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入职程序

2024-07-19

员工入职程序(精选11篇)

1.员工入职程序 篇一

新员工入职程序

一、新员工入职

1、新员工填写员工信息登记表,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负责将新员工录入员工花名册、员工生日统计、员工通讯录等表格。

2、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将新员工的员工信息登记表、1寸照片3-5张、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复印件等相关证件存入档案,并按顺序排入相应部门档案。

3、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带领新员工录入指纹,记录每位新员工指纹编号后进入AI考勤系统,增加新员工。

二、厂区介绍

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带领新员工参观厂区,分别介绍公司规模、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史、绿色钢铁、原材料、主要产品

1、公司规模介绍包括:各各分厂名称,厂房面积,地理位置、分别生产的产品

2、企业文化介绍包括:中国扁钢基地,3、公司发展史介绍包括:建厂时间,4、绿色钢铁介绍包括:无污染,无排放,低噪音,不受限制

5、原材料介绍包括:材料名称(窄带、中宽带),材料规格(厚度固定,按宽度切割成扁钢),协议采购,质量保障,价格优势

6、主要产品介绍包括:产品名称(纵剪扁钢、热轧扁钢、翼缘板、镀锌(黑铁与镀锌)),产品区分,产品规格,产品用途,销售方式(电话-传真-定金-排产-物流找车-打货款-发货)

三、公司制度

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负责向新员工介绍公司规章制度,分别介绍员工出勤制度,员工请假制度,早操规定,工服规定,用餐规定

1、员工出勤制度介绍包括:上下班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午休规定(不得随意外出),上下班打卡规定(忘打卡及时补假条,领导签字后交人力资源部),新员工试用期期间上下班需到人力资源部报到。

2、员工请假制度介绍包括:每月全勤天数,请假条填写规定(公休、事假、病假,忘打卡……),请假工资核算规定,3、早操规定介绍包括:出操时间(周一不出),惩罚规定(不出早操、动作不标准、迟到),4、工服规定介绍包括:(a)试用期结束后免费发工服、工牌,不满半年离职扣工服300。(b)周一至周五必须穿工服戴工牌,人力资源部负责不定期抽查,查到不穿工服罚款50元。(c)员工自配白色衬衫

5、用餐规定介绍包括:用餐时间,浪费惩罚规定

四、轮岗实习规定

1、本部门实习4-5天

2、轮岗实习10-15天

3、销售实践10-15天

五、公司周围环境介绍

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负责向新员工介绍公司周围环境:超市、饭店、浴池、集市、药店、移动公司等,介绍公司附近钢铁生产企业主要销售的负责人、主要产品、地理位置等。

2.员工入职程序 篇二

入职培训是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 旨在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行为, 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 最终实现组织发展、个人发展的活动。新员工从校园到企业, 从相对单一的环境进入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如何能让新员工更快的适应环境, 更好的了解企业, 更为迅速的融入企业这个团队之中, 是每位企业培训员应该学习的内容。当新员工还是学生的时候, 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多的期许和愿景。希望自己能够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 把校园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运用到企业中, 使其潜力能够最大的发挥, 从而使自己凭借优异的工作成绩被公司所认可、录用。但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每个企业都有与之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绩效和评估方法等。因此, 新员工入职培训不仅能够为员工的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生力量。

二、入职培训的目的

入职培训, 主要是公司对每一个初入公司的新员工介绍公司历史、基本工作流程、行为规范, 组织结构、人员结构和处理同事关系等活动的总称, 目的在于能够让新进员工融入这个团队, 使其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 减少人才流失, 为企业发展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入职培训作为企业培训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是满足企业生产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 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入职培训工作能尽快提升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更快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 更好地为企业增益创效服务。

三、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的实施

当前的中国企业培训市场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命令式调训, 到如今商业培训市场异彩纷呈, 培训市场走过了从启蒙期到行业化。但终究不可改变的是, 一个企业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来拟定, 必须系统、科学、合理。

(一) 入职培训设计

根据企业原有新员工的培训流程, 根据新员工的学历、地域、性别差异, 明确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和方向, 结合企业现有情况对培训工作制定一套完整而科学合理的培训工作流程。

(二) 实施培训工作流程

1、筹备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部门信息购进相应的培训工作物资, 确定培训的时间表, 明确课程、学时、上课时间、地点、教师等工作。保证培训工作能够按计划完成, 并提前与相应人员做好前期沟通。

2、培训工作实施内容。

以企业的性质、工作内容、规章制度、安全意识等为内容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通过不同的培训形式让新员工了解企业。培训课程依据新员工人数进行安排, 要求广泛而又具体, 课程学时依据培训时间表有序进行, 要求详细而又周密。

(1) 了解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历史和现状的了解, 让新进员工清楚的认识到企业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 让员工对企业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的讲述, 让员工对企业氛围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对企业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增强员工对以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了解企业职能部门。通过介绍, 使新员工了解企业各部门的情况、工作流程、规章制度, 让新员工清楚各部门的职责、工作任务。通过对各部门的了解, 使新员工更为具体的认识公司情况, 便于其在工作中, 更好的与各部门沟通协调, 更好的开展工作。

(3) 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培训。规章制度培训,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相关制度, 工作中应该怎样遵循工作制度。通过发放《员工手册》, 让新员工在业余时间深入了解企业, 具体理解员工职责和行为规范。借助企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案例引入安全生产的概念, 讲述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

(4) 了解生产部门工作内容。每个生产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 通过各个生产部门的了解, 使新员工对各个车间的工作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比较关联, 更快在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5) 到企业生产一线观摩学习。带领新员工到生产场地去参观学习, 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际生产情况, 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实际考察能使新员工更加直观的认识到企业是做什么的, 工作环境怎么样, 需要怎样的人才, 进而认识到自己怎样做才能在企业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6) 职业规划培训。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 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 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否, 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即有助于新员工更清楚的、更宏观的认识企业, 更明确企业定位, 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 学习好职业规划这门课程有助于员工在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日后自我提升。更是企业留住人才, 增加企业的发展发展企业的不竭动力。

对企业新员工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开展呢?

通过分析不同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工作愿望, 制定新员工为适应企业需要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的规划。

通过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讲述, 让新员工了解自己应该从什么方面认识企业, 怎么样能够让自己与企业和谐共生, 从而把握企业, 驾驭工作, 成就梦想。

通过了解新员工的工作仪态, 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员工行为规范, 让新员工和谐自己的工作行为, 让他们时刻代表并展现公司形象。

(7) 相关法律知识培训。通过相关人员讲述《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规, 让新员工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条文, 更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从而维护企业的根本权益。

(8)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最直接的、有效的、让员工互相了解、熟悉的方式。通过互动, 让员工在短时间内相互了解, 增进彼此的感情, 通过这些互动让员工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认识团队合作的力量, 体会团队协作的必要性。

(三) 新员工入职培训价值评估

企业培训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 但是真正能做好企业培训价值评估的企业比例还是比较少。什么是入职培训价值评估呢?价值评估是对某事物或行为对环境产生影响大小的评价估量, 入职培训价值评估自然是对入职培训这一事物和行为对新员工和企业也影响大小的评价估量。

当前阶段的入职培训价值评估分为培训前评估、培训中评估、培训后评估三个阶段。

培训前评估:预估培训人数、培训内容设计等内容。

培训中评估:检查培训初期是否达到效果, 后续设计能否按照计划进行。根据学生听课情况检测新员工培训的价值, 例如通过学员对概念的理解、对实例的讲述等, 并且通过听课等情况更好的检测教材设计内容和教师讲授方式、手段是否适用于新员工。

培训后评估:通过考试初步判断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效果。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对新员工在工作实践中的工作表现, 对培训实施效果做进一步的诊断。如此经过三年、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检测, 就能够准确地总结出新员工培训价值评估对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同时将评估结果作为再策划的依据,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四、培训工作的意义

对于企业, 新员工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整期、适应期。而入职培训能尽快地让员工对企业有较为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所以入职培训对于新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对于员工, 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 融入团队, 更好地和企业融合起来;对于企业, 入职培训可以让员工较为清晰的认识企业, 能够更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摘要: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员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明确新员工培训目的、内容、意义和它的价值评估,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做好新员工培训, 对于其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清楚企业的现状、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意义非凡。入职培训对每一位新员工的定位, 使其职业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更好的相适应, 让每个人价值得到更好的、最大的体现和发挥。

关键词: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实施,培训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黄健.培训师 (管理师)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2]杜素梅.创新培训理念提升培训实效[J].科技博览.2012 (6) .

[3]李焕然.培训专业化:引领培训市场成长成熟的风向标[J].管理学家, 2012 (7) .

3.新入职员工需要精神导师 篇三

该案例中,没有提到银信集团是否为管理培训生王昆已经配备了思想导师。但从一般性的管理培训生制度的设计层面来看,基本上都会配置思想导师。所以,尽管案例中没有交代此类背景材料,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银信集团已经为王昆配备了思想导师,也需要该思想导师对王昆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从而帮助那些具有优秀潜质的管理培训生在遭遇心理困惑和障碍的时候,能快速走出阴影,而不至于出现如同案例中王昆崩溃的情形。

本案例中的王昆是8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特征十分突出,由于多数人没有吃过苦,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容易产生挫折感,正如本案例中的汪总说的一句话“自尊心如此之强情绪又如此脆弱”。现在80后青年尤其是85后青年,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

王昆作为一个新进入企业一年左右的应届毕业生,是带着一种美好的期望和理想,靠着一份激情在工作。但由于受到一点点挫折就变得灰心丧气,心里难过之至。当我们在遭遇这些挫折和不顺的事情时该如何面对呢?

最好是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地忍受。所谓积极地忍受和消极地忍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平时我们会提到胜任素质这个概念。在胜任素质中有一个叫做坚韧性的素质,其定义是指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所从事的任务。坚韧性素质的最高状态是通过建设性的方法解除自己的思想压力或消极情绪。在非常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思考压力的来源,并集中精力解除压力,变被动为主动。

让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选拔并培养一个管理培训生需要经历的环节。

第一步,了解领导人才成长的规律;第二步,明确何种人才能在本企业取得成功;第三步,建立开发体系;第四步,输入高潜能的人才;第五步,制定个性化的开发方案;第六步,评估、跟踪其成长;第七步,逐步完善整个过程。

这里提到的第二步指的就是岗位胜任素质的问题。目前在推行管理培训生的企业中,这一点做的都不错。这些企业往往在第三步和第六步做的不甚理想。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为管理培训生配备不同类型的导师,从而可以帮助管理培训生不仅仅在技术和能力上获得提升,更可以帮助他们在心理环节上获得成功,培养他们坚韧性的素质。

关于导师的安排,从经验上看,一般为一个管理培训生可同时安排几种不同类型的导师,从不同角度对其提供辅导。这些类型的导师包括直接上级(对实际工作提供指导)、高层管理人员(提升其观察、思考问题的高度)、职业发展专业人士(提供成长、成才方面专业的咨询)、师兄(有针对性地指出并提供实际的经验)、同伴(交流学习经验)。

我之前就曾经在国内一家知名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工作过,尽管该企业没有采用管理培训生制度,但在对待入职的新员工的培养方面,却采取了管理培训生的某些好的做法,其中之一就是为每一个新员工配备思想导师。

4.新员工入职程序(流程) 篇四

一、目的

对新员工的入职程序进行规范,确保入职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了新员工能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中,增强其归属感,特制定此流程。

二、管理内容

1、对新员工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2、办理入职手续;

3、向新员工介绍其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相关同事;

4、试用期内对新员工工作的跟进及评估,为转正提供依据。

三、入职流程

(一)应聘接待流程

1,应聘人员在人力资源部领取并填写No.1《面试申请表》 ▲要求:对应聘人员要热情接待、解答;要求应聘人员在填写求职登记表时,如实填写。

2、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初试,根据初试情况填写面试意见。

3、初试通过后通知相关用人部门管理者面试,人力资源部向合格者发送N0.2《录用通知书》,不合格者资料归档处理。

(二)员工入职准备

1.人力资源部向合格者发送N0.2《录用通知书》;

2.确认新员工报到日期,通知新员工在报到之前需注意事项:所需资料以及其他须知; 3.通知前台新员工报到日期,前台准备好新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所需表单并负责依据《录用通知书》内容落实各项工作:--用人部门负责安排办公位,申领电脑、电话;

--行政部门负责发放办公用品、开通邮箱、帐号、调试电脑设备等;

(三)员工入职手续

1、前台协助新员工按要求办理入职手续:

--员工填写N0.3《员工入职登记表》,并交验各种证件: ①一寸免冠照片2张; ②身份证原件、户口复印件;

③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学生提供学生证原件); ④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离职证明);--与员工签订劳动(试用期)合同、保密协议、员工手册确认书;

--建立员工档案、考勤卡;

--介绍公司情况,引领新员工参观公司、介绍同事;--将新员工移交给用人部门;

--OA网上发布加入信息更新员工通讯录。

2、用人部门负责的工作

--负责安置座位,介绍并帮助熟悉工作环境;

--制定专人作为新员工辅导员,介绍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四)入职培训

按照规定时间安排新员工参加入职培训(特殊情况不能培训的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培训内容:《员工手册》讲解

(五)试用期考核

适用期期限以人力资源部与新入职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依据。试用期内的员工因假期中断本岗位工作的情况下,试用期自动顺延。试用期原则上不允许提前转正,若表现优秀,经用人部门申请,提交No.4《员工转正申请表》,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报备总经理审批同意后可提前转正。在试用期内,公司认定不适合其工作岗位,提前以书面或者口头协商的形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六)入职结束

待新员工办理完所有的手续,人力资源部将所有资料归档编号,妥善保管。注意事项:

①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时,若资料不全应限期补办(试用期内),否则暂停薪资发放。

②员工向公司提交的个人信息资料由公司统一管理,离职后集中销毁,不予清退。

5.招聘程序,入职程序,离职程序 篇五

1.正式员工离职需提前30天提交书面辞职申请书交部门负责人处,部门负责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批示离职日期。

2.人事专员根据批示后的辞职申请书发放《离职申请表》,员工在本部门办理完工作交接手续由部门负责人确认;

3.到布草房交还工装;

4.到人力资源部交还考勤卡、工号牌、员工手册、更衣柜钥匙并签定《劳动合同解除书》后到财务部审核欠借款事宜。

5.主管级及以上员工离职由人力资源总监审核后交总经理审批。主管级以下人员离职由人力资源总监审批。

6.审批手续完成后离职当月的薪资下月18日发放,若本人无银行卡可找人代领,但必须办理委托书。

7.人事专员根据已办理完手续的离职表将该员工人事档案重新归档。

8.离职表交薪资主管一份,其余交招聘主管保存。

6.酒店离职、入职程序 篇六

离职程序

1、意向程序:离职申请人应提前30日(试用期员工提前7日)用A4纸书写离职申请书并按顺序递交部门直接领导(部门主管/经理)、人事经理、总经理,各部门领导了解调查详细情况后,根据员工的实际离职原因及工作表现决定,同意该员工离职的,在申请书上签字,否则可拒签。通过离职申请的正式员工按照申请书日期30天后(试用期员工7天后)办理交接程序。

2、交接程序:通过离职申请的员工,携带三位领导领导签字的离职申请书到人事部或本部门领取三联的离职申请表并分别在本部门、人事部、财务部做好物品和工作交接手续,各部门主管经理检查确认交接无误后在离职表上签字确认,各部门各留一联,如有使用物品丢失、破损等需要离职员工赔偿的,部门主管应在离职表上注明,否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追究对应部门主管经理的责任。

3、以上程序通过各部门领导签字的,即为正常离职,工资及其他项款正常结算,否则即为非正常离职无结算。

4、离职表在书写过程中不得涂改,只有部门主管以上领导及人事部具有请假条、离职表的发放使用权利。如员工有非正常离职的意向和行为,部门直接主管经理知道并且没有制止和及时上报总经理的,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部门主管经理承担。

5、辞退的员工离职,不用书写离职申请书,直接进入交接程序视为正常离职。只有总经理具有辞退员工的权利,如部门主管经理发现员工工作表现欠佳有辞退该员工意向的上报总经理。

入职程序

经过面试、三天试岗期、考核,合格后被告知录用的人员,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或前一天下午到人事部办理入职手续:

1、员工抵店需向人事部提供以下资料:居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健康证、学历证明及复印件。

2、填写《档案表》,详细阅读劳动合同和公司各项制度后签字。

3、人事部为员工安排寝室,发放浴室更衣柜、寝室物品柜、工牌。

4、填写床上用品领用单,带此单到财务部领取相应物品;在财务部还需交纳100元物品领用金(共需缴纳500元,其余400元工资中代扣每月代扣100元,正常离职返还其金额)

5、完成上述四项后员工携带人事部填写的《上岗通知单》到所属部门主管办公室报到。

6、三天试岗期公司只为员工提供免费三餐,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开始记工资。

注:各部门如有任何人员变动,应及时告知人事部。

考勤制度、入职、离职程序中各部门有经理的由经理负责签字,无经理的主管负责。

7.浅谈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 篇七

一、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意义

1. 就新员工来说, 有利于增强新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为使新员工尽快掌握岗位技能, 熟悉工作环境, 融入科研单位文化, 对科研院所的整体发展情况有较深入的认识并产生较好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不可少的途径。同时, 对科研院所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专业研究氛围全面、系统地了解, 将进一步提升新员工的思想素质、职业品质和责任意识。

2. 就科研院所来说, 有利于提高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新员工大都不完全具备完成规定科研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也缺乏在新集体中团结互助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因此, 科研院所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科研知识、技能和素质, 应从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 采取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内的多种方法, 让新员工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产生对本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导新员工自觉维护其声誉和利益。

二、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存在问题

1. 培训目的不明确。

很多科研单位把新员工入职培训仅仅当做单位概况的介绍会, 认为新员工对所在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的了解、熟悉是员工工作过程中的事, 不属于入职培训的内容。至于科研文化对新员工的感染、同化, 树立新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归属感就更无从谈起。培训目的不明确, 不全面, 必然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 培训缺乏系统性。

一些科研院所领导层对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新员工熟悉环境、投入工作需要的只是时间, 而新员工岗位所在的科研部门往往由于存在工作任务繁重、人手紧缺等情况, 也急于安排新员工上岗。在这种情况下, 新员工入职培训经常是闪电式的, 所有培训项目被压缩到半天或一天内完成, 形式代替了内容。这种无序的培训既增加了培训的时间成本, 也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迅速转换。

3. 培训内容单一化。

很多科研单位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做一个简单“行政步骤”, 认为新员工培训只要安排一两天时间了解一些单位基本情况即可, 在内容安排上不区分培训对象, 不管新员工的学历、岗位及工作经验如何, 都采用同样的培训方案和课程。涉及新员工开展工作的基本工作技能及心理素质等深层面的辅导较少。有些入职培训虽然有科研文化介绍、科研生产注意事项讲解, 有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指导, 可就是收不到满意的培训效果。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仅仅局限于行为、制度的约束上。

4. 培训方式传统化。

多数入职培训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 间或有参观科研生产基地等, 讲师与新员工彼此之间的互动较少。新进员工各自的学历、经验都有差异, 他们希望从培训中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单一的传统授课方式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效果欠佳。尤其是科研单位的核心价值观、科研生产理念等, 是需要新员工在体验中理解和认同的, 简单的说教不能达到引起共鸣的目的。

5. 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大多数科研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结束后, 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继续跟踪, 或者对培训效果有评估, 但测评的方法单一, 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一个简单考试或考核, 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而入职培训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培训一样, 培训效果如何、培训投入是否值得, 是需要培训组织者事后掌握的情况, 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而大部分科研单位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只注重培训的过程, 未建立起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入职培训随着培训时间的终止而结束, 培训效果不得而知。没有反馈, 自然无法改进。

三、提升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的建议

1. 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

一个科学的运作良好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应该是紧紧围绕科研单位战略发展要求, 并为推动科研生产服务的。首先, 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科研单位的战略部署和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而确定, 使新员工入职培训不仅是作为战略贯彻的先期工具, 更是有效支持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竞争动力;其次, 科研院所应将培训与新员工的实际工作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 将新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科研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满足新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增强凝聚力。

2. 明确新员工入职培训目的。

作为入职培训成功的基础, 科研院所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的, 一是使新员工在入职前对科研单位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理解并认同科研文化, 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 建立对单位的归属感, 接受科研院所的共同理念和行为规范并用以指导工作;二是使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领, 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只有在明确培训目的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 设计出合理的培训方案, 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 加强重视, 增加培训时间和师资力量的投入。

科研院所应改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 明确规定入职培训工作定期开展的时间, 把新进员工参与培训情况列入新员工岗位所在部门的日常考核等方式, 保证入职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规范培训内容, 增强针对性, 力求系统化。

一个系统化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知培训。主要内容是单位概况、发展历程、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科研文化内容宣讲等。通过此方面的培训, 可以使新员工对自己所在的单位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更易于接受单位的核心价值观, 增强信任感和归属感。二是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即关于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情况的培训, 包括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岗位的内外部工作联系、岗位的工作目标及考核项目等。通过此方面的培训, 可以使新员工对本职工作有较深的了解, 从而可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三是素质技能培训。主要帮助新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诚信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更高的职业目标等。通过此方面的培训, 可以使新员工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 更快地成长为专业化的科研人才。

5. 选择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提升培训效果。

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 科研院所可以依据需要合理地选择采用多种培训的方法。如对于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可以采用参观、讲解等形式;社交礼仪培训, 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职业道德培训可以由老专家与新员工座谈采取现身说法或演讲等形式;科研文化培训, 可以采用案例法、分组讨论法等方式;岗位技能培训, 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可以充分调动新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习效率, 强化培训效果。

6. 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体系。

8.校园招聘新员工入职管理 篇八

一、充分理解法律规定,依法建立劳动关系

三方就业协议是高校为保护在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利益而设计的。但三方就业协议仅约定了就业时间和就业意向,对一些意外情况无明确的规定。高校毕业生临时毁约行为会对用人单位造成较大影响,在实际操作中,用人单位有必要起草就业补充协议。

用人单位起草就业补充协议必须遵守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首先要向高校毕业生表明用人单位不能违背就业补充协议的具体细则,然后才是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不得违背就业补充协议的规定。就业补充协议作为高校三方就业协议的补充,提高了就业的达成率。

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定劳动合同之前,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对高校毕业生入职材料的甄别和审核。高校毕业生在报到时需向用人单位提供本人的身份证明、学历证明以及必要的个人信息,高校毕业生应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并承担提供虚假材料必须解除劳动合同的后果。二是做好入职体检。安排新入职人员进行体检,可以了解其在该时点的身体状况,使用人单位能将岗位需求和新入职人员的身体状况结合起来安排新入职人员工作岗位,避免工作安排不当给劳动者造成职业伤害而引起劳动争议。三是掌握试用期相关法律条例。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考察期。对用人单位而言,需要掌握的法律重点是:如果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必须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必须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试用期不能与劳动合同期限相分离。

高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正式报到之日起,用人单位应该依法与之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等必备条款进行约定,同时对试用期、福利待遇、补充保险等其他事项进行约定。

二、建立有效的入职流程

建立有效的入职流程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保留率、士气和工作效率。有效的入职流程包括以下内容:

(一)营造欢迎的氛围。通过用人单位网站公告、邮件、电话等形式,告知高校毕业生报到时间、交通票据保留报帐、接车时间和地点等信息,让高校毕业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体贴入微;在车站、住宿区域、入职培训区域布置欢迎横幅,欢迎的氛围要隆重而热烈。

(二)激发新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发展史、企业品牌、企业的社会美誉度等,能够使高校毕业生产生加盟企业的荣誉感;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等企业文化内涵,可以激发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共发展的归属感;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产品生产部门的分工协作,能让高校毕业生看到企业的全局和企业微观层面的工作职能,帮助新员工树立全局观,使他们能够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理解企业制度、政策的内涵,提高执行力。

(三)展示员工贡献对企业的重要性。向新员工展示企业优秀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不仅显示了企业对员工贡献度的识别能力,而且彰显企业的价值观;告诉新员工优秀员工做出贡献的方法,以及企业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可行的工作创新的重视,让新员工找到用武之地。

(四)提供职业生涯咨询。让新员工了解企业职业发展通道,提供职业生涯咨询,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树立个人品牌,打造个人差异性竞争力,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使个人成长路线与企业发展相吻合,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五)给新员工提问的机会。在新员工入职2周内,面对面的沟通可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新员工未来生活和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的解决办法等;新员工入职3-6个月,组织新员工进行入职座谈,了解他们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与企业融合的情况,遇到了哪些实际困难等;在试用期满前,人力资源部必须组织用人单位对新员工进行试用期考核评价,对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条件的新员工进行入职面谈,对不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条件的新员工说明理由,然后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六)提供有效的入职培训。有效的入职培训可以帮助新员工获得工作能力: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与安全环保体系可以帮助新员工获得企业工作语言,使他们能够尽快地与企业老员工沟通;产品知识、加工工艺、设备加工能力等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新员工获得岗位技能;拓展训练能够帮助新员工学会沟通技巧和换位思考,激发新员工的团队精神;军训可以锻炼新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执行力。

9.新人入职工作程序,完成 篇九

一、工作流程

部门职位申请—招聘--面试(初试、复试)—录用通知--入职准备--入职报到--入职培训--转正申请及评估--转正

二、入职流程说明

(一)、部门职位申请

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工作需要,确实需要增加新员工的,首先填写《拟招聘员工申请表》,写明岗位名称,资质要求,经公司领导签字批准后,交至行政人事部办公室。

(二)、招聘

行政人事部办公室根据《拟招聘员工申请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招聘员工,确定面试人员,面试人员的数量不应少于拟录用人数的3倍,并提前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

(三)、面试

由公司总经理、副总、行政人事部总监和本部门负责人等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面试结束后,由面试小组决定试用人员名单。将《拟招聘员工申请表》和试用人员的简历一并送至总经理处,经总经理签字同意后,进入试用程序。

(四)、录用通知

行政人事部负责电话通知试用人员。

(五)、入职准备

1、确认新员工报到日期,通知新员工来公司报到需准备的个人资

料,包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资历或资格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与原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2、准备好新员工入职办理所需事项,和用人部门协调安排办公位,申领电脑、电话。

(六)、入职报到

1、建立员工档案,确定薪资(初试、复试都会谈到薪资,有可能有出入)。关于薪资,中层以上的员工由江总来谈,普通员工由齐仲岚负责。

2、介绍公司情况,包括:上下班时间、休息日、试用期和保险等

3、引领新员工参观公司、介绍同事。

4、行政人事部办公室负责发放办公用品、更改通讯录以及留下QQ号码加入工作群。

5、将新员工移交给用人部门,介绍其部门主管和同事。

(七)、入职培训

1、人事沟通。新员工到岗,首先与其沟通工资和福利待遇。

2、一周内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简要的培训。新员工培训主要内容: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公司现行的基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如果入职人数较少或由于时间的缘故,可以引导新同事自行学习了解。

(八)、转正申请及评估

新员工工作满试用期时,由行政人事部安排进行转正评估。员工本人填写《转正申请》,对自己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进行自评,根据部门经理意见和行政人事部总监意见,总经理进行转正批示。

(九)、转正

通过转正评估的员工报行政人事部登记确认,签订劳动合同。

10.合肥某公司办理入职手续程序 篇十

1、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即将入职的人按照规定时间入司办理入职手续,并提醒其携带身份证、学历证书、资格或职称证书等原件。

2、办理入职手续内容:

① 验核证件的原件后归还本人,并留存复印件备档。

② 填写《入职登记表》、《员工档案表》(附表1),随同证书复印件,建立员工档案。在入司日期表里登记入司日期。

③ 安排办公桌后,根据《入职领用物品清单》(附表2)到前台请其给新员工配备办公用品,和办公设备(电脑和电话等)。

④ 找相关负责人为新员工制作工作牌和饭卡(或提前通知负责人提前备好更好)。

⑤ 带新入司人员到各部门认识各部门同事。

⑥ 把其带给其部门负责人。

⑦ 安排入职培训事宜。

⑧ 将入司材料传芜湖备案

二、员工转正流程

1、员工即将到正常转正时间时,提醒员工在OA上填写转正申请,附件:《自入司以来的工作总结》、《转正申请》。

2、转正审批后,通知其体检(胸透、肝功、普检),到财务交保证金(主管以上5000元,主管以下3000元)。

3、体检、保证金手续均办妥后签订劳动合同

三、办理劳动合同备案、办理社保流程

1、办理劳动合同备案所需材料:

① 《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②录用人员登记表》③《录用人员登记表》(续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纸质电子档均需要。④续签劳动合同的则需提供老合同

2、办理社保增加提供材料

①《录用人员登记备案花名册》②社保增加花名册(若超过三个月的则到社保中心办理,否则在网上即可办理)。③2人以上需提供电子档。④ 凭身份证复印件、一张照片办理社保卡。

3、办理退保(人员减少)提供材料

①先到劳动局,持《劳动合同解除证明》解除劳动关系②持《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和《社保减少花名册》到社保局办退保。

4、原来在其他区办理社保的只要让其退掉包河区即可给其办理

5、办理社保均必须在每月的24日完成所有手续,否则,超过24日,下个月的社保即缴纳。★

四、办理公积金的流程(签订劳动合同满一年的员工公司为其办理公积金)

1、公积金开户(填写《合肥市住房公积金职工开户清册》、《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开户申报表》)

2、增加或减少人员填写《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变更清册》

3、补缴的填写《合肥市住房公积金补缴申请书》、《合肥市住房公积金补缴清册》

4、到前台办理时需提供 《劳动合同》、《录用登记备案花名册》

11.原生家庭与新员工入职管理 篇十一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着新员工(本文中的新员工,指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且在企业工作三年以内的劳动者)离职率高居不下的问题。新员工的大量离职使企业蒙受着招聘、培训成本等资金损失,岗位熟练员工的空缺也桎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有如薄纸一捅就破,长期合作更无从谈起。对此问题,企业管理者们归咎于新员工的品质,认为80、90后不负责任、太自我。我们倾向于从原生家庭(即父母的家庭,个体出生与成长的家庭)的角度理解新员工的社会化程度与工作方式,并提出降低离职率的对策。

社会化不足的新员工

“我们的企业处在成长期,发展势头强劲,因而迫切需要新员工的加入以满足扩张店面的需要,我们人力资源部也招聘了不少新人。但是,往往才刚给他们做完入职培训正期待他们有所作为时,好多人就给我走了,然后又空出岗位,让我们不得不再重新招聘。”M餐饮企业人力资源部长J无奈地告诉笔者。随后J又补充道:”有些员工辞职时还跟公司说一声,有些员工走时根本就不打招呼,说不干就不干,让我们很被动甚至影响到店面的正常运营。我问过一些员工他们辞职的原因,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就是想解决高离职问题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在笔者调研的中小企业中,这类新员工大量离职现象随处可见。组织中适当的离职率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血液循环”,优胜劣汰以保持持续性的生命力。然而大量新员工离职,则只能使企业疲于应对招聘、培训环节,陷入“人财两失”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在欧美国家,员工离职十分普遍,但他们往往有很清晰的离职原因,而且会征得主管的同意(找工作需要上任主管的推荐信)。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独立生活,往往有良好的自我管理基础,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经过认真的选择并进入企业后,能够将自我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有机地结合并较为长期地留在组织。而在中国,个体从小就缺乏自我管理的概念,对于自我目标没有想法,在工作中难以找到自我满足感更休提组织认同与融入,于是工作得不舒服了或者受到领导的一句批评就可能迅速离职。

这些行为都可以归咎于一个原因:个体自身社会化不足。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发育历程,就是所谓的“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使自己有能力介入社会生活、遵从普遍的社会秩序,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独立自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除生物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个体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例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等。而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职业发展。在中国特色环境下,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社会化不足导致其自我认知、人际互动、管理沟通、情绪与道德等方面的能力欠缺,从而在面对实际工作时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与不适应感,快速“跳槽”也就不难理解。

当“自我”遭遇“自我”

新员工进入组织前的成长历程使其形成了以自我判断与感知为直接依据来选择自己行为的习惯,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往往以组织为中心考虑生产、利润等组织行为,因而当两个“以自我为中心”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冲突是显而易见的,高离职便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80、90后新生代员工已成为企业新员工招聘的主要来源,他们离开原生家庭、学校来到企业工作,希望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近三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传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奉献和社会责任等观念受到冲击,讲求个人自我价值、注重物质追求、实利主义等多元化的人生观、道德观影响着社会和每一个家庭。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个体,所接触的社会化环境更加开放,社会信息愈加庞杂。他们进入组织后,高入职期望与低实际感受相比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带给个体强烈的心理震撼,自我否定、沮丧、焦虑等消极体验随之而来,要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组织社会化也就“道阻且长”了。

另一方面,个体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然而中国情境下的家庭犹如一座座围城,在内部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有些孩子成长为李天一式的“小皇帝”就不足为奇;在外部孩子被保护得滴水不漏,家长很少主动让孩子参与到社会化的活动中,与社会不接轨。当社会化不足的孩子离开熟悉的原生家庭以员工的身份进入陌生的组织时,在新规则新环境下,他们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沟通、合作,于是便以自我为中心决定自己的行为,无法恰当地自我呈现,在新环境下感到“孤立无援”与难以适应,一旦在工作中遇到一点问题也就极易离职。

个体社会化不足导致的相关技能的自我准备不充分是新员工入职管理困难的一大来源。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主体,但在全球价值链中却扮演着“生产车间”的角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要通过压低劳动力成本换取微薄利润,即所谓的“竞次”(Race to the bottom)。企业需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以保障自身的生存,从而在招聘新员工时,往往以组织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雇佣到最合适的员工,以达成最大经济效益,用看待“工具”的眼光冰冷地对待员工。同时,企业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能够给企业带来现实且具体利益的客户身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调整工作内容与管理方向,重视外部客户而忽略了内部员工管理,在员工关系研究及管理方面所下的功夫可谓“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建立一种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在缺乏企业关注的情况下,新员工无法从“组织外人”顺利转变为“组织内人”,那么大量离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理论上如果能够从“以我为中心”转变为“以他我为中心”,那么员工和企业将形成良好的员工关系,这对员工和企业都有好处。员工和企业比较而言,员工是弱者,企业是强者。弱者显然有调整的必要性,只有自我进行调整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强者面临着新的形势也有调整的空间,考虑员工的需求是具有超前眼光的企业家们应做出的行为选择。无论是强者或弱者,了解到社会化不足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或许更能够为彼此间换位思考提供思想空间。

nlc202309040438

原生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而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最初是从原生家庭开始的。作为一个人最初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原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因素、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等因素相交织,塑造着个体的性格与能力,影响着个体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影响个体未来的职业走向。原生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我们面临的新员工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因于原生家庭。

首先,社会环境变革影响家庭教育。中国经济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之后,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个体的思想处在混沌不清状态,对于自我和未来没有清晰的认知,处在一种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因此当这样的个体组成家庭时,父母本身存在的不足导致其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塑造健康的人格,从而孩子成为新员工时便缺失相应的观念。

其次,家庭以自我为中心培养孩子。一方面,中国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同样体现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教育大多有一种“补偿性”心理,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感到有所缺憾的部分,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而强加于孩子,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来满足自己的成就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社会 “官本位”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给予孩子高期望,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人上人”,中小企业就职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与家庭理念不相符,于是新员工入职时便直感落差太大,难以融入组织。

第三,父母权威要求孩子听话。中国社会赋予家长专权的角色,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并不需要孩子有主见。家庭更多的作用是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以学习能力、考试成绩为判断孩子优异与否的主要标准,对于感恩、创造力、逆境商、协作、人际技能等方面的强调少之又少。因而当个体从家庭走向职场,亲密关系转变为职场关系,关系中的人、情境都发生了变化,但个体由于社会化程度不够,常常难以很快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与工作岗位。

第四,中国教育回避现实问题。中国文化里,“欲望”与“行为”是分开的,当碰到问题时,往往有从自己身上逃到别人身上的倾向。经历过社会大震荡的50、60后父母不愿意了解中国社会真实的一面,旅游目的地大多选择条件优越的地区,对社会底层的情况知之甚少。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全球化误等同于西方化乃至美国化,片面让孩子朝着美国靠拢,而忽略了美国与中国是两个不相同的意识形态,导致培养出的孩子无法适应中国环境。

综上所述,在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个体的发育成长历程,而其自身的缺陷与误解导致培养出来的孩子社会化不足,从而进入企业后,给企业的入职管理带来困难,需要企业帮助其完成社会化,并使其留在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新员工社会化过程离不开原生家庭,企业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思维模式也与其原生家庭紧密相关。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家族企业的比例较大,企业文化大多根植于家庭血缘文化,创业者的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风格以及其胆量、品质和外部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在其原生家庭中便形成了基本形态,因而要想理解企业管理者,从原生家庭着手必能寻到根源。

调整招新策略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应当在完善员工管理尤其是员工入职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原生家庭影响员工社会化不足这一现实,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适应当前的环境。

招聘过程强调实用主义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凭借个体的成绩优异和毕业院校名气为重要依据来选择新员工,忽视个体期望与组织需要是否相一致这一事实。而新员工在招聘时“雾里看花”,寻找与自己的美好憧憬相契合的企业,进入组织后一旦发现目标不对便随时准备更换“码头”,从而组织只能为重复招聘而无奈买单。所以,企业必须摒弃不当的用人观念,持有“英雄不问出处”的胸怀,将实用主义融入招聘环节,挑选真正适合于企业的员工。

将社会化纳入招聘内容 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前,原生家庭完成了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历程,社会化程度初见雏形。社会化程度高的个体在组织中能够灵活快速地适应新环境,此时组织只需适当地开展组织社会化培训,个体即能成为企业真正的“自己人”;相反,社会化不足的个体则会纠结于新环境,对组织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此时组织即使花费大量力气也可能无法消除其离职的意愿。因而组织在招聘过程中,应该将社会化纳入招聘考核内容当中,例如考察个体原生家庭来判断其社会化程度,优先挑选社会化程度高的个体进入组织。

强化组织社会化过程 个体由原生家庭或学校进入组织,所面临的关系对象、情境及规则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而新员工容易对组织产生不适应感。此时,企业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组织社会化策略,帮助新员工完成从原生家庭到组织的过渡,使员工在得到组织的肯定与认可的同时增强员工的留任意愿。例如,企业可以“导师制”为基础,为新员工指定导师,帮助员工以正确的方式较快地了解组织,让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的发展方向。

企业要关心员工的家庭 中国是一个“儒表法里”的社会,儒家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国人十分注重“家”,把“家”看作是生活的中心和精神堡垒,因而 “家文化”的传统不断在组织内生根发芽,并有助于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所以,企业需要开展与“家”有关的活动,关心员工的家庭,以“家”为切入口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将企业与员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仅让员工留下来还能够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上一篇: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下一篇:固定资产实验报告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