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

2024-06-27

为农服务(共8篇)

1.为农服务 篇一

附件:

镇江市为农服务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农服务中心是为适应农村新形势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由供销合作社牵头,联合社会力量在乡镇中心、行政村或社区共同创建,向农村居民、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新型为农服务载体,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为农服务基础。

第三条

为农服务中心的宗旨是坚持为农服务,以综合服务理念和现代经营方式下乡进村,带动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助农增收。

第四条

为农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规范化管理、社区化服务,最终形成连接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农村综合服务网络。

第二章 创建主体

第五条

辖市、区供销合作社是创建为农服务中心工作的组织实施者。

第六条

为农服务中心实行多形式创建,鼓励发展社村联办、社商联办、社民联办等,供销社的投入需达到30%以上。

第七条

为农服务中心实行部门共建、资源共享。根据农民所需,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参与创建,形成共建共用机制,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在创建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点。

第三章 创建标准

第八条

为农服务中心实行规范化建设,达到“五有五统一”标准: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 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统一门店标识、统一商品配送、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组织实施代办服务、统一价格指导。

第九条

标识:使用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制定的统一标识,醒目、美观、大方、得体。由辖市、区供销合作社统一制牌,统一编号。

第十条

店容店貌:经营服务项目布局合理,相对集中,货架统一,陈列整齐,并在醒目位置标注经营服务项目的名称。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粉涮一新,其中对外经营的场所必须上有吊顶、下有地砖。经营服务人员着装整洁。

第十一条

管理制度:有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职责、商品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制度,有服务台帐、服务公约、服务电话等,并在醒目位置上墙公布。

第十二条

基本经营服务项目:

设有生活资料超市、农业生产资料超市。商品货真价实,陈列美观大方,明码标价,实行连锁配送。其中:

(1)经营服务总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

(2)生活资料超市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上,供应品种1000种以上,连锁配送率达50%以上,且由县以上龙头企业(公司)统一配送;

(3)农业生产资料超市经营面积50平方米以上,供应品种50种以上,连锁配送率达80%以上,且由县以上农资公司统一配送。

第十三条

其他经营服务项目

根据为农服务中心所在区位经营能力,在两个超市的基础上,努力拓展生产、生活、代办、物业、公益、文体、综合等服务项目:

(1)开展农副产品收购业务;

(2)开展废旧物资回收业务、农机具或家用电器维修、理发、缝纫、饮食等服务项目;(3)设立庄稼医院,配有专职或兼职农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

(4)设有代办服务项目,如代收电费、水费、电话费等,代办劳务输出、保险、旅游等,代办信件、报刊收发等服务项目5项以上;

(5)具备公益性服务功能,如设立卫生室、警务室、调解室、活动室、阅览室(农家书屋)等;

(6)对加入烟花爆竹和医药连锁配送网络、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配备文体健身设施、组织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开展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经纪代理、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等新兴服务业的为农服务中心在评审时给予加分。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十四条

对为农服务中心的经营服务活动,供销合作社要以自营为主,尤其是生产、生活资料两个超市。基层供销合作社暂无能力经营的,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选择,确定为农服务中心有关项目的经营业主,并与之签订相关协议。经营业主须自觉接受辖市、区供销合作社的行业管理,实行自办证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日用消费品、农资和烟花爆竹等商品,推行由规模连锁企业配供,逐步增加商品配送品种,提高配送比例。对特殊商品,要建立商品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对进货渠道和供货商进行登记管理。对违反进货规定的,供销合作社应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须提前终止协议,予以摘牌。

第十六条

辖市、区供销合作社负责为农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为农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创建单位负责相关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章 评审验收

第十七条

坚持标准,严格评审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民主评议的评审原则对为农服务中心进行评审验收。

第十八条

评审程序与方法:每年11月进行评审验收。评审程序由资料评审、现场评审两个阶段组成。

(1)资料评审:11月上旬由辖市、区供销合作社(新区社会发展局)报送《为农服务中心申请表》、工作小结以及图片(电子图片)等。11月中旬由市供销合作总社组织材料评审工作。

(2)现场评审:11月下旬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市财政局联合组成评审小组,必要时邀请相关单位参加,对资料评审合格的逐个进行现场评审。

(3)评审结果:现场评审结束后,由评审组结合资料评审情况确定预通过名单。

第十九条

对发生假冒伪劣商品、坑农害农事件或重大安全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六章 命名与奖励

第二十条

根据评审验收小组的评审结果,将为农服务中心预通过名单在镇江供销合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对公示期间反映的问题,由评审验收小组负责核实。对公示无异议的为农服务中心,报市政府审核批准,并予命名、授牌。

第二十一条

全市每年创建10-20个为农服务中心。实行“以奖代补”的财政扶持政策,市财政给予每个为农服务中心10万元的财政奖励资金,辖市区财政给予相应配套资金支持。

第二十二条

建立完善考核奖励机制。把为农服务中心建设纳入辖市区社综合业绩考核。根据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数量质量、经营管理、服务面积等方面的考核情况,予以表彰奖励。

第七 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2.为农服务 篇二

1 我国当前气象为农服务现状

随着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的稳步提高, 建立覆盖到乡镇的气象预报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多部门联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等级, 流域面雨量、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沙尘暴天气以及海洋天气预报, 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中国气象频道在28个省 (市、区) 的183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 全面在1 500多个县气象局制作电视气象节目, 并在1700多个县级电视频道播出。在农村, 发展气象手机短信用户3 000万户, 架设了高音喇叭约8万个, 设置43 000余块电子显示屏, 将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 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 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融入地方防灾减灾体系, 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气象灾害应急部门联动机制初步建立[1,2]。

2 泰安县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服务情况

2012年, 作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试点之一, 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为了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 按照气象为农服务的要求, 制定了精细化气象服务方案。

2.1 建立领导决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规范形式、流程, 丰富内容, 拓展领域。突出重大天气敏感性, 监测预报准确性, 灾害预警时效性, 气象服务主动性, 防范应对科学性。针对干旱、降雪、暴雨等重大天气可能对当地造成的影响, 共上报各类天气预测服务材料《重要天气报告》30多期, 抗旱、春播、麦收专题气象服务20多期。发布《气象预警信息短信平台》为各级领导指挥部防灾抢险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2.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将“2个体系”建设纳入乡镇 (街道) 党政班子年度管理目标, 将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党政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构成基层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加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 针对暴雨灾害开展应急演练。

2.2.1 开展大喇叭建设。

安装大喇叭200多套。开展信息广告服务, 制定了《岱岳区气象预警语音终端 (大喇叭) 信息发布规定 (试行) 》, 预警信息传播进一步规范化。对安装的所有气象预警语音播放终端, 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进行巡检维护, 保障汛期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播。

2.2.2 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

建立了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 确定了重点灾害村落和地段, 在风险区域安装气象预警监测设备, 加强预警服务。

2.2.3 建设气象科普示范村。

在全国文明村大陡山村设置大陡山气象站, 建立了全市第一个面向茶树种植茶叶生产的气象站, 采集基本的气候资料, 为当地茶叶生产提供信息服务, 在村口设置10余类气象科普长廊, 内容涉及茶树与气象当地气候特点等。

2.2.4 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点的作用。

岱岳区660多名气象信息员资料信息纳入气象决策信息库, 可以免费接收决策服务短信, 有效增强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同农业部门合作, 通过“田间直通车”巡回在乡镇宣传“干热风预防”和“一喷三防”知识。

2.3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为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质量, 制定《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 明确全年农业气象服务的重点;开展关键农事季节和作物关键发育期的动态气象服务, 做好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根据当地农业发展实际, 积极开展设施和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2.3.1 深入基层听民声, 结合需要做服务[3]。

深入岱岳区大汶口镇基本农田、育种基地和马庄镇气象信息服务站, 西良甫西红柿基地开展实地调研, 听取意见, 形成了调研报告。农气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 制作了《小麦返青期预报及对策建议》《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干热风预报及对策建议》, 并通过农业局、气象信息服务站、大喇叭、显示屏等途径传达到农业生产第一线。

2.3.2 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根据干旱风险区划, 对重点乡村及时发布干旱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开展干旱风险和实地调查。开展酿酒葡萄农业气候区划, 加快推进岱岳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乡镇的土壤、气候、地形、历史文化等信息进行现场采集, 已选择了满庄镇曹家寨村、道朗天龙湖、徂徕镇北望村、山口镇辛水崖村、祝阳镇下太和村条件较好、气候适宜的地点发展酿酒葡萄种植。

2.3.3 做好关键农事季节保障服务。

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制作《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专报》, 第一时间通过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手机短息等渠道, 指导各地要抢时抢墒播种。夏收夏种:制作“夏收夏种专题预报”,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4,5,6]。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为岱岳区丝绸公司提供精细化桑蚕气象服务, 为桑蚕育种提供气象依据。分析上周天气对大棚生产的影响, 预测下周每日天气, 并指出针对性农事建议。通过各种渠道提醒农户及时做好防风加固准备, 减少经济损失。

2.3.4注重开放合作, 形成为农服务等发展的整体合力。

通过与农业、水利、国土、民政、安监、林业等部门的联动, 充分发挥部门优势, 积极服务“三农”。与岱岳区农业部门开展联合会商春季播种形势、夏收夏种进度, 联合会商小麦、玉米病虫发生趋势预测, 联合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与水利部门联合加强协理员队伍健设, 发挥队伍在资料传输、灾情上报、科普宣传、设备维护等方面的作用。联合林业部门开展森林防火气象服务, 并共同制定《关于切实做好森林部门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的通知》, 及时沟通协调, 联合开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 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短信平台等媒介向社会发布。

2.4 开展农业气象试验, 转化试验成果及增收

冬小麦高产示范推广服务[7]。与农业部门合作, 在大汶口、马庄建设示范推广田666.67 hm2。秸秆还田增强地力, 实行适期晚播, 有效预防冬前旺长, 推广宽幅播种, 充分利用气象资源。

3 面临困难

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 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和挑战。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增强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 尤其要使气象为农服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要将发展“2个体系”示范建设放在首位, 打造“百县千乡”气象服务示范区, 在“直通式”重要服务对象数量提高, 研发和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增强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和实用性, 促进基层气象现代化建设。

3.1 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确保将气象信息送到农户手中, 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 许多农业气象信息还是无法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目前, 大多数农户还是依靠电视节目获取气象信息, 特别是边远山区, 由于信号及其他因素的原因, 无法收到气象信息。

3.2 气象服务产品不够丰富

要对多种气象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在短时间内发布到农户手中, 对气象人员的要求较高。但目前县级气象部门人员少, 经费不足, 工作任务繁重, 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单一, 且针对性不强, 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3 气象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 进行中短期预报的能力较强, 准确度也较高, 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 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天气情况的及时预报, 能够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农业生产中需要的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4 应对措施

4.1 快速拓展面向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

抓好《现代农业气象发展专项规划》组织实施。要重视农业气象预报工作, 深入调查和研究当地的农业实际生产情况, 明确情报、预报和服务的重点任务, 形成上下协同的省、市、县3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要将直接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气象业务放在首位, 发挥农业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2 强化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能力

在调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具体要求的基础上, 合理布局气象观测站, 设置气象观测的内容和数据, 重点增强主要粮食产区的农作物、土壤墒情和农业小气候观测能力, 逐步建立有针对性、及时、准确的现代气象服务工作。

4.3 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水平

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损失的重要因素,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 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通过试验示范, 大力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 增强农业抗衡自然灾害风险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4.4 继续拓展服务领域, 改变服务方式

要加强气象部门员工培训, 树立为农服务的理念, 密切联系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主体农户,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能力, 实现气象服务进村进户, 要加强面向农民的气象知识培训, 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气象信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平.大厂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6) :313-314, 317.

[2]李莲康, 李连荣, 娄方群.浅谈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2 (10) :143.

[3]王春远, 邹积慧, 李光一.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初探[J].北京农业, 2013 (6) :134-135.

[4]刘锋, 刘国秀, 郭鹏.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新农业, 2013 (16) :16-17.

[5]刘文军.民和县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青海气象, 2013 (4) :64-65, 59.

[6]李庭.对于农业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开展[J].北京农业, 2013 (33) :223.

3.为农服务 篇三

悠久历史秀宜都,园林城市丽宜都,百强县市魅宜都,土家文化奇宜都。

近年来,在宜都市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我社紧抓改革发展,以振兴县级供销社为重点,在经营服务上创新思路寻突破,在社有资产上强化管理求规范,在项目建设上围绕中心促发展,全力服务三农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宜都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

规划布局,建好村社。科学规划布局,选择村委会或周边,村委会认可,群众公认的农家超市为依托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帮助经营业主改善经营条件、规范管理制度,并在2012年对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改造,制作统一模式的店招和灯箱。现已建成村级服务社111家。

创新服务,拓展领域。现已建成“一站式缴费点”204家,覆盖了全市98%以上的行政村。2013年实现代缴费57万笔计4772万元。同时,加快农村金融的建设步伐,建立“裕龙卡”村级综合服务社业务代办网点,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一网多用。我社率先在村级综合服务社全面推广运用“湖北供销裕农网”,建立“新农村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供销。面向农村市场着力构建四大中心,即商品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业务代办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最终实现“一网多用”。

构建五大网络体系,主导农村流通市场

日用品配送网络。2012年初,宜都市日用品配送中心—湖北供销裕农(宜昌)商贸有限公司”组建,实现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配送中心+经营网点”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宜都市富民农资有限公司,使其主动担负起全市农资市场主渠道责任。目前已在全市农村设有220个连锁经营网点,负责农药、种子、肥料等销售、配送业务。

农产品购销网络。与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宜都市陆城农产品综合市场”,建成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一体的综合型市场。

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成立宜都市烟花爆竹公司,并建成烟花爆竹市级配送牛心和乡镇配送点,配备15辆专业车辆常年开展烟花爆竹的配送业务。现有网点771家,商品配送率达到90%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正抓紧筹建“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农村可利用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利用,增加再生资源,有效遏制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领办农民专业合作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投资主体。完善投资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力度,成立宜都市供销社联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市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加大合作力度。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2014年,宜都市“今果果椪柑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确定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推进创新发展。大力创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实现“二次联合”,破解单个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难题。同时,结合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组建柑桔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4.为农服务 篇四

一、单选题

1、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主体是当地政府,当地气象部门负责()

A提供技术支撑 B组织实施 C 定期考核评估 D初审和推荐

2、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目的是()

A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B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C 服务三农 D 完善为农气象服务机制体制

3、《“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示范区撤销其称号,予以摘牌,并取消所有相关支持政策。

A 2 B 3 C 4 D 5

4、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求具有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土地面积要求在()亩以上。

A 30 B 50 C 80 D 100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要与()%以上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直通式”联系,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村屯覆盖率达()%以上。

A 95、90 B 90、90 C 95、95 D 90、95

6、乡镇应制定、修订、完善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并在()备案。

A 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B 乡镇所属县级政府

C市级气象主管部门 D 当地乡镇政府

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处于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或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新一轮()工程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确定的范围内。

A菜篮子 B特色农业 C 城市聚集群 D 粮棉油

8、《“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进行复审和认定。

A县级气象部门 B市级气象部门 C省级气象部门 D中国气象局

9、“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为主体,当地气象部门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A当地政府 B当地农业部门 C当地财政部门 D上级气象部门

1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的“十有”标准?()A有专业人员 B有服务方案 C 有直通服务 D有信息服务站

1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下列哪项不是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的“八有”标准?()A有直通服务 B有领导机构 C有信息员队伍 D有信息服务站

12、《“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负责对认定的示范区运行进行动态跟踪考核评估。

A县气象局 B地市气象局 C省(区、市)气象局 D中国气象局

1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业:暴风雪灾害预报:未来24小时内,出现()级以上大风,瞬时风速()m/s,并伴随()以上降雪天气时,发布暴风雪牧用天气预报。A 5,≥11,中雪 B 5,≥11,小雪 C 6,≥12,中雪 D 6,≥12,小雪

1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霜后挽救可以用()这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A浇水法 B镇压 C增施磷钾肥 D连片熏烟法

1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的风速和风向、雨量传感器高度为()。A 150cm B 200cm C 250cm D 300cm

1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水稻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等进行。示范田块要求种植稳定,面积在()亩以上,所在区域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A 30 B 50 C 80 D 100

1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夏玉米发育期及密度、高度和生长状况等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安装高度一般为()m。

A 1 B 2 C 3 D 5

1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应根据服务的需要建立以()的农业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A 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 B自动观测为主 C 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D人工观测为主

1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在水稻气象灾害危害程度达()以上,及时进行灾情调查,结合前期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开展水稻气象灾害影响评价分析,为当地政府和水稻种植部门灾后救治和恢复生产提供决策依据。A 轻度 B 中度 C重度 D 极其严重

2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块中自动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布局一般要求距田埂或田边()米以上,避免农田边界效应影响。A 10 B 8 C 4 D 2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要开展作物种植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作物合理生产布局提供决策服务,区划空间分辨率要求不低于()。

A 10m×10m B 20m×20m C 50m×50m D 100m×100m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种植水平为中等以上,冬小麦、夏玉米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在当地具有典型性和()。

A代表性 B比较性 C连续性 D 稳定性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霜冻是指在作物生长季节里,夜间土壤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以下使植株体内水分形成冰晶,造成作物受害的短时间低温冻害。A 5 ℃ B 0 ℃ C-2 ℃ D-5℃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观测按现行业务规范设置层次和深度,共八层,下列不包括的是()。

A 0-10 cm B 10-20 cm C 50-60 cm D 60-70 cm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人员要求,示范县所在地气象局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推广等应已初具规模,从事气象为农服务专业人员不少于()人。

A 1 B 2 C 3 D 4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当水稻分蘖期分蘖数达到预计成穗数的()%时,根据农用天气预报,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

A 60 B 70 C 80 D 90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中指出,设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预报主要棚室类型内未来()天内的小气候条件。A 3 B 5 C 7 D 10

27、《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牧区雪灾和草地旱灾旗县()%以上发生重灾,或灾害继续加重,面积不断扩大时,发布监测评估信息。

A 60 B 70 C 80 D 90

28、《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林果示范园实景监测设备的传感器(相机)根据树体高度,在()的高度处布设,安装位置一般距离冠层外围200cm左右。

A 冠层中部挂果量大 B 冠层顶部挂果量大 C冠层下部挂果量大 D冠层顶上100cm

29、《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分层水温监测仪与水质在线仪应安装在选定水域水面中心位置或在盛行风下方离岸()m以上的地点进行观测。

A 2 B 4 C 5 D 10 30、《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棉花气象自动监测生长状况时,拍照片时次可根据数据传输通讯条件自行确定,一般要保证天亮后每小时有()次。A 1 B 2 C 4 D 6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每个村要在气象灾害()设立警示牌,清楚标明转移路线。

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向公众发放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家庭覆盖率达到()%以上。

A 80 B 85 C 90 D 95

33、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A 发布与传播 B应急联动 C接收和分发 D使用和反馈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需申报并完成县级政府领导、气象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的()。

A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设 B 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 C气象灾害应急网络体系建设 D 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管理一般由()负责。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日常管理一般由()兼任,负责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工作。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各农业园区()负责园区气象信息传播和农业气象灾情信息的收集反馈。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A危险区 B 风险区 C 高发区 D隐患点

二、多选题

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中指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适应处于()A、国家、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B 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C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区 D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

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建在下列()灾害的高发重发区。A 台风 B暴雨洪涝 C 雷电 D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目的是()

A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B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C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D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5、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有便捷高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信息管理、产品分发等()。A 自动化 B 集约化 C规范化 D标准化

6、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及时收集、更新示范区所在县域内重点服务对象信息,这些重点服务对象一般包括()。

A、涉农企业以及政府与有关部门生产决策者 B、农民合作社 C、乡镇居民 D、专业大户

7、农业气象服务方案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主要包括()A 县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分布图、各旬、月、季等时间段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 B光、温、水历年平均及极端最高、最低气象要素值等气候资源状况;C 种养业各生育期、关键农事季节、主要农事活动等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D 农事建议。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块应具备下列条件()。A 具有代表性 B 种植(养殖)种类稳定 C 可进行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发育等观测。

D交通便利,通讯正常、稳定。土地面积30亩以上。应在示范田路旁建立电子显示屏1个,显示气象服务信息。

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求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这些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基本条件是()。

A有固定场所 B有设备 C有人员 D有管理制度 E有长效机制

1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主要包括()。A乡镇气象协理员 B所辖各村气象信息员 C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气象联络员

D所辖各村村支书、村主任

1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信息员主要职责是()。A主动接收和主动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 B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

C气象灾情收集和气象服务需求反馈工作 D开展农村防雷工作

1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灾害分灾种应急预案,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等内容。A 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B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预防与预警机制 D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13、编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应开展乡镇辖区内()调查。

A自然环境 B 乡社会环境 C防灾减灾资源

D人文环境

14、中国气象局在接收到各省(区、市)气象部门提交的“百县千乡”认定请示后,要组织专家对示范区的创建条件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授予()或()的称号和牌匾。A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B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C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县 D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乡(镇)

15、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指的是()。A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B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C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D农村防灾减灾体系

16、“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原则有()。

A需求牵引 B政府主导 C因地制宜 D动态管理 E多区合一

17、“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保障措施有()。

A强化组织领导 B强化技术支撑 C 完善投入机制 D加大宣传力度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处于()以及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等高发重发区。

A台风 B暴雨洪涝 C雷电 D冰雹、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A有合作机制 B有直通服务 C 有信息反馈 D有科普计划 20、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科普计划、()”的“八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A有业务平台 B有风险地图 C有应急预案 D有效益评估

21、《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农用天气预报包括()。

A 灌溉气象等级预报 B喷药(肥)气象等级预报 C 夏收夏种气象等级预报 D产量预报

2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化学药剂可有效防御小麦干热风,但喷洒要避开()天气,一般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至11时和下午3时以后落日前较为适宜。A 高温 B降雨 C大风 D阴天

2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开展风险灾害区划三个等级是()。A 5年一遇 B 10年一遇 C 20年一遇 D 50年一遇

2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应满足()的基本设施要求,交通需便利,通讯正常、稳定。

A 旱能灌 B涝能排 C 土层厚 D 自动化

2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在果树花期冻害防御技术中,主要包括()。A 避 B 抗 C 防 D 补

26、《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等进行。

A 现代农业示范区 B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 C高标准农田建设区等进行 D中长期拟建项目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A灾害性天气警报 B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C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D 气象灾害影响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所在县政府具有相应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包括以下()。

A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B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所需维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C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办法和检查制度 D 匹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建设资金

29、每年在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开展()等内容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A 组织指挥 B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 C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 D转移安置和灾情上报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至少有1名(),所辖各村至少有1名(),各农业园区或农业专业生产企业、各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至少有1名()。

A 气象协理员 B 气象信息员 C 气象联络员 D气象灾情收集员

31、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职责是()。A 指挥协调与组织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评估

B管理乡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站、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 C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的任用、培训和队伍建设和管理 D将气象工作纳入乡镇对行政村工作目标考核 E建立乡镇气象防灾减灾档案,以便查阅

32、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村级气象信息服务点可设在()。

A 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村委会办公场所内 B乡镇或村级办事大厅 C 农村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 D 农业技术推广站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自动观测为主,人工观测为辅,观测内容包括()。A 生长发育实景监测 B田间小气候观测 C 农情与灾情调查

D 灾情评估

3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按照()的基本条件,在乡镇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村或农业“园区”建设气象信息服务点。A 有固定场所 B 有设备和人员 C有管理制度 D 有长效机制”

3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在气象灾害隐患点布设(),可实时监测当地天气状况,能够利用多种渠道向县气象部门进行数据传输,报告灾情。

A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 B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 C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设施

三、判断题

D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1、按照“有领导机构、有信息员队伍、有信息服务站、有监测预警网络、有风险地图、有应急预案、有科普计划、有效益评估”的“八有”标准,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的,实现与基层农技推广等系统的对接融入,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

2、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目的是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

3、按照“有专业人员、有服务方案、有指标体系、有业务平台、有适用技术、有示范田块、有合作机制、有直通服务、有信息反馈、有效益评估”的“十有”标准,以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影响为目的,创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

4、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创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的目的。(√)

5、县气象部门应参照创建标准,依托“三农”服务专项,组织开展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工作。(×)

6、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参照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7、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应设置农业气象服务岗位,有2名以上相对固定的兼职农业气象服务人员。(×)

8、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气象信息站、信息员等将农业气象服务向乡村延伸。(√)

9、坚持气象为农服务不动摇,气象部门要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

10、县、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及时主动提供保障当地农业生产所需的公益性气象信息服务。(√)

1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根据需要,发布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

12、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的重点是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

13、“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14、大宗粮棉油作物,是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种植面积较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农作物。(√)

15、大农业涵盖农、林、牧、渔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业。其中农业包含大宗(粮棉油作物)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市场导向型农业等。(√)

16、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日常管理。(√)

1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1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应第一时间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19、省级气象部门负责制订气象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认定标准、申报及运行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

20、“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应以当地气象部门为主体,当地政府为创建和申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1、《“百县千乡”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指出,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示范区定期考核评估机制,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考核。(×)

22、市级气象部门在接收到有关县或乡(镇)提交的认定申请后,要参照示范区的创建标准,对示范区的有关条件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报中国气象局进行复审和认定。(×)

23、省级气象部门组织成立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专家指导组,开展咨询服务、技术指导和评估考核等工作。(×)

24、《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气象信息员要宣传农村防雷科普知识,联合当地民政、气象等部门指导农村住宅防雷设施安装,开展雷灾调查。(√)

25、《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措施。(√)

26、为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自下而上的气象防灾减灾与乡镇自发、自上而下的气象防灾减灾相结合。中国气象局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按照“八有”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

27、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印制分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28、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要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农村有线广播电视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第一时间有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9、《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标准(试行)》提出成立乡镇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担任,各村委主任和乡镇气象协理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30、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的气象信息员要承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工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传播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31、冬小麦-夏玉米示范田块能满足“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交通便利,电力、通讯条件良好。(√)

32、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示范地块自动观测仪器布置按照高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设备安置在南面,确保仪器感应面不受任何障碍物影响。建议设置观测场围栏。(×)

33、《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根据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对热量、温度、水分等气候条件的要求,按照适宜、较适宜、一般三个等级划分种植气候区。(√)

34、《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针对冬小麦、夏玉米,在夏收夏种主要时段内,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降水预报结果提供是否适宜进行夏收和夏种的气象等级预报服务。(√)

35、《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县创建标准(试行)》指出,示范田冬小麦、夏玉米气象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自动观测为辅。(×)

36、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由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通过电话、手机由点到面迅速传播预警信息。(√)

37、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应参加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培训,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和联络员应参加气象知识专题学习。(×)

5.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为农服务意识 篇五

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为农服务意识

当下是一个强调个人诉求的时代,受日益物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精神层面东西明显萎缩。社会正需要矫正的力量,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而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承载,他所体现的“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克勤克俭”的俭朴精神等等,都属于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对焦裕禄最早的记忆是上世纪90年代李雪健在电影《焦裕禄》中的银幕形象,最近一次是4月中旬,市农委组织县区农业部门一把手、委属单位领导正职和委教育活动实践办全体成员,在委党组副书记、主任王靖的带领下赴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瞻仰焦裕禄纪念碑,参观焦裕禄事迹展。通过这次兰考之行,近距离地了解了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焦裕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不仅是我们修身养性的指路明灯,也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好榜样。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深入基层,实事求是。针对农村需求,着力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难题、办实事。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采取面对面的现场交流、政策宣讲、培训讲座等形式,开展与群众互动活动,在田间地头、农户家里察民情、解民忧、安民心、办实事、帮民富、促和谐,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到千家万户。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成效在一线体现。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岗位,甘于奉献。学习焦裕禄精神,不见得是按照焦裕禄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而是把广大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以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指导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农超对接;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加大农产品基地质量建设及产地环境检测工作力度,做好监测工作,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引导农民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指导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宣介“三品”生产知识,普及绿色生活理念。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对自己、对家人要非常严格,不允许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讲为政者必须身正行直,办事公道。作为一名农业工作人员,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就逐步失去群众的信任,就会影响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要严于自律、公道正派、洁身自好,清廉自守。

四、学习焦裕禄精神,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对那些“焦裕禄精神是不是过时了”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只要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不过时,焦裕禄精神就永远不会过时。”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学习焦裕禄精神,其内涵在于学习焦裕禄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不动产。焦裕禄的形象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削减他榜样的力量。焦裕禄精神正是目前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鼓舞士气克难攻坚所需要的精神动力。

五、学习焦裕禄精神,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焦裕禄同志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带头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深学、细照、笃行上下功夫,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改。联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职责,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我们的工作实不实,作风正不正,形象好不好,服务到不到位,群众心里有杆秤,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们要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制度化,经常化,把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当成我们的重要工作来做。

6.为农服务 篇六

一、花期不遇的原因

1.应进行错期播种而未进行错期播种。

2.从外地引进的新组合,不经过试验而照外地资料进行错期播种。

3.错期播种组合,在播种其中一亲本时遇到灾害天气,不能按期播种或播下后晚出苗。

有两种情况在制种中较为常见。一是有的制种单位想多产一点种子,在田间管理上“重母轻父”,导致母本生长过速,人为地造成花期不遇;二是对亲本特征不了解和种子混杂退化等也可造成花期不遇。

二、花期不遇的调整

1.对生长快的亲本采用迟间苗、留小苗、不施肥、不松土等控制措施以抑制生长;对生长慢的亲本采取早间苗、留大苗、多施肥、勤松土等促进措施加快生育进度。

2.拔节期对发育偏快的亲本可增施速效氨肥以延长其营养生长期;对发育慢的亲本增施磷钾肥,加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转化,加快发育进程。

3.开花授粉时花期相遇不良,要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母本偏早的,花丝过长时要剪短些(留1.7—3.3厘米),以利授粉结实;父本偏早的,母本要剥叶或带一叶提前去雄,摆果后剪苞叶促进吐丝。据试验,带叶或剥叶去雄的比常规标准去雄的早摆果吐丝1.5—2天。由于母本带叶去雄虽能促进吐丝,但会影响制种产量。

7.淮南市气象为农服务现状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气象为农服务,现状,对策

淮南位于安徽中北部,属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冻、霜、雹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气象服务在指导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对近几年淮南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主要经验与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

1 淮南市气象为农服务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1.1 建立了气象为农服务长效机制

气象为农服务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两个体系”[1]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县二级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及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市气象局专门成立了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各乡镇挂牌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所,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市政府先后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意见》《气象灾害防御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淮南市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优化气象为农服务环境和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

1.2 构建了基层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体系

全市71个乡镇均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站;凤台县、寿县先后成功申报中国气象局“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凤台县顾桥镇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全国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市政府先后印发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健全了县(区)、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数据库,实现了预警信息对各级政府应急责任人、应急队伍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气象协理员手机短信全覆盖,初步形成了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1.3 建成了覆盖较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2014年完成了“三农”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初步建立了由种粮大户、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园林花卉、水果、蔬菜和农机手等七大类5 000多人手机号码组成的数据库。目前,全市共布设气象电子显示屏221块,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安装气象预警大喇叭436套。进一步拓宽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

1.4 主动开展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市县气象部门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积极开展了气象服务工作,制作了农产品产量预报、气候影响评价、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多种农业专题气象服务材料。建立了重大灾害气象潜预报系统,可以提前把可预报的大风、寒潮、低温冰冻、暴雨等严重性灾害天气信息及时传递到当地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帮助农业部门提前做好及时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天气对农作物的而危害[1]。多次开展“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5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效益显著

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以地方各级财政为主的投入机制,全市有火箭发射系统6套。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手段在农村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2 目前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市气象部门在气象为农服务规范化管理和“两个体系”建设中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滞后于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推进速度。社会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认识仍有不足;乡镇气象信息站设施设备不完善;农业气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率不高;气象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力度仍需要加大。

随着农业主题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不断发展,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面临多种农业设施,如大棚蔬菜、草莓、食用菌等,因此仅仅是传统的气象服务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模式,才能提高其对农业生产服务的质量。目前,气象为农服务的措施还是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精准性,无法满足当今的农业生产服务需求。“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对象覆盖面低。

由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范围的局限性,部分农民很难及时掌握气象预警信息;全市还有部分村没有安装气象预警大喇叭,基层气象灾害监测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基层气象部门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薄弱。基层气象部门人少事多、任务重,都是身兼数职,且技术能力比较薄弱,很难集中精力专门从事为农服务建设和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象为农服务质量。

气象为农服务人员队伍不完善不稳定。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虽然各乡镇都配备有气象信息员,各村配有气象协理员,但是信息员和协理员都是兼职人员,经常出现空岗、离职的现象,给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困扰。

3 改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政府主导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完善由基层政府主导的县、乡、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管理考核体系;将信息员培训与管理纳入地方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出台有利于气象为农服务的政策措施,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以气象为农服务标准化乡镇建设、农业气象为农示范县建设、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为契机,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基层气象灾害防御政策、资金等支持。

3.2 加强部门联动,深化为农气象服务工作

为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基层气象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部门之间合作,实现为农气象服务工作融入式发展。与农业部门共同协作联合发布各种涉农信息;与民政部门合作,联合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消息员队伍建设,将信息员培训与管理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联合开展农村气象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工作纳入农村网格化管理体系;与林业部门合作开展森林防火气象服务;与国土部门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与水利部门开展了水库及防汛重点区域气象预警服务等。

3.3 突出重点提供精准气象服务

开展对全市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影响力的涉农企业、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建档。在进行收集、汇总、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准确、分类合理以及需求明确的用户信息数据库,分门别类地制定农业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方案,开展“点对点”直通式精准气象服务。在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针对种、养业不同农户制作发布更符合设施、特色和生态农业等“三农”服务需求的为农气象服务产品,将服务延伸到农户。

3.4 推进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

打造承接社会化服务的龙头企业,推动部门气象服务实体走规模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气象部门利用市场机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做强部门气象为农服务。组建农业气象服务行业协会,创造有利于多元提供主体参与气象服务、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激发气象服务发展活力;引导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气象为农服务供给,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方式,丰富气象为农服务供给主体,做大社会气象为农服务。

3.5 科技创新探索“互联网+”为农气象服务

依托“安徽农网”和“爱农云服务”等平台传播精准气象信息;实现气象为农服务人员、农业专家、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互动互助式服务;主动向订阅用户推送为农服务产品和气象科普知识,初步搭建起具有观测在线自动、平台云共享、预报滚动精准、服务互动友好等“互联网+”气象为农服务框架。

3.6 深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加强与农业、民政、水利、国土等部门合作,积极促进资源共享,完成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强化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煤矿塌陷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带动和完善基层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推进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运行机制向农村延伸;推进村村通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和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建设,拓宽气象信息发布及传播途径,解决气象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大“三农”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覆盖范围,增加信息量,确保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农民群众手中并发挥作用。

3.7 加强对基层气象为农服务业务支撑和人才支撑

构建省市县一体化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推动农业气象服务业务集约化发展。加强省级对市县级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业务支持与技术指导,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情报等产品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合理配置基层台站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岗位,引进与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农业气象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队伍。与涉农部门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联合制作为农服务产品,及时提供滚动专题气象服务。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农民培训,带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

4 结语

近年来,淮南市气象部门在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逐步提升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社会需求相比,与其他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和为农服务能力不足;为农服务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基层气象预警信息接收覆盖面不够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秉承以服务质量为第一的核心理念,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为农气象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使气象为农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各方的重视度、加大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力度,实现气象为农服务的“四个全面融入”;利用“互联网+”为农气象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全面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8.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调研分析 篇八

关键词:气象部门;农业;服务;调研和分析

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气象信息,基层气象部门为民服务系统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基层气象部门要时刻做好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要把为农业服务作为工作重心,把保障农民利益当做首要任务,农业健康、有序和顺利的发展离不开及时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把农业气象预警和预报工作放在工作首位,防止和减少恶劣天气和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农作物的破坏。暴雨暴雪、干旱洪涝、高温寒冷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严重影响到了国家农业的发展。

一、基层农业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

1.1气象监测、预报、预警

基层气象部门要做好实时监测气象、环境和地理状况工作,收集整理气象、环境和地理信息,通过电视、网络和无线电等先进的传媒工具,及时有效的将气象信息提供给农民、农产品种植加工厂商和农业部门。做好自然灾害和极端恶劣天气的预警工作,为农民、厂商和农业部门制定应对暴雨暴雪、干旱洪涝、高温寒冷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保障国家农业工作将抗有序的发展。

1.2整理、汇报灾情信息

突发性自然灾害难以预测,当灾害突发,农业受到灾害的影响,农作物受到危害,农民利益受到损失,基层气象部门应及时做好灾情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掌握农业受灾状况、灾情覆盖面积,农作物受灾程度,及时做好向上级部门汇报等工作,为农业部门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灾情信息资料,辅助农业部门做好灾情控制和施救。

1.3针对农作物进行调研和监测

基层气象部门要通过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域地理特征,对农作物进行生长、产量分析,为农业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基层气象部门应根据天气、环境和所在地的地理气候信息,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及时提供农作物的播种时间、灌溉时间、施肥时间,以及农作物的发育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收获期,同时根据农作物的长势,气象条件,和种植面积,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农作物的产量预报,避免农作物种植过剩,避免浪费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2.1气象服务与农业发展不协调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逐渐步入机械化、智能化时代,传统的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农业的发展需求,基层气象部门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过于笼统,精细度、准确度不够,严重阻碍农业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

2.2基层气象部门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低下

以及基层气象部门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达标,专业人员知识储备过于陈旧,对气象、环境监测方法陈旧、不精细,对气象信息和监测数据不能科学、准确、精确的分析整合,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阻碍农业的快速发展。

2.3基层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差

基层气象部门在基础设施、设备上资金投入不足,监测手段、方法陈旧,设施、设备落后,导致监测数据模糊、不精准,信息传递速度慢,进而使得气象预报不准确、不及时,无法达到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农业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措施

3.1强化意识、统一思想

农业是国家发展大计,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发展农业关乎到国家的兴旺发达。统一思想,重视农业发展,确立农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强化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意识,端正工作态度,保证基层气象部门为农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的工作质量,拓宽为农服务的业务范围,基层气象部门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协调发展,为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2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基层气象部门应及时引进高学历、高技能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建立优秀的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队伍;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基层气象部门从业人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时俱进,跟上农业现代化的脚步;相关部门要定期针对基层气象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考核,从技术人员软件上保障气象部门为农服务质量,保障气象监测、预报的及时性、精准性。

3.3加强基层气象部门设施、设备投入

先进的设施、设备保是基层气象部门及时、准确预报天气的保障,加强对基层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气象部门先进设备的投入;只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全面的、实时的监测气象动态,及时收报气象数据,幫助基层气象部门全面掌握气象变化,及时、准确的预报气象状况,有效的应对气象突发状况;先进的信息服务设备能够高效的、快捷,将基层气象部门所了解的气象状况及时的传递给农民和种植厂商,帮助农户及时、有效的应对气象突发状况和极端天气,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保障农业的顺利发展。

3.4加强政府部门监管职能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气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基层气象部门时时刻刻为农民着想,时刻警惕、预防自然灾害突发和天气突变,防范于未然;灾害突发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同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减少损失、控制灾害范围,保障农户利益;农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制定相关利农措施,规范针对气象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让基层气象部门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气象部门要加强为农服务的思想认识,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加强培养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让基层气象部门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为农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和难题。及时、准确的预报气象信息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健全完善基层气象部门建设,加强基层气象部门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基层气象部门工作质量,及时、准确的预报气象情况,高效的应对气象突发状况,切实为农,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延林 阳原县专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6)

【2】王云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01).

上一篇:思想宣传发言材料下一篇:冠词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