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安放的青春概述

2024-07-08

何处安放的青春概述(通用9篇)

1.何处安放的青春概述 篇一

今夜,我的相思何处安放作文900字

有一种情感只能深埋在心底,有一种思念只能寄托在梦里,有一种缘也只能等到来生再续。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怎奈情深缘浅,终是泪洒相思,天涯海角两牵念。

曾经固执的以为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够懂我,懂我的悲伤我的快乐,我的柔情与执着。所以孤傲的我也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听风看雨,望云赏月。余暇里,总是喜欢用文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夜晚,万赖俱寂,月光如水,端坐在电脑前,指尖轻轻移动着鼠标敲打着键盘,任心海的浪花随意的跳跃,任由心头的思绪化作文字在海蓝色的屏幕上自由飞扬。

陌上流年,春暖花开。千里之外的你一定知道我的等待,一定知道我前世千百次的回眸,只为今生与你相遇。于是,你应约而来,你睿智聪慧,你才华横溢,你是那样与众不同。空间的相遇,你我相知相惜。居然像阔别了多年的故人,我们有着那说不完的千言万语;灵动的文字,真实的情感,千山万水的距离也未能抵挡住两颗心灵的碰撞。丝丝的牵挂,深深的眷恋,占据着心头每一个瞬间;悠悠的情愫,缱绻的思念在静谧的夜里轻轻流淌。文字为证,诗词为缘。寂然相爱,默然相依,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君来,吾心随之来,君去,吾心随之去;君喜,吾心飘,君悲,吾心凄。相伴的时光,仿佛已把一生的情感都用完,欣喜与忧伤同行。情到深处,思念至极时,我幡然醒悟:相遇再美,怎奈也逃不过烟花一样的命运。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纵然我有再多的留恋,再多的不舍,也还是要走。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又该怎么忘记?烙在心灵深处的爱与感动真会随风而去?忍着心酸的.泪,按着心口的痛,跌跌撞撞,几近疯狂,一路逃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若有来世,,我定与你相伴在那烟雨的江南,再续今生未了的情缘。陪你听风,陪你赏月,陪你望断天涯;陪你穿越唐诗宋词韵,陪你执笔挥豪洒天下。月上高楼时,柔柔灯光下,愿为你铺纸研墨,递水端茶,轻嗅着那沁人心脾的一地诗香,醉在你的身旁。不求富贵功名,地位显赫,只求安然度流年;不求过人的才情,如花的容颜,只求与你不离不弃,风雨相依。待到苍颜白发,繁华看透,我依然愿意在平淡的日子里陪着你慢慢的老去。

三月的桃花缀满了枝丫,忆往昔,谁还在牵挂?夜阑更深,寂寞蔓延,浸袭每个角落。捧一杯清茶,沉溺于寂静中,思念悄然而至。一种难言的疼痛,泪水滑过脸颊,思绪慢慢升腾,飘向天涯。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我把思念伴着泪水化作文字,深深的埋在心底。你的一言一行也早已铭刻在了我的世界里,将随着我生命的离去而离去。

2.何处安放的青春概述 篇二

韩军认为,朱氏父子因琐事生隔阂两年多不见,1925年朱自清读到父亲感喟“大去之期不远矣”的来信,回想起父亲的诸多好处,以写实笔法回忆1917年祖母去世自己奔丧回家、父亲车站送别的难忘场景。结合朱自清的生平学养及相关作品,韩军认为《背影》实乃感叹生命之刹那、生命之脆弱的作品无疑。[3]他强调文本解读应以生命的深度感悟为基,每一个读者皆能以生命感悟来完成个性化解读———此观点亦有不少语文教师支持。他的《〈背影〉课七说》坚称“生命与死亡意识”的新解码深刻、独到、细致,是理解《背影》一文父子深情的关键。[4]唐子江以曾另有两位教师谈及《背影》的死亡阴影为例,证明韩军的生死说新解码并非孤证,他认为“生死说”解读前后勾连自洽,禁得起文本连贯性的检验,不仅不是过度诠释,实在还是彰显了韩军深刻的思想者风范。[5]

文本解读的多元有界问题是此次论争的焦点之一。《背影》的主题,是“亲情说”,还是“生死说”?“生死说”是自炫深刻的误读还是通透澄澈的深刻新解?两年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中“个性化解读”的确切含义,以此反观阅读教学的诸多限制与规范,也许可以为此次论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一、文学解读的多元有界与阅读教学的限定性

一般读者以“生死说”来解读《背影》有一定的合理性。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基本概念,一般理解为“阅读一部作品时由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即读者接受的主观条件……包括主体在阅读中所具备的全部主观因素,如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观念、性格气质以及其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6]因为期待视野的差别,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见仁见智是普遍存在的事实。比如《项链》的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有的人嘲笑她以十年青春换取一晚奢华;有的人敬佩她直面残酷生活,以辛勤劳动偿还债务;有人感叹偶然事件就能改变人生,命运无常;有人把那个假钻石项链看作对上流社会的隐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老师们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所以,当读者(当然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以纯粹个人的期待视野、以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来建构他的个性化解读时,只要能前后勾连自洽自圆其说,如何欣赏领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的自由———韩军(作为一般读者)以“生死说”来解读《背影》亦如是。

然而教师的文本解读绝不是完全自由的。语文教材的选文不是随意杂乱编排的,都或隐或显地体现教材编制者的意图。当前语文教材有多种版本,选文标准也有差别,这里仅以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鲁教版和长春版为例。上述几种教材都不约而同地收录了《背影》,并将其作为重点篇目来安排。可见,《背影》乃汉语汉文化公认的定篇(请参看王荣生有关教材选文分类的研究,张心科名之为“全息体”),乃需要学生精读内化的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经典的教学价值不在实用,了解和欣赏作品本身就是目的。“作为‘定篇’,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尽管往往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答案的‘标准’,便是施蛰存先生所说的‘全国最有权威的学者’的解读结论。换句话说,凡是当前学术界所推崇、所认可的,都是‘标准’的‘答案’。”[7]

对《背影》的解读,当前学术界所推崇、认可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其实,教材的单元说明已经给出了充分提示。比如:《背影》所在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人间关爱”主题,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至爱至亲”主题,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亲情歌吟”主题,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记叙文单元、爱的主题。可见,《背影》的解读,教材助读内容反映了学术界所推崇的、世俗社会普遍认可的一般结论,即父子亲情。按照定篇理论和一般教读原则,教材系统是希望学生通过此文接受亲情教育。

所有教师教《背影》、学生读《背影》,全都是“亲情说”,岂不太过单调禁锢?岂不与文学解读多元有界原则相背离?因此,韩军要叛逆。对权威解读的叛逆是韩军的自觉教学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他教读《背影》的理想追求———并恰恰是在此处,他越过了阅读教学的边界。韩军在教学中多次鼓励学生要敢于创造超越,比如教读课文是写了四代人而非两代人、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而为生命的凋零流泪、对“背影”“说文解字”等教学环节时,多次强调这些解读是对所有教授、专家、学者的大胆否定。显然,他对“亲情说”是了然于心的,之所以另辟蹊径深挖生死主题,乃是为了创新、深刻,出于对创造性阅读和对教学个性的执着追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确曾提到过对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8]然而,2011年的修订稿对此作了很大调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9]比较这两处文字,修订后的新课标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对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要求,降低了对“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要求,提醒老师们不能纯粹为了追求解读的深度与新颖度去作过深分析和过度发挥,所有的理解角度与批判反思都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

可见,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绝不能是个性化行为,它受制于课标要求、受限于教材体系。《背影》的“生死说”教学解读违背了教材编撰意图,韩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课堂追求教学个性,过度强调解读结论的创新、深刻,为了否定权威而剑走偏锋是欠妥当的。

二、从解读结论的角度来判断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标数次提到“个性化阅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部分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11]实施建议部分重申,“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12]可见,与模式化阅读相对,个性化阅读是个体的阅读行为,基于个体独特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感受中才会产生,是多元解读的基础。模式化解读以老师统一的分析讲解为主,或以限定性极强的问题诱导学生,追求文本解读的一致性答案,违背了文学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特征。

判断一堂阅读课的质量,首先看它是否遵循个性化阅读原则,具体可以参看文本解读结论:

1. 看结论是唯一的还是多元的;

2. 看结论是学生独立体验思考得来的还是从老师那里搬来的;

3. 看围绕结论存在争鸣还是众口一词。

韩军的《背影》教学课堂一致认为朱自清在文中写了四代人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两个孙子的故事,披文之初即是一个迥异常规的角度。以此视角审视“买橘”的父亲,朱自清看不到“情”,只看到“老”(甚至到了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的程度);朱自清流泪不是为“情”所动,而是因为“幻灭”。此时,韩军问学生“你认为生命是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还是一个短暂飘渺的过程”,学生想不入他彀中也难。韩军编织了一个高明的套子,试图诱导所有的孩子钻到他的套子中去。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简单而言,就是理解感受的角度不同便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孩子读《背影》,理解角度肯定千差万别,韩军所有的《背影》公开课都整齐划一地得出“生死观”的结论,而且没有任何争鸣,且孩子们阅读感受的思路与《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背影>新解码》完全一致,这恰恰说明《背影》公开课虽号称创造性阅读,实则违背一般阅读教学原则,是执教者强令学生接受的强制教学。

三、《背影》个性化解读的教学建议

下面可以解决阅读教学的限定性与多元有界原则是否矛盾的问题了。前文论及,阅读教学要贯彻新课标精神,重视教材编撰者的编写意图。定篇的分析和评价是有边界的,但是在边界之内,可能的分析和评价往往不止一个。越界与否的判断,可以参考大多数读者的解读结论。当然,有时大多数读者的解读结论会出现问题,此时就需要参考权威学者的解读结论。梳理新时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背影》的主题解读主要有如下几个侧面:

1. 联系朱自清创作《背影》时的具体生活状况与创作情况,认为此文表达了已为人父的朱自清对年老父亲的妥协、是为人父的感慨和自勉;

2. 联系朱自清创作《背影》的时代背景,认为此文忧郁的情调、凄怆的况味、黯淡的色彩恰恰是时代的缩略图,宣泄的是特殊时代下个人的苦闷和凄凉情绪;

3. 联系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特性,认为此文刻画的父子亲情具有突出的民族性,父亲含蓄而深沉,是一个特殊的中国特有的父亲。[13]

还有学者论及离别之情、思念之情、愧悔之情、死亡阴影等,其中大多数解读须置于父子亲情这一大主题之下。对中学生而言,“父子亲情”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掌握了相关历史资料解文、知人、论世、察己之后,选择上述哪一个视角、哪一个侧面来看这对父子、看这个意蕴丰富的“背影”,必然会有一定差别。不管是哪一种解读,作为教学文本《背影》的个性化解读、多元解读,其主体都是、且只能是学生,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而非真理在握的布道者。为此,阅读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为基本目的。而老师,不是自炫深刻,而是要真正担负起引导者角色,激发阅读兴趣、教会阅读方法、开阔阅读视野、把控阅读边界。文本解读多元有界,阅读教学亦有其边界。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导、引领和点拨,不能包办代替强求一致。下面列举几项具体的教学准备工作,谨供老师们参考:

1.阅读学术文章,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比如《<背影>何以成为经典》《朱自清<背影>思想内涵近三十年解读史》、《语文教材中〈背影〉主题解读史》、《个性化阅读要科学化,不要自由化》等,教材编写与教学参考书的编撰更应该在材料的丰富有序性上付出努力;

2.在全面掌握创作动机、创作风格、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信息的基础上,明确文本解读的层次及边界,为指导个性化解读做好准备;

3.参考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习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尤其要把激发阅读兴趣、教授阅读策略方法、提供多元信息。组织争鸣讨论放在重要位置;

4. 摆正自己对作品解读结论的位置。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为有更丰富的知识、阅历,可能比学生看得更深刻更准确。但绝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把教师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综上所述,《背影》的“生死说”解读并未越界,但作为一种可能的教学解读是教材体系不建议的。韩军过于强调教师解读的深刻性,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以单一解读模式限制了阅读主体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亲情说”作为解读的经典视角,有很多可能的理解侧面。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解读(包括“生死说”)都不可能绕得开父子亲情这一层面。要正确理解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实践中完成个体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建构个体的独特阅读意义,语文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全面。收起老师自炫深刻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方成为可能。

摘要:<正>韩军的《背影》公开课在语文教育界引发了两年多的论争,它肇始于李华平2014年末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背影〉教学课例》一文,此文认为韩军的《背影》教学解读实乃盲目求新哗众取宠的误读,教师不能拿基于个人生活感悟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1]随后有数篇论文相继发表,支持此文观点。另外,依据张江先生“强制阐释”理论,张

注释

1[1]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J].语文教学通讯B,2014.(29)

2[2]张心科.强制教学:从现象到本质——韩军执教《背影》评议[J].语文教学通讯B,2016.(11)

3[3]韩军.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上)——《背影》新解码[J].语文教学通讯B,2012.(1、2)

4[4]韩军.《背影》课七说[J].语文教学通讯B,2015(4)

5[5]唐子江.从《背影》的解读之争看文本解读的界限.语文教学与研究[J],2015.(28)

6[6]金元浦主编.当代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P198

7[7]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 P270

8[8]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9[9][10]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

10[11][1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8、16

3.何处安放你的青春? 篇三

2.6亿!如此庞大的迁徙群体,我们不禁要问,他们的生存状况怎么样?他们以后会在哪里停止流动?城市会接受他们吗?故乡还有没有预留他们的回归空间?

眼下正值中秋,相信不少在异乡拼搏的游子心中都会涌起缱绻的乡愁。何处安放青春,他乡还是家乡,当理想与现实碰撞之时,往往会撞出不一样的命运。

改得了身份,改不了身份证

年轻人为了发展机会而选择迁徙,而在迁徙中又挨受着面对未来的不安全感。

“我出来了就没想再回去,我一定要在这里立足,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以后还当农民工”,如今已经是汽修师傅的赵鹏,无论是身份,还是收入都可以称得上是农民工“翻身”的例子。只不过,现在的他才意识到想要真正属于这个城市,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赵鹏,老家在安徽北部的一个农村,几年前读完高中后他就选择来城市打工。出生就上学,上完学就进城打工,对农村的陌生,对城市的向往,让赵鹏这样的年轻打工者,不愿意再延续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但是需要他们存在的城市,并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居委会找你办暂住证,公司里办社保跟城里人不一样,以前只知道没钱别人看不起你,现在就算你脱贫了还是比人家矮一截”。刚来北京的赵鹏只是觉得城里人的眼神、语气会让他们感觉到受歧视,然而如今他认为最大的歧视是来自制度和政策的不公平。

做了4年的汽修,赵鹏的梦想是等自己有钱了买一辆车。“钱攒够了,北京又改摇号了,外地人连资格都没有”,赵鹏常常感慨命运弄人。对于这些流动中的人来说,政策的巨大力量就是可以瞬间洗牌他们的一切打算,而户口就是那个让他们或者幸福或者悲催的命运底牌。

已经28岁的赵鹏至今都没谈恋爱,“在北京买房我想都不敢想,现在的女孩,没房子谁会跟你啊,何况我又是个乡下人,再说了现在没本地户口买房子都不行了,什么经适房、廉租房都没法申请,退一万步说,结了婚,孩子上学又是个问题”。

农村不想回,城市呆不下,现在的赵鹏说话时总爱带一句口头语,“随命吧”。最近半年他还开始研究买彩票,或许赵鹏把自己的命运转机寄托在了数学概率上。

改变一下观念,生活可能更美好

同是安徽人、同是高中毕业出来打工的卢廷军,现在已是家乡一大型酒厂的负责人了。

与赵鹏的想法一样,曾经他也想拿到一个城市户口,但是打工一年后他就意识到城市并不适合他,就在众多老乡劝他留下来好好干,一定能出人头地的时候,他回到了安徽老家,东拼西凑借钱经营起了一家新工艺酒坊,没想到会越做越大。

“我不敢说城市哪里哪里不好,但是我可以说农村不会比城市差。至少我现在过得很好,人有时候如果可以改变一下固执的观念,可能生活会变得比想象中还要好。”年不到26岁的卢廷军看起来就像一位人生阅历异常丰富的企业家。

从酒坊开业,到开酒厂,卢廷军的事业一直都很顺利。“这里没有身份高低之分,没有歧视,也没有制度的束缚,如果你是创业的话反而会得到很多政策支持和鼓励。”卢廷军当初带着新工艺酿酒项目回到农村的时候,家人虽然有忧虑,但是他得到了他人的赞叹,说“这小子年纪轻轻就敢创业,有前途!”恰逢当地政府大力鼓励自主创业,卢廷军更有信心了。

刚开始做酒,知名度不高,卢廷军便拉着酿酒设备到各地进行现场蒸酒宣传;有一定的名气后,他又忙不停蹄挖掘渠道,寻找代销店;发现人们对单一的白酒感到乏味时,卢廷军又是通过新工艺技术给市场注入多种特色酒……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一年下来,卢廷军就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

“打工努力的话,老板可能会加你薪水,不过很有限。而自己创业一旦有了起色,就会有信心赚更多的钱,这些钱是无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在卢廷军的事业有了成就后,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新工艺酿酒事业上,直至到三年后他开起了酒厂,卢廷军才在父母的施压下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

当然,卢廷军和赵鹏不一样的是,他不用为房子忧虑、不用为车子担心,以他现在的身家,要盖上当地最好的房子、开上最好的车子自然不在话下。

点评:近些年来,“蚁族”、“新生代农民工”、“逃离北上广”等词汇涌现,折射出当今种种的社会问题,也描摹出城市漂泊者的惨淡境遇。背井离乡大多是与梦想有关,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然而在拼搏的路上又上演着多少挫折、失败、彷徨与失落。

4.无处安放的青春作文 篇四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无处安放的青春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无处安放的青春作文1

红尘中,有人说,青春是一首诗;也有人说,青春是一场梦。但从青春走过的我们却发现,青春只是零零碎碎的记忆,或美好,或平淡,或伤痕累累。但我们最后还是把有关它的记忆都珍藏了在自己的心中。或许吧,只有踏过这些碎片我们才能走向成熟,懂得珍惜。在这最后的青春里,我们可以带走的只是很少很少,但庆幸我们拥有记忆来收藏时间遗留下的碎片。而该忘记的,就任由它们被时间带走吧!

对与你,远方的人儿。倘若,又一个季节来临,你是否还会与我共赴那纷飞的青春和青春下不老的爱情?倘若又一世的轮回,你是否还认定我是你今生的惟一。如果来生,还有这样一段爱情,你还会在来时的路口,默默地等着我吗?

无处安放的青春作文2

秋夜思绪随风走走停停,故事千变万化。情感的窗户是谁打开的呢?当整个城市的街道都沉睡在深夜的静泌和清凉中时,你在想什么呢?就似呼夜的精灵就躲在我们的身边低低的唱歌,拨弄它的竖琴,把街灯编织成素然的诗篇。

这个秋季时常下雨,我时常平静的趴在窗口看着天空,数着过往的云朵。天空,白云如棉,一朵一朵的。我忍不住就想为你写一首诗。阳光照在身上折射在起跑线上,快速穿梭,直至我又过了一个年华。

对于我来说,喜欢雨天而不是晴天。雨天那朦朦阴灰的感觉,我喜欢在淋淋沥沥的秋雨下慢步,喜欢在金色的夕阳下欣赏漫天的晚霞,喜欢坐在窗前听秋风吹过的声音,喜欢在月光下喃喃的念诵诗篇。

无处安放的青春作文3

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是90后,我们有着热火的激情,我们非常叛逆,叛逆到无可救药,我们的青春到底有谁来掌控,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十六岁的花季,人的一生只有这么一次,时间的`确很短暂。我想把我的十六岁过的轰轰烈烈,我只是想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我又一次遭到父母的反对。

马上就要面临中考了,现在的学习时间当然很紧张,紧张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想做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过分,我只是想周末跟同学一起出去放松一下,看到其他同学周末都去这去那的,心里真的很羡慕,可是每一次跟父母说我要出去的时候,他们又开始了对我的唠叨。每次都是一样,“马上就要中考了,还不赶紧抓紧时间学习,哪也不准去,给我在家好好呆着!”这句话我都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心里非常的愤怒,马上热泪盈眶,心里有很多委屈,无人诉说。

5.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篇五

一段过往的爱情,一季颓废的青春,一条回家的路,熟悉时间留下的闹钟,总用声音打下一个个节拍的死结。

踏上人生的路,回首往来处,熟悉,不过三三两两散乱的脚印,这脚印无法重复。

剩下的只有肉体与灵魂的惆怅,拥有的,熟悉起来。

一切熟悉的,不在记忆中。

夜深了,不要这清冷的月光,守在她的窗台。

#FormatImgID_0#

思念一个人就像喝下一杯很冰很冰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把它变成一滴一滴的温暖的眼泪。

不要问桃子对桃花的珍藏,不要说爱情是寂寞华丽的出口,它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然后清醒的过程。

怀旧,慢慢地开始有不一样的感受。

岁月被风吹得那样无奈,青春是指头间划过的记忆,抹不去的永远。

有时,忘不了花凋;但也有时,记不起花开。

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

告诉自己,不再提起。

关于那一季的痴迷。

总有些东西美丽的让人窒息。

便是从心里深爱着的,美满的刻痕。

总有些事情隐瞒的让人惊讶。

便是从身体里惧怕着的,刻骨的记忆。

总有些伤痛隐藏的让人佩服。

便是从骨髓里滋生着的,不灭的烙印。

轻轻的闭上眼。

那片久远而交替的记忆深海便突兀地浮现在眼前。

出现在脑海里的是百转千回的情节和从未遗忘的容颜。

心里隐藏着太多的秘密,亦从未停止过揭穿,因了这样的永无止境。

谁的思念,如痴如醉。

谁的诺言,无边无际。

谁在吟唱那首绵长而动听的情歌,一声轻叹,感知源于我们分别的那个时刻,失落涌上心头。

是谁在半夏弹奏,弹奏一首五月天。

是谁在半夏承诺,承诺给我永远。

有些故事,是要用全部力气去经历的。

而有些记忆,是要用一辈子去铭记的。

我见过一个人的温柔,那是一个传说。

岁月如斯,携了念念不忘的无奈是为了谁。

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了无牵挂,从此残缺的,是爱开始的角落。

千千盼,柔肠百转,声声念,百般眷恋。

我转过身,他已消失不见。

消失不等于离开。

消失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不需要说再见。

说再见的时候就是离开。

走入人海,不是因为寂寞,仅仅是因为无处可去……在物是人非时,我沉浸着快乐。

在物似人非时,我伤感着回忆。

在物逝人飞时,我淡定着遗忘。

作茧自缚的游戏结束在繁华殒落之时,终是不经意间错过了花期。

将想念安放在这样一个夏季。

从未有过的放肆,有生之年,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斑驳交织着的缠绵。

某一天,你会凝固成一个美丽的姿态,永久定格。

这是属于,这个夏天的想念,就在那邂逅的窗外。

浅浅的思念,走不出烟雾寂寞的圈。

你看,你看,窗外的浮云大朵大朵,都是离别的姿势;你听,你听,林间的茉莉一瓣一瓣,都是寂寞的声音。

茉莉花开一碎笑,心醉在离别的季节。

谁醉了那夜?让我在晓风明月里迷了路;撩起这夏无尽的天幕,我看见天使的舞蹈,脚铃叮当,错梦花期,像思念情人一样思念逝去的往昔。

站在与幸福对望的街角,关于这座都市,只剩下一个人的秋千和两个人的记忆。

曾经扬起的弧度,如今却再也无法逾越。

喜欢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

十字路口,红灯,绿灯,行人,车辆,匆匆地来了又去……四十五度角的仰望,不偏不倚的角度,夕阳下的光影,看不清眼角的泪水。

曾经也想过,如果那时永远也只是默默地看着,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故事了。

流年轮转,花开花落,四景变迁。

终究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尖锐,变得残忍,变得歇斯底里。

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听说这样眼泪会倒流回心里,只让你看到我绽放的笑颜。

站成最纯洁的姿势,成为我们温暖过存在过的最好证明。

四十五度角的抬头,是不是最寂寞的,我不知道。

只是,仰望天空的时候,我会记得微笑。

那个你以为一直存在于我脸上的灿烂。

四十五度,其实只是一种仰望,就像我们喜欢蔚蓝的天空。

可终其一生,即使在云端之上,我们也无法用双手触及。

有些人有些事,只适合仰望。

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叫远方。

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叫流浪。

一声没有回响的呼唤,叫孤独。

一串没有方向的脚印,叫彷徨。

终于,某一天,我们回首青春的沙漏中,那些七彩的沙砾已所剩无几了。

于是在我们开始怀念那些已走过的青春,居然发现:当我们从第一刻拥有青春时,我们便开始失去。

翻开尘封已久的记忆,那些潜藏着的情愫,渐渐涌上心头,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汇聚成脸上醉人的浅笑。

笑颜,逐开的是寂寞,逐不开也是寂寞。

我想,我的心里住进了一个人。

能够坦然面对和承受思念的重。

繁华初上的夜晚,没有爱情的人孤独着沉沦,说着不着边际的话,零落乱杂的文字写了删,删了写,永远都没有一个结束。

总是在等待,等待柔情似水。

却不知道是白天在等待黑夜,还是黑夜在等待白天。

犹记得那晚的黄昏最是风情,知人寂寥,遣明月晓风一行。

那是一轮瘦月,瘦月独行,离愁深深……泪眼问花花不语,我无计将你留住。

渐渐的,寂寞淡入心海。

连同我的习惯,与繁华人潮,渐行渐远。

带着别样的决绝,漫步旅行。

云是尺,用来丈量我的心;水是剪,用来剪掉我的悲。

瘦月,凄风,无以遣去寂寞,更添一处闲愁。

花易落,韵断香散,疑似心自醉。

伤感与寂寞同播,似易安的催花雨,柔肠一寸愁却千缕;如李后主更行更远还生春草般的离愁,剪不断,理还乱……瘦了花影,寒了心声。

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

人曰:明月晓风最是轻柔。

我叹:瘦月凄风最为情伤。

默默祝福,小指轻轻相挽,拇指深深相印。

一指寂寞,一指幸福,然后,恪守余生。

九月是个颓废的季节。

风拂过萧瑟的树叶,提醒着在劫难逃的归宿。

一片叶的叹息呢喃了多少碎梦,寞然回首时,天空没有了星的微笑,夜,却烙醒了一个梦的传奇。

墓碑上的文字是用来纪念死人的,而纸上的文字大多都是用来终结一段生活的。

苍白的宣纸涂抹黑色的字,字字珠玑,墨汁上流淌着一张脸庞,画的逼真,记录的开始,过程画成了风花雪月的庄雅,却不知多情的谁印在了纸上。

游走的悲伤沉溺在无知的云下,谁看到了?落寞飘荡在痴傻的云下,谁察觉了?肃杀侵袭仲夏的酷热,悲伤在不断膨胀。

狂舞的骄阳煮沸一夏的暴怒,翻腾的热浪承认了风,风动亦是热动,何需动,心已动。

半透明的冬夜里,宁静淹没了过去与未来,那么空灵而沉重的,如同小鸟跳动着的心脏,婴儿印下的足迹,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谁曾经回来过。

杂草渐次湮没了痕迹,时间的沙漏掩埋新月的倒影。

谁的踪迹,谁的年华,你的影子依旧忧伤。

每个章节的拓印,不会发黄,不会消失,流沙伤心的离开。

那些远走的季节,那些开心的微笑,随着滚滚而来的季风,一起悄悄回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是否真切存在过,又那么轻轻的被拂去了,就像转瞬即逝的美好。

多年后想起来,都不知该如何面对、如何珍藏、如何安静下来去回想的那段青春往事。

时光的洪流里,我才开始在长大。

老榕树,年轮刻下岁月痕迹。

斑驳记忆,纹理清晰在心里。

故事,并非停留在时光的原处。

四年的长度,两小时的黑白光影。

夏天的热浪依旧流窜在这个南方的城市里,一整个夏天的阳光将树影覆满了校园。

一群陌生的年轻人,一些没成熟的面孔,站在漏光的树下,阳光里充斥着欢乐的笑声。

曾经笑过的,哭过的,然后破碎了,消失了。

四年后,夏至慢悠悠地滑过日历,忧伤席卷。

夕阳投下我们伤感的影子,拉得很长,离别在整个校园。

那是盛夏,天气热得让人不想说话,大家互道一声再见,以后就真的没有再见。

落地窗折射着你的轮廓,刺痛了我的眼眸。

忘记了有多久,我站在熟悉的面容里,我却一直叫不出名字来,留下了尴尬的对白凝固在空气中。

记忆在倒塌,湮没了潮湿的心。

多少个夜里,我一直在梦见你,永远住在我心中的你们。

夏天被下一个夏天覆盖,台风将天色变暗,吹着悲伤的风,席卷荒野。

青春已逝,忧伤也已不再,心中聚不起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冲动。

夏末的花儿,萎缩在滴血的尽头,我嗅着身体腐烂的芳香。

谁的扇面镶嵌着镂空的郁金香,耀眼迷离如同始初的怒放,所期待的魁丽流失着深澄之色。

支离破碎,颜色斑驳泻着五光十色之余掺些许无措与惶恐。

告诉我,离开之后,是思念还是忧愁。

落日最美时,你的笑容,永远定格。

笑意里含着忧伤,倦怠潜过的迷茫。

已苍老的尘封,冻结在故事开始或结束的悠长,盘旋,缠绕。

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

漂浮地铁站,火车呼啸而过,带走了半夏的诱惑。

也许错开了的故事,真的应该遗忘了。

颠簸的钟声,隔了好几千里,依旧不变。

紧握的手,还是被时间扯开。

角落的梧桐树,那见证爱情的老墙,终于倒了。

我在下一个拐角处,消失了。

手心在出汗,一阵莫名的寒风将我唤醒。

一年后的夏天,你依旧出现在我的梦里。

一年后的夏天,连续的台风预报,天空总是阴霾。

风吹过的思念,散乱的记忆,等着被我收藏。

轮回的记忆在风化,我将青春里的故事牢牢刻下。

落红排成思念的形状,花瓣飘落,落下十里的幽香,藏着一句说不出的情话。

远处灯火阑珊,熙熙攘攘的地方开始变得安静。

空无一人的中央公园,爬墙虎渐次将墙面覆盖。

凌晨三点,雾水渐渐萦绕,安静的夏夜,星空璀璨。

你说过的话,你看过的书,你写过的字,你听过的歌,你的笑,你的泪。

我们唱过的歌,我们种过的花,我们看过的电影,我们曾经一起哭一起笑。

我都会记得,都会记得。

夏天在结束,我们在长大,梦在风中逐渐流散。

原来,记忆真的会变老。

我并不是勇敢的人,但我知道,我们都要坚强。

似水年华,繁华饮尽,于生命中凋零,然而,一叶叶写满追梦的枫,刻在青春的年轮里,依然艳丽如春。

6.无处安放的青春抒情散文 篇六

时间不再那么匆忙 而是我们已经放慢了脚步 看到了心灵的寄托 心态的位置 当我仰望天空的时候 会看到每个人都承载着不一样的任务 所以不要攀比 每个人都一样 只是要找到自己世界 翻开着曾经记下的感慨 再看着现在自己所垒下的字迹 只剩下无尽的眼泪

7.何处安放的养老金 篇七

而在3月26日,财政部的一则加强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通知或将改变养老金入市进程。

3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的一纸通知,由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而引发的“蠢蠢欲动”,被浇了一盆冷水。

这份《关于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财政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情况,在与有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可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家债券的基金结余数量和期限的建议;财政国库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具体转存定期存款、购买国家债券的操作方案,并按规定的程序实施。地方财政部门不得动用基金结余进行任何其他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投资。地方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金保值增值制度及运作机制,在确保基金支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这一通知意味着除了用于定期存款或购买国债外,地方养老金仍不能乱动,更不能以任何其他形式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如果想让本省市区的养老金扩大投资范围来增值保值,仍得通过类似于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方式,也意味着地方无权对养老金有更大更灵活的自主投资权,如果想扩大,仍需等待相关政策的解冻,或通过委托上一层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运营投资。

对于广东千亿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做法,当前来看仍属于试点的性质,试点结果不明朗的情况下,抑制更多地方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冲动显然成为财政部及高层的考虑之一。

根据广东养老金委托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情况来看,广东的千亿养老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从这一角度来看,审慎是这次地方养老金投资范围扩大的原则。这一原则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表态也可以确定,“此次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部分养老金,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投资方针。”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这一表态表明,对受托投资运营广东省的部分养老金,主要是拓宽了固定收益类产品范围,比如企业债、金融债等。当然,很少部分可能会进入股市。但与市场传闻或理解的养老金将大规模人市肯定有很大差距,只是对未来而言,养老金入股市的渠道是可以打开的。

这也从另一角度表明,在没有获得足够的经验与确定的保值增值的收益前,各地方养老金想获得同样扩大投资运营范围仍需等待政策的解冻,时间长短取决于广东养老金这次试点委托投资的成效。

人均养老金仅够“喝粥”

《养老金帝国》作者刘云龙一直忧虑中国未富先老,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而中国的养老金战略储备严重不足,未来如何应付人口负债期的庞大养老金缺口?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期间表示,全国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去年养老金收入大约为1.3万亿元,支出约为1.2万亿元,略有结余;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但是,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中国正在进入人口负债期,缺口会逐渐凸显,并且会越来越大。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红利的晚期,但还处于中等发展中国家,如果再不做大养老金规模,建立一笔庞大的养老金战略安全储备,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不堪重负,现在,财政收入动不动就是10万亿元,并且连续多年增速超过GDP,实际上这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如果不未雨绸缪,到时候,老百姓没钱,财政也会没有钱,谁来养活中国人将变成现实。”这是刘云龙的担心。

在美国锐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亚洲区负责人段嘉尚看来,中国家庭的一胎化正在加速老龄化,一对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情况大量出现,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会迅速扩大。

目前,中国养老金资产大约3万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资产8689亿元,地方统筹的职工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还有企业年金资产在5000亿元左右。这就是中国养老金的全部家当,13亿人口仅仅拥有3万亿元养老金,人均养老金仅有不到3000元,这仅仅够喝一年粥的费用,还不计算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

在刘云龙看来,中国养老金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中国养老金主要依靠政府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是第一支柱,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在整个养老资产中占83%;而第二、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除少数有钱的央企和金融企业有企业年金计划之外几乎没有,而美国政府设立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也就是第一支柱仅仅占13%左右;私人养老资产占87%,包括雇主设立的收益固定的DB计划和以401K计划为代表固定缴费的DC计划,还有面向家庭为没有雇主的个人设立的个人退休账户(IRA计划)。

目前,庞大的养老金资产和长期资本战略储备已经超过石油储备成为美国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中国却在为养老金该不该入市争论不休,改革派和保守派轮番上场。反对扩大养老金储备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一些担心中国掉入“福利社会陷阱”的人士。

走在“十字路口”上的养老金

多年来,我国养老金投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收益率的低下以及通货膨胀的不断侵蚀,让养老金的投资模式走到了“十字路口”。

据报道,中国五项社保基金结余总额到2009年已近2万亿元,且在继续增长中。在通胀造成的“负利率”中,这笔巨额资金正处于贬值状态。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如果以社保基金理事会公布的社保基金收益率和企业年金收益率的中位数10%为参照,那么中国五项社保基金从1997年至今,利息损失高达6000亿元。

郑秉文称,在政策和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到2020年仅基本养老金的滚存余额就将达10万亿元。这笔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将是巨大挑战。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养老金入市是解决增值保值的问题,这不能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居民收入占比过低的问题。国家正在制订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

近年来,以房地产为首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都很低迷,下一步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这是中国经济转型任务之所在。那么,增加居民的收入就能刺激内需吗?

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5万亿元,人均近3万元的存款,为何不敢消费呢?现实是大部分存款都是预防性存款,中国居民只敢买房地产,不动产在居民财富中的比例很高,养老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导致消费不振和经济结构的畸形;这和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反映的

情况相反,美国是过度消费,储蓄不足。

段嘉尚认为,依靠减税和增加工资这些对于刺激消费不能立竿见影,因为人们都担心养老、医疗和教育等问题。

在刘云龙看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养老金战略储备和财富效应是刺激内需和经济转型的牛鼻子。

多为专家认为,中国现在流动性泛滥,不缺钱,但如果浪费了实在可惜,完全可以把这些流动性汇集成一个庞大的养老金战略储备,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减震器,老百姓有了养老保障和财富效应才敢消费,这些长期资本可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创新,并通过为居民获得长期投资收益,反过来刺激即期消费。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两个极端,一个是以财政和国有资本为代表的国家资本很强大,另一个是以外资和民营资本为代表的私人资本也很强大,中间环节很薄弱,代表普通民众的养老金社会资本很薄弱;改革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加强社会资本的力量,利用优化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打破垄断的制度变革机遇,大力发展养老金等社会资本,让国有资本、养老金资本和私人资本共同分享制度改革和经济成长的成果,而不是简单地把国有资本让渡,甚至廉价卖给私人资本。”刘云龙说,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和资本大国转变,未来,制度变革、技术创新和长期资本将成为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模式改革最紧迫

从国际惯例上讲,中央政府设立的用于社保预筹基金的“风险投资基金”几乎都离开本国的资本市场而专门为国际资本市场而设计。

随着覆盖面的逐年扩大以及新的养老保险种类的增加,加上财政补贴的连年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持续膨胀,近几年每年累计余额达几千亿元。而这些巨量的养老金在银行所获得的利率难抵通货膨胀率,相当于数万亿保险基金每年都被通胀“吃掉”一块。

正因为收益低下,决定了我国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主体的社保基金投资模式改革的紧迫性。不过专家认为,入市并非救市。

在郑秉文看来,养老金入市主要是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减低贬值风险,提高基金的长期支付能力,化解长期的制度财务风险。但现实是,我国养老金的收益率太低,投资体制不顺畅,“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是非常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也不符合参保人的利益。”

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自己的“保命钱”会被股市“蒸发掉”。但实际操作中,养老金主要为现收现付,当期养老金发放在前,对收支余额进行投资在后,并不妨碍当期发放。郑秉文举例说,2011年我国五险制度总收入为2,35万亿元,总支出1.8万亿元,当年余额为5500亿元。当前讨论的养老金投资,就是指近10年来沉淀下来的、高达1.9万亿元的基本养老保险余额和2.7万亿元的五险基金余额。另外,我国的社保制度尚未做到“应保尽保”,在形成的窗口期内,每年都有数千万的人参保进来,其收入大于支出将是常态,因此入市不会对当期发放产生影响。

然而,市场中并不缺乏反对声音。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中国股市市场投机色彩浓厚,债务信用评级不完善,如果在基本制度不完善、利益集团被清理之前贸然入市,养老金很可能成为被市场利益集团收割的羊毛,保障市场的基本公平至关重要,是保障养老金缴纳者权益的根本前提。”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目前情况下养老金进入股市条件并不成熟,存在着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安全因素。一方面,我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波动和风险高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我国的股市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也不够成熟和稳健,投资操作上存在很大风险。这两重风险叠加,不适合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社保基金入市。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采用的都是混合管理模式,单位根据职工工资总额20%缴费,进入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即“现收现付”;个人根据工资8%缴费进入个人账户,相当于个人的养老储蓄,用于保值增值。

有专家认为如果是在目前这种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混合管理的情况下,将“集合”起来的社保资金通过“集中”的方式以“集体”的形式进人资本市场,既存在着法理上的问题,又存在着受益人与担保人之间不对称的市场风险的责任问题,且存在着财产所有人与管理人之间的权利不对称。

正如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杨燕绥认为,我国养老金制度必须要尽快作出调整,越早调整越早走出困境,越晚调整成本就会越高。

延伸阅读

美国:401K计划也称为401K条款,适用于私人公司,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

加拿大:号称“西方最复杂养老体系”的加拿大养老金制度,分成老年金、养老金、养老储蓄基金(RRSP)三大部分,以及配偶补贴、私人养老储蓄等补充部分。

养老金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老人福利,据统计有一半以上的加拿大老年人靠养老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养老金只有从事固定工作者才有,“自由职业者”则无法享受。

如果仅靠老年金、养老金,大多数老年人无法保证过上富足的晚年生活,因此许多加拿大人,都会参与RRSP和私人养老金计划。这笔钱由专门基金负责运作、投资,雇员退休后可以获得本息收益,政府则会提供必要的投资指导并保证基本收益。

英国:英国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国家基本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组成。近几年相关改革主旨是推动企业职业年金发展,以便政府从沉重的财政负担中得以解脱。

企业职业年金制度的特点是集中个人和企业的部分养老储蓄,由专门的信托基金公司管理,投资于证券市场,以获得收益。目前,除了购买政府债券之外,英国养老金资产的2/3用于股票或股权投资,其股权资产已占英国股权总资产的一半。

日本:与其他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日本公共养老金投向国内债券的比重较高。以除日本之外的经合组织(OECD)成员公共养老金的投资配置来看,投资债券约占50%,投资股票约占36%,不动产和其他投资品占14%。而在日本公共养老金的投资配置中,逾两成资金投向国内外股票,其余资金则以投资国内和国外债券为主。投资国内债券虽然回报不高,但抗风险能力较强,不太会出现投资收益大起大落的情况。

8.何处安放的青春概述 篇八

作者/唐明

回忆总是指着旧伤,叫我不许遗忘,即使闭上眼,也让我感到无助、悲哀……

——题记

旧时日

记得和你邂逅在一个九月的艳阳天,那天的天空出人意料地白,我记忆后很久都再没见过那样纯净的天,那一幕幕都还在眼前清晰可见,仿佛还是昨天,可是昨天却已经悄悄地走远。

你说要努力一步步爬到最高点,我说我只想在礼仪队当个小成员,你说《沙漏》你在初中就看完了,我说我只想找回当初的感觉,你说你喜欢有节奏感的音乐,让人二听就会手舞足蹈,我说我喜欢安静的抒情歌,可以让人潸然泪下,你喜欢有哲理的句子,而我却独爱“花火”,你说你不喜欢太安静的我;你说五年后的遇见,是缘份、非偶然,那些你说的,都像噩梦一样,打破了我原本完整的呼吸频率。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懂得,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

我知道人生有太多的阻碍,你最爱的人未必会陪你到老,拾起残缺不全的记忆我才明白,原来的感情早已消失殆尽,遗憾的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太短。风轻拂过微颤的单翼,还是唤不醒沉睡的容颜,当期盼的温暖快要临近又瞬间走远时,心里再没了过去的恼怒,唯有一种感觉,或可叫温凉。就是那种临界于淡温与浅凉之间的温度,心可以很平静,我有了足够的自持与自知。亲爱的旧时日,你好,再见。

永远站

都说时间太细,指缝太宽戒能感受到时间从我的指缝滑落,然后渐行渐远,当我想抓住时间的尾巴,它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我却只希望时间能回到那个我们一见如故的夏天,我想是我太过贪婪,想要同时拥有太多,所以一颗心才会如此地不堪重负,也终于明白都是因为背负了太多的心愿,流星才会跌得那么重,原来我真的什么都不想要,只要回到从前就好。

当婷告诉我,她觉得谁谁或谁谁变了的时候,心里突然惆怅起来,我是有多么地怀念某人在田径场穿着黄色上衣在阳光下冲我微笑的温暖模样,某人在我熟睡时拿着金灿灿的梨子,诱惑我说我们要永远不分离,而如今岁月将你的容颜剥落得如此颓废不堪,难不难过都是自已过,那么请你幸福。

说好明年夏天,我们要一起绑高高的马尾,穿白色的T恤,浅蓝色的背带裤和帆布鞋。我会在房间摆满我最爱的海绵宝宝,婷爱的史迪仔,琴的哆啦A梦和小诗琪的阿狸,我会用我最爱的橙色,琴爱的黑,琪爱的白以及婷的天空色装点我的梦。

未来,谁也不许松手,谁也不许掉队,我们一起开向永远站。

尾声

我希望能每天躺在向日葵上,即使泪来也依旧朝着阳光

不要轰轰烈烈

只求安安心心

湖南省隆回二中默深文学社

9.《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经典语录 篇九

2、真的有来世吗那么我愿做一只懂得飞翔的小鸟一朵瞬间开放无声消融的雪花甚至窗前的一角蓝天掀乱书页的风落进你手心里的一滴小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在一个匆匆路过,追求效率的年代,我们对灵魂深处的精神探究失去了耐心,青春,一段承载着猖狂和血泪的激情岁月,将安放在何处?——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只有看着别人的故事才能忘记自己的故事。《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5、跟一个人合不合适,在一起舒不舒服,是由生活的细节决定的,不是思想品质大的方针政策《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6、青春最大的困惑其实是如何表达自己——向这个世界或者更直接的向某个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7、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只有变数没有常数。打个比方我跟你坐在这里,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变数太多,概率接近于零,是完全偶然的。所以我们应该特别珍惜,对不对?《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8、半透明的冬夜里,宁静淹没了过去以及未来。那么空灵而沉重的,如同小鸟跳动着的心脏,婴儿印下的足迹,是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9、不是为一个结果,而是一种心情。《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0、在开始的时候,爱情确实像咳嗽,忍也忍不住,可是在结束的时候,它就不像咳嗽了,更像是癌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1、春到深处就不见了,我也渐渐地习惯了没有你的日子。《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2、“强者可以不懂弱者,可是弱者必须懂得强者才能保护自己。”《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3、“一辈子总得真格儿地爱上什么人吧,可是如果你真的爱上他,第一步是失去自己,第二步是失去你的爱情。”《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4、我没别的爱好,就愿意看到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季节合适地恋爱。《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5、一个女子对食物这样单纯的热爱也会怪招人疼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6、等待和爱情有着相同的本质,那就是捉摸不定:也许他明天就回来了,也许他永远不回来——答案?你永远不知道。《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7、不跟相爱的人说分手再见,我们不仅背信弃义,我们怯懦到无法面对背弃《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8、不管是城里还是城外,出国还是回国,结婚还是离婚,你还是你,环境虽然改变了,你的问题依旧是属于你的问题《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19、“他就是这样徘徊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才知道,我一直不承认的,是那三个字:‘心上人’,他是我心里的那个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0、当男人不肯说“是”,他的意思就是“不”,又何必等呢?答案一直写在他躲闪的目光里。《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1、当你被人长久地注视的时候你是会有感觉的,多少有点儿不自在,而且,目光也像光线一样有热度,你会觉得温暖,甚至燥热。《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2、有过这种感觉吗?当你离开一个地方就像死了一次似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3、从一认识他就开始等他,等他的人等他的电话,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一天,可她等了他多少天了?不,她等他还不是从认识他开始的,远在那以前。很多女孩子都等过吧,等着冥冥中的一个人,这个人也许永远都不会来,也许就在下一刻出现。周蒙深刻地明白了什么叫做等待。不过,真正的深刻,还要到很久很久以后——即使这一生她都不能再与他相见,即使他让她失望,即使最终她不跟他走,她还是会等他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4、当你渴望爱的寂静的时候你会刻意制造生活的喧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5、地理位置的改变,可以轻易地把人从日常规定的心理环境中释放出来,说不清是更软弱还是更强大,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着陌生的人群和风景,你很容易丢失自己也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6、可是生活的戏剧性,就在于使完全不可能变得有一点可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7、“就算你已经结了婚,你要我等我都会等你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8、失恋就像一切失意,使人不由得换个角度看自己。《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29、第一次爱上人总要吃点儿亏。《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0、这个漫长的夏季我一天天轻盈而消瘦一只坠满心事的小篮子挂在我的窗前窗外有你和更远的群山——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1、如果说,花是树的笑容,叶子就是树的表情,秋天的树表情是最丰富的。这就象一个人,总要到中年以后才会拥有岁月赋予的沧桑味道。——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2、以后,她试图忘掉他但没有恨过他,恨不起来,回忆象老电影里的一个长镜头,镜头越拉越长,他孤单的身影越来越远。——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3、她放不下他,就象云放不下风,路放不下脚步。——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4、有两种人是最具同情心的,热恋的人,或者,失恋的人,感情都特脆弱的缘故。《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5、人家讲爱情是盲目的,也就是说,爱情是瞎的,当你真的爱上一个人你就看不清他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6、琐碎比穷更可怕,琐碎会毁掉一个男人的尊严。《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7、爱情,从来都是不可靠的。《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8、而真正的痛,还不是此刻能领会到的,真正的痛是跟着日子一起走下去的,只有在岁月的不断流失中你才能明白什么叫作失去的空虚。——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39、哪来那么多的坏人了,只不过是伤害了别人自己不知道罢了。《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0、“我爱你。”她这三个字,是吐出来的三朵花。——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1、即使再见他,也是多年以后,物是人非。——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2、气质是性感的体面的说法!《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3、“像你这么飘来飘去的,爱一个也是毁一个。”《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4、实际上,爱情让女人疑惑终身,爱抑或不爱?爱情永远不会给出答案。《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5、不是不想说点儿什么,只是不论说什么,都象一曲老调重弹。——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6、心上人,他是我心里的那个人。——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7、当然,人是可以爱很多次的,可是爱情的酒,你只有一杯。——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8、她不知道,这就是她和他唯一的秋天。——吕挽《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49、“来北京一年多后,我听说他结婚了,现在,孩子都四五岁了。你看,最后,我们都要结婚,可是我老有一种感觉,在某一个转身之间我会再看到他,他正轻轻抬起头来,脸上是那么一种迟疑而温柔的神气。”《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上一篇:生命的动力作文下一篇:名校一年级期末考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