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通用8篇)
1.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 篇一
发件人: 250539215@qq.com代表dflong [250539215@qq.com] 发送时间: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21:38 收件人: Zhouxinglong(周兴龙)主题: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2005-02-25 10:25:53)
丁青青(武汉大学新闻研究生 430072)
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人们也许记不大清楚这个节目的名字,但对主持人却是印象深刻。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哪些角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HOST(主人)
节目主持人的英语称谓可以译为Anchorman或者Host,Anchorman原意为“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后引申为“负责安排广播的新闻广播员”,一般仅用于新闻节目的主持人;Host从“主人”的原意转为“(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节目。”①可见,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两个职业。而我国,尽管在称谓上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把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上。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非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具有共性的,都可称为Host,我们也可称之为是节目的“主人”。
这个“Host”的角色具备以下两种特征:
--节目品牌的象征
一般来说,在节目和主持人的关系上,节目是主体,主持人是节目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谈话节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而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一些观众+一个话题”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所以,谈话节目质量的优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水平的高低。
--节目个性的象征
既然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象征,那么这个主持人所具有的个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这个节目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提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人们就会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节目,首先,主持人窦文涛几年如一日“衬衫加马夹”的经典形象已经表明了这个节目轻松和随意的个性。另外,窦文涛说起“段子”来不亦乐乎的神情,和两个嘉宾间不加矫饰的侃谈,都让观众觉得亲切,使得这个节目成为了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正是由于窦文涛和他所选择的嘉宾个个出言无忌,见闻广博而又性情各异,使得《锵锵三人行》具备了“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②的鲜明个性。
二、PLANNER(策划者)
为了保证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主持实际上还应担当起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是顺应各节目将来实行“主持人中心制”这样一个趋势的。
扮演策划者的主持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选择合适嘉宾
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了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难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来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③由此可见,嘉宾对于节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的主持人完全应该参与到选择嘉宾的过程中。
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选择的嘉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占据很多优势资源的名人,一种是因为介入某个新闻事件变得有名的普通人,另一种则完全是很普通的人。就谈话节目本身来说,专做名人访谈的话,可能会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只有在老百姓中找访谈对象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搜集背景材料
谈话节目的嘉宾包括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话题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就算阅历再广也不可能全都接触过,那么为了保证有“话”可谈,做节目之前进行对嘉宾、对话题进行多方面的熟悉是十分必要的。杨澜曾说过:“如果没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来宾会认为在同一个小学生讲话,甚至对牛弹琴,谈话的兴趣肯定不高;没有准备的提问也往往是发散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一晃就过,而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模糊。”④
--设计节目形式
由于目前电视上“谈话风”盛行,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或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模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主持人,无疑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如何出场,如何串起节目,嘉宾如何请出,背景材料何时播放,这些如果仅靠节目编导来设计安排,主持人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毕竟编导的构想最终还是要靠主持人来实现,因此以上这些一定要由主持人和编导配合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来共同设计。
三、CONTROLLER(调控者)
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虽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谈话现场,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场面
谈话节目虽具有随意性,但和一般的交谈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谈话进程的掌握,话题向何方深入,要靠主持人现场引导,否则会造成离题,或收不住话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谈话的失控情况。
--控制节奏
有的节目话题可能比较严肃,或者气氛比较沉闷,主持人就应该适当地调节一下场上的气氛,使场上节奏不会因为气氛过于沉闷而显得拖沓。凤凰卫视某期《冷暖人生》,讲述一位因癌症去世的30岁母亲吴广凤,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了14封信,希望儿子每次过生日时读一封,直到儿子成年的那天。节目的前半段都在回顾吴广凤病中和丈夫、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她丈夫说着说着,语速渐慢,情绪也越来越低落,下面好些观众也开始抹眼泪。这个时候,主持人没有听任他这样讲下去,而是把话题引向了别处。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主持人选择了比较轻松而且嘉宾也绝对乐意谈的话题来改变场上的节奏,她问广凤的丈夫:“听说你们谈恋爱的过程很浪漫,能给大家说说吗?”于是,他忧郁的眼睛里顿时闪过了一丝光线,语速明显快了起来,使得整个节目的节奏也回归了正常。在这里,如果没有主持人的适时引导,节目就会走向无法预料的状态。
--控制情绪
一方面,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嘉宾的情绪。否则,人在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下,是无法理性地探讨某个问题的。
虽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中具备能动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元素,但在谈话的进程中,主持人也应处于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毕竟谈话的主角是嘉宾,主持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就够了。
四、PARTNER(参与者)
谈话节目,赋予了大众传播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人际传播的许多内容、方式与技巧,都可以运用于此。既然是人际传播,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耳到、口到、心到的一种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者都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所以主持人也可以说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主持人的这个角色,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倾听,另一个就是积极地回应,有效实现互动。
--倾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二十年中独占鳌头,成为美国电视、文艺界中年收入最高者。她的外表其实极为普通,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常,那么她的成功所凭借的是什么呢?如传记作者麦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地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应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切,由于能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⑤
--互动
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传者和受者经常进行着角色互换,因此其中包含着多重互动关系:
--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
前面提到,主持人应该用心地倾听,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认真倾听了,就应该有回应,这种回应不单单表现在关注对方谈话时的眼神和表情上,还应表现在主持人能即兴提问。访谈前虽然有大致的采访提纲,但是谈话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这就有赖于主持人边听边思考,能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提问,或是总结出前一段谈话的一个特点,抓住这一点来向对方发问。
--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方面,主持人除了应该积极回应嘉宾之外,还应该和现场观众有所互动,毕竟现场观众并不仅仅是来给节目造势的,还应该作为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嘉宾、主持人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探讨或是有助于节目主题的深化。但遗憾的是,这种互动在我国大多数谈话节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就算有,也能看出很明显的被刻意安排过的痕迹。此外,观众在节目现场太紧张,也是谈话节目现场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和场外观众的互动
除了场内的互动之外,主持人还应该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所互动。比如,主持人亲自赴外景地采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或是采访普通老百姓对某话题的看法。另外,场外观众可以在节目进行时通过发手机短信或是打电话的方式直接和主持人进行对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场内和场外的有效互动。
以上就是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应具备的四种角色。随着电视谈话节目日趋直播化及其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这也就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种角色的主持人,才能真正使节目富有永恒的魅力。美国一些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之所以能够坐镇一档节目达二、三十年之久,靠的是他们自身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临场经验等多种因素。在我国,就谈话节目来说,有一定文化素养、阅历丰富、幽默、反应机敏等素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主持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至于长相、普通话这些选拔主持人的传统标准已退居其次。
不论什么时候,面向大众的节目都会是电视的主流。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直面社会、直面大众、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形式,是具有潜在的生命力的,而优秀的主持人则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每个主持人都能扮演好四种角色,那么,电视谈话节目一定能拥有永恒的春天。
注释:
①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01页
②代欢、肖桂岚:《作秀战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78页
③、④杨澜:《我问故我在--杨澜访谈录》,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8页、第6页
⑤[美]吉妮·斯克特:《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苗棣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49页
(编辑:潘宗信)
2.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 篇二
一、什么是“角色”
其实并非如此, 主持人的所有主持都是一种“秀”, 故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表演属性。当主持人在主持一档节目的时候, 首先要先明白自己的角色属性, 确定自己的立场, 了解节目整个运作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节目的核心, 使自己融入节目中, 突显节目的特性, 把符合节目风格的主持人角色形象展现给观众, 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所谓的“角色”,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互动的、对应的持续行为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来自与之打交道的人的内心的了解, 每个人都在其人际关系系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位置。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 观众往往看到的是他的不拘小节、大方自然, 却丝毫察觉不出他在表演。但是, 主持人和演员的表演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
我们平时所理解的角色, 一般是指漫画、小说、戏剧或电影等艺术创作中虚构的人物形象。然而从戏剧的角度来看, 节目主持人这个角色并不是根据剧本塑造出来的虚构的“角色”, 而是自我个性、形象的一种展示, 因为主持人的角色属性与戏剧学上的角色属性并不相同。无论主持人是在镜头前还是镜头后, 他们始终生活在真实的空间里, 他们的表演始终没有脱离自我、脱离节目所赋予主持人展现自我个性魅力的特权。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 任何生活中的人都承担着许多角色, 比如在工作单位扮演的是领导, 但是回到家里可能是一个父亲同时又是一个儿子的角色。同样,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 而一旦活跃在荧屏上, 就只有节目主持人这一种角色, 并且这个角色会随着节目内容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一档介绍旅游美食的节目, 首先在节目的开始, 主持人就要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导游、美食家的角色上, 要把所到之处的景点、美食通过自己的语言、感受、姿态等生动、形象地介绍给观众。虽然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会随着节目内容的变换而变换, 但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把握准确, 使角色的变化与主持在节目中达到统一, 这就是为什么观众没有称主持人是导游或厨师的原因。
除此之外, 主持人还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 除了要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表述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 还要有真挚、诚恳的心以及自我个性的展示。因为主持人的风格不同, 即便是同类型的节目也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就比如鲁豫、朱军、李静, 三人同为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 但是因为主持人本身的特点不同, 甚至有时候虽然采访的都是同一位嘉宾, 往往呈现出的节目效果也是不相同的。鲁豫给人优雅、自然、随和的感觉, 她的节目似乎在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叙旧;朱军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印象, 他的节目是按照那种传统节目的大框架去驾驭的, 但是他的节目却不呆板;李静是出了名的活泼、真实, 她用她个性的搞怪征服观众。
由此可见, 主持人需要用表演来突出他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针对每个栏目的性质不同, 主持人的表现方式也要更加的灵活多样, 从而提高整个节目的艺术效果和收视率。所以优秀的主持人是具有一定成熟的表演技巧的。
三、主持人和演员的区别
关于演员和主持人是否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这个问题, 其实答案则未必。因为主持人是一种“自我”的表现, 不管在何时何地, 他都表现“自我”;而演员则是在体验不同剧本当中不同的角色, 这些角色有的可能是虚构出来的, 并不真实。如央视的《光影星播客》, 节目邀请当红的影视演员来客串做主持, 讲述自己最新的影视作品, 从而起到宣传的作用。但是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演员在电影、电视剧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 但是一旦坐在主播台上, 却开始身体僵硬、语调平淡, 成了一个照本宣科的“花瓶”。
那么主持人转行做演员是否可行呢?答案则与上面的相同。现在许多主持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开始跨界活动, 如朱丹、何炅、谢娜等, 除了做主持之外, 还出书、出唱片、拍戏等, 可谓是全能艺人。虽然说行行出状元, 但是有些路则未必适合。作为一名主持人, 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虽然在一期节目中是衬托明星的绿叶, 但是却是这期节目的主导者, 所以不要被眼前的光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四、主持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近几年来, 媒体商业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各大电视台为了使自己的节目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主持人进行包装, 利用主持人自身的明星效应, 带动节目的收视率。因此, 主持人“明星化”也是一档电视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硬币都有两面性, 主持人过于明星化也滋生出一些不良的现象:
(一) 过于追求形象而忽略了节目的文化内涵
在主持人圈里从来不缺俊男靓女, 唯独缺少的就是有修养有内涵的主持人。尼尔·波兹曼的著作《娱乐至死》曾经这样讲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吹风机上花的时间比在播音稿上花的时间多得多。”现在许多年轻的主持人往往都过于注重自己荧屏前的形象, 而忽略了节目的内容。如东方卫视的《星梦奇缘30年》曾经做了一期关于热播剧《士兵突击》的节目专访, 就曾因为主持人忽略了对主演嘉宾进行录制前的沟通和了解, 导致在现场录制的时候因为准备不够充分, 主持人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完全不着调”, 从而引起了嘉宾的不满。作为主持人要明确自己的立场, 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观众是否会持续观看这个节目。
(二) 主持人过于追求个性
明星主持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更加受人关注, 但是其本身的优缺点同时也会被媒体放大。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主持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我们理解每个主持人都想在荧屏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的想法, 但是过于追求自我张扬的个性, 反而会适得其反。作为节目主持人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 尽可能展现出自己优雅的风度和出口成章的语言功底。黄健翔的“解说门”事件曾经带来了不小的舆论影响, 即使是在充满激情的体育赛场上, 主持人的任何言论和观点如果过于极端都会被观众所排斥。节目主持人要明白当你面对亿万观众的时候, 你不再是你自己, 而是一个节目的传播者, 一个电视台的形象, 所以当主持人在传递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不要掺杂任何情绪, 真实才是每个主持人所要追求的。另外,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适当加入自己的个性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主持人的个性必须与节目的风格相一致, 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主, 否则那些所谓的个性就会显得缺少底蕴。
(三) 娱乐性过于浓重
在娱乐节目泛滥成灾的今天,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慢慢倾向于娱乐化。最初的主持人担任的是传播信息的角色, 有较强的严肃性, 新闻属性比较明显。而现在的节目往往打着贴近民生的口号, 一些节目的制作手法过于随意化, 一些节目主持人说话刻意模仿港台腔, 甚至有些节目还会出现主持人之间人身攻击的现象, 不仅会使节目过于“三俗”, 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果, 引起观众的反感。所以, 不管是主持人也好制片人也罢, 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都要以节目的质量为前提, 而不要做一些无聊的噱头。
五、结语
作为主持人, 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正如赵忠祥所言:“我们应该是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 出现在公众场合, 尽管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 我们穿西装革履, 浓妆艳抹, 也描着眼影, 打着腮红, 但我们应该是有别于歌星、影星和其他明星的新闻工作者。”
现在主持人这个行业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了, 虽然还会不断地有新人进入, 但是有些主持人只是“昙花一现”, 在正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岗位了, 其中的缘由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从长远来看, 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主持人的培养机制问题, 深入挖掘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特色, 对其进行主持人的角色培养, 拓展其发展空间, 从而使其在各个角色之间的转换都能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这不仅可以使节目的播出效果更具有公信力和传播力, 同时也可以带来效益双赢的效果。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观众换台的频率是每3秒钟按一下遥控器, 所以创新能力是每个传媒人都要必备的特质。超越自我、超越同行是目前我们要明确的目标, 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品牌。而节目主持人最本质的任务就是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 和节目一起在创新中转换, 从而可以驾驭节目, 赢得观众的喝彩。
参考文献
[1]李岚, 徐颖.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表演[J].视听纵横, 2008 (3) .
[2]壮春雨.论节目主持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1.
[3]贾碧峰.论明星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新闻知识, 2010 (9) .
3.浅谈班主任的角色认知 篇三
一、以积极者的角色进入职业生活
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与繁琐,是很多老师不愿当班主任的重要原因。在“被迫”与“被安排”的无奈之下,不少教师抱着“不出事”、“不最差”的心理,工作以完成学校任务、不被考核扣分为目的,没有工作热情的班主任工作,是无法取得满意效果的。青年教师若以此心度日,只怕漫漫几十年职业生涯,是苦不堪言的。
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写过一段令人难忘的话:“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独立的创造,正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本质方式,人的智慧的发展、精神世界的丰富,没有可以不通过个体的经验、独立的体悟,就能完成将外在的知识、文化以及其他人的创造转化为自身的发展与成长。人的生命力也只有在创造活动中才能焕发,职业生活,是人成年以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怎样度过生命的日常方式,会决定人成为怎样的人。
因此,很多时候可能无法选择自己担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在班主任岗位上,可以选择不做“奴隶般的工具”,而选择“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
“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这是魏书生的话。魏书生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做班主任兼两个班的语文教学。面对简陋环境,淘气、后进的班级学生,他也埋怨、灰心、等待,结果发现,“不仅自己没有改变的希望,还可能因为自身的弱点使外界更不如意”。因而他从改变自己开始,以积极的角色进入职业生活,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最终获得成功。
二、以智慧者的角色管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他人成功的经验只能供我们学习借鉴,而不能成为我们机械模仿与运用的模式或套路。对于班主任而言,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学生,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更需要的是一种具有使管理本身也成为一种教育力量的智慧,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变成让学生在为集体贡献过程中展现特长、发挥优势的舞台。
首先,要能做到公正而又不违背学生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尊重个性,维护自尊心,给予每个学生发展的平台与机会,客观全面地评价每个学生,同时,建立必要的措施与规则并严格执行之,以维护这种公正。这种公正,意味着班主任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至少直接知道其中某一种事情是他们希望获得的权益。这种公正,也意味着师生间的就“事”论事的恰当性,而决不是就“学生”论事的某种方式。这不仅仅表现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的公正平等,正直无私,更表现在班主任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而班主任的厚此薄彼、主观武断的评判,常常会让学生充满了失望和不信任感,从而对班主任再教导他们的任何东西,都会抱拒斥态度。破坏这种公正性,首先伤害的是学生,班主任本人其实也受到伤害——损害了自身的形象。
其次,要能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供学生自育共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和谐的教育”,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这和谐,即是班主任在管理上的智慧体现,也就是营造能供学生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长技能 、展现自我中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
三、以反思者的角色不断实践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紧密相联的。德育更是如此,德育过程不仅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反复思考的过程,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在实践中形成经验,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因而,班主任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的角色,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者,也是一个感性的实践者。
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认为,工作总是那些繁琐的重复性的劳动,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即使是很漂亮地处理了一些问题或者遇到了一些挫折、困惑,也觉得那是寻常事而没有放在心上。其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被教育实践教育、被教育对象教育”,这正是班主任工作最需要反思的内容之一。把这些记录下来,加之以研究、交流、探讨,形成新的经验与方法。很多的教育家正是在学习、实践、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倡写教师日志,认为“记日志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其次,要敢于对自我的更新与解放。
从我国教师教育的实践来看,往往有着“自然成熟”的倾向。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方面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相对落后,大环境下德育教师专业化培养不受重视,班主任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培训,教育方法陈旧、单一,难以发展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个体忽视德育工作研究也是重要原因。随着当前德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班主任不仅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变“管”为“导”,变“应付”为“研究”,变“我的班”为“我们的班”;还应当大胆改革教育方法,变“一手包办”为“自我管理”,变“人治”为“法治”,把自身从繁琐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成为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型的教育者。
4.浅谈新任教师的角色认知论文 篇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新教师加入到我们的教育工作队伍中来。他们有着很高的学历,专业知识底蕴深厚,对于教育工作饱含一腔热情,是我们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但是,这些新教师很多都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学习了专业的文化课知识、专业的教材教法,确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实习,大多数都只有跟岗实践,也就是见习过程。而对于如何具体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却没有真正的理念认知和实践方法。就如同学游泳一样,站在岸上看是永远不会成为游泳健将的,必须亲身去体验、去实践、去反思、去提升。因此,为了让新任教师能够尽快成长起来,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培训,让他们认识教师职业的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让他们不但可以快速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且进一步发展为能够独当一面、具有扎实功底、能够灵活运用的优秀教师,甚至激发他们向教育专家发展的雄心壮志,懂得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是发展的最佳途径,有自己的思想、做科研型的教师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首先,必须从内心深处实现角色的真正转变。
作为新入职的教师,他们非常欣喜自己具有了教师的头衔或者身份,似乎在接到通知的一刹那间就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了。其实,此时还只是有名无实。一个真正的教师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对于这些职业的思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更不用说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了。因此,我们必须给新教师一个准确的定位,先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心理到行动,自内而外进行一个改变。
原来当学生的时候,只要的任务是学习,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需要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职业外在形态,例如着装、言行方面的变化,但更多的是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是保障学生的安全健康,带领他们学会学习,和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学会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做起来却纷繁复杂。你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着眼和入手,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
其次,要对“教师”这一职业及其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每一种角色定位都和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
1、做学生安全健康的守护者。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来说,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学生的在校安全。不论是通过有效的常规管理,还是教师的安全监督,最终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有效的宣传和监管让学生远离危险,不要造成人为伤害,成为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的`学生。
2、做学生高尚道德的塑造者。
学生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还需要有高尚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我们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的示范引领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自信开朗,能够用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做文明有礼、认真热心的学生。
3、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开展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常规管理、科学的教学设计、灵活的课堂调控,带领学生在学海中遨游。只有教师组织有力,学生才能在倾听、交流中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才能在多重实践中不断锻炼,提升能力,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学生。
4、做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者。
小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最富实效的就是学校教育,也就是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要通过纪律规范的制定和实行、教师以身示范、常态化的监督和提醒、同学之间相互的竞争学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学习,逐步成为独立自主、习惯优良的学生。
5、做学生心理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不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与同学交往中的问题,甚至是自己个性方面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引导和鼓励。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和学生谈心、召开主题班队会、加强家校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
6、做学生分享快乐的陪伴者。
教师在校期间,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我们的眼里、心里。学生的成长滋味是多样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用心的教育教学让他们快乐成长。作为陪伴他们长大的教师,要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随时给予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平时要多陪伴学生做学习以外的事情,和他们聊天,陪他们游戏,分享着他们成长的快乐,带领他们成长为活泼乐观、懂得分享的学生。
同时,教师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担任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只有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服务于学校。
1、我们是德育工作的执行者。
在诸多的教育工作中,德育被放在首要地位,只有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拥有良好的品行道德,我们的学科教育才会更成功。任何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有着引导、培养、激励的职责,我们需要通过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德育活动以及日常化的教育管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
2、我们是学科教学的实践者。
不论教师承担哪一学科的教学,我们都需要践行学科的教育理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情,随时调控,以有效教学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学科发展目标。因此,我们需要有很好的理论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对学生的辅导能力,作业的设计和评改能力,甚至还包括许多言语表达、书写绘画等多方面的学科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扎实开展学科教学实践。
3、我们是自我发展的决策者。
一个教师的成长,跟学校的培养、引领有关系,但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内心对于成长的渴望,希望自己从一个新任的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可以胜任本职工作,甚至成为独具魅力的教育专家。在这个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需要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但更多的是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规划和实践,对于自己业务能力不断精进的要求,外力的大小只是助力,关键在于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高度,只要拥有成长的热情,就可以向教育家迈进。
4、我们是教学科研的推动者。
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在不断的科学实践和研究中发展进步,教师就是教育这门科学的研究者、推动者。作为教师,要有科研的意识,要善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善于不断进行反思、总结和提升。我们要把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指导实践,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迈进。我们的研究来自于教育教学一线,有理有据,对于推动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自我专业化发展。
5、我们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性因素就是教师,只有拥有了专业化程度高、善于团结协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文化的创建,促进学校品牌的创建。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将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为学校无私奉献,将学校当做自己成长的沃土,不断汲取营养,迅速成长。同时要将自己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展示本校教师的能力和风采,为学校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浅谈管理者的角色认知课程 篇五
一、管理者的角色误区
1. 民意代表 一些中层管理者深得下属信赖和拥戴,于是处处站在下属的立场上意气用事,向上司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民意代表;作为管理者要想取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需要提高领导力,而不是做“民意代表”。
2. 代表个人 有些中层干部总是把“刚才我说的这些,只代表个人意见”挂在嘴边,这是中层经理的一大角色误区。对上司而言,你可以代表整个部门的意见,也可以是你个人的意见。正确的做法是:对上级代表下级;对下级代表上级,对同僚代表内部客户,对外部代表公司。
3. 同情者 有些管理者在员工出现抱怨的时候,也跟着附和,在部门里或在私下里,当下属抱怨公司高层或公司的制度、措施、计划时,有些中层却跟着一块骂,表示同情。其实这样是摆错了自身的位置,管理者在员工面前代表公司,是公司制度的捍卫和宣传者。
4. 传话筒 不了解下属的工作,上级问起,就询问下属,他只是充当一个传话筒的作用。不知道工作的进展。
5. 一方诸侯 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用级别看待遇,搞“一言堂”;认为自己在本部门比上级更具有专业权威和个人威信。
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角色是规定一个人活动的特定范围和与人的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是组织对一个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中层管理者要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管理和促进下属的工作上,企业管理者通常应扮演如下三类角色:
1. 人际角色 作为部门的代言人,以团队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一些活动;作为部门管理者要对下属的工作和成长负责;作为部门的主管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2. 信息角色 管理者作为信息中枢,获取特定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团队其他成员,作为部门的发言人把一些信息发送给组织之外的人。
3. 决策角色 作为领导者,推动公司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作为组织资源的分配者;作为问题和危机的解决者等。
另外,如果将管理工作分成例行、问题和创新工作三大类,作为企业中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工作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基层管理者的大部分工作是遵守规定的例行工作,只有小部分是问题和创新工作;中层的大部分工作是分析、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方案及需要的资源的问题工作,小部分工作是例行和创新工作;高层的大部分工作是具有新的思路、方向、路线的创新工作,小部分是问题和例行工作。各级管理者要分配好自己的精力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管理者的角色认知
(一)规划者
管理者要明确知晓公司整体战略,牢记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并据此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并将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协调员工的行动,增强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
(二)执行者
作为管理者要把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理念、战略规划,把一些具体的方案和方法真实、准确地传递给基层的每一个员工;明确团队及各岗员工的职责,严格执行工作标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三)问题解决者
作为管理者,当下属带着问题来寻求答案的时候,管理者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而应让员工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当下属带着问题的方案来找你的时候,你帮他分析方案的利弊,具体用哪个方案还是由下属自己决定,不替下属下结论。作为管理者要经常告诫下属:“公司请你来,不是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办,而是要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四)模范者
作为管理者要做好自我管理,使得个人成长的速度跟上企业进步的速度。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为下属树立榜样。
(五)绩效伙伴
在设定绩效目标时,管理者通过平等对话指导和帮助,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来帮助下属。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下属面临的挑战,及时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提升能力。对于下属,可采用“月绩效考核,周汇总考核,日汇报考核”的方式。作为中层管理者,要学习绩效考核方面的知识,以做好下属的绩效考核。
(六)监督者
监督和检查与是否信任无关,制度的落实不仅需要自觉维护,更需要组织监督。员工不会做你希望他做的,只会做你检查的,如果你强调什么就会去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
(七)领导者
领导者的风格决定团队的风格,领导者的思维决定团队的思维,领头人的速度决定整个队伍的速度。不要抱怨你的下属是只羊,因为他是狮子还是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是一头狮子。一头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
(八)教练员
下属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而不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才是你的责任。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宝藏。一个领导要有这样的度量和能力,凡是跟着自己的人,都有责任把他们的宝藏开发出来。
(九)内部客户
部门、同事之间,彼此互为内部客户,工作到不到位,最终要落在“让内部客户满意”上。你做得好不好,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你的内部客户说了算。
6.毕业生初入职场的角色认知 篇六
摘要:大学毕业生在经过了艰辛的求职之后,一部分学生会进入到公司任职,实现了由学校学生向公司职员的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他们要面临着如何更好地适应公司的环境,如何顺利地由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笔者在本篇文章中简要分析大学毕业生作为公司员工的几个角色认知。
关键词:公司员工 毕业生 角色认知
时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能否找到一个合适而又满意的工作成为每个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目标。在求职的过程中,他们不惜花费精力和财力来应对这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在经过激烈而又艰辛的求职之后,有一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公司或企业任职,对于这些刚刚进入公司的毕业生而言,他们首先要面临一个心理上的重要转折,就是如何更好地来适应公司的环境,如何顺利地由学校学生到公司员工的角色转变。以下,笔者简要分析毕业生作为公司员工的几个角色认知。
1、学生不等于员工
作为刚进入公司的毕业生而言,他们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转换自身角色,以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即:从学校的学生转变为公司的员工。其实,学校与公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简单地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公司则是员工工作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人际关系和生活氛围相对来讲都比较单纯,并不像公司那样复杂。每天基本上都是面对着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团体。与公司相比,他们的生活不仅丰富而且也是多彩的,其生活节奏与来自外界的压力都相对较小,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学习。而公司则不然,公司都是以盈利为主,讲求效率的,同时也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员工在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工作,是为公司的发展而效力的。员工之间为了升迁、获得老板的赏识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利益上的分歧。作为公司的员工,一方面要为公司的业务而不断的努力工作,承受着工作上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所以,公司的员工无论在工作还是心理方面压力都很大,生活节奏也比较快。这些都表现出了学生与员工的区别。
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必须首先转变自身角色,而转变自身角色的前提就要首先认识企业,知道并熟悉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工作流程,了解企业的发展及其相关业务,以适应企业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公司基本的日常用语和社交礼仪,要时刻保持着高度的敬业激情等等。再次,要调整心态,不要自卑,要保持积极的乐观心态。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由于知识更新、教材老化等原因,不一定全都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常见。所以,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要提高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也要克服自卑心理。要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来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不能自负,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再次,不要留恋过去,要面对现实,同时要有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很多刚进入公司的大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经常流露出工作不如上学好的心理,不是抱怨自己薪水太低,就是觉得自己工作的舞台太小,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总是留恋昔日的大学生活。这种想法总会或多后少地影响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的热情。另外,既然是公司的员工,就要遵循公司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员工要有市场意识,要懂得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生存的道理。
2、老师不等于上司无忧论文网http://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在学校里,老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无私地把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给学生。可以说,老师与学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也是一种朋友关系。而在企业里,上司则不然,上司与员工的关系首先就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作为员工的你,必须尊重他,同时要服从他的指挥与领导,还要接受他的考核与批评。如果你还在以为上司也会像学校的老师一样无私地帮助你,和蔼可亲地对待你,并且成为你的慈父严母和亲密朋友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师与上司之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1)从利益的角度来讲,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没有根本利益冲突的,老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对学生的帮助是发自内心而不求回报的,真心地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在平日的生活与学习当中,老师都会主动地帮助你、照顾你。而上司和员工之间则有着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在公司里,上司和员工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公司的发展而效力的,因此,上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如果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好的话,它也是有可能成为上司的。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有可能威胁到上司的地位。另外,上司对下属的帮助,一般而言,他是为了从你的身上获得到数倍的收益,是要求你有所回报的。
(2)从对你的批评的角度来讲,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一些错误,多出一点成绩。可以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彼此的社会角色不同。而在公司里,上司与职员则不像老师与学生一样,员工与上司之间是有着绝对的等级划分的,作为公司的员工,你首先要尊重你的上司,而且,还要无条件地服从他的指挥。上司会对你平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定,他对你的批评,可能是因为你工作上的失误,也可能是对你的打击报复。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上司交给你的任务,这是根本。不要幻想自己犯了错误会得到上司的宽容和谅解,因为,你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
3、同学不等于同事
作为新进公司的大学生而言,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新同事。与同事能否和谐相处,能否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每一位新员工融入到公司工作环境的关键。这也将对你今后在公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或是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友好为公司做事,创造最好的工作业绩。从这一点上来说,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里,同学之间由于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相对来讲,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由于四年的大学生活,同宿舍的、同班级的,甚至同学院、学校的,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他们之间建立更多的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友情。当同学有了困难,别人可以无私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倾诉彼此的心事,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可以一起面对,彼此安慰与勉励。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里,同学之间可以建立一种友情,确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友情所存在的时间会很长久,可能会维系人的一生,每位同学心中都会有几个知心好友。所以,同学之间从本质上说,他们是一种朋友关系,相互建立的是友情。而同事之间则不然,从本质上说,同事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他们是为了企业或公司的发展和效益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合作。公司就好比一个大蛋糕,公司的每位员工则是这个大蛋糕的分享者,由于每位员工在公司地位与能力的差异,使得他们分享的比例有大有小,由于为了各自的利益,每位员工之间就存在着事实上的竞争。通常情况下,由于同事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关系,这就直接决定了同事之间的这种合作的关系不会像同学那样久远,不会总是发自内心和真诚的,总会受到诸如:升迁、奖励等多方面外在因素的影响,这种合作关系是受到利益而决定的。因此,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竞争,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明争暗斗”,从这一点上来说,同事之间不可能像同学那样,可以建立一种稳定的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所以,作为新进公司的大学毕业生,要明确同学与同事的区别,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道理。
7.受众对摄影记者角色认知的错位 篇七
面对雨中道路上的水坑, 柳涛应该站在水坑边提醒路人还是应该拍摄路人摔倒的照片警醒社会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面对秃鹰和小女孩, 凯文·卡特应该帮助小女孩摆脱困境还是应该拍摄《饥饿的小女孩》呼吁社会改变这个小女孩和更多小女孩乃至全人类所有缺衣少食者的命运, 涉及新闻记者的职责这一新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在新闻现场, 摄影记者是记者还是人?在强调应该是记者或者应该首先是记者的人看来, 凯文·卡特和柳涛不仅没有错, 而且应该成为记者的榜样;强调应该是人或者应该首先是人的人认为, 凯文·卡特和柳涛只顾拍照不思救人应该遭受唾弃和批判。学者在讨论柳涛事件和凯文·卡特事件的时候, 更多着眼于受众对摄影记者角色认知的错位。如果想改变受众怀揣着对柳涛和凯文·卡特是记者是人的不同认知各执一词的现状, 从摄影的特性着眼, 探讨它对受众认知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角色的影响, 具有积极意义。
新闻摄影对现场的依赖容易使受众忽视摄影记者的职业角色。目前媒体使用的报道手段有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四种, 其中, 现场录音之外的声音报道和文字报道类似, 电影报道、电视报道和网络视频构成的视频报道与图片摄影同族同宗。因此, 阐述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从文字和图片摄影两种报道方式的对比分析入手。文字记者和图片摄影记者的新闻报道同样应该来自新闻现场。但是, 文字记者在写作报道的时候, 可以远离新闻现场, 可以依靠自己对事件的新闻价值的认识和事件细节的回忆来进行, 这一特点使没有到过新闻现场的文字记者也可以通过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完成对新闻现场的叙述和描写, 而摄影记者的图片报道必须在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在新闻现场完成。因此, 真实感强和现场感强构成了图片报道的基本特征。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摄影影像本体论》中说:“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 唯独在摄影中, 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1) 安德烈·巴赞认为, 摄影之外的“一切艺术”都是客观存在经过创作者主观作用之后的产物, 唯独摄影, 在客观存在和作品之间只有一个物质的介质照相机, 没有人脑的主观。安德烈·巴赞所说的“一切艺术”包括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 也包括以文字为载体文字报道。安德烈·巴赞论述中忽略了摄影者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 他本质地指出了摄影对客观存在的依赖。这一理论至今依然指引着我们正确认识摄影以及电影电视的本质。受众对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特性的理解, 使得他们在阅读文字报道的时候, 即使阅读那些现场感强烈的描写性段落, 也不会忘记记者的角色, 他们会理智地把文字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之外, 不把记者掺搅到新闻事件当中。例如, 人们在阅读邱少云的报道时, 并不要求记者去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 在阅读董存瑞的报道时, 并不责怪记者没有帮助董存瑞安放炸药包。图片报道在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时候, 画面向受众传递了摄影记者“在现场”的信息, 如记者的报道是“正在进行时”还是“过去时”, 记者与新闻现场的距离, 记者与新闻事件主人翁的空间关系等。阅读图片报道的时候, 这些信息提醒着受众记者就在现场。假如报道的是“正在进行时”, 假如记者的帮助能够改变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命运, 受众很容易按照人性观和道德观的支配希望记者以人的角色参与事件当中, 以促使新闻事件产生符合自己愿望的结果, 而图片报道本身又往往证明此时记者正置身于事件之外, 在拍照片, 因此, 受众对摄影记者的不理解就会产生。2000年7月9日, 《羊城晚报》报道了广东省电白县由犯罪团伙组织的利用传呼机在高考时进行舞弊的事件, (2) 与此同时, 湖南经济电视台报道了湖南省嘉禾县一中的高考舞弊案, (3) 结果, 网络上不少人指责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应该放弃拍摄, 及时制止舞弊行为, 但是, 没有受众指责《羊城晚报》的文字记者。
画面说话的局限性影响了受众对图片摄影记者在新闻事件扮演角色的全面认识。图片报道依靠摄影记者抓取新闻事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 这些瞬间对新闻事件信息的传达是不完整的, 这一瞬间的前因后果等其他信息, 只有依靠文字说明和受众的推测来完成。记者拍摄媒体编发新闻照片的时候, 无论单幅还是组照, 都会着眼于新闻事件本身信息的最大化, 不会用画面和版面来传达记者拍摄这些照片前后的其他信息, 受众无法全面了解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表现。因此, 在新闻现场, 摄影记者即使二者兼顾, 做到了记者和人两种角色的完美把握, 他们也同样会遭到非议。凯文·卡特在拍摄小女孩的时候, 秃鹰并没有伤害那个小女孩, 拍摄结束后, 他撵走了秃鹰, 看着小女孩平安无事之后才离开现场。柳涛拍摄“雨中骑车人摔跤”之前, 并不知道水坑的具体位置, 他无法阻止骑车人掉进水坑。拍完照片, 柳涛冒雨跑到建筑工地找到一个木牌摆在水坑边, 提醒路人。凯文·卡特和柳涛在新闻现场, 履行了记者的职责, 也尽到了社会人的义务, 但是, 受众从照片及文字说明上看不到凯文·卡特和柳涛记者角色之外的行动信息, 因此, 凯文·卡特和柳涛成了众矢之的。2006年发生的李科事件可以从另一方面证明我们的判断。2006年7月18日, 重庆市摄影爱好者李科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个游泳者被江水吞没的三张照片, 受众指责李科没有放下相机给110打电话的多, 指责李科没有直接抢救溺水者的少, 因为那三张照片的附载信息如视角、前景等告诉受众李科距离溺水者较远, 无法直接施救。
图片报道的震撼力激发了受众对表现主体更加强烈的关注, 导致了受众对摄影记者非理智的苛求。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曾经指出:“新闻摄影机比任何报纸工具或技术更需要对大众的恐慌与愤慨负责。” (4) 比尔·伯尼论述的是以新闻摄影机为手段的电影电视报道能够产生比报纸更大的社会轰动。他的话同样可以说明图片报道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因为图片和电影电视血缘相同。与电影报道和电视报道不同的是, 图片报道总是定格了新闻事件中最能凸显主题的画面, 无限放大了受众对这一画面的感受时间, 而且它又给受众认识新闻事件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受众往往会在画面的指引下掺搅着自己的主观认识去揣测新闻事件的原因和结局。这些特征给图片报道带来了两种后果, 一是它比包括电影和电视在内的所有报道形式都能够更加强烈地触动受众的心灵, 二是它更容易激发受众非理智的主观情绪。因此, 当新闻事件得到外力的帮助能够改变结局时, 当新闻事件的主人翁得到外力的帮助能够改变命运时, 受众首先会希望画面证明正身处现场的摄影记者成为期望中的帮助者。这时候, 受众不会因为认同记者的角色而容忍摄影记者“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再者, 既使认知了摄影记者的记者角色, 受众会按照人性的观念和道德标准要求记者成为帮助者, 受众还会因为认知了记者的角色而加大对其承担义务的期望。凯文·卡特和柳涛的遭遇都证明了这一点。
注释
1 安德烈·巴赞[法]:《电影是什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第6页。
2 《羊城晚报》2000年7月9日。
3 《北京青年报》2000年7月10日。
8.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 篇八
兼职党务干部的独特作用
——肩负双任的中坚
在几经变革的国有企业现行体制下,兼职党务干部毫无疑问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性岗位。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本部及各分子公司都设有机关党委,各部室均设有党支部。机关部室的行政主要负责人中不少人兼任党支部书记。机关部室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往往与党组织的职能部门合署,如:人资部同时负责党的干部管理,纪检部门兼管行政监察,党建部兼管企业文化、扶贫等任务。由此可见,兼职党务干部都是党政兼管、肩负重任的中坚力量。
在这样的组织构架下,毋庸置疑,他们必然要承担起“两个文明一肩挑”的双重职能。他们既是公司各项决策的执行者,又是基层实施各项任务的组织者。既是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体现者,又是带领员工完成企业各项任务的领头雁。可谓举足轻重,重任在肩;一言一行,备受员工关注;一举一动,事关大局成败;一笑一颦,关乎员工幸福;一进一退,影响群众心态。
——联系群众的纽带
南方电网公司是特大型的国有企业,不仅资金、技术密集,而且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电网设施遍布我国南方五省区,业务范围甚至扩大到境外;下辖单位遍布市县城乡,服务网络连接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哪里用电,哪里就有电力企业员工。要把企业高层的决策贯彻落实到广大员工中去,无论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角度,都需要兼职党务干部肩负起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重任。他们既经常接触上层领导,又身在职工群众之中;对上级的意图领会较为深刻,对员工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员工的喜怒哀乐尽在眼里,群众的情绪都能感知。上级的部署要在基层真正落地,员工的诉求要让上级完全知晓,全都离不开兼职党务干部的尽心履职,离不开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引领方向的标杆
一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标杆”作用。兼职党务干部是其周围党员和广大群众瞩目的焦点、效仿的榜样,尤其是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对周围同志的影响极大。俗话说:“领导走什么路,群众迈什么步。”如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言行一致、坚定不移,广大党员和群众就会信心满怀地跟着走。如果兼职党务干部自身的信仰不够坚定,东张西望、犹豫摇摆,就会给周围的群众造成迷茫与混乱。
二是学习工作方面的“标杆”作用。兼职党务干部与员工朝夕相处,你在看什么书,你在干什么活,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干部、干部,理应先学一步、先行一步。党的路线方针必须带头执行,党的理论政策理应融会贯通;释疑解惑是应负的职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渎职的表现。工作态度上的“标杆”作用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句发自肺腑的“跟我冲”,有可能形成群情激昂的奋进局面;一句颐指气使的“给我干”,有可能埋下消极怠工的隐忧后患。
三是生活作风方面的“标杆”作用。党务干部的人格魅力是群众拥戴的基础,自觉坚持共产党人的俭朴作风是“标杆”挺拔的根基。焦裕禄、孔繁森等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光辉形象之所以彪炳青史,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人民的真心关爱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四风”问题之所以遭人痛恨,是因为它侵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享乐主义是隔开干部与群众鱼水关系的无形藩篱,奢靡之风是破坏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害毒剂。
兼职党务干部只有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标杆”身份,坚持正确的方向,永不脱离群众,才能在前进的道路阔步向前,永不落伍。
兼职的角色认知与作用发挥关系
——认知的深浅度与作用的强弱度
一个人理论修养的高度决定其视野的宽度,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其工作的力度。兼职党务干部对自身角色认知的深浅度与其发挥作用的强弱度是成正比例的。对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角色定位和工作目标,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实际发挥的作用就会越强大。反之,如果思想认识肤浅、角色意识不强、工作目标模糊,其发挥的作用就会很弱,甚至会不知不觉地产生负面作用。
角色认知与作用发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是认识,“战”是实践。知得越多,战胜的把握越大。但是,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的神仙,客观上也不可能把“己”和“彼”的一切都完完全全地认识得非常清楚和透彻后再去实践。而是力求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去发挥应当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要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认知”。这就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认知的精准度与作用的能效度
兼职党务干部的角色认知,贵在精准。头脑要清醒,定位要准确。对自己的身份、地位、职能、责任要认识和理解清楚,定位偏高或偏低,都有可能产生“越位”“错位”或“不到位”的现象,致使作用发挥的能效度达不到预期的状态。对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还需要怎么干,判断一定要精准,认识一定要到位,才能发挥最大的能效作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兼职党务干部在角色认知的精准度上往往有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较为突出的有两种:
一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有些同志工作能力确实不错,但往往容易自负,自我“定位”偏高;总觉得组织上让自己“兼”任的那个党内“职务”,有点“屈才”,对党务工作者普遍应当遵循的高要求,对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党性修养,并没有真正理解。
一种是“兼职是额外负担”的思想。一些行政干部兼任党委委员或支部委员,认为只是开开会、挂挂名而已,自我“定位”偏低;基本上是埋头忙业务,很少主动去做党员领导干部应做的工作;没有准确认识党的工作必须“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真正内涵。个别同志甚至表示不愿兼任党内职务。
nlc202309012249
由此可见,提高兼职党务干部角色认知的精准度,是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企业管理能效的必要前提。
——认知的多角度与作用的多维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知效果必然不同。兼职党务干部的角色认知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完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就要多角度地审视自己,多角度地去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多角度地搜寻有利于自己发挥的途径和办法。只有多角度地认知,才会有全方位的收获,继而才会有可能发挥多维度的作用。
角色认知,要主动“照镜子”,多角度地审视自己。一要强化学习,从理论上弄明白履职的基本要求和尽责的路径。二要经常聆听组织的教诲,从上级的肯定与鼓励、批评与教育中找到需要坚持的目标和必须改进的问题。三要不耻下问,虚心向自己的下属求教,从服务对象那里了解他们对自己角色“唱、做、练、打”各项基本功的评判。不仅要照“反光镜”,还要照“透视镜”,敢于剖析自己,勇于亮丑揭短,善于从批评意见中找到前进的动力。要真心学、诚恳听、不断改进,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角色认知水平和发挥作用的能力,进而才能在服务企业、服务员工的宽广舞台上,不断演绎出深受大家喜爱的活剧来。
实践探索中形成的角色定位
南方电网公司所属单位大多数的党组织通过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换岗交流、考核激励,多措并举,成效初显,对兼职党务干部的角色定位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从严治党的主心骨
国有企业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是全面依法治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作为国企兼职党务干部,必须自觉担负起从严治党“主心骨”的责任,培养和锻造坚强的党性,保持党员干部特有的“骨气”。坚定政治信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恪守政治规矩。坚持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自觉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基于这一定位,公司各级全面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采取了一系列落实“两个责任”的举措,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主心骨”意识大为增强,自觉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和生活作风;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政治纪律的执行率有效提升;领导干部在职工持股企业兼职问题得到有效纠正;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止;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等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大幅提升。
——“三严三实”的践行者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总要求。兼职党务干部应当积极带头践行,争做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实诚人;争做能谋大事、能创大业的实干家;当一名不谋私利、严以用权的好干部。
按照这一定位要求,公司各级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都带头上党课,以问题为导向,排查思想领域和实际工作中不严不实的问题,并认真组织整改。通过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兼职党务工作者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的目标,认清了努力的方向。
——融入中心的开拓者
“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正确方针,也是国企兼职党务干部的“角色灵魂”。“角色”表现的优劣,评判的最高标准就是看其“融”入中心的程度如何,是不是把党组织的意图真正“融”入到中心里面去,实现工作一体化,去发挥应有的核心作用。兼职党务干部真正地成为融入中心的开拓者,让党组织的集体力量成为推动中心工作的核心动力,工作卓有成效,才会得到上下各个方面的欢迎,也才能有效地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学习团队的设计师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引领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龙头”,兼职党务干部应当是学习团队的“设计师”和组织者。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用学习来提升自身“唱、做、练、打”的“功夫”,不仅在引领党员和广大员工提高素质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驾驭企业整个“舞台”的协调配合上也能发挥“台柱子”的作用。公司的不少兼职党务干部就是这样做的。
——和谐奋进的领头羊
兼职党务干部的又一角色定位是和谐奋进的“领头羊”。领头羊总是羊群中体格最健壮、跑得最快、听力最好、视力最好、思维最为敏锐的。领头羊之所以能发挥它的先锋作用,主要是靠道德信任和信用。它身先士卒,路上有陷阱,它会第一个掉下去;前面有岔路,它会凭经验作选择;因为它是最危险的,因而它也是最有威望的。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一个战斗集体,不仅要拥有一批“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的模范党员默默无闻地工作,更需要有优秀的兼职党务干部来担当带头奋进、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领头羊”角色。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就有这样一些“领头羊”,他们团结、带领大家始终前进在不断进取的道路上。
——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先锋”二字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定位”。在过去战争年代,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句“跟我冲!”曾经唤起排上倒海的力量,摧枯拉朽地攻克敌人一个又一个堡垒;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发自肺腑地喊出一句“跟我上!”,也一定能激发千万群众的奋斗热情,共同去克服改革发展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难关。兼职党务干部应该是先锋刀刃上最尖锐的刀尖,攻坚克难的排头兵理所当然是他们始终铭记的角色定位。
——员工群众的贴心人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员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体,群众利益是一切工作的依归,群众意见是科学决策的依据,群众力量是落实工作的保证,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标尺。作为肩负党的使命的兼职党务干部,毫无疑问必须自觉地把“员工群众的贴心人”作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清正廉洁是党组织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员工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党和群众的共同期盼必然是兼职党务干部角色定位的重要坐标。经过全党集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洗礼,党员领导干部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强化自身作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高要求。做拒腐防变的带头人,做清正廉洁的好榜样,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应当是兼职党务干部角色定位的基准和一生不变的追求。公司绝大部分的兼职党务干部都能牢记“诚信做人、规矩做事”的行为理念,在坚持清正廉洁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
兼职党务干部的角色定位,虽然角度不同,但共同点是集中体现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应当是兼职党务干部角色定位永恒的基调。
(责任编辑:罗志荣)
【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认知】推荐阅读:
暑期汇报表演的节目主持台词10-12
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包装论文07-05
贺中秋迎国庆文艺晚会的节目主持词07-01
谈话类节目主持08-02
节目表演主持词10-06
合唱节目主持词10-10
会节目主持词10-18
学校元旦节目主持词08-08
元旦节目汇演主持词09-16
文艺节目主持艺术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