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

2024-10-19

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共7篇)

1.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南 篇一

一、“凤还巢”工程的实施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

2000年, 安徽省启动“凤还巢”工程, 引导“打工潮”向“创业潮”发展, 建立起一套吸引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工作机制。2007年, 安徽省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专项补助资金, 实施“创业扶持工程”, 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等五大扶持措施, 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潮。安徽省劳动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 目前安徽省外出劳动力突破1 000万人, 而返乡创业农民工已达70余万人, 占农民工总数的7%, 吸纳22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大大拓宽了农村就业增收的渠道, 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阜南县在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在深入实施“凤还巢”工程中因势利导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 实现以商招商。鼓励阜南籍成功创业者不断向外地客商推介阜南以及项目, 成效显著。例如, 投资1 000多万元的伟晔机械,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进的。二是与优惠政策结合起来。县委、县政府明确表示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 都对返乡创办的企业开放;凡是外商能享受的优惠政策, 返乡创业人员都能享受;对返乡创业人员, 在政治上给地位、事业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实惠。三是与项目结合起来。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确定方向, 找准路子, 在选厂址、建厂房、办证、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阜南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共有40多万名外出农民工, 近几年返乡创业者正成倍递增, 他们创办的企业已经由2004年的50多家, 增加到2006年的230多家。2008年, 这一数字则达到500多家, 总投资近3亿元, 吸纳了3 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全年完成产值近6亿元。返乡创业的类型主要有:经商回归型, 即外出经营销售人员在积累一定的资本和市场拓展经验后回乡创办企业;有的是打工转为创业型, 他们在打工中往往经历从工人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艰苦磨练, 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 这正是创业所需要的;有的是创业拓展型, 他们已在城市创办了企业, 再到家乡办分厂、加工基地, 或迁回家乡办厂;有的是被外资企业派往家乡所在地, 做分厂负责人, 由帮助外商管理企业变为在家乡独立办厂;有的是群体返乡创业, 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如王堰镇农民马士永带领在温州梅头镇从事洁具生产的几十名同乡和周边市县的朋友, 纷纷来到县工业园区投资办厂20余家, 形成了洁具生产产业集群。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 创业环境大为改观, 农民工返乡创业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1. 融资难。

资金短缺和贷款困难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而这个问题在返乡创业农民工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据调查, 88%的人认为回乡办企业最缺的是资金。在投入办企业的资金来源总额中, 自有资金占52%, 向私人借款占18%, 银行贷款占28%, 政府资金占2%。政府和银行支持的资金总计不足1/3。长期以来, 各大商业银行将信贷业务的重点投放在城市, 在农村开展的只是小额信贷业务, 由于整个金融系统对农村地区的还贷能力信心不足,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前景更是持怀疑态度, 再加上商业银行贷款要抵押, 而农民工新办企业大部分是租用场地, 抵押物少, 银行怕承担风险, 所以银行不愿意给回乡农民提供贷款。

2. 用地问题凸显。

目前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符合国情的, 但有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土地, 这就制约了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或民房, 或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 但这对正规化作业和日常管理非常不利, 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 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业主普遍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 “地难批”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在征用农民土地的问题上, 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 导致企业虽然办好了全部用地手续, 但被征地农民依然来闹事的问题。农民普遍反映被征用土地价格定得偏低, 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补偿。

3. 创业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

返乡创业者对家乡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硬件”的改善评价较高, 而对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这些“软件”却不是很满意。虽然优惠政策制定的好, 有些部门要求的也好, 但实际操作却不好, 很多事情比起沿海开放城市还是放不开手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跑的部门多, 各种证明、评估、许可、规划、设计、登记等手续繁多且都要收费, 增加了创业成本。税费制度简单划一, 执行起来过分僵硬, 也是返乡创业者反映较多的问题。如果不能根据经营状况的好坏适时调整税额, 就会使人感到税制不公平, 影响经营者的纳税积极性, 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4. 缺少管理人才。

一些返乡创业者虽然有创业精神、市场观念, 能找到发展方向, 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约, 缺乏长远眼光、管理不善、市场开拓能力差、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普遍存在。当创业处于个体或家庭作坊式经营的时候, 不需要太复杂的管理经验和知识, 但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返乡创业者这种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彰显。由于返乡创业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水平有限, 加上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 容易产生独裁和专断, 决策的不民主和机制的不合理, 难于适应市场变化, 管理方面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的可能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政府缺乏对创业的有效组织和指导。

返乡创业者主要是以分散的非组织化的方式进入市场的, 大多是各自为战的小本经营, 规模小, 结构单一, 这些企业在本质上非常松散脆弱, 缺乏柔韧性和集体行动的协调机制。面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 抗风险能力较差, 从而降低了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只有少数打工者在奋斗中走上管理岗位, 经历了职业层次的提高, 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 具备了返乡创业的要素。多数返乡创业者迫切需要创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需要有成功的典型给他们示范, 传授经验, 达到少走弯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

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政府要继续完善政策, 优化服务, 牢牢抓住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历史机遇, 大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飞跃。

1. 创新融资模式。

缺乏资金或资金不足是输出劳动力回归创办企业时遇到的首要问题, 地方政府应把解决资金问题作为引导和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突破口, 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机制, 开拓多种融资渠道。一是开发性资金的合理倾斜。地方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开发资金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 在开发性资金的使用方面, 应注意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担保体系。在金融服务上探索建立“企业联保”+“财政注资担保”模式。若干户企业联合起来, 向信用社递交联合担保申请书, 每个企业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 这些企业出资总额作为担保基金;县财政可注入等量资金, 共同作为担保基金。信用社则根据担保基金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授信额度, 对各家企业所需资金随用随贷, 在第一时间满足需求。三是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乡村银行是一种非政府组织, 是从事小额信贷的民间独立金融系统, 是以扶贫为宗旨的银行。乡村银行贷款的覆盖率大, 能真正有效的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 河北省易县已进行试点。四是金融机构针对实际情况, 可尝试推出“果园、土地和树林承包权抵押贷款”、“诚信客户贷款”、“巾帼创业贷款”、“青年创业培训贷款”、“公司+基地+农户贷款”和“水产业贷款”等信贷新品种。

2. 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

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决执行国家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 因地制宜, 妥善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小城镇和乡村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包括闲置土地、厂房, 调整合并的机构、学校用地, 村镇边角地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 可直接用于农民工创业。二是允许地方通过农村集体土地整理折抵建设用地, 并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民工创业, 并适当减免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规费。三是符合城乡规划、市 (镇、村) 容、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 返乡创业者家庭住宿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可视为经营场所。创业者兴办符合无污染、安全、不扰邻条件的小型加工项目, 经镇村同意, 允许在宅基地范围内搭建简易生产用房, 供电、供水等部门应给予支持。同时, 要防止借农民工返乡创业之名, 乱圈地搞返乡创业开发区。

3. 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

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关键在优化创业环境, 切实维护和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1) 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办企业, 所得税要等到项目赢利、企业运转良好后方可征收, 并可适当延长开征时间;对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实行降低税率或免征;对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给予补贴。 (2) 提供人口管理、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城镇创业的返乡农民工, 当地政府要适时地解决他们的城镇户口问题, 尽可能地提供城镇居民的待遇, 特别是其子女入学要免收“赞助费”, 逐步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为他们创业解决后顾之优。 (3) 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对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或欺诈的行为, 政法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 重拳打击抢劫、绑架、勒索等严重危害人身安全以及以侵犯财产权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并有针对性地打击村霸乡霸, 地痞流氓。 (4) 要规范对企业的收费行为。严禁乱收费、乱摊派, 凡挂牌营业者, 由物价、财政部门制定并下发税费限额负担卡, 对负担卡以外的税费, 业主可以拒付。政府可借鉴河南省固始县的做法, 尝试成立督察局, 协助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 接待企业投诉, 处理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关系。

4. 发展创业培训, 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政府不仅要重视和支持打工农民返乡创办企业, 更要重视他们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把对他们的创业培训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 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设计。培训的内容要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 依托本地资源优势, 认真分析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状况, 结合农民工外出务工所从事的行业和积累的专业技术、经验, 确定相适宜、好发展的创业培训专业。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 注意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市场调查相结合。可聘请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成功者来讲学, 以引导和帮助学员掌握创办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并学会合理运用。二是构建完善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的载体作用, 以农广校为中心, 构建农民创业培训体系, 应包括培训中心、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指导咨询服务中心、实训基地。这个体系围绕农民工创业提供服务, 分别完成不同的职能:培训中心负责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和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负责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研发, 进行农业科技推广, 同时为技术培训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师资力量;指导咨询服务中心负责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 并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实训基地可作为新科技实验基地、技术培训的实践场所、试办创业的基地。

5. 加强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引导工作。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是当前农村急需的资源。但农民工对项目开发、资金运作不熟悉, 对家乡的资源状况和环境条件也较陌生,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这些资源就会逐渐浪费掉。政府要帮助他们选准发展的方向, 跟踪服务,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一是强化资金投向的引导, 使打工积累的资金变成创业的原始资本, 进而引导打工者的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 使其资金投向由“消费型”转向“扩大再生产型”。二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引导返乡人员从事特色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组建企业集团, 集中资金、人力、物力重点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引导个体私营者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名特优产品, 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向“产业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针对个体私营企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模式, 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由“天女散花”型分散布局向集中规模型发展, 形成生产在一家一户, 规模在千家万户的个体私营企业群体。

摘要:从“凤还巢”工程的实施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问题凸显;三是创业环境仍待进一步改善;四是缺少管理人才;五是政府缺乏对创业的有效组织和指导。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一是创新融资模式;二是切实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用地问题;三是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四是发展创业培训, 提高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五是加强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引导工作。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何聪.安徽:返乡创业潮正起[N].人民日报, 2008-04-27 (7) .

[2]沈艳, 余英国.阜南:农民工回乡创业显成效“凤还巢”激发创业潮[EB/OL].人民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人民网看淮河两岸”专题, http//:www.people.com.cn.

[3]刘光明, 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3) :67.

[4]邓卫初.实施引凤还巢工程推进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与科技, 2006, (5) .

2.农民工返乡后如何创业 篇二

1、你想做的是什么?

2、你能做的是什么?

你想做的最好是你喜欢的,这样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你前进。大部分人不成功不是因为选错行业而是因为中途放弃。如果你每天都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恐怕结果不会太乐观。

所谓你能做的是结合你的天赋、能力、经验和资金来考虑的。不着边际的或超出你个人能力的事最好别做,因为我们是小本创业,经不起太大的风险。虽说跌倒了可以爬起来,但更多的人是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无奈之下只得又给别人打工。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结合市场需求及相应的消费群体,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我们选项前,下列的几点是我选择行业的若干原则:

1、必须是喜欢的产品,能够不断保持激情;产品及所在行业有广阔的前景,产品是不断增值的

2、所选行业及产品要有个性,只与一部分人群做生意即可可以复制并可以做大

3、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

4、现款交易

5、少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少接触饭局、歌舞厅

6、穿休闲装的时间更多

7、朝阳产业,成长性高。能长期发展

8、受人尊敬。有行业成就感

9、有一定区域垄断性,我的地盘我做主,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10、苦点累点没关系。但投资不能太大。滚动发展

下面还有本人创业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创业成功最关键是创意,创业成功最关键的是创意,更重要的不在于创意本身有多少美妙和神奇,更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的不可复制,市场潜力的大小以及实施计划的可行性。

感悟之二:尚未成熟的市场是创业的契机,选择一个适合的创业切入点,选择一个非成熟市场。会使创业早日成功的几率大一些。

感悟之三创业失败风险是巨大的

感悟之吗创业者不一定是全才,创业者优点明显,他们往往热情和有韧性,有知识有勇气,但往往缺点也很明显。要么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要么是在管理经验上有一手但缺乏技术的前瞻性。但随着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很多创业者慢慢变成了多面手。

感悟之五: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转机来临的时候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

感悟之六:创业的机会不能等待论证,在创业之前就把事业发展的规划全想明白,经过反复论证是不现实的,如果全想明白了,可能机会已有人抢先了。创业时的环境往往大多数人不看好,这给少数看好这些业务的人以机会。这时用常规的方法去论证,往往会得出结论说这个业务将会失效。

感悟之七创业其乐无穷,创业就如同品茶,有的人只品出了茶的苦,有人却在苦后尝到了甜。成功在于选择,投资小,赚钱快的项目,你需抓住时代的脉搏,有眼光会选择,你就成功在即。

3.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 篇三

我市日前出台了《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实施方案》,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截至底,重庆返乡创业农民工数量累计达到48.4万人,带动163万人就业。

《方案》首次提出了我市将分功能区域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计划全市首批打造2—3个国家级返乡创业示范县,3—5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县。

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问题,此次将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象。返乡人员创办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按规定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贴息。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微型和鼓励类中小企业,自登记注册之日起,两年内按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补贴。政府将设立返乡创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对承贷银行按基准利率贷款形成的逾期不良部分,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按照一定比例拨补。另外将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达州:农民工返乡创业 可申请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近日,我市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财政奖补、税费减免及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依据《意见》,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和稳岗补贴;对在电商平台开办“网店”、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组建专业合作社等,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1万元创业补贴,创办多个项目的,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补贴。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前三年,按照企业实际缴纳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90%计算补贴资金,三年内合计不超过企业投入金额70%为限给予奖励扶持。将返乡创业农民工投资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等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引进资本和技术的,按照招商引资政策予以奖励。此外,农民工返乡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可按规定程序申请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政府提供不超过2年贴息,同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根据返乡农民工资产状况和诚信度发放信用贷款。

西安:民工可申请最高10万元创业贷款

《意见》中提出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要让每个农民工都能享受一次有政府补贴的技能培训。自主参加培训的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享受培训补贴和一次技能鉴定补贴。

《意见》提出在西安市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划拨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专项用于转移就业工作。企业吸纳就业困难农民工再就业、就业困难农民工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4.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难 篇四

说明农民工的地位仍然没有提高,仍然是社会中绝对的弱势群体。也说明了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不够,许多还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许多相应的配套帮扶制度急待完善。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

作者:秋风学者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由于经济衰退,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农民工回乡,正好可以创业,进而带动乡村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这个期望也许过于乐观了。

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属于青壮年,大多接受过一定教育,大多具有较强的冒险与创业精神。也就是说,在乡村人口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中,农村外出打工经商者,属于具有较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群体。因此,他们大规模返乡,如果顺利就业于乡村,或者更进一步,在乡村创业,扎根于乡村社会,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乡村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存续、繁荣,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

然而,一个人要在某个地方创业,除了企业家精神之外,还需要这个地方具备大体上说得过去的外部条件。首先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渠道、劳动力市场、文化娱乐等等。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企业家创业的成本将会较低。否则,这方面的成本势必内部化,由企业自己承担,一个个单独的创业者,是不大可能承担得起这方面的成本的。

也因此,各个国家的资本和企业家都大量涌入、聚集在城市,因为乡村的基础设施总是不如城市。在中国,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乡村的基础设施过于贫瘠。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乡村缺乏基本的现代公共基础设施。

城乡基础设施的巨大差异,源于政府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长期以来,政府从全民收取税款,却只在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交了税,却不见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各种资源受基础设施吸引,畸形地集中于城市,乡村处于绝对比较劣势。从城镇回到乡村的农民眼见这种局面,其创业的热情不会太高。相反,他们把自己在乡村的家当作暂时的栖居地,眼光仍然盯着城市,还惦记在城镇找到就业岗位,即便要创业,也回到城镇去。

其他方面的制度供给的失灵,同样制约着返乡农民的创业努力。首先,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不够完整。显然,对于返乡的农民工来说,他所能拥有的资本,除了可能积攒的一小笔现金外,主要是承包地及宅基地的产权收益。然而,现有法律在这方面给予农民的权利相当有限,更进一步,基层政府及村集体又以各种各样的名目限制农民行使这些有限的权利。结果,这些土地及宅基地无法贴现,或者贴现值很低,无法为农民创业提供基本的资本。此即秘鲁著名学者德·索托提出的著名命题:由于产权的法律保障匮乏,农民资产是死的,不能成活资本。

其次,县政及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混乱,农民工创业需要支付的法律与行政成本过高。关于私人产权、企业经营、税务等等方面的法律本身就不够完善、合理,比如,增值税、营业税过高,县乡政府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管理机构,以各种名目征收各种费用。同时,基层社会秩序不够安宁,也无形中增加了创业与企业运营的社会成本。

总之,大体可以断言,乡村的各项制度及法律执行状况,要劣于城市。这一因素与物质的基础设施因素相叠加,导致城乡创业与运营的制度环境差距极大。也许可以说,这种差距已经超过了临界点,乡村不享有任何比较优势,对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文明的发展来说,才是最为可怕的。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政府在财政上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均等化政策,甚至对乡村采取倾斜政策。同时,通过重构行政、司法体制,尤其是通过推进县政自治、乡镇自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乡村的软硬环境有所改善,城乡间的差距若有所缩小,也许会吸引部分城市资源流入乡村,乡村自身的部分人力资源,也会留住。

5.返乡农民工创业专属贷款 篇五

茌平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可持续、能推广的金融服务模式,致力于为耿店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主要帮扶措施

◆与村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派客户经理挂职耿店村主任助理,作为该村金融服务专员,了解村民金融需求,签订家庭主办银行合作协议,并实时关注蔬菜批发市场农金通、自助机具等使用情况,定期对大棚种植户、商户进行回访。

◆创新模范人物信贷产品,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围绕具有村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客户群体,创新推出“先锋模范贷”系列产品,落实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措施,有效满足帮扶村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客群生产经营和综合消费资金需求,形成爱党爱国、敬老爱幼、重义守信的文明乡风。

6.农民工返乡创业收益影响因素研究 篇六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收益,Logistic模型

一、调查研究背景

湖南省、甘肃省分别作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在农民工返乡潮形成之后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技术培训、创业指导以及提供相关创业优惠条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以拓展湖南省和甘肃省的农村地区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收益相关状况,我们选择湖南省和甘肃省为调查地,将其作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代表。具体情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县域范围:每个省我们选择5个代表县作为调查点,代表县的选择标准是:(1)农民工外出务工占当地劳动力30%以上;(2)农民工返乡人数占外出务工人数的10%以上;(3)代表县的平均经济状况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全省县级的平均水平。湖南省的调查点是:望城县、浏阳市、双峰县、宁乡县和桂阳县。甘肃省的调查地点是:山丹县、白银县、甘谷县、民勤县和武山县。其中湖南省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甘肃省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共访谈返乡创业农民工67人。

2.调查对象:一是当地政府部门,包括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镇政府等,主要采取访谈形式进行调查。二是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形式;其中对返乡创业农民工问卷调查是通过各不同创业类型企业选择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当地的创业典型企业和个体商户。

3.调查主要内容: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个体特征情况主要为创业基本情况、创业收益情况和对创业环境的评价情况等内容。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分析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特征的分析

1. 性别年龄情况

在本次前往湖南省和甘肃省的样本调查中,男性受访者为315人,占45.45%,女性受访者为378人,占54.55%。受调查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情况为:平均年龄32岁,年龄跨度为20-55岁,其中20-24岁的占14.28%,25-29岁的占29.44%,30-34岁的占据19.48%,35-39岁的占19.48%,可见20-39岁这一年龄段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占据了82.68%,成为了返乡创业的主力军,而45岁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仅占5.63%。就湖南省和甘肃省对比来看,女性受访者都超过了50%,同时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异,分别为31.54岁和32.6岁。见表1。

就男性和女性的农民工创业者年龄来看,两者有明显差别,男性返乡创业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5.47岁,女性为29.02岁。从年龄性别统计可以看出,30岁以下女性返乡创业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在35岁以上高年龄段女性创业者明显低于男性。这种差异可能与男女农民工自然生理和所从事不同职业以及家庭环境有一定联系。对于女性而言,30岁之前大多进入婚育年龄,外出务工人数减少故回乡创业者居多,而就男性而言,他们更多在外从事体力劳动,年龄较大感觉吃力再回乡创业。

2. 婚姻家庭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为已婚者,其比例为44.59%,其中有24.24%是夫妻共同创业。同时,亦有42.86%的返乡创业者是未婚者,离婚等其他情况者占据12.55%。同时,从农民工的子女情况来看,有54.69%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拥有子女,其中子女数为1-2人者占据比例49.49%,基本符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而无子女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有45.31%。具体情况详见表2。

由上表可看出湖南省和甘肃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婚姻情况有差异,湖南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已婚者居多,而甘肃省的状况正好相反其未婚者比已婚者较多,而且离异情况的农民工创业者比湖南省的多6.49%;从有无子女情况来看,甘肃省返乡创业者有子女和无子女人数的差异比湖南省的差异要高4.48%。故根据家庭环境状况来看,未婚者多为较年轻的农民工,而有离异状况的多为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已婚情况者则居中;拥有子女者家庭负担相对较重,能够承受的风险能力较弱,故两省的情况差异可能会影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情况差异。

3.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受教育情况

农民工的受教育情况程度是衡量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方面,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则意味着返乡农民工在创业时对市场、技术以及风险等方面学习能力较强,即是创业者的重要社会资本。根据调查统计分析,总体返乡创业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一般,85.28%的农民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包括高中),其中占最大比例的是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为48.48%,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农民工仅有4.33%,所占比例较少,但专科以上水平的农民工也仅为14.72%。见表3。

为了量化受教育程度,项目组以受教育年限代表其受教育程度,故一般小学、初中、高中、专科的受教育年限为6、9、12、15年,则这次调查样本中的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21年,接近于高中毕业水平。其中湖南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7,高于甘肃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来说,湖南省的文化教育环境要优于甘肃省,故两省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调查情况有所差异。

从性别来看,男性农民工平均受教育程度与女性亦不同,统计发现男性返乡创业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05年,女性仅为9.38年。从农民工的性别与学历构成来看,初中学历女性返乡创业农民工明显高于男性,占据36.9%,而高中学历男性返乡创业农民工明显多于女性,占19.05%。据受访情况,湖南省和甘肃省农村普遍存在女性未读或未读完高中就外出务工的情况,而男性则多为读完高中就外出公务,这是由于农村中小农意识家庭所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男女性别在创业收益上的差异。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分析

1. 外出务工情况分析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见识广度和技术状况,从外出务工时间来看,外出务工为1-10年的农民工占据了80.95%,而外出务工长达20年以上者仅占3.03%,可见大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外务工的时间并不长,更有部分农民工在外务工半年时间左右就回乡进行自主创业;从其在外务工从事行业来看,有91%的农民工从事第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57.57%和33.33%。其中制造业占据31.6%,建筑业占据25.97%,服务业占据24.24%,商业占据9.09%,其他占据9.09%。见表4。

从上表可见,在外出务工时间年份上湖南省和甘肃省的农民工外出时间分布没有明显差异,皆为外出年份越长,返乡创业者人数越少;而在外出从事行业分布方面有所不同,甘肃省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时所从事行业为建筑业和制造业者最多,湖南省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从事行业最多的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而这三大行业则集中了大部分农民工,也基本反映了农民工外出就业的行业集中趋势。

2. 创业事业特征分析

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事业特征主要从创业行业和创业规模方面分析,在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行业来看,66.82%的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15.59%从事第二产业,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工为8.66%,而从事一系列如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占据8.95%。据对部分政府调查得知,已有当地政府如山丹县等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新兴产业的政策,且这种政策延伸发展是当地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当地经济的主要趋势,其中湖南省的农民工和甘肃省农民工的创业行业分布差异不大,趋势一致。见表5。

根据调查问卷,用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代表创业规模。由上表创业规模分布看,样本整体的创业规模较小,61.62%创业农民工的劳动力投入仅为1-3人,其创业性质大部分为个体商户,而创业规模为100人以上的仅占5.48%,且据调查创业规模较大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大部分有政府的扶持。从返乡创业能提供的平均就业岗位数量来看,样本整体平均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则能够提供6.7个直接就业岗位,而湖南省平均一个返乡农民工能提供7.31个直接就业岗位,比甘肃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平均多约1.4个直接就业岗位,故湖南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平均创业规模比甘肃省创业规模略大。

3. 创业过程分析

根据创业学的创业历程分析,将创业过程分为创业项目的产生(即信息搜集)、创业项目的实施(即资金、人力等的投入)以及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三大部分。第一,从创业项目产生情况来看,创业项目产生来源位列第一的是返乡农民工自己的观察,主要从外出打工时的想法,占据53.54%,其次是农民工从亲戚朋友的建议中所得创业项目想法,且这种创业想法来源大部分的创业形式是合伙创业,所占比例为32.47%,同时有14%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项目产生来源是通过政府扶持或者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中所得;第二,项目实施情况主要从资金投入渠道分析,依据调查结果,有44.16%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资金是自己外出务工积累所得,其次有较多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资金来源不仅是自己务工积累,而且还有的是亲朋借款,占据比例为34.63%,而通过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来获得资金的创业农民工较少,分别为14.86%和6.35%;第三,从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来看,目前返乡创业农民工所遇最大难题的是资金短缺问题,占46.46%,其次是创业环境不理想其中包括当地消费水平不高、房租房价较高、物流人流不够、公共设施配备不齐全等问题,认为此类困难是其创业瓶颈的农民工占31.89%,而选择技术落后和人才短缺为创业难题的返乡创业者为12.12%和9.52%。

可见政府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支持仍然较少,如创业项目开始的信息提供、创业中的资金扶持以及创业环境的不理想问等,这都凸显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中政府的重要性。而从湖南省和甘肃省情况比较来看,农民工创业过程的分布情况相似,差异不明显。

(三)政策环境评价分析

由上分析可知政府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中从创业培训、资金投入、税收以及公共设施配备等方面影响到创业的收益,故调查组通过调查问卷真实获得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政策环境评价情况,主要从创业手续办理复杂情况和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执行度情况分析。从创业过程中手续办理的情况来看,有66.67%的农民工认为返乡创业的手续办理情况并不复杂,依然有33.33%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过程中的手续办理非常复杂,可见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办理创业手续时仍有不规范、不统一现象存在。从各地政府在出台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政策执行情况看,整体政府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并不乐观,仅有50.22%的返乡农民工认为政府政策都完全执行或部分执行了,有41.13%农民工认为政策完全没有执行,且有8.66%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并不知道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情况,这说明当地政府政策的执行度并不高。从另一方面来看,通过访谈调查,大部分农民工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条款都有所了解或已经受益,但仍有部分农民工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条款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没有听说,甚至有部分农民工创业者认为某些政策仅为摆设,并没有落实到真正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从两省情况比较而言,湖南省返乡创业农民工对当地政府政策环境评价比甘肃省政策环境要略好,手续复杂程度较低,政府出台的利好农民工创业政策落实程度较好。见表6。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收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以上湖南省及甘肃省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整体情况的统计分析,调查组认为农民工创业收益受微观层面上的个人因素、中观层面上的创业过程因素以及宏观上的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见图1。

在本研究中,因行业分布比较局限,不方便量化处理故不考虑创业行业因素。个人因素方面包括:(1)性别,为虚拟变量(男=1);(2)年龄,为定距变量;(3)受教育程度,通过受教育年限表示,为定距变量。创业环境因素则包括:(1)外出经验,用返乡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年限表示,为定距变量;(2)创业经验,为虚拟变量,用是否第一次创业表示(有过创业经验=1);(3)资金投入,为定距变量;(4)人力投入,仅用劳动力数量表示,为定距变量。第三方面政策环境则用手续复杂程度表示政策环境的好坏,为虚拟变量(手续不复杂=1)。模型结果

据Logistic模型要求选取上述因素实证湖南省和甘肃省的各因素差异与创业收益差异的相关程度,模型结果见表7。

注:(1)栏内数值为回归系数B,括号内为标准误。(2)*:P<0.1;**:P<0.05;***:P<0.01。

综上可见,就湖南省而言,首先是资金投入,其次是外出经验,再次是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就甘肃省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力投入,其次是资金投入,再次是农民工的外出经验情况。

四、政策建议

鉴于湖南省和甘肃省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映射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组根据以上统计分析以及模型结果,从农民工自身微观层面以及政府宏观层面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收益,增加个人收入,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从农民工自身情况看,在众多返乡农民工中,进行返乡创业且创业成功的农民工仍然占少数。在项目组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缺少创业的经历,创业意识淡薄,盲目跟风,未能有较好的创业项目或者较高的创业收益。故农民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家乡资源,在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上补充相关知识同时坚持“干中学”精神;积极获取市场以及政府政策等信息,以积极心态参与到劳动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中去;拓宽自身的人际交往关系,利用返乡优势降低人情成本;寻求政府资助或者扶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和政府交流以获取好的项目或者建议等。

其次从政府政策情况看,要提高农民的个人增收,大力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其有效途径之一,要吸引农民工返乡提高其创业收益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创业意识,优化创业平台。其一,政府应树立创业典型代表,对创业典型进行表彰宣传,总结其经验,扩大其示范作用,营造创业氛围;政府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在信息咨询等方面多为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要打破行业性垄断,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维护农民工创业;同时依据模型结论,政府应当对于农民工创业中具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资金扶持或者资金投入,从而解决农民工资金问题;其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给予贷款优惠或者降低贷款门槛,从而减少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风险。

2.加强创业培训,破解创业难题。根据模型结论得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急需要技能、知识的补充及有相应能力的人力资源。湖南省和甘肃省在农民工返乡热潮时部分当地政府有开展过一系列创业培训项目,但大多数创业培训为短期的单一技术能力培训。此类创业培训对于农民工的技能有一定影响力却忽视了对农民工的创业能力、市场意识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农民工掌握了技术但创业项目未能成功。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民工创业培训机制,笔者认为:第一,政府推出的培训项目有全套的培训计划,其中包括一般的技能技术培训以及市场意识、市场风险培训和创业规划等。第二,创业培训要有全程性,即在创业之初,培训机构应对农民工的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分析并提供建议,降低农民工创业的风险;在创业过程中,政府可让相关农业职业院校、技术推广机构、政府劳动力保障部门等为创业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在技术职能等方面提供后续服务或者为需要相应技能的农民工创业者提供人才供求平台;在创业成功后,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交流中心,让已开始创业的和有意愿创业的农民工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市场信息,提供项目供求平台。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完善,可使得政府以及相关组织的创业培训真正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时刻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破解相关创业难题,达到创业培训目标。

随着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项目和产业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从事项目有以下建议: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资源,且政府应当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从事当地的传统工艺和特色产业,使得当地资源优势能够有效地发挥,形成传统型产业链;其次,在注重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湖南省和甘肃省是农业大省,在农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返乡农民工亦可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相应的农业技术从事农产品加工业,使得当地的农村产业链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并且带动其他相关的各类服务性行业,拓宽农民工创业渠道,是双赢政策。

参考文献

[1]胡俊波.困境与突破: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理论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2009(6):113-116

[2]肖莉.返乡创业大有可为.中国统计[J].2009(5):26-27

[3]杨鹏,陈林秀,曾正清.农民工返乡创业文献综述[J].决策与信息,2010(8):96-97

[4]刘庆宝.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条件分析与对策思考[J].2009(10):81-84

[5]李含琳.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5):45-48

[6]赵曼,刘鑫宏,顾永红,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律、制约瓶颈与对策思考——基于湖北省15县67名返乡创业者的纪实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37-41

7.重庆涌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潮 篇七

返乡创业潮中的三个开县弄潮儿

开县是重庆闻名全国的“打工第一县”,全县170万人口中,近70万人常年在外打工。“十二五”期间,开县每年都有超过1万多名打工仔、打工妹返乡创事业,创办的经济实体已超过2.7万户,投资总额超过275亿元。

谢世洪:“成都小吃”店主玩转新科技

大多数北京人并不知道,京城800多家“成都小吃”,90%都是重庆市开县人开的。这些开县人中,相当比例是——或曾经是——农民工。今年46岁的谢世洪,就曾是“成都小吃”店主中的风云人物。而今,他早已鸟枪换炮,试图在高科技领域分得一杯羹。他和合作者创办的重庆开县特飞航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航空特殊动力材料,得到国家发改委“高精度工业CT无损检测系统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支持,获得了轻型航空发动机、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和应用等50多项发明、130余项外观设计、220多项新型实用专利。他们开发的双转子回转式容积泵,目前正在申请国际专利。

1986年,初中毕业的谢世洪成为开县赵家镇长安村第一批“打工仔”之一。他一边为师傅放牛一边学中医,然后去建筑工地拉板车,再返乡结婚——刚步入社会的谢世洪,重复着与其他打工仔大同小异的故事。

看见别人当厨师能“半年前穿补丁衣服出去,半年后打领带回来”,新婚的谢世洪也去镇上学厨师,然后辗转漂泊10多个省打工。在成都锦江宾馆,经过一些类似于电影中“偷师学艺”桥段后,他成了大师的徒弟,成了厨师长,终于可以“打领带回来”了。

有一次,谢世洪出差到西安,走进一家小吃店吃午饭。他看着别人吃几元钱的小吃,而自己吃几十元的炒菜,还喝着酒,心里不免有点优越感。但小吃店老板却不高兴地埋怨:“你坐在这里慢悠悠地吃炒菜,起码让这张桌子少进账好几百元。”谢世洪有些生气,认为炒菜比小吃贵得多。但是老板却说:“这张桌子本来可以坐5个人,吃小吃都吃了几轮了。”谢世洪惊讶地了解到,这家小投入的路边小店,其实比很多大酒楼的利润高得多。

受到震撼的谢世洪,成为最早一批去北京开小吃店的开县人。

2002年,开县人陈代利在北京第一个以“成都小吃”开店并赚了钱,这让在北京的开县人备受鼓舞。谢世洪也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在北京西站附近开了家近100平方米的“成都小吃”。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流水有1万多元。

这一时期开“成都小吃”的开县人,80%都赚了钱,买房买车的都有。谢世洪却决定把钱用来开分店。他一边在北大进修MBA,一边管理着7家店——最大的店有700多平方米。

2007年8月,在京的800多个开县小吃店老板,加入新成立的开县商会。邓文忠任会长,谢世洪等任副会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谢世洪在一次接待中结识了程中云,两人在“做飞机项目”上一拍即合。他们合开的公司开发出世界首款超轻型、可折叠的水上动力冲浪板,已获得数十项专利和CE等多项专业认证。

肖华:打工仔创办的鞋厂产品销到了国外

42岁的肖华,这名曾经的开县“打工仔”,如今在家乡开县拥有一家鞋业公司的一半股权,而该公司的资产超过1亿元。

1991年,19岁的肖华离开家乡,去福建晋江鞋厂打工,靠勤奋好学做到了销售经理,每月能有两三万元收入。他由此挣得第一桶金。在那个年代,七八十万元的积蓄已经足以为更大的梦想搭上起跑器。1998年,外出7年的肖华回到家乡,希望从正在推进的三峡迁建中找到机会。他承包了开县橡塑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在企业整体改制时,他和志同道合的下海青年杨勇一起,买下整个公司,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成立了勇华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家,人脉、政策都有一定优势,比如有三峡后期产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其中一些政策在沿海地区是无法享受的,土地价格也更低。”肖华说,“这让我们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都是自己做。” 肖华说,每年12月6日至次年1月6日,邀请销售商来公司开会,将来年需要的品种和数量确定下来,支付定金后,公司按计划生产,“经营风险也不大”。产品定位于中低端,每双鞋带来的利润很低,但积少成多,仍能累加出极其可观的数额。

几年发展下来,公司日渐壮大,现有资产1.0157亿元。去年生产了800多万双鞋,其中有一部分出售到西亚和东南亚国家。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纳税200多万元。

更大的意义在于,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公司现有员工686人,在农闲时的用工最高峰期间,有1029名工人在这里挣钱,其中以四五十岁的妇女为主。在开县,在鞋厂工作所得到的薪酬,足以让员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还能兼顾家庭。

曾汉宇:水里养的除了鱼,还有谋求上市的梦想

40岁的开县人曾汉宇,已跻身于重庆水产行业的最前沿方阵。

出生于开县厚坝镇大坝村8组的曾汉宇,1997年从合川水产学校淡水鱼专业毕业后,去师兄创办的通威集团打工。懂技术、头脑活络的他进步神速,很年轻就成为片区经理,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当绝大多数人只能骑自行车时,这个农家子弟就开上了汽车。

nlc202309081154

曾汉宇发现,高温天气时,鱼的损耗非常大,侵蚀了很大的利润空间。也就是说,如果能减少运输中转,仅仅是节省下来的损耗,就是非常可观的收入。“鱼场必须有规模,但也不能太集中,要靠近市场终端,假如有自己的鱼场就好了。”一个念头在曾汉宇心中腾起。

2009年,开县举办首届乡情会,出台了返乡创业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曾汉宇听到这个好消息返回家乡,注册成立了重庆市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将厚坝镇闲置的3000亩山坪塘进行改造升级,让“死鱼塘”成了“聚宝盆”,还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在湖南,他也有2000亩养鱼基地。

“仅靠能吃苦还不够,科学养殖才是王道。”曾汉宇推行轮捕轮放的养鱼模式,每次放养的鱼种、大小、品类都很有讲究,实现了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成品鱼销售。

2011年,曾汉宇又进行了“水上种蔬菜”的尝试,套养了珍珠蚌,提升了效益。

2012年,一场大洪水让曾汉宇的鱼跑光了。渡过难关后,他再一次加强了对基地的改造,2014年,他又投入七八百万元进行“小改大”“浅改深”的改造,“往后,还会提升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喝着茶就能知道鱼是否缺氧”。

曾汉宇说,他在重庆的基地已经形成了年产量近千万斤的规模,去年的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虽然投入大,但利润也不少。”踌躇满志的曾汉宇说,重庆的水产品每年的市场总量在50万吨左右,而重庆的自产能力不到30万吨。“这是一个直接连结到老百姓菜篮子的行业,有很好的前景。”

曾汉宇的企业吸引了风投的关注,注资额以千万元计。而今,曾汉宇正积极筹备公司上市事宜。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连锁效应

过去,农民工“打工一人,致富一家”,对于社会的效应,被业界称为“做加法”。而今,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一方”,则成为业界口中的“做乘法”。从“加法”到“乘法”,返乡创业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工,成为“全民创业”中一块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

在重庆,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究竟有多大?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重庆市累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809万人,“转移就业率超过95%,基本实现应转尽转。”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0.3万人。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黎勇说:“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不仅对自己有价值,对整个社会也具有价值。”黎勇介绍,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人数规模,相当于市内农民工就业总量的40%。“全市每年返乡的30万农民工中,有近5万人在返乡创业企业就业。”他说,比如开县兴泰电子有限公司,450名员工中,从广东返乡的占80%以上。

“这些人创办的企业,为留守务农的农民而言,也带来了价值。”黎勇说,很多农业产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盘活土地资源和存量劳动力,既发展了农业,反哺了农村,更带动了农民增收创收,推动了精准脱贫。如云阳县红霖食品有限公司,与周边1000户养殖户签订长期养殖回收合同,仅养殖一项每年每户农民就能增收1.5万元。

“从更宏观的视野看,返乡创业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黎勇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创业形成的集聚效应优化了当地原有的产业结构,配套和相关产业均得到了协同发展。如合川区农民工李万明创办的“石丫”鸡蛋品牌,产品远销西南各地,其蛋鸡饲料需求,带动了周边300农户发展种植玉米、蔬菜等饲料类配套产业。

忠县、奉节、秀山等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陆续打造了新型“淘宝村”,构建起云智网商城,将个人网商和数百家企业组织起来,在线下建立实体展示店,打造出覆盖县城、辐射乡镇的24小时物流配送体系。目前,这3个地方约有1万余名农户在家当起了供货商,形成了产业发展集群。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处处长张德祥介绍,出身农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并非一窝蜂地盯着农业领域创业。他们创办的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承接了东部地区梯度转移产业,有的是整厂迁移,有的是部分产品生产基地迁移,有的是产销链条的一个环节迁移。“尤其是电子加工、服装生产、小五金等制造行业居多,形成了市内建厂、市外销售的互补发展模式。”而且农民工创业,“并非都是‘大老粗’,有相当部分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张德祥说,比如开县馗旭生物科技公司的实验室有博士14名,汇聚了50多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成果。可见,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返乡创业农民工正成为实实在在的推动力量。

“除了这些经济方面的效应外,我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缓解农村社会问题。”黎勇说,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据测算,全市约有9万留守儿童、11万空巢老人问题,因农民工返乡得到了有效缓解,“社会效益非常突出”。

开县厚坝镇大坝村主任李远林说,村里的年轻人,70%倾向于留在本县打工,“这和以前真的不同了”。

重庆开全国先河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早在2008年,重庆就开全国先河,率先出台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文件,此后,13个省市先后前来学习经验。

为了让农民工创业扶持落到实处,重庆在行业准入、行政审批、税费减免、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政策上进行了细化。引人关注的是,微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三权抵押”等多项“干货”政策向农民工开放。农民工开办个体工商户,除经营建筑业、娱乐业、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行业外,其余均可享受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前几年,只有女性农民工才有资格享受小额担保贷款。重庆突破这一点,在2015年将贷款对象扩大到所有农民工。在贷款额度上,从2008年前的3万元逐步统一提高到15万元。

对于很多返乡创业农民工而言,工业园区门槛高、要求严、入驻难,他们只能望而却步。重庆则另辟蹊径,为他们量身打造了市、区县、乡镇三级返乡创业园区(创业街)。在园区,推出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比如,吸纳农民工100人及以上就业一年以上的,可享受贷款利息补贴,最高可补贴60万元。近4年来,全市累计为156户返乡创业重点企业贴息5500万元。

重庆还组建市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全市累计为8.9万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73.9亿元。

重庆将农民工纳入创业培训补贴范围,参训人员每人每年可享受15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近年来累计对7.5万名农民工进行了创业培训。

市、区县两级组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有300余名企业家、大学教授、科研院所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咨询服务。

在返乡创业园区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有人力社保、税务、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进驻,为创业者提供行政代办、综合审批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如巫山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标准化厂房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第三年减半收费的优惠政策。征收的所得税,属于地方留存部分,实行先征后返。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黎勇介绍,“十三五”期间,重庆将集中力量推动返乡创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据《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场地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下一篇:体育工作计划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