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2024-07-22

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共13篇)

1.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

xxxx文化站建设情况汇报

zxzzz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在市、区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xxxx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投入建设资金xxx万元,已于2011年10月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财政保障经费,部门强力推进

xxx对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经过1年时间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列入园区为民办实事目标及民生工程目标。在文化站近建设期间,xxx分管领导全程参与和领导文化站建设相关工作,解决文化站建设中的种种难题,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方案,确保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选址、规划、设计、建设的顺利推进,确保了文化站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机制的落实与实施。主要领导在此期间,多次专题调研和听取文化站建设汇报,协调工作,给予多方关照和支持,确保了建设进度和质量。

文化站认真履行责任单位的职责,成立了领导小组,以xx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xxx为副组长,文化馆、图书馆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文化站建设项目工作。文化站根据园区实际,因地制宜,针对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资金缺额过大的实际,统一组织项目评审、论证、图纸设计审查、地质勘查等工作,降低和节约了文化站建设前期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建设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协调解决配套资金,做到每周一汇报,半月一督查,每月一通报。由于园区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重视,工作到位,措施得力,进度快、质量高。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置及制度上墙、标识标牌制作基本情况

2009至2010年,省厅为5个乡镇统一配置了会议桌椅、办公桌椅、阅览桌椅、音响、电脑、电视、打印机、DVD以及书架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配置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乡镇级)设施设备一套,为6个乡镇配备了音响等活动设备,配置了一些文体活动器材。

按照市上统一标准,我县制作了文化站系列管理制度,并规范上墙,同时制作了文化站的内外标识和标牌。

目前,我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到位,文化站设施设备也全部安装投入使用,文化站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已经落实,已面向群众全面开放。

当前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一些问题

1、文化站管理体制需要理顺,明确人员、财产归属,防止产权不明,乱拉乱用、阵地缺失。

2新配置的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培训与提高。

3、文化站现阶段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局限性,活动内容与形式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与创新。

4、文化站运行时间不久,群众对文化站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足够,知晓不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站的宣传与推广。

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运行的下一步打算

为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确保文化站有质量、高质量开放运行,我县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合水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年度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提请县委、县政府将此目标从2010年起列入乡镇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2、建立“文化站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文化站工作会议,按时对乡镇文化站工作进行梳理小结,同时做好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3、建立“文化站公用经费”保障制度,做好文化站日常管理运行经费的保障与使用。

2.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二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 发挥少数民族优势, 从特色上做文章。三仁畲族乡充分利用“大杂居、小聚居”特点及在长期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中畲汉两族结下的深厚友谊, 相互间加深了解, 共同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融合原始好川文化和农耕文化, 以全省民间艺术普查为契机, 挖掘整理一批畲族民歌编辑成册。针对歌手青黄不接的现状, 我们成立了“畲娃山歌会”, 通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参加各级的比赛, 为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作出重大贡献。2008 年在参加中国畲族“畲歌王”大赛中荣获两项大奖, 2013 年参加第二届“畲歌王”大赛中获铜奖, 2009 年通过浙江台“乡村文化大舞台”走向全省, 和丽水学院合作建立民族体育教育实践基地, 体育社团、畲族婚嫁表演、重阳节歌会吸引来自各地畲族同胞参与, 提高三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 发挥“山花工程”辐射力, 在以点扩面上做文章。自2006 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花乡镇”, 乡文化中心内设施齐全, 成为全乡人民文化娱乐和休闲的场所。我们通过利用闲置的村小学校舍, 把文化、体育、老年活动、远程教育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 全面推进村级文体中心、农家书屋的建设, 落实六个一工程 (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科普宣传窗、一支文体活动队伍、一座农民科技学校、一套体育健身路径、一个多媒体中心) , 极大地改变了全乡村级文化活动的落后面貌, 方便群众参与到文体活动, 同时对净化民风、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 发挥骨干队伍作用, 从内容上做文章。三仁畲族乡重视业余队伍的建设,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做好骨干队伍的培训辅导工作。组建腰鼓队、秧歌、山歌会、健身操、门球、民乐队等39 支队伍, 人数1200 人, 带动一大批群众的热心参与。三仁畲族乡政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在经费落实、师资力量、组织培训上下功夫, 经常性开展节庆活动和主题宣传活动, 在文化礼堂举办乡村春晚, 涌现一大批的民间文艺人才。做好文化阵地建设, 畲族文化展每年接待观众3000 人。组织骨干队伍培训15 次500 人次, 黑板报12 期、墙报6 期, 文艺骨干在各项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项, 省级5 项, 市级8 项, 县级15 项, 大家积极性和参与性、文艺素质和水平逐年提高。

二、差距与不足

通过几年的努力, 三仁畲族乡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应正视差距和不足, 制约畲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 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 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乡镇文化事业由于资金困局, 场地、器材及各方面设施单一、落后, 乡镇文化员的待遇偏低, 有关经费无法落实, 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二) 农民信息化工程建设迫在眉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至今无法让群众共享文化信息资源, 网络文化资源的利用遭遇困境。

(三) 辅导能力不足, 送文化下乡针对性不强。上级业务部门、乡镇文化站由于各种原因, 对农村文化辅导相对不足。上级送文化下乡演出缺少针对性, 投入相当多的资金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繁荣民族文化的对策

(一)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上的资金支持。受历史原因制约, 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但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有待开发, 三仁乡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境内有好川文化、畲族文化、竹文化, 但苦于无资金支持, 许多工作项目无法展开。

(二) 加大少数民族乡镇在馆舍、设施、人员培训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做到资源共享, 把创建“东海明珠”工程和站舍建设结合在一起, 解决基层文化疲软呆滞现状, 在项目造血功能上出实效, 促进乡镇文体事业良性发展。提高乡镇文化工作者的待遇, 落实技能培训的经费。对村级文体中心开展星级评定, 并给予日常经费补助。

(三) 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业务辅导要有针对性。送文化下乡演出做到群众喜闻乐见, 形式多样。把业务部门辅导工作纳入考核, 每年抽出一定时间下乡辅导。

3.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三

关键词:镇文化站;建设;群众文化

引言

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的文化事業单位,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重要阵地,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用于活跃农村百姓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很容易,但是管理、巩固、发展却不容易。加大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管理力度,是目前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只对经济建设给予重视,而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则较为忽略,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文化是“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不能明显体现政绩,所以没有像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等工作那样重视,觉得文化工作的进行可有可无,文化站不会有人进行上访,也不会有上级领导对此方面进行审查,因此对于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文化站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不精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文化岗位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不懂文化专业技术的人员,而在乡镇文化站中懂文化专业技术的人才却较少,现如今在农村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专职干部大多数年龄偏大、业务能力较差、职称偏低、学历也不高。由于大多数人员没有较高的素质,工作的水平一般,因此无法从事较有难度的工作,更谈不上精确与专业。而产生这此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乡镇事业结构的改革中,他们擅自降低了门槛,导致在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的人员达不到称职的标准。

(三)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有些乡镇文化站的基础设施过于落后,所占面积也过于狭窄,不存在活动的经费、书籍、器材,成为了一个空站,并且,由于基层的文化团队人才稀少、待遇过低,使得工作人员毫无积极性,专业文化人才急缺,文化领导长期对乡镇中心的工作进行服务,并没有过多的进行文化方面的活动,面对文化工作大多只是应付了事。文化基木设施简陋,活动不经常对于文化的发展,城乡文化的实施显然失调,呈现出逐步衰败的局面。例如在城市的街道、社区、居民区、活动场所等均配备了健身器材、娱乐设备,可是对于农村来讲,仅仅有少数的乡镇配各了设施,大部分乡镇依旧不具备活动设施。

(四)文化团队建设不稳定

乡镇部门在改革之后,文化站的人、财、物的权利已经转到乡镇,文化主管部门仅仅对文化站进行业务方面的指导,而文化站人员调配方面的事宜却无从支配,乡镇文化站的人员长时间处在较为固定的状态,无法交流,缺少激情,文化工作人员待遇过低也是令内部不稳定、经常出现跳槽现象发生的原因。文化经费也并没有符合当前国家规定,地方政府的文化投入不可以低于财政投入的规定的条例,使得农村文化建设严重缺少发展的动力。并且,乡村具备文艺能力的人才十分稀少,特别是经营、管理、创新性人才更不易获得,呈现出人难留、难留人的局面。

(五)农民文化活动乏味

当前,对于我国农村很多地区,农村文化建设过于薄弱,农民文化活动过于乏味,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十分重大。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数在外打工,儿童、老人、妇人则成为了留守人员,而妇女们的时间都用来照顾老人孩子、做家务、忙农活,并没有时间和条件融入到更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当中,而赌博、打牌的现象依旧严重。文化活动大致是电视加麻将,其他活动进行的则非常少,使得造成了严重的失衡。

二、加强文化站建设的工作

(一)改变文化领导人观念

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状态下已经呈现出滞后的现象。要积极使用市场经济机制将社会对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持续完善并执行机制成为了当前文化站转变的现状、力求发展的出路。政府应当主要偏向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加强管理职能,将文化政策落实到实处,提升乡镇文化基础实施的保护程度以及建设程度,确保文化发展的渠道能够舒畅。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首先要争取当地领导的重视,正确处理好领导重视支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高度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争取工作主动,正确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通过抓点、抓线,对面上的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努力建成“示范工程”、“阳光工程”。

(三)加强建章立制,保障工作开展

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新机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和部门,责任到人,要建章立制,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工作开展有计划、有安排、有章可循。要健文化站成员资料档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确定重点联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要探索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

(四)创建、规范管理体制,理清管理方式

当前,制定文化站内部的管理措施,加强目标管理责任制,包含了考勤奖惩制度、财务制度、档案制度、承包制度、工作程序任务、机构性质、编制、经费保障等相关规定,令责任制可以合理进行。而且,就创建文化设施的管理来讲,国家应当对文化投资或者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规划,将文化站的工作归入法制化程序当中。

三、结束语

通过该文让我们了解到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同时也要努力把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更好,我们要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发扬改革的精神以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这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课堂。同时我们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的相信群众的力量,并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建立让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文化站。

参考文献:

[1]高丽乡镇文化站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理论观察2013,04(03).

[2]宋伟,王刚明浅谈乡镇文化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0).

[3]王丽华浅谈乡镇文化站建设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田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05).

4.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四

一、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创新思路为动力,以机制建设为保障,突出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以来,全镇共引进外来项目9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9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5.9%;合同利用外资2260万美元。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山东欧美克科技工业园建设项目、南京鑫迪家居装饰公司投资3600万元的中山门业项目、山西运城风机有限公司投资8600万元的山东XX-运城风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坚持以全民创业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今年1-4月份,全镇新发展民营企业26家,个体工商户239户,限额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93亿元,同比增长41.82%;利税2.09亿元,同比增长66.67%;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58.1%。

(二)统筹镇村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建设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投资35万元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了新一轮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7月中旬可完成专家评审。坚持规划建设同步推进,大力实施镇驻地开发建设工程,年内将完成镇政府东首和南北中心街区域性拆迁改造工程。目前,拆迁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计划用3年时间,使城镇规划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城镇路网建设工程建设。目前,备受全镇关注的北平行西线建设已全面打通,完成放线、定位和上土,6月底可建成通车。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全镇由东至西、由南至北骨干道路的大贯通,形成宽敞高效快捷的城镇外围路网框架。同时,坚持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发挥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近年来,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突破20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超过6000万元,累计完成农村道路硬化120公里,建成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公路网络;积极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累计创建枣庄XX两级市文明生态村32个;完成了51个村通洁净自来水工程,全镇通自来水的村达到100%;建立了覆盖全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连续三年位居全市镇街首位;建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9个,总量位居全市镇街前列;完成51个村村级阵地提升工程,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阵地、办公无场所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建成了全市第一个秸秆气化站,23个整建制沼气村。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新XX。不断深化平安创建工程,加快推进电子监控镇建设,积极推行农村治安“双保”新机制建设,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全市标准最高、功能最完善的派出所办公楼,全镇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均明显降低,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认真抓好信访隐患排查调处工作,投资40万元建成了矛盾调处中心,探索建立了“三三制”信访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镇、总支、村三级网络,完善隐患排查、矛盾调处、案件具结三项机制,推行村级干部、驻村指导员、总支书记三级问责,有力地推动了信访工作的扎实有序开展,实现了信访“三无”目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镇现有中小学校25处,其中四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儿童入学率达100%。狠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加快推进社会帮扶、救助、养老体系建设。农村五保供养“一建三改”工程扎实推进,总投资560万元的级翔老年

公寓及王晁敬老院建成启用,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被评为山东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单位。

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坚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举措,坚持以强化教育为先导,以健全机制为保证,以严格监督为抓手,积极探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全镇未发生一起党员干部违纪案件。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把强化教育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以先进性教育、学党章以及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单位、进村庄、进家庭、进校园活动,不断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努力在全镇营造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一是明确教育对象,确保教育效果。坚持以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基层站所负责人和村干部为重点,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的总体规划,并贯穿于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全过程,切实做到了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二是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以及《实施纲要》等内容作为教育重点,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科学发观展和正确政绩观教育、财经纪律和财政条规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法纪法规意识和依法办事意识显著提高。三是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按照正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吴仁宝、王廷江以及我镇周凤先等先模人物的同时,先后4次组织枣庄市劳教所劳教人员现身说法,以案释法,切实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受到启迪、灵魂上受到触动,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牢固树立“调查惩处一个腐败分子是成绩,制定完善一项法规制度,防止出现腐败子是更大成绩”的理念,不断加强镇村规范化建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分级负责,建立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按照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量化到党政负责人,细化到部门,明确党政“一把手”为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分别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向村级延伸,村村签定党风廉政目标责任书,年终将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作为村干部、包村干部以及党总支书记奖惩的重要依据,有效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二是建章立制,形成严格管理的约束机制。按照依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思路,先后健全完善了《农村党员干部任前谈话》、《农村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监察管理》、《镇村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决策》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凡事关镇村的重大事项,一律由集体讨论决定;凡涉及镇村重大工程,一律实行招投标制,进行阳光操作。同时围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投资4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农村经济综合服务大厅,全面推行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确保了村务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高效。三是加强监督,构建民主管理的防范机制。积极拓宽监督领域,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中来,在全镇51个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将村务监督委员会纳入村级班子管理,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务监督委员会在领导关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监督上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同时,建立健全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罢免、辞职、考核、奖惩制度,镇里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职责、开展村务监督情况,定期考核,严格奖惩,促进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三驾马车合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三)实施综合治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持快速受理、快速立案、快速查实、快速定性,切实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强化机关效能监察。围绕建群众满意机关,在全镇深入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机关工作管理制度》、《机关效能处罚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机关人员行有尺度、干有激励、罚有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强化信访问题查结。针对对当前信访事项具有多发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紧紧抓住排查、办信、接访、回访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了来信处理、案件查办、信访反馈、领导包案和定期接访等10项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信访例会,对重点信访事项明确专人靠上解决,切实做到了有诉必理、有理必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投资4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法律综合服务大厅,集接访、分流、调处于一体化,规范了信访工作秩序,提高了办信办访水平。三是强化案件办理。坚持把查处违法违案件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环节,严肃查办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认真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了惩处腐败分子不手软,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处,有效维护了全镇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领导和同志们,虽然我们在经济发展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有一定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紧抓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不断把我镇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加强廉政教育,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基础。以廉政教育“五进”为载体,采取典型示范、以案释法等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方式,大力加强廉治自律教育、家庭助廉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四民主三公开”制度,用制度管人,有机制处事,夯实管理基础,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发生。三是严格执法执纪,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威慑力。大力加强化党风廉政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思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加快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XX建设。

5.乡镇文化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WJH镇全镇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万亩,辖7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28户,总人口30049人。全镇现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7个,组文化大院6个、基层文艺队13个、秧歌队10支。

近年来,我镇按照上级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以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为重点,结合基层文化建设总体要求,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有组织的和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使全镇文化工作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全镇文化气氛浓厚,文体活动丰富多采,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我镇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狠抓落实,小康文化建设工程帮扶工程初见成效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全面构建覆盖全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借助全旗新农村新牧区小康文化建设工程帮扶工作实施意见的春风,我镇高度重视小康文化建设工程帮扶工作,将文化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一名党政领导主抓小康文化建设工程,及时调整充实了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形成了人员分工明确、层层抓落实的文化工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镇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2009年至2010年,由财政局、政府办牵头的35个旗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小康文化建设工程,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151.3万元帮扶资金,我镇帮扶资金全部用于各村组的文化大院建设,其中:2009年—2010年,我镇建成了红光胜利村刘芳树组、和平组等6处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今年,完成宏丰村文化室和兴永胜村永胜三组文化大院建设。现在,建

成的8处文化大院全部投入使用。

二、注重组织,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积极组织集镇居民和各村群众踊跃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在欢庆“元宵节”、“妇女节”、“建党90周年”等节假日和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艺队参加演出活动,受到了全镇、全旗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是充分调动村级文艺队伍的积极性,繁荣文化创作,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23个文艺秧歌队以“打座腔”、地方小戏、小品、快板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送到WJH的每个角落。今年,我镇结合信用联社组织的“打击非法集资、发展储蓄事业”、广电部门送电影下乡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在各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通过设臵展板、发放科技知识宣传单和举办小型文艺汇演、秧歌表演等方式,在全镇掀起了文化活动高潮。

三是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创全国文明村镇等活动,充分利用基层科普示范村、示范户等科普平台,不断完善农民职业培训工作,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定期在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开展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今年以来,在文化阵地共举行集中培训农民30多场次,共计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印制发放文化、科普资料3000余份。

四是继续加大文体阵地建设。今年,我镇多方筹集资金320万元,重点实施镇中心休闲广场改造、宏丰村文化室改建和配套工程。镇中心休闲广场改造面积10556平方米,规划建设草坪、配臵景观音乐喷泉和国旗台,安臵12平米大屏幕LED液晶显示屏电视、欧式连廊及新增室外健身器材一套,现休闲广场基建工程即将完成,预计于10月底前全部

完工。

三、需帮助解决的问题

1、文化室、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配套问题。因文化阵地没有进行文化活动设施配套,群众的在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时,乐器、服装等活动设施都是临时筹借,导致一些活动无法正常有序开展,严重影响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镇现已建成8处文化活动阵地需进行乐器、健身器材、办公活动桌椅等设施配套资金48万元,23支文艺秧歌队服装配备5万元,共需配套资金53万元。

2、今年新建宏丰村文化室和兴永胜村永胜三组文化大院资金缺口20万元。

6.乡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按照省、xx市、xx市“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健康有序,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XX年初,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中层干部和各行政村两委班子为组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组长担任,具体负责协调国土管理、建设规划等系列工作;同时,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各联系一个行政村,作为协调、联系xx市、xx市“挂包帮”帮扶部门的具体联络员,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领导班子搭建后,我镇十分注重对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适时组织镇干部、村两委成员对建设新农村定义进行解读、宣传,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能够领会其精神,理解其对我镇发展的重要意义。召开全镇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结合各村社实际,提出我镇新农村发展建设试点意见;镇党委听取并记录所获意见,对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的意见予以保留和探讨。

三、优选定点,科学规划

结合新村建设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我镇村社实际,我镇最终将新村建设试点确定为两个,一个是与场镇相接的五里村包公路聚居点,另一个确定在成德大道(成都——xx)即将穿境而过的金庵村。XX年6月,我镇邀请四川设计院对全镇进行总体规划,对是场镇及五里村新农村规划点进行城镇规划设计。另外,金庵村新农村规划点设计也已做好准备,待成德大道规划设计完成后,即刻组织实施。

四、各方筹措、加大投入

由于区域、基础等各种因素,我镇镇域经济一直处于全市中低水平,新农村规划点确定以后,我镇就新农村建设多方落实项目、寻找资金,利用农业综合项目、灾后重建等资金修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我镇已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00多万元,修建村内道路2千米,铺设天然气管道5千米。近期,五里村规划点正在铺设地下水管道,XX年初争取的农业综合项目金庵村(金芭路)修建也正在实施,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总结困难,梳理经验

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至今,总体上推进正常有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改善。我镇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由于财政比较困难,投入相对较少。

2、新农村建设集中居住点用地调地困难。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制后,于XX年3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保持长久不变,土地基础不再变动,实施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屋基地调整有一定难度。

3、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和集中居住有需要,但是目前积极性还不够高,其主要原因是:

7.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七

关键词:软件建设,乡土文化,特色优势,乡村文明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纵论文化的作用, 深刻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属性。乡镇文化站是国家设立的最基层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 属于政府系列, 有固定的经费与人员编制。乡镇文化站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 是建设社会主义乡村文明的重要抓手之一。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基层的一环, 也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工程之一。

一、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现状

乡镇的文化站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文化站, 在硬件、软件方面的建设都有了长足进步。文化设施投入不足、基层队伍建设不稳定、活动经费紧张这三个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在取得有目共睹的这些成绩后, 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也慢慢进入了深水区:面对现代多元化文化的冲击, 传统优秀文化迅速瓦解, 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不断减少, 一些当地的特色乡土文化迅速衰弱甚至消失。乡镇文化站举办的活动, 大多随大流, 跳跳广场舞唱唱流行歌, 缺少特色, 竞争力不强。现代观众的欣赏力普遍很高, 所以出现了观众人数不多的冷清场面。有人评价这种现象:活动千篇一律, 一点都不好看。那些流失的观众, 有的迷失了方向, 走向了麻将桌, 有的走向了迷信、色情等场所, 导致部分农村地区赌博、封建迷信等文化残渣死灰复燃, 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影响了社会稳定。“如何挖掘乡土文化, 增强文化站魅力, 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日趋成为当前乡镇文化站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乡镇文化站问题分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一些乡镇文化站在硬件条件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却因失去大量的观众而快速败下阵来。这是为何?原因有三:一是节目不切实际地艺术性, 好高骛远。有过实际乡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如今乡镇最缺的是人才, 专业艺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可遇不可求。靠有限的业余文艺骨干, 去排那些高雅的艺术类节目, 往往是画虎类犬, 适得其反, 演出的节目不伦不类, 倒观众胃口。二是节目没有自己特色, 不接地气, 什么都想有。全国流行啥, 就一窝蜂排什么。但因为场地音响等诸多原因, 再加上演员问题, 演出质量一而再, 再而三地打折, 没有保证。欣赏水平普遍提高的观众就会对整场演出失去了兴趣, 不再来看节目。三是组织者偷懒, 不精心编排。下村演出, 年年几只老节目, 冷饭冷菜反复炒。一场戏, 可以重复演好几年。再好的经典, 也禁不起这么折腾, 观众就这样大量流失了。

三、常熟各乡镇提升文化建设的措施

江南福地常熟是文化部、人事部首批命名的全国文化先进地区之一。近十年, 常熟各乡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强力推进“六个有工程” (因地制宜建好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 一个藏书丰富、管理规范的图书馆, 一个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影剧院, 一个与当地学校相配套的农村儿童文化园, 一个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 一个展示当地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馆) ,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海虞镇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集文化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等为一体的文化大楼;古里镇建成了占地60亩拥有评弹馆、文明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功能设施的文化公园等;沙家浜镇建成了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与4500平方米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在硬件得到完善有效利用的同时, 常熟市形成了一条强有力的文化传送纽带, 启动“乡风文明村镇行”送书、送电影、送戏下乡的“三送工程”。市镇二级文化团体, 将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 确保每一个行政村的老百姓每年至少看上1场戏、16场电影。各乡镇以文化站及民间团队为主体, 排演了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人气爆棚。比如, 依托王庄戏曲建立起来的尚湖镇百姓大舞台, 圆了许多老百姓的舞台梦想, 造就了龚卫明、龚美华等一批本地颇具知名度的草根明星。又比如白茆山歌, 它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的一个重要分支, 歌手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在演出中展现了山歌原生态魅力, 让观众百看不厌。

特色乡土文化不仅让常熟的乡镇文化独具魅力, 更吸引争取了众多的观众, 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促进了社会和谐, 有效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常熟乡镇文化在这条特色之路上, 作了大胆有益尝试, 尝到了甜头。笔者认为:在文化阵地设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 要多交流多学习, 吸引老百姓广泛参与。途径如下:

1.秉承当地历史文脉, 制定急需发展的特色文化。文化站工作人员需深入农村, 认真调研, 细心挖掘本地特色文化。然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 确定重点发展的特色文化。比如支塘镇文化站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于2009年确定了由明朝抗倭大将戚继光创立的支塘滚灯, 作为当地特色文化的一个突破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形式, 把滚灯和其他舞种结合起来, 给观众带来全新视觉感受, 为传统滚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支塘文化站每年都要为当地群众奉献20多场富有特色的文艺大餐。

2.将已经发展的特色文化作为一粒种子, 让其生根发芽。特色文化是活态的, 是可以滚动发展的。比如常熟市古里镇依托白茆山歌, 不仅建立了山歌馆, 还以此为基础, 举办了白茆山歌节, 获得了广泛地关注。常熟市尚湖镇以王庄戏曲为基础, 大张旗鼓地办起了百姓戏曲大舞台, 吸引了常熟、无锡、苏州等地的票友参加。

3.将特色文化做成“一镇一品式”的名片, 并与当地的其他文化资源有机融合, 让群众能够更便捷地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 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温暖。比如常熟的支塘滚灯, 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支塘镇文化站以这个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 与当地的舞龙、打连厢、荡湖船等紧密结合起来, 串联成一个比较有江南民俗特色的支塘民间文艺大巡游。这个活动, 演绎了原汁原味的江南乡土风情, 如今在常熟、太仓、昆山交界处比较有名, 每年都有上万群众参与。

四、结语

8.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篇八

一、__镇自然概况

__镇位于__市西南沿海,距__49公里,距__92公里,东与新区接壤,西与临港工业区相连接。总面积19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433公顷,占总面积17.8%,海岸线长36公里。全镇8737户、28641人。辖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组。本镇交通发达,__高速、__省级滨海大道、__电气化铁路、__公路、__公路纵横交错,成网格化分布。

20__年__镇荣获“__市文明村镇”、“__市大禹杯”、“__特产海参之乡”、“__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重点镇”。

二、加强领导增大投入提高全镇综合人文素养

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镇有文化活动广场,村有文化活动室和活动场地,体育健身器械分布合理。镇党委每年都要以有一定意义的节日为载体,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党建、文教、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的五四青年节的义工志愿者服务社会、六一儿童节的文体表演大会、七一党的生日暨喜迎十八大的广场乘凉晚会、八一篮球赛、十一象棋赛等广场活动寓教于乐。妇联举办的“孝心好媳妇”、“和谐之家”评选,以“爱国奉献、勤劳致富、遵纪守法、注重文教、计划生育、邻里团结、环境卫生、学用科学、移风易俗、家庭和睦”10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了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和“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全镇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2户,激发了农民建设家乡的自觉性和干劲。共青团评选的“文明道德好少年”等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教育效果非常好。通过活动,全镇百姓的人文素养,显著提升。

修建了占地3.5万平方米的学府广场,广场中央硬化大理石8000平方米,并设置了凉亭、健身器材等,功能多样,集群众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大大丰富了群众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投资3,0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中小学综合教学楼,教学楼集教学、文化、体育功能于一体,各项设施一应俱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整合了中小学的教育资源。

2013年,__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35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0890万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0元。

三、改善环境构建旅游、宜居的现代化“小城市”

借助“两大优势”、充分利用“三大机遇”,打造城镇建设新形象,树立建设既具田园风光、又具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小城市”发展理念。2012年开始,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全镇总体发展规划,按照城镇化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旅游等主导产业,借鉴“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成立小城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700万元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镇、村都成立了卫生保洁队伍,加强了经商秩序、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综合整治,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镇整体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各村推进“六化”工程建设,先后将全镇的主要村屯道路进行了疏通和拓宽并进行了硬化;在道路两侧安装路灯,实现了亮化;全面推进改厨、改厕、改圈的生物循环模式,建三位一体沼气池、垃圾分类回收池,规范了垃圾、污水排放管理,实行了沼气利用的汽化和垃圾处理的常态化;在街巷道路、沿河两侧栽植风景树,种植花草,实现了村屯的绿化和美化。

四、借助道德讲堂等载体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阵地建设,一直是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到目前已建成了600㎡的综合文化站一处,站内设立了道德讲堂、老干部活动中心、健身和娱乐中心,文化、体育健身广场6处,面积分别:6000、3000、2000平方米,八个村全部建成了农家书屋,六个村建起了标准水泥篮球场。8个村分别组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电子书屋、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书画活动室、棋牌活动室、建身房等于一体的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备了多媒体电教、电脑、健身器材等设备。各村全都组建了农民文艺表演队,经常性在镇内、镇外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借助文化阵地的力量,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借机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五、健全机制强化治安防控与治理确保社会稳定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__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群防群治网络,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处置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调解组织作用,着重强化社情民意和矛盾纠纷的信息汇集、排查分析、分流交办和检查督查,及时化解各类矛盾。政府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镇政府安排领导接待日,全年接待个体访__人次,集体访__次,涉及人员__多人次,所访问题全部化解,达到息访。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扫除各种社会丑恶,保持了社会稳定。

9.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情况汇报 篇九

一、现状

平顶山市所辖92个乡镇共设置各类国土资源所(中心所)85个,矿产资源管理所14个,人员618。已上收到县级人民政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人员定岗定编全部上收,乡镇国土资源所垂直管理工作全面完成。

通过对全市46个基层所的实地调研,发现我市基层所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国土资源所只有1至2间办公室,办公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档案资料不全,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叶县国土资源局所辖18个国土资源所。其中任店所、常村所、龚店所均为一个独立办公院落,房屋10至13间,较破旧,现正在整修粉饰之中。水寨所、廉村所、城关所各有6至7间房屋,但是与其他单位合署办公。余下几个乡所均与乡政府合署办公,房屋1至3间。

汝州国土资源局所辖15个国土资源所。其中杨楼所为一个独院,二层楼,12间房屋,需进一步整修。寄料所在乡政府院内楼上楼下有10间房屋。余下几个乡所均与乡政府合署办公。小屯所、纸坊所、尚庄所、临汝所已选定路边土地,拟建办公楼。

舞钢市国土资源局所辖8个国土资源所。其中的武功所为一临街两层独院,12间房屋正在装修中。枣林所、庙街所、尹集所均与其他单位和署办公。余下几个乡所均与乡政府合署办公,房屋1至3间。

鲁山县国土资源局所辖21个国土资源所。其中的马楼所为一个独院,二层楼,12间房屋。瀼河所为6间平房独院,房屋需吊顶、粉墙。余下几个乡所均与乡政府合署办公,房屋1至3间。

郏县国土资源局所辖6个国土资源中心所。其中的黄道所为一两层楼独院,16间房屋,地面需硬化,墙面需粉饰。余下几个乡所均为租用民房办公,房屋1至6间。堂街所拟选定路边1.2亩土地,拟建办公楼。

宝丰县国土资源局所辖13个国土资源所,7个矿产资源管理所。国土资源所均与乡政府合署办公,房屋1至6间。矿产资源管理所中大营所为三层临街楼,张八桥所有一独院,房屋8间。张八桥国土所拟购买公安局独院或与矿产资源所合署办公。杨庄国土所拟购买现址前院建房。

二、建议

我们每个县拟选择2个所为高标准试点建设所,按照办公、生活一体化的理念,各乡所设置办公室、档案室、信访接待室、食堂和职工宿舍等标准建设,房屋10间左右,有单独院落,设有门卫、停车场,院内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统一配备办公桌椅,档案资料柜、电话、汽车等办公设施齐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上墙,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所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品德好,有能力,会干事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

10.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

发展新农村体育是新农村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农村建设的一项艰巨任务。作为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备了“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特点,而且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内涵,体现出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新”的思想。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作用,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置于国家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是本文研究的基点。

2 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重要性

2.1 促进全民健身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我国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举措。因为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没有农民体育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而少了民族传统体育“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就无法达到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在这个宏伟工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身心健康。从古至今,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农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早在《史记》中曾就大量记载有先民习武、各类游戏、健身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内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织方便,参与不需要特殊的条件,这就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如流行在我国西南各民族山寨里的“射弩”、苗族的“爬坡杆”等内容,已成为农民们深爱的健身项目,这些经过长期提炼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为我国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可选择的良好素材。各民族通过代代相传的体育活动,传承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打造了强健的体魄,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2 构筑和谐人文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作为传统文化不仅追求的是身体内外的修炼,更注重调心、调身的健康境界,始终把修身养性和追求精神理念放在首位。如以太极拳、导引气功为主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强调“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行,以行会神。”注重在礼节、和睦、谦让的环境下对人道德的培养。这与西方体育强烈的功利性、竞争性及残酷性形成鲜明对比。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追求的就是“和谐”的发展,以民为本,真正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内涵,对促进农民身心和谐发展,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对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2.3 拉动体育消费

由于农村受地理环境、传统观念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民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消费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从理论上讲,消费人口的规模决定着体育市场的规模。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也就孕育着巨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但农民受生活环境,自身条件的制约,花很大精力、投入的体育消费,具有局限性。然而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人民,不需要过多的精力投入且项目灵活多变,健身价值也非常明显。在农村体育建设中通过政府部门举办农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适时地举行武术功法功力、舞龙舞狮、赛龙舟等各类传统体育项目表演或比赛等来拉动农村体育消费,提高农民体育消费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完全可行的。

诚然,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反面观察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3 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经济状况不发达

经济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体育项目锻炼活动、比赛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柱。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由于广大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农民需要不停劳动耕作来维持生活,他们对从事其它社会活动也就没有时间,兴趣也就较淡薄,发展农村民族传统体育也就缺乏原动力。

3.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国家对新农村体育建设政策还不完善,因农村经济不发达,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重组发生的矛盾、税收制度改革引起的三级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等使得当地政府部门无暇顾及到体育事业,且在乡镇始终存在着轻视体育的思想,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闲时支持搞搞,玩一玩,忙时丢一边,无人管,更缺乏长远的打算和发展规划,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失去有力的支持。

3.3 农村人口外流现象多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仍较为困难,虽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使得城市呈现出繁荣景象,提高了农民思想意识与开放,但也使大量农民外流和支援城市建设,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加入这一队伍,造成农村出现大量“空巢”家庭,组织管理薄弱,体育活动的骨干和辅导者匮乏。再加上流动人口混杂,各民族地域、风俗不同,使组织农民们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变得复杂困难,所以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综上所述,对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挑战,展开对其发展策略研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4 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工作

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弘扬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必由之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已经提出要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挖掘和整理民族传统体育宝贵遗产。从有关专家全国性调查报告可知:目前在我国流传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达977种,如龙舟、舞龙、扭秧歌等,但不少传统项目已日渐消失,有的已经失传,因而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何挖掘、整理、开发、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组织调动人员深入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山区农村,挖掘、整理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要开发整理,更要将其传播发展,使民族体育优秀项目这一宝贵遗产世代相传。

4.2 加大政府扶持和宣传工作

由于农村经济的局限性,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更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制定宏观政策,加大基础体育设施上配套和资金投资的扶持力度,要制定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长期规划和实施目标,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同时,要做好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宣传工作。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目前,在农村的4.8亿农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占48%,高中文化程度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文化程度低下影响着农民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因此,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可广泛通过图片展示、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直观性手段,加大相关体育健身、健康知识教育和政策的宣传等,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大力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4.3 健全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健全农村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关键。笔者认为,农村体育组织应有政府型和群众型两种组织形式,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民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欠缺,这就决定了政府性体育组织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组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从上至下的分级负责制,做到宏观调控,高度重视,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纳入重要日程上来,把其发展作为评定新农村体育建设的标准。其次,要建立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体系,每年利用农闲、节假日、春节等余闲阶段组织农民舞龙狮、拔河、赛龙舟等项目的竞赛,发展乡村节庆体育,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4.4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充分利用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作用,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前提。农村基层组织是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的,也是最直接接触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组织,组织开展农民体育活动是村民委员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乡村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滋养地,更是发展的着眼点,我国有近百万个行政村和400多万个自然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组织站在最前线。因此,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农村基层组织起着最直接的作用。

4.5 利用农村学校体育的资源

多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不断落实,农村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农村学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现代社会得以保障。目前,我国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较普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术、毽球、跳绳、秋千、拔河、爬杆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这块沃土,挖掘农村学校体育的各类资源,如场地、器材设备、电脑、录像广播等,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传播和推广。

4.6 培养农村体育社会辅导员

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亟待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政府应在农村实施体育社会辅导员制度,引导新农村农民科学的锻炼健身。在目前体育社会辅导员还没有在农村实施的情况下,可借助社会体育志愿者的力量,为农民进行民族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比如可以利用农村学校体育场馆,通过地方政府聘请一些民族传统体育专家定期举办技能和理论培训班或辅导班,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4.7 举行新农村体育中的“奥运盛会”

2008年奥运盛会,也是中国人的盛会。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东风来开展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盛会,使农民们也能感受奥林匹克的精神。如,可以对符合现代体育原理、适合在农村改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科学的整理,如传统武术、中国象棋、风筝、龙舟、舞龙狮等拳头项目,借鉴奥运会的竞赛规则,使它们成为老百姓参与奥林匹克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开展各类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充分体现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思想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5 结语

新农村体育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而民族传统体育又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重头戏。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通过加大民族体育的挖掘、增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管理等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策略。相信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功能和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中一定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这朵奇葩将发展得更加光辉灿烂。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体育建设中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策略,以期为新农村体育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农村,体育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敏刚,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及其对我国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吴甫超.论和谐社会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3]龙佩林.论全民健身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余静,蒋艳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5).

[5]李政.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0).

[6]夏成前等.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J].体育科学,2007(10).

[7]赵晓红,李会增,张献辉,徐海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

[8]李鸿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11.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一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新农村建设中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为了认真具体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精神,我镇在《决定》下发的第二天即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所有班子成员及所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协调督导组,具体负责“五新一好”的组织实施。与此同时,镇还下派九个工作组,深入到全镇各村组,加大宣传讲力度,并与村组干部一道协同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了进一步加快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各协调督导组应及时制定了车头镇“五新一好”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工作重要干事日程,纳入车头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

二、强化村镇规划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在已完成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着手编制省道沿线的三排、车头、跃进、官溪以及村道旁边的龙头、水西的中心村规划,确保明年之前完成辖区内所有村庄的规划工作。同时,切实加强规划管理工作。我们拟定了加强村镇管理的十条工作细则,严格按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完成规划编制的村落,一律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现在着手筹建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同时,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的热情,以求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管理体系。在建筑形式上,力求实用性、多样化,结合各村的特点,既可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也可分散村落式,城效集中式。目前,已初见成效。

三、培植主导产业

结合车头山多田少的镇情、村情。近几年来,我镇在农来产业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实施“山上再造”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行“15843”果业生态开发模式,目前我镇已形成了独立岽、乘龙山、官边山三年万亩无公害脐橙基地,拥有全省闻名的大棚无土基质栽培西甜瓜,全镇已有果业面积亩,大棚西甜瓜面积亩,全镇户农民已有户拥有了自己的产业园。

四、提高农民素质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竟争能力和自主民展能力,我镇大力实施“3 10”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镇党校、果业协会、县职来技校三年培训阵地,强化镇村干部等三支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每个班子资助1名以上农函大学员,每名镇干部资助1名以上贫困学生,每位干部掌握电脑初级操作,每位镇村干部抓好一块1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等10项服务,强化对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能技能的培训。目前全镇举办农业知识讲座,220期(次),培训果、瓜农26000人(次),80以上的农民已基本掌握了一门以上的瓜果实用技术。

五、壮大新经济组织

按照“先运行、多扶持技,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我镇切实培育、发展农村新经济组织,我镇果业协会自成立以来,目前会员已民展到928名,大棚瓜菜合作社社员68名。协会内有完善的章程,,成立了修剪、嫁接队、营销公司、病虫害研究会、经纪人协会等7个专业服务队伍。本着“而不包办而不包揽”方针,镇里强化对协会的阵地建设,配备了办公培训用房,添置了电脑、电视、VCD等电教设备,解决了村组果技员工资待遇,协会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经常化民展轨道。与此同时,我镇成功探索了一条加强协会党建工作的新路,通过开展“三带三比”(党员带会员、大户带小户、富裕户带贫困户;比技能、比民展、比奉献)活动,增强了协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镇还拓宽党员发展渠道,把协会中的产业能人,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已有17名会员(其中女性6名)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

六、塑造农村新风貌

在塑造新风貌工作中,我镇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实施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在“三清三改”工作中,我镇。在实施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工程工作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镇涉及8个村的12条村道硬化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可望在短期内解决。

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12.**市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十二

一、全市乡镇干部基本情况及特点

目前,**市17个乡镇街道片区管委会(其中6个乡镇,6个片区管委会,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干部3064人,其中女性1740名,占56.79%。少数民族1643名,占比53.62;党员898名,占比29.31%;大专学历1201名,占39.20%;本科及以上学历878名,占28.66%;中专及以下学历985名,占32.15%。35岁及以下干部1590名,占51.89%;36岁至45岁干部933名,占30.45

%;46岁及以上干部541名,占17.66%。

从全市总的情况看,乡镇干部队伍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乡镇倾斜的原则,每年通过招录公务员、内招生、留疆战士、事业单位人员、大学生村官、天池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人员,一批年轻有为的力量充实到乡镇之中,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全市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二是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趋势。通过公开招录大学生、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措施,乡镇干部学历逐年得到提高。随着乡镇对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自治区向南疆乡镇街道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乡镇内招生、选调生、选派生、天池计划、引进人才等,一些高学历人才已逐步到乡镇就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在加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建设一支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教育不够到位。一些乡镇街道忙于完成工作任务,在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干部的学习氛围不浓,学习自觉性不强,重工作、轻学习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一部分“老干部”惯用“老思想”解决新问题,一部分年青干部思想比较迷茫,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是干部结构不尽合理。从专业结构看,熟悉农业科技、社会管理、村镇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少,部分技术岗位出现人才“断茬”现象。从干部身份看,尤其是片区管委会和街道事业干部较多,公务员偏少。由于乡镇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一般市直机关的干部,若非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任职,大多不愿意去乡镇工作。从“出口”看,乡镇与乡镇、乡镇与机关单位之间的交流轮岗机制尚未形成,乡镇干部难以合理流动。

三是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在考核机制方面,**市在干部队伍管理上建立了考核制度,但在执行和落实上各乡镇存在差异,在考评结果运用上也不尽相同,影响了考核制度的效果。在激励机制方面,奖惩制度落实也不够到位,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干部奖励不够,对不干事、乱干事的干部失于惩处,一些乡镇干部对此心理很不平衡,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是干部作风有待转变。通过狠抓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乡镇干部作风大为转变。但一些乡镇干部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动辄指手划脚、指责训斥耍态度,伤害了群众感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中央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要求,针对**市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乡镇干部思想水平。把思想教育摆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加强乡镇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通过轮训、调训、跟班培训等形式,加强乡镇干部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使乡镇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教育引导乡镇干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纪律意识,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2、加大交流力度,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乡镇干部在乡镇之间、不同岗位之间轮岗交流。有计划地开展公开选拔、选调工作,推进机关干部与乡镇干部的交流。

3、坚持培养锻炼,提高乡镇干部能力素质。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思路,将一批具备发展潜力,但缺乏乡镇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安排到乡镇、村挂职锻炼。乡镇干部采取在经济部门、农业部门、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乡镇之间交流锻炼,选派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锻炼等形式,开宽眼界,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3.乡镇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三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法制办的关心指导下,我镇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

“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基本方略,以“七五”普法规划为引领,以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进程。通过不懈努力,我镇的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将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普法依法行政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提出了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责任到位。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综治、司法、派出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局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镇党委还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政综合考核一项指标。

(二)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职能发挥到位。

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促创建,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促进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推进依法行政,狠抓关键环节

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和着力点,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执政理念。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

镇党委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对党委的重点问题、政府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重大事项,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进行决策前合法性论证,并集体讨论决定,杜绝长官意志、个人意愿专武独断。今年来,无一起因决策失误或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

(二)坚持党务公开,扩大党内民主。

建立了干部任前公示、党员发展公示制度等,除涉及党的机密不适宜公开和党员持有较大异议暂缓公开外,一律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三)坚持督察整改,提升创建水平。

今年以来,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对教育工作、卫生工作、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执法监督,排查在法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到位,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镇法治建设工作水平。

(四)强化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领导干部

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依法行政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坚持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依法执政,才能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的职责,做到尽职尽责,才能做到执法利民、为民,实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建设法治政府。

(一)依法落实行政执法制度。

一是实行行政执法

报告制度,派出所、司法所等涉法部门每半年向镇政府汇报依法行政工作。在人大例会上镇政府向人大主席团报告上年的依法行政情况。二是落实执法资格制度。一方面,要求从事执法工作的一定要具备执法资格,2018年组织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证考试6人,另一方面,镇政府及各部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法作出决定,今年来,未发生一起不作为或越权行政的情况。三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界定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四是落实行政执法队伍学习制度。制定了执法队伍教育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学教活动,有效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政务公开制度化、经常化。

按照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们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政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利用固定的公开栏,按期刷新公开内容。

(三)开展专项整改,解决群众热点问题。

在法治创建中,我们排查出群众关心的母亲河河道整治、电炸网毒鱼现象、农贸市场管理等问题。通过调查,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位,群众对此较为满意。

(四)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群众关心的土地征收,以及教育、工商等收费进一步进行规范,长期公开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土地征用规定和房屋拆迁的有关法规执行,做到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同步前进。今年来,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

四、强化法制宣传,提升公民法律素质

学法才能懂法,知法才能守法。建设法治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是根本。今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一)有效落实“七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工作

计划。制定了镇“七五”普法规划以及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在巩固“六五”普法成果的基础上,对启动、实施到验收都进行了细化分解,对经费保障作了严格的要求,以此提升我镇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运行质态。

(二)狠抓重点对象的学法。

一是狠抓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学法计划,做到“四个一”:即有一份学习计划、有一套学习资料、有一本学法登记证、有一个学法考试合格证。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还要求有一本学法笔记本,每年不少于两篇学法心得体会。二是狠抓青少年在校生学法。全镇的学校都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确保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6月26日,我镇组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团委、妇联等部门在xx镇实验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500余人次。今年来,我镇未发生一起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抓好村(居)民学法活动。继续推行村(居)学法骨干制度和学法中心户制度,大张旗鼓地进行法治建设宣传活动,坚持送法到村组田头。四是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年内聘请1名法律顾问。

(三)多措并举,普法阵地建设到位。

各村(社区)均设立了法制宣传栏,刷固定性宣传标语,镇政府大院采取悬挂横幅、电子屏幕、播放法制专题片等形式,积极营造浓烈的法治创建舆论氛围。通过强有力的普法宣传教育,我镇公民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今年来无一起恶性暴力案件发生,各类矛盾不出镇即已化解。

五、下一步主要工作

2019年我镇将继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开展好法治教育培训,推进镇级和一村一法律工作者(律师)顾问制度的落实等工作。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在取得

上一篇:英语协会换届及动员大会通讯稿下一篇:演讲稿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