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

2024-07-27

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11篇)

1.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 篇一

好范文为大家提供了以下这一份关于一名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自我鉴定范文,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尽管自己还没有计入党组织,但是自己始终以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撰写论文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在课堂上在快乐中吸收各个知识点。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担任支委期间,热情为同学们服务。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2.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 篇二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与内容,知识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以及学生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和体验、实践程度;研究性学习也是主要由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它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要求学生承担实现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得以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内在动力;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的感受与体验正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如何自我发展呢?

一、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是教学的中心。现代师生关系强调师生的人格平等,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方式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都应服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教师要变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者、课堂的参与者、建设者,教师的工作是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倾向,并积极引导其主动地吸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应创造这样一个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要,而教师的教学动力是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互通有无的,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与个人在知识上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时,师生的关系就应该变为朋友式的讨论关系、社会角色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教育实践的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新的观念指导,更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师生关系的改变来实现。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珍爱生命、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教育理念,无法想象一位疲惫厌世、毫无乐趣与信念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绽放出生命的花朵。教知识首先教做人,教师要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愿望与权利,只有承认学生的巨大潜能,才能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要深信教育是改变人,而不是管束人。过去的教育是封闭在教室中,现在的教育是走向社会;过去的教育是灌输知识,现在的教育是学会创造;过去的教育是记住别人的思考,现在的教育是产生自己的思考。教育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阵痛以后,由束缚走向塑造,由模仿走向体验,由知识的积累走向健全人格的重建。

三、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要通过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学术才华赢得学生的爱戴。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最大限度上理解、宽待和善待学生,最小限度地用道德评价的尺子去定论学生,是最重要的职业形象。教育学家说,怎样把“差生”转化为“优等生”呢?最有效的办法是把那个“差”字改成“优”,把学生当作天才来教,才能教出真正的天才。所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肯定学生在研究中所付出的辛劳,既而鼓励他们百折不挠,并对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帮助他们其解决一些困难。因为,许多富有创造的人物,在他所从事的创造领域中,往往是不受习惯束缚的叛逆者,创造的火花就蕴藏在鲜明的个性中。哈佛大学出版的《多元智能》提出人的智能结构有七种,过去的教学活动只侧重于人的语言、数理智能,而在研究性学习中,人的各种智能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可能在教师的充分信任与爱护下,变得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种例子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是屡见不鲜的。

教育需要沟通,沟通需要民主、平等,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学生在成长中,需要的是激励与“唤醒”,离开了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何来对学生人格的“唤醒”与“重塑”?所以教师应具有走向学生心灵的能力。当学生走来对教师说悄悄话时,教师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教师存在着距离,那么即使再辛苦的教育,它的效果也是零。这就是古人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曾经这样描述:“不管你给学生灌输怎样细节,他们以后在生活中再运用的机会还是无限小的,就是碰到了,他们可能已把你教的细节忘得差不多了。”怀特海的说法也许过于悲观,但新形势下的教师能力的确不再是传输知识的能力,而是走向学生心灵的能力,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四、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

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在研究性学习中,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了挑战性,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而这种过渡的唯一方式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超越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增强才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终身学习的挑战,由传统的文凭认定到现在的实力认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可喜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学习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候。而这种变化的契机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的确立与坚持。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教师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傲立于潮头。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智力活动, 也不仅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能力, 而且是一种创造意识, 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不断进取的心理趋向。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应加强自我发展, 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祎.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2]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上海:教育发展研究.

3.自我调节学习研究概述 篇三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进展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使用元认知监测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调节情绪行为,使其最优化进而促进学习目标实现的学习过程。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内部处理机制,个体根据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来调节自己学习方法、选择适合学习的环境、调节情绪,以完成既定目标为目的。

一、 自我調节学习理论产生的背景

自我调节学习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般认为,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且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它不仅可以被看作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自我调节学习概念提出的背景是源于对美国的三次教育改革运动的反思。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认为心理机能、或成长背景、或学校的教育标准决定学生的学业成就,都强调教师、环境和学校的功能与作用,而忽略了学生本能的能动性,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而非主动地参与者。

二、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

自我调节学习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后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J·Zimmerman逐步研究使其丰富和发展。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不依赖他人,依靠自我调节达到学习目标,其中自我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学习策略的运用是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部分。学习者能够根据目标导向和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判断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随时调节学习策略来实现既定目标。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从事学习活动时所使用的方法和行为,比如组织和转换信息、自我奖励、寻求相关信息、复述和运用记忆术等。

三、 自我调节学习的几种理论

1.自我调节学习的强化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源于斯金纳的行为操作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自我监管、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是构成自我调节学习的三个重要部分。

2.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这种理论由Zimmerman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由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互相作用决定的。

3.自我调节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温内为代表提出,该理论把自我调节学习当作一个信息加工的循环反馈回路。该理论强调通过学习增强信息加工能力,来实现自我调节学习。

4.自我调节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这种理论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我调节学习需要依靠个体自我系统的发展,自我调节系统的结构包括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象等成分,其中自我概念是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关键因素。

5.自我调节学习的意志论。这种理论强调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控制意志的过程,学习者作为行为活动的主体。

四、 自我调节学习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非常热门。通过研究自我调节学习,能够培养个体独立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依赖他人完成既定目标,促进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千变万化的生活中去。所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略举几篇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最新研究:

有研究者通过自我调节学习的视角,来研究学习者学业拖延的动机和认知两个因素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干预方法。学业拖延被看作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失败;学业拖延者是缺乏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者。在干预拖延的措施,主要从设定目标,运用策略,和自我监控以及评估三方面提出了干预手段。

随着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被普遍应用,研究者也越来越关注学习者在计算机学习环境中的自我调节学习。根据计算机学习环境的特点,研究者对计算机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给出了以下建议。研究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有效地外部支持;(2)根据学习者的情况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3)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增强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外国的研究者Schmitz等人使用结构化日记法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让学习者记录日记保持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体现出了干预的有效性。

我国研究者通过问卷的方式考察中学生的动机信念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有效的目标可以相应的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五、 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意义

对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可供参考:

1. 可以促进教育者使用更为有效地方法提高学习者自我调节的能力。

2. 增加了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定位更准,并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 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健全并降低由拖延而带来的焦虑等负性情绪。

4. 对于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自如的应对环境的变化,有效地利用各种环境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儒德. 学习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庄妍. 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视角分析学业拖延[J].2010.

[3]兰公瑞,盖笑松. 基于计算机学习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J].2011.

4.研究性学习自我评价 篇四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指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评价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反对为评价而评价的思想,着眼于帮助学生个人树立成功的信心,主要看这个学生的现在比过去取得哪些进步。

2、全面性原则

评价要面向每个学生,为此,评价活动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公开,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体的研究工作汇报会、研究专题讨论会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愉快地交流自己的研究感受,这样可以使每个人的收获与大家共享,使个人结晶转变为集体的精神财富。

3、学生为主的原则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这有助于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以负责的态度来总结个人和所在集体的研究工作的得失,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中的创新精神。

4、过程为主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工具,要贯穿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这些评价充分体现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不同功能,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反馈信息,同时,评价还要考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5、真实性原则

就是要求研究性学习要把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并对学生将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真实评价情境的设置和对学生真实表现的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出精细的分析,从而使教师指导更具针对性,学生能积极扬长补短,保证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圆满实现。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参加研究活动的参与度

此项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行为再现来认定,如在研究活动中是否主动提出研究设想、建议,是否认真参加小组活动,积极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努力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是否与他人积极合作,善于所取采纳他人的建议以及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等。

2、学生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情况

此项评价既要看学生在某次研究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所显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又要从多次研究活动后的比较来评价其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情况。

3、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多样性

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是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论文,也可以是某个方案的设计,成品的制作,还可以是设想建议等,通过成果质量情况的评价,可以比较综合的看出学生研究态度、方法及能力水平等情况。

三、评价的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评价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评价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不同类型,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进行。

对科学精神、态度、习惯、价值观等的评价,可采用自由叙述法和观察法相结合的形式,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中随时记录的自我评价表、个人总结和小组互评进行整理,从上述评价指标入手对学生进行评价。

对能力与方法的评价,可以采用作品分析法进行,即从学生完成的研究论文或课题报告的质量分析,其科学方法、能力的水平。

2、评价的具体要求

(1)评价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

评价方案可以由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设计,征求教师意见后加以实施,也可由教师提出并征得学生认可,评价组织或个人要根据评价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价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步骤和原则,形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并能确保评价目的实现的评价方案。

(2)评价要贯穿研究活动的始终

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看,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的评价:①开题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②中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研究方案的实施情况,信息资料的搜集、积累,以及运用信息资料解决问题的情况。③结题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研究成果表达和展示的方式,以及同学、教师对其研究全过程的认定情况。

(3)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化、多样化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口头报告展示的口头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经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有:成果展示会、成果模拟鉴定会、观察法、历程档案法、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法。

(4)对于评价的结果要附加写实性的评语

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经认定研究性学习活动组织,如,研究成果优秀的可给予奖励,对于成绩优异,成果被有关部门和单位采用的个人或课题小组,可颁发荣誉证书加以表彰,同时,也可以废奖励学分。

(5)评价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5.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 篇五

一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在我们的欢笑与回味中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遇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见不到,感受不到的新鲜事物。通过这项调查研究,我们获得了一次亲身体验和参与的机会。在讨论会上我们都有不同的意见,也曾经因意见不同而争论,但最后,我们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结论。

回想当中的一段段小插曲,其中滋味无法一一道来,但我们很开心,这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难忘的经验。在这次课题研究性学习中,我与同学们一齐对“中学生追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在这期间,我不仅对此次课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也从中得到了感悟。本文来自YJbys.com 转载请注明 每当我们四处奔波,对中学生们发放调查问卷时,每当我们走街穿巷,对人们进行口头问答时,每当我们为一些问题各抒己见时,我都会在一旁积极参与大家,尽自己的责任。虽然还有所欠缺,但我相信,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后,我的知识丰富和组织能力将会有一定的提高!

在研究的一年时间里,我们经常因某些问题困惑不解,但是团结在一起的我们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在满布荆棘的道路上,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和双手开辟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可能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很高的水准,但是在这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付出后,得到的是远远不能与那些物质上的高水准相比的东西,那就是丰富的经验和研究问题永不后退的精神,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那个流传千古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6.教师研究性学习自我总结 篇六

我的各项研究任务基本完成。作为一个联络员,首先要保证联系的随时畅通,所以我时刻保持手机开机状态,并准备移动电源。在联络的过程中,为了使内容的准确传达,在接到组长的任务时,我便写下并精炼总结出要传出去的信息,然后及时地将信息传达给组员。有时,组员不能明白的,我会耐心地解答,对于组员的实际困难也会与组员沟通,以保证行动的正常进行。在联系政府的相关部门时,我充分发挥了亲戚朋友的关系,请他们帮助引荐,省去了很多麻烦。在作调查计划的时候,我先向地理老师和一些专业人士进行了咨询,从而保证了计划的科学、缜密,这样就保证了之后行动的沿着正确方向行进。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安全问题,在取样的过程中,我们请求大人同行,并穿戴救生衣。在入户进行问卷调查时,我首先注意了自己的礼貌,这样能让居民接受自己,接着表明自己的所做的工作,调查的目的,认真进行调查。最后,依据第一手材料,进行归纳,再次与专业人士共同讨论,制定出最后的报告。

我个人取得的成果与我的任务紧密相关。先是联络工作。我很好地保证了上情下达的通畅,保证了每个组员对个人任务的明确,保证了组员之间的团结,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获得了很多珍贵资料,并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减少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阻力,最终促成在有限的时间内正常、按计划地开展了各项活动。由于老师、一些水资源环境保护专业的大学生都是我出面联系了,对后面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参与制订的计划,对于研究重点指明了方向,计划的具体内容基本兼顾了所有必需的步骤,从而指导了后续工作对必需数据的采集。我参与采集了河水样本,通过送检得到了第一手数据,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定级,佐证了河水受到污染的事实。

我参与了对工农业生活等污染情况的摸查工作,对污染的主要次要源头进行了划分,对河流的不同流域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初略划分,对最后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论据。我协同邀请的专业人士,一起分析了材料,并起草了总结报告。该报告使得我们这组的所有劳动实现了最终的价值,让我们的工作有了系统的成果。

这次研究活动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是启示我要重视计划,并有高度的执行力,不拖拉,不推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划就是利器。计划能指明行动方向,从而安排好我们的各项活动。当然计划不执行,必然只是一纸空言。因此制订计划之后,我们应该按照计划要求明确个人的任务,然后严格保质保量、高效率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其次要重视团队协作。我们的这项调查,涉及的内容多,需要走访的地方多,这绝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但是通过每个人的合作,我们最终完成了各项调查。

在团队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优化组合部分让部分只和产生大于整体的的功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人有些懈怠,这是我们应该以激励为主,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组员。接着是耐心。如上所说,实际的调查内容繁多,但是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耐下性子,踏踏实实做事。有时,一些组员没能听明白要求或任务,这时应该耐心解释,不然自己会有气,别人也会产生倦怠心理。然后是要提高安全意识。由于户外作业较多,我们必须在先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最后是责任心。要明白自己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团队的成绩,应该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

7.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 篇七

数学概念学习的认知模式分为概念获得、概念在知觉水平的应用、概念表征、概念在思维水平的应用四个阶段, 在概念获得阶段包括了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二种模式, 而在中学学习阶段, 这二种概念获得的模式都存在。自我监控就是学习者为达到预定目标, 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过程。[1]

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元认知随着主体心理的成熟和学习阅历的丰富而不断提高是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成熟的要点之一是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 因此自我意识水平是自我监控表现形式之一。如果自我意识水平较低, 影响学习技能的发展, 对达到学习的目标产生阻碍作用。

根据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的表现和作用, 自我监控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的表现历程是从无自我监控期经自我监控被动期到自我监控自主期, 在自我监控自主期内又由自我监控离散型向自我监控连续型发展。当数学概念学习过程发展到自我监控自主期连续型时, 作为动态系统的数学概念学习过程就达到了最优化, 主体认知结构的各种成分运作的协调性达到最佳水平。对数学概念学习全过程实施连续的监控, 使各种认知成分协调地运作, 达到最佳匹配, 从而能够充分地利用主体的认知资源, 发挥出最大效能, 取得最佳效果。[2]本文根据以上的观点进行实验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内容和步骤

(一) 、实验研究设想

本实验基于以下设想:如果教学过程中,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使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 把注意力从指向概念的本身转变为指向自己在学习概念时正在做什么、想什么, 即让学生始终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 这样或许不需要大量的习题训练同样也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同时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

(二) 、实验研究对象

以镇江市XX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试卷测试结果, 从中选出在数学概念学习及数学成绩 (上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上差异不显著的两个班, 由本人任教。一个班作为实验班 (共51人, 其中男生29人, 女生22人) 在数学概念学习实施自我监控培养, 另一个作为对照班 (共50人, 其中男生27人, 女生23人) 按常规教学进行授课。

(三) 、实验时间及方法

1、实验时间。

从准备到实施再到结果统计约需一年的时间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 。

2、实验方法。

采用等组实验法, 自变量为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因变量为学习数学概念学习水平及数学成绩。自变量设计为分别在控制班及实验班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达到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目的。

(1) 、控制班。采用传统的教学引导方法, 不强调自我监控的作用, 采取样例类比、大量练习的常规做法, 信奉“熟能生巧”的学习模式。

(2) 、实验班。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为宗旨, 设计相应的教学引导方法。在学生概念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指导性介入, 反复问学生以下几个问题: (1) 你正在干什么? (你能否明确地讲述一下?) (2)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这样做能否理解概念?) (3) 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帮助? (如果你理解概念后, 会做些什么?) 同时, 经常让学生相互提问交换解答, 但却很少或基本不提供练习.这样, 逐渐使学生明确:我不仅关心结果, 而且请关心你学习的过程。

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一种注重问题本身, 使学生通过“知其然”来学习, 而后一种则是对自己的认识活动本身引起关注, 进行的是“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活动。

因变量为两班学生接受相同的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和数学概念学习自我监控的量表的问卷答案、数学概念学习的测试卷的成绩。

(四) 、研究工具

1、相同的阶段性测试, 选用初一、初二两次期末统考成绩作为测试的辅助考察因变量, 试卷见附件。

2、统计工具: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3、设计数学概念学习中自我监控量表[3]

4、设计数学概念学习的测试卷

(1) 、数学概念学习的测试卷是依据基于CPFS结构的数学概念学习认知模式, 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是由知觉水平应用到思维水平应用。知觉水平的应用也是有差距的, 低层次的只能对个别的、典型的特例来判断是否属于某个概念的外延, 知觉水平高层次能对所有概念的特例来判断是否属于某个概念的外延。因此, 在设计数学概念学习的测试卷时我将题目分为难, 较难、容易三个层次, 分别对应于数学概念在思维水平应用、知觉水平的高层次应用、知觉水平的低层次应用。

(2) 、数学概念学习的测试卷分为二套, 一套用于学生控制班组及实验班组在初一时的学习内容进行编制和测试, 另一套根据初二时的内容进行编制, 用于学生控制班组及实验班组一年后到初二时进行测试。测试卷的评分采用百分制进行, 并用独立样本的z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显著性分析。

(3) 、数学概念学习的测试卷内容

二、实验结果

(一)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前后测自我监控能力比较

对两班学生自我监控问卷结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 假设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前、后测自我监控能力无差异。结果表明, 两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前测差异不显著, 假设成立;而后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且实验班显著高于控制班 (p<0.0 5) , 假设不成立。

对实验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实验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前、后测得到结果如表1。

t=4.886 Sig. (2-tailed) =0.000 p<0.05说明实验班在经过培养后, 自我监控能力比控制班有了显著提高。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前测自我监控能力结果如表2。

t=0.191 Sig. (2-tailed) =0.849 p>0.05两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前测差异不显著, 说明初一时两个班级在实验前自我监控能力基本上是一样的。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后测自我监控能力结果如表3。

t=2.713 Sig. (2-tailed) =0.008 p<0.05两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后测差异显著, 说明初二时实验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比控制班有了显著提高。

(二) 、数学概念学习水平测试结果

实验后数学概念学习水平测试得分进行比较, 为考察两班学生实验后数学概念学习水平测试得分上的差异, 我们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假设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前、后测数学概念学习水平无差异。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前测数学概念学习水平结果如表4。

t=1.075 Sig. (2-tailed) =0.286 p>0.05说明初一时两班学生数学概念学习水平前测差异不显著, 假设成立。

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后测数学概念学习水平结果如表5。

t=2.232 Sig. (2-tailed) =0.028 p<0.05说明初二时两班学生数学概念学习水平后测差异显著, 假设不成立。

(三) 、数学学业成绩结果

以实验班与控制班初一学年结束时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初二学年结束时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和后测的依据, 假设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两次期末考试成绩水平无差异。

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前测结果如表6。

t=0.0269 Sig. (2-tailed) =0.788 p>0.05说明初一时两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结果前测差异不显著, 假设成立。

实验班与控制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后测结果如表7。

t=2.527 Sig. (2-tailed) =0.013 p<0.05说明初二时两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结果后测差异显著, 假设不成立。

(四) 、结论

本文通过设计数学概念学习自我监控的量表、数学概念学习水平测试卷, 依据二次期末考试的成绩, 根据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实验设计原理, 可以看出, 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与数学概念学习的水平与数学学业成绩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验班在数学概念学习的水平、数学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前、后测变化充分说明了自我监控的有效性, 也说明了针对数学概念学习特点培养自我监控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水平并促进数学学业成绩的进步。

摘要:本文对学生数学概念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 通过等组实验法, 分析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与数学概念学习的水平与数学学业成绩的提高之间的联系, 得出自我监控对数学概念学习是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自我监控,数学概念学习,数学学业成绩,实验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8

[2]黄衍华, 周湘蘅.元认知观点下的数学学习过程[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6

8.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 篇八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自我效能在学生排球学习中的作用,以及高职排球教学中提升学生自我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高职 排球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某种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目前,高职院校的排球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动机模糊、信心不足等自我效能低下等问题。因此,有关高职学生自我效能高低对其排球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排球教学中提高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一、自我效能在学生排球学习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是一种影响人们行为操作活动的非智力因素,在调控人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自我效能对个体的行为目标有直接影响,人们通常都会选择自己最有成功可能性的行为方式,而且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自发的调节自我效能,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方式,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坚持性。调查显示,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排球学习的自信心强,且易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表扬,他们努力练习排球技术,而且乐于坚持排球训练,其排球技术水平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水平的提高。反之,自我效能低的学生会想法逃避排球训练,行为的坚持性也差,效果自然就差。

其次,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而影响他们排球训练的努力程度和对待困难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习惯于把行为成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他们对排球学习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勤奋练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相反,自我效能低的人往往把成败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先天素质,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缺乏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自我效能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特别是在排球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排球技术动作难免出现错误。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总会担心自己再次出错,将思维纠结在个人能力缺陷和潜在困难上,从而表现出紧张、自卑,甚至无所适从,影响其训练,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相反,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学生,能够克服急躁情绪,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练习,积极寻求产生失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二、提升高职学生排球学习自我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及其学生对自我效能做了系统的研究后发现,影响自我效能形成和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个体自身以往的成败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以及个体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因此,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情景,从这几方面做起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高职學生排球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一)采取激励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排球技术

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处于弱势,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在注重成绩和升学率的中学阶段有很多的失败经历,很多易表现出自卑。但是他们大多数较为活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在最开始也具有对排球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抓住这一优势,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并及时指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他们言语的激励,帮助他们树立排球学习的信心,巩固学习的兴趣。而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相应的近期和远期训练目标,并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不断达成这些具备挑战性的目标,以产生积极的自我效应,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做好示范教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似度高的榜样特征对个人的自我效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排球教学和训练中,教师首先做到自身技术动作的示范标准、熟练、轻松、优美,做好整体动作和分解动作的演练,让学生既对所学技能有整体性把握,又减轻对整体动作难度的恐惧心理;其次要挑选一些动作标准、善于表现的学生作榜样示范,让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再次,将学生按照动作标准的相近程度分组练习,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观摩练习;最后,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录像,分析其动作技能要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

(三)加强言语和社会劝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社会劝说会影响个人自我效能的建立,当人们被承认和赞扬具有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实,他们会在此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也表现出更强的毅力。因此,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对于表现良好或者学生与自己相比有所进步时,要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和激励。给那些基础较差,进步较慢的学生以安慰和鼓励帮助其恢复信心,并客观、真诚的指出他们目前的主要困惑和障碍所在,帮助他们寻找改进动作的最佳方法。还要组织学生组成练习小组,互相讨论和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尤其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认真分析,分清到底是能力的问题还是努力程度的原因,不断培养和提高自我效能。

(四)提升情绪状态,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情绪和生理状态往往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和评估,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心态。首先,在课前要做好热身训练,让学生以良好的生理状态进入排球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也要多开发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其次,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真诚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最后,教学和练习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练习中的急躁情绪要及时开导和耐心指导。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增强事业心,加强自身的自我效能,不断提高排球教学的自信心,发挥排球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采取更多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促进其排球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艳明,韩斌.排球教学中目标设置难度、自我效能与扣球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2.

9.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篇九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智力活动,也不仅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重组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能力,而是一种创造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并不断进取的心理趋向,也是一种善于敏锐地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改变自我、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完善的能力结构、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生学习者。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自我发展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搞教育的人总是执着地思考着未来,哪怕是一位历史老师,他教的是过去的人和事,但他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能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走得更正确、更稳健、也更有创新,也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面对着未来,面对着未来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重大课题,我不禁想到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其实,教师的自我发展已成为国际上教师发展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自我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了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了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了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的价值与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才被重新挖掘了出来。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课程模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研究性教育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它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2000年1月,上海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已把它列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我认为,就目前广泛展开的研究性学习而言,它并不意味着要在瞬间培养出蔡伦、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

10.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自我总结 篇十

自09年入学真正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以来,我受到了导师、周围老师以及同学的帮助,并且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里,我要对这一年多时间的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方面进行一下总结,为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确定方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个人能力。

在思想上,我依然坚定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不断的向党靠近,希望在自己的努力进取与追求上进的积极的思想态度下,能够早日达到党的要求,从而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虽然我现在还不是党员,但是仍要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与思想认识,认真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思想。在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它对我的思想与科研理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国家以发展为重中之重,而科研又以国家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为方向,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指导我在学习科研知识时不能盲从,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和丰富所学知识;它以人为本,指导我在学习工作中不能眼高手低、要用实践来取得发言权;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导我做学问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且勿急于求成;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告诉我在搞科研时要综合考虑,不要丢三落四。

在学习上,慢慢的将学习与工作的重点由只是按部就班埋头读书转变到有目标的思考与科研创新中,这是与大学学习的极大的不同。而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

1)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经过一年的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我在遥感专业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理论的欠缺与综合能力的不足。虽然本科是遥感专业出身,但是在遥感这个大方向下还有很多的理论基础知识不牢固。在不断的知识学习中,不仅掌握了遥感的机理、过程及发展方向,而且明白了不同的遥感方式及遥感类型,为我的研究方向的快速熟悉奠定了基础。

2)拓展研究内容并明确研究方向。

在研一期间不仅仅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还在导师的帮助与项目的支持下,拓展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学习了当前处于大气遥感前沿的数据同化与模式大气质量模拟。在掌握前沿动态的条件下将现有知识与成熟的理论研究与当今热点相结合,扩展当前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让我领略了遥感世界的另一片天空。由于工程浩大,现在只能停留在研究与学习的状态下,真正的应用实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邻近毕业时最终确定的方向是针对当前我国大连石油管道爆炸所造成的海洋溢油污染研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我不断拓宽知识面,阅读国内外文献,掌握科研动态与发展方向,熟悉了研究方向的现状、方法,并积极与导师进行交流。积极实践前人的研究方法,深刻体会前人的技术路线及研究过程中考虑的遥感问题。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导师的帮助、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以及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顺利解决。

3)掌握遥感数据的下载方式和遥感数据处理手段。

学习了常用的免费遥感数据的下载,主要包括:landsat-TM,MODIS等。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的原理及处理手段,其中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融合、图像分类等。

4)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与空气质量模式。

掌握了遥感专业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E、ENVI、程序设计软件IDL、Matlab等,程序设计的能力得到提高。且对空气质量模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初步应用。

5)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听取科研报告,学习科技论文的撰写。

在工作上,听取导师的安排,积极努力,踏实进取,并与工作组成员互相协作。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野外实验机会,并且在实验中认真完成负责人安排的工作。这些工作使得我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在生活上,能够与同学和朋友和善相处,互相帮助。

然而,我本身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工作有时会缺乏激情,创新意识不足,遇到困难容易举步不前,且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会不断的克服和改正自身缺点,从日常的点滴行为做起,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还有很多相关的文章,请浏览【自我总结】

研究生党员的自我总结

11.研究性学习自我鉴定 篇十一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道德,自我效能感,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6)06-0483-04

相对于道德教育而言,道德学习更强调人是可以自主地学习道德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做两种理解: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1];作为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事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本文所探讨的研究性道德学习是针对课程形态而言的,它与传统接受式学习相对应,是发现学习、自我监控式学习。周勇、董奇[2]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为此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认知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早是由Bandura 于1977年提出的[3],他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1研究性道德学习的特征

道德是人的自然禀性,道德学习作为人的潜能存在于个体的自然机体之中,是人的社会性本能的有机组成部分[4]。处于大学阶段的年青人自我意识逐步成熟,智力水平达到高峰阶段,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意志水平不断发展,人生观基本形成等等,这是道德学习的最好时期。研究性道德学习有以下特征:

1)突出主体性。“研究性学习,其核心是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传统德育教学把教育对象当作客体,以教材为载体,把德行养成视为主体影响、改造客体的独白性传谕。在道德教育中,学生的话语权至关重要,因为涉及到个体道德需要、道德意志、道德选择和道德体验等等环节,剥夺了话语权,个体德性的养成只能在“知性德育”上泛泛而谈。道德学习,不仅是道德知识的更新、道德情感的感化,道德习惯和意识的形成,更是道德信念的践行、道德品格的内化。传统德育教学的道德养成价值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上,但这些知识是线形,形而上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对知识加以选择、运用,这时的知识呈交叉状,形而下的。道德不是由一些无根基、无联系的抽象语词组成的“话语包”、“美德袋”,道德是实践和关系性范畴,道德的学习就应该以关系的方式展开,以问题为载体。研究性道德学习力图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自己道德成长的主体:道德养成价值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研究的内容上,而且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影相随。从研究主题的选择(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更需要一种社会责任感),到研究活动的进行(公正、理性的思考及合作中的群性意识),再到研究结果的评价(培养学生在荣辱问题上的态度,并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团体、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无不蕴藏着深厚的道德养成价值。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道德养成价值表现为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全面、协调发展作用上;

2)重过程,重应用。研究性道德学习重在学习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至于就社会某一道德现状进行了多少深度分析、提出了多少可行性方案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学生不是社会学家,在学习中关键是对所学的道德概念和规则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即进行了深入的认知加工,从而有所发现、有所体验,主体有所成长。从根本上说,道德是实践性的,是关系性的。而研究性道德学习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以求达到新的理解,生成新的意义的互动过程。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或所谓“真理”告诉学生,而是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在过程中认识、体验和养成;

3)强调全员性。传统课程形态通常是在教室中对既定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讲——学生听,看影视材料等接受式学习,会出现“出人不出力”情况。研究性学习则不同,主张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实现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可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内在动力。

所以说,在听课、讨论、看影视材料等传统课程形态基础之上,加入研究性学习是实现完整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必然途径。参照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研究[6],笔者认为在研究性道德学习中,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用在于:

1)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对课题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定。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在寻求和选择课题过程中,能反映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对人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思考,也是学生对自己道德修养目标确定的侧影。自我效能感差的学生,由于对自己学习活动能力缺乏自信,更多地想象到的是活动失败的场面并从中体验到失败,这种失败体验会导致个体在研究性道德学习中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僵化,为此会选择难度不高,争议性不大、四平八稳的内容,如“公共汽车尾气污染现状”。相反,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因成功体验促进心理资源有效分配,更会选择诸如“贫困家庭子女在教育上遭到的社会排斥”等难度较大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2)自我效能感判断决定学生研究性道德学习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在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常常要进行艰苦的实际调查和大量的文献、数据处理。另外,一些平时没有考虑的、或是见惯不怪的社会现象要用学过的道德概念、道德规则,进行反复理性的推敲、思虑,感性的体验等,这个过程充满自我发现、自我斗争,在这期间,望而却步是完全可能的。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常常是信心百倍、情绪饱满、心情愉悦,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导致高效率。并且能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坚信只要自己努力,总可以战胜困难,完成课题任务,实现自己的道德成长。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一遇到困难便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这种思想会产生心理压力,使其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而不是如何有效地运用其能力实现目标,他们总认为是自己无能和任务太难导致产生无力感,以致很难完成具体的课题研究任务;

3)自我效能感影响新学习的进程和质量。研究性道德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内部道德图式。当新的认知冲突出现后,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相信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对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这有助于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总是将注意力纠缠于准备不足、能力不够等因素上,迟迟不能进入状态,且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学习效果当然不尽人意。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自从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后,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过。班杜拉的学生Shunk(1982,1983,1984)以不擅长除法和减法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归因训练法和强化法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些研究都证明了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是有效的。针对研究性道德学习,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如下:

1)让学生在道德学习中深切感受到“学习道德是快乐的,做个道德的人是幸福”的。即研究性道德学习要设法让学生多产生成功、幸福、快乐的愉悦体验,减少失败等不愉快的体验。因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来自于各种经验的关于自身能力的自我观念。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的能力,是促成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要让道德学习是快乐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明确道德学习是人自身发展完善需求的产物。从本质说,道德是人类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的本我力量,而不是异己禁锢。道德学习是希望通过一种哲学的理解,探讨“好的生活”的条件──社会大环境下道德的清白,指导个体自身的生活──享受生命、完善自我。道德学习首先是一种智慧,给人的生活提供价值和理智的方向;其次才是一种规范,用以指导、约束个体的行为符合大社会、大环境,为此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明白道德学习不应该从消极的意义上把它理解为限制我们做事的规条,理解为个体的道德社会化过程就是自我献祭。道德学习是促进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实现共生的;第二,辅助学生树立恰当的道德抱负水平。道德抱负水平是个体对自己的道德将要达到哪种程度的一种心理需要,它作为个体的一种活动动力支配着个体行为朝向所要达到的目标。个体道德抱负水平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个体行为结果的成功或失败,从而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个体道德抱负水平太低,大学生的德行修养缺乏追求,道德智慧就无法正常发挥;个体道德抱负水平太高,万事难成,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丧失了道德学习的信心,最后也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恰当的要求应根据学生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来确定,即选取那些有一定难度但学生经过努力又可以完成的道德学习任务。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近期的道德学习目标,目标定得太空、太泛、太远都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只有那些具体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自己在道德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为自己设定更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此循环,学生的道德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第三,学习结果的客观评价。青年大学生随着其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已能够对自己能力进行一定的客观评价,教师应多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多正面客观评价自己,强调学生进行自我比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建立信心。

总之,当一个人发生道德行为时,如能体会到快乐,感到尊严,便会有再次尝试的欲望。为此在道德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会成功的经验,让学生逐步树立“德行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美好的”价值理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和理性对待失败。个体都有一种探求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并力求作出因果分析,这种对自己学习行为及结果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学生可以通过归因来认识、预测、调控自己随后的学习行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和个体能力的发挥。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做内在的可控的归因,才更有助于学生从自身寻找课题研究成果不理想的因素并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从而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失败。一方面要使学生对失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要消除对失败的恐惧,让学生意识到过程、方式、结果的失败都不是真正的失败,真正的失败是心理的失败。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理性对待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最终会取得成功;

3)努力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认为,“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心理安全是指个体感到自己在被人承认、信任、理解,在受到别人的尊重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心理自由则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是自我的主人,可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时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获得了满足,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性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反之,很难获得成功。我国《大学》也提到这种观点,“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德行培养中,学校(教师)要从传统的主角、决策者、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成一个顾问、一个合作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多个可能方案而不是提供现成真理或唯一答案的人,在坚持必要的价值引导的同时,不直接指涉个体行为的道德控制,即是“在教化者的价值引导与受教者的自主建构过程中实现个体道德人格的提升,因之而成为凸显完整个体生命之价值与尊严的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基本实践形态”[7]。只有在这样开放、宽松的环境里,道德学习才会激发潜能、闪烁智慧,道德主体的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才会实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3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

4李庆民.为了共生的理想:促进儿童道德文化建设论[J].南通大学学报,2005,(6).

5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与时间[J].教育发展研究,2001,(6).

6 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1).

7[日]近藤直子.有狼的风景[M].廖金球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Discussion 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fficacyin Research-Based Morality Learning

Huang Qinjin

AbstractThe research-based morality learning take the main body personality raise as the goal,attention study independent, procedure and total.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efficacy level influence study topic choice,thought and emotion response pattern and new study advancement and quality.Trains and enhances the self-efficacy to let the student feel in the moral learning happy and carries on positively attribution,rationally treats defeated and establishes the health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relations.

上一篇: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阐述下一篇:实验动物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