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系统建设

2024-07-08

软实力系统建设(共8篇)

1.软实力系统建设 篇一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根据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与分析:

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参考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表述,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那么中国的软实力,尤其事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正如前新加坡高级官员李宽冶所说:“只有当其他国家羡慕并期盼能效法该国文明时,该国才具有了软实力。”在加强文明的影响力方面,中国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唐朝见证了中国文明传播于周边邻国的过程,包括韩国、日本和越南。15世纪,郑和下西洋则证明了中国古老文明的力量,同时,也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重要的关系。中国作为亚洲传统的轴心国的地位为自身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丰富的软实力储备。

我们清醒的看到,优势归优势,历史与文化的兴盛只属于过去。只有将这些资源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促进中国和平崛起的核心力量。但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资源在方方面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和阻碍的当今中国的发展。只有清除了这些绊脚石,中国文化才能在通向强势文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举例:评价中国最富有的人的,是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中国所有重大的商业并购事件的,是《金融时报》;评价中国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的行动的,主要是道? 琼斯、彭博社和路透社;总结中国式管理的主要是麦肯锡、IBM 这样一些国际咨询机构,他们向世界发布中国企业是什么样的;分析中国行业财务数据的,是德勤、安永这样的公司;总结中国商业伦理的,是郎咸平这样生在台湾、执教在美国,对大陆的情况有所了解,又了解不多的教授„„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国至今没有出现被全世界接受的商业媒体,即使国内媒体做再多的报道,也不能左右国际商业舆论,不能赢得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话语权。甚至对于发生在中国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的事件,作为离事件发生地最近的中国媒体,也并不拥有报道这些事件的发言权,而远离中国的国外媒体却掌握了主导话语权。这一局面,长期以来令我国有识之士感叹不已,一腔激愤郁结于心而不得舒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南京彭宇案”等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和反思,到底为什么,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会出现当今这个状况。归根结底就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数据令人惊喜,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仍然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总收入仅为3.78亿美元,而好莱坞仅次于《黑骑士》的第二大卖座电影《钢铁侠》一部电影就在全世界获得3.18亿美元的收入。实际上,根据《我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报告(2009)》,2008年美国海外票房收入183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280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电影海外销售几乎只是美国的一个零头。在文学方面,迄今为止,国外民众很少有人能说出一个有名气的中国作家。可喜的是,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我国作家莫言凭借着价高的文学造诣和优秀的作品获得了2012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首位中国作家。而我们的邻国,小岛国日本,早在六十年代川端康成就获得该奖。当然这个奖项只是一个方面不能代表什么,但至少说明在文学方面,我们有些落后于世界。

尽管我国期刊总数迅速增加,但无论是期刊总量和影响力,还是人均拥有期刊数,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比较落后。资料显示,全世界共有期刊20多万种。在世界排名前100种期刊中,美国占57种,在前10位中美国又占据了8席。而中国至今没有一份真正享誉世界的杂志。对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来说,中国的期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没有人阅读期刊而是因为总体水平较低还不能让人们满怀兴致地去品味。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期刊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在企业和品牌方面,中国鲜有公司或商标品牌能像美国的可口可乐或微软那样在全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从电影产业的现状来看,对应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最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的灵魂:社会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自信的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造力提供正确的方向: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不断推出优秀作品,例如近期热播的《脱口秀大会》(展开叙述)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开放包容的产业格局也是关键一步棋:可以表现在学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经济建设上。深化经济开放格局,努力营造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等,这些在文化产业中表现得尤为重要。(举例: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

生态文明也是一方面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软实力系统建设 篇二

一、文化软实力的定义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美国缺少这种文化权力,所以提出来要用软实力。他说的非常坦白,美国就是用拉拢、诱导的办法使别的国家跟着美国走,显然他提出这个软实力概念是为美国霸权主义国际战略服务的。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于展示“中国品格”。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文化软实力是指一种精神力量,是通过文化、价值观、制度等所表现出来的内在能力。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越来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 一) 文化软实力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原因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它是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的名片。现在,文化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有力武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进步,文化与经济互相融合、相辅相成,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也越来越高,谁能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机会,就取决于谁能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谁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 二) 文化软实力是先进的生产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越来越体现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可以说文化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孔圣人” 像前磕头作揖; 很多国家例如美国、韩国、德国、泰国等都建起了“孔子学院”;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话; 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享誉全球。近些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软实力的威力和作用。

( 三)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能让一个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科技发展、社会稳定,必须依靠文化软实力,它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既是文化生产力同时又是国家软实力。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必须全面推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上的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软实力可以提高国家的政治实力,深入推动社会体制改革,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荣辱观保持一致,更好的促进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第一,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一定要加强文化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国家繁荣、民族富强就是要依靠竞争力和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大力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否能提升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影响着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注意吸纳世界文明精华; 还要不断吸取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进行文化交流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从远古到现代,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亚欧的交通枢纽,它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还是一条对外沟通交流的友谊之路; 同样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仅进行商品交易,还进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深刻的影响了文明史的发展。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一次盛大的交流宴会,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北京奥运会促进了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加深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再比如中国诸多海外项目的开展、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成功推广、京剧杂技中国功夫等海外表演、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效应等,这些都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有助于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好的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第三,发展人才教育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得到了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一些优秀人才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对外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知识。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人们也渐渐地开始接触文化艺术教育,通过接触、学习、 领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国目前专门成立艺术院校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也都开设了文化艺术方面的相关课程。在民间,像广场舞、健身操等一系列的文艺活动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都为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打下了扎实基础。可见,发展人才教育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艺衡.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

[2]李君如.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J].人民论坛,2011(31).

[3]刘莲香.关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8(12).

3.我国足球软实力建设研究 篇三

关键词:足球;软实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2-0035-05

Abstract:The football soft power has held up the modern China's "football dream" The development of football soft power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Chinese football drea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decision,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hinese football development path and football soft power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Key words:football; soft power; path[HK]

收稿日期:2014-12-29

[HTH]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研究课题(编号:J12WJ06)。

作者简介:[ZK(]袁航(1980-),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ZK)]

作者单位:[ZK(]1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102;2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250102;3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南250014;4山东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250102

1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2 Shandong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s Science,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3 Qianfo Hill Street Agency of Jinan Lixia District,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4Swimming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ZK)][HT5SS]

[FQ)]

2011年7月4日,韩国民主党党首、国会议员孙鹤圭将带有朴智星签名的足球送给习近平。习近平在会晤中表示,中国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比赛及获得世界杯冠军,是自己的三个愿望。这说明“足球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球梦”的内涵不仅包括竞技成绩等硬实力,还包含通过举办世界杯来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国家社会制度、核心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形态、公众道德品质等软实力。

当下,足球硬实力与足球软实力兼备已经成为世界足球强国的主要特征。足球硬实力是物质的,包括场地、经费、技战术等,而足球软实力包括足球文化、足球制度、管理模式、价值观念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追求“足球梦”的背景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促进我国足球软实力提升的发展路径,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软实力来源于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弗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1990年针对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概念分析。他指出了“硬实力指的是通过惩罚的威胁或回报的承诺迫使他者去做本来他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无论是经济胡萝卜还是军事大棒,长期以来,诱致或强迫他者就范的能力一直是权力的核心要素[1]。”“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身意欲达致的目标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软实力体现的是一种感染力、影响力或使他者效仿的力量;其力量的源泉主要有文化的吸引、政治话语权、外交手段与本国价值观念的感受力等方面,实现的方式是吸引,它展现的是精神方面、文化感染方面与制度方面的整合。

我国著名体育学者田麦久在十年前就曾指出,国际体育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国家或者是地区之间科技、竞技、文化、教育等因素多维组合的竞争与较量,由此,体育软实力的探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专家舒盛芳老师就提出,体育软实力是整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是在体育领域里产生的,或者通过体育运动的某种具体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以促使其他国家受到影响和感染而产生的一种能力,因此只要是在体育领域或通过体育运动的某种具体活动所表现出的思想、文化吸引力和产生的精神力量都应该属于体育软实力的范畴[2]。而足球软实力作为体育软实力的一部分,结合足球的内涵,笔者认为足球软实力是相对于足球运动的资源、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无形要素,指在整个足球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足球文化、全员的素质和形象、组织与制度和社会责任所表现出来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促使他者受到影响和效仿的一种以引力、导向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共同构成足球运动的整体实力,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其中硬实力是基础,而软实力是足球运动硬实力发展的前提,并影响着足球硬实力效能的发挥,对足球运动整体实力的评价不能仅从硬实力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软实力对足球运动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

2近现代中国的“足球梦”

足球虽然起源于我国古老的民间游戏——蹴鞠,但现代足球运动却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在19世纪的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我国北京和上海的一些教会学校开始出现早期的现代足球运动。1901年,上海圣约翰足球队成立;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足球队成立;1908年,香港南华足球会成立。足球不仅是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其意义远远超过项目本身。足球对于民族振兴之意义早已被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1912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养成共和国健全的人格”的主张,坚持 “完善人格, 首在体育”[3],他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开设了足球等体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当时的旧中国饱受屈辱,中华民族文化与帝国主义文化、封建主义文化的矛盾十分尖锐。在此“大历史”的背景下,“东亚病夫”的民族隐痛和不堪屈辱的内在诉求促使我国当时形成了自强奋进的足球文化。当时的沿海侨乡和大城市的学校已开始开设足球课程,足球社团活跃,足球比赛频繁,足球人口聚少成多,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球员,如“穿花蝴蝶”叶北华“亚洲球王”李惠堂等。1913年至1934年,中国足球队连续参加了十届远东运动会,获得了9次冠军和1次亚军,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极大振奋了国人精神。可以说,足球软实力的提高托起了近现代中国的“足球梦”, 这只“看不见的手”为我国足球带来了强烈的、具有延续性的触媒效应变化。

经济基础毕竟是足球硬实力发展的决定因素。1936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由于国民政府拨款远远不足,足球队提前2个多月远征东南亚,赚取门票收入,使得很多队员伤病缠身,难以休息,最终获得第12名。1948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伦敦奥运会,小组赛即被淘汰,东凑西借才算解决了返程经费,境遇可谓凄凉。由上可见,足球硬实力需要软实力来促进,足球软实力也要靠硬实力来支撑。

3发展足球软实力是实现当代中国“足球梦”的必然选择

1956年,毛泽东在接见南斯拉夫足球队时说:“现在输给你们,也许要输12年,能在第13年打胜仗,也很好”[5]。这句话可以解读为毛泽东为当时的中国足球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他指出了足球竞技成绩只是一个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不是优先发展的目标。最需要优先发展的是建设足球软实力,包括培育先进足球文化,创新足球管理制度,提高足球审美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强化足球道德建设等。唯有如此,才能持续提高足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扩大足球人口数量,提高大众足球水平,实现足球竞技水平的新突破。

1994年,我国足球开始了职业化道路。由于改革开放后“大历史”的背景不复存在,关注“小命运”这一文化全球化的新表征开始扎根发芽。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包括足球裁判员的信仰、教练员的信念、球迷的观念、球员的生活方式等,这些冲击在足球联赛市场化和足球产业商业化进程中进一步恶化。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驱动着从业人员开始了足球资本的追逐,我国追求“足球梦”的道路开始出现了偏差。足球制度、文化、道德建设的滞后致使足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落千丈,忽视足球软实力建设的功利道路最终让我国足球水平从“亚洲一流”沦落到“ 亚洲三流”。

2009年10月16日,胡锦涛握着容志行的手说道:“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与比赛成绩相比,胡锦涛更看重足球运动体现出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这正是足球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足球软实力是实现当代中国“足球梦”的必然选择。

4“抓两头,促中间”是实现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沉沦的三大球,已经成为人民的心头之痛”[6]。实现“足球梦”的关键在哪里呢?鲁迅在1907年的《文化偏至论》里提到:“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事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7]。”通过鲁迅这句话可以看出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国家体委曾在1954年派出青年足球队去足球强国匈牙利学习先进技术,这足以证明“儿童青少年球员”事关基础与全局。新中国体育的奠基人贺龙元帅在1964年说过:“三大球上不去,我死不瞑目。”当时,国家体委根据贺龙元帅的意见确定了在10个城市和地区重点开展足球运动,开始了包括“中小学为开展群众性足球活动的主要基地”在内的全盘努力。到1964年底,几个主要城市已有50%左右的中小学建立了足球队;甲、乙两级联赛的升降级制度也得到了恢复;全国的乙级队达到了86个。

2014年1月,《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3)》提出要使足球运动更加普及,足球人口显著增长;各级男女足国家队竞技水平稳步提高,努力缩短与亚洲最高水平的差距等目标,这与50年前贺龙元帅铺垫的足球发展道路何其相似!

60年弹指一挥间,抛开足球竞技成绩不谈,我国儿童青少年球员的数量现状又是如何呢?通过表1可以发现,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不仅踢球的人数少了,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也少了。足球的凝聚力、吸引力下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和认识这只“看不见的手”呢?

2006-2010年1996-2000年5万人61万人177万人221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足协官方网站。

1993年,巴西体育部长济科积极制定新的体育法(俗称“济科法”),1998年,球王贝利对“济科法”进行了修订(俗称“贝利法”)[8]。 “济科法”和“贝利法”的推行使巴西足球为世人瞩目,成为世界第一球员输出国,赢得2014年足球世界杯主办权。“足球王国”的成功之路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高层次足球专业人才这一“火车头”群体,那么我国高层次足球专业人才的现状又是如何呢?通过比较中国、日本、韩国在亚足联、国际足联任职情况可以看出,2013年我国内地在亚足联的任职人数是12人,而韩国是13人,日本是16人;我国在国际足联的任职人数是6人,而日本是10人。我国不仅在亚足联、国际足联任职的人数少,而且担任的职位大多边缘化。韩国自1994年至2010年担任国际足联执委长达16年之久,日本自2002年至2010年担任国际足联执委也有8年,而我国从2011年才开始有人担任国际足联执委一职。这反映了我国缺乏足球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火车头”的缺失成为实现足球梦想的短板。

足球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我国却接二连三的上演“足协领导涉贪入狱”“武汉光谷退出联赛”“上海申花主动领牌”“卡马乔天价合同漏洞”等一系列失信于民的事件,遮蔽了足球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我国应在重点发展儿童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基础上,尽快完善高层次足球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促进校园联赛、职业联赛的运行与管理制度的提升,为培育健康足球文化注入正能量。衡量和判断足球发展水平的两项基本标准是群众足球的发展水平和足球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抓两头,促中间”是实现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5我国足球软实力发展路径

51弘扬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是足球软实力的灵魂。公平竞争是伴随着竞技体育的产生而产生,但其内涵是在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完善的。古希腊体育中的公平竞争是带有阶级性的狭隘的公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公平竞争已经成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念得以传播。公平竞争是足球软实力体系的灵魂,也是足球魅力之所在。在足球比赛中,现代足球规则为公平竞争提供了基本条件,符合公平竞争的行为会得到尊重与赞扬,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会得到谴责与处罚。

足球软实力建设需要不断地与有悖于公平竞争的行为思想做斗争。我国“足球梦”屡屡受挫的原因固然复杂,但足球从业人员不遵守公平竞争思想、不遵从职业道德、不畏惧法律法规的偏颇行为与违法乱象是其原因之一。例如,1999年的“渝沈之战”是极少数足球管理人员、裁判员与球员不讲职业道德而联手制造集团化假球的典型案例。由于公平竞争精神的缺失、职业道德教育的薄弱,我国足球联赛中“官哨”“昏哨”“黑心哨”层出不穷,“假球”“ 赌球”“ 默契球”屡禁不绝,俱乐部面对不利于自己的裁判吹罚、足协惩罚时做出罢赛、逼宫、退出等行为更是让足球领域乱象丛生。这些有悖于公平竞争、体育道德甚至社会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足球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导致了我国足球竞技水平和足球人口数量不断下滑。如果足球从业人员不能保障公正公平的比赛环境,不提倡尊重包容多元的足球文化,不体现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足球事业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足球梦想也就难以实现。

52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的足球价值观核心

追求卓越是竞技体育精神的一部分,成为竞技体育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化心理动因。顾拜旦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强”[9]是运动员对自己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足球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凝聚力和吸引力远高于其他运动项目,原因就在于团结一心、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永不言败是竞技足球价值观的核心。球队的精彩表演让球迷如痴如醉,而球迷喊出来的“加油”“必胜”“雄起”等充满活力的词汇,更是体现了足球经久不衰的普世价值。

由于足球运动的独特感染力,公众对足球的热情极高,他们在参与足球运动和欣赏足球比赛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体会到足球比赛中价值取向,所以足球越来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念、社会管理制度、民众道德品质、民族传统文化等。因此,我们应重新发现足球的价值认同,重视比赛过程质量,淡化比赛胜负结果;重视足球的教育功能,淡化足球的政治功能。

[JP+1]2013年6月15日,中国足球队1[JX-4]:[JX4]5负于泰国队,被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视为不能忘记的耻辱日。这场比赛中国队没有表现出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没有体现出追求卓越的积极进取,没有发扬出永不言败的无畏精神。苏格拉底曾指出:不能表现身体的力量和美是一种耻辱[10] 。运动者在体育中不断地更新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使人在肉体和精神上不断趋向健康、趋向和谐、趋向完美[11]的价值追求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反之则会遭到社会的唾弃与谴责。[JP]

53构建与中国文化相匹配的足球文化

足球运动能持久不衰,令人痴迷,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教育功能是其重要的源泉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足球队先后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2年世界杯、2008年奥运会,不仅比赛成绩不理想,也没有显现出良好的文化内涵。例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被外媒评为最没有进取心的球队,2002年世界杯被俄罗斯媒体评为“匆匆的过客”等。球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拼搏信念,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着球队的精神,也感染着广大人民的情绪。足球比赛的胜利是重要的,但更能震撼人心的是足球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如分工合作、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不畏强手、永不放弃的奋斗信念,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职业道德等。这些精神潜移默化地激励、教育、感染人们欣赏足球,热爱足球,理解足球,理解人生,激发强烈的民族感情。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有着深厚的足球文化理念。巴西的足球理念是让所有热爱足球的人知道如何生活;英国提出了把足球运动员培养成为会踢球、受欢迎的人,而不是机器;阿根廷足球知道理念是让孩子们原理犯罪和毒品。足球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地球足球发展的强大推力。而没有文化底蕴的足球是没有精神、没有秩序、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的足球,也就没有发展前途。看看国内赛场上的假摔、为了赢球而不择手段的暴力行为、打架,只让大家看到了足球的丑态,而反观国外五大联赛的赛场上,更多的表现是被撞后迅速爬起来继续比赛,表现出了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对于裁判的误判,国内的队员和教练是不理智的一拥而上,无理地理论或者质问,而国外则更多地是先继续努力拼搏踢球。良好的文化内涵是我国足球软实力的外显。如果说竞技水平是硬实力,那么足球文化就是我国足球未来发展的软实力。足球魅力的表现是多元的,既有比赛的胜负,也有震撼人心的人文精神。注重文化、提升内涵是建设足球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必须把竞技足球融入学校教育之中才能实现。校园足球可以让爱足球的孩子读好书,也可以让爱读书的孩子踢足球。体教结合在美国已经蔚然成风,但“体教结合”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4创新足球制度

制度的创新是软实力建设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足球软实力需要一种有生气、诱惑力、有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文化。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研究足球规律,科学发展看待足球现象。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一向注重教化。但中国足球文化由于后进的缘故,常常跟着欧美足球的各种文化转,有时还具有相当的盲目性。跟国外足球赛场内外行为的一味模仿催生了我国足球暴力行为,“黑哨”“下课”“假球”等词汇充斥着反主流意识。此外,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比赛等同于胜负的惯性认知,足球审美意识的缺失,教育属性的弱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也诱发了足球暴力行为。

这只“看不见的手”看似无序,其不可捉摸的背后是有效制度的缺失。我国足球软实力的发展非常需要一种有生机、有活力、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而这需要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西甲、意甲、英超等靠公平、有效、先进的足球制度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模板。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制度创新,则必然导致足球联赛失去创造性,走向平庸。因此,创新制度是发展提高足球软实力的重要措施。

55强化体育媒介在境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JP+1]一个国家足球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的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足球软实力要想发挥作用,除了要依靠专家学者提出新理论之外,对新理论的广泛传播并被社会大众所认同也是软实力产生影响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通畅的信息传播通道。我们不仅要面对国内受众还要针对国外受众,做到和他们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到消除中西受众之间的误解、分歧和冲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宽容;做到借助足球赛事巧妙地传播中国文化;做到在足球活动中塑造良好的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我国传媒界应借助多种渠道和多种传媒,将我国的足球文化软实力辐射到世界范围,以期产生更多的国际影响力。[JP]

6小结

“足球梦”的实现有待于足球软实力上的繁荣,发展足球软实力不应以国外的足球文化、制度、价值观念为标尺来衡量它,而要看它是否给中国“足球梦”的实现带来正能量。足球有着自己发展的根本规律,我们应当用理性的眼光来重新衡量足球的一切。

参考文献:[HT5"SS]

[1]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63

[2]舒盛芳体育软实力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08(2):67

[3]杨正云毛泽东体育思想初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2):94-97

刘捷近现代中国足球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2):50-52

[5]汪智毛泽东与体育[N] 解放军报,2003-12-22

[6]钟文重振三大球,不能光说不练[N]人民日报,2010-08-28

[7]鲁迅新诠详注文化偏至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116-117

[8]张海军,等巴西竞技体育发展的赛场文化背景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1):94-96

[9]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83

[10]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18-20

4.装配车间班组建设加速提升软实力 篇四

这里,精美别致的汇报幻灯,无不表达了员工追求卓越,尽善尽美的决心和信心。

天地西北煤机装配车间,承担着西北煤机各种型号皮带机的装配、喷漆生产任务的最后一道工序的主要生产车间,所有的班组都按照水准配置和理念建设,已取得过众多“市字号”头衔(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十佳班组等)。在公司内外员工纷纷前来学习、考察的锦绣花团之下,是躺在荣誉的花环下洋洋自得,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挑战新高?装配车间选择了后者。高起点的规划设和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由于“年轻”,积淀不足,面对公司的高期待——成为皮带机生产基地的班组建设旗舰和行业班组管理标杆——仍然存在着差距,软实力需要加速打造。

装配车间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为紧跟天地西北煤机“打造国际一流的散料输送系统制造商”的形势发展要求,2013年,装配车间彻底确定了班组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提升班组管理等软实力,通过坚持按季度举办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适时安排、组织班组长参加厂内外的各种经验交流,促进班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升车间管理水平,打造同行业竞争力。

12月9日,装配车间举行了今年第一次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8个班组的班组长围绕各自班组工作特点,从不同侧面交流在班组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会上,各班班组长以“六型班组”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在创建“六型班组”班组中的经验做法;讲述了班组如何立足生产现场,运用班组建设的标准及制度循环,不断改善提升班组管理水平的体会;就班组运行日常管理运行来说,实现班组发展,员工进步的方法等一系列班组管理方法,交流了心得体会。钳工三班班长郭

晓峰深有感慨:“每个班组不一样的经验、不一样的方法,通过经验交流会,使我受到了很好的启发,今年有幸被评为十佳班组长,这将促使我今后更好地开展班组建设、带领班组成员为车间打造标杆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装配车间表示,通过班组建设经验交流,必将促进各具特色的班组建设活动更加深入、持续的开展下去。

装配车间 雷鹏君

5.浅谈校园之文化软实力建设 篇五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支撑性实力,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的普遍认同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软实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导向力。民族的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可视为“软实力”。其实,“硬实力”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就是指蕴含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精神力量。“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软实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传导性和穿透力,能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不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有“软实力”与“硬实力”的问题,一个企业,一所学校,照样存在着由“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构成的综合实力问题。

当我们借助“软实力”与“硬实力”之分来探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课题时,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许多学校在“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方面严重失衡,“硬实力”被高度重视,而“软实力”被严重忽略,从而陷入举步维艰的状态。进一步思考也不难发现,具体化到一所学校,“软实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学校的“文化力”!或者说,要提升学校的“软实力”,要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下大力气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冯骥才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但却直接关联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则不打自垮。江苏无锡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指出:“我们都在用心、用力地发展我们的学校,但我们尚未真正领悟‘软实力’的力量。”“软实力”在相当大程度上就是学校的“文化力”。当前,我们许多学校对“硬实力”高度重视,而对“软实力”则相对忽略。

学校文化是学校建筑的柱子、梁子和钢筋,领导学校发展的最大力量是文化的力量。因此,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构建先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学校的教学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

如今,我们暂且不谈大学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机制,就拿我们一路走过来的中小学谈起,有的学校高考研究搞得轰轰烈烈,有的学校教学改革搞得有声有色,有的学校硬件建设红红火火,有的学校一门心思赶进度、设题海……但有一个问题却让我思考了很久:重点中学如果抽掉“中考”与“高考”后还剩下什么?所剩无几!

当我们从文化的视角考察学校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学校存在“没有文化”的怀疑!或许有人会反驳说,学校是传承文明的地方怎么会没文化呢?但千真万确,“学校没有文化”的尴尬早就出现!当

然,“没有文化”是通俗的说法,其真实的含义是:缺乏高品质的文化,或是缺乏超越世俗功利的文化追求!

企业界早就广泛、深入地探讨企业文化,并达成一个共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要是你家的海尔空调坏了,挂个电话到海尔公司去,公司小姐的回答首先使你有春风拂面的感觉;接着很快就来了维修人员;接着公司又会来电话询问:维修人员到位了吗?他进门脱鞋了吗?他接受你的礼物了吗?……过几天,公司又会来电话询问:您家修过的空调运转正常吗?还需要我们提供哪些服务?海尔公司的员工们胸牌上都写意地画着一张微笑的脸。在海尔园区内,“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人们在海尔人的亲切、友善、温暖、自豪的表情上,清晰地读到了“真诚到永远”这五个大字!这一切都渗透着海尔人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用户意识、品牌意识,体现着“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的海尔文化。可是,我们的学校呢,真有如此强烈的文化意识吗?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之外,我们的学校还有多少超越了世俗功利,脱离了低级趣味?对于生命的智慧、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审美的感动、创新的激情、儒雅的风范、诗性的世界、责任的担当、庄严的承诺、和谐的氛围、积极的态度、健康的情感还有多少的关注?作为学校灵魂的学校文化,是否已经在有意无意中被丢弃了?

再从管理层面来考察文化。企业管理正悄悄地从经验管理走向制度管理,并过渡到文化管理。确实,最高层次的管理不是制度的管理、不是行为的管理,而是心理的管理、思想的管理、精神的管理、价值观的管理,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管理。面对着忽视文化的刚性管理所带来的人性的压抑与异化,人们开始关注文化管理。我们现在搞课程改革,就是旨在彰显人的主体性,使被压抑和异化的人性得以恢复和成长,其本质就是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一旦确立起了纯正的、超凡脱俗的高品质文化,必定给学校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管理制度就将不再成为师生的精神束缚而变成激励的力量。现在,办学水平的竞争,表面上看是成绩的竞争、规模的竞争、设施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竞争!因为,有了好的学校文化,没有人才也会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进而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失去了文化支撑,师生的精神家园将逐渐荒芜,学校的办学层次将流于平庸,学校将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任何建构精巧的课程改革方案都将在学校层次上变味甚至流产!

中国的学校并不缺少先进的理念,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信仰、承诺、追求和实践。为何执行?执行什么?谁来执行?如何执行?如何保证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执行文化要回答的。而在执行文化层面,又会引发出一对新的文化概念,这就是传承文化(或常规文化)与创新文化。多数学校是常规文化强,创新文化弱。可是如果被执行的只是常规文化,一所学校过三五年都还是老样子;如果能把创新文化融入到常规文化中加以执行,那么,三五年后这所学校从硬件到软件都必定会有显著变化。

学校文化从横向可分为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和行政文化。由于这四种文化都对应着特定的组织,必定会形成相应的组织文

化。那么,我们需要有怎样品质的组织文化才能保证组织的健康呢?我认为,至少要有以下五条:

一、干部表率。

二、团队精神。团队要有“三个信”:信念、信心、信任,“三要素”:目标、纪律、协作。

三、追求卓越。力争一流,不甘平庸。

四、积极思维。积极思维就是倡导即使面临挫折打击,也要努力挖掘其背后潜藏的积极因素,着眼于问题的解决。

五、建设性沟通。也就是出于良好愿望进行的善意沟通。在组织内必定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建设性沟通是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解决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的最有效方法。

学校文化建设,必定要涉及到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也就是上述的精神文化与表征文化的问题,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校园中的每个人都要公平公正地履行职责,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工作中要有竞争意识、目标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和质量意识。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主动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服务,为其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形象是校园中一种流动的精神文化,塑造教师形象就成为校园文化中提升人品位的关键。奉献成就师德。只有具有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恪尽职守、敬业

奉献、爱生如子就成为教师的人格背景和职业文化景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文素养。要让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个人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身行为,不断修正自己。

最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文化理念贯穿教育过程。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根植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中“人”的塑造,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是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的最基本依据,创设一个能够让师生有所发展的空间,我们要努力探究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升华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全体师生建立起积极的思维模式、健康的行为模式、高效的工作方式、友善的交往模式,也就是期待着学校文化本身成为一种改造人的精神、性格、气质、习惯的强大教育力量。先进文化一旦形成,则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和感召力量。这巨大力量具体体现为: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爱国敬业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海纳百川的宽宏气量;勇往直前的竞争意识;诚实守信的合作精神。

6.软实力系统建设 篇六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公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年,公司以“坚定信心、强基固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推行亲情化管理,努力构建“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让每一名员工都感到暖”的企业“暖文化”;积极引导员工开展公益活动,成立了“一米阳光”爱心基金,多次筹措善款捐助困难儿童,传递社会正能量;开展各种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如篮球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三八”文体活动、节日联欢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价值核心。正是依靠企业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功能,正是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京唐港人遇逆境时不馁,遇顺境时不骄,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勇争一流的企业风范,积极投身综合型国际化大港总目标,深入推进装卸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营,加快港口物流、金融板块建设,为唐山港成为我国第四大港口做出了贡献。我们的硬件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仍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在装卸能力等企业硬实力逐步提升的同时,强化员工对自身企业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践行,提升企业软实力,使我们企业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为做强做大做优提供有力的硬件、软件支撑。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港口功能调整、转型升级仍在继续,公司的发展必将迎来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我们既要着力抓市场、抓效益,也要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使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我们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和谐、幸福、创新、坚毅、劳动、感恩的文化传统,不断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紧密融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7.班主任应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 篇七

一、学识影响力

马卡连柯说过, “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薄,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对班主任来说, 更应具备渊博的学识。一是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所任教的学科, 应深入研究、系统掌握, 并不断更新、完善、提升, 做本学科教学的专家。如果连自己的学科教学都难以驾驭, 就难以让学生信服。二是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对自己不任教的学科知识, 也要有所了解, 便于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班主任能辅导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 那学生定会心悦诚服。三是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和基本功, 因此必须认真学习, 精心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四是广泛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性知识。这些知识不一定都精通, 但要有所涉猎。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如能随时引经据典, 出口成章, 那学生定会刮目相看。班主任如果不如学生读书多、知识面广, 其影响力定会大打折扣。

但凡成功的班主任, 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家, 如教育家、著名班主任魏书生, 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名师丁如许, 全国首届十佳班主任、山东省2006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王立华等, 他们所积累的丰富学识让人钦佩。班主任应以这些大家为榜样, 通过读书学习使自己日臻完善, 做一个终身读书、终身学习者。这既是班级管理的需要, 更是个人生命成长的需要。

二、师能影响力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具有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 尤其是要有精湛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卓越的教育教学业绩。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班主任必须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拥护者、推动者、实践者, 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一要精心备课, 做到运筹帷幄。要认真备课标、备课程、备教材、备学情等, 做到进课堂之前万事俱备, 成竹在胸。二要精心上课, 决胜千里之外。导入新课要匠心独运, 讲授新课要脉络清晰, 当堂训练要有的放矢, 课堂小结要总结提升, 让课堂充满精彩和活力。三是精心布置作业, 诊断反馈有实效。作业内容要精选, 题量要适中, 批改要及时。四是创意创新, 让教学过程智慧流淌。课堂设计要打破常规, 教学过程要自然流畅, 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 教学手段要多元化等。五是既会上学科课程课, 又会上班队会课。尤其是班队会课, 要做到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精彩纷呈, 真正成为触动学生灵魂、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德育课。

每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都是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魏书生在外讲课, 面对新环境、新学生, 总能游刃有余, 驾轻就熟, 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班主任要获得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 既要磨炼硬功, 又要改革创新, 既要学习先进, 又应结合实际, 循序渐进, 逐步提升。

三、人格影响力

人格影响力即人格魅力, 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当今社会, 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深远, 更要注重自身的人格魅力建设。

那么, 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崇高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七点:一要公平正义。不管学生长相丑俊、成绩优劣、家庭贫富, 都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在处理班级事务、调解同学纠纷时, 要坚持原则, 公平公正, 不偏袒任何一方。二要诚实守信。要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 不能说话不算数, 食言成习惯。三要与人为善。不管是和同事交往, 还是与学生相处, 要真诚善良, 团结互助, 和谐相处, 不可钩心斗角, 精于算计。四要为人谦逊。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 彬彬有礼, 不可自我标榜, 骄傲自满, 目中无人。五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要求学生遵守的, 自己先遵守,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先做到, 时时事事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六要奋发有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远大的理想, 时刻保持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不能凡事无所谓、消极应付。七要勇于担当。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 敢于负责, 敢于担当, 不能遇事逃避, 推卸责任。

所有教育家、成功的班主任都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一个在人格上被学生鄙视的班主任是不可能让学生喜欢、拥戴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要想从内心深处“征服”学生, 班主任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不断增强人格魅力。

四、情感影响力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普通教师要有爱心, 班主任更要有爱心, 要满含感情地开展班级工作。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爱国家, 爱集体。要时时处处维护大局、维护集体, 不要动辄发表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不满的言论, 从自身利益或者个别现象出发, 利用网络或在公开场合, 甚至在课堂上对集体和个人进行恶意攻击。二是爱天下苍生。要同情弱者、关心弱者, 对国内外因发生地震、海啸、战争、瘟疫等而流离失所、生活困难的人们要给予同情, 并积极参与救助活动。对班级或学校内的贫困学生, 要积极组织或参与帮扶活动, 给学生树立榜样。三是爱教育事业。只有爱教育事业, 才会爱教师职业, 才会爱学生, 才会满含感情地教书育人, 才会献身教育事业而无怨无悔。四是爱每一个学生。班级中, 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各有差异, 要树立“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观, 面向每一个学生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兄妹、朋友, 学习上耐心指导, 生活上悉心照顾, 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关心他们的起居冷暖, 关心他们的思想波动, 和他们手拉手、心贴心、共成长。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情感的力量无与伦比。班主任拥有宽广博大的爱心, 在工作生活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动学生, 学生才能对班主任心存感激, 师生关系才能和谐, 班级管理才能渐入佳境。

五、才艺影响力

有特长和才艺的班主任尤其能得到学生的喜欢甚至追捧, 其班级管理也就增添了无形的力量。因此, 有个人才艺的班主任, 不管是唱歌、跳舞、器乐演奏, 还是摄影、书法、绘画、朗诵等, 都要抓住机会积极展示。课堂、课下、班级文体活动、学校文体比赛等都是展示的舞台。这是拉近师生心灵距离、增进师生情意的重要途径。

8.提高校园软实力,建设美丽校园 篇八

关键词:高校软实力;德育教育;学生质量

G6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对我们高校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本人认为,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提高校园软实力建设。

四年前,笔者曾经和同事一起到泰国曼谷易三仓大学学访一周,感受非常深,短短八天的学访经历,通过与老师学生交流,课堂观摩,座谈研讨,给我留下了非常美丽的印象,就在于其过硬的校园的软实力,给我们高校尤其是当前的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大学可以这么美丽

这次学访,无论是在易三仓大学,还是中途参观的NIDA学院(泰国国家行政管理学院),给我的感觉非常的美。美在哪里呢?

从校园景观上看,校园确实很美,富有南国风光情调,到处是鲜花绿叶和碧水,道路清洁,空气清新,欧式建筑鳞次栉比……,身处校园,好像是在一个大花园中。

但是,我说的美不是这个,因为这种美在很多程度上是靠自然气候的恩赐和大笔的金钱堆砌的,我们国内尤其是北方的高校是无法复制的。

易三仓的美,美在其人文气息!而这些,也正是很值得我们国内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所学习的地方。

(一)易三仓大学学生状况

1.学生家庭富裕,大多是富二代、官二代。易三仓是一所私立贵族大学,上学费用比较昂贵。在贫富分化比较严重的泰国,上得起学的绝大部分都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富二代”,校园停满的学生所开的豪车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给我们的感觉,泰国的“富二代”远远没有中国的“富二代”那么多令人指责的地方。这里的学生给我的感觉大多都很温文尔雅,校园里看不到一个不文明的行为,教室里更是秩序井然。

2.学生成绩一般,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综合素质应该不如我们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泰国易三仓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政策,尤其是留学生,有高中毕业成绩就可以入学,没有我国严格的高考选拔制度。作为私立学校,应该说,无论是泰国本国学生还是来自中国的大量的留学生,其高中学习大都不怎么好,甚至还不如我们职业大学的学习基础,可是为什么经过短短几年的学习,就能够脱颖而出,甚至可以和我国的许多名校毕业生进行竞争呢?我国名校的的学生,可都是来自全国的优秀生源啊!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高职院校借鉴!

(二)易三仓学校政策

在和易三仓大学和NIDA学院教师的交流中,感觉到他们的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我们国内的高职院校先进,比如他们的课堂教学,大多还是传统的模式,课件也远远不如我们老师做的漂亮,他们更没有我们中国那么多时髦的教学改革的名词。但是他们为什么做的还那么好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于他们更为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風。

1.宽进严出,严把学生质量关

易三仓实行严格的学分制,学生选修够学分方可毕业,而每个学分的获得都是非常难的。所以在校园里,看不到几个学生像我们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一样那样悠闲,否则,他们很可能5年后还拿不到毕业证,甚至永远毕不了业。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许多普通高校学习。

2.重视德育教育,纪律严明,贯穿所有课程,设立品行专项分数,品行分不及格,学期专业课重修。

应该来讲,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也很重视德育教育,都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思政德育教学,还是人员配备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是,相对来讲,在具体工作上,我们不如易三仓大学做的到位。我们有必要在坚持原有良好做法的基础上,对易三仓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

受各种原因影响,我国高校,包括我们高职院校,在学生德育教育上,条块分割比较严重,而且缺少统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德育提高过分依赖于思政课的教学和副书记、辅导员的教育。除了也开设德育课之外,易三仓没有我们的繁杂的德育教育制度,他们把学生德育的提高交给了每一位教师的身上,包括专业课的成绩,甚至都有德育的分数。每个教师教学的时候,教室里秩序都非常好,没有迟到、玩手机、戴耳机、吃零食等不良现象。同时,学校规定每个学生10分的操守分,一旦分数扣完,整个学期选修分数都作废,新的学期一切从新再来。

(三)重视软实力建设

易三仓大学给我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其迷人的景观,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其师生文明的行为举止,真正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举个例子:易三仓大学没有我们国内大而统一的食堂,而是把主楼整个一楼几千平米拿出来搞各种商业经营,包括各种餐饮。一到吃饭时间,整个一楼热闹非凡,很多同学都是席地而坐端着饭盒吃饭。可是我们看不到一个清洁工,地板上也看不到垃圾,干净的我们都想席地而坐。还有,校园内汽车的文明行车,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教室里看不到玩手机、喧哗的,无不彰显着我们国内很多教育的陋习。我们国内许多名校的学生,除了学习好之外,在这些软实力上,也大多相形见绌。

因此,作为一所高校,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是远远不够的。决定一个学校实力的,和国家一样,不仅仅是高楼大厦、高端设备、大牌教师,在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的今天,更重要的是文明修养等学校的软实力。

二、对我国高职院校建设的反思

(一)冷静分析,重在落实

冷静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形势,不要盲信权威,走出自己的道路。同时,改革要根据国情、校情展开,分出轻重缓急,注重改革成果的消化和落实。比如我们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做一体化,要根据我们学校师资和实验设备的现状,做出适当安排。

(二)实行宽进严出的教学政策。

随着高考分数的进一步较低,许多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生源的综合水平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滑。我们不能以招生不易为由,放宽毕业生门槛,唯恐生源流失。甚至有的学校,纵容大一的学生一个学期都不来上课,也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还有的院系领导,以各种借口上课时间随便拉学生去干活,帮助学生逃课。其结果是,必将影响更多的学生不安于学业,进一步导致校风的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学校的整体形象和毕业生的声誉。因此,有必要学习易三仓做法,引进学分制和灵活毕业时间制度,实行严格的宽进严出政策。

(三)重视学生软实力建设,

尤其是文明礼貌、环保节能、文明课堂建设。大学课堂上比较集中的不文明现象有:迟到、旷课,玩手机等电子设备、戴耳机、吃零食、随便进出。公共场所不文明的现象主要有:谈恋爱举止不雅、抽烟等。建议学校统一制定相应可行的文明规则,并纳入学生的综合考核。建议实行学生操守分数制度,凡是违背学生操守的,都不得参与评优、评奖学金等。

(四)加强学生德育平台共享

以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综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的融合,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和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定期进行联席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

一是以學生为本,但是不要片面为学生服务,指的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该自由的要给其自由,不该自由的一定不能乱给自由。正如西方人所说,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二是以一线教师为本。很多大学在教师待遇上应该说都不低,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教师更加关注的很可能是一些细节上尊敬。比如,教学楼和实验楼电梯开通、多设置一些热水炉和教师休息室等,事情不大,但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便利。

三、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思

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通过这次学访,我深感我们当前的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如何把教学改革的思路真正转化为现实中的教学成果,还需要我们思政课全体同仁群策群力,设计好每个细节上的工作,从思政课的角度推进学校软实力水平。

首先,进一步加强科研,积极探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规律,借鉴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来。

其次,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尤其是单元设计中的案例分析,一定要做到切合学生实际,能够真正帮助学生 拓展思路、解决问题。

再次,自我立项。以“高职院校提高软实力建设方式方法研究”为题,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借鉴当前国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高校教育进一步改革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这需要我们各级领导、一线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伴随着我们高校校园软实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大学校园将会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上一篇:创意手工教学计划下一篇:阳光总在风雨后议论文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