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2024-07-06

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8篇)

1.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一

团体辅导活动

策 划 书

***大学自动化学院 心理协会 2012年11月13日

主题: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基本情况:

1、活动背景:

(1).团体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如果成员之间有了互信,团体的凝聚力会更强,也将能更有效地发挥团体的效能。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团体可以满足人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

(3).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生涯规划不明等一系列迷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独、自我封闭、迷茫、恋爱关系的不适应等。

(4).同时,新生刚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远离了朋友和家庭。心中的孤独和失落、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都会让他们心理缺失,引发焦虑和放任行为,对比的急时正确引导和排解,有助于新生更快更好的立根于大学这快良田,让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

2、活动目标:

希望帮助刚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同学认识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新环境中重新认识自我、调整心态,尽快、更好的融入新集体中,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及人际关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二、主办方/承办方:

主办方:****大学自动化学院心理协会

承办方:自动化学院2012级各班

三、时间/场地:

1.时间:暂定为2012年11月15日

2.场地:各班根据实景情况自由决定。

四、宣传活动:通知——张贴在宿舍楼下。

五、工作人员:各班班委与“启航”心理协会的成员。(2至4人)

六、活动流程:

(一)开场:伴随着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主持人讲解活动目的及内容。

(二)主要活动:

1、微笑握手

方法:将所有同学分成面对面内外两个圈,同学之间相互微笑、握手,并且对对方说:“我觉得你是一个......样的人”(说对方优点)。说完后内圈同学进行转动,然后多次重复之前活动。

2、刮大风(备注:上次团体辅导中采用过)

方法:要求同学坐在军训凳子上围成一圈,之后让同学们站起来,同时取走一个凳子,转圈,按照主持人的指令迅速地抢一个座位。没有座位的同学表演节目或说自己的故事或优缺点。然后,主持人说:大风吹呀大风吹,吹所有*****(有相同特征的,如:衣服颜色都为黑色,戴了眼镜等等,主持人自己想好)的同学,那么所有*****的同学就迅速起身,让之前受罚同学加入其中,这些同学围成一圈开始转,按照主持人的指令迅速地抢一个座位。重复以上内容多次。

3、解开千千结

方法:首先,主持人让大家手拉手围成圈,认清自己的左手和后手分别拉的是那位同学,然后松手。随着主持人说开始,大家开始自由走动,主持人说停的时候,大家寻找自己刚才左右手拉的同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主持人鼓励大家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把结解开(大家还是围成一圈)。

4、信任跌倒

目的:建立团体信任感和培养团体融洽的氛围。

方法:先把团体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成员紧围成一圈,让每个成员轮流尝试进入圈内转几圈后闭着眼跌倒,注意在跌倒的过程中,双腿不能弯曲,周围的同学注意保护该同学。

总结:活动结束后,让大家谈一谈在跌倒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鼓励大家建立团体信任。

5、优点轰炸

目的:培养同学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成员了解他人和自己的优点,体验被他人关注的感觉。

方法:同学围成一圈,依次有一名同学坐在圆圈中,其他成员依次对其进行赞美。要求赞美要真诚、要客观、要实事求是。

总结:让成员分享讨论:大家的赞美属实吗?大家称赞的优点你都发现了吗?此时此刻的体会和感受是什么?

6、生死与共

目的:让大家知道,在困难面前要懂得互相支持、互帮互助的道理。

方法:主持人挑选5对选手(一人强壮一人瘦小),然后在每对选手面前的地上铺开1张报纸。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告知最从报纸上站不住的一对选手即为第一。各对选手站到报纸上,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把进

入第二轮的各对选手面前的报纸对折一半,选手站上去,主持人计时,数10下,坚持不住者淘汰,如此循环,直到胜者决出。奖励小礼品,视各班情况而定。

(三)、结束

目的:对团体历程进行总结,强化团体效果。

内容:由主持人引导成员回顾团体历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归纳和总结,鼓励成员将团体中的收获迁移到生活中去;安全结束团体。

七、活动总结及感言

每个班级总结本次活动收获,不低于800字,由各班组织者交给启航心理协会宣传部负责人*****。联系方式:45326542654

八:协会分工

由活动部负责活动过程的记录,宣传部负责总结经验收获,秘书部负责本次活动的新闻稿编辑。

2.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二

北京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樊富珉认为:“中小学阶段, 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团体辅导为主。”多年实践证明, 团体辅导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以班级团体作为教育对象, 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 借助于团体的力量帮助孩子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动, 预防或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障碍。由于团体辅导的感染力强, 影响广泛, 效率高, 效果容易巩固和迁移, 受到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一、学习团辅, 孩子获得成功的新动力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当然是其主要任务。但纵观现在的中小学生, 由于受电视、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冲击、网络游戏的诱惑, 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表现为:对学习没有兴趣, 听课不专注, 不喜欢写作业, 不喜欢阅读, 厌学, 个别严重的甚至逃学、弃学。

2013年接了一个班, 就碰到了以上的问题。开学初, 我们进行了调查:38.3%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其中18.3%的学生干脆不写作业;72.8%的学生有QQ号, 并有聊天记录;21.4%学生有逃课记录;只有不到10%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制定了学习方面的团体辅导计划。有认知类的辅导活动, 如“快乐的一天”、“我是这样过星期天的”, 利用集体的智慧讨论、思考、创意, 制定学习目标;有情感类的辅导活动, 如“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游戏, 角色扮演;也有行为训练的辅导活动, 如“以书会友”、“坚持就是胜利”, 通过行为示范,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进行行为练习。根据孩子的特点, 全班进行分组, 实行“小组性学习”, 鼓励每个小组制定小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 明确每个成员的具体责任、具体做法, 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比, 榜样示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在团体辅导的帮助下, 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 加之良好学习习惯的不断形成, 全班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班级学习目标已经树立, 且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逐步形成。

实践证明, 当孩子热心参与班级活动、爱护班集体荣誉、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形成班风的时候, 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作为学习的一种辅导手段, 将团体辅导的技术运用于学习障碍干预过程中, 成功地将团体辅导理念运用在困难孩子身上, 培养他们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 规范学习行为, 就能使得学习意识被其接纳, 学习困难被其解决, 同时也增强其学习信心, 体验学习成功感, 获得学习新动力。

二、生活团辅, 学生适应环境的解码器

勒温说:“个人的一切行为 (包括心理活动) 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是不同的, 每个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也是各异的, 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要求也不尽相同。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父母外出打工, 孩子留守家中, 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越来越严重, 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和孩子频繁的接触中, 我发现了孩子不同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是情绪方面的障碍, 如激动、易怒、担心、偏激、胆怯、嫉妒、自卑等。有的是行为方面的障碍, 如多动、依赖、退缩、攻击行为等。诸如此类, 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会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因此, 我们针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团体辅导计划, 进行心理辅导。

首先要多方面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 知悉孩子的心理困惑, 为解决孩子的心理障碍作初步准备。其次是对班级孩子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 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应制定不同的辅导策略。如对于情绪方面的心理障碍, 教师要走进每个家庭, 了解、改善孩子的家庭生活环境, 协调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创设特定的环境, 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在调节改善心理状态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动手、动口、动脑, 情感体验, 分享成功, 从而知晓个人生活环境的异同, 并明白人的一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遇到各种迥异的生活环境, 每个人必须学会, 从而改善自己生活的环境, 做环境的主人。又如, 对于孩子在性格、人格、品行还没有定格的成长关键期所出现的异常言行, 教师只需及时地加以引导, 使孩子对环境有个正确的认识。作为老师, 应该在孩子心理产生困惑时及时给予帮助, 解决孩子的心理谜团, 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让每个学生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产生强大的生活动力。

三、家庭团辅, 孩子学会沟通的金钥匙

从目前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来看, 家庭教育早已进入了误区。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关颖研究员指出:“如今, 大多数家长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 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不大重视。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 学习成绩好, 就什么都好。他们从不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 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也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克服, 任错误的想法、行为长期发展。”大部分家长的“专制”思想还根深蒂固, 教育方式单一, 行为武断, 认为:家长的话孩子必须听从, 若有不从便以拳脚相加。缺乏民主的家风, 横加干涉孩子的追求;缺乏对孩子的基本尊重, 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缺乏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 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之中, 孩子无法毫无顾忌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家长也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将孩子的错误想法消除在萌芽状态。久而久之, 形成心理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 心理健康老师要走进孩子的家庭, 充分了解不同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 归纳总结, 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我们的做法是“了解情况→确立目标→分别开展针对孩子和家长的团体心理辅导”。孩子方面, 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当一天 (一周) 家庭管理员”等心理辅导活动, 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生活艰辛, 感受长辈的生活压力, 把自己的心里话通过书信、短信、邮件的方式告诉父母, 让父母亲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并给予一定指导和建议。家长方面, 定期为家长开设“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怎样与孩子沟通”等团体辅导活动。建议家长选择合适的环境与孩子沟通, 多听取孩子的发言;学会接受孩子的想法, 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 建议家长每周或者每月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出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游玩, 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树立孩子对社会事件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提高孩子的判断力。

中国NCP (网络咨询人员) 学院调查显示, “与父母沟通问题”是青少年三大心理问题之一。身为教师的我们, 应通过开展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让孩子和家长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增进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 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发育的同时也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主题团辅, 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盘

据某一医院对516名8~15岁中小学生进行的一份心理问卷调查显示, 有15.1%的学生存在睡不香、感觉生活没意思、不愿与家人交流、精力不充沛、想离家出走等抑郁倾向。其中, 12岁、15岁的儿童情况最为严重, 分别达到22.2%和25.8%。儿童心理专家称, 这主要与该年龄段的儿童课业负担重、毕业压力大有关。由此看出, 学习压力大是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次, 与父母沟通、网瘾和性心理问题也是孩子最突出的心理问题。针对孩子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机构, 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

郑晓东先生认为:“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应侧重于发展和教育功能。”抓住孩子主要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能起到很大的预防和矫正作用。如“青春期教育”主题团体辅导课, 便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孩子开设的, 主要向孩子介绍青春期的相关知识, 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指导孩子进行青春期期间的卫生防护, 对性别特征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消除孩子在青春期期间因身体的不断发育成熟而产生的紧张、焦虑、迷惘。而“我们可以上网喽”网络主题团体辅导活动, 则是利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网络知识开展的“消除网瘾”心理辅导活动, 对孩子如何上网进行正确的指导, 教给孩子上网的正确方法, 防止孩子上网时“误入歧途”, 不能自拔。对自觉性偏差的孩子上网, 建议家长实行有效的监督。再如“我有新朋友啦”主题团辅活动, 是针对冷漠、自卑、孤独、敌对的孩子精心设计的, 引导孩子如何克服自卑, 关心集体, 如何接受他人成为朋友。

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群体, 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主题团体辅导活动, 对症下药,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里尽情体验, 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改正自身的缺点, 具有正确的意识和行为,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职新生 团体心理辅导 实施 成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1-02

高职新生步入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后,将会面对种种大学适应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适应问题、专业情绪及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做好对高职新生的心理调适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遵循心理咨询与治疗以“以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体现。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新生中存在的问题大多为环境适应综合症,外在表现为学业、人际、自我前途发展等方面的困扰,如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不和谐,受感情问题的干扰,等等;内在表现为心态不稳、有强迫倾向、情绪低落、自信心缺乏、神经衰弱等。由于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新生们由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到新环境,必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外地学生对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的适应。适应过程时间的长短反映出个体身心素质的高低。目前,大学新生以“90后”为主,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们的个性很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情绪易波动,对情绪缺乏有效的控制,从而易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等消极心理。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相较于个别心理辅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团体心理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高职新生面对的各种问题如适应性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具有共性,学校可以在高职新生中进行以班级、社团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帮助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个案心理咨询,增加了辅导人数,节省了辅导的时间与人力。团体心理辅导符合经济的原则,提高了咨询的效率。

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团体心理辅导以团队形式开展辅导,朋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向沟通的过程,良好的互动模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朋辈互助的作用。每一个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受到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强。

最后,注重实践和运用,有利于及时解决高职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为高职新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机会,在充满信任、和谐的团体气氛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高职新生可以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己、掌握心理学规律和心理技能。可见,由于体验式的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实践和运用,因而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具有直接性和及时性。

三、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新生提高自我认识。在活动中,成员们能够说出内心的困惑,也让每位参与者都参与解决困惑,在解决困惑的讨论中每位参与者都能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引导每位参与者正确对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内心困惑,并积极主动去解决。

(二)理论基础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即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行为与环境、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影响,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该理论还认为人们通常是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团体心理辅导为新生们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将为心理成长有困惑的新生们,提供可以观察模仿的榜样,从而改变个体行为。

(三)实施方案

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参加对象为新生班级、社团人员,人数60人左右,时间为90分钟,地点一般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或多媒体教室。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团体心理辅导开始阶段。开始阶段主要进行如下内容:一是主持者开场白,即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活动形式。二是热身游戏。进行热身游戏能帮助成员提神,营造轻松的团体气氛,消除成员陌生感。如“刮大风”:成员围坐好,领导者介绍活动规则——老师说“刮大风,刮大风,大风刮到(具体某些特征的人,比如说戴眼镜的人)身上”,那么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就必须立刻离开自己的位子,重新寻找空的位子。再如,“相识接龙”:围圈站立,待领导者示范后开始游戏。握手(两人同时伸出右手,拇指相对,旋转之后握手,打招呼),然后,两人猜拳,输的人站立赢家身后,双手搭在其肩上跟随赢家。相识接龙后,形成一条长龙,报数分组。

2.团体心理辅导过渡阶段。此阶段主要致力于让成员之间加深认识和了解。可每10个人一组,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规则是第一个人介绍完后,第二个人必须先介绍第一个人再介绍自己,这样可以使全组人注意力集中,而且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他人的信息。

3.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阶段。此阶段准备好笔、纸、盒子等材料,并切入主题。请学生将进入大学后困扰自己的事情、最想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不署名,折叠好投入中间的盒子。全体写完后,依次随机抽取一张,请团体成员共同思考,帮助提问题的人解决问题。主持者把握整个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引导学生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方法对待成长中的困惑,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从他人经验中学习成长。同时,团体成员进一步交流,即针对“大家在进大学之前是怎样认识大学生活的”、“进了大学后,和自己以前对大学的认识是否一样”、“现在是怎样过大学生活的”等问题进行交流。

4.团体心理辅导结束阶段。准备笔、心形卡片、水果、录音机、歌曲等材料。进行团体分享和小结:一是了解成员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心得,并与成员分享,回顾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二是对“在团体中我所学到的三件事情”、“团体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经验是什么”等进行总结,写完后交流分享。填写祝福心型小卡片,“对×××(名字)的祝福”,并选择礼物盒中的一样礼物(如水果),送给右边的成员。此后,指导教师总结并作出归纳建议。主要是采用总结性评估,通过对成员填写的评估卡,进行分析,了解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感受,协同助理员利用参与观察的方式,分析团体互动的情形,评估团体效果。

(四)结论

实践中,上述方案实施后,每个参与者都充分地融入到讨论之中,大家互相帮助,使参与者感受到他人的帮助,团结协作的力量,互相沟通的重要性。从活动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8.6%的学生认为课程太多、无聊、社团太忙、对专业的认识不清,学习、生活和课余的活动产生了冲突。34%的学生觉得大学生活无聊、没有目标,觉得大学生生活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对未来的就业有点担忧。22.6%的学生觉得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如说话的方式不正确、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往往引起人际关系不协调。11.3%的学生觉得自己在感情上的问题处理得不好,主要集中在异地恋、异性之间的暧昧、单相思关系。3.7%的学生在经济方面有困难和对学校的设施感到不满。

四、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效分析

通过对高职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新生的心理成长有着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明晰困惑,消除焦虑,快速融入新环境。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新生获得关于大学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间接经验,知识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新生明确方向,减少迷茫。由于他们都是同龄人,能在心灵交流中找到共鸣,可以学习、模仿其他成员的适应行为,摆脱孤独无助的困扰,学会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变化。

其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进沟通和交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合作、互动交流环节,需要参与者积极交往、沟通处理问题,在这些合作和交流中,参与者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学会倾听,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方式有所改善,融洽的交流,促进认识、相互帮助,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其三,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团结合作。团体心理辅导能让新生在体验到团体合作力量的同时,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强对团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辅导教师、朋辈的帮助下,新生们学会了更客观地分析目前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大学生活的问题,找到对大学的认同感,以便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其四,建立自信心,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团体心理辅导快乐、和谐的氛围,使新生产生温暖、认同、依赖的感觉,明白了自己的困扰大家都有,从而在相似中找到心理安慰。同时活动也帮助新生们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学会自信、包容、乐观地对待生活。

由上述可知,高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有其优势,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可广泛应用于高职新生心理辅导中。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小根.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0)

[3]李薇,王淑华,徐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4)

[4]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6)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8-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四

团体辅导—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的人际交往互动,促使个体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一、活动主题 团结协作,认识自我

二、目标

(1)以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干部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2)合理安排活动环节,积极调动活动氛围,使学生干部每个成员融入活动,以便于让学生干部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乐趣,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增强学生干部凝聚力。

(3)考虑一切突发因素,以便于做出相应措施,使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

设计思路: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缺乏交际能力,对心理知识不太了解,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他们能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促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增强学生干部凝聚力,真正达到彼此间心灵的交流。更能通过这次活动放松同学心情,劳逸结合。

三、要求

关闭手机、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地、全身心得投入、不比较、不评价(即使你参加过有些环节)保持会场安静。

四、组织单位

主办: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协办:艺术团

五、活动地点

美术学院山上博物馆

六、活动时间

2012年6月14日下午4点(暂定)

七、活动对象 第十七届学生干部

八、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部部长,我叫汪君妍,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欢聚在这里,做这一次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模拟一个团体的形式,使各位学生干部在这个团体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技巧,但是要学会这些技巧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主动、开放自我。我们这个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形式是通过一些游戏来使大家投入进去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开放自我,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大家要学会积极地投入,积极地享受每一次的团辅活动过程。在团体中投入的多少,决定着你得到的多少。

(二)心理游戏方案(1)生日线(10分钟)

活动目的:让活动者了解本次参加的活动的学生干部在非语言的沟通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干部理解沟通的方法有很多,语言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活动程序:

1、学生干部在空地上围成一圈;

2、主持人给出规则:每位学生干部都要按照自己真实的月份和日期按顺序排列一个U形,1月1如出生的在a点,12月31日出生的在b点(a、b在U上面);

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干部都不能说话;宣布任务完成后主持人会进行检查,如果有人站错位置,受罚的将是后面一位学员;

3、当每一位学生干部都清楚游戏的规则后,活动开始。在1到2分钟基本排好;然后主持人从a点开始让每一位学生干部报出自己的生日以及对此次活动的期望;最后让受罚的学生干部做一个小表演作为惩罚,以完成该游戏。

活动意义:通过“生日线”的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除了语言表达之外,沟通的方式还有很多,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2)棒打薄情郎(30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干部了解和记住了彼此的名字,促进了解。活动程序:

1、学生干部围成一圈,每人做一个简单且让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

2、学生干部尽量记住每一个人的信息。

3、有主持人手执“棒子”指出一个人让他说出任意一位在场干部的名字,答不出的接受惩罚。

4、由接受惩罚的干部当主持人进行下一轮的“棒打薄情郎”。直到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

活动意义:帮助干部进一步的互相了解,增加了熟悉感,减少了距离感。

(3)热身活动:大风吹(30分钟左右)

活动目的:让干部进行初步的互相认识,使干部主动开放自我,创造一个欢快轻松的活动氛围,为整个团辅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活动程序:、全体围坐成圈,划地固定各人的位置,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

2、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穿黑色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黑色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表演一个节目后再吹。

活动意义:活跃气氛,使干部放松自己,减轻不安和羞涩(4)共解千千结(20分钟)

活动目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训练学生干部的个人注意能力、反应能力及勇于解决困难的乐观精神。让干部体会团队协调的重要性,培养干部的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程序:

1、由大家围成一个大圈,报数“

1、2”,按数字分组;

2、分组后,主持人 “请看清你左右的人,并记住”。之后,主持人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你漫步柔软的沙滩上,海风轻柔的吹来,令人迷醉,风中有着海的独有气息,却也夹杂着一丝莫名的香甜气息,你在寻找,跟着你的感觉不停地寻找”,令大家动起来,但需要辅助者在旁协助,不要走离太远,以防不好结对。

3、主持人“请大家张开眼睛,找到你左右的人,并按顺序牵手是不是很纠结呢,对了,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纠结,可是我们有朋友,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解开这千千结”。

4、最先解开结的队伍为获胜队伍,可享受惩罚特权。

5、由双方队伍谈感想,主持人作简短总结。(5)信任之旅(35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干部学会感恩,感谢在困境中给我们力量的人,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人。

活动程序:

1、把人员分组为1、2、我们的游戏是盲人与哑巴,1组朋友为盲人2组朋友为哑巴,请为盲人带上眼罩。

2、现在我来讲一下游戏规则,首先要注意安全,在游戏过程中,所有的盲人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论什么情况不许摘下眼罩,所有的哑巴在进行中不论多困难不许说话。

3、配乐朗诵(弥撒)-----亲爱的盲人朋友,现在你的眼前一片漆黑,你看不到曾经的美好事物,前方有段崎岖的路,你可能是幸运的,遇到好人,也可能是悲惨的,被人算计,现在你一定很寂寞、无助、很害怕吧。亲爱的哑巴朋友,现在你的世界时那么的安静,听不到赞许,听不到呼唤,更说不出委屈,所有的苦痛都只能放在心底。现在我们的旅程开始。

将盲人放在中间的凳子上,哑巴随即走开坐到位子上。

4、请配乐诗朗诵(kiss the rain)----大家都累了吧,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孤单、无助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无法承受的痛苦、困惑和压力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渴望得到朋友的援助,得到亲人的理解。可生活中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别人帮助,我们心安理得,尤其是我们的父母,她们的每一滴爱都渗透在我们的生命中。多少次在你的父母亲困难的时候,你却没有送上理解的支持,多少次你的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却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事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激,感激困境中给我们力量的人,感激顺境中提醒过我们的人,感激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感激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人,感激这宽敞明亮的培训室,因为在这里我们将共同成长、欣然收获。(开灯音乐停)

5、请盲人慢慢摘下眼罩,寻找曾经帮助你的朋友,如果找到请相拥并坐到一起,找错请哑巴摇摇头,盲人继续寻找,哑巴不能说话。九.活动效果展望

本活动主旨在帮助创造条件让干部一起交流,增进干部的相互了解,增强干部凝聚力,另外促进干部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锻炼。整个团体活动遵循由浅入深的过程:沟通交流,团体合作,责任意志。创造真诚友善的团体氛围,以便干部能深刻剖析自己,认识自己,体验归属感亲密感,发挥潜能,促进成长。培养干部团体凝聚力与团体信任感,增进干部之间的交往,培养干部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达到效果:

(1)凝聚团体的共识,强化团体的向心力。(2)培养团体的默契,增强干部的互信基础。

(3)强化干部在团体中的自我价值感。

(4)促进干部的互动,加强干部间互助合作的精神(5)使干部掌握简单的人际沟通理论,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6)透过活动的特殊设计激发干部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5.军训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五

— —军训团体辅导

主办单位:

共6页 第1页

材料学院彩虹驿站2011年09月

一.活动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长安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坚持以“增进心理健康,塑造完善人格”为宗旨;以“引心理之清泉,润悠悠之心田”为口号。材料学院彩虹驿站应材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二级辅导站指示,为了解新生心理状况,缓解军训的紧张气氛,增进新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新生间团体协作能力,在此背景下举行材料学院2011级军训团体辅导活动。

二.活动目的:

1.让新生之间增进了解各自性格。

2.让新生去适应并接受与不同的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让新生到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增进彼此间协作能力。

4.让大一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迅速转换个人角色,融入大学生活。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于2011年9月2011级军训期间在渭水校区东区材料学院军训点进行。四.活动主办方:长安大学材料学院彩虹驿站。五.活动形式:集体小游戏

六.活动对象:材料学院2011级军训新生 七.活动准备:

(一)活动前期:

1.由宣传部做好宣传工作。2.由实践部准备活动道具。

3.由信息交流部收集整理小游戏,汇总交与办公室。4.由办公室制作团体辅导反馈表,并将小游戏分发各部。5.由办公室联系院军训指挥中心安排辅导时间及地点。

(二)活动后期:

1.将事先做好的发给其中的成员,让他们对本次团辅作出评价,改进以后的团辅活动。

2.清理活动场地,归还活动道具。

3.认真做好活动总结,对团辅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以后的活动积累经验。八.活动流程:

游戏方法:

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队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队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队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队员要将前面所有队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3.游戏阶段:

游戏1.拍七令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肩膀,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表演节目。游戏2.开火车

方法:在开始之前,每个人说出一个地名,代表自己。但是地点不能重复。游戏开始后,假设你来自北京,而另一个人来自上海,你就要说:“开呀开呀开火车,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起问:“往哪开?”你说:“上海开”。那代表上海的那个人就要马上反应接着说:“上海的火车就要开。”然后大家一起问:“往哪开?”再由这个人选择另外的游戏对象,说:“往某某地方开。”如果对方稍有迟疑,没有反应过来就输了。游戏3.循环相克令

方法:令词为“猎人、狗熊、枪”,两人同时说令词,在说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一个动作——猎人的动作是双手叉腰;狗熊的动作是双手搭在胸前;枪的动作是双手举起呈手枪状。双方以此动作判定输赢,猎人赢枪、枪赢狗熊、狗熊赢猎人,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游戏4.电波的速度 道具:秒表 步骤:

1.让所有队员手拉手站成一圈。

2.随意在圈中选出一个人,让他用自己的左手捏一下相邻同伴的右手。问第二个人是否感受到了队友传递过来的捏手信号,这里我们把它称为“电波”。告诉大家收到“电波”后要迅速把电波传递给下一个队友,也就是要快速地捏一下下一位队友的手。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电波”返回起点。

3.告诉大家你将用秒表记录“电波”跑一圈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大喊:“游戏开始!”,并开始计时。

4.告诉大家“电波”传递一圈所用的时间,鼓励一下大家,然后让大家重新再做一次电波传递,希望这次传递能更快一些。

5.让队员们重复做几次电波传递,记录下每次传递所用的时间。

6.等大家都熟练起来之后,变更“电波”的传递方向,使电波由原来的沿顺时针方向传递变为沿逆时针方向传递。7.“电波”沿着新方向被传递几次之后,再一次让队员们逆转“电波”的方向,同时让队员们闭上眼睛或是背向圆心站立。

8.在游戏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使游戏更加有趣,悄悄告诉第一个人同时向两个方向传递“电波”,而且不要声张,看看这样会带来什么有趣的效果。变通:

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传递电波,比如轻轻敲打同伴或是吹口哨。游戏5.系在一起 步骤:

1.让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圈。

2.让大家都举起左手,右手指向圆心。等每个队员都摆好了这个姿势以后,让他们用自己的左手抓住同伴的右手。一旦抓住后就不许松开。

3.现在要大家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把自己从“链子”中解开。解开后仍要保持大家站成一个圆圈,面向哪个方向不限。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把自

己解开了,但是却形成了几个小圆圈,而不是仍保持原来的大圆圈。如果你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完成步骤2之后做一个闭环测试。随意在圈中选出一个人,让他用自己的右手捏一下同伴的左手;左手被捏的人接着用自己的右手去捏下一个对友的左手;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捏手信号”返回到第一个人的左手上。如果捏手信号传不回来,你就需要重新开始了。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闭环测试。

九.注意事项:

1.各部门带队并进行主持工作,做好主持演讲准备等。2.遇到雨天等不适宜活动天气活动时间另行安排。3.各部门如有更好游戏可随机应变。

4.活动期间注意大一新生安全,不进行危险游戏。

附录一:(其他小游戏)

游戏1:直呼其名

步骤: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游戏场地。

2.队员们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圈。每人相距约一臂长。作为培训专员的你也不例外。3.告诉小组游戏将从你手里开始。你大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手中的球传给自己左边的队友。接到传球的队友也要如法炮制,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球传给自己左边的人。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球又重新回到你的手中。

4.你重新拿到球后,告诉大家现在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了。现在接到球的队员必须要喊出另一个队员的名字,然后把球扔给该队员。

5.几分钟后,队员们就会记住大多数队友的名字,这时,再加一只球进来,让两个球同时被扔来扔去,游戏规则不变。

6.在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再把第三只球加进来,其主要目的是让游戏更加热闹有趣。7.游戏结束后,在解散小组之前,邀请一个志愿者,让他在小组内走一圈,报出每个人的名字。

安全:注意扔球的时候不可用力过猛。你最初的扔球应当是一个较慢的高球,为后续的扔球手法树立典范。

变通:1.如果几个小组同时在玩这个游戏,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在游戏中间交换一半队员。2.让队员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小组。被新小组接纳的唯一条件是新成员在站好位置后喊出自己的名字,以便其他队员扔球给他。游戏2:炸药 步骤:

1.让队员们每3人组成一个小组。

2.给每组发一个气球,让大家把自己的气球吹起来,不要把气球吹到轻轻一压就会爆的程度,让气球内的空气量达到其最大容量的75%即可。

3.让每个小组都面对面围成一个紧密的圆圈,如主图所示。4.让每个小组都把气球放到圆圈的中间,气球的高度与腰齐平。

5.让队员们向圆心的方向走,直到3个人能够用腹部夹住气球。然后,大家都要把手从气球上拿开,注意,不能让气球落地。

6.告诉队员们他们的任务是走3步,并挤碎气球。第一个挤碎气球的小组将会获得特别奖励。

7.如果有些小组始终不能挤碎气球,让那些成功地完成任务的小组过去帮助他们一下。变通:

1.如果由两个人组成小组来挤气球的话,这会成为一种非常亲密的举动。2.为了加大游戏的难度,你可以让4个人一组来挤气球。

3.可以蒙上队员们的眼睛,并且让大家保持绝对的安静,然后再按照上面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

4.如果大家是在游泳池里,那么可以让大家在水里玩这个游戏。游戏3:福尔摩斯 步骤:

1.让队员们结对儿。

2.每人仔细观看自己的搭档一分钟。

3.一分钟后,彼此转过脸去,再不能看自己的搭档。

4.每人做7处以上的外观改变,改变可以是细微的,也可以一目了然。5.让搭档们再次相互观察,依次说出对方都做了哪些改变。

附录二:(团体辅导反馈表)

材料学院2011级军训团体辅导反馈表

您的宝贵建议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这是材料学院2011级军训团体辅导反馈表,请您细心填下您的宝贵建议,谢谢合作!

材料学院彩虹驿站

6.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六

团体心理辅导《独立的幸福》

《独立的幸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契约书

我自愿参加自《独立的幸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并保证遵守以下团体契约:

1、按时参加每次团体活动,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因故不能到课,做到事前请假;

2、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其他成员个人经历和隐私权,不将在团体活动中了解到的信息外传。

3、与其他成员保持团结友爱的关系,不攻击、贬损任何成员,坦诚对待团体中每一位成员,相互尊重、仔细倾听、分享经验,相互信赖,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4、参加团体活动时集中注意力,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坦率真诚地与其他团体成员交流,促进自我及团体成员的不断成长。

5、积极服从、配合辅导教师和同伴的安排,广泛交流,避免只与自己喜欢的团体成员沟通。

———————————————————————————————————————

7.团体辅导对医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篇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方法, 在南阳某医学类高校发放心理弹性量表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1 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127份, 从有效问卷中抽取27%的低分学生, 共304名, 发放招募团体辅导被试通知, 初步确定有意向参与团体辅导干预的学生, 共69名。对这些学生进行结构式访谈, 了解成员问题类型、参与动机、个人期望和个人时间与团体目标及要求是否匹配, 最终筛选出46名,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具体见表1。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

该量表共25个项目, 分为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3个维度。被试对问卷题目描述和自己生活状态的吻合度进行评估, 采用5点计分, 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该量表在我国人群中信效度较好, α系数为0.91, 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 0.80和0.60。样本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1.2.2 团体辅导方案

心理障碍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机问题, 而治疗动机是研究对象参与治疗并最终成功疏通和消除心理障碍。对因医患关系紧张引起心理障碍的医学生而言, 首要问题是提高其参与动机和改变动机。因此, 第一阶段以组成团体和实施团体动机激发干预为主要内容;根据行为改变的多阶段跨理论模型, 心理障碍成功激发为改变动机后, 进入意向期并逐渐向行动期发展,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应对技能和行为管理能力, 他们难以完成从行动期向维持期的过渡, 极易复发。一些学者将行为改变的策略和方法聚焦于认知策略与行为策略, 认知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个体从意向期向行动期发展, 行为策略则有利于处于行动期的个体达到行为改变和维持最终目标。本研究将目标设定、计划制订、行为监控、情绪管理和障碍消除等行为策略以及认知技能训练作为第二阶段的核心内容。

1.3 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 辅以追踪测量。实验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干预 (见表2) ,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 根据对照组被试意愿邀请其参加团体辅导。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 以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基线与干预后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基线差异和干预后差异并计算效应量。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比较

由表3可知, 在前测中, 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弹性总分及3个维度的分数均无显著差异, 说明可以通过实验后测和追踪测来考查团体辅导效果。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比较

团体辅导结束一周后,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 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4。

注:*P<0.05, **P<0.001

由表4可知, 经过8次团体辅导干预, 实验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和心理弹性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0.001) , 说明团体辅导干预效果明显, 可以促使被试遇到问题时更加坚韧, 面对逆境更有力量, 更具乐观精神, 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更强。

2.3 实验组与对照组追踪得分比较

辅导结束后6个月, 对两组进行追踪测量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见表5。

注:*P<0.05, **P<0.001

由表5可知, 实验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和心理弹性总分的追踪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P<0.001) , 说明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稳定。实验组被试能够保持在逆境里的坚持、有力量和乐观, 与对照组相比, 承受能力更强。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3次测量得分比较

为了解心理弹性发展趋势, 我们进行组内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得分、后测得分与追踪得分两两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实验组3次测量得分差异比较, 见表6。

注:t1表示前测与后测之间的均值比较, t2表示后测与追踪测之间的均值比较, t3表示前测与追踪测之间的均值比较;*P<0.05, **P<0.001, ***P<0.01

由表6可知, 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心理弹性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维度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结合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得分差异显著的结论, 说明实验组被试分数的提高是团体辅导的作用, 团体辅导具有立即性效果。

实验组追踪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后测得分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实验效果在6个月后仍然存在, 被试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团体辅导结束时没有显著变化, 仍处于一种良性的连续发展状态。可见, 团体辅导具有持续性效果。

对照组3次测量得分差异比较见表7和图1、2。

注:t1表示前测与后测之间的均值比较, t2表示后测与追踪测之间的均值比较, t3表示前测与追踪测之间的均值比较

由表7和图1可知, 对照组在后测中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无显著变化, 在追踪测中也无显著变化。说明对照组

注:*P<0.05, **P<0.001

整个测试阶段, 心理弹性水平一直较低。

3 讨论

近十多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耐压能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很多学者聚焦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8]。随着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研究不断应用并取得一些可喜成绩, 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已成为衡量他们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9]。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特殊人群心理弹性水平备受关注。

本研究首次选取具有职业特殊性的医学专业, 且以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最初设计体现了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有机结合。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 基于专业的特殊性, 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压力非常大;其次, 这些学生毕业后面向农村基层一线就业, 生存压力较大;最后, 当前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带来的社会舆论压力不断增加[2,5,7]。前测、后测和追踪测结果显示, 团体辅导后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显著提高, 有助于他们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寻求社会资源支持, 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

本研究将团体辅导过程中测试效果评定、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衔接起来。与以往的研究相比, 本研究更重视社会实践意义, 关注现实热点问题;广泛发放问卷, 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行初步评估。团体辅导后判断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步入社会后的良好表现和抗压能力[10]。我们从最初的问卷中筛选出低分者重点关注, 经过分析查找问题, 最后, 在确定问题原因的基础上, 开展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经过团体辅导, 实验组学生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维度得分及心理弹性总分均较以前显著提高, 充分说明了团体辅导的有效性。实验结束后, 我们邀请对照组被试参与团体辅导, 遵循心理学研究理论和规范。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网络成瘾大学生和农村留守初中生中也取得理想效果[11~13]。但是基于这些群体存在各自的心理障碍, 在矫正水平上又有所差异[14]。

心理弹性3个维度中, 坚韧性追踪测得分高于后测, 而力量性和乐观性追踪测得分低于后测。该结果提示, 学生在面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时有执着的信念处理好这些问题, 并最终做好这项工作;但是处理这些压力和困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强, 对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不乐观。进一步提示, 这部分学生有做好工作的信心, 但是一旦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或者突发事件则应对方法、手段和技巧不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时, 要将提高自信心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此外, 还应开展横向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团体辅导工作, 做好对比, 找到问题根源, 借鉴有效措施, 使得这两类学生在团体辅导过程中相互促进[15]。

实验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维度得分在前测、后测和追踪测中有显著差异, 提示团体辅导后心理弹性的提高是一个复杂过程。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 心理弹性并非与生俱来的人格特征, 得分只能反映当前时段的心理弹性处于某个水平, 而心理弹性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工作磨练、能力历练等持续性地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从认识的提高到内心素质养成需要经历培养—稳定—再培养模式, 最终固化, 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因此, 在校学习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从事临床实践工作的早期阶段进行团体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团体辅导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激发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 培养良好的心理弹性, 正确对待患者, 使患者受益, 避免差错事故, 更好地维护医患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应建立系统的团体辅导档案, 而做好医院新参加工作临床医生心理弹性水平研究, 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研究表明, 团体辅导可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等, 使他们正确分析和对待职业中存在的问题, 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 有效缓解压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团体辅导的方法找到促使这个特殊群体成长的力量源泉, 减少逆境对他们造成的消极影响。

4 结论

(1) 以提高心理弹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不仅体现在心理弹性总分上, 而且表现在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上。

(2) 团体辅导对于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提高是持续有效的, 干预6个月后学生心理弹性仍保持在团体辅导结束时的水平。

(3) 本研究只是对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的初步探索, 还有更多方面可以深入研究。比如, 团体成员的甄选, 团体辅导如何发挥更大效能以及对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后续检验等, 需要我们持续研究证实。

摘要:对1 127名医学生进行心理弹性测量, 选择低分组的46名学生进行8次团体辅导干预。以提高心理弹性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能够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得分, 干预6个月后学生心理弹性保持在团体辅导结束时的水平。团体辅导对提高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有效, 且效果持久。

8.浅谈高校的团体心理辅导 篇八

一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

尽管团体形式工作在我国早已存在,但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相比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内地的团体心理咨询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团体心理辅导备受重视。最初介绍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是1991年6月,日本筑波大学心理系教授松原先生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邀请来华讲学,介绍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1991年10月樊富珉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员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团体心理咨询培训班”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技巧。此后的几年里,樊富珉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内高校培训团体心理咨询主持人,同时也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研中进一步探索研究团体咨询在国内学校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北京经贸学院杨眉在社交焦虑的治疗中一直探索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于1995年出版了《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一书。1996年樊富珉出版了《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进了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而普及了我国。2000年后团体心理咨询已经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发展。2001年9月开始教育部在天津师范大学设立了全国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安排了团体心理咨询教学,由樊富民讲授。随着专业培训的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团体心理辅导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近年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为主的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团体心理辅导逐渐升温。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开展的必要性

1可以解决大学生各方面的适应不良

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环境生活的突然变化让他们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应付面对,对同学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不同于高中阶段,通常会导致部分同学郁闷,不知所措,出现适应综合障碍。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系列大规模短程团体心理辅导,使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增进了解,理解同学之间的各种行为方式,能够互相沟通、容纳、尊重对方,以使大一新生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

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焦虑或恐怖占有很大的比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广泛而复杂的,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渴望真诚的友谊,想获得他人的理解,但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技巧,甚至对交往产生恐惧。而团体心理辅导正是基于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与人际关系之中的理论背景,为参加者提供了社交机会,学会了社交技巧,可以逐渐良好的与同学沟通。

3可以合理处理大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即将走向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如学业,恋爱,人际关系,家庭,就业等,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各种发展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学习技巧小组、人际交往训练小组、自我肯定小组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团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增进友谊,树立团体意识。

4可以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指以大学自然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或者是班级心理委员的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加的短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让班主任、辅导员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工作中通过心理游戏、心理剧、观看心理电影等团体活动,进行班级团体辅导,不仅能提高心理辅导效率,可以缓解部分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还能大面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1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咨询以及团体训练概念混淆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的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助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团体心理训练属于心理训练的一种,参加者超过10人则为团体心理训练。这三种概念决定了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活动源泉、目标、对象、活动性质、活动效果等方面。因此,有些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经常会混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造成团体心理辅导效果不佳。

2将团体心理辅导等同于团体游戏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以团体游戏为基础展开的辅导活动,其重在运用团体游戏中的合作、沟通等方式,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参加者对团体活动的体验。通过经验与感受分享,获得归属感;可以在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及他人的了解;提高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但就目前高校开展的团体心理活动来看,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团体游戏,参加者的分享不足,人数较多,体验不够深刻,理解程度不高,基本以娱乐为主,达不到心理辅导的作用。

3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不规范

团体心理辅导是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流程,需要完整的系统的活动设计,才能达到所需要的效果。有些团体心理辅导为了吸引学生兴趣,活动设计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为了增加活动吸引力,忽视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应有的效果。指导者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事先设计好的操作规程并一定能够遵守,部分原则事先未被强调,依据的原理未能进行解释,导致参与者只能按照团体游戏的心理状态进行活动,无法进入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状态,导致效果较差。

四对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建议

1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指导者的技能训练

团体心理辅导涉及的基础理论以及一些技术方法,需要进行专业训练,通过参与相关团体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或者是与同行进行集体交流讨论,亲身体验,亲自操作团体心理辅导技能。

2增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规范性操作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的大部分指导者,设计团体活动不规范,操作相对简单,省略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活动对象以及基础理论,直接从团体活动实施开始,导致其和团体心理游戏相差无几。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程序,确定每次活动的目标及主题,提前制定好实施活动计划,以熟悉每次活动如何进行,进入规范性操作阶段。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我的大学生涯设计下一篇:宣讲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