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一个价值增值的知识企业(2篇)
1.BP:一个价值增值的知识企业 篇一
(一) 价值增值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价值增值” (Value-added) 的研究轨迹是沿着“效率→效益→价值链优化”发展的。到21世纪, 价值增值研究轨迹转入了市场增加值-经济增加值-价值链。随着价值研究的新领域的开拓, 如价值群-价值网络-价值星空, 也揭示了价值增值研究的新轨迹。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价值增值 (Value-added) , 从广义上看, 包括商品价值的全部价值 (生产资料的耗费c+人力资本v+剩余价值m) ;从新增价值来看, 只包括人力资本v+剩余价值m, 因为抽象劳动 (活劳动) 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资料的耗费c只起到转移价值的作用, 新增价值必然等于商品的价值w超过其生产资料的耗费c的部分。价值工程 (Value Engineering) 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价值增值 (Value Improving Practices) 是指在能给项目带来增值的价值工程方法, 旨在去除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价值的投资活动, 并通过价值增值方法, 降低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和项目寿命周期成本, 增加项目净现值, 从而最终达到降低项目投资费用的目的。市场增加值 (MVA) 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价值与这家公司的股票与债务调整后的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企业变现价值与原投入资本之间的差额, 它直接表明了一家企业累计为股东创造了多少财富。经济增加值 (EVA) 是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基于剩余收益思想开发的新型价值增值概念。从算术角度说, 经济增加值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 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经济增加值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 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科洛特 (Kogut, 1985) 在《设计全球战略:比较与竞争的增值链》中认为:价值增加链即厂商把技术同投入的原料和劳动结合起来生产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就整个价值链而言, “价值链增值”是价值链最终产出扣除价值链作业投入的差额;对价值链上的某企业而言, “价值链增值”就是该企业对整个价值链增值的分享额。由于这种分享的过程是通过目标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价格调整来实现的, 因此, 目标企业的价值链增值也等于该企业从客户取得的收入扣除其从供应商取得的投入后的余额, 该价值增值也可以称之为“企业价值增值”。
(二)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企业所具有的潜在获利机会, 无论它由创新、技术、知识产权还是知识产权产品或服务等形式表现出来。知识产权自身的价值就是知识产权带来的现实与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本文的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就是指由知识产权带来的现实与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与为获得该价值相应的投入之间的差额。由于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与产权的结合, 而技术创新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创造, 同时, 产权的强制保护带来了垄断收益, 因此, 上述价值增值差额也就同样包含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加值与产权垄断的超额收益。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的特征: (1) 知识产权价值增值是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中间目标。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经营上的合理安排, 采用最优的经营策略, 在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 使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达到最大, 实现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财富最大化。但在实际管理中, 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只是一种正确的管理理念, 缺少实现的手段, 因而并不能成为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的现实目标。而由于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具有实现的手段, 包括提供有价值的创新与知识产权, 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等可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长与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要求, 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增值成为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中间目标, 与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2) 知识产权价值增值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由于知识产权价值是一种现实或潜在的获利机会, 而在不同的环境下这种获利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增值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知识产权在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各环节的运作来看, 知识产权价值增值主要可以表现为创新增值、产权增值、资本增值、产品与服务增值等。
二、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及其模块划分
(一) 模块化概述
模块就是一种标准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具有与外界互动的界面的子系统, 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为一个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按照模块的功能可以将模块分为标准模块和功能模块, 或者基础模块和结构模块。模块的分类大多针对有形产品而非无形服务。把复杂的系统拆成不同的模块, 并使模块之间通过标准界面进行信息沟通的动态整合过程就叫做“模块化”。模块化的条件一是模块化的操作界面必须能够详细说明并且可分解。二是模块化对于用户相关产品特性的修改必须是分离操作的。如果有进一步的更新需求, 也必须是分离操作的。
(二)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内涵
(1)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概念。知识产权价值是作为智力劳动产品的知识产权, 在同时具有创新性与排他产权的情况下, 所能给企业带来的有用性、重要性或积极作用。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也就是企业运用战略定位、组织管理等手段, 对知识产权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实现、价值维护、价值分配等加以管理, 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创新。知识产权价值既是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目标, 也是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绩效。 (2)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特征。与现有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的法权式管理相比,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是一种集战略型管理和财务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作为战略型管理与财务型管理的结合,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一方面以先进的价值理念作为战略理念来引导知识产权管理, 将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 另一方面, 将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目标分解为业绩考核财务指标体系, 来对管理过程进行控制及对管理结果进行考核。
(三)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模块划分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流程是指从知识产权生产到知识产权及其产品赋予价值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包括了对外部知识产权的引入、内部知识产权的开发、对研发成果的产权保护、现有知识产权的应用、已有知识产权的全方位保护等多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界限分明的经营活动。从知识产权的价值运动流程划分,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由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及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三个模块组成。 (1) 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是对知识产权价值获取活动实施的管理, 目的是促进企业获取到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价值获取是伴随着知识产权的获取而取得的。知识产权获取是知识产权从无到有的取得过程。由于当今企业都着眼于创新和利用知识产权能力的竞争, 因此, 更快地获取知识产权变得尤为重要。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包括的内容主要为识别企业知识产权需求和采取有效方式取得知识产权权利。 (2) 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模块。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是对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活动实施的管理, 目的是使包含在知识产权中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通过知识产权运用得以实现, 要面对开放的知识产权市场, 需要以知识产权的实施、知识产权的交易和转让为条件, 并始终受到市场因素的制约。因而, 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模块包括的具体内容有知识产权的运用方式、知识产权资源的内外优化整合、知识产权经营增值与利润最大等, 以此来实现权利人的最大利益。 (3) 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模块。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维护活动实施的管理, 目的是不使自身知识产权遭到闲置、侵权与毁损而导致价值流失, 同时也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模块包括两个方面, 不侵犯他人产权以防止企业价值遭到诉讼损失和维系自有知识产权价值不流失。这既需要利用外部的法律制度, 通过明确产权的方式来保护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 防止权利受到侵害, 也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产权价值维护制度, 来保护知识产权价值在经营过程中不流失。
三、基于模块互动的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增值机理分析
(一)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三个模块对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具有不同的作用与效应。 (1) 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在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中, 知识产权获取活动积累了具有创新性及产权权利的知识产权, 从而确认了知识产权初始价值, 使知识产权价值发生从无到有的增长, 是对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的初次确认, 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也就是知识产权价值源泉效应。知识产权价值的来源于技术创新和产权权利, 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源泉效应来自于两个方面:技术创新的价值源泉效应和产权权利的价值源泉效应。 (2) 技术创新的价值源泉效应。现代经济社会里的价值创造主要来自于创新概念。在机会开发的行为中, 创新是一种有效的价值创造实践 (M.Hitt, R.D., 2000;B.Chakravarthy, 1997;P.Drucker, 1985;G.T.Lumpkin, G.G.Dess, 1996) 。研发必须带来技术创新才具有意义, 而“技术创新是一切知识产权价值的源泉”。知识产权价值的原始积累来源于技术创新, 虽然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和微弱, 但它构成了实施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前提条件。技术创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知识产权价值获取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 新产品上市加快;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 研制更有效的生产工具, 大为提高生产效率。 (3) 产权权利的价值源泉效应。知识产权权利是一种排他产权, 使得企业的竞争者进入时要支付高的进入成本, 能够给企业带来排他性生产、销售知识产权及其产品的权利, 企业在现实产品市场上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构筑壁垒, 阻止竞争对手从已受保护的创新成果中获利, 保护自己的市场利益。因而, 知识产权权利成为知识产权价值的又一源泉。
(二)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模块的增值效应
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阶段, 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初始价值, 并使知识产权初始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也就是对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的再次确认。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也就是知识产权价值提升效应。由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知识产权的资本化运营及资产化经营, 因此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模块的价值提升效应也从这两方面表现出来, 即知识产权资产价值提升效应和知识产权资本价值提升效应。 (1) 知识产权资产价值提升效应。由于资产收益存在实体价值带来的收益和功能价值带来的收益的双重性, 作为资产运用的知识产权通过其实体价值的提升和功能价值的提升两个方面来提升其知识产权价值。第一, 知识产权资产实体价值的提升。源于资产的实体价值而带来的资产收益不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其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收益, 仅仅只是由于资产实体供求状况的变化所致。知识产权资产一方面由于其技术的创新性及产权权利的排他性, 使其成为企业的资源性资产, 具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资产具有核心技术优势, 因而具有垄断性, 随着资源性资产的市场供求的变化, 其价值将趋于提高, 决定了知识产权资产可以取得实体性增值。第二, 知识产权资产功能价值的提升。源于资产的功能价值而带来的资产收益是由于资产使用所生产的商品经出售后带来的收益, 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产的增值, 这种收益的增加与通过生产对商品的功能改进或者改变密切相关。知识产权及其产品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多功能的商品、不断创新的商品、具有垄断功能的商品以及具有时间领先的商品, 因此, 通过知识产权资产的使用, 企业获得知识产权功能价值提升的途径有:既提高了产品功能, 又降低了产品成本;在成本不变情况下, 功能有所提高;成本稍有增加, 而功能大幅提高;功能稍有降低, 但成本大幅下降。 (2) 知识产权资本价值提升效应。在作为资本的知识产权的运动中, 知识产权价值经历了三个提升过程:第一, 知识产权价值从商品形态到资本形态的提升。这一阶段将知识产权作为资本直接投入到企业, 在产权层次上配置知识产权。实质也就是将知识产权作为资本作价投资。在作价投资中, 知识产权的价值需要进行评估。一般而言, 作价投资的知识产权价值一般要高于其初始价值, 因此, 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作价投资时得到了第一次提升。在这个阶段, 知识产权价值的提升往往是各投资方协商的结果, 所以其价值增值量往往是有限的。第二, 知识产权价值从资本形态到产业化的提升。这一阶段作为资本形态的知识产权通过与其它产业资本和技术资本结合实现了知识产权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运作,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飞速提升, 知识产权价值随着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而获得提升。这就是资本化运营中知识产权价值再次提升, 是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的主要形式。第三, 知识产权价值从产业化到资本化运作的提升。这一阶段通过以知识产权资本为先导的资本化运营方式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提升。如运用知识产权为先导的企业重组、并购、上市等实现知识产权资本的再增值。这是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中实现价值提升的最高形式。 (3) 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在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阶段, 通过对知识产权实施维护管理, 对知识产权价值产生维持及保障作用, 使得蕴含在知识产权中的初始价值及实现阶段的价值增值不受到侵害与毁损, 是对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的维持确认。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也就是知识产权价值维护效应。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价值的依存体, 保证知识产权的安全性与独占性是维持知识产权价值的基本要求。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维持效应从两方面表现出来:知识产权安全性保护的价值维护效应和知识产权独占性保护的价值维护效应。知识产权安全性保护的价值维护效应。安全性指知识产权不被偷盗及毁损。安全性保护是对知识产权载体的保护以及对人力资本安全的保护。由于知识产权属于智力成果, 决定于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以及人力资本对其拥有的智力与精神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 保护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及其创造积极性, 能维护知识产权价值不流失。知识产权独占性保护的价值维护效应。独占性指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及处分权的独占。使用权赋予权利人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处分权又称许可权, 它赋予权利者以转让出卖知识产权获取报酬的权利, 允许知识产权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交换, 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在市场中以货币的形式得以充分体现, 为知识产权进入市场服务。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及处分权独占性的保护能维护知识产权价值不受侵害。
(三) 基于模块化的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原理
(1) 模块互动下的知识产权价值增值模型。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三个模块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 一方面各模块是彼此分离、独立运行的, 在同样的环境与制度下, 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实现管理模块与维护管理模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运作条件及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另一方面模块之间又具有互动作用, 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管理模块是前提和基础, 具有决定作用, 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管理模块是价值获取管理的承继, 具有反作用, 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管理模块是价值获取与价值实现的保障, 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而言, 任何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模块的作用, 都会阻碍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模块的增值效应是动态变化, 相互作用的。基于模块增值效应及其相互作用, 由此实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值。基于模块互动的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原理如下 (图1) 所示。
(四) 模块互动下的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原理
(1) 知识产权价值均衡增值原理。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三个增值效应是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形成的三个极, 如果有一边不均衡, 将会使知识产权价值获取、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及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的某一极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总体增长。为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稳定增长, 应当遵循均衡增长的基本原理, 同时兼顾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三种增值效应, 不能有失偏颇。 (2) 知识产权价值动态增值原理。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形成的动态原理是指知识产权价值获取、价值实现、价值维护对知识产权价值的增值效应都是在动态循环中实现的。这三方面是环环紧扣不可分割的, 只有当三者有机结合并形成一种良性动态循环时,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才能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目标。如果知识产权在某一模块的增值效应受到阻碍, 都会影响到知识产权价值增值总体效应的实现。因此,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模块都只有以知识产权价值增值为目标形成动态循环, 才能使整个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流程协调运行。
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三个模块的价值增值效应各有不同, 价值增值的方法与重点也有所不同。为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增值的目标, 企业需要将三类模块的增值方法与手段进行模块化组合, 发现能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差异化或提升竞争力的潜在价值改善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做出有利于知识产权价值提升的决策, 提供能促使企业价值增值的知识产权及其产品和服务, 最终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竹泉、逄咏梅、马广林:《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增值创造与分享》, 《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2006年第1期。
[2]徐洪才:《中国资本运营经典案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孙涛:《上市公司价值增值及其度量方法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8期。
[4]M.Hitt, R.D.Ireland, The interse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D.L.Sexton, H.Landstro:m (Eds.) ,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Blackwell, MA, 2000.
[5]B.Chakravarthy, A new strategy framework for coping with turbulence, Sloan Manage.Rev.1997.
[6]P.Drucke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Practice and Principles, Haper Business, New York, 1985.
[7]G.T.Lumpkin, G.G.Dess,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Manage.Rev.1996.
2.BP:一个价值增值的知识企业 篇二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价值增值;评估指标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互联网的应用对如今的社会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已然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因素。基础设施本身不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价值增值,企业需要认真审视组织内部资源、信息技术与人员的协调和匹配,更好的获取和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迅速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信息,将企业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机结合并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的利益。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含义入手,着重分析信息技术为企业价值带来的增值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信息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等活动进行改造。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及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营销、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改造,充分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有效集成和综合管理,逐步优化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水平和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全新的竞争战略,它已经成功的应用与企业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信息技术的良好应用已经成为带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转换经营模式,创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各项业务成本,加快生产技术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价值增值评估指标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也迅速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对其的影响程度也相对不同,因此,信息化的增值作用在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企业的价值具有多元性,按时效不同,企业的价值可分为历史价值、现实价值、潜在价值;按载体不同,企业的价值可分为产品价值、资产价值、科技价值和产权价值。考虑到一般中小型企业产权价值所涉及的因素很少,而企业信息化对大型企业产权价值的增值作用不明显,因此在本文中对产权价值不作研究。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所以,潜在价值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产品价值、资产价值、科技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四项指标作为企业价值增值的评估指标。
1、产品价值。在产品生产环节,企业资源计划(ERP)能根据客户需求制作运作计划,编制主生产计划,进而得出物料需求计划,增强了需求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同时结合应用SCM、B2B、JIT等改造传统生产流程,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因此,本文通过选择产品产量增长率、产品回收率、顾客投诉率、产品功能、性能的改进和售后服务的提升等指标来评估产品价值。
2、资产价值。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最直接表现。通过企业信息系统的财务模块,企业能合理改造应收应付账款业务流程,最大限度防止应收账款回收,留住企业的重要客户,增强企业的信誉度。在营销方面,采用电子商务,在网站上直接进行宣传和交易,减少中介环节,从而降低企业宣传费用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利润率。所以,通过选择利润率、销售收入、成本、资金周转次数等指标来评估企业资产价值。
3、科技价值。企业信息化实际上就是高科技信息产品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高科技产品自身的价值转到了企业价值中。第一,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管理有效性和劳动生产率。第二,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变革,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应变性,提高企业智力资本,并将创新成果转换成经济收入或者其他类型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4、潜在价值。潜在价值是一种隐藏的,在条件成熟时就会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就当前企业形势而言,潜在价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即便是单个企业也很难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因此在本文采用定性的方法将潜在价值与产品价值、资产价值和科技价值结合起来分析评估。
三、企业价值增值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研的形式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产品价值方面。根据调查显示,企业在使用信息化后各项指标都有变化。生产型企业在使用后产品产量增长率提高了3.78%,产品回收率降低了8.10%。有以上数据可知,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企业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有极大的提高,顾客投诉率较之前明显降低。
2、资产价值方面。调查显示,信息化投入使用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8.95%,服务型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10.32%,其他类型企业为6.40%,平均销售增长率为8.56%,平均利润增长率为11.42%。企业应用信息化后,平均资金周转次数提高率为20.14%。各类型企业资产价值总体提高幅度都比较大,其中服务型企业资产价值增长幅度最大。
3、科技价值方面。根据调查分析显示,通过使用信息化前后单位产品劳动时间来衡量,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17%。企业在应用信息化后,企业的管理费用明显减少。总体比较,企业科技价值增加,生产型企业增加幅度最大。
四、结语
本文通過对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的增值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2、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程度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对待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问题,作出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它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的必要因素。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举足轻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优化企业信息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使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睦优.企业信息化与其价值增值[J].企业天地,2005(1)
[2]秦性才,蔡厚清,王方捷.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9(2)
[3]梁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理论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本文是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4DXSKJCX)阶段性成果。
【BP:一个价值增值的知识企业】推荐阅读:
做一个有价值的老师评价06-18
我心中的企业价值观08-13
企业文化是一个是一个企业的灵魂08-26
如何提升企业中的自我价值07-20
施工企业对外承接项目的价值评估论文08-27
企业价值员工事例09-05
企业实现个人价值10-30
《成为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读后感1108-15
企业价值观介绍08-19
企业价值链管理总结汇报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