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

2024-10-19

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共11篇)

1.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 篇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基于该课程在机电专业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设计水平,本学期把它作为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在机电1003班进行教学试点。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教与学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学期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重视结论,忽略详细的推导证明,删减过时内容。完善设计所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增加基本设计方法和实践性内容。比如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解析法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工程实际,同时也是机械系统向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的要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以后,简化了很多内容,学生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

其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用启发式、师生互动、诱导激励等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来验证一些结论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来应该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但是由于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很好实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通过16、17两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同学们通过设计多套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这次实践环节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细心查阅资料,计算数据,最终完成设计图纸及说明书,通过同学们的完成程度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 1 提升,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行业打下了一定基础,收到了学生的好评,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结合实际情况,本学期在班上组织3次综合测评,针对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尽量给出一些创新型的题目,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独立完成习题、作业情况的考核,通过布置作业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作业质量等进行详尽的评定,把平时作业的完成状况纳入课程的最终考评中。同时强调同学们平时学习的参与程度,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够针对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提出一定的想法。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加大了期末考核的过关率,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由于本学期时间和精力有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是很理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去完善教学每个环节,同时也应该加强在实践方面的教学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新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

霍松林 2011.12.25 2

2.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 篇二

近年来, 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已经成为了计算机产业的一个技术热点。促进计算机三维动画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三维技术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由最初的二维发展到三维。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飞速递增的今天, 如何对高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日益受到关注, 本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 掌握三维动画制作与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多媒体动画制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 提出了职业标准为依据,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结构的重构方案,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项目驱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2.《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连续几年扩招, 在教学规模上有了迅速发展, 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环境。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缺乏与不足与今天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远远不相适应。长期以来, 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 专业教育、教材与应用需求严重脱节。事实上, 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就业市场不需要计算机人才, 其根源还是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所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区别对待的, 后者通常用来"辅助"前者 (例如实训教材历来被认为是辅助教材) , 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来"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但是, 在高职教育环境里, 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出现滑坡, 导致淡化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 因而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传统的《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往往基本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先介绍单纯的理论知识, 再讲解具体一种的使用。这种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着眼点是把知识介绍给学生, 而不是把知识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过多的理论介绍, 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不能突出教学重点, 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项目驱动法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3.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 是老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工作过程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 在运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具体来讲, 要遵守下面的四项原则:

一、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 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 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 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四、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是围绕项目的完成来展开的, 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3.2优化教学内容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论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 以及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有关的软件的操作。在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让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来掌握这门课, 为以后走入社会找到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都是在机房中进行, 这样可以更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更好的学习这门课, 打下基础。在实践性教学中,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三维动画的创作, 把所得的材料作为素材, 再进行编辑, 最后得出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通过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并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约束学生的制作、编程规范, 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同时动画布局设计要求有特色和自己的风格, 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三维作品的制作的多人配合,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操作,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达到知识的升华, 从而使其具备了此能力, 循序渐进的完成总的学习目标, 逐步地建构起三维动画制作的职业能力。

为此我们制定了该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如下:

一、工程标准:根据职业任务的取向, 项目引导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定制三维动画制作。

二、知识目标:根据课程标准, 通过以项目引导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获取三维动画制作在3DMAX上理论和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动态网页的制作。

三、能力目标:能运用动画开发工具结合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开发。

四、工作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三维动画。

五、实践知识:设计开发的计算机三维动画。

六、理论知识:计算机三维动画基本理论、开发工具、视频与音频合成工具。

七、扩展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定位。

八、学时:总学时为90学时, 理论30学时, 实践及扩展50学时, 机动10学时。

九、课程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

3.3课程项目的设置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采取了项目驱动教学法, 根据本课程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的教学目标, 围绕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项目,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操作,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达到知识的升华, 从而使其具备了此能力, 循序渐进的完成总的学习目标, 逐步地建构起体现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职业能力。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选取的项目一定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要能覆盖课程知识。我们根据高职多媒体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培养目标, 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项目任务设置原则。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 即对市场充分的就业调查基础上, 其职业能力目标的确定是依赖于相应职业需求而定, 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目标不断的会随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而更新, 以提供业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 以职业能力养成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和成功与否的评判依据, 实施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 把知识点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

第一, 充分利用情境因素创设教学氛围, 将学生置于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 以典型的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工作任务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完成此任务的方法。

第三, 学生理解了完成任务的方法后, 自己实践, 在完成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第四, 在学生的技术实践知识的构建成后, 再对此进行相关理论体系的介绍与归纳, 使其具备了技术理论知识。

第五, 围绕这一技术理论提出一系列的灵活运用问题, 学生用所学的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经验去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的成功解决最终意味着学生能力构建完成。

3.4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在开学上课之初就要向学生灌输项目的思路, 告诉学生我们要完成的项目并演示已完成的项目。根据本课程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的教学目标, 围绕该计算机三维动画项目, 又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操作,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达到知识的升华, 从而使其具备了此能力, 循序渐进的完成总的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根据不同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

1情境教学

2 案例法

3 讨论训练

4归纳法

5问题教学法。

在项目法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过程性测试, 考核更侧重对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 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 把一次期末考试改成3次考试, 考试形式有两次随堂测试和一次期末综合的设计与开发, 以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和期末突击现象。

在开发方式上选择在3DMAX集成开发环境下向学生介绍如何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这样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可以减少学生代码的设计,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4.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注重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交流, 采用项目引导法的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好。这个学期学生评价, 3DMAX、After Effects操作以及Sound Forge操作是本课程的核心。课后选用大量的实例分析以及综合实例题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理解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使《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问题引导、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原则, 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 有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体、有型的项目作为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裁体, 避免停留在抽象枯燥的理论层面。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而且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胡寿根.大学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 (N) .文汇报, 2006.7

[2].黄日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外国教育研究, 99.2

[3].饶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5

[4].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

[5]. (美) 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3.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 篇三

课前备课是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也一样,必须在课前作出详尽、周密的备课。

1. 考虑学生需要学习什么

学生从初中进入技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技校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技校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因此我在备课时,除了教材之外,找了大量的与实际需求相关的案例充实课堂教学。

2.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3DS MAX是一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在上一个学期中,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操作的技巧性与熟练性还有待于提高,所以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重复与巩固旧的知识,力求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因此,教学的起点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上机操作的训练,循序渐进以求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一方面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在备课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各种理解、各个击破,以加强教学环节的严密性。更重要的是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逐一进验证,以使得这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就像是一名剧本的编写人员一样,把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充满吸引力的案例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因此,要让学生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一个小实例,并由此实例在计算机上的推演过程和结果来得出与之相关的结论,最后用一个大实例把很多个知识点归纳进行推演。另外,在每一小节课程讲解完后,及时进行总结,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出一些填空,选择,或简答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三个例子,第一个新课讲解,第二个例子是自己创意,第三个例子,综合运用名科知识,展示一个自己的作品。综合运用3DS MAX,AUTO CAD,PHOTOSHOP三个软件,最后完成一个自己的作品。教师从主导作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导与引导相结合。从教学的不同阶段来看,初期,学生常常要教师领着学;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学;最后,教师看着学生学。

二、讲课

讲课是传道授业中的重要环节。在讲课中,首先明确任务,把要做的课程设计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其次,注重讲授方法,层层分析。要做出这样的作品,需要的知识技能有哪些,也就是说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注意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鼓励每个学生在课堂表达不同的观点、在学习上的独立见解和个人立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一辈子大多数时间是与学生同行, 与学生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孔夫子在对话中力求平等相待。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应更好的理解平等对话,实施平等对话,以提升自身专业发展。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应力求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在讲课过程中,及时给学生反馈。当学生完成一个作业时,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展示优秀的作业,指明学生的闪耀点。对于有问题的作业,也给予及时的评价。全班同学一起找问题,指明正确的作法。如果有时间则会一个一个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差距,学习的有方向性及成就感。我能从学生的眼神中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感动与决心。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 利用一切时间进行知识储备

作为知识技能力传播者应有广博的知识。知识广博是做教师的基础条件,只有储学积宝 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知识是前提,深奥的知识简明化 才能把抽象的理论借用简单的比喻和启发打开课堂上才能让学生收到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2. 注重语言与口才的学习

4.《 设计素描》课程总结 篇四

班级:工业设计一班姓名:赵鑫学号:1208011025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迎来了设计素描课,迎来了我们的王老师。王老师在保存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与表现能力,并教导我们艺术作品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有冲击力,画面完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深有感触。

首先我们开始的是对结构素描的训练,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我对素描的理解。它包含了多种对比,教会我学会去观察。例如整体地观察,概括地看,联系地看…….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去观察物体,更具体理解物体的结构。

从最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与思考可以切割成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几何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塑造形象,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且进一步将复杂的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比例量出来,这样物体会更规范。我们便会对所画的几何体的理解更深刻。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素描是“再造”,是通过计划和想象而进行的审美创造。绘画素描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要求大脑对客观对象进行判断、分析以达到对象与表现结果的一致性。设计素描则强调将收集、贮存的“局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组合成新的整体的造型活动。绘画素描着重于对所绘内容的表现效果以传达对现实的感受,过多地投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展示情怀;设计素描是以绘画素描为基础利用其绘画规律并借助于其表现手段来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设计意图,着重于对物形及设计思想的结合来使“观众”产生新的感受。设计素描的画面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依据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不同的理念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依据画面自身构成因素与作者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设计素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有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都是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式方法及制作手段的拓展来进行的。让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作时不墨守陈规自由创作出新颖独特、美观的作品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素描基础较为扎实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意训练时,能够较好地、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设计意图;而素描基础不是太扎实地学生就不能很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说明传统绘画素描的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思维方法,手与脑的协调性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侧重于全方位的观察,包括平面形观察、立体观察、横断面(剖面)观察以及运动观察,并且强调从结构到材质,借助理性思维能力创造新造型的技能表达。传统素描提倡“看”,设计素描强调“用”。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我们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在设计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间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础的训练和认识不足。

空间感是素描造型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问题;“形”是造型的第一位,“整体变形”

5.设计表达课程总结 篇五

在这段时间的课程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知道了自己所欠缺的,并且在平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不断地取得进步,相信这些练习对我以后的专业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

开始时的我对设计的理解有效地帮助我进一步的认识了设计,并且把我脑海中的设计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使我不断地完善我对“what is design”的设计。

后来通过单体和整体效果图的训练,使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更发现了自己与自己所想学的专业的差距。我知道了自己的手绘能力的不足,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训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和立体空间感。经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发现自己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小组的集体作业中,不但锻炼了我们小组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实际的测绘中,我们在测绘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门窗、家具的尺寸,这些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6.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篇六

学院:土木学院专业:姓名: 蒋金华学号:

结构设计课程总结

结构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结构设计制作实验项目为载体,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精神,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结构设计大赛可以很好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结构设计内容:

1.用木条和乳胶设计制作如

图房屋结构模型。模型结构的外形

尺寸:长650mm,宽600mm,高500mm。

内部空间不小于550mm,宽500mm,高400mm。尺寸精度控制在+5mm。

2.在该房屋结构模型的顶面

中央作用四个等值竖向荷载,竖向荷载总值为2.5KN。通过抽签确定在房屋的顶部和宽度方向作用两个水平荷载。结构水平向承载能力不小于竖向荷载总值的10%。

结构体系概述 :

纵观当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一般有:框架结构:(缺点:侧向刚度小,侧移较大)

框--剪结构体系:(缺点:对结构设计大赛而言,自重较大)

巨型桁架结构体系:(经典案例为香港中银大厦,由贝聿铭设计,全楼可以说是结构美和建筑美的统一。建筑即结构,结构即建筑。三角形的受力简洁明快,巨型立柱对角布置,使得抗倾覆力臂达到最大,而从底到顶不断缩进,使得结构受力极为合理。

筒体结构体系:(西尔斯大厦应该说也是建筑和结构统一的又一著名案例,成束筒向上逐渐截断,简单却又完美。

框筒结构体系:(著名的建筑如汉考克大厦,核心筒+斜撑)结构构思:

老师在课程之初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上一届比赛的结构图片和情况。在构思上我们遇到难题,不知从何处入手,第一步迈出去很艰难。在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大胆尝试,琢磨出自己的方案。同时老师让我们把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他,在相应的课程中他逐步为我们解决。方案设计出来还要进行理论计算,木条性能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让每个杆受尽可能小的力。同时我们组员之间还进行了讨论,几经修改才最后确定方案。

我们构思的过程大致如下:大胆尝试设计初步方案—向老师反馈问题—确定初步方案—理论计算—组间讨论修正方案—确定最后方案。模型的制作过程:

我们先粘好了外部框架和几个斜杆,由于需要等外部框架晾干之后我们才能继续施工,所以进度减慢了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真的很差,两个斜杆切削不够精确,不能有效支撑主体结构。而且外部

框架没粘好—不规则,我们只能在以后制作中采取补救措施。我们讨论斜杆之间的连接方式,斜杆与柱子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处理方式,并最终确定。这需要花费我们大量时间,也需要我们团结合作。而且我们为了让结构牢固的粘接,在晚上用重物适当地压在结构上。

两天努力后,只剩下屋顶,可留下的木条不容我们乐观,因为估计不够用。为了保证上部主要受力部位的牢固,我们只得放弃原先用小斜杆加固结构的计划。关于上部受力结构是上放还是倒放还进行了一番讨论,经过分析还是认为上放牢固。就这样整个模型制作完毕。实验结果:

未达到要求。

总结:

7.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 篇七

一、课程改革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学习课程时, 不清楚学习目的, 不知道掌握这门课程后对于未来就业的帮助, 以至于学习兴趣不高。

2) 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考试之前突击学习一段时间, 只求通过, 以至于课堂讲授效率很低。

3) 实践比例不高, 而且实践环节主要以试验台上的实验为主, 与工业现场要求差异较大, 学生进入企业后上手较慢。

4) 对学生的教育更加倾向于“填鸭式”灌输, 而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贯通培养, 缺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5) 缺乏个性化教学, 大学教育中, 个体差异很大, 对于一部分特别有兴趣的学生没有给予更多指导, 使其在此方面能够做到出类拔萃。

二、改革过程介绍

经过几轮的传统课程教学后,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 改革过程如下:

1) 调研, 经过与多家本地企业人力资源部以及技术部人员座谈, 探讨企业在PLC控制技术方向上, 应届大学毕业生主要表现的不足之处, 以及企业对PLC的主要应用, 尤其是在硬件的使用上作了深入探讨。

2) 根据企业调研, 对企业中的广泛使用的项目进行改造, 改造原则有:a.符合教学规律, 由浅而深、由易而难。b.每个项目均有实际设备做硬件支持, 之前课程在实践上很大的问题就是硬件支持不足, 在实验台上实验, 输入量永远是按钮、开关;输出量永远是指示灯, 学生对电压、功率缺乏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c.有可移植性, 任何学校都不会将实际设备的大量购进, 所以所选项目必须有可移植性, 就是在实验台上可以用某种方法再现出来, 教师讲解时, 可对实际设备进行硬件拆装、检测等环节进行讲解, 所有学生必须在实验台上实践, 部分学生对感兴趣的设备进行拆装, 调试。

具体课程目标、项目选择如下图所示:

3) 具体实施, 由于对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实践比例大大提高, 为保证教学效果, 对这门课程配专职实践指导教师, 并聘请企业兼职人员对学生进行在理论实践方面进行指导,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以能力为本位, 按照课程课时安排, 每一次课均为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 提高学习效率。实行双线制教学, 即课堂小项目配合实际复杂的大项目;课堂教学配合学生兴趣小组教学, 突出个性化教学, 培养拔尖学生。

4) 考核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 考核方式也同样做了些尝试, 具体分配如下:项目完成情况占50%, 实践操作考核占20%, 理论考核占30%。注重过程考核就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情况。

三、总结

1) 经过改革之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大大增强, 尤其是在硬件功能、拆装、检测、调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更加符合企业用人要求。

2) 由于强调了过程考核, 学生平时项目完成情况记入期末成绩, 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几乎没有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情况。

3) 在项目完成时, 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 提出附加的工程要求, 保证所有学生有所提高的同时, 另一部分更加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在2013年全国技能大赛中有所斩获。

四、反思

在近几年,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备受诟病, 学生在大学中学习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实践严重脱节, 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应主动反思:自己教的东西对于学生而言是否有用, 与未来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有何差距, 并为之做出努力。

摘要:根据《PLC控制技术》的课程特点, 构建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 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PLC,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科学出版社, 2007.

8.《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总结 篇八

而在过去几年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学期之初,根据系部提出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实行项目式教学法,教研室也专门成立课题组。经反复论证,我们把本课程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成12个项目,并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认真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课程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方式自然也有所改变。如果采用原有的电子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一张考卷决定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而用笔试的方式,一般主要考核的都是理论知识内容,这不适应课程教学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评价的要求。所以我们根据前面本课程设计的l2个项目,相应设计出能真实、准确地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过程考核法。通过每个项目学生在出勤、理论知识、技能训练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客观、全面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真实情况。

每个项目的考核都按照上表逐项打分,把12个项目的考核情况综合后平均,最终得到一个评分,也就是本门课程该生的总评成绩。

学期结束,对本门课程的考核情况进行统计,并与上年理论考核情况相比较:

由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几点:

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后,学生的及格率明显有提升。

这主要是学生在过程考核中取得的成绩是每个项目的综合平均值,这就促使学生要花更多时间、精力真正地投入到各项目学习中,否则就不可能逐个项目得到通过,各项不及格了,学期总评也就不及格了。这样就可避免学生抱侥幸心理,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看看书或通过其他方式通过考核,使学生真正把知识能力变为自己的。

2、分值差距减小

在传统的理论卷面考试中,学生发挥的好不好可能对成绩有较大影响,甚至不及格。但引入过程考核体系,我们是取每个项目考核的平均值。当遇上一或者两个项目完成情况不理想时,对总评成绩不会影响那么大,使得考核更具公平性和全面性。

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核项目中,在完成技能训练时,对于较复杂的项目,我们一般是安排3人为一个小组的团队模式进行训练。那么每一組安排分工、设计电路、仿真模拟、实物完成、汇报总结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分配完成。这既能考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操作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面向社会时能更快融入适应。

综合这一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在本课程实行的项目式教学法和过程考核法中,获得了一些经验,现和大家分享如下:

1、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较好地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认真的,出勤率和交作业率比较高,学生努力学习,必然结出丰硕的果实。

2、评价体系的改变,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收获。学生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不同的兴趣,必然从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较多,有的学生较好地提高了技能和能力,有的学生两者均有收获。过去只考核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无法正确的评价一名学生的真实收获。考试方法的改革,全面考核理论与能力,比较真实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必然使考试及格率比以前有所提高。

3、由于需要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宽度,又要考虑适当的深度,还要深入企业了解真实工作情况,这就促使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其次,由于这次电子技术教程改革的需要成立了课题组,而主持课题研究以及大部分成员都是年轻教师,完成这次教改研究,极大的锻炼了我们,是真正在教学科研上迈出了一大步。

4、本课程的教改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本门课程的全部教学都是在一体化教室完成的,部分项目的设备需要改造更新,由于该教室不仅承担本门课程的教学,希望在时间安排上更合理。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其他院校的优秀教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辑了更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指导书。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有不足之处,任然需要继续改进。

(3)电子技术课程采用项目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其他课程上应用效果又会如何,这都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9.课程设计总结 篇九

英才学院1036105班 商婉茹 6100800539 11月末,在侯珍秀,金天国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综合课程设计II。第一次碰到一次课程设计要调用这么多知识储备和交叉使用;第一次有五个老师每天都早早的来到教室为我们做认真细致的辅导,基本上就碰不到想问个问题还要排个长队的情况;第一次在课程设计中不是抄图,抄报告,重复老图纸;第一次像对待一个自己做老板的工程一样,从项目的最初开始构想,开始为全过程负责;第一次从方法出发,从思想开始,而不是在第一天就出了草图结果。这一次的课设真的是学到了很多很不一样的东西。

在课程设计的第二天,当我拿着我自以为不错的结构图给老师看的时候,就被金老师的严谨的逻辑震撼了,也就知道了自己真是太年轻,想问题太不成熟。老师提出来这样一个标准,如果看了这个图不能马上知道你要设计的是什么,要求和标准又是什么,那就是失败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可以是随便什么人的设计,那么你的设计体现在哪儿,那这个结构必然就是不合理的,有很多禁不住推敲的地方。我当时还反驳,这应该是在设计过程中逐渐细化的,初期设计何必那么细致。金老师纠正了我这么多年的一个误区,细化目标不是细化到细节,比如用什么型号的轴承,而是要把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明确,如果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量的规划,没有一个整体项目的把握,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那么再往下做也不会有什么理想的结果。当时真的是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如果还没有规划好路线,那盲目迈开的第一步得什么概率才能是走对的,后面的每一步得蒙多准才能一步步都是对的?这真就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式的科学,靠经验,靠运气去做,那真的不是工程师该有的态度和水平。老师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想,这世界上的方法是有限的,掌握了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不然只是会设计一个卡具,一个减速器,换个东西依然摸石头过河一样的迷茫和艰难,这一下就解释了我大学以来的困惑,就是我对机械制造方向学的还不错,可是一到电学,控制方面就一头雾水完全不能理解,当然也学的很不怎么样。我跟老师讲述了我的疑惑,老师告诉我是因为我们的学习从来没有上升到数学上,而一切科学只有到数学的高度才是统一的,要不然像我现在这样学的只是一点点皮毛,照工程师差的可真不是一点半点啊。学到的这种新的设计理念,让我知道要上升到数学的高度,就可以将学科融会贯通,上升到方法的高度,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学到了新的设计方法如QLD图,sysml图等。老师为我们重新建立的思想和标准让我回头反思这四年的时光。不能不承认工大的培养确实是做到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我们的基本功确实扎实,可是总觉得自己欠缺了点什么,像是在一片大森林里走了很久也很卖力,采了叶子水果鲜花一堆堆的东西,但是他们能做什么,他们的联系是什么,我们背着这些就能做工程师吗,这一大堆的疑问和对自己的怀疑一直存在着。我们在以往的课设中一遍遍温习学过的东西,膜拜多年来成型的固定的近乎完美的图纸,在上面拙劣又蹩脚的修改和抄袭。而这一次的课设,像是弥补了这么久以来的空档,就是工程师最优秀的地方在于思想与方法,像树干一样将其他所有的枝叶花果穿起来组成枝叶葳蕤的大树,其他的积累也只有在这个思想上才有价值,基于优秀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我们这一次从方法着手,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缜密的逻辑中去完成最后的设计。对比以往的课程设计,以往着眼于细节,比如结构是否合理,标注是否正确,缺少的就是这次课设教会我们的方法和全局设计的能力。这一次课程设计,真是对我们四年学习超好的补充,在我们学好了基础的时候,给我们一次迈向工程师的可以触摸可以学习的阶梯。这里学到的功能结构图,QFD图还有sysml图的方法都是我第一次听说的方法,在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我打算将这些方法再次实践应用,因为体现着我四年所学的毕业设计,缺少最核心的思想就不算是完整的句点,优秀的方法加上夯实的基础才能说明,哈工大的工程师与专科的学生有着多么大的差别。

出图阶段我们用到了用新的设计工具,如solidworks建模。在最后阶段三维建模的时候,也让我感受到了这次课程设计的巨大不同。以往的都是铺张大白纸趴在桌子上画图,而这一次老师们鼓励我们用电脑来画,尤其是支持我们用SolidWorks来画,这让我在最开始真是怀疑了好久。侯老师对其他别的班的老师说,现在的软件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用,都是计算机办公的时候,我们何必非要去手绘,掌握现代设计方法不好吗。听到老师这样说的时候真是佩服侯老师的前卫呢!五位老师一改传统老学究的范儿,简直要比我们都还年轻。我是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想想真是惭愧,作为学机械的学生居然对这样基础的软件还陌生,真是要成出土文物了。在画图最开始的时候确实很是费劲,毕竟第一次用,装个软件恨不得笨的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几天之后熟悉而且上手之后,确实不止是速度快,而且在这个画零件和装配的过程中立刻就能找到自己结构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三维模型又直观,修改好了之后确实合理好多也方便想像和完善。这要是手绘,确实也就只能抄图,要不然这么复杂的装配图,几十个零件光靠脑袋想真是不现实。到最后的实现都体现着这次课程设计现代的设计方法和思想,确实看到自己有点落后于时代了,脑袋该转的再灵活点才行啊。

而且在老师为我们改图的过程中,严谨的思维方式,从毛胚到产品,全部过程都要考虑,加工方法和成本都要细化,也让我好受教。比如说白老师指出来轴承座的结构该剖分式才便于装配,而且白老师一再跟我们强调,不要自己闭门造车,很多东西做的很成熟了,网上搜都有直接可用的就不要自己费时费力去设计一遍,设计出来的还不见得就好,能用现成的一定要去用,善于借别人的力走的更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别人没做出来的部分没做好的部分。这个思想一改我们这么多年因循守旧,低头苦干的状态。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课程设计确实如老师所说已经和现代的技术成果脱轨了,我们不看别人的成就也不借鉴别人的方法,只是自顾自忙自己的,忙来忙去忙的跟个古代农民似的笨拙又迂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到今天的设计上应该就是白老师说的这个意思了吧。再比如侯老师为我们指出来这个装置最后设计出来,作为设计师要负责任的,这负责任就体现在,从毛坯件开始,一步都不能马虎。毛坯怎么来的,为什么铸造,有没有变形,别的方法怎么就没有铸造合适,加工好加工吗,选标准间为什么选这个不选别的,画这个零件的时候校核了吗。。。这一系列问题下来,真是问的哑口无言啊。真的是我们想的太少画的太随意,这样真去生产得出多少问题啊。工程师的责任真的是沉甸甸的啊,我们想的太少,态度又那么儿戏,这次课设,侯老师这一串问题就像一个警铃,如果以后又随手一画就要交差,就得好好想想侯老师今天为我们如何改图的了。而且侯老师一直强调,不管是多小的一个细节,一定都有一个为什么,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就像我的箱体,我只是直觉觉得应该预留一块,侯老师第一个就问住我这个问题,为什么留,必须有依据有道理的,哪是跟闹着玩似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心里牢牢地记住了,作为一个设计者,一定要用事实用道理用数字来说话,直觉不是科学,不能用来作为不负责任的随手乱画的借口。老师交给我的这个思想让我一下就懂了所谓的经验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定尺寸定标准的,只是给下面计算校核设计指了一个方向,而最后的结果还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做前提指导,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做全程推进,否则真的还是回到金老师的话“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式的科学。

这一次的课程设计,从第一天就给我了全新的体验,从方法说起,从需求开始分析,每一步都是有条不紊的往下进行着,到最后看似要做完了画好了草图,还有老师用严谨的科学的思维为我们把关叫我们要如何思考如何设计以及指明改进的方向。与以往的抄图比,确实自主完成的部分多了好多,自己查资料定方案的过程不只是知识上的积累,还是思维和设计水平的提高。课程设计中现代设计方法的大量运用,确实是颠覆了以往因循守旧的模式。只是,这次课程设计时间太短,最初设计好的方案中,最后好多部分没有做完,只完成了一部分,比如就我而言如反馈等控制部分还都没有仔细做好,就要答辩不得不停下来了。而且结构中还存在这一些不合理之处有待完善,也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做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将这套完整的机构做好,我想收获一定更大,我们的提升又会高一大截。

感谢老师在这三周里给我们了最难得的思想,最珍贵的方法,让我们四年的积累在最后有了极大的整合和提升,这些是我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另附总结: 1.学到新的设计理念。上升到数学的高度,就可以将学科融会贯通,上升到方法的高度,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2.用到新的设计方法如QLD图,sysml图等。3.用心的设计工具,如solidworks建模。

10.课程设计总结 篇十

2006-9-16

小组成员:

05203105 乔玉苓

05203103 李鹤楠

05203118 许孝恩

05203126 黄广瑞

05203207 袁艳

小组总结:

通过这次招投标模拟,大家进一步熟识了工程中招投标的各个工作流程,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对招投标中所出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作为“工程管理人”,我们以本职工作出发,学会了统筹安排,协调管理,互助配合,最终使工作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提交自己满意的一份答卷。

在这次合作中,大家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对于自己所分配的任务都能尽力、尽快完成,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工作,才使得任务最终顺利地完成。

11.包装设计课程改革总结 篇十一

《汽车维护与保养》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完成《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为后续的《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实务》等课程搭建专业技术平台。本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纵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企业岗位工作中横向可借助本课程学习完成独立的汽车维护与保养相关工作任务,为其后的课程学习及毕业后的实践工作提供直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改革概述

《汽车维护与保养》于2014年1月立项,按照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程先后完成了课程改革的调研阶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工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并于2015年3月开始进行课改试点工作,现课程已按照立项书的承诺完成全部任务,进入到最后的验收阶段。

三、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经过课程改革,已完成项目立项书中的全部任务,并进行了试点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现将课程改革的具体成效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学理念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

为保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发展,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设计上不但重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注重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育人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才能适合社会需求。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深入贯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改革小组认真学习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基于汽车维护保养工人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保证了学生能够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因此,课程内容选取上,我们突出使学生获取完成此工作的过程性知识为主。

3.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德国已采用并获得了良好成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人才培养质量需经企业检验,只有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开放式办学,使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4.以学生主体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设计开发了职业氛围浓厚、工作任务明确的一体化教学情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或“摸拟真实”的情境中完成课程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5.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理念

我们努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来进行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使教、学、做一体化,以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改进了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我们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制订实际检测任务计划和决策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和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我们都采取任务驱动法,即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三)开发了新的课程标准

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高级汽车修理工证书、汽车维护保养技师证书、配件营销员证书等考核内容,结合企业典型案例,开发了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情境、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实施建议内容在内的课程标准。

(四)开发了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

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在企业技术专家和校内高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开发了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一本,并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工业和信息化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职业院校汽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美容与保养》一本。课程资源包括教学录像、特色课件、演示动画、维修资料、图片、企业案例组成;还包括与每个教学情境相匹配的任务工单、学习手册和特色校本教材。

(五)“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的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中设置不同的任务,在每次课中给学生分派任务,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而学习,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最终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六)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和教师参加比赛获奖增多

2012年参加“风向标”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二等奖;2012年“依维柯”杯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检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代表黑龙江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场地赛汽车故障快速诊断项目全国第一名;2013年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二等奖。

课改小组教师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化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同时获得全国机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七)课程改革提高了年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研究水平

通过课程改革项目的建设和完成,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现《汽车维护与保养》课改小组共发表课改相关论文3篇,申请立项哈尔滨市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两项;教改立项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

四、课程改革取得的不足之处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我们觉得很有压力,也正式这些压力给我带来强大的动力,激励着我们一定要把课程改革进行好。通过试点实施并与对比班级比较,我们的课程改革确实很有效果,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仍需改进的地方,我们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了,关于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实训耗材损耗严重

在我们实施过程中发现,实训室的耗材如汽车使用的各种油液包括:润滑油、变速器油、制动液、转向助力液、发动机冷却液等,汽车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汽油滤清器等由于学生反复操作练习,包括课下很多同学在晚上或者节假日仍到实训室练习,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得我们的实训耗材损耗严重,在实车的很多螺栓、拉筋等很快就坏掉了。我们建议增加实训工位数量,加大对实训耗材的投入,同时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

2.网络资源开发薄弱

目前我们还没有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将重点进行这方面的完善,开发网络课堂、论坛、专家在线指导等。

上一篇:我真愧疚优秀作文下一篇:走过的什么中考语文作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