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2024-06-18

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共8篇)

1.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一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

控制自己。

大学生恋爱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吴某(男)和李某(女)是同所大学又是同班的学生,刚开始,在班上寥寥无几的几个女生中,吴某也就是看李某比较顺眼,因此关注她也就相对多点。后来知道李某喜欢班上另一个男生,吴某对此虽然不是很开心也并没有很大的感觉。只是从心里大打消了那唯一的念头。可是后来事情不知道怎么发展了,李某和那男的并没有成功,而吴某心理也并没任何想法。渐渐地到了下学期,两人接触渐渐多了点,又加上两边朋友的一些说说,两人互相喜欢的事实就这么被爆料了出来!于是本来双方可能都没想过恋爱这个问题,现在就这样被拉到了一起谈起了恋爱。本来一切都是这么顺利的发展着,他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看书,也还拥有着他们的梦想………

本来一切在外人眼里以及他们自己眼里看来是多么美好,可是事情才开始一个月,两人相处也很好,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每天都是那么简单而平凡的过着,这是一段平凡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冲动,也没有任何曲折。可是事情真的发生了,或许得不到的总是美好的。因为另一个女人的出现,他是吴某在认识李某之前出现的,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吴某从没想过和她会有可能。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就这样发生了。她为他痛,他没想到吴某这么快就有了女朋友,吴某也痛,这是怎样的缘分,怎样的纠结?一切来的是那么偶然,那么不经意,那些天吴某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之中。他不知道他的心里到底是爱着谁,两个女人都有感情,谁也放不下。他把事实告诉了李某,他第一次感觉到李某是这么爱她,他哭了,哭的那么伤情……可是那个女人呢,她在远方,他的难受她看不到,她不知所措了,最后中间经历两次选择,他果断的选择了那个身在远方的女人。而对李某,这样的打击使她受不了,她一直苦苦哀求他能回到她身边,可是吴某这次真的想跟着自己的心走,不想听任何人的意见,他感觉自己懂了什么是爱而什么是喜欢,可李某却是说他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爱,她一直不肯放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颓废了好久,那段时间弄得两人都一直没心思学习,浪费了好多时间,就这样持续了好久,终于她又对吴某说,说要等他回心转意,可是不久觉得无望又受身边朋友的影响取消了这份等待。而这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事,因为李某的冲动,不成熟做出了一些过激的事,开始恨吴某,说了好多好狠的话。说自己看错了人,曾经的爱已不在……环境依旧,人心已变!

二:案例分析

实际上,大学生恋爱如今在大学校园较为普遍。他们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大学生能理智地对待爱情,就能较好的处理爱情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而上面案例中的爱情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吴某和李某的交往是仓促的,甚至于有点盲目。两人在大学里的相处并不多,可以说交往时双方都并不是互相了解的,只是各自看到各自好的方面而相互喜欢。而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爱情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1:这可能是恋爱过程快餐化的一种表现。这在大学里也是很常见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说大学的恋爱是很浪漫很温馨的,上大学不谈恋爱实在是一种遗憾。记得我高中的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这也可能是高中的老师希望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恋爱放到大学再说。由此大多数人到了大学,便会想要又这样一种尝试。

2: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已经成熟。使得在校大学生有了接近异性的冲动,其实对异性产生好感很正常,所以在不经意间两人也便开始了一段恋情,这很容易开始可能也就很容易结束。这种恋情不是说就不真实,当然了,也有在大学里谈了以后就建立家庭的很幸福美满。而不成功的仍然占大多数,不是背叛,他们曾经也会有过梦想有过山盟海誓,当时的他们或许是真心的,但是时间和现实是打破一切的罪魁祸首。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

控制自己。

3:大学生活轻松了,自由了,也促使大学生更加的向往爱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尤其是青年,由于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会萌动春心,涉入爱河。浪漫热情之恋是青年男女内心的美好憧憬,它似一杯甘醇芳馨的美酒,令人如痴如醉。吴某和李某也就是这么走到一起的。

(二)爱情的非理性观念。认为是失恋是人生重大的失败,爱情是靠努力可以争取到,即付出总有回报。爱情的神圣与庄严,神秘与美好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为之折腰。有的学者说:“有青年人的地方就会有爱。”但是,大学校园里并非都存在着完满的恋爱,并非都闪动着幸福的恋人,并非每个爱情的渴望者都能品尝到甘甜的爱情之羹。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个辩证的自然法则。所谓失恋是指恋爱受挫失败。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

1: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推移,性格反常。案例中的李某也是因为受不了失恋的打击竟然离校出走,这在当代大学生中是很常见的,由于失恋而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而也有些不愿放手而对对方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也是常有的,这更是一种自私的占有的想法,而根本没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

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有的则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似的。

3: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三)分手后双方感情以及关系的变化。

1:当恋爱失败或受挫后,将注意力放到“所爱者”的错误和缺点上,对他人的细微错误的反应十分灵敏,而对自己的问题与弱点却不闻不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教育对方。那么,二者之间的爱情关系就成为相互投射。事实上,当恋爱受挫后,当事人需要认真反思自我,而非投射。这在大学中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问题,案例中的李某其实也是这样的一种角色。恋爱时认为对方好,而分手后却开始恨对方,那时才说发现对方的缺点什么的。

2:有时还有更偏激的的行为和动作,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推动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着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典型的心理反应是:我不幸福,你也别想幸福!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

3: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这类人首先从心理上拒绝、否认,继而更加思念对方,认为失去是人生最好的,陷入单相思之中难以自拔。

总结而言,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归结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再加上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等因素,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变得很常见。而经常同寝室的人也会互相攀比,比如谁有女朋友了,而谁谁还没有,又是也会因为这种心理而急于想要找一个人来谈恋爱,这完全是孤独寂寞时想要找一个人来陪而已,而不是真正的恋爱!由于大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所以总把一切想的很美好,包括爱情。而一旦爱情出现问题便会一时接受不了,可能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导致以后又后悔。这一切也是因为大学生生活阅历少,2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

控制自己。

对爱情生活也了解比较少的缘故。

三:解决方法

(一)爱是自我成长。对于人生而言,个体心理的成熟也能够正确客观地理解爱情。正确地理解爱情,才可能与幸福同行。

1:学会爱自己。一个自爱的人是自知的,一个心理成熟的人是自然而坦然地表达自我的。自爱是要成为你自己,特别是女性,更要积极关注恋爱中的自我。爱自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感情。爱自己也包含对自己负责。恋爱不是为了让我们放弃自我,而是学会更加负责地生活。这当然也包括失恋后的自爱。

2:学会爱他人。人们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我们只有用他人的目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才能了解对方。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

(二)理解爱情。

1:爱情是给予不是得到,真正的爱一个人是希望对方幸福而不是一定要拥有对方。有些同学可能说这是只有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可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就本人自己的爱情观来看,如果真正的爱上了一个人,虽然很想要拥有对方,但是如果你的爱对于他或她来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痛苦的话,放手是对彼此最好的选择,这也才是真正的爱情。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的身上的话,我会选择放手即使有千万分不舍。

2:爱是责任。人只有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不成熟的爱情是“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情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

3:爱是尊重。真诚的爱是建立在双方平等与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尊重。爱一个人也是爱一份生活,仅仅因为某种需要产生的爱未必能承担爱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活的孤单与寂寞,需要异性的呵护,需要被关爱,也需要消磨业余时间,这些都不会是真正的爱情。

(三)学校和家长加强对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1:学校在不断改革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大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逐渐成熟而产生的一系列恋爱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大学也是大学生各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加强他们的爱情观教育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2:现在很多父母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较少,很多要么是不准大学生在学校谈恋爱,怕耽误学习;要么就是随便自己的孩子怎么搞,只要同时能不误了学习就行。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实际上,大学生恋爱如今在大学校园较为普遍。他们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到了恋爱的年龄了。而如果这时家长不管不问,只是一味的支持孩子的话,可能会导致很多问题,因为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深,所以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误的消极的爱情观。所以家长应该适当当代和大学生谈谈这些问题,以便他们会树立正确的一种价值观。

2.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二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 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期, 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 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 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 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 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

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 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 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 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 求安稳, 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 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 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 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 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学以致用。

在求职时, 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 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 职业意义认识不当。

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 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由于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 备受就业问题困扰。如何避免或减轻这种心理反应呢?充分的心理准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心理准备。

1. 准备转换并合理定位角色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相对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 学习、生活、交往等都有稳定性、规律性, 在这样的环境里, 容易滋生浪漫的情调和美好的理想, 但这样的生活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大学生活即将结束, 学生们面临着由一个无忧无虑、令人羡慕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 这种身份的转变, 也就是所谓的角色转换。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为个人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打下的基础, 只是一个知识积累、储备过程。大学生应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和合理的角色定位, 正视自己的身份, 自觉投身于择业者行列, 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1) 正确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作为一名求职者, 只有在知己的基础上才能扬长避短, 从而做出适合自己的求职决策。科学地认识自己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测量。当然, 通过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 得到他们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也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2) 正确的职业认识和评价

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因此,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 最好不要给自己的职业选择限定在某个范围内, 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的传统思想, 而是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3) 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准备

求职过程也是一个竞争的过程, 有竞争就会有失败者。当前,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毕业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会出现一定的差距。作为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 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有充分的认识, 做好求职道路上将可能遇到的艰辛和曲折的心理准备。所谓人才“相对过剩”, 是指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不是多的用不完了, 而是呈现出需求不平衡的状况。如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 仍苦于招不到需要的人才, 处于“无米下锅”的局面。所以希望回报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大学生, 应该审时度势, 做好到边远地区或基层单位的心理准备。

2. 应有的就业意识

必要的心理准备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 树立一定的就业意识则能帮助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迎接就业挑战。

(1) 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从总体上来讲, 大学生对所选专业以及将来自己所适应的职业等问题可能处于盲目状态。等到即将毕业, 尤其是面临择业问题时, 往往感到手足无措, 更难以适应就业制度的变革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很多大学生在对学校或专业的选择上, 因受这样那样因素的影响, 并没有把自身情况与职业生涯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有的同学是为了获取最大的被录取可能, 而选择了自己并不了解或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有的同学是受当时社会热点的影响而随波逐流, 选择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有的同学是受家长、中学教师以及亲朋好友建议影响, 以他人的尺度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有的同学则是因分数低或志愿没报好而被调剂录取的。但在大学求学过程中, 专业的选择已成事实时, 大学生应抓紧了解自己的专业, 明确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 树立专业思想。并主动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跟上社会发展变化的步伐, 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毕业前, 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本专业的用人信息, 树立自我推销的求职意识, 凭借自己的实力叩开职业大门。

(2) 创业意识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 思维活跃, 创新意识强, 在政府多项优惠政策的激励下, 完全可以走自我创业的道路。这样可以在就业难的情况下, 另辟蹊径, 不但为社会拓展了就业渠道,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据说, 大学生创业在美国高达25%, 在日本有10%,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呈上升势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应有敢闯敢干的精神, 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3) “转业”意识

据调查, 不少强调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更加难于找到用人单位, 有的同学不能实现一次性就业, 与其就业观念有很大关系。以专业对口为择业标准的这种画地为牢的观念, 确实制约着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教师应该指导毕业生具备转业意识, 树立“先就业, 再择业”的观念, 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3.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法研究 篇三

【关键词】心理问题 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52-01

一、挫折和压力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是现代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成长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机能,是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统一体,它包括人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或者说,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教育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看过很多报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低,受不了一点挫折。有的因一次小考成绩不理想便一蹶不振;有的因评三好学生落选,情绪便一落千丈,成绩从此下滑板;有的孩子因受老师一次批评,便以跳楼自杀威胁家长,甚至轰父母到外面住:“我不愿和你们在一起。”成都市一个初二学生因为有一天未交作业,老师让其叫家长到校,孩子因为怕被责备,而断然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广东一个初三学生借了同学一台游戏机,爸爸为了让他写作业,把游戏机藏起来不让他玩,妈妈说明天还给他,夜里这个孩子就上吊自杀了,并在遗书里写道“你们把我逼上绝路,可恶的爸爸。”这一桩桩一件件触目前惊心的血的教训,不得不令我引起了这样的思考。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孩子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太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低。

少年儿童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具体、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触发联想。进行耐挫折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件,很难收到实效。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进行教育。

二、解决孩子因挫折和压力产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巧妙利用各种挫折事件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比较优越,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仅没有把孩子培养成好苗子,反而使孩子养尊处优,很难面对困境,他们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专家呼吁,现在的孩子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发展。

1.利用自然环境挫折开展教育

就拿我们都经历过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来说,当时我让学生们在课间、放学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关注这一重大的灾难,尤其是他们的灾后重建工作。我要让他们知道,很多灾难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只要勇于面对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孩子们虽然很小,但从他们那坚毅的目光中我能看出来,他们的内心受到了触动。

如果说那些离孩子们太远,他们无法体会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些教育只流于表面的话,那么前几年普阳农场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洪水,我想孩子的应该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灾难所带来的恐慌和后果。那时周边的农场已经有大片地块被淹,给农场和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抗洪抢险迫在眉睫,很多家长自告奋勇冲到抗洪第一线,孩子们也没闲着,学校把他们组织起来捐钱捐物。他们这时谁也没有后退,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攒的零花钱捐了出来。后来我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2.利用社会环境挫折开展教育

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家里面都买了车作为代步工具,这样不仅方便了家长的出行也极大地方便了孩子们上、下学。平时还好,一到阴天下雨学校的门口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同时为一些学生的攀比提供了话题“谁家的车高档,谁家车的功能多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让孩子适当地接受一些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也让孩子们进行比赛,看谁是“自立小能手”。通过这一活动,很多学生学会了每天看天气预报,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了“看云识天气”等,有的学生甚至会提醒自己的父母带雨具了。家长们虽有些心疼,但看着孩子学会了自己去克服一些困难了,他们也感到很欣慰。

(二)在各种主题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磨练

1.结合学校活动加强教育

学校每学期都会制定一些有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养成的活动在各班中开展。我针对小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交际方面会出现障碍这一现象,在我班开展了这样的主题班会意在锻炼学生学会沟通、主动沟通。告诉学生交流 、交往并不困难,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那你就成功一半了。

要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克服孩子害羞胆怯的心理,父母的作用出不能忽视。我会让交流有困难的学生的父母有意识地领孩子到公共场所与其他孩子一起游玩。开始交往时,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怕与别的孩子接触。大人要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开始最好能找到熟人的孩子,或者大人与另一个孩子的父母攀谈起来,让孩子从心里感觉他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从而减轻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当孩子不懂玩伴的游戏规则而发生交往困难时,父母要及时帮助孩子。

2.结合电视媒体开展教育

《爸爸去哪儿了》这个风靡一时的电视娱乐节目,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追捧。里面的星爸和萌娃们的表现或让我们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或让我们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不过里面的不少桥段也会让我们有所感悟。

记得有一期,是林志颖的儿子要与其他同伴共同去寻找食材,但儿子怎么都不肯离开爸爸,后来林志颖采取了迂回的策略让儿子与同伴融合在一起并出色的完成任务的事情。当看到小志因找不到爸爸那焦急无奈的神情以及林志颖转身的含泪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断奶”是很痛苦的,不过他们都能很好的克服,并能出色的独立地完成任务。

3.结合学校活动开展教育

为了锻炼学生体魄,学校在早上大课间时加了一个跑圈的活动,长度为800米。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距离对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但对于体重超过180斤的张天阁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他第一天就跟我说他跑不下来,我说:“还没跑呢怎么不知道跑不下来,先跟着跑,跑多远算多远,实在跑不动后面就走回来。”由于全校都在跑,速度也不是很快,他跟了一圈半,这让他很是吃惊。我又对他说:“有时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被困难吓倒了”后来通过他一天天的努力终于可以跟下两圈时,自己高兴得都跳起来了。

4.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四

大学生就业更是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面 伴随着市场和大学扩招等形势的出现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从对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出发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 以及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包括经济、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三个主要原因 并提出了通过大学生自身的调节与努力 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以及学校体制的改革等方法与措施来实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主要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原因解决方法与措施 目录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1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1(一经济原因(1(二社会原因(2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2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4(一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4(二社会通力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5(三高等教育机构深化改革......................................6(四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和调整.(7

四、结论(8 参考文献(9 正文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学生的就业经历了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招统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过程

随着各大普通高等院校逐年扩招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而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 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

大学毕业生供需不平衡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211月21日在京召开1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强调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 下面是2005年至2011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 表1:2005年至2011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万人 338 415 495 559

611 630 660 从上表可看出高校毕业生人数日益增长 虽然增长趋势有所缓慢

但是高校毕业生生人数实在不容小觑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有: 用人单位盲目地设置各种障碍 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瓶颈 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多

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常常会盲目地给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设置各种障碍如:性别、工作经验、户口、学历等等

多数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不高

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而企业招聘大都需要有工作经验的 更需要有一定实际技能的

他们不想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培养一个新手 就业理念滞后

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 他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 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 挤在大城市、大企业 综合素质不高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擅长与人交流 缺少社会实践 导致应聘落选

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就业机会 而面对年年扩充的就业大军

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经济原因

首先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 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的出现势必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 此外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 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其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3 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冲击充分就业的三大因素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势必会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再次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会指向发达地区 特别是大城市

但是大城市的吸收能力相对于试图留在大城市的毕业生的数量显然不足 产业发展不平衡

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 限制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二社会原因3 高校方面

大学教育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 一方面在专业知识上 高校扩招以来

为争取更多的生源和提高经济效益

一些高校在招生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上只重视眼前利益 在大学课程体系设置中

专业知识划分过细且相互联系不紧密

内容上过于追求学科体系的严谨性、缺乏特色;有的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培养出的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导致毕业生被指责为“技能缺乏 企业知识淡薄、专业知识不扎实” 而供给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就业指导上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薄弱 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较窄

学生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一临毕业就有就业恐慌的心理表现

此外

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较窄

多数学生是通过学校、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等传统方式获得就业信息 校园网络就业的信息量不足

这些原因都将影响学生对就业信息资源的获取 政府方面

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毕业生的工作还没有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毕业生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仍然存在就业歧视等问题

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改革 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 就业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待改善 家庭成员方面

一些家长对毕业生期望过高 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压力 与毕业生沟通交流也很少 无法了解毕业生的想法

毕业生也不会主动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告诉父母 此外

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也很少 无法掌握毕业生的真实情况

这些都阻碍毕业生能够获得理想的工作(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要求

关于择业标准和目的

多数大学生都注重“高收入”、“工作条件好且稳定”、“社会地位高”、“终身一次就业”的职业观点等

从客观现实来看

学生的“高期望”与社会的“低接纳”往往出现不一致 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没有考虑到社会现实的需要 过于强调自我和个人利益 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而有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依赖性强 缺乏自信和勇气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敢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面对就业与压力时

容易出现动摇、担心、自卑等情绪

消极等待父母、学校或朋友给自己找就业门路 造成择业困难的现象 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

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很多大学毕业生 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 刚刚毕业 刚刚踏入社会 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 其次

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 一味去享受大学的快乐 把享受作为大学的主要目标

很多大学生缺乏理想 缺乏奋斗的目标 生活的太奢靡 颓废

专业能力没有具备 心理素质也缺乏

使得以后找工作更加困难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专业不精 社交能力差 实践经验不足

欠缺合理长远的职业规划

还有一些创新能力匮乏等其他自身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 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 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

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 职业目标模糊

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 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对自己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不清楚 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抱佛脚” 有很多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 没目标 没准备 全凭碰运气 没有求职目标

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抱怨用人单位不给他们机会 可是

用人单位可能会反问:“你自己没有求职目标 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做什么

能做什么

我们花钱招你来做什么!”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必须调动多种力量 做出多方努力

(一政府部门完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首先

制定政策法规 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 消除就业歧视

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 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 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

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经济增长是提供就业岗位的最主要来源 只有努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 提供更多的岗位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另外

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 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 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时

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 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再次

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通过完善一系列优惠扶持举措 为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实施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并及时检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灵活、方便的社会保险工作运行机制

不断满足大中专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各种参保需求 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各种社会福利待遇 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能做到有人问、有人管 并能得到及时解决

从而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最后

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机制方面

首先是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

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建立全国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

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和就业监测制度

其次是严格规范各种毕业生招聘会的秩序 禁止以盈利为目的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 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再次是使就业服务深入人心

在开展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

要特别加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 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适应竞争就业的需要

(二社会通力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 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此

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强大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由家庭、用人单位、社会与学校和政府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首先

用人单位积极接纳大学毕业生 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其次

用人单位用人既要讲究单位的当前效益 又要讲究远期效益

在设置聘任条件时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个性发展空间 注重毕业生的潜力发展 再次

用人单位应加强人才储备 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最后

用人单位应加大与高校的联动程度

相互利用各自的智力、资金和岗位技能优势 共同谋求人才又快又好的发展 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

储备人才

社会媒体要坚持健康的舆论导向

尽管社会媒体不可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但可以还原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本来面貌 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社会媒体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正面宣传

引导和帮助人们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就业观 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2、从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入手 帮助大学生适时调整就业心态 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3、宣传与解读政府为推进就业而制定的相关措施和制度 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借鉴

4、积极传播就业信息

为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提供信息支撑与精神动力 通过大型策划与活动组织 为大学生和就业单位搭建桥梁等

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应该主动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 家长自身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对孩子求职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引导和鼓励 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多沟通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正确看待上大学和找工作的关系 找第一份工作和终身职业的关系 同时 要配合学校

发挥自己在激励学生成才、确立价值取向、设计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点、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高等教育机构深化改革 第一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

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第二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 开设具有专业特点 实践性强的课程

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 使之与招生

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 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 并对教学质量不高 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 减少招生数量 直至停止招生 第四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四)大学生自身做出努力和调整 当然 政府、学校和社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的重要保障 但归根结底 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努力转变就业观念 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增强提升自身就业力的意识 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 首先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 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过硬的本领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大学学习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差距 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更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加强综合素质的培育 首先是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 培养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 加强自我管理 其次是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 正视社会现象 客观分析自我

不断改进和发展自我 强化竞争意识 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适应能力争取求职的成功 再次是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 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坚定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 将眼光投向基层、西部、小城市、乡村、小企业、私企业等急需人才的用人地方和单位 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树立积极开拓的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 业观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把找工作和干事业结合起来 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再次是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 大学生就应对自身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及弱点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 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发掘自身潜

力 不断调整发展目标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好准备

四、结论 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高校、家庭以及自身这几个方面的影响 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得以解决 作为大学生自身的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综合实力 确立就业目标和方向 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积极就业 因为就业是我们自己的就业 就业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自己 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共同的帮助

5.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五

前言:

又是一年村官报考时,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学生村官群体又将迎来新鲜的血液,灌注新鲜的活力。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日益壮大,农村大地上,年轻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广大有志青年去参与、去实践,农村基层也必将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施展才华、做出贡献的广阔天地,笔者结合自身实际,以所服务的**市为例,简单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村官自身着手,简述了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几点做法。

2008年以来,**市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共选聘了四批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四年来,大学生村官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与改革做出了不斐的业绩。然而,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村官的成长也面临着的,诸如身份的认定、职责的履行、留任与出路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学生村官的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成长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既是大学生,也是村官,其身份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且这个团体的发展尚处在摸索的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农村人才需求与大学生村官专业的矛盾

经调查,2008年以来,**市招录的大学生村官,理工科类的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文史哲类以及其它类。而对全市农村村民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值相对较高,有42%的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办事能力要强、能够带领他们发家致富,25%的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应当懂技术、热心服务群众,18%的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要和蔼可亲、讲道理、能协调处理矛盾。由此可见,入村的大学生村官本身的专业技能与农村实际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其进入角色的前期势必要经过一段磨合。

(二)大学生村官定位的窘境

大学生村官与政府是一种合同关系,对社会来说,是在农村的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雇员。这让农村群众乃至一些农村本土干部对“大学生村官”的职务性质及任职关系无法准确把握。经抽样调查表明,农村群众和部分干部反映因为摸不准“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无法给其落实分工,明确责任;而且大学生村官任期只有三年,三年之内还有各种机会再就业,如可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这不得不使他们对大学生在农村工作的动机产生质疑,担心大学生无法承担长期责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无职无权,在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

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决策权”的现状,大学生村官也因此,找不着工作的归属感。

(三)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模式的影响

以**市为例,大学生村官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各乡镇(街道)级党委组织科直接管理,所在村的党组织书记或者村主任直接领导,管理权限分散。由于基层政府缺人、大学生村官本身素质与农村的磨合难等原因,一定程度促成乡镇政府抽调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工作,使大学生村官有村官的名号却没有履行村官的职责,出现所谓的“大学生村官被截留”现象。

(四)大学生村官身份转换的难题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不是所任职村(居)、社区的本土人,村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难免有所抗拒,认为一个外村人对本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不能将事情圆满的处理。同样,因为“外村人”、“外乡人”乃至“外省人”的身份,大学生村官一般难以通过竞争跻身村两委班子,无法进入村中心工作,直接制约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从而影响三年后的留任选择。

二、从大学生村官自身入手,正态度,做“好”村官

如何当好一个大学生村官,社会和政府努力的支持的是条件,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努力才是根本。因此,如何从自身出发,解决好困扰自己的诸多难题,是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需要探索和实践的。

(二)调整心态,转换角色

大学生村官中真正在农村成长和生活的是少数,即使有也因

为多年的就学等原因和其他村官一样,习惯了城市的校园生活,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有隔膜。因此,刚到农村时,大部分人都会感到现状与媒体的宣传、心中的憧憬反差,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和动摇的情绪。因此,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要及时调整心态,相信艰苦磨难是人生的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转换自己的角色,让自己从象牙塔里的无忧学生转换成一个能融入农村的村官。

(三)入乡随俗,进入角色

大学生村官只有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村民的转变,才不会水土不服。走出城市,走向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转换,而是一种身份的重新定位。要成为一个好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消除和农民的隔膜。有村官说过:“多跨农民的门槛,农民把你记在心坎;多帮农民办事,农民把你牢记。”从学生到村官,不是一蹴而就,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说百姓话,办百姓事,从一点一滴做起,服务农民;从一言一行中改起,完善自己。逐渐让百姓了解接纳,直到和他们交朋友,真正融入新的生活工作中。

(四)脚踏实地,认清自我每一个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都是怀揣理想,胸怀豪言壮语。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对于选派下来的大学生村官也寄予了厚望,有的希望这些从年轻人能为群众带来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有的希望他们能立竿见影为村里带来项目、引来资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破灭后,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失落之外,部分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也会产生失望,甚至不信任情绪。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正确认识自己,虚心学习,必要时要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冷落。要适时走出自我设定的下车伊始就要挑大梁的误区,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良好心态,下决心在基层的这个大熔炉里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基层事务,正确面对差距和不足,一步步锤炼自身的意志和才能。

(五)意志坚韧,不轻言放弃

有的大学生村官刚下来时难免热情高涨,但热度一过,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成了泄气的皮球。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干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虽然,部分人所学专业远离农业和农村的急需,一时难以适应农村的复杂环境和繁琐工作。但是只要加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坚强自身的意志力,不轻言放弃,大学生村官才能够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谱写生命的乐章。

结语:

沉下去,头顶是蓝天。“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为年轻“村官”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待得住,脚踏黄土地,心系千万家,用行动守望理想,在风雨中磨砺青春,就能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百炼成钢,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新坐

6.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亦是影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关键。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来说,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其自身发展的关键,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落实则能够弱化个体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下就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措施

序言

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关键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事实上,当前心理健康课题已经成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真正帮助小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文章就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探究。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学生自我因素

这是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小学生个体因素包含了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具体来说,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还有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与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身体发育有关,还有些是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心理挫折、不良个性等心理因素相关。

2、家庭教育因素

成长与成才是很多家庭教育首先关注的方面,认为奥紫瑶孩子学习成绩好,健康的成长就很好了,家庭教育就很成功了,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的这个重要问题。即使有些家长认识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往往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孩子心理特点不了解,无从下手,甚至越关注越乱,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

3、学校教育因素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然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经验不足以及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学习等诸多因素也困扰着学校,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

二、采取措施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保持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家庭关系和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生活得安全、幸福、温暖,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养成尊敬、理解、信任、关怀、自信、乐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与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谐共处,有助于孩子养成心地善良、开朗大方的个性,懂得谦让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善于理解和原谅别人,从而做到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处理与他人交往中的矛盾,在儿童的群体中健康成长。

(2)自我严格要求,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父母的行为法师影响孩子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因此,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老师。(3)树立良好的家风,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优良的家风,是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形的教育手段,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要求家庭成员有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要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等好风尚。对于不文明的东西,家长要善于引导,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创造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2、学校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关键场所就是课堂,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将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完全消除,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智力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还能够进一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机会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情绪,加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让学生拥有稳定、积极、健康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2)重视沟通、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由于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有一部分的学生不能喝老师充分的沟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东西。这就需要老师要深入到同学中来,与其成为知心的朋友、多听听他们的倾诉,能够走入他们的心理深处,掌握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有效的开展好学生的各项工作。例如,语文作为课上可以布置一篇作文《老师我想和您说》这样的题目,是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爱表达的学生能够把自己内心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老师要尊重需要对每个孩子予以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做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为他们保守秘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有针对的帮助。此外、多和学生们敞开心怀交流,这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个别交流,容易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要想把谈心落到实效,老师就要想办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彼此当做朋友,当成知己,这样学生才会没有顾忌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当某个同学家庭突然发生变故、或者学习之中受到受挫时,这时他的情绪肯定很低落,这时老师就要主动的对他做心理工作,耐心的和他沟通谈心,帮助他走出心理的低谷、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尽力快速的从阴影中走出。(3)做好个别辅导、解决心理教育中的个别性问题。受现代婚姻观的影响,有些小学生因父母离异,造成学生得不到正常的父爱、母爱,失去了以前的家庭乐趣,久而久之,这类学生感到自不如人,产生痛苦、自卑、抑郁等心理困惑;还有的学生学习成绩由好变差,因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困惑。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个别辅导进行解决。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对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其他小学生一样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教育中的补救性措施,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

7.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七

一、影响学生心态的因素

(一) 家庭因素

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子女的期望很高,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 成就他们的未来, 也可以光宗耀祖。所以总是爱在孩子耳朵旁唠叨督促其学习, 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深切厚望无数次地传达, 或者是使出苦肉计, 向孩子们诉苦, 说自己为了子女能够成才付出了多少多少的努力等等。这种急躁、爱慕虚荣的期望,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 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 同学因素

很多学生都有很严重的攀比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实干, 可是文化成绩只属于中等, 他们迫切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别人好, 一旦这种想法没有实现, 看到很多同学比自己优秀, 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整日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深深的懊恼。这样他们就会被这种不良的心态所困扰, 不能自拔, 时间久了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动力大大减弱, 学习时精力不能集中。这种心理状态, 对高考复习以及迎接高考都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三) 自身因素

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基础较好, 原来成绩一直不错, 可是到了高三后, 由于考试时急功近利答题的方法不当, 或者因为审题不认真, 或平时做的习题太少, 抓不住题眼, 不能举一反三, 导致答案不准确, 得分率不高最后成绩上不去。考试后, 只一味地自责、懊恼、烦躁, 学习效率下降, 对高考产生了恐惧进而失去信心, 影响了学生的应考心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确看待高考

(一) 用爱心疏导学生, 说出心里的苦恼

多数时候学生对老师都有一定的距离感, 虽然希望老师了解自己, 重视自己, 但是还是难以把老师当做可以敞开胸怀交流的朋友。这就需要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平和的态度、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烦恼, 难以解决的心结。而老师也要真诚地去面对, 以达到学生无话不说, 言无不尽的效果。教师在听学生诉说时, 要认真考虑学生说的事实, 思考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真正原因, 为进一步疏导学生做好铺垫, 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 换位思考, 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学生的苦恼

既然学生已经向老师, 吐露出自己的苦恼, 那么就表明学生完全解除了戒备, 充分信任老师, 愿意和老师一同解决问题。教师听完学生的诉苦后, 应对学生说的每一件事进行深入的分析, 化解那些“压力”, 想想如何改变学生的认识, 如何将压力转变成奋斗的动力, 而不是让其去羁绊自己的手脚。学生一旦认识透彻了, 心理问题就康复大半了。

(二) 引导定位, 保持最佳状态

教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正确定位, 进行客观评价, 找出自身不足之处, 加以改善。教师要对学生平时学习及时地进行评价, 充分肯定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认真态度及所取得的成绩, 并谈一谈其他教师和学生对该生的积极评价, 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时刻被关注, 对优化心境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整

(一) 充分自信

高考不仅是知识、能力的较量, 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让学生对自己保持充分的自信, 要相信如果坚持保持自己平时制定的学习方法进行正常状态的学习,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考时一定会超常发挥。

(二) 勇于承受

临近高考, 出现短时间的焦虑情绪是正常的, 适当的焦虑可转变为动力, 可提高学习效率。切忌对自己的心态、情绪过于敏感, 认为临近高考, 自己略有紧张, 就是严重的“考前焦虑”, 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 形成恶性循环, 将正常的紧张状态放大, 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发挥。

(三) 学会放松

学习是持续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强求依靠高考前的2个月过多地提高考试成绩, 还是要保持平时的学习习惯, 跟上课堂进度, 过高的奢望反而会使自己产生严重焦虑情绪和时间紧迫感, 影响学习效率。

(四) 保持节奏

越是临近高考, 越要保持好学习节奏, 合理安排日常作息时间, 使大脑保持清醒状态, 题海战术会使大脑过于疲劳, 会影响思维的敏捷性, 影响学习效率。

(五) 正视模考

模拟考试一定要精心对待, 模拟考试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 测试你的真实水平, 让你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 利用模拟考试, 找出自己复习的“盲点”, 以便及时补救。第二, 模拟高考考试的整个过程, 让你在临场心理上能够适应高考。所以应该适当在高考前的各种考试中, 模拟高考考试环境及氛围, 同时学会放松及呼吸调整技术, 使自己在真正的高考考试过程中发挥正常的考试状态。

8.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篇八

摘要:金融骗局是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新的诈骗方式,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活跃,大学生对金融工具的依赖不断加深,但金融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蕴含着风险。现我国高校大学生受骗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金融受骗学生已占高比率,布局者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和急于创业等心理设置骗局,形式复杂多样且难以识别。论文针对该现象展开深入研究,掌握多样的骗局手段,以点到面、以局部到整体,总结规律形成完整可行措施,切实维护大学生在校自身利益,完善高校安全体系,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安全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关键词:金融骗局;金融工具;大学生心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66-02

引言

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金融业务拓展呈现出明显优势,金融衍生工具是国际创新的新产物,其效应可以规避风险同时也存在风险,那些适应我国现在市场的新工具重返金融交易市场,并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工具会更多的被开发、发挥作用。而当代大学生是创新、时尚的“代言人”,金融工具的最新产品,最新技术他们都能第一时间掌握、运用。而金融界的不稳定、不特定因素又导致这必定存在风险。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内,对风险的认知、风险的规避都存在盲区,很容易上当受骗围绕此问题,我们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我国金融骗局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

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这3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内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

(二)金融工具的发展。

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金融风险。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金融工具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金融风险。金融市场供求因素的变化是西方金融工具创新的动因。从金融工具创新的过程来看,西方国家的金融工具创新开始于20世纪于60年代,70年代以及80年代到了迅猛发展,其动因主要来自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工具创新速度逐步加快,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这大大地丰富了中国金融市场上金融商品的种类,与此同时,由于国库券、商业票据、债券、股票、基金等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带动相关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目前,一个由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存单市场等货币市场以及国债市场、公司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构成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确立。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中国金融工具创新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创新方面还很不够,因而,金融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故此,加大金融工具创新的力度,必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中国金融市场类型。

(三)金融市场的犯罪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领域已经成为非金融机构和不法分子从事金融犯罪的重点领域,犯罪态势越来越严峻,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群,2015年银川市金融诈骗案件较往年增长30%左右。因此,针对当前形势,从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新刑法修订至今,立法机关已经出台了九个刑法修正案,刑法也对此有所规定。但是至今为止针对大学生受金融诈骗的政策并未出台,也未有相关的的法律法规。

二、大学生金融受骗的形式

(一)兼职受骗。

调查表明,从整体上看,现在大学生兼职受骗原因趋于一致。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做兼职,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兼职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引领更多的大学生走进兼职大军,大学生兼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现象。大学生金融受骗中最为突出的也是兼职诈骗。兼职平台大多以网络招聘和宣传单招聘为主。网络兼职招聘又包括招聘群、招聘中介机构等,在招聘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介绍兼职内容、工资情况、工作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其中一点。虚拟程度高,安全性低。兼职受骗除了网络平台还有签订劳动合同时受骗。大多数纠纷都来自合同内容争议。

(二)网购受骗。

在當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网络市场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而作为网络服务主流的网上购物更是很具有开发潜力。网络购物就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购物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商家与顾客不见面,通过网络使商品信息和钱款以电子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为网络购物要通过填写私人支票账号、信用卡、借记卡等个人账务号码付款,所以也存在着隐患。网络购物受骗有很多,如虚假宣传网络购物是互联网提供的购物平台,在网络上看不到实物,只能通过图片和卖家介绍了解商品信息,很多卖家就夸大其词、虚假宣传,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三)创业受骗。

耿同学是一名大四学生,马上要毕业了,他一直在找机会创业。前不久,他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某招待所有17间房,设施齐备要转让。耿同学立即前往查看:招待所店主黄先生称转让得到了房东同意,他开出4.5万的转让费,其中包括未到期的几个月房租。4月5日,耿同学和黄先生及房东胡汉忠签订了转租合同,耿同学交付了现金。4月8日,耿同学的招待所刚刚开张,真房东闻讯赶来,耿同学才知道自己受骗。像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四)短信受骗。

手机是当今社会人人离不开的通信工具,这便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最常见的的短信诈骗方式就是冒充通信运营商客服,以感恩回馈等方式诱导点开链接,冒充银行客服,以电子密码器失效等方式植入木马。还有其他诈骗手段,如以聚会照片等方式,传播病毒等等。我们的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心地纯良,极易上当受骗。

(五)贷款受骗。

近年来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运用频繁。目前,女大学生王某报案称:其在月城网吧上网浏览到一网址名为“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网页,该网页详细介绍了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申请条件及相关证书,王某信以为真,后按照网页上面的要求,将申请的30000元贷款的利息总计1440元汇入银行账户上,后对方又提出要其支付3000元的安全费,王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贷款诈骗的骗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的弱点,利用各种借口骗取钱财。

三、大学生金融受骗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社会经验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相当匮乏的稀缺资源,大学生经历和阅历不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学生们似乎越来越多生存在自我封闭的象牙塔中,当然这和父母骄生惯养有直接的关系,一味地守着那块风水宝地,不愿意主动和外界接触。社会是个很复杂的矛盾体,社会经验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去主动深入接触社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用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才可能学到,从而积累社会经验。纵使你读书破万卷,学习成绩再怎么出类拔萃,但社会实践少,对外面世界懵懵懂懂,也不过枉然。这就好比学习游泳,不能只是呆在岸上观看,要想学会游泳,就必须跳到水里去,那怕呛几口水,那样才能学会游泳,否则,就永远不会游泳。大学生要多参与社会实践,才有辨别真伪的能力。缺乏社会经验这也是不法分子能趁虚而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事实上,不少大学生都经不起诱惑,自我免疫力差,考虑事情过于单纯,容易轻信他人。这也是大学生涉世尚浅,缺乏社会经验所导致的。身在学校,因此交际范畴更多的限制于学生之间,关系比较单纯,明朗化,彼此值得信任,以致于对外界不设防线。再者,在如今这物欲横流的社会,谁不爱钱呐?大学生也是人,一些大学生贪恋钱财,爱慕虚荣之心使得他们甘愿被那些“披着羊皮的狼”所俘虏,这也由于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金钱观。大学生相对社会是个弱势群体,可见不法分子对大学生心理及其环境等方面了如指掌。如此,大学生被一些混迹江湖的“老油条”骗财骗色也就见怪不怪了。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分辨是非能力差,对社会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看到了“世界充满爱”,却忘记了世界上还有邪恶。有的学生感情用事,见到自称是“落难者”就想“慷慨解囊”,结果疏于防范,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二)社会因素。

高校教育部門,相关政府机构和治安人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类屡发不止的事例的不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大学生是我们未来的主人,他们肩负重大责任和使命,而这些频发的受骗事件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大学生的生活,让一些原本对社会恐惧的人更恐惧。

四、防止大学生受骗解决方案

(一)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

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都是通过辅导员来具体实施的。所以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大学生的近况,对大学生的行为动机以及兼职、创业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兼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主动的预防。当大学生的利益受损时,辅导员要及时解决。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引导力量是最有效的。因此,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的生活的关注,可以实现风险的预防。

(二)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社会活动辅导教育。思想影响人的行为,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金钱至上,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往往使部分大学生误入歧途。为了抵制这种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侵害,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和职业观,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使大学生从容应对各种情况。高校大学生社会辅导教育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大学生教育课堂,可以通过在校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选修完成。另一种是举办多种讲座。高校通过这两种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社会辨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设立多种岗位勤工俭学。

基于大学生兼职受骗居于大学生受骗种类首位,我们单独对此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在高校,勤工俭学机构往往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展开的工作,且展开的活动集中于校内,工种不多,主要集中在打扫卫生和网络管理等方面。高校勤工俭学机构在大学生的兼职活动中发挥不大。高校可以拓宽勤工俭学机构的工作范围,提供更多的岗位,这些岗位不仅局限于校内也可以发展到校外。此外也可以吸收非贫困学生参与,不在有身份限制,是勤工俭学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自立自强的象征。

(四)设立提供兼职服务的专门机构。

据调查了解,多数学校没有设立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高校的就业部门往往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展开工作,因此大学生兼职活动成为高校无人管理的空白地带。建议高校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大学生兼职工作。该专门机构的具体工作职责如下:第一,规范学校兼职信息管理,对学校的兼职广告和招工人员进行监督,辨别真伪,去除虚假信息。第二,承接用人单位的兼职需求,向同学们发布兼职岗位信息。第三,指导兼职的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提高兼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第四,为兼职大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并积极帮助大学生进行维权。第五,建立大学生兼职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大学生兼职工作。

(五)政府加强打击力度。

不仅高校要努力帮助大学生预防各种风险。政府也应用更强有力的手段打击犯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大学生受损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时有法可寻、有法可依。

五、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金融领域已经成为非金融机构和不法分子从事金融犯罪的重点领域,犯罪态势越来越严峻,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群。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唤醒大家的危机意识,使人们重视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切实维护大学生在校自身利益,完善高校安全体系,为在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简论短信问题的思考[N].法律教育网,2013-9-15

[2]谈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N].中国论文网.

[3]经济发展现状[N].新华微博.1982-12-4.

上一篇:社联发言稿下一篇:财务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