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精选8篇)
1.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一
3、钠与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Na$ 是还原剂,$H_2O$ 是还原剂,$NaOH$ 是氧化产物,$H_2$ 是还原产物
4、反应现象:浮(钠浮在水面上)$ o$ 熔(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 o$ 游(钠球四处游动)$ o$ 嘶(钠球发出嘶嘶的响声)$ o$ 红(钠球游过的地方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高一重点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励志句子
★ 高二下化学方程式总结
★ 化学方程式写评语
★ 高中常用重要化学方程式
★ 反应的造句
★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2.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二
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
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 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但实际反应时, NaOH先和HCl中和, 等NaOH被反应完后, 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 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 (CO2、SO2等)
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 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 但在实际反应时, HCl先和NaOH反应, 等HCl被反应完后, 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 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 (NH3等)
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 (OH) 2沉淀, 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 但在实际反应时, H2SO4先和NaOH反应, 等H2SO4被反应完后, 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 (OH) 2沉淀。因为Cu (OH) 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 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 [Cu (OH) 2、Mg (OH) 2]等。
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 也能和HCl发生反应, 但在实际反应时, HCl先和Na2CO3反应, 等HCl被反应完后, 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 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 (CaCO3、BaCO3等)
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
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 [NaOH、Ca (OH) 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 HCl也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但在实际反应时, HCl先和NaOH反应, 等HCl被反应完后, CO2才能和NaOH反应。因为Na2CO3会与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小结:酸性强的气体比酸性弱的气体更容易被碱溶液吸收。
6.向混有Cu (OH) 2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H2SO4
Cu (OH) 2会与稀H2SO4反应而被溶解 (生成CuSO4溶液) , NaOH溶液也会与稀H2SO4发生中和反应, 但在实际反应时, NaOH先与稀H2SO4反应, 等NaOH被反应完后, Cu (OH) 2才能被稀H2SO4溶解。因为CuSO4溶液和NaOH溶液会再反应生成Cu (OH) 2沉淀。
小结:易溶性碱比难溶性碱更容易和酸溶液发生中和。
7.向混有CaCO3沉淀的Na2CO3溶液滴入稀HCl
CaCO3会与稀HCl反应而被溶解 (生成CaCl2溶液) , Na2CO3溶液也会和稀HCl反应, 但实际反应时, Na2CO3先和稀HCl反应, 等Na2CO3被反应完后, CaCO3才能被稀HCl溶解。因为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会再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易溶性碳酸盐比难溶性碳酸盐更容易与酸溶液发生反应。
第三类、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
8.金属Fe和Zn同时放入一份CuSO4溶液中
Fe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生成FeSO4溶液) , Zn也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 但实际反应时, Zn先与CuSO4溶液反应, 等Zn被反应完后, Fe才能与CuSO4发生反应。因为Zn会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置换出来。
9.金属Fe放入AgNO3和 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
Fe可以从Cu (NO3) 2溶液中置换出Cu , Fe也可以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 , 但在实际反应时, AgNO3溶液先与Fe反应而被置换出Ag , 等AgNO3溶液被反应完后, Cu (NO3) 2溶液才能和Fe反应而被置换出Cu 。因为AgNO3溶液会把生成的Cu再反应成Cu (NO3) 2溶液。
3.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三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初中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51-02
初中教学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非常看好,为此很多中学都出台了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教育计划大纲。因此,这也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初中化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掘学生学习潜力,从而达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本文将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研究。
1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带来的改变
学生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主动、积极并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的时间太少。虽说这种教学方式在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从长远来看,未来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会下降,学习非常被动,对化学这门非常具有趣味性的学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于表面,认为化学这门课程太过于枯燥乏味,从而大大降低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多起来,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获得以前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的化学知识体验,让化学变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习才能变得更主动,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今天的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教师一起营造出一个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1]。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教学本就是由“教”和“学”两个部分组成的,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整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提问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平常的互动。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提问内容太过随意;提问方式过于单调;提问信息过于繁杂;提问的差异性不足。这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出现。
有的化学实验没办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演示,可这个实验又非常重要,不能明白这个化学实验的意义就很难理解其理论知识。这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重难点制作成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化学知识的重难点与化学实验的步骤就容易得多。这种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还让这些初中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化学实验的过程呈现在初中生面前,让学生知道这个化学实验的具体做法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等,视频教学可以加强初中生的记忆,因此,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率。
2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理论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开端,初中生只有很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实验也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如果初中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那么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难免会出现差错,而有的化学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此,在学习做化学实验之前一定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学习。如一些实验中操作不当或失误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也应加强对初中生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学。
当然,教师在教授初中生化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要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初中生,比如运用多媒体将知识点列举制作成一个PPT。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是隐藏在课本里的,即使教师将这些知识点都给学生讲解一遍,一些学生还是觉得无法掌握到课本里的知识重点。而PPT的形式可以将课本里重要的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学生看起来也是一目了然,非常的直观。然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初中生去自己发掘信息技术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家庭都有电脑。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利用互联网如何进行化学知识的网络搜索,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以后在家上网时会不自觉地想到这一幕,达到带动初中生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受阻时懂得利用互联网来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化学教学视频,初中生在放假之余可以通过这些视频来提前学习即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这也是一种预习功课的方式[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以前很多中学存在偏重于理论成绩而轻视化学实验的观念,觉得化学实验是可有可无的。一节课下来如果做实验的话,就要耗掉很长时间,还有课前实验仪器的准备时间等,根本没有时间讲课本里要考试的理论知识。所以一些中学的化学教师上课只知道照本宣科、主讲考试重点并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公式。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应该打破。
学校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为有效实验教学开展条件。为此学校自身也应开发一些化学实验,建立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摩实验,这虽然也没有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却仿佛身临其境,效果自然要比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要强,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实验前仪器设备的准备时间。
在实验装置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国家推行新课改,中学教育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非常频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初中生自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实验装置设计中加入信息技术。初中化学课本里的化学实验有限,为了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去设计一些新的化学实验,那么第一步将要做的就是设计实验装置、设计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时时加以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去设计化学实验装置,以便于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化学实验。通过信息技术了解与实验装置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装置的设计是检验初中生学习化学效果的一个手段,通过检验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教师可以知道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学生也应知道信息技术在整个实验设计中起到的作用[3]。
3 结语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其特别的教学手法将初中化学知识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课本中的重难点也进行了非常直观的输出。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隋旭东.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2013(2):207.
[2]郭静.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化教学,2013(34):107.
4.初中化学基本化学反应知识点 篇四
(1)定义:多变一(2)基本形式:A+B=AB
2C+O2=====2CO 2CO+O2=====2CO2 CO2+C=====2CO CO2+H2O==H2CO3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 (2)基本形式:AB=A+B 2HgO===2Hg+O2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5.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五
(一)化合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2CO2
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 高温 2CO
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二)分解反应:
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5、电解水:2H2O 通电 2H2↑+O2↑
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
(三)置换反应
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21、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22、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2↑
24、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 高温 4Fe+3CO2↑
25、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26、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3)2=Hg+Cu(NO3)2
27、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2Fe+2H2O
28、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四)复分解反应
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7、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五)其他:
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2NaOH=Na2CO3+H2O
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2O3 高温 2Fe+3CO2
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初三化学怎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实验就跟魔术一样,很能吸引孩子。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这么建议给同学们:
a、建议还未提前学习化学的同学,提前关注一些化学兴趣类书籍或者实验视频,推荐书籍有《疯狂科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还有《化学应用与概念》;
b、另一种让孩子快速喜欢新学科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比什么都管用!
c、鼓励孩子自己参与实验环节,因为在学校也好,在课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自己就能动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6.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六
如何克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现象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王庄矿中学刘秀红武爱霞初三学生,初学化学时,出于好奇心驱使,觉得有趣,每个学生都想把化学学好。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兴趣和成绩很快出现了分化现象。有的从有兴趣变成无兴趣,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有的越学越活,成绩越来越好。克服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遵循化学认识规律,抓好五个转化1.把无目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学习。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在明确学习目的这后,才能产生长远的学习的动机。为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化学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如介绍我国从古到今化学成就,结合我国现代科学家发奋学习,立志报国,为祖国、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事迹;结合国情,结合科技兴国,结合面临2l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从而把自己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对那些思想和学习都不要求上进的学生,还要把社会需要与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危机感”,以此促其逐步产生学习动力。在学习目的的激励下,养成认真踏实,勤奋学习的品质和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2.把机械死背型记忆转化为灵活理解型记忆。大部分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思维呆板,习惯于机械模仿。如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按照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去应用。对溶解度概念中要素记忆缺三少四,给应用知识结果带来错误。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记忆品格和方法,把片面不准的机械型记忆转化为完整理解型的记忆。使他们的记忆服从于教材的要求。3.把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学生学习时,善于记忆具体形象的东西,不善于记忆抽象的概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模型、幻灯、图象和学生熟悉的东西,来揭示具体现象的本质。从而使具体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随后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4.把单纯用脑转化为手脑并用。不少学生学习时,不知怎样理解概念和掌握化学规律,单用脑死记硬背,致使成绩不佳。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动、好想、好问的特点,尽可能将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去观察、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智力开展。总之,要促使他们手脑并用。5.将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但又受化学知识的制约。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化学问题需用数学知识解决,有些化学规律需用数学知识才能概括出来。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浓溶液的稀释,关于溶液、溶解度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等。教学中要通过实例,培养他们将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要注意解决好知识转化点和分化点问题新编初中化学教材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原于构成、化合物、化合价、溶解度问题、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等知识分化点。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末解决,又紧接着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学习化学成绩差。这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够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傲气和自尊心。当然,知识分化点的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的教学问题,需诸多的因素合理组合。知识分化点有比较陡的坡度,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收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对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可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等方法,使学生即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目前,课堂仍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作“导演”,学生作“演员”,以自学为主,以练为主,因材施教。使每堂课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能做到堂堂清。所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克服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的工作重点。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根据初三学生心理特点,上课后5至20分钟这段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学生的思维最活泼。可以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情境,突出教学目标5分钟;进行新课15分钟,新课小结2分钟;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拾遗补救7分钟左右。这样的结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利用最佳时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整个课堂,存在多层矛盾:一位教师与几十位学生,45分钟与繁多的内容,浅显内容与深层知识,优秀生与中差生,刻苦的与疏懒的,爱动手的与爱动口的等等。面对这诸多的矛盾,能用一种姿态和一种模式去解决吗?绝对不能。表面看来,用教授法教起来省劲,学生学起来省事,其结果正象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不是学“生”,而是学“死”。这是造成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分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主张“智育”“注重自学”。不要担心,学生自学理解不透,掌握不住要领。陶行知先生借用“点石成金”的故事,讲到“徒弟不要师傅的黄金,而要他的指法。”因此看来,引导学生自学和做,要比单*教师讲授更为重要,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有了学生的自动,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面对全体学生,教师作“导演”,学生作“演员”,指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去读,去思维,去讨论、辨、析、实验、观察、质疑、总结,去跳起来摘果子。并鼓励每位学生把成果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思维成果的机会。通过这一次次实践,学生由“学会”上升到“会学”。课堂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还要以练习为主。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生通过做练习,能当堂进行信息反馈,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要注意两点:第一,改变课堂训练结构,变单纯的整体训练为分层次训练和个别训练。在一堂课内,可给一些学生安排三四道题,而给另一些学生安排一道题;给一些学生安排较复杂的题,而给另一些学生安排较简单的题。第二,建立序列训练题目。即将所学化学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根据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用不同形式设计一个题目序列,让学生按序列要求训练。使每个学生每前进一步,都有坚实的基础,都有一个小小的突破。
7.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七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生产、生活中中和反应的应用。
3.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以及酚酞变色的观察,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自主预习】
1.和
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例如:
(化学方程式)。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和。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⑴
改良土壤:在酸性的土壤中通常加入
以中和土壤酸性;
⑵
处理工厂废水
⑶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
人体的胃液中含有,可以帮助消化,但胃酸过多就会导致胃病发生。需服用药物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胃酸,常用的中和胃酸过多的药物具有
性。
②
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出一种叫的物质,显
性,因此涂一些具有
性溶液,可以减轻痛痒。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了吗?
合作探究一:不同的酸碱之间也能发生中和反应吗?
讨论:中和反应中加入酚酞试液的作用是什么?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
B.2NaOH
+
H2SO4=Na2SO4
+2H2O
C.CO2
+
2NaOH=Na2CO3
+
H2O
D.Fe
+
CuSO4=Cu
+
FeSO4
2.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碳酸钠制取烧碱
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4.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⑴
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以用
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
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性,所以,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
与
发生
反应。
5.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
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⑴
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⑵
8.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 篇八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实验引导
上节课学过:HCl在水溶液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H+
和Cl
氢氧化钠在水溶液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
和
OH
假设把两种溶液倒在一起会发生反应吗,产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把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反应。
猜想:产物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P60—P61的内容,思考:
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者反应后的生成物有何特征?由此归纳什么叫盐?
3、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并会利用上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五、先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检测题: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仿照NaOH和HCl的反应写)
Ca(OH)2
与盐酸
.NaOH
与硫酸
.KOH
与硝酸
2、体操运动中在上器械之前常用“镁粉”搓手,“镁粉”的主要成分是MgCO3
。试根据常见物质的类别判断出MgCO3
属于()
1、氧化物
B.酸
2、C.碱
D.盐
3、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A.石灰石
B.熟石灰
C.干冰
D.烧碱
六、后教
第一题:若正确:追问?
1、体现中和反应
2、体现盐
第二题:盐的概念
第三题: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作业
【初中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讲解】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抓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07-08
高三化学化学离子反应06-22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08-27
初中化学方程式考试总结07-26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07-21
初中化学备课范文09-20
初中化学如何复习09-25
初中化学考试说明10-04
初中化学磨课11-14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