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2024-09-14

生产制造岗位职责(共10篇)

1.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篇一

一、生产岗位薪酬问题的原因分析

部分事业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已探索和设计了本部门岗位薪酬分配的方式方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激励效果亟待提高, 与外部先进企业生产部门岗位薪酬设计还存在差距。

(一) 对科研和生产环节的统筹考虑不足

事业部由传统的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室向科研生产一体的公司转变, 存在管理的思维定式, 容易延续惯性偏重科研、忽视生产的管理。科研和生产在产业链上处于上下游的关系, 偏重其一则会造成“短板”, 使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处于生产岗位上的员工会感受到一种被忽视的感觉, 继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 这部分员工得不到激励, 还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感到灰心, 甚至发生集体离职等现象。

(二) 生产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的技巧不足

建立生产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它不同于科研岗位的特点, 且对于事业部而言是从无到有的突破。这就需要事业部投入时间和精力把部门目标、岗位特点、员工行为通过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起来, 把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应价值回报与行为考核结合起来, 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三) 专业人员的研究探索不足

事业部生产管理的负责人多是从事技术研发出身的设计师, 对刚建立的生产线和生产团队侧重生产方法、生产流程、生产工序的探索;原有的助理员岗位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办理, 对规律的总结和办法的起草难以提供支撑。伴随所部向集团化转型和事业部模式的不断成熟, 事业部已建立或正筹备建立的综合部应积极发挥主动性, 配合生产部门大胆探索和不断改进事业部岗位薪酬设计, 科学衡量内部价值。

二、生产部门岗位薪酬设计对策

(一) 与市场接轨,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

在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中, 除军品按指令性计划研发生产外, 其他技术和产品必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市场竞争的规则讲求高效的运作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这就要求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品牌等方面均以该行业的标杆企业为目标, 薪酬设计亦是如此。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员工队伍保障, 员工作为生产要素中的核心应该得到激励。好的薪酬分配办法应在行业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在事业部内部具有公平性, 才能有效激励员工。

(二) 结合部门实际情况有效激励岗位员工

事业部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不同, 人员结构和产品类型也各有特点, 因此, 在确保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的前提下, 还应因地制宜, 有所侧重, 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薪酬分配和激励办法, 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产业刚起步、产品利润较薄时, 可偏重内部公平性, 对核心岗位人员适当激励;产业较为成熟、产品利润较高, 可偏重外部竞争性, 防止人才流失, 并补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 把员工利益与事业部目标有效结合起来

薪酬分配是最有效的“指挥棒”, 它应传递一种价值观, 即员工个人的利益与事业部的发展紧密相关, 员工的绩效决定薪酬的分配, 鼓励多劳多得。薪酬的激励应有助于事业部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逐渐形成良好行为的导向。同时, 劳动的目的在于享用劳动创造的价值, 在事业部创造收入和利润时, 还应使员工共同分享劳动的成果。

三、行业内企业生产岗位薪酬设计的做法和启示

W公司生产一线员工实行计件或计时工资制。生产人员薪资发放采取全计件质量薪资方式, 在工资总额核定范围内, 按员工实际完成的工时提成工资, 并附加基础管理指标的考核。薪酬=计件工资+技师津贴+班组长或兼职津贴+各项福利+奖励。其中:

计件工资:按员工实际完成的工时提取工资, 并专门制定了《计件工资核算管理办法》。

技师津贴:公司每年底组织一次技师聘用活动, 技师津贴A元, 高级技师津贴B元。

班组长或兼职津贴:班组长津贴为C元。

福利:正式聘用的员工办理社保, 享受高温津贴、有害作业津贴。

基础管理考核:包括生产配套情况、设备保养情况、安全生产及现场管理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等。

此外, 公司每年根据效益给员工发放年终奖, 年终奖为员工的单月工资。

四、研究所生产岗位薪酬设计框架

(一) 薪酬结构

岗位薪酬=岗位工资+定额工时工资+工时 (计件) 质量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

(二) 薪酬水平

一般来说, 所在城市、同行业企业以及集团兄弟所的薪酬水平对研究所岗位薪酬水平的确定影响较大。

(三) 薪酬比例

经过行业薪酬状况调查, 生产岗位平时发放的比例约为2/3, 年终发放的比例约为1/3。目前, 研究所对事业部核定工资总额时, 基本工资约占60%, 月度绩效工资占10%, 年终绩效约占30%。根据风险回报原则, 薪酬支付中风险与回报挂钩, 这就要求在制定本部门薪酬分配办法时统筹考虑不同类别岗位的薪酬比例问题。

(四) 激励方式

事业部可每年组织进行考试, 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 允许个人申请报考比现有级别高一级的级别。此外, 事业部可通过工时形式支付职工参与培训期间待遇。

五、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激励的问题

根据部门实际情况, 薪酬的结构中各模块可以有选择地实施;员工薪酬的水平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 参考行业薪酬水平确定;薪酬的比例则根据岗位的不同性质, 以风险回报为原则确定。总之, 薪酬设计要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员工, 有效激励核心岗位。

薪酬激励以外, 人力资源的其他模块, 同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如为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提供培训、绩效改进等。此外, 能够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使员工充满激情与兴趣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去, 也是人员激励的重要部分。

(二) 计件 (工时) 标准的问题

计件 (工时) 标准一般是生产管理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归纳总结并经过集体智慧研究确定的。对于标准本身, 需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在一个固定的周期内加以改进, 以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

(三) 以薪酬分配为落脚点, 激活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模块

2.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篇二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课改生产岗位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我校从2010年与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共同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西点专业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以“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典型产品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训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

1 以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为驱动,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准则。优化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技能的训练和能力培养可以结合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设计。2010年,我校与麦卡乡村深度合作,烹饪专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根据教学目标,从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归纳整合出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原则建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产品加工型”课程体系。

1.1 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学生毕业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顶岗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宗旨,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因此,我们以烹饪职业生涯为背景,从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改思想,以完成烹饪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产品加工型”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开发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以典型的产品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1.2 以岗位要求为主线,合理设计模块内容

根据餐饮企业的实际,烹饪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基本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烹饪技术应用能力。根据餐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西点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选择具有关键性、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模块。我们对整个烹饪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逐步形成了集群式、模块化的课程模式,设计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技术基础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子模块。

2 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创新教学实训体系与组织形式

为保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实施,我们对教学环境及组织运行进行了精心设计,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通,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现场专家配合。

2.1 构建“企业现场型”实习实训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课程体系以及企业生产管理要求,我校从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实训基地进行规范。根据西点专业的特点,依托校内西点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西点企业的标准,建了“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将“产品加工型”实训车间分成生产区、教学区、产品展示区,并布置了相应的安全标识、行为标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具有“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应用”四大功能,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同学实训。

2.2 重构课堂,创立“车间组织型”教学模式

在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中,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成功是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重构课堂,就是打破学科体系教学模式,重树教学理念,对课堂的时空环境、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手段重新构建,构建一种能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上西点课,课堂的时空环境完全改变为实训、教学,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70%的时间是学生学做,30%的时间是教师指导。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完成工作任务,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堂学习内容,项目活动前学生接收到的是《任务单——为全校女教师节日制作节日蛋糕》,其中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步骤和方法。学生5-6人为一组,组成车间的班组,学生轮流担任班组长,负责生产、组织和管理;成员担任原料采购员、工艺配比师、操作工、质检员、销售员等,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产品。教室、实验室、实训室、车间四位一体,真正实现了“学”与“做”的高度融合。

2.3 建立“赏识激励型”考核模式,突出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

采用加分的欣赏式激励取代“减分”的惩罚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不再是只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考核员工化,采用“学习过程+职业态度+行动结果”为主导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针对训练项目,我们设计了考核手册,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操作技能的水平、工作态度、工作的习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汇报过程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在小组中的统筹的能力等,同时还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操作规范,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2.4 实施“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食品企业生产的特点,实施“工期定学期”的柔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构建“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以“工期”定“学期”,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安排高一、高二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证书性学习、高三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确保企业生产工期不断档。通过“串、并行排课”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切实保证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本土化实施。

nlc202309032136

3 以实施5S管理为抓手,形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场氛围

3.1 情景熏陶——全面导入CIS系统,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借鉴企业文化,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仿真企业职场环境,建设和营造职业化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学校就处于浓郁的企业和职场氛围的熏陶之中。

3.2 行为养成——引入企业现场管理方法,全面实施“5S”管理

学校按企业精益生产要求,在实训基地实施“5S”(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管理,并在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办公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全面推行。学校编制了《五常管理手册》,制订了详细又切实可行的五常管理规范,把“5S”管理作为专业考核、班级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使“5S”管理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3.3 体系保障——全面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

我校按照合作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等管理方法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可持续改进、持续发展。从“基本工作制度、基本工作程序、基本工作标准、基本管理环节”入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要求得到了全面落实。

4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促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4.1 课程标准职业化

将行业、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符合并体现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专业术语标准;将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与课程标准对接,将全国专业技能大赛的有关标准有机嵌入,使课程标准适时动态调整。

4.2 课程模式项目化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项目化课程。每个项目以典型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3 课程内容任务化

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为基础,选择具有关键性、典型性的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

4.4 课程实施行动化

课程按照动态构建和生成的过程,在实施变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课程管理制度、分阶段、分批次、分层对教师进行理念、管理、技术、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分析并解决实施课程改革中在人、财、物、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各种矛盾。课程实施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的方法,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构建理论知识,设计制定好每个项目中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实践性问题,建立信心的探究式解决问题的教学关系。

4.5 课程评价多元化

学生学习的评价以产品样本为中介,以完成工作任务和形成的职业能力来反映,采用现场操作、工作规范、成品质量、团队合作、卫生习惯、职业道德等因素,进行整体性、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5 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双师团队的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同时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也在于要有一支师德优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队伍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研发意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我校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建立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首先是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将五年内的“双师能力”的提升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第二实施“企业工作”和“学生工作”两大经历工程,使专业教师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急需的技术,迅速提高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管理学生、指导学生的能力。第三是与合作企业身份互认角色互换,推行校长与厂长、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对接的联系制度。第四是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工程,不断吸收行业里的技术能手到我校任教,通过年轻教师跟班上课的方式,一方面协助师傅进行课堂管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向行业大师学习、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好机会。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我校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我校烹饪专业西点方向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麦卡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探索“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最终实现“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的目标,学校与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实训,按照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我校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生产任务纳入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使教学与企业的需求零距离;学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全新的面貌:连续三年获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金牌,为杭州市餐饮企业输送一流的烹饪技能人才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9%。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二届餐饮博览会中,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夏海伟一行在浙江省餐饮协会章凤仙会长、餐博会主委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的“满载而归”展台,夏秘书长听了专业负责人厉志光的介绍我校近三年来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金牌,这在全省是唯一一家获得此殊荣的学校;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专业建设;依托区域经济,将茶文化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创特色品牌专业等特色时连连点头,表示要支持“西湖职高”这样的特色餐饮学校名牌走向全国,争创全国知名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荣胜.打造职教课改“六五模式”提升职教办学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孙斌.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汽车学院校企共同体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1).

[4]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5]姚小英.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论坛.2010(19).

3.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篇三

2、分析产品库存和销售需求,根据各品类的销售政策、促销方案、月度计划下下达周生产计划,跟进生产进度,协调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3、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下达物料采购订单,跟踪物料供应进度,确保工厂物料供应满足生产需求;

4、依据采购周期、生产周期等因素,制定、调整成品、包材标杆库存,下达到供应商、各工厂,确保按要求实施,监控供应商及工厂库存,督促制定异常纠正措施,并监督问题的解决;

4.生产文员岗位职责 篇四

主要负责生技部的日常事务工作,直接对生技部负责人及其助理负责,在对口工作上接受其他相关上级领导的指导和管理。

一、负责订单跟踪

这里订单包括:在以销定产情形下,销售部门提交的客户订单(或合同);在以产定销情形下,计划部门下达的指导性储备产品生产计划单。

1、收集资料:①向销售及计划部门收集销售订单(或合同)、指导性储备产品生产计划单;②向销售及计划部门索取定制产品的相关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样衣样料、以及各种动态变更单。

2、确认订单:与相关部门共同对订单或合同标的“款式、数量、交期、工艺与质量要求、样衣样料”进行书面确认。

3、督办评审:严格按《客户订单(或合同)评审程序》,督办生技部门、生产车间对订单的评审工作。

4、优化方案:督促相关技术人员详细优化客户提交的技术参数及其生产工艺文件,勾通协调每一个细节问题,整合相关资料,为生技部负责人决策生产方案提供依据。

5、反馈意见:跟踪管理好客户订单,充分做好与此相关的衔接工作。要及时同相关方进行勾通,及时向客户、内部相关部门、相关领导反馈勾通意见、汇报情况,特别是对于涉及生产订单的不确定性内容要及时响应,必要时直接保持与客户进行双向的良好沟通,勾通与反馈情况要做好相关记录,必要时申发文件确认。

二、督办生产流程

协助生技部领导及助理,对产前准备、产中管理、产后服务进行跟踪与督办。

1、根据订单或指导计划,通过ERP系统编制生产计划,报生技部领导审批。

2、督办相关技术人员的“款式设计、样衣试制、生产工艺编制、打板、工序分配、用料核定、工时测定”工作,收集各技术员工作中形成的技术工作底稿。

3、根据技术工作底稿,通过Excel精准编制“款式信息资料、工艺指导书、分码尺寸表、工序分配表、单件成衣物料消耗清单、工时测定表”等技术表单,经生技部领导审核后,报送相关领导组织评审。其中《单件成衣物料消耗清单》报送财务总监组织评审核准材料消耗定额,《工时测定表》报人力资源总监组织评审核定工时工价,其他内容及样衣样料报生技领导组织评审并修正各项指标。

4、根据生产计划、单件成衣物料消耗清单、生产能力(物料存量、机器设备、生产人员),及时通过ERP系统计算分析,进行生产排期、编制原辅材料《采购计划》、班组《加工单》报批。

5、负责各款面、辅、物料、纸样、样衣的来料跟进。负责船头板、产前板、选样货的收集及传递工作。

6、负责生产跟单控制与协调,保证进度和质量。

7、负责维护ERP系统中的“款式、工序、工时、加工单变更”、8、负责收集整理“裁床单、车间班组收发单、生产人员工菲单”,并组织人员核对、录入ERP系统。

三、处理日常事务

负责生技部各种生产报表的数据统计及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送单证和报表。

1、负责各车间,各部门生产进度,检验报告的收集、整理。

2、起草生产相关各类制度、通知、宣传文稿,经审批后进行编辑打印与发放。

3、协同其他部门的工作。如及时处理好ERP系统管辖模块的信息数据、报送相关财务报表、协助管理工人考勤、进餐、住宿工作等。

5.生产总监岗位职责 篇五

一、参与制订并组织实施公司月度生产计划;

二、审批单项2000元以下生产备件、工具及水电器材的购置;

三、负责公司所有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和修理;

四、参与制订月度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五、组织车间质量活动,参与质量检验标准、质量奖惩方案的制订及实施;

六、审批5000元(含)以下呆滞物料报废,生产废料处理及不良固定资产处理;

七、进行生产人员定编、定岗;

八、制订月度工人招收计划;

九、参与车间工人转正、内部调动、升职、辞退等的考核;

十、参与制订各部门绩效目标及绩效考核方案;

十一、生产区域各部门办公场地、办公室调整及规划;

十二、组织车间安全生产、安全检查、考核及通报、十三、组织事故抢救及员工工伤处理;

十四、合理调配生产和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挖掘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十五、做好安全、文明生产及生产环保工作;

十六、安排生产系统文件、表单等资料的上报保管与定期归档工作;

6.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篇六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是加强反腐倡廉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运用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等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 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与对权力的监督充分结合起来, 将预防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这也体现了反腐倡廉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主要环节有:风险点的排查、制定防范措施、措施落实等等。其中, 风险点的排查即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是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基础, 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风险点查找不全或找不准, 后续的防范措施就没有针对性, 笔者就水泥生产企业中如何开展岗位廉洁风险点排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正确认识岗位廉洁风险点排查的必要性

查找廉洁风险点, 就是将单位或个人可利用工作之利为自已带来方便或谋取“利益”的各种“潜规则”给予公布于众, 要想让当事人将涉及切身利益的行为给予曝光, 无异于“褫其华衮, 示人本相”, 难度可想而知, 这就要在思想上加以引导, 帮助提高认识, 理清思路。

首先, 要让干部职工认识到“人人都有风险点, 个个岗位都有风险点”。就水泥企业而言, 除掌握人、财、物等资源分配、审批权力的领导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外, 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化验室取样员、地磅司磅员甚而至于门卫岗位等间接参与管理的一般岗位人员都有可能存有廉政风险, 一旦徇私舞弊, 同样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 哪怕是身处最基层的职工都要明确风险就在身边、就在岗位上, 抓好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不仅能保证正确履职, 而且能确保岗位人员的自身安全, 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实践证明, 许多腐败问题的发生, 是因为党员干部或关键岗位人员依法依规办事的自觉性不强、或者管理和监控制度不严密、缺位导致的。实施廉洁风险点排查, 就是要通过查找风险、公开风险、制定防控措施, 不断强化风险意识, 确保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对党员干部和岗位人员能起到保护作用, 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查找的意识。

其次, 要明确认识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是党风廉政建设领域重大实践, 防病胜于治病, 治本胜于治标, 找准风险源有利于更好地健全预防腐败工作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增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实效。要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认真对待, 重点解决“为什么要查找”、“怎么查找”的问题, 让他们勇于和敢于“揭短”, 把薄弱环节露出来, 增强他们自身的防范意识。

最后, 找准、找全廉洁风险点, 才能有的放矢地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权力运行, 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密切干群关系, 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使权力的行使和工作流程能在阳光下运作, 形成风正气顺的氛围, 促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健康进行。

2 廉洁风险点查找要求

一是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领导干部对廉洁风险点的查找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查找工作的进展和深度。各单位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带动大家, 放下包袱, 积极主动对照岗位职责, 仔细查找, 集体讨论, 切实发挥自身表率作用, 这样才能带动下属的主动性。

二是风险点查找要突出“实、准、严”。

“实”就是要根据工作职责和岗位特点, 按照权力运行流程, 一步一步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找, 查深、查透、查清、查准具有岗位特征的廉洁风险点, 使找出的风险点可预见能防控。

“准”就是要根据风险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准确合理确定一、二、三类风险等级, 根据各职能岗位潜在的风险程度划分等级。

“严”就是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 结合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以及预防控制的难易程度, 制定规范可行的防范措施, 做到一级风险严格防、二级风险经常防、三级风险自觉防。

3 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的角度

要查找岗位廉洁风险点, 可从重点人群划分、岗位廉洁风险点主要形成原因等角度分类查清找准, 为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3.1 按人群划分分类

一是查找单位风险。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在“三重一大”议事决策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因素、风险点及主要表现形式, 由领导班子集体审定。

二是查找部门风险。主管人、财、物和具有审批、处罚权的部门, 要根据部门的职能和权限, 组织人员从工作程序、业务流程、制度健全、自由裁量空间等方面进行梳理, 查找岗位设置、内控机制、程序体系、外部环境以及执行力等方面存在的廉洁从业风险。特别是采购、销售、财务及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土建技改等对外往来密切的部门要作为重点查找单位, 从审批程序、工作流程进行查找, 做到无一遗漏, 报纪委审核。

三是查找岗位风险。重点组织中层干部以及有“人、财、物、事”处置权的重点岗位人员, 结合岗位职责, 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 认真分析并查找本人在在职责履行、权力行使、思想道德、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潜在或容易发生的虚报冒领、截留克扣等风险因素、风险点及其他形式, 报所在部门审核。如对土建及技改项目建设人员要从招投标、合同订立、验收、工程结算、付款等程序查找;对备品配件采购岗位人员要从比价、审批、合同订立、验收入库、付款等工作流程来查找。

3.2 按岗位廉洁风险可能产生的原因分类

一是查找制度机制风险。主要查找由于工作制度缺乏执行力、工作程序缺乏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缺乏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 可能造成行使权力失控、工作行为失范、导致滥用职权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二是查找思想道德风险。主要查找由于个人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差或因他人请托等, 可能造成个人行为失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工作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规定导致管理结果不公平不公正构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三是查找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查找在职权行使过程中, 被管理对象为达到个人目的可能对管理者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管理者行为失范的廉政风险。

在通过以上方式查找的基础上, 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分类汇总、列出纲目。重点是围绕制度建设、业务流程和“三重一大”、思想防范等方面的关键环节, 进行梳理, 并编制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手册》, 为有效监控行政权力运行提供依据。

4 岗位廉洁风险点查找结果的运用

(1) 认真评估界定, 科学划分等级。梳理和汇总排查出来的风险点, 根据各单位的岗位职能特点和实际工作, 通过认真分析、对比和归纳, 可确定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土建及技改工程审批实施、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六大风险领域, 细化风险点, 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划分为三个级别。风险等级主要从两个渠道确定:一是根据各职能岗位潜在的风险程度划分等级。对可能产生违法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一级风险, 对可能产生违纪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二级风险, 对可能产生违规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三级风险。二是根据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有群众举报、反映经调查或在管理检查、工作督查、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发现有违法苗头的为一级风险, 发现有违纪苗头的为二级风险, 发现有违规苗头的为三级风险。对三级风险点, 根据风险等级和类别加强监控。

(2) 制定防范措施, 形成防范机制。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 对照业务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办法及廉政承诺, 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进一步规范岗位职责。明晰岗位职责, 使各个岗位、环节间相互衔接、互相制衡, 从源头上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组建专门的工作组, 增强管理合力, 规范管理行为。进一步细化裁量标准, 明确裁量权限, 有效降低生产经营管理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带来的管理风险。针对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有效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二是规范生产经营管理流程。明确各管理环节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理依据、工作流程等, 对照实施, 确保管理程序合法。特别是在采购、销售管理中, 要充分运用采购、销售系统管理软件, 建立数据库, 强化自动监督功能, 确保管理活动的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 也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5 结语

查实、查清廉政风险点的过程, 是提高对重点岗位、重点环节潜在风险的认识过程, 也是梳理企业管理流程, 明晰业务规律的过程, 有了相关制度的制约, 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洁风险, 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廉为荣, 以贪为耻”的廉洁观, 增强廉洁从业意识,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7.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篇七

【Keywords】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改革The vocational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job task

ZHU Hong-bo

(1.Karam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Dushanzi Xinjiang 833600)

【Abstract】Th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Goal.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graduates in jobs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of Karamay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utomate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system based on the course of the job task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vocational training.

【Keywords】Curriculum system;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Job task;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39-02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严重阻碍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培养目标的实现[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机械制造产业的复苏,培养能够在制造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改革的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对技术工人岗位需求的变化促使传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2]。

1课程体系改革背景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现代制造技术,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普通及自动化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能在机械制造生产一线从事加工技术应用、工艺工装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必须满足企业需求,主动与企业生产接轨,培养职业类综合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械制造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传统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体系要么设置成中职课程体系的扩展版本,要么设置成普通本科课程的压缩版本,不能充分体现当前高职教育的特色;

其次,课程体系总体上仍然重知识,轻技能。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纯理论课程,缺乏实际操作环节;

再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脱节,不能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设置课程内容。

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导致专业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体系、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为进一步适应当今社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素质高的机械制造人才,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其改革目标必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岗位能力要求,因此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定位在专门性与实用性上,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2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课程建设始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又要考虑到专业的针对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3]。

按照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学交融、能力递增”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总结归纳知识能力,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构建基于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以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减课程内容[4]。

3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题组通过对克拉玛依机械制造总公司、新疆昆玉钢铁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中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厂、新疆天力机械厂、新疆天业集团、新疆天山铝业有限公司、新疆华易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发现,新疆地区特别是北疆地区机械制造类高技能人才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以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岗位为主的设备操作岗位;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工艺设计与现场生产工艺管理岗位;以机械设备的安装、维护、维修、管理等岗位为主的维修岗位;以保证产品质量与加工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等岗位。对各调研企业对毕业生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分析,总结归纳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任务

序号岗位主要工作任务1设备操作普通加工设备操作,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其他设备操作。2工艺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装备设计,现场工艺实施。3设备安装、修理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护,设备检修,设备管理。4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测设备管理。5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编制,生产工艺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结合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的分析以及专业建设实际,构建如图1所示的专业课程体系。本课程体系由职业文化素质模块、职业通用技术模块、职业专门技术模块和职业综合能力拓展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各部分课程分别对应学生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四部分职业技能的培养。 图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整合,形成了一些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学结合课程。传统的课程大多为本科压缩型的课程,内容上强调知识的前后衔接,理论多于实践,验证多于训练,针对性不强。例如原有课程体系中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及相关能力要求,将《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源于企业实际生产任务。新建专业课程内容来自岗位工作任务,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非常明确。课程内容结构彻底打破传统章节结构,形成与机械制造过程相对应的“项目→任务结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因此,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由一个教师将全部课程承担下来的教学形式难以实施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为此,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组建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实现课程目标。

4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和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能力需求相适应,不仅要突出机械工程技术教育的特点,还要面向企业需求,力求培养出能够体现行业特色、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作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于振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12):61-63

[3]程剑锋.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

8.生产调度岗位职责 篇八

20091112

生产调度要对车间生产、外加工的计划执行负责,对产品的品质负责,对员工的技能提高和人员的稳定负责,对车间环境整洁和安全生产负责。

具体工作:

1、负责全厂的生产计划、调度。

与版房沟通各款技术要求及商讨简便操作方式,及时了解版房样衣生产情况,跟进工艺资料的制定。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开产前会和封样,及时要求版房提供技术支持。

2、根据生产计划部提供的订单及辅料到厂时间,根据各流水线(含外加工)的机种和人手配备合理安排生产。制定生产计划表。

3、每天检查生产日报表,追踪每天产量及质量。车间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服从技术、质量部门指导,严格控制质量,控制次品数,确保合格品出运,确保货期按进度进行,解决日常发生的各种问题。次品数不得超过1‰。

4、负责外加工的发单、跟单及进度、计划、价格制定、质量控制。确保公司整体生产计划无缝衔接,按期保质完成生产任务。

5、注意裁片的蓄存量及质量,以避免生产的间断。

6、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讨论管理技巧和提高质量意识,并协助推行公司制度。

7、关心和了解员工的思想动向,主动帮助解决员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员工能主动调整工作态度,进入最佳的工作状况。

对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拟出总结报告,开会讨论,对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杜绝同样的问题下次再发生,对比较成功的或表现突出的也要同时给予表扬,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8、负责制定各工序的劳动定额、消耗定额、核定工价和各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9.生产副总岗位职责 篇九

2.1 直接上级 总经理

2.2 直接下属 生产技术部部长 提取车间主任 固体制剂车间主任 口服液车间

主任

2.3 本职工作 负责公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管理

2.4 岗位职责

2.4.1负责公司生产技术、生产车间全面工作。

2.4.2根据公司销售计划,组织拟定公司生产计划和实施细则,准确掌握

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4.3组织制定并审核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及有关生产管理文件。

2.4.4按GMP要求组织生产,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保证按GMP管

理体系要求在企业生产上全面贯彻实施。

2.4.5提出生产工艺改进及技术改造方案,按公司规定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2.4.6组织制定下属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指导、监督、检查他们的工作,根据工作情况,提出任用、解聘和奖惩的建议。

2.4.7负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及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生产事故的处理,处理情

况及时上报董事长。

2.4.8负责对下属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下属人员的素质。

2.4.9主持生产计划调度会,协调各部门关系,保证公司的统一性。

2.4.10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5 领导责任

2.5.1对下属部门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负责。

2.5.2对生产计划的及时完成负责。

2.5.3对直接下属的遵章守纪、工作质量负领导责任。

2.5.4对公司生产系统安全生产负责。

2.5.5对所属部门生产成本负责。

2.5.6对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

2.6 主要权力

2.6.1有对公司生产系统的指挥权和管理权。

2.6.2有权参与制定与生产相关的公司制度、规范和程序,并监督执行。

3.6.3有对下属人员的管理权、岗位调配权(不含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任用、解聘、奖惩建议权。

2.6.4对直接下属的工作有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权。

2.7 管辖范围

10.生产制造岗位职责 篇十

烟草行业由国家实行专控,生产总量由国家局下达计划,各烟草工业公司只能在国家局计划的基础上,对下属各卷烟工厂进行分解,进一步的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烟草工业公司生产计划受市场影响越来越大,大部分企业明显感到计划跟不上变化,面对销售部门对产品交货时间的严格要求,面对营销计划的不断调整和生产过程中品名的更换,造成了生产计划不断变更。

【关键词】优化功能;精准调度

一、前言

在当前这种生产组织模式下,各工业营销中心需要对生产情况非常了解,掌握生产在线的实时数据,避免签订不合理合同,避免出现交货期根本无法保证的问题;而生产部门也需要及时掌握生产的历史情况和现时数据,快速准确地根据销售合同和生产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要实现上述的功能要求,需要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保证从满足销售需求、科学精准编排生产、合理组织生产、发挥信息化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确保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畅通,在企业的计划层与生产控制层之间建立起“直通车”。

二、卷烟工厂优化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烟草企业整个生产过程集成化程度很高,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ERP、MES等信息化系统在烟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逐渐为企业员工所接受。卷烟工厂的管理逐步向信息化、无纸化迈进。系统化系统使用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和改进,才能越来越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信息化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优化信息化系统(MES)的具体方法

工业企业卷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即MES系统),主要进行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它既重视计划管理又重视执行管理,既可向上传输现场信息又可向下承接管理信息,把整个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的目标。

1.优化、完善系统功能,提高计划排产的科学性

针对制丝MES系统排产过程中,计划调整时出现线段计划与生产管理系统对接、以及MES系统各段序号混排的情况,在同一个编辑计划的列表中,同时存在两个线段的计划,MES系统将对每个线段的计划进行单独处理,确保在删除其中一个批次后,原来的批次顺序保持不变;针对排产过程中出现牌号代码错误,导致无法下发生产计划的情况,对基础数据进行集成,批次编码同步更新,提高计划编制的效率。

2.优化生产批次顺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及浪費

针对卷烟牌号多、细支卷烟、中支卷烟、手工包装卷烟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计划频繁调整,增加了卷包作业计划手工调整功能,使各牌号准确对应生产机型,从而使计划排产顺畅、有序。针对牌号多,喂丝机配置不足,导致无法下发生产计划的情况,添加人工喂丝机配置,消除喂丝机互斥的情况,使MES系统作业计划排产更准确,更高效,生产批次最优,数据传递及时准确,从而减少生产组织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待及浪费。

3.梳理排产存在问题,确保辅料数据准确

组织对MES系统存在问题进行排查,发现卷包排产过程中辅料验证功能提示数据不准确的情况,一方面及时联系MES系统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证,检查MES数据和ERP数据接口传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向物资采购中心进行反馈,最大化地保证ERP系统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终保证MES系统辅料验证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卷包排产准确性。

4.开发相关统计报表,提高统计、查询、分析能力

梳理MES系统数据筛查、报表计量单位、报表牌号缺失等问题,增加了制丝各线段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查询功能,以及各类与消耗有关指标的查询,提高生产组织、消耗分析能力。

5.分析产品质量数据,确保质量均质化

通过MES系统的应用,对产品质量进行及时分析,对生产条件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先进的控制手段,有利于生产相关过程持续改进,从而有效的推动生产效率与工艺水平的提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确保同品牌异地加工,多点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均质化。

6.举办MES系统操作培训,助力精益管理

定期举办MES系统应用培训,解答使用过程存在问题的处理方法,提高应用水平,助理精益管理。

四、如何实现生产调度精准化

1.运用MES信息系统指挥生产,由以往经验排产向数据化排产转变,真正实现精准生产。

2. MES系统相关数据进行审核上报,杜绝数据失真。MES系统数据审核报送实行“4定原则”,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确保信息系统数据审核报送及时、准确性。

3.修订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将信息化系统数据报送、数据审核、统计分析能力及方法细化职责、统一口径、明确要求。

上一篇:考上重点大学英语翻译下一篇:2009年外贸局纪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