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总结报告(精选8篇)
1.地质调查总结报告 篇一
4数学:
微积分方面,着重掌握中值定理、定积分、多变量函数等主要内容;数理方程。着重掌握常微分与偏微分方程(一介、二阶)。福利爱变换,时函数P。数理统计方面的相关分析。判别分析、趋势分析及计算机、电算等基本知识有一般的了解。5物理学:
在一般力学基础上着重掌握地质力学所需的力学知识和流体力学(液流)知识;学习和物理的基础知识。电学方面。学习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对电子元件,固体电路、电子路线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有一半的了解。6化学:
无机化学方面,要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加强有关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如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标准电极电位测定,胶体离子平衡。化学热力学定律,放射性同位素,Eh与pH相互关系等)。分析化学方面学习一般分析基础知识。重点是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机化学方面,学习有机物在各种自然条件下(氧化、还原及水中微生物作用)其化学组成的变化及有机试剂的测定方法。仪器分析方面,能了解光谱分析方法与过程,主要掌握光谱分析图谱的识别与解释。加强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7地形测量与绘图:
学习有关地形测量的基本知识(如分幅、坐标、测图知识、定点、罗盘测刨面等)掌握地形图的识别与使用,及罗盘导线草测基本技能;学习图件青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普通地质学:
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室内外教学,第三页
2.地质调查总结报告 篇二
通过实地调研, 笔者认为应继续完善现行地质调查评价项目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加强核算体系理论研究, 建立针对不同项目承接单位的项目费用核算规范, 以有效发挥地勘单位找矿的主动性, 不断提高其项目管理效益。
一、地质调查项目经费规范化管理风险与内部控制
地质调查项目, 作为国家公益性投资财政专项, 从专项管理角度讲, 具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与规范。但是, 由于地质工作具有特殊性, 地质调查项目野外作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野外作业区环境艰苦, 野外用工、道路交通、燃材料供给、野外防护、备用金使用甚至是正规发票的取得都具有相当大的困难, 给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原始凭证的获取、支出核算及处理、单位财务部门审签等带来了一系列困难, 因此也加大了财务控制风险。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支出核算风险节点主要存在于重点支出与野外作业业务支出几大方面:一是外协费支付, 主要是外协招投标管理与经费拨付;二是野外燃材料支出, 尤其是偏远野外作业区多不能获取正规发票, 多为高价耗材;三是劳务雇工, 如野外槽探支付的雇工劳务费;四是野外作业租车费支付管理;五是野外津贴按标准核定支付与规范管理。
二、项目承担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经验与成效
自2000年起,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就承担着我国中南地区重要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任务, 建院以来共承担地质调查项目96项, 资金累计35 930.70万元, 地质调查项目技术与经济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在长期的地调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创立了适应地质调查项目特点与管理实践的具体操作办法, 对专项经费支出风险防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财务内部控制与审签规程。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涉及内部管理、技术、经济与业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与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审签流程结合紧密, 与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相协调。以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管理审签为例, 每一个项目合同的审签都要上院务会讨论决定, 都要经过项目管理办公室、总工办、分管院长、院长汇签, 就此项业务签署“有无意见”后备案管理;每笔支出均通过项目负责人、总工办、财务负责人、分管院长审签, 重要拨付、支出款项要院长汇签。每笔经费支出部门监管责任明确、审签规范, 充分重视支出依据的合理性、合法性, 针对野外施工特殊情况以及原始凭据获得较为困难等实际问题, 制定了统一执行标准与操作规范,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财务风险, 尽可能地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2. 基本做法与成效。
(1) 外协项目招投标管理。严格按照部门招投标有关管理规定, 对单位本年度地质项目进行汇总统计, 根据单位现有设备和技术人员资源配备情况, 拟定外协工作手段的总工作量和预算总额, 上报省财政厅批准;根据省财政厅批复意见由技术部门牵头负责编制需求书提交给招投标公司;招投标公司依据用户需求书编制招标文件, 规定投标人资格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内容, 制定评标方法, 聘请专家, 经公开竞争后选择外协施工队伍等承标单位。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监督创新, 打造阳光平台, 创造公平、拒绝腐败, 择优竞争良性环境;二是通过平台集中竞争招标的办法, 降低项目施工成本, 尤其是改变了以往如钻探施工单个项目的钻探工作量小、外包费用高的局面。
(2) 合同管理。 (1) 合同订立。采用合同评审会签制, 即依照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制定的合同评审会签流程, 由生产经营管理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从各部门角度出发逐一审查依法待签的合同, 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风险。合同评审会签制度运行几年来取得了较大成效, 至今未发生合同争议, 起到了很好的把关作用。 (2) 合同履约—付款。为了加强对外协项目进度支付款的审核, 单位实行外协工程进度付款会审会签制度, 即在生产部门 (或项目部) 、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各部门分管领导审签的基础上, 召开院务会议, 审查变更工程是否经过“三重一大”程序, 如果不符合程序则不予签字, 工程款不予支付。
(3) 外业雇工与费用管理。一直以来, 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雇工劳务费支出是经费管理的难点, 雇工劳务费支出多存在白条支付、一人代多人领款、冒领等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 总结进一步降低核算风险的具体做法:由项目部负责对项目雇工考勤, 根据出勤情况按月编制劳务费发放表, 由领款人签字确认, 经人事部门汇签、财务人员审核领款人签名备案笔迹并通过电话确认的方式进一步核实;款项支付时, 并附身份证复印件、收款收条、发票作为支付依据, 规范了项目雇工劳务费支出。野外雇工劳务费结算支付依据总结:支撑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有临时工劳务协议 (合同) 、考勤表、身份证复印件、收款收条、发票。
(4) 租车与费用管理。为了规范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与人员安全, 野外租车业务全部采取与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协作的方式, 具体的做法是:对汽车公司进行调研 (或招投标方式) , 选择信誉好、有维修能力的汽车公司, 签订租用合同, 每辆车均需提供行车证、驾驶证以及营业执照, 要求驾驶员严格服从项目管理有关规定, 月末按车辆使用据实办理结算手续。每个月结算一次租车费, 项目组启用租车结算单, 由租用双方确认, 项目负责人对车辆行程公里数进行审签, 报项目办、财务处审签后, 支付汽车公司相关费用。野外租车费结算支付依据总结:单位统一编号的车辆租用合同、行车证、驾驶证、身份证复印件、用车里程结算单 (项目组负责人、用车人签字确认) 、经费结算发票。
(5) 野外津贴补贴支付管理。针对野外津贴补贴各地区标准不一问题, 参考省财政规定的相关出差补助标准, 结合野外工作实际, 制定了单位内部野外津补贴统一标准 (低于出差补贴标准上限) , 通过单位人代会讨论通过, 实行野外津补贴包干, 即住宿150元, 伙食费50元, 共计200元。野外津补贴发放审签程序严格, 项目负责人按月提交野外工作考核表并签字确认, 同时由部门负责人、人事部门复核人、财务复核人、野外津补贴放发表制表人审签无误后按标准放发。
三、存在的问题
1. 外业施工经费支出审签与原始凭证有待规范, 风险节点控制须重视。
随着近几年财政专项审计与大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 外业施工专项经费支出审签与提供的原始凭据较以往有所规范,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地质野外作业距项目承担单位本部路途较远, 临时备用金客观需求量大, 施工突发状况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工程质量, 野外项目负责人只好“先斩后奏”, 无形中又拖延了报账期, 原始凭据不能及时提供, 导致审签后控;同时由于偏远地区野外作业原始凭据 (发票) 取得较为困难, 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因此对于外业施工中经费支出管理与原始凭证的规范性研究有待加强, 特殊情况既要特殊处理, 也要研究如何通过制度规范的细化, 有效地把控风险, 提高规范化管理程度。
2. 项目预算没有与市场接轨, 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全成本, 不利于项目承担单位发展。
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既有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 也有差额预算事业单位及地勘企业;不同性质的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因所执行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财政支持的差异, 项目成本的归集与核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建[2004]192号) 第四章第二十四条规定, 不得列支各种奖金、福利和社保支出;依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建[2010]174号) 第十七条重新界定了人员费支出, 规定津贴补贴和“五险一金”允许计入人员费中;但依据《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这类费用可全成本计入。
地质调查项目基于全额预算事业单位设计的“一刀切”项目预算管理体系与预算标准, 而项目预算批复必须严格按预算执行, 财务核算跟着预算走, 导致非全额预算项目承担单位预算执行与经费支出核算无法真实地反映项目全成本与客观差异。同时,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中未考虑企业利润, 不利于地勘单位发展。
3. 现行地质调查项目节余管理不利于地勘企业发展, 有待创新。
按照《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地勘单位可以计提折旧、发展基金, 但按照现行地质调查项目专项经费管理有关规定, 项目节余经费必须全额上缴收回, 极大挫伤了项目承担单位的积极性, 尤其是制约了地勘单位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式降低项目生产成本的积极性, 同时无形中削弱了企业发展后劲。
目前地勘单位还是事业体制下的企业化管理,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地勘企业, 这种体制格局在管理体制、制度创新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尤其是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上, 地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与职工利益挂钩不紧密, 制约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预算执行、调整与差异没有得到客观评估与处理。
地质调查项目经费审查验收与财政专项审计中, 经常会对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核算与预算间存在的差异提出质疑, 据此推断项目经费列支不尽合理。过于偏重财务数据差异, 而忽略了地质调查项目成本核算的客观实际, 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管理实践上讲都是不正确的。应该说, 预算执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尤其是地质调查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差异存在的必然性。对此, 我们要客观正确地认识并充分重视预算调整的规范化操作, 对客观性差异要做好后评价与差异调整管控。近年来, 随着专项管理的深入细化,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与差异管控, 已跟不上专项管理的特殊需要。
四、对策与建议
1. 进一步规范原始凭证管理。
原始凭证规范管理是规范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经费会计核算和财务行为的重要手段,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建议建立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经费统一的自制原始凭证管理制度。为避免自制原始凭证填制上的随意性, 建议管理部门制定规范自制原始凭证的管理制度, 对所有需要自制原始凭证的会计事项建立自制原始凭证形成和审批岗位责任制, 对自制原始凭证的出具与取得、格式与内容等做出相应的规定, 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认真执行。
2. 建立分类预算标准, 对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即地勘单位) 采用全成本核算, 真实反映项目成本。
目前地勘单位定位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阶段, 然而为了地质事业的长远发展, 为了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发展, 有必要让地勘单位完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预算标准时实行分类预算, 针对地勘单位, 预算标准采用项目全成本进行测算, 充分考虑项目利润比例, 全面与市场接轨, 根据物价变化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3. 鼓励地勘单位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项目节余留存。
目前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行项目预算审批制, 项目竣工验收后形成的节余要上缴, 不利于地勘单位通过运用新技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制约了地勘单位创新能力的培育;地勘单位为了本单位利益尽量可能不形成节余, 这也是专项经费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因素之一。笔者建议在地勘单位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下, 项目节余可按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留给地勘单位, 不搞“一刀切”。
4. 改变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管理方式, 变预算制管理为合同制管理。
现行地质调查项目预算制代替了经费核算管理, 完全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需要与管理实践, 建议采用合同制管理, 对项目实施招投标, 即按预算标准编制项目总预算等, 不再编制费用明细预算, 项目验收按实际完成工程量及预算标准核准经费额度, 真实反映地质调查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执行率。
5. 建立科学客观的专项预算执行评估机制, 正确对待预算差异。
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与预算执行不是既定不变的, 地质工作往往需要根据实际进展适时地对项目设计做出合理调整。因此, 建议在保持项目总预算不变的前提下, 允许存在项目费用预算内部构成之间变化的合理波动幅度, 既保证预算的严肃性, 又能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对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执行差异进行科学管控, 需要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评估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
摘要:地质调查项目野外作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管控及费用核算应立足实际, 充分考虑项目承接单位的差异性、野外施工环境等现实情况。本文通过调研分析, 总结了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核算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 以利于有效管控与降低经费支出风险。
关键词: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管理,审签流程
参考文献
[1].傅秉锋等.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5
[2].王文等.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8
[3].刘树臣等.当代地质工作发展态势及我国对策.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
[4].申勤等.地质调查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总结报告编审指南.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2010
3.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 篇三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
1.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模式分析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在技术层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空间遥感、地位技术以及其他数字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当前,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应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1传统调查评价方法+数字地质图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传统地质勘测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录入软件系统,借助软件制图成为数字化的地质图,便于相关地质调查人员的信息查阅和使用。在当前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这种模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提升了地质图制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但这种模式在是对传统地质制图方法的改进,属于工具应用方法层次的改变。其使用的软件仅仅调用了图形编辑功能,没有全面发挥出当前信息化软件的整体技术优势,对于地质调查工作整体性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就整体趋势而言,这种模式将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形成更具规模的空间数据库,在充分引入融合数字地形模型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1.2基于RS、GIS的地质灾害数据库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综合了RS、GIS勘测获得的相应区域的地质水文、及其他相关空间地理信息,以此为基础将相关信息录入软件系统,借助图形处理技术,形成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在改模式的应过程中,在上述数据库内信息的支持下,GIS系统能够对调查区域进行综合性的智能化分析,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专业人员通过预测结果的运用形成相应的地质灾害图或调查报告。这种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的水平,在数据规模和分析预测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核心技术形式。
1.3 智能化的GIS、RS、GPS整合的调查评价模式
该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模式是将以GIS,RS和GPS三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优化整合,实现标准化统一性的空间数据和信息处理与使用系统,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该模式实现了地质数据的动态化监测与更新,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实效性,智能化GIS系统的功能支持,在分析结果准确性方面达到了专家级识别处理水平。这种模式是当前科研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和实验的重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种技术模式的覆盖性必将全面提升。
2.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中的注意事项
2.1调查的类型与精度的确定
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工作中,相应调查类型的选择与精度的确定是基础性环节。地质环境调查相应数据和灾害预测结果的应用是以所在区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其目的在于降低地质灾害对于区域建筑物、功能性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调查人员可对区域建筑密集程度、功能性设施的重要性以及人口规模等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地质调查对象等级进行划分,从而选择相应的调查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相应精度标准,具体的精度标准包括: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和详细比例尺等。在确定调查模式和精度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指导规范展开调查工作。
2.2地质灾害风险分级
地质灾害风险分级工作是在调查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所在区域可能形成的系列性影响所划分的,主要判断依据为生态环境损害和构筑物与经济损害的整体水平,执行标准为危害发生可能性与破坏损失两方面参数。在具体判定过程中,对于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主要衡量准则为相应灾害的发生几率和与受影响目标的空间距离,而破坏损失则可通过地质灾害所在区域经济价值和承灾脆弱性判别。对于地质灾害分级,当前行业主要执行依据为:按照《澳大利亚地质力学联合会规定》( AGS, 2007a)进行6个层级灾害划分,按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调查规范》等系列国家标准进行4个层级灾害划分,最终结果根据两者进行综合性判定。
2.3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的选择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完成类型精度设置与灾害分级后,可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调查项目二确定,除去传统的灾害成因、灾害规模以及发生变化趋势外,应包括一下部分数据内容:①达到一定体积规模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年频率;②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滑距和滑速;③承灾体及经济价值;④承灾体时空概率和⑤承灾体易损性。上述信息内容共同构成了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的整体目标,以此为基础结合调查精度与类型确定调查方法。当前,较为通行的调查方法分类如下:低精度的调查适用于中小比例尺(<12.5万),采用的方法也是一般性的收集资料、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中精度的调查适用于大比例尺(1:2.5万-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经验办法、走访知情者、简单模型、统计技术等;高精度的调查适用于详细比例尺(> 1:5000),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详细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山地工程、测试与试验、承災体资产评估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实需要的促进之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要点内容之一。多种新型地质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方面水平的提高,有效保证了地区对于地质灾害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了地质灾害发生对于经济生产和人员安全的损害,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像源,曾青石,陈辉.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模型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05:98-101.
[2]陈亮,曹恺.信息量模型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12:170-172.
[3]钮亮.灾害调查信息系统的建立——在娄烦县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2.
4.调查报告(地质队) 篇四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受贵司委托,我司组织人员对厦成高速海沧段属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二队(下称地质二队)办公及职工宿舍楼的房屋权属、面积、使用现状、人员居住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并依照相关的拆迁规定,对该地块的拆迁补偿安置进行测算,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拆迁范围
被拆迁房屋位于海沧街道院前社138号,是地质二队办公、后勤、科研、生活基地,位于马青路南面,角嵩路北面。地质二队红线内共有产权房屋七幢,分别为:住宅三幢,于1982年、1988年、2000年建成;非住宅四幢(办公楼、化验楼、仓库、车库各一幢)。另外还有几幢无批建手续砖混结构房屋及搭盖。
2、拆迁量:
(1)占地面积14518平方米(不含围墙外未交地的基地扩建新征用地6423平方米),其中综合办公用地8770平方米,生活及绿化用地5748平方米,本次拆迁范围内实征7192.783平方米。
(2)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2535.31平方米,其中:
住宅房屋7229.25平方米(部分为房改房); 非住宅房屋3962.62平方米;
无产权房屋及其他建筑物面积约1343.44平方米。
3、被拆迁住宅房屋总产权户数共90户,在册户口为215人,其中职工
第1页
116人,职工家属99人。被拆迁非住宅房屋业主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二队,其中有一家正常对外营业的厦门金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环保设备及相关产品。
二、调查情况
被拆迁房屋中非住宅部分属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二队,该单位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核准的正县处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业务范围为为国家提供地质勘查服务。本次拆迁范围中非住宅部分为该队的队部、办公、后勤、科研、生活基地,主要建筑有办公楼、化验楼、车库、仓库及附属构筑物;住宅部分为三幢宿舍楼计90单元,其中房改房个人产权 62单元(其中4单元拥有部分产权),未房改单位产权28单元,目前出租给职工和职工家属居住使用。由于住房不够,二队将办公楼的一些房间作为职工宿舍出租给职工。
被拆迁房屋位于厦漳交界,离海沧生活区有一定距离,日常生活的配套设施较不完善,经多次沟通,被拆迁单位及个人均对拆迁较为理解,但地质二队经报上级主管单位后提出如下意见及要求:一是在国有土地、国有资产不减少,职工家属利益不受损害的原则下,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二是本次拆迁应按原有15193平方米的国有土地给予等量置换(基地围墙内8770平方米,基地扩建用地6423平方米),置换地点同样必须在马青路沿线;三是单位的土地属国有土地,职工、家属住宅属房改房,今后实施拆迁必须按城市房屋拆迁标准执行;四是经单位走访所有住户,大家一致意见是安置房地点必须在绿苑小区;五是综合办公用地置换地点、手续和职工住宅安置房地点等事项须落实后签订拆迁协议,以保证本队生产、生活正常进行和职工队伍稳定。
三、测算依据
1、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第2页
2、《厦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
3、厦价房[2003]119号文
4、查档资料
四、补偿安置测算(一)住宅
参照市国土局房地产信息资料,设定该用地动迁时的评估数据(届时以实际数据为准):①上季度区域商品房(不含别墅)平均售价暂定为9300元/平方米(海沧区域4月份、6月份两个月平均价格,查无5月份价格),②标准房评估价暂定为4570元/平方米,则区位房屋补偿价为4034元/平方米;③安置房市场评估价为4598元/平方米。
1、经测算,该用地拆迁时需提供安置房97套(根据兴港花园的户型进行模拟安置),其中:跃层(4房及以上户型,面积按150平方米/套计)10套,大套(3房户型,面积按100平方米/套计)80套,小套(1房户型,面积按50平方米/套计)7 套,安置房总建筑面积按上述标准测算约为9850平方米。
注:所需户型及套数系按全部房屋安置测算,实际安置时部分会采取货币补偿。如按下条货币40%测算,则所需安置房费用约为人民币27174180元。
9850平方米×60%×4598元/平方米。
2、安置房超面积购房回收款则为人民币7230125元(9850㎡×60%-7229.25㎡×60%)×4598元/㎡
3、假设有40%的住宅面积选择货币补偿为人民币24296063元。7229.25平方米×40% [(4034元/平方米+730元/平方米×80%+(9300元/平方米-4570元/平方米)×80%)
第3页
由于货币补偿金额每平方约为9100元(含装修补偿),接近海沧生活区商品房的平均售价,预计选择货币安置的比例会较高。
4、产权调换应支付原房与安置房差价为人民币86751元。7229.25平方米×60%×(4618-4598)元/平方米
5、安置房过渡补助费约为人民币361550元(装修期暂定三个月)。9850平方米×60%×20.392元/平方米.月×3月
6、原房屋装修补偿按250元/平方米实行包干,每户按1部电话、1户有线电视、1户电表共90户,该补偿费约为人民币1895513元。
7229.25平方米×250元/平方米+(380+100+500)元/户×90户
7、被拆迁房屋搬迁补助费为人民币101210元。7229.25平方米×7元/平方米.次×2次
8、按时搬迁奖励金为人民币2916279元。7229.25×4034元/平方米×10%
9、市政设施迁移费用约为人民币280万。
10、登报公告等费用为人民币40000元。
11、不可预见费按总费用的30%计约为人民币7580172元。
综上,完成该用地住宅房屋拆迁约需各类费用合计人民币大写:陆仟零贰万壹仟伍佰玖拾叁元整(¥60021593)。
(二)非住宅
根据被拆迁人提供的土地房屋所有权证,本范围中被拆迁非住宅房屋均属于国有划拨土地,我司以此为依据进行拆迁征收补偿测算。
1、土地补偿款为人民币2429558元。
8770.99平方米×(9.8万元/亩÷666.67平方米+50元/平方米+80元/平方米)
根据厦国土房„2007‟458号文,国有国有建设用地红线内空地土地使用权征收补偿标准为:属于划拨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的,补偿标准=(所在类区现行征收集体土地最高补偿标准+主要用途容积率为1时城市基础设 第4页
施配套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现行海沧区征地补偿标准为9.8万元/亩,主要用途容积率为1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为50元/㎡,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为80元/㎡。
2、房屋补偿款为人民币1981310元。3962.62平方米×500元/平方米
暂定房屋重置价结合成新补偿为500元/平方米。
3、无产权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补偿款为人民币1471720元。(1343平方米+1600平方米)×500元/平方米
4、搬迁补助费为人民币55477元。3962.62平方米×7元/平方米〃次×2次 根据法规测算,届时可能按评估值发生。
5、经营者停产停业损失人民币150000元。30万元/年×50% 根据年税后平均利润给予半年补偿(因该单位属于事业单位,本次测算仅测算有对外营业收入的厦门金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6、经营者、职工工资补助为人民币2114448元。116人×3038元/月×6个月
根据企业提供在厦在册员工数116人按照上市月平均工资3038元/月计算。
7、按时搬迁奖励金为人民币400000元。
共有4本产权证,按照最高不超过10万元/证计算。
8、不可预见费为人民币2446279元 按照总费用的30%计算。
综上,完成该用地非住宅房屋拆迁约需各类费用合计人民币大写:壹仟壹佰壹拾捌万叁仟贰佰陆拾陆元整(¥11183266)。
预估地质二队拆迁补偿总费用合计人民币柒仟壹佰贰拾万肆仟捌佰伍拾玖元整(¥ 71204859)
第5页
六、其他相关事项:
1、根据地质二队提供的“关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二队基地有关情况的介绍及意见”中,该基地中尚有无房户39人,集体户16人,该项未列入本报告测算范围。
2、本次拆迁红线内需征收的土地面积为7192.783平方米,但因土地征收后其余部分无实际作用,因此按照全部征收一并计算,未交地的基地扩建新征用地未计入本测算。
3、本报告中非住宅部分按照征收补偿进行测算,如今后以土地置换搬迁则需另行测算,非住宅拆迁中地下管网迁移费等它项费用在住宅部分中一并测算。
厦门海沧征地拆迁有限公司 2011年1月10日
5.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篇五
B1绪论
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任务要求;工作条件及研究程度概况; 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地形资料和前人地质资料收集、综合情况;
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任务情况。
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B2地层
由老到新介绍区域地层系统,重点介绍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的划分、标志、组成、岩性岩相和岩石学特征;几何形态、相互关系、时空关系、时空展布与变化规律;同时视需要对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磁性地层等进行划分对比;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模型,进而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结合其他地质作用,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
附各填图单位的岩石地层实测剖面图和柱状图;相剖面图;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图;区域地层格架图;视需要编制的重要地史时期的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演化模式图、岩相古地理图等。
B3岩浆岩
B3.1 侵入岩
B3.1.1 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岩
按时代从老到新,并按超基性岩、基性岩顺序,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群)数量产出部位、产状、形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接触关系;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时代归属及其依据。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客观特征,探讨与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蛇绿岩”归入此节)B3.1.2 中酸性侵入岩
应全面反映调查区花岗岩类的野外地质特点和室内分析鉴定综合特征。可按概述、各论和综合特征对比三部分编写。
概述:主要简述调查区花岗岩类活动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填图单位划分。
各论:一般以填图单位划分从早到晚依次叙述。首先简述每个单位(或独立侵入体)出露地理位置、面积、单位划分、岩体数量等。然后详细叙述每一单位的下列特征:1)地质特征。2)岩石学特征。3)组构、节理、岩脉、岩墙及包体发育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4)内蚀变作用和外接触变质作用。5)岩体的侵入深度、剥蚀程度及形成物理化学环境、侵入机制等。6)时代归属及其依据。
综合对比:综合对比各时代花岗岩类填图单位或序列特征,对各论部分具共同性的问题统一综述,不能肯定属于那个时代填图单位的一些问题,如隐伏岩体的预测等可在此部分叙述。可按下列内容叙述:1)各时代花岗岩类填图单位或序列的特征对比和演化特点。2)花岗岩类成因。3)花岗岩类的就位机制。4)隐伏花岗岩体的预测。5)综合上述特征讨论区内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形成演化环境。
附侵入岩分布图、主要岩体剖面图、岩体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等鉴定、对比资料和接触关系资料等。
B3.1.3 火山岩
火山岩产出层位时代归属及其依据,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地质体的产出分布状态和火山岩相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填图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总结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研究较详的火山机构为典型,详细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火山机构的火山岩相、原生火山断裂构造、火山岩岩石类型变化、火山喷发类型等,结合其它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附火山岩相—构造图。B3.1.4脉岩
脉岩产出时代,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B4变质岩
在全面论述变质地质体特点(岩石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带、相系、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及特征、原岩恢复、变质期次划分及其时代等)的基础上,以地质事件(包括建造事件、构造变形事件、变质作用事件、岩浆作用事件等)演化的观点,合理划分构造变形相、构造层次,根据变质变形叠加改造关系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建立构造变形序列。将变质与构造变形相结合,分析各种事件的时、空关系,划分地质事件的演化阶段,归纳总结演化趋势,探讨随着地质事件演化所反映出的构造环境的变迁,尽可能使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能反映地质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
附简要变质地质图,突出表示测区变质岩地质特征;有条件时可附变质变形构造序列表等。
B5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指明调查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概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划分构造单元,叙述各构造单元间界线特征及性质,归纳总结各构造单元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特征等,描述各单元主要构造形迹(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区域性面理发育及置换特点、节理等)的形态、类型、级次规模、运动学特征,产状,性质与组合关系(构造组合样式、构造群落特征)和总体构造特点。叙述各构造层次、构造变形相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构造运动体制构造变形变质和构造运动时间,综合反映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特点等,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模式,重塑区域地质发展史。造山带地区,应叙述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
特点,逆冲-推覆构造、伸展剥离断层、平移剪切带等的产状、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等。叙述造山带总体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等,建立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结合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盆地沉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重塑盆、山转变演化历史。对造山带“混杂岩”,须分别按基质和岩片(块)详细描述其物质组成、时代依据、岩相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变质历程分析,并阐述其在造山带区域地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演化过程。
地质构造部分,如条件允许,都应详细收集有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地表地质归纳总结区域深部构造特点,探讨深部和浅表构造关系;叙述新构造运动特点,在地震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应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其发生的构造背景,推论今后发展趋势。
附构造纲要图或地质构造图,构造剖面、断面图,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图,造山带演化模式图等。
B6专项调查
视具体情况编写,如根据任务要求,专门针对调查区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或针对重大科学发现进行了专项调研,或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了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则应在区域地质报告中增加此章(或以专报形式)进行叙述。附数字化专题图件。
不同地质体遥感影像特征要分解到不同章节去叙述。例如填图单位遥感影像特征分解到地层和侵入岩部分,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分解到构造部分,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及验证分解到矿产部分等。
B7地质图和专项调查图件空间数据库
以数字填图系统形成的地质图和专项调查图件空间数据库图层和相关数据项的简要描述。
B8结论
取得的重要地质成果及主要结论;存在问题及结合调查区特点提出今后工作意见。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6.地质调查总结报告 篇六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活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民以食为天”,“有土则为粮”。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是立国富民的基础。水土流失,已严重破坏土壤资源,危害自然环境。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泉州市近年来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我们对各种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为水土流失、人为地质作用是造成泉州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提出今后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对滑坡、崩塌的预测 预报和综合治理。滑坡、崩塌既是一种地质灾害,也是土壤侵蚀的一种形式。
滑坡、崩塌是重力侵蚀的结果,是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面物质的移动形式。但诱发滑坡、崩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诱发滑坡、崩塌的成因
一自然因素地质、地貌因素:我市位于欧亚大陆板东南缘,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的俯冲带,地层发育较全,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较强,地质构造复杂,为滑坡、崩塌提供了发生的临空条件。气候因素:我市濒临太平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团影响显著,气候温暖潮湿,岩石极易风化呈灰褐色、红褐色土状。夏、秋雨季多台风,造成短期间较大的降雨量,雨水浸泡斜坡上的风化土,常使土坡表土沿裂缝灌入,使风化土层与残积岩石表层脱离。雨水的重力、渗透、滑润作用破坏了原本山体的平衡状态,是造成滑坡、崩塌的主要内因。
二 人为因素
1.人为水土流失:我市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开发利用早,经济活动频繁,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相当普遍,80年代及90年代初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均在3500hm2左右。
人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面积破坏森林植被,特别是破坏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二是开发生产建设活动没有按规定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防护和治理措施,乱挖、乱采、乱堆、乱倒,据1999年调查,全市有642处较集中的采石、采矿,造成极强度水土流失1530hm2;三是农业开发生产中随意超坡度开垦山坡地,造成地表裸露。一遇大雨或暴雨则易形成较大的坡面径流冲刷和山洪冲击,引发滑坡、崩塌。
人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滑坡、崩塌在我市占有较高的比例,2000年在惠安县辋川镇后任村、晋江市东石镇清透村的应岩山、市区大坪山发生的滑坡、崩塌共造成9人死7人伤等几起特大地质灾害,均是因取土、采石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引发的。
2.人为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主要是指人为地造成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失去稳定而位移或崩塌。在我市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矿不按规范进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矿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二是修建铁路、公路、水利设施、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体下部失去支撑,形成人工陡边坡,三是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给斜坡增加过大的负载。
◆防治对策
防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要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市的滑坡、崩塌危害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是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人为随意扰动地表、地貌和改变地形引发的。滑坡、崩塌的治理,主要应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一是要科学配置排水设施,在可能形成滑坡、崩塌体的上游开挖建设排水沟,避免滑坡、崩塌体长时间受雨水冲刷、浸泡和山洪冲击。二是要在裸露坡面恢复森林植被,乔灌草相结合,增加岩土体抗剪强度和斜坡稳定性。根据我市在许多矿区的试验看,可在弃土石渣坡面种植菅草,成活率高,繁殖快,效果好。三是工程措施一般以在坡脚建重力式浆砌或干砌石挡土墙为主,对陡边坡要进行削坡.◆泉州水资源调查报告
我市虽地处东南沿海,但人均年用水量仅为1505立方米,一系列确凿的数据表明我市的水资源紧缺危机已逼近眉睫。我们从市水利部门了解到,我市2001年供水量27.154亿立方米,年用水量26.825亿立方米,供水量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但从国际通用水资源紧张地区的人均年用水量为1000——1600立方米的标准来说,我市人均年用水量为1505立方米,也属于水资源紧张地区。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天灾人祸,如果遇到多旱年份,我市的水资源就会有不足的状况。
近些年来,泉州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对水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同时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现有城市规模将获得空前规模发展,生活用水量也将迅猛上升,至2010年,泉州年用水总量将达到39亿立方米,比现有年均用水量25亿立方米增加14亿立方米,从而可能形成缺水8亿立方米左右局面。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全市用水量的1/3强。按这么算,到时泉州一年中约有100天没有水用!
紧缺的水资源还在不断地被破坏,据专家测算,晋江流域每年流失土壤达280万吨,仅流入东溪山美水库的泥沙就达33.2万吨,泥沙淀积已严重威胁山美水库的安全。由于历史上的过度砍伐,加上矿区开发与工程建设,致使安、永、德上游三个县的水土流失严重,晋江上游河床逐年上升,水质结构逐渐恶化。作为泉州的母亲河,晋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晋江流域蓄水量逐年下降,水质结构逐步恶化。
根据泉州市环保资料统计,2001年全市污水排放量达30564.632万吨,比2000年增加3100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4071万吨。
改善水质量,重点是什么
说到水问题,我市群众关心的尤为重要的还是晋江流域的整治工作。如何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呢?市环保局陈局长告诉记者,开展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是我市环保工作的重点和大事。就水污染问题解决而言,要突出标本兼治、防治结合。
我们认为水土保持很重要的一部份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只有人们都深刻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这项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但要保持好水土,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让人民掌
握好科学技术,特别是农民的科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合理地耕种,水土流失会逐渐减少。
7.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思考
一、水工环地质研究现状概述
1 水文地质研究现状:在最近几十年里,水文地质学发展迅速。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到模型与模拟研究,再到成果展示的数字化,使水文地质工作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新阶段。野外探测和室内测试技术的提高,现代科学的新理论与水文地质学的结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都极大地促进了水文地质学的发展。
2 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20年代从地质学中脱胎而出的,经过近90年的发展,而今已成为一门理论基础坚实、研究内容丰富、与工程建设及人类环境密切相关、且具有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的地学学科。在大量吸取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同时,创立了自己新的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理论体系。
3 环境地质研究现状: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危害的不断加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今,环境地质工作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且环境地质工作肩负着保卫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很多国家已经把工作部署整体上向环境地质转移
二、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代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已经处于国家发展前列,但是还未完全的发挥出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功能。主要的不足规之处如下:首先,缺乏储备人才。我国为了能够尽快的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专门成立了水工环部,这使得水工环地质调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现阶段进行水工环地质调查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老一辈工作人员,缺乏中青年,尤其是缺少既具备战略分析能力,又具备足够分析能力的大调查年青人员。其次,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明显不多。现阶段我国所进行的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范围非常大,几乎涵盖了全国。但是因为调查经费投入有限,有些调查项目能够反映出国家意志,并且公益性、基础性都非常强,却没有划归到国家层次,这使得很对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成效都比较低。最后,成果转化效果非常不明显。有很多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理论研究也十分丰富,但是却未能转化为现实成果。这使得调查项目实效甚微,对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并未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建议
1 培养新人。我国老一辈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者的水平都比较高,而且工作态度值得肯定,但是目前却缺少更新换代的人选,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培养大批新人,提高这些年轻人的业务水平,以便我国的水工环地质调查事业能够后继有人,一直发展下去。
2 国家需要加大投入。有很多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对国家未来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都非常有利,为此国家一定要将这些调查项目上到国家层次,加大投入,增加调查人员,以便能够发挥出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作用。
3 注重成果转化。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最终的目是为了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但是现阶段有很多调查项目都处于调查理论研究阶段,还未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大大降低了群众的支持力度,也降低了国家的投资热情,因此调查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将自己所做的调查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
4、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无论哪一个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为此,水工环调查工作部署工作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遵循生态地质调查原则,调查是为了保护环境,更合理的开发;其次,要注重25°以上的斜坡地,调查过程中注重安全,同时做好保护工作;最后,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的调查研究。
5 制定合理的规划战略。调查人员应该将水工环发展战略作为调查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调查体系,依据调查层次等级制定实施计划,并且以此为依据申请立项,立项之后,要严格按照规划战略来实施。
四、建立一个新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实现水工环科技的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说法很多,国内外有不少种说法。水与土是水工环研究对象,是基础。 水工环的现代化要以为人类进步服务为目的,要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适应。从发展角度来看,水工环工作,在认识上要有几个重大转变:一是从点的认识向区域转变――是认识在空间上的拓宽;二是要从浅部向深部转变――从地球层圈角度看问题;三是要从静态认识向动态认识转变――时间上的连续;四是要从对现在转向未来――从发展上来看问题。要广纳、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并使之转化成为水工环的理论发展的驱动力。问题就在于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理论基础。四是水工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持系统,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虽然它们有各自的不完全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他们依据的地学基础是相同或相近的。它们是以“水土作用”作为纽带紧密相连的。水工环研究工作的众多方面,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使水工环研究工作担负着“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艰巨任务。
我国自然区域性水工环问题,即与区域发展建设有关的水工环科技问题的研究。我国特有的区域,既有不同的区域性水、工、环问题,又是我国独特的自然区域,这些区域性问题的系统研究,可以使我国水、工、环科技工作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为此,更需要建立一个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水工环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连续的纽带就是水土。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难度比较大,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由于水工环调查技术越来越先进,因此调查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不断学习,只有如此,水工环调查工作才会发展迅速。
参考文献
[1]于向前,袁静.水工环问题及主要防治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2014(05).
[2]姚春梅,康凤新.山东省水工环地质工作进展[J].山东国土资源,2013(09).
[3]潘国林,吴泊人.安徽省公益性水工环地质工作需求分析[J].安徽地质,2012(01).
8.地质调查总结报告 篇八
区域地质调查填补了该领域多项空白,提高了基础地质研究程度。
近年来通过加强1:25万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填补了该领域多项空白;完成1:25万填图面积8.6万平方公里,1:5万填图面积8,000平方公里。
(1)在霍林河地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锆石U-Pb年龄值225.0±1.5Ma,新划分出了晚三叠世“扎木钦安山玄武岩”,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晚三叠世地层空白。首次在东乌旗朝不楞地区识别出早古生代侵入岩。
(2)二连浩特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古生代地层中采集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为地层时代归属提供重要依据;为研究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演化、以及与华北板块的两大板块最终缝合位置及时间提供基础资料。
(3)大兴安岭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中生代火山岩岩石组合、火山岩相、火山构造特征,应用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对火山岩浆的起源及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并在中生代火山岩中获得了一批高精度的锆石U-Pb年龄,为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提供基础资料。
(4)在内蒙古全区多个重要成矿区带中获得了一批精确度较高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内蒙古自治区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依据,并为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矿床成因、形成时代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5)新发现矿(化)点30余处。
1:20万(或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1:20万区域重力测量空白,提高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地质工作能力,在锡林郭勒盟等五个盟市实施了六项1:20万区域重力测量项目,完成重力调查面积12.93万km2,划分断裂构造153条,圈定隐伏岩体29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33处,划分了20个Ⅳ级构造单元、成矿远景区22个。
通过开展区域重力调查,对工作区内地质构造分区进行了划分;对沉积盆地、岩体、火山机构进行了详细圈定;对断裂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分级划定。探讨了重力场与成矿、控矿因素的关系,在综合研究重力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圈定了成矿远景区并提出了有找矿意义的地段。从重力场的角度推断了工作区内一级构造单元界线3条,在局部地段界定了内蒙古境内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华北板块之间最终缝合界线,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基础地学理论研究及重点成矿区带的划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20万(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补了内蒙古自治区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测量空白,且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在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及巴彦淖尔市实施了八项1:20万区域化探项目:完成扫面9.5万km2,圈定出综合异常260处、A级成矿远景区28个,B级成矿远景区20个、Ⅰ级找矿靶区78个、Ⅱ级找矿靶区34个。新发现40余处金、银、铜、铅、锌等矿化蚀变带以及矿(化)体。
通过开展1:20万(1:25万)区域化探调查,取得了自治区境内39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圈定了区域化探异常和局部异常,查明了元素空间分布规律与含矿地质体的联系;系统总结了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探讨了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床的时间、空间的成因联系,对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机制、影响因素、成矿前景进行了系统预测。区域化探异常查证,陆续发现了一大批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在综合研究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对内蒙古中部地区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两大板块最终缝合位置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对两大板块内主要矿床类型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勘查技术方法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共购置物探、测绘设备146台套,其中有国际领先水平的GDP32Ⅱ综合电法工作站三套,CG-5重力仪六台,EH-4连续电导率仪一台,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一套,GDD高精度激电仪两套,GEOMETRICS368道分布式地震采集系统一套,MountSopris多参数测井系统一套,rimbliRTK 12台。这些设备有力地支撑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的生产和科研工作。
通过多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年来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设备的试验,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大比例尺物探、化探工作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比例尺物探、化探不仅为缩小找矿靶区提供依据,同时也对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依据。如:高石山铜金矿床、乌兰德勒钼矿床、准苏吉花铜钼矿床、陶来托钼矿床、高尔旗铅锌银矿的发现和深部勘查,化探工作及多方法组合的物探工作,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说明勘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成果二:矿产远景调查及矿产勘查取得了突破性找矿新成果
矿产远景调查提供了大量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各类异常及找矿靶区。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在额济纳旗——雅干、二连——东乌旗、德尔布干等多个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的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圈定各类综合异常200余处,通过进一步查证确定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甲乙类异常80余处,新发现矿(化)点52处,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后期矿产勘查项目的选区和设立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工作的深入有望发现新的矿产地。
矿产勘查取得了突破性的找矿成果。
2011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通过二十余项矿产勘查项目(含续作项目)的实施,圈定了一批铁、铜、铅、锌、银、钼多金属矿化带和物化探综合异常。新发现矿产地20余处,经过进一步勘查,均有望形成大中型矿产地。目前经勘查,达到一定规模的矿床有乌兰敖包小型钼矿床、准苏吉花小型铜钼矿床、达来敖包小型铜钼矿床、罕达盖小型铁铜矿床,陶来托中型钼矿床、高尔旗中型铅锌矿矿床、乌日尼图中型钨钼矿床、乌兰德勒大型钼矿床等。这些大中型矿床的发现和评价,是近年来取得的突破性找矿成果。其中阿巴嘎旗高尔旗铅锌矿,初步估算资源储量Pb+Zn金属量达42万吨,共(伴)生Ag金属量630吨,目前属中型铅锌矿床,进一步勘查能够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在该地区取得了找矿新突破;新巴尔虎右旗陶来托钼矿床,初步估算资源储量Mo金属量3.5万吨,目前属中型钼矿床,进一步勘查可达大型矿床规模;高石山铜金矿通过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测量和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及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厚度大、品位高的富铜矿,取得了铜矿找矿新突破。高石山铜金矿具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特征,同时有脉状热液型富铜矿矿化类型,具有寻找富铜矿的潜力,通过进一步工作,可望评价一处中——大型铜金矿床。
成果三:地下水资源勘查及地热资源调查与勘查继续取得突破性成果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
2011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先后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和腾格里一孪井滩生态移民园区开展了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在严重缺水的阿拉善左旗找到了可供进一步勘查的两处中型水源地,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此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开展了阿拉善左旗格灵布隆水源地水文地质详查和腾格里工业园区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为巴彦浩特镇发展和腾格里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地下水资源保证。
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勘查为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为解决能源基地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近年来继续开展了多项地下水资源勘查工作。在新巴尔虎右旗开展了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工作,找到了多处富水地段,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产业布局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在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和鄂托克前旗上海庙苟寇乌苏地区开展的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勘查评价了两个中型水源地,为武川县城镇供水和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加速了当地的资源转化与深加工步伐,为能源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地热资源调查与勘查为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指明方向。
【地质调查总结报告】推荐阅读:
5万地质调查方法10-07
滑坡地质灾害报告10-03
国家地质公园申请报告07-03
【精品】地质实习报告07-23
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08-21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09-06
工程地质实验报告09-07
地质环境自检自查报告09-15
暑期地质实习报告09-15
地质实习总结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