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内容环节

2024-08-06

高效课堂内容环节(共8篇)

1.高效课堂内容环节 篇一

优化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小学***

2014年4月11日,我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与教学环节改进专题”活动。学习时间为两天,聆听了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西夏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关于区域推进的西峡教学模式的报告;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校长关于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树仁关于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能报告等。其中对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结合自己聆听的报告和搜集整理的资料,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心得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生成背景及成效

与许多地方一样,西峡也一度遭遇县域教育改革的困惑,也曾为面临的教育转型而束手无策,西峡教育界不会忘记在2002年的南阳市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被12次点名,12次点名不是表扬,而是按照不同指标均被排在了最后几名,西峡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上任不久的教育局孙占梅局长决心要解放思想、找准切入点,尽快实现县域教育的突围和转型。2003年12月孙局长带领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及各科教研员赴江苏学习洋思经验,正是这次学习之旅,开启了西峡教改的新篇章。

在实践洋思经验中他们发现,洋思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是教育理念的重大改革,但洋思的课堂依然是老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整堂课仍然是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过于注重学生“答”,忽略了让学生“问”。而他们经认真思考认为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学“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会了发“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在教研室杨文普主任的带领下,在广大教师、校长和教研员的不断学习、借鉴和实践中,他们逐步总结生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试用几年来,该县中招成绩连续四年全市领先,高招成绩连续四年增幅全市第一。不仅如此,近年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辍学、逃学和课堂上的睡觉现象消失了,学生观察、发现、质疑、探究习惯逐渐形成,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或者说课堂操作流程来看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①创设问题情景。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②设置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③学生自探,也就是学生针对自探问题学习文本,自主探究,这里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二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这里的“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提问与评价。操作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②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答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不需要在此浪费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让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③是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以上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在同一堂课中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设疑自探

二、解疑合探二„„等等。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如果说一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这里的“质疑”就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从课本知识向实际应用升华的必由之路,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关键环节,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

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此环节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①让学生围绕本节所学知识编拟一些基础题和一些拓展延伸性习题,教师通过巡视选择有价值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使用。②教师编拟一些基础性试题,作为本节教学任务的“底线”,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基础性习题解决以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让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③反思归纳。也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以上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流程,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习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要真正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三疑三探”似是模式,实为理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或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同课型的不同内容、同内容的不同情景、同情景的不同学生灵活组织教学活动。但就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来看,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设疑自探”环节。①设置的自探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不能太碎太杂也不能太大太空,更不要设置让学生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答案,不需要思考或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②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应“关住”嘴巴,静心察言观色,需要与学生交流时,以个体轻声交流或以态势语的方式进行,给学生以静心思考的环境。但教师也不要以为自探是学生自己的事,要么甩手闲转,要么翻看教案,事不关已。教师要眼亮起来,心活起来,用心用眼捕捉自学信息,适时地勘察学情,督促、引导没有进入自学状态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不要怕费时,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相信在自己的耐心等待下,一个个小脑袋会思出精彩,想出惊喜。

第二“解疑合探”环节。①“解疑”时不要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

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或讨论;也不要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按自探题纲从头到尾重新讲一遍,换汤不换药。既使对于重点问题也不要一味的指定若干个学生回答,张三说罢,李四说,在同一个层次上来回说,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不出来,重点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导致课上不足课下补的不良现象,教师应采取“交流—评价—再交流„„”“朗读—评价—再朗读 „„”的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次次交流评价中激活思维,升华认识,感悟道理。②“合探”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优先学困生,不要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这样就掩盖了学情,学困生会越来越“困”,越来越“哑”,班级两级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空话。另外,“合探”时的小组讨论要定人员、定时间、定主持人、定发言顺序,千万不可一味为了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讨论。

第三“质疑再探”环节,此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无“疑”可“质”的情况。事实上不是学生没有问题,也不是学生不会提问题,而是教师的行为终止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只好胎死腹中了。为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话语中饱含启发学生质疑的意思了吗?眼神中充满希望学生质疑的期待了吗?问学生刚才的设疑是否彻底解决,给学生回顾、反思、自查的时间了吗?另外,质疑再探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可越位代替,问题由学生自已发现、提出,主要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可沿着“学生思考—学生质疑—学生解疑”的思路进行,教师既不要替学生质疑也不要变成答记者问,学生一问教师一答,违背“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第四,运用拓展环节,要讲究实用原则,教师编拟的习题要距离新课最近,最能训练学生新知,不要追求“花哨”,教师一下子设计了四五道题,让学生想一想、讲一讲、演一演、写一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根本完不成,运用拓

展成了一种摆设。另外要给足学生反思归纳的时间和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不要把反思归纳变成教师“一言堂”。

四、考察所引发的思考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虽然立意高远,内涵深刻,但目标明确,方法具体,便于学习,便于操作,适宜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我们作为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真正理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全面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中的操作规程。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在教研活动中认真研讨,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观摩课,展示学习成果,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把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要求落到实处。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尽快推向深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高效课堂内容环节 篇二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环节,实施策略

伴随江苏省“五严”规定的出台, 人们对高效课堂的追逐和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个命题。纵观课改历程, 我们从不缺少理念, 缺少的是落实理念的策略与方法。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具有意义。对于“高效课堂”而言, 如何使其倡导的理念有效落实, 其方法与途径是什么, 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所在。

一、拓展课前预习外延, 构建高效课堂基础

想要让课堂高效起来, 学生在课前需要超前学习,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要尽量自学。学生通过搜集、整理、阅读、思考, 获取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与作者在思想和感情上打通, 更重要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发现并提出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课堂上浅层次感知的时间, 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加快课堂的教学进程。

二、课上灵活变通, 恰当取舍, 促成高效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环节是否优化, 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师生双方的高效, 即教师“高效地教”, 学生“高效地学”, 这才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1. 兴趣奠定高效基调。

如果一个人对认识的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 那他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以精神需要为基础的认识兴趣, 它表现在对语文学习本身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对学习有了迫切的需要, 有了积极的动机, 有了浓厚的兴趣, 有了强烈的情感和坚韧的意志的时候, 身心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课堂是语文教师生命涌动的地方, 教师应摆脱“匠人”的俗气, 彰显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形象生动的讲解, 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 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使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用教学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 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成为我们的忠实“粉丝”。

2. 营造良好的自读氛围。

成功的教学从来不会是远离文本或仅是走过文本。作品意义的生成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交互理解的行为, 教师要做的是,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读氛围,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浸入到文本中,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去感知文本的意义, 体悟文本的思想情感, 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自己体悟、自己琢磨, 发现规律, 变成自己所得。这样自由而不受干扰的阅读胜过多少喋喋不休的讲解啊!

3.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

语文课堂也有突破口和关键点, 要找到能四两拨千斤的地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关键性问题, 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向深层次发展, 以使思考贯穿课堂全过程。学生的任何一次阅读都有明确的目的, 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后有所体验, 这样进行的师生、生生互动才有意义。

4. 真正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有些老师在提出问题后, 只是象征性地给了学生两分钟考虑时间, 就让学生互动交流, 进而提问并解决问题, 学生个体根本没有浸入文本, 还不明白作者的匠心, 就开始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学生必然一片沉默, 无奈之下, 老师不得不抛出答案的一部分或几个关键词以示提醒, 让学生逐渐拥有了“标准答案”的雏形。“这是学生在教师‘引诱’下的群体感悟, 是一种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这样的课堂脱离文本, 完全以老师的分析替代了学生的自我感知。文学讲究“意境在诗外”, 学生只有通过系统详实的思考, 才拥有对文本的发言权, 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剥夺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倘若省去这个环节, 探讨研究环节就流于形式了。

5.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苹果换苹果每人依旧是一个苹果, 思想换思想每人就会有多个思想。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科学编排学习小组, 把最近发展区相同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 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鼓励他们自由讨论。老师候立一旁当听众, 当场外指导, 作导向性发言, 补充订正问答中可能发生的错漏。讨论的价值不仅在于能丰富学生的思想, 更在于在讨论过程中的生成。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合作, 懂得彼此间的尊重、理解和容忍, 对学生情商的健康发展以及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这里需要提出的是, 高效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 教师要承担起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引领者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才更高效。

三、课后总结及延展性训练凸显高效成果

《现代课堂周刊》主编李炳亭说:“在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 要求教师学会重新分配时间, 即在课中用减法, 而课前、课后用加法。”

1.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教与学的反思阶段。一方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指导性评价, 尤其针对学生尚无法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的问题, 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话语适当点拨,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为他们的进一步探究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对前面的学习情况做回顾式扫描, 探寻有价值、有规律性的内容, 归纳成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总结往往伴随着提炼和概括, 删除掉某些信息、保留住某些信息并进行加工, 有利于理解的深刻和记忆的巩固”。

2. 课外延展性训练。

人的思维是一个不断往复, 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会因为教学活动的结束而停止, 在对文本的反刍性思考和对课堂的回味中, 学生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发现。课外延展性训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感悟和思索有一个实践的途径, 将课堂所得真正化为自己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利用好时机,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将学习研究引向深入。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37-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高效课堂,顾名思义侧重于“高效度”,侧重于师生都有所收获。解剖课堂,决定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因素很多:老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流程、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等。我们不妨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此构建高效课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下面以小学数学为例谈点浅显认识。

一、寻找有效的教学起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学生是教育的终端者,是学习的主体,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无疑是有效课堂非常关键的一环。有专家提出“三教三不教”其中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一张白纸有些知识完全能自己学会,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设置课前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自学,课上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哪些是学生已经学会的,哪些是困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大大减少授课内容,缩短授课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设置、有趣的情境创造或丰富贴切的材料配套,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深入充分。

(3)教师热情地参与学生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分组管理,合作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分工明确,建立机制,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互动生成,学会取舍

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的确,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意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末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会果断地调整教学任务,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因为他们相信,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與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达到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统一。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多元评价,激励为主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依据。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六、设计有效的练习检测——当堂检测,及时巩固

明白是行动的第一步,掌握是教育教学的目的。要达到掌握还需要一定的练习量,因此练习环节必不可少。在教师设计练习时要把握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科学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题量适中、重点突破。每节课下课前几分钟,检测3-5道典型题目,教师批改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对于哪些同学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好,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强调。

4.如何提高高效课堂展示环节效率 篇四

高效课堂实施将近半年了,在教学模式掌握日臻熟练的同时,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展示环节中。发现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展示时声音太小,语言组织能力差,不能将要展示的重点展示清楚;表情羞涩,动作呆板,展示时缺乏自信。

2、学生展示时形式过于单一,使内容显得枯燥,以至于听展同学对展示内容提不起兴趣。

3、学生展示时老师总是采取加分的评价方式,显得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兴趣;评价有时与展示不同步,加分混乱,引起学生不满。

4、学生听展时状态懒散,部分学生存在纪律问题,个别学生听展时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小动作太多。

5、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未注重双色笔以及讲棍的使用,质疑的学生口语欠规范,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展示环节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了尽快解决本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本教研组研究制定了如下改进措施:

1、课前5分钟集中演练学生听展时坐姿,讨论时站姿及椅子的摆放。

2、加强课上学生展示时对听展同学的组织能力的培养,站姿的规范,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培养质疑者质疑问题时组织语言的能力。

3、教师想办法改进展示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不同的展示形式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

4、教师要不断更新评价方式,如收获果实的方法,QQ等级法等,还可以建立学生评价组,让学生来评价学生,提高说服力,避免学生的不满情绪。

5、在展示过程中强化双色笔以及讲棍的使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5.高效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探究 篇五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新课改是从改革课堂教学开始的,高质量是从高效课堂诞生的。聚焦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建设课堂文化,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一个常外教师刻不容缓的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结合当前教学形势与我校教学工作现状,谈三个内容。

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提出,高效的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充实的“五实”标准;山东著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对高效课堂的解释是“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学”:肯学、想学、会学。原山东衮州市一中校长在金山对好课的标准界定为:“学生学(发展)得好的同时,教师也发展得好是好课的唯一标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对高效课堂的特征的概括,其实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彻底、学得持久。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上一堂课后只要问一问以下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果如何了。

一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键是看教师对《课标》和教材掌握得如何以及对教情和学情掌控得如何。

二问: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状况有两种,即“堂堂清”与“堂堂 留”。

三问:让学生怎样获得?这是教学的方法问题。教学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即“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先学后教”与“以教师传授、灌输为特征的先教后学”。

四问:让多少学生获得?这是学习目标的达成率问题。一堂高效的好课要同时做到两点,即“堂堂清”与“人人清”。

如果教师一堂课能给上述四个问题以明确的、正确的问答,这堂课才算一堂真正的高效课。

二、高效课堂应该消除哪些方面的症状?

打造高效课堂,毋庸置疑,我们每个教师都有共识和追求;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困惑和挑战。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深信:质量的要诀就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正确的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显重要。虽然兄弟学校全国各地课改、改课搞得有声有色、有质有量;虽然学校对教师从暑假学习班就开始了培训,并多次召开了教学专题工作会,但至今仍然存在着这样的课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凝滞,“休眠率”、“走神率”高;教师因满堂灌而教得累,学生因兴趣差、负担重而学得厌,教与学脱节;总觉得时间不够,总不敢有所取舍,总感到效果不尽人意。造成这种低效课堂、负效率课堂的主要症状体现在“六多六少”

1.预习环节走过场多,真正落实少。

一方面预习学案编写质量不高,不是少而精,而是多而滥;另一方面指导、督导学生完成得不到位,检查批改落实得不到位,学情反馈掌控得不到位,先学后教流于形式。

2.导入明标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

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简单直接生硬,不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教师课堂包办代替多,学生参与少。

有的教师的讲解几乎占满整堂课,有的教师上课自己唱独角戏,甚至连提问都是自问自答。许多概念、定理、规律、结论本该是由学生探究归纳的;许多训练、纠错本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教师怕影响教学进度,干脆自己包办代替,不关注学生的感受如何,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课内损失课外补。

4.预设探究问题的问题多,激发思维少。

教师在课堂上虽然预设了一些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但这些预设问题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要么是用“是”或“不是”就可以简单回答的;要么是不注重探究新知所必需的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要么是所预设的问题起点高而难,学生无从开口,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规律来科学的设计问题。探究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实效性;直接影响课堂的高效互动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5.课堂低效后患多,当堂落实少。

有的课堂搞形式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看似热热闹闹,学习目标的完成却是 海市蜃楼;有的课堂教与学脱节,教与学进度推不动,一堂课上到哪里算哪里,下课时不了了之;有的课堂无限制的延长上课时间,下课当作上课用而拖堂。当堂检测、当堂落实自然就成了纸上谈兵,后患无穷。

6.课后巩固练习作业多,分层布置少。

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时图简单以整页或整版全部作为作业而未精选;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时一厢情愿,不考虑其它科目,不考虑学生能不能完成,有没有时间完成,只想课后通过多布置本科的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时因缺乏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能力的了解而整齐划一的布置。如此一来,既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助长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

以上这些症状如若不消除,高效课堂无从谈起,教育质量无法保证,生命关怀无法体现,甚至愧对向往、热爱常外和尊重、崇拜我们教师的孩子们。

三、如何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1、.真正转变观念,切实提升专技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课改的理念是变教师讲师的身份为导师的身份;变教师的中心为学生的中心;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变加班加点加负为堂堂清、人人清。常外《教学第一定律》:“尽快让学生独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要落实的教学理念,常外《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评判的依据。传授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之所以仍然有市场,究其原因有三:之一是教师本人受传统课堂文化中毒很深或麻木。教学理念、专技水平跟不上,不能搞课改;之二是传统教法轻车熟路,操作简单或便捷,不愿搞课改;之三是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怕一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不敢搞课改。传统教法的后果有三:之一是教师的专技水平得不到提高,专业得不到发展;之二是学生怕学、厌学,主观能动性遭到了扼杀,学业成绩得不到提高,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之三是课堂是教师自欺欺人、事与愿违、教学质量很差的低效课堂,是学生越学越差、身心异处、精力流失率很高的负效率课堂。改变传统教法的对策有三:之一是加强学习,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向书本学,向先进学,走出去学,引进来学,在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要求中学;之二是加强反思,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所作所为,深刻反思自己课堂教法的利弊,敢于直面现实,勇于剖析纠偏,真正转变自己课堂的身份和现状,真正改良课堂的教法和效果;之三是加强自改,切实提升专技水平、能力。作为一名想成为优秀教师、名师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的、主动的、迅速的对自己在每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教学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身份、地位的定位上,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语言激励、精练的表达上,课堂组织、驾驭的能力上,课堂时间安排分配的掌控上,作业布置、检查的要求上,当堂检测、落实的效果上,去对症下药,去纠偏、纠差、纠错,尽最大努力尽快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

2、真正着眼整体,彻底落实局部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课改下的课堂教法是有共性相通的,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体现课堂文化,打造高效课堂的科学保障,它在固定中有灵活,在灵活中有固定。我校倡导和要求的“三段六环教学模式”是从课改和高效课堂出发,综合国内各先进教学模式,并被实践检验了的科学模式。

(1)课前准备

以备课组为单位,仿效集体备课的方法,先由教师编写好高质量的预习学案或安排指导好《系统集成》资料中的课前预习,然后在备课、上课前提前检查学生完成预习的情况,通过采取教师不指定的抽查一部分,学习小组长协助查另一部分的方法,对预习检测部分做到全批改全评价(作为普查的作业)。要起到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兴趣、能力;之二是让学生提前感知、认知新知,并带着问题进课堂,为上课“六环节教学”打好基础;之三是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学情、教情,提高备课、上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2)课堂落实

课堂按照“六环节教学法”,环环相扣,环环推进,各个落实。

一环:导入明标,“导入”要求有情景、有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标”要求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二环:探究交流。“探究”要求问题设计科学,能激发学生思维,能为新知的获取服务,通过电子白板呈现出来。“交流”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激 励机制,让学生在小组集体自主学。教师有针对性的参与探、点拔探、指导探。

三环:教师精讲。要求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在各学习小组汇报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明标”,有针对性的讲,讲清质、讲透彻、讲到位。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已能学会的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问题点,让学生正确的构建和掌握新知结构。

四环:学习展示。设计的范例由师生共同展示,学案中的预习检测题由学生自我展示,教材中的课后练习由学生竞赛展示,《系统集成》中的变式训练由学生强化展示。教师重启发、重学法、重方法、重评价、重激励。

五环:课堂小结,教师或学生发言,梳理、整理、强调、强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环:当堂检测,在电子白板或《系统集成》上布置当堂验收检测题,要求学生做在作业本(测验本)上,检测题难度上要求重“双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题量上要求根据时间和教学内容来定,务必要是当堂的测试,务必要教师收起来全批全评,(普查的作业),让学生每节课学有目标、学有压力、学的效率、学有评判、学有成效。

“六环节”教学法,并不是每节课固定不变,它主要用于新授课;并不是每个学科的新授课都要生搬硬套,它主要要求的是课堂的思路、套路。

(3)课后巩固

课后的巩固落实,主要是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和完成下节课的预习学案,本节课内容的消化、巩固,一是当堂检测题或当堂讲评或公布答案或下节课前讲评(高中主要是晚自习讲评);二是可适当(初中主要指语、数、外学科,高中主要指语、数、外、物、化学科,其他学科要求课堂上强化落实)在基训(高中《系统集成》)上布置巩固练习来强化。由学习小组长协助教师检查后,或公布答案或个别辅导或课内讲评(高中主要是晚自习讲评)。学生每天课后的作业(主要科目的巩固练习和完成预习学案),初中总量不超过2个小时,高中总量不超过3个小时,双休日学生的家庭作业初中总量不超过3个小时,高中总量不超过4个小时,并要分层布置、分层要求。

总之,“三段”是整体,每段是局部,其中一段是前提和基础,二段是重点和核心,三段是补充和起点,每段每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只有彻底落实好局 部,整体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呈良性循环。

3、真正加强配套,务必完善体系

(1)管理体系

从师生培训到教风、学风的落实上,从过程的指导、督导、检查、执行到结果的反馈、评价、跟踪上,学校教学线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

(2)责任体系

科任老师负责本学科的编、备、上、辅、批、考、评。班主任老师负责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改良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及学习责任的完成,走进学生,走进学科,走进学风,班级管理以“赏识、激励、担当”为基本原则,以“自主、自觉、自发”为根本目标,负责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每天对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比计分(德育量化分、学分、星级分)。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的校风、教风、学风,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教研水平和教学督查。各层面的值班员负责当天教育教学情况的督查、处理、反馈、考评。

(3)合作体系

各年级各班各科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长的作用,各年级各班出台《学习小组的评比方案》,明确合作学习小组长的职责,每月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并给予表彰。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通力合作,学习小组长与科任教师、班主任要通力合作、每个学生与学习小组长要通力合作,各班与年级组要通力合作。

(4)研究体系

各备课组要落实好集体备课,按照学校集体备课的实施方案,实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成长共享”。各教研组要落实好课题研究,按照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务实、扎实、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的搞好教学研究和各种课的指导评选,切实为教学服务,为质量服务,为发展服务。

(5)评价体系

学校务必搞好教学常规的评价、课堂诊断的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价。“三种课”(优质课、合格课、待合格课)的评价,岗位考核和竞聘上岗的评价等。各年级各班各科务必搞好学分制评价、考试成绩评价(奖学金制度、升留级制度)、学习小组评价、德育等级评价、星级学生评价等。

6.高效课堂内容环节 篇六

——谈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体验

姓名:吴家媛

职务:小学数学教师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单位:湖北长阳火烧坪中心学校 地址: 邮编:

湖北长阳火烧坪中心学校 443513

抓几个关键环节让高效课堂熠熠闪光

——谈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体验

湖北省 长阳火烧坪乡中心学校 吴家媛

摘 要:什么是高效课堂?笔者查阅了资料,即: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从亲身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发:高效课堂即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高效收获,不浪费时间,每分钟做到有效利用,也就是学生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积极影响程度尽可能最高。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精心备课——高效课堂的酝酿;

二、有效活动——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

三、作业优化————高效课堂的检查;

四、情感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五、注重反思————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关键环节

教学策略

什么是高效课堂?笔者查阅了资料,即: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从亲身实践中得到这样的启发:高效课堂即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高效收获,不浪费时间,每分钟做到有效利用,也就是学生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积极影响程度尽可能最高。课堂高效率包括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参与欲、参与率、兴趣激发程度、习惯养成、学习思维品质、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的收获等因素达到最优化。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笔者没有太多的理论归纳,但有一些实践体会愿与大家共享,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精心备课——高效课堂的酝酿

以前,我们备课,往往留于将知识点弄明白,不懂的查阅资料,找到答案,待到上课时,讲到哪儿急于帮助学生解答对学生取而代之,往往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囫囵吞枣,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没精打采,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更不能学以致用,这种程序设计,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的知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于是无法培养他们的能力。但一节真正的高效课堂对备课而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教师备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备本节课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备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备本节课可利用的最佳资源,更要备学生。备学生尤为重要,要了解学生,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哪些问题他们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通过学生交流能解决?哪些问题急待解决?力求做到深钻教材,深挖问题,备好教学法,备好重难点,备好可利用资源,备好课堂的弹性安排。备课时必须作这些思考:如何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如何突破重难点?采用什么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比如:随文识字,可用谜语法,可用找形近字法,效果更好,动动手比口头解说效果要好;比如上《风娃娃》,你在日常生活中知道的风还能为人们做什么?有同学用各种图形画出来,效果不言而喻,鲜明简接,比学生解说鲜明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融美术教学于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套完整的预设教案。在课堂活用教材,活用教学资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精心备课,做到有目的、有准备,力求做到对本课时教与学的活动胸有成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尽量减少课堂上的“无用”污染,为课堂高效做好准备工作。

二、有效活动——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

有效活动包括:情景创设、探索体悟、交流评价、练习设计、活动开展等。首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教师注重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则要处处设置情境,想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情境应达到内容鲜活、过程灵活、解题探索、交流主动、思维拓展、体悟深刻、从多层次激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将教学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感悟,比如:教学语文,让学生在“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给学生留足“读”的时间,交给学生“读”的方法,“读”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分角色读、指名读、默读、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到此处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互动活动,即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来,即一个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倾听,可以向交流者提问题,可以适当补充,可以点评,关注全体学生,这时教师起了一个引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让听、说、读、写、练、画相结合,进而达到问题完整化,体悟深刻化。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使人人参与到学习上来,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我想说”“我要说”“我要画”“我要知道”,使得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更为精彩,让学生真正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程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让人人学有所获,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进步,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学生潜能,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些活动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们将一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化了,自主解决了重难点,加之教师的点拨、总结,达到了本课时的预期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有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效率更高,三、作业优化————高效课堂的检查

苏霍姆林斯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信赖于兴趣。”教师作业的布置千万不能盲目,应该体现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然而有些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使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有“作业恐惧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创意,形式新颖,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学了《推荐一本好书》口语交际后,学生对一些有意义的书大有兴趣,教师可适时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书,届时召开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心得。

(二)人情味:作业设计不光要有趣味,还要有人情味。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之内选择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训练,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

(三)分层作业,关注两极: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展示。分层作业通过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作业量,减轻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如背诵作业,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课堂作业是保证和检查学生知识取得的有效途径,有老师认为,要掌握知识:多做多练,就是效果,其实不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精选作业,抓住重、难点,选有代表性的题型让学生训练,以一带十,做一题会一类,关键找到解题方法,这样会触类旁通,少而精的作业,会减少学生的无用功,让他们从繁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确保课外放松时间为上好下一节课,即投入到新的知识探索而储备精力,所以优化作业,坚持做到“堂堂清”,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情感评价——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课堂上,教师注意发现不同学生的亮点,老师和学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和表扬,以达到鼓励的效果,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用一些赏识性、发展性的语言,比如“你真是一只坚强的丑小鸭”“你的笑脸告诉我:你还没想好!”……无不体现老师的关爱,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喜欢上这节课,评价到位,能促进课堂效率更高。

五、课堂反思————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

什么是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进行总结的一种重要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回顾、分析、思考,并简要把它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是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坚持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并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反思”就像一面镜子,在透视自己的时候,也在照亮别人,一堂课下来,你通过反思,既发现了自己的成功,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你会取长补短,比如: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的处理这些问题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你将如何处理?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时,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计划?经过这样的反思,就可以确定下一节课的进步点,将以前的成功经验加以沿用,“不足”从新审视,从新预设,找到新的优化起点,并朝这一目标努力,长此以往,不断修正,使一堂课比一堂课更完善,这样自己的课堂效果会更高。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一个全新的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模式,除抓好以上几个关键环节外,更多的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升值,让自己的课堂的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7.高效课堂内容环节 篇七

高效率、轻负担 → 高质量

低效率、重负担 → 高质量( 高分数)

低效率、轻负担 → 低质量

“高效率轻负担高质量”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钻研教材体系,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设计即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俗话说: “功夫花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而教案的设计必须在吃透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在化学教学中, 通常要处理好三条思路: 一是教材作者编写教材的思路,二是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学生的思路. 所以,平时我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体系,吃透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制订详尽可行的教学目标,尽量使每一节课设计合理,全面规范. 见表1所示.

二、研究导入技能,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的教学技能,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灵活使用,我常采用以旧拓新、温故知新的方法. 如,在“苯酚? 这一节的导入时,首先提问“什么叫醇? 既然链烃有羟基的衍生物,那么芳香烃也有羟基的的衍生物,是否也叫醇呢? ( 如图1所示)

由图1比较结构特点,得出酚的概念,引出课题,学生既巩固了醇的概念,又很自然地理解了酚的概念.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神经的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1]. 故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欲. 我在教学中注意化学史教育,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讲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阶段小结,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巩固学习的积极性; 经常提出一些比学生现有水平稍高的要求,并帮助其达到要求,增加其成功感.

如,在讲解硫的存在及作用时,教师往往让学生先看书后总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对知识难于记忆,难于理解,实际教学效果很差. 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联系日常知识,学生就会兴趣大增,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我是这样处理的: ( 1) 硫铁矿又称黄铁矿( 因光照时呈金黄色) ; ( 2) 煤和石油中含少量硫元素( 1% ) 故燃烧煤、石油时会产生大气主要污染气体之一 ———二氧化硫; ( 3) 某些蛋白质中含硫元素———蛋白质腐烂臭味即是硫的化合物的味道. 硫的用途: ( 1) 制硫酸( 实际不用单质硫,而是锻烧硫铁矿,学生可预习知道) ; ( 2) 制橡胶重要原料硬质橡皮即加了硫……通过上述形象、生动的讲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兴趣大增,学得轻松,效果又好.

四、精心设计习题,提高练习效率

1. 认真组织例题教学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旧知识,规范解题格式,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化学题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为此,我选择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习题进行例题分析,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诸方面受到启发. 通过示范讲解,不仅可以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2. 选好习题,组织训练

课堂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掌握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 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开拓思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 例如,将几个知识点编成由易到难习题组,通过训练,由表及里使知识得到巩固、延伸、拓宽,并逐步引向深入,促进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下面例举一题组:

( 1) 已知氨合H+和Ag+能力,前者显著强于后者,要使[Ag ( NH3)2]+转化为自由的Ag+,其有效试剂是硝酸,实现这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g( NH3)2]++ 2H+= Ag++ 2NH+4

( 2) 向银氨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但加入盐酸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有白色固体可能有NH4Cl、Al Cl3、Na Cl、Ag NO3、Na 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该白色固体溶于水得澄清溶液,该溶液能使酚酞呈红色,若在该溶液中加稀硝酸( 过量) ,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且不再溶解,则原白色固体组成是: 有Na OH、NH4Cl和Ag NO3; 无Al Cl3,不能判断Na Cl是否存在[2].

五、研究演示技能,提高实验效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演示实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 演示实验中一些简单的操作可在实验室分组让学生完成,能增强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学生实验,在实际的操作中丰富感性认识,只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也才能解决复杂的实验设计,提高解题技能、技巧,减负增效.

演示实验要与讲授密切配合,善于引导学生把多种感知转化为积极思维活动,通过讲授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观察方法, 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特别是“稍纵即逝”的现象,教师要诱导学生分析潜伏和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做好演示实验关键要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而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从钻研教材开始,精心设计教案,研究课堂导入技能,精心设计作业习题以及课堂上要研究演示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8.优化教学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 篇八

说起“高效课堂”,在现今的中国教育界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而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江苏“洋思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336模式”。细究这些模式,无一例外都加大了对课堂环节的重视。而我的理解: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和空间里,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的过程。

我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从教学设计到实施落实“六环”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再对每一个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听课、评课总结其高效之处及存在问题,深化教学反思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习惯。通过一些探索和实践,就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到了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前:重点定位过高。部分教师忽视了对《课标》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认真学习与细心研究,教学设计时拔高教学要求、增加教学内容也就随处可见。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育思想仍以传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目标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

2.课堂: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重教学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教师依然扮演着主体地位,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3.课后: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即是部分教师有反思的习惯也仅限于口头反思,不做反思记录。教案中的反思了了几句,并且课课几乎一样,短短几句也不能写出教学的得与失及改进方法,只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反思不能起到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环节的有效策略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为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全体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进。因此,全体教师要加强自修,围绕自身专业和兴趣,博采众长,加大“才、情、学、识”的积淀;积极学习并领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唯有教师自觉学习、不断精进,转变才能实现,因为“人是可以改变的,具有可塑性,但是要靠自己”。

2.建立“三段六环导学”模式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课前师生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意在突出课堂中心,但不局限在课堂,课前师生的准备和课后师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都是课堂的必要延伸。从学生主体角度看:课前,学生借助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前提;课后,学生通过拓展练习延伸巩固课堂成果、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是促成下一次互动的基础。从教师主导角度看: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堂上千方百计搞活气氛;课后教师个体反思精进,日积月累渐成风格,是教师成就自我、成就学生的有效途径。

“六环”指强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既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导生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突破疑难;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布置作业,拓展提高。)但并不是教学活动先后顺序的硬性规定,教师个体在遵循保证基本环节齐备的原则下,可以灵活变通。“六环”意在通过具体环节的要求,以实现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在长期的“六环”教学模式的练习中,达到“三个转变”即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情意培养并重。但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上各环节可做灵活的调动,不能每节课都去死套这个模式,一味的去死套这个模式会把自主学习的新课改模式推向疆死化、模式化。

3.培养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高中数学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成为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抽出反思的时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写教学反思习惯养成也不是一节课、一两天就能行成的。每天进行“课后思”,简短记录一节课的心得;每周写“周后思”或“单元思”,对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每月写“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半学期进行“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这样坚持一个学期期末时写一个全面总结性的教学反思会让自己有不少的收获。这样也能慢慢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了。

上一篇:劳动让我们更幸福讲话稿下一篇:小朋友爱听的睡前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