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诊断学复习题

2024-07-22

西医诊断学复习题(共11篇)

1.西医诊断学复习题 篇一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考点总结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

(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

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

2、嗜酸粒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皮肤病)

寄生虫病;

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粒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淋巴细胞

(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

某些血液病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

5、单核细胞

增多:生理性;

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网织红细胞

成人:0.005-0.015,绝对值24-84;新生儿: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2、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贫,白血病)

意义:贫血疗效观察;骨髓造血功能状态。

2.西医诊断学复习题 篇二

1临床资料

300例小儿腹泻患者中男156例, 女144例.其中1个月~1岁95例, 1~3岁81例, 3~6岁76例, 6~14岁48例。症状甚至是数10次。稀水便、蛋花汤样便, 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部分伴有吐奶、腹胀、发热、尿少, 烦躁不安, 精神不佳等表现。病程在2周以下。便常规:希便, 消化不良便, 显微镜检查部分有红细胞、白细胞、严重者检血、尿常规, 血离子、血气分析。符合腹泻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及结果

30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病因进行分类。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给予合理使用液体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粘膜保护剂重症加用抗生素。侵袭性细菌感染者, 针对病原经验选用抗菌药物, 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调整。补液纠正水、电平衡和酸碱紊乱。在患感冒、肺炎、耳炎时, 引起的腹泻, 积极治疗原发病。每天补锌20mg (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10mg) , 连续补锌10~14d。结合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 (实热型治疗:清热利湿。用正肠散、治泻散。虚寒型治疗:健脾止泻用实脾散、收涩散。伤阳气衰治疗:温阳救逆。用四逆散加减。丁桂脐贴、敷脐散外用)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腹泻时, 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比正常情况下排便增多, 轻者4~6次, 重者可达10次以上, 甚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 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 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针灸:体针1。取穴主穴:足三里、四缝、长强。配穴:天枢、关元、神阙、曲池、三阴交。6个月以内生理性腹泻, 不影响生长发育的暂不需要特殊处理, 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 调整饮食。经过综合治疗均治愈。

3讨论

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 发病机制也各不同。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感染性腹泻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 以前两者多见。80%的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 尤其是轮状病毒。病毒侵入肠道后, 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 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 其绒毛肿胀, 不规则和变短, 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 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 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的电解质的能力受损, 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治疗上应给予合理使用液体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益生菌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粘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 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 与肠道粘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可增强其屏障功能, 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重症加用抗生素。专家们一致认为70%左右水样便腹泻由轮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感染引起, 只要用好液体疗法, 患儿多可自愈。侵袭性细菌感染[1]:主要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饮食或水进入消化道, 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以免肠道菌群失调, 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避免用止泄剂, 因抑制胃肠动力作用, 增加细菌的繁殖和毒素的吸收, 对感染性腹泻非常危险。肠道外感染的积极治疗原发病。

非感染性腹泻:生理性腹泻, 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 大便次数多, 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 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 但不吐, 食欲好, 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辅食后, 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不需特殊处理;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 多为人工喂养儿, 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 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 (如乳糖缺乏) , 喂食后可发生腹泻, 可调整饮食可使症状缓解;气候突然变化, 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 增加消化道负担, 引起的腹泻, 注意保暖及降温, 调整温度, 加强护理。

补锌疗法的作用:锌是体内200多种酶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 如:DNA、RNA聚合酶, 乙醇脱氢酶、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消化酶, 及味觉蛋白等提高食欲、促进蛋白质合成维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锌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缺锌与肠绒毛轻度萎缩、刷状缘双糖酶活性下降有关。缺锌动物对霍乱毒素的继发反应增强, 补锌后逆转。缺锌时小肠粘膜水钠净转运下降。缺锌时, 肠粘膜修复障碍。缺锌动物伴有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免疫功能下降, 使腹泻的易感性加大。形成恶性循环, 腹泻与缺锌互为因果关系。锌治疗小儿腹泻的机制是补锌能加速肠道粘膜的修复, 增加肠道绒毛膜上皮细胞的双糖酶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对生长迟缓的儿童能增加食欲, 加速生长在诊断与治疗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在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一般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5年来收集300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结论 小儿腹泻病仍然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系统、规律应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该病, 结合近年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腹泻病的治疗新成果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

参考文献

3.中西医整合诊断治疗心肌炎体会 篇三

“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是中医理论和治疗用药方法中十分重要的原则。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西医理论对本病认识是: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低下,各种病毒侵入机体内,体内的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及时清除病毒,导致心肌细胞和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由于病毒的强弱和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不同,病理损伤的范围,程度也相应不同,引起临床上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乏力、心前区疼痛,以及相对应心电图不同程度的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律失常。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没有病毒性心肌炎的名称,而是根据患者的病证,归属于“胸痹、心悸”等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是机体“本虚标实”之证,由于病人身体“本虚”(抵抗功能低下)外界邪毒(各种病毒)侵入机体内,伤及心脉,导致气血两虚,长期的气虚血亏,导致血行不畅,心血瘀滞,心阴亏损,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证候。因此,中西医学对本病的认知没有本质上的區别,对其病因和临床认证是一致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在用药治疗上,中医确实有独到的理念和独有的优势。西医更注重病毒及其毒素对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依据化验室和心电图检查出的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心肌损伤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针对具体症状用药。而中医用药治疗理念不仅是针对某些具体的临床症状,更强调机体的总体观念,注重调节整体功能。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上,中药黄芪是目前国内首肯的治疗药物,并最具代表性体现了中药的优势作用和中医“标本兼治”的整体治疗理念。

黄芪在治疗心肌炎中的优势

在传统中药应用上,黄芪功效是补气固表,利尿托毒,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身汗水肿、血虚内热等。许多名家名方都把黄芪作为一味主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黄芪中含有黄芪皂苷类,多糖类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胸痹、心悸证)的药理功效概述如下。

(1)黄芪对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广泛的作用,能明显提高白细胞的功能活性,促进外周白细胞的趋化活动,有利于炎症的恢复。能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促进对病毒及其毒素的清除作用。黄芪还能显著提高免疫系统中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柯萨奇B病毒感染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3个月黄芪治疗后,体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可以11.5%提高到44.9%)。应用黄芪后,能使机体诱生干扰素能力显著提高。黄芪还能促进特异性抗体的生成。这些免疫环节功能的增强,使机体抵抗力明显提高。黄芪不仅促使特异性体液免疫系统和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增强,而且还能显著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能力,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和对多种劣性刺激的耐受力。

(2)黄芪对心血管的直接药理作用: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中医辩证气虚型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明显提高心搏量,心输量和心脏指数。黄芪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血氧供应,对缺血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稳定心肌细胞膜的电离子平衡状态,有效地抵抗心律失常的发生,控制和减轻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增强心肌细胞对各种损伤因素的耐受性,促进心肌细胞代谢活性,保护心肌细胞膜和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形态和功能的完整,促进细胞抗损伤的修复过程。黄芪对心血管的这些药理作用,能有效地纠正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的胸闷、气短、心绞痛、乏力和心电图的心肌缺血和各种心律失常症状。

(3)黄芪除整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直接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理功效外,还对其他的脏器有明显促进调整和改善功能。黄芪能有效地促进机体造血功能(中医传统的当归补血汤);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健中汤)。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和促进脑细胞代谢功能(补阳还五汤)。黄芪对肝、肾功能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治疗肝、肾疾病中,重用黄芪都能收到很好的疗效。

综上概述,黄芪这些药理功能,使其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应用上,有任何西药也不能替代的优势作用。不仅有“固本”(增加全身特异性、非特免疫功能),而且还能有效“治标”(直接对心脏的药理作用),同时能整体改善机体功能状态。真正达到一药“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西医方法协同治疗心肌炎

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病因(抗病毒,提高机体抵抗力)病理(促进心肌细胞和心血管内及细胞修复,稳定心肌细胞膜)和临床症状(纠正心悸、胸闷、心绞痛、乏力),都能同步治疗,而且药理作用显著,对身体其他系统和脏器无任何不良影响,并能改善其的功能状态。西药在纠正心肌功能,改善心肌缺血,控制心律失常应用上,一般是一种药具体针对一种病理变化,特别是在控制心律失常作用上,只能控制心律失常的出现,不能从病理变化上纠正。

中西医整合在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笔者对中西整合之路的体会:西医的优势在诊断技术上先进,高精尖,对每一个病的病因,生理改变和病理变化,特别是超微结构变化,病理损伤程度、性质、范围以及相对应的临床症状,有明确具体的诊断,指导针对性用药。其相对劣势是用一种药物只能控制某一种病变,无整体调整功能。中医的优势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治疗具体病证(治标),注重整体(固本)重要性。在治疗心脏各种症状时,注重全身免疫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肝、肾各脏器同步调整。

4.西医诊断学复习题 篇四

A.波状热

B.稽留热

C.弛张热

D.不规则热

E.间歇热

学员提问:为什么?

5.西医考研复习计划 篇五

(1)5月至9月:第一轮复习。每天坚持5-6小时。看书要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看完一节的书,再做《辅导讲义》上的题,如果还有时间再做各科的《医学考研真题解析》。第一轮复习完,可能会忘掉80%。但是基础肯定是有了。

(2)10月和11月:第二轮复习。主要看第一轮在书上划过的和《辅导讲义》上的知识讲解。然后做《同步练习》。

(3)12月至考前一周:第三轮复习。主要做《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和北医绿皮书。加起来共有30套题。每天一套,大约1个小时就可以做完。2个小时改错。然后再从头看书,主要查这段时间做题中自己有问题的知识。如果有时间应该再把《辅导讲义》上的知识点看一遍。

(4)考前一周:复习《同步练习》以及《历年真题精析》、《模拟试题》和北医绿皮书这30套题中做错的题。考前那天晚上要复习历年真题。

注意事项:

(1)基础三门课内涵大、外延小,投入产出比更高。

(2)一定不要从头一题一题往后做,而应该做完一门课再做一门课(A型B型X型)。推荐顺序:生理、内科(包括诊断)、生化、病理、外科,因为生理和内科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病理和外科是一个知识系统的,生化跟两边都不相关。

(3)多选题:先固定一个选项,提高正确率。比如D项肯定不选,那么ABC三项的组合只有6种可能。多选题每年有4至5道全选,两项、三项、全选比例接近2:1:1。多选题重在排除,而不是优选,所以尽量多选,少排除,但慎重全选(全选在生化、外科骨科中比较多见)。

(4)病例题:外延大,但是区分度小,经常要用“极端法”病例题重在诊断。外科喜欢出在普外科和骨科,内科喜欢出在肺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梗)、溃疡病、胰腺炎、肾炎、糖尿病等。

(5)《考试大纲》后的附录有近三年的真题分析和难度系数。可以查一查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但是不要以难度系数为标准,而要以自己“确定”“拿不准”为标准。记住难度系数小于0.3的题,一般都看似简单,但是都事陷阱题,特别容易想当然。一共180道题,能够“确定”的题和“拿不准”的题应该保持在2:1。

(6)不可能把180道题的考点都回忆起来,所以考试时切忌求全尤其乍看题时,容易犯蒙,先跳过去不做,等这一科的题做完再回来重做。尽量先回忆后分析,最后再蒙。

6.考研西医综合复习指导 篇六

接下来的复习内容,总体包括三部分:

1、对强化阶段中的辅导书进行学习,完成强化阶段课程的学习

①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完成一轮教材的复习,那就继续完成,但要确保在10月中旬之前完成,所以10月中旬之前的学习计划可以按照你目前的计划进行。

② 完成了一轮教材复习的同学,继续按照强化计划进行相关辅导书的复习。

2、完成每个科目至少一本知识点串讲类辅导书的复习,我们进入强化提高的复习阶段,此阶段要开始大量的做练习题,周期大概10个周。最后做三年的真题作为测试。

①完成辅导书中的练习题,对错题和经典进行总结记笔记。

②完成―的套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来模拟测试。

3、最后两周进入冲刺阶段,做4-5套模拟题,完成模考课程的学习,然后回归教材,回顾相应考点。

推荐辅导书:

《生理学》作者:朱大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化学》作者: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学》作者: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作者:陈文杉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学》作者:陆再英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作者: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辅导书:

《西医综合辅导讲义》于吉人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习建言:

知识点串讲类的辅导书是帮助梳理思路,理清在复习教材时比较困惑的地方,对于重点和难点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基础阶段的提升,是冲刺阶段的基础。由于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对于习题类的书中题目可以选择性的做一部分。

对于没有完成一轮教材复习的学员,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了,最迟10月中旬之前完成。

2013考研最后10周西医综合冲刺计划:

第一周:生理学

①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

②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

③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

④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第二周:生理学

①第五章:呼吸 本章虽然从内容上看不算很多,但也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主要是肺脏的通气与换气及其调节。

②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也是一个大的重点章节,主要考点在于各个消化液的分泌成份及其相应的调节,胃肠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应注意的是一些消化腺及几种重要激素。最常考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可以将这三种对比记忆

③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重点掌握能量代谢的几个基本概念。

④第八-十二章。

第三周:《内科学》

①第一章:诊断学

重点掌握一些典型的症状,会对我们复习内外科时有所帮助,还有肠、胆、肾绞痛鉴别,一般检查,胸部检查,实验室检查中的一些指标的正常值。

② 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

胃食管反流病病例及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的区别,这是考试重点。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区别,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肠结核85%好发与回盲部。溃疡型肠结核与增生型肠结核的对比。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之间的鉴别。

第四周:《内科学》

①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心衰,各型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梗,心绞痛与心梗临床表现的鉴别,心梗的心电图,心瓣膜病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的病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心衰这部分是考试重点,尤其是慢性心衰。记忆交替脉、奇脉、水冲脉常见疾病。

②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支扩的`临床特点,各型肺炎,肺结核,慢支的治疗原则,支气管哮喘,呼衰,痰液性质与疾病,COPD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分级及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

③第五-八章

第五周《病理学》

第一章:细胞与组织损伤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章是考试的重点,需要同学们全面掌握,尤其是对相关概念和常见部位、组织或器官。

第二章:修复、代偿与适应

重点掌握肉芽组织,细胞再生能力。

第三章: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这部分重点内容是血栓和栓塞的分类及组成特点。

第四章:炎症(考|研教育网整理)

重点掌握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病理学分型。

第五章:肿瘤

本章为考试重点,其考点往往在于对一些特殊肿瘤的考查,同学们需全面复习。

第六周《病理学》

第六章:免疫病理

重点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重点掌握风湿病的发病机制,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及病理特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心肌病的概念,心肌炎的分类及特点、特殊类型的心肌炎

第八-十四章

第七周《外科学》

第一章:外科总论

重点内容为常用灭菌消毒法,无菌操作原则,脱水类型的判断,注意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比较。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鉴别。

第二章:胸部外科疾病

重点掌握肋骨骨折好发部位,各类气胸血胸临床表现及救治原则,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的对比。

第八周《外科学》

第三章:普通外科 本科目重点

第四章: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

重点内容常见泌尿系梗阻鉴别诊断,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表现。

第五章:骨科

第九周《生物化学》

第一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内容:氨基酸的分类,几种特殊的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核酸的组成,DNA双螺旋结构,酶的基本概念,米式方程,辅酶成分。

第二章: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重点掌握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旁路,糖异生,酮体、胆固醇、磷脂的合成,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特殊氨基酸代谢产物,一碳单位代谢,嘌呤及嘧啶核苷酸合成原料及分解代谢产物,物质代谢的联系。糖代谢一章为考试重点,要全面掌握。

第十周《生物化学》

第三章:基因信息的传递

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的酶等,逆转录及逆转录酶,碱基配对原则,遗传密码的特性,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基因类的为考试热点

第四章:生化专题

受体类型要注意生理学和生化内容的区别,解题时尤其要弄清是生理学试题还是生化试题,这是关键

第十一周

再认真回顾一遍这几本书的主要内容。

历年真题套题2009――,每套试题集中3小时做真题,对答案,打分,总结错题知识点,把总结的算法错题本再复习一遍。

第十二周

重点复习自己做错的题目,找4-5套模拟套题,或直接做模考课程中的套题,然后再对答案听解析。

考研教育网建议把真题中的错题再看一遍,回归教材,自己对照教材目录,进行回顾。

相关推荐

・2013考研冲刺如何调整心态

・坚定信念 考研冲刺搏出精彩

・考研倒计时要忙碌不要盲目

7.西医诊断学复习题 篇七

1 临床诊断与剖检

1.1 临床诊断

针对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可以参考急性死亡、流行病学、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黄色稀便等症状来进行判断,利用综合参考相关的病例变化作为初步诊断的根据。

1.2 剖检变化

进行剖检后,犊牛胃肠黏膜为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心内膜表现为点状出血的现象;肠内充斥着粘稠状的灰黄色液体,腐烂味道较重。肾、肝存在肿大、小坏死灶以及变性的症状。

2 中西医治疗方案

2.1 西药治疗

选择磺胺脒20g内服,每日3次,持续治疗3d;选择氯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每日两次,根据每千克体重10~30mg进行注射,持续注射3d。倘若犊牛出现缺硒的情况,可以选择5~10ml0.1%浓度的亚硝酸钠进行肌肉注射,每间隔10~15d注射一次,根据犊牛的情况持续注射3次左右;倘若犊牛出现酸中毒或者脱水症状,可以选择20m112.5%浓度的VC500ml5%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生理盐水混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持续治疗3d[3]。

2.2 中药治疗

墨旱莲30g、地榆炭40g、槐花炭20g、白头翁25g、秦皮20g、白芍15g、山药15g、石榴皮40g、干姜10g、炒白术15g,将药方研为细末,然后混合温水来实施调服,每日服用一剂,持续治疗3d。

为提升犊牛在整个疾病的治疗阶段与恢复阶段的免疫能力,促进犊牛尽快康复,可以使用欧贝莱(主要成分为VB、OPC天然抗氧化物)来辅助治疗,根据饲料量的2%进行添加。

3 预防措施

注重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牛舍应当保持适宜的温度、干燥以及卫生;针对孕期母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中要包含充分的矿物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但需要避免出现过度肥胖的情况,要保障适量的运动;在母牛分娩的前后清洗干净其乳房、后躯以及外阴;产房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同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选择2%浓度的氢氧化钠进行牛床消毒,褥草应当定期更换,保持干燥清洁;在犊牛出生以后应当科学处理脐带,应当采用10%浓度的碘酊进行灌注或者浸泡,避免发生脐带感染的情况;犊牛出生的2h以内必须吸吮足够的初乳(初次喂养应当在2kg左右),针对犊牛的饲养要定人、定时以及定量,避免犊牛出现乱饮脏水、受寒以及潮湿的情况;喂乳的温度应当控制在37℃左右,过热过凉都应当避免[2]。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预防犊牛大肠杆菌病,需要广大养殖户进行合理的养殖管理,同时做好养殖场的消毒与预防工作,针对发病的犊牛,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隔离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爆发。

参考文献

[1]米兴亮,李云龙,王晓兰,周霞.规模化牛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22):11317-11319.

8.自主诊断——高效复习的关键 篇八

“自主诊断”可从以下方向入手:

1.解题障碍

①找出做错的题的出错原因。②对那些答题过程不顺畅、出现障碍的题,要记下解题突破口或者关键词。③记下特殊的、易错的现象、方程式、分子式、知识规律等。④总结解题模板和解题感悟。考生不妨把做过的练习和试卷拿出来,进行以上总结,另取笔记本或者直接在试题旁的空白处做记录。今后在做题中也需注意同步做记录。

例1 某透明溶液里只可能存在下表中的离子,该溶液能跟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依据反应后铝元素存在的形式,判断原溶液里离子大量存在的情况:

阳离子Mg2+、Fe3+、Ba2+、H+、Ag+

阴离子SO、CO、OH-、Cl-、NO

(1)当生成Al3+且有金属铝剩余时,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2)当生成AlO且有金属铝剩余时,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错误答案:(1)Cl- 、NO Mg2+、Ba2+

(2)Ba2+ Cl-、NO

障碍诊断:本题存在审题错误。①“透明溶液与无色溶液”混淆。透明溶液可能是无色溶液,也可能是有色溶液。审题时将透明溶液等同为无色溶液,错误地排除了Fe3+的存在。②“原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与“反应后溶液中离子大量共存”混淆。本题是要推断原溶液(即反应前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而不是加入铝之后溶液离子的存在情况。③忽视了任何溶液都呈中性(阳离子与阴离子必须同时存在)。

解析:(1)加入铝生成铝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大量H+,而能与H+反应的阴离子SO、CO、OH-则不能大量共存;又因为H+与NO共存时相当于稀硝酸,表现强氧化性,会与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Al(NO3)3、NO和H2O,而不产生H2,排除了NO;阴离子只有Cl-,而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所以可以排除Ag+;由于Fe3+的氧化性比H+强,铝优先与Fe3+反应,当Fe3+完全反应生成Fe2+后,剩余的铝方与H+反应,产生氢气,所以无论Fe3+是否存在,一定会产生氢气。总结可知,不能判断Ba2+、Fe3+、Mg2+是否存在。(2)加入铝产生氢气,生成偏铝酸盐,说明原溶液一定存在大量的OH-,则与OH-反应的离子Mg2+、Fe3+、H+、Ag+不能大量存在;阳离子中只有Ba2+存在,则与Ba2+离子反应的SO、CO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无法判断Cl-、NO是否存在。

【答案】(1)H+、Cl- Fe3+、Mg2+、Ba2+

(2) Ba2+、OH- Cl-、NO

2.知识漏洞

知识漏洞是解题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由于教材知识细而广,教材之外有延伸,考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知识盲点,要及时发现,及时补充巩固。如:

(1)复习深度不够,对教材知识掌握不到位。这是知识漏洞的主要方面。

(2)教材延伸知识。例如,判断“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正确时,考生会受教材中多数化合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误导,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实际上,教材延伸知识“SO2+Na2O2 Na2SO4”说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教材边角知识。例如,欲除去AgNO3溶液中少量的Ag2CO3时,考生很容易与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进行类比,误用Ag2CO3 + Ca(NO3)2 2AgNO3+CaCO3↓原理答题。但由于Ag2CO3难溶于水,而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两种盐都可溶,考生常忽略这一点而出错。

(4)教材中没有直接出现的知识规律。例如,Na2O2与H2O、CO2反应,Si、Al与NaOH溶液反应等的电子转移数目以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中需要分步探究其反应本质,教材中没有直接的解释。要补充这些知识,需要考生在课堂上注意老师的讲解或者在平时做题、阅读中总结。

3.方法误用

高考限时考试,技巧就代表分数。同一道题,可能由多种途径得出正确答案,选择合适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解题效率,还可以减少错误,提高得分率。

解题方法有:(1)筛选(或排除)法。抓住题目条件或明显信息,先跳跃式确定容易判断的选项。(2)推算法。将计算问题转化成推理加计算问题,减轻计算负担。(3)终态分析法。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淡化过程,抓住始态和终态存在的物质进行分析。(4)常用技巧:守恒法、差量法、极端假设法、分类讨论法、关系式法、一边倒法、三态法等。

考生看到题目,不能埋头就做,要先冷静审视分析,如画出图像或流程图,挖掘隐含条件,想想是否能用简便的方法解题。

例2 25℃和101 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 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

A. 25% B. 50% C. 75% D.无法计算

方法诊断:常规方法是代数法,即设混合气体中乙烷、乙烷的体积分别为x、y,列方程组求解,不仅耗时多,而且易出错,在缺数据条件下还会无法直接计算。

本题由三种气体组成混合气体,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内在规律,可采用巧妙的方法处理:

2C2H6+7O24CO2+6H2O(l),△V

2 5

2C2H2+5O24CO2+2H2O(l),△V

2 3

2C3H6+9O26CO2+6H2O(l),△V

2 5

从体积变化量看,等体积的乙烷和丙烯完全燃烧,气体体积减小量相等,可用整体法。将乙烷和丙烯作为整体,设乙炔体积为a,乙烷和丙烯总体积为(32-a)mL,根据体积差有1.5a+2.5(32-a)= 72 mL,a = 8 mL, 则原混合气体中乙炔气体分数为 8 mL/32 mL = 0.25。

【答案】A

9.西医考研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 篇九

据数据统计与比较,在所有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中,西医综合是考试大纲范围变化最小的科目之一。因此,当你对将要考什么一无所知时,就去认真的归纳总结过去的真题,所有的考点,就会跃然纸上。

2.重点

复习时要掌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西医综合试卷内容结构为:基础医学约50%(其中生理学约20%,生物化学约15%,病理学约15%);临床医学约50%(其中内科学约30%,外科学约20%)。试卷题型结构为: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型题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X型题151~18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知识点体系显现:消化、呼吸和泌尿专业的试题占内科学的65%左右;普外及骨科专业占外科学的71%左右;物质代谢及大分子专业占生化的90%.而生理与病理学历年来试题分散,每个章节的试题一般不超过15%,甚至连生理学“绪论”中都多次出现考题,这些都提示考生在复习时,每个章节都要认真对待。

了解各门课程所占的大致比例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在复习时有所侧重,而不是平均用力。

3.难点

西医综合卷中,每年总有约15%~20%的试题,属于拔高题。只有那些掌握了相关前沿知识,具有扎实基本功的考生才能正确作答。要想获得高分,必须对这类试题正确作答,否则,还没开始,你就丢掉了15%~20%的分数。那么,请重视剩余的80%.同时,多多积累,关注前沿。只有如此,方能将难点“化整为零”。

10.医学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经验介绍 篇十

西医综合究竟难不难?不难——才怪。就西医综合,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有非常好的基础,不花半年时间进行系统的复习,想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甚至拉分,是很不现实的。最反感网上一些不尊重事实且没有严谨态度的帖子,宣称西医综合如何如何地简单,自己又如何轻松地就考了高分,完全一幅神童的架势,看了就让人火大。甚至还有的鼓吹自己是11月份才突然决定跨专业考医学研究生的,于是买了西医综合,在最后两个月火拼背完所有科目,最终取得骄人成绩,真是不可理喻也最不值得礼遇。说这些话的人我觉得他们根本不是学医的,是学医的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医学纯粹就是要求记忆的东西,既然有记忆也就有遗忘吧,学习西综最大的感受恐怕就是在记忆与遗忘,再记忆与再遗忘中永无休止的反复。就算你是所谓的神童,看一遍书就能全部记住并且不会遗忘,是不是就可以用两个月时间搞定西医综合呢?读完接下来的内容,然后我们一起来算算时间帐就知道了。就考研西医综合的科目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下,一共是七本书:生理(442页)、生化(483页)、病理(419页)、诊断(639页)、内科(1030页)、外科(985页),还包括没有指定书目的超声诊断,光计算前六门书的话一共是3998页,全部是大课本。就算平均(注意我强调是平均)一天看10页吧,全部记完3998页也至少要399.8天,也就是1年零34.8天,如果你运气不错恰好碰到闰年,也要1年零33.8天。我地神呐!算起来真是神仙也难搞定的科目,所以嘛每年全国西医综合不到30%的及格率也不算太过分。医学还好学吗?你问我吗?我只能回答: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绝对不会选择医学,并且世代不准学医,因为学医除了苦,再没有别的滋味。(我以前的外科老师就在课堂上明确表示他坚决反对自己的女儿报考医科大学……)。哥们儿,3998页哪,可不是闹着玩的,我不想拿出来唬人,只是想再一次告诫社会上那些成天叫嚣医生收入高的人,在没有背完这3998页之前给我闭上嘴巴。

对于大多数医学考生来说,顺利通过每年国家组织的西医综合统考实在太难。不知道是不是对我国现有医疗水平的嘲讽,从198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考以来,多数年份的及格率甚至比英语还低,据说也就保持30%左右,实在令人吃惊和难以接受。事实上每年有许多考生都是因为西医综合未能达到国家划定的分数线而名落孙山,实在可惜。而从2003年开始,西医综合按150分计入总分,西医综合的重要性又不得不更上一个台阶,医学生要在初试中提高竞争力,西医综合获得高分就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西医综合更是来了一次令所有人跌破眼镜的大改革,医学、历史、教育、心理四个专业的考生,初试不再考察专业课,改为复试的时候才考察,因此西医综合的总分突然猛增到300分,翻了一番。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要考上理想的学校,英语已经不再成为决定性因素,由西医综合取而代之,这充分体现出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对本科生选择研究生考试专业的专一性,避免了以前跨专业考试的不好现象。我这里要说明,本人极不赞成跨专业考研的行为,也极力希望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防治过度跨专业的现象。在以前旧的考试制度下,很多学生大学本来学的经济却考了计算机的研究生,学理工的改考了法律,文理科交叉考,反正乱七八糟的。一个人花几个月时间去复习复习几门考试科目,就能和人家花了大学整整四年甚至五年的学习相比较吗?肯定不行。就算考研的时候你专业课分数还不错,但你能说你对那门专业的真正理解达到应有的程度了吗?许多学者都认为,术业有专攻,如果在本科的时候学一样,到研究生的时候又学另一样,学了这个忘了那个,学了这头顾不上那头,显然不是我们开展教育的初衷?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去跨专业,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学校的导师对跨专业的考生都不是很感冒,任何一个导师如果不是迫于无奈,绝对不愿意招收一个对自己专业没有扎实根基而言的学生的。所以请考生朋友们注意: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所谓行行出状元,条条路上蛇咬人。至于报考学校的问题,这个嘛,只要是自己的能力所及的,当然是尽量报好一点的学校。特别是如果你本科就上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学校,那更要努力考到名校去,既然本科就选择错误了,干吗还要继续你的错误呢?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报个好学校,给自己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成功并不遥远

阅读推荐

11.西医诊断学复习题 篇十一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O型血(丈夫为非O型血)孕妇1 982例。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包括自然流产、死胎、葡萄胎、异位妊娠、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死亡)397例。年龄21~42岁,初次产检孕周为孕10~35周,B超检查未发现胎儿异常。开始治疗时效价最低为1∶128,最高为1∶1 024。

1.2 诊断标准

ABO母儿血型不合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产前诊断:①既往有不良孕产史(如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溶血病史)或输血史;②孕妇血型为O型,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③ 血型抗体效价测定:IgG抗A(B)效价≥1∶64为异常,≥1∶128开始药物治疗,≥1∶512高度怀疑胎儿溶血。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2]中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胆红素17~51umol/L,2~3天后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220.6umol/L,若36小时内出现黄疸,即为早发性黄疸。出生3天内目测新生儿颜面及躯干黄,甚至四肢、手足掌黄,测血清胆红素>220.6umol/L,即为重症黄疸。

1.3 治疗方法

自确诊之日起,采用中药方剂-复方茵陈汤(茵陈20g,鸡骨草15g、续断10g、茯苓10g、当归10g、桑寄生10g、黄芪10g、白术10g、甘草5g、黄芩10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2煎。再结合西医治疗:50%葡萄糖40ml+维生素C 1g静脉推注1次/日,和维生素E丸100mg 1次/日口服配合治疗,对妊娠中晚期的患者给予吸氧2 次/日,每次30 分钟,每4 周连续用药10天为一疗程。在此基础上根据血清效价的高低和妊娠月份的大小调整药味、剂。服用一个疗程后复查血清抗体效价,以评定疗效,以后每月复查一次血清抗体效价,当效价≤1∶64时停止服药。分娩前复查最后一次抗体效价,并统计结果。治疗期间注意做好围产保健服务、B超监测,密切注意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分娩后观察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有无黄疸。出现黄疸者,检查ABO溶血抗体全套;直接抗人球白蛋白,间接抗人球白蛋白及抗体释放试验。

1.4 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参考 《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3]拟定。显效:服药治疗后,血清抗体效价下降,且速度较快,至分娩前≤1∶64,孕期未发生流产、死胎、死产,产后新生儿无溶血病。有效:经服药治疗后,血清抗体效价呈缓慢下降趋势,分娩前未能≤1∶64,孕期未发生流产、死胎、死产,产后新生儿无溶血病。无效:经服药治疗后,血清抗体效价连续3次无下降,或有升高,或胎婴儿有溶血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经SPSS 11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计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检测1 982 例孕妇血清,其中正常组(IgG抗A(B)效价<1∶64)为1 351例;异常组为631例,异常检出率31.8%,其中≥(1∶64)287例、≥(1∶128)164例、≥ (1∶256)102 例、≥ (1∶512)65 例、≥ (1∶1 024)11例、≥(1∶2 048)2例,见表1。

2.2 治疗结果

2.2.1治疗组

对IgG抗A(B)效价≥1∶128的344例孕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281例,治疗率81.7%。其中显效169例,显效率60.1%;有效66例,有效率23.5%;无效46例,无效率16.4%;总有效率83.6%。

2.2.2异常组

治疗组中至分娩前IgG抗体效价仍≥1∶64的112例孕妇。其中IgG抗体效价<1∶512者96例;IgG抗体效价≥1∶512的16例。112例新生儿娩出后监测新生儿体重与Apgar评分,留脐血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查血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产后监测黄疸开始时间和严重程度,动态监测血胆红素。发现新生儿非O型血59人,溶血试验阳性19人。分娩前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发生率相关,P<0.05;随着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ABO溶血的关生率增加。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分娩前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不相关,P>0.05,并且IgG抗体效价≥1∶512并不表示溶血严重,见表2。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表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有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当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1∶128时,胎儿可能发生溶血。当IgG抗A(B)效价达到或超过1∶512,在无法或产妇拒绝实施羊水胆红素、胎儿血型物质和抗体效价测定时,产科医生往往在分娩过程中处理较积极,加之孕妇及家属担心自然分娩风险大,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增高,尤其是对胎龄较小的新生儿产生了一系列潜在的危险。

本研究发现:①定期监测血清IgG抗体效价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对女方为O型血、丈夫为非O型血的孕妇,特别是曾有多次人工流产、自然流产、死胎、早产等不良孕产史者,孕期定期监测血清IgG抗体效价,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对IgG抗体效价≥1∶128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降低孕妇血清免疫性抗体的滴度,抑制抗体效价增长,使其稳定在较低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溶血病、核黄疸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②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孕妇素体禀赋不足、饮食劳倦内伤、湿热之邪乘虚而入,致使湿热、热毒之邪郁阻气血、胞胎失养、邪毒内盛而成。其治法当清热解毒利湿益气养血补肾。现代医学家都从湿热论治,以茵陈汤加减治疗为主。张志兰[4]以茵陈汤为主辩证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总有效率83.33%。西医多采用吸氧、维生素E、维生素C、葡萄糖、叶酸等方法,以增加胎盘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和氧交换,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结合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抑制母体产生ABO血型抗体的产生、减轻ABO血型抗体对胎儿的损伤作用,且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6%。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增加疗效的作用。③随着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增加孕妇血清中IgG抗A(B)效价持续≥1∶128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有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分娩前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发生率正相关。④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分娩前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不相关,并且IgG抗体效价≥1∶512并不表示溶血严重由于新生儿红细胞膜A和B抗原位点较少,与其结合的免疫性抗体数量也较少,所以一旦发生溶血,其严重程度与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并不呈正相关[5]。目前估计胎儿溶血程度和全面情况的最好方法是做羊水胆红素含量、胎儿血型物质和抗体效价的测定,羊水胆红素含量的测定对估计胎儿宫内溶血情况尤为重要[6]。而羊膜腔穿刺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慎重,必要时才采用。因条件所限,本次观察的缺陷为未做羊水测定胆红素值、胎儿血型物质测定及IgG抗体效价。故目前以IgG抗体效价结合新生儿血型来预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监测与治疗同时严密观察胎儿一般情况,即使IgG抗体效价高也不要过分紧张。但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动态观察IgG抗体效价及监护胎儿宫内情况,必要时需做羊水分析。

综上所述,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人数多,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较大。为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对女方为O型、丈夫为非O型的孕妇,尤其是既往有不明原因流产、死胎、早产及生育黄疸患儿者应定期检测血清中IgG抗A(B)效价。当效价持续≥1∶128时,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有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一旦发生溶血,其严重程度与分娩前母体血清抗体效价并不呈正相关,所以当抗体>1∶512,甚至>1∶1 024时,不必立即终止妊娠,尤其是当胎儿孕周较小时,应结合产科检查、B超、NST等检查,必要时可做羊水中胆红素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92.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8.

[3]王淑玉.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3:182.

[4]张志兰,杨万章.以茵陈蒿汤为主辨证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7):502-504.

[5]苏应宽,江森.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47-248.

[6]胡淑君,孙红,徐丽珍,等.母儿血型不合IgG抗体效价≥1∶512是否提示胎儿病情严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2):82-84.

[7]黄醒华.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免疫学基础[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0):580-581.

[8]张庆安,邱云霞,王翔军.182例ABO血型不合妇女血清中IgG抗A(B)效价测定及结果分析[J].河北医学杂志,2002,8(9):855.

[9]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9.

上一篇:党员代表获奖发言稿下一篇:高中语文教育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