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2024-09-21

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精选13篇)

1.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一

一、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一个故事:

妈妈给晨晨买了几本漫画书,本以为晨晨会像其他八九岁的孩子那样快乐得手舞足蹈,可晨晨却把书放在角落里,几天都没有翻。妈妈觉得很奇怪,便问晨晨为什么。

晨晨告诉妈妈:“我看不懂。”妈妈又翻了一遍漫画,确认漫画里都是些简单的字,晨晨已经上三年级了,读起来应该没问题。再说许多孩子只看图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妈妈就是看到别的孩子拿着爱不释手才给晨晨买的。

晨晨说:“就是因为上面的字太少,图画我又看不懂,所以才不看的。”“看不懂?”妈妈回想晨晨凡事懒得动脑筋,不禁产生了一种可怕的想法:“我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观察能力是人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技能。要进行良好的观察,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注意与判断。

当孩子拥有了观察力,他就能从细微处窥全貌,也就为自己的推理与判断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观察能力较差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

认字能力虽好,却不理解其意,而且无法组织较长的语句;

图形辨别能力差,看图形经常只看大概,忽略细节;

对事物的观察不细致,分辨不出相似事物之间的差别。

家长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训练时应注意:观察能力是不会自动发展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才能提高。

心理学家曾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做过试验,结果证明,经过一年的培养,试验班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明显提高,能观察较多的东西,他们的观察数量由原来的37%增加到64%,而普通班有70%的儿童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所以家长要依据儿童视觉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训练游戏

1、种子发芽

这类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会观察是培养思维推理能力的第一步。

游戏方法:

1. 准备一颗种子和适合生长的土壤,和孩子亲手种下,并观察种子发芽成苗的过程;

2. 围绕种子是怎样发芽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比如:什么时间种子长出根?什么时候长出叶子?颜色怎么样?每天需浇多少次水?

3. 要求孩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和温度,叶片的颜色和形状等。

小提示:开始阶段,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东看看,西瞧瞧,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扰,忘记观察目的,这时需要家长及时督促和耐心引导。

2、空间连连看

教孩子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观察同一事物,或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

游戏方法:

1. 让孩子按空间顺序观察事物,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2. 比较不同角度观察结果的异同;

3. 让孩子作简洁的观察纪录。

小提示:

家长带领孩子观察的事物最好新颖独特,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3、仔细看,找重点

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克服观察时丢三落四的毛病,从而提高孩子观察的全面性。

游戏方法:

1. 按被观察事物的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进行观察。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2. 请孩子观察一尾金鱼:从整体顺序来看,分为上头、中躯、下尾三个部分。鳃以上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而鳃和肛门之间便是躯干。从局部结构来看,以头为例,其前端有口,两侧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睛,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片鳃盖,鳃盖后缘掩住鳃孔,能开合,与口的运动相互配合,使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鳃排出。经过这种有顺序有步骤的观察,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

3. 在全面观察基础上,认准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比如观察一只乌龟,乌龟的特征主要是其背上的壳。因为四只脚、两只小眼和短尾巴等都是其他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而非乌龟所特有。因此乌龟壳的硬度、形状、花纹才是观察的重点。

4. 让孩子作观察记录,做成小册子,与同伴分享。

小提示: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增强孩子观察的动力。

二、概念形成能力

一个故事:

若若和可可是一对双胞胎。哥俩天天一起吃喝拉撒睡,衣服用品也都一式两份,爸爸妈妈总是一碗水端平。

但是哥哥好静,弟弟好动,个性截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上了小学,哥哥虽不大爱说话,可学起数学来一点就通,不管在学校还是家里,作业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基本不出错。

可弟弟就费劲了,在幼儿园点数就学了老半天,上学后一做计算题,恨不得把脚丫子都搬上来算数,妈妈要不帮着他讲解指点,数学作业就很难完成。

家长怎么都想不通:“可可怎么跟哥哥这么不一样,对数学就是不开窍呢?”

概念形成是指将分类信息纳入不同范畴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概念形成要基于属于和不属于某一个概念范畴的经验获得,概念是思维的重要工具。

孩子的概念形成往往是通过样例学习,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还未达到较高的程度。

成人主要是通过学习规则来获取概念,概念的规则是定义事物是否属于某个概念范畴的准则。

规则的学习比样例学习效率要高,但是它依然是建立在之前大量样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的,家长要注意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学习方式来对孩子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概念形成不佳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

学习速度很慢,需要反复讲解;

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很快弄清楚,导致不能准确区分事物的属性;

思考能力差,不能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家长对孩子进行概念形成训练时应注意:家长要了解孩子概念形成的特点以及培养方法,更多协助孩子思维的发展,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概念形成训练游戏

1、形状游戏

这类游戏可以锻炼孩子视觉分辨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增强孩子数的概念和形状认知。

游戏方法:

1. 家长用绳子围成不同的形状,请孩子说出正确的形状名称;

2. 家长用纸张折成不同的形状,请孩子说出正确的形状名称;

3. 家长请孩子用语言描述不同形状间的区别;

4. 家长请孩子用笔写出不同形状有几条边、几个角;

5. 家长请孩子把大小不同的形状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小提示:

家长尽可能通过生活里的小道具,来启发孩子感觉各种数与形的概念。

2、数字知多少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保持按顺序听数字的能力,建立一对一的数字概念,为孩子进入运算阶段做好准备。

游戏方法:

1. 让孩子闭上眼睛,专心数听到的拍掌声或者鼓声;

2.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变化鼓声节奏,考察孩子是否数对鼓声数;

3. 让孩子根据每次听到的鼓声数,在家长放好的小盒子里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子;

4. 让孩子根据每个盒子的豆子数量写下相应的数字,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

5. 让孩子根据每个盒子的豆子数量按从多到少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能指认4或9是第几个盒子,建立数字在序列中相对的位置概念。

小提示:

家长着重将数字和数量进行结合,建立多与少、大与小的概念,并重在让孩子用动作来反应。

3、数字符号指挥官

这类游戏能锻炼孩子统整视觉和听觉符号的能力,并学会理解数量与符号一一对应的关系。

游戏方法:

1. 将写有不同数字的纸片摆在地板上,要求孩子根据数字大小向前走或者向后走;

2. 向前走,数量越走越多,数字越来越大;向后走,数量越走越少,数字越来越小;

3. 用“+”“-”符号来代表前和后,让孩子了解数量的演变过程,并建立符号与数量的关系;

4. 家长可以进一步设计其他的符号卡,比如等号(=)、大于号(>)、小于号(<)、乘号(×)和除号(÷);

5. 针对每种符号家长要相对应地让孩子参与游戏中,使孩子运用感觉和动作更好地理解数与符号的关系。

小提示:数学符号代表数字间的关系和计算方式,孩子只有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后才能解答数学题。

三、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个故事

丁丁今年8 岁,平时语言表达还可以,和小伙伴玩耍聊天都很开心,家里的长辈可喜欢他了,嘴甜招人疼嘛。

可就有一样,有点小鲁莽,做事不爱动脑子想办法,老是等着别人给他解决问题。他的思维很跳跃,有时不能坚持在一个问题上思考,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知识,常常一道题给他讲明白了,下次换个情境又不会了。

爸爸妈妈问了老师,老师也觉得丁丁学习效率和方法存在问题。

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需要对概念有深刻理解后才能进行。

具体地说,推理需要经过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推理能力发展不良的孩子易出现以下问题:

对空间、顺序、序列等概念理解困难;

大脑处理加工信息的速度偏慢;

对符号及数字运算不适;

对数学概念掌握较慢;

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不足,归纳概括能力差;

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可以挖掘和训练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家长对孩子进行推理能力训练时应注意:多角度认识事物是第一步;归类法培养孩子的思维概括能力和敏捷度;数学解题是具体应用的训练。

推理能力训练游戏

1、举一反三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举一反三地发现其他事物中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

游戏方法:

1. 家长先提示一个事物,让孩子找到另一个相对应的事物。比如:“车库和汽车的关系,就好比衣柜和什么的关系呢?”

2. 确定孩子理解事物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后,进一步让孩子思考后填空:

笑对于高兴就好像哭对于( );

耳朵对于听就好像眼睛对于( );

天空对于飞机就好像大海对于( )。

小提示:

如果是爱思考的孩子,可以鼓励他说得越多越好,也可以让孩子出题家长回答。

2、数字规律

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和使用规律。

游戏方法:

请你认真观察下面的数字,找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推测接下来的数字会是什么?

1、3、5、7、9、( )、( )、( )、( )

1、2、3、5、8、( )、( )、( )、( )

1、9、25、49 、81、( )、( )

小提示:此类数字推理游戏有很多,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分析、复制和扩展规律。

此类数字推理游戏有很多,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分析、复制和扩展规律。

3、列表推理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游戏方法:

明明一家(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去动物园玩,每个家庭成员喜欢的动物都不一样,用所给的线索和表格找出家庭成员们各自喜欢的动物。

哥哥喜欢的动物最重;

妈妈喜欢的动物啃树叶吃;

妹妹喜欢的动物可以从树枝上挂下来;

爸爸喜欢的动物是森林之王。

小提示:开始阶段,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东看看,西瞧瞧,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扰,忘记观察目的,这时需要家长及时督促和耐心引导。

2.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教学,逻辑,培养

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主要是对平面图形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其数学活动不单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过程中发展逻辑推理素质。

一、讲清概念, 使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础

概念是构成判断、推理的要素。概念不清, 必然招致思维的絮乱和推理上的瞎猜。所以建立清晰的几何概念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 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他们的区别和联系, 达到概念清晰, 理解透彻。

例如:在教学“距离”这一概念时,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几何上的“距离”是与代数上讲的“路程”概念不同。“路程”是指物体移动时经过线路的长度。几何上的“距离”有几种情况: (1) 点与点间距离是指两点间的线段长; (2) 点与线的距离是指点与直线的垂线段的长。教学时, 我举了两个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如图1) : (1) 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圆半径时, 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 (2) A为直线上一点, 圆心O与直线L上的一点A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这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通过思考后,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是相切。通过引导, 学生认识到第二个答案是相切或相交。这两道题的训练, 使学生认识点与线的距离和点与点的距离的区别, 从而掌握了这一概念。

二、讲透定理, 使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根据

定理教学是平面几何的核心, 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我们教学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务必把定理讲深讲透, 并让学生领会定理证明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例如,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时 (如图2) 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定理内容, 逐字逐句加以理解, 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1) 定理的题设部分包含哪些条件, 具备这些条件后得到什么结论? (2) 依据定理画出图形, 写出已知、求证, 然后进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我们不易用判断定理1和定义来证明, 应考虑用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定理证明。

因为∠A=∠A’, 可∠A’和∠A重合, 再在△ABC的边AB、AC (如果AB<A’B’, AC<A’C’, 就在AB、AC的延长线上) 分别截取AD=A’B’, AE=A’C’, 连接DE, 显然△ADE与△A’B’C’, 只要证明△ADE与△ABC相似, 就有△A’B’C’和△ABC相似, 由AD:AB=AE:AC, 所以证得DE//BC, 因此就可证明△ADC与△ABC相似。接下来就是写出证明过程 (略) 。定理证好后,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如下:定理的证明方法是先构造一个三角形, 使它与其中一个三角形全等, 再证这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相似, 从而得到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整个证明过程运用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一) (SAS) 公理;平等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的判定定理, 即平等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 (或两边的延长线) 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 学生对定理理解深刻, 为推理论证扫除了障碍。

三、注重分析, 使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怎样探求解题或证题的途径, 主要包括分析题意和分析思路。首先要学生反复读题, 弄清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其次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正确地画出图形, 要防止用特殊代替一般, 正确的画图有助于寻求解题思路。分析思路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关键, 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从何处着手, 解决这个问题可用哪些基本方法。

如, 对三角形的判定 (三) 中的例3是这样处理的:

例3.已知 (如图3) , AB=CD, BC=DA, E、F是AC上的两点, 且AE=CF, 求证:BF=DE。

分析:观察图形:因BF、DE分别是△BCF和△DAE的边, 故只需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要证△BCF≌△DAE, 办为有BC=DA, CF=AE, 根据 (SAS) 公理, 还要证明∠1和∠2相等, 因为∠1、∠2分别是△ABC和△CDA的角, 故只需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因已知BC=DA, AB=CD, AC=CA, 根据SSS公理证△ABC△CDA。至此本题得证, 边分析边画出下边的思路图:

然后让学生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这种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 对解决复杂问题很有意义, 用综合法探求解决途径, 用递推的方法使之逐渐接近于结论。用分析法设法先找一个包含旧结论而又容易从已知条件推进新结论, 以代替旧结论。这样两头夹攻, 可逐渐缩短已知和求证之间的逻辑距离。这种逻辑思维的方法, 是几何证题中探求证法、建立思路的基本方法。

四、循序渐进, 加强训练,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质

从易做到难, 循序渐进地组织证题训练, 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这方面内容, 我是这样组织学生练习的: (1) 可从题设直接找出三个判定条件, 一次证得三角形全等, 例如, 已知 (如图4) AB、CD相交于点O, OA=OB, OC=OD, 求证:△AOC≌△BOD。 (2) 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导出线段或角相等。例如, 已知:M是AB的中点, MC=MD, ∠1=∠2, 求证:AC=BD。 (3) 在证明一对三角形全等后得线段或角相等, 例如:已知△ABC和△DCB的顶点A和D在BC的同旁, AB=CD, AC=DB, AC和DB相交于点O, 求证:OA=OD。

3.浅谈审题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作文;审题;思维;能力

写好命题作文,审清题意是关键,教师常常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提醒学生要重视审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学生轻率下笔,产生离题的现象。学生这种粗心大意的毛病与青少年时期的思维特点有关,因为这个时期的思维无论是广阔性和深刻性,还是独立性和批判性,都不成熟。表现在审题上,就是不习惯于认真辨析,特别是对于那些看似一目了然的题目,更不愿意细细琢磨。我们指导学生审题,应针对他们的思维特征,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出发,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引导学生养成分析综合的习惯

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过程,任何智力活动都离不开这两个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少作文题目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组或句子,对于这样的题目,应要求学生把题目里的每一个词分解出来加以辨析。例如,《我爱母校》这个题目就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句子,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把题目里的三个词分解开来,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尽管有的学生懂得“母校”的意思,但是审题时不加辨析,概念的外延界限认识不明确,信笔写来,就有可能把一般的学校写成“母校”,粗心大意,走离题目。

没有分析,谈不上综合;没有综合,分析也没多大意义。在明确了题目每个词的概念以后,又要回到题目的整体上来进行考察,研究这些词在该题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还是以《我爱母校》为例,“我”和“母校”是记叙的对象——人和事物,但是在叙述描写母校时,不是现象的罗列,也不是事件的堆砌,而必须处处体现我对“母校”的“爱”,凡是不足以表现“我爱母校”这种感情的材料都不可取。在《我爱母校》这个题目的三个词中,“爱”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通过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有的学生写了不少有关母校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却没有写出“爱”,这是因为没有对题目进行综合研究的缘故。

二、提醒学生善于比较,于细微处见差异

审清一个题目,常常需要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特别是一些字面意思大同小异的题目,审题是否准确,关键在于能否区别这些“小异”。例如,“新人新事”这个词语,没有一个中学生不会用,《新人新事》作为一个作文题目,也并非冷僻和深奥,可是有的学生却把它同《好人好事》等同起来。两者细微的差异在哪里呢?通过比较,就能鉴别清楚。一般说,“新人新事”是指具有新思想新风尚的人新近做的好事,这好事也充分体现了新思想和新风尚。“好人好事”通常泛指一个或几个人做了一件或几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它不一定体现“新”。车上让位,拾到东西归还失主,都是好人好事,但在今天发生这样的好人好事,就不能算做“新人新事”了。这样的比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很有必要的。就拿人们对于概念的认识来说,开始总是外延偏宽,内涵较浅。《好人好事》的外延比《新人新事》宽,内涵比《新人新事》少,若不经比较,审题就容易以外延宽的《好人好事》代替《新人新事》,犯思维不严密的毛病。

题意有共同性是比较的基础。在比较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优秀的园丁》和《辛勤的园丁》两题十分相近,但有差别,这就有了比较的基础和比较的必要。这两个题目里的园丁通常都比作教师,这样的教师都是好教师,这是两个题目的共同性。“辛勤的园丁”是指“园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园丁”是指园丁的成绩表现,这是两个题目的差别。通过围绕“园丁”的工作表现的比较,揭示了两个题目的“毫厘”之差,这就把握了题意。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有许多题目,只有凭借联想才能理解透彻。例如《脚印》一类题目,从字面看,“脚印”是脚踏过的痕迹,这就很难审清题意,也难于下笔。如果我们在另一事物上想到某点与脚印的共同点,展开联想,思路就开阔了。例如,由人的脚印联想到人的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才算把握住《脚印》这个题目的真谛。联想是一种扩展性的思维活动。我们不妨让学生辨析诸如《蒲公英》《太阳花》等题目,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4.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四

培养学生推理与证明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会推理方法是平几入门的关键,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指出,说理题或简单的推理题,不能仅仅依靠直观测量来判断,更不能无根据想当然推理。推理应当每一步都有理由,即均有合理的依据,前后都有因果关系,推理的语言一定要严密规范。

在学习推理的入门时我抓住这样几个关键环节:下面就我的理解作一下介绍:

1、培养几何的推理与证明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翻译关”(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几何语言互译),中学教材涉及到的定义、定理、公理是非常之多的,而这些也正是学好推理证明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一个概念中的要点,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逐字推敲去把握关键字眼帮助理解,教会学生自学的本领。学会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推理填空学习了概念,突破了语言障碍关后,紧接着我采用填空形式用几何语言进行简单说理,强调文、图、式三者的互译和统一。这是从概念走向推理的基本方法。

2、要善于培养学生循基本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概念都会涉及到一个图形,以及我们在实践中都会遇到一些重要图形,我们暂且称它们为基本图形,可以说每个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这些基本图形构建而成的,而这些正是分析解决复杂图形的突破口之所在,在分析时才有可能把这些复

杂图形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图形,用基本图形的基本结论帮助我们冲突难点进而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但也不能忽略一些传统的手段的价值。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大大地提高的课堂的效率,也使相对枯燥无味的几何更具有了生动性,也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但在有的教学环境下,几何的教学中,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更能突显出它的意义所在,例如:在概念教学中、复杂图形的几何证明题中,我们就可以用彩笔去勾勒出其关键字眼、基本图形突显出它的意义所在等等。

4、几何的推理证明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更要求在推理过程中要做到步步有据、合情合理,它的严谨性更是彰显出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在几何推理证明中,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分析法、倒推法、两头凑法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题上应该注意到选择更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彰显这些方法的特色,以便能让学生灵活选用方法,同时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回头看的习惯:执因索果、执果索因,做到步步有据。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借助口诀、歌诀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突破难点。

5、二次推理法的培养

使学生明确连续推理的结构形式是把第一次推理的结论作为第二次推理的条件。

二次推理的结构是:第一次推理的结论与第二次推理的条件共同构成第二次推理的条件,因此第一次推理与第二次推理有密切联系。

推理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容易着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熟

悉简单过程和一般步骤。在每一层次教学中,注意对每个学生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做到初始阶段,人人过关。如在作业中:常常发现有学生用“边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光说没有“边边角”判定是不行的。要举一个反例让学生真正搞清“边边角”不一定全等。

6、分析与论证

把三角形全等教学作为突破口,扫除几何推理入门障碍。在推理上要求学生能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独立论证,即一次全等,或二次全等。以及能通过分析,或添辅助线进行推理论证。几何证题中的分析是打开证题的钥匙,在这一阶段必须教会学生分析,把培养分析能力,掌握分析方法,用综合法写出证明过程作为这一阶段的重点。这一阶段推理论证分三个层次。

(1)学会用一次全等证明,帮助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由结论推到已知条件,而证题与分析相逆,从已知条件推到结论。这是几何入门的基础,在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每题都要引导学生写出正确分析,再写出正确的证题步骤这样才能真正入门。

(2)学会运用二次全等证明

二次全等证明是几何入门推理论证的深入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用二次全等困难之处在找出第二对全等三角形,并提供全等的条件。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使学生懂得,当不能通过一次全等直接论证时还缺什么条件?缺的这个条件可以通过哪两个三角形找到,即找到一个证题的中介环节,通过它联结条件和结论。

7、学会添辅助线进行推理论证

添辅助线是几何证明题中常用方法,可起到桥梁作用。恰当添辅助线是证

题的关键,要使学生学会添辅助线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在几何论证中的发散性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图等)。如过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等腰三角形中作高,在多边形中连结不相邻两个顶点,梯形中延长两腰,平移腰,平移对角线,作中位线等等。

8、重视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加强对几何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是几何入门的重要措施。既要减负又要增效,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补缺补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的几何学习都获得成功。

通过几何入门教学的实践,学生学习几何兴趣不断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效果明显。

5.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五

海口市龙合小学王伟

阅读作为语文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出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阅读训练至关重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教学其实是语文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包括了词语、句子、修辞、文章主题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所以阅读能力取决于阅读者的语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阅读一直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弱项,老师感到头疼,无从下手,学生也普遍感到阅读难,难在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无法正确理解全部信息。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不良习惯:

1、注重词句,忽略篇章。遇到一篇文章一字不漏地往过阅读,甚至觉得不把词、句读仔细就不能透彻理解。这样做不但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获得的只能是些分散的信息点,忽略了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妨碍了对阅读材料内容全面透彻的理解,又不利于语文思维习惯的养成。

2、注重细节,忽略文义。通常学生在阅读时还停留在课内阅读的阶段,不

能迅速地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理解。

要指导学生改掉这些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我在课堂上教学阅读课文的时候经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整体教学、精读和略读的训练等,还在以下几个方面适时指导学生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浏览读、略读、精读、细读),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在学生的考试中,做阅读题,我一般指导学生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文章,有些无关的内容可大致略过,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出错。在阅读中,即使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也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等读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前面遇到的许多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

二、指导学生把握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我会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选择题。正确率一般不应低于70%,如低于70%,就应考虑适当放慢阅读速度。

三、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原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曾说:“学习只有在成为孩子的主动行为时,孩子的学习才会真正地好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以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材料的收集,主要是报纸、资料和网上查询。另外,阅读材料应题材广泛,包括各类主题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有所获,从而会主动找材料阅读,使兴趣、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也能持久。

6.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六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数学教育承担着使学生的心理潜能、文化科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任务。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教材中贴近生活的实例较少,往往造成一种错觉——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一门学科,易产生无用性和畏惧感。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非常广泛,有用就能产生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校数学组教师专门编辑了一本数学通用职业技能学习资料,穿插于教学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学生使用手机已非常普遍,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手机资费和各种套餐进行分析,达到最优化的选择,从而培养了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引导学生分析购房、购车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分析彩票中奖的概率计算等等,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优势”,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视数学的育人功能

1、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中的概念来源于实践,由数学概念演绎而成的数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于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重要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确立与演化,重大数学理论的创立与沿革,都要运用分析、归纳、综合、抽象、概括、演绎、类比、猜想等科学的思维规律,数学中体现出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正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数学教材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利用教材中有关数学发展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材中介绍了大量数学发展史的内容和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自学成才的华罗庚、秦九韶和《数书九章》、杨辉三角、笛卡尔与坐标法等等,它们像晶莹的明珠,处处闪烁着真理的智慧和光芒。从灿烂辉煌的数学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果卓著,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外数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胆识、勇气和毅力,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投入与执着,为真理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三、重视数学的美育教育

数学本身就是美学的四大构件之一[即史诗、音乐、造型(绘画、建筑等)、数学],数学追求的目标就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另外,数学表达形式中的语言美、图形美、逻辑美,数学内容结构上的统一美、协调美、对称美,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简明性、灵活性、多样性、规范性以及创造性,都体现了美的内涵,我们不能忽视对数学美的教育,它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力。

四、发挥数学的助手和工具作用,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要为学习专业服好务。很多专业的专业课程中都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学不好,会影响到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例如:电子专业中,示波器的原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形结合的例子;研究各种电路,必然涉及到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值的计算,电流强度的波型就是一个正弦函数;机械制图、建筑制图都要用到斜二测和三视图的画法,以及比例、角度的计算,加工各种零部件或修建房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这些过程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可见,数学是学习专业的基础。

五、数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算法思维”,通过构造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并选择算法的实践,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事智力活动的良好品质,如计划自己的工作、寻找完成工作的途径、对结果进行评判等等。数学的抽象,能使学生获得这样一种素养: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并用恰当的方法表示出这种本质特征,以便进行思考和交流。理解数学首先靠的是“观察”,通过观察引起记忆,通过记忆引发联想,通过联想产生类比,通过类比再进行归纳、抽象,依靠逻辑推理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数学能为我们提供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这就是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建立模型。应用这些思考方式的经验构成数学能力,这是当今信息时代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智力。正如我国罗士健教授所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增强终身学习能力

最近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在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正如教育家所说:“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受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现在很多学生参加了“3+2”培养模式,每年报读成人大专院校的人多了,说明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知识的更新换代在加快,要想生存,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增强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七、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自我认知,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征和潜力,正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避免盲目就业。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

3、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加快角色转换,缩短职业适应期,尽快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

4、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发展潜能。

7.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七

一、抓基础, 从计算题入手

教新教材的老师都有同感:现在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弱, 因此在每次的考查中, 出错率较高。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在实践中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做的:

1. 看仔细

首先我要求学生认真看一看, 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内在联系。如245-167+248-35这道题目中有4个数, 有2种运算符号, 是加减混合运算。又如:42-42÷7+62这题中有4个数, 有3种运算符号, 是加、减、除的混合运算。

2. 定顺序

“定”, 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 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后算什么。我请学生采用划线的方法。如:4567- (234+457) ×2, 这题要先算括号中的, 我要求学生在 (234+457) 下划一条直线, 再算×2, 我要求学生在×2下面划一条曲线, 最后算减法。

3. 认真想

在计算题的类型中, 递等式计算 (能巧算的要巧算) , 学生对于这类题是最头痛的, 也是失分比较多的, 因此在做这类题时, 我要求学生先分析每个数的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 然后认真想一想根据数与数的特点, 有没有可以巧算的题, 再进行运算。如:345× (234-229) - (45+124) , 这道题虽不存在巧算问题, 但两个括号部分可同时计算, 即同时算出234-229的差与45+124的和。有时候, 根据数据特点, 通过“想”将原数进行分解、组合等达到巧算。如19×8, 可以将19拆分成20-1, 然后再通过组合, 即:20×8-1×8, 使计算比较简便。计算题的审题教学, 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二、重能力, 从应用题入手

应用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最头痛的题目类型, 也是在考查中分数比例比较高的题目, 它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 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 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动口朗读

我们经常会发现, 很多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 就急于动笔了, 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题目, 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 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副羽毛拍78元, 一个羽毛球2元, 王老师拿出100元钱买了一副羽毛球拍, 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羽毛球?对于这道题, 有的学生只是粗略看一遍就开始做, 结果只是完成了一半, 只求了剩下多少钱, 把后面能买几个羽买球给漏了。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 我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因为我觉得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通过读题, 使学生明确题意, 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故在读题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并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 然后在读懂的基础上找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并用不同的符号把它们区分开来。

2. 仔细推敲

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 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 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 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 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 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某工地运来黄沙2700千克, 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 运来黄沙和水泥一共多少千克?对这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黄沙运来的多还是水泥运来的多, 这就要抓住“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这个关键句, 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 使之明朗化, 即“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 就是“黄沙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 也就是“2700千克比水泥多1500千克”, 这样不难判断出黄沙运来的多, 水泥运来的少, 最后再求它们一共有多少千克, 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 但我们在教学生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 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 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 一边圈圈画画, 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 提醒自己注意。

3. 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 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中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1) 画一画

在教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应用题中,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我让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如:三 (1) 班有科技书9本, 连环画比科技书的2倍少4本, 连环画有几本?

根据题意, 可知道科技书可看作一份, 连环画就有这样的2份少4本, 也就是说2份不到, 缺了4本。可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9本是一份”连环画就是9×2-4, 这一点的突破就是审题的关键。

(2) 剪一剪

在解决分段问题的应用题时, 我是通过让学生在动手剪一剪的过程中, 理解题意, 解决问题的。如:把一根长6米的电线, 剪了两次, 平均每段长多少米?我让学生通过剪, 使他们能直观地认识到剪2次, 就变成了3段, 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题意,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8.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八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小学阶段,根据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渗透演绎推理的思想。

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仍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的教学计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忌:盲目式教学;计:立足学生,内需驱动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为了“学生推理”而设计“推理活动”,学生“活动”了,却“不推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活动要求不明确,推理需求不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学生,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情感驱动、任务驱动等方式促进学生推理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圆柱的表面积”(六下)教学中,计算圆柱表面积的难点在于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教学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如下两个活动。活动一:准备一个圆柱体的薯片盒,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薯片盒的侧面积。由于侧面是一个曲面,学生在活动中会自然而然地把薯片盒剪开、展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薯片盒的侧面积。活动二:观察薯片盒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看看它们分别和圆柱的什么有关;要求圆柱的侧面积,要知道圆柱的哪些量。学生根据薯片盒剪开的过程不难发现展开图的长,即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即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两个活动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活动的可操作性强,激发了学生的活动需求,促进了学生推理思维的发展。

二、忌:跳跃式教学;计:把握课堂,顺学而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时会疏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将知识点分散地、零碎地让学生探索,这样不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也影响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推导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课堂,基于知识的生长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学而导,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合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六上)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认识一般长方体,知道它的基本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相对的2个面相同、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接着利用课件将长方体的长缩短使之与宽相等,再让学生观察这个比较特殊的长方体的特征,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推断出它不仅具有一般长方体的特征,还具有2个相同的正方形面、4个相同的长方形面,有2组棱长度相等;最后利用课件将比较特殊的长方体的高缩短(或延长),使之与长、宽相等,得出正方体模型。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正方体不仅具有长方体的特征,而且它的6个面都相同,3组棱长度都相等。这样采用“一般长方体→比较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学流程比“一般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学更加合理,使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为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忌:浅尝式教学;计:适度训练,梯度强化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由于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来设计学生的推理活动,当学生得出目标知识后,教师就立即用大量的练习来强化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看似也训练了学生的推理思维,但实际上学生的推理能力的发展是浅层次的,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是肤浅的。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六上)时,教师让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体积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的结论。当知识目标初步达成时,教师往往急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体积计算来强化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这就使学生的推理思维戛然而止,转为对公式的思维定式,这不利于学生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深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思考,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1.已知长、宽、高,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2.已知长方体的体积、长和宽,求高;3.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第一层次的练习旨在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推导出的体积公式;第二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求高(或长、或宽)的变式,使学生的推理思维更进一步,从而内化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联系;第三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底面积、 高与体积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引发学生进一步推理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教学下一内容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层次性。推理活动以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难易程度容易把握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推理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9.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九

浪溪中学 孙群保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既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 “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计算要依据一定的“规则”— — 公式、法则、推理律等.因而计算中有推理,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对于代数运算不仅要求会运算,而且要求明白算理,能说出运算中每一步依据所涉及的概念运算律和法则,代数不能只重视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如: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以学生有实际经验的向东向西问题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教学时不能只重视法则记忆和运用,而对产生法则的思维一带而过,又如,对于加乘法各运算律也都是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形式提出的,重视这样的推理过程(尽管不充分)既能解释算律的合理性,又能加强对算律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再如,初中教材是用温度计经过形象类比和推理引入数学数轴知识的。再如:求绝对值|-5|=? |+5|=?|-2|=? |+2|=? |-3/2|=? |+3/2|=? 从上面的运算中,你发现相反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并作出简捷的叙述。通过这个例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再结合数轴,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并且让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在教学中,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的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的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和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指出:“降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的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的教学说明,培养学生一定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并为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注意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重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合情推理的方法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统计中的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的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的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和决策的全过程。如:为筹备新年联欢晚会,准备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最受欢迎?首先应由学生对全班同学喜欢什么样的水果进行调查,然后把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整理成数据,并进行比较,再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决策,确定应该准备什么水果。这个过程是合情推理,其结果只能使绝大多数同学满意。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学生将结合具体实例,通过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计算器(机)模拟等大量的实验学习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加深对其合理性的理解。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如,观察人行道彩色水泥地砖铺设的方式:

像图(1)(2)(3)这样铺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多少块彩色水泥砖 ?(由不完全归纳法进行合情推理)再观察铺地所用的地砖不仅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那么用正五边形的地砖能够没有缝隙又不重叠地铺地吗?

10.审题能力与快速作文 篇十

审题,顾名思义就是对作文题目的含义进行分析、审查、研究,从而正确地把握题意,明确写作范围,确定作文的体裁、选材、写法等。审清题意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的一步,是加快写作速度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题目多分析、多思考、多研究。审题应遵循如下步骤:

第一步先让学生从把握题意,确定文体上入手。

审查题意,分析题目属哪种体裁,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是记叙文就要考虑记叙文的要素・分析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是说明文,就要弄明白是实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是议论文就要分析标题能否当论点等。

第二步训练学生明确文章的选材范围。

分析题目,明确题目包含的时间范围:如《夏天的晚上》,训练学生搞清楚大的时间是“夏天”,小的时间是“傍晚”。弄清题目包含的处所范围,如《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让学生知道处所是在“教室里”,而不是在校园,更不是在街道或在家里。明确数量范围:如《记一 件令人愉快的事》,让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知道题目要求是只让写一件事,而不是写几件事。《班长二三事》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太少,写五、六件事太多,太臃肿。明确对象范围;如《他留在我的记忆里》,让学生知道题目对象是“他”,要写“他”的所作所为,写“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记忆里所留下的印象。《我逐渐了解了他》,题目中出现了“我”也出现了“他”象这样的题目就训练学生反复分析琢磨,找出着眼点--“逐渐了解”,再让学生找出题目中谁是主谁是宾;让学生懂得是“我”了解了“他”,并且是“逐渐了解”,“逐渐了解“必须有个过程,只有通过几件事才对他了解得透彻。明确题目的内容范围:如《毕业前夕的他》,对象是“他”,时间是“即将毕业”.内容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接受祖国的.挑眩通过这样的分析指导,学生明确了题目包含的时间范围,处所范围等,使学生对题目所规定的内涵有透彻的理解。

第三步抓题目中关键的词语,把握重点词,训练学生一题多审的能力。

用一句话做题目的要让学生抓谓语;谓语在标题里是重点词,如《我喜欢这样一堂课》,“喜欢”是关键词语,用短语做题目的要抓修饰性或限制性的词语。如《一段美好的回忆》,“美好”是关键词语。用一个词做题目的要抓其引申意和象征意,如《灯塔》,题目的内容不只是写“灯塔”,而是“灯塔”的象征意。遇到这样有表面意又有象征意的题目,还要在训练学生审题的同时,培

11.浅谈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审题能力

一、作文审题能力培养的误区

误区一:淡化审题 审题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发现有的教师淡化审题指导,作文要求写人物的一个特点,却指导写成人物的几个特点,没有认真的指导学生对本次的作文要求进行审题。审题,它是动笔作文之前的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合理选材、正确构思的前提。误区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离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不同,各个教学板块所承担的教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阅读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作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虽然它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写作的方法,通过作文又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架起一座单元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桥梁。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却发现有的教师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脱离。

误区三:平时忽视审题能力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所占用教学时数比例很小,考试时,发现作文分数比例很大。于是在考前集中时间搞突击训练,通过大量各种类型作文题目训练如何审题立意。却忽视审题能力,就是培养正确思维的能力,主要应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靠突击能起效果的。

二、作文审题能力培养的途径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高中语文教学论文,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不仔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往往写不好作文。审题能力应该培养什么?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审写作内容。所谓审题,就是要审清对象要求,审题所指的对象,既包括命题者给定的文章标题,也包括命题者为作文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和所限制的条件。审题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明确题目的含义,明确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和文体限制,以及命题者的其他要求。这就要求写作者正确的把握命题人的意图,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应用的体裁和文题要求的选材范围,进而掌握写作的重点,选用恰当的写法列出符合文题要求的、切合题意的构思纲要。清人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一书中说:“善为文者,一题到手,必先将全篇谋过,审定其营垒阵法。”这段提纲挈领的话,是就广义审题而言的。确切地说,就是审文体、定范围、明立意、想构思,写纲要。

就记叙文来说,就是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论文格式模板。

如一篇命题作文是《一件难忘的事》,要求学生在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选择印象深刻的,难忘的一件事完成一篇习作。要求学生把难忘的地方写清楚。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这篇作文在选材上比较宽泛,可以写很多事,但是真正把难忘的感觉写出来却很不容易。因此本次作文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事是难忘的事,在选材上做到准确。

第二,以课文为范文,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在整个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认为作文教学不只是习作课上的任务。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在讲读课中,阅读课教学中。让课文为习作服务,是激起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的简便易行而又易见成效的做法。

在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不失为一篇篇现成的范文,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范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借鉴其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于指导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其途径是多方面的。如课文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通过审题知道高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关键词是“美丽”,课文要写小兴安岭这一地方。学完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以树木为关键词,所记的事必须有夏天的特征;“经历的”必须是自己做的或参与其中的事,不能是道听途说的;“一件事”,只能写一件事。审题无误,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注重培养审题思维能力。

12.浅谈审题能力与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教育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能力,问题,策略

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体现的不仅仅是高考试卷上的分值, 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和英语的综合能力。可是学生想要学好英语写作是日积月累的, 没有任何捷径。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不断发现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策略, 给予学生最好的学习环境, 努力使学生对英语的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

一、英语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英语写作中常出现这些问题:语言表达不正确, 出现“中式英语”;词汇掌握量少;缺乏对语法的掌握, 出现语法错误;只会写简单句, 复合句不会用或弄巧成拙;条理模糊, 衔接不当;书写不认真, 卷面不整齐等。高中教师不能忽略以上问题, 要进行重点培训,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走出误区。

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1. 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在日常教学中不难看出, 学生的致命弱点就是单词掌握不够, 词汇量少。因此, 需要高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单词的考核力度, 并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 (单词拼写规则) 记单词。在进行单词拼写时最大的难点在于拼写和读音不一致, 只有熟练掌握拼写技巧, 才会使学生的单词拼写能力有所提高。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动词, 还要了解时态、语态的使用, 是第三人称单数还是复数, 最后要确定修饰动词的是形容词还是副词。

2. 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的好坏最关键还是取决于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所以,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中英文化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 千万不能出现中文式的表达。

3. 把语法的正确运用融入写作中

(1) 对六种基本句型进行重点练习。写作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句型的使用。英语中句子的表达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以下六种基本句型, 即主谓、主系表、主谓宾、主谓间宾、主谓直宾、主谓宾宾补, 所有看似复杂的句型都是由以上六种基本句型修饰而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重点关注课本中出现的动词, 特别是一些最基本和常用的动词, 教会学生以六种基本句型为基础进行组句。

(2) 掌握英语中的重点句型。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课本中的常用句型进行模仿训练, 也就是把原句中的谓语、宾语、定语及状语等成分进行更换, 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3) 完善语法教学。每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 英语自然也不例外。因此, 教师要严抓基本知识, 加强学生对英语各种句型的练习, 使其学会运用强调句、倒装句等进行自我表达。此外, 更应该锻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语法的使用能力。

4. 以课本知识为基础, 加强课后练习

着重在缩写、改写、扩写等方面进行强化练习, 只有坚持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技巧。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文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科学指导。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本在每个单元后面都有写作练习,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应用表达能力。另外, 高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词汇造句,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注意平时的积累

遇到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式我们都应该做个有心人, 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定会为文章添光加彩。

6. 保持书写整洁, 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奖惩的方式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比。对于书写认真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相反, 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要适当惩罚, 指引学生逐渐向好的一面发展。

7. 认真审题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英语文章, 首先要把文章要求看清楚, 一定要弄明白题目的具体写作范围。运用常见单词及课本中的重点句型进行写作, 避免在写作时出现低级错误。这样反复练习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 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 必须从平时的点滴做起, 日积月累。此外, 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 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 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先容.发挥新教材优势提高英语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24) :159.

[2]刘娜.浅析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1) :66-67.

13.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三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口算训练计算习惯

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挺聪明,但总是因为计算上小小的失误,丢失了不该丢失的分数,一般的家长总会把这种失误性的丢分归罪于“粗心大意”,并习惯于从“端正态度”的角度责备孩子。其实,“粗心”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能力”问题,而能力不足,不能单靠批评指责,而要靠有效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概念,弄清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在计算教学中,懂得算理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计算教学,否则就是灌输。如遇到200÷30这样的计算,由于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就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一个0,即20÷3,这里余

2,但实际上是余20。为什么余20而不是余2?如果学生不理解算理,只会越学越混乱。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二、抓好口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从口算能力着手。计算基本功包括:20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

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1)每节课课前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2)课堂中不断变换训练方式,渗透基本的口算练习。(3)阶段性的展开口算比赛,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使他们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和验算、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避免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的情况,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细心认真,注意力集中,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和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上一篇:描写猴子的作文精选满分下一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