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

2024-07-19

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精选7篇)

1.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 篇一

东莞银行实习报告

实习生姓名:

实习单位:东莞银行

实习时间:2011年12月-2012年2月

老话说得好:快乐的时间总是一晃而过的!转眼间,我在东莞银行已经进行了将近3个月的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学校里没有的社会工作的繁杂和压力,也确确实实感悟到东莞银行“与您更近,和您跟亲”的服务理念以及此理念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虽然实习的时间不长,我却在这宝贵的时间里学到了许多东西,丰富并实践了大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鉴定了我积极学习的信念。在实习期间,虽然不能深入地了解到银行的整个操作流程,但我却从基本的工作服务中,深刻地体验到银行工作的谨慎与细致!

一,大堂工作心得感受

实习期间,我主要的工作是在大堂引领客户,帮助客户填写业务单据,解答客户一些简单的咨询,同时协助大堂经理进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工作等。工作看上去确实有些繁杂与琐碎,但这往往能够最直接反映出银行服务质量的高低优劣,以及从最基本上学习如何与客户交流和如何获取所需资料进行业务推销。

还记得第一天的工作情况,非常机械地帮助客户取号,帮助客户打打存折,不知道如何去与客户交流,甚至害怕客户过来咨询业务,因为自己根本对业务不熟悉,生怕说错了。一整天下来,脚酸痛得不行,更有挫败感的是,自己竟然连这基本的交流都无法掌握,那时候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之后,通过银行领导、同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反思总结,慢慢地开始熟悉业务,也渐渐地学会与客户交流,有时候还可以帮助大堂经理处理一些客户的投诉。从这项工作中,我体会最深的是,银行业不仅仅是一个金融行业,更是一个服务行业,它需要更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质量为其在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取优势!而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才能不断地积累客户资源,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赢取更高的薪酬!

二,接触的其他工作的心得感受

当然,在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的同时,我还会找机会接触其他的工作,积极向柜员学习。因为现在银行是实行柜员制,所以我并没有机会去进行操作,但是就是从旁边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工作之外的东西。当银行提出从以产品创新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原则时,就是对柜员最大的挑战和考验。柜员所要求的不仅是熟练的业务操作,更应懂得如何同顾客交流,为顾客服务,服务优于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好的服务者。同时,一名高效的柜员,他不仅是优质快速地办理客户的业务,更在办理业务的同时,成功地营销公司的产品。

三,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还记得经历东莞银行初面后我的感受:这是一个年轻又充满热情活力的公司,面试官的亲和与专业体现了公司活力融洽的企业文化。而将近三个月的实习,我已经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中。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存在着竞争,但这种良性的竞争,激发的是大家对工作的热情与活力。作为一名实习生,我也并没有产生格格不入的感觉。更多的是各位领导,同事对我们分外的教导与照顾。在业务上的耐心辅导,在生活上的体贴照顾,都令我分外渴望早日加入这个团队。

四,总结

近三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使我初步接触到了步入社会后的人生,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方式与技巧的缺乏,处理事情的稚嫩程度上,让我体会到这是我在工作后需要急切提升与积累经验的方面。

回想当初提着行李来东莞时的顾虑与挣扎,现在都基本消除了。人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选择,我需要更谨慎细致的考虑,而三个月的实习过程,让我从实践中初步验证我自己的选择。实习中有苦有甜,平坦的大道上多个门槛是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希望自己能抓住这个机遇。最后希望我能成为东莞银行这个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团队的一员。

2012年2月12日

2.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 篇二

关键词:地域特色,高职教育,模式

2009年2月, 笔者在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南博职院) 学习考察发现, 他们始终围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充分挖掘学院的潜力, 创建了具有东莞南博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东莞实际出发, 大力拓展校企合作

近年来, 南博职院把校企合作作为教学的基本途径, 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出合理的总体规划南博职院对全院校企合作做出了总体规划, 向各系提出了每学期的任务, 明确了责任, 规定了政策, 提供了条件, 限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 并按时检查验收。同时, 南博职院还建立了以责、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系领导校企合作工作责任制, 并以此作为考核系领导工作的重要指标。从而为各系、各专业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充分调动了各系、各专业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至2008年底, 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已翻了三番, 每年可安排近3000名学生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

大力组织教师进行调研各系在规划指引和制度激励下, 组织相关教师深入东莞各区、镇, 调查研究东莞企业的数量、分布、种类、规模、特点, 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东莞企业特色的、符合本系和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全面建立了有东莞南博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如管理系利用东莞台、港资企业多的特点, 聘请他们的厂长、经理及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 讲授台湾和香港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同时, 南博职院也为其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通过稳定的合作和交流, 实现了校企“双赢”, 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全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进程南博职院各系、各专业努力创造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条件。一是师资条件。南博职院教师把自己的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既为教学服务,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实验、实习方案, 又为企业服务, 提供科学的技术应用与改革方案。他们认为没有“双师型”师资的技术实力, 产学研相结合的要求就很难得到企业的响应与支持。二是技术成果条件。南博职院认为, 高职院校应当是高等技术应用研究的“辐射源”。一所高职院校, 如果没有技术研究成果和专利, 不可能辐射到行业、企业及社会, 也就得不到他们的青睐。因此, 南博职院各专业都设立了管理、技术研究小组, 组织集体研究和攻关。他们立足前沿, 结合东莞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应用情况, 研究改进管理和革新技术, 并拿出了不少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为东莞企业提供先进的管理思想, 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由于南博职院为企业提供了有效服务, 促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为南博职院的学生实习、教师教学、科研提供大力支持, 从而稳固和发展了校企合作关系。

建立有东莞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新模式

几年来, 南博职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 初步建立了有东莞特色的高职教育新模式。

深入地开展了“研究东莞”的活动他们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 深入东莞企业, 请教企业家和技术专家, 听取他们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要求, 确切了解和掌握了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及时掌握了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因社会分工细化和岗位复合而出现的新职业、新岗位。组织学院教授以社会调查、企业考察资料为依据, 研究专业设置调整, 保持专业设置与东莞产业实际相吻合。例如, 他们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规划, 调整了各专业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的档次;根据东莞“外向型”企业多、进出口量大的特点, 设立了国际贸易、商务英语专业, 会计专业也以涉外为主要方向;根据东莞是模具集中地的特点设立了模具专业;根据东莞企业多、物流业发达、家庭汽车已基本普及的特点, 设立了物流和汽车专业等。

各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扩大“订单式”培养的范围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不但有利于企业及时得到合格的职业人, 而且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如酒店专业的“订单式”培养, 由学校与酒店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理论教学由学院负责, 实践教学由酒店承担, 学生毕业后全部由酒店接受就业。为巩固校企合作关系, 他们一是加强了仿真教学, 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奠定良好基础;二是供给企业的毕业生由企业自己实施实践教学, 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南博职院认为高职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 应当打通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通道。因此, 他们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及其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较好地突出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校就较好地掌握最新工艺和技能。各系、各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使学生既能提高职业资格考证的通过率, 又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工学结合思想融入课堂教学首先,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排序上, 坚持与本职业专业生产过程保持一致,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其次, 他们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企业生产经营情境的创设, 通过描述、仿真、项目、案例、角色模拟、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再现出职业工作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进入职业工作现场的感觉, 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生成。再次, 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立足本专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前沿, 及时把最新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紧密联系东莞企业技术革新与改造的实际, 联系教师自己的技术研究成果开展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研品位,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受到技术研究的最新信息。这对于学生感悟技术应用原理、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开发技术创新智慧,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加强创业教育南博职院认为东莞是创业之乡, 许多外来人员在东莞创业成功, 为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与实例。在加强创业教育上, 南博职院首先分行业、专业聘请了创业成功人士任兼职教师, 讲述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及教训, 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和人格品德素质。其次, 他们把职业技能教育与动手能力、适应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领悟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训练, 进行创业品质熏陶,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再次, 他们还在校内实施创业模拟训练。如管理系设立工商模拟市场, 由学生自行申办营业执照, 签订租赁柜台合同, 从校外批发货物, 在校内租柜台营业。这对学生学会独立创业是一种很好的锻炼。由于南博职院加强了创业教育, 近三年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高达20%以上。

以东莞企业职业岗位 (群) 所需能力为依据,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南博职院认为, 高职课程体系是贯彻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 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南博职院初期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基本是沿用通用的高职课程设置及其教材, 缺乏区域特色, 难于较好地适应东莞的实际情况。因此, 他们从东莞实际出发, 坚持开发构建出具有南博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 逐步实现由学科本位课程模式向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转换。

各系聘请有关厂长、经理为顾问或兼职教师, 对课程教材进行改革由他们提出东莞有关职业岗位对从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再组织专家教授、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根据企业家的意见, 对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进行审查和修订, 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提炼、改造及充实教材内容, 构建出具有东莞南博特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南博职院认为, 高职课程目标主要是该课程开设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如通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 能使学生掌握通过听发动机响声判断发动机发生了什么故障的技能;学生学完《管理学》, 能具备诊断出本月业绩下降的原因等能力。为此, 南博职院不但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参加, 而且由“双师型”教授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 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合作来确定课程开设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确定各专业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的类别和档次。南博职院在审定高职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时, 坚持一切以职业岗位能力是否需要为根据, 大刀阔斧地进行重组和精简, 对重复的或与本职业关系不大的课程都果断地进行了精简。同时也不断增加现代职业能力必备的新课程、新内容, 如太阳能汽车结构原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在精品课程建设中, 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组织指导专业骨干教师大力开发适应职业的校本教材。

实践课教案的编撰同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凸显能力本位之特征南博职院认为实践课教师也必须编写教案计划, 这是现代职业教育与过去传统的师徒教育方式的区别之一。实践课设计应重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如何正确处理核心技能 (专业技能) 和一般技能 (通用技能) 的关系, 既要重点训练核心技能, 也要兼顾一般技能。例如, 没有金工技能, 汽修专业技能也会失去效能;没有电脑应用技能, 现代会计技能就难于实现。所以, 南博职院各系、各专业的实训教学, 在有计划训练核心技能的同时, 把通用技能训练融入其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南博特色的师资队伍

南博职院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双师型”的一般特征, 而且要熟悉东莞发展规划, 熟悉东莞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还要适应民办机制。

从高职特点出发, 贯彻教育部提出的“教授治教”原则南博职院认为, 普通高校“教授治教”主要是融入教授的学术思想, 高职院校教学主要应当融入教授的技术应用与职教理念。为此, 南博职院在提升内涵的关键时期, 组织来自普通高校的教授分批到东莞行业企业进行考察调研, 直接接触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 与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广泛交流, 从而对教授长年积累的丰富高教经验进行了较成功的职业性改造, 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南博职院进一步发展的优质资源。如管理系一位58岁的副教授在考察调研后于2008年参加了职业资格证考试, 并获得了高级经济分析师资格证, 成为典型的“双师型”教授。

采取切实措施, 对青年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南博职院的培训措施主要有:一是设立培训机构, 由“双师型”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和企业基本知识的培训;二是利用寒暑假组织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见习, 以丰富他们的企业知识和经验;三是委派青年教师带队实习, 利用学生实习机会到企业边带队、边锻炼;四是全面推行“双证”制度, 限期取得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五是进一步发挥“双师型”督导专家对教学与实训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培训教师。

进一步优化系级干部结构, 加强系级领导班子建设南博职院的优化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行竞争上岗, 大力选拔熟悉东莞、熟悉东莞企业、具有建立校企合作能力和条件的热爱高职事业的中青年教师充实系级班子, 实行系级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 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 能按照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要求办学, 具有东莞南博特色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二是充分尊重和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作用, “双师型”老教授、老专家虽然精力有限, 但他们的丰富经验对中青年干部成长成熟具有指导作用。因此, 南博职院实行了顾问制、导师制、督导制, 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对中青年干部的传、帮、带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 建立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是对高职教师的根本要求, 南博职院坚持师资队伍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南博职院认为“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必须是熟悉东莞, 适应东莞企业和社会要求的教师。同时, 南博职院是民办高职, 因而适应民办高职体制、机制的要求, 也是南博职院师资的特色之一。

东莞南博职院坚持从东莞区域和自身实际出发, 创建有东莞南博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适应东莞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有东莞南博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给我们深刻启示:高职院校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坚持从所在区域和自身优势出发, 努力创建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 应当成为我们科学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庆合.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 2004, (18) .

[2]邓泽民.CBE理论与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

3.南京房地产市场法律规制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南京房地产,商品房质量,法律规制,调研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12-0036-41收稿日期:2016-10-17

1 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京房地产行业最近5年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本地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由于缺乏市场基础和管理经验,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诸多棘手的问题。为了搞清楚问题的症结,笔者通过调查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查找购房者不满意房屋的原因,进而提出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举措。

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关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商品房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民生课题。为此,必须首先界定“商品房质量”。《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问答》规定:“商品房质量问题指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其他土建工程、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学者认为:“界定商品房的质量主要从商品房的实体、功能以及使用环境等方面进行。”也即商品房质量主要指建筑质量,包括户型设计、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网络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包括小区自然环境、物业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通过调研,试图寻找现有房地产法律法规的不足,了解房地产执法现状,重新构建适合南京实际情况的城市住房质量立法及执法体系,建立合理、合法的评价方法。

第一,户型设计作为商品房质量的一个检测点,它是购房者对商品房选择的重要考量指标。因为只有选择了形式上合理的户型,才有可能有效地利用房屋空间,实质上就是降低了房屋的价位,提高居住的舒适程度。那么,针对南京商品房的户型设计,67%也即多数受访者比较满意,但也有3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家的房子设计不够合理,例如厨房面积过小、主卧过大而次卧又过小。还有人认为房间朝向安排不合理,孩子小需要保护,应将孩子房间朝阳,还有使用频率高的书房也应朝阳,而主卧主要用于晚上睡觉可以朝阴等。对于户型设计问题,褒贬不一,还有少数人对于商品房的户型无所谓。

第二,商品房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是商品房质量的核心指标,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商品房现售应当符合的条件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实际上,如果该配套设施不全,那么住户的日常生活无法维持,商品房的功能也将丧失殆尽。对此,南京市70%的受访者认为自家的住房在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存在过问题,其中9%认为有严重问题,如电线不合格、水管劣质等。《城市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管理办法》规定,住宅小区竣工综合验收时,住宅及公共配套设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单项工程应全部验收合格,验收资料齐全。购房者入住后发现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仍有问题,应要求开发商与验收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三,关于商品房有渗漏现象,被称之为商品房质量投诉率最高的问题,本次问卷得以验证,有高达96%的受访者认为自家房子遭到过漏水现象,其中26%有过严重渗漏的经历。据受访者反映,有的小区几乎每栋楼都有渗漏现象,一到梅雨季节,家里房间墙壁有的地方有大片的霉斑,有的渗水从电线上流下来。按照国家规定,民用住房寿命至少70年,但是这样的住房是否能住17年都不一定,令住户担心和不安。

第四,关于商品房网络通信问题以及小区自然环境, 90%以上受访者表示没有出现明显的问题。一般来说,最近5-10年建造的房子都将网络通信线路列入整体规划之中,网络通信的效果好坏,跟住户个人选择的通信公司有关系。关于小区环境,包括绿化、卫生、亮化等方面,南京市的绝大部分小区绿化做的不错,但是有时卫生打扫不及时,尤其夏季垃圾清理不及时,给小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第五,关于与住户打交道比较多的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本次调查,反映南京的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情况:好的达到1/5(20%),一般的近乎1/2(45%),差的1/3(35%)有余。

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表明:南京市商品房在户型设计、水电气基础配套设施、网络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小区自然环境及物业服务水平等诸多方面均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尤其是渗水漏水的毛病最为严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品房质量纠纷近些年呈上升趋势,很多购房者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进行商品房质量投诉。

对于众多百姓而言,买房是人生中的大事,甚至几代人的积蓄都可能用来购买一套商品房。因此,房屋质量问题,尤其房屋渗漏所引发的墙壁发霉、墙体脱落、门窗关闭困难以及下水道不畅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给购房者带来了无尽的忧愁和烦恼。同时,消费者维权艰难,物业拖拉,开发商推诿的现实,导致业主与物业矛盾加深,又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2 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缺陷的成因

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存在诸多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住房制度改革,商品房供不应求,巨大的需求市场导致开发商快速开发,只求速度,不讲质量。正是在片面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开发商们放松了房产质量要求,视法律于不顾,趁机追求高利润。1998年我国结束了福利分房的历史,但是老百姓住房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因受传统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住宅所有权观念影响,使得中国老百姓对房产的刚性需求非常明显。加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拆迁所带来的重新建房需求,中国房地产迅速崛起,很多房子“急急忙忙盖起来,痛痛快快卖出去”。虽然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满足了百姓居住条件的需求,然而质量“硬伤”随之产生,令人堪忧。

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五条”调控楼市,打击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并提出:“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但南京细则并未提及更未实施。反观南京房地产市场销量不减反增,让人感到房地产市场陷入失控的状态。2014年9月,国家住建部启动了“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强制推行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治理,江苏省和南京市也出台了相应法规和措施,但调查显示,南京仍有近7成受访者表示在购房后发现商品房出现了质量问题。

第二,政府把关不严,开发商资质不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政府对于进入商品房开发市场的主体审核把关未必或者难免不严。根据房地产相关准入制度,开发商在开发初期往往需要经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包括向购房者承诺的规划设计也一并需要提交政府部门审批。对于开发商的建房申请,当地政府应该严格审查其资质,并且启用招投标程序。通过合法程序,选择资质好、信誉度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建商品房工程。根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企业条件分为四个资质等级,最低四级资质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七点要求:(一)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二)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1年以上;(三)已竣工的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四)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五)工程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配有专业统计人员;(六)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七)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南京的房地产行业自然也应执行此项规范要求,遗憾的是,实践中很难对照执行。

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规范,国务院从2003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行政性措施,强调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但是,在调控的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过于依赖单纯的行政手段予以干预,而忽视了具有强制力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因而收效甚微。理论上,南京房地产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从改革开放后的基础性产业,逐渐发展为先导性、甚至是支柱性产业,今天的南京房地产已经成了江苏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实践中,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过于迁就或者信赖,没有严格监督它们在政策调控和法律法规约束之下,进行严格论证,理性开发房地产,使得南京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建设工程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第三,建设设计单位未尽职责,施工监理验收单位不作为,导致商品房出现质量风险。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设单位地基是否牢固,提供的钢筋、水泥、沙子、砖头等建筑材料是否合格,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否过硬等。可以说,参与建设开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是确保商品房质量的关键,如果他们存在问题,将直接产生商品房质量问题。

无论哪一个单位的工作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整个商品房系统工程的质量问题。例如,最为头疼的房屋渗漏问题有几种原因:其一,设计原因:(1)采用通用设计或标准设计时,未对高层建筑屋面防水的做法做详细说明;(2)采用的防水方案不合理,不适合当地情况;(3)屋面坡度过小,排水不畅;(4)排水孔过少,导致屋面积水不能尽快排除。其二,施工原因:(1)屋面施工时未注意屋面结构的特点,造成屋面结构施工缝;(2)屋面结构的支撑和模板拆除过早,以致结构产生裂缝;(3)屋面结构未精心养护,使结构产生大量微小裂缝;(4)涂料防水层配料搅拌不均匀,或涂刷不匀。当然,还有验收的原因,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验收不细致、技术不过关等。按照相关规定,房产建设监督单位应对每个工程都实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材料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的监督,缺少某个环节的监督,或是监督技术力量薄弱,都有可能导致商品房质量问题。

第四,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守法不严格是产生商品房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参与建设开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都是独立的经济法律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商品房开发建设不仅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投资大、周期长,商品房建设的每个环节必须实行严格管理,执行相关商品房建设的法律法规。现实中,个别房地产企业赚钱心切,企图用最少的钱干最大的事,赚取最多的钱,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质量意识不强,极易造出问题房产。

第五,政府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社会民众法律意识不强,是导致商品房出现质量问题的外部原因。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执法不严。南京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经营商品房活动,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应由南京市政府下属建委、工商等多家部门去管理。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房地产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规操作,处罚不力,不能引起开发商对商品房质量的重视,商品房建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社会普通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开发商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沉默的多,站出来反对的少,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的购房者更是少之又少,无形中助长了房地产企业的恣意违法,使他们弃商品房质量于不顾。

总之,南京市的商品房质量问题源自于多方面的因素,究其根源在于法律意识的淡薄与依法管理的缺失。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产物,其管理尚未纳入法律的规范体系和框架下进行。随着近年来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完善,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问题必须得到根本解决。

3 依法规范南京房地产市场质量管理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是当下不可违逆的社会发展规律,房地产市场理应遵循这一规律,只有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才能确保商品房质量。针对南京房地产市场商品房质量问题,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加重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者严惩不贷;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面对商品房瑕疵,积极维权。

3.1 完善法律制度,加重商品房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措施对缓解房地产市场的突出矛盾有所裨益。

有关房地产商品房的法律规范是比较多的,但是对有关商品房质量问题的处罚相对较轻,即使最严厉的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规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民法上针对最为严重的房屋结构质量问题,根据建设部2001年制定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对于房屋主体质量不合格的房屋,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并按照法规及合同规定追究开发商的违约责任”。这些处罚的程度与开发商的获利相比简直就是毛毛雨,所以根本就不值得注意,而房屋质量问题带给消费者的危害却是无尽的,甚至威胁到住房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相关法律对商品房质量问题的处罚规定应该加以修订,加重处罚力度。

3.2 加大执法力度,规制房地产执法部门的行为

住房质量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正如学者呼吁的那样:“房地产行业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政府扩大投资和拉动内需最有力的手段,并始终处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地位” 。尽管南京房地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如《南京市商品房预售方案》,但今天南京仍存在的商品房质量问题,与南京地方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不无关联。

“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一部法律无论它多么精致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真正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都是徒劳的。在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作为执法部门及执法者个人理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3 提高法律意识,促使消费者积极投诉商品房质量问题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认知、心理、评价等内容的总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意识是主观的范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外在客观世界的反映。法律意识作为人的头脑对社会法律现象的反映、认识和主观把握。南京商品房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薄弱不无关系。反过来说,如果消费者法律意识强,面对商品房买卖及其本身质量有高度的警惕性,开发商就不得不重视房屋的质量。因此,广大消费者都应接受普法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更是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南京作为历史名城,六朝古都,市民的法律文化素养理应是过硬的,这也是小康社会公民的基础。

综上,南京房地产市场问题不容乐观,特别是商品房质量痼疾难除,除了过热的中国房地产大背景,主要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不力,地方政府的执法不严,房地产开发、施工、监理等建设主体的守法不到,购房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薄等。因此,建议完善法律制度,加重商品房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规制房地产执法部门的行为;提高法律意识,促使消费者积极投诉商品房质量问题。提高南京市民的生活质量,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建伟.房地产法基本问题.法律出版社.2006

2.张跃辉.房屋渗漏原因及分析.江西建材.2008.04

作者简介:

4.赴广东东莞考察情况报告 篇四

东莞,世界制造业之都。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足见其经济外向依存度之高。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海外市场严重萎缩,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批量倒下,打工者纷纷返乡,GDP出现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莞的情况又是如何?从考察的情况看,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磨砺后,东莞的步伐反而更加稳健了:一个面积中等规模的地级市,却拥有16家五星级、25家四星级酒店,形成了中国最集中的酒店产业集群,五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东莞长安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前三强,出口创汇第一镇,不仅经济繁荣,而且环境优美、街道整洁、秩序井然,处处绿叶眩目、浓荫盖天,文体休闲设施应有尽有,大家参观后,脱口发出“长安美如画”的赞叹;咸西莲花村,一个标准的现代化别墅新村,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这样的新农村,令人向往;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才与产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给我们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这样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次东莞之行,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东莞人解放思想力度大,观念更新快,善于抢抓机遇,更善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在不同时期都能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

破口。东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三来一补”起步,以加工贸易入手,在全国率先引进外商投资,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用短短的20多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用100多年、亚洲“四小龙”曾用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过去的两年,东莞一直处在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外向型经济受到了直接影响。但东莞人坚信,只要世界经济不再出现大幅下调,东莞经济最坏的日子已过去;通过金融危机的大浪淘沙后,东莞一定会展现新面貌。习惯领跑、习惯被学习的东莞,把压力当作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拿出“四个忍得住”的勇气:忍得住暂时阵痛,忍得住速度暂时放缓,忍得住收入暂时减少,忍得住社会非议,开展向新加坡学习产业升级、向浙皖五市学习发展民营经济、向深圳学习自主创新“三个学习”活动,先行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勇当广东转型升级急先锋,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只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才能加快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民营经济发展独具特色,是东莞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东莞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由外商独资、控股的加工贸易不是支撑东莞经济的长久之策。他们把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镇村经

济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一个新的亮点。一是底子厚、主体多、潜力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东莞民间资金雄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00多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资产2000多亿元;每年都有十几万劳动力进入东莞,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高达几百万,民营经济从跑龙套起步,到今天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末,该市个体工商户40.3万户,私营企业7.4万户,个私经济实体比2000年增长3倍多,占全市各类经济实体的90%以上,注册资金增长5倍多。二是园区建设起点高、环境好、吸引力强。我们参观的松山湖科技园区,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环境独一无二,上班就像逛公园;坚持高科技产业集聚、高门槛招商选资、高水平自主创新,坚持“不做子弹、炮弹,而是要做核弹”,产值呈几何爆炸式增长,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就达100多家,成为一个孕育奇迹、挥洒激情、催生梦想的地方,被评为“中国最美、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区”。三是产业发展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东莞已形成电子、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模具等众多以内资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专业镇、专业村和产业集群,拥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实施“四大文化名城”战略,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建设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娱乐业、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力争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坚持品牌带动,全市拥有

步步高、金正、以纯等20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306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无牌—贴牌—创牌—名牌”的发展道路,跻身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东莞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外源式为主向外源内源并重转变,才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内源式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

3、城乡差距小,农村经济强,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在东莞,一般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所到之处,城乡面貌浑然一体,城乡身份日益模糊,城乡经济交融相汇。其主要做法是:本地人外地人、城里人农村人一视同仁。破除身份壁垒和体制制约,没有“外来工”,只有“新莞人”;没有农民,只有居民。成立全国首家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推行新莞人服务卡,以“服务无限”的理念,不断增加社保、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服务,逐步成为新莞人的“东莞身份证”。保障新莞人的政治权利,从新莞人中选拔政协委员、党代表和领导干部。社保告别城乡差别,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惠及513万新莞人,养老保险覆盖全市71万农(居)民,是目前全国唯一真正在全市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地级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强、农民收入高。村村都有直属集体企业,户户都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从单一的物业租赁起步,转向投资型、服务式、多元化发展。在农村,集中了全市2/3的户籍人

口、经济总量和工业企业。2009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150亿元,净资产889亿元,可支配收入超亿元的村有19个,超5000万的村有59个,超1000万的村有405个,来自集体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做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能为全民创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创业,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东莞的实践再次证明,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现在的盐城正面临国家两大战略叠加的新机遇,步入实力提升的新阶段,站在转型升级的新起点,“非公经济新36条”,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

2、坚持走园区经济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松山湖科技园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需要一个平台,平台层次有多高,发展的水平就有多高,创业的成效就有多好。我们要坚持把创业园区作为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快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贡献率,真正把创业园区打造成创业者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3、坚持产业配套和培大育强并重,增强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是东莞的主要竞争优势;但缺少大项目、大企业,也是制约东莞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借鉴外地经验,提升民营经济水平,应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既要有铺天盖地的“凤尾”配套,又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带动。引导众多中小企业接收外包、参与配套,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长、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不断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4、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产业创新,推进民营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延伸,从工业制造向“文化智造”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品牌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盐城打造成“长三角北翼品牌高地”。加强体制创新,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企业人才股份化和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民营企业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

(执笔:市委办公室 孙恺)

5.东莞制造业的总结报告 篇五

从历史原因来看,东莞由于城市级别不高(发展之初仅为一农业县),区域集聚力量和辐射力不强,在获取国家政策支持方面,存在明显劣势,很难收到大型企业的青睐。就像东莞的民营企业一样,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东莞亦是一棵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参天大树。此外,东莞工业基础薄,是在改革开放中凭借地缘、人员优势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依然以生产组装为主,两头在外,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参与程度较低。

时间: 2010-06-25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张晓嘉、潘彧

东莞形象塑造离不开“优势制造业”

广州日报对4000名东莞市民进行民意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近八成市民认为东莞未来30年会一如既往保持高速发展,在人才结构上就必须完成从以农民工为主向以高科技和白领人才为主的转变。

而专家们则普遍表示,东莞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其优势明显的制造业。近八成受访者认为东莞形象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制造业之都”

东莞前30年,靠着制造业撑起了一片天,那么后30年的发展是否要转向其他行业呢?调查发现,46%的市民认为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东莞发展的新动力,与此同时,30%的市民表示,新兴产业要发展,但传统制造业仍不能摒弃。

东莞素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如今东莞要树立新形象也绝对不能脱离“制造中心”这个根本。

目前东莞的制造业主要停留在为外资公司加工、代工阶段,“缺乏自己的品牌,没有完整先进的产业链”。一旦有朝一日,外资撤离,东莞制造业便难以为继。因此,若要稳固“制造之都”的地位,将制造业真正打造为东莞名片,就必须完成从“加工制造中心”向“先进制造中心”的转变。就是有自己独立品牌,而且在生产流程、工艺及管理方面全面提升。“东莞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更具亲和力的城市。”说到对未来城市形象转型的期待,曾理认为,东莞外来人口众多,必须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市政建设、公交系统、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和设施都必须跟上。

文化产业已被列入东莞支柱产业,统计显示,全国1/5的服装由东莞制造,世界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东莞,超过30%的玩具在东莞生产,每5部电脑就有1部出自东莞,有人开了个玩笑:如果东莞打个喷嚏,世界电脑市场就会感冒;如果东莞发生龙卷风,全球电脑供应将处于瘫痪状态。这些信息,无不让我们看到东莞在全球制造业占有的显赫地位。

今年初,我市提出“双转型”发展思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东莞制造业也存在危机。东莞将如何走好制造业之路,实现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模式转变?东莞要自主创新,存在哪方面不足?

我们要支持我们国家、我们东莞的创新产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是创新的沃土。

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东莞已经成为:国际制造名城、经济强市、外贸强市。东莞生产的电子、通讯、玩具、家具、皮具等产品享誉全球。尤其是电脑配件,有人开了个玩笑:如果东莞打个喷嚏,世界电脑市场就会感冒;如果东莞发生龙卷风,全球电脑供应将处于瘫痪状态。与此同时,东莞创造了许多品牌,如:步步高、虎彩、生益科技等。目前,东莞经济名列全国大中城市30强中的12位,外贸额列上海、深圳、苏州之后列第四。(注:2007年数据)

嘉宾吴晓波:首先非常高兴来到东莞,我是第二次来到东莞,上次是两年前到东莞,对松山湖印象非常深刻,东莞特别是东莞的政府有非常强烈的意识要怎么样去提升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首先简单说一下制造业的发展,其实东莞成为制造业名城是有深刻原因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贸易、投资的自由与便利化,使得资本有条件向生产成本更低、资本利用率更高的地方集中。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使其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迫使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转向发展中国家,又由于发达国家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保护与污染的防治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将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09:47:49]

嘉宾吴晓波: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与各国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在一起,使得制造业出现了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的趋势,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20世纪70、80年代,欧、美、日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纷纷把其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的产业转移到东亚、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东莞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就是承接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这么一个趋势。[09:49:08]

嘉宾吴晓波: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球制造业形式发生变化。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正极大地改变各个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和经营条件,也改变着产业竞争的业态基础和商业模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甚至网络分工,产业链被细分到空前的程度。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不仅将其低技术的产业转移出去,即使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也是尽力抢占各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将产业链条的低技术环节转移给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分离和转移,使其生产布局日益细化。嘉宾吴晓波:这样我们看到了以信息化为平台的一个新的全球化配送体系。机会是非常大,但是我们的付出也非常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制造业这几十年的发展基本是非常传统的模式,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其产品附加值在不断下降,竞争、供应都在增加,这种产品附加值的上升或下降又取决于它的差异性。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跨国公司越来越关注于产品的研发、品牌经营和营销网络的建设,将制造活动尽可能以原厂委托制造方式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比如世界著名运动鞋生产厂家耐克公司,它并不具备什么生产能力,而是依靠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体系,分别由不同的主体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包装、运输、销售等业务,实现全球化的生产与销售。[09:55:30]

嘉宾吴晓波:行业之间的同质化导致了利润的下降,东莞将用一个怎样的平台去支撑产业,值得我们去思考? [09:57:37]

嘉宾吴晓波:我国有60%的专利和80%的新产品来自跨国公司。此外,跨国公司不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还采取大规模采购的办法,外购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维持其核心生产环节的竞争力。如美国的波音公司生产的747大型客机,约450万个零部件,来自于60多个国家,1000多家大企业,15000多家小企业。这并不是说波音公司没有能力生产这些中间投入品,而是采用这种方式成本更低,效益更好。又比如英国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于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这种分工的细化,使制造业的竞争从产业间的分工为主转变为生产环节的分工,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某些产业,而且更多地体现在某些生产环节。[09:59:20]

嘉宾吴晓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在绝大多数产业上没有竞争优势,但在某一个产业、某一个产品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竞争优势,比如一些资本密集的产品和技术密集产品的链条上总会有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或者劳动密集比资本密集程度更高的环节。这种产业链的细分不仅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集中力量在部分产业和部分生产环节上取得突破,提高竞争力,还使他们有机会和条件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同时从跨国公司引进技术、管理、规范,在更多的产业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更深地参与国际分工。

[09:59:43]

主持人戴丽娟:这个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管理,四流的企业做体力”。您认为这个话可以这样去说吗? [10:00:18]

嘉宾吴晓波:这个话从表面的描述上似乎也没有问题,但从我们的理解来说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观点说法是不全面的,其实从设计到制造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不是分割的,对整合制造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上中下游整个是一个链,要注意之间的链接。从制造起步、从劳动力起步,但他们的附加值在不断提升,这里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典型的例子如富士康最初就是做制造业起步,戴尔、英特尔这些企业最初也是做电脑外围设备、各种连接线等开始,但是不要小看这个,如果他们第一时间跟核心厂商做联合设计,它就提高影响力,他们就成功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迅速的放量,用全球渠道配送等网络体系,用最短的时间将他们的产品交给用户,这里面也强调了一个速度问题。[10:03:03]

嘉宾吴晓波:我们常说的“微笑曲线”讲的也是这个意思,两头高,中间低。日本制造业里能够把制造这一环节的附加值做的很高,那么它靠什么?它们的经验制造、经验生产等整个制造体系很完整,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性,这是欧美国家等在制造上赶不上的。那么我的观点是东莞不是说是简单的去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关键是把劳动密集型的优势怎么样放在新的平台上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整合,这是很重要的。上次我去松山湖的时候感受很深,建设的时候东莞市政府就考虑到要引进一些大学、科技院所,比如一些高科技博士创业园等,这些在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的,这种合作就是把我们上、中、下游的优势整合来提升我们在制造领域的附加值,我想这是一种大的趋势。另外就是上、中、下游的价值链从全球来看,非常典型的一个趋势是现在上、中、下游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是越来越不可分,个性化制造就是服务业,两者的融合也将是全球制造业演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10:06:42]

嘉宾吴晓波:另外一个趋势是,一般企业我们讲价值链,上中下游价值链,传统企业的价值链是封闭式的,企业自己完成,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都封闭在一个企业内,现在看来这种分工越来越网络化。这里面有个新的趋势,就是说它把整个价值链通通打散了,这个打散靠我们虚拟的平台来做,也就是网络的平台,我们的订单,我们的资金链,我们的物流配送等等都离不开网络的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去掌控未来世界市场,因此这也是一个新的趋势。[10:08:56]

嘉宾吴晓波: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个项目,就叫设计、生产、服务一体化的新型的高附加值全球制造访问。这个访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发达国家他们自己的制造业似乎并不大,通过这样一个访问平台,他们控制了全球的制造,我们发展中国家我们中国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中国除了在资源和劳动力方面有优势外,还有其它方面更多的优势,如何去利用开拓这些优胜来建设我们中国的制造业,做二次创新这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利用中国的特点和优势,去做大量改进的创新。[10:10:24]

嘉宾吴晓波:如何利用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开拓的方向和先进技术,来结合我们中国制造的特点,来做二次创新这很重要。目前,在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里,大量创新的是工艺的创新,作为产品主搞设计那块,但这与我们中国目前的能力不符,任何产品都有它的原理和规格,但这种规格的确立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基本上由发达国家在确立。因此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要提高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必须采取与目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自主创新战略,二次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创新实践的典型模式。[10:11:52]

主持人戴丽娟:深圳的自主创新在全国走在前面,成为这方面的旗帜。成博士,您来自深圳,一定对深圳自主创新方面的建设有所体会,那么,深圳的自主创新有那些方面是值得东莞借鉴的?下面成教授就深圳的经验给我们说一下。[10:12:57]

嘉宾成海清:深圳在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是做的非常不错。拿深圳中集来说,中集目前来说是一个以制造为主的企业,它的集装箱做到了全球60%的份额,它的登机桥设备做到了中国90%的份额,虽然它也是一个从制造起步的企业,但一直在持续增长,它的产品开发层面上有很多创新,很多专利,现在他们正在做的运输的特种车辆也准备朝第一的目标发展,所以说它的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是做的非常好。它去年的营业额是360亿左右,整个上市公司今年做到了500亿,目标是2012年做到1000亿规模,届时则相当于现在世界600百强的概念,中集目前在深圳是排第三,华为是第一,中兴是第二。其实包括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是自主创新非常重要的因素。[10:15:01] 主持人戴丽娟:刚才我们谈到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外的一些做法,那么就我们东莞来说,有些人说到要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候鸟式”经济模式,消除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以及经济安全性差等弊端,重视自主创新,拥有自主品牌,发展扎根本土的“榕树式”经济。那么,吴博士,您来东莞比较长时间,给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说法。[10:15:44]

嘉宾吴运建:大家都知道东莞是制造业名城,它的制造业特点是贴牌生产,它的技术在外面,市场也在外面,然后加工在这里,订单也是在外面,它制造业的根基是不扎实的,全部要靠外部的企业和市场,因而有说东莞的制造是一种候鸟式的,就说一旦东莞的资源、环境等不适合这种企业的风格和发展的时候,它企业就会迁走,东莞有不少台资企业就迁到了江苏。东莞主要靠的就是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但现在这种优势别的地方也有,随着湖南、江西、贵州等周边省市的发展,现在东莞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所以说目前东莞制造业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现在东莞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大力推进东莞自主创新。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东莞科技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东莞经济结构调整对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科技产业的主要思路是:着力发展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装备制造业,以此提升东莞科技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10:18:22] 嘉宾吴运建:到2010年,要实现技术进步要占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的55%,研究开发经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以上,全市专利申请量1万件,科技人才总量超过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等,目标是很明确的提出来了,也表明了东莞自主创新的决心。[10:18:51]

嘉宾吴运建:科技发展目标是:在未来5-10年内,东莞科技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科技强市战略,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发展“两自”企业、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把东莞建设成为面向市场、服务企业、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应用技术研发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使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10:19:30]

主持人戴丽娟:那么东莞如何实现由“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的转变? [10:20:03]

嘉宾吴晓波:很难说给一条很明确的路径,但是路径有很多,其实创造体现在很多的细节上,包括生产过程中都有很多的创造,这里面有更多的是来自于我们自身行为的推动。这是我们争取的方向,从成功企业的一些例子,我们看到在开放的环境下,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来塑造我们能够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因此,东莞可以从很多细节方面去完善制造业,其中利用外援技术是很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获取上游的技术。此外,品牌的塑造我们也要去争取,这也很重要,一个品牌的塑造并不那么容易,它要做大量后台的工作,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后台的发展则越来越重要。从一个区域来看也是一样,东莞作为区域经济非常有亮点,非常出色的一个地区,前台在外面竞争打仗,那么它的后台呢? [10:22:31]

6.东莞环境治理调查报告范文 篇六

时间:2013-11-20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东莞出台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 两年后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在东莞,散发着恶臭的内河涌和劣质水库水质一直备受诟病。昨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未来数年,东莞将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将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多个水库水质在劣Ⅳ类以下

根据2012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达10.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38亿吨。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2928.84亿标立方米,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5095.12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534.30万吨,处理量122.16万吨,综合利用量415.85万吨,处理率为22.86%,综合利用率为77.83%。

其中,多个作为市内备用水源的水库水质情况令人担忧。根据环保部门监测,2012年,横岗、水濂山、莲花山等3座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同沙、五点梅和松山湖等3座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芦花坑、马尾和白坑等3座水库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据市环保局解释称,东莞水库污染主要原因是受到点源和面源的污染影响。

以位于松山湖的松木山水库为例,最近两年,该水库先后两次发生因污染导致大面积死鱼出现的事件。市环保局解释称,松山湖水库属于典型的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虽然周边镇区已开展环湖截污管网建设,但由于截污工程建设至今进展缓慢,眼下每天仍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松山湖,导致水库水质在特定时段起伏较大,加重水质恶化程度。此外,各种污染物在水源地集雨面上日积月累,待到雨季来临,雨水淋溶和径流输送使积存于集雨范围内上的各种污染物随洪水从四面八方汇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威胁。

取缔水库集雨区非法开发活动

为改变上述现状,今年以来,东莞先后出台实施《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及《东莞市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实施方案》,将全面深化包括水库水质在内的水污染治理。

据市环保局介绍,与以往相比,东莞今后将把主体功能和环境功能落实到流域、控制区或控制单元,并在2014年底前取缔重要水库集雨区范围内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各种开发活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环评文件;未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目标要求、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今年底前,全市将基本完成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电镀企业搬迁进入基地或关闭。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33吨以下,到2020年底,降至27.2吨以下。

在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上,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寒溪河等重污染流域治理将全面实行“河长”责任制,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推进各镇街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河涌。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V类。届时,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85%以上,污水再生利用规模要达26万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0%以上;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将达到95%以上。

东莞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记者:东莞治水十年来,建设污水厂投入数百亿元,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治污成就?

袁宝成:近年来,东莞把治水放在更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水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净化美化了水环境,推动了生态文明向前发展。

具体的工作有:第一,投入了150多亿元,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工程系统。主要包括投入超过120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38座,建成截污主干管网总长860多公里,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15.5万吨/日,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水平,目前城镇污水处理率接近90%。建设了7个环保产业基地,专门用来承接市内高污染企业转移。第二,关闭、淘汰了3000多家污水排放企业。包括关闭了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等企业641家,实现传统制砖、采石、水泥、小火电等四大行业的整体退出;提高环保准入门槛,4年累计拒批不合标准企业2577家,有效减少了工业污水排放。

第三,开展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全面推进运河、石马河、茅洲河、寒溪河及内河涌的综合整治,尤其是今年实施了“河长制”,要求各镇街每年完成一条以上内河涌整治,尽快实现不黑不臭。

另外,先后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四清理”(清理违法搭建、违法用地、养殖业污染和无证照经营)和农村环境“五整治”(整治生态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旧村、整治农贸市场和整治脏乱差),进一步减轻对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污染,大大优化了城乡环境。

具体目标分三步:一是三年初见成效。通过对东莞水乡实施“两高一低”企业全面整治与引导退出、工业污染综合管控、截污治污、清淤活源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立健全防洪潮工程,使得东莞水乡水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二是五年完善提高。通过全面推进水系连通工程,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岸线整治,使东莞水乡河涌水质明显好转、岸线顺畅通达、水网联汇贯通,水乡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三是十年基本建成。通过水环境治理的各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推动水乡河网区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并最终基本建成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我们将通过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努力让东莞更为宜居宜业,加快幸福东莞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实事

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投入105398万元,实施6项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力争全市大气质量优于2014年。引导水乡经济区不少于33家“两高一低”造纸企业退出;对全市21个大型煤炭堆场和9个干散货码头的扬尘进行整治;基本完成全市“黄标车”淘汰工作任务;完成400家餐饮服务单位的油烟污染整治;强化对430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点排放企业的监管;淘汰整治100台高污染禁燃区外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石龙镇、厚街镇及生态园3个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的建设

2015年5月份,东莞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7,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珠三角内排名第6位,优于佛山、肇庆、广州。与上年同期相比,综合指数下降了0.57;与上月相比,综合指数下降了1.17。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控新增大气污染排放。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构建“功能分区-规划环评-园区环评-项目环评”的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加强环境管理顶层设计;强化排污总量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执行国家标准特别排放限值,推动重污染行业有序退出。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鼓励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对环境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施煤炭总量平衡和等量替代、减量替代制度,到2015年底,全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000万吨以内。加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划定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加强重点区域保护。

三是治理工业污染源,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化电力行业减排,深化二氧化硫减排,全市所有燃煤电厂综合脱硫率达90%以上,2014年底前沙角电厂群现役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和烟气脱硝改造。全面推动工业锅炉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小型高污染锅炉淘汰或改燃清洁燃料,6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工业锅炉完成烟气脱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集中供热改造,2015年底基本完成麻涌新沙港区集中供热试点项目建设。同时,全面加强建材行业污染治理减排。

四是防治机动车污染,加强交通行业污染控制。严格新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在用车辆环保管理,加快黄标车更新淘汰,供应清洁车用成品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逐步建成“车、油、路”协调发展的机动车污染防治体系。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排达7600吨,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负增长。

五是开展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治理,加大生活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力度。严控区域工业新增VOCs排放,确保不增加区域内工业VOCs的总量排放。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所有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的治理任务,加强VOCs排放企业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加大生活源VOCs排放控制,重点推进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六是遏制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有毒有害及其他大气污染物。稳步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区建设,2015年底前,扬尘污染控制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90%以上,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强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控制,全面加强排放有毒废气企业的环境监管,稳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东莞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民生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4-12-01 09:16 热门评论

东莞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11月30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第三批58家原地保留重点污染企业名单正在面向社会公示,市民12月5日前可向市环保局提意见。据透露,近3年来,东莞已累计关闭或搬迁重点污染企业196家,相关废弃场地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已在有序展开。

洗水行业保留企业最多

从2011年开始,东莞对电镀、漂染、洗水、印花、造纸、制革六大重点污染行业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企业可以提出申请,之后办理原地保留手续。没有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的企业则需搬入环保专业基地,实行统一治污管理。

2012年年中,市环保局经过审核对外公布了第一批36家获得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2014年10月11日,市环保局对外公示第二批拟原地保留的42家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加上此次公布的第三批58家拟原地保留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全市拟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总量将达136家。

笔者从此次公布的名单发现,拟获得原地保留资格的企业集中来自洗水、漂染和电镀、湿印、鞣革行业,其中来自洗水行业的企业最多,达到45家。据业内人士介绍,从已公布的名单看,来自洗水行业的企业获得原地保留的数量较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电镀等其他高污染行业,洗水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风险较小,且监管起来操作性更强。

已关迁196重点污染企业

除了原地保留,搬迁进驻全市7个环保专业基地是东莞市对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重点污染企业的统一要求。据环保部门透露,截至2014年9月底,全市七个环保基地已累计完成4.01亿元,占全计划投资总额7.76亿元的51.68%。麻涌、常平、虎门、大朗、长安、沙田等环保基地的废水集中处理场、收集回用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已经具备重污染企业搬迁入园的条件。

在关闭和搬迁重点污染企业领域,经过整治,截至2014年10月,东莞全市共关闭和搬迁不符合原地保留的重点污染企业196家,其中电镀企业59家,漂染企业17家,洗水企业101家;督促停产整治的41家,其中电镀企业15家,漂染企业5家,洗水企业15家。全市目前共有重点污染企业652家。

随着整治工作的有效推进,环保部门预计,到2014年底,基地外重点污染企业将整治剩余约350家,环保基地内外的重点污染企业数量将达到各占一半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市已正式启动废弃电镀场地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研究。按照市政府此前制定的土地污染修复治理工作方案,2015年年底前,东莞将完成部分受污染土地综合治理修复示范工程,其中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面积不少于200亩。

随着东莞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会议召开,根据此前公布的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东莞将在未来数年时间里投入388亿元推动84项重点项目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问题也在实施方案中得到照顾。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前,东莞将投入3亿元开展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即在前期土壤污染调查基础上,开展东莞市水乡特色经济区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试点工作。

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上,市旅游局将从市镇财政获得2亿元资金用于完善旅游区生态调控与管理,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7.东莞房地产市场报告 篇七

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研究成果显示,2012品牌企业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品牌价值持续稳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逆势凸显;二是品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科学组合促进协同发展;三是品牌传播注重价值内涵,多元渠道深化品牌形象;四是品牌效应加速资源聚集,强强联合叠加效果显著。

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企业研究成果显示:第一,专业能力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助推品牌价值持续增长;第二,品牌策略支撑业务延伸,系统管理促进效益转换;第三,品牌三度提升显现价值,专业服务助力项目营销。

上一篇:生活部的个人计划下一篇:开具安全无事故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