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硕士(共8篇)
1.护理硕士 篇一
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护理教育
以当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育学原理运用到护理教育中,主要研究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并开展中国护理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研究。
2、临床护理
围绕临床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开展内、外、妇、儿科病人的临床护理及专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丰富临床护理理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重点从事内外科护理研究。
3、护理心理学
培养具有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并能够从事护理心理学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及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研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临床心理护理的科学方法,开展护理人际沟通技巧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4、重症监护
以危重病医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危重病的发生、发展、转化的规律,研究危重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技术、护理规范,同时开展对患者及家属由于适应伤病所衍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40学时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1.5学分
(3)形势与政策24学时1学分
2、英语
(1)英语读写72学时3学分
(2)英语听说72学时3学分
(3)专业英语60学时2学分
3、医学统计学50学时2.5学分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3学分
5、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1学分
6、健康教育学30学时1学分
7、专业课(依据研究方向选学二门课程)
(1)临床护理学30学时1学分
(2)重症护理学30学时1学分
(3)护理心理学30学时1学分
(4)护理教育学30学时1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1学分
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1学分
3、分子生物学24学时1学分
4、康复护理学20学时1学分
5、护理伦理学20学时1学分
6、护理管理学20学时1学分
7、社区护理学20学时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1、教学实践:硕士生应参加本教研室指定的教学活动(规定上课时间除外),包括参加教研室备课会、听课、部分教辅工作、临床见习和部分课堂授课及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各项集体活动等工作。
2、临床实践:硕士生应参加本专业的临床护理实践,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基
本诊疗知识及按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管理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培养方向及涉及的课题了解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期间,除必须完成共同必修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外,还需重点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导师指定的必读的最新中、外文版护理学专著中外书籍;学习有关的工具书的利用,文献资料的检索、鉴别、分析;参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关的学术讨论,担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科研工作,对选定的学位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学位论文,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具体安排:
1、第一学年:学校统一安排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
2、第二学年:第三学期进入科室,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学期结束时,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并将考试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同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做预备实验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
3、第三学年:继续参加病房或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科研设计,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学校、系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课题的选题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应立即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广泛邀请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的人员参加,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后,导师组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方可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首先进行预试验。进行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协助及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作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慎密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系统总结研究内容,提出学位论文的见解及价值,完成论文初稿。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护理系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2.护理硕士 篇二
一、存在问题
1、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大多选择去学校工作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普遍觉得临床工作太辛苦、没有地位, 同样都是七、八年的学习毕业, 但是她们却要去听从医生的安排, 觉得没有主权。在护理专业读研的学生中, 大多也是为了躲避进入临床工作, 期望上研之后脱离临床工作, 能到高校从事护理教育职业, 但毕业时才发现高校并不好进:高校对要求门槛提高, 硕士学历已不足以成为就业的“筹码”, 相较本科学生, 研究生更不情愿进入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造成护理学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地尴尬处境。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普遍愿意留在大城市
相比于其他医学专业研究生, 护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较易找到工作, 但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却很难, 因为许多人不愿意去临床从事护士工作, 希望从事护理教育工作。职业选择存在严重功利性倾向:就业地域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城市, 职业薪金期望值偏高。护理学研究生觉得大城市的大医院对护理的重视较高, 留在这些地方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我所学, 小地方的好多人都不知道护理还有研究生, 而且小医院更重视论资排辈, 导致护理硕士的上升空间遭到一定的阻拦。
3、转行现象分析
由于该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已经在护理专业学习了本科4年和硕士研究生3年, 如果硕士护生转行会造成很大的护理教育资源浪费。在护理学快速发展、社会给护生提供了更为多元多方位的就业背景, 在护生学习过程中, 加强对护生专业思想的引导, 尽可能减少由于此类现象发生。
二、建议
1、研究生应该培养成熟的职业心态, 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 理性、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就业形势, 合理定位职业期望, 及时调整心态和职业策略, 实现成功的职业选择。另外, 也应该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 发掘出护理专业对社会的价值, 以护理专业学科的发展为己任, 相信经过一代代护理人的努力奋斗, 护理专业及护士职业价值终将会获得社会的认可。
2、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向多元化发展。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护理教育者应该是高水准的护理实践者, 作为护理专业的高级人才,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角色功能应包括:临床实践者、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及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该把理论与先进知识结合到护理实践中去, 在护理实践的前沿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运用管理和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影响护理实践。毕业后不仅应在护理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也应深入护理临床工作, 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从而推动整个护理专业的发展。
3、建立护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院校应当结合护理职业发展需要出台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规定, 如护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任务与内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计划等。这些规定和指导性意见, 将成为学校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和保证。护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团队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由专职的省级、学校的就业工作指导中心人员担任。第二部分为兼职人员, 由普通的护理学专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第三部分为护理学领域的专家, 对学生集中讲座辅导。
随着护理学的快速发展, 护理硕士生招生人数不断增长,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因而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 会产生心理变化。部分护理硕士生择业目标不明确, 择业标准定得过高, 使自身要求与社会需求产生很大的差异。高校要加强护理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思想工作, 使其了解护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 帮助护理硕士生拓宽择业范围, 合理开发人力资源, 有意识、针对性的因素进行就业指导。一方面, 帮助护理硕士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等作出客观的评价, 拓宽其择业范围, 合理开发人力资源, 同时有意识地针对院校、年龄等因素进行就业指导。另一方面, 帮助他们认识就业的形式, 降低就业期望、调整就业心态、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 提高择业能力, 以减小择业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谢萍.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全科护理, 2010, 8 (7C) :1955-1957.
[2]姜安丽, 王建荣, 朱京慈, 等.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9) :1.
3.护理硕士 篇三
【摘 要】阐述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本科护理教育基础上探索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培养策略:加强知识整合和能力提升;加强中医思维,凸显专业特色;加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
【关键词】本科护理教育 中西医结合护理 研究生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82-02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我国独有的新型护理方法,是护理研究生的一个方向,是本科护理教育的延伸。由于该方向的知识磨合过程仍在探索中,未形成固定的培养模式与公认的优化路径,因此,在本科护理教育基础上不断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的教育研究和思考,对该方向培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一、具体培养目标
要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要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内涵有明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是能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包括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结合中医理论知识和方法,探讨人类健康和保持健康的护理人才,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和护理学的组合。其优势在于对现代护理知识的扎实掌握,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自如运用,能够把两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临床需要给予病情要求,把两种方法融会贯通地展现在工作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关于硕士的标准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基础上的递进,更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科研教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应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指在“品德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方面达到研究生层次的标准。
按照以上标准,中西医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应具备压力应对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共情能力等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善良仁爱等道德素质;有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精湛的操作技能,有循证护理能力,有不断更新的国际前沿护理知识。这些能力应该建立在融合的中西医护理知识与文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这就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生的培养要求和优势。
纵观全国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可以发现,近年来对护理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除要求其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越来越注重护理人才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广西中医药大学就已经将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护理学毕业考核内容之一。但是这些针对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要求,都是基础性的,有关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评估及观察、创造、学习、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还未得到深刻体现。而中西医结合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则是在本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和深化。除对临床“三基”更为熟练外,还需具备研究生要求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体现该专业的优势所在。
二、培养策略
(一)加强知识整合和能力提升
本科生、硕士生两者之间的课程结构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递进式,形成纵向深化为主的知识结构。本科生基础课程设置宽广、厚实,硕士生是在本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符合专业人士的职业需求,表现出多元综合的特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征要求专业学位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这要求我们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时要衡量好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的比例设置。在本科阶段的基础专业课程有: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精神科、老年病、社区、急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研究等。但本科生实行模块化学习,所有课程都是以单独的形式出现,并没有中西医护理知识点的整合,到最后在学生脑海中是两个护理知识体系。因此,研究生阶段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要加大升级版专业课程的设置,找到两个体系的内在联系,真正形成一个“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理论知识体系,并提炼出实际操作的关键,这是本专业培养的一个要点。
研究生注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在能力提升方面,要从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两个方面入手。在基础知识上,除现代护理专业研究生所需的老年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外,还需学习中医学、中医护理、中西医结合方法论等中医相关知识,培养中医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在临床技能方面,除掌握现代护理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输血、导尿术等技术外,还需要掌握中医护理中的针灸、刮痧、敷贴、推拿等独特的护理技术,能够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法分析病因、判断病位、辨别病性,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给予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施护等整体护理。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时应尽量不设置专门护理课程,而以综合研究课程为主,部分升级版特色护理课程为辅。瞄准“中西医结合”做文章,开设一些有关的讨论课程,如“中西医结合要点概述”、“中西医结合老年护理研究”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结合有关病例,进行基于病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技能的循证护理操作,引导研究生完成本科基础上的理论与技术提升。这样,才能紧扣大纲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生。
本科阶段学生只是在最后一年的实习中在各科室轮转,这种方式对本科护理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理论结合实际,全面掌握基本护理操作和护理技能。但是在一年内轮转10多个科室,主要追求的是在日常护理中尽快掌握常规的护理技能,不能深入思考。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计划要求专业研究生在临床上轮转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诊、门诊、手术室等,重点要求掌握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其间要参加临床各班次工作,比如参加日常交班及护理查房,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负责分管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熟练艾灸、中药涂擦治疗、烫熨治疗等中医疗法的操作。通过临床技能学习的这一环节的时间沉淀,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研究生能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掌握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学会中西医结合方法采集病史评估资料,采用辨证施护的方法,确立护理诊断,实施具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规范书写中西医结合护理病历,完成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这里的转换点在于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中西医护理知识的提升与非板块化的融合,比较大比例的人文教育和导师按病种带教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加强中医思维,凸显专业特色
在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中,经典的中医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学本科培养当中,主要传授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以现代医学的护理理论为主,有关中医学的课程只是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两门。而中医学几千年的行程中,护理有关知识一直融合在专科知识中,比如不同科属的艾灸法护理、热熨法护理,不同证型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中医经典中关于护理的理论阐释等,都需要导师把这些知识与技能提炼出来,形成体系,传授给学生,没有这些知识,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因此,研究生除掌握导师提炼出来的有关中医护理的知识外,还需自己多阅读中医经典书籍,培养自己的中医思维,多在临床上运用中医思维指导日常护理工作,真正做到运用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纲辨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
(三)加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训练
护理本科的学生,由于能力、知识面的基础性,在学生阶段是不要求带教的,但是按研究生培养要求,研究生不仅要有相应的临床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教学带教能力。这个特点是知识能力结构转换的要求,是对研究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提升。
带教分两类:课堂带教和临床带教。课堂带教是给低年级学生授课,临床带教要求在轮转科室担任高年级学生甚至实习生带教任务。这个阶段就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掌握各类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循证教学法等,促使研究生主动学掌握新的护理操作技术,主动思考不同的护理技术身份并加以提升。在学生掌握该项技能前,导师的培养非常必要。如在培养学生掌握PBL教学法的时候,导师可以问他们“为提高经脉穿刺成功率国内外有哪些最新研究进展?”然后让研究生针对此问题自行查阅文献,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提炼出答案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该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掌握了PBL教学方法的实质,在带教过程中就能运用相应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有科研思路、独立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区别。研究生要学习统计学、DME方法学、循证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科研标书的写作等课程,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位论文的写作工作,时间为1-2年。在选题上,要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并在教研室范围内完成开题工作。在课题实施阶段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弄虚作假。在课题结束后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撰写好的毕业论文需按照“预答辩→校外专家盲审→正式答辩”的程序接受审查,只有最终通过正式答辩才能算正式完成。另外,研究生还应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积极参加学习组织的科研、论文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更好地服务临床,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培养的知识结构特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闫翠环,陈金金,刘云肖,等.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竞争力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9)
[2]何宗池,梅金姣,欧阳蔚.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计划制订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3)
[3]蒋华,刘涛.护理专业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8)
[4]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8)
[5]施翠芬,巫向前.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08(6)
[6]别敦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及其质量标准的学理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RKP201039)
【作者简介】秦明芳(1972— ),女,广西桂林人。
4.护理硕士 篇四
Investigationonnursingeducationonpostgraduate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llegesanduniversities∥LiuHaiqiong,MuXin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方法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对全国7所中医院校5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25.00%的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各院校规定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34~52(40.30±4.80)分,23.08%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符合自身需求;76.92%临床实习时间<1年,学生认为最佳的临床实习时间为6~24个月;23.08%认为自己目前的科研能力较好;55.77%认为导师指导频率灵活;对就业方向,28.85%选择临床护理,51.92%选择护理教育,13.46%选择护理管理;34.61%对护理研究生的前景比较看好。结论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培养类型单一、临床实习效果欠佳、就业取向不合理等问题。应借鉴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个性化临床实习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加快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中医院校; 护理教育; 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现状; 对策中图分类号:R47;G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09-0069-03 DOI:10.hlxzz.2010.09.069
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是未来中医护理事业的生力军,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展还不成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是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前提和第一步,笔者于4~9月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国7所中医院校护理硕士研究生5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华北地区12人,华东地区18人,中南地区3人,东北地区19人,均为全日制三年制统招护理硕士研究生。均为女生,年龄23~35(27.19±3.55)岁。研一29人,研二14人,研三9人。科研型50人,临床型2人。第一学历:中专12人,大专9人,本科31人。1.2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实习)、科研能力、导师指导、就业倾向5个部分、48个项目,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提问形式。研究者取得各护理院校院长/主任的同意和支持后,采用邮寄的方式发放和收回问卷,在统一指导语下,由被试者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74.3%。2 结果
中医院校规定护理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总学分34~52(40.30±4.80)分;学生建议增加护理专业课如护理研究、护理教育、护理专业英语、护理前沿信息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研究生院2.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刘海琼(19842),女,硕士在读,学生;3通讯作者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115B2158)收稿:-11-17;修回:2010-01-10
5.护理硕士 篇五
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析:金融硕士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
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金融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金融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金融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金融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工程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 篇六
首先解释下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以前就有,但都是非脱产,非全日制,非应届毕业生考的。只有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去年开始国家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能靠的专业硕士,有学历,有学位。全日制,和学术性研究生一起参加全国统考!
必须提醒的是,专业硕士毕业后和学术性拿到的毕业证书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学位的话,请注意了,不是“专业硕士”这四个字眼!而是分类的,专业硕士是个统称。它包括“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等。所以根据你的专业,拿到的学位就是相对应的。比方说你是“结构工程”的专业硕士,那么你拿到的学位上面的字眼就是“工程硕士”。你是建筑学的专业硕士,那你拿到的就是“建筑学硕士”!不是“专业硕士”字眼!特此提醒!学术性的话,学位证书就是“工学硕士”等等!
所以,今年的分数线大家看一下,就会明白其实专业硕士已经重新划线了。
专硕和学术型硕士(科学型硕士),在校课程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等等!
有五点区别的是:
1、三助申请的岗位有区别。专硕的比较少。
2、奖学金,同样有
A.B类。学术型的每个人都有奖学金,而专硕型,只有部分人有。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要自己出全部学费、(其实这是和学校有关系的,比方说武大,上海交大的专硕是全部有奖学金的。同济特例!)
3、专硕研二要外出实习半年。这是必修的课程。(但是如果导师有项目就不要出去了,可以跟着导师做)
4、毕业论文,专硕既可以做学术型的论文,也可以做工程实例型的。
5、专硕不能直博,考博正常。总结:对于工科类的来说,外出的实习不乏为一件好事情。但综合还要靠自己的考虑,和导师的态度!
国家政策立案:
1、向国际接轨。香港和西方国家专业型硕士占到总硕士比例的70%-80%。很多去国外读研的同学,其实他们拿到的就是专业学位的硕士!
2、教育部文件:2015-2020左右,全国硕士总人不变的情况下,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比例=7:3.学术型的硕士必须读博。专稿学术研究!上海交大,清华等大学今年的专硕就已经接近40%。
去年招收和今年包括以后的招生区别:
1、09年,是一条线,大家一起复试,将录取的人定下来后,再将排名靠后的人安排成专业硕士。
7.护理硕士 篇七
1 资料分析
根据美国2011年护理院校排名[3], 选取排名前10位的院校, 采用网络信息调查法, 调查分析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 结果如下。
1.1 核心课程
高级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护理哲学、理论和伦理、高级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循证护理研究、研究统计。
1.2 高级护理核心课程
生命过程的病理生理学、高级药理学、环境健康、流行学原理、领导学与卫生保健系统。
1.3 专科课程
(1) 医学基础课程:常见成人临床问题的病理生理学和管理、儿童和青少年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管理、精神病理学与治疗、高级护理实践临床药理学与干预、助产临床药理学、儿科药理学、临床精神药理学。 (2) 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护理科学展望、高级护理实践范畴、高级研究设计、运用质性评估与评价策略、写作、生物统计学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慢性病、急性病与健康促进发展趋势、高级健康评估临床应用、成人诊断/症状与疾病管理、儿童诊断/症状与疾病管理、高级诊断学与治疗学。 (3) 护理专业课程。护理管理:专业问题和领导学、卫生保健领导学和管理、领导能力发展、健康政策与政治、质量提升与病人安全、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计划、实施与管理、项目评价与政策、卫生保健领导者财务与经济、财务管理;成人护理:成人初级护理、初级护理理论、高级护理实践———临床课题和专业问题;麻醉护理:麻醉基本原理、麻醉高级原理、病人安全小组培训。家庭护理:生命过程的人类与家庭发展、个人与家庭发展 (儿童—青少年) 、个人与家庭发展 (青年—生命终结) ;母婴护理:综合性新生儿评估理论、患病新生儿评估与管理、新生儿疾病过程;助产护士:高级助产学、分娩护理理论基础、分娩临床护理;儿科护理:婴儿与儿童健康促进、儿科健康儿童护理、儿童护理、常见儿科问题高级管理、初级保健场所儿科问题高级管理、青少年初级护理、学校健康护理高级实践;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循证应用、精神健康评估、个人精神治疗方法、小组精神治疗、家庭精神治疗;公共卫生护理:卫生保健科学、公共卫生护理理论与实践、基于人群的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公共卫生护理领导力与管理、公共卫生实践工具与决策、环境健康、人口动力学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急诊护理:高级急诊护理实践、急诊护理临床判断、高级急诊护理临床判断;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者角色、学生学习促进、护理课程设置改革、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临床教学与学习改革、教育项目评价与学分制、测验形成与试题分析。妇女健康:健康妇女护理理论基础、常见健康问题妇女护理理论基础、健康妇女临床护理、常见健康问题妇女临床护理;健康信息学:信息学理论与问题、临床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应用数据做出决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系统应用与评价方法。
2 讨论
2.1 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专业方向特色
美国教育部2010年版学科专业目录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CIP2010) 中对注册护士、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和临床护理大类下设23个类别[4], 包括注册护士、护理管理、成人护理、麻醉护士、家庭护理、母婴护理、助产护士、护理学、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公共卫生/社区护理、围术期/手术室及外科护理、临床护理专家、危重症护理、职业与环境健康护理、急诊室/创伤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实践、姑息护理、临床护理主管、老年护理、妇女健康护理、其他等。其中注册护士和护理实践在本科设置, 其余21个类别中, 10所美国院校除围术期/手术室及外科护理未开设外, 20个类别均有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 “其他”中包括护理信息学、卫生保健中质量提升与安全过程等, 其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设置, 突出专业特色。研究表明[5],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是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等, 临床护理细分为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危重症护理等方向。整体来说, 专业方向缺乏规范性和特色, 缺乏系统性[6], 临床护理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细化[5]。我国护理教育者可借鉴美国护理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情况, 进一步研究确定二级学科及专业方向的设置与细化, 使课程设置能够更加贴近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需要, 以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
2.2 课程体系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特点
美国护理学院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 认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课程应包括核心课程、高级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三部分[7]。核心课程是所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性必修课, 高级护理核心课程是为病人直接提供护理的专业方向的高级必修课程, 专科课程是指各专业方向的理论和临床课程,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具有相应的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涵盖了个人、群体、家庭、社区、保健系统、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对象、不同范畴的知识内容[8]。AACN还制定了课程标准 (curriculum standards) ———护理硕士教育护理基本要素 (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in Nursing) [9], 提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达到9个基本要素的要求, 即学生应具备科学和人文护理实践背景、组织和系统领导力、质量提升和安全、学术研究应用于实践能力、信息学和卫生保健技术、健康政策和辩护者、专业学者间合作以改善病人和人群健康结局、临床预防和人群健康促进、硕士层次护理实践。基本要素是所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核心, 提供了课程设置的基本组成部分与框架。10所美国院校课程均在AACN的课程框架及基本要素下设置。核心课程中重视基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 以提高护理研究生医学基础知识水平, 为学习高级护理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还涉及健康评估、护理哲学、理论及护理研究方法等, 满足护理研究生知识探究的需求。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护理科学展望、高级研究设计、高级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等课程, 提高研究生对高级护理的认知和科研水平。护理专业课程涵盖各学科专业方向知识, 包括理论与实践部分, 培养学生在某一专科方向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突出护理学科的专业性。目前国内护理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尚无统一标准, 部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与本校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相同, 护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一, 较难体现护理学科的特色和专业性。美国护理院校的课程按照AACN确定的三大类课程设置, 同时又具有各院校的优势与特色, 虽然课程名称不尽一致, 但其内容按照AACN护理硕士教育护理基本要素的要求展开, 确保教育的质量, 提示我国护理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 制订护理学硕士课程设置总体要求和课程设置标准, 并探讨开设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护理专科特色的课程, 增加文化、社会、政策、经济等方面的课程, 逐步建立起本学科课程体系, 促进学科的发展。
3 小结
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 能够按照其学科专业目录设置学科专业方向, 其课程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特色, 并依据AACN确定的核心课程、高级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 结合各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设置课程, 课程内容根据AACN课程标准护理硕士教育护理基本要素组织, 具有规范性、专业性的特点。我国护理教育者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合理设置护理学二级学科及专业方向, 制订课程设置总体要求和课程标准, 不断规范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生, 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7) :59-63.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年) 》的通知[EB/OL].[2013-08-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4/201104/116439.html.
[3]U.S.News&World Report LP.Nursing ranked in 2011.[EB/OL].[2014-02-07].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health-schools/nursingrankings.
[4]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CIP 2010.[EB/OL].2014-02-11https://nces.ed.gov/ipeds/cipcode/cipdetail.aspx?y=55&cipid=88742.
[5]李焕, 张小曼, 邢凤梅.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5) :61-63.
[6]李静.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设置现状及思考.护理学杂志, 2012, 27 (3) :84-86.
[7]AACN.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in Nursing[EB/OL].2014-02-09 https://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essential-series.
[8]张艳, 张振香, 史岩, 等.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8) :90-92.
8.护理硕士 篇八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称为专业性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1]2011年我国招生院校首次招收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性硕士学位,与学术性学位中的应用心理学硕士有相似之处,但从专业学位视角人们更关注的是与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区别与特点。由于应用心理硕士开设不久,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将对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其应用心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剖析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以此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代表,为科学理解专业硕士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比较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成为我们以点带面理性而全面认识专业硕士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的比较
我国进行应用心理硕士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的学校主要有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有细化的研究方向。例如西南大學的培养方案为:应用心理硕士有4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司法与犯罪心理、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2]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有8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现场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美学与服装设计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教学策略。[3]
以司法与犯罪心理和现场心理学为例进行比较,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治、罪犯人格重塑以及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识别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罪犯心理分析、现场心理识别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现场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再现及利用问题,它涉及到犯罪学、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笔者发现,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了犯罪现场心理等内容,所不同的是,司法与犯罪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场心理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
再以专业硕士中的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学术硕士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EAP的实际问题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招聘、任用、考核、培训等形式来有效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该方向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人才培养中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应用心理硕士直指实践,研究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研究着重于应用研究,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特色则是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思想,偏重于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着重于学术或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方向的内涵还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显,研究方向立足于实践领域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则直指学科各分支,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体系,偏重于对学科体系的学术研究。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规定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要能够在上述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工作。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3]
比较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是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领域对心理学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是为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培养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些在对二者的具体要求中都有体现。应用心理硕士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综观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着眼于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
(三)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必修-选修-必修环节这样的课程体系(如表1)。攻读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两年内应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实习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程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分成几类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根据课程模块来进行选择,选修最少不低于8学分。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26学分,选修8学分。
在必修课中,应用心理硕士的课程设置了3门方法类的课程和3门专题性研究课程,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设置了3门平台课和两门研究性课程。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偏重于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偏重于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在选修课中,两种硕士学位专业的选修课开设的门数均较多,但是要求学生选修的力度均不大。应用心理硕士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都涉及到实务或技术,应用心理学硕士则偏重理论,多为研究专题、研究进展等等。应用心理硕士关注实际操作,应用心理学硕士则注重本学科现代发展情况的学习与研究,对实际技术与方法的关注不突出。
在必修环节,应用心理硕士注重实践环节,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有严格要求,应用心理学硕士则注重学术活动。综观二者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专业学位的应修总学分比学术学位的应修总学分少,由于两者的硕士学位的种类不同,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差异,应用心理硕士突出了实用性,无论从课程内容、选修课程的细致划分还是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重都可以看出。而应用心理学硕士注重的是心理学系统理论的学习、学科前沿情况的了解以及获取国外学科进展的能力(即外语能力)的培养,其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明显偏重于理论研究型。两者课程设置的层次清晰,分别突出了“职业性”与“学术性”。
(四)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比较
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心理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取课程学习、论文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其专业实践课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2]其具体的培养方式要求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成立导师组,并吸收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等加入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工作。
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3]中期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在研究生期间必须达到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答辩方能毕业。
通过比较二者的培养模式,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学习年限少于应用心理学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重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培养。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成立导师组,采用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并聘请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員和相关专家参与教学、培养工作,[4]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往往是一个导师专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专业硕士着重培养实干家,为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提供所需人才,学术硕士则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着力为科研机构提供博士生生源。这一点在二者的培养模式中都有体现。
三、结 语
本文以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为例,比较了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笔者发现,二者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某些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一个着重应用研究、一个着重理论研究,一个着力于应用创新、一个着力于理论创新,一个重在实践,一个偏重理论。同样,二者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的侧重点特色鲜明,应用心理学硕士更加趋向理论性,而应用心理硕士则趋向实践性和职业性。
参考文献:
[1] 肖琳.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J].四
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32-33.
[2]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EB/OL].http://pgs.swu.edu.cn/new/peiyang/article.php?
articleid=236[2012-06-06].
[3]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
OL].http://pgs.swu.edu.cn/new/peiyang/sort.php?sortid=8
[2012-06-06].
[4] 王莹,朱方长.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2):100-102.
Comparison of Training Programs between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and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GAO Yuan
Abstract: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as a new professional degree,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in academic degrees. The study compares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with that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and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护理硕士】推荐阅读:
中南大学硕士点介绍:金融专业硕士09-12
硕士管理论文08-09
体育硕士08-28
硕士电子简历10-04
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民法学试题08-31
硕士研究生06-28
硕士学位报告09-14
中山大学硕士09-16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