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精选9篇)
1.《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一
《宋史·韩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欲召试,而与王旦有亲嫌,特召见,改亿官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主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视旧牍未尝引乳医为证,召甲出乳医示之,甲亡以为辞,冤遂辨。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三司更茶法,岁课不登,亿承诏劾之,由丞相而下皆坐失当之罚,其不挠如此。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日:“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日:“仲淹举臣以公,巨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地犬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陈尧佐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知应天府,寻加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改澶州,复知亳州,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御史台。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赋:征税
B.因衙吏至京师因:经由
C.民坐是不饥坐:因为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饬:谨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用种种恶劣的手段欲使其嫂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没有遭受饥荒之苦。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3分)
(2)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4分)
(3)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3分)
参考答案:
8.B 9.C 10.B
11.(1)嫂嫂向官府告发,李甲就贿赂府吏拷打其嫂,使她屈服,十多年,其嫂不断上诉。(“辄”“掠服”“积”各1分)
(2)河北大旱,转运使没有把实际情况上报,只有韩亿把当年饥荒情况和旱情上报,并打算宽限百姓近年的租税。(“以实闻”“饥”“贷”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依照旧例,益州每年要拿出官粮六万石,赈济或是卖给百姓。(“故事”“出”“赈”各1分)
文言文翻译
韩亿,字宗魏,他的祖先是真定灵寿人,后来迁徙到开封的之雍丘。中进士,任大理评事、永城县令,有政治的声名。其他县邑不能断决的案子,郡守皇甫选就嘱托韩亿断决。任陈州通判时,恰逢黄河决堤,治理河堤的费用需要数以万计,韩亿没有想百姓征收赋税而营建构筑河堤。到洋州做官。地方豪强李甲,兄死后他逼迫嫂子改嫁,就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孩子,以图霸占她的财物。嫂告官,李甲就贿赂官吏拷打嫂子使她屈服,拖了十几年,他嫂子不断上诉。韩亿把李甲召来并把孩子的乳医找来给李甲看,冤案于是得到断明。后任尚书屯田外郎。河北大旱,转运使没有把实际情况上报,只有韩亿把当年饥荒情况旱情上报,并打算宽限百姓当年的租税。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受人请求受了别人的金子,韩亿请求自己断案审查这件事情,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是韩亿还是被降职为大名府通判。
吴植主管临江军队,派人送金子给宰相王钦若,趁他的手下衙吏到京师,审查衙吏,言语间多有泄露,王钦若知道事情不可掩盖,就抓来衙吏上报。皇上下诏交给御史台处置,而吴植却说自己没有送给王钦若金子,反而诬陷衙吏错把问候亲近的人的话传给了王钦若。韩亿追查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为生病害怕被罢免,金子没有送到事情却已经败露。吴植于是被除名。并连带审查王钦若,皇上下诏对王钦若不加追究。自薛奎后,韩亿独自掌台管事务一年多。
在益州做官。旧例,益州每年岁拿出官粮六万石,以赈济卖给贫民。这年大旱,韩亿拿出比往年多几倍的官粮,先给百姓,百姓民因此没有挨饿。又疏通九升江口,使下游灌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与羌夷接壤,蕃部每年到永康官场卖马,韩亿担心他们窥探两川地形,就上把官场迁到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互攻打,来献战利品。朝廷议加封唃厮啰官职。韩亿说:“他们都是蕃臣,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趁此机加封,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奏议御史停止。元昊每年派遣人到京师,出入民间么有任何限制,韩亿请求下诏为他们建馆舍礼待之,让官府主管贸易,外表上好像烦扰,实际上限制提防他们。
开封知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选拔不平,就暗地推荐韩亿可用。仲淹被贬后,皇帝告诉亿。韩亿曰:“范仲淹因公举臣,臣之愚钝陛下所知;因私举臣,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于是被任职户部、参知政事。适逢忻州地大震,谏官韩琦进言宰相王随、陈尧佐不是辅弼之才,又说韩亿儿子韩综为群牧判官,不应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知应天府,寻加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改澶州,复知亳州,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韩亿的性格端方沉稳,治家非常严格。即使是家里的日常生活,也不会让自己的仪容不整。亲戚朋友有贫穷孤独的,他经常为他们养老送终。
2.《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二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剌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①合战。迟明②,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注】①诘朝:次日早晨。②迟明:黎明,天快亮的时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B.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C.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D.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等。文中“真宗即为”指宋真宗继承皇位做皇帝。
B.“寻”,有“不久”之意,时间副词,类似的还有“未几”、“既而”。例如:“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中的“寻”就是不久的意思。
C.“赠”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文中“赠侍中”就是“死后追赠为侍中”之意。
D.“左右”的意思(1)附近、两旁;(2)身边;(3)近臣、随从。文中“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中的“左右”就是指皇帝的近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大举入侵,康保裔与诸将约定第二天联合作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B.真宗即位,康保裔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养,所以辞官奉养母亲。
C.康保裔战死沙场,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
7.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5分)
(2)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5分)
参考答案
4.A(关注文言文中的主语。“为……所……”表示被动;“赴援”的主语是“重贵与凝”,应从此前断开,排除B、D;“退”的主语是“敌”,应在“敌”之前断开,排除C)
5.D(“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中的“左右”指的`是康保裔身边的随从,而不是皇帝的近臣。)
6.B(“召还”指的是皇帝把康保裔召回朝内,而不是康保裔辞官回乡奉养母亲)
7.(1)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从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
(“及”、“没”、“破”各1分,“诏以保裔代父职”前省略主语“皇帝”1分,句意1分)
(2)皇帝回头看着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在沙场,现在他自己也在战斗中牺牲,他们世世代代都有忠心,很值得褒奖。”( “顾”、“左右”、“身”、“可”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父亲叫康再遇,跟从太祖征讨李筠,又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又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登上皇位,把康保裔召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皇上赐给他上等的酒、茶和米。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担任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作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但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康保裔左右的随从都劝他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于是就决战。打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地下踏践起的尘土有二尺深,士兵们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却还没有到,最终战死在那里。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听到康保裔战死的消息震惊难过,两天没有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谢恩说:“父亲不能在决战中胜利就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我们还是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帝伤感地说:“你父亲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应该更厚重。”然后皇帝回头看着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在沙场,现在他自己也在战斗中牺牲,他们世世代代都有忠心,很值得褒奖。”
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这些箭箭尾连着箭头接连落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多次经历大战,身上有七十处创伤。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他的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又重重赏赐他。
3.《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三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绯。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晋天福初,服阕,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二年,拜太府少卿。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则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望选能吏以苏民瘼①,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俄为册秦王李从严副使。
晋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会蝗灾,受命亳州括借军粮,称为平允。时与契丹失欢,河朔连兵,命光范出使修好。会契丹复南入,光范行至赵州,召还。开运元年,权知郑州,拜左散骑常侍。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因游宴,见光范位翰林学士下,即日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周广顺初,出知陈州,迁秘书监,俄召拜御史中丞,赐袭衣、银器、缯彩、鞍勒马,复为礼部侍郎。时礼部侍郎于贡部或掌或否,光范拜官,将及秋试,乃言于执政曰:“单门偶进,何言名第。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执政曰:“公晋末为翰林、枢密直学士,勿避事也。”及期,光范辞疾不出,乃以翰林学士承旨②徐台符掌之,时论多其自知。
建隆四年,襄州节度慕容延钊征湖南,以光范权知州事,路当冲会,饷馈无阙。是冬郊祀,召还。会延钊卒,复知襄州。大军数万由陕路讨蜀,出汉上,光范复当供亿,人不知劳。尝举本镇判官李楫为殿中侍御史,后坐事除籍,光范左迁太子宾客,仍知襄州。
五年,兼桥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缘为奸,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而道益不修。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诏书褒美。开宝四年,复判吏部铨曹。御史中丞刘温叟卒,以光范判御史台事,数月,真拜中丞。六年,以疾解铨曹任。卒,年七十三。
(选白《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有删减)
注①瘼mò,疾苦。②翰林学士承旨:古代官名。
9.对下列句子巾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
丁:遭逢,碰到
B.所委者惟都督、刺史
委:委屈
C.时论多其自知
多:赞扬
D.尝举本镇判官李楫为殿中侍御史
举:举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与契丹失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B.少帝以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将及秋试,乃言于执政曰/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多私取民课,所发不充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阋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B.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C.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D.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光范任太府少卿时,向皇帝上书指出,当朝在选拔任用官员上存在弊端,希望选择好的官员为政。
B.边光范担任给事中一职时,遇到蝗灾,受命到毫州征粮,因为处事公平,得到百姓的赞扬。
C.晋少帝让边光范负责秋试,可边光范认为自己资历浅,声望低,坚决推辞了这项任务。
D.边光范再次掌管襄州时,数万大军准备讨蜀,他承担着为大军调集粮草的任务,尽职尽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5分)
(2)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5分)
参考答案
9.B(委:委托,依靠)
10.A(介词,和,跟;B介词,因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以致”等; C副词,就/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D助词,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 “所……的事物”/所和以连用,表凭借。)
11.A(若他曹公事,光范不敢辞;若处文衡,校阅名贤,品藻优劣,非下走所能)
12.C(周广顺初年,让他负责秋试,不是晋少帝时期)
13.(1)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关键词:恐、牧、鲜,翻译通顺2分)
(2)边光范计算修路的工值,用州卒代替征调民工,官府提供工具,修道路的工作就不会长久,不打扰百姓的耕作。(关键词:工、淹久、扰,翻译通顺2分)
参考翻译
边光范,字子仪,是并州阳曲人。生性谦让、温和、文雅,有才干。后唐天成二年,边光范被起用为榆次令,召为殿中丞,赐给绯色的官服。长兴四年,改做太常丞。遭母丧。晋天福初年,守丧期满除服,授予检校户部员外郎、北京留守判官兼侍御史。天福二年,边光范拜太府少卿,上书说:“我听说唐太宗有句话:‘我住在深宫之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就知道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今在的刺史有的`因为世代享有爵禄做官,有的因为贡奉家财做官,有的因为刚刚建立小的军功做官,有的只是遵循官吏的等级做官。实在害怕(他们)治理百姓没有办法,管理下级官员没有策略,用这些人来管理百姓,那么百姓受到他们的好处就少了。希望选择有能力的官吏来减少人民的疾苦,从而天下太平。”奏折上去后,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不久,做了册秦王李从严的副使。
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少帝即位,边光范拜右谏议大夫,掌管开封府,并很快迁给事中。那时恰逢京城蝗灾导致粮食歉收,边光范受命前往亳州征集军粮,他出价公允,组织有序。那时后晋与契丹关系破裂,河朔地区连年战争,命令边光范出使修复关系。恰巧契丹又向南面侵犯,边光范到达赵州,被召回。开运元年,边光范掌管郑州,拜左散骑常侍。次年,入为枢密直学士。少帝因为边光范是自己做藩王时的旧臣,待遇尤厚。一天晋少帝与群臣游宴,见边光范位在翰林学士之下,立即拜其为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仍直枢密院。
周广顺初年,边光范出知陈州,随即迁拜御史中丞,赐给袭衣、银器、缯彩、鞍勒马,,又拜礼部侍郎。当时礼部侍郎在贡部负责贡举,边光范拜官时,快到秋试,边光范上任礼部,正逢秋试选举,于是对执政说:“出身寒门,偶然进入公门,更不用说门第了。如果是其他的公事,光范我不敢推辞;如果当做主考官,检阅名贤,评定文章的优劣,不是我擅长的。” 执政说:“您在晋末就做了翰林、枢密直学士,不要躲避事呀。”到了考期,边光范以疾病推辞不出任,就命令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掌管这件事,当时人们赞扬他自知。
建隆四年,襄州节度使慕容延钊征讨湖南,边光范暂时掌管襄州,襄州正当交通要道,粮草供应没有缺乏。这年冬天祭祀,诏回边光范。恰巧慕容延钊去世,再次掌管襄州。数万大军经过襄州攻打蜀,,边光范再一次调集粮草,供给军队,人不知道劳累。曾经举荐本镇判官李楫做殿中侍御史,后来因事定罪除去官籍,边光范贬为太子宾客,仍然掌管襄州。
4.《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四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通“亟”,病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的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5分)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5分)
参考答案
10.A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A(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12.D(“体现了吕诲的鲠直”错)
1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5分。事之大者,定后;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句意一分)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5分。乃,是;腹心之疾:腹中之病,指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难道……吗;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5.宋史朱昭传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五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答案 C
解析 C项:“薄”应为“迫近”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②原文是“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朱昭向夏人介绍宋皇禅位,天子推行新政的事。据此可排除A、B、C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
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答案 D
解析 D项原文在文末:“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啖”,吃,诱使;不是“害死”的意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译文:
答案(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参考译文】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功业,逐步升任至秉义郎的官职,他韬光养晦,在官场上从不表现出来自己有什么特立独行的地方。宣和末年,当震威城兵马监押,兼知城事。金兵入侵,夏人乘机攻下河外的全部城镇。震威府距离府州三百里,势力十分孤立。朱昭带领全城老幼绕城固守,以抵御敌人攻击的力量。朱昭招募精锐的士兵一千多人,和他们商定:“敌人知道城中的虚实,有看轻我们的心。如果我们出其不意去攻击他,可以一鼓作气把他们消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士兵下去,逼近夏人的营地,敌人果然十分惊慌,城里官兵乘机大声叫喊,奋勇杀敌,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夏人用鹅梯准备登上城墙,但是箭好像雨一样(向他们射去),他们没办法登上来,但是攻势却日夜不停。夏人的首领思齐穿着铠甲来到城前,以毡盾挡住自己,邀请朱昭出来议事。朱昭穿着平时的衣服登上城墙上,披着襟衣问:“你是什么人,这么不光彩(指思齐用毡盾挡住自己)。想见我,我在这里,你有什么事?”思齐拿来盾牌上前,诉说宋朝的失信行为,说:“大金约我夹攻京师,定下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早晚被我攻下,麟州诸州县都已经归我所有,你依仗什么而不投降呢?”朱昭说:“皇上知道朝中奸臣误国,已经毫无保留的改正过错,把皇位传到自己的皇族手中。现在皇上的政治纲领已经焕然一新,只有你还不知道吗?”于是把内禅的诏书拿出来宣读,众人十分惊讶地望着朱昭,佩服他的雄辩能力。当时,很多城的人都投降了,朱昭的旧识对他说:“现在天下已经完了,忠心是没什么用了。”朱昭怒喝他说:“你这些人背弃正义,苟且偷生,与猪狗无异,还敢用言语来诱我投降?我宁死不降!”于是拿起弓箭去射他们,众人都被吓走了。(震威城)被围困了四日,城墙有很多地方都毁坏了,朱昭用计谋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虽然管用,但却没有军队来支援。朱昭在厅事召集诸位校将说:“城就快被攻破了,自己的妻儿不可被贼人所污辱,我先让我的妻儿自杀而死,然后拼死一战,如果胜利了就立了大功,如果失败了就战死境内,大丈夫一生的事就此结束了。”众人都还没答应。此时,朱昭的幼子在门阶前玩耍,朱昭马上上前把他杀了,长子惊讶地望着他,朱昭又把他杀了。
6.《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六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5分)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5分)
答案:
10.答案:D
11.答案:C(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
12.答案:B(“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表述错误。宋太初任陕西转运使时,其副使卢之翰运送军粮被敌人抢掠而去。)
13.答案:
(1)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从来不曾自作主张(自以为是)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行。(“规画”“咨”“尝”“自用”“德”各1分)
(2)在这以前,查验弹劾(审查揭发)有罪的大臣必须预先请示朝廷的旨意,宋太初认为有失御史的体制,在立案后才禀报皇上,当时的舆论认为他正确。
(“是”“按劾” “狱”“闻”“韪”各1分)
译文:
7.《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七
蓝继宗字承祖,广州南海人。事刘 为宦者,归朝年十二,迁为中黄门。从征太原,传诏营阵间,多称旨。
秦州并边有大、小洛门砦,自唐末陷西羌,雍熙中,温仲舒谕酋豪使献其地,徙众渭北。言者以为生事,请罢仲舒。太宗遣继宗往按视,还奏二砦据要害,产良木,不可弃。帝悦,复使继宗劳赐仲舒。累迁西京作坊副使、勾当内东门。车驾谒诸陵,近陵旧乏水,继宗疏泉陵下,百司从官皆取以济。擢入内副都知,为天书扶侍都监。诏与李神祐第东封扈从内臣之劳,而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诉其不公,罢都知。
明年,修玉清昭应宫,与刘承珪典工作。宫成,迁洛苑使、高州团练使,充都监。坐章穆皇后陵隧垫,贬如京使。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
仁宗即位,迁左骐骥使、忠州防御使、永定陵修奉钤辖。累上章求致仕,特免入朝拜舞及从行幸。顷之,复固请罢都知,以景福殿使、邕州观察使家居养疾。卒,赠安德军节度使,谥僖靖。
继宗事四朝,谦谨自持,每领职未久,辄请罢。家有园池,退朝即亟归,同列或留之,继宗曰:“我欲归种花卉、弄游鱼为乐尔。”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禁中夜火,后拥仁宗登西华门,左右未集,元震独传呼宿卫,以功迁高品。为三陵都监,条列防守法,其后诸陵以为式。仙韶院火,元震救护,火以时息。诏褒之,赐袭衣金带。卒,赠镇海军留后。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B、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C、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D、景福殿置使/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授者才三人/养子元用元震/元用终左藏库使梓州观察使/元震以兄/荫补入内黄门/转高班/给事明肃太后/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黄门,古代的宦官,指居于禁中在黄门之内的供职者。
B、酋豪,指部落的首领,也可指盗匪头领,此文中取第一个意思。
C、拜舞,是古代朝拜的一种礼节,指下跪叩首之后舞蹈而退。
D、谥,指古代君主、大臣等死后拥有的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继宗年少入宋,历事四朝。他原是侍奉刘错长的宦官,十二岁归附宋朝,进入北宋朝廷任职,一直到宋仁宗时,先后侍奉四朝君主。
B、蓝继宗办事得力,深得信任。无论是因为温仲舒的.事出巡秦州,还是与李神祐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都合皇上的心意。
C、蓝继宗谨慎自持,喜归家园。他不长久居职,每次任职时间不长就请求罢官;退朝后,虽有同僚挽留仍旧回家,以回归园池种花弄鱼为乐。
D、蓝元震忠于职守,受到褒奖。他因在宫中失火时传呼宿卫护卫明肃太后和仁宗而被升职,因及时救护失火的仙韶院而被赏赐袭衣、金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谒诸陵,近陵旧乏水,继宗疏泉陵下,百司从官皆取以济。
(2)为赵德明加恩使,德明与继宗射,继宗每发必中,德明遗以所乘名马。
【参考答案】
4、B 断句以粗通句子大意为前提,再用排除法加以选择。如“自大中祥符间至继宗”包含固定结构“自……至……”,表示一个时间段,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C两项;“元震以兄”中的“以”是介词,意思是“因为”, “兄”是“兄长”的意思,很明显“元震以兄”的结构不完整,“荫”是“恩荫”的意思,前面的“兄”应是“荫”的修饰语。故可排除D项。
5、D “带有褒扬性质”错,谥号分“美谥”“平谥”“恶谥”,只有“美谥”带有褒扬的性质。
6、B “与李神祐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合皇上的心意”错误,蓝继宗在排列东封扈从内侍的功劳这件事上被人指责处事不公,被皇上贬官。
7、(1)皇上拜谒诸皇陵,皇陵附近原先缺水,蓝继宗疏通水道把泉水引到陵下,各部门随从官员都取水补给。
(2)(蓝继宗)担任赵德明的加恩使,赵德明与蓝继宗射箭,蓝继宗每次发射必定射中,赵德明把自己所骑的名马赠送给他。
【参考译文】
蓝继宗,字承祖,是广州南海人。他侍奉刘钅长成了宦官,归附宋朝廷时十二岁,升为中黄门。跟从皇上征伐太原,在各营阵中传达诏令,多合皇上的心意。
秦州边境有大、小洛门寨,自唐末被西羌占领,雍熙年间,温仲舒晓谕西羌首领让他们献出土地,把人口迁到渭北。言官认为温仲舒滋生事端,请求罢免他。太宗派蓝继宗前去察看,蓝继宗回来后上奏说大、小洛门寨占据要害,出产好木材,不能舍弃。皇上很高兴,又派蓝继宗去慰劳赏赐温仲舒。蓝继宗多次升迁担任西京作坊副使、勾当内东门。皇上拜谒诸皇陵,皇陵附近原先缺水,蓝继宗疏通水道把泉水引到陵下,各部门随从官员都取水补给。他被提拔为入内副都知,担任天书扶侍都监。皇上下诏命他和李神祐排列东封随从的宦官功劳的大小,入内供奉官范守逊等控告他排列得不公平,他被罢去都知的职务。
第二年,朝廷修玉清昭应宫,他和刘承珪主持此工程。宫观修成后,他升为洛苑使、高州团练使,充当都监。因章穆皇后陵的墓道下陷获罪,被贬为如京使。担任赵德明的加恩使,赵德明与蓝继宗射箭,蓝继宗每次发射必定射中,赵德明把自己所骑的名马赠送给他。
仁宗即位后,蓝继宗升为左骐骥使、忠州防御使、永定陵修奉钤辖。他多次上奏章请求辞官,皇上特免他入朝拜舞和跟从皇上出行。不久,他又坚决请求罢去都知一职,就以景福殿使、邕州观察使的身份回家养病。去世后被赠官为安德军节度使,谥号为僖靖。
8.《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八
庆元初,祖俭以言事安置韶州。既移瑞州,祖泰徒步往省之,留月余,语其友王深厚曰:“自吾兄之贬,诸人箝口。我虽无位,义必以言报国,当少须之,今未敢以累吾兄也。”及祖俭没贬所,嘉泰元年,周必大降少保致仕,祖泰愤之,乃诣登闻鼓院上书,论韩侂胄有无君之心,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愿亟诛侂胄及师旦、周筠,而罢逐自强之徒。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之,不然,事将不测。”书出,中外大骇。有旨:“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右谏议大夫程松与祖泰狎友,惧曰:“人知我素与游,其谓预闻乎?”乃独奏言:“祖泰有当诛之罪,且其上书必有教之者,今纵不杀,犹当杖黥窜远方。”殿中侍御史陈谠亦以为言。乃杖之百,配钦州牢城收管。
初,监察御史林采言伪习之成,造端自必大,故有少保之命。祖泰知必死,冀以身悟朝廷,无惧色。既至府廷,尹为好语诱之曰:“谁教汝共为章?汝试言之,吾且宽汝。”祖泰笑曰:“公何问之愚也。吾固知必死,而可受教于人,且与人议之乎?”尹曰:“汝病风丧心邪?”祖泰曰:“以吾观之,若今之附韩氏得美官者,乃病风丧心耳。”
9.《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九
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板书郎。
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又改浙西。会兄开为礼部侍郎,与秦桧力争和议,桧怒,开去,几亦罢。逾月,除广西转运副使,徒荆南路。
桧死,起为浙西提刑、知台州,治尚清净,民安之。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或曰:“令,丞相沈该客也。”治之益急。
几承平已为馆职,去三十八年而复至,须鬓皓白,衣冠伟然。每会同舍,多谈前辈言行、台阁典章,荐绅推重焉。诏修《神宗宝训》,书成,奏荐,帝称善。权礼部侍郎。兄、开皆尝贰春官,几复为之,人以为荣。
吴、越大水、地震,几举唐贞元故事反覆论奏,帝韪其言。他日谓几曰:“前所进陆贽事甚切,已遣漕臣振济矣。”上闵劳以事,提举玉隆观,绍兴二十七年也。
金犯塞,中外大震,帝召杨存中偕宰执对便殿,谕以将散百官,浮海避之。左仆射陈康伯持不可。存中言:“敌空国远来,已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帝喜,遂定议亲征,下诏进讨。有欲遣使诣敌求缓师者,几疏言:“增币请和,无小益,有大害,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且前日诏诸将传檄数金君臣,如叱奴隶,何辞可与之和耶?”帝壮之。
孝宗受禅,几又上疏数千言。将召,屡请老,乃迁通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清。(选自《宋史列传第百四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B.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C.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D.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指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时期,秦汉相承。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漕指通过水道运粮,又可指水运他物。水路不通之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仆射指职官名。秦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汉献帝设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D.檄指檄文,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常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内容,文中指以檄文安抚、晓谕对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几治政有道,执法不畏权贵。他担任地方官时,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令犯法,曾几得知他是丞相的门客后,仍然严惩了他。
B.曾几言谈得体,为人备受推重。每次和同僚聚会,曾几常常谈论前辈的言行举止和台阁典章制度,因此士大夫们非常推崇尊重他的为人。
C.曾几专注政事,为国屡次进言。吴、越之地发生重大水灭、地震,曾几列举唐朝贞元年间的旧事,并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
D.曾几力主抗金,坚决反对议和。金人侵犯边塞,有人主张请求金人延缓出兵,曾几认为,增加岁币请求讲和之事无利有害,并决意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黄岩令受贿为两吏所持,令械吏置狱,一夕皆死,几诘其罪。
(2)为朝廷计,正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外一切置之。
答案:
10.B(译文:“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
11.D(文中“檄”为声讨之意)
12.A.(“严惩”有误,只是“追究得更加急迫”)
13.(1)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持”、“械”、“诘”各1分,句意2分)
(2)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计”、“务”、“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曾几字吉甫,他的祖先是赣州人,迁居河南府。年幼时就有见识,服侍双亲很孝顺,母亲死了,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有名声。参加吏部考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放在优等,赐上舍出身,提拔为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太学博士,授任校书郎。
高宗即位,改任提举湖北,又改任浙西。恰巧兄长曾开为礼部侍郎,和秦桧极力争论和议,秦桧发怒,曾开离职,曾几也罢官。过一个月,授任广西转运副使,调转官职为荆南路。
秦桧死了,起用为浙西提点刑狱、台州知州,政治奉行清净之道,人民安心。黄岩县令接受贿赂被两名官吏要挟,县令用镣铐拘禁两名官吏关押在狱中,一个晚上都死了,曾几追问他的罪责。有人说:“县令是丞相沈该的门客。”曾几追究得更加急迫。
曾几在天下太平时已担任馆职,离职三十八年又再度任职,胡须鬓发都白了,衣冠壮美。每到和同事聚会,常谈论前辈的言语举止、台阁典章制度,士大夫因此推崇尊重他。诏令写作《神宗宝训》,书完成后,奏报上去,皇帝称赞。代理礼部侍郎。兄长曾、曾开都曾经担任礼部副长官,曾几又任这个职位,人们认为是种荣耀。
吴、越地方发大水、地震,曾几举出唐朝贞元年间旧事反复论述上奏,皇帝肯定他的说法。过了几天对曾几说:“以前所说的陆贽的事很中肯,已派遣漕臣赈济百姓了。”皇上怜悯他事多辛劳,提举玉隆观,这是绍兴二十七年的事。
金人侵犯边塞,朝廷内外大为震惊,皇帝召杨存中和宰相执政在偏殿问话,告知他们将要遣散百官,乘船到海中避难。左仆射陈康伯坚决不同意。杨存中进言:“敌人率全国兵力远道而来,已闯入淮甸,现在正是贤能才智的人奔走都来不及的时刻。臣愿意带头率领将士,面向北方誓死抗敌。”皇帝欢喜,于是议定亲自出征,下诏令进攻讨伐。有想要派遣使臣到敌方请求延缓出兵的,曾几上奏疏进言:“增加岁币请求讲和,没有小利,却有大害,替朝廷打算,正应当卧薪尝胆枕戈待旦,专一从事省俭,除经营武事以外一切搁置。况且前些日子已诏令诸将传递檄文责备金国君臣,像喝斥奴隶,还有什么话可以跟他们讲和呢?”皇帝认为他的话很雄壮。
【《宋史·孙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阅读:
《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08-15
《宋史·钱乙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08-29
《宋史符彦卿》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10-09
《宋史列传第二十一》阅读理解及答案10-27
《宋史·辛弃疾列传》的练习及答案11-12
《宋史·王鬷传》原文与翻译10-17
宋史萧注传文言文原文翻译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