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2024-09-09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共12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一

5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来源:

1.锤击沉桩法又称()。

a.强夯桩b.打入桩

c.灌注桩d.夯击桩

2.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之后应进行()工作。来源:

a.打桩机就位b.校正桩位

c.吊桩喂桩d.锤击沉桩

3.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打桩机就位”之后应进行()工作。来源:

a.接桩、再锤击沉b.校正桩位

c.吊桩喂桩d.锤击沉桩

4.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吊桩喂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a.打桩机就位b.校正桩位

c.接桩、再锤击沉d.锤击沉桩

5.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校正桩位”之后应进行()工作。来源:

a.打桩机就位b.接桩、再锤击沉

c.吊桩喂桩d.锤击沉桩

6.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锤击沉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a.收锤b.接桩、再锤击沉

c.吊桩喂桩d.送桩

7.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接桩、再锤击沉桩”之后应进行()工作。来源:

a.收锤b.切割桩头

c.吊桩喂桩d.送桩

8.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送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a.收锤b.切割桩头

c.吊桩喂桩d.校正桩位

9.锤击沉桩法的施工程序中在“收锤”之后应进行()工作。

a.送桩b.切割桩头

c.吊桩喂桩d.校正桩位

10.锤击沉桩法打桩时,须经()校正后,再开始沉桩。 来源:

a.水平度b.垂直度

c.稳定d.水平和垂直度

11.锤击沉桩法开始沉桩时应采取()。来源:

a.短距轻击b.短距重击

c.长距轻击d.长距重击

12.锤击沉桩法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a.灌注桩b.摩擦桩

c.端承桩d.人工挖孔灌注桩

13.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端承桩则以()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a.垂直度b.贯入度

c.强度d.倾角

14.()的接桩方法适用于软弱土层。

a.焊接法接桩b.法兰螺栓接桩法

c.硫磺胶泥浆锚法接桩d.硫磺胶混凝土锚法接桩

15.()的接桩方法适用于适用于各类土层。来源:

a.硫磺胶混凝土锚法接桩b.铆接法接桩

c.硫磺胶泥浆锚法接桩d.焊接法接桩和法兰螺栓法接桩

16.静力压桩的施工一般采取()的方法。 来源:

a.分段压入b.逐段接长

c.分段压入,逐段接长d.逐段压入,分段接长

17.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测量定位”之后应进行()工作。

a.压桩机就位b.静压沉桩

c.吊桩插桩d.桩身对中调直

18.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压桩机就位”之后应进行()工作。

a.测量定位b.静压沉桩

c.吊桩插桩d.桩身对中调直

19.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吊桩插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来源:

a.压桩机就位b.静压沉桩

c.测量定位d.桩身对中调直

20.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桩身对中调直”之后应进行()工作。来源:

a.压桩机就位b.测量定位

c.吊桩插桩d.静压沉桩

21.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静压沉桩”之后应进行()工作。来源:

a.终止压桩b.接桩

c.再静压沉桩d.切割桩头

22.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接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a.终止压桩b.测量定位

c.再静压沉桩d.切割桩头

23.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再静压沉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a.终止压桩b.接桩

c.测量定位d.切割桩头

24.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在“终止压桩”之后应进行()工作。

a.测量定位b.接桩

c.再静压沉桩d.切割桩头

25.静力压桩法压桩时,先将桩压入土中()m左右后停止,进行矫正桩位。来源:

a.1b.2

c.3d.4

26.静力压桩法压桩时,矫正桩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后,继续把桩压人土层中。

a.垂直度b.贯入度

c.强度d.倾角

27.静力压桩法压桩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桩入土深度和()的关系。 来源:

a.标高b.倾角

c.垂直度d.压力表读数

二、多项选择题

1.重锤沉桩法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重锤低击b.重锤高击

c.高提重打d.低提轻打

e.低提重打

2.重锤沉桩法打桩时还应注意观察()。 来源:

a.打桩入土的速度b.打桩架的高度

c.打桩架的垂直度d.桩锤回弹情况

e.贯人度变化情况

3.预制桩的接桩工艺主要有()。来源:

a.硫磺胶泥浆锚法接桩b.焊接法接桩法

c.铆接接桩法d.灌浆粘接法

e.法兰螺栓接桩法

考点53自测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b5.d6.b7.d8.a9.b10.d11.a12.b13.b14.c15.d16.c

17.a18.c19.d20.d21.b22.c23.a

24.d25.a26.a27.d

二、多项选择题:1.ae2.acde3.abe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二

1.1 土方工程的准备与辅助工作

(1) 场地清理。包括地面、地下及高空障碍物的清理; (2) 地面水的排除。地面水的排除一般有排水沟、截水沟、拦水坝等; (3) “三通一平”。修筑道路、临时供水及供电措施; (4) 做好材料、机具及土方机械的道场工作; (5) 做好土方工作测量、放线工作。

1.2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需的平面。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计算常用的方法有正方形网格法和断面法。土方量计算完毕, 进行土方调配。土方调配工作是大型土方施工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土方调配的目的是满足土方总运输量 (m3·m) 最小或土方运输成本 (元) 最小或土方施工费用 (元) 最小的条件, 确定填控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和数量, 从而达到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1.3 基槽、基坑的开挖

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再进行开挖。开挖时, 应对平面控制价、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进行检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 可选择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当开挖基槽或基坑超过一定的深度时, 应根据土质条件、开挖深度、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工期长短、附近推土及相邻建筑物情况等因素确定土方边坡的大小;当在建筑稠密的地区施工, 有时不允许按规定的坡度放坡或放坡所增加的土方量过大, 可采取土壁支撑的方法。

1.4 土方的填筑和压实

(1) 对填土的技术要求。为了保证填方工程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 必须正确选择土壤种类和填筑方法。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土壤 (大于8%) , 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5%的土壤, 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砂质粘土等, 一般不能作填土之用。但在场地平整过程中, 除修建房屋和构筑物的地基填土外, 其余各部分填方所用的土壤, 则不受此限制。 (2) 土方的填筑与压实。填土应分层进行, 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 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 不能将各种土混杂在一起使用, 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当填方位于顷斜的山坡上时, 应将斜坡改成阶梯状, 以防填土横向移动。填土必须具有一定的密实度, 以避免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陷。填土密度以设计规定的控制干密度Pa作为捡查标准。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称为压实系数λ。利用填土作为地基时, 设计规范规定了各种结构类型、各种填土部位的压实系数值。如砖石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的填土压实系数λ应大于0.96, 而在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以下, 则为0.93~0.96。 (3) 填土压实的影响因素。填土压实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 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

a.压实功的影响。填土压实后的密度与压实机械在其上所施加的功有一定的关系。土的密度与所耗的功的关系。当土的含水量一定, 在开始压实时, 土的密度急剧增加, 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密度时, 压实功虽然增加许多, 而土的密度则没引变化。实际施工中, 对于砂土只需碾压或夯击2~3遍, 对亚砂土只得3~4遍, 对亚粘土、粘土只需5~6遍;b.含水量的影响。在同一压实功条件下, 填土的含水量对压实质量有直接影响。较为干燥的土, 由于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较大, 因而不易压实。当土具有适当含水量时, 水起了润滑作用, 土颗粒之间的摩阻力减小, 从而易压实。每种土壤都有其最佳含水量。土在这种含水量的条件下, 使用同样的压实功进行压实、所得到的密度很大。各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所能获得最大干密度, 可由击实试验取得。为了保证填土在压实过程中的最佳含水量, 当土过湿时, 应予翻松晾干, 也可掺入同类干土或吸水性土料;当土过干时, 则应洒水润湿;c.土厚度的影响。土在压实功的作用下, 其应力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其影响深度与压实机械、土的性质和含水量等有关。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土时的作用深度, 但其中还将最优土层厚度问题, 铺得过厚, 要压很多遍才能达到规定的密实度。铺得很薄, 则也要增加机械的总压实遍数。最优的铺土厚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费最少。一般情况下用羊足碾时铺土浮度为0.5m左右;用平碾时为0.3m左右;用动力打夯机时为0.4m左右;人工打夯时为0.2m左右。

2 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方案选择

2.1 排除地面水

地面水的排除通常可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修筑土堤等设施来进行。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来设置排水沟, 以便将水直接排至场外, 或流入低洼处再用水泵抽走。主要排水沟最好设置在施工区域的边缘或道路的两旁;其断面应按照施工期内最大流量确定。一般的排水沟断面不小于0.5×0.5m, 纵向坡度应根据地形确定, 一般不应小于0.3%, 平坦地区不小于0.2%, 沼泽地区可减至0.1%。

在山坡地区施工时, 应在较高的一面的坡上, 先做好永久性的截水沟, 或设置临时截水沟, 阻止山坡水流入施工现场。在平坦地区施工时, 除开挖排水沟外, 必要时还需修筑土堤, 以防止场外水流入施工场地。出水口应设置在远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低洼点, 并应保证排水畅通。

2.2 降低地下水

降水方法可分为集水井降水和井点降水。集水升降水一般宜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地层为粗粒土层或粘性土时;如降水深度较大, 或土层为细砂和粉砂, 或是软土地区时, 宜采用井点降水;当采用井点降水仍有局部地段降水深度不够时, 可辅以集水井降水。无论采用那种方法, 降水工作在一般情况下都要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毕并回填土后才可停止。

3 基坑验槽方法

3.1 钎探

钎探是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层内一定深度, 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墓穴、枯井、土洞和软弱下卧土层等。钢钎的打入有人工打钎和机械打钎, 根据基槽或品坑的平面图, 依次编号绘制成钎点平面布置图, 按钎点的顺序号进行钎探施工。打钎时, 同一工程应钎径一致、锤重一致、落距一致。每贯入30cm, 记录一次锤击数, 每打完一个孔, 填入钎探记录表内, 最后整理成钎探记录。打钎完成后, 要从上而下地逐步分析钎探记录, 再横向分析各钎孔相互之间的锤击次数, 将锤击次数过多或过少的钎孔, 在钎探点平面布置图上加以圈注, 以备到现场重点检查。

3.2 验槽

验槽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基槽、基坑的位置、尺寸、标高和边坡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基底是否已挖至老土, 是否继续下挖或进行处理。对整个槽底土进行全面观察, 土的颜色是否一致、土的坚硬程度是否均匀一致、有无局部过软或过硬;土的含水量情况如何, 有无过干或过湿;在槽底行走或夯拍, 有无振颤现象, 有无空穴声音等。

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杠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如有异常部位, 要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土方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土方工程,技术要求,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1]于明.建筑土方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J].科技风, 2010 (4) .

3.浅谈钢筋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篇三

关键词:钢筋工程 施工方法 钢筋绑扎

中图分类号:TU7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119-01

本工程为2栋学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58253 m2,位于某校园内,西临西三环路,南侧为在建的大学生公寓2#楼。地上14层(5#楼局部16层、6#楼局部15层),地下2层。钢筋工程每层施工工期控制在5.5天以内。本工程所包括的钢筋规格如下:HPB235:φ6、φ8、φ10;HRB335:12、14;HRB400:14、16、18、20、22、25、28;CRB550级:фR5、фR6、фR8、фR9、фR11。对所有进场及加工后的成品、半成品钢筋要分类型,分规格码放。

1 钢筋成型

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下料用无齿锯按尺寸切割,不得采用切断机、气割下料,钢筋下料切断面要垂直于钢筋轴线,端头整齐,保证滚轧直螺纹接头质量。其余钢筋端头必须齐整,不能有翘曲、小马蹄,长度误差小于5 mm。

箍筋端头应平直,不能有弯曲。因此用切断机下料時,根数不能多于5根,长度应统一,端头平整,发现端头不直或不平时调整切断机刀头。弯钩角度,所有箍筋均制作135 °弯钩,平直段长度10 d。箍筋加工,每制作一批时应先预制一构件,核对尺寸准确后,方可成批制作,所做成品必须方正,弯钩平直部分必须平行。

梯子筋主筋要比墙筋主筋直径大一规格,可以代替主筋绑扎,根据翻样尺寸焊接,梯子筋立筋之间的宽度和墙体立筋的的宽度相同,上中下至少设3道墙体顶模筋,顶模筋长度小于墙厚2 mm,两端均分,端头用无齿锯切齐,顶模筋端头涂刷防锈漆。其余钢筋长度小于墙厚2 mm。竖向梯子筋的作用是控制墙厚、控制钢筋的排距、控制水平筋的间距、控制墙体的保护层厚度。水平梯子筋的作用主要控制竖向钢筋的间距,根据墙体的厚度不同,可以周转使用。

地下室底板板底选用60 mm×60 mm ×40 mm厚水泥砂浆垫块,楼板、墙、柱、梁选用同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同的塑料垫块,外墙采用水泥砂浆垫块。绑扎大于直径12的钢筋采用20#火烧丝,小于12的钢筋采用22#火烧丝,火烧丝预先用无齿锯断好。加工完毕的钢筋要按钢筋的使用部位、规格、尺寸、数量进行分类标识,做到一目了然。

2 钢筋的滚轧直螺纹连接

钢筋要调直后下料,下料采用无齿锯,不得采用切割机、气割下料,切口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出现翘曲或马蹄形。加工滚轧直螺纹时,要用水溶性润滑液,不得不加润滑液直接套丝或使用机油做润滑液。加工滚轧直螺纹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一致,并经配套的量规检测合格,要求牙形饱满,无断牙、秃牙等缺陷,牙齿表面光洁,自检合格后的丝头要带上保护帽加以保护。质检人员要用牙形规、环规按规范规定数量抽查钢筋丝头的加工数量抽查钢筋丝头的加工质量,并填写钢筋直螺纹加工检验记录。现场截取抽样试件后,原接头位置的钢筋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筋进行搭接连接,应满足搭接倍数。

3 钢筋绑扎

3.1 底板钢筋绑扎

底板钢筋绑扎时,先绑扎集水坑、电梯基坑的下部钢筋,然后绑扎其它部位的底板钢筋,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出钢筋的位置线,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基础底板的下铁先铺短向,后铺长向。摆放底板下部钢筋时,第一根钢筋应距离防水保护墙边50 mm,摆完第一根钢筋后再按照底板钢筋的间距摆放其它钢筋,排到最后不够一个钢筋间距时要另加一根钢筋,且要与最后一根钢筋把间距均分。基础底板的弯钩,下铁伸至外墙边留出保护层,做40 cm长直角钩,上铁伸至外墙边留出保护层,不做直角弯钩。底板钢筋绑扎时,钢筋接头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接头按50%错开连接。下铁的接头位置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上铁在支座处连接。绑完基础底板下层钢筋后,绑扎门洞口处暗梁,暗梁箍筋的转角与受力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型。摆放钢筋马凳,马凳放在下层钢筋上方,采用22或25规格的钢筋焊接,每1.2 m放一排。绑扎底板上层钢筋及拉钩,受力钢筋所有交叉点均应绑扎。钢筋绑扎时,双向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用兜扣倒八字全部绑扎,不得跳扣绑扎,底板砼保护层用60 mm×60 mm×40 mm厚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钢筋保护层厚度40 mm,按每0.6 m距离梅花型摆放。

3.2 剪力墙、暗柱插筋及二次结构预留钢筋

剪力墙、暗柱插筋要带20 cm长直角弯钩,放置在底筋上方。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其上端绑扎定位筋以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移位。第一根墙筋距离柱或暗柱边5 cm,在浇筑砼时及时调整钢筋使之垂直度及位置符合要求。砌体墙除图纸注明外,凡长度超过4米、高度大于3.6 m时在其中部要设置一根构造柱,构造柱的插筋(Φ14)在施工中要结合建筑图中砌筑墙体的位置预留。

3.3 墙体钢筋绑扎

在楼地面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校正墙柱钢筋,若钢筋出现位移按1∶6比例调整,但必须经过专业工长的同意。先绑扎墙体暗柱钢筋,再绑扎墙体钢筋,暗柱绑扎时先在距地50 mm开始在柱四角划点绑扎箍筋,箍筋四角要绑扎到位,绑扎完毕后按照位置线用线坠吊垂直,绑扎完后校正再绑连梁钢筋。墙体分布筋绑扎时,先绑梯子筋,间距1.5~2 m,距暗柱50 mm绑第一根立筋,距地50 mm绑第一根水平筋。墙体钢筋所有交叉点应逐点绑扎,绑扣朝里。其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竖筋搭接长度范围内不少于3道水平筋,墙内挂钩勾住水平筋,梅花形布置。墙筋绑扎时要横平竖直,不得出现丢扣松扣现象,墙筋应逐点绑扎呈“八字”扣。钢筋搭接部位先绑扎三扣后再和其他钢筋连接。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按要求绑扎连梁钢筋,楼层连梁及底板内暗梁的箍筋两端进暗柱或墙内50 mm各绑一道箍筋,到屋面连梁的箍筋要通长布置。连梁主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3.4 楼板与楼梯钢筋绑扎

楼板钢筋绑扎时,板筋依照先铺短跨后铺长跨的原则,根据顶板模板的弹线间距,先铺受力筋后放分布筋,要求板下层钢筋进入支座≥10 d(例:Φ12为12 cm),通长上铁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冷轧带肋相交点全部采用绑扎牢,必须保证受力钢筋部移位;冷轧带肋钢筋的连接禁止采用焊接接头。

进行楼梯钢筋绑扎时,为保证墙、板混凝土的质量,采用墙一次支模,楼梯平台留插铁,插铁应满足钢筋搭接接头相互错开的要求,在支完墙模后,还要在插铁位置预留5 cm深、同板厚的平直凹槽,使浇筑完混凝土的平台板卧进槽内,避免在板边留施工缝,由钢筋单独承受剪切力。楼梯梁要按照预留洞口的要求预先留置出来。在楼梯底板上划主筋及分布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绑扎楼梯梁后绑扎板筋,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底板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吊帮支好后,再绑扎上层钢筋。

参考文献

[1]肖艳立,于晓丽.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22).

4.玻璃幕墙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篇四

(1)立柱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铝合金截面开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闭口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钢型材截面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

(2)铝合金立柱通常是一层楼高为一整根,接头应有一定空隙,每根之间通过活动接头连接。当每层设两个支点时,一般宜设计成受拉构件,不设计成受压构件。上支点宜设圆孔,铰接接点在上端悬挂,采用长圆孔或椭圆孔与下端连接,形成吊挂受力状态。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使连接破坏,每个连接部位的受力螺栓,至少需要布置2个。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0mm。

(4)上、下立柱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5mm的缝隙,闭口型材可采用长度不小于250mm的芯柱连接,芯柱与立柱应紧密配合。芯柱与上柱或下柱之间可用不锈钢螺栓连接。开口型材上柱与下柱之间可采用等强型材机械连接。上、下柱之间的缝隙应打注耐候密封胶密封。

2.横梁安装

(1)横梁可采用铝合金型材或钢型材。当铝合金型材横梁跨度不大于1.2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当铝合金型材横梁跨度大于1.2m时,其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5mm。

(2)横梁一般分段与立柱连接。为了防止幕墙构件连接部位产生摩擦噪声,横梁与立柱连接处,为避免刚性接触,应设置柔性垫片或预留1~2mm的间隙,间隙内填胶。

(3)不锈钢宜采用奥氏体,且含镍量不应小于8%。

3.玻璃面板安装

(1)运到现场后应分别放置在其所在楼层的室内,靠墙(或用专用钢架)放置,并加强保护,防止碰撞损坏、面板涂膜层被划伤及面板滑动倾倒等现象。

(2)固定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不得采用自攻螺钉固定玻璃板块。

(3)明框玻璃幕墙的玻璃不得与框构件直接接触,玻璃四周与构件凹槽底部保持一定的空隙,每块玻璃下面应至少放置两块宽度与槽口宽相同、长度不小于100mm的弹性定位垫块,玻璃四边嵌入量及空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4)明框玻璃幕墙橡胶条镶嵌应平整、密实,橡胶条的长度宜比框内槽口长1.5%~2%,斜面断开,断口应留在四角;拼角处应采用胶粘剂黏结牢固。

(5)不得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承受水平荷载的玻璃压条。

(6)幕墙开启窗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开启扇周边缝隙宜采用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或硅橡胶密封条制品密封。

4.密封胶嵌缝

(1)密封胶的施工厚度应大于3.5mm,一般控制在4.5mm以内。太薄对保证密封质量不利;太厚也容易被拉断或破坏,失去密封和防渗漏作用。密封胶的施工宽度不宜小于厚度的2倍。

(2)密封胶注满后,应检查胶缝,如有气泡、空心、断缝、夹杂等缺陷,应及时处理。应保证胶缝饱满、密实、连续、均匀、无气泡,宽度和厚度符合设计和标准的规定;胶缝外观横乎竖直、深浅一致、宽窄均匀、光滑顺直。

二、全玻幕墙安装

(1)全玻幕墙面板玻璃厚度不宜小于10mm;夹层玻璃单片厚度不应小于8mm;玻璃肋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2mm,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mm。

(2)当幕墙玻璃高度超过4m(玻璃厚度10mm、12ram)、5m(玻璃厚度15mm)、6m(玻璃厚度19mm)时,全玻幕墙应悬挂在主体结构上。

(3)吊挂全玻幕墙的主体结构的结构构件应有足够的刚度,采用钢桁架或钢梁作为受力构件时,其中心线必须与幕墙中心线相一致,椭圆螺孔中心线与幕墙吊杆锚栓位置一致。

(4)吊挂式全玻幕墙的吊夹与主体结构之间应设置刚性水平传力结构。

(5)所有钢结构焊接完毕后,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再涂刷防锈漆。

(6)吊挂玻璃下端与下槽底应留空隙,以满足玻璃伸长变形要求。玻璃与下槽底应采用弹性垫块支承或填塞。垫块长度不宜小于100mm,厚度不宜小于10mm。槽壁与玻璃之间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密封。

(7)吊挂玻璃的夹具不得与玻璃直接接触,夹具衬垫材料应与玻璃平整结合、紧密牢固。

(8)全玻幕墙安装前,应清洁镶嵌槽,以保证密封胶黏结牢固;中途暂停施工时,应对槽口采取保护措施。

(9)吊挂玻璃的夹具等支承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吊挂式玻璃幕墙支承装置》(JG139-2001)的相关规定。

(10)全玻幕墙玻璃面板的尺寸一般较大,宜采用机械吸盘安装。

(11)全玻幕墙玻璃两边嵌入槽口深度及预留空隙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嵌入左右两边槽口的空隙宜相同。

(12)全玻幕墙安装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和调整面板、玻璃肋的水平度和垂直度,使墙面安装平整。

(13)全玻幕墙面板承受的荷载和作用是通过胶缝传递到玻璃肋上去,其胶缝必须采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14)全玻幕墙允许在现场打注硅酮结构密封胶。

(15)使用上述几种玻璃的全玻幕墙,不能采用酸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嵌缝。

(16)全玻幕墙的板面不得与其他刚性材料直接接触。板面与装修面或结构面之间的空隙不应小于8mm,且应采用密封胶密封。

三、点支承玻璃幕墙的制作安装

(1)点支承玻璃幕墙的玻璃面板厚度:采用浮头式连接件时,不应小于6mm;采用沉头式连接件时,不应小于8mm。

(2)点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应采用钢化玻璃或由钢化玻璃合成的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玻璃肋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

(3)玻璃支承孔边与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70mm。孔洞边缘应倒棱和磨边。倒棱宽度不小于1mm,磨边宜细磨。

(4)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的钻孔可采用大、小孔相对的方式,使合片时多孔可完全对位。

(5)矩形玻璃面板一般采用四支点支承玻璃,但当设计需要加大面板尺寸而导致玻璃跨中挠度过大时,也可采用六点支承;三角形面板可采用三点支承。

【命题考点】

平板形预埋件的加工要求;槽形预埋件的加工精度;不应低于C20;后置埋件(锚栓)的施工要求;1h内;15~30℃;立柱安装;横梁安装;玻璃面板安装;密封胶嵌缝;全玻幕墙安装;点支承玻璃幕墙的制作安装。

【分析预测】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建筑幕墙的预埋件制作与安装的过程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2)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制作建筑幕墙的预埋件应选择哪种类型的钢筋。

5.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五

1.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pPp1p

Pa

(3-5)

式中p1——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根据

FFwp1A1p2A(3-6)

m可以求出p1F0.2A270MPa A1p——从液压泵出口到液压缸入口总的管路损失。初算可按经验数据选取:管路简单、流速不大的取0.2~0.5MPa;管路复杂,并且进油口有调速阀的,取0.5~1.5 MPa。这里取0.5MPa。

即pP700.570.5MPa 2.确定液压泵的流量QP

QPKQmax

m3/s

(3-7)

K——系统泄漏系数,一般取1.1~1.3,这里取1.2 Qmax——液压缸的最大流量,对于采用节流调速方式的系统,还需要加上溢流阀的最小溢流量,一般取0.5104m3/s

在前面已经初步选定车辆被顶起的速度变化量v0.16m/s,那么设定车辆被顶起的最大速度vy0.16m/s,则活塞的运动速度:

a2l22alcos2sin()vvy

(3-8)

2lcosv00.22vy=0.04m/s(这是在车辆刚刚起升状态时,5)

Q2v0A120.047.851036.28104m3/s

所以QPKQmax1.2(6.281040.5104)8.14104m3/s 3.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根据以上求得的液压泵最大工作压力和流量,依据系统中初步选定的液压

泵,从手册中选择相应的液压泵产品。为了使液压泵相比于最大工作压力有一定的额外压力储备,所选泵的额定压力一般要比最大工作压力大25~60%。

查找液压缸设计手册P37-135选择CB-FA型齿轮泵,其参数如下表

4.确定液压泵的驱动功率

在工作中,如果液压泵的压力和流量相对比较恒定,则

PpPQPkW

(3-9)103P其中P——液压泵的总效率,参考下表选择P=0.7

pPQP15.88.14104则P318.4kW,据此可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310P100.73.5.5管道尺寸的确定

钢管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并且价格低廉,有助于减少设备成本,但安装时需要弯曲半径不能太小,一般用于装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这里采用钢管连接。

管道内径计算

d式中

4Qm/s

m

(3-10)vQ——通过管道内的流量m3/s

v——管道内允许流速 m/s,推荐取值如下:

允许流速推荐值

取v吸0.8m/s,v压4m/s, v回2m/s.分别应用上述公式得d吸20.2mm,d压10.7mm,d回15.2mm。根据钢管内径按标准系列选取相应的直径钢管。经过圆整后分别选取d吸20mm,d压10.7mm, d回15mm。对应钢管壁厚1.6mm。3.5.6本系统油箱容量的确定

在确定液压系统油箱尺寸时,首先要满足系统供油的需求,然后保证执行元件即使在全部排油工况时,油箱也不能溢出,与此同时应满足系统处于最大可能充满油工况时,油箱的油位也不能低于最低限度。初设计时,按经验公式

VaQV4QP(m3)

(3-11)

选取。

式中QV——液压泵每分钟排出压力油的容积

a——经验系数,按下表取 a=4:

3.6液压缸的主要零件材料、结构和技术要求

3.6.1缸体

1.缸体端部联接模式

采用简单的焊接形式,其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尺寸小,应用广泛。但是缸体被焊接后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内径不易加工。所以在加工时应小心注意。主要用于柱塞式液压缸。

2.缸体的材料(45号钢)

液压缸缸体一般有20、35、45号无缝钢管三种材料。20号钢的机械性能略低,而且不能调质,使用比较少;35号钢焊接性能比较好,一般用于缸筒与缸

底、缸头、管接头或者耳轴等需要焊接的情况下,粗加工后调质;一般情况下,液压缸缸体均可采用45号钢,并应调质到241~285HB。

液压缸缸体毛坯可采用锻钢,铸铁或铸铁件。铸钢可采用ZG35B等材料,铸铁可采用HT200~HT350之间的铸铁或者球墨铸铁。特殊情况可采用铝合金等材料。

3.缸体的技术要求

1)缸体内径D的圆度公差值可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圆柱度公差值应按8级精度选取。

2)缸体内径采用H8、H9配合。表面粗糙度:当活塞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时,Ra为0.1~0.4m,当活塞采用活塞环密封时,Ra为0.2~0.4m。且均需衍磨。

3)当缸体与缸头采用螺纹联接时,螺纹应取为6级精度的公制螺纹 4)缸体端面T的垂直度公差可按7级精度选取。

5)当缸体带有耳环或销轴时,孔径或轴径的中心线对缸体内孔轴线的垂直公差值应按9级精度选取。

6)为了防止腐蚀和提高寿命,缸体内表面应镀以厚度为30~40m的铬层,镀后进行衍磨或抛光。

3.6.2活塞

1.活塞与活塞杆的联接型式见下表

表3-4活塞与活塞杆的联接型式表

这里采用螺纹联接。

2.活塞与缸体的密封结构,随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环境温度、介质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密封结构见下表

表3-5活塞与缸体的密封结构适用范围表

结合本设计所需要求,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比较合适。3.活塞的材料

液压缸常用的活塞材料为耐磨铸铁、灰铸铁(HT300、HT350)、钢及铝合金等,这里根据设计要求采用45号钢。

4.活塞的技术要求

1)活塞外径D对内孔D1的径向跳动公差值,按7、8级精度选取。2)端面T对内孔D1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值,应按7级精度选取。3)外径D的圆柱度公差值,按9、10或11级精度选取。画图 3.6.3活塞杆

1.端部结构

活塞杆的端部结构可分为内螺纹、外螺纹、单耳环、双耳环、球头、柱销等多种形式。根据本设计液压缸的结构,为了便于活塞杆的拆卸和维护,可选用内螺纹结构外接单耳环。

2.端部尺寸

6.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六

(一)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马道已支搭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磅秤(或自动上料系统)经检查核定计量准确,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合格。

5、工长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二)材质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质量符合现行水泥标准。工期紧时可做水泥快测。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水泥含碱量的报告。

2、砂、石子:根据结构尺寸、钢筋密度、砼施工工艺、砼强度等级的要求确定石子粒径、砂子细度。砂、石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做骨料碱活性试验。

3、水: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4、外加剂: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外加剂。外加剂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含碱量的报告。

5、掺合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确定是否采用掺合料。质量符合现行标准。必要时要求厂家提供含碱量的报告、6、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表面无老锈和油污。必要时做化学分析。

7、脱模剂:水质隔模剂。

(三)主要机具

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上料设备系统)、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器、木抹子、铁插尺、胶皮水管、铁板、串桶、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标尺杆、砂浆称量器等。

二、质量要求

(一)钢筋工程

(二)模板工程

(三)砼工程

注:(一)、(二)、(三)项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独立柱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中相应部分。

三、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四、操作工艺

(一)作业准备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已经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4、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5、自拌砼,应在开盘前lh左右,测定砂石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

(二)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现场搅拌工艺

1、每次浇筑砼前1.5h左右,由土建工长或砼工长填写“砼浇筑申请书”,一式3份,施工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土建工长留一份,交试验员一份,资料员一份归档。

2、试验员依据砼浇筑申请书填写有关资料。做砂石含水率。调整砼配合比中的材料用量,换算每盘的材料用量,写配合比板,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校核后,挂在搅拌机旁醒目处。定磅秤或电子秤及水继电器。

3、材料用量、投放:水、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的计量误差为±2%,砂石料的计量误差为±3%。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外加剂液剂。

4、搅拌时间:强制式搅拌机:不掺外加剂时不少于90秒;掺外加剂时不少于120秒。自落式搅拌机: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增加30秒。

5、当一个配合比第一次使用时,应由施工技术负责入主持,做砼开盘鉴定。如果砼和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三)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输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注: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硬水泥 拌制混凝土时,应按试验确定。

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如果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用水冲出的砼严禁用在永久建筑结构上。

(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lO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五)柱的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2、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模板洞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后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用专制料斗容器称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4、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5、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六)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m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l/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搓。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和混凝土软弱层,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同配比减石子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七)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1、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2、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lOcm厚与墙体混凝土同配比减石子砂浆,并用铁锹人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人模内。(该部分砂浆的用量也应当经过计算,使用容器计量)

3、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按照规范的规定实施,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4、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4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泛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lO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5、墙体砼浇筑高度应高出板底20~30mm。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八)楼梯混凝土浇筑

l、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九)所有浇筑的混凝土楼板面应当扫毛,扫毛时应当顺一个方向扫,严禁随意扫毛,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观感。

(十)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十一)混凝土试块留置

1、按照规范规定的试块取样要求做标养试块的取样。

2、同条件试块的取样要分情况对待,拆模试块(1.2MPa,50%,75%设计强度,100%设计强度):外挂架要求的试块(7.5MPa)。

(十二)成品保护

1、要保证钢筋和垫块的位置正确,不得踩楼板、楼梯的分布筋、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在楼板上搭设浇筑混凝土使用的浇筑人行道,保证楼板钢筋的负弯矩钢筋的位置。

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在梁或楼梯踏步侧模板上踩,应搭设跳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已浇筑楼板、楼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准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

4、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对已经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对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要专人及时的清理干净,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时清理干净。

5、对阳角等易碰坏的地方,应当有措施。

6、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楼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

(十三)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缺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振捣不实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5、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6、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7.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七

地下防水工程防水层的施工,其环境条件和温度要求应与所使用的防水层材料及施工方法相适应。一般情况下,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以上大风时施工。

1 防水混凝土施工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2-1:2.5;

(3)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4)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

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配合比准确称量。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或振捣器振捣。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钢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宜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 水泥砂浆防水层施工

水泥浆铺抹前,基层的混凝土和砌筑砂浆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值的80%;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粗糙、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用与防水层相同的砂浆堵塞抹平。

掺外加剂、掺合料、聚合物等防水砂浆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应符合所掺材料的规定,其中聚合物砂浆的用水量应包括乳液中的含水量。

3 卷材防水层施工

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主体的迎水面上。用于建筑物地下室的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板垫层至墙体顶端的基面上,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3.1 卷材铺贴要求。

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采用冷粘法施工。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 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其他与混凝土结构相接触的部位应采用满粘法。

3.1.2 采用热熔法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时,幅宽内卷材底表面加热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冷粘法施工合成高分子卷材时,必须采用与卷材材性相容的胶粘剂,并应涂刷均匀。

3.2 地下工程防水卷材的铺贴方式分为“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两种。

当施工条件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主体结构的保护墙内表面应抹1:3水泥浆找平层,然后铺贴卷材,并根据卷材特性选用保护层。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3.3 卷材保护层。

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防水层为单层卷材时,在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设置隔离层。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保护层,或砌砖保护墙(边砌边填实)和铺抹30mm厚水泥砂浆。

4 涂料防水层施工

涂料防水层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可选用水泥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料。有机涂料可选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离水涂料,可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强的粘结性。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槎宽度宜为30-50mm。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甩槎)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干净。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变形缝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参考文献

[1]易建国,陈小琪.多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准则在桥梁结构中应用的探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8.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八

摘要: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对施工缝留置的正确位置以及施工缝的处理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施工缝 工程质量 控制

0 引言

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

某砖混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横墙承重。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了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全宽,将该层楼板一分为二,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缝的一边。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干缩而裂开,裂缝波及外纵墙,室外纵墙中部宜产生竖向裂缝,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某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果位置(即错误地将梁高按上、下两层分期浇筑)。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他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震动。这样在梁高范围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2 施工缝设置的原则

2.1 施工缝设置原则:现行《馄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204—92)》中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缝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故本文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柱、梁、板的内力作简要分析,进而说明施工缝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性。

2.2 柱、梁、墙、板内力简析:对于混凝土柱,最大弯矩往往位于两端,剪力和轴力沿柱高变化很小或无变化,由此看来,施工规范对于施工缝的设置在柱两端的提法主要是基于施工便利,而目前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施工缝设置在柱中段就不应视为质量问题。

混凝土梁、板两端常常是最大剪力处或最大负弯矩处,但装配式框架梁两端靠柱一侧均设有施工缝,多年来,此类结构在柱、梁相交处并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随着建筑物功能及美观需要,“高、大、新”建筑物越来越多,由于混凝土浇筑问题、模板支设问题、施工操作问题使混凝土会分成若干段浇筑。只要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和抗渗问题有比较正确认识,施工缝处理方法合理、科学,就不应对施工缝设置作过多的限制,因此施工缝问题。主要是对施工缝处理方法需认真研究,谨慎从事。

2.3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中设置施工缝:较长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为克服沉降差异、温差影响和水泥干缩影响,需间隔一定距离浇筑筏板,每段筏板之间设置“后浇带”填平补齐,因此,“后浇带”处会出现两道垂直施工缝,后浇带的保护和混凝土浇捣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包括地下室筏板基础中后浇带的抗渗措施。

2.4 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钢筋混凝土蓄液池或箱形基础及地下室外墙中设置施工缝,不仅关系到结构安全度问题,而且对池(箱)壁能否具有良好的抗渗、防漏问题也有很大影响。有的施工单位为防止施工缝处成为渗水通路,采取池(箱)底板同池(箱)壁板或地下室外墙同底板一起浇筑的方法,结果事与愿违。由于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内侧支模无坚硬的硬基层支撑造成池(箱)壁或地下室外墙几何尺寸歪斜变形,底板钢筋踩踏位移,严重影响蓄液池或地下室外墙及箱形基础的质量。

正确作法是在池(箱)和地下室底板同侧壁外墙相交处往上30~40era设水平施工缝一道,该缝可以是凹缝、凸缝,也可以是平缝,平缝内设钢板或橡胶止水带。由于池(箱)及地下室底板与侧壁相交处侧压力最大,该处都可以设施工缝,那么,在池(箱)侧和地下室外墙壁中部设置水平施工缝也不应视为不合理,但是施工缝毕竟是个薄弱部位,能少设缝时尽量少设,同时施工缝的结构及处理措施必须周密。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作如下处理:

3.1 若施工间歇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好的混凝土层内5一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3.2 若施工间歇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

3.3 若施工间隔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①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②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③大量实验表明接续面进行粗糙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下面做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粗糙界面:a将旧混凝士适当凿毛,但此法容易伤及旧混凝土;b用高压水枪喷射旧混凝土表面,但高压水设备造价昂贵,技术含量高,在现阶段从我国实际施:技术及施工水平来看,应用高压水处理较少量的施工缝不太实际;c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旧混凝土表面呈现锯齿状,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小(一般为2-4cm)锯齿深度为粘结面旧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4—1/2,切槽的平均宽度为粘结面旧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1.5倍;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④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⑤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士。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⑥做板的竖向的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4 结束语

9.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九

1)处理依据

①施工合同文件;

②工程勘察资料及设计文件;

③施工质量事故调查报告;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深入探讨,

④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及其强制性条文;

⑤类似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资料和经验。

2)处理要求

①搞清原因、稳妥处理,

由于施工质量事故的复杂性,必须对事故原因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必要时应委托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鉴定或邀请专家咨询论证,只有真正搞清事故原因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

②坚持标准、技术合理。在制订或选择事故技术处理方案时,必须严格坚持工程质量质量标准的要求,做到技术方案切实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处理方案原则上应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施工单位或其他方面提出的处理方案,也应报请原设计单位审核签认后才能采用。

10.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十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概述

1.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混凝土得到进一步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土木工程混凝土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具有很高的施工强度,其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高度重视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另外土木工程混凝土还具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便捷性,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方便进行施工,只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做好材料的配置、浇筑和养护工作就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质量。另外对于混凝土的施工时间也非常短,因此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

1.2、探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应用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对于工程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如今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对工程进度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更好防止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不仅如此,对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优化,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对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

2.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建筑材料的配比与配制不完善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质量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而对于混凝土材料配合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材料质量好其在成本上也会非常高,对此很多企业在进行购买的时候为了控制成本,会选择一些质量低廉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质量低会直接影响到到工程的质量,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控制研究非常重要。

2.2、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体系不完善

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要求工程质量必须要满足要求,达到相关标准,如果出现一点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2.3、施工建筑单位的部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人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合理的人员配置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对于这部分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施工过程中不管是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存在很多问题,其整体素质属于参差不齐的状态,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例如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的把控施工材料温度、保养等方面,从而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3.1、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控制技术

进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严格的把控该部分的内容能够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该部分的内容:1)严格的把控水泥用量。从很多资料中可以知道,水泥在进行水化热的时候会释放很多的热量,而对于这部分的热量是不能够直接从表面进行散发的,因此也会直接聚集到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对此这就产生了温度应力,而对于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目前主要是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水泥释放的热量,而主要是操作过程是使用一些别的材料代替了部分水泥,然后加强施工设备的技术控制。2)严格的控制浇筑的温度。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环境温度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从而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需要防止高温情况,但是如果必须要在高温的情况下进行浇筑,就需要使用一些方法进行降温,主要是冷却,从而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温度内,确保工程的质量。

3.2、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

土木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问题是混凝土裂缝,为了防止该问题,在施工中主要是采用抗裂技术进行控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目前主要是使用一些添加剂进行补充,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本身的自缩数值,也能够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添加剂的使用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对其操作过程需要有其注意,在进行操作的时候操作流程都是以混凝土添加剂规范化技术规定为基准实时操作。为了更好的保障裂缝控制,我们会选择在混凝土中添加增强性材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增强性材料有很多种类型,主要是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和多种无机纤维材料。除了上述的方法进行抗裂技术的控制也可以采取设置混凝土的混合比例的控制达到目的。对于该过程中主要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准确的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或者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混凝土配比控制,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质量,提高其整体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配比方面进行控制必须要重视,防止其对混凝土结构参数不好的影响,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总之,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进一步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星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风,,03:187.

[2]汤斐.浅析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17:101+105.

11.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十一

该工程是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大厦,地上33层,地下1层,大屋面总高度为99.27 m,总建筑面积为60 375 m2 ,第4层为1.8 m厚板转换层,将其上部5~33层的剪力墙结构体系转换成框架结构体系,见图1。转换层厚板的平面尺寸为1318 m ,钢筋重达850 t,混凝土总量为2430 m3 ,强度等级C40。

2.确定施工方案

厚板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为51.3 kN/m2,采

图1 转换层平面布置图

用常规的支模体系,单靠下层楼板承受如此大的荷载势必会破坏下层结构,而采用分层卸载的方法则必须从地下室底板起搭设4层支撑架,靠各层楼面的变形协调来传递扩散荷载,这样既不经济也不能保证结构楼板不产生开裂现象。经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确定采用叠合梁的原理转换厚板,即将转换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0.8 m厚,待其强度增长达到90% 后再浇筑第二层1.0 m厚混凝土,利用第一层先浇板承受第二层后浇板的施工荷载,转换板的钢筋相应分两层绑扎。

2 施工方法

2.1 模板工程

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48 mm、壁厚3.5 mm的焊接钢管。立杆用3.6 m的整根钢管,中间不设接头,间距为0.5 m x0.5 m,立杆下满铺2.5 cm厚木板,水平方向拉杆设4道,并设剪刀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下加设1个扣件,以增大抗滑移能力。顶端横杆上放10cm×10cm木檩条,间距为40cm。模板采用竹节板。转换层的侧模用l4钢筋在相应位置与暗梁主筋拉接,横纵间距见图2、图3,外部与模板背楞固定。经验算,上述模板支撑体系满足第一步0.8 m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图2 先浇0.8 m厚混凝土侧板安装示意图

在转换层施工期间,1~3层的梁板支撑均不拆除,在第一步0.8 m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第二步1.0 m厚混凝土浇筑前,松开三层模板支撑顶端横杆与立杆的扣件进行卸荷,然后再全部上紧,以使第一步0.8 m厚混凝土板和模板支撑体系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在第二步1.0 m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全部模板及支撑。

图3 后浇1.0 m厚混凝土侧板安装示意图

2.2 钢筋工程

钢筋绑扎分两次完成,先绑扎下层0.8 m 范围内 32@110和 2O@200两层钢筋,待混凝土浇筑完并处理好上表面后再绑扎上部1.0 m范围内钢筋。转换厚板1.8 m高整板各层钢筋网片的固定,使用钢筋作立杆焊接形成间距1 m的架立网,作为各层钢筋的支撑体系。在0.95 m高位置增设 2@100双向钢筋网,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避免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引起混凝土开裂。

2.3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配合比。转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提前进行试配,采用“三掺”技术,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予:水:粉煤灰:外加剂=1:2.06:3.09:0.53:0.22:0.023,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适量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可控制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统筹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掺加适量UEA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可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出现;掺加适量缓凝早强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可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的水胶比控制在0.45以下,砂率控制在44%以内,水灰比控制在0.48以下,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40—160mm,混凝土总含碱量不大于3 kg/m3 。

(2)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

为使转换板的整板的承载性能不因混凝土分两次浇筑而下降,必须在两浇筑层结合面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来保证两层混凝土板协同工作嵋 。

预留坑槽:在先浇层板上表面留设间距1 m呈梅花形布置的混凝土坑槽,槽深为100 mm,平面边长300 mm,通过预埋木盒来实现。

混凝土表面处理:对先浇层板混凝土上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前涂刷一道高效缓凝剂即界面剂,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用水冲洗即可露出表面石子,下次混凝土浇筑前再充分水润。

(3)混凝土的浇筑。

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捣实混凝土。通过检测第一步0.8 nl厚混凝土浇筑时留置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以确定第二步1.0 nl厚混凝土的浇筑日期。

(4)混凝土测温。

测温点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灌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为500mm,水平测点间距为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热电偶体径的6~10倍,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50mm,并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实施动态控制。

(5)混凝土养护。

由于转换层在春季施工,所以采用蓄水法进行养护,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3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为100 mm。板侧面挂草袋(或麻袋)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根据在转换厚板不同深度各相关部位埋设的测温点,所显示的混凝土內部温度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水温。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小于25 ℃。当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时,可提高养护水温;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超过25℃时,可适当降低养护水温。反之亦然。

3.结论分析

(1)施工实践证明,采用叠合梁法原理将转换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很好地解决了厚板的施工荷载传递问题,同时将第一次与第二次浇筑的施工缝做成梅花形布置坑槽,解决了混凝土叠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问题。

(2)测温数据显示,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期间,第一次浇筑时间为2006年3月1日至3月3日、第二次浇筑时间为2006年3月19日至3月21日。环境温度为12℃~26℃,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9℃~23.1℃,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为60.7℃~63.5℃。低于预控极限75℃;最大温升为36℃~40℃,低于预控极限值45℃;内表温差最大值为24℃~24.5℃,表外温差最大值为23.8℃~24.6℃,远低于预控极限值30℃,温差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实践证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达到了低水化热温升的预期目的。

(3)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显示,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20%~140% ,均值126% ,试验结果表明,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质量稳定。

(4)1.8 nl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浇筑2个月后(收缩基本已完成),经现场全面检查1~4层楼板(包括

转换层)未发现可见裂缝。

4结束语

12.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模板结构,施工技术,施工过程

1 模板结构的要求

建筑模板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等按设计要求成形, 并且能够承受规定的荷载的一种临时性结构。使用建筑模板施工, 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加快工程的进度, 还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 模板结构必须满足下列的基本要求:

1) 在模板设计时, 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承重力, 能够承受施工中的各种荷载;

2) 结构简单易于钢筋的安装与绑扎, 并且要做到装拆方便;

3) 做到接缝严密;

4) 施工时确保结构和构件的位置和形状等与设计要求一致;

5) 选材经济合理。

2 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 支模

首先, 要检查是否漏放预埋件、墙柱拉结筋、孔洞, 是否正确设置固定点、柱角墨线。确保正确无误后, 在模板衔接处和柱模四角处薄薄地涂一层玻璃油灰以阻塞模板衔接处的缝隙, 然后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 交错搭接各个模板。搭建时要注意每个柱模底部模的板必须紧贴四角角钢, 使柱底部位置正确稳固, 并且在各个柱脚处须开设一个不小于0.1平方米垃圾检查口以便浇捣砼前清理上部掉下的建筑垃圾。

接着, 在柱身模板拼装好后, 安设围楞、抱箍。设好后临时固定截面位置、尺寸、标高, 然后用托线板进行校正, 使模板垂直度、水平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特殊部位模板如定型组合钢模、小型木模等, 要遵循“先整体, 后局部”的安装原则。先将小块的模板用少许紧固件围植连接, 在达到一定面积后再进行校正, 在调整好后加密加固其余连接件。

2.2 接缝

模板漏浆会造成混凝土外观蜂窝、麻面从而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模板接缝不应该有漏浆现象。在处理模板与楼板间的缝隙时, 可以用三米刮杠将楼板的板面刮平以确保下口平整;而在模板与门窗洞口模板侧壁的拼缝过程中, 要注意确保门窗洞口模板的侧模跟墙厚尺寸相同, 此时, 加海绵条可以很好地控制缝隙;由于木材会因为吸水发生胀缩, 故在使用木模板安装时的接缝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这样安装完成后如果浇水湿润便可以使木板接缝闭合。

2.3 设剪刀撑

在承重支架下部要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 剪刀撑成45°~60°角并要求每轴设一道。剪刀撑分为水平剪刀撑和竖向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沿架体整个水平面每4步架 (4米) 设一道剪刀撑, 同时, 架体底部和顶部也必须设水平剪刀撑, 构成水平加强层。

竖向剪刀撑———沿架体的四周外立面要架设剪刀撑。从底部扫地杆起搭至28.8米的标高板或梁底模下;按1.2的步高距搭建支架顶部伸出板模下顶层水平杆的悬挑立杆, 并且确保该挑立杆的长度在400mm的范围内。在回轴柱处用钢管扣件作柱箍将柱与架体作刚性拉结, 实现连墙件架体横向约束。此时, 水平方向的拉结可以用楼层梁内预埋拉筋与架体拉结, 然后用钢管抵至主体结构梁侧面碱上, 再用扣件将钢管与架体扣紧。

2.4 立杆

立杆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能够有一定的承载力。立杆时要夯实基础并且在夯实碾压后铺设20cm厚的碎石层, 分层夯平, 再在立杆底脚设置垫板以提高其承载力标准。此外, 还要注意采取设坡和排水沟等措施对基础进行排水处理。

2.5 架网

架体较高时, 施工需要设防护栏和安全网。通常在架体每4.8m处设水平兜网, 同时, 在架体外四个立面设密目安全网。

3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架体的稳定性

架体的稳定性随着高支模架体架设的高度的增高而降低。架休越高, 重心也就越高, 架体就越不稳定。所以, 在施工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的布局施工, 并且要逐一检查各个节点的连接是否稳固。为了保持支撑系统的稳定, 在支模施工过程中可以先从水平支撑和斜撑着手, 在安装完成后再逐渐向外延伸。同时, 对于临时用的脚板、爬梯也应保证支挂牢靠。

此外,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荷载, 以确保工程的安全。

3.2 在立杆搭设过程中需要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所进行的测量。模板支撑系统下沉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没有仔细选择支撵, 没有经过安全验算的支撵难以保证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二是没有保证措施以确保支撑的稳定性。

所以, 在施工前要根据施工的实际状况并根据不同模板材料的特性选择模板类型, 并通过验算, 对支撑系统进行评估, 以确定合理有效的支柱间距, 使其拥有足够的承重力。在支撑体系的布局上要合理稳靠, 支撑基底要坚实, 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还要注意逐层加设支撑以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3.3 标高超差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设置足够多的标高控制点、没有做模板顶部的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在预埋件及预留孔洞施工过程中没有重视施工设计等问题, 会使得工程出现了标高超差。因此, 在施工时要设置足够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并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同时, 要不断进行引测工作避免误差积累, 重视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的正确与稳固, 这样, 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标高超差。

3.4 模板的拆除

拆模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拆模顺序进行, 自上而下, 先拆侧向支撑, 后拆垂直支撑;先拆非承重部位, 后拆承重部位。

在拆模时, 必须确保混凝土已经达到脱模强度以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会因为拆模而受损伤。首先要用带橡皮垫的锤或者木锤从内向外轻轻击打模板上口, 使其松动而脱离柱混凝土, 然后进行下一层的拆模时, 轻击模边肋。需要注意的是, 拆除梁底模支柱时应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4 小结

上一篇:学习伴成长1下一篇: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