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验,中国式的德育力量

2024-10-11

生态体验,中国式的德育力量(共3篇)

1.生态体验,中国式的德育力量 篇一

中小学生生态体验德育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要发展,德育要先行。在这样一个高速进步的时代中,德育的方式逐一变得多种多样,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生态体验式主题教育是一种崭新的德育形式,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体验者树立崭新的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生态体验主题教育是直接指向班级管理和学生身上存在的真问题,是针对于学生自身的,所以教育活动能在学生在不设防的心态之下,进入体验之境,体悟自己的行为,在对话与反思中澄明思想,提升道德境界。它是一种新型的适合现代教学的德育模式。

我是一名刚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的新老师,跟孩子们接触自然成了我做班主任后的头等大事。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我发现,班里大多的孩子都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得他们娇气十足。而爸爸妈妈的常年在外,使得他们与父母之间感情淡漠。代沟、距离,使得多数孩子对父母的爱知之甚少,甚至在有些孩子眼里,他们和父母之间似乎只剩下金钱关系。在外奔波劳碌的父母对此毫无对策,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对此丝毫未觉,在如此状况下,我便萌生了教会孩子如何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想法。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我召开了一节以《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为主题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在班里做了份问卷调查,内容是有关父母生日、喜好、鞋号等基本问题的。由于学生是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被调查,因此,调查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明性。在参与活动的全班六十四名

学生中,竟有十四人完全不能动笔。孩子与父母间所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不亲密,源自于不了解。要感恩父母,首先要感知父母,要对父母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要对父母的付出有所认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活动做了如下设计:

一、感受我们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们以咬手指来切实的体验疼痛,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妈妈带我们来到世界上时所遭受的痛苦。

体验疼痛之前,孩子们从没想到过,他们是在妈妈忍受了如此大痛苦的情况下带他们来到世界上的。所以父母养他们是应该的想法取代了他们从一出生就亏欠父母的想法。体验疼痛过后,对父母的伟大,他们有了新一步的认识。

二、演一演心中的父母。以家长会后为演出背景,让他们来尽情演绎一下自己的父母。在表演的过程中,让他们发觉,其实所有父母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高标准、严要求。

在一些孩子的深情演绎后,很多孩子在别人的表演中看到了自己。他们小声的在那鸣不平,言无辜;都在那抱怨父母只看重成绩,不了解自己。随机抽选同学发言,让他们说说自己对类似事件的看法,无一例外的都是埋怨父母的严格,以及自己的痛苦。父母真的是只为自己吗?你们有理解过父母吗?这个问题呼之欲出,因此下一环节顺理成章。

三、听一听父母的心声。配乐朗诵,引用台湾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抒情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来道出千千万万为人父母者的心声。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从这样简单文字里,孩子们听出了为人父母者的百般无奈。由于这些话是孩子们在不设访的心态之下来静心倾听的,他们没有抵触心理,因此其效果明显高于父母们在教育过后的苦心说教。有的孩子的确因为挨打挨骂而痛恨父母,可是这个时候他们很清楚地明白了父母在打骂他们的时候的那种心痛。他们听出的正是全天下为人父母者在打过自己孩子后的所思所想,并能体会到那毫不夸张的说,简直就是打在他们身上,疼在父母心里。体验效果和前一小品演绎效果形成鲜明对比,对心灵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随后在此基础上提问,引发深一步的思考:我们的痛,我们的感受有父母一起承担,可父母的感受我们有体会过吗?你能感受到父母在打骂过你之后的心情吗?谁能告诉我,你父母在打过你之后都做了些什么样的补偿。

问题提出后,孩子们不再一味的去述说自己父母的不是,而是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其实细心找,他们都不难发现,父母强权后的补偿总是出现在他们的身边。也许那补偿它小得不起眼,小得平时根本无法觉察,但这个时候的他们却能体会,那代表着父母的一份良苦用心。

四、算一算感恩帐。在体会到了父母的感情后,再来算一算这感恩帐,直白的数字会带给他们很直观的答案。

在孩子们拿笔计算自己一个月的学习用品费、生活零用钱、生活费等各项花费时,超出他们想象的庞大数字告诉了他们父母的爱。他们从自己的花销在全家总收入支出比例中所占的比例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他们的父母赚多赚少,父母的辛苦所得大多花在了他们身上。这个数字很明白的敲醒了那些认为父母和他们只是金钱关系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是家里的消费大户,他们才是父母辛苦挣钱的原动力。这个时候再来说,无论父母是否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否打过我们,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的最爱就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了。

五、感一感父母言。在孩子们经历了前面一系列的心灵冲撞后,这个时候再来听听他们的父母所要对他们说的,势必就会取得不同一般的效果了。

一段段平实的话语,一句句温馨的祝愿,平安、健康、快乐、幸福,这些字眼无时不刻的不在撞击孩子们的心灵。他们将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都收摄于当下的心灵震撼,进入了心灵世界,当然就能诱发生命感动。听到了自己父母感言的孩子,无不落下了感动的泪水。此时不再存在别人父母和自己父母的差别,在他们的心里,所有的父母都一样了。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想说的话,对父母感恩的话,那些源于真实感受的内心话语。

父母此时不再是他们谈之就厌烦,就满腔怨言的对象,而是真真正正、发自内府的感恩对象了。通过了这样一系列的引导思考后,通过了这一系列的自身体验后,他们的感恩之情呼之欲出。这个时候说也许就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感情了,因此提醒于课堂完结时,做一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生活中的小事,学习上的进步,这一切都列入了努力的范围,为孩子没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最后在歌唱父母的歌声中结束本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动中走向未来,在感恩中走近父母。

生态德育不是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的,而应是由体验者自己在三重生态关系中养成的。在生态体验教育活动中,体验者经历着感情触动——眼界打开——心灵洞开——生命感动——美善意识涌流等教育与成长历程。如同刘惊铎教授所说的:“体验是无害的,只有真真正正体验过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真诚的希望我们能通过生态体验这一载体,创设和谐美善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用心灵去感动,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时代少年。

2.生态体验,中国式的德育力量 篇二

一、研究背景

生态德育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生态环境教育目标后, 我国学者从八十年代开始进行教育生态学的研究。九十年代初, 我国学者将“生态”和“体验”引入德育并将“生态”作为我国德育目标的重要依据与内容, 而把“体验”作为德育途径与方法创新和科学化的理论突破口之一。随后, 围绕“生态德育”问题展开持续的分阶段研究与探索。

学校德育, 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 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仍然以说教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导致了生态危机, 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我们认为,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 在生态德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摒弃传统的说教, 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 使学生通过心灵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 由我校李小松校长牵头, 申报了“小学生自主‘体验—内化’型生态德育模式研究”课题, 并立项成为2011年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

二、研究理论依据

1.生态体验论

2.德育的整体性原理

3.生态哲学的理论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 培养学生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 形成生态德性和健康人格。

2.以学生为本, 以活动为载体,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内化”为核心的自主型生态德育模式。

四、研究内容

1.自主“体验—内化”型生态德育的方法、途径、策略研究;

2.自主“体验—内化”型生态德育的评价研究。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法

六、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 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 面向全校师生, 人人参与研究。具体过程 (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 构建了“体验—内化”型生态德育模式

所谓“体验—内化”生态德育模式, 就是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生命体存在, 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命性、主体性, 教师必须注重同家庭、社区及身边人的沟通, 丰富德育内容和文化内涵, 在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由生长同时, 还必须把德育同自然环境、社会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悟自然、领略人生, 要把教师所传送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念, 然后将学生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 扩展和丰富精神世界, 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其流程为: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反思性表达=>提升道德境界。

1.营造体验场

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生态体验之境, 超越枯燥说教, 显现震撼心灵、感动生命的德育文化魅力。

2.开放式对话

对话师生及生生要怀着开放的心态, 用心倾听, 搁置己见。暂时搁置起自己的想法和念头, 放松对自己观念的坚持, 站在他人的角度、不带任何偏见、不试图对对方施加影响、不预作评判地去听取他人的想法, 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接受别人的意见, 详尽、认真、入神、敏锐地感知和领会他人所说的话及其话语背后的意义。

3.反思性表达

生态体验的反思性表达具有体验者之间及其自身的体验诱发与评价价值。生态体验需要有生态阅历作基础, 但它还必须有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相互诱发体验的反思性表达。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的, 除了口头和书面语气的表达外, 体态语言的表达是一种富有享用和评价价值的表达。

4.提升道德境界

让体验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快乐, 把德性提升作为一种享受, 体验者德性境界的提升与其享用价值同比增长。

(二) 探索出了五条有效策略

1.使生态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让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使生态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 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生态环境, 懂得尊重和爱护自然万物, 养成生态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进行分层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生态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加强八个主题教育。按月份, 每月重点落实一个主题, 每学期重点落实四个主题。每学年第一学期进行礼仪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学期进行生命教育、网络文明教育、感恩教育、绿色生态教育。

(2)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分阶段分重点开展系列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具体为:低年级:以入学适应性和自信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和学会做人做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强化行为规范教育;中年级:以公民意识教育、诚信教育、合作教育、法制教育和学会关心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提高学生自主、自控、自强的能力;高年级:以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学会生存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3.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体验教育。

要求各学科老师, 找出学科与生态德育、绿色环保意识的联系, 以点带面, 全面强化师生的生态德育意识。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活动, 有意识地把生态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 让学生受到生态教育的熏陶。

4.寓生态德育于学生体验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精心设计, 让生态德育工作蕴涵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采取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 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 形成良好的循环效果。如开展花草树木领养工程、垃圾分类工程等活动。

5.融学校、社会资源于一体, 开展生态德育。

(1) 把生态德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要成为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实践示范者与道德楷模, 积极营造生态德育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使学生浓郁的生态德育教育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使学生把生态德育意识、环境意识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付诸实践, 并与老师一起为共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献计献策, 作出贡献。

(2) 主动与社区、企业、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为学生开辟生态德育第二课堂。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到当地大中型企业、建筑工地、社区参观、访问和考察;察看河流污染情况, 分析水质受污染程度;登上高楼或山顶察看烟尘排放情况, 分析大气质量等。让学生投身到环境实际中, 设身处地感受不同的环境, 引导启迪学生思考人类对环境应承担的责任, 激励学生将生态道德意识内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三) 建立了激励性的评价体系。

(1) 评选“十佳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十佳学习习惯之星”、“学习习惯之星”、“十佳行为习惯之星”、“行为习惯之星”、“十佳生活习惯之星”、“生活习惯之星”等主题之星活动。

(2) 设立进步奖。凡本学期自己与自己比较, 不论是思想表现还是各学科学习有较大的进步, 期末都能获得进步奖。

(3) 实行文明班级申报制。每学期初, 由各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讨论, 向学校德育处申报参评学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学校每周进行考评。学期末, 学校德育处根据平时考评的结果, 凡达到要求的班级, 都授予“学校文明班级”称号。

(四) 研究的实际效果

1.学生彬彬有礼, 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实施养成教育“355”工程, 开展八大主题教育活动, 推行鞠躬礼, 实行文明班级申报制, 开展评选习惯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活动, 德育成效显著。学生彬彬有礼, 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以爱育人形成共识。

我校以“以学生为本, 以爱育人”为生态德育理念, 形成共识, 实施全员育人工程。我校以班级管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为抓手, 建设了一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育人团队。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 形成了生态德育合力。

3.我校夏毅伟同学的义工事迹传颂全国。

2012年3月, 《中央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专门邀请我校学生夏毅伟同学去讲述他做义工的先进事迹, 在全市甚至全国影响较大。

4.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德育工作特色学校, 德育工作成为我校的一张名片。

我校获得福田区首批创建德育特色学校资格、深圳市创建德育特色学校资格、深圳市德育工作标兵学校、福田区文明礼仪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

(五) 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

1.“体验—内化”的生态德育模式, 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2.主题教育活动, 有利于学生内化自己的品德信念并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

3.要使学生言行一致, 德育必须回归社会生活, 让学生去体验, 去感悟。

(六) 研究的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案例。

3.专著。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生态德育要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去研究。

生态德育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目前更多的研究者是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范围去研究, 而我们是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去研究, 促使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构建和谐社会。但我们仍有一部分教师总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研究, 忽视另外两个方面的问题。

3.病毒营销,体验口碑的力量 篇三

既然要靠消费者自发成为传播链上的一环,新鲜有趣往往是炮制病毒的头号元素。去年在网上流传的一个有关新款POLO的搞笑短片就阴差阳错的让德国大众又喜又忧。在短片的开头,一个巴勒斯坦人装束的男子进入一辆新款POLO。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汽车停在已挤满就餐者的餐厅前,那名男子引爆了炸弹装置――除了自己,他没有炸死任何人,他的POLO汽车也完好无损地停在那里。短片的结尾,引用了大众公司为POLO设计的广告语“小而坚固”Small But Tough。虽然大众向片子的制作者提起了诉讼,认为此片损害了他们的公司形象,但这又何尝不是对POLO的另类宣传。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福特,不过这次厂家是主角。为了SportKa车款在英国上市,福特英国公司请来奥美公司拍摄一部计算机合成的网络短片,片中一只计算机绘制的小猫接近SportKa的天窗,没想到天窗竟然自己启动并夹到了小猫的头,

这个广告在福特允许播放前就被散布到网络上,并在欧洲各地流传。影片激怒了一个英国动物保护组织并遭到严重抗议,福特只好道歉并坚称尚未正式认可这部短片的播放,所以奥美的版本与他们无关。我们无法知道真正的事实,唯一可确定的是SportKa得到了大笔广告费也买不到的媒体曝光。

要说把病毒营销玩得最声势浩大的,恐怕莫过于宝马集团。三年前他们大手笔请来李安吴宇森麦当那等超级巨星奉献给全球车迷和影迷的“The Hire”系列网络电影至今无人超越。当年每天80000人次进入宝马 下载影片,巨大的轰动效应让食髓知味的宝马马不停蹄的在更年轻的Mini品牌上故技重施,一段Mini在英国厂房内的生产过程的短片再度广受好评。“有待于你去发现的Mini充满乐趣的驾乘体验”,相信这是最经济有效的发现方式了。

上一篇:娱乐节目的开场白下一篇:个人评价团员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