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24-09-11

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选4篇)

1.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一

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规范建设程序加快建设步伐

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社会进步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交通局、县乡局的指导下,抓住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机遇,从2004年至2006年集中三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活动,并进行了广泛宣传,制

定了发展规划,落实了奖惩措施,做到了“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充分调动了全县各乡镇的修路积极性,迅速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下面就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和取得的主要经验作一介绍:

一、主要成绩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交通局、县乡局有关精神,以国债、通达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农村公路为重点,以服务“三农”发展为目标,农村公路建管养力度不断加大,较好地发挥了公路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一)国债工程方面:****至新兴21公里国债项目已完成灰土底基层8.5公里、二灰碎石基层5公里。

(二)通达工程方面:青町至李大11公里、赵集至曹市3公里、西阳至高公40公里,目前青李路青町至马店段11公里的主油层已铺筑完成;西阳至高公路店集至高公段正在施工灰土基层。

(三)县道公路养护方面:投入人工19200个工日,各类机械2952个台班,石灰1570吨,石子2800立方,砂石材料2.2万立方,沥青近560吨,总投资439万元。完成县道养护里程298.3公里,挖补坑槽6.2万平方,填补下沉坑槽4.5万平方,铺油层11万平方。改建涡双路白膏沟桥1座,投资近20万元;维修十临路及耿王路上5座险桥(涵),投资约18万元,抢修张义路等水毁涵洞9道;投资15万元,对义门大桥进行了质量检测,保障了县道的安全通行。

(四)乡村公路养护方面:新改建村级公路588.8公里(其中砂石路524.9公里,油路54.3公里,水泥路9.6公里),完成投资1169.2万元;养护村级道路路面1535782平方米,新改建桥(涵)78座(道)。其中新兴镇投资260万元,新改建村级砂石道路54.3公里,其所属的左楼、前刘、大李、大曹

等行政村新改建油路40公里;张老家投资78.6万元,新改建砂石路37公里;临湖、陈大、高公、丹城等乡镇村级公路建设也得以迅速发展。

(五)路政管理方面。以“第八个路政管理宣传月”为契机,充分利用路政巡查车沿县道主干线巡回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亳州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向沿线群众散发传单3000余份。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坚持严格执法、文明管理,严查占道经营、违章建筑、超限超载等违章行为,取得了显著成绩。共拆除违章砖木建筑2处,制止挖掘损毁公路4起,清理预制楼板厂26处,煤堆占道18处,建材占道42处,农作物秸秆32处,抗旱土坝6处,午秋两季共清障1000余处;超限车辆卸载、倒货30余辆,路政处罚案件(一般程序)15起,当场处罚案件63起,依法罚款7万元,补缴交通规费11万元;埋设警告标志66块,指示标志81块。刷新地名牌43块,指路牌23块,分界牌15块。

(六)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方面。2004年农村公路建管养、“三六一机制”工作突出,全县721个行政村有513个村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比例为71,我县农业人口约120万人,共筹资1169.2万元,人均9.8元。实行“一事一议”乡镇都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与行政村签订了养护承包合同,管养人员达360人,管养里程1369.2公里,完成投资1169.2万元,征收的小机养路费60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由于“三六一机制”的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及各路段的插标立界工作更趋规范化。

二、具体做法

(一)明确职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责任到位。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的机遇,协助县政府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标准、资金来源、方法措施等。解杰昂县长与各乡镇(场)长签定了《2004年农村公路养管建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乡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中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在8月10日、10月13由县政府主持召开了全县村级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农村公路建设调度会,在会上分别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各单位、各乡镇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安排布署。

(二)总体规划,确保三年预定任务完成到位。为确保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组织实施了对全县26个乡镇都的村级公路建设进行了三年规划编制,预计三年总规划改建农村公路1635.73km,总投资8318.75万元。具体为:

2004年576.78km,其中砂

石路484.86km,油路91.92km,水泥路6.638km,投资1907.9万元。已经按计划超额完成任务;2005年541.4km,其中砂石路356.31km,油路185.1km,水泥路2km,投资2928.7万元。2006年507.5km,其中砂石路320.66km,油路186.8km,水泥路1.5km,投资3087.25万

元。

根据三年规划,到2006年我县的农村公路网络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道路通行总量得以全面提高,路容路貌将大大改观,彻底改变公路建设对“三农”发展的制约,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将得以全面发挥。

(三)强化廉政建设,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到位。

在公路建设中不断强化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落实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廉政工作的通知》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管理上,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完善跟踪监管、廉政巡视、定期考评制度,确保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公路建设上来。

三、主要经验

回顾2004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具体做法,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结合实际,制定县乡公路建设长远目标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

为实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避免农村公路建设的随意性,减少浪费,减轻农民负担。我县紧密结合实际,确定了全县公路建设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5年,利用实施国债、通达工程机遇,改造主要县乡道及村道,使公路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第二步:到2007年,实现主要乡道路面黑色化,全县所有集镇通油路,全部自然村实现晴雨通车,提高技术等级,改善行车状况,完善沿线设施,全面增强乡道、村道的通达能力和抗灾能力,满足农村交通运输基本需求,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第三步:到2010年,使主要乡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面实现高级、次高级化,完善桥涵配套及交通附属设施,使农村公路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的公路网络,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有效手段。

新兴镇原来乡村主要道路里程仅为78公里,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达到170公里,增加2.18倍,其中:柏油路达61公里,砂石路109公里。全镇28个行政村,15个村通砂石路,13个村通柏油路。纵观新兴镇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点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农村公路建设难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资金筹措上充分发动群众,合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三边四荒”、林权拍卖等方法筹措建设资金;在工作措施上通过点上抓示范,面上抓引导,一年抓几个村,逐步扩大,形成规模,营造一村带周边,一村带全镇的良好修路氛围。在工程管理上走出了一条“阳光”工程,“阳光”操作的路子。为推广新兴镇的先进做法,通过召开村级公路现场会、农村公路建设调度会,带领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下派干部看现场,听汇报,提高了各乡镇修建农村公路的思想认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全县迅速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

(三)加强领导,铁腕抓质量、抓廉政是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2004年,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人大牵头,纪检监察、计划、交通、农经、城建、水务等部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与办公室,对农村公路建设总体协调、督促、服务、指导。今年的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交由县政府采购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投标,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开工、竣工、验收等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所有项目均实行了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计量支付的办法,建立了企业自检、业主负责、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使农村公路建设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公路建设建成了“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我们深知自身也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各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以后的工作我局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监督和指导下,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养、管、建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县交通局

二○○五年一月二十

2.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二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汉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撑,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近几年,汉滨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加速了农村人口转化,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发展思路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加快农村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心城市建设区面积达141km,城市背街小巷全部改造硬化,完成省级卫生城市创建达标,正在积极实施“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强化,目前聚集人口达40多万人,成为陕南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加快,正在积极推进恒口副中心和20个中心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率已达43%。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恒口副中心、中心城镇、新型农村城镇化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和网络,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加强,产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建设速度较慢,发展不平衡。城区周边川道重点城镇建设较快,两山集镇建设受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建设速度较慢;二是产业建设慢,支撑不够充分。部分集镇缺乏支柱性产业,城镇就业能力不够,难以发展壮大;三是城镇建设规划不够合理。农村城镇建设规划滞后,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四是配套建设力度不够。公益性投资比较少,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功能缺位;五是文化特色不够明显。大部分城镇建设趋于雷同,建筑设计和风格没有品牌和特色,没有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上的总体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基础立镇、产业强镇、重点示范、突出特色”方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和着力点,努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之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要坚持规划指导、产业支撑、政府主导、重点突破、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构建四级城镇体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强力推进“112040”工程,作美城市,做强恒口,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112040”四级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60%以上。

三、推进我区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坚持以科学规划、规范引导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坚持依托中心城市,确立以建制镇和沿“江”沿“路”乡镇发展建设为重点,带动“两山”乡镇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形成汉滨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体系。规划要覆盖到镇、村,坚持小城镇及乡村建设与山、水、田、林、路的合理布局,坚持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坚持产业的集约发展。规划好小城镇交通、通信、能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消防、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切实增强规划的约束力。规划编制、审批和调整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切实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健全城乡统筹规划和管理的工作机制,推进共建共管凝聚管建合力。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吸纳人口、增加就业和聚集产业的能力。抓好公共安全工程建设,完善城镇综合防灾体系。二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小城镇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区服务体系。三要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镇容镇貌管理,严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小城镇转移。

3、突出产业支撑,加快小城镇工业化进程。一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聚发展。要把“项目引领全局、聚集发展工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作为战略取向,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坚持工业化导向,重点要抓好重大项目和工业企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月河川道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以产业聚集带动小城镇发展。二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深化土地流转等各项农村改革,突破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向“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在小城镇建企业,建产业园,建基地,培育示范园和强村大户,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小城镇发展。三要培育壮大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宾馆餐饮、交通物流、旅游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吸引农民带资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

4、创新土地利用政策,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支撑。一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坚持集约节约高效用地的原则, 充分整活利用集镇内存量建设用地,引导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要通过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等方式拓宽小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大力推行农村住宅集中连片建设和整建制改造,合理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向建制镇集中,向中心村和新型社区集中;要适度扩大小城镇发展规划区范围,预留发展空间,对小城镇住宅、工业小区、市场设施和公用事业设施等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开发。二要盘活用好建设用地。要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入股和土地租赁,挖掘空闲地、废弃地的潜力,利用闲散土地,利用中心城市建设征用集体土地按比例返还集体的部分土地进行小城镇建设。三要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小城镇建设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不得突破镇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不得降低基本农田保有量。

5、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一要健全就业制度。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和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就业率。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确保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为切入点,建立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参加有关社会保障所需的个人缴费,可以从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直接缴纳。政府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三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教育。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农民转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现依靠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四要大力发展小城镇教育。进城(镇)农民子女要就近安排入学,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费用。五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城镇长久居住、有自主产权房或在城镇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包括外来农民工),可自愿申请本人及其直系亲属转为城镇户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在城镇就业三个月以上不愿转为城镇户口的农民,可申请办理城镇居住证,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6、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一要建立财政投入机制。区、乡政府都要把小城镇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安排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二要建立项目资金捆绑投入机制。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部门联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重点用于小城镇建设。三要建立信贷支持机制。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开发建设及产业发展,加大农村城镇住房建设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发放额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管理担保机制,重点示范小城镇可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融实体,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可利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吸引各种基金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四要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特许经营、有序竞争、加快发展的要求,放开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领域,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建设,扩大城镇建设的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放宽小城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鼓励以股份制、合资、独资等形式成立专业公司,承包一个或相邻几个小城镇的市政维护、环卫清扫、绿化养护等任务,实现规模效益。

7、加强小城镇建设新领导,为小城镇的发展进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研究制定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制镇要设置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经济强镇可建立市政、环保、环卫、绿化、城管监察等日常管理队伍。要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考核办法,把小城镇建设纳入镇办政府任期目标,实行考核。

汉滨区委政研室主任、农工部副部长 毛成军

3.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三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对陕南提出了突破发展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对旬阳提出了率先突破发展的新要求。工业作为旬阳县域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能否加快工业强县建设步伐,实现工业突破发展,对于确保旬阳实施率先突破发展至关重要。

一、旬阳工业经济

建设面临的形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工业是全面建设小康旬阳与和谐旬阳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强县进程,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十五”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亿元,增长6.5%,产销率达到97%。工业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一)工业强县战略深入人心。县委、县政府作出工业强县战略重要决策以来,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工业强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工业强县的认识逐步提高,思想不断统一,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县情,充分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建设步伐,已成为县域经济腾飞的根本所在。不论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看,还是从旬阳自身发展的实践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通过“工业强县.旬阳论坛”的举办,使工业强县是旬阳县域经济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这一观点,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二)工业发展载体不断丰富。工业“双五”(即:抓好50个年纳税过5万元以上的企业,围绕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论证储备一批,抓好50个工业项目)、“双百”(即:抽调100名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业骨干干部下派企业进行帮持指导,每年培训100名企业厂长、经理和管理人员)工程的实施,创新了工业经济建设机制,找准了工业强县建设的“抓手”,丰富了发展工业的载体,增强了落实工业发展任务的合力,夯实了工业发展的措施。

(三)生态工业建设稳步推进。烟草工业生态化以不断调整扩大生产规模,研究实施利用烟草废弃料生产茄尼醇、烤烟茎杆制炭、利用提取茄尼醇后的废料生产有机肥等项目和工艺为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力度不断加大。水电能源工业生态化以保护资源、有序开发为重点,研究制定了各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汉江蜀河电站、大岭电站先后动工建设,为发展载能工业奠定了基础。矿产工业生态化以保护性开发为前提,以技改为动力,积极实施产业导向政策,基本实现了铅锌、汞锑、镁钡、铁等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规范开采秩序,整治采富弃贫、高质低用、禁止无序开采与掠夺式开采陆续展开。建材工业生态化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实行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工业生态化以污水处理为重点,加强科技攻关,恒源公司等企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已经成功完成黄姜淀粉提取生产工艺的研究,为黄姜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今年11月初,由人民日报社教科文部与县委、县政府成功联办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对旬阳发展生态工业、开展生态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工业发展机制日益健全。一是建立健全了工业发展机制。县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工业强县的决定,制定了工业强县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实施工业突破发展的意见,下发了县级领导挂联、部门包抓企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工业“双五”工程抓落实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二是健全了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业“双五”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业“双五”工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三是严明了工业奖惩机制。县上制定了工业经济建设考核办法,将各级各部门工业经济建设情况,特别是工业“双五”工程的落实情况纳入了年度县对乡镇、部门的综合考评,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旬阳工业经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总量不足,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大部分工业企业处在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阶段。二是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较低。目前全县大部分企业还是以资源初加工为主,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与消费者见面的终端产品和名优品牌,不利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管理比较粗放。企业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治理企业的水平还比较低,管理不严、不细,资源能源消耗大,企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急需不断加以解决。

二、工业是旬阳“十一五”时期实施率先突破发展的突破口

“十一五”时期是旬阳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

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顺利实现工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双五”、“双百”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重点发展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生态工业支柱,工业在县域经

济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

──做强做大支柱工业。充分发挥县域生物、矿产、水能资源优势,突出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支柱工业发展,大力实施“双五”工程,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烟草食品工业以续建30万担打叶复烤线和发展烟叶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为重点,扩大生产能力,调优卷烟品种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立足农副产品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畜禽肉蛋、魔芋、薯类淀粉、竹笋食品加工业,“十一五”末产值达到6亿元。矿产加工业以特色富集矿产开发为重点,依托现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到矿业产值突破20亿元。水电能源工业以汉江水电开发为重点,带动旬河、神河、公馆河流域梯级开发,形成“一干三支”水电开发格局,力争“十一五”末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实现产值4亿元。水泥建材以干法熟料项目为龙头,以甘溪粉磨站、陶粒生产、板石开发、矿物废渣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十一五”末实现产值4亿元。生物制品工业以黄姜、油桐、青竹、青蒿等产品加工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多层开发增值,“十一五”末实现产值5亿元。强化项目支撑意识,全力推进支柱工业规模扩张。

──着力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积极引导现有工业推进同业、跨行业、跨地域重组整合,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实施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加强新产品研发,鼓励各类人才、社会资本向工业领域集聚。加大“双百”工程实施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县城为轴心,以重点集镇为链点的工业布局。大力支持发展生态、绿色、环保型工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国企经营,重点支持发展现代加工业,在投资核准、管理服务、土地征用、财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积极引导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和管理,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在工业经济建设工作中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双五”、“双百”工程,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加大生态工业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业经济建设环境,确保工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一)大力实施工业“双五”、“双百”工程。一是狠抓骨干企业发展,力促达产达效。烟草工业要进一步加强与宝鸡烟厂的衔接协调,确保稳步增长;矿产工业要以安全、环保为前提,深入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工作,确保安全环保生产,严格依法治矿,进一步规范开发秩序;生物制品工业要力促黄姜加工企业恢复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和生物副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建材工业要大力发展水泥、页岩砖生产,水电工业要全力支持在建电站项目,加快汉江旬阳电站和旬河等支流水能开发步伐。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培育工业增长点。加大续建项目推进力度,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工,加强新项目研究储备和推介力度,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工业项目建设投资任务。三是狠抓运行质量,提高工业发展水平。

(二)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一是优化工业布局。严格按照《旬阳县工业强县发展规划》要求,切实编制全县工业发展布局规划,大力实施“产业集团”战略布局,加速建设白柳、吕河生态工业园区,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形成以汉江、旬河梯级水电站综合开发为主沿江河水能资源开发经济带和北环线铅锌、汞锑、建材、生物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以工业小区为主串联起来的经济带。二是改善和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工业以发展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加快现有工业企业整合。重点对矿业、黄姜加工业进行重组整合,加快企业提等升级。引导和鼓励企业不断解放思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协作,借助科研单位科技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工业企业逐步向集团化、科技化、效益化方向迈进。三是实施名牌战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引导企业在生产工艺、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企业文化等方面创特色,以培育磨芋、皂素、桐油、汞、纳米氧化锌等产品为重点,开发和壮大一批在省内、国内市场上叫得响、过得硬的名牌产品,以此带动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升。

3、不断加快生态工业建设步伐。

──烟草工业生态化建设。坚持调整扩大生产规模,积极争取国家烟草专卖政策倾斜和烟草业重组整合;加大科研开发,研究原料低损耗精制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卷烟单箱利润率;充分开发利用烟草废弃料生产茄尼醇、烤烟茎杆制炭、提取茄尼醇后的废料生产有机肥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实现闭路循环利用,绿化生产区,实现清洁生产。

──水电能源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保护资源、有序开发。在有序组织实施蜀河、旬阳、大岭、桂花电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保护、生态、环保、合理、科学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和充实完善旬河、神河等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序实施流域水电站建设。二是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对各类水库淹没区和边缘区实施植物、生物保护。三是大力发展载能工业。将全县“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的汞锑、铅锌、镁钡、铁等深加工产业链靠近电源点布局,实现发电企业向高耗电企业直接供电,以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使载能工业良性循环、快速发展。

──矿产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全县铅锌、汞锑、镁钡、铁等有色金属资源,严格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加大投入,引进新技术加强资源的探测工作,延长有色金属生产基地的服务年限。二是积极实施产业导向政策。推进重点企业产业升级、资产重组,逐步形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装备先进、资金雄厚、专业分工合理、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一批企业集团,使其从资金、技术、管理、经营上都具备强劲的实力,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铅锌、汞锑、镁钡、铁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目标。三是落实矿产工业废渣采空区封存后生态植被覆盖措施。四是加大科技创新。鼓励矿产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对矿产工业废渣进行综合研究利用,努力消化利用铅锌尾矿渣、镁冶炼废渣,使之变废为宝。

──建材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开采。有序利用石灰岩、页岩资源,对矿山的开采、矿石的破碎和运输等,严格制定并实施环保治理措施,确保生态植被在开发中得到保护。二是要尽快配套完备的水泥粉尘治理设施,重点减少水泥厂的粉尘排放量。全力支持和鼓励水泥生产企业消化利用本县境内铅锌尾矿渣、尾矿砖和锌冶炼废渣等工业废渣。三是按照页岩砖、尾矿砖布局和生产规模,确保年产3亿块页岩尾矿砖的生产,逐步关闭生产粘土砖的企业,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植被。

──生物制品工业生态化建设。一是要重视生产工艺的科技攻关和专利技术应用,努力使生物制品工业的工艺技术特别是环保治理专利技术得到充分运用,最大限度地提供符合环保生态要求的技术支持。二是要深化以恒源公司为代表黄姜淀粉提取生产工艺研究成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带动全县黄姜加工企业蓬勃发展,做强做优黄姜产业。三是要加强对黄姜、金银花、拐枣等生物制品提取生产后的废料生产有机肥料的研究,实现废物的综合利用,达到环保生产标准。

4、切实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一要高度重视解决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坚持县级领导挂联、部门包抓企业和包抓项目责任制,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对企业用水、用电、用路等突出困难,推行政府牵头、部门负责、费用限额、限期解决的办法,确保在帮扶企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二要认真开展以优化经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行风评议。三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切实加强工业经济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坚持把工业经济建设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领导机构,确定主管领导,抽调精兵强将。按照工业强县战略和年度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精心安排部署好年度工业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把工业经济建设各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月到天到人,确保工业发展组织领导到位,安排部署到位。

(二)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发展措施。不断总结完善工业经济建设经验,创新思维,丰富载体,找准抓手,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发展措施。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科学严明的奖惩机制,夯实发展措施,以健全的工作机制、过硬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4.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篇四

一、强化服务意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全面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先进楷模的事迹来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观念。利用不同会议和场合教育全体人员要从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高度认识我们的工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从《安徽省农村公路暂行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指出有关部门要无条件服从大局,服务基层,做好农村公路建设中的配套服务工作。为确保实现“十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市政府于03、04年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滁州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并组建滁州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我们也及时调整充实技术和管理力量,从思想上行动上切实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理顺工作关系,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要求各级地方公路系统层层建立组织,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把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在去年的工程建设高潮中,我们频繁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召集当地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方案,内容涵盖了工程进度、统计报表、工程质量、配套资金及安全廉政等方面,形式上分为座谈会、片区会、经验交流会与现场观摩会等,旨在着力推行服务理念,重点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目的在于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步伐。在配套资金方面,我们逢会必讲,强调省厅的鼓励政策,强调完成配套资金的长远意义。我市还就此召开多次会议,强调各县(市、区)政府要做到二个确保:一是确保已定的县乡公路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落实;二是确保已定县乡公路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并争取达优良标准。各县市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全椒县广泛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县政府明确表态,地方配套资金一分不少,涉及协调的事宜一点不推,至今,全椒县地方配套资金已达1000余万元;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12000吨,另外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定远县政府在《农村公路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协调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沿线乡镇的路基土石方、伐树、取土用水及征地拆迁等属地方配套工程,由乡镇承担外,公路建设项目所经乡镇,按行政区为界,每公里上缴县交通局2万元县乡公路建设统筹款,作为涵洞、桥梁及路面施工地方配套费。天长市政府规定沿途乡镇内每公里筹4万元,另外,市财政每年拨付200万元作为县乡公路建设配套资金。来安县给予国债工程来水段和来韩段公路地方配套工程,折合资金约140.73万元。明光市决定从农业税“交通事业费”拨款200万元,分别配套国债项目140万元,通达项目60万元,地方配套工程折合175万元。前几年,我们滁州部分县市的乡村路况差,雨天道路不通,出行难成了当地农民的心头病,农民兄弟生产的农副产品由于交通不便,很难及时运出,只能“守着金窝受穷”,青壮年都纷纷外出打工,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前穷在无路,现在富在有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226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晴雨通车的目标,这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被打破,真正使农民兄弟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支持修路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修路高潮。定远县过去的农村道路欠帐较多,近年来国债项目和通达项目任务比较繁重,为完成好任务,建成优质路、放心路,该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县乡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亲任第一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组长,并定期召开县乡公路建设协调会,解决和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道路沿线各乡镇的配套任务,极大的保障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他们还广泛宣传修建县乡道路的重要性和致富奔小康的关系,激发广大干群想路、盼路的愿望,极大地争取群众的支持。该县严桥乡郝刘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过去全村无一条出行路。2003年实施通村油路工程,村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主动找到交通局了解情况,听说通村油路计划每公里补助4-6万元,但需地方配套4万元。如果配套资金能到位的话就可立项。村班子马上召开全村群众代表大会,向大家征求意见,群众们听了以后异常激动,情绪高昂纷纷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意拿,仅用两天的时间就筹措了所需的12万元配套资金,使得该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2003年10月26日一条宽3.5米,长3公里的村级油路正式建成通车,多少代人的梦想,多少代人的期盼今朝实现,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不仅是一条幸福路,更是一条致富路、连心路。

二、强化质量意识,建设优质高效的民心工程。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的核心。没有质量保证的公路,就是没有生命力的公路。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行业的形象,关系到“三农”问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质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来抓。我们一直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把公路质量视为公路建设的生命,视为联系民心的桥梁,努力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早在2003年初,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县乡公路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县乡公路发展,我们就成立了县乡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县乡公路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和领导我市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实际,不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引入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稳步提高施工质量。在实施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建设管理责任制,确定项目法人对本辖区内的项目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特别是施工监理制度。各级业务部门按各自的分工,加强了质量监督力度,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健全制度,强化质量控制。我们还根据省交通厅下发的《安徽省县乡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有关工程质量管理的一系列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及时制订了“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实施意见”、“滁州市农村公路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滁州市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使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依有据,使工程建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工程监理和施工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在此基础上还不断加大监理力度,路路落实总负责人,配备专业监理人员,实行旁站式跟踪监理,切实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全椒县在严把工程质量关上,强调提出“铁腕抓质量”的口号,坚决执行“四严”要求,即:严把材料关;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严把实验关;严格做好各项标准试验及各项抽检试验,加大抽检力度和频率,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天长市是全市建优质工程的先进市,他们对所建工程均能按照“精心组织,合理调配,系统管理”的要求,强化工程各项管理。一是狠抓项目经理部的建设。主要是按要求配置实验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各项相关图表,认真落实管理、监理、施工人员的工作,做到施工有章可循、有规可查。二是狠抓施工员、安全员、材料员、质检员的岗位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三是认真抓好施工的主要环节,做好“两及时、三检验、四控制”。“两及时”即及时处理软基和及时碾压夯实;“三检验”即认真检验施工用土指数,认真检查石灰材料有效成份,认真检验灰土配比密实度等;“四控制”即严格控制结构层的宽度、厚度、拱度、平整度。做到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施工。定远县是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最为繁重的一个县,也是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县,但他们迎难而上决心建好续建工程,抓好新建工程,对于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坚决不手软,如定义路01标段有200米长的路段路面出现网裂状,当时质检站检查时不能定论,就把市质检处的同志请去共同会诊,会诊结果认为是灰土含水量过大造成的石灰稳定土出现网裂,最后要求施工单位把这200米路段灰土全部推掉重新铺装。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修不好的路,只要我们用心抓好每一环节,道路只会越修越宽,越修越平。

三、强化廉洁意识,为农村公路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一向沉寂的农村公路市场也焕发出难得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给农村公路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有可能出现的路生腐败现象,我们及早防患于未燃,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是狠抓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要想廉政建设上台阶,领导是关键。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一把手“两手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坚持廉政建设与“堡垒工程”一起抓,领导班子共同抓,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统一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层层抓落实。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增强廉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自律意识。抓廉政建设任务实行逐级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各项操作制度,规范招投标程序。事实告诉我们,仅凭个人的自律,来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力量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坚持在招投标等环节实行纪检监察、计委、招标办、质监、工商等部门的全过程参与监督。在项目审批、招投标、工程变更、质量监督、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坚持阳光操作,坚决堵住容易产生腐败的漏洞,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是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必须签定廉政合同及安全生产合同。廉政和安全这两项合同写入施工合同中去并实行责任追究,这样就有力地约束了双方的个体行为。四是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我市县乡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对国债和通达工程专项建设资金的使用均采取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要求各级县乡公路管理部门要设立县乡公路通达工程银行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执行廉政建设有关规定,防止资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率。目前从我们对全市的调查情况看,各县(市)均严格按照程序,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强化管理意识,保持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一年多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农村公路的总里程已达8971公里。与此同时,对农村公路重建轻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惨遭破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我们坚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要求建设与养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积极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签订养护工作质量保证责任状,落实到人。各县(市)都在养护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文章,比如说天长市每年要在年初召开多次调研会,并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市县乡油路进行实地调查,编制养护经费上报市政府、主管局,同时制定周密的养护工作计划,在计划时就下达了季度和年终好路率指标,平均每年投入养护经费150万元。因为天长不但投入了资金,而且有非常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才确保好路率指标的稳定提高;其次,进一步落实“三六一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制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提高公路养护水平。明光市率先推行家庭道班养护形式,在明光市交通局的指导下,他们进一步完善合同,明确了责、权、利,使家庭承包养护砂石路的做法日臻完善。这一做法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一”上:一是乡镇有一个好的管养机制,镇党委对公路的管养比较重视,确定专人抓;二是有一户家庭劳力富足的人家承包;三是有一份制约双方义务的合同;四是承包户必须有一台小型机动车;五是有一块堆放砂石的场地,做到每公里备料不少于10吨;六是承包户必须有1万元左右的资金或年收入。全椒县各行政村在农村县乡两级公路管理机构的帮助下,纷纷设立“农民道班”,按照有组织、有机制、有房子、有设施、有牌子、有机械、有资金、有人员的“八有”标准,逐步进行了完善。其它县市也均研究制定了加快农村公路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措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均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公路的路况,也大大激发了农民参与管养农村公路的热情。三是利用农闲发动群众整修公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每年雨季农村道路都会受到洪水的侵害,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各级政府和地方公路系统广泛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抢修被毁路段。一年多来,共投入民工十多万人次,机械千台以上,石料百万吨,从而保证了全市农村公路的晴雨通行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路产路权。路政管理是公路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巩固建养成果,改善路容路貌,确保道路畅通的一个必要条件。首先,大力加强路政宣传,优化执法环境。搞好法制宣传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也是政务公开的手段。几年来,我们组织各县市地方公路管理站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宣传,分发、张贴各种宣传材料近万份。极大地提高了公路沿线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路政执法环境;其次,加强法制教育,极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我们把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作为考核路政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执法常识。严格执法纪律,严禁执法人员公务期间饮酒,坚决杜绝接受吃请、索要钱物的现象发生。坚决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服务。第三,维护路产路权,保障道路畅通。全市在围绕“反超限、保畅通”这一主题中一直在扎实地开展工作。针对超限这一公路的头号杀手,全市均采取多种有力措施,维护路产路权,去年一年,共清除路障5000多立方米,查处超限运输车辆7000多起,查处路损案件190多起。第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础工作。健全路政内业管理制度、路产档案、路政处罚档案、路政审批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等。第五,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活动,大力提高办事效率,改变落后的不良的办事作风,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上一篇:泡沫混凝土屋面保温施工合同下一篇:国庆节科普小知识,国庆节的由来及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