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

2024-09-03

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共7篇)

1.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 篇一

脑一体机是目前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个新型的市场产物,它将主机部分、显示器部分整合到一起的新形态电脑,该产品的创新在于内部元件的高度集成。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电脑一体机的键盘、鼠标与显示器可实现无线链接,机器只有一根电源线。这就解决了一直为人诟病的台式机线缆多而杂的问题。在现有和未来的市场,随着台式机的份额逐渐减少,再遇到一体机和笔记本及上网本的冲击后肯定会更加岌岌可危。而一体机的优势不断被人们接受(国外已经流行)成为他们选择的又一个亮点。对于一体式电脑一体机,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叫法,有AllInOne、AIO电脑、或是屏式电脑。而在参与调查用户中,多数用户更倾向于“电脑一体机”这个叫法。而选择AllInOnePC、AIO两个英文名称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少。

一体机(英语:All-in-One PC,简称“AIO”)是一种把微处理器、主板、硬盘、屏幕、喇叭、视讯镜头及显示器整合为一体的桌上型电脑。原先为苹果公司最先开发此区块,苹果公司曾将数款一体机推出市场,例如1980年代的原始麦金塔电脑以及1990年代和代的iMac,但因价格过高而市场能见度低。,Intel推出的低价CPUIntel Atom,促使各电脑厂商增加对AIO机型的设计和量产。

一体机通常比一般的桌上型电脑较轻便,大部分的一体机亦在机身加上把手。

如笔记型电脑一样,一体机的特点都是难于升级和自订硬件,因为所有内置硬件可能是直接放在显示器后面。

 

2.构建“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模式 篇二

基层供电所作为电网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的最基层单位,是供电企业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加强供电所党建工作,发挥供电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实践课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

近年来,佛山供电局在加强供电所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中,选优配强专职党支部书记,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创新党建工作新载体,构建出“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保障。

选优配强专职党支部书记

试点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通过加大党务干部竞争性选拔力度,组织佛山供电局22个基层党支部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把党性强、作风正,理论水平高、懂业务、会管理的党员配备到党支部书记岗位。新当选的专职支部书记,实行干部任职试用期考核,享受相应职级待遇,在换届时未被选举连任,相应待遇自然解除,原则上按照其参与公推直选时职级安排。

探索专职党支书“四个责任人”机制。在供电所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所长交叉任职,防止行政与党建“两张皮”的问题,确立起供电所专职党支部书记“四个责任人”机制,即党的组织建设责任人、班子团结和维护队伍稳定的责任人、党风廉洁从业的责任人、分管行政业务的责任人,全面提升党组织“支持、融入、服务中心”的能力。

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着力凸显“抓书记、书记抓”在供电所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组织全体党支部书记参与支部书记培训,全面聚焦支部书记工作瓶颈,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动工作创新,建立起“立足需求、重点出击、突破瓶颈”培训机制。

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

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坚持抓好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一月一书”活动、“党员体验式”教学活动,推行互动式的支部书记上党课活动。利用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做好党员教育,利用手机短信开展信息交流等,不断提高党支部工作理想信念教育水平,保证队伍的纯洁性。

推进廉洁从业行风建设。将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和员工培训计划,贯穿于全体员工的职业生涯。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队伍作用,将监督工作重心向基层单位有效延伸,试点开展供电所经营和廉洁风险管控,着力推进基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供电所党支部每月在“党务公开栏”和OAK系统中向每位党员群众公示重大党建事项、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年度关键指标等信息,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对于党代表接访、内控监察中发现的问题,由指定责任人负责跟踪解决,直到党员群众满意为止。

推进“双培养”工程。严格执行“双培养”工作模式,坚持向优秀的基层一线员工、团员青年倾斜的发展党员原则。直属各单位通过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引进入党积极分子竞争性选拔机制,探索了一套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新机制。进一步量化班组党员先进性指标,实施“一区双岗”(即: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以班组为集体创建对象,党员先锋岗以党员班组长为个体创建对象。)班组党员成长计划,探索出一条“把党员培养成楷模”的有效路径。

深化员工辅导计划。以员工辅导计划的丰富和深化为标识,鼓励供电所党支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提升员工正能量的工作。试点推广员工辅导计划业务指导书。以员工辅导助推班组“分享互助”安全文化培育,拓展员工辅导方式。在生产单位、基层供电所中形成班组长、主管(供电所部门主任)、支部书记到党委书记的多层级辅导机制,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集体活动为基本方式,对基层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员工实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获得自我成长,沟通企业愿景,实现企业文化在基层的根植。

推动党建工作制度化

推进党建工作表单化和规范化。根据“管理流程化、流程制度、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思路,编制了《佛山供电局党、团建及企业文化业务流程汇编》,形成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局面。尝试用管理主营业务的思维方式管理党群工作,将生产管理表单化、流程化思路引入党务工作,编制出《佛山供电局党务工作表单》,把“三会一课”、发展党员、党支部选举等每一项基础党务工作以工作表单的形式“全景呈现”,构建起“点—线—面”精益化的党建管理模式,有效减少基层二次脑力劳动。

建立多层次的双向多维沟通制度。确立党员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注重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供电所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联系基层共建和谐”活动,职能部门的联系点覆盖全局供电所,有效加强机关与供电所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通过党支部例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党支部主动加强与党员个体的对话沟通,倾听党员意见建议,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健全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党支部班子成员主动加强与党员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深化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全面、深入谋划供电所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工作、企业创先、日常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一系列常态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指导基层供电所党务工作者开展实际工作。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实地观摩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供电所党支部之间相互借鉴,通过先进带后进,带动供电所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实现晋位升级。

创新党建工作新载体

挂钩村居牵手共建党支部。供电所党支部围绕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电力设施保护、电费回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广、反竊电等工作,与农村(社区)党支部同创共建,在村居行政服务站内开设固定的办事窗口,突破传统“一镇一营业厅”供电服务方式,实行“一村居一营业点”服务新模式,提供“一对一”大客户服务,有针对性地将挂钩活动与企业的电网建设、电力设施防盗和提高供电可靠性、增供扩销等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带来便利,达到了“组织共建、党员互助、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效果。

党员志愿者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从工作机制、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和宣传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体系,实现党员志愿者服务管理规范化。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和二级服务中心,对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落实,资源共享,实现党员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党员志愿活动一方面结合电力行业特点,发挥志愿者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专业性的安全用电服务;另一方面则积极参与公益性志愿者活动。

创建党代表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是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以党代表为牵头人,以党代表工作室为阵地,形成每周定期驻室接待党员群众制度。供电所中层干部每月轮流到村居接待群众,保证每个村居每月都有一名以上的领导干部驻村接待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为群众解决用电方面的实际问题。党代表制度实施以来,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在阶梯电价实施初期,通过党代表驻村接待群众,对阶梯电价收取标准、计费方式、合表申请等内容进行解释疏导,让广大群众消除了疑惑。

通过以上“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佛山供电局在加强供电所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中,强化了党支部书记能力建设、推进了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建设、夯实和规范了党建管理基础、推动了党建工作制度化、营造了牵手共建的社会氛围,切实解决了关系群众用电的重点难点问题,担当了社会责任。

3.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 篇三

商南县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建立了以述职、考核、督导、追究“四位一体”的抓农村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

专项述职,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制定了《关于建立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的意见》,各级党组织每年年中或年底开展一次“双向述职”活动,既向上级党委述职,又向下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公开述职。述职内容包括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和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新增工作,突出反映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的思路、措施和成效。述职会上,上级党组织书记现场点评,讲成绩、点问题、提建议;述职会后,通过印发整改通知书、建立整改台账等措施,督促下级党组织抓好整改。

强化考核,实现“抓与不抓一个样”到“抓好抓差不一样”的转变。将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标准,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党员群众、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考核,确保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党费划拨和奖励惩戒的重要根据。

定期督导,实现“突击抓”到“经常抓”的转变。建立党建月报制度,将党建重点工作分解量化,按月上报,及时通报。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记实考核制度,统一印发《记实考核手册》,采取记实的方法,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一事一记、一周一记,季度上报、随机调阅,认真评议,评议结果纳入考核。同时,积极发挥《商南组工信息》的指导、宣传、交流和监督作用,推广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农村党建工作的新典型、好做法。

4.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 篇四

——大洋洲镇党员杨雅贞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领导会经常强调一句话,叫“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而,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则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那么多年屹立于风雨之中而自岿然不动,根基牢固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社会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发挥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如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牢固党的根基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以来,大洋洲镇党委根据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四包四联四共建”的活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选择了产业优势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市、塘西等村作为重点,试点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远教+农户”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机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大洋洲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生猪产业、蔬菜基地、水产养殖、葡萄产业蓬勃发展。然而,当这些前景大好的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遭遇发展瓶颈,原因无他,或因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导致农产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或因农业技术要求得不到保障导致农产品质量不佳或产量不高;或因信息闭塞、产品推介不到位导致农产品滞销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基层党建工作不得不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机制由此应运而生。

“支部+合作社+基地+远教+农户”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机制是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农户和产业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合作化为纽带,引导农民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发展各种产购销专业合作社,把广大农户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实现支部、合作社、基地、远教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及党员带头作用,达到富民的目的。以新市村为例,为发展新市葡萄产业,新市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党支部各司其职,合作社党支部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推广、信息发布、产品销售等,村党支部负责农户的土地流转、联系贷款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村党支部为种植户联系贷款120余万元,流转土地800余亩。合作社党支部筹集资金150万余元,引进新品种4个,兴建了葡萄冷库和酿酒厂等设施,并聘请德国农业专家、湖南葡萄种植专家到村讲解葡萄种植技术,当地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葡萄种植户已有70余户,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同时,合作社党支部利用村党员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资源,顺利解决了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生活等场地问题,村党支部建立了以新大葡萄合作社为龙头的“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为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了实践载体。合作社通过开展党员“五个一”服务活动,实现了“四统一”,即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上半年,该村已挂果的350亩葡萄亩产平均达2000斤以上,每亩实现经济效益4000—7000元。

分析新市村以党建工作促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功,不难看出,这种“五位一体”农村党建运行模式,找准了农村党建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改变了以往单一搞党建或单独抓产业的传统模式,把基层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核心作用、合作社组织的专业指导和高效组织作用、产业基地技术推广和示范引导作用、远教站点的信息平台和教育作用有机结合,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合力。

当然,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行“五位一体”运行模式仅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立足于每个行政村、自然村的实际情况,找准党建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深入实际,创新党建工作组织形式,走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党建工作模式。

一、立足实际、服务产业,打造“富民党建”

古语云:“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危在民怨”。治国必须先富民,因而,创新党建工作,必须要把关注民生、解决民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谋富民之策,多做顺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真事、好事和实事,打造“富民党建”。尤其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批农民工返乡,面临着生存与就业的压力,作为基层党组织更要扎扎实实推进“富民党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要把依托科技致富的农民党员、特殊技能的“田秀才”、“土专家”、“神巧匠”培塑成为科技示范户,在不同类别的“产业村”推举确

定一批党员示范户。把农村党员集聚到产业链上,培养产业带头人;组织率先致富的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引导扶持有能力的党员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党员科技示范户带出科技专业户、科技能手,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镇的科技示范模式。同时,要根据党员专长,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中,增强党组织推进产业化的辐射能力,发展优势互帮互促,解决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难题,支持带动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形成“支部领航抓产业、合作社服务促增收、党员带头建基地,基地示范带农户”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以人为本、服务为上,打造“服务党建”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新时期基层党的建设的一大鲜明特征。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当把工作的出发点落到服务群众建设上,把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发挥到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行动中,创建让“党员满意、群众受益”的服务党建,通过党组织向党员服务、党员向群众服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水平。

大洋洲镇近年来建立了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设立了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组民事代办点,认真开展了党员联系群众、党员服务承诺制、党员“1+1”帮扶、“有事请找我,我为你服务”等活动,一系列的措施使得乡镇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向村级延伸,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此外,作为基层党组织,还要不断深化党员承诺活动,党员须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能力、岗位职责等实际,就服务群众、提升自身素质、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作出承诺;要不断深化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活动,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深化党员义工活动,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为群众无偿提供帮老助残、春耕秋收等服务项目,构建新的党员服务群众平台。

三、夯实基础、整合资源,打造“和谐党建”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打造和谐党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动员广大党员做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表率,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进而示范和带动社会和谐。大洋洲镇建立了党建目标责任制,党委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织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

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全面推行了重大事项决策票决制,使基层党员不再做“见面时握握手、开会时拍拍手、表决时举举手”的附庸品和陪衬品,而是积极参与到党政建设工作中来,以“民主议政日”的形式扩大基层民主,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落实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以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为重点,深化推行民主集中制度,做到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集体研究、集体决定,推动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

此外,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因而,打造和谐党建,还必须牢牢抓住这个重点,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标准,重点把一批致富本领强、工作能力强、能为群众办事和愿为群众办事的回乡创业青年、党员致富能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上,通过从乡土人才中选培、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吸纳等多种渠道,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和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聚集到和谐新农村建设中来,造就一支与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党政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5.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 篇五

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 郭亚丁

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涉及诸多关键要素,表现出自身特性,具有明确目标取向,其成果将产生良好效应。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必须把握平等、协调、融合、创新、发展和服务等战略要点,并注意处理好不同方面的关系。

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思考

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关于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性

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就是要围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实践,确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的思路,以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有效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作用为核心,以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为基本途径,以加强基层党组织、激发党员活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活动阵地体系、党员管理体系、支持保障体系和领导责任体系,构建起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努力使城乡基层党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整体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融合、相促进。

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要素:一是总体规划一体化。城乡基层党建需要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检查,真正形成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机整体。二是资源配置一体化。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场地资源、信息资源等。消除城乡障碍,使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相互无障碍流动。党建资源配置要达到“质与量的统一”,着力提高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内在质量。[1]三是保障机制一体化。改变传统的城乡基层党建的保障待遇不平等,组织管理不统一的状况。此外,必须制定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一的标准,实现统一的检查和监督。四是工作方式一体化。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不是单向行为,而是双向行为,是在良性互动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在工作方式上寻找共性的统一,使党建的方式方法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五是政策制定的统一。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需要建立统一的政策支持体系,这就需要清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政策性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统一的体制、统一的政策。

但要看到,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具有自身的特性。一是过程的阶段性。切忌不分阶段、不分先后、不分主次地搞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更要防止搞“突击”、搞“赶超”等急于求成的做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二是内容的差异性。在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过程中,决不能搞“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逐步促进城乡基层党建的融合。三是实施的特殊性。从共性看,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适用的,它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地区都具有指导意义。但从个性看,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属于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具有党的自身建设的特点,必须符合党建的自身规律。

二、关于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目标取向和预期效应

目标取向关系着发展方向,主导着行动的态度,进而影响战略任务的实现。我国社会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时期,城乡关系正在向着一体化的目标取向迈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取向必须与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取向相契合,其“新格局”的终极目标取向也是“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组织阵地上的均衡布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也是包括党员、组织、阵地等在内的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要顺应党员就业多样化和分布结构变动的趋势,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教育管理和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对城乡组织结构、阵地结构、要素结构等进行合理布局和有机更新。从实践成效看,要更加注重功能区块、中心村庄、行业协会、城乡社区等“节点领域”的区域性组织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和机制开放、有效聚集高度协作的立体式、网络型、均衡化的组织网络系统,以及与之相应的网络化的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工作阵地系统,形成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分布网络,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为城乡基层党员创造无缝隙、敞开式、全吸纳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环境,为城乡基层党员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活动载体。

二是党建资源上的均等配置。要强化资源集约意识,打破城乡分割的党建资源配置格局,形成城乡基层党建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使城乡基层党建资源能自由流动、相互流动、有序流动,以达到党建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发展。有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作用,形成城乡一体考虑、配置公平、良性互动的资源分配环境。建立城乡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布局合理、区域均衡、城乡共享的党建公用设施体系,培育城乡基层党建基本服务同质、均等、便利的服务环境,努力在人财物等方面做到双向开放、优势互补、城乡共享,充分发挥党建资源的最大效益。

三是党务管理上的协调统一。要以开放的观念,着力打破区域界限,改变城乡基层党建事务管理相对封闭的状况,建立城乡一体的民主开放、协调统一的党务管理体系,做到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建设、城乡党内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基层党建互促共进机制统一建立、城乡党内关怀激励统一开展,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目标管理等方面的双向拓展。在党员教育、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方面做到双向促进,在开展党内帮扶、关爱、激励等方面同向加强,使之相互衔接、互促共建。建立健全城乡外来流动党员管理协调机构,形成城乡联动、统一有序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建立有利于构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的政策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提供协调统一的制度保障。

四是服务网络上的均匀分布。要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作为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搭建以党员服务区、党员志愿者、党员先锋岗为基本形式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网络,使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与组织服务资源的有效无缝对接,努力实现党员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系统化服务。健全城乡党内基本服务网络,在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科技文化、信息咨询等方面做到对城乡基层党员一体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基本服务均等化,最大化体现城乡基层党建的社会价值。

五是党员权利上的平等保障。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念,消除城乡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以及具有的条件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公平对待城乡所有党员,发展平等和谐的党内关系,使城乡党员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同时,城乡基层党组织要平等对待流动党员,把流动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形成城乡互动、双向服务、融入组织、双重管理的流动党员权益保障体系,实现城乡流动党员民主权利无差异对待、无差别保障、无障碍行使。

六是党内文化上的同步发展。要以加强党内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支撑,促进城乡党内文化同步发展。在承认城乡党内文化在差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等基础上,用公认、理性、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将城乡党内文化统一起来,明确宗旨信念导向,增强执政意识和协同意识,培育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积极营造城乡党内团结、协作、统一的和谐氛围,以文化软实力求得党内思想上、政治上、价值取向上的一致,增强党的凝聚力。

构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乡关系演变的发展进程,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城乡分割”、“以城带乡”、“城乡交融”最终走向“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构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的预期效应是:

一是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2]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新格局,城乡党组织必须自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使基层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工作目标互相协调、工作部署互相呼应、工作成效互相促进,引领和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

二是有效促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必须在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改变城乡自成体系、相互分割状况,推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把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统筹起来,促进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城乡基层党员一体共管,党建工作城乡互促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有序发展。

三是有效帮助城乡基层破解难题。协调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城乡一体化旨在消除城乡对立,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矛盾,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步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引向更高水平。[3]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承载着创新基层党建、帮助城乡基层解决难题的重要使命,努力使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组织构架更加适应城乡统筹,领导班子更加胜任发展使命,工作方式更加有利于城乡和谐。

四是有效帮助城乡群众得到实惠。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应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性、区域性、群众性、基层性公益工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使城乡基层党建融入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之中,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不断健全。

五是有效推进城乡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根据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环境任务对象的变化,把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尊重党建工作规律与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思想观念、工作制度、工作方式的创新,努力使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城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发展,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关于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战略要点和内在关系

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是以城乡协调、统一、均衡发展为核心的总体战略。为此,必须把握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点:

“平等”是推进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前提。要逐步破除政治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构建城乡基层党建平等发展的制度环境,形成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考虑、共同享受的资源分配环境,培育城乡基层党建基本服务同质、均等的服务环境。尊重城乡基层党员主体地位,树立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念,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公正公平地对待城乡党组织中的所有党员,保障城乡基层党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协调”是推进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在平等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立城乡基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推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纵横贯通、全面衔接、开放互动、双向受益的组织架构、活动阵地、党员管理、服务网络、电子党务、要素保障、开放运行等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系统。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促进党建工作格局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

“融合”是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趋向。要注重体制融合,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基层党建互促共进机制,促进城市与农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和交流。要注重资源融合,强化资源集约意识,推动各类资源合理配置、双向开放、相互促动,提高资源共享度和利用率。要注重功能融合,强化基础与特色并举、质量与速度并重、各个领域与区域党建工作并进的统筹发展意识,形成关系密切、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分享的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整体布局。

“创新”是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动力源泉。要辩证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大力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用先进的理念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党建观念、体制、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机制,丰富内容,拓展方式。

“发展”是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用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的效果来检验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

“服务”是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的核心。一是服务发展。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思想,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二是服务社会。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安、促进民和,切实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服务群众。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

在探索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六个重要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统筹规划与有机推进的关系。规划是统筹的基础。坚持把城乡基层党建规划与城乡空间规划、产业规划、镇村体系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同步规划。要依据城乡一体发展规划和党组织、党员分布等情况,搞好党建中长期规划,着力形成城市、镇、村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同时搞好专项规划,并与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设置阶段性、有限性目标,从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统筹考虑、有机推进。

(二)正确处理好共性均衡与个性鲜明的关系。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格局,不是要消除两者之间的个性特色,而是要在统筹谋划部署、推进联动发展、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相互融合等共性要求上做好工作、创造条件。坚持特色化、多样化才是有生命力的建设思想,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城乡基层党建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人口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在组织设置、活动方式上突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城乡基层党建共性要求更加均衡,个性特色更加鲜明。

(三)正确处理好独立自主与联合共生的关系。在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的过程中,党员管理的多重性、组织设置的网络性、党建资源的共享性等特征更加凸现,组织联建、合建、共建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既要积极引导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又要在搞好“统”的同时,保证参与单位原有的独立地位和自主权;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又要注意充分发挥其他组织应有的作用。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联合中共生、在共生中共荣、在共荣中共进。

(四)正确处理好行政调控与利益引导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再是基于政治动员,而是基于组织和个人自身的利益需求,这样的机制实际上已经不能再用单纯的行政调控带动起来。这就要从基层社会的利益需求中为城乡基层组织互助合作乃至党的建设寻找新的动力。只有围绕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城乡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才会有生命力、持续性。

(五)正确处理好探索创新与制度规则的关系。在探索创新过程中,要辩证地认识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与现行党建工作模式的关系,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要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寻找创新与现行制度规则的共同空间和发展空间。做到既有利于加大制度创新,又能养成遵守制度规则的良好习惯和素养;既通过创新不断推动工作的规范,又通过规范促进工作创新。同时,坚持创新不能闭门造车,不能一厢情愿,必须充分了解基层组织、党员群众的自身价值取向,从“党员本位”、“党员主体”的角度去改革组织设置、设计具体制度、创新活动方式,使广大党员便于活动、易于遵守、乐于参加、体现价值。

(六)正确处理好城乡一体与逐步融合的关系。构建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新格局是方向性、战略性的制度设计,必须正确处理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党委主导与社会共建的关系,逐步整合基层党建工作组织、人才、场地、信息等各种资源,让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两新”组织、农村等不同的“党建板块”能够互动互促,使城市与乡村党组织全方位的对接和融合,进而成为有机整体,达到城乡基层党建“观念融合、资源融合、工作融合、体制融合、方法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城乡基层党建在空间形态、政治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社会形态等领域上进一步全面融合。

[1]汝信等主编.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3]王伟光主编.中国城乡一体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5.

本文为2010年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前期部分成果。课题批准号:10BDJ031。

作者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教授

■ 责任编辑:古悦

D267

A

6.党建四位一体是什么 篇六

推进协调发展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五化五创”构建城乡一体党建新格局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立足城乡交错、工农交叉的区情实际,坚持“五化五创”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优化支部机构设臵,创建城乡一体的联合共建新机制。区委坚持“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延伸城乡党组织网络,打破行政区划,建立龙头企业和跨行政村的区域联建型党支部18个、产业型党支部22个、功能型党支部38个、流动型党支部13个,初步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基层党组织设臵体系,实现城市党建与农村党建的融合互动。同时,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选派55名优秀区、镇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发挥他们知识、信息、人脉优势,助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计划地从退伍军人、党员民营企业家、科技能手、农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中选拔28名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组织农村党员干部35人次到镇机关、区直部门和企业挂职锻炼,推动城市理念、服务理念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强化定期沟通联络,创建城乡一体的资源共享新机制。区委设臵各类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共建项目75个,实现联合党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联合党支部各单位基层党组

织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整合和提升。同时,联合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联建单位党员开展党员干部结对互访、互学、互助等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截至目前,全区91个联合党支部共组织活动152次,实现城乡党员干部互联互动。

实化对口帮扶措施,创建城乡一体的以帮促进新机制。领导促扶。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了解情况,帮助联系村完善经济发展规划,协调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截至目前,23名区级领导共深入基层158人次,协调资金65余万元,解决村民饮水、出行、上学和看病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356件。部门帮扶,区直有关部门采取帮物资、帮资金、帮技术、帮项目等多种方式,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链”、“产业链”、“信息链”、“服务链”,协调帮扶资金95万元,新上发展项目115个,提供致富信息650余条,重点帮助扶持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发展和就业信息、扩大销售渠道、招商引资、技术引进等,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细化党员服务管理,创建城乡一体的统筹管理新机制。一是积极发展党员。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区委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多种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二是强化教育培训。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和信息平台,区委对135

名流动党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365次,实现了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三是加强管理监督。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和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点作用,充分利用通信、电话、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流动党员信息互动平台,完善全区党员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与党员、城乡党组织之间的双向联系,共同做好对流动党员及进城务工党员的分类管理。

7.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篇七

中共新巴尔虎右旗委书记 金钱

新右旗现有基层党委(党工委)13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165个,现有党员2,664名,其中牧民党员827名,占全体党员的31%。近年来,全旗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通过强力抓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晋级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旗市,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200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2.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双双增长18%,达到13,328元和8,236元,经济总量步入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进入自治区101个旗市区前列,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落后传统牧业旗向现代工业强旗转变的重大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右旗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牧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在贯彻执行“发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和充分发挥牧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创新模式、彰显特色,不断促进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

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通过思维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了“三建”、“四构”、“五创”、“六联”的“3456”牧区党建实践模式,这些符合牧区实际的做法,为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建”,即强化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着力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理论思维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不断强化基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印发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读经典系列图书目录》,在旗党务网、政务网开辟干部教育培训专栏,增强了干部在职学习的灵活性。在《组工通讯》中开辟了“一把手谈干部监督”专栏,切实推动了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二是认真研究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施了“三包两联”制度,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创新实施了“壮大工程”,确定了嘎查集体积累每年30—40%的增长目标,切实保证了嘎查级集体积累的稳步发展。创新实施了“阵地建设”工程,2009年先后投入40余万元对克尔伦苏木莫日斯格办事处活动室和阿日哈沙特镇、呼伦镇10个嘎查活动室进行了修缮,进一步提高了嘎查综合活动室的利用率。三是创新基层党员干部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实施了“一把手”问责制,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基层党委书记和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创新实施了“选人用人机制”,下派旗直12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和选聘48名大学生村官到后进嘎查任职。创新实施了“基层党员干部关怀、激励”机制,建立并推行了《优秀嘎查(社区)干部评选奖励办法》和《离任嘎查(村)干部生活补贴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构”,即构建四种功能型社区,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服务。一是构建扶贫救助型社区。新右旗在宝格德乌拉社区实施了以项目带动、智力开发、社会保障为主,以教育救助、城乡合作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为辅的扶贫模式,通过采取结对帮扶、低保救助、社会捐助等有效措施,目前已有200余户贫困居民通过发展非牧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构建就业服务型社区。在呼伦社区实施了以就业服务为主,社会保障救助、计划生育、卫生健康服务为辅的服务体系,针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优抚对象、孤寡残弱和特困家庭开展行之有效的服务,截至目前社区内已有270余人通过矿山企业、环卫公司、个体经营等方式实现了再就业。三是构建光彩事业型社区。在克尔伦社区将各类非公经济组织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与辖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发展贸易、社会捐助等形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款330余万元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构建民族文化型社区。在额尔敦乌拉社区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三届牧民文化节、“中俄蒙巴尔虎文化旅游节”、“天籁之音”青年长调主题晚会、赛音朝克图作品演唱会等30余场文艺演出,有力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

“五创”,即探索五种基层党建创新模式,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注入了活力。一是创新探索基层组织制度。新右旗结合嘎查换届选举成功开展了嘎查党支部书记“直接选举”试点工作,在全旗五个苏木镇的五个嘎查成功开展了“公推直选”党支部书记试点工作,成为全区首批在嘎查党组织选举中采取“直接选举”和“公推直选”方式的地区。二是创新建立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制度。通过让基层党委书记定期同台述职、接受现场点评等方式,为基层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互动交流和评比竞争的平台,促进了全旗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创新建立发挥党员旗帜作用和带头作用的有效平台。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牧民党员星级示范户”评选活动,推行了嘎查(社区)党组织、党员“两承诺、一公开、一评议”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创新完善嘎查级事项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全旗推行了《嘎查党支部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嘎查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嘎查财务民理、苏木镇代管实施意见》等制度,为全市乃至全区牧区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经验。五是创新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培训。在北京大学举办了52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和各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新右旗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级研修班”,成为全区首家在国家重点高校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旗县。

“六联”,即尝试六种联合共建模式,有效整合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一是产业发展联合式。采取以产业相同或相近的苏木镇、嘎查、社区基层党组织联合为主线,整合了现有资源,推动了产业对接。阿拉坦额莫勒镇白音德日苏嘎查、海拉斯图嘎查和山达嘎查在联合搞起的养牛和蔬菜合作社内建立了党组织,由有威信、有能力、有号召力的人担任产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上对苏木镇党委负责,下对所属的牧民群众负责,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益共沾。二是优势互补联合式。将具有人力和资源优势的苏木镇、嘎查与发展空间大、资金技术雄厚的旗外企业进行联合,切实提高了牧民群众的收入。阿拉坦额莫勒镇西庙嘎查、六村嘎查和东庙嘎查与旗外企业联合兴办了养猪基地、粉条加工基地、马铃薯种薯基地等惠民产业,仅与国际麦肯集团黑龙江分公司合作马铃薯种薯一项就实现产值2,010万元,当地群众劳动力收入就达120万元。三是城乡组织联合式。在社区中选择部分有能力、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与嘎查党组织进行联合,帮助和带动嘎查、社区共同发展。阿拉坦额莫勒镇呼伦社区与塔日根花嘎查,额尔敦乌拉社区与那日图嘎查在2009年年初进行了联合,成立了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共驻共建基地,兴办了旅游、手工艺制作等产业,有效提高了牧民群众收入。四是企地组织联合式。苏木镇与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进行联合,借助企业的力量推动苏木镇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阿日哈沙特镇、贝尔苏木分别与区域内的工矿企业党组织建立了共建制度,企业领导干部与苏木镇贫困户进行结对子,实行定期扶持和长效扶贫的制度,通过党组织联合共建,实现了企地利益共享。五是后进转化联合式。建立了以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扶贫助困为主要内容的“百名干部下基层”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苏木镇、嘎查、社区有效解决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村务管理等方面的难题。2000年以来,新右旗74个单位党组织的341名领导干部与714户嘎查、社区贫困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后劲嘎查实现了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是项目倾斜联合式。旗直各部门在争跑项目时,均倾斜于苏木镇嘎查社区,以项目促产业发展,以项目带动牧民群众致富。阿拉坦额莫勒镇养猪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和敖尔金牧场养牛基地均是由农牧业扶贫开发项目、产业开发项目联合搞起来的产业,通过各部门的项目支持,苏木镇嘎查、社区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突出重点、科学发展,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新右旗党建工作的创造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牧区改革发展进程。通过深入开展好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总结和归纳出了上百条关系边疆牧区长远发展、新右旗繁荣兴盛、牧民群众福祉利益的关键问题,重点在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牧民福祉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牧区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和谐共进、互补双赢”的发展目标。

——着力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坚持走“有退有进、美丽与发展双赢”之路

针对巴尔虎草原生态脆弱的实际,新右旗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积极倡导现代游牧生产经营方式,在呼伦贝尔市率先推广了流动宿营车和移动棚圈;创新推进实施了“人口收缩转移”战略,解放了牧区富余劳动力,有效保护和恢复了草原生态。我们大力实施畜牧业“增草”工程,出重拳加大清理外来户和非牧户占用草场工作力度,累计收回牧民草场50余万亩,有效扩大了基本牧户生产生活空间;严格控制草原载畜量,不断加大了牲畜出栏工作力度,2009年整体出栏率已达到45%。我们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坚持走“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路子,鼓励牧民实施“增大减小、精养少养”战略,大力发展乳肉兼用牛和肉牛养殖。我们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工作,把产业化发展作为推进牧区改革,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出路,深入推进“品牌化战略”,完成了西旗羊肉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确认,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放贴息贷款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畜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畜牧业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着力创新发展牧区新型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促进牧民持续增收

我们尊重和重视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收和借鉴基层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创举,深入推进以草场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为方向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牧区畜牧业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先后成立了阿镇兰旗庙养殖合作社、白音德日苏蔬菜专业合作社、贝尔苏木“大贝”养牛专业合作社、呼伦镇呼伦诺尔畜牧业合作社、克尔伦苏木乃日木德乐嘎查养牛协会等新型合作经营组织。特别是呼伦镇呼伦诺尔嘎查,党支部动员带领全体党员和牧民群众实施联户经营整合草场,在全国牧区率先以嘎查为单位创新成立了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在保留游牧畜牧业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将原来“一家一户”的行政区划变为功能区划,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集体牧场合作经营,形成了党支部带领牧户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实体。这些新型的牧区合作经营组织整合了生产资料,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投入,保护了草原生态,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极大地调动了嘎查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新右旗以“牧区发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解决牧业的问题从发展非牧经济上找出路,解决牧区的问题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牧民的问题从转移牧区劳动力上找出路”思想,立足“改革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改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统揽城乡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牧民群众在推进建设新牧区宏伟工程中的主体作用,在抓好新牧区编制规划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对试点嘎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试点嘎查和样板村建设力度,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尝试,正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新右旗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正确发展道路。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牧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促进牧区社会和谐

我们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以富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继建成一批具有自治区一流水准的公共公益项目。全力扶持壮大阿拉坦额莫勒镇无公害蔬菜、花卉、瓜果特色种植和生猪、养鸡、“巴尔虎蒙古牧羊犬”特色养殖等八大惠民产业。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在自治区东四盟市率先实现镇区集中办学,全部免除中小学住宿生伙食费和住宿费,积极开展申报自治区首批迎接“两高普九”验收旗市前期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新型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双百”覆盖目标。精心建设城镇居民、牧民安全饮水、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垃圾处理工程,方便城镇居民和牧民生活。为进一步改善牧民群众的住房条件,新右旗创新探索牧民住房公积金制度,从2008年起在全区率先实施“牧民住房公积金缴存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牧民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截至目前全旗已有152户牧民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其中70户已享受到公积金贷款894万元。同时大力推进牧民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2009年已建成285套,2010年还将建设150套。认真解决老干部住房待遇,以实物形式补贴兑现了离休干部住房。2003年以来,新右旗深入实施“1412”扶贫脱困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脱贫780户3,762人。成立自治区首家“帮扶中心”,累计帮扶贫困户417户、1,223人。在全市率先推行牧民养老保险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为彻底解决散居在草原上的特困户和五保户的生产生活问题,新右旗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中扶贫计划”,兴建“扶贫蒙古大营”,把草原各处的贫困牧民收缩到镇区集中开展扶贫工作,累计迁入特困户和五保户50户185人,同时将入住牧民全部纳入农牧低保范畴;2009年又创造性地组建了“扶贫蒙古大营”党支部和旅游观光社区,积极扶持牧户发展吃、住、游、购、娱等服务业,有效解决了收缩转移牧民的产业支撑问题。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牧区党建工作实现新跨越

认真总结近年来新右旗牧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启示: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事业的大发展。解放思想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右旗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切实推进了思想和观念的不断解放,正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和汲取牧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奋力开辟牧区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才取得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新右旗现象”!全市牧区党建研讨会在新右旗的胜利召开,将再一次极大地激发全旗各族人民的昂扬斗志和工作热情,全旗牧区党建工作又会结出丰硕成果!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始终保持基层党建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新右旗“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各类组织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和谐共赢。

——推动牧区党建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切实增强牧民群众的满意度。群众满意是党建创新的根本标准。只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所需、党员群众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业绩。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对人民群众始终带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开展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想富民之策,多施爱民之举,多干利民之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生活,不断提高了牧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上一篇:书籍好比什么下一篇:护理学院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