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精选13篇)
1.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一
新课程、新理念、新感受
崇义县城关小学
钟芳锋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有效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字】新课程
新理念
新感受
数学课程
一、教学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任何改革必需先进行观念革新,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有行为的转变。没有观念的变革,即使是行为转变,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
首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创设“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介方式多样化。评价“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多用激励性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二、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时,通过课件演示教材P64主题图,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数出10个人、10只鸽子,通过比一比,填一填等数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历抽象10的过程,感受10的组成,培养l0的数感,形成和建立数l0的概念,让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与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的抽象美。
三、课程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l和3,先算9加l得10,再算l0加3得l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l3,即9+4-13,或者直接用l0加4得l4,再用l4减去l得l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加上教材编写过程中受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人员与学生所处地域不同。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过,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学、想学、乐学。
如教学”分类“时,我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思想。然后以评选”最佳小管家“作为奖励机制,让学生共同把教室里的杂物,按品种进行分类。每组选取一样后,让每组学生把小组内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再一次进行分类,让物品摆放得有序、整齐和美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再通过大家齐动手整理教室,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养成了整洁爱美的良好习惯。学生真『F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4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师》(K)2005年4月-2005年6月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K)2005年3月-2005年6月山西教育报刊社
2.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二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意义
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跟踪考察和分析判断, 以及在结束时提出较为全面的改进意见的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旨在探索新的教学规律, 研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促进意义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方面能促使新课程理念具体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二、新课程理念下构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个过程是以拟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 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综合评判的过程。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首要需要建立普遍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最终评价目标的具体体现, 是对所评价内容的界定, 也是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具有明确的导向, 通过评价能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或超越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能体现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还必须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明确思路。
原则二: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是切实有效的。一方面能够考查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另一方面评价体系要科学准确, 该原则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具体功能的体现。因此,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数据处理必须有据可依, 有理可循, 才能得到可信的评价结果。
原则三: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复杂, 内涵丰富的系统。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依靠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进行,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的, 能给予师生更开阔的发挥空间, 能够涵盖整个教学环节涉及的方方面面。
原则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 必须使评价易于操作, 衡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多少, 具体评分方法的详略, 都要从实际出发, 必须是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得到的, 这样才便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使用。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要关注从“教”到“学”的转变, 关注对“教材的研究”到“教学策略”的转变, 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1.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 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实际上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产生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的“教”要真正转变为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包括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 是否能够自主学习, 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是否具有参与的热情, 等等。其宗旨在于关注学生究竟是怎样去学的,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讨论、交流、思考、收获等行为, 以此作为依据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
2.教师研究教材教法转变为研究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教材教法, 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往往是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目的是否明确, 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 教材掌握成度如何, 教学方法是否运用灵活,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板书是否干净整齐, 等等。事实上, 这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其中的意愿, 成了教师主动教, 学生被动学。一堂课, 教学环节设计得再完美, 没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必须把重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 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更多地关注学生, 更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 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要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认知目标, 还要兼顾学生的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 让学生主动去学, 乐意去学, 在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学业目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也为教师指引了一个前进的方向, 在自我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探讨新的思路、方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篇三
一、“档案袋评价”简介
“档案袋评价”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并逐渐得到国内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究其原因,档案袋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档案袋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评价材料,使教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档案袋评价”具有如下特点:
民主性:“档案袋评价”中的各个环节是由教师、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沟通、协商共同制订的,并允许学生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辩、解释。这种民主化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改进与发展。
多元性:“档案袋评价”不仅能展示认知性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而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个性彰显,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也让教师能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开放性:“档案袋评价”把评价的时空范围由校内拓展到课外、家庭、社会,把评价的主体由教师拓展到学生、家长、社会,把评价的媒介由教师指定完成的作业拓展到可代表学生水平的任何作品。这种开放性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反思性:“档案袋评价”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通过阶段性反思和期末总结性反思,让学生客观、准确地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获得正确的自我认识,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更明确、更理性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自我反思是档案袋评价中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部分。
二、“档案袋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做好准备工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我向参与“档案袋评价”的学生介绍了档案袋的基本理念,阐明创立档案袋的目的,通过平等的对话和协商,师生共同拟订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其次,我就如何建立档案袋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并给出档案袋的样例。我本人还就档案袋如何用于教学,怎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做出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平等民主的参与方式,详细严谨的准备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档案袋评价能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成长。
2.确定收集材料的内容、时间和方式。
档案袋的内容应包括:
学期初反映学生学业基础的档案材料。收集这部分材料的目的不是进行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是便于了解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成长和进步幅度。
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册,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学生自评、课堂表现得分表、单元测验成绩登记表,通常以月为单位收集。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表现、思维水平、能力发展、知识累积等方面。
作品集。作品集给学生的学习表现提供证据,所以它的收集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多种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分课内与课外两大类。课内作品包括每单元有代表性的作业,参加各种指定学习活动的成果。课外作品包括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信息材料如随笔、读书心得、小论文等以及其他可以描述自己进步的材料。
反思报告。包括每单元的学习日志、阶段性学习的反思与自评、期末总结性反思与自评材料。
3.及时收集整理,定期反馈调控。
有了确定的收集项目,学生一方要及时地、有意识地把每项活动的设计、参与过程以及活动结果都放入档案袋,在预定的日期内如实记录自己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写下反思报告。教师一方要经常关注和监督学生学习档案袋的进展情况。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面有进步或表现突出时,教师、家长、同学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利用班会、家长会定期举行“语文档案袋”交流展示会,每个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档案袋,其他人可以提问并发表意见,介绍的同学可以答疑,甚至可以为自己申辩,大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给出改进的建议,以便对学生的成长方向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调控。
三、语文教学中运用“档案袋评价”的收效
一年来,“档案袋评价”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档案袋评价”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使我在档案袋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宽了教育教学的视野,促使我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实现了师生共成长。“档案袋评价”不仅帮助我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为家长们全面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提供了机会。档案袋评价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家长与学校间的相互了解和思想沟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4.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 篇四
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革更新,教育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虽有所变革与发展,但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又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师也正面临着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内容、原则、教学手段的再认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走新课程,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一、树立现代的语文观
语文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上。
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现代的教育观。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从横向、纵向切入实际生活的最精当概括。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的一项生活本领,这决定语文学科再不仅仅是作为书斋中的一种学问,而是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文化载体”,是传承文明的一个纽带,这决定语文学科是无限的过去与无限的未来中的一个点。无限的过去赖它以发展,无限的未来赖它以开拓。“交际”和“文化”本身都是动态的,也都是无限深邃博大的,语文学科必须与之完全相适应。这样,语文教师就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一个传道授业者,而是现实与历史交叉点上的一座灯塔。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有现代的思想意识,又要涵泳于历史文化,于“交际”之“形”中传“文化”之“神”。
其次,是要具有现代的教学观。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中学语文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其实,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放人,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个精神强健的个体。只有先“立人”,然后才可“立国”。如果我们的受教育者丧失了个性,丧失了创造力,也就谈不上现代化,更谈不上民族的振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引导,而决不是也不应是灌输。解放学生,培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也是在解放语文教师自己。语文教师不是智能机器人,也不是道学家,而是学生品质发展的助力器,泯灭学生个性,限制学生特长发展,这种错误观念和做法必须彻底纠正。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其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强调实用化、多样化、素质化,最主要的是突出能力训练,因此,我们要改变“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观念。一张试卷所反映的学生语文素质是极其有限的,也是比较片面的。语文教师的眼睛只瞄准高考命题和高考试卷,是短浅的。
中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抽象的,语文学科的能力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的。由过去的较重知识转变为较重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需特别树立起的教学观。这能力,固然是学生个人习得的,但在这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中,教师的作用至关紧要。我们应以能力而不是以知识去衡量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此,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要做到具体、精要、全面、扎实。
其三是要有现代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需德才兼备,要拥有一颗师心,要诲人不倦,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要不辞劳苦,不怕劳神。这首先体现在热爱学生,对学生的热忱上。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充满热忱,对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生”同样需要热忱,要做到有教无类。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还体现在对学生兴趣、习惯、态度、能力和性格的了解上,以及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和休息的关怀上。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识字写字是基础,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三、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
(1)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体现语文鲜明的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3)充分利用母语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倡导全新的语文学习方式。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五、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
语文课必须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具有开放的视野,注重综合性学习和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5.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五
[关键词]体验生活 合作交流 优化教学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勇于创新
[摘要]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渗透新课标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之时,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注重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热情:
1、多变的教学方法:
(1)随机应变,适当删除添补,提前推后。“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我们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 monkey, 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我的小树林”。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a、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说“Taik about it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p up” “very good ”,“Sit donw ,piease”.
b 、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
6.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六
新方式”的教学道路
-------赴江苏上海著名中小学高效课堂
示范教学现场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大沟乡中心小学:陈颖莉
2014年5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教育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会议!我们在白银市教科所领导的带领下,外出到江苏的南京、常州、南通,以及上海市四地六校考察学习。我们一行四十人,可谓是浩浩荡荡。这次外出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太难得了。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各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和授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教学改革的坚守、走 向、境界,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知名学校的各方面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的机会。虽然是仅仅十天的时间,但是在学习期间,通过对南京市行知小学、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常州局前街小学、南通师范二附小、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参观,课堂观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管理经验的了解,让我收获颇丰,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我们西部内地的教育和东部沿海教育有着怎样的区别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够有效的将东部沿海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融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呢?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西部教育的特色呢?顿时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很有一种危机感,一种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的危机感。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要真正学好一门技术是多么不容易,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不断的总结,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更何况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时代,从事教师职业更应该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单凭一两本书籍,不通过频繁的实践摸索,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洪流之中的牺牲品。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学无止境,我会始终坚持这一点。
在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四位名校校长的讲座和听取了四位骨干教师的授课。南京市行知小学的办学模式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杨瑞清校长所作的《行知教育永不“完稿”》的精彩报告,让我感触很深,特别是他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爱优秀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共性,爱后进学生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技艺和耐心,不仅要懂得爱,更要会爱。要让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一个良好的“花苞心态”。要学会等待,因为迟开的花朵也许会更美丽,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够去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力,理解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差异,激励学生的长处,提醒学生的缺点,让学生快乐中成长。的确,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花苞心态”!就好了,想想我们现处的学校,为了成绩,为了名次,要求孩子们6点多到校,然后语文早读、英语早读、品德和社会以及科学早读,到8点正式上课时,孩子们已经像机器一样运转了一个小时,儿童呀,能承受吗?可是,不这样成绩能上去吗?我们老师也不忍心,学校领导也不忍心,但是你不这样其他学校是这样,你能坐的住吗?这一切都是应试惹的祸呀。有人说,南方的人的观念先进,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而我们北方人注重成绩,因为北方穷啊,穷了就只有读书是出路,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唯一检测的就是看成绩。面对种种说法,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另外杨瑞清校长的办学模式很有特色,行知小学在30年以前是五里小学,当时只有12间破旧教室、7位教师,100多个学生的村级乡村小学,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办成了拥有班级24个、学生1000多人、固定资产1600多万的省级实验小学、全国知名的农村模范小学、行知教育基地;8万多名南京市的学生和数百名国外孩子专程到这里来了解农村科技发展、体验乡村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专程到校考察。如今的行知小学,瓜果飘香,绿意盎然,荷花睡莲,美丽无比,杨瑞清说,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是强调不能关起门来孤零零地办学校,而是要和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而他的办学就完全继承了陶行知理念。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的张义宝校长做的《推进课程建设创新,建构校本问学课堂》精彩报告,让我们领略到双成教育的魅力所在,明确了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中到过最好的地方的教育理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围绕《生命的坚守与生长》的精彩报告,让我们感受到“动眼静心,虚怀求进,倾情生命,明理践行”的精神追求,学校集团化管理以及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在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施建平校长也做了精彩的额报告,他们学校的教学特色是情景式教学,早在70年代,就有李吉林提倡情景式教学,情景教学分为: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六大类,形象、情切。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专题讲座,系统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有“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以“循环实证”实践论证。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部讲;二是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三是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最后张校长还就教学手段做了细致的讲解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这些,让我最后真正懂得:寻求适合自己的东西,那才是真的。我也悟出: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课堂,那才是高效的。
六所学校四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让听的人很舒服,有一种享受的感觉,也让我有所体悟: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的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现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的被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通过四位老师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成尚荣教授的讲座中说到:作为教师,你今天问自己三个问题了吗?一问三角形你构建了吗?二问苹果树你栽了吗?三问旧理念、旧习惯、旧方式是否断气了?做到三问,争取能使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由此,我确立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生管理方面: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所走过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有礼貌,校园里到处干净整齐,这些都来源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严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2、教学方面:课堂上尽量做到:
1、将时间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占据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要高。
2、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出现学生两两成对在一起边讲边练的场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3、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说出来的才是学生的,课堂上让学生去表达,耐心的听学生回答,细心的观察学生交流,精心的指导学生互助。
4、将探究权还给学生。老师要选准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老师不要害怕时间不够用。
5、将教学权送给学生。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努力打造适合自己学生的高效课堂。
3、做一个少抱怨、多思考的好教师。对比各所学校,其实只要是当老师,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没有轻松的工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不同思想的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无论哪所学校,都离不开敬业的教师,只有面对现实,少抱怨、多思考、多理解、才能当好一名教师。
4、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如果光停留在口头上而不体现在行动实践上,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水中月、镜中花。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作为班主任,就要建设好自己班级的文化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7.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思维导图
新课程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在教学中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物理教学, 有目的地让学生经历各种过程, 从中获得体验,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体验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 教师讲解各种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 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 使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来套出其他题目的答案。当遇到难题时, 不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解问题, 而是在头脑中搜索老师讲过的例题, 其思维方式是回忆, 而不是分析。如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 就会出现教师方法讲了多遍, 但学生仍不能灵活掌握的现象。因为, 相对概念、规律这类陈述性知识而言, 方法、思路属于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取决于能否将它自觉地迁移到新的情景, 由于它比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具有更大的跨度, 因此讲方法并不一定能使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学生运用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 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过程, 并从中获得有益的体验, 这是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所必需的。
二、重视探究式学习, 不能只停留在探究的环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 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学生由过去从开始学习科学的概念、规律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 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 他就要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向, 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的资料, 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 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 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真正实现新课程确立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它强调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给予知识本身更重要。
三、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就是用图表的形式把思维的过程可视化表象出来, 从而促进思维过程更全面、更系统、更高效, 首先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 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 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 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 依次类推;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 使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为创造性思维增添能量。
思维导图的作用就是将大脑中的思维进行图示化, 对教师来说就是将正确的思维过程呈示给学生, 学生顺着这张地图就能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学生来说, 在解题过程中, 当思维没有方向时, 可以利用所给的物理现象和条件, 进行发散性的思维, 并检验每个思维分支和本题的关联程度来取舍所需要的某一思维线索, 一旦思维线索确定, 必定在整个解题思维过程中思维清晰明了。由于思维导图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能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架, 在解题方法上能训练自己一题多解的能力。使用思维导图, 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 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因此, 思维导图可以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 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 (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 , 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可以对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从全局到细节都很好的把握, 使思维过程向纵深发展。
四、加强实验教学
注重对实验的探究体验重视学生实验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实验, 理解实验的原理, 掌握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提高学生的技能。通过学生实验, 使学生懂得如何设计实验, 如何确定实验原理、器材、实验的操作步骤, 能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必要的误差分析, 能按要求进行器材的安装和电路的连接。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演示实验中, 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预测实验的现象, 然而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 验证其猜想, 体验其过程。重视学生的课本之外的探究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尝试, 使学生在课外的实验中充分体会知识的创建, 理解知识的意义, 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考实验考查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不亲自做一做, 很难发现问题, 很难达到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同时对每一个实验的目的、步骤、原理、仪器使用、观察分析、结果解释等都应掌握, 并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新课标要求每一位物理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转变角色,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 学会研究学习, 更新教育理念和思想充分挖掘创新教育素材,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定能培养出大批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新课程 新理念 新方法 篇八
一、课改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课改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时代要求我们以新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教育效益,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二、对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的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取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
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课文编写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强化教育理论以及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使自己能充分的驾驭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四、对师生地位变化的反思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进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讲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五、基础教育课程是否能更加顺利和深入地进行下去,教师是关键
广大教师对新课程必须有一个理解熟悉到创造性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教师学习和研修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支持新课改,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要认识课程改革进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长期探索、长期实践的思想准备。要胸怀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地理教育事业再创佳绩。
9.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九
会议心得 新学校新理念新课程新思路
新学校新理念新课程新思路 曲阜师大附中韩其文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2010年12月18、19日两天到山东诸城一中开会学习,观摩了两位专家的教学情况,一位是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北镇中学副校长史建筑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位是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日照实验高中教科处主任温德峰老师的《新诗的朗诵鉴赏》;并聆听了寿光一中物理老师常玉如的报告《优秀生的成长与培养》。同时还在会议期间参观了诸城一中的新校园,颇有一点心得,现整理出来,以供同行批评指正!一、新理念,新校园诸城一中新校是本人所见过的最好的新校园之一,占地大约不到1000亩,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远非一般学校可比,广大师生生活其中定会心情愉悦,精神倍增。学校的各种板报和宣传也布置的井井有条,素质教育宣传吸人眼球,各种名言警句直逼眼帘,高楼林立,窗明几净,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值周末,除前来参加观摩课上课学生外并未见其他学生到校,也许是因为这次会议在本地举行,也许是因为山东省规范办学行为不敢让学生到校。据询问,诸城一中平时教学管理也是如此,这就不是一个外地人所真正了解的内幕了。仅从其外表来看,学校确实在进行很多素质教育,如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等等。二、新理念,新课堂本次会议共观摩了两位专家的课,两位专家共同的特点都是在课堂上体现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温德峰老师的课可以说与高考关系不大,基本上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对于语文而言,高考命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试题的命制来自于现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既是高考要求更是山东省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温老师的课可以看出新理念、新观点始终存于脑际。在上课期间,温老师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技巧;虽然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技巧的点拨,但通过学生的阅读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读出文中的坚强、忧愁、乐观、阳光等感情。老师不先提供示范,而是一直在强调“成功者就是全体学生之中”,对学生学会阅读带来很大的暗示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史建筑老师的课上得非常成功,虽然所学的是古代的名篇,但运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进行讲授,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比如让学生进行诗歌变奏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史老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创作,而并不同一般的老师先展示例子。对于要求老师展示例子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其写作,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三、新理念,新能力温老师在上课期间,分别展示了多种不同风格的新诗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扩大了学生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看似与高考能力无关,其实不然,语文的所有能力都与高考能力有关。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就愿意去阅读,视野也就开阔了,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史老师的课看起来中规中矩,其实包含老师精心备课,精心设计,特别是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更是令人叹服。在课堂上,史老师始终掌握主动权,又始终让学生来回答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只有在学生理解不了或理解有误的时候,老师才给以简单的点拨,继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领悟。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能力水平不高才是无法理解的。四、新理念,新举措寿光一中物理教师常如玉的.报告,针对优秀生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常老师常年进行学生奥赛辅导,取得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但同时常老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技巧,真正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挫折教育、心理辅导等等,都给与会者带来很多的启示。虽然有很多的与会者在议论常老师的做法是很普通的,但看似普通的做法中涵盖了老师的能力水平和技巧。其实教育和教学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但落实是造成差别的最大的原因,只有空洞的理念而没有具体的行动,所有好的经验和措施都等于零。以上是本人与会之心得,只能是管窥之见,谨请教于大方之家!
10.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测试题 篇十
1、改革课程功能
2、改革课程结构
3、改革课程内容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
6、改革课程管理
1.核心理念: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4)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树立终身学习观;(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2.新课程的“新”:(1)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5)改革课堂教学;(6)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8)重视教师的理解与参与;(9)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三、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新,评价意识)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3.树立资源意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6.由裁判
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3.(1)对学生评价:强调全面发促进者.7.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合;
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8.从教研关(2)对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从教学面发展状况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业成长需要;强调”自评“促反思,开发者.10.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建立的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1.式;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3)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生.12.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学生.1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实施发展;
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14.在对(4)考试改革:考试内容重视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式灵作.(同事及家长等)15.文化的传播者,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综合素质。
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16.更新教育4.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 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1)对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
四、新课程与学生
2)对教师评价: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学校课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程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合作,参主体,责权的主体).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
(四)新课程与评价
“教育家”的跨越。1.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综合(3)对课堂者学的评价:必须考虑学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是否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合性学习等。
评价中心的转移。
(五)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2.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发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段改进提高,面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向多元。(对话,开放,反思)
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1)提前进入情境的“ 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3.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
11.新课程 新理念 新思路 篇十一
关键词: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编排特点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学校积极响应课改号召,派教师去参加新课程培训,在课改培训中,我一边学习,一边研读新教材,回来后,我在运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更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新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向学生说明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新教材与旧教材在编排上有明显不同,原先的旧教材以体裁为标准,将文章进行体裁归类分几个单元,现在,新教材的编排是以专题为单位,专题下又包含几个板块,缘于这个原因,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不可以再像过去那样以单课为单位,而应以一个专题为单位,基于这个想法,开学第一课,我首先向同学说明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然后在进行专题一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专题一的主题是:青春,下设三个板块:吟诵青春,体悟人生,设计未来,都关乎青春的内容,然后让大家通过朗读预习这一专题的所有课文,思考这一篇篇课文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关乎青春的话题的,让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不仅要能整体感知每篇课文的文义,还要能在每篇课文的启发下;自己写一篇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开始单课教学,这种先让学生把握一个专题,再进行具体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而且也对“青春”话题的作文进行了有益指导。
二、课前引课预习,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学期,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我在尝试一种新的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前引课预习法,取得了很好的预习效果,下面举几个例子:(1)在《六国论》一课即将学完的总结中,我这样说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苏洵在他的《六国论》中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来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戒,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即不要向西夏、契丹妥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教训“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也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讽谏北宋王朝,并也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历史教训。那么,欧阳修意在讽谏北宋王朝的什么?他又为我们总结出怎样一个历史的教训?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预习《伶官传序》,从中找到答案。
在《游褒禅山记》一课教学完成之后,我也因此顺势导入下一课的预习:本课学完之后,我们马上要学到的是苏轼的《石钟山记》,本文也是一篇游记,但与《游褒禅山记》又有不同,与之不同的是,本文是篇考察性游记,它将要考察的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石钟山得名由来,历来说法种种,作者对这些说法持什么态度?通过预习,大家来找找答案。
又如,在讲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时,我有意识地把一堂课结束在“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这一自然段上,并向学生简要提示:这个细节在诗中起“一石三鸟”的作用,让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谈些看法,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答案的内容异乎寻常的丰富。(这样的课前引课预习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注重把握课文编排中课与课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并运用于自己平时的写作中。)
三、教学中大胆放手,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如在老舍《想北平》一课的教学中,遵循新课程理念我进行了如下设置:
(1)导语(略)。
(2)请全班同学集体读专题导语:①明确人为什么会有月是故乡明的主观感受。②明确本专题学习方法。同学找到:因家乡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教师补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想被作品中的家园之思所感动,需要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乡,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补充:同学读作品,要深入其境,联系自己,读出共鸣。)
(3)明确本专题由两个板块组成:板块一:月是故乡明;板块二:乡关何处。
(4)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板块二:漂泊旅人中的一篇文章,老舍的《想北平》。
(5)明确题目“想”即“思念”,老舍是怎样想北平的,为什么想北平,带着这个问题,让同学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次,整体感知文意。
(6)简介作者老舍。
(7)写作背景简介。
(8)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划分段落的思考,集体感情朗读课文一次。
(9)在此基础上,小组内合作交流,确定段落及划分依据。
(10)找小组同学回答。同学以我爱北平,为什么爱,抒发对北平的爱为依据,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设置问题,进一步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解决:①对北平的爱,想说而又说不出,这种说不出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②为什么爱北平?③北平有什么特点。④这种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体现出来的。
同学讨论结果:①这种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就像我对母亲的说不出的爱(用类比手法来写)。②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③北平特点:动中有静,布置匀调,接近自然。
主旨概括:通过写北平的特点,抒写对北平说不出的爱与思念。
写作特点归纳:语言通俗。
艺术手法:比较、类比、直接抒情。
12.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十二
一、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前言部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阐述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以为,对于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必须做到“神不散”,即继续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凸显语文课的特色和本质,而语文课的形式可以“散”。
二、教师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表明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教学思想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反省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必须牢记:教和讲的全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觉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如果一强调学法就忽视教法,一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就放任自流,既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又违反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四、教学方式
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违背学生的生理、认识、情感等特点而被遗弃,出于双方主观能动性调动的考虑,教师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一是横向的拓展。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包括中外名人、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难以且不适于在课堂中全部解决,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拓展知识,解决疑问。二是纵向深入。学习语文有大量的方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掌握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尝试、发现。这就需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通过置疑、启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置疑,即对学生的置疑分类处理,选取属于知识拓展、深化的问题“置而不答”,让学生在课外自信解决。启疑,即引导学生生疑。另外,还要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1.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每节课上,教师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对于课文内容、生活、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感情,都要用自己的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2.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旨在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对话”。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题,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题”。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别人的感情变成自己的感情,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信息技术
1. 信息技术的渗透带来的挑战。
汉字键盘输入方法的出现,尤其是手写输入和语言输入等,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汉字输入可能越来越方便,但同时却又脱离汉字笔顺笔划及汉语拼音的规范性要求。
2.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查找学习资料,自我准备。
学生在开展某项学习任务之前,自己查阅资料,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激发主动探索的动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些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理念和要求,我们应当继续顺应时代改革的潮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纲要,并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课程改革体系,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层出不穷。通过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 本文作者对教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即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思想的转化;教学方式的改进;信息技术的整合等。
13.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 篇十三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生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东莞中学 周平凡整理
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与一些新理念(1)前言(2)评价的功能(3)几个概念(4)评价的新理念
二、莞中高一生物课程学生评价的实践(1)模块下构建学分评价(2)课堂中学生评价的实践(3)学生电子档案袋的制作
三、关于评价的问题与思考
一、前言
有一个3岁的小孩在和他父亲逛街的时候说:“爸爸,我的鞋不适合我了”。儿童的话天真单纯,然而就是在这天真单纯的语言中,更加蕴涵着智慧和内涵。我们也在思考和寻找适合学习者活动和学习者发展的教育,寻找适合学习者活动和学习者发展的评价„„
1、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其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则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国际视野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教育评价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
2、学生评价改革成为课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在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中缺乏多方的交流和理解等。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3、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评价改革决定着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由于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不从制度化上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新课程所提出来的种种新的教学理念就很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尽管教育者也充分认识到这些所谓的新理念是如何如何好,但在考试和升学面前,这些所谓的新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式的柏拉图,他们不得不将之置于一边或仅仅作为公开课中的一种演示。
我向来说课程改革首先要进行评价的改革,回顾一下来看,人们对我们教育的批评最多的就是学生评价问题,教育评价就是最好的指挥棒!然而我们的课程改革却是先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进行改革,评价的改革却迟迟不能出台,多少让一线的教师感到茫然。
二、评价的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与急遽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转而注重培养学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于是,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
1、传统教学的评价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活动都是在课程或者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往往侧重于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侧重于选拔与甄别。存在着一些误区: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分割开来,把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考试是在“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评价内容上:知识多、情意少。 在评价标准上:共性多、个性少。 在评价方法上:量化多、质性少。
在评价主体上:消极被动多、共同参与少。 在评价重心上:结果多、过程少。
2、新课程下提出的评价的功能:
教师应把教学评价看作是生物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反馈机制。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在现阶段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从而更好的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功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起点,对学生适当组合。——教学前的规划活动。②鉴别教学得失,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
③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监控和改进学习者学习行为的活动。④评定学业成就,报告学习成绩。——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成果的检验。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评价是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诊断学生是否有错误概念和有何学习困难、鉴别教学上可能存在的缺陷以及为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综合来说,教育评价有以下功能:
综合功能。包括: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调节功能;4.激励功能;5.反思功能;6.记录功能。
鉴定水平功能。选拔淘汰功能。
三、几个概念
(1)选拔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由学校上级部门来组织,如中考、高考、招聘考试等。(2)水平性评价:鉴定是否达到预设水平的功能,校内外都有组织。如学年考试、考级、考证。(3)发展性评价:基于改进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对话、协商的建构过程 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
发展性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外部的评价者,也包括学生自己;
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学生的学业目标达成情况,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个性发展;
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还注重评价的过程;
评价方法多样,包括量方法和质的方法;
评价结果不仅以同辈发展和教育目标要求为参照,还注意以学生本身的发展为参照。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真实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替代性评价
四、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1、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即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学业成就曾经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于是全球都在进行关于“教育与人”的大讨论,学业成就作为评价单一指标的局限突显出来。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乐观的心理素质、坚强刻苦的精神品质的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
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奖项只占到五分之一左右。法国则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业态度的评价,而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则放到了第二位。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英国则在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对迈克尔·乔丹和比尔·盖茨同样是成功的论证,再一次使评价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点也已逐渐在世界各国获得认同。
一个故事:小鸡,鹿,老鹰,松鼠同时参加一个测评,测评包括“跳、飞、挖”三门课程,结果这只普普通通的小鸡成了测试中的冠军,为什么?„„
《多元智力理论》1991年提出
加德纳说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在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样,在加德纳看来,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由此,加德纳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
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ngece)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它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启我反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和存在智力(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言语/语言智力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顺利而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交流。诗人拥有真正的语言智力,演说家、律师等都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逻辑/数理智力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进行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科学家、数学家或逻辑学家就是这类智力高的人。
视觉/空间智力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海员和飞机导航员控制着巨大的空间世界,棋手和雕刻家所具有的表现空间世界的能力。空间智力可用于艺术或科学中,如果一个人空间智力高且倾向于艺术,就可能成为一名画家、雕刻家或建筑师。
音乐/节奏智力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歌唱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在作曲家、歌唱家、演奏家等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身体/运动智力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从事体操或表演艺术的人。
人际交往智力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于教师、临床医生、推销员或政治家来说,这种智力尤为重要。
自我反省智力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较好地意识和评价自己的动机、情绪、个性等,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信息去调适自己生活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自然观察者智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植物和动物)以及对自然世界(云朵、石头等的形状)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过去人类进化过程中显然是很有价值的,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同时这种智力在植物学家和厨师身上有重要的体现。
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如人为何要到地球上来,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怎样的,在另外的星球上生命是怎样的,以及动物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等。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也并非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也是以此作为衡量智力高低的标准的。因此,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出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此,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但在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磨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
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美国各著名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求学业成绩,通常还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短文(选题通常极具开放性)、有关人士的推荐信和面试等。
英国则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记录的方法。而“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的方法,目前也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和认可。
需要强调的是,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3、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
例如,美国马里兰州,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的。在英美等国家,学生和家长还可参与评价体系或指标的建立,学生还可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在以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
与此相比,成为评价主休中的一员,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4、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应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 新体系 新理念】推荐阅读:
新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08-16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育07-31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学习心得09-17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1-23
渗透新课程理念 落实识字写字教学07-21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09-19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10-17
实践课程新理念教导处在国旗下讲话09-19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目标06-19
用新课程理念 改革传统美术教学(课改)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