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精选6篇)
1.幼小衔接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篇一
幼小衔接家长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家长:为了更好地帮助您和您的孩子顺利过渡幼升小时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配合我们完成调查问卷。您所提供的情况将会给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很大帮助。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Q1:
1、您的孩子几岁了? 3-4岁 4-5岁 5-6岁
Q2:
2、您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重要吗? 重要 不重要 无关紧要 Q3:
3、您的孩子是否参加过幼小衔接班? 有 无
Q4:
4、您的孩子参加的幼小衔接班或您希望参加的幼小衔接班有什么特色内容?(可多选)
□ 常规课程(语数外)□ 艺术类课程□ 科学实验类课程□ 其他
Q5:
5、面对即将升入小学您的孩子有压力吗? 有 无
Q6:
6、您认为您的孩子升入小学面对的压力有哪些?(可多选)□ 学习成绩 □ 学习能力 □ 生活能力 其他 Q7:
7、您的孩子对上小学持什么态度? 期待,高兴 恐惧,排斥 无所谓 Q8:
8、您认为孩子上了小学出现不适应或厌学等情况,责任在于谁?(可多选)
□ 幼儿园 □ 老师 □ 家长 □ 小学 □ 幼儿自己 □ 多方面综合因素
Q9:
9、您认为在孩子多大年龄时接受幼小衔接教育比较合适? 入学前一年 入学前半年 入学前三个月
Q10:
10、您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还是选择优质家庭学习材料陪伴学习?
教育机构 家庭陪伴学习 二者结合学习
Q11:
11、若您的孩子不参加或不准备参加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原因是(可多选):
□ 不信任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 □ 学费不合适 □ 距离不合适
Q12:
12、您对幼儿园拼音教学的看法是:
教完所有拼音 能认读韵母和声母 不必教 适量教一些不必教完,以免孩子入小学后不认真听讲 Q13:
13、您认为幼儿园计算教学应教到多少以内加减? 10以内 20以内 30以内
Q14:
14、您认为英语学习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吗?
不必要,因为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到那时全面学习来得及。 可以适当学习,作为日常积累培养兴趣,但不必要。 非常必要,英语学习要趁早打好基础。
Q15:
15、在孩子入学前一年,您预计每月花费多少钱用于为购买孩子幼小衔接教育或学习产品?
50-100元 100-150元 150-200元 200元以上 Q16:
16、您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应该涵盖哪些内容(可多选)?
□ 拼音识字 □ 数与运算 □ 英语 □ 科学 □ 学习品质与习惯 □ 其他
Q17:
17、您预计每天用多少时间陪孩子进行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
40-60分钟 60-90分钟 90-120分钟 时间不定,孩子有疑问就解答
Q18:
18、您期望孩子通过在幼小衔接阶段当中的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多选)?
□ 可以独立阅读200字左右的短文 □ 会做20以内的加减运算
□ 会运用拼音拼读 □ 会做奥数中的逻辑思维题 □ 对科学知识感兴趣 可以阅读简单的英文儿歌和短文 □ 心态调整好,乐观迎接小学生活
有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学习□ 其他 Q19:
19、孩子进入小学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能否适应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 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否跟上小学的学习节奏
能否主动学习、认真完成作业
2.幼小衔接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篇二
近年来,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更加关注教育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幼小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进行了系统研究, 随后幼儿园和小学也对幼小衔接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相应的实践探讨。时过境迁, 新时期幼小衔接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 笔者对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期找到幼小有效衔接的新思路。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访谈法, 随机选取成都市幼儿园大班教师 (以下简称幼儿教师) 和小学一年级教师 (以下简称小学教师) 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50份 (幼儿园和小学各75份) , 回收问卷133份 (幼儿园68份, 小学65份) , 问卷回收率为89%, 其中有效问卷为127份 (幼儿园65份, 小学62份) 。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
从上表来看, 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同幼小衔接工作的价值, 也认为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合作, 这说明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观念基本是一致的。
(二)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幼小教师对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看法基本一致并且比较全面, 都认为应关注以下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言语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同时幼小教师纷纷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环境创设、师资条件、教学时间、作息制度、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开展实践尝试。不同的是, 小学教师更关注教育方法 (71%) 、与家长沟通 (61.3%) 等方面的内容, 而幼儿教师则将精力更多投入在教育内容 (73.8%) 、教育方法 (66.2%) 、与家长沟通 (64.6%) 和环境创设上 (64.6%) 。可见, 在幼小衔接方面, 幼儿教师所考虑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尝试更全面一些, 投入的精力也更多些。
(三) 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1. 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融合性。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幼小教师有一些共同点:在常用的方法中, 幼儿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示范和范例、观察法、谈话等;小学教师选择的是游戏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哪些方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幼儿教师依此选择了游戏法、发现法、多媒体教学等, 小学教师依此选择了游戏法、多媒体教学、发现法等。可见, 幼小教师都能结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选取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93.5%的小学教师和78.4%的幼儿教师表示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常常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方面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偏差。
对于如何设计教育内容, 幼儿教师认为要考虑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89.2%) 、幼儿的兴趣 (86.2%) 、《纲要》要求 (72.3%) 、幼儿家长的需要 (27.7%) 、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 (24.6%) ;小学教师认为要考虑本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87.1%) 、学生的兴趣 (69.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59.7%) 、幼儿园的学习内容 (6.5%) 。可见, 幼小教师在设计教育内容时能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但是, 幼小教师对彼此的教育内容缺乏深入了解 (见表2) , 在具体设计教育内容时, 能考虑对方学科内容的幼小教师都占少数 (幼儿教师占40%, 小学教师占27.4%) 。
在教育环境方面, 多数幼小教师认为两个教育阶段的环境有区别, 在教室环境创设方面要适当考虑对方的环境特点, 这说明幼小教师认可幼小教育环境的区别, 也愿意在环境创设中融合两种教育环境。但是, 对彼此环境的具体差异表现 (仅有46.1%的幼儿教师和32.2%的小学教师表示较了解对方的学习环境) 和如何融合两种环境不是十分明确, 因此带来了现实中环境创设的困难。
3. 教学时间与教育评价方面缺乏连贯性。
幼儿教师对小学一年级教学时间的了解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占6.2%, 较了解的占43.1%, 一般的占36.9%, 较不了解的占12.3%, 非常不了解的占1.5%;小学教师对幼儿园大班教学时间的了解情况为:非常了解的占1.6%, 较了解的占17.7%, 一般的占19.4%, 较不了解的占38.7%, 非常不了解的占22.6%。可见, 幼儿教师相对比较了解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时间, 也能根据小学低年级教学时间的安排适当延长教学时间 (56.9%) , 而多数小学教师往往忽视了刚入小学的幼儿对较长教学时间的不适应感, 因此带来了幼儿在小学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诸如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等。
对于对方如何进行教育评价, 多数幼小教师表示一知半解。在评价方法上, 幼儿教师常采用日常观察、作品展示、谈话、成长记录袋、幼儿互评等, 小学教师常选择观察法、测验法、自我评价法、调查法等。在评价倾向上, 幼儿教师更看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小学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不难看出, 幼小教师在教育评价方法的运用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教育评价多元化的理念。但是, 如何更好地将各种评价方法融合在幼小两个阶段以体现评价的连贯性是目前幼小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4.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 多数幼小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外, 还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育改革的相关知识, 体现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而且绝大多数幼小教师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但实际情况是, 幼小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教育改革趋势以及教育科研知识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一半左右的幼小教师对对方培养目标缺乏透彻理解, 这势必会出现幼小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在教育能力方面, 幼儿教师表现较突出的能力依次为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反思能力, 小学教师表现较突出的能力依次是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反思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而两者在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上的表现一般。
5. 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性。
为顺利实现幼小过渡, 幼儿教师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83.1%) 、带幼儿到小学参观 (81.5%) 、主动向幼儿介绍小学情况 (72.3%) 、与小学教师交流沟通 (56.9%) 、到小学观摩听课 (43.1%) 、参加幼小衔接交流会 (41.5%) 、请小学一年级学生到幼儿园交流 (30.8%) 、其他 (6.2%, 如模拟作业等) 。小学教师也做了不少工作:引导家长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50%) 、与幼儿教师交流沟通 (38.7%) 、到幼儿园观摩听课 (24.2%) 、参加幼小衔接交流会 (17.7%) 、带学生到幼儿园交流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11.3%) 。由此可见, 幼小教师能利用学校、家长等各种资源来促进幼小衔接, 且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方面更为积极、主动。但从幼小衔接的效果看, 仅有1.5%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的入学适应情况“非常好”, 64.6%认为“较好”, 26.2%认为“一般”, 7.7%认为“较差”;在小学教师中, 1.6%认为“非常好”, 40.3%认为“较好”, 46.8%认为“一般”, 11.3%认为“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偏差, 笔者认为与幼小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教育评价等因素有关。可见, 学习适应已成为幼儿入学适应的主要难题。
四、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幼小教育机构的平等合作关系
长期以来, 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主角,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主动向小学靠拢, 表面上看为幼儿适应小学做了积极准备, 但由此也引发了各种幼小衔接问题, 诸如单向性、盲目超前性、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等。其实, 幼小衔接, 不是“谁向谁单方面靠拢”的问题, 而应是双向衔接。幼小衔接应落在儿童这一主体上, 找寻儿童前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与后一阶段所需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通过衔接教育, 促进儿童自身内部的发展变化[1]。因此, 幼儿园与小学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 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 共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 推行多方位的幼小衔接措施
幼儿园和小学应利用各种资源, 从多方位、多角度落实幼小衔接的措施。
1. 加强幼小沟通。
幼儿园和小学应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幼小衔接知识讲座和交流会, 学校和幼儿园的领导应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作用, 做好各种保障措施。同时, 幼儿园和小学可组织教师互相参观、观摩学习, 深刻体会两个教育阶段的异同, 将感性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利用彼此的教育资源为幼儿顺利实现过渡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既然儿童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主体, 幼儿园和小学应多加强儿童之间的沟通, 通过开展联谊会、运动会、游戏活动、牵手互助等活动, 增进儿童之间的了解, 发挥同伴群体的影响作用, 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积极心理。当然, 幼小衔接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合作, 三者要保持沟通, 统一教育要求, 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变化。
2. 协调幼小课程衔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小学低年级设置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体育和艺术等, 突出综合课程, 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但是, 现实中幼小教师在幼小课程目标的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方面仍有较多误区, 出现了幼小课程断层的现象。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幼小课程的设计应遵循这一规律, 让儿童利用先前经验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为此, 幼儿园和小学应将幼小课程结构进行整合, 找到两者的契合点, 注重课程的综合性, 使小学教育将幼儿园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延伸、发展和深化。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方面, 幼小之间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 根据儿童需要有选择性地综合两个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像游戏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档案袋评价法、自我评价法、作品展示评价法等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也便于师生间的互动和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应将这些方法有机地贯穿在幼小课程衔接中。
3. 优化教师专业素养。
美国幼儿教师和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可以互相到对方学校执教, 日本实行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资格证书通用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打破幼小教师素养之间的断层, 更好地促进幼小衔接[2]。鉴于此, 我们有必要从教师专业素养入手, 架起幼小教师衔接的桥梁。尤其是幼小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更新完善幼小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另外, 幼小教师的职前教育要注意幼小两阶段教师素质的综合培养, 职后教育则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换岗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双方对彼此教育情境、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学习, 在实践中完善个人素质。
4. 搭建幼小衔接教研平台。
与国外相比, 我国在幼小衔接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尤其是实证研究较少, 无法发挥教育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 有必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搭建起幼小教研的平台, 引导幼小教师在真实、鲜活的教育情境中, 敏锐地捕捉衔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共同的研究探索或在专家的指引下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从长远看, 幼小之间的联手研究势必有利于幼小衔接的良性运行, 使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更能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1].
3.幼小衔接,家长要警惕三个误区 篇三
误区一:
幼小衔接=突击教育
许多父母认为,幼小衔接是升入大班后才能做的事儿,当孩子到了大班下学期时,便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所以出现了大班下学期“加班”“加码”现象,导致孩子“消化不良”。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可以说,整个学前期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突击”,而是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做准备,应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加以培养,并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到大班时再进行适当的强化。
误区二:
幼小衔接=小学提前化
可能在一些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有些父母为孩子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课程,并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过分重视片面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孩子的成长是受生理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以致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
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会为孩子上小学做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但是,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或者全部。事实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心应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保持孩子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筵误区三:
幼小衔接=多上培训班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孩子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应该是: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不过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其实,幼儿阶段孩子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幼小衔接中,家长千万别错了方向。
4.幼小衔接家长会 篇四
幼小衔接,主要是培养幼儿入小学学习和社会性方面的适应性。
围绕这两方面,家长可以对照看一下以下几方面孩子的达成度如何,是否已经从心理上和能力上做好了入小学的准备。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人际关系上一点点事情就要找老师解决?)任务意识(每天的小任务是否需要提醒?)节约意识
自理能力(大便后的擦拭、系鞋带、衣领纽扣等细节)
前书写能力(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早期的前书写经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他是儿童对书面语言的一种探索,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基础;其次,能进一步加强口头语言能力。同时,它能帮助和支持儿童其他能力发展,包括认知、数学和社会性的发展。通过这些图符能积极调动已有经验、处理较为复杂的情景,并试图理解他人的意思。培养:记日记、写备忘录、提供笔和纸记录计划等)求知欲望 人际交往
规则意识(坐姿、安静有序、不插队)积极情绪 表达表现
计划与评价(规划好自己的能力:自由活动时有些幼儿目标很明确,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做事有条理。大部分小朋友来园后无所事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仍然需要老师不断提醒,通过时间表、写计划等改进)探究能力
入学兴趣与愿望
自我保护能力(躲避危险的能力)
文明乐群(个别幼儿喜欢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以吸引他人注意)
阅读能力(早自习,大部分幼儿能专注地自己看书,个别幼儿注意力较分散,经常要讲话)
专注力(写字阅读)
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论)自我表达
倾听能力(倾听同伴能力有待提高)
时间观念(迟到、拖拉。原因:缺少对时间的感知;从未自己支配过时间;没有遵守时间约定的习惯;缺少约束没有后果;时间储蓄罐:和孩子约定好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每顿饭半小时内吃完,玩游戏不超过半小时等。然后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了,那他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放入储蓄罐,每周统计一次,这些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玩游戏到游乐场玩外出旅行等)、精细动作(握笔姿势)
• 《我要上小学》主题
1、熟悉、了解如何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
2、逐步习惯独立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用品。
3、初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向往当小学生。
4、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5、体会我们已经长大,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毕业。
• 早自习
周一语文
周二数学
周三英语
周四阅读
周五益智游戏或前书写
• 社团
摄影、植物标本探究、烘培、编织、黑板报等
• 走班上课
模拟小学课堂,上下课铃,课间十分钟
• 每日小任务
养成做作业的习惯,前书写的培养
• 每日打卡
5.幼小衔接主题家长会 篇五
一、幼小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衔接 1、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2、幼儿园到小学的六大断层
(1)关系人的断层: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老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老师,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2)学习方式的断层:幼儿园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学习方式,孩子必须适应集体学习的新形式。
(3)行为规范的断层: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社会结构的断层:孩子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可,产生新的归属感。(5)期望水平的断层:家长和老师都对小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减少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尤其是家长,希望每次考试要得100分,要当班干部等。
(6)学习环境的断层:幼儿园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以上这些断层使30%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二、幼小衔接的内容------衔接什么(一)激发良好愿望,提升学习兴趣: 1、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2、提升学习兴趣:
让学习象游戏一样有趣----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赞美孩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精神奖励为主。
消除学习辛苦的印象----让孩子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有动力就不觉得辛苦。
让孩子领略学习的成就感---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和赞许,会增强自信心、求知欲、满足感,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即学习的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周围同学,街道周边标志物等)
2、专注能力---起到决定作用。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的做10分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奇东西干扰等。
3、记忆能力---整个智力能力的基础。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三)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培养孩子爱读书:首先家长要爱读书;多与孩子共同读书,作为消遣;选择适合孩子的书,避免大部头书吓倒孩子;让孩子随手可及喜欢的图书;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广泛阅读;和孩子讨论读后感等。阅读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练习手段有:坚持口述日记;多用提问方式与幼儿交谈;延伸孩子的话,引导继续表达;多与孩子说话,要学会渲染;多听孩子表达,耐心倾听;创造机会让孩子表演展示;看图说话或编故事。
2、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让孩子理解时间。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
让孩子珍惜时间。认识钟表,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提高效率。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自己掌握。做到先学习后玩。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3、克服孩子粗心的坏习惯
粗心不是习惯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是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改正。
不要只重视孩子学习上的粗心问题,而忽略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纠正孩子粗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日常生活中避免粗心的情况,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养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准时上床,独立入睡,不轻易改变作息时间。设置闹铃,按时起床;和父母穿衣比赛;坚持早锻炼等。
2、让孩子喜欢吃饭,避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3、热爱运动,除单纯的玩耍,还包括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绳等。以次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积极心态;家长要参与孩子游戏,充当孩子的玩伴。
4、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家长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设立孩子自己专用的物品、空间和抽屉,允许孩子将房间物品弄乱,但要自己收拾打扫整洁;经常要求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物归原处;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5、自我安全保护:
(四)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1、让孩子学会独立。独立性非常重要,小学生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要独自面对和解决。
常见现象:家长代劳提书包、收拾书包,家长三陪(陪读陪写陪做),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做作业,忘记带书、红领巾等,喂饭,帮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家长不放心,不放手,变相的爱变成了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根源是不尊重孩子,没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不独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独立,依赖性强,不会选择和处理任何事情。、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变的坚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生存能力。3、增强意志力---坚持性,自制力,规则意识。自我约束:一件事必须干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废。
遵守规则:自我不等于自我为中心,无拘无术,而是要遵守纪律、上课规则。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4、培养自信心,勇敢精神等。、保证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大声表扬,单独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五 幼小衔接的方法----怎样衔接(一)幼儿园方面 具体要求:
每个孩子带一个小书包,写上自己名字,装自己的书、用品,放到固定地点,每天带来,必须配备。
设立值日生,张贴明显的值日生专栏,详细职责分工,制作值日生牌,执行值日生值日制度。
上课时间延长至35分钟,期间减少幼儿外出入厕喝水次数,加强上课常规(举手发言等)。
实行不来园请假制度,幼儿不出勤必须电话或当面请假。
班级配备钟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张贴在幼儿看的见的地方,教孩子学会看各种表。各生活环节“限时制”:洗手,穿脱衣服,叠被子,吃饭等几分钟必须完成。举行各班“叠被子比赛,穿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等多种小学生能力培养的比赛活动”。
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每个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二)家长方面
保证孩子健康体质:饮食,睡眠,运动,环境,心情。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到超市买东西,买早点,洗袜子等。坚持为幼儿记口述日记:认真对待并坚持。
创设环境,增加幼儿交往机会: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旅游。熟悉交通路线,熟悉小学:到小学参观,与小学生交往。
每天与孩子交谈,倾听孩子心声:不要只关心孩子学了什么,而要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每天陪孩子专心干一件事情,培养专注力。(拍皮球,串珠,拼图,挑豆粒)多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多提问孩子,增加认字的兴趣。和孩子大声朗读诗文,练习发音、咬字、气息、感情、流畅。
物质准备(安全,方便,实用):书包,闹钟,铅笔橡皮尺子,记作业本,《格言》
6.幼小衔接家长发言稿 篇六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以往的家长会都是大同小异,但是这次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还有几个月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的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我们今天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
在讲之前,我先请家长看一段幼教专家的话:
自从欧文创立第一所幼儿学校、福禄倍儿创立第一所幼儿园,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与传统性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就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给大家看这段话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幼儿在园的这最后一个学期,协助幼儿园做好孩子幼小衔接的工作。
也许家长不了解,孩子上小学以后,由于生活上习惯上的变化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果我们成人注意一些,做一些工作,完全可以让孩子很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的重要。
由于我们这次家长会本来时间就不是很充裕,所以,我们班级的计划在这里就不说了,主要说一说家长需要知道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
一、让孩子先到小学看看。
我们家长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护孩子的安全和教育孩子是同样重要的;但是小学教育则是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小学生上课就是上课,下课就是下课,要求很严格的,要求孩子必须有一个很严格的常规,比如上课不能随便上厕所,不能随便离开座位,这个我们本学期开始也已经开始要求了,但是总有六七个孩子这方面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会给孩子一个适应的时间段。
关于让孩子到小学去看看,我知道有的家长可能没有这个机会,这个到小学看看的活动,我们在学期末也会开展,但是只去一次,肯定就不如多去几次效果好,还是希望有机会家长能带孩子去看看,如果没有机会,可以让在小学上学的邻居多和孩子说说小学的情况,让孩子在内心先熟悉熟悉也是很好的。
二、现在开始生活自理
说到生活自理,我认为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在幼儿园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自己进行的,而且基本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关键是在家里,我也是家长,我明白做家长的心,都希望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其实,我们真是应该克制一下自己,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甚至帮大人做一些事情,有的家长也反映是孩子不想做,那么责任还是在家长,家长要多用鼓励或者是感谢的语言,孩子从中找到成功感以后,他自然会经常去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家长不管想什么办法,让孩子明白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有了这个意识以后,自然会用这句话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关于生活自理,在我们班级是从小班开始就要求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做的还是比较好的,现在,我给孩子们分了组,每组做一周的值日,我了解到有的家长对孩子拖地、擦桌子还是持反对的态度,认为完全是在帮助老师干活,其实这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责任意识,很多时候孩子们是很难弄干净的,老师还是一样需要再打扫的,希望家长对孩子干值日这个问题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一个人的勤劳和勤奋是紧密相连的,一定要尽力帮孩子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另外,在家里要注意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生活起居上,从现在开始就要要求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甚至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等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饮食上要督促孩子不挑食、吃饭的时候不拖拉;卫生习惯上孩子要注意餐前便后要洗手,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检查的,所以全靠孩子自觉。
还有一点家长容易忽略,那就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我们的孩子吃得好,又整天看电视、玩电脑,不喜欢运动,因此更需要多多锻炼身体,有几个稍微胖一点的孩子,家长应该注意了,改变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一点,因为太胖了以后不仅是对身体没有好处,对心理也是没有好处的,比如孩子在参加一些体育活动的时候,达不到要求,难免会引起小朋友的笑话,时间长了,他会产生自卑的心理的,希望胖宝宝的家长稍微注意一下,尽量帮助孩子调整。
第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课上专心听讲、专心听同学发言、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知道问等。其实,这里面的一些习惯,比如认真完成作业,这个班的多数孩子还是做得比较好,这与家长的督促是有很大关系的,其他一些习惯,希望我们家长和老师,尽快得帮孩子养成,养成这些习惯在学业上将会非常受益。
说到学习,我还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就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为孩子准备一张只属于他自己的书桌,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虽然现在孩子还不会写字,但是他们会画画,让他们在自己的书桌上随便写写画画,先熟悉书桌这个学习的空间,家长在选择书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如果做长久打算的话,就给孩子准备那种可以随便调节高度的桌椅,孩子可以用很多年。
这是我向家长交代的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小的问题,个别孩子的问题,那个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慢慢发现慢慢忙孩子纠正的。
总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我们不能忽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平稳过渡。
关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我暂时先说这么多了,家长要是有什么问题或者建议,等会我们再一起讨论。
下面我需要说几点班级的事情,其中有很多都是老生常谈,但有的是不得不说,在此占用大家的时间了。
1、送孩子的时间。每天最早7:30—8:20入园,因为我们老师都是早来的,所以家长不可以别把孩子送到大门口或者大厅里就走,必须送到教室里面,保证孩子的安全。
2、不要带危险品入园。入园前最好检查一下孩子的口袋,不要带危险品。比如一些小发卡、打火机、还有一些比较尖锐的小东西,老师很难发现,孩子在午休的时候会容易出事情,到时候就麻烦了,所以我们平时就要多加注意。
3、要使用接送卡。虽然我和家长都已经很熟悉了,但这是定好的制度,就必须执行,万一因为接送卡的原因,让孩子的安全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很难处理了,所以我平时对这个要求也可能严格了一些,还希望家长能够谅解,也希望以后继续坚持使用。如果有很特别的情况,没有办法来接孩子,让别人代接的话,也要事先给老师打个电话,要不然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让别人再把孩子接走了,这是责任问题,我们必须都重视起来。
4、直接给老师提意见或建议。
关于家长针对班里老师的问题,向园长或者更高一级的领导提意见的情况,我知道每个班都有,但是我希望我们班不要出现,因为这样的事情领导一定会反映给班里的老师,让老师来改正或者注意,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老师的情绪,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班里的老师和家长一样,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教育好孩子,不管做什么,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可能有些问题我们不能够相互理解,或者处理的方法不当,只要大家把问题说开了,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所以,我希望以后,有什么问题或者对我们的不满,尽管提出来,如果合理,我们一定会改正,而且绝对不会因为您给我们提意见就会忽略您的孩子,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这是我们作为老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所以请就家长放心,如果有什么问题,当面给我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处理好的。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班级的一些小事情,下面说一说孩子的情况.1、孙佳祺:佳祺妈妈问道,孩子在家任性的情况,家长的处理方法,其实现在多数孩子在家都是任性的,但是我们家长要努力帮孩子改正,孩子任性是有有目的的,就是引起家长的注意,满足自己的要求。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是没有道理的,一定是因为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才耍赖,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立场坚定,如果劝孩子几句还不管用的话,那就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就是暂时不要理他,事后再讲道理,其实佳祺妈妈的做法是非常好的,让孩子自己哭闹就好了,过个几分钟引不起大人的注意,他自然就哭着没劲了,对孩子的性格是不会有影响的,毕竟孩子任性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如果多次任性以后,家长不理,没有效果,她以后也就不会再用这种任性的方法了,这就是面对孩子任性时的冷处理方法,家长可以试着用一用。
说道孩子任性的问题,我还想 到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是说中国家长与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举一个例子,就是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我们中国家长的做法一般是:比较理智的家长会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但孩子都任性,未必会听;还有的家长会说:是什么东西绊倒我的宝宝了,来妈妈扶起来,这样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以后遇到问题就不会从自身找原因了;还有的家长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一个劲的埋怨孩子。这是我们中国家长的一般做法。美国家长是怎么做的呢,人家会先表扬孩子,其实我刚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怀疑,孩子跌倒了有什么好表扬的,人家却能从孩子跌倒这一失败的行为中瞬间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先进性表扬,人家家长是这么说的:宝宝真棒,跌到了都不哭,自己爬起来。就算是再任性的孩子,听到别人的表扬,本来要大哭的,相信也就不会再哭了。希望我们作为家长的都要学会这种教育孩子的技巧。
2、付荣发:家长问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还有成绩在班中多少名,我能体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系,到了大班下学期,家长确实是应该更多的关心一下对学习的情况,但是孩子这么小,谈不上什么学习态度,荣发是很调皮,因此在课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很长,掌握知识也就相对较慢一些,关于在班里的排名,这个很难说,如果从体育方面他能排在前5名,从音乐方面说,他也排在前面,如果单从学习知识来说,他大概会在30名左右,我们一般是不会对孩子进行综合排名的,现在孩子的发展需要全面的,不管哪一个方面好都是值得家长骄傲的。
3、孙鑫茹:家长提到孩子在家的自理能力,刚才我也讲过了,孩子在幼儿园自理能力都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在家就不行了呢,其实我们家长也要体谅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其实是有点压抑的,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但是老师必须要求孩子行为一致,所以,有些时候,孩子难免要克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克制了一天,回到家自然会放松一些,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这个放松的机会,但是放松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不用自己做,这个要靠家长掌握的火候,不能事事包办,也不能一点不帮孩子。
鑫茹家长还提到了一个让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的问题,其实,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应该自己睡一张床了,但这件事情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的,我相信很多家长现在也正面临着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我也没有尝试过,所以就找了一些资料,我们在这里一起看一下。
与孩子分床睡的好处。
好处:孩子和父母分床睡,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孩子单独睡在小床上,和父母保持着距离,在客观环境上就限制着孩子对父母的依附性,在心理上培养着独立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条件的家庭,孩子到五、六岁就可以单独住一个房间,使孩子逐渐意识到他长大了,有他自己的天地。父母的限制少了,独立自由多了,对培养孩子大胆、勇敢的秉性是很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
1、要改变孩子的习惯,首先要选择季节。冬天被窝凉,孩子依赖性大,这时让他单独去睡,行不通。天气暖和后,可以试行。
2、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已习惯单独睡觉时,妈妈就不要再伴他入睡。但夜间要注意给孩子盖好被子,并在孩子早晨醒来前起床。
3、曾记得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孩子睡得很好,第二天,就应该进一步给予鼓励,以强化孩子的独立心理和行为。让孩子逐渐习惯独自睡眠。哪怕是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让孩子知道你时刻在关注她。让幼儿自己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在班里我们也会组织这方面的活动的,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会从你们身边独立出来的)
具体方法:
1.耐心说明。以先给他讲道理,为什么要和父母分床,分床题有哪些好处。要让他明白分床睡是很自然的事,就像小动物长大后总要离开父母去独自觅食一样,独睡是一个人成熟、长大了的标志,而不是父母从此不再爱他了。
2.布置优美环境。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布置一个儿童天地,充分利用孩子的想象,比如把小床布置成一条小船,或着军舰,在墙上挂上各种五颜六色的图案;再把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挂在床边,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带他参观别的小朋友独睡的小床,他清楚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床后,会想:“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还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
3.循序渐进。分床并不要求一夜之间完成,在分床时,父母应尽量保持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如入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以减轻孩子的遗弃感。
【幼小衔接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英语写作能力11-01
浅析幼小衔接教育策略08-30
幼小衔接拼音16课09-05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06-21
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方案06-26
大班幼小衔接主题活动10-10
龙坑:开展“幼小衔接”观摩活动11-05
暑期幼小衔接班课程安排07-01
开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活动简报08-26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论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