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基础

2024-11-02

语文八上基础(共5篇)

1.语文八上基础 篇一

第3课《收复新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19世纪60至70年代,插手我国新疆地区事务,造成新疆危机的国家是()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英国、俄国 D.美国、俄国 2.19世纪70年代,英俄承认阿古柏伪政权并与阿古柏签订商约,其目的是()A.通过支持阿古柏,进而控制新疆 B.使阿古柏政权称臣 C.利用阿古柏与清军抗衡

D.英、俄在争夺新疆过程中妥协 3.19世纪70年代,直接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国家是()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美国 4.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曾纪泽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葛尔丹叛乱 D.邓世昌血洒黄海 6.19世纪70年代,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的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王文韶 7.“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强调西北塞防重要

B.强调东南海防重要

C.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D.中国西北边疆形势严峻 8.左宗棠1878年未收复的地区是()

A.乌鲁木齐 B.吐鲁番

C.伊犁 D.喀什噶尔

9.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1884年,在新疆设立了()A.驻藏大臣 B.行中书省 C.宣政司 D.行省

10.下列叙述中能反映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的事迹的有()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② 率兵收回伊犁 ③ 收复新疆(除伊犁外)④ 设立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下列发生在新疆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②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④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2.下列为收复新疆做出重要贡献的爱国人物有:()①林则徐②左宗棠③洪秀全④曾纪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列举题: 13.列举本课提到的新疆地区的几个重要的城市或地区。其中曾被阿古柏政府侵占的地方和被沙皇俄国侵占的地方都分别是哪里?

14.列举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新疆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

15.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做的三件大事。

三、图说历史:

16.读图:观察下面两副图片,请思考。

左宗棠 曾纪泽

(1)上面两位历史人物都与哪一事件相关?

(2)在解决这一事件时,清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他们两个的行为为什么都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7.从下面这张图片中,我们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左公柳是哈密人的骄傲。清光绪初年,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兵出塞,决心以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收回新疆伊犁。左宗棠部下大多是湖湘子弟,喜爱树木,进军途中,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因此凡到有水、有耕地处,或路旁,或渠边,或房前,总要栽上一些榆、柳,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这些柳树榆树后人通称为“左公柳”。如今当年那些柳树已长成参天大树,给茫茫的戈壁荒漠增添了浓浓绿荫。

哈密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哈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

亲爱的同学,当你看到这些“绿色战士”在茫茫风沙中巍然屹立时,你会产生哪些感想呢?

四、材料解析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60—70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除新疆危机外,台湾也出现危机(美、日先后侵略台湾)。此时清政府内部就如何加强边防出现了争议。

直隶总督李鸿章当时正在筹建北洋水师,从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借口财饷困窘,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他还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湖南巡抚王文韶的观点恰恰与之相反,他说:“海疆之患不能无因而至,其所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制止了沙俄对西北的入侵,东南沿海自然就平安无事了。)

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当务之急是收复新疆,他认为“若此时即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五、学以致用:

19.你听说过“东突”恐怖主义势力吗?一小部分新疆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分子,曾经想通过暴力恐怖的手段,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建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我们把这伙反动势力称为“东突”分子。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你能否用所学知识详细论述,以驳斥“东突”分子的谬论?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时,制订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结合所学地理、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他这一策略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B 6.B 7.A 8.C 9.D 10.D

11.A 12.C 13.共四个地方:喀什噶尔、乌鲁木齐,吐鲁番、伊犁。其中被阿古柏侵占的地方是喀什噶尔、乌鲁木齐,吐鲁番。其中被俄国侵占的地方是伊犁。

14.乾隆帝、左宗棠、曾纪泽。15.(1)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收复和开发新疆。(3)洋务派的地方代表之一。曾办福州船政局。

16.(1)收复新疆(2)在军事上,左宗棠以武力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并做好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外交上,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交涉,通过外交手段收复伊犁。(3)新疆的得失,关系到国家的主权,维系着祖国的安全。左宗棠和曾纪泽为收复新疆都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7.沙漠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我们要抓好植树造林活动。我们要学习左宗棠那种倡导植树、爱树的精神,同破坏树木的行为做斗争,为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18.李鸿章和王文韶的说法都过于片面。无论海防还是塞防对与清政府来说都不可忽视。尤其是李鸿章只是考虑个人利益,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左宗棠的看法比较客观、全面,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既不能放松海防,也不能忽视塞防。19以下史实均可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事务。(2)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30年。(3)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清朝前期,乾隆皇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清朝后期,左宗棠和曾纪泽收复新疆后,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以上史实有力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把新疆从祖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阴谋都将是非法的、徒劳的。20.新疆的地形北广南狭,“北可制南,南不可制北”,根据这一地理特点,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命令清军先收复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向南疆的门户,进一步挺进南疆,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

针对新疆与中原地区距离遥远,当时存在“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又难于筹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困难,左宗棠提出了“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重视后勤保障工作的顺畅。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时要“缓进”一旦做好一切准备要速战速决。

总之,这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2.八上语文《背影》课件 篇二

这是一篇感情深挚的美文,教学前先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读为主,通读、选读、品读、析读、诵读贯穿课堂,分不同阶段理解父子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

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意;初步把握主旨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差使( ) 蹒跚( ) 举箸( ) 惦记( )

2.解释下列词语。

祸不单行:

狼藉:

簌簌:

蹒跚:

琐屑:

3.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19,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相爱相怜的感情,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如果说母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父爱便是一首永远不老的歌,时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有一首歌名字叫《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共同沐浴这份深深父爱。

2.生活中“父亲就是那登天的梯,父亲就是那拉车的牛”!父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便是一篇体现父子之情的典范作品。(板书课题:背影)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在文中标注:

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四、突破重点,合作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2.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五、品味语言,初步感悟主旨

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六、自主小结

“五句话儿”,“四次背影”,但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

七、作业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

2、完成课后建议(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进一步把握主旨,体会情感;语言训练。

一、复习导入,积累语言

1.设置情境,导人新课: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1)“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小结: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3.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再次感受父亲朴实、深沉的爱。

二、品味语言,进一步感悟主旨

面对这样浓重的父爱,儿子至始至终都能理解吗?

①学生浏览全文,并在文中勾画。

②重点分析

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三、总结全文,明确文章的线索

我们用两节课领略到了名篇的风范。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

结论:文章的明线——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四、写作练习

1.现在我们来学习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背影》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佳作,还缘于作者精巧的选材构思。作者以新颖独到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请同学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特色。

2.现在请大家口头表达,写作交流。

(1)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能截取最让你感动的瞬间,说说你的父亲吗?

(2)请同学们将父亲最精彩的瞬间融人你的情感,写下来。

(3)交流写作心得。

五、本课小结

《背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纪实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文章语言朴实,饱含深挚的情感,只有细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文章精巧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学习的!

六、作业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点题的背影 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悲哀的泪

买橘子的背影 感动的泪

分别时的背影 惜别的泪

想念中的背影 儿子对父亲的深情 伤心的泪

文章的线索:明线一背影;暗线一父子深情

3.八上语文练习3答案 篇三

班级姓名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pān攀((1)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àn炫(2)耀在枝头;而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话,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是一个个恭听教huì诲(3)的耳朵。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3分)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1)B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2)C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3)A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索的人生哲理。

3、名著阅读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朱赫来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保尔在病床上完成的最后的著作——《暴风雨里所诞生的》,用钢铁般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

(一)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

1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

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

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

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

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

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

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

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4.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4分)

这本被一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十多年的书,是“我”相当熟悉和喜欢的,因为一个偶

然的机会,成了“我”枕边的读本,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感受。

5.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4分)

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

以形象(或生动)的语言来表现阅读环境的优美,以精练的语言(或多方面的呈现)来表现

阅读内容的丰富,以此来凸现阅读的愉悦和充实,从而表现“邂逅”的美丽。

6.读第⑥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4分)

(1)因对“慧”爱书形象的猜想,产生了欣赏(喜爱、赞美)的感情;(2)因对“慧”

弃书原因的猜测,产生忧虑(遗憾、惋惜)的感情。

7.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

达了哪些愿望。(6分)

(1)希望人们能爱书(珍惜书),静心读书。(2)希望人们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通

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3)希望我们的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风气,以

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二)美丽的力量张丽钧(14分)

①去年初冬在台北,正赶上“2010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在飘着桂花甜香气息的大

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花博会”的主题词——“美丽的力量”。彩色动感的汉字,头上绽

放着花瓣烟花,看得人心都跟着摇曳起来。

②回来翻看照片的时候,发现照了太多以这个可爱的主题词为背景的照片,才知道,自

己爱上了这五个灵动多彩的汉字。

③今年春上应朋友阿芳之约,去洛阳看牡丹。当我随人潮痴痴地跌进美得让人心痛的牡

丹花海时,我心里一下子跳出了在台北看到的那五个绽放着花瓣烟花的汉字——“美丽的力

量”。

④如果美丽没有潜藏着巨大的力量,她怎能将千里之外的我牵引到她的身旁?在我心

中,一座城市有一个意象,大连是一朵浪花,衡阳是一声雁鸣,湛江是一树夹竹桃,而洛阳,自然是一朵千年不凋的妖娆牡丹。欧阳修说:“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在洛

阳,我的心思全在牡丹上,看了一个园,还想再看个园。手里的纸扇上摇着牡丹,手机的壁

纸上开着牡丹。吃了一席牡丹宴,作了十首牡丹诗。抱起一个牡丹花籽枕头,就舍不得放手,甚而至于到了机场,托运了所有行李,却不肯撒手这个漂亮的枕头,搂着它,飞上万米高空。

⑤阿芳对我说:“看了洛阳牡丹,你要是动不动还穿一身黑,就叫悟性差!”我悟性不

差,回来后穿衣风格大变,真真迷恋上了色彩鲜丽的服装。——美丽的力量,征服起你来不

啻爱情。

⑥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痴迷地相信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知识、宗教、地位、权势、金钱……我不否认它们的力量。它们所给予心灵的救赎以及为空虚的生命注入的充盈感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着,不容你忽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没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呢?

⑦我曾在看一部纪录片时多次流泪。那是雅克〃贝汉等人花费四年多的时间拍摄的《迁

徙的鸟》。美丽的鸟,在天空排成诗行,平平仄仄地飞翔。它们相约飞越大西洋,却不期然

在途中遇到暴风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艘孤独的轮船随巨浪起伏。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

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至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

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在镜头之外,我想我看见了那在暴风雨中跟踪鸟儿的人,他

们的飞机,成了迁徙的鸟群中特殊的一员。鸟儿们睡了,他们也不睡,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着

羽毛干透的鸟儿同朝阳一道醒来……他们是在用生命的燃烧礼赞着“美丽的力量”。

⑧看《迁徙的鸟》而不流泪的人,不配做我的朋友。

⑨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的心儿变软、骨头变硬的力量;美丽的力量,是一种让你

愿意抛却怨艾、铭记恩泽的力量;美丽的力

量。美丽的力量,是人人心中都适宜

生长的一种可爱植物。看重它,培育它,欣赏它,让它成为你爱这世界的一个重要理由。

8.文章标题是“美丽的力量”,文章是通过哪几幅画面来表现的?请简要概述。(3分)花博会的美、洛阳牡丹的美、人们护卫迁徙的鸟。

9.文中第⑼段划线处请联系上下文,续写一句话,使之上下连贯。(2分)

是一种让你勇于摒弃那个丑陋旧我、悉心培植纯美新我的力量。

10.请将第⑹段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比较原句与改后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分)但是,在这些之外,你有能力感觉到有一种“美丽的力量”的存在。改句语气平淡,原句反问语气更强烈,能唤起读者的思考,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美丽的力量”的存在。

11.结合上下文,体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无助的鸟儿们误将它认成了小岛,纷纷栖落于甲板,从容地梳理起了羽毛;有一只疲惫....

至极的鸟,索性卧下,将头埋到翼下,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纷纷”描绘出鸟儿接二连三地停歇在轮船上的情景。(1分)“从容”描绘出鸟儿

这里的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感动。只有心中有爱,能欣赏美的人才会被《迁

徙的鸟》的美的画面所打动。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人应该有一种爱心并且能为爱而有所行

动甚至牺牲。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被一些温馨、充满爱心的场面所打动以致落泪。

三、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谢亭送(4分)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

13.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用“红”对“青”,色彩鲜艳(1分),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1分)。(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写了凄黯(凄清)之景(1分),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1分)。

(二)(14分)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

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 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 犭婴 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

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注释]①奥:深处。②殴躏:殴打、践踏

15.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处)

猿 善 援 /犭婴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4分)

A.犭婴 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B.犭婴 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C.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D.犭婴 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

18.这篇短文讽刺了什么?

这篇短文讽刺了为了独占钱财而不守信义、欺诈合作者的丑行。(或:讽刺了不守信义,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的丑行。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三)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ou:初生的小鸟。3.忮zhi:凶狠。

19.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使„信任)(2)去人太远(距离,离)

2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21.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22.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

4.八上语文寒假作业答案2013 篇四

【被】誉为

【人们、、、自己面前】的.改? 【以往】从前

【哪一个、、假话呢】?改, 二 1 老山界难在:走路难,睡觉难,处境难,吃饭难从害怕到友好,是红军于军阀本质上的不同 3 第12节是暗写老山界的陡、高,突出红军的豪迈之情,第18节是对前段环境描写的补充,正面写出老山界之陡,反映了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决心、信心。

练习二

辨 芜 ni第二声

AC

一次次拥抱,一声声嘱咐,母亲的关爱似港湾般的温暖。二1 ①品德高尚

②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喜欢和、、交谈

C 3 ①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②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4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练习三

躁 润 ji第二声 cai第三声

BCA 5月1日起,未成年人集体或与父母参观景点免票【好像多了一个字,自己删】

二1.活泼、生动、宁静、欢畅、辉煌。2形成原因→名称沿革→河道特点 3.(1)散发光晕的夕阳或“夕阳散发的光晕”。能给镜泊湖提供生命的能量。能启迪作者思考生命的价值

(2)强调镜泊湖半弯的夕阳的活力和辉煌,镜泊湖水的清澈和明亮 4.B 5.要及时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保持乐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加以珍惜。

练习四夜阑卧听风吹雨

恨别鸟惊心

波撼岳阳城

晨兴理荒秽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苦涩 跋涉

承受了暴雨,就有了寻到港湾时的惊喜

不幸能让人磨练,在逆境中坚韧地成长,越挫越勇。一个人人生中的不幸,会教给他很多。

二1 D n 观察测量

奉承,讨好

①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②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一平生 4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清廉 爱国 躬亲 勤学

是满目的疮痍?是肆意的流水? 五 诞 嚣 yi第四声 zhuan第四声

致→至 俱→具 非→匪 糜→靡 3 春节过年方式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在家,开始外出旅游等。

二3 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

(二)1 写自然环境,表达作者主观感受,营造了一个恶劣的劳动环境,反衬出筑路者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要像保尔一样,拥有自我献身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

练习六

C

D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修改讲义 老舍——《骆驼样子》——刘四爷——和女儿虎妞闹翻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宣传革命被捕 4 哈尔滨老人对日本的国恨家仇使他历时九月,加入声讨日军罪行的队伍。二1(1)记,记住(2)给„„吃药(3)完成(4)神色

C 3(1)天下哪有没父亲的人呢!

(2)替我叫来里正,(我)到时候把原因告诉他。4 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写出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却对儿子异常关爱、体贴。6 因为我对爱的理解、感动 为我打点好一切,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 父亲每天和妈妈抢着早起做饭给我吃。【从网上摘了一段最短的】

练习七冶 孕 曲 致

兰——蓝

渴——可

堰——揠

婆——娑 二1.这些园林过去并不是公园,而是住人的家。这是中国人的生活理想的最高体现之一。

D 3.强调苏州园林“信任自然,崇尚自然”,在那里居住、生活可以安心。

4.比较中西方在栖居理念、方式上的不同。根本的区别是:西方建筑更讲实用,中国建筑更讲究些“空灵”的东西。

5.表达了作者对网师园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文化缺失的无奈。突现了文章的中心。6.同意,当代中国人在文化上的自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中国似乎成了一个不会住在大地上的民族。

练习八

A D CD

使人内心安宁,平静似水,我们会得到遗失的美好

二1 ①月亮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标志,是乡村的特点所在。②在我心里,只有有月光的夜晚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夜晚。为下文写乡村月亮作铺垫;与下文写乡村月亮形成对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运用拟声词极大突出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4 再次点题,以形象结束全文,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富有诗意。5 感悟到热爱纯真宁静的乡村生活、厌倦繁杂喧闹的城市生活。

练习九

1, 40俩校车正式投入使用

C

3(1)却话巴山夜雨时

铁马冰河入梦来(2)赢得生前身后名 会当凌绝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老大徒伤悲

一个感时忧国、心系天下,却有着已年迈体弱、无力回天的无奈、无助、伤感、凄苦的诗人形象。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

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 对国家深深地忧虑

身历逆境思家情切,感慨万端

热爱祖国,眷怀家人

D【不确定】

备得/用之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在山野乡间亲身耕种,不追求让世人知道

(2)立足于益州,用诸葛亮作为军师 4 诸葛亮帮助刘备慢慢发展,使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继续汉室国家,尝到当皇帝的荣誉。三

勤学苦练、能伸能屈、刻苦用功

练习十

CC

1大约

忽然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停留(1)阳谷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2)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3 吃

出兵征讨

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后,就送给母亲。

(二)5 学会感激他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对比论证。好处是:运用对比论证,能更鲜明地表明作者的观点。7 别人帮助了你,你及时道谢,这就是感激 人人都能以感激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我们就会生活在幸福之中,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练习十一

D

② 以免后面的【不】去了 1.主要写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2.张灯结彩;拨弄丝弦;燃放礼花等.3.一只只高傲的海燕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滑过,像一道道闪电,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一道道黑色的影子 4.因为第三次游周庄正是在举办旅游节,节日的周庄更美,详写第三次更能体现古镇水乡的生机和魅力,反映周庄人的幸福生活.5.各位游客,周庄是千年古镇,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和人家。到周庄来,您一定要看看“双桥”--世德桥和永安桥。它们是周庄的标志。

练习十二 B

①形容女人用玉,形容漂亮的事物也用玉,还有成语“玉成其事”

②简单就是美。1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2 拼命读书,疏远亲情;医生指点,唤醒亲情(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4 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

哭泣,不等于懦弱,哭泣有时是对压力的发泄,有时是对未来的努力。

B

练习十四

痱——扉

莲——涟

婉——宛

5.八上语文各单元作文教案 篇五

⊙总体构思

引导学生在确定写作目的的前提下,学会选材、掌握详略的处理方法,写出一篇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独特感受的游记来。

⊙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次作文要求: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旅游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写作要求:见课本

⊙总体构思

《新课标》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因此,在教学中,须强调议论文的体裁特点——以议论为主,事实论据要简洁概括,理论论据的运用难度大,运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同时要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较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教师通过巩固议论文有关知识,选取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论点,运用恰当的论据、论证,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初步构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确立论点、选用论据、进行论证,体会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日的关于湖北省黄石二中旁有个陪读村的报道。2.要求同学们思考这一报道,谈谈自己的看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看法: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我们不少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是一个简单的判定是非好坏的观点加若干事例的堆砌,就凑成一篇,很少做深入的分析说理。“理不够,例子凑”,多写是什么,很少花力气去探究为什么,不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的尽管说了原因,却十分肤浅,很少有较为精辟独到的见解,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学会深入思考生活能使我们的作文立意新颖、说理深刻,具有感染力。

(二)复习。

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所学的议论文知识。1.什么是议论文?

学生回答后,教师运用投影指出: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同什么,反对什么。2.议论文必须包含哪些要素?

学生回答后,教师运用投影指出:

(1)论点:文章所要议论、阐发的观点,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3)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同学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前必须牢固掌握议论文的有关知识,认真思考,确立正确的论点,选用典型、新颖并与论点保持一致的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式、方法,才能使读者信服你的观点。

(三)课堂指导。

展示题目:《美与丑》,指导学生确立论点,选取材料,酝酿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列提纲,完成初步的构思。

1.教师引导:美与丑是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内容十分宽泛的话题:人的仪表美丑、心灵美丑,大自然中的美丑,社会环境中的美丑,文艺作品中的美丑,舞台形象的美丑……写这个题目,同学们不能面面俱到,也不必过多地进行理论探讨,应该选你为之激动的或苦恼的具体话题。这种话题,不但有话可说,感受真切,也容易说清楚。

2.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确立自己的论点。

(1)要求学生把自己确立的论点写在事先准备的稿纸上,教师巡视。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论点,教师进行恰当评价。

(3)教师运用投影向学生展示一些正确的论点:

心灵美比外表美更迷人

智慧让人美丽,无知让人丑陋

行为的丑可以掩盖外表的美

要善于发现美,勇于揭露丑

自私最丑陋,奉献最美丽

(4)指导学生怎样提出论点: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要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篇;③文章中;④结尾。

3.论点确立后,请同学们打开大脑仓库,筛选论据。(学生写在稿纸上)

(1)教师提示: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即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新颖。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2)请学生说说自己所选的论据,教师评价。

(3)运用投影展示搜集的一些论据。

名言警句: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托尔斯泰

美貌转瞬即逝,而丑陋是永远的。——巴尔扎克

人要是没有内在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奥斯特洛夫斯基

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歌德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4)经典事例:

①当曹操决定将自己聪明伶俐的女儿嫁给半瞎子丁异时,人们大为不解,曹操解释说:“比丁异长得好的多的是,但像他那样品德、才能兼优的却很难找。”

②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年轻时才能超群,向他求婚的很多,但他却娶了一个长相很丑的姑娘为妻,因为她聪明贤惠,颇有知识和才干。

③大画家列宾十分欣赏马雅可夫斯基漂亮的头发,便邀请马雅可夫斯基,要为他画像。到了那天,诗人却剃了个光头,马雅可夫斯基认为,一个人内在美要比外形更为重要。他剃光头,就是要画家更鲜明突出地刻画他内在的气质。

⑤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生理有缺陷,容貌并不美,但其才过人。楚国大夫孙叔敖,左腿长,右腿短,且是秃子;被尊为大圣人的周公,背伛,直不起腰来;虞舜之名臣皋陶,面如削瓜,脸皮青绿色,很难看……然而夏桀和商纣这两个暴君,却都生得俊美。

4.引导学生选取恰当的论证方式和方法。(学生写)

教师: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较多。

(1)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3)常用的论证方法:①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②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③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④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5.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精彩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力度。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写开头,一组写结尾,教师巡视指导。

(1)选出好的习作进行范读,教师随机点评。

(2)教师:

好头一开,妙文自然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有的人因为自己长得漂亮,就以为有了骄傲的资本,内心时时有一种优越感,可是一俊难以遮百丑啊!“我比你漂亮”老压在心头,其他许多方面有可能就漂亮不起来了。

结尾的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正因为如此,人类的生活总是明天更美好。如果每个人都在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那才是进入了高尚的超凡脱俗的境界。6.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完成构思,准备写作。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是什么

讲清道理为什么

举出例子理更足

正面说了反面说

提出建议怎么办

归纳全文下结论

《缩写小说》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是一种重要而实用的语文能力。这节课精心设计导写材料,力求精要有效地让学生习得缩写要领,通过组织商讨备写方案的合作活动,激活学生的深层思维。在此基础上,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片断缩写、评点得失,在实践中养成提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通过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起两次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缩写方法并学以致用;创设情境,提供写作实践与检验平台,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

1.请一擅长朗诵的学生课前熟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激”、“三打”情节,反复训练声情并茂地按原文讲故事的能力。

2.准备一张材料,印有两篇缩写例文,按班级人数课前印发,以备比较得失,习得缩写方法。

(二)导入。

提到缩写小说,老师不禁想起《红楼梦》 不多也不少,恰恰是这样,你若照这样儿画,必不讨好。”又说:“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一面板书:缩写要领:分主宾、添、藏、减、露、再斟酌)我想,缩写小说时,原著就像这大观园一般样样不少,缩写之时,就要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主要情节次要情节,添上过渡词句使得文从句顺;藏去可有可无的情节,化繁为简,再保留最能展示人物个性的部分。这以后再通篇斟酌,就可大功告成了。大家手中有一份材料,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1—7段的片断缩写。大家边阅读边对比,讨论一下孰优孰劣,运用缩写的10字要领来说说理由。

(三)活动探究,评说优劣。1.例文甲。

三人来酒楼坐下。酒保道:“官人,打多少酒?”“先打四角酒来。”酒保又问,鲁达大怒:“但有,只顾卖来。”

三人正说些闲话,说得入港,只听隔壁有人在哭,鲁达大怒:“洒家在吃,却有人在哭,打扰洒家,洒家不曾少给你酒钱。”酒保道:“是个绰酒座的。”原来是一个妇人和老头,是东京人氏,受一个叫镇关西的大官人折磨,鲁达看金老爷父女可怜,便资助父女回乡。2.例文乙。

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人来到潘家酒楼,点了酒菜,边说些闲话边喝酒。正在兴头上,听见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把碟儿盏儿丢在楼板上。唤来小二,一问,方知是绰酒座儿唱的金氏的父女俩。父女道是“镇关西”霸道,仗势欺人。鲁达大怒,欲杀郑屠,被李、史二人劝阻,鲁达倾其所有,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给了金氏父女。与李、史二人分了手,径自回府。

例文乙“三人”前添上“鲁达、史进、李忠”,表意更明确;甲文 投影、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缩的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把握住文章的内容,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种写作技能——缩写。

一、明确缩写的概念

二、掌握缩写的方法

三、掌握缩写的原则

师:缩写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的方面(出示课件6)

1、文章的体裁和中心,主要情节以及表达顺序千万不能改变,否则就成了改写了。

2、缩写后的文章也要做到独立成篇,结构完整。不能将原文写成一个片段或者提纲。

3、缩写时要体现出自己原文的理解。不能出现照搬原文语句或者段落,生硬地东摘一句,西抄一句,那样缩写出的作品就会前言不搭后语,让读者不知道你在表达什么了。

师:因此,我们要在充分阅读和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做好材料的取舍。缩写的基本原则是,在改变叙述内容时,段落层次应和原文保持统一,如原文自然段较多,可适当加以合并,原文中的长句不是重要内容要善于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原文中同主要内容无关的细节描写可改成叙述,确实不起作用的,可去掉。原文中对话,除重要的可保持外,则也需改成叙述。同时要注意意思的连贯,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把内容完整精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布置新作文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感觉怎么样?缩写果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吧!这可是对我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大考验哦!不过不要担心,好作文是改出来,好作文也是练出来的,掌握方法,大胆动笔就会有收获的。下面我面就来实践实践吧(出示课件7)

题目:从本单元中选一篇小说进行缩写。

要求:

1、篇幅不能超过500字

2、要基本符合原作人物形象特征

3、要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

四、板书设计

化繁为简 巧缩善裁 方法一:摘取法

方法二:概括法

方法三:分层法

结合使用,巧缩善裁

《学写事理说明文》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此次事理说明文写作课,主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写作意识,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修改加工等环节,写作后通过自改和互改,让学生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共同提高,以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同时联系现实生活,引发学生对祖国和人类未来的思考、强化正确的环保意识。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安排六个环节。

一、情语导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激发表达的热情。

二、趣文明律。欣赏趣味短文、整体感知事理说明文写作。

三、要领感悟,师生互动交流,领悟事理说明文写作要领。

四、收集素材。引导学生明确实践活动目的,自己动手动脑,占有丰富资料。

五、自主写作。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占有的材料进行写作实践。

六、交流品评。互动评改,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以求共同提高。

【教学流程】

(一)情语导入。

1.导语。3.师生互动交流。

要点:(1)写作前要有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兴趣,有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积极地多方面占有材料,以期对说明对象有较全面的理解。

了解“绿化”的类型(沙漠造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城市绿化等)、特点、作用以及它的现状,发展态势等。介绍绿化的好处,材料要具体、可靠。

(2)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安排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溯因,由一般到个别等,并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

可先下定义,然后逐一说明各种绿化形态的组成及对人类的好处,最后提及全球(或本国、本地区、本单位)绿化的现状,呼吁人们重视绿化造林,优化环境、美化祖国。

(3)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尽量少用术语,通过解释性的表达方法,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如用事实说话(举例子),用数字说明(列数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文章则会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吸引读者,这种文章也可采用叙事式、散文式、童话式来表述,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焕发艺术性,让说明的事理更能让人接受。

(四)积累素材。

1.点明这一环节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法。

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让本次作文“有东西可写”。对说明对象有了足够的理解,弄清要说明的事理,有利于科学地说明事理;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接受教育,拓展视野,发展智力,蕴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方法:

(1)个人或组成小组行动,利用双休日及课余时间,搜集素材。

(2)或查资料,或向其他学科老师咨询,或进行社会调查,每人以日记形式记录收集材料的活动过程(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实施情况)。

(3)自约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对材料进行取舍。2.班级交流。

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质疑、咨询,当堂寻找解决方法,教师帮助排忧解难。

(五)自主写作。1.布置写作作业:

(1)运用所占有的材料,以“绿化好处多”为题,独立写作一篇500字以上的事理说明文。

(2)工整地抄写在作文稿纸上。

2.把写作活动延伸到课外的意图告知学生,体现对学生(尤其是待提高的学生)的宽容、关爱。

要点:初次写作事理说明文,不必用一节课的时间来限制学生的实践过程,要让学生在一周内有宽裕的时间反复斟酌、修改,写出有创意,有个性的文章,品尝成功的喜悦。

(六)交流品评。

上一篇:护士医院的实习报告总结下一篇:老炮儿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