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牛玉儒》有感

2024-09-22

观《牛玉儒》有感(精选13篇)

1.观《牛玉儒》有感 篇一

观《生死牛玉儒》有感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大家观看了电影《生死牛玉儒》,从中我看到牛玉儒书记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只是认真履行了一个市委书记应该做的事情、讲求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讲得诚信。可对于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正是从收入中增加的几块钱、从增加了几平米的住房、从想方便就“方便”的厕所、从拓宽的马路中感受到了牛玉儒这个共产党的市委书记的可敬。也许,这要比某些领导、尤其是“当大官”的领导挂在嘴上的豪言壮语感受的要更加的真切!正是因为老百姓有了真切的感受,才有了十几万人自发为远行的牛书记送葬的感人场面;那几百辆出租车同时鸣响的喇叭声,哪是为牛玉儒的离去而悲鸣,分明就是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一曲颂歌!

观看影片时我注意到影片中的几个细节:牛玉儒得知某投资商的项目可解决呼和浩特两万人的就业兴奋不已;在酒桌上拒绝秘书为自己“以水代酒”;当投资人因为酒盅从马背上落下杯口没有朝上“不吉利”想放弃时,正在北京治疗的牛玉儒千里赶到,让这个投资人看到了“共产党人说话是算数的”、是“讲诚信”的,因此欣然签约。在牛玉儒生命最后的100天里,他不顾妻子和医生的劝阻,一次次的返回工作岗位,一幕一幕,不禁让我潸然泪下。

我也是一名党员,虽然刚入党不久,但我一定会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2.观《牛玉儒》有感 篇二

从我的观舞经历来说,早已习惯于陶醉在古典芭蕾华丽的炫技中;习惯游走在现代芭蕾的震撼爆发与纯粹精神之中;习惯于芭蕾的那种传统构图美、被程式化的美。提起现代舞,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依莎多拉·邓肯。从她的“解放足尖、释放身体”开始,她带给我的对现代舞的认识是自由、挣脱束缚,是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是带给人心灵冲击和人生体验的舞蹈。谈起中国的现代舞,从台湾的刘凤学,再到大陆的吴晓邦,他们把现代舞从西方带到了中国,开始寻求东方民族舞蹈精髓与西方舞蹈元素的融合创新,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舞蹈大师,是现代舞精神的象征。

法国编导大师贝嘉古稀之年的力作《生命之舞》被评价为20世纪现代舞中最撼人心魄的摇滚芭蕾巨作。据说,上海金星现代舞舞团的团长金星在看完它之后脱口而出:“太可怕了!整场舞蹈看下来,我就觉得浑身冰冷,两只手一直在发抖。到现在,我还沉浸在这种情绪当中,无法自拔。”正是怀着这种好奇与崇敬,我也来一看究竟。

舞蹈的开场在摇滚乐队“皇后(Queen)”清澈、阳光的歌声“it s a beautiful day...”中拉开序幕,贝嘉怀念的那位舞者生前非常热爱英国摇滚乐队Queen的音乐,他在音乐设计上体现了这个心愿——除了摇滚的Queen,还有古典的莫扎特。27位男女舞者缓缓掀开身上的白布,又缓缓盖上,他们伸出手去挣扎,去呐喊,男独舞者从白色担架上被抬下来,用自由、舒展的身体去表达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无奈。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让我们感动的是每天清晨醒来,能够在清醒着的每一天,去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紧接着,他把这种意义传递给了更多的舞者。这时,穿黑衣的挥着翅膀的男人与披着婚纱的美丽的女舞者出场,飞翔的渴望与欲望的挣扎,在这里碰撞,黑衣女独舞者娴熟的、自由的高难度技巧动作组合,她的完美,竟然让我突然想起了宫崎骏动画里的“黑暗精灵”。黑暗精灵是自由的化身,是自由的使者,它也许会将我们带入深渊,也许这也会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时,上半场的高潮到来了,挥着翅膀的男舞者踩着沉重的方框,方框里的电视里正在播放着被祭奠者的画面。上半场结束。

下半场在莫扎特优雅、轻盈的音乐声中开始,这时,舞台由原先的黑白主色调增添了黄色、蓝色,这是对比性、视觉冲击力很强的颜色。紧接着,舞台又回到了出场时的黑白主色调,范思哲大牌的服装设计风格在这里继续凸显了它的简洁、大气与强大气场。这时,屏幕上出现了“magic”的主题片段,男女舞者对舞,在奇幻中表达着对生命的绽放与张扬。接下来出场的女独舞者用黄、蓝、红绚丽的不断摆动、跳跃的裙摆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期望与梦想。下一段,用圆环出场,配乐用了经典的“you take my breath away”,舞者在圆环里翻滚,从圆环里滚出的是希望,是向往,是生命生生不息的火焰。

最后的结尾部分,大屏幕上投影出舞蹈团已故演员的舞蹈录像,肃然起敬之心油然而起,他是整出舞剧真正的主角,也是促使大师编舞的灵感源泉。这位舞者在自己艾滋病发病前跳的这段舞,纯粹由心灵而发,舞得淋漓尽致。随着全场齐唱主题曲和贝嘉的出场谢幕,此时我已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该剧的服装设计是贝嘉的好友、已故大师范思哲。贝嘉说:“范思哲非常宽宏大量,我请他为我设计一套服装,没想到他一下子为我设计了20套。”不得不说,范思哲的用心和对艺术的敏感力的确对整部作品的成功起到了增色的作用。

该作品的成功之处除了演员精湛、完美、无可挑剔的舞蹈技巧之外,还在于:一、贝嘉将自己毕生对于芭蕾的理解在此浓缩,通过舞蹈创作,由个人的情感引发了全人类的对生命的思考,诠释了生命、爱与死的主题。他始终在对传统的背叛与对艺术的执著之间搭建着沟通的桥梁。因此,这部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度。二、以象征艺术表现手段编排舞蹈,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无限想象的思维空间,使观众与剧中演员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一个同构同感的、良好的磁场效应。三、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关注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了艾滋病患者,体现了普世情怀和人性关怀。

除此之外,暮年的贝嘉排出了一部年轻人的舞蹈,充盈着生命的向上的力量,这与贝嘉丰富的人生阅历、执着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常说,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所体现的也正是舞蹈编导、舞蹈家个人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摘要:法国芭蕾舞大师贝嘉的暮年之作《生命之舞》,在世界现代舞的历史上曾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等角度入手,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了新的挖掘与分析,以期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部作品。

3.观马戏有感 篇三

最近的气候总是让人摸不透,忽冷忽热。今晚,我的心情亦如此,或许是看了马戏的缘故吧。

初入戏棚,但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动物身上所散发出的异味,可许多人竟若无其事地在大吃大嚼,嗑瓜子的声音似乎比夏天的蛙鸣还密,这景象让我近乎窒息。我和妹妹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便从工作人员手中取过两把塑料椅,靠着铁丝网坐了下来。哈哈,没想到能找到如此“雅座”!

在漫长的等待中,广播里总算传来了主持人的声音:“请欣赏第一个节目——狮虎大战!”印象中的东北虎凶猛残暴,非洲狮坚牙利齿,可是当它们迈出铁笼的那一刹那,我怔住了:这哪里是虎和狮啊?它们如猫狗一样温驯,丝毫不及狐狸的威风。

老虎和狮子在场地上溜达着,它们的眼神里写满了无奈和乞求。再看那锯断的牙齿,那被切除的“利爪”,那残缺的尾巴,我的心灵再次被震颤了:它们本应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可現在却身陷囹圄,在那根带电的鞭子下,驯服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它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呢?它们撼天动地的力量呢?它们火炬般的眼睛呢?它们桀骜不驯的性情呢?一切都荡然无存。可是,在它们心灵的最深处,一定有那茂密的丛林,一定有那广袤的草原,一定有那峻峭的山岗!

马戏仍在继续,观众仍在哄笑,我仍在沉思……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二(20)班

点评:

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写的是观看一场马戏的“感受”。文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写自己最近的心情“忽冷忽热”,并点明心情如此或许是看了马戏的缘故,进而引出了对那场马戏的回忆。初入戏棚时的场面描写,展现了“让我近乎窒息”的景象;老虎和狮子出笼的一刹那,颠覆了“我”意识中的威风形象;狮虎表演时“无奈和乞求”的眼神,引起了“我”的沉思。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的运用更能表现出“我”内心深处与众不同的感受。

4.思想汇报 观牛玉儒精神有感 篇四

思想汇报---观牛玉儒精神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在党校培训中,我们观看到牛玉儒同志的伟大事迹的视频后潸然泪下,感慨良多!牛玉儒是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34年里的他就如一个毫无知疲倦的铁人,无论风雨始终坚持工作着。2004年8月14日,年仅51岁的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因病去世了。

牛玉儒是人民的贴心人,他有着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牛玉儒常说,“我们手里有点权,就得想着给老百姓办点事。”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病重住院期间,仍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弥留之际,牵挂的仍是他正在奋斗的未竟事业。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牛玉儒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学习,始终保持着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他自觉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住了各种危难乃至生死的考验。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自己的全部工作实践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之中,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这是他人生的感悟;“血管里淌的是劳动人民的血,不为他们办事或损害他们的利益就是背叛”,这是他做人为官的信条。牛玉儒,有大海一样宽广的仁慈胸怀,心系百姓的利益,人民的冷暖,他虽身居高位,却静止如水,象一鸿波平如静的湖,不为私利而动念,理万财而分文不贪,是对他生平的概括!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牛玉儒的先进事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回忆,让精神之树常青。他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使我对如何去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对全体党员的要求。而不少的国家干部,真正的做到了“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的光荣榜上添上重重的一笔!央视推荐委员会评价道:牛玉儒为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旗帜添上了一抹耀眼的亮色。不禁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著作,可能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但我们的宗旨却始终没变过。书本教育和观看了解到牛玉儒的感人事迹后才真正的体会到如何去做好为人民服务,如何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党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既是对我们共产党诠释,也是对我们所有共产党员的要求,也道出了我们党始终如

一、孜孜追求的高风亮节、一身正气、开阔胸襟。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世界所瞩目。这是我们党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令人民满意的。正确的道路,伟大的事业,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为我们党的千百万干部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大批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亮仔制作

设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事业的骨干。

我们全党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牛玉儒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勤政为民,争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以实际行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时,邓小平反复强调过:“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归根到底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经过拨乱反正,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不仅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忠实代表。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的培养和教育!

5.学习牛玉儒有感 篇五

一位诗人说过,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牛玉儒虽然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各族人民的心中。他用自己闪光的生命,在中华大地孕育了一个难解的“牛玉儒情结”:

牛玉儒是呼市的书记,他只想着为老百姓多做些好事,从未想惊动呼市人民,但是呼市人民却被他的突然离去惊动了:2004年8月19日,当他的灵车回到呼市时,一下被闻讯赶来的人群包围了,道路两旁,人们自发地排起了长队,出租车也鸣起了长笛……

牛玉儒是内蒙古的“京官”,他只想着竭尽全力做好首府的工作,从未想“震动”全区,但是内蒙古自治区却被他卓有成效的工作震动了:2004年9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关于向牛玉儒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区干部党员学习他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克已奉公、清正谦洁的革命本色……

牛玉儒是地方的领导,他只想着为党分忧解难,从未想牵动中南海。但是中南海却被他崇高的精神牵动了:2004年9月23日,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向勤政 为民、鞠躬尽瘁的牛玉儒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党需要这样的好干部,人民需要这的贴心人。我们应该学习他,宣传他,让千千万万个牛玉儒式的好干部涌现出来……

牛玉儒是草原的儿子,他只想着为草原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未想过感动全国人民,但是全国人民却被他的先进事迹感动了:200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牛玉儒的动人事迹。一时间,牛玉儒成了长城内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他的英名在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牛玉儒情结使我深有感触:一个人受到一个方面的称道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同时受到方方面面的赞誉,上到中央,下至地方,有高级官员,也有平民百姓,都由衷敬佩,赞不绝口,真是难能可贵。

我在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然而我们有些地区却干群矛盾尖锐,党群关系紧张。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像牛玉儒那样,还有哪里的干群矛盾不能化解,哪里的党群关系不能密切?

牛玉儒情结深刻表明,牛玉儒是一位好干部。他岂止是一位好干部,更是一位好领导。

感叹牛玉儒现象

人们总是把一种出人意料、超越常规的发展变化称之为“现象”。如深圳现象、温州现象、比尔盖茨现象、张瑞敏现象。我认为还有牛玉儒现象。牛玉儒情结来自于牛玉儒现象。我们仅仅从他辉煌的业绩中选取“两个重点”、“三个2”和“四个翻番”的例子便可知晓。

“两个重点”:牛玉儒在包头市任市长期间狠抓了国有企业改革。他大胆提出了包头市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措施,经市委批准全面推开。3年后,包头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生产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利润增幅指标列全国42个中心城市第二位。牛玉儒在包头时还重点抓了震后城市重建。他提出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城市,并且实施了城市供水、道路通达、蓝天碧水绿地、安居、旧城和都市村庄改造等工程。从1996年至2002年,包头市城市新增居民楼建筑面积相当于前46年的总和,人均道路面积达6.23平方米,人均绿化地面积达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从而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三个2”:牛玉儒在担任自治区副主席分管外经贸工作时,不给自己留余地,大胆提出2002年要完成“三个2”,即要引进区外资金200亿元,引进国外资金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要增长20%。结果,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实现了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四个翻番”:牛玉儒到呼和浩特市任书记后,自加压力,大胆提出4年四个翻一番,即以2002年为基数,从2003年到2006年,GDP、财政收入、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都要翻一番。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想象。但是实践证明,2004年GDP就超过了600亿元,财政收入能够达到60亿元;2005年GDP就可能达到800亿元,财政收入能够达到80亿元,4年翻一番的目标将提前一年就能够实现!

牛玉儒现象使我由衷感叹:一个人在一个地区工作做出成绩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干什么工作,什么工作就有新起色,在哪里干,哪里就有大发展。

我在想:十六大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区争取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可是当前我们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有的方面还很落后。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像牛玉儒那样,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迎刃而解,还有什么地区不能加快发展?

牛玉儒现象深刻表明,牛玉儒是一位好领导。他岂止是一位好领导,更是一位好党员。

感悟牛玉儒精神

牛玉儒现象源于牛玉儒精神。牛玉儒精神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人民性和坚强的党性。

鲜明的时代性:牛玉儒与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一样,都是所处时代的骄子,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当今,发展是时代最根本的主题。牛玉儒人生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而内存最多的则是“发展”一词。如果要将牛玉儒所走的道路、所干的工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深刻的人民性:“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八个字,就是他的人民性的真实写照。他时时想人民所想,事事急人民所急,处处忧人民所忧。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是草原的好儿子,更是人民的好儿子!

坚强的党性:他抓发展是为老百姓;他执政为民,源于他立党为公。在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牛玉儒是一位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但是在他身上始终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牛玉儒是一位党的高级干部,但是在他身上始终体现着深刻的人民性;牛玉儒是一位民族干部,但是他身上始终体现着坚强的党性。正是这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人民性和坚强的党性集于牛玉儒一身,才有了有血有肉的牛玉儒、多姿多彩的牛玉儒、可敬可亲的牛玉儒,一句话,才有了说不完、道不尽的牛玉儒!

牛玉儒精神使我深有感悟:一个人有一点精神也许并不难,难的是同时具有这么多崇高的精神!是啊,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其中一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在想: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诱惑同在的今天,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百事待举,百业待兴!然而,有些人却只顾蝇头微利,只是苟且偷安。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像牛玉儒那样,哪个激情不燃烧,哪个人生不灿烂!

牛玉儒精神深刻表明:牛玉儒是一位好党员。他岂止是一位好党员,更是我们的好榜样。

6.看《生死牛玉儒》有感 篇六

单位组织观看了《生死牛玉儒》影片。短短两个小时的剧情,我和同事们无一不为牛玉儒深怀爱民之心而感动,无一不为其心系百姓,忘我工作而落泪。

他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也有爱。他爱他的祖国,他爱他的组织——中国共产党。他没有忘记自己是草原之子,更没有忘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为了经济发展、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拖着病躯,一次次从北京协和医院赶回草原,一次次深入牧民和下岗职工家中,一次次地回绝亲属提出的以他工作之便而要解决问题的要求。那份对牧民的爱,博大而情深。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他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爱。他爱他的父母,他爱他的兄弟姐妹。虽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为他们提供安排工作等便利,但他的孝敬之心、同胞之情,在他临行北京协和医院前的家庭聚会上的一席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爱他的妻子,当她得病住院时,不管工作多忙,也到医院陪伴。他爱他的儿女,他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他们自我成才。那份亲情,纯朴而自然。

7.观《牛玉儒》有感 篇七

一、“暗恋”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暗恋”这部分我觉得是典型的很老套的爱情故事。戏中的男主人公江滨柳和女主人公云之凡在战乱年代相爱, 后来阴差阳错, 没有走在一起, 虽然两个人都生活在台北。我想这些是很多电视剧都会杜撰的故事情节, 这应该是一出悲戏。

关键的一点, 我想, 江滨柳一生都活在思念与痛苦之中──因为他不能忘却。是啊, 他不能忘却云之凡, 不能忘却他们之间的爱情, 或许不能忘却纯真和美好, 又或许不能忘却他自己, 他的年轻时代。总之, 他是一个不善于忘却的人, 戏中云之凡还劝慰过他说:“你忘却吧, 应该学会忘却!”是的, 如果他真的忘却了, 他也不会一生都在追寻, 活在记忆中, 似乎他生活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思念和回忆过去, 在心灵上;另一个则是现实生活, 他已有太太, 有孩子, 在身体上, 或者说在现实中。他因为忘却不了表现出近乎无视现实的生活、现实的幸福 (一个完满的家) , 他选择沉浸在第一个世界里, 然而他活生生站在第二个世界中。这很悲哀, 近乎矛盾的悲哀。很多人说“得不到的, 总是最好的”, 不能说全无道理, 但我想:不能忘却的, 总是最美的。

二、“桃花源”部分的不能忘却

对于桃花源这部分, 理论上说是一出喜剧。然而悲与喜之间似乎不那么容易界定。戏中充满了插科打诨式的搞笑语言, 让我们在悲伤之余 (沉浸在暗恋里) 轻松了些许。戏中的主人公老陶知道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好上了之后, 那种错综复杂的情感让他近乎在生活中崩溃, 不能不说他后来去打大鱼是一种无能为力的逃避, 喜剧中充满的伤感。我想他也是想忘却吧, 虽然最终他没有忘却得了 (后来回去找春花不得却没再找到桃花源) 。这似乎又转化了这部分喜剧的性质。

当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渔夫, 或者说有点“粗俗”的男人遭遇了家庭的裂变后, 他束手无策, 他彷徨、犹豫, 他想忘却, 戏中他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求知欲望, 从而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 增强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

3.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在英语教学中, 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 还要注重语言技能的训练,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因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答疑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学生有时会因为心理因素而羞于提问, 教师获得的反馈信息也非常有限;而在网络英语教学中, 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通过BBS, E-mail和语音教室等媒介向教师提问,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或讨论的形式, 帮助学生找到答案。由于师生讨论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的, 学生可以克服课堂教学中的胆怯心理, 积极与教师展开交流, 教师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反馈信息, 便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还可以利用语音教室开办英语活动或英语论坛,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和老师、同学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老师的辅导, 进而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忘了春花, 忘了袁老板!”在误打误撞中, 他来到了桃花源──人人,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追求的乌托邦式的梦想。他改变了, 他变得平和了, 或者如戏中的“变轻松”了, 这似乎是许多人都追求的幸福。然而, 这位朴实的渔夫没有想独自享受这境界, 他依然不能忘却他美丽的妻子 (在他眼中是美丽的) 。他不顾热情夫妇的挽留, 他毅然回去寻找他的妻子, 想让她也幸福, 不曾想他自己已经回不到桃花源了。

老陶也不能忘却。

三、那个白衣女子的不能忘却

乍一看那白衣女子, 你会觉得她与这两部分戏无任何联系, 但仔细想一想, 她也是不能忘却的追随者。她忘不了那个男人, 虽然她努力想忘却他。戏中她说:“忘了他吧!”但她还是喊出了那个名字──让她痛苦, 影响她一生的名字;让她癫狂的名字。

有时我在想, 戏中她也应该算做一部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无暇思索, 对于真、善、美的东西, 打动我们后, 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了。然而我们是否也应该拷问自己的灵魂, 我的精神家园呢?我们的信仰呢?我们关于真、善、美的追求是不是都商业化了?是不是我们进步得太快了?是不是我们太善于忘却了而忽视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是的, 我们挣扎着追求所谓的理想, 遇到困难的、不开心的事儿, 我们说我们忘却吧, 之后我们忘了;看到有人在偷小女孩儿的钱包, 我们本应制止, 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 我们说, 算了, 忘却吧, 我们索性就视而不见了;为了毕业分配到好的工作, 与曾经的恋人分手了, 安慰自己说忘却吧, 之后走上了锦绣前程……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忘却、太深的忘却、太俗的忘却, 是否我们应该学学“暗恋”部分的江滨柳、“桃花源”部分的老陶、“暗恋桃花源”里的白衣女子?或许你会说, 他们太痛苦了, 但也正因为这样让我们不能忘却, 被“敲”了一下脑袋。

我不甚知道戏的创作者的意图, 或者说目的。单就戏的本身以及手法, 当然她有很多的突破。比如说, 将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戏揉和在了一起;打破了第四堵墙, 让观众从戏中“拔”出来;悲剧与喜剧的结合, 等等。但我想作者也有通过戏的形式、内在剖析人性的初衷吧, 我的理解就在此, 权当作一种反思吧。

(武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就是在这种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中, 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抉择, 在英语教学中, 网络英语教学为传统英语教学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 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 更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21世纪中, 它必将在英语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革命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在语言交流上有着优势, 理应在思想上和技术上作好充分准备, 去迎接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模式与结构探讨[J].教育技术通讯, 2001 (4) .

[2]董艳, 黄荣怀.浅析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模式[J].教育技术通讯,

8.观《教育的目的》有感 篇八

长期以来, 无论是在正规的教科书中,还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 教育目的都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表述历时数十年, 人们对此司空见惯, 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 所以至今仍然是教育文件及政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但是看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才真正的理解到: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还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科学、人文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要想把教育做的成功,那么必备条件就是创新。创新的知识正如活鱼一样自由遨游在浩瀚的大海,相反陈旧的知识会像死鱼一样慢慢腐烂;教育的目的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见多识广,而是造就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在中国进人现代社会的今天, 封建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 通过教育进人名牌学校, 然后当政府公务员, 做官, 这是最风光的职业(在现代社会中官员不应该是一种职业) ; 当科学家,做教授, 这是受人尊敬的高雅职业; 做金融、证券、保险、工商、税务、职业经理人, 这是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 当工程师、医生、教师也算是一种过得去的职业; 做小生意, 开小餐馆, 做个体经营等普遍被看作是下层职业; 至于做农民, 进城当打工仔, 干清洁工等被人们看成是不人流的“ 活路” 。一个人要进人精英阶层, 进人上流社会, 就必须接受优质教育。教育被看成是划分职业等级的依据。在多数人看来,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一个有文凭的人, 就应该有好职业。难道一个人在校时的成绩好才能有所成就吗?这是谬论!事实上学历是使人成才的要素之一, 高学历有助于成材, 但它不能简单等同于人才。什么是人才? 人才的最终标志是他能够做什么, 他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实质性贡献, 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从传统教育的目的可知我国先前的教育事业的精神主旨:一是主导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是革命理论; 二是视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工具; 三是教育目标为培养具有特定标准的革命接班人。如此说来,这样的说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本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说是合理的。但是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改革开放已经取代了长期持续的革命意识,传统的教育目的已经暴露出了明显的额弊端。第一:传统教育目的的政治性内涵是教育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培养接班人的目的很明显在当时完全是社会政治的需要,因此当时的教育完全成为了政治的工具。教育追求的目的已不是教育自身的目的,而是社会政治的目的。这种教育在本质上已经迷失了方向。第二: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被动性的活动。教师教,学生学,这种“上施下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教育呈现出一种盲目的被动状态。教育的内容是要一以贯之呢,还是应该不断地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呢?长期以来,早我国的教育历史上,长期存在着“贯彻、执行”的记录,而少有“发明、创造”的记录。

对于传统的教育目的我们应该不断反思。 在这种教育的目的下教师们不敢对教育目的的意蕴进行自由、深入地探讨,只能是机械性地接受和执行, 因而其时人们对于教育目的的呼应虽然在表面上是热的、积极的, 但内心却可能是麻木的、冷漠的、消极的。在没有完全认同(并非主观上不愿意认同)、理解的情况下, 教师向学生的传道便往往是机械的、教条的。

9.观《牛玉儒》有感 篇九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能登台演讲,既感到无尚光荣,同时也感到有很大压力。感到光荣的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能登台向大家学习,与同志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到有压力是,因为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够标准,时不时冒出一些较重的方言,唯恐达不到意想的效果,因此,在演讲之前,先声明一下,如果讲不好,还请大家包涵。我演讲的题目是:旗帜的力量。

我是一名刚转业到环保系统工作的军人,在部队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一个个英雄模范人物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使我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在多么困苦的条件下,都能保持勇往直前,昂扬向上;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都能经受风雨、艰苦磨练,敢于胜利。这些年无论在边防,还是在戈壁沙漠,无论是在连空气都吃不饱的雪域高原,还是在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的第一线,都是因为英雄的事迹、旗帜的力量在鼓舞激励着我,使我能正确面对挑战,笑傲人生。正是由于这些榜样的力量,使我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共和国的军官,正是由于这些榜样的力量,使我从一个没有见过世面、性格内向腼腆的小伙子,成长为多次在党旗下立功、受奖的合格军人。

如今我怀着踌躇满志投身经济改革大潮,幸运的是正赶上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首先引领我奋发向前的旗帜是:优秀共产党员--任长霞、牛玉儒。我从报刊上、电视上不只一次观看他们的英雄事迹,每一次都深受教育。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激人奋进。他们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涌现出来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光辉典范。任长霞,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一方群众撑起一片蓝天,把自己的热血溶化在老百姓的心里。她担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的3年间,心系群众,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限时解决,接受处理信访案件3476件;顶着压力,坚持正义,除黑打恶,不为金钱所动,一举打掉了多年危害社会的黑势力团伙;她对百姓心细如丝,关怀备至,带领公安干警救助126名贫困失学儿童,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优秀共产党的丰碑。

牛玉儒,这个仅仅工作了493天的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使呼市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马路变宽了、天变蓝了、土房变成了楼房。他上任一年时间,使呼市城乡居民每人年增收2700元。他访贫问苦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他常说:“人民的利益高于天。”他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他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群众、想着工作。

长空落日犹壮美,霞光依然照后人。记得一位诗人这样说过: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他仍然活着。

不论是登封、还是呼市,都曾有十里长街,数万群众为英灵哭泣送行的悲壮一幕。任长霞、牛玉儒为什么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为什么能赢得乡亲们的亲情?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着人民,装着百性。这样老百姓才把他们永远铭刻在心中,成为百姓心中永远摸不去的丰碑,被久久传颂。

10.观《我们诞生在中国观》有感 篇十

丹顶鹤和藏羚羊迁徙的镜头,除了画面美并没有什么奇特,暗含了丹顶鹤在中国传统中代表的灵魂升天(每一只丹顶鹤起飞的时候,都有一个灵魂被带上天堂)以及成群藏羚羊迁徙代表的生生不息。熊猫母女的亲情突出,把小熊猫成长过程中的憨厚、卖萌和逐渐走向独立剪辑得十分生动,但我看着觉得平淡如水,直到读到陆川这句话:“野外熊猫几乎终生都是独居,想到几年后她要送别自己的孩子,我突然间明白了丫丫(注:片中的熊猫妈妈)对于女儿的宠溺是近乎绝望的。她想用每一秒钟的时间陪伴在孩子身旁。”这句话让我的心灵特别震撼,要是放到电影解说词中就太好了。金丝猴淘淘的成长故事也剪辑得非常成功,尤其是老鹰快要把他妹妹叼走的一瞬间,他猛扑过去护住妹妹的镜头,让人瞬间热血翻涌、泪流满面。

但整部电影最触动我内心的,还是雪豹达娃一家,第一个对于达娃的特写镜头中,她那忧伤而坚韧的眼神就一下子抓住了我的魂魄。雪豹处于食物链顶端,在一般人的想象中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现实情况是,达娃生了两只小豹之后,不仅要为自己捕食,还要为孩子捕食;不仅要面对天气的突然变化,还要面对来和她争抢地盘的其他雪豹;在一次雪地追捕羚羊的过程中,达娃的脚被尖石划伤,部分失去捕食能力,只能带着小豹苟延残喘;到冬天快结束的时候,达娃为了给孩子捕食,在绝望中袭击一头小牦牛,老牦牛反复用犄角顶她,她还是不松口,因此受了致命伤,镜头最后落在已经被冰雪部分覆盖了的达娃的尸体上。我从达娃的脚被尖石划伤留下一路血迹的一幕就开始流泪,看到达娃在冰雪中死去,眼泪更是控制不住地流,一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收住。常识告诉我,当达娃死去后,两只小豹子在野外绝无活下去的可能性。我想问问陆川,这两只小豹子后来怎样了?

11.观《虎门销烟》有感 篇十一

脑海中浮现出: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竭,民不聊生。列强的大炮击毁腐朽的大门,侵略者破门而人。而堂堂大清帝国的军队却出现了咄咄怪事,士兵上前线时对敌作战的钢枪早已生锈,取而代之却是磨得锃亮的烟枪,在两军对峙时吞云吐雾地吸食鸦片。清政府的腐败,军队的无能,只好卑躬屈膝,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于是,中国就像一只肥羊任人宰割,洋货涌进国门,鸦片涌进国门。中华大地阴云密布,大街小巷烟云笼罩,致使中国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鸦片,侵蚀了中华民族的躯体;鸦片,麻醉了中华民族的灵魂;鸦片,麻木了中华民族的神智;鸦片,摧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仿佛看到了面黄肌瘦的人民;我似乎听到了列强得意狂笑;我似乎听到了中华儿女的呻吟……

起来,勇敢的中华民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勇抗击,打得多少英军龟缩炮台,又有多少散兵抱头鼠窜,使得林则徐英名大振,名垂青史。然而,可怜的清政府丧权辱国,容不得林则徐这样一个民族英雄的抗击行为,甘愿拱手相让,大好河山任侵略者随意践踏,泱泱大国,支离破碎。黄河在悲鸣,长江在哭泣,它们诉说着落后挨打的历史悲剧。

沉睡的雄狮被枪炮震醒,列强的暴行唤起了千万民众,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崛起,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我们不能忘记屈辱的历史。如果我们只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的话,那么国弱民穷的历史悲剧将会重演。我们今天的努力,缔造明天的辉煌。但是,我们当中不少人谈论起学习,总是不以为然:学得好,为自己,为父母,添光彩;学得不好,心安理得。这怎么能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呢?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以崭新的面目,翻过历史的篇章,让那耻辱的一页一去不复返。为振兴中华,为国富民强,为了提高我们民族素质,扬帆起航。让我们乘着“中国梦”的强劲东风,勇往直前,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吧!

12.观《牛玉儒》有感 篇十二

“土鳖”逆袭

诸多网友盛赞演员邓超的表演,而我却更青睐于“土鳖”的扮演者黄晓明,他饰演剧中人物成东青。之所以认为他演得好,就是觉得他突破了以往所扮角色的影子在他身上,我看到的,仅仅是“土鳖”成东青。

黄晓明曾表示,在成东青的身上,他处处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从小到大都自卑、放不开,到了大学还不敢演戏,到现在也没有摆脱“改变不了自己”的土鳖心理;刚出去接戏的时候,因为人傻,又好说话,酬劳永远会被压得很低,在剧组能吃上方便面就是最幸福的事;他的英文和身高曾被沦为笑柄,但他坚持下来,并成功做到了“逆袭”

不管是影片中的成东青还是现实中的黄晓明,他们的“逆袭”足够励志当成东青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征服对手时,所有人看到了黄晓明对于梦想的坚持及人生的戮力而为请记住,这是成东青的“中国梦”,亦是黄晓明的“电影梦”

“似曾相识”

这部影片中,有成功、有泪水、有喜悦,友情与梦想成为主旋律。说实话,我并没有关注过该片上映后的票房,因为那并非有感而发的源头。恰恰是片中的一种似曾相识吸引着我。

尽管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公开宣称成东青跟他自己是不同的,但观者都不自觉地将电影中的“新梦想”当作现实中的“新东方”,成东青也就成了俞敏洪的写照。

当年,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知晓并接触过新东方,并通过在新东方的学习进而追逐个人梦想,踏上出国深造与外语学习之路。听过新东方课程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授课方式富有激情并使人“心潮澎湃”这在电影中都有相应写照,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度受到追捧。

最初办学时,他们在肯德基授课、在废旧工厂讲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几个年轻人坚持梦想的信念。创业的路上,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这部影片无异于为今天社会的“浮躁”之风注入了一股“强心剂”

看完这部电影,很多人都流泪了徐小平先后发布了13条微博力挺《中国合伙人》,更自曝“流了最多眼泪”,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全程冷静,出来泪湿双眼”,因为“带着记忆成长心潮翻涌,影帝级的演技难掩自身的成熟”。有合伙经历的商界大佬们更难掩激动,潘石屹微博称“崔健的歌声一响,我的眼泪哗哗的就流下来了”。

13.观《游园惊梦》有感 篇十三

杜丽娘和丫鬟春香到后花园中游园赏春,吟咏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样耐人寻味的语句。起先,杜丽娘初学《诗经》,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萌动春心,瞒过了父亲杜宝,出了闺阁,去赏这园林之中的无限春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端端生出许多感慨。“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闺阁摆设、烛光锦屏怎敌得过云霞烟波这般自然风光。“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自然之景美不胜收,自然之声亦甚是醉人。丽娘一路行来,至牡丹亭,闲坐,休憩,小眠,竟梦中与柳生相会。柳生折柳而来,求丽娘赋诗一首以赏此柳。丽娘推却,柳生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丽娘情动,与柳生一番云雨,两人情意相连,虽不舍相离,梦中相遇毕竟短暂难求,终相分别。如今想来,丽娘倾心柳生,似胆大放浪,其中却不乏多情细腻之处。柳生折柳求诗,看似轻浮莽撞,细看“柳”“留”相映,“柳”“留”,“留”“柳”,恰寓意留柳,如此含蓄委婉地表达爱意,或许丽娘也能感知些许,为其所动。丽娘通书史,习画艺,和柳生这一书生,真真是才子佳人,实在般配。可这般相见、相恋、相守总显得单薄无力,让人平生一些疑问甚而是怀疑,怀疑这世间真能有这般感情,能让人一见倾心、誓守终生?此处先放下这一疑问,待之后我再进行论述。再说这丽娘从梦中惊醒,恍如隔世,梦中之景,依稀仍在眼前,遍寻四处,只是再不见得柳生。真合了那庄周梦蝶之说,不知是蝶梦到了庄周,还是庄周梦到了蝶。梦中情境仿若现实,丽娘为此茶饭不思,日渐消瘦,终至消亡,只留得自画像一幅。画中题到“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道尽了多少相思苦楚、少女情思。这一曲《牡丹亭》到这里是告了一段落。如张老先生所言,剧作家们到这里大都只能咬笔无奈,草草结尾,在我们看来生死之隔已成为天堑,意味着天人永隔,再继续下去反到是多了些鬼怪之说,无端端给曲目添了些鬼气。《牡丹亭》又名《还魂记》,以这还魂一说为名,讲的就是此处丽娘身死仍还魂于世之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对情的描述至真至纯,情之至深不过如此。汤显祖巧得妙思,竟将这生死则天人永隔之说化作齑粉!缘定三生之说,尚且及不上这妙思,毕竟转世重生是否为真,是人之所不能知晓的,此时再论缘定三生就显得颇为不当,既不知有来世,何来三生三世的誓言,不过虚妄,比不得此生相守相恋来得真切。何为情?何为爱?大抵不过丽娘柳生之情之爱罢了。愿得一心人,生死不相离。想必到这里,我是可以解答之前的疑问的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丽娘柳生梦中相遇,不知情之所起,生死不离。情爱,本不因如何相爱而显得伟大,如何相守才是情爱伟大之处。说来,此问有解亦无解。

丽娘死后,葬于花园梅树之下,藏画于太湖石底。“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丽娘思念柳郎,心中哀戚。当初一句,“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一语成谶!丽娘虽死,情意犹在。若不是丽娘情之至深,柳生如何能还魂丽娘?柳生不惧生死,坚持掘墓。这是柳生的情意流露之处。若不是柳生情之至深,丽娘如何能还魂复生?两情相悦,方得此佳话。谈到此处,杜宝被视为封建势力,丽娘和柳生之举被视为冲破封建礼教。汤显祖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此,在开篇就有写道,“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寻欢处。白日消磨断肠处,世间只有情难诉”。“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讲的是情爱之说,并非批判封建礼教,切勿分不清孰轻孰重。由只言片语推论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鸿篇巨制,岂不像论罪士子吟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样荒诞无稽。

上一篇:小学生庆国庆演讲稿(第四周)下一篇:蔬菜市场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