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汇报

2024-06-30

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汇报(共8篇)

1.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汇报 篇一

乡镇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乡位于***方向、滨临洛河南岸,相传孔子曾到此巡游讲学建文庙而得名,全乡总面积23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264个居民组,7748户、28352口人,共有村组干部500名,设40个党支部、党员1046名,耕地面积3.2万亩,2011年农民人均收入4242元。

200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农办、扶贫、发改、民政等部门的支持下,乡、村两级适应城镇化发展形势需要,在遵循城乡规划、遵循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灾后倒房重建、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政策、项目、资金,以边缘深山区群众搬迁集中安置为主要特征,探索实施了命名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的建设项目。该新型农村住宅社区以南窑范村为中心,沿卢栾公路两侧东西南北辐射1000米为区域,采取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分村分期实施的办法,总占地面积160亩,可聚集容纳原有居民及新入住群众1600户,人口达到6000余人,实现节约土地面积518亩;其中,规划新建单元楼35栋,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安置迁入农户677户,主要涉及草沟、假砂爬、煤口、通河、香子坪、菠菜沟等10个边缘深山区村;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建成使用,建成住宅楼15

栋,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实现搬迁入住527户,三期工程建设正在有序进行。

在社区建设中,资金筹措主要采取受益农户自筹一部分,社会化资金运作一部分,上级政策性资金争取一部分的办法,以保障社区建设顺利实施;

一、二期工程建设已投入资金8500万元,其中:争取及整合项目资金1200万元,扶贫、民政各种补助资金300余万元,社会化运作资金5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500万元。资金使用上,群众自筹及上级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建房,社会化运作、项目及整合部门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现已相继完成道路硬化6500米,埋设给水工程主支管道12000米,建成排水工程排污管、渠8000米,新建化粪池15个、雨水井18个,安装变压器2台、架设380V输电线路2100米,新建600平方米幼儿园一所,建成文化活动中心综合楼一座,安装健身器材10余套,社区绿化860平方米,建成社区超市5家、卫生室2家,并完善了安保消防及其他配套设施。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实施,全乡有效改善了全乡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旧村庄缺乏规划、村民居住区占用大量土地而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使“田、水、路、林、村、房”得到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和 2

节约集约度,在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上取得明显提高。

下一步,将以全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专题会议和此次全县流动现场会为契机:一是建好涉及大桑沟、香子坪等村的三期工程,并继续完善社区各项基础设施;二是在社区日常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管委会成员,实行“三不变、三管理、三服务”管理模式,即:社区居民在原村组的户口、土地、林权不变;接受原村组管理的同时,在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卫生方面,接受社区管委会的管理;乡、村及社区管委会要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信息传递反馈服务。三是在引导居民生产发展方面,坚持多产业、多渠道并举原则,加大帮扶力度,带动社区居民寻求致富门路,逐步实现安居乐业。

2012年8月

2.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汇报 篇二

1 结果与分析

1.1 新农合提高了居民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利用

首先从服务量来看。江苏省自2003年9月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到2006年,已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参合率达到94.21%。根据江苏省财务报表分析(表1),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2003、2004年都有所下降,2005年开始上升。而住院人数在刚开始试行新农合的2003年上升9%,2004年下降到2002年水平,之后人数开始增长,2006年增长幅度明显。2006年的增长与新农合覆盖面的扩大并提高住院补偿比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高,从而引导农村居民的就诊倾向,导致2006年乡镇卫生院就诊人次数的增多。

再从服务效率分析。每职工平均门诊人次与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基本上都是逐年增长,平均门诊人次上升了24%,平均住院床日上升了43%。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也逐年提高。2002年,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约在38.7%左右,可以说住院医疗资源相对于有效医疗需求严重过剩,造成闲置浪费。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保“大病”为主,主要是住院医疗,因此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后,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均逐年上升。医疗机构现有的相对过剩的医疗供给资源逐渐得到更充分利用,这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卫生院的发展将会起到直接的有利影响。

1.2 新农合的实施客观上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

通过新农合的实施,江苏省乡镇卫生院普遍受益。从表2中乡镇卫生院直接收入情况来看,2002-2006年5年间,除了2004年略有下降外,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5年增长了44%,年均增长率为9.6%。新型合作医疗对于乡镇卫生院收入提高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业务收入内部结构分析,将业务收入分为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经计算,乡镇卫生院门诊收入的增加额高于住院收入的增加额, 但其增加幅度低于住院收入,门诊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7%,住院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2.5%,这与合作医疗主要保大病有很大关系。医疗收入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均超过了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3%和7.8%,而且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药品收入增长速度慢受国家多次降低药品价格等政策影响较大。

1.3 新农合不能有效缓解疾病经济负担

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住院费用在2006年略有下降外,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的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在2002年至2006年间都是逐年增加的,门诊费用5年增加了28%,住院费用增加了31%以上。总体来说,新农合对降低农民费用负担没有起到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参保人员可能有过度释放医疗需求的现象,也有可能医疗机构存在不规范服务行为,由此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

2 讨论与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乡镇卫生院在各级医疗机构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开展新农合之后,通过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设置门诊、住院不同的起付线、补偿比,引导农民合理就医,希望乡镇卫生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按照制度的设计,乡镇卫生院应当凭借制度优势大大增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量,进而使医院业务收入有较显著的增加,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困境有望缓解[3]。以上数据表明,实施新农合后,江苏省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总量有所增加、效率得到提高、业务收入增加,医疗费用同时也不断增长。 在看到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①可能由于政策的倾斜,乡镇卫生院即使服务差、价格高也可借合作医疗得到一部分市场份额[4]。所以说,新农合对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保护了落后,带来不利的影响。②乡镇卫生院在合作医疗干预后虽然有所发展但成效并非很明显。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目前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尚不完善,资金筹集和补偿水平偏低, 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不能令参合农民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前去就诊的积极性[5]。

因此通过“新农合”制度设计,在费用补偿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给予倾斜来改善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困境的效果是有限的。乡镇卫生院如何能真正利用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为农村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服务,走上群众受益、自身发展的良性轨道。

2.1 规范乡镇卫生院服务行为,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

新农合的实施有可能带来医疗机构的不规范服务问题。因此,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有限的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农村居民的负担。

2.1.1 探索有利于保证质量、控制费用的支付机制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很难通过外部监管来实现,必须建立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行为,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乡镇卫生院的行为规范,可通过建立有效的费用支付机制来实现,这是新农合制度中控制医药费用的突破点和关键点。目前的支付方式多是按服务项目报销,这一方式易使医疗供方诱导需求,而新农合只能进行事后偿付,难以有效控制费用上涨。因此可采取对乡镇门诊实行按人头付费的预付制,并同农村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等相结合,这样既体现了农村卫生服务的综合性,也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住院服务则可探索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促进乡镇卫生院主动规范行为、控制费用,减少提供者针对政策采用“对策”的维度和空间,从机制上促使他们自觉的控制成本、约束自己的行为。

2.1.2 建立严格的转诊机制,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的合理性

很多地方政府以方便农村居民为由,取消县内转诊,有的县甚至对到省、市级机构就诊也没有严格的转诊程序。这样一方面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导致到县及县以上机构就诊、住院的比例增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增加筹资所产生的正效应。作为一个保障制度,新农合同样需要建立转诊机制,建立类似于美国HMO的初级保健医生守门人制度,激励逐级转诊和双向转诊,对于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或技术原因不能解决和处理的疾病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处在恢复期的急性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及时转向乡镇卫生院, 从而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减轻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6]。国内外的研究也表明,70%以上的居民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如果确实能做到合理分流病人,并实施逐级转诊制度,则可以节省近40%的医疗费用[7]。

2.1.3 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行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管部门应制定《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对定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范畴,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准入、退出和考核评估制度,进行动态管理,对服务不规范或医药费用控制不力的取消定点服务资格[8]。

乡镇卫生院必须严格执行《江苏省新型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的各项规定,为了保障参保对象的利益,所有药品,其90%部分应符合《江苏省新型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低于90%的部分的补偿费用由卫生院自付。

增加收费标准和医药费用补偿的透明度。应将乡镇卫生院各个项目的收费标准、用药目录、药品价格及补偿比例和补偿情况等有关内容进行监测分析和通报, 以便及时纠正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9]。

2.2 完善乡镇卫生院建设,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配套服务

新农合虽然提高了农民对卫生服务的有效需求,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和病床使用率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能改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仍然不高的现状。虽然新农合的方案在起付线、报销比例上都鼓励农民就近治疗,但江苏省56%参保农民住院还是选择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加大了医疗费用支出。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枢纽,也是新农合制度的医疗服务平台。乡镇医疗机构如果服务能力强,可将农民的大部分医疗需求消化在基层,方便农民就近看病,减轻农民负担。因此,必须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卫生院的服务能力。重点应该做好:①切实搞好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培养适合卫生院需要的复合型卫生技术人员,使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②加大乡镇卫生院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建设,引进那些先进的、小而实用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服务条件[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新农合在江苏省实施的几年中,给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很多挑战。我们相信,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 以满足农村居民医疗需求为共同目标,将合作医疗建设与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结合起来,与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结合起来,将推动农村医疗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先.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在新农合试点中的作用[J].农村卫生,2006,7:26.

[2]孙晓筠,Adrian.Sleigh,李士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乡镇卫生院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5(25):23-25.

[3]甄红菊.新农合制度下乡镇卫生院生存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医疗管理,2008,5(12):86-87.

[4]刘军民.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制度缺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2):32-36.

[5]宁岩,任再.合作医疗干预前后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服务效率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2002,12(22):66-68.

[6]张英洁,李士雪,李永秋.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控制的探讨[J].农村卫生,2007,8:39-40.

[7]程俊.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门诊费用的影响研究[EB/OL].http://202.195.177.81/wf/mst.dll?DATABASE=CDDBFT&FMT=CDDBFTN&OP=I&MFN=86727,2004-11-22.

[8]石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初探[J].农村卫生,2007,8:35-36.

[9]孙文基.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和思考[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39-43.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查报告 篇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3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农合实施过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发展。

一、调查分析

(一)村庄概况

济源市是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自03年起就推行新农合政策,参合率以每年平均7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在河南省省率先实现了农业人口的全覆盖。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位于坡头镇内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1300多人,共分为14个大队。村子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大队里的财产很少。全村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单纯靠务农维持生活的较少。全村参合率高达99%以上,群众支持率较高。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以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为例,探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现状,希望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大庄村的深入走访,获取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当地政府及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统筹情况,切实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三)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庄村村民、村卫生所医生、村支书、坡头镇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并参照了济源市卫生局、坡头镇卫生院的有关信息。我们所用的调研方法有:深度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焦点小组等方法。

二、资料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落实情况

08年新农合进行了改革,个人交费由10元增至20元,国家、当地财政补贴由20元增至40元,报销上限由2万元增至3万元。这些改革政策在坡头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访谈过程中,大庄村村民基本上都知道08年改革的内容,对改革后相关政策的变动也有一定了解。农民从08年以来都改为交纳20元,并且年末到卫生所看病划价金额由8元增至16元。

但是改革中存在村民只了解改革后村民交费、在村卫生所划价金额的变动,对于国家、地方财政要缴纳费用、报销比例的变动并不了解的情况。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对新农合的政策宣传的力度较小,镇新农合办公室只对住院病人发放传单,村卫生所只负责收费;农民看到身边人确实受益,知道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就响应参合,而自身对国家政策改革不主动了解。

个案A

大庄村村民,张金芬、王玉芬

张金芬和王玉芬是大庄村5队的两名妇女。王玉芬是一位农民,53岁,夫妻两人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张金芬是一位73岁的老人,患白内障和高血压多年,常年用药,家境较差,常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舍不得用药。

当我们问大庄村实行了几次医疗变革,每次变革的内容是什么时,她们回答:“04年以前没有医疗报销,花多少钱都要自己拿。04年到08年是每人交10元,村里补贴2元,国家、镇上交多少不清楚,能报销40%—60%。现在每人交20元,其他交多少不清楚,不知道报销比例怎么调整的。”

当我们问如果今年如果没有报销,交的20元钱能够挪用到明年累积使用时,她们回答:“一般20元钱到年底要花,去医疗队拿药可以抵20元钱。不知道来年能不能重复使用,因为人总会生点病,所以都去医疗队买点常用药。”

当我们问去镇级以上医院报销的程序时,她们回答:“去镇级以上的医院报销,把证件直接交给住院的医院就行。报销超过1000元的要拿到市里批准,10元钱的时候是300元以上的允许报,现在交20元报销的最低标准是多少还不清楚。”

我们发现她们只了解自己日常能用到的相关政策,而对新农合改革缺乏全面认识时,问她们“对新农合改革后的新政策不太了解,不去卫生所询问一下吗?”她们笑笑,回答:“村里的人都不问,国家政策已经颁布了,政府不会贪污这点钱,农民比较厚道。”

而当被问到对新农合政策满意不满意时,她们回答:“国家政策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不报也这样,报了更好些。国家的政策咋样都是会好一些的。”

(二)高参合率的背后:村民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

参合率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新农合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庄村的参合率并不太高。很多农民看到刚出台的政策,都持观望态度。随着新农合的逐步开展,很多参合农民从中受益,这些受惠实例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新农合是一个惠民政策,积极参合,09年大庄村的参合率高达99%以上。

但是在高参合率的背后,仍然有少数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据我们了解,不参合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觉得自身身体条件好,不会生大病,不愿参合;当我们问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为什么有少数人不参加新农合”时,值班人员回答:“可能年轻人觉得自己在身体好,很少得大病,不需要。”一种是极为贫困的孤寡老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20元的费用,而无法参合。在与大庄村14队的村民刘新道、刘开亮访谈过程中,当我们问他们大庄村的参合率如何时,他们回答:“99%以上的人都参加新农合了。大庄村14队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杨西平,因为家里穷交不上钱所以没入。”

(三)各方对信息的掌握不一致、不全面

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大庄村村民所说的报销内容中的费用与新农合办公室人员的回答不一致。对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不仅村民内部的回答不一致,而且导致报销麻烦的原因,村民与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也不统一。

村民原芬在接受采访时说:“报销最低限度是300元钱,检查费、医药费都不报销,住院费可以报销,报销比率是50%左右,不低。”但是当我们就报销哪些项目这一问题询问镇医院新农合值班人员时,她的回答与村民给出的答案不同:“医药费、检查费、手术费都能报销;急救费、车费、一次性用品的费用——比如注射器——等费用不能报销。”而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的负责人李友芬的答案是:“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药物费用都能报销。新特药、试用药不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药要与病人签订协议。”

至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这一问题,村民原芬反映说:“一般是将手续交上去,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钱。有熟人能快一点。办理出院手续,然后交上费用条,一二十天才能结算。”而当我们问村卫生所医生报销程序是否麻烦时,村卫生所医生回答:“去省级医院的手续必须直接拿回来到本市或本县报销,交到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去市里领取报销费用;去济源市的医院,手续直接给大夫,就能够报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据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说,镇医院只给来住院的人发宣传单,不会派专人去各村宣传;村民自身也不主动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是盲目跟从国家政策,糊涂参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住院报销“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设置,村民并不清楚。即使是卫生所的医生,对新农合也缺乏主动了解的态度。当被问及新农合政策还需要哪些改善的时候,卫生所医生回答说:“国家很重视新农合改革,这都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我们不懂,配合就行了。”

(四)部分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不太满意

虽然大部分村民对于新农合政策都持支持态度,但是部分村民对新农合政策仍有一些意见。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意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报销的起付线较高,能报销的钱太少;二,报销的上限相对于高昂的手术费而言,对家庭的帮助太小;三,新农合报销多为事后补救而不是事前预防。

村民李友芬反映:“新农合报销的不够。乡、县一级的都给报销,但是钱太少。自己得了肾结石,花了100多,因为没住院不给报销。只有住院、生大病才能报销,但是医疗花费主要在平常看病,这部分钱却很难报销,而且报销的起付线高能报销的钱少,并且在村医疗队看病不能报销。”

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报销只能是在手术完成后,交上手术费用等相关材料才能报销,却没能解决有的家庭手术前没有钱交纳手术费、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农合规定了报销上限2万元,(08年改革后上限改为3万元),对于手术费高昂的家庭来说,报销的钱相对帮助较小。

个案B

村民张春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家开一个小面粉店,生活拮据,是贫困户,领政府补助金。妻子患脑出血,为了给妻子做手术家里四处借债,但是还是没有及时筹够手术费,妻子第一次脑出血后没能在病情较轻的时候进行治疗,导致第二次脑出血,不仅手术费用增长了数倍,而且由于病情加重、手术不及时,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妻子如今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因为四处借债,成了特困户。

张春来在回忆给妻子治病的曲折经历时,情绪仍然很激动。他说:“新农合报销只能在妻子做完手术后报销,却不能在动手术前解决没钱付手术费的问题。况且新农合报销上限两万元,而住院及维持到现在已经花费将近二十万,报销的那些钱对于这么大的支出,帮助并不大。新农合报销这么迟,等给了钱了,自家也成了特困户了,妻子的病还耽误了。”他一再向我们提议:“新农合应该能提前报销才行。”

三、思考及建议

(一)科学有效地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适当提前报销相应费用,以免出现没钱支付手术费无法看病的现象,让补助金真正能解参合农民的燃眉之急。落实“大病二次补助”政策,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在宣传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从而增强农民自觉参合的主动性。医疗机构要与村委会加强合作,通过举办新农合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让农民清楚明白新农合政策内容,保障村民能有效地运用政策为自身服务,引导农民加强对新农合运作过程的监督。

(三)加强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新农合”工作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由卫生、财政、农业、食品药监、物价、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共进,互相配合,如卫生部门做好新农合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特困户、五保户农民的参合资金交纳等,从而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

4.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汇报 篇四

乡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

(文件头)山发〔〕第28号 关于印发《**镇开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行政村、社区: 现将《**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正文)**镇人民政府 2****年**月26日 **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政发[2004]26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切实做好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特制定《***镇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如下: 一、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集体、个人、各级财政、定点医疗机构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推进农村卫生建设,降低农民患大病与重病的经济风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原则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保障农民健康而建立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镇实际,严格把握政策,严格遵守工作原则。一是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把试点工作的基础打牢,稳妥扎实的推进工作。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解决好自身的突出矛盾和特殊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试点工作。三是坚持探索创新的原则,在筹资方式上,管理模式上,保障形式上,创造出新的试点经验。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内容和时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以政府补助为主,参合人员缴费为辅的筹资方式,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参合人员每年补助20元,参合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每年交纳10元。按照***市的要求,各村在按户做好资金收缴和照片收取工作基础上作好登记表填报工作,然后将各项材料于12月13日前报到财政所和统计办。 在完成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相关材料收缴的基础上,从1月1日起,在全镇范围内,对于参合人员开始实行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和实施 本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各行政村和社区要按照“全镇统一领导、干部分工协作、落实分级负责、全员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镇政府决定成立山城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院,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 1、各村要召集好干部开好落实会,真正吃透这次医疗试点活动的实质。要把宣传单发放到各家各户,还要利用好村部的广播和墙体宣传。各村村书记分别是第一责任人,要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全村90%的参合率,并监督各工作人员在做好资金收缴的同时开好收据,做好登记,同时清晰填写登记表。为了办理合作医疗证的需要,合作医疗办公室要求参保人员每人准备2张一寸彩照,学龄前儿童可以不用。 2、财政所要搞好缴费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搞好表格填写的培训。还要负责做好基层医疗资金的核实、登记工作,以及各项表格等基础材料的.汇总。 3、民政办组织好贫困户相关政策的落实,保证五保户、特困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的参合资金足额到位。还要同卫生部门做好贫困户的参合资金和统计数据的衔接工作。 4、镇卫生院首先要加强对医护工作者的教育培训,随时直接向患者宣传,还要通过在明显位置设立标识,丰富镇卫生院宣传板等群众易于了解的方式进行实地宣传,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医疗。同时尽量方便地设立合作医疗办公室和服务咨询台。在搞好宣传工作的基础上,要做好从开始的合作医疗各项服务准备工作。 镇政府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附件:**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年***月***日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及办公室成员名单 (一)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卫生院。 (二)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咨询电话:04******* 村 别包村干部包村领导 导包村情况分配表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人口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13个乡镇场,4个街道办事处,1个南大开发区,469个行政村,总人口820857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00人,占总人口71.07%,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654元。

(二)机构与人员设置

区合管办设置为区级合管办和13个乡镇合管站,共24人,其中19人均为医疗审核人员,每个乡镇设合管员1名(肖港2名),区合管办l0名(财务2人,医疗审核5人,计算机网络管理1人,公勤人员1名,负责人1名)。全区批准定点医疗机构243家,其中区级定点医疗机构6家,乡级定点医疗机构17家,村级定点医疗机构220家。

(三)筹资情况

1、筹资标准。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标准为每人55元。其中参合农民每人每年15元,中央财政每年每人补助20元,省财政补助15元,区财政补助5元。

2、基金筹集。2007年全区参合农民达483921人(其中民政减免对象19185人),参合率为82.95%。筹集新农合基金26615655元。个人缴费:483921×15=7258815元;占总基金27.27%。中央、省财政补助:483921×35=16937235元;占总基金63.64%。地方财政补助:483921×5=2419605元;占总基金9.09%。

3、减免对象筹资情况

全区民政减免对象19185人,财政已将个人缴费部分划入基金专户。个人重复缴费的7447人,己退4760人。

(四)基金分配情况

新农合基金分为住院基金,门诊医疗基金,健康体检基金和风险基金。

住院基金人平38元,(含慢性病门诊补偿):483921×38=18388998元,占总基金的69.09%;

门诊医疗基金人平2元:483921×13=6290973元,占基金的23.64%;

健康体检基金人平2元:483921×2=967842元,占基金的3.64%;

风险基金人平2元:483921×2=962842元,占基金的3.64%。

注:

1、风险基金累计金额达上年基金总额的10%,不再提取;

2、住院基金的使用率全省平均水平为80%。

3、门诊基金使用率全省平均水平为50%。

二、社会效益

(一)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

2007年1--7月份,全区受益农民25821人次,其中住院补偿4258人次,补偿3717244.36元,人均补偿873元;门诊补偿21182人次,补偿524067.10元;住院分娩381人次,补偿30480元。

(二)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

全区区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23家。2007年,4—6月份门诊15534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93%;门诊收入942146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98%。住院7092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21.04%。住院收入1395464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80元。

全区2007年半年卫生财务报表分析,2007年上半年门诊298101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降4.9%;住院14062人次,与去年同期比增4.9%;上半年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60%。剔除自然增长13%,开展新农合工作给全区医疗机构带来收入增长7.6%。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透,有的认为交了15元钱,看病就不花钱;有的没有弄清楚其中应剔除的门槛和用药目录的限制,认为报销比例低,没有达到他们理想的报销水平,他们的期望值与政策规定有一定差距。

(二)是尚为建立起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稳定低成本的筹资是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包括政府拨款和农民自愿缴费两部分。因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也和全省多数地方一样,政府筹资的相关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农民的认识水平的限,尤其是风险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健康意识还不强。今年的筹资情况就表明,农民筹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工作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而在征收农民参合基金的过程中,动用了各级政府、财政、卫生及多个相关部门的力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需通过不断宣传、教育、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上述意识,变被动参合为主动参合,为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夯实群众基础。

(三)是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仍有“跛腿”。乡镇、场卫生院发展不平衡,造成“跛腿”,这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就医。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是为了方便农民就医,以适度补偿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力求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区。但目前***乡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中,尚有诸如新铺、西河、闵集等卫生院,至今仍缺乏住院条件,加之***处于孝感市城区,医疗卫生机构竞争激烈,这些农民一旦有病要求转诊,方便群众就医成为一句空话。有资料显示:参合农民因病住院,在区外一名患者的住院费用相当于在本乡镇七名患者的住院费用,由此可以看出,转诊必然增加农民费用负担。这其中包含当地参合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应得到的经济实惠大大减少。上述情况不仅造成农民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的信誉和发展,可能已经成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软肋”和“隐患”。

四、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全区的所有农民,要让全区农民透彻理解新农合政策,自愿支持和参与新农合工作,是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形式、高密度的广泛宣传。

(二)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改过去突击征收制度为以后的常年征收与突击征收相接合制度。即每年1一l0月份为农民自动缴费期,11—12月份为突击征缴期。

(三)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医药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的规范制度及自律机制,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实行单病种限价,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

6.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汇报 篇六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这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任务重、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由主管副县长带队专门赴外地考察、学习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确保合作医疗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运作,成立了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核定编制7人,负责具体的业务工作,县人民政府为管理中心投资22万元资金,配备了计算机、复印机、文件柜、桌椅等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抽调1-2名干部,负责本乡镇合作医疗具体工作的开展。

(二)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制定与我县实际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方案,我们组织人员分别对高庄乡、灵沙乡、城关镇、姚伏镇、黄渠桥镇5个乡镇的21个行政村,2637名农民2001年至2002年住院费用情况进行了基线调查。通过调查,全面掌握了农民住院人数、住院费用、疾病类型等情况,根据调查,研究制定了《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纳10元,中央财政补助10元,自治区财政和县财政补助10元,每人每年共筹资30元,其中,个人缴纳的10元中的5元用于建立个人家庭帐户,对合作医疗个人家庭帐户的5元,因人而宜,具体操作上规定可用于门诊治疗,也可用于购买药品,如未支出,全部结转滚存到下使用。个人家庭帐户中的另5元用于大病住院统筹。医疗费的补助标准:参保农民因病住院的医药费按规定标准报销,以300元为起付点,301至1000元,按20%的比例给予报销;以后每增加5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报销比例55%;一年内累计报销不超过4000元。科学合理的试点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合作医疗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广泛宣传,确保农民自愿积极参加合作医疗。

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合作医疗的意义,消除他们的顾虑,促进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并通过设立宣传栏、板报,刷写标语,散发宣传单,编辑新闻专访等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政府分管副县长在平罗电视台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详尽介绍了推行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制作了专题宣传片8期,印发了《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6万份,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制作宣传栏或黑板报168期,刷写标语58条。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政府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在自愿的情况积极参加合作医疗。针对不少农户担心交钱兑付难,持观望等待态度。为了消除群众疑虑心理,我们特地于2月份在高庄乡进行了公开兑付,当场为2户农民兑付报销医疗费6000多元,让当地群众亲眼看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同时制作了专题片,在平罗电视台进行了播放,此举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四)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为了确保合作医疗的规范运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药品目录(试行)》、《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平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医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制度、规定和要求。使合作医疗工作管理有章程、用药目录有依据、就诊就医转诊转院有制度,为顺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确保合作医疗制度落到实处,我县一是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对各乡镇两个文明工作考核之中,明确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二是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队、队干部和党员包户的联系责任制;三是明确了卫生职能部门和各医疗机构的责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县属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与卫生局签订了责任状;卫生局机关实行领导管片,干部联系1-2个乡镇合作医疗的工作责任制。狠抓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和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合作医疗在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四是建立健全了督查机制。县委、政府督查室、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到乡镇对合作医疗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工作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在全县给予了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任务完成不理想的各乡镇提出了整改意见。有效地促进了该项工作在全县的平衡推进。

(五)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正常使用。

截止目前,我县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5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55万元,自治区财政补助138万元,县财政配套92万元,农民上缴139万元。把这笔基金用

有从业人员熟悉合作医疗的政策性文件、操作流程和办事规则,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严谨、服务周到的合作医疗从业队伍。

3、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管理。借国家对农村卫生建设加大投入的契机,积极争取卫生三项建设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乡镇卫生院的硬、软件设施,提高其服务功能,为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运行创造条件。

4、修正和调整现行方案:

一是合理建立家庭帐户。在坚持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下,将合作医疗每人基金中22元作为住院大额医疗费用统筹补助,农民个人缴纳的10元中的8元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个人帐户,支付门诊医疗费。根据农民自愿选择就诊原则,进行门诊治疗、体检、预防保健等,也可滚存留用。

二是适当调整起付线。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依据住院费用支付情况,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设定不同的起付线,即一级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调整为150元,二级定点医疗机构300元,非定点医疗机构500元。

三是调整部分补偿比例。一级医疗机构住院费在1000元以下的补偿比例由原来的20%调整为25%,其余比例不变。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封顶线由原来4000元调整为3000元。

7.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汇报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 根据研究目的制订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定量研究采用分层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 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关键人物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此外, 到泸州市卫生局及龙马潭区卫生局查阅近6年卫生统计年鉴及卫生统计公报, 记录相关资料。

1.1 研究时间与地点

2013年1月19日—2月8日;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卫生局, 四川省泸州市卫生局,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安宁镇卫生院、金龙乡卫生院和石洞镇卫生院。

1.2 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龙马潭区9所乡镇卫生院在职卫生人员;半结构式访谈的主要对象为3位乡镇卫生院院长;关键人物访谈的主要对象为泸州医学院学生就业处负责人1人, 龙马潭区卫生局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4人, 共5人。

1.3 研究方法

将回收的问卷制成Excel表格,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 一般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以及百分数描述。

访谈资料分析采用以下5个步骤: (1) 仔细阅读并整理笔记。 (2) 通过录音笔回顾访谈情景及参考笔记, 将内容有序、无遗漏地还原。 (3) 析取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汇集成主题。 (4) 写出详细的描述。 (5) 归纳出相似的观点。最后, 研究者按照采访对象时间的顺序和主题进行整合, 最终形成有时间连续性以及内在关联性的主题。

2 研究结果

2.1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年龄结构失衡, 青黄不接现象突出。

据表1显示, 在龙马潭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年龄构成比中, 25~34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 为38.9%。受访者均表示, 由于乡镇卫生院地理位置偏远, 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 但凡有资质、有能力, 特别是户口所在地不在当地的卫生人员纷纷跳槽到条件更好的城镇医院、私立医院等, 改行的也不在少数, 而留下来的往往都是临近退休年龄、无法适应先进医学知识的老员工, 以及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低学历层次学生。据研究显示, 35~45岁时间段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佳创造年龄的时间, 也是乡镇卫生院的中流砥柱, 如此青黄不接的现象不利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数据来源于《2012年卫生统计年鉴》。

2.1.2 专业结构不平衡。

据龙马潭区卫生局乡镇卫生院人员统计数据显示, 2009、2010和2011年医护比分别为2.41∶1、2.52∶1和1.83∶1, 均未达到卫生部建议的农村1∶1的比例水平。此外, 2011年医技比及医药比分别为∶11.19∶1和23.53:1, 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33∶1、5.88∶1。在调查中, 几乎未见或极少有注册全科医师, 2012年龙马潭区共有农业人口数为221 693人, 按每万人2名全科医师计算, 远远未达最低配置标准。

2.1.3 学历整体水平较低, 职称结构偏向初级 (表1) 。

据《2012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 龙马潭区卫生人员学历构成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 (41.7%) , 中专学历占28.1, 仍有5.6%的卫生人员无正规学历。在职称结构中, 绝大多数 (72.7%) 为初级甚至未评定职称, 中级职称占23.9%, 高级职称仅占3.3%。与WH0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1∶3∶1的比例仍相差甚远。此外, 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 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初始学历绝大部分在中专或中专以下, 且大都是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形式获得更高水平的第二学历, 而不得不正视的是, 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远不如普通高等医学院校, 人员的学历虽然提高了, 但主要为了晋升职称、达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等, 因此, 出现学历与业务能力不对等的状况[2]。“虽然我们部分医师具有中、高级职称, 但并不都具有大专及以上正规学历, 是以往‘中升高’产生高职称低学历的特殊现象。”某乡镇卫生院院长如是说。在对卫生人员调查中, 有43.2%的人有过离职的打算, 此外, 3位院长均反映单位的人员稳定性差, 无论从学历还是职称方面来讲, 卫生人员都出现“高出低入”的现象, 即流出的人员以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年富力强的骨干人员为主, 而流入的人员却以中专、高中等低学历和初级职称甚至无职称人员为主。在谈及影响人员稳定性的因素时, 受访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 影响卫生人员稳定性的因素

2.2.1 福利待遇低, 后顾之忧严重。

在调查对象中, 全部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享有失业保险的人数占59.5%。但大多数卫生人员是以社会保险名义购买保险的, 且由于医院收入不足, 不少购买费用均由卫生人员自己承担。3位院长也表示:“在政策上编内人员的基本工资应由地方财政保证, 但是由于目前地方财政自身无力投入, 医院实际上实行的是自负盈亏, 虽然在名义上有了‘全额事业单位’这一名份, 但落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只能依靠医院的业务收入, 使得人员的收入普遍偏低、福利待遇差”。

此外, 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 工作地点远在城郊或者乡镇, 而教学水平、硬件设施较好的学校大多在城市里, 卫生人员的子女就近无法享受更好的教育, 升学、就业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也严重影响了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2.2培训时间及培训机会少, 自我发展难、进修难。如表3和表4所示, 有37.8%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任何在岗培训, 仅有10.8%的调查对象培训时间为1个月或更多。在未参加在岗培训的主要障碍问题上, 有70.3%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工作离不开, 有32.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单位没有安排 (表2) 。“一方面, 我们都希望到上级医院学习, 在业务水平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 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单位人员匮乏的现状, 一旦进行脱产学习, 那自身所在岗位的工作将会出现无法开展下去的局面。”某乡镇卫生院院长在谈及人员培训问题时说到。

2.2.3 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某医学院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虽然我们学校首届培养的240名定向本科生还未毕业, 但据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 无一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究其主要原因, 学生普遍认为, 乡镇卫生院工作环境差、工资福利待遇低, 且同大医院相比, 病源量少、病种单一, 提供学习的机会少, 难以满足自身发展要求。此外, 不少基层医院为了留住病源, 优先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卫生人员, 而不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 如此只重视短期效益, 而忽略人才的培养以及对医院发展的长期效应, 导致愿意进入基层工作的专业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也是困难重重[2]。

3 讨论

对此, 基于本研究, 就如何改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合理解决卫生人员的收入、养老和福利待遇等问题

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完善流动机制, 稳定卫生人才队伍。上级财政部门在安排卫生事业经费时, 可对偏远乡镇、农村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加大对这些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 尤其是在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和保险津贴等方面。针对卫生人员养老和医保纳入社会统筹困难的问题, 政府可提供政策支持, 适当降低纳入门槛[2]。

在医院对员工的管理中, 可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对优秀的卫生人员给予精神奖励, 并在培训、晋升职称和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文化特色,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营造和谐的工作关系, 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3]。

此外, 面对乡镇卫生院招募和留用人才两难的局面, 卫生部门可完善卫生人才流动机制, 引导人才合理流动。近年来, 我国部分地区实行了上级单位医师在晋升前必须要有到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可在此基础上延长基层工作的年限要求;允许各级基层医疗单位卫生人才向城市合理流动, 以形成城乡卫生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格局, 这不仅可以满足基层医疗单位卫生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医学生到基层后便无法再向高层机构流动的担心, 减小人才向下流动的阻力。

%

%

%

3.2 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和吸引本、专科毕业生到县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就业

学生在校期间, 学校可多开展基层医疗理论及实践课程, 实地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假期见习, 改变学生对过去乡镇卫生院“脏、乱、差”的认识;甚至可以请乡镇卫生院的在职人员到各高校进行讲座, 让广大学生们了解当前我国基层医疗的发展前景。

作为医院管理者, 应转变观念, 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培养以及医院发展的长期效应。对那些志愿到艰苦、边远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大专学校毕业生, 考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另外解决部分住房、户口等问题。对于本科或更高学历的毕业生, 可进行重点培养, 使其成为临床骨干。

3.3 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目前, 乡镇卫生院卫生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是增加数量, 而是提高现有卫生人员的服务水平, 培养一批技术骨干[4]。第一, 落实上级卫生医疗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结对帮扶、技术协作项目, 除了免费提供乡镇卫生院到高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外, 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中高级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传技带教, 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和举办讲座。第二, 适当增加临聘人员数量, 尤其是全科医生数量, 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储备能力, 在部分卫生人员离职进行外出学习时, 可借调人力相对充足科室的人员或者全科医生完成相应工作。第三,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拓宽学习渠道, 对于那些工作繁忙、无法离职学习的卫生人员, 可进行远程视频教学;更可与上级医院网络对接, 采用多媒体辅助技术, 请知名专家网络现场同步查房等, 学习先进临床知识。第四, 严把成人教育质量关, 建立由专家组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三部分组成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严肃教学管理, 改革以考察记忆性为主的考核方式, 把重点放在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5]。

3.4 增加医院领导管理知识的规范化培训, 提高基层卫生单位管理人员素质

调查中发现,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几乎全部都是临床医生提升或兼任的, 大多凭经验管理医院, 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卫生管理知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更新观念, 学习各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并结合自身单位情况实地运用。管理学理论中就提出过这样的公式: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6], 因此, 可借鉴当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以“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水准、成本控制”为核心指标依据的绩效管理方案, 建立以公益性考核为主、医疗服务质量绩效考核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机制[7], 并优化绩效奖励、工作支持与员工目标参与, 增加卫生人员对单位的认同及投入程度。

3.5 引进护理、药剂、检验和预防保健等急需人才,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结构

学校应合理地增加现有护理、药剂、检验和防保等小专业招生数量, 在高考收分时予以适当降低;在培养过程中应质量并重, 在数量相对不足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日后在基层医疗单位能独一面的专业能力。乡镇卫生院在聘用这些急需专业人才时, 也可在临床能力足够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学历要求, 并增设护理、药剂等专业人员的编制名额, 以激励急需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4 结论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 是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制定与实现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8]。新农合以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为目的, 减少百姓因病致贫, 并增强百姓抵御灾难性疾病的能力[9]。截至2012年年底, 龙马潭区参合人数达19.61万人, 参合率达88.47%。自2008年4月新农合在龙马潭区全面实行后, 实际报销比例也由2008年的35.1元增加到2012年的53.2元, 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 新农合的开展给各地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 面对卫生人力资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 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有营造良好的待遇环境, 积极探索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 畅通人才进出渠道, 制定落实优惠政策, 鼓励和吸引本、专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 提高在职人员素质, 优化卫生人才结构, 才能有效地解决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等问题, 从而真正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基层医疗中的作用, 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惠州.新农合背景下的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 2010, 27 (1) :23-25.

[2]潘杨.四川省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四川大学, 2007.

[3]黄雪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完善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09, 23 (5) :587-589.

[4]湖北省财政厅课题组.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0 (4) :22-33.

[5]窦红莉, 窦红宾.对提高高等医学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2 (5) :88-89.

[6]朱韵熙.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定位及其作用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9 (12) :1132-1133.

[7]储梁华.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绩效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2012.

[8]毛瑛, 杜英东, 陈钢.陕西省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 2006 (8) :28-30.

8.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 途径

To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system ponder

Bai Jinxiang

Abstract: In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s medical service system movement still had some problems,such as the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construction,the senate gathered the healthy demand which the fund management,the medical personnel quality,villages and towns hospital aspects and the people and so on medical equipment as well as funds investment grew day by day not to adapt.Regarding this,in medical safeguard system establishment,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medical establishment perfect,medical affairs staff’s longterm training mechanism formation,fund investment as well as supervising and managing mechanism indeed at once aspect,should take the practical effective measure,causes trillion farmers to enjoy truly to this advantage country Huimin’s system superiority,promotes human’s full scale development.

Keywords:Countryside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Way

【中图分类号】[F3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086-03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农村卫生事业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集水平翻一番。逐步把新农合制度从推行试点阶段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建设的发展轨道上来,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看,在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正确的,农民享受到了政策的优惠性,制度初始阶段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新农合制度从推行试点阶段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建设的发展轨道上来,真正把这项惠国利民的制度落到实处,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基层医疗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在实施新农合之前,乡镇卫生院普遍业务量小,收入低,长期处于“找饭吃”的状态,疏于管理,制度松散,服务质量较差。建立新农合以后,一些乡镇并没有好好珍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机遇,反而将保障农民看病住院的“救命钱”当成了“唐僧肉”,以此作为一次搞垄断的机会。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检查治疗、不合理用药,“小病大医”,药品采购不公开透明,药品价格偏高,形成农村医疗费用普遍上涨趋势,农民患者可报销的部分被上涨的医疗费用所抵消,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过合作医疗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1.2 乡镇医生缺乏培训,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乡镇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医疗设施陈旧,加之缺乏学习培养长效机制,高层次人才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造成乡镇医生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就医的需求,农民意见较大。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自愿的,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生硬粗放,收费人强求按户口册收费,不管人在那里,甚至出现死人也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现象。有的医药费用报销程序繁琐,效率不高,要跑上好几趟才能得以报销。如果是乡下的患者在县级省级医院住院,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医患关系不和谐,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医德缺失,请吃患者、收取红包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制度设计偏向小病和乡镇卫生院住院。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中,现行做法一是设定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只有住院才给予补偿,而门诊花费再多也无法享受;二是可报销数额实行上线封顶,对重病大病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三是乡镇卫生院住院的门槛费为30元,而城市医院的门槛费为500元,越高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越小。不少群众反映说,小病在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较高,患大病要到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很小,真是小病多报,大病少报,不合理。四是增加合作医疗推广难度和中途退保的风险。由于人们患大病的机率较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一段时间后,会有一部分身体相对健康者认为没有得到实惠而不再参保,导致参保者多数为疾病缠身的人。加之目前尚未建立起合理、简便、有效的农民缴费机制,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存有疑虑,影响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农村地域、交通、时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医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额度在45%,报销幅度最大。县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在35%,省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更小,所以很多农民得大病在乡镇医院委屈就诊,结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医治,必须到大医院去进行治疗,享受不到医保政策带来的最大优惠。

1.4 群众对一些管理规定有意见。

一是群众认为有些管理规定不切实际。如规定在城市医院住院需医院打票和住院小结,否则不予报销,这样有的群众因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办理有关证明而来回跑,产生抱怨情绪。二是报销用药限制太多,未能及时报销,没有得到补助。群众不很清楚哪些是自费药还是可报药,而且医生开药时也没有告知。三是需住院一天以上才可报销,门诊不能报销。四是既参加人寿保险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因保险公司和医疗保险都需要正式发票才给报销,农民意见很大。

1.5 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成本较高,没有解决医疗卫生事业中深层次矛盾,仅仅是让农民得到了一点小的实惠,看门诊报销点小钱,住院报销按一定比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及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问题依然存在,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及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目前乡

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管理体制是造成农民看病贵的根源。

2.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途径

合作医疗要取得成功,真正在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必须从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上入手,突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探索统筹管理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

2.1 完善农村医疗管理制度。

2.1.1 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管理卫生院,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的两级管理模式。把所有农村个体医生并入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工资、福利、社保等由全区统筹,乡村医生的考核、交流、任用等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全区乡镇卫生院职工的考核,交流,任用等由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在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乡镇卫生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推行合同管理,签订协议,明确其责、权、利的关系。明确医疗服务范围、内容、质量、价格、费用控制指标、违约责任和责任处理等标准。明确乡镇卫生院院长、医务工作者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

2.1.2 实行医药分离制度。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定价,实行医药分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施惠于民。成立药品配送中心,对全区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每年所需常用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防止以前采购药品中的种种不正之风,集中招投标绝对不能搞我区财政实行的公开招投标模式,那种模式只会富了少数人,而苦了农民群众。

2.1.3 实行合理规划制度。设置乡镇卫生院,建设乡村卫生室。所有乡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规划布局、图纸设计、外观标识、医疗装备 “四统一”。根据地理、交通优势,交通方便的乡镇卫生院作为重点发展的综合性医院,集中人力、财力打造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卫生院,减轻农民进城看病成本,方便农村合作医疗在费用报销上的管理。

2.2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2.2.1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首先,探索乡镇卫生院“吃皇粮”、“用皇粮”的公益性,开展乡镇卫生院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体制上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待遇,解除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引导和鼓励高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优化卫生院的人才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体现卫生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其次,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对卫生事业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逐年增加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确保政府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基本建设的投入,有计划地分批解决医疗机构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添置等,充分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和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拓宽投入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民间资金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疗基础设施。

2.2.2 抓好农村卫技人员队伍建设。探索和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多渠道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层次较高的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政策,建立乡(镇)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工资财政补贴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通过各种集训、轮训、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一些永久型、实用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继续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努力改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大城市医疗支援农村力度,不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老少边穷地区巡回医疗、远程医疗试点,利用上级的优秀医生、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把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送到农村。

2.2.3 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村卫生所(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最直接、最方便地为农民服务的卫生机构,也是预防保健工作开展的最基础的载体,在健康宣传、计划免疫、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所建设与管理水平差异性,直接关系着最广大农民防病治病的问题,也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乡村医生到空白村服务。严格对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强化对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系统化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

2.3 建立健全组织机制建设。

2.3.1 提高群众参合率。群众接受一项新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和有效办法,围绕如何解决农民的心事、难事,做好利民便民服务工作,增强农民群众的信任感。通过一系列的利民便民措施,方便农民群众参合。

2.3.2 提高基金使用率。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在充分考虑农民潜在医疗需求增长和医药费用上涨等因素基础上,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尽力保障、略有结余的原则,适时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解决乡镇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保经费,让医务人员不再为自己的工资而开“大处方”,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推动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开展;还要解决农民看病报销经费及农村合作医疗正常运转和控制重大疫情所需要的经费。保证资金在管理、使用、分配上规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3.3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要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实经办机构人员,合理配备懂财会、医疗业务、行政管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员,并将其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医疗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根据各方承受能力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在农民看病补助方法上,要抓好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建设,充分考虑到政府、医院、患者的利益,实现一举多得的共赢局面,采取“既补大,又补小,以支出定补偿”的方式。全面推行即时补偿制度,改进报销结算方式,规范资金支付制度,方便群众得到补偿。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困难人群,给予优惠政策。合理确定补偿比例,补偿比例要根据筹集资金总量,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2.4 强化医疗机构监管体系。

2.4.1 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新型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严格对医疗费用的审核、加强转诊管理、推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办法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降低医疗费用;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医疗费用分析、评估和通报制度,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农合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作风建设,积极引导患者合理施治,合理用药。不断强化医技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规范医疗行为。定期分析医疗质量和医药费用情况,限制非报销费用比例,为参合农民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

2.4.2 确保基金合理使用。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药品的诊疗目录,控制住院费、门诊费的涨幅,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严格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录范围外自费医疗费用比例。各定点医疗机构当月新农合住院病人目录范围外自费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应控制在15%以下,超过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支出。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上一篇:《故宫博物院》阅读答案下一篇:热情面对生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