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2024-06-22

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精选8篇)

1.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一

搭建民营企业中培训体系

抛开“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提升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加强员工自身竞争力”等冠冕堂皇的词汇,企业给员工培训的目的其实就是三个:

1、宣导企业的规章制度

2、使员工能够上手胜任工作

3、与员工约定一段时间的服务期,获得一定期限关键员工的稳定性

第一个通常在新员工入厂或者公司关系员工切身利益出台的时候做。主要意图是告知这些规章制度是什么,让职工心里有数,遵照执行。一旦因为执行这些制度发生纠纷,企业还可以拿出培训的证据,证明尽到了告知的义务,增加胜算的可能性。这种培训通常需要保留证据,如:员工受训记录表、考试试卷等,通常要求员工本人签字。

第二个通常在新招募员工到厂或员工工作岗位变动后真正上岗前进行,不管承认与否,这个培训时每个企业都存在的,即使是同类企业同类岗位跳槽过来的职工。因为每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个熟悉的过程都要由周围的人或物引导,尽管有时候这个引导他的人或物自身并没有感觉到,他这个引导的过程就是培训。只是有的企业基于某种需要记录下这个过程,有的企业没有。这种需要可能是企业自身的要求,如内部规定上岗必须培训,有些是外在压力,如通过的某项体系认证要求对与质量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评审岗位资格并持证上岗。

第三个也是很多企业都会遇到的,花点钱,送职工到外边去转悠个几天或十几天回来,培训什么,这些员工学到了什么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出去学了,企业给他支付费用了,他一旦主动离开企业,企业就可以向他要求违约金。基于这种目的培训企业通常都会先于职工约定服务期,签订培训协议,回来还要附上有员工签字确认的费用清单,以便日后员工反水可以拿出来做证据。

也有人给出另外一类培训,这类培训既不同于第一类,处于预防劳资纠纷的目的。也不同于第二类,与员工工作内容有直接的关系。还不同于第三类,希望员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稳定一段时间。这类培训,几乎不具有任何主动性,单纯就是培训,拍两张照片,保留个证据。最常见的就是消防安全培训。我所接触到企业,几乎每家每年至少都有两次消防安全培训。有的甚至是邀请消防大队到企业现场演戏。但没有一家认真对待的,全部都是被动应付。培训的原因是迫于某种管制势力的压力,如消防大队,消防法规。我们管这类培训叫“被动培训”。前三类培训叫“主动培训”。

以上是我们目前企业培训的现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需要要用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搭建民营企业的培训体系,同样不能脱离这个背景。

培训对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其独特性和两面性,首先培训确实能提升员工的技能,如果接受培训的员工留在企业继续服务,并且继续以接受培训以前的热情服务,企业的效益确实能够得到提高。

其次,培训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确实也是一个很实在的成本。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比较大的民营企业也大多为家族控制,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大都经历了艰难的创业过程,他们对成本和费用的重视远远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象。在见不到直接收益,或者见到首席希望很渺茫,风险很大的情况下,想让他们“出血”培训,很困难。

第三,在我国目前现状下,民营企业薪酬较外资企业、国企普遍不具有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青年,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思想意识发生很大变化,对忠诚度和集体主义的认知于以前有很大出入。他们接受培训,自身技能或筹码得到提升后,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对待,往往会很快寻找更好的平台。这恰恰又是民营企业不愿意看到的。

基于这些分析,本人对这段时间网友关于民营企业培训体系如何构建给出建议如下:

一、培训内容首先满足必须的,如:

(1)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规章制度的培训,如: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判定标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判定标准,重大损失界定标准;考勤、请假、早退、迟到、旷工、加班的确认方式和薪资支付周期、结算时间、支付标准。

(2)员工胜任本公司特定岗位工作必备技能的培训,如:对数控加工操作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设备保养培训、工件周转和交检流程培训,培训内容和深度以员工胜任本岗工作为目的。

(3)通过的认证、辖区政府部门要求的培训,如:消防部门要求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习;质量体系认证要求的质量意识培训、统计方法培训、质量体系和程序文件培训;环境体系认证要求的环境培训、ROHS培训等。培训以不耽误生产,保留证据为目的。

第一类培训要求保留培训签到表或者考试试卷,并有员工本人签字。第二类培训基于质量体系的要求,建议编制培训计划、保留考试试卷、岗位资格评审记录,并发放上岗证。第三类培训建议保留培训讲义,签到表,最好能拍照并存档。

第二类培训对职工和企业的影响很大,因为他的完成,意味着员工从一个门外汉到内行的转换(有了寻找新平台的机会),也意味着企业由为员工投入到从员工身上获取回报的转变(有了一个可以工作的员工)。很多应届学生或者实习生,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新的平台,迅速离职。

一些企业针对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是入厂跟职工签订专项培训协议,约定完成培训后为企业服务三年,否则支付违约金。

一些企业选择了有保留的培训,非常巧妙的把本企业的岗位与其他企业的岗位错开,培养出只能为自己服务的“专用”员工。

第一种做法不符合劳动法相关规定,如果你们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在你们区域内相对较低,又没有办法改观的话,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做法。

关于专项技能培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员工自愿出去考证,如学数控的觉得自己能力可以,想出去考数控高级证书,企业与其约定服务期,签订专项培训协议,支付相关费用。一种是企业直接送员工出去培训,与员工约定服务期,签订专项培训协议。

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只是加大了员工的离职成本,员工真正想离职的时候,支付违约金后,同样可以离开。

我对这类薪酬策略在市场上偏低企业的忠告是:如果员工专项培训结束后,如果你不能提供其对等待遇,靠专项培训协议留人的方法慎用。

当然,员工因为某种工作需要,如购置一台三坐标,需要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进行内审,需要取得内审员资格人员参与等直接培训后直接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情况除外。

二、培训形式尽量以内部培训为主,除非内部无法完成培训或外部培训能很快转化为收益时采用外部培训。

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好处是培训内容实用、有针对性,培训费用低、极大限度降低节省公司的成本。

三、培训体系的搭建,我仍然坚持原来的看法,不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采用四级的培训时最为合理的:

1、入厂教育:集中讲解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尤其是需要保留证据的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判定标准,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判定标准,重大损失界定标准;考勤、请假、早退、迟到、旷工、加班的确认方式和薪资支付周期、结算时间、支付标准等内容。

入厂教育有人力资源部门直接负责组织、培训和考试,培训对象为新入厂员工,培训时间为入厂后一个月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前)。培训要求保留员工考试试卷,存入员工档案。

个别企业职工流动量很大,可以采用集中开班的方式。

2、岗位技能培训:采用师傅带教的方式,集中传授岗位操作技能、作业流程和工作技巧。培训对象为新到部门的新入厂员工或由其他部门转调员工。培训期限为15天到6个月不等。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编制培训计划,用人部门委派师傅培训,人力资源部门委托相关部门命题、考试,考试合格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岗位资格评审,评审通过后制作并发放岗位资格证书。

岗位资格考试试卷、岗位资格评审记录表、岗位资格证书复印件件存入员工档案,岗位技能培训计划表集中存放。

入厂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是企业内最基础的两大培训。关于是否给培训师傅发放带教费的问题,我建议给岗位技能培训发放带教费。带教费按照带徒弟的数量和岗位技能考试成绩折算。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能平衡带教师傅的心理,激励他带教的积极性。

关于岗位技能培训期间学徒可否独立工作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任何员工在没有取得岗位资格证书之前是不能独立上岗的。但是在师傅的监视下,得到师傅的允许或指派,可以操作,其工作成果由师傅所有,工作损失由师傅承担。

3、培训:之所以命这样一个名字,原因是这些培训内容是政府部门或体系规定必须的,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同时每年又具有重复性质的。如:消防安全、质量体系、环境、质量意识、程序文件、统计方法和技术等。

这些培训不像入厂教育、岗位技能培训,由于全年订单和人员流动情况无法准确预知,没有办法统筹安排全年的培训计划。培训可以统筹安排全年的培训计划。

这类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汇总整理公司的培训需求,年初编制去全年培训计划,委托相关部门,按照计划和时间表分别实施。保留培训计划、培训签到表、培训讲义、教材、试卷。培训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不得影响生产,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生产任务较淡,大多数需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比较有空余的时间。

4、其他培训:这类培训主要指区别于前面三种培训之外的一种临时性,突发性培训,如:约定服务期、签订专项技能培训协议的专项技能培训;组织学习工资新规定政策、制度的集体培训;针对某个事件的纠正预防培训等。

专项培训,属于公司范围的规章制度、纠正预防培训,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部门范围内的规章制度、纠正措施由部门负责。

所有培训都需要提供相关书面记录,交人力资源部门归档。

以上是网友关于培训问题的集中回答,不周之处,欢迎与我继续沟通、交流,我QQ:263523967 邮箱:long163.168@163.com。

搭建一个企业的培训体系至少有相关文件的支撑,如:

员工手册、质量手册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人员能力和需求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岗位资格管理规定:对公司岗位名称、工作内容、岗位性质、需要检测的技能要求、考试方式、岗位资格评审、岗位资格证书制作、发放、保管、有效期限作出明确的规定。培训管理规定:对公司培训类型、每个类型培训内容、组织部门、实施部门、验证部门,培训工作流程作出明确的规定。上述规定要对培训类表如:培训计划表、培训签到表、岗位资格评审表、考试试卷(格式)、岗位资格证书(样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要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公布后要切实执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

2.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二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深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双证书”制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课程体系的搭建中, 以模具专业职业工作过程分析为基础, 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导, 注重技能培养, 按专业技能培养的规律建立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模具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 进行模具专业岗位群调研和职业能力分析是首要的工作, 是进行专业定位和开展各项后续工作的基础。

2 课程体系的搭建与实施

2.1 岗位及岗位群调研

2011年7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印发了《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这一规划必将指引广大模具企业和我国整个模具行业的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市场, 获取社会对模具人才需求的情况, 进一步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改革进程, 我校组织人员分别到武汉久瑞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电子工业发展 (昆山) 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 (昆山) 有限公司、武汉重冶模具产业部等多家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进行深入地调研。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模具制造企业以下就业岗位:

1.模具CAD、CAM设计员;

2.模具装配和调试员;

3.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及操作员;

4.模具生产与加工人员

5.生产现场管理与维护人员;

2.2 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 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 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 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分析情况如下表。

2.3 专业课程设置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后, 通过调查统计。企业对学生在识图与制图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再次之是对模具制造工艺、3D模具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有些企业认为3D设计、CAD、英语、工艺等也需要开设。

企业十分注重专业课的实训、实习环节, 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对证书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学生对模具操作实际的动手, 增强实训环节的教学。还要体现“双证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2.4 课程体系建设

密切关注模具技术的最新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 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基于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等级与素质要求, 遵循知识的循序渐进, 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综合技能应用训练模块、顶岗实习模块五类课程。结合工作岗位群, 制定出5门左右的核心课程, 找出核心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的支撑, 并形成新的专业课程。将这些课程进行分解和重组, 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 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以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原劳动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为依据,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可以采取课程认证、技能竞赛评选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举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院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技能、相关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职业技能包括理论知识要求和操作技能要求。理论知识要求考试采用笔试或答辩的形式进行, 其成绩可直接由学院课程成绩认定;操作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相关技术知识方面可由学生的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成绩认定。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评价及纪律评价等立体化的评价体系。

摘要:在“双证书”制度的保障下, 文章分析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获得模具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 须搭建好一个基于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 并建立一个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融合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让学生更科学有效的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关键词:双证教育,课程体系,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勇, 张敬芳.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1) .

[2]胡晓岳, 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 2010 (04) .

3.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三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搭建”是指企业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能力素质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帮助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水平。

本文以“临安市供电公司的培训体系搭建”为案例,具体介绍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供电企业培训体系的搭建流程。

一、能力素质模型简介

(一)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能力素质模型指担任某一特定的岗位角色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这些能力素质在企业管理中能够驱动员工达成优秀的工作业绩。

(二)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搭建的特点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开展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企业的培训是为培训而培训,钱花了,精力费了,但培训的效果却非常不理想,非但没有给企业创造价值,帮助企业提升绩效,有时甚至还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企业、岗位及员工的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搭建,能够让相关人员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方式选择和培训结果评估过程中,即使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也始终能够盯住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核心岗位,以岗位的能力素质为标尺,找准员工能力素质与岗位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开发各种符合员工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并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帮助员工提升能力以增强员工的岗位胜任度,从而提升企业绩效,使企业不断保持核心竞争力。

(三)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与传统培训的主要区别

传统的培训零碎,没有围绕某条主线进行规划;通过调查问卷由各个部门自行提供“培训需求”,员工又难以准确地表达培训需求;培训多以“教育”为主,缺少员工的参与。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是以公司的竞争能力为核心而规划的培训体系。由于这一培训方式对员工能力进行了清晰的行为定义,员工能较容易地明确自身的培训需求。此外,该培训方式以培养“行为”为主,强调使用各种交互式的培训方法。

二、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供电企业培训体系搭建步骤

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设计和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体系的三个关键环节,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搭建主要从这三个环节进行分析设计。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员工培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是否准确。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关键在于找出企业的能力素质需求和员工目前的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按岗位目标分析、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岗位人员分析三个步骤进行。

1.岗位目标分析

岗位目标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确定的,企业根据远景规划和经营计划优化确定企业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责和岗位说明书。预测企业将来在组织架构上可能发生的变化,并确定各核心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目标,是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

2.岗位能力结构分析

在确定了核心岗位之后,首先需要对核心岗位的能力素质项进行分解,然后针对该岗位工作过程、工作结果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能力素质提炼,确定该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以临安市供电公司的基础管理岗位为例,对其岗位能力素质进行分解,可将其分为核心能力素质、通用能力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管理能力素质等四个维度。

3.岗位人员分析

按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所需的岗位能力标准,对担任该工作或未来要担任该工作的员工能力素质进行测评,确定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是否胜任所承担的工作,以及是否拥有达到优秀绩效所必需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和能力。特别要对那些关键岗位的人员素质进行测评,以确定培训的内容。

将员工现有的能力素质和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对比,以便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当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大于员工能力时,就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来满足岗位能力素质的要求。

(二)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方案设计

1.确定能力项对应的培训内容

通过培训需求分析确定了培训目标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具体的人员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培训目标。

培训方案设计包括培训内容的筛选、课程的设置、培养方式或培训形式的确定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的筛选和课程的设置是达到培训目标的关键环节。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内容的筛选,就是以岗位素质模型所对应的各个能力项来确定员工的培训内容,它使培训内容的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准确性,如下表。

2.确定培训内容对应的课程

能力素质项目对应的培训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确定与培训内容对应的培训课程。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素质测评结果分析员工的哪些能力素质已经达到岗位的要求,以及哪些能力素质是其还不具备或达不到岗位需求的。通过这一比较,欠缺或达不到的能力素质点就是员工所需要培训的课程内容。

培训课程一般包括培训课程名称、类别、培训方式、培训学时、培训目标、培训具体内容及考核方式。

3.培训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培训方法的时候,通常追求的不是时下最流行的,而是最合适的,因为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培训方法首先取决于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内容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分为知识性、技能性和态度性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对应的培训方法。临安市供电公司根据培训内容选择了TACT培训模式。TACT 是以教育培训(Training)、个人提高(Self-Arise)、导师辅导(Coaching)、行动学习(Task assignment)为核心环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评估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评估是能力素质模型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评价标准、培训过程的评价及培训结果的评价,而培训结果的评价是整个培训评估的关键。

培训结果的评价,主要以受训者的技术和行为作为评价指标,评估员工通过培训在岗位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结果,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的评估。

1.检验受训者与岗位胜任力一致性的评估

员工的培训需求来自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差距,所有培训的结果要回到岗位胜任力的检验上。可以根据岗位能力素质胜任力的要求对员工进行能力素质再次测评来确定培训结果的好坏。

2.评价员工培训之后能力的提升结果,即员工培训后达到的相关能力水平

有些培训结果是能及时评价的,如生产操作人员的新设备操作技能培训。但有些培训的效果要经过长时间的跟踪、观察才能得出,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培训等。

3.评估员工岗位能力与实际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4.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四

田永搏

□ 记者 田永搏

在10月10日,贵州电网公司召开的领导班子务虚会上,公司指出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和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贵州电网新一轮发展的大局中,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

近年来,公司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大教育、大培训的工作思路,从实际出发,通过制定规划、完善体系、建立机制,以提升员工岗位能力为根本,以员工培训积分管理和目标考核为手段,搭建以培训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师资体系、课程体系、网络体系、基地体系为主要内容,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架构,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新格局。

2009年1至9月,公司系统各单位举办培训班987期,培训员工38449人次。其中,一线员工培训班占70.6%,培训班组长2391人次。公司层面完成培训班245期,培训10003人次。

公司今年的教育培训工作重心是把教育培训和评价工作相结合。以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目标考核为抓手,制定下发了《贵州电网公司员工持证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公司研究决定以地区供电局技能职系作业员评价工作为切入点,确定贵阳、六盘水、都匀、凯里等四家供电局为试点单位,从各专业大类各层级技能作业员岗位设置、胜任力素质模型建立、评价标准编制等入手,逐步实现“岗位名称统一、岗位说明书统一、工作界面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考试统一、证书统一”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同时,公司为拓展公司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还下发了《贵州电网公司技术专家管理办法》,启动了公司首届技术专家考评工作,形成贵州电网自身的评价标准。

公司以强化班组培训为契机,全面深化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加强了对电力市场、优质服务等方面的培训,加大了对电网规划、工程建设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在物资采购、施工管理、电网规划方面,分类分层地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上半年,公司系统举办市场营销与优质服务、电网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培训班共132期,培训员工6736人次;举办班组长培训班57个,培训1796人次。公司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县级管理干部轮训。1-6月,公司系统举办县级供电企业负责人体验式培训实践班两期;举办各类县级管理干部培训班59个,培训2471人次。开展了110千伏及以上变电运行值班员和调度运行人员的内部培训和内部普考工作,促进员工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和技能。

以生产技能实操基地规划建设为重心,启动公司教育培训基地规划编制工作。培训基地体系建设是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大规模、持续、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年初公司启动了《贵州电网公司2009-2015年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公司培训基地“2009-2012年详细规划”和“2013-2015年”远景规划,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确定了以I级培训基地(培训中心)为龙头、II级培训基地为骨干、III级培训基地为补充的三级教育培训基地体系建设思路。

明年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将进一步深化一线员工的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继续系统性、针对性、人性化、差别化地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以人才评价工作为突破口,做好公司技术专家选聘工作,启动公司技能专家选聘工作,加强生产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拓宽广度,拓展深度,激发活力,打造培训亮点,树立培训品牌。

5.如何搭建企业文化体系 篇五

引言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它是被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是员工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它的目的在于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以至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企业文化本身包括了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使新进员工对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长期积累并得到公司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将公司的文化传授给新进入者,可以使他们快速融入公司。

一、企业文化搭建步骤: 1.初期准备阶段

1)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机构。

2)起草《企业文化制度/手册》《员工手册》,内容包括: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人才理念、企业歌、企业大事件、组织架构、行为规范、等等。

2.实施推行阶段

1)规范各项制度、流程、行为准则 2)组织相应培训

3)创建企业内部刊物、企业宣传片、企业网站、宣传栏、宣传海报、办公室标语。

4)内部活动:如晚会、生日会、业务比赛、旅游、聚餐、拓展等 5)成立业余协会,丰富员工生活。

3.健全保障体系 1)健全培训体系 2)健全福利体系

3)收集后期改善和巩固意见

二、企业文化知识培训主要内容

1.公司如何对待员工的主要思想和配套措施:如员工享有哪些福利,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哪些坏境,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前景。

2.突出公司的文化愿景、战略及核心价值观。

3.明确公司员工的行为准则。

4.讲述发生在企业的有名案例或故事,让大家在一种身临其境中学习公司文化。

5.提供沟通渠道,并确保渠道畅通。

三、企业文化搭建和实施心得

1.让员工在进入公司后第一天,安排同高层领导见面,这样会让新进者对公司和公司领导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在第一时间树立一种为公司服务的意识。

2.为每一个新进员工指定一位合适的入职指导人,加强对新员工的入职指导。

3.准备一份全面介绍企业各方面情况的员工手册,让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

4.动态信息掌握:每隔一段时间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一次互动交流,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在融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四、注意事项

1)不可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2)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符合企业发展阶段

3)从上而下推动比从下而上容易很多,需要得到领导层的支持和认可

4)不流于形式,确保执行力度

6.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六

今年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严格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湖北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使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在门户网站建立了信息公开专栏,实现了与武汉、黄石、宜昌3个试点市建委的链接,全部对外公开。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网络。近几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结合本系统实际,围绕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制定了一系列诚信体系规范和细则,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全省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德炳专门听取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全省住建系统以此为契机,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有特色的完成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真正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传强,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建卿等领导反复召集专班进行研究。5月31日又召开住建系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省厅领导就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住建厅要搭建好信息公开平台,为全省住建系统所用,避免平台重复建设;信息公开系统设计深度要实行全行业、全区域覆盖;要及时提供数据源,与省厅网站链接,各地要尽快提供项目信息,各处室、各单位要提供完整的信用信息目录。并结合厅实际,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联络员制度,从而,形成全省上下联通的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网络。

二、制定方案,认真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在多次调研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印发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和各责任处室、各责任单位(包括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建委),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目录。项目信息由各市州提供,信用信息由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提供,按有关程序研究确定。为了保证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专班深入到各处室、各单位,对照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逐一编制,对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分别按注册地点、企业和人员性质类别、资质等级从不同角度进行编制。

7.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搭建,策略

一、当下高中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教育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向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这一说法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很多学者将其视为哲学的起点和一切学问的基础。在我国古代, 数学叫做算术, 是六艺之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等都离不开数学运算及推理, 夏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原始的天干地支运算方法, 其发展历史至今已两千年有余。在现代社会中, 越来越多的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撑, 近代几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以及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都告诉我们, 人类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数学的指引。很多哲学家首先必须是数学家, 很多经济学家更是有着数学学科的背景, 才能最终问鼎学界。

新课改的钟声早在本世纪初已经敲响, 在普通高中阶段曾经引起过轩然大波, 显然, 这种颠覆传统的新理念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涵盖了十大教学理念, 分别是: (1) 构建共同基础, 提供发展平台; (2) 提供多样课程, 适应个性选择; (3) 倡导积极主动, 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 (7) 强调本质, 注意适度形式化; (8)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以上《新课标》第五条、第六条、第九条可以看出, 未来的数学教育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前理论教学一条腿走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我们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下工夫, 只有这样才能在课程创新上取得了更大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讲, 实践教学对一个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情感态度的重构起着决定作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夸夸其谈不如亲力亲为。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必须要以实践为导向, 以创新为目的, 注重对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能最终在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成功逆袭。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一) 树立“数学建模”实践教学理念开展

高中数学是高等数学教育的基础, 是数学教育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关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各种形式的竞赛开展很是盛行, 其中, 数学建模竞赛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数学建模的本质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作为表达的基础, 以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的本意是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显然这种活动的开展恰恰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尝试, 是数学知识在实践教学领域的延展与深化。关于此类活动, 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参与,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数学建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 它扩展性强, 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且其计算结果经得起实际检验。

目前, 这种实践教学意识在全国尚未全面铺开, 因此, 笔者呼吁全国上下从事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师们首先要树立这一意识, 数学建模意识的确立可以为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会使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紧贴时代, 更为有效。同时, 我们要引导同学妥善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之间的关系, 此外, 我们应该加大对数学建模实训室建设的投入, 配备硬件, 引进软件, 鼓励教师亲身参与建模活动, 指导建模竞赛或带队, 这种实训室的投入对完善数学实践教学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都大有裨益, 因此其投入必须呈持续性。

(二) 将校企合作理念注入实践教学当中

笔者认为, 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应当是“企业进课堂”+“课堂进企业”的模式。也就是要将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请进课堂, 与学生进行直接沟通交流;同时, 还要将我们的学生适时地带入企业, 增加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未来学习中会越来越重要。那么, 我们在校企合作环节, 应当适时地将一些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增加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比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地板生产工厂, 让他们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计算在固定的面积内如何制作地板才能最节能, 最环保。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房地产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房屋面积及后期预算。另外, 我们还可以将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课堂, 让他们将数学与生活, 数学与工作如何紧密相连之重要性告诉我们,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讲座或者沙龙活动, 让学生与一些经济学家、理财师、金融界人士进行直接交流, 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 从本质上说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客观要求。

三、结语

长期以来, 我校实践教学平台在校领导的带领下, 一直都搭建得很好, 在教学中, 我们一直努力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了起来, 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 我们必须坚定地将实践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我们也期待同行之间, 学校之间多加交流、沟通和合作, 为数学实践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献计献策, 与时俱进求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中.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2]章建跃.数学教育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 2005 (6) :6-10.

[3]张奠宙.“与时俱进”谈数学能力[J].数学教学, 2002 (2) :7-9.

[4]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8.培训课程体系的搭建 篇八

广西电网公司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南网方略为统领,认真宣贯、践行、根植南网方略和南网文化,通过搭建“三大体系”,推进“三个转化”,使南网方略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了公司发展的软实力,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搭建“三大体系”促使南网方略深入人心

一年一个主题,搭建了宣贯践行南网文化的执行体系。

广西电网公司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一年一个主题活动的工作模式,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党群工作各部门全年工作,初步形成了宣贯的执行体系。如2006年公司开展了“忠诚南网,忠诚企业”教育活动,将南网文化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努力打造一支忠诚能干的员工队伍。2007年推出了以学习贯彻南网方略和南网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宣贯南网方略构建和谐电网”主题活动,重点通过全员培训,使每一位员工受到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008年,公司又大力开展了“践行南网方略构建和谐电网”主题活动,实施了县级供电企业南网方略的全员培训,全面铺开了规范化基础管理“七统一”工作,加快了县级供电企业与南网文化的融合。2009年公司实施“南网文化三走进”活动,通过南网文化走进党支部、走进班组、走进岗位,深化广大干部员工对南网方略的认识,促进南网文化的根植与转化。2010年,公司又启动“深植南网文化,建设文明和谐电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通过几年的系列宣贯,公司已全面完成了南网方略与企业文化的普及工作。

三级联动,搭建了南网方略的培训组织体系。

公司在总部、网局、县级供电企业三个层次,挑选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形象佳的人员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培训师、推广师的储备力量。同时,一方面通过强化外送内培的形式,如公司每年都举办期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培训师的综合素质。另方面,充分发挥三级培训师全员培训中的发动、传播、推广作用,不断增强他们的“实战”经验,有效推动了公司宣贯工作。

搭建了“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的子文化体系。

一是声势浩大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公司安全生产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近年来,公司在系统开展了以“做快乐员工、责任员工;建和谐班组、平安班组”为主题的班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对全系统2万多名员工进行《安规》和“两票”知识考试、举办安全教育再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使“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人的生命高于切”等理念渗透到企业每个员工的工作、生活中。2008年,公司又开展了以“争当查找安全隐患‘啄木鸟’、做规范操作‘机器人’”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深化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公司以开展廉洁文化活动作为构建惩防体系中实施教育先导的有效载体。从2001年起,坚持每年开展廉洁自律教育月活动,同时,创办了《廉政视窗》网站,开展了“廉洁从业”警句格言征集活动和“清风伴我行”廉洁警句征集活动,并在重要节假日前夕,向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专责发送廉洁自律“温馨提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深入人心,夯实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思想基础。

三是积极培育服务文化,服务品牌家喻户晓。一方面,公司坚持“服务永无止境”的理念,不断加大优质服务硬件设施的投入,全面兑现服务承诺,努力提高供电质量、规范服务行为、解决服务难点热点问题,深层次推进供电优质服务工作。2007年,公司25个城市供电营业窗口全部达标。43个县级供电企业的营业窗口100%达到规范化服务标准。2008年,公司系统“95598”供电服务热线共接听来电154.47万件,及时办结率为100%,满意率达99.73%,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深化“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优质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电与生活”、“优质服务年”、“绿色行动”、“金牌服务迎奥运”等主题活动,丰富了公司服务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公司连续六年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特级保供电任务,公司和各供电局、县级供电企业在历次行风评议活动中均名列前茅,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不断提升。在2008年广西质协开展的实施用户满意工程评价活动及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的评价表彰活动中,广西电网公司及下属等单位分获表彰,其中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获全区用户满意企业称号;桂林供电局电力供应95598客户服务系统、梧州供电局用户报、装、接用电及售后服务获全区满意服务称号。在广西企业联合会开展的“2008年广西诚信企业评价”活动中,广西电网公司被授予“2008年度广西优秀诚信企业”称号。南宁供电局代表队、北海和柳州供电局联队荣获南方电网公司第三届“万家灯火、南网情深”杯优质服务技能(95598业务)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成绩在各省(区)代表队中居首。

抓住“三个转化”使南网方略成为公司发展的软实力

将南网方略转化为公司的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分层次抓好全员培训,培育共同的价值观,使南网方略成为公司员工的理想信念。2007年~2008年,公司分层次开展南网方略全员培训工作。一方面聘请清华大学能源规划与管理训练中心分期分批对公司系统副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为期两天的南网方略和企业文化培训。同时,用一个月的时间,组建宣讲团到各分子公司进行南网方略和企业文化的宣讲,公司每一位员工都脱产参加一天的培训。另一方面将南网方略和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公司培训课程体系,公司系统各类培训班都设置了企业文化培训内容。通过培训,使广大员工提高了对南网方略的认识水平,把贯彻落实好南网方略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最具体的行动。

二是将南网方略渗透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做强做优广西电网。南网方略是我们的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越是发展,越是要用南网方略指导各项工作。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以及南方电网进一步加速发展,西电东送规模不断扩大,未来五至十年是广西电网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08年,广西电网公司服务北部湾“双百双千”工程应运而生。“双百双千”工程是指广西电网公司将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分别投资100亿元、建设100项北部湾主电网重

点工程,届时累计建成1000万千瓦电力送出工程,500千伏变电容量突破1000万千伏安,形成八站六厂、六纵六横、千万容量级的北部湾超高压供电网架,助推北部湾经济腾飞。

将南网方略转化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一是做到思想先行。首先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教育。公司通过开展“思想大解放、再造大电网、服务大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和南网方略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公司2DO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2009年,公司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后组织中心组专题学习532次、领导干部开展“五个一天”活动327人次;举办各级培训班65期;下发各种学习资料3万多册;举办专题辅导报告会250次,参与集中学习23934人次。公司囊括了南方电网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比赛两个一等奖。其次是抓好公司各级党组织的中心组学习。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和专题学习,深刻剖析,查找工作中不适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抓好电网建设和增供扩销。

二是做到率先垂范。各级领导主动在各项工作、各种场合中带头宣讲南网方略,做南网方略的宣讲者、传播者,教育和引导员工积极投入到构建和谐南网的伟大事业中,做到知行统一,自觉把南网方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具体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实践当中,用行动作答,用行为释理,发挥榜样的力量,用言行去感召员工、说服员工、凝聚员工。抗冰保电战斗中,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抗冰前线的各基层领导干部,在与冰灾斗争的40多天里始终坚守一线,积极做好指挥抢险、后勤保障、宣传鼓动等工作,大大增强了广大员工战胜冰灾的信心与决心。从抗冰保电、奥运保电、迎峰度夏、两会一节、自治区50周年大庆、国庆60周年庆典、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各级领导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南网方略的真谛,为广大员工作出了表率。

将南网方略转化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一是珍惜形势,感恩企业,不断提高员工对南网方略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经过五年的融合发展,广西电网公司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广西电网公司机关和各基层单位通过开展“忠诚企业、感恩企业”主题活动、“感恩企业、感悟人生”主题座谈会、筹建公司发展史陈列馆等多种形式,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倍加珍惜公司今天的大好形势,珍惜公司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空间,感恩企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使南网方略成为全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以南网方略的理念激发广大员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激发新思维,产生新作为。

二是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南网方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公司把南网方略层层具体化,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每一名员工始终自觉地把贯彻落实南网方略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应南网方略的要求,回顾自己贯彻南网方略的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做到自觉把南网方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落实到岗位职责中,践行到位,做到各项工作以南网方略为指导,落实各项工作向南网要求看齐,工作规范与南网标准统一。

三是在深化根植南网方略上下功夫,建立学习贯彻的长效机制。公司完善宣贯形式,形成了学习贯彻的长效机制。以服务文化、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建设为重点,通过南网文化“三走进”(即南网文化走进岗位、走进班组、走进党支部)、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将南网方略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凝心聚力的强大作用。公司还将按照南网公司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南网员工守则,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逐条逐句对照,细化、量化南网员工手册,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南网方略和企业文化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让南网方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工作成效明显南网方略发挥强大力量

南方电网公司用成立七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南网方略作为公司软实力的强大力量。在南网方略的指引下,南网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南网现象”,使南方电网在五省区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彰显了负责任的中央企业风范,树立了南方电网的品牌形象。作为南方电网的全资子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也用自身的发展证明了南网方略和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力量。

南网方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错综复杂的形势,公司广大干部员工以南网方略为统领,立足本职、服务大局、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广西用电形势从2008年11月份高台跳水,经过一系列的积极应对,当前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期间,广西电网统调负荷19次创新高,最高达1239.7万千瓦,比2008年最高负荷增长了23.35;日电量17次刷新历史纪录,最大达2.52亿千瓦时,比2008年最大日电量增长了23.5%。2009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也由1月份同比下降14.1%,增速全国第18位,到8月份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位居全国前列。1至10月,广西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7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0%,排全国第10位,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1个百分点。公司实力再上新台阶,连续五年获得自治区强优工业企业称号。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形象。

南网方略激发员工潜力,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去年的冰灾,是广西电网公司经历的有史以来最为严峻、最为困难的挑战之。冰灾造成公司经济损失达18.38亿元,给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困难。公司六年来宣贯、践行南网方略积蓄的强大精神力量得到进发,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先后夺取了抗灾保电和灾后重建的胜利,弘扬了“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不胜不休”的抗灾精神,显示了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作用。这场攻坚克难的战役,集中检阅了我们班子建设成效与员工队伍素质,检验了公司发展的实力,从中,我们收获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公司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009年,公司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定信心,坚决执行自治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决策部署,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强大思想武器,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响应自治区“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和“党组织服务年”活动。广大干部员工始终坚持以南网方略为统领,发扬抗冰保电精神,凝心聚力保增长,彰显了央企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广西电网公司通过宣传南网方略,让社会了解南网文化,树立南方电网的品牌;通过渗透到企业的各项战略中,使南网方略由虚变实,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以爱国为话题的作文:爱我中华下一篇:教师节颁奖典礼的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