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2024-08-22

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精选10篇)

1.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一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的模拟试题

一、口算:

110×7= 430×2= 54×30= 25万+18万=

25×8= 45×2×5= 0×200= 110万-24万=

84÷4= 1200÷300= 640÷80= 125÷25=

280÷7= 280÷14= 105÷15= 45×2÷45=

二、填空:

1. 209650是由( )个十万,( )个千,(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2. 一个数里面有8个千万,4个百万,这个数是( )。

3. 和1065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4. 用8、9、0、6、3、1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这个数读作( );组成的.最小六位数是( ),读作( )。

5. 109975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

6.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 )。

7. 15×12÷4 ○ 15×(12÷4) 240×15 ○ 240×10×5

8. 计算700÷72可以把72看作( )来试商。

9. 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98,那么除数就是( )。

10.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最大是( )位数,最小是( )位数。

三、判断下列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 因为A÷8=B÷6,所以A>B。( )

2. 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是0。( )

3. 132×98>132×99。( )

4. 用2个1和3个0可以组成3个不同的五位数。( )

四、竖式计算:

1. 333×34 2. 610×90 3. 108×21

4. 324÷18 5. 8330÷17 6. 624÷50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 125×6×50×8 2. 135×37+65×37

3. 103×25 4.(180+80)×25

5. 7200÷900

六、解决实际问题:

1. 火车从A地开往B地,已经行驶了2964千米,是剩下路程的12倍。全部路程是多少千米?

2.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能够用验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 通过自主探究、迁移类推,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共同交流与探究中优化算法。

3、逐步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验算的意识。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学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应用方法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267-189= 783-298=

(1)指名板演: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2)交流方法: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结歌谣:数位对齐是第一,要从个位先减起,不够减时要退位,借一当十要清晰,借完以后要少1,认真仔细要牢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减法。(板书:笔算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借助知识迁移,进行试算。

(1)出示主题图

(2)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请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板书:403—158=)

(3)汇报交流:同伴互相说说笔算的过程。并找出错误原因。

3、小组讨论,对比提升:梳理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对比: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道题个位上还是3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但是十位是0,怎么办?(红笔描红横式中十位上的0)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我们还是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 ,就从百位退1,到十位做10用,十位就是10退1剩9,然后用9来继续减。

(4)教师一边板书正确的竖式计算的过程一边梳理计算过程:403—158 从个位减起;3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当10,个位13减8等于5,十位9减5等于4,百位3减1等于2;403减158等于245。

(5)小结:当被减数中间是0的时候,需要退位的时候,我们要从百位继续退一当10用,之后十位中的10退1剩9,十位要用9继续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笔算减法。(板书:被减数中间有0的)

4、验算:

(1)怎样验算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吗?小组内商量商量。

(2)汇报想法:

3.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三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教具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课前准备:课桌围成“回”字形。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猜谜:十九乘十九,黑白两对手,有眼看不见,无眼难活久。(打一棋类名称)

[设计意图:用谜语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2×4=8 3×3-1=83×4-4=8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设计意图: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摆放方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把所学知识运动到游戏中。](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每边放的个数最外层总数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2)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四、运用规律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2.做第121页第三题。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归纳问题;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在教室内围一围。)4.请你思考:(课件出示同学开联欢会时的欢乐情景。)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四<1&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5.请你设计:(课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景。)

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设计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再动手画一画,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

4.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四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 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

无论何时

春 天

夏 天

5.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五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蕴含了等积转换的数学思想,这一思想在中学的数学学习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这枯燥乏味的简便计算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数学思想呢?以故事为平台在简便计算中培养学生等积转换的数学思想。

一、曹冲称象,启迪等积转换意识。曹冲称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称出石头(泥土)的重量。于是就借助船为载体,把大象的重量转换成石头(泥土)的重量,称出泥土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在简便计算时,我们经常把原来的算式转换成可以简算的式子,再计算,在数学上叫等积转换。

二、利用《三十六计》中的故事,培养等积转换的思想和方法。《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书籍,那里面充满智慧的精彩故事蕴含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既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围魏救赵》讲诉齐国为了救赵国,而不直接出兵赵国,而是去进攻魏国。在简便计算时,都不会直接计算,利用数学定律、性质把原式变换后进行简便计算。例如:计算25×9×4,利用乘法交换律变式为25×4×9,因为25×4=100.

2.《无中生有》讲诉的是本来没有的事,做出一些假象来迷惑敌人。在简便计算时,原式中本来没有,我们可以根据等级转换,像魔术一样,变一些我们需要的出来。例如:计算25×28,我们知道25×4=100,但算式中没有4,怎么办?无中生有,变一个4出来就可以了,因为28里面包含因素4,把28写成4×7就可以了。于是25×28=25×4×7=100×7=700.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解决125×58、等简便计算的题。

3.《偷梁换柱》讲诉的是制造一种假象来代替另一种假象(真相)。在简便计算中,也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替代原来的算式,保持结果不变。例如:计算1+1/2+1/6+1/12+1/20+1/30+1/42,我们知道1/2=1-1/2,1/6=1/2-1/3,1/12=1/3-1/4,1/20=1/4-1/5,1/30=1/5-1/6,1/42=1/6-1/7。于是原式=1+1-1/7=13/7.还有计算96×87/97,用96=97-1,于是原式=(97-1)×87/97=97×87/97-1×87/97=87-87/97.运用这种方法,把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6.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六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作一个习作课例的学习和探讨。以往,很少听到一线的老师去上一节习作的公开课。习作课很难上,难于课堂的不确定性欲生成性。今天的聂老师很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三次不同版本的教法,让我们看到了践行的锐气。今天的课堂,我想用一句这样的话来做一个概括“老师有所为,写不再遭遇尴尬。”

一、课前布置有所为

课前,聂老师给学生发了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有关吃相、休息、玩耍等方面展开观察记录。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来自眼睛的观察,这种观察起初是春感性的,是新鲜的接触、激动的尝试,因此,眼睛观察的初始实际上意味着“首次、基础、尝试”的特征。这种对动物的观察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起到了一种唤醒、激发的作用。它不一定深入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内核,达一定存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起着引领学生思维向更深处发展的作用。

在《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之前,用这样的一张记录表留下了观察的印记,在学生观察要淡忘之前将这种初始性的不完整的记录留了下来。今天学生的课前记录很完备,有一种大局已定的格局,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以为课前的记录可以用图片可以是只字片语式的。这些图片和只字片语的记录就是学生的“本”学生的“源”。

课前,聂老师还做了一件事,让学生对第四组的课文做了梳理。用一些关键词语去概括作家笔下的小动物特点,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摘录相关的语句。这是一个简单的单元整组规划,理清了本组课文的表达特点,站在整组备课的角度提炼学生零散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取法,有习作的凭借。

二、课中指导有所为

课中的“说”,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喜欢的小动物”,这时的说旨在把学生的语言提炼成规范的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语言的“场”。学生习作场地营造还在于老师用生动精美的图片点燃学生的兴趣,一开始,给出关键词猜课题,出示对应的图片,链接阅读,也链接学生头脑中的意象。其次,“金鱼”的视频化静为动,课堂动起来,学生预热,产生写的冲动。

2.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提炼。聂老师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①初步把动物的某个特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运用拟人、比喻、联想、等手法写具体。习作,我们往往纠结于“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写动物的某个特点,怎么写,抓住动物的“休息”“进食”“与人嬉戏”等某一个方面把特点写具体。至于用“拟人”“比喻”“联想”让文章锦上添花那是上限目标。今天的聂老师很关注“怎么写”,把课前的观察记录表一一点评,提炼怎么写的技巧。这样做也是学生下笔之前的一种示范。

三、作后评改有所为

聂老师在学生习作的短短时间内,能迅速地找出两篇佳作予以讲评,围绕“写了动物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具体的”两个方面加以评改,评改的要求就是这节课的目标。

三点商榷之处:第一,写前指导要适时适量 ;第二,关注怎么写还要关注写什么;第三,再留点时间给评改,让学生有二度评改的时间。

两点思考:目标要一贯到底,写前抓特点,评改时围绕“写出了什么特点,怎么写出来的”,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是本次习作一课一得得点。其次,习作教学要纳入单元整组的谋划中去。关注两大因素:一是习作教材,这是主题单元内隐的“筋骨”;教材中有哪些训练的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的梳理、选择、排列,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链条,姑且称之为主题单元的“经线”,体现着习作课程的“历时性”;二是儿童生活,这是主题单元外显的“血肉”;围绕主题单元“经线”上的训练节点,可以营造出与之对应的儿童生活,姑且称之为主题单元的“纬线”,体现着习作课程的“共时性”。这两者相互交织,形成对流,从而生成以儿童为主体的习作教学活动。

7.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七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图中,以直线a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锥的是()。

A.B.C.D.2.如图,下面哪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相等?()。

A.B.C.3.下列选项中,()是圆柱的展开图。

A.B.C.D.4.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

A.表面积                                       B.侧面积                                      C.体积

5.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4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A.4倍                                          B.8倍                                          C.16倍

6.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cm,圆锥的高是()。

A.36cm                                   B.24cm                                   C.8cm                                   D.4cm

7.两个圆锥底面积相等,若它们体积比是3:1,则它们高的比是()。

A.1:1                                    B.1:9                                    C.9:1                                    D.3:1

8.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0.2米,长是3米。将它截成6段,如下图所示,这些木料的表面积比原木料增加了()平方米。

A.1.5072                                 B.1.256                                 C.12.56                                 D.0.7536

9.如图,酒瓶中装有一些酒,倒进一只酒杯中,酒杯口的直径是酒瓶底面直径的一半,共能倒满()杯。

A.18                                        B.24                                        C.30                                         D.36

10.下图中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底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下面()是正确的。

A.圆柱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小一些                    B.圆锥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C.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相等                             D.正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二、判断题(共6题;共12分)

1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不变。()

12.圆柱体的高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3倍。()

13.圆锥体的体积是8立方厘米,高是2厘米,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

14.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不变,如果高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15.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等.()

16.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三、填空题(共10题;共14分)

17.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侧面积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18.一个圆柱,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9.数学老师的教具里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老师告诉陈明,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锥的高是12cm,这个圆柱的高是________cm。

20.大厅的8根一样大小的圆柱形大理石柱,每根柱子的半径是5分米,高6米,如果要清洗这些柱子,清洗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21.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ABC,BC长3厘米,AB长4厘米,以C点所在直线m为轴,旋转一周后所形成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2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0厘米。如果把这个圆柱截成两个小圆柱,表面积增加________平方厘米。

23.一个圆柱过底面圆心沿高切开,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的高是5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________。

24.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48dm³,则圆柱的体积是________ dm³。若圆柱的高是6dm,则底面积是________ dm²。

25.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益),高10dm,底面半径是高的。做这个水桶大约要用________dm2铁皮,这个水桶的容积是________L。

2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分米,侧面展开恰好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它的表面积约是________平方分米,体积约是________立方分米。(π取整数3)

四、计算题(共2题;共10分)

27.求下图圆锥的体积。

28.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cm)

五、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29.一个底面直径是6cm,高是4cm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满了水,现在把水倒入一个底面半径为6cm的圆锥形容器中刚好装满,圆锥形容器的高是多少厘米?

30.沙漏是古人用的一种计时仪器。下面这个沙漏里(装满沙子)的沙子一点点漏入下面空的长方体木盒中,若沙子漏完了,那么在长方体木盒中会平铺上大约多少厘米高的沙子?(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六、作图题(共1题;共11分)

31.填空并按要求作图.

(1)以AB为轴,将三角形ABC旋转一周能形成________.(填几何体名称)

(2)在适当的位置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ABC放大后的图形.

(3)在适当的位置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七、综合题(共2题;共13分)

32.一个圆柱形的木料,底面直径是6dm,长2m。

(1)这根木料的表面积是________dm2,体积是________dm2。

(2)如果将它截成4段,这些木料的表面积比原木料增加了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3.(1)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求下面图形的体积。

八、应用题(共2题;共10分)

34.一个粮仓装满稻谷后上半部分是圆锥形,下半部分是圆柱形。粮仓的底面周长是18.84米,圆柱高2米,圆锥高0.6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600千克,那么这个粮仓装有多少千克稻谷?

35.将一个棱长为1

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一个底面半径是20厘米的圆柱体容器中,这时圆柱体容器的水深多少厘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

下图中,以直线a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圆锥的是。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圆锥的特征可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圆锥,据此解答。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圆柱的体积:6×12=72;

A、18×12×=72;体积相等;

B、6×18×=36,体积不相等;

C、6×12×=24,体积不相等。

故答案为:A。

【分析】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即可。

3.【答案】

A

【解析】【解答】A选项:底面周长:3.14×5=15.7,与图中显示周长15.7一致,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底面周长:3.14×5=15.7,与图中显示周长5不一致,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底面周长:3.14×3=9.42,与图中显示周长15.7不一致,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底面周长:3.14×5=15.7,与图中显示周长20不一致,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圆柱的展开图是由三部分组成:上底面、下底面、侧面。如果展开图的底面圆的周长等于侧面长方形的长,那么展开图就正确。

4.【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压路机的前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就是求压路机前轮的侧面积。

故答案为:B。

【分析】压路机的前轮是一个圆柱体,前轮转动一周压多少路面,就相当于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求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体侧面积,据此即可解答。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设圆柱体底面半径为r,扩大后底面半径为R。

则原圆柱的体积V1=πr2h,扩大后的圆柱体积V2=πR2h=π(4r)2h=16πr2h;V2=16V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

6.【答案】

A

【解析】【解答】12×3=36(cm).故答案为:A.【分析】

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圆锥的体积公式:V=Sh,当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据此解答.7.【答案】

D

【解析】【解答】

两个圆锥底面积相等,若它们体积比是3:1,则它们高的比是3:1.故答案为:D.【分析】已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则圆锥的高=圆锥的体积×3÷底面积,当两个圆锥底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比等于高的比,据此解答.8.【答案】

B

【解析】【解答】解:3.14×0.2²×10=3.14×0.4=1.256(平方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把这些木料截成6段,表面积就会增加10个底面的面积,因此用底面积乘10即可求出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面积。

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设酒瓶的底面直径是4,则酒杯口的直径是2,4÷2=2,2÷2=1,2+3=5,(π×2²×5)÷(π×1×2×)

=20π÷π

=20×

=30(杯)

故答案为:C。

【分析】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酒瓶的高是5,酒杯的高是2,可以设出酒瓶和酒杯口的直径,然后用酒瓶内酒的体积除以酒杯的容积即可求出倒满的杯数。

10.【答案】

D

【解析】【解答】解:根据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可知,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相等,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

故答案为:D。

【分析】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圆锥体积=底面积×高×,等底等高的正方体、圆柱体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

二、判断题

11.【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3倍,底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高不变,体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高不变,圆锥的体积扩大的倍数与底面积扩大的倍数相等。

12.【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圆柱体的高扩大3倍,体积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因为圆柱的体积是由它的底面积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圆柱的高扩大3倍,它的底面积是否变化没有确定,所以它的体积也无法确定。

13.【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8×3÷2=1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底h,可以推导出底面积S=3V÷h,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14.【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不变,如果高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底面积不变,体积扩大的倍数和高扩大的倍数相同。

1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解: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并不能确定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和高相等,所以体积也不一定相等。

1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圆锥的高是a,圆锥的底面直径是a,底面半径是,圆锥的体积是:

×π×()2×a

=×π××a

=

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3;

圆锥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a3=,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圆锥的高是a,圆锥的底面直径是a,底面半径是,分别求出圆锥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然后相除即可解答.三、填空题

17.【答案】

314平方厘米;785立方厘米

【解析】【解答】解:侧面积:3.14×5×2×10=3.14×100=314(平方厘米);体积:3.14×5²×10=3.14×250=785(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314平方厘米;785立方厘米。

【分析】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即可。

18.【答案】

314

【解析】【解答】3.14×10×10

=31.4×10

=31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314。

【分析】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圆柱的侧面积,用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据此列式解答。

19.【答案】

【解析】【解答】12×=4(cm)

故答案为:4.【分析】如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据此列式解答。

20.【答案】

150.72

【解析】【解答】解:5分米=0.5米,3.14×0.5×2×6×8

=3.14×48

=150.72(平方米)

故答案为:150.72。

【分析】用底面周长乘高求出一个柱子的侧面积,用一个柱子的侧面积乘8求出总的侧面积,也就是需要清洗的面积。

21.【答案】

113.04

【解析】【解答】3.14×32×4

=3.14×9×4

=28.26×4

=113.0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13.04。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以C点所在直线m为轴,旋转一周后所形成图形是一个圆柱,圆柱的底面半径是BC的长度,圆柱的高是AB的长度,要求体积,用公式:V=πr2h,据此列式解答。

22.【答案】

56.52

【解析】【解答】解:3.14×3²×2=3.14×18=56.5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56.52。

【分析】因为是截成两个小圆柱,那么表面积增加的部分就是两个切面,也就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

23.【答案】

150.72平方厘米

【解析】【解答】60÷2=30(平方厘米)

底面直径:30÷5=6(厘米)

底面半径:6÷2=3(厘米)

底面周长:3.14×6=18.84(厘米)

侧面积:18.84×5=94.2(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表面积:94.2+28.26×2=94.2+56.52=150.7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50.72平方厘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表面积增加60平方厘米是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切面),一个切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过底面圆心沿高切开”可知,底面直径×高=切面面积。因此,可以先求出底面直径,然后,依据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可列式解答。

24.【答案】

72;12

【解析】【解答】1–=;48=72()726=12()

故填:72,12

【分析】(1)题意可知,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积的,根据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2)由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可以得出,圆柱的体积高=底面积。

25.【答案】

138.16;125.6

【解析】【解答】解:10×

=2dm,S=2×2×3.14×10+3.14×2×2=138.16(dm2);V=3.14×2×2×10=125.6(L)。

故答案为:138.16;125.6。

【分析】圆柱体表面积=底面圆面积+侧面积;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26.【答案】

168;144

【解析】【解答】解:高:3×2×2=12(分米),表面积:3×2²×2+12×12=24+144=168(平方分米);

体积:3×2²×12=144(立方分米)。

故答案为:168;144。

【分析】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根据底面周长求出高;然后把底面积的2倍加上侧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用底面积乘高求出体积。

四、计算题

27.【答案】解:3.14×(12÷2)2×14×

=3.14×36×14×

=527.52(cm3)

【解析】【分析】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由此根据公式结合图中数据计算即可.28.【答案】3.14×52×4+3.14×52×9×

=549.5(cm3)

【解析】【分析】图形的体积=上面圆柱的体积+下面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3.14×半径×半径×高;圆锥的体积=3.14×半径×半径×高×,代入数据即可。

五、解答题

29.【答案】

解:3.14×(6÷2)²×4

=3.14×36

=113.04(立方厘米)

113.04×3÷(3.14×6²)

=113.04×3÷113.04

=3(厘米)

答:圆锥形容器的高是3厘米。

【解析】【分析】水的体积是不变的,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然后用水的体积乘3,再除以圆锥的底面积即可求出圆锥的高。

30.【答案】

解:3.14×(12÷2)2×10×

÷(30×20)=0.628(cm)≈0.63(cm)

答:长方体木盒中会平铺上大约0.63厘米高的沙子。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圆锥形沙漏里装的沙子体积,用公式:V=πr2h,当沙子漏到长方体木盒中时,长方体木盒里沙子的体积不变,用长方体木盒里沙子的体积÷长方体木盒的底面积=沙子的高度,据此列式解答。

六、作图题

31.【答案】

(1)圆锥

(2)解:在适当的位置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ABC放大后的图形(图中红色部分)

(3)解:在适当的位置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图中绿色部分).

【解析】【分析】(1)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任一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圆锥;

(2)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ABC放大后的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的每一条边扩大2倍画出图形即可;

(3)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就是将长方形的每条边缩小2倍画出图形即可。

七、综合题

32.【答案】

(1)433.32;565.2

(2)169.56dm2

【解析】【解答】解:这根木料的底面半径是6÷2=3dm;2m=20dm;(1)这根木料的表面积是6×3.14×20+3×3×3.14×2=433.32dm2,体积是3×3×3.14×20=565.2dm3;(2)如果将它截成4段,就相当于把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增加2×3=6个圆的面积,即6×3×3×3.14=169.56dm2。

故答案为:(1)433.32;565.2;(2)169.56dm2。

【分析】圆柱的底面半径=圆柱的底面直径÷2;

(1)木料的表面积=木料的侧面积+木料的底面积×2,其中木料的侧面积=木料的底面周长×木料的长,木料的底面周长=木料的底面直径×π,木料的底面积=木料的底面半径2×π;

(2)把一个圆柱截成4段,就是把这个圆柱切了3次,每切一次就增加2个底面,所以木料增加的表面积=切的次数×2×木料的底面积。

33.【答案】

(1)解:表面积: 3.14×4×6+3.14×

×2

=75.36+25.12

=100.48(cm2)

体积: 3.14×

×6

=3.14×4×6

=75.36(cm3)

(2)解:3.14×

×6-

×3.14×

×3

=3.14×6-

×3.14×3

=3.14×(6-1)

=15.7(立方分米)

【解析】【解答】(1)

表面积: 3.14×4×6+3.14×()2×2

=12.56×6+3.14×4×2

=75.36+25.12

=100.48(cm2)

体积:3.14×()2×6

=3.14×4×6

=12.56×6

=75.36(cm3)

(2)3.14×()2×6-×3.14×()2×3

=3.14×6-×3.14×3

=3.14×(6-1)

=3.14×5

=15.7(立方分米)

【分析】(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用公式:S=πdh+π()2×2,据此列式计算;

要求圆柱的体积,用公式:V=π()2h,据此列式计算。

(2)观察图意可知,要求这个图形的体积,用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个图形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圆锥的体积公式:V=πr2,据此列式解答.八、应用题

34.【答案】

解:圆锥和圆柱的面积共为:3.14×(18.84÷3.14÷2)2=28.26(平方米),所以圆锥和圆柱的总体积(即粮仓的总容积)为:

×28.26×0.6+28.26×2=62.172(立方米),稻谷的质量为:600×62.172=37303.2(千克)。

【解析】【分析】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相等,用底面周长除以3.14再除以2求出底面半径,再根据圆面积公式计算底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根据公式计算出体积的和就是装稻谷的体积,再乘每立方米稻谷的重量即可求出装稻谷的总重量。

35.【答案】

解:15×15×15÷(3.14X

202)≈2.7(厘米)

【解析】【解答】水的体积:

15×15×15

=225×15

=3375(立方厘米)

3375÷(3.14×202)

=3375÷(3.14×400)

=3375÷1256

≈2.7(厘米)

8.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八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1.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2.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1.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2.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9.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九

第六单元检测题

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4分)

A.烘干(hǒng)衣橱(chú)火柴梗(gâng)

B.蜷曲(quán)账簿(zhàng)勺子(sáo)

C.魁梧(guǐ)怨恨(yuàn)魂魄(hún)

D.火焰(yàn)发霉(mãi)熬过来(áo)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9分)

克: A.能B.攻下C.消化D.克制

①攻无不克;战无不胜。()②奶奶克勤克俭地持家。()③他克服困难,终于完成了任务。()操:A.持拿B.掌握C.锻炼D.劳心费力

④在学校里,我们每天坚持做广播操。()⑤为了我的成长,妈妈操了不少心。()服:A.衣裳B.相信、听从C.承担D.吃E.适应

⑥医生对我说:“要按照服药,病很快就会好的。’’()⑦爸爸到西藏工作,开始时水土不服,常常头晕。()急:A.急躁B.很猛烈C.紧迫、紧急

⑧快开门,我有急事!()⑨这里的水,水深流急。()

三、用直线将下面的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4分

翠色雄伟回答得透彻

峰峦欲流讲解得仔细

波澜壮丽理解得清楚

四、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

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6分)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A.泰山的壮观景象B.庐山的壮观景象

C.黄山的壮观景象D.华山的壮观景象

②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A.赤壁大战B.草船借箭C.三顾茅庐D.负荆请罪

③“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中”的“李杜”指的是

A.李白和杜牧B.李商隐和杜牧C.李白和杜甫D.李商隐和杜甫

五、为下列句子选择相应的句子。(12分)

①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

③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骑红尘妃子笑,__________________。

⑥一身转战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

A.化作春泥更护花B.吹尽狂沙始见金C.为有源头活水来

D.游人只合江南老E.一剑曾挡百万师F.无人知是荔枝来

六、按要求不重复地写适合下列情境的警句、格言、诗句、谚语、对联。(各三句)(9分)①当你和朋友分别,依依不舍时,于是吟起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学习?”这是我们每个同学都思考过的问题,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知道珍惜时间,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实践。(5分)

小学毕业在即,请你为最好的朋友写一段同学录,让这些温暖的话永远铭刻下你们的友谊。

八、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8分)

从入学到现在,身边的这棵槐树已经增添了六个年轮。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响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我眼前又浮现出引人入胜的课堂。热火朝天的劳动,有趣开心的郊游,你追我赶的赛场„„

①找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

②用“~~~~~”画出文段中的排比句。

③请你发挥想象,仿照文段末句的形式,补充一些内容。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我和凡卡比童年

——读《凡卡》有感

每个人都有童年,但每个人的童年却不大一样。比如我和凡卡,我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充满着欢乐和美好,像美梦一样甜蜜;而凡卡的童年是苦难的童年,只有饥饿和痛苦,像掉进无底深渊。我和凡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凡卡从小就给资本家做工,吃不饱,穿不暖,早晨啃一块干面包,中午只有一碗稀粥喝,这么点吃的东西,就是让一个成天睡

④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空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⑤“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在字典中,“酷”有以下解释:①残暴;②程度深。在“酷暑”中应取____的解释;在“残酷”中应取____的解释。

⑥读了《凡卡》一课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

十、习作。(30分)

①学习了《凡卡》一文,你一定有许多感想,那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②人类为了自己享受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在恐龙时代,平均每1000年才有1种动物绝种;20世纪以前,地球上约每4年有l种动物绝种;现在每年约有4万种生物绝迹。近100年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超出其自然灭绝率的l000倍,而且这种灭绝速度依然有增无减。读了以上这段文字,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我们该怎么办?请你围绕以上内容,大胆展开想象,500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儿?就此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任选一题作文。

参考答案

一、D

二、①B②A ③C ④C ⑤D ⑥D ⑦E⑧C ⑨B

三、略

四、①B②D ③C

五、①C ②A ③B④D ⑤F⑥E六、七、八、略

九、①(1)B(2)B

②快乐严寒热情狭窄浪费关爱

③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沙皇统治吃得好穿得好许多社会主义

④,?。

⑤Kkù②①

10.新课标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十

第2节

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8的乘法口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学习2——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主编出8的乘法口诀。

2.利用规律、顺口溜记忆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渗透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熟记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这三句乘法口诀。

三、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编口诀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扑克牌、口算纸、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狗跑的图片,复习旧知识

请你观察小狗是怎样跳的,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自己填一填吗?

让学生独立地把准备题填完全,并说一说每一格所填的数是由几个8连加得到的。

求几个8相加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1)复习“几个几”乘法意义。(2)为学生编口诀作好孕伏。(3)为学生形成运算能力打下伏笔。

需要注意的是,事先计算出结果,如果提前孕伏,学生在编制口诀时多样化的策略就不能充分体现,原因是口诀的结果早已出示,学生不用在去想。】

(二)师生共同编制8的乘法口诀

1.教师引导编制8的乘法口诀

出示例2的主题图。

我们一起看学校军乐队训练时的情境。

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军乐队分成8个组,每组有8人。)

(1)先看第一组有几人?这是几个8?1个8是多少?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8×1=8

1×8=8。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

教师板书:一八得八。

(2)要求两组有多少人,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8×2=16

2×8=16。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

教师板书:二八十六。

2.学生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你能根据这幅军乐队训练图的情境,继续一边列式一边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请学生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

3.组织学生交流编口诀的情况。教师板书。

揭示课题:这些口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8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身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考虑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社会经验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办法,获得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

【学情预设:口诀的编制,一般情况下是采用相邻的两句口诀,积一句比一句多8来编的。而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6个8+1个8=7个8;48+8=56,七八五十六;

(2)4个8+3个8=7个8,32+24=56,七八五十六;

(3)7个7+1个7=8个7,49+7=56,七八五十六;

(4)3个7+5个7=8个7;21+35=56,七八五十六;…

其它口诀(略)】

(三)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提问:请你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1)8的乘法口诀,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积总是相差8;(2)8的乘法口诀的积全部是双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1,积就增加8。】

(四)记忆口诀的方法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口诀,提问:如果忘了其中的一句口诀,怎么办?比如三八得多少,这句口诀忘了,怎么办?

【学情预设::某一句口诀忘了可由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加8得出。三八得多少忘了,可由二八十六的得数16加8得出24。】

2.让看学生黑板上的口诀,自己小声背一背。看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五)巩固练习

75页

做一做

1.五八(四十)

二八(十六)

八八(六十四)

(三)八二十四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2.8×3=24

4×8=32

8×6=48

7×8=56

5×8=40

8×2=16

3×8=24

8×8=64

说一说计算每一题用的是哪句口诀。

3.动画:8的乘法口诀转盘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个8

8×1=8

1×8=8

一八得八

2个8

8×2=16

2×8=16

二八十六

3个8

8×3=24

3×8=24

三八二十四

4个8

8×4=32

4×8=32

四八三十二

5个8

8×5=40

5×8=40

五八四十

6个8

8×6=48

6×8=48

六八四十八

7个8

8×7=56

7×8=

七八五十六

8个

8×8=64

上一篇:诗意的呼唤下一篇:秋天的雨二年级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