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秘密读书心得(7篇)
1.教与学的秘密读书心得 篇一
借鉴+实践+反思=?
――学习《教与学的秘密》心得体会
坝盘镇民族完小 郭建平
我在学习研讨《教与学的秘密》一书之前,首先上网了解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因为《教与学的秘密》是作者王晓春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根据自己的体会所撰写的。《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另一著作。佐藤学,1951年出生,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 佐藤学教授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在学习班中他推进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学校里他推进构建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 的关系;在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方面推进由监护人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他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的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对学校进行的改革。他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了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一、建立倾听的课堂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让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我的课堂上,我很希望学生多多发言,但是事与愿违,有时会沉默、自问自答、或是迁怒于他们,后来读了《教与学的秘密》之后,我知道“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与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对话中。”,我也试着去努力了,心平静了,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努力在营造一种倾听与回应的氛围,对暗暗支持你的声音没有很敏感地肯定它,在这方面,我要好好努力!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在日常交谈中,有一类人是不为大家所喜欢的,就是无论你在讲什么,他都没听进去,而只顾自唠叨,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暗自祈求这无聊的对话赶紧结束。这是因为,对话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如果你有过这种经历,就不难理解课堂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小我们就被鼓励要积极发言,发言要大声清楚,通常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势来丰富和活跃课堂,于是乎,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形形色色的手势还见缝插针,把课堂塞得满满当当的,然而没有倾听的“ 对话”只不过是不入耳的喧嚣。我们的学生常常在没有听清教师的话语后就急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只要发言就要鼓励”的信条下,肤浅变得堂皇。发言结束后学生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充耳不闻。没有倾听,对话变得缺乏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淌,根本不能汇成集体智慧的海洋。小学阶段的闹哄哄到了初高中阶段后变成了表情麻木,沉默不语,而美国的情况却相反,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我们原先的对话是没有倾听、急于表现的“虚假”对话。不仅学生需要倾听,倾听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听学生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同学回答。佐藤学认为,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能在有这样的教师的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他提出要创建一个润泽的课堂,润泽是相对于“干巴巴”的教室而言,干巴巴的教室里教师与学生都是紧张的,润泽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每个人的呼吸都是这种均匀、柔和,大家互相倾听,真诚地交流,轻声模糊的发言也是被允许的,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思维正在延续的过程,事实上,真正的创造性的发言往往都是轻声模糊的,如果强迫学生大声地喊出自己的意见,或用手势在对错之间站队都隐含着撕裂他们思维的危险,在“润泽”的气氛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都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而不会为无话找话而紧张地中断自己的思维。
二、打开教研的大门
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却只用短短 30 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都必须改变。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能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
我曾经和几位在我看来极为出色的老师交谈过,在交谈中他们的眼中流传飞扬着智慧的神采,然而一旦当我提出是否可以听课时,谈话尴尬地戛然而止,神采即刻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警惕,接下来通常都是婉转的谢绝。在佐藤学教授看来,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即每个教师都要保证一年一次的公开授课;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为什么教师们都一丝不让地死按住门把呢?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研讨往往是集中在评价课的好坏上,加上评课人又带着各自的标准和立场,这使得教师们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恐慌之中。授课教师徨徨走进研讨室,感觉不啻于一场宣判会,谁都不喜欢被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这也解释了教师为什么会花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一节公开课,他们所认为的公开课的价值也在于精心的准备使授课水平有了提高,很少人会提及事后的研讨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研讨在他们看来尤同句点式的评价,无论听者还是讲者都注意“好坏”的简单评价,除此之外,研讨会充斥的便是一些无聊的空话和套话。实际上,如果想真正触及一节课的丰富性、特殊性,并且对教师的反思有所帮助,让整个研讨会充满意义和乐趣,首先我们就该抱着无论从每堂课我们都能学习到什么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后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学生中间,这样才不至于只看得到教师的“表现”,被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比如,教师的板书如何、条理是否清楚等等束缚住自己的眼睛,对课堂发生的一切丰富多彩的事都置若罔闻。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不会到研讨时把那些填空式的评价说完以后,就无话可说了,才有可能就课堂的实际情况作活泼的交流,分享和谈论课堂上的乐趣和困难。这样的研讨才是让人期待的,并进一步地形成同事间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而不是互相猜疑、各自为政、互相排斥。教师从研讨会上获得乐趣和收益,就不会再对公开课感到惧怕,甚至会要求开放日常的课堂。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
综合学习产生混乱的原因还在于认识上的错误,即把综合学习理解为通过“经验”进行学习,而把学科学习理解为通过“知识(技能)”而进行的学习,这种两分法的错误理解导致了认识上的错误。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综合学习就陷入到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中,而学科学习就陷入到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中了。为避免混乱,必须先要确认一点,那就是,不管是综合学习还是学科学习,都要实现学习的课程,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
佐藤学所说的综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最具创新同时也最具争议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往往过于表面,这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扭变成传授课,在课堂中完成了海洋生物的“探索”,一些学校认为是兴趣活动课的翻版,一些学校认为是综合实践活动是日常紧张学习的放松操,让学生出去走走,参观参观。要加深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首先必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与分科学习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孩子气的蹦蹦跳跳,恰相反,它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学习。佐藤学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分科学习的区别在于组织方式的不同,综合学习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而分科学习是以“内容”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分科学习的初衷是分门别类地清晰呈现知识,使知识能深入、累加地传授给学生,以实现夸美纽斯所设想的“百科全书”式人物的理想。然而,现实却不是分门别类地,问题总是以复杂的、丰富的方式整体地呈现。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手足无措是不难预料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意识到分科课程这种缺失后的新的课程形态。此外,当面对一个真实问题时,人往往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去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深入的探索的精神也是宝贵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惊喜不仅在于它带来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在于这种课程形态带给我们的冲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表现为一种与客体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活动,这带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立体审视,课堂也是这三种实践的活动,将扁平、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会拿出面对丰富生活的兴趣,调动所有的情感、兴趣、知识、智慧投入学习之中。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其中蕴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丰富意义,提供了一个契机。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运用于学科学习中,但是认为就是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理解”,这也就是新课改课堂被人指责为“活动课”的原因所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教师缺乏开发、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素质,实际上,一来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毕竟是新生事物,对于新生事物我们总该允许一些探索的时间,二来 是因为我们的教师从小所受的教育也表现出了后遗症,佐藤学说,他甚至觉得,这种素质与其说是存在于那些学生时代就一直优秀的教师中,还不如说是存在于那些学生时代不爱学习,而在大学阶段或进入社会后才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大开眼界、不断进步的教师中。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学生一起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他还指出,许多教师为活动主题苦恼的原因在于他们都只在学校中生活,也不在社会中生活。当你留心生活,就会发现丰富的生活向你展现的课题比比皆是。
四、打造学习共同体
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公立”学校是“我的学校”,同时也是“大家的学校”。每次访问小千谷小学时,我总是感到,要在学校生活中实现这一理所当然的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市民的真心诚意的共同参与。如果学校失去了这些热心于教育和学习的人们,那么,它即使能够招收和训练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发挥任何创造能力的机构而已。……一进小千谷小学,迎面扑来的是学生的声音:“欢迎到我的学校来!”听到学生喊:“请来我们的教室啊!”真是比什么都高兴。学生的心情真诚的、坦率的。
佐藤学教授称日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为“静悄悄的革命”,他认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性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其实,我们目前经历的这场课程改革也是如此,教师是这场革命的中坚力量,只有我们都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教学,“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困扰,但是在和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让我们坚信脚下的路是正确,这场革命最终将会是一个双赢,即无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变得更有活力,愈加热爱他们的生活,意识到这点,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和沉着,在我们的耳边回荡着佐藤先生的箴言“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总之,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2017年2月24日
2.教与学的秘密读书心得 篇二
一、教学上客观并存着三种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并存着三种过程, 即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通过教师实施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当这三种过程协调同步时, 教与学就进入一种理想的境界, 否则, 就会导致教与学的失效或失败。
二、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
目前, 虽然通过继续教育培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仍然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 就是以教师的逻辑思维过程代替客观存在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以及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 具体表现是:
1. 误以为教材内容就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
没有挖掘教材系统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 导致不能正确地、恰当地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2. 误以为教师的思维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
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是基础和思维特点, 导致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错位或脱节。这两种现象, 都导致“教”与“学”的不协调、不同步, 形成学生思维的障碍和混乱, 使教与学效率大打折扣。
三、怎样做到教与学协调
1. 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
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稳性系统, 虽然教材中的表达“显化”了知识发展的“主干”, 但是, 新知识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的, 新知识的生长点是什么, 它又是继续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 有哪些用途等等, 这些情况在教材中是不可能全部反映出来的, 它的全部内涵要靠教师认真钻研才能感知其存在, 再通过教师设计的过程展现出来, 使学生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2. 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步。
3.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心得 篇三
最近读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让我对学生和教学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本书中作者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可以给教师展开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扩大思维空间,另一方面,教师掌握了这种理论,就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本书中的一些例子和教学策略可以灵活性地运用到我们的小学教育中,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并与现在的教学改革相结合,取长补短,丰富学生的课程,让教育做到真正多元发展,它认为智力的培养不仅得益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得益于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良好的环境对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对于教师而言,我们首先要确认孩子的智能强项,而且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智力发展的聪明环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心理学家认为: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以导致人的大脑结构以及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在学校的教育中,如果把学生放在一个积极向上,充满乐趣并且营养丰富的环境中,那么其心智就能持续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我们的教室分成八个活动区域,每个区域对应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让学生课间或者课堂上进行自由选择活动,那么长此以往,学生自己擅长的智能肯定有所发展。
除了创设智能发展环境,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融入多元智能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只重视学生某一方面智能的发展,而把其它智力教育内容排除在外,这样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片面和狭窄。教师其实应该多给孩子打开几扇窗,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挖掘学生的智能强项,采用多元发展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成绩落后的同学教师要从多元发展的角度来引导他们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其实要求教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接受孩子,了解孩子的独特性。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智能因素,课堂里要设计更多的智能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智力解决问题。智力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所在的文化环境,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所展现的能力才能被叫做真正的智力。班德纳非常重视情境教学里的项目学习,他认为只有这种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让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以一种更为广泛的方式运用智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并且是最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会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转变,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到自由的发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学生发展内在智慧最本质的要求。
4.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心得体会 篇四
本世纪初我国把教育信息化列为政府的重大改革项目予以推动和落实,以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由此逐渐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校园网,接入互联网,进行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现代职业学校必须进行的教学尝试。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下的新教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适应新环境下教育的需要,对职业学校培养出掌握实际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同时具备自学能力的毕业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概念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便捷性,共享资源等特点,教师采用“引”和“导”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师生交流,协作研讨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使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工具,将网络本身视为教学环境,一个无视地理,时间的教室,充分利用网络上海量的知识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较大好处。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特点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过程交互: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交互不仅使学生获取教学信息,而且还因为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重视感,从而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页链接或教师引导下,通过网络共享丰富多彩的适量教学资源,还可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制作的教学资料片以互相借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方式变化:网络教学,中心是学生的学,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进行教学的组织和调控,并在网络中进行查阅引导、点对点的因材施教来帮助学生,而学生之间通过学习小组进行协作讨论,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内容丰富:现代网络发展速度非常快,作为授课老师,只要稍为注意,就可以搜集许多跟教学内容相关网上教学资源和拓展知识,比如本校或外校编制的课件和网上的百科。并且网络教学多种媒体表现形式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学生可以获得更详尽的知识积累。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实现方式
现行的基于网络环境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集中授课与点对点解惑。教师先集中学生(可以在普通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然后将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接着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收集信息,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常用交流软件,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当出现同学间讨论也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指导解疑,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辅导,还可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公布并纠正,对有创造性的见解进行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
(二)自主学习方式。教师充分利用积累的教学资源,将之存放在学校教学资源服务器上,并在学校主页上放上链接。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和任意时间通过网络访问教学网站主页,经过必要的验证,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具体课程,然后浏览知识内容和任务信息,并可以通过与教师、同学进行即时或非即时的交流咨询,获得学习帮助。学生即可以共享教学网站上面的大量教学信息,还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搜索功能搜索到相关的拓展知识。
五、常见问题和对策方法
笔者在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不少现实中难以避免的一些问题,下面主要谈谈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竖立正确的理念。笔者因为较早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教学和工作,碰到过相当一部分教师因为对此教学模式的错误理解,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有一些抵触和失误。
比如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就是将教师讲述转变成多媒体的演示,师生间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就是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我们通过培训时的实例让他们明白,网络中的教学形式多样,单纯的演示只是换个皮的灌输,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任务驱动和手段多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主动的学。网络教学中,课堂提问回答仅仅相当于是网络中交互的一小部分,网络中的交互还包含着学生之间的交互,排列组合的数量级更高,还可以进行非实时的交流,这对与课堂问答是非常有效的补充。
还有一些教师,认为网络教学最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内容和素材在服务器上一堆,课堂上布置任务,然后坐等学生交作业。这就需要让他们明白网络教学虽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但本质上需要有规范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是组织和调控者,学生学习的方式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本质上还是一样的。网络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要有适应过程。初接触这网络教学的学生因已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较易出现必须由老师进行指导和要求,少有主动性探索网络上知识的现象,更有部分学生因为网络媒体中多样信息的出现,结果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出现课堂纪律失控。解决办法是在学生初接触此类教学模式时,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性学习,并且特别要注意不能因为要搞活课堂气氛而把教学课件搞的过于花哨,从而让教学过程变得主从颠倒。在教学中还要仔细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上各种媒体的喜好,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分配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有一个适应过程,并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教学进度的度量条件。
(三)教学信息容量过度。笔者在刚开始网络环境下教学时,出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考虑,在网络上放置了大量的相关拓展知识和教学资源,但是学生的反应并不好,经过调查发现原因是知识信息太多,选择的东西也太多,从而让刚开始接触此类知识的学生无从下手,多数学生无法消化吸收。并出现学生间无法同步学习,协作讨论的课堂现象。因为课堂上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是不可能无限制扩张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接受、能消化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当笔者适当减少了部分重复和过高的知识拓展内容,同时调整教学资源的排列顺序,加以时间说明,以方便学生检索后,学生的反应较为良好。由此深刻感受到网络教学中过大的信息容量并不适合,要从掌握学科教学大纲里的知识要点,教学重点难点出发,不能过度增加知识信息。这一点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
(四)教学素材积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进行课件制作,曾设想制做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对某些专用课程长时间的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想法并不正确。首先因为专业的问题,计算机课程的变化很快,即使是一些经典的程序设计类,也会有教与学的新变化,而不得不加入新的内容。至于非程序设计课程来说,课程内容更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经常变化。经过思考和经验积累,笔者发现较好的办法是制作课程子模块。把一些常见的学习问题或突出重点的教学内容单独做成小课件,放在网上,比如网络课程中的硬件介绍和拓扑图,C程序设计中的经典程序,图形图像课程中的变形、路径操作,文字表格处理的字体页面调整、函数应用等。根据的不同需要,或将其嵌入新课件,或将其嵌入讨论系统等,从而简化了课件制作过程,还可不断积累效果较好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笔者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索资料。并假想转换角色,自己是教师来制作传授别人知识的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强化了自己查找资料和自学的能力。
六、网络环境建设
基于网络的教学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学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一个以上的教学站点服务器,最好接入互联网,建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专业维护人员。这或许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负担还是较重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央对于教育的重视,限于硬件上的教学条件应会得到改善。从笔者所在的地区来看,网络环境的建设,普通的学校基本都能完成,即使不能达到一个完整功能的校园网络,也通常具备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接入互联网这一点,在多数地区的学校应无问题。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速度极快,通常从设计到完成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所需的硬件和集成能力来说,多数学校所在地的商业公司都能完成。最基本的网络硬件要求:星形拓扑结构,双绞线布线,普通网络教室或小型计算机房,普通路由,交换机,教学服务器。
软件上从笔者使用的经验来看,学校一级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对技术的依赖并不高。如果充分运用已有的公网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专业网站、通用软件等资源,并把握技术复杂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员去做这一原则,那么只需要校内教师学会运用一些常用办公或已经设计好的课件软件而已。比如:Authorware或课件大师,微软办公套件里的powerpoint、黑马网络教室,免费邮件系统、QQ软件等。
七、结束语
5.浅谈教与学的论文 篇五
教与学是学习活动开展的两个方面,主体分别为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怎么教好,对于学生来说怎么样才能学好,共同的目标是成绩优异。但常见到的是教师说学生教不会,学生说学不会。
先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恼人的问题:在课上讲了几遍的问题,过几天学生又不会了,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刻刻苦苦的学,到头来,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往往事倍功半。其原因何在,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演绎着“三个一”:“一种教法”——凯洛夫五教法。此法1951年传入我国,根深蒂枯影响了几代教师,甚至成为不少教师的思维方式;“一种要求”——教正确、讲明白。不少教师认为这个要求很高,其实,让教师别把课讲错了,别让学生听迷糊了,这个要求高在哪里呢;“一种精神”——老黄牛精神,或者叫做奉献精神,现在好多学校都提倡加班加点,教师在校工作时间超过13小时,老师累学习也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固然需要“奉献”精神,但其途径是否就只有在时间上做文章。
如果我们能找到了一种省时、省力、低耗、高效的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跳出“题海”、跳出“时海”还教师一轻松,还学生一自由哪该多好啊!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重视,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到来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全世界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话题——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我们晋城也近十年了,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待教学改革通常有三种态度:一是一味的拒绝,不管张三李四、国内国外,概不接受,老教师居多。二是机械模仿,照抄照搬,目标教学有四个步骤,我就有四个步骤,别人挂小黑板,我也挂小黑板,青年教师居多。三是昙花一现,今天学这个经验,明天学那个经验,几天以后还是老样子。这山看的那山高,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学不到。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观念的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以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彻底解决观念的认识问题。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关
1、树立“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才”人才观。“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这个观念没有错,但“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是人才”就不正确了。可是,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的认可了后者,并导致一些不正常的教学行为,一俊遮百丑,只要学习好,当班干部、入团、评优等都优先考虑。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据有关网上资料介绍:中国的职业可以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83个细类,具体有多少个小类,就无从统计了。那么照此计算,全国就该出现1883个状元。以此类推,每年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学习好,能考上大学的是人才;那些唱的好的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是人才,那些跑得快的学生像今年的奥运冠军刘祥为国争了光是人才;那些会养蘑菇、种大棚的的人不也是人才吗。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学校和教师都是因学生而存在,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的,学校和教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做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的个性、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且相信每学生都是好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学会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少看缺点,多鼓励,少批评;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过分的批评对学生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质量关。传统的教育教学质量过分的注重“双基”,应试教育的东西太多,过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质量关则不太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求学阶段所学的课本知识只占浩瀚知识海洋中的极少的一部分,并不能满足其终生的需求。所以,教学生“学会”知识远不如培养“会学”的能力更重要。
二、掌握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1、让学生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学习观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习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教师在学,知识是学生学会的,并不是老师教会的。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的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建构自己的“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真正体会“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注重学法指导。俗语曰:“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平时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在教学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时,(物理中的难点、重点)我就教给学生,(1)改画电路图,将没有用的部分去掉,保留有用部分;(2)在图上标上已知量和未知量;(3)从已知、未知中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的技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计算题,学生就不会认为难了。
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环节。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大体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基本环节。
1、预习是首要的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一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逐句逐句读懂词句,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做好记录,为下一节上课打好了充分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坚持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在书上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上课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战场。上课的时候,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等,课上要认真专注的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要积极和老师配合,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养成一个善于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记录学习的要点,学习新得,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加深和更正自己的对知识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3、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就像牛吃草后要“反刍”一样,对课上所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哪个地方会了,哪个地方还不会。课后复习一般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不同的复习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时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俗语曰:温故而知新。
阶段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对单元、章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类,把握重点,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要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能力上一个台阶。
总复习的目的主要就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问题,特别复习一下前面学习中的错题记录,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世界各国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发展,如前苏联赞可夫的发展教学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德国根舍的范例教学法;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自治教学法;保加利亚洛扎诺夫的快乐教学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目标教学法即掌握学习法等;都刻意注意了学生的主体论、能力目标论、动态发展论、多渠道获得知识论。
6.Photoshop教与学的探索 篇六
关键词:图形图像处理,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1 教学的出发点
1)学以致用,从学生兴趣入手进行实例教学。
例如用Photoshop更好的处理数码相片这一主题设计实例课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图像色相与色彩处理这一教学单元。让学生如何消除照片中的黑痣,如何处理曝光不足的数码照片,如何调整偏色的照片和制作自己或他人的艺术照这些教学内容。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平面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样。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不受教材的约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完成者。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和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精神,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强调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生活,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
3)与网络接轨,增加学生的学习空间。
网络这个新的学习平台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广的学习空间,很多网站PS联盟等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案例或教程。学生可以下载或浏览,有利于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该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2 制定简易的、模块式的教学大纲
Photo Shop功能非常强大,让学生学哪些内容,是老师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多数是大学教材或自学教程,暂时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专用的教材。笔者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以及中专生自身的特点,将教材的内容作了增删,精选出一些简单实用的内容,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教学模块,即“应用基础篇”、“特效文字篇”、“图像篇”、“综合应用篇”。然后将每个模块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全部列出来,分析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知识点的理论课和上机操作的课时,做一个简易的、模块式的教学大纲。
3 教学内容的设计
3.1 教材的点睛之笔——平面设计基础
Photoshop的第一堂课,我为学生展示各类平面设计作品,如海报、招贴画、广告、婚纱照等,让学生了解各类平面设计作品的特点,尤其是一些用Photoshop特殊效果合成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Photoshop在实际生活中强大的功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向他们展示一些优秀作品如促销海报,从图片的整体合理布局、创意、色彩、整体效果等审美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优秀作品也是由点点滴滴的知识拼合完成的,从而增加了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完成Photoshop的学习后也能处理一些图像,制作一些迷人的效果。
3.2 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重点——把图像处理带入生活中
学生上机实作时,往往在图像上乱涂乱画,把好端端的图像涂抹得非常难看,看着漂亮的图像被自己处理得越来越差,学生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会对学好Photoshop这门课失去信心,针对这个情况,我就让学生用手机自拍或用数码相机给每一个学生拍摄了不同背景的多张照片,让学生自己处理自己的照片,为自己制作精美的相框架,同时加大自主学习的力度。针对学生喜欢追星这个特点,我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明星照片,让学生制作其和明星不同效果的合影。这样,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修改起照片来显然非常认真。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4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Photoshop工具较多,功能又强大,学生往往会因为一时的掌握不了而失去兴趣和自信,这就需老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教授时不要过度地依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
4.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如用Photoshop做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节庆饰品——中国节。通过制作中国节这一学习任务,学生会加强图层、选区、图像调整等相关知识并体会到这些知识的功能。
4.2 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实际生活中用photoshop完成一个作品,往往并不是一项很简单,时间很短就能完成的,但是如果多人分组来完成就相对容易,耗时时间也短。所以在用Photoshop完成比较综合的任务时用小组合作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团结协调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如:1.将以前的黑白照片处理成彩色照片。这一实例需要分别为背景、人物头发、人物嘴唇、人物脸蛋、人物衣服及颜色的搭配等多部分上色,多人合作完成一来降低复杂度,一来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
4.3 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任课教师利用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媒体资料三者结合实施教学,力求将大量的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传授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达到了“眼见为真”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积极的教学实效。
4.4 定期归纳总结
Photoshop基础工具的使用一定要多练,它关系到以后修图的质量和效果。PS钢笔工具在Photoshop软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PS钢笔工具不仅可以绘制任意形状的图形,还可以制作选区,如何能用PS钢笔工具绘制出各种物体形状轮廓线,如何合理的使用PS钢笔工具让图像处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轻松,使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反复的练习钢笔工具并定期的进行归纳总结。
5 总结
平面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样,我们只要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教学计划,再辅以一定的教学手段,能够取得相当的成效。总之,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快乐,就会有所收获,我们的教学就是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肖文显.Photoshop cs4图形图像处理[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夏琰,张永华.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赖亚非,陈雷.Photoshop CS5图像处理实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教与学的解脱——我生命的成长 篇七
【编者按】这是一个小学教师的困惑和解脱的经历,值得每一位老师参考!她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喜悦与解脱,都是源于在她的内心有一颗爱是种子,也注定了她能找到把孩子教好的方法。因为,大爱,能生出智慧,能创造奇迹„„
自从参加自然的恩典“醒师班”的学习以来,我的生命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力量,仿佛获得了重生!每天,爱在心中流淌,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喜悦。
一直以来,孩子们都觉得学习是痛苦的,连班上最优秀的全能好学生也亲口这样表白,让我非常震惊,又很痛心。他们每天的学习是无奈地完成任务,感觉就如一位女孩子所说的“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住似的。”
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很无奈,在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体制下,我们日复一日地逼孩子学习。我们痛苦地教着,他们痛苦地学着。尽管我想尽办法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减少孩子的负担,孩子们的成绩也不错,但都不能从根本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对此,我一直在苦苦寻求一条让孩子、让老师解脱之路,希望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无忧的童年。当天我的欣喜若狂犹在目前,我终于找到方法啦,我终于找到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方法啦!我发愿,回去之后一定要用师父教的方法,把美和乐带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回到学校,我首先把满满的爱传给孩子们,就有了“爱的抱抱”的那一堂课。在《让爱传出去》的歌声中,我给每个孩子爱的拥抱。我紧紧地抱着每一个孩子,并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对平时比较调皮和内向的孩子更是给他们香香的吻。孩子们也给我至诚的祝福。我真正地感觉到,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他们都那么可爱,我真的很爱他们!有些孩子抱一次还不够,还要继续抱抱,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孩子们太需要爱了!与每一个孩子拥抱的时候,我都是那么幸福,那么感恩他们,因为,我得到了45个孩子的爱!然后,我让孩子们同学之间互相拥抱,教室里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有些孩子几个抱在一起了,有孩子流泪了。我知道,那是感动的泪水,那是幸福的泪水,我们都在爱的包围中了。
在分享中,很多孩子都说跟老师拥抱的时候感觉非常幸福,非常舒服,非常喜悦。更有孩子说感受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爱着我们。有孩子说感觉自己像一只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看,当我们的心门打开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么多美好的事物,感觉到心灵的放松,心灵的自由。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纯善、纯美的!我们都是宇宙的孩子,我们内心深处都是纯真、纯善、纯美的!从此,我们开始了奇妙的生命成长之旅。早晨,《能量朗读》开启我们美好的一天。每一堂课,在《让爱传出去》或者《因为你因为我》的歌声中拉开序幕。我与孩子们分享生命中的喜悦,引领孩子们在冥想中领悟世界的美好。我从金雪老师《唤醒爱》一书中选取肯定自我的美文让孩子学会接受自己,欣赏自己。
我们做能量操,感受宇宙能量的神奇。
我们学习般若手语:“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学会选择接收正能量,传播正能量。
我们用超级祝福法,给同伴和爸爸妈妈送上美好的祝福。
我们用超级学习法,让知识直接进入大脑。
我们举行《放飞梦想,快乐童年》的主题班会,让孩子找到努力奋斗的方向。
我们在爱的故事中懂得感恩,学会珍惜。
我们利用母亲节搞亲子活动,改善和提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我们走到公园,与大地亲密接触,倾听宇宙妈妈给我们的叮咛。
我们争着捡垃圾,给我们的德行银行存福报。
《让爱传出去》传给我们无限的喜悦
每一天,充满正能量的歌声、音乐在教室里流淌;喜悦、纯真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师父说:“教育的核心是生命的提升,生命的核心是爱、美和乐。”“在美和乐的天堂里,什么都不学还是有用的;活在痛苦的地狱里,学什么都是无用的。” 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生命的快速提升。
近一个月来,我们几乎用一半的上课时间来体验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喜悦,仿佛是“不务正业”。我们发生的奇迹却是那么不可思议。读了《能量朗读》之后,很多孩子感觉学习不再痛苦,变轻松了(心头大石不见了)。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全班45人):
能轻松记住英语单词、背诵文章(如难背的《论语》)的有24人;
对老师的讲课容易理解了,做数学培优题变容易了的有37人;
写作文一下子能写出来,不再冥思苦想咬笔头的有32人;
测验成绩有明显提高的有27人;
不再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事情,喜欢学习了的有42人;
做作业速度快了许多的有43人;
每天都觉得很开心的是全班孩子45人。
还有的孩子说通过读《能量朗读》变得有自信了;以前一些讨厌做的事情变得乐意去做了。他们仿佛一下子从黑暗的世界上升到一个多么美好光明的世界!
要知道,我们每天读《能量朗读》仅仅是进行了三个星期,就发生了如此的奇迹!《能量朗读》的能量真的不可思议。现在,我教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不再厌学了。我们的教与学都得到了解脱!
不光学习方面,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如:
龙劲波的家长说:我的儿子以前在家做作业很慢,这段时间做作业不用管了,明显快了很多,也比以前有自信。
莫梓岚家长:孩子通过学习《能量朗读》后,各方面表现立竿见影,特别是吃饭和做作业,速度都比以往快和主动了,还经常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爱心的举动。希望在您的引领下,以后有更多的奇迹发生,谢谢您!
莫燕芬家长:黄老师好!好感谢您教给孩子们这么多,这么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每天都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这段时间孩子在家每天晚上都抽出时间读《能量朗读》之后,学习方面的确进步了很多,特别是英语单词记得快!
吴丙东家长:孩子现在学习主动了,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做完作业也来厨房帮帮我削削瓜,洗洗米啊!反正他能做的都会做。说起以前啊!东东一放学回来,第一时间就放电视看,谁叫他做什么帮什么,他不理也不睬的,真的很难教导他。东东现在总算能开窍了。我作为东东家长在这谢谢老师,也谢谢小同学们,祝你们天天都开心!
我们在用超级学习法记课文
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的提升。每天“忏悔、宽恕、感恩、祈祷、发愿、交给”与《心经》的朗读成了我的早晚课。我发现,当我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的时候,我会拥有得更多;当我学会宽恕的时候,我的心变得安详、柔软。特别是对待孩子的“不听话”,我能理解到这是他们的特点。(师父说过:“一个人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优点是特点的善用,缺点是特点的错用。”我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体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行为,从心底接纳孩子,不再因为他们的“犯错”而恼怒。所以,每个孩子在我的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可爱。我还牢牢记住师父的话:“担心等于诅咒,不如换成祝福。”我每天都祝福孩子们福慧增长,相信孩子们学习进步,孩子们果真都做到了。在我遇到考验的时候,《能量朗读》中的语句会给我正确的指引,让我找到解决的方法。
每天,愉悦徜徉在我的心中,喜悦总写在我的脸上,孩子们说我是那么年轻、美丽!记得孩子们上一年级的时候,说:“我们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的妈妈,一个是黄老师。”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扮演的是一个严厉的妈妈,现在更像一个慈爱的妈妈。
愿老师们都成为传播光和爱的使者,把美和乐带给孩子们,让世界因我们而美丽!让世界因我们而美丽!让世界因我们而美丽!
生命因爱而来,世界因爱而在,谁拥有大爱,谁就拥有人生的精彩!
广东省佛山市第六小学
黄佩仪
1055789596@qq.com
以下是我们班上教学的变化
《能量朗读》开启我们美好的一天
冥想把我们带到美好光明的世界。每个同学都生活在天堂,脸上流露着幸福。
般若手语(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告诉我们要接收正能
量
【教与学的秘密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笔记07-10
关于《宝葫芦的秘密》读书笔记600字10-24
宝葫芦的秘密观影心得08-14
读《秘密》有感09-03
岁月的秘密09-22
《布的秘密》教案06-28
轮轴的秘密练习08-11
纸的秘密教案09-04
按键的秘密-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