面, 她只用了两年就被学校特批结业了, 而且学校还招收她成为皇家音乐协会成员, 又以突出的成绩提前结束学业, 并于1936年9月被吸收为英国皇家音乐协会会员。并且李翠贞还在英国结识了她的另一半张似旅先生, 两个人一见如故并很快结婚, 她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是往家邮寄了一张明信片就算是告诉了家里。后来李翠贞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李翠贞1940年回国。1942年后, 她先后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钢琴系任教。她在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期间,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1966年, 正当李翠贞在事业上可以大显身手, 为我国钢琴事业继续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时候,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因为有着留学背景以及丈夫张似旅是国民党又居住在香港, 所以很快李翠贞就遭受到了无情的批判。在遭受奇耻大辱之后, 她选择了自杀, 用死向诬陷自己的人做了最后的抗争。1982年上海音乐学院给李翠贞平反, 恢复名誉。

李翠贞可以说是中国绝无仅有的钢琴巨匠, 在教学上她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的琴技作为至宝而不外传, 而是只要你想学我就教的态度。她把太多的美好时光留给了学生, 留给了钢琴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巍.论节奏与节拍的关系[J].黄钟, 2005 (1) .

8.中国钢琴发展论文 篇八

20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占统治地位的西方音乐似乎走到了边缘,各种各样的音乐语言和风格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原因是: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社会动荡,矛盾加剧。世界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从而在音乐创作中得以充分的反映。我们可以在巴托克、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等人的某些作品中感觉到,他们的音乐所表现的不是恬静的田园生活,不是充满幻想的内在世界,也不像印象主义那样追求瞬间飘忽不定的感觉,更多地表现为真实的、渴望自由的人类思想感情。

20世纪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在音乐上,追求新的材料、新的的语言、新的技法、新的内容,即流派繁多,更迭迅速,而且许多流派之间关系十分复杂,既有矛盾冲突,又相互交叉、影响和吸收。在音乐观念上出现了新的特点,一些作曲家摆脱了浪漫主义的束缚,大力进行创新的倾向:作曲家采用现代工业化的题材取代浪漫时期音乐的题材,有的作曲家采用东方音乐语言,从印尼、印度、日本、朝鲜等非西方国家和民族音乐中汲取素材,借鉴音乐的表现手法,用现代技法创作,除了在欧洲音乐基础上增加一点“异国情调”,还采用了新的调式、新的和声、新的音程、新的织体以及新的记谱法、作曲法和表演形式等。而20世纪初的中国音乐,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汇、彼此冲撞融合中,开始了自己的历史进程。当时的中国音乐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期,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农业文明中的音乐向现代工业文化中的音乐转型。“学堂乐歌”运动是中国各西方音乐借鉴学习的开端,新办的中小学校成了西方音乐向中国传播的重要渠道。当时的音乐人士纷纷攻击中国的传统音乐,提倡欧美音乐,他们认为西方音乐能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民志气。一些喜爱音乐的爱国青年,跑到日本去“取经”,将日本引进欧美音乐的成功经验运用到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美留学的马思聪、冼星海、谭小瞬、丁善德等音乐家带来了西方的现代音乐。此时的中国,却是西洋“古”乐流行,中国本身的音乐传统备受冷落,“音乐”逐渐成了西乐的代名词。

9.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我的钢琴梦 篇九

陕西省平利县城关小学:邹伊婷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了梦想,人生就会有冲劲,有了梦想,人生就会格外美丽。别看我小小年纪,是个小学六年级平凡的小女孩,爱玩、爱闹、爱笑,但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当一名钢琴家,这就是我的梦。

记得我六岁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著名的钢琴家坐在乌黑锃亮的钢琴前激情演奏时,我就许下宏愿:长大了要当一名钢琴家!当然,要当钢琴家绝不是空口说就能实现的,既然要想做,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

为了让我有一个良好的学琴环境,爸爸妈妈在我学琴初期就给我买了一架黑色的钢琴,并且在汉滨区找了一位钢琴老师。就这样,从六岁开始,我就开始了每个周末到汉滨学琴的生涯。在学琴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乏味枯燥、讨厌练琴,到现在的热爱和执着。如今,我的学琴生涯已经足足六年了,已达到钢琴八级的水平。虽然当一名钢琴家的梦想距我仍很遥远,但我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学琴的过程中,[ ]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泪水,但我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磨练,才会有收获的成果。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有了这个梦想,就好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因为我相信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音乐会使生活更美好;音乐能驱散百病;音乐能使人更加纯洁,更加健康。

失落时,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告诉我:生命不需要失落,富有激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自卑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告诉我:生命不需要自卑,重新振作起来吧;劳累时,门德尔松的《威尼斯船歌》告诉我:轻松、浪漫些吧,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那些优美、动听,富有激情、活力的音乐带给了我无限的享受与欢乐。

我有我的梦,祖国也有中国梦。我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琴声带给人们快乐和享受。祖国的梦,就是用自己的勤劳,自立于世界之上,成为世界强国,让人民得到幸福!有梦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有梦的国,才是真正的国!

10.论西方钢琴艺术发展史 篇十

内容摘要:

如何将钢琴发展史简单明了的展现在总人们面前,这就需要我们将《西方钢琴艺术史》全篇通读,并且能将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和作品,还有每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本文章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初略讲述钢琴艺术的发展史:首先,将钢琴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做详细的介绍;其次,就是将钢琴艺术史的发展脉络按不同的时期将其划分,并作详细的介绍;最后,把钢琴的发展史做一个总结,结束论文。

关键词:键盘、乐器、管风琴、古钢琴、钢琴、艺术史、作曲家、古典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时期、贝多芬、海顿、莫扎特

一、钢琴的产生和发展

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各梅奥·克里斯托弗里(1655-1731)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钢琴从诞生到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完善,最终成为作曲家情有独钟的键盘乐器,也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今天人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的卷帙浩繁的曲目中,大量的作品最初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甚至为更古老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创作的。所以要学习钢琴艺术史,就必须从钢琴的史前史前开始去了解各类乐器的历史沿革过程。

概况来说,钢琴艺术史是由人(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琴(键盘乐器)、乐(音乐作品)三个方面构成的。这三者既有独自的演进过程,又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相辅相成、交往融合的密切关系。几百年来,键盘乐器的形成屡次经过重大改变,但是这种革新换代的过程往往被人忽视。人们更多的注意到“人”和“乐”在风格上的演变过程,却忘了“琴”的更迭和沿革。殊不知乐器的演进和发展,是直接影响到作曲家的创作和演奏家的演奏风格的。

一、管风琴

谈到钢琴的产生与发展,就必须提及到管风琴,因为管风琴是键盘乐器中最古老的的一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提起管风琴,人们总会联想到西方天主教或基督教那庄严的教堂音乐。其实,管风琴最初并不是教堂的专用乐器。从公元9世纪起,管风琴才被允许进入教堂,而且只准用于为人声伴奏。11世纪以前,管风琴在宫廷中比在教堂中应用的更广泛,直到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中—16世纪末)以后,它作为宗教乐器的地位才日益显得更重要起来。管风琴的基本构造原理是:由人工气流吹奏置于琴上的个根音管而发音,琴键则用于控制传送或者关闭气流。

1、古代管风琴

公元前250年在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已建有“水力管风琴”。它由音管、琴键、风袋和风箱组成。这种管风琴的声音嘹亮刺耳,往往为古代罗马人的戏剧表

演和击剑、竞技活动伴奏助兴。但是古代的管风琴发展缓慢,到公元800年时,仍然庞大而笨重。到了公元980年,管风琴已经越来越大。

2、中世纪管风琴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人们改革研制了一些小型的管风琴,大约在中世纪(13-15世纪间),除了教堂中的大型的管风琴外,还有两种小型的,即便捷式和固定式管风琴。便捷式的体积很小,可以携带。

3、巴洛克管风琴

变音音栓的加入,是管风琴制作史上的重大突破。到16世纪,教堂大管风琴已与今日的管风琴大致相同。巴洛克时期(17世纪末-18世纪初)管风琴的音乐在德国进入了黄金时代。管风琴真正的成为了宗教音乐的代表。18世纪中后叶以后,教会势力衰退,音乐走向世俗化,主调音乐兴起。

4、电力管风琴

19世纪20年代以后,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重新发现和整理了约·塞·巴赫的作品,巴赫的管风琴音乐作品又得以上演。19世纪人类发明了电以后管风琴结束了用人力拉动风箱的历史,进入电力控制风箱的时代。

5、琉特琴

在键盘乐器中的大家族中,管风琴是钢琴的近亲,而另一种不属于键盘乐器类的弹拨乐器琉特琴则是钢琴的远亲。琉特琴的音质特点与后来的羽管键琴相近,并擅长表现装饰音、分解和弦快速走句等。其作品题材大多由世俗性歌曲与舞曲改编而来,织体松弛,以变奏曲和组曲为主,对日后的古钢琴音乐脱离管风琴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二、古钢琴

古钢琴和钢琴构造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独琴弦。它是公元前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制的。这种琴当时专供审度音律和研究乐理之用,它所证实的原理也就是制作一切弦乐器所依据的推理。中世纪的波斯地区出现了索尔特里琴和杜西玛琴。杜西玛琴在18世纪传入中国,成为扬琴。这两种琴对于古钢琴和钢琴的制作都有直接影响。

古钢琴有两种,一种叫楔槌键琴,一种叫羽管键琴。

1、楔槌琴键

楔槌键琴约于15世纪初诞生在欧洲吗,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流行。楔槌键琴的音量很有限,整个力度范围仅在pp到mp之间,因此适宜家庭或小客厅里作为独奏乐器弹奏。它的音量虽小,银色却优美柔和。但是,由于它音量太小,功

能不够,17世纪下半叶开始被关羽键琴所排挤,20世纪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下,楔槌键琴被大量仿造用以演奏巴洛克的键盘音乐。

2、羽管键琴

关羽键琴又名大键琴,据说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与楔槌键琴在欧洲同时流行了一、二百年啊。羽管键琴的音量比楔槌键琴大得多,力度范围可以从p到f,音色也比较辉煌。这种键盘乐器的音域从3个八度到5个八度不一,视亲的大小而定。17——18世纪虽说是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但是由于人们不能通过手指触即直接改变音量和音色,20世纪随着巴洛克音乐的回潮,羽管键琴重又复出。人们不仅精心仿制而且还不断改善其性能,羽管键琴的演奏会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盛行不衰。

三、钢琴

18世纪初,随着欧洲大陆音乐的迅速发展,人们寻求一种新的键盘乐器,它应该可由演奏者直接用手指弹出轻响变化,而且能产生较大的音量。钢琴的问世恰好符合了当时人们的这一愿望。钢琴的原名“pianoforte”,意为“轻重琴”,取弹奏着可以用手弹出轻、重音之义。后人将forte删去,缩写为pioan。其实后来的钢琴发音愈来愈响亮,似乎应当把piano删去,保留forte作为琴的名字才妥当。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天piano已经成了钢琴约定的名字了。

值得注意的是,钢琴并不是诞生在古钢琴势力之时,而是在古钢琴盛行的同时应运而生的。钢琴虽然诞生于18世纪初,但是直至1850年左右,才最终确立了现代钢琴的形制。为了便于说明钢琴在这150年期间所经历的发展过程,我们暂且把1850年之前的钢琴称作近代钢琴。

1、近代钢琴

用鹿皮包裹的木槌击弦是钢琴的标志和特点,这一槌击原理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杜西玛琴。意大利的巴尔托楼梅奥·克里斯托弗里在1709年制作出一架被称作为“有轻重音变化的古钢琴”。早期的感钢琴其外形与三角形拨弦古钢琴很相似,只是发音方式不同。1726年克里斯托弗里有制作另一种钢琴,装有一个由手操纵的音栓,叫做unacorde,也就是今天钢琴上的弱音踏板的前身。

钢琴虽然诞生于意大利,但是在这个格外偏爱声乐艺术及弦乐艺术的国度却遭到冷遇,反倒是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迅速成长。

1826年英国制作机师亨利·帕普创造了毛毡包裹木芯的琴槌,比起原来的鹿皮更富有弹性。琴锤击到弦时发出更温暖、更圆润的音色。1811年英国人罗伯特·沃纳姆设计出第一架与现代立式钢琴原理一样的立式钢琴。人们称19世纪为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知识与钢琴的改革与普及分不开的。

2、现代钢琴

1850年,德国钢琴制作师海因里希·斯坦威移居美国,在此期间,将钢琴的音域扩大到七组半八度,换了金属支架,史声音之光洪亮饱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1874年在现代钢琴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19世纪末至今的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钢琴做了重大的改革;20世纪初曾风靡一时的自动钢琴也很快被唱机、录音机淘汰;然而20世纪下半叶,钢琴遇到了键盘乐器的新劲敌——电子琴。

3、电子琴

电子琴是20世纪运用的电子技术控制的键盘乐器,电子琴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音响空间。它不仅可以模拟人声独唱、合唱、各种乐器及交响乐队,还能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和各种节奏吗,甚至还能模拟宇宙空间的音响。然而演奏者的劳动也被大大解放了,但是乐器和人之间的关系处在最间接地状态下,人难以通过电子琴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电子琴最终还是无法取代钢琴的地位。

总结,键盘乐器的历史发展反映了人们在印象深没上的追求。一是对声音色彩变化的追求,表现在对管风琴、羽管键琴和电子琴变音音栓的增加上;二是对音量的追求。从钢琴经久不衰的情况来看,演奏者在这件乐器上既有主体性发挥的满足,又有创造变幻无穷的色彩的可能性。爱因斯坦说过:“现实世界只有一个,想象力却可以创造千百个世界。”钢琴在钢琴家想象力的驾驭下,可以创造出千百种音响世界。这种暗示性的色彩更能引人进入深远的意境,在审美上有更高层次的意义。、二、不同时期的钢琴

虽然最古老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在公元前2500年就已经发明,但古代的音乐都为理性创作,切都以耳记口传的方式流传下来。产生于公元11世纪的记谱法被教会的僧侣所垄断,僧侣对乐器都不感兴趣,况且11世纪时的管风琴主要用于宫廷而不是教堂,所以管风琴音乐未能得以记载。下面就是关于音乐有记载的考证:

一、约·塞·巴赫之前的键盘音乐

德国音乐家约·塞·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被尊称为 “音乐之父”,很早的音乐材料都未得到记载,有关中世纪以前和中世纪早期的键盘乐谱治疗在目前尚空白,我们对约·塞·巴赫之前的键盘音乐也只能从中世纪的后期开始叙述。

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分类,这一时期可分为中世纪后期的键盘乐器(1300-1500)、文艺复兴时期的键盘乐器(1500-1600)、巴洛克前半期的键盘乐器(1600-1675)、巴洛克后半期的键盘乐器(1675-1750)

二、约·塞·巴赫及其同时代的主要键盘作曲家

18世纪初是键盘音乐史上新的里程碑。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约·塞·巴赫,他是一位集大成者,深深地扎根与前人的传统。巴赫是

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魏玛时代(1708-1717),可以说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柯登时代(1717-1723),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而莱比锡时代(1723-1750),是巴赫将宗教艺术推至最高境界的时期,还有《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的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乐》(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在音乐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将复调音乐推上一个空前的高度(亨德尔则偏重于主调音乐),在这个领地里,可以说他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地。

由于他具有人道主义的崇高信念和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往往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

巴赫在世时,作品不为人们所理解,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伟大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震动。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肖邦在举行他的音乐会之前练习巴赫的作品,李斯特把巴赫的一些管风琴作品改编为钢琴曲,舒满是巴赫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这个组织承担了出版这位大师作品的完整版本的巨大任务。

三、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巴洛克初期亦然,但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叶才真正开始重新发现“古典”。特别是考古的发现,展现了一幅简朴、宏伟、宁静、有力、优雅的画面,这在新发掘出来的古希腊和南部意大利的神庙中十分典型。

歌剧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都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维也纳活动,他们之间互有影响。他们都是运用奏鸣曲形式的大师,写出了奏鸣曲、交响曲、四重奏这类体裁的不朽佳作;他们也都致力于主题的展开以及利用调性的配置来给抽象的形式注入细致微妙的表情。虽然三人都写过歌剧,但是真正在歌剧中留下了璀璨名篇的只有莫扎特,而且也确实没有称得上“古典主义”的歌剧风格存在。主要是这些大作曲家的器乐曲给了当时以及整个十九世纪以巨大影响。除了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显得较为艰深外,这三人的作品都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这也促进了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世界。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仍仅限于在中部德国及英国流传,而海顿的作品不仅在他受雇的贵族宅邸演奏,而且在维也纳、巴黎、伦敦都能听到;莫扎特以演奏家的身份漫游全欧,演奏他自己的作品;贝多芬的作品从1805年后也是在欧洲到处都能听到。

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以下是他们的代表曲目的分类前奏曲序曲、套曲、小步舞曲、谐谑曲、赋格、卡农练习曲、浪漫曲、狂想曲、幻想曲、创意曲、托卡塔、萨拉班德、即兴曲、小夜曲、无言歌、摇篮曲、随想曲、圆舞曲、玛祖卡、波洛乃兹波尔卡、协奏曲组曲、交响诗奏鸣曲、康塔塔、清唱剧、交响曲

四、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富于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分为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个阶段: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从风格上看: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2)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浪漫派。

(3)从体裁上看: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4)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① 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② 和声的结构进行了扩展,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地运用。

③ 常采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仍以调性音乐为主。

④ 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⑤ 曲式结构自由多变,作曲家只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威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威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

(2)代表作品:歌剧《魔弹射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① 《魔弹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威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② 威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

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瓦格纳(Wagner,Wilhelm 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2)主要作品: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上一篇:乡镇学习县领导干部谈心会议精神汇报下一篇:放飞青春的演讲稿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