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精选7篇)
1.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 篇一
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无锡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性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在我市举办。在这些重大活动中,政府都要求食品监督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保障,确保万无一失。本文就我所近2年来参与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情况,结合相关经验举措,对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讨论,提并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现代化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法制保障提供参考。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市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活动规模大、时间长、人员集中、用餐量大,易出现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等卫生问题,所以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是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的安全保证,该项工作责任大、要求高、政治性强、任务重,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技术能力和较高的执法意识,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了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我所承担着管辖单位接待的所有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做好该项工作,对切实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维护城市乃至国家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重大活动餐饮安全的特殊重要性,对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工作进行进一步强化,以进一步提升重大活动餐饮安全保障水平显得尤为必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出台了《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也于去年也出台了《江苏省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对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如何在法律赋予的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此项工作,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我所近2年来参与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情况,结
1[1] 1 该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1年2月15日颁布,于颁布之日起实施。
合相关经验举措,对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讨论,提并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现代化监督执法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法制保障提供参考。1.工作基本情况 1.1保障任务基本情况
2011年—2012年,我所共承担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122起,任务级别以省部级以上为主,任务持续时间多为4天以内。2012年的任务数量虽比2011年多,但是国家级以上的任务数比2011年略低,持续时间5天以上的任务数也比2011年略有下降,见表1。
表1 2011-2012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基本情况
总任 务数
2011 2012 合计 59 63 122 国际级 7 5 12
任务级别 国家级 35 34 69
省部级 5 10 15
市级 12 14 26
1-2天 23 26 49
任务持续时间 3-4天 19 22 41
5-7天 12 11 23
8天以上 4 9
1.2 保障工作情况
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1-2012年,我所共出动933人次,参加保障453天次,运用农药残留试纸、酸价测试卡、过氧化值测试卡、瘦肉精检测卡、余氯测试纸、食品中心温度计等快检设备进行了1227件样品的快速检测,两年内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见表2。
表2 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投入工作人员和快速检测数量情况
保障天次数
出动人次数
快速检测件数 原料快速 检测件数
2011 209
448
312
环节快速 检测件数 245
0 食品安全 事故起数
2012 合计 244 453
485 933
342 684
298 543
0 0
2.经验与举措
2.1 制定监管工作方案
我所每次接到保障任务后,均会根据主办方提供的供餐单位、方式、地点、时间、人数等内容确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任务,根据重大活动的特点确定工作目标。比如大型体育比赛活动,要求不能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故要求动物性食品留样时间要延长至72小时。
2.2 确定监管方式方法
结合重大活动的任务性质、活动规格、食品品种和就餐人数等食品安全风险因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监督。
2.2.1 驻点监督。对规格高、规模大、食品安全风险较高的重大活动,派驻至少2名监管人员对从食品原料进货到供餐所有加工制作环节实施驻点全程监督。比如国际级别的高规格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重要宴会或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活动。2.2.2 重点监督。对规格较低、规模较小、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重大活动实施重点监督,主要针对加工制作关键环节进行每餐监督。2.3 建立组织体系
根据活动规模大小,成立指挥协调、现场保障、应急处置、后勤保障、检验检测等工作组,明确责任监管人员和责任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2.4 实施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制度
在每一项保障任务中,我们对供餐单位均实施食品安全要求告知承诺制度。明确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即餐饮服务单位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供餐单位做好菜单设计、明确加工工艺流程和时间节点,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承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并且签订承诺书。
2.5 严格审查食谱
在审查食谱时不仅审查食品原料,而且对食品加工工艺,特别是加工时间和加工温度都进行了严格审查,确保食品安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规范》中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一律禁止供餐单位使用。此外,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除非特殊情况,否则禁止餐饮服务单位提供豆荚类如四季豆、非人工种植食用菌如野生菌、生食海产品、非现拌色拉等食品。监督员还会提醒餐饮服务单位根据不同的种族和宗教来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2.6 做好预监督工作
在保障前,监督员会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相关资质材料、现场安全状况、原料供应安全进行检查,根据拟定的食谱、供餐方式、就餐人数,对餐饮服务单位安全状况和重大活动供餐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特别加强了对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的进货渠道审查,对于持续时间长的活动,由重大活动组织者推荐食品原料供应商供餐饮服务单位选择。严格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定点采购、采购索证、验货签收等制度。对预监督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要求供餐单位逐条整改,并向主办单位反馈工作情况。2.7 组织宣传培训
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比常规监管的要求更高,每一次重大活动的具体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保障任务开始前,我所会对供餐单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部分员工进行强化培训,并向他们发放《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须知》等宣传材料。2.8 驻点监督,严格监控重点环节,及时提出整改要求
在保障期间,严格监控重点环节,对从业人员晨检、食品原料粗加工、食品烹调加工过程、凉菜制作、面点加工、餐具消毒、卫生设施运行情况、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卫生问题,当场立即纠正,对较严重的卫生问题,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通知负责人,督促整改,保障餐饮食品安全,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该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2.9 做好快速检测,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技术监管
快速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筛查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保障期间,监督员每日对食品及原料进行快速检测,运用农药残留试纸、酸价测试卡、过氧化值测试卡、瘦肉精检测卡等对原料进行快速检测,运用食品中心温度计、环境温度计、余氯测试纸等对加工场所及用具进行快速检测,对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食品立即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停止使用。2.10 制定预案,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根据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判断,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在历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中,我所均与活动主办方、医疗保障部门建立了通报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监督员会根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与程序,及时赶赴现场,快速展开调查,控制事件的不良影响。2.11 做好总结评估工作
每次保障任务结束后,我所均会对监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及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有价值的经验。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1 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不足
我所管辖的餐饮单位均为市区大中型餐饮企业,故我所承担着我市大多数大型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而我所从事食品安全的工作人员只有十余名,2012年平均每位食品安全监督员要投入40多天参与保障工作。有时同一时间段有好几个重大活动,一个重大活动有时也需要好几家餐饮单位共同承担供餐任务,所以有时食品安全监管员即使全部出动也无法满足保障工作的需求。而借调区县监管人员和其他非专业监督人员难免会对保障工作的质量产生影响。
3.2 重大活动信息掌握稍显被动
《规范》要求活动主办单位在活动举办前20个工作日提供重大活动相关信息。但实际工作中,有些保障任务都只是提前几天才通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特别是重要人物来访,因保密性强,往往是在活动开始前极短时间内才通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甚至临时更改接待单位,5
提前一天才接到通知。由于时间仓促,食品监督部门对极短时间内或临时接受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无法按照预定的计划方案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难以到位,对发现的不能立即改正的问题往往只能采取临时补救措施,由此而使这些接待单位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从而增加了完成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的难度。3.2 保障工作计划多变
在保障活动期间,虽然我们对菜谱进行了严格审查,但是实际工作中菜谱也会临时变更,主办方甚至不顾监管部门的强烈阻止,要求餐饮单位使用明令禁止的食品原料或食品相关产品。此外还常有就餐人员、就餐场所和用餐时间经常变化的现象发生,甚至有少数人自行外出就餐,监管部门难以控制。
3.3 部分单位硬件、软件还不能完全达标[4]
《规范》要求重大活动供餐单位量化分级要达到A级标准,由于活动的举办者事先未征求监督部门的意见,导致一些不具备接待能力的单位承担了接待任务。比如文化、体育等商业性活动,举办方因考虑经济因素,其活动接待单位往往档次较低,甚至安排在社会饭店,其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一般较差,存在较大的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的风险。这些高风险供餐场所和方式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也给监督员带来巨大的压力[6]
[3]。
3.4 快速检测数量偏低,检测系统需进一步完善
相比较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监督部门,我所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检测的样品数量偏低,此外目前还不能做到实时检测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程度,快速检测系统还不完善,而这些问题却对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展、减少具有重要意义。3.5 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所在参与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还是主要以监督员全程监督为主,配备快检设备,虽有制度的保证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但实际工作中现代化监督手段体现不足。目前没有开展对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这也是我所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尝试的内容。
4.建议与对策
4.1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明确职责,加强沟通。
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重大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举办前20 天将活动的相关信息及资料详细上报到食品监督部门。监督部门须积极向政府或有关领导汇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意义和难度,争取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并承诺保密责任,尽可能提前介入重大活动筹备工作。重大活动主办单位、餐饮服务单位和食品监管部门要明确职责,严格履行,应建立三方信息互通网络,及时通报相关信息。重大活动举办者在选定接待单位时,应征求食品监督部见,了解接待单位食品安全综合水平和管理能力。食品监督部门应做好餐饮单位量化分级工作,建立接待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供政府接待办选择重大活动的供餐单位。
4.2 加强供餐单位人员培训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接待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增强他们对食品安全保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和HACCP知识的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各自岗位操作规范和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措施,建议供餐单位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五常法4,六T法5,提高管理能力。
4.3 充分发挥食品卫生专管员作用,促进企业履行职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本单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正确履行职责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根本。充分发挥食品卫生管理员作用,使之成为重大活动供餐中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主要力量。如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设备设施温度查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消毒水余氯的测试、食品留样的登记等具体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应当由食品卫生专管员承担,监督员不应该去“包办”,而应该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和核验[6]。4.3 开展保障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保障队伍技术和能力。
3[7] 3 HACCP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4 “五常法”即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5 “六T法”即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培训和实战演练,由市所牵头组织区县食品监管单位开展保障工作交流活动,在保障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而使监督保障队伍技术和整体能力得到提高。
4.4 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保障技术能级。
逐步推进现代化监督执法模式,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监督效率。建立电子监管系统,对餐饮单位原料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个人卫生等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实现对食品原料的可追溯,从而实现不合格食品锁定和追查;建立温度实时监控系统,对易腐食品和盒饭等高风险食品实施远程无线实时监控。此外还应该完善快速检测系统,增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项目。这些技术手段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等食品监管部门运用,大大提升了日常监督检查、关键环节监控、食品安全溯源和快速检测的工作效能,提高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识别能力。4.5 吸收社会力量,提高食品管理水平和效率
食品安全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只依靠政府力量是有限的,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有利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开展,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引入会为政府部门在其他食品安全方面进一步探索提供很好的借鉴[5]。如鼓励第三方食品安全技术服务机构承担一些商业性大型活动,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咨询和现场指导服务;招募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担当志愿者参与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以解决人员不足等困难;引入社会保险制度,主办单位、供餐单位签订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经济保险合同措施等[2]。
参考文献:
[1] 杨文平,王义.大型活动食品供应卫生安全保障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7(2):159-160.[2] 顾振华.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经验与实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4-12(A02).[3] 陈网山.扬州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 8
2011,25(6).[4] 车全忠,李清秀等.北京市开展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6):736-737.[5] 陈尧水,王苏雯等.关于推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市场化运作机制的研究[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6,82:22-26.[6] 邱从乾,秦伟顺等.上海市活动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0):508-510.[7] 蒋小平,王友水等.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的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5):1475-1476.9
2.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 篇二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发展定位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育质量上乘的多科性、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院升本以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例如《平顶山学院教育实习工作条例》《平顶山学院专业实习工作条例》《平顶山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试行) 》《平顶山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认定与核算办法( 试行) 》《平顶山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工作条例》《平顶山学院第二课堂实施办法》《平顶山学院关于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办法》《平顶山学院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意见》《平顶山学院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平顶山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形成了整套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根据学校文件精神,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也起草出台了更为细化的文件,例如《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野外实习考核办法》《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野外教学实习注意事项》《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野外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任课教师职责》《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形成了一套细化的制度,可操作性强,规范了实践教学管理。
二、机构保障
为了加强制度保障,还必须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实践教学,把制度落到实处。为此,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协调实践教学工作。实行学校主管教学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对全校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各院( 系) 成立了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 系) 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了由主管实践教学的院长任组长的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专业指导教师、教学秘书、实习年级辅导员、院( 系) 团总支书记为成员。其职责为: 研讨并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 深入检查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负责召开师生座谈会,组织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负责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评选推荐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等。
三、师资保障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具有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教学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理论支撑,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1~5]。
1. 注重专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专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情况是专职实践教师缺乏,更多的是理论课教师做兼职实践教师。地学类专业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占比重较大的专业,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职实践教师队伍。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一方面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为实践教师保留指标;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选择素质优良、并且热爱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将其转化为专职实践教师。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非常重要[6]。目前的状况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双师型”教师较为匮乏,引进的教师虽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但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在行业一线工作的经历,均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从引进和培养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从行业单位筛选基本素质良好、操作技能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单位了解生产一线的管理方式、技术需求、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7~8]。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践经验,以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9]。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在参加实践锻炼期间,考核合格以上者,在教学工作量上予以减免,按50元/天的补助标准进行资助,并报销往返路费,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承担相关教学任务或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的前提下,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聘请优秀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专题学术报告,介绍行业或专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设备装置和发展趋势,拓宽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10]; 参与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特别要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的师资力量,在基地实习期间,为学生配备素质优良、实践能力强的基地指导教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平台保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离不开良好的实验室条件和校外实践基地等实践平台支撑。
1.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围绕地学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进行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利用学校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现有实验室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按期新建虚拟现实教学实训中心,更新完善测绘实验室、GIS实验室和生态环境实验室。增加实验内容和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增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实验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完善实验能力考评方式。积极推进第二课堂的实施,建设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2.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做好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工作,加强与平顶山市国土资源局、平顶山新城区管委会城乡规划局、平顶山市环保局监测站、登封市国土局等基地的沟通协调,探讨深入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到基地实习、让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学校的转型发展为契机,筛选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积极与平顶山市牧野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平顶山市规划局等单位协商,签署合作协议,增加实习基地数量,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制定实习管理规定,规范实习管理,注重对实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与考评。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从制度、组织机构、师资和平台等多个方面协调配合,才能保障实践教学正常有效开展。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通过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先后参加了多次河南省“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金奖2项、银奖5项和铜奖4项;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荣获河南省非专业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在第二届至第四届河南省师范院校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摘要: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结合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经验,针对制度保障、机构保障、师资保障、平台保障等几个方面,探讨对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3.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 篇三
摘要:本文对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定义和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美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的研究,对我军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化保障;美军;军事物流
为适应现代战争保障需求,发达国家军队打破物流保障全部由军方独立承担的思维模式,走保障社会化之路,为我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1.军事物流保障社会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1现代战争物流保障任务重
一是现代战争物资消耗巨大。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步师仅一天的油料消耗就在60-75万加仑之间。二是现代战争的物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不仅武器装备的技术性空前提高,而且生活用品的技术含量也大幅攀升。运输、保管、维护战争物资的难度空前加大。三是现代战争的节奏加快,对物流保障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物流供应能否及时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进程。此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军队无法保障自身的物流供应。
1.2 美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的实践
发达国家之所以积极推进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量使用地方物流服务,从外部环境来说,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1]物流保障供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军认为,军队中有许多行业具有军地通用性,“没有必要让士兵去削土豆”,“没有必要花大笔钱招募、训练士兵做老百姓也能做的工作”。 这个比喻概括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运用民众实施后勤保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军就尝试摆脱传统的依靠政府的军工厂、兵站和造船厂研制、生产、保养武器装备的路子,转向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轨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更加注重走军民兼容的道路。美军认为,走军地结合、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之路,可以使军地双方均受益。由于军方武器研制项目代表了产品的最新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促使私人公司努力研究新工艺、新技术以适应军方需求,无形中促进了其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我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的现状和不足
2.1我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军队系统后勤体制改革的不断进步,按照军委统一部署,在饮食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公务用车、医疗保障、油料保障、被装筹措等领域,实施社会化保障,建立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取得了很大成效。
2.2我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的不足之处
随着军队物资采购规模的扩大,军事物流保障任务也越来越艰巨。目前,我军与美军相比,在军事物流的发展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体制方面,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在横向上是专业分割,在纵向上是环节过多,影响了军事物流的发展。加之在物流技术和装备,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我国地方企业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在企业质量监督机制、质量、诚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讲诚信,不认真履行合同,服务态度差等现象在我国的企业中还是时常可闻,严重影响了军队物流保障社会化的实际效果和发展进程。
3.加强我军物流保障社会化建设的对策
军事物流部门应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借鉴美军物流社会化保障的经验,发展出具有我军特色的物流保障体系来。
3.1树立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观念
传统的军事物流保障是自成体系,军队独立完成,造成军地之间缺乏物流资源共享。我们必须从观念上改变军队办社会的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物流保障,充分发挥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最大程度低提高军事物流社会化保障的效益。
3.2进一步探索军事物流保障社会化的方式
目前,我军物资部门物流设施技术水平整体不高,物流的系统理念不强,物流经济性不明显,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物流企业先进的物流服务理论和网络化的物流服务网点,探索社会化保障方式,为我军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3.3统筹谋划,分步实施
现阶段,应对社会化保障的外部环境、法规制度、管理模式、实施策略等进行统一谋划,分步实施。应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逐步推进,提高军队物资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3.4 处理好几个问题
物流社会化保障与联勤的关系。联勤是军(兵)种之间的集约,社会化是军地之间的集约,两者都能防止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最佳的方式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物流绩效管理。物流外包之后,物流服务由供应商提供,因此必须对物流绩效进行管理。制定物流供应商资格认证制度,重点对企业性质、注册资金、物流能力、市场信用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签约供应商具备相应的物流能力和保密能力。
战时指挥协调问题。战时指挥协调可以参照美军的做法。发挥国家和政府的调控作用。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和法律保护手段,保证军事物流社会化的正常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文祥,王宗喜.军队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思考.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7)
4.医院后勤保障部工作计划 篇四
以医疗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强院为支撑,以科室基础建设为重点,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以一级名优医院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院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增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大局意识,进一步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医院全年安全无事故,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二)强化政治思想,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与医德规范;严格执行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确保全院职工无违法违纪现象。
(三)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在医疗服务上无投诉。
三、工作计划和措施
(一)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规范医疗执法活动
1、认真开展执法教育、安全教育活动,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人权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思想。
2、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加快有关地方性法规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解决出入院程序、内容不规范,出院难的问题,防止执法不严、不公现象的发生。
3、加强医院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严格实行院务公示制度;继续做好创满意活动、百日安全优质服务活动,扩大院内外监督员队伍,拓宽院内外监督渠道,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二)加强安全环节管理,强化事前预防,确保医院全年安全
1、继续深化管理整顿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发挥技防监督、指导作用,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立体防范机制和事故预警机制。
2、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对病人面对面的直接现场管理,强化科室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主动性,提高科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及时了解病情,做到对重点病人的一般情况、病情、具体防范措施“三熟知”和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3、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各科室规范每月底定期召开医疗安全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安全隐患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4、加强病人日常养成训练的规范化工作,发挥病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防止制止各种冲动行为的发生。
5、进一步完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预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严格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避免安全隐患发生的人员及时给予奖励。
(三)加强工作程序、操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全院整体业务技术水平。
1、运用规范化管理这一有效载体,从办公秩序、病区管理秩序、职工礼仪规范、接待受理规范、病区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台帐等方面制定规范程序。
2、争创“绿色医院”称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院内感染的措施落实和规范管理工作;完成医院标识系统建设。
3、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各种质量、效能评价指标,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甲级病历率85%以上,褥疮发生率“0”,综合满意度98%以上,床位使用率95%以上。
(四)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优质服务,规范岗位文明用语,对病人给予人性化关怀;坚决避免冷、硬、横、推、态度粗暴等现象,实行晋升、晋级一票否决。
2、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整体化护理;尊重病人的人格,保障病人的合法权利,主动做好生活护理;采取面对面管理,防止和减少跌倒等意外的发生。
(五)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1、加强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2、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节约型医院活动,推进办公自动化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院办对节约用电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检查节约措施的执行情况,奖罚分明。
3、后勤保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工作程序,加强内部管理;做到定时和不定时检查维护院内各类设备,切实主动做好下收、下送、下修工作。
四、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1、继续抓好以“公道正派、团结协作”为核心的院科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树立超前工作理念,始终发挥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精神,按照“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原则,继续做从严治院的模范;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模范;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模范。
2、努力建立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的管理队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院、科管理者要加强自我理论学习,要观念创新,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和社会效益为主导的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方法。
随着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的结束,后勤服务中心的全体职工也迎来了新的一年。20xx年是后勤服务中心发展的关键一年。继往开来,结合本院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
1、各部门在做好相应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各部门将针对各自的工作任务,制定相关的优化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设定绩效分配原则。
2、更新观念,加强创新意识,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引进管理型、技术型、知识型人才,强壮后勤队伍。为我院的快速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
3、针对上一年度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岗位职责、标准明了、程序清楚,同时细化各岗位、各部门的考核细则,严格考核,真正做到科学管理。
4、总结20xx年医疗消耗和节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采购制度与节能降耗管理。树立为临床一线服务,当好后勤兵的观念。
5、加强对医疗设备与生活设备的维修管理,虽然很多设备处在老龄化阶段,结合我院实际,能用设备应尽量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平时做好养护工作,尽量降低维修率。
6、做好医用垃圾的回收、处置。洗衣房、集体宿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管理。配置合适的应急物资,严格执行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保持三甲医院应急库房标准。
5.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特别是特色教育课程的教育水平,我园把教师、保育员、炊事员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使所有员工了解最新幼儿教育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保教水平。
二、培训目标和任务
结合集团公司文件精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的目标出发,加强对教育理论,安全法规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广大职工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员工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更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园级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训对象
全体幼儿园教职员工
岗位包括:教师保育员 炊事员
四、培训具体工作措施
1、将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2、邀请专业教师对我园特色课程进行指导、培训。
3、通过多媒体研讨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4、加强对保育员、炊事员的技能培训。
6.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 篇六
一、构建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保障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 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就要改变过去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 建立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将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合理配置纳入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之中, 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 0%。
为实现实践与理论相融并进, 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 在充分调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 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 针对行业企业中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 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 将这些技能结构和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突出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递进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顺序, 实现相互渗透, 层层递进, 形成以基本素质、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为基础, 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环节, 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 互相交叉、有机融合。基础能力的培养, 一般采用和理论教学交叉进行;专业能力培养, 通过认识实习、单项实训、课程实训、综合训练等环节实现;综合能力主要通过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各种技能竞赛活动等环节实现。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实践于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三段式”的模式, 摆脱了学科体系的束缚, 以工作实践为核心确定课程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结构,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技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使考证与常规教学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岗位需求出发, 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 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体验, 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转换, 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实行情境育人, 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融入到生产性实训各个环节。利用校内外两种实践教学资源, 逐步形成运行良好的“认识实习+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学生通过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在现场真实环境中感受专业工作过程, 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 学习体会职场经验等社会知识, 很好地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建立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 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因为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场所才能获得, 而学校教育在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质的。学生在学校学习, 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现场环境具有一定差距, 一些职业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某些不易言传的经验和应变方法, 更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掌握。另一方面, 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极快, 许多新技术是应用与发展同步推进, 未必能及时反映到学校教育中来, 往往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 高职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有机协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 我院针对各自专业特点, 通过工学结合, 采用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要求一致;职业核心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吻合;实践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接轨。
1、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熟悉未来的职业环境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有关企业从事与职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在岗位上实战应用, 既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现学校教育与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零接轨。目前, 我院大多数专业采用的是“2+1”模式, 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 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 毕业后大部分学生直接进入企业。
2、“教、学、做”一体化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实现零距离对接, 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将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 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式, 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 重建教学模式,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本色。去年以来, 我院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 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 在项目 (或案例) 教学中获得技能。
3、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学习有机结合, 让学生一面在学校学习, 一面在企业工作,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践,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 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 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院的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采用工学交替的实习方式, 将实践教学实习时间安排与企业施工季节相一致, 施工季节时安排学生到工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协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达到实习目的, 确保实习的效果。提高了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达到零距离就业。
三、完善有利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配套措施
1、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
为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就要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一系列协议及管理规定, 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管理, 完善院、系、专业部 (教研室) 三级管理, 以系 (部) 管理为主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要建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 建立学院、系 (部) 、合作企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制, 进一步明确教务处、督导室、系 (部) 及企业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职责, 明确各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 对合作企业的现场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规则, 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这些规则的贯彻执行, 将使得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质量标准的一致性, 使得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实习管理有效衔接, 对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保证作用。
2、建立有利于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的考核评价形式, 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鉴别学生的差异性, 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进取精神, 引导教学发展, 促进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发展提高。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色是能力本位, 因而在考核评价环节必须体现这一目标。考核项目和考核内容应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 考核成绩的评定也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采用多元评价模式, 改变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 重视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和成效的考核, 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主体也更加多元, 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
3、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 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实践教学,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应按照“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的思路,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模式, 打造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 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 帮助理论课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 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资格技能培训和考核, 获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 (3) 要聘请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专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 从而提升学院双师素质队伍的整体水平。
4、打造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基本保障, 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的关键措施, 我院现有2 6个校内实训基地, 62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要突出先进性、生产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套要仿造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 (群) 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机会, 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学校要与周边地区的行业、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 建立能够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被选作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应技术先进、运作管理规范、产品适合学生学习, 同时具有容纳学生实习实训的软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一) .职教论坛.2008, (1)
7.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 篇七
一、求真务实,坚持重大工程同步预防的三项原则
在开展重大工程的专项预防过程中,能不能准确把握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确立了三项基本原则。
1.领导重视,全力以赴。在开展“上海中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紧密结合检察预防职能,在加强同工程管理和建设部门协作配合的同时,明确工程建设创“双优”工作的重点,将廉洁教育、操作制度、防范措施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人员耐心、详尽的沟通,帮助企业设计重大单体工程项目创“双优”工作的方案,形成检企合力,为顺利开展预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撰写规程,规范操作。针对“上海中心”这一项目国内外社会关注度高、投资资金规模大、施工建设周期长、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参建队伍多、廉洁风险高等特点,需要与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领导认真研究重要岗位、关键人员的廉洁风险,排查岗位风险点,提出防范风险的预防措施,制定《重大工程廉洁建设大纲》、《重要岗位廉洁风险点排查一览表》以及《重要岗位廉洁风险防范方案》,形成“上海中心”项目管理操作手册,用制度管事、管人,对重要岗位风险易发时段、节点,廉洁风险预警处置机制以及风险管理策略确定了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并将具体预防措施落实到业主、监理、代理招标、参建各单位,进行广泛讨论消化,成为人人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3.双优目标,扎实推进。为防止预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需要与“上海中心”经过认真了解和细致调查,明确同步预防的工作思路,即:立足检企协作,以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业务合同与廉洁合同一起签,以招投标、材料采购、监理验收、重大资金管理、廉政资质证明等为关键环节,以对职务犯罪“零容忍”的态度以及“零职务犯罪案发率”的“双零、双优成效”为工作目标,采取求真务实的态度,以行贿档案查询提供廉洁证明把好廉洁准入关,以集体廉洁谈话签约、提醒告诫警示教育、召开参建各方廉政建设座谈会把好参建队伍廉洁准入关,因地制宜地有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预防措施有效落实,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从而形成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的廉洁守纪氛围,把违纪违法的苗子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突出重点,把握重大工程同步预防的三个方面
1.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在重大工程建设创“双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建立三级创“双优”活动预控网络,在工程管理部门,总包、参建单位、各施工队设置预防联系点,形成点面结合、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组织保障体系。在具体创“双优”工作落实过程中,创“双优”活动领导小组以联席会议为抓手,邀请项目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负责人共同参与创“双优”活动,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传达阶段性的廉洁工作要求,交流预防工作经验,对下阶段的廉洁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结合检察职能,注重抓好阶段性工作协调和落实,协助各责任主体单位制定创“双优”活动计划,坚持“开展活动具有计划性,宣传教育注重实效性,深化内涵力求统一性,全面实施着力推广性”的原则,对发现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与形式,采取何种监督管理措施等,都通过会议纪要形式发文固定下来,便于以后操作执行检查。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回顾总结,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案,“上海中心”的业主及参建单位积极地将创“双优”活动列为工程建设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了全体参建单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组织协调作用,扎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创“双优”工作,实践证明是有积极作用的。
2.加强干部队伍廉洁从业警示教育。主要是突出“三个化”。一是从清理“权力风险点”角度使廉政教育制度化。结合“上海中心”项目建设特点,配合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党委、纪委,规范廉洁教育的重点内容,結合检察机关所查办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把开展重大工程党风廉政教育的内容归纳为廉洁自律篇、廉洁监督篇和规范操作篇三个部分,增强廉洁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教育的重点,讲实例、摆道理、研方法,增强全体建设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认识和意识。二是从防止“权力滥用”角度使警示教育常态化。首先,坚持从廉洁警示教育入手,共同研究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发挥检察机关在廉洁警示教育上的优势,结合查办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案件的实际情况,剖析典型案例,增强预防教育的警示效果;其次,结合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容易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环节,如招投标、设备采购、工程验收、资金支付等时间节点,及时开展针对性的防范教育,防患于未然;第三,检察机关预防干部经常赴建设工地,宣讲法律法规,法制图片巡展、发放廉洁书籍、“双优”工作警示标语上墙、播放廉洁教育片、制作廉政海报书籍,接受干部职工的法律咨询,使廉洁警示教育活动不留死角,贯穿于重大工程建设的始终,并做到善始善终。三是从确保权力阳光运行角度使廉洁文化教育多样化。定期深入工地辅导企业干部学习相关法律文件,编写廉政教育读本、案例警示录,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通过廉政宣传版面、旁听庭审、《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警示与预防》赠书仪式,筑牢企业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教育平台,了解当前刑事法律政策和预防措施,增强警示教育、制度、监督宣传工作的社会效应。
3.结合工程时间节点排摸重要岗位廉洁风险。“上海中心”工程项目建设从项目立项、规划审批、项目设计和施工招投标、项目发包和分包、土建施工,到工程装潢和安装、建筑材料和设备采购、项目预算和决算,以及资金支付和管理、项目竣工和验收等各个不同阶段,涉及的环节众多,对应的重要岗位、管理人员、建设施工单位和人员情况十分复杂,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廉政风险和安全风险。需要与“上海中心”领导充分认识权力腐败引发廉政风险的现实危害性,主动会同工程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通过排摸和清理工作中的“权力风险点”,构建起廉洁风险和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如完善权力制衡、权力管控机制,从而将廉政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针对权力的运行以及权限不足和权力行使不到位引发的权力缺位和乏力等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要求,制定相关合规管理制度。同时,通过加强权力运行中的适时动态监控、流程管理,确保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廉政风险偏差性问题,在可控范围内发现因管理不善或管理不到位引发的渎职行为。
三、结合实际,推行重大工程同步预防的三项机制
重大工程能不能取得“双优”工作实效,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工程管理人员和建设人员以及参建各方不想腐败、不敢腐败;另一方面要通过强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堵塞各种漏洞,使之客观上不能腐败。
1.引入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把职务犯罪预测预警机制引入“上海中心”项目创“双优”活动中,对公司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可能发生的职务犯罪趋势、类型、动向及时进行分析,通报情况,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以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着重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过程监管,针对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变更、过程审计以及总分包等重要环节,普遍推行廉洁建设风险追究制和工程质量追究制等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时,开展职务犯罪防控对策调研,围绕关键岗位职务犯罪风险点适时调整调研重点,加强对权力的界定、规范、制约和监督,确保保障服务工作不留廉洁“死角”。
2.构建创“双优”活动的保障机制。根据重大工程创“双优”活动规律,着重从责任制约、过程制约和权力制约方面构建廉洁保障机制。(1)责任制约机制。指导企业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完善考评内容,强化廉洁“问责制”。(2)程序制约机制。辅导企业在加强合同管理的同时,进一步确立“程序高于权力”的理念,加强对追加、变更合同的程序规定,使单位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3)权力制约机制。帮助企业突出经济运行中需要加强廉洁监管的重点,并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规范领导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
3.加强对创“双优”活动的监管机制建设。“上海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按照有关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形成了相关的制度体系。现阶段在完善、增补的基础上应着力抓好制度设计、建设的执行力,特别是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确保廉洁保障机制落到实处。积极开展行贿档案查询工作,把好廉洁准入关,开展文明工地、优秀项目经理评比活动,适时组织廉洁法制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活动,为各项制度的执行、监督检查和进一步完善营造了良好的廉洁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
【实践保障部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大型活动保障服务10-14
重大活动供电保障方案07-05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计划07-12
企业后勤保障工作计划10-02
《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计划》08-22
供电公司重大活动供电保障工作计划08-09
制定了《重大活动餐饮食品保障规范》的意义06-20
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活动问题解答07-07
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