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

2024-09-23

《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不好上,尤其对我这样的教学新手。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两个概念。课前我想了很多方法,试想着怎么样才能将这两个概念很好地呈现给学生。生搬硬套地出示书上的概念,最终学生还是能掌握,但是否能用一个很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们牢牢地区分素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的特征。可不可以从素数和合数的字面意思入手?我这样说服自己:素可以组词朴素,由此让学生记住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合有合作之意,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

在课上我试着让学生说出素与合的字面意思后,出示素数的概念。这时,一学生的话打开了全班的思路。在给素组词时,一学生说还可以组素菜,太穷了天天都吃素菜。当时我灵机一闪,顺着他的话问到:“素数穷不穷?”“穷,穷到因数除了它自己就只剩下1这个拐棍了。”这时全班都兴奋了起来,我趁机追问:“合数呢,富不富?”“富,除了拐棍和它自己还有很多钱。”“有钱,其他全是保镖。”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为了引出“1”我问道:“还有一个连穷人都算不上,因数只有它自己,它是……”“1”“流浪汉!”“所以我们说,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这时我再要求学生读一读书上关于素数、合数的定义,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在课后的练习中,几乎没有学生因不能很好地区分素数、合数的特征而出错的。

将知识以这种形式传授给学生,严格来说是不成体统的。因为当时只从怎么做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点考虑的,所以难免有点让人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太不上路子。课后想想似乎自己做得过了点,但以后避免在课上出现类似的状况。

2.《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一、精选交流素材是交流经验形成的基石

1.交流的素材应具有典型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全面、典型的交流材料, 为学生的大胆猜想、小组讨论提供思维的凭借, 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 在建构意义之后, 教师提供的交流素材是:在小组中说一说:16、45、11、24、18、19、33、91中, 哪些是素数, 哪些是合数?你是怎样判断的?组织学生判断内化, 以实现变式强化。这个素材的选择既巩固了对素数合数意义的理解, 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交流的素材具有开放性

交流性学习材料不在于多, 而在于精, 在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例如:在课的开始, 老师组织了一个操作活动 (从12个小正方形中拿出几个, 拼成一个大长方形) , 就选用了简单常见而又开放性的素材:12个小正方形可以全部取, 也可以取其中的几个, 都能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正因为在小正方形数量选择上的开放, 才使本课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交流味。

3.交流的素材具有丰富性

教学中, 除了充分利用好教材所呈现的学习材料以外, 还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散发数学文化韵味的材料。在“经历交流过程, 感悟数学文化”环节, 教师就在创设问题冲突以后, 带领学生体验了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的“厄拉多塞尼筛法”, 在了解“厄拉多塞尼筛法”的基础上尝试根据质数表判断哪些数是合数, 进而把一个数写成两个或几个素数和的形式, 从而自然揭示“哥德巴赫猜想”。

二、设计交流过程是交流经验形成的关键

1.借助问题引领, 激发交流兴趣

好的交流活动应该体现在:创设基于学生数学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 借助问题的引领, 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例如, 在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进行初步操作的基础上, 教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都是拿一些小正方形去拼长方形, 为什么有的能拼成许多种不同的长方形?而有的却只能拼成一种呢?”这一问题犹如平静的水面抛进了石块:一方面, 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交流问题的兴趣, 另一方面, 明确了交流的问题指向:即拼出长方形的个数 (也就是一个数的因数) 上。

2.经历交流全程, 感悟交流策略

有效的交流应是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活动。本节课,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四个层次的交流活动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了数学活动的学习。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从而聚焦所要交流的问题“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第二层次的活动是分类判断:既有对20以内数的因数个数的观察分类, 又有独立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判断内化。这个层次的数学活动重在思维操作, 让学生在观察、分类、思辨、交流中逐步建构素数与合数的意义。第三层次的活动是在制造的认知冲突中经历了一次数学文化之旅:从“厄拉多塞尼筛法”到“哥德巴赫猜想”, 再一次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最后一个层次是观察20以内数的奇偶性和质数合数的特点, 然后再运用所学知识和形成的交流经验来玩“猜电话号码”的游戏, 在拓展迁移中丰富了学生对整数特征的认识, 在实践应用中提升了交流数的特征的活动经验。

3.侧重过程反思, 提升交流品质

3.“素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篇三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素数与合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与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基本方法,熟记50以内的素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刚开始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时,同学们就知道我们研究的数是非零的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作为标准进行分类,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对,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的自然数进行研究,并将它们分类,但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那分成几类呢?所分成的各类数叫什么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认识素数与合数

1.认识素数与合数(第78页例题)。

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写出这六个数的所有因数。(生写略)

师:分别数数每个因数的个数。

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生活动略)

师:为了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方面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六个数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另一类是超过两个因数的。

师:请仔细观察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呢?(生答略)

师:对,一个是1,一个是它本身。像这样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叫素数,或者叫质数。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数吗?同桌互相说说。

师:再观察超过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与素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对,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合数。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数吗?同桌互相说说。

2.按因数的个数分类,非零自然数中的特殊数“1”。

师:非零的自然数中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数,就是最小的1,我们还没有研究它的因数。1有几个因数?它是素数吗?是合数吗?(生讨论)

师(揭示):1的因数只有1个。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师:刚才我们对非零的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了分类,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素数的因数有几个?合数的因数呢?1的因数呢?(2)如果自然数不断地增加,可能归到哪一类?有没有可能出现第四类情况呢?(3)你能用集合圈表示所有的非0的自然数吗?(生活动略)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完成“试一试”。

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78页,完成“试一试”。把这道题和例题结合起来看一看,你能记住10以内的素数吗?说给同桌听听。(生活动)

师:最小的素数是几?最小的合数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1题,先自己读题,然后独立填写。各数的因数你填对了吗?根据因数的个数,11~20各数中素数有11、13、17、19,记住:剩下的都是合数。20以内的素数有几个?分别是哪些?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本上操作。(学生活动略)怎样记住50以内的素数呢?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呢?小组内互相交流。

师: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我们可以查素数表。这是一种很省事的办法,但多数情况下我们手里没有素数表,这种方法就用不上了。这时,我们可以写出每个数的所有因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如完成课本第79页上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其实,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只要能再找到它的一个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如果一个也找不到了,这个数就是素数,这样是不是更简便?

5.数学游戏。

师: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数学小游戏。请同学们看清要求,并认真观察,活动结束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其中是素数的举手。是合数的立正。(学生活动略)

(2)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其中是素数的站到左边,合数的站到右边。(学生活动略)

师:游戏结束了,说说你们在活动中的发现。(生答略)

师:在游戏中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我们会发现:偶数除了2之外,都是合数;奇数里既有素数也有合数;1是奇数,但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合数不一定是偶数,但素数除2以外,都是奇数。

四、全课总结

综合练习:

1.智取号码。

这是一个电话号码,从左往右各个数字分别是:10以内最大的偶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5的因数;10以内最大的质数;5的最小倍数;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最大的一位数。这个电话号码是(

4.《素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篇四

王永斌

一、教材领悟

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素数和合数”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中的一节内容。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素数和合数的学习是在学生理解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数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奠定基础。

3、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注意由易到难,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0以内数的因数,理解素数和合数的基本内涵,初步学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再依次安排判断20以内、50以内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练习。另外,对素数、合数的判断仅限制在50以内,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并能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素数、合数基本概念的理解上。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理解素数、合数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贯彻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目标预设

本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认识素数和合数,学会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素数还是合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归纳等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经历概念的发掘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上述目标,我预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使学生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难点:能够迅速判断一个数(50以内)是素数还是合数。

四、设计思路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我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巩固练习,拓展新知——归纳总结,师生评价。课堂教学采用“情境——问题——探索——反思——提高”,展现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比较、归纳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六一”节快到了,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课件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可是这上面有锁,而且是一个密码锁,打不开,怎么办?

2、(多媒体出示)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既是一个偶数,又是5的倍数;最高位是9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是最小的素数。你能打开密码锁吗?

3、学生质疑:什么是素数。教师相机引入本节课内容:素数和合数。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送礼物的情境引入本课,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打开密码锁就可知道礼物,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写出2、3、5、6、8、9的所有因数。

(1)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这几个数各有哪几个因数?并要求说出找的方法。(2)教师引导提问:在这些数中哪些只有两个因数?哪些数的因数超过了两个?指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找出各自的因数后总结出特点,为下文概念的出示做准备,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发掘过程,印象深刻。)

(3)组织学生讨论: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提出概念:素数。要求学生集体回答:什么样的数叫素数?(4)观察超过两个因数的数,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明确提出合数的概念。要求学生集体回答:什么样的数叫合数?(5)启发学生思考:1的因数有几个?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

(设计意图:根据给定的标准观察、分析,突出了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分类标准的合理性。通过对“1”的研究,完善对非0自然数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素数和合数概念的理解。)

2、出示“试一试”:先找出4、7和10的所有因数,再写出这三个数分别是素数还是合数。

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提问:10以内的数中有哪几个素数?哪几个合数?1呢?

(设计意图: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3、做“50以内素数表”(想想做做2)

(1)刚才通过分类,谁说一下:“2”是素数还是合数?那么除了2以外,2的倍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把这些合数划掉。划完后想一想,我们划掉的是什么样的数?

(2)同理划掉3、5、7除本身的其他倍数。(3)读剩下的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完成50以内的素数表,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

(1)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2)素数都是奇数。()

2、完成“想想做做”1:先找出1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再把11—20分别填入圈里。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11—20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11—20中的素数是哪几个,你能记住吗?

3、完成“想想做做”3: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1)独立思考后组织交流。

(2)提问:怎样能迅速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4、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学号说出这个数的特征,越多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组有层次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联系了以前的知识。通过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强化探究学习的效果,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四)归纳总结,师生评价

1、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回到课始情境,你能打开密码锁了吗?里面是什么?大屏幕显示:“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八个大字。

3、师:这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快乐吗?说说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反思,及时反馈,学生内化知识。通过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素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素数2、3、5„„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合数:4、6、8、9„„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七、教学反思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上,我尽一切所能为学生创设可供观察、可探索、可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让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

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自主探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获得,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再创造”的体验。

2、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五年级数学素数、合数练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并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练习

1、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概念名称)

师:这些概念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比如7是素数,因为7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比如30是合数,因为30除了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生乙:............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91是素数。...........................................................()

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奇数不一定是素数。................................................()

素数一定是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3、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如15是合数,它可以写成两个素数5和3相乘的形式,5和3都叫做15的质因数。把15用5和3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既15=3×5,就叫做15分解质因数。.........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这一环节可以与第1环节合并)

4、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3题。

学生判断后反馈。注意第2、3、4小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2小题,“1”不是素数。

第3小题,“4”是合数,还可以再分解,应为84=2×2×3×7

第4小题,书写格式错误。

(2)课本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校对。

51=3×17

98=2×7×7

105=3×5×7

111=3×37

143=11×13

160=2×2×2×2×2×5

允许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可通过把160用短除法和口算法分别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体验短除法的.优越性。要求学生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校对。

2、课本第46页第4题。学生填后说说约数和质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本第46页第5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反馈。

4、课本第46页第6题。

三、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可提示: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质因数平分,分两组。

14=2×775=3×5×5

33=3×1139=3×13

35=5×7143=11×13

30=2×3×5169=13×13

得到下面两种分法:

第一种:75、14、169、33及35、30、143、39

第二种:75、14、143、39、及35、30、169、33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知识整理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思考题的探索,把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深化。

课后反思:

6.《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篇六

1、以问题促进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寻找120的因数,再根据例题的要求进行汇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观察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了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然后感悟到,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初步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后,我环顾了四周,问:你们觉得分成两类行吗?还有什么问题?沉默了片刻后,果然有几只小手提问了:还有1不行!那1又是什么数呢?(指而不明,引而不发)我带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同学们的疑问,交流一下(同桌),最后,大家通过判断因数个数的多少,得出了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学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

2、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

7.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篇七

大家通过找1—20各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得到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3、5、7、11、13、17、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素数(质数),4、6、8、9、10、12、14、15、16、18、20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生成中也有我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一个孩子提到偶数中除了2,其它的偶数都是合数。就此,我板书:偶数:2、4、6、8、10……让大家给偶数“分家”,并说出理由。

8.《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 篇八

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了因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入今天的新知,我马上组织了一次写因数的比赛,即让学生写出1_20以内任意选5个数写出它的所有的因数,由比赛的输赢引发学生对因数个数的关注,写得慢的同学不服输,因为因数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会有怎样的规律呢?由这个问题切入到新知的探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与我的预设基本上是一致的,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轻松的。

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到(1-20)因数的特点,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如果再组织一次比赛,你会选哪几个数字?学生异口同声说:“1。”这就突显了1的特殊性,它只有一个因数。如果没有“1”,你会选择哪些数字呢?学生纷纷说到2、3、5、7等等只有两个因数的数,也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突显出了质数的特征 (只有两个因数)。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按因数的个数给这些数进行分类,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中,逐步优化出了分成三类的分法。我用课件将这些数分类展现,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这几类数的特点,由学生自己得出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以及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部分的教学自我感觉是水到渠成的。

接下来是教学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用找因数的`办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们觉得很简单,于是,我出示了2-100各数,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质数,这时,如果学生再一个一个地找下去,就比较麻烦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孩子们想到了把合数淘汰的方法,依次去掉2、3、5、7的倍数(2、3、5、7本身不划掉),这样剩下的就是质数了,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很欣慰,思维的碰撞擦出的火花是美丽的,生生、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交流让我们的课堂真实而生动。

9.质数合数教学反思 篇九

如教学有关质数合数的判断题:“所有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两个质数相加的和是偶数”,这三个判断题虽表面上没有任何联系,而实际上都是因为特殊数“2”的存在,使得这些结论发生了错误;再如“两个合数相加的和是偶数”,正因为特殊数“9或是15”的存在使得判断出错,类似的问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带着学生辩解,而应该给学生一种方法,在实例的对比中让学生自然的感悟这些数的特殊性,同时再加以归纳概括使得这些数更具有魔力,带着学生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

10.《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通用) 篇十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1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质数与合数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尤为重要,尤其是质数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

在教学中我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负和遗漏掉。有的说根据含义逐个判断,有点的说根据前面学过的2、3、5的倍数的特征,先划掉这些数。我补充说明,在数比较多的时候,用后者比较合适,这种方法叫筛选(排除法)。除了划掉2、3、5的倍数,还要记得划掉7的倍数才行。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部分同学对质数的概念了解不够深入,学生掌握的效果并不太好,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2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我是让孩子们快速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刚开始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类:有1个或两个因数的:1,2,3,5,7,9,11,13,17,19;其余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我给与肯定并告诉孩子在数学上“1”这个数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分为单独一类,有两个因数的归为1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质数,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数因数的特点给“质数”定义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和“本身”,自然而然就得出质数的定义,理解质数后,合数的理解就很简单了。

其次,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采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因数和倍数、2、3、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所涉及的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也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1、正确区分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标准。在教学质数与合数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奇数与偶数的特征及分类标准,即自然数按照2的倍数特征可以分为两类:奇数和偶数。接着一个非零自然数还可以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呢以此引入新课,通过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察这些数因数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学生发现有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两个以上的因数),有的只有1个因数,那么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些数分为几类,得出三类:质数、合数、1。最后在对比奇数、偶数的分类标准,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

2、注重从新知中提取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记忆。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质数只有几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几个因数,一个非零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几类,各是什么。在教学100以内的质数表后,让学生重点记忆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通过这样提取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目时能够比较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不足之处:

1、因为补充的知识点比较多,导致课堂练习时间过少,对知识的巩固有所欠缺。

2、个别学生对于分类的标准还存在模糊现象,导致在做练习时出现填写完20以内的质数后,在填写合数时出现漏数现象,不知道除了1和质数外,剩下的都是合数。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4

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的,一般不是有教师和学生的重复不断语言就是有很多的练习题训练。而这一节课教学使学生感到特别兴奋。

第一、在概念教学中,师生的这种融洽的、和谐的,而又不失激情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我。它一改概念教学的枯燥与乏味。让学生在做中学,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学生用本册刚刚学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知识,来动手操作研究这一节课,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探究、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理念是这一节课的特色,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精心设计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总结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异质的组合来讨论、探究知识,促进相互的学习,提高合作的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的有用的。

第三、大数学观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一片段的教学中不仅体现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真正的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异质组合讨论、动手拼一拼、相互商议、个别争论等都无不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质数与合数》教学反思5

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摒弃了让学生自主分类的方法,直接把分类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当时课堂上作这一考虑是源于学生的无绪回答。我认为对于按因数的个数分类,能按质数与合数分类标准的进行分类的学生应该很少,除非提前预习了课文的内容,不然,大部分学生都会按因数的个数进行一一分类,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下去,这样的分类将毫无意义,最终都会因达不到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师又得重起炉灶,将质数与合数的分类标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又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没有老师讲得好,最后还得听老师的,不如我一开始就等待。

11.《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篇十一

大兴区滨河小学

李雪艳

2013年3月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理解自然数按其约数个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学思考方法的独特性和全面性和唯一性。、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内涵,能够依据概念进行举例、判断、反证,形成一定的思辨品质。、了解数学历史在人类文明中的发展研究成果,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产生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实现意义建构、观察比较,尝试分类。

请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写出的 1~ 20各自然数的所有约数,1 的约数:()11的约数:()2 的约数:()12的约数:()3 的约数:()13的约数:()4 的约数:()14的约数:()5 的约数:()15的约数:()6 的约数:()16的约数:()7 的约数:()17的约数:()8 的约数:()18的约数:()9 的约数:()19的约数:()10的约数:()20的约数:()观察思考: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各个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都不尽相同,如果请你从一个数所含约数的个数来分类的话,你打算分为哪几种情况?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预习时有这样的几种分类情况:一是分为许多类,按照有几个就分为几类,于是就分成了只含有 1个约数的为一类,只含有两个约数的分为一类,含有 3个的分为一类,含有 5个的分为一类„„;二是分为两类,将只含有 1个约数的分为一类,将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为一类;三是分为三类,只有一个约数的 1,只含有两个约数的一类,含有 3个或 3个以上的数分为一类。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差异,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了探究问题的积极心理。)

请学生比较:以上三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那一种是比较合理的?()教师指出:古代的数学家也像我们同学一样,在经历了多次的分类尝试研究之后,决定将以上自然数分为三类。

一、只有 1个约数的数: 1

二、只有两个约数的数:2、3、5、7、11、13、17、19

三、含有 3个或 3个以上约数的数:4、6、8、9、10、12、14、15、16、18、20 2、引导发现,意义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以上各类自然数的约数,你能发现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出:像第二类2、3、5、7、11、13、17、19的这些数,它们的约数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就把这类数叫做质数;而像4、6、8、9、10、12、14、15等的数,它们除了含有 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之外,还含有其它的约数,我们呢把这类数叫做合数。

板书:只有 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

质数

合数

除了含有 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举例:请学生就以上的数或自己选择一个数说一说它是质数还是合数。并说一说为什么?

讨论:针对学生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质数与合数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判断内化,变式强化

请学生独立判断下面这些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 40 13 28 21 19 77 111 说一说判断的方法:预计学生在独立判断时会逐渐有以下几种方法凸现:一是用一个一个找出所有约数的方法来判断;二是用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判断它们除了含有 1和它本身外是否还有2、3或 5;三是用质数表来检查判断。

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用能被2、3或 5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巧判。

(三)、经历研究过程,感悟数学文化、创设问题冲突。

请学生独立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2 49 80 29 91 89 73 预计学生在判断 91、89、73时会有学生有困难,一时很难有把握。引出:找质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比较、判断、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自主实现了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建构。同时在学生在交流比较和判断的方法时有多种不同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使学生交流中学会了倾听,在倾听中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获得更为全面、和谐的发展。)、感悟数学文化。教师请学生独立想方设法寻找出 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想出方法来找,根据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考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差异,生成方法优化的资源,为下一步感悟数学文化价值的魅力做情感的渲染和智慧的启迪。预计有部分学生:一会用一个一个地排除的方法去慢慢地找;二是将能2、3、5、7整除的数(除2、3、5、7外)一个一个划掉的方法找,剩下的数即是;三是胡乱地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好?好在哪里?)

再出示完整的质数表。

教师揭示古希腊数学家“厄拉多塞尼筛法”的数学史料。再根据质数表迅速判断以下各数哪些是合数? 33 29 63 51 79 35 53 3、体验文明成果

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质数填写下面的空格,使等式成立。4 =()+()=()+()=()+()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介绍陈景润感动中国的故事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设计意图:凸现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当学生在制作质数表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创造的方法与 2000多年前数学家的方法相同的时候,那激动的眼神告诉我们,我成功了!这不仅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渗透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思考的乐趣,享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

(四)、拓展迁移综合,实践应用提升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在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请学生独立完成表格(自然数 1~ 20的表格)的填空与选择。并说一说:观察这张表格,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数学秘密?

3、猜电话号码: 老师办公室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 ABCDEFG A :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B:是偶数又是质数(C :小于 10的最大的偶数()

D: 5的最小倍数(E :比最小的偶数小 2的数()

12.《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篇十二

最近我上了“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练习课,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质因数的概念,进一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课前我发现课中还有一精彩处,那就是让学生研究一个数的质因数与它的约数之间的关系,及两个数的公有的质因数之积与它们两数的关系。我知道,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而无害的,而且能让学生探究、发现这些关系比学生单纯掌握几个概念,模仿一些解题方法更为重要,但另一方面也得舍得腾出一些本可用于“多练”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研究。事实证明,我的这一设计是成功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不仅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还能提高观察、操作、分析、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相信,经过长期的训练,定能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 《质数和合数》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评课稿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及联系

★ 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 五年级下册桥教学反思

★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质数和合数的教案06-22

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与合数》教案设计09-12

上一篇: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下一篇:合规管理规章制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