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费用》教学反思(共8篇)
1.《估计费用》教学反思 篇一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清源中心小学
吴金清
教学内容: 《估计费用》(北师大版第十册教科书第79页、80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技能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估算策略。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路,激发兴趣:为什么要估计?
1、谈话导入,购物体验: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购物的体验吗?都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体会生活中估计的用途:
师:周末,吴老师也去超市购物了,你们想知道老师都买些什么吗?(小黑板出示账单)吴老师身上有两张人民币,一张50元,一张100元,就要结账了,我应该提前准备好哪一张来结帐呢?谁能帮老师迅速做出判断?(指名回答)你怎么这么快就做出了判断?是精确计算过的吗?你们觉得像这样的问题有必要算出准确得数吗?(集体回答)
3、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估计费用(示题),学习估算方法。
(二)、策略多样,各具特色:怎样估计?
1、衔接旧知:
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这两个字“估”“计”,想一想,这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书空并回忆学过的估算知识)
2、学生方法汇报——四舍五入法、凑十法等
师:你们能用估一估、算一算的方法告诉老师这次购物大约花多少钱吗?你是怎样估的?又是怎样算的?请把你的想法简单记录在练习本上,再与同桌交流。(学生独立估算后交流)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估算方法?(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生1:15+15+10+20+5+5=70 生2:20+10+10+20+10=70 生3:16+13≈30 23+8≈30 6+3≈10 30+30+10=70 „„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发现了吗?他们在估算的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生1:凑十法。生2:四舍五入法。生3:取近似数师:大家听得都很仔细,他们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或用凑十法来估算。(板书:四舍五入法 凑十法)出示几组商品价格,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估计,比较各种估计策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淘气和笑笑的方法——去尾法和进一法
师:你们知道淘气是怎么估的吗?(出示:购物的价钱一定超过40元!)看懂了吗?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淘气的方法?生:他只看十位上的数,1+1+2=4,所以说一定会超过40元。师:这种方法叫“去尾法”,可以得出至少需要多少钱。(板书:去尾法 至少)师:笑笑又是怎么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付100元一定够了。)谁看懂了?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生:她把16看作20、13也看作20、8看作10、23看作30、6看作10、3看作10,20+20+10+30+10+10=100,每个数都看大了,所以100元一定够。师:把13看作20,23看作30、6看作10、3看作10,无论个位是几都向十位进一,这种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师:需要的钱会超过100元吗?生:不会。这样估算的结果是最多需要的钱。(教师在“进一法”的下面板书:最多)
4、老师介绍的方法——折中法
师:有了前两种方法,老师要付的钱在多少元到多少元之间?可这个范围相差60元,我怎么才能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像同学们一样确定一个更接近实际费用的钱数呢?在大家的帮助和引导下,我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叫它——“折中法”。(手势引导)听到这个名字,谁能试着替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算法,教师随机板书)结果和大家估算的结果一致,就是计算过程麻烦了点,老师再把它简化一下,(板书:(100+40)÷2=70),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算法?其实折中思想和求平均数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小结策略相同点: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两个字:“估”、“计”,先估数,后计算。在估数的过程中,例如: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等,都是将准确的信息化成整十整百的数,这个过程称为“取整”,取整后的数字有利于我们迅速而巧妙的计算,例如:凑十法、折中法等等。(板书补充为:整估 巧计)
(三)、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怎么用估计?
估算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现在就让我们利用学到的估算知识,继续购物之旅吧!
(三)、示范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些商品价格,你们能迅速的估算出它们的总价吗?(教师出示商品价格,学生抢答,并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
2、小组活动:
同学们估计价格越来越熟练了,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更多的商品资料,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估计费用的抢答游戏,一个人出题,其他人抢答,比比看,谁估的又快又接近实际价格。如果在活动中,遇到疑问,还可以互相探讨研究。(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发现问题,随机引导。巡视时,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小组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生1:同一种商品购买多个,怎样估算?(和加法一样:先估后算)生2:在实际估计费用的时候,通常向高一点估好呢?还是向低一点估?为什么?
(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生活中需要运用估算知识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大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我想你们一定会收获更多的乐趣与经验。
2.《估计费用》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公务车,费用,实践,反思
近期,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通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公务车支出, 千方百计节省用车费用, 确保‘零增长’”和中办国办通知要求“2009年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 笔者作为公务车辆管理人员, 就如何压减公务车运行费用问题, 对单位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 大胆实践, 反思关键所在, 提出着重做好的工作。
一、公务车现状及运行费用分析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2008年底在册公务车共55台, 平均使用年限达6.6年, 车辆老旧现象普遍, 加上车辆型号及车况差异性大, 分散使用 (分布在机关以及属下9个海事处、22个办事处及签证点使用) 等客观原因, 要对所有公务车实行统一管理, 有一定的难度。
公务车运行费用包括汽油费、维修费、保险费、车船费、路桥费、养路费及其他费用, 公务车每年每车的平均运行费用为3万元左右, 此费用还不包括司机的工资和福利开支。其中, 由于政策性因素, 公务车的保险费、车船费、养路费、年审费等是一笔相对固定的硬性开支, 约占总运行费用的20%。换言之, 要把公务车总运行费用压减15%, 必须在汽油费、维修费、路桥费等其他活动费用中作文章。
二、压减公务车运行费用的实践
(一) 试行“三包”制。
考虑到公务车分散使用, 难以统一管理的实际, 首先在属下派出机构试行公务车“三包”制, 即:使用部门负责包干所配公务车的安全、油费和维修费。根据年初划定的公务车运行费用预算标准, 核定所配置公务车全年的燃油费和维修费, 并以书面协议形式, 明确使用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燃油标准和维修费总额等, 从而把公务车的管理责任交给使用部门, 试行“三包”制。试行一年来, 该部门公务车的运行费用明显下降, 在可控状态之下。
(二) 实行“四定”制。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务车的管理, 实施“四定”制, 即: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点保险。
1、实行定点停放。
车辆管理部门根据公务车使用部门的实际情况, 划定专门的地点停放, 除外出执行公务外, 均要求按指定地点停放公务车。与此同时, 为了堵塞漏洞, 车辆管理部门联同财务部门严把公务车非定点停车费用的核销关。这样一来, 既能够有效保障公务车的停放安全, 又可以减少公务车的停放保管费用支出, 效果明显。
2、实行定点加油。
车辆管理部门统一办理车辆加油IC卡, 并锁定加油卡的车牌号码和加油站名称, 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定额加油。对于在非定点加油站出具的燃油发票实行严格的把关和审批。实行定点加油以来, 有效地降低了公务车燃油费用支出, 2008年在燃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燃油费用比2007年下降了8%。
3、实行定点维修。
根据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在充分调研和实地考察评估的基础上, 选定一些信誉好、价格合理、服务好, 具备相应维修资质的维修企业作为全局公务车的定点维修厂。如无特殊情况, 公务车维修保养一律送定点厂, 并采用银行汇款的方式进行维修结算。与此同时, 车辆管理部门联合财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定期对定点维修企业进行综合评估, 择优签约, 有效保障了公务车的维修质量, 降低维修成本。
除此之外, 根据公务车车型、车况及使用年份差异大的特点, 对公务车实行维修分类管理。对五年以下的中高档公务车, 选择就近的4S店维修;其他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则选择一到两家就近的二类或三类维修企业。实践证明, 分类维修的优胜之处在于有效保证维修质量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维修费用。据不完全统计, 自实行分类维修管理后, 一年下来, 尽管受公务车逐年老旧, 以及社会消费指数提高的客观因素影响, 公务车的维修费比2007年下降了10%, 收效明显。
4、定点保险。
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其所属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均实行定点保险的有关规定, 对所有公务车保险实行统一采购, 并由车辆归口管理部门根据车况、车型以及使用年限等差异因素, 科学合理地执行车辆保险采购险种以及保额上限规定。通过规范保险的采购工作, 公务车的投保工作得以实现阳光化操作。据统计, 实行定点保险后, 公务车的保险费用同比下降了10%。
(三) 规范管理行为。
针对以往公务车在调配、燃油和维修费用控制比较松散等不良行为, 通过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 把公务车的管理职责、使用管理、燃油费用控制、维修流程及费用控制等环节纳入制度的监控, 最大限度地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 为压减公务车运行费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压减公务车运行费用的反思
压减公务车运行费用的关键所在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车管理, 应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严格公务车标准配车, 用车制度、公务车维修保养制度是对节约型社会的政府实践, 是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 也是扫除培养腐败、助长官僚作风的温床的有效手段。只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务车管理, 压减其运行费用才有制度保障。
二是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机关、事业单位为了压减公务车的运行费用, 多数单位已制定车辆管理办法或规定, 而两办今年初再次下发通知, 明确要求, 可见, 压减公务车运行费用已刻不容缓。为什么公务车运行费用高企不下?归根到底就是制度的执行力不强。
三是大力提倡引入科技手段, 提升公务车管理水平。由于公务车在管理上普遍存在公车不公、公车成专车的不良现象, 为了准确掌握公务车的运行情况, 建议引入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科技手段, 管理部门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清晰、实时地了解公务车辆的位置, 显示车辆的瞬时速度。同时, 将每个驾驶员的超速纪录、违规事件等信息存储在中心数据库, 丰富管理理念, 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化程度, 加强对车辆、人员的管理, 也为公车私用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是健全监督机制。首先, 加大公务车管理信息的公开, 通过定期把公务车的维修费、燃油费、保险险、行车里程、路桥费等信息及时在单位内部公开, 接受干群的监督;其次, 建立公务车督查机制, 定期督查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发现违章违规问题, 及时通报;再者, 建议把公务车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内容, 与领导干部的政绩直接挂钩。
3.学会估计费用 篇三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9页至第80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数学与购物”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提供了所购物品的价格表,提出“估算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教材中提供了5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其目的有二:一是对常见的估算策略进行总结;二是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估算?
1.同学们,你们有过购物的经历吗?购物前你一般会思考些什么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购物中的一类数学问题——估计费用(板书)。
(1)看,我们的朋友淘气一家人去超市购物,这是他们所购商品的记录单,请看:(课件出示)
(2)此时,淘气和爸爸、妈妈、收银员分别提出了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中哪些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
(4)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坚持情境引路,激发学生估算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估算”。)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第一层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估算。
看来,生活中购物时经常要用到估算。可是要怎样估算合适呢?下面请大家按照屏幕上的要求来进行估算。(课件出示估算要求)
2、指名学生板演、汇报。
(可能会出现的方法)
方法一:
16 + 13 + 8 + 23 + 6 + 3≈70(元)
↓ ↓ ↓ ↓ ↓ ↓
20 10 10 20 10 0
方法二:
16+23≈40 (元)
13+ 8≈20 (元)
6+ 3≈10 (元)
40+20+10 =70 (元)
……
2.第二层次:淘气一家人在估算时,还想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每79至80页。看看哪几种估算方法同学们已经发现,其余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交流分析对课本中不同估算方法的理解。
3.评价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了几种估算的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
(1)用去尾法估算告诉我们最少要付多少钱,用进一法估算告诉我们最多不超过多少钱,用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判断精确计算结果的一个取值范围。相比这两种方法,四舍五入法估算、凑整法估算的结果不能给出一个取值范围,但与精确计算的结果却比较接近。
(2)估算的方法很多,也有各自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或策略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坚持策略多样,理解多样估算策略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怎样估算”。)
三、实际应用,让学生明白怎样灵活选择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判断:请你阅读下列问题,判断他们用了什么方法估算?
(1)袁阿姨准备用70元钱买一袋米和一瓶食用油。大米标价每袋32.40元,食用油标价每壶45.80元。他看了看价格标签,就知道自己70元不够付。
(2)王老师想买一套130平方米的商品房,单价2918元/平方米,王老师一算,这套房子总价不超过40万元。
2.在问题解决中应用估算方法。
(1)出示图片:鱼每千克12.60元,小明买了2千克,店主说一共26.20元,店主算得对吗?
(2)出示图片:某商店春季服装八折优惠,成人上衣每件54元。爸爸带了50元,够吗?
(3)李阿姨在超市买了2袋米(每袋35.40元)、14.80元的牛肉、6.70元的蔬菜和12.80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
师小结:每种估算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在哪种情况下应该用去尾法?哪种情况下应该用进一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地选择。
(设计意图:坚持灵活应用,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怎么用估算”。)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五、布置作业
找找生活中运用估算的例子,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我的思考】
估算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的一种概略化结果。与精算相比,估算的结果是概略化而非唯一的,估算的过程是合情推理与逻辑推理并举的,估算的策略是多样而非单一的,估算的评价是弹性的而非死板的。
新课标中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渐进要求。情景设计要从创设无法精算,只能估算的情景过渡到无需精算,只用估算的情景;教学内容从一年级“估数”的内容过渡到三年级大量的“估算”内容;学习目标从“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到“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再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本节课的内容“估算费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常见估算策略的总结,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紧紧把握学生估算的方法是否合理和学生能否合理选择估算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但由于现实情境的多样性和随机性,使得估算的方法更具灵活性与多变性,如判断“xx带了多少钱,够吗?”这样的问题,本课中的两个看似同类的问题(淘气妈妈和李阿姨的问题),就使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估算方法,以致于学生对如何根据实际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有些混淆不清了,因此生活中的探究更应成为化解这些矛盾的最佳途径。
4.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 篇四
果不其然,在上课过程中,我有好几次大脑短路的情况,脑子瞬间空白,不知道下一句该讲什么,整堂课上下来心里很不舒服。等公开课上完了,自己回到办公室一琢磨,才悟到课本内容安排的意图。
课本一开始有一个掷硬币游戏,安排意图是让学生理解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行性。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0.5,这个数值用列举法即可求出,在这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正面向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从而得出: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所以我们可以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既然用列举法求概率相对简单易行,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频率去估计概率呢?这里可以给学生举出抛图钉的实例,在这个实验中,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可能性不相等;再比如想知道姚明罚球的命中率,因为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不是有限个,所以也无法用列举法求概率。由这两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到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必要性。
学生理解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练习了。在练习中要给学生讲明我们是用频率估计的概率,所以这个概率只是个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所以在问题的`答语中,应说明结果大约是多少。
5.《旅游费用》教学反思 篇五
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通过好的情境去启迪他们的智慧,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 本课我从学生喜欢的旅游开始,谈谈浦江的旅游景点,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数学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节课的问题大多来自学生自己,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关注学生活动的进展和情绪的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伙伴的角色与他们一起活动,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都能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各小组说出的方案,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生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这节课中我不仅让学生研究购票的方法,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总结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边思边学的学习习惯。
6.五年级数学《旅游费用》教学反思 篇六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比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
注意:认真了解学生的学情,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运用数学方法找出最经济、最优惠的购票方案,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这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1、充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通过好的情境去启迪他们的智慧,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本节课创设了旅游的情境,让孩子们帮助旅游者买票的问题展开,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学习有用的数学。
2、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创造性思维。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想法,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教师要做个好向导,引导学生深入进行细致全面的思考。
3、这节课的问题大多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关注学生活动的进展和情绪的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伙伴与他们一起活动,引导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注重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体验,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创造。当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案时,都能给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各小组发表的方案,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生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7.《估计》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45—46页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 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
《估计》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在学习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认识了周长,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共有两个例题,例4,要求学生不用尺子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谁画的线段最准。例5,要求学生先估计,用彩带纸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再实际剪一段试一试。“做一做”三道题,是例题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带着复习有关周长的内容。
1、体现有标准的估计,注重对估计方法的指导。
先让学生不用尺子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要求同学之间互相量一量,看一看谁画的线段最准。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画法,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以什么做标准来估计的,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要求学生不用尺子画12厘米的线段和2分米的线段。在经历了从估——量——估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长度的线段的表象。进一步巩固了有标准的估计,为后面估计周长做好了铺垫。
2、在活动中提高估计能力,培养估计意识。
8.《估计费用》教学反思 篇八
上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学大纲和课本,对统计这一部分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作了近年的高考题,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准备了本节课。总的来说今天课堂上,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从以下几方面总结:
1、自身教学方面
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课时目标展示速度合适,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探究新知识时语速有点快;在学生练习时计算速度稍慢;对学生的回答都作出了评价,并且以鼓励为主。
2、学生情况方面
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踊跃;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环节及4个练习题,探究时感觉学生声音不大,讨论不太热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还可以,通过小测和平时的做题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还不错。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3、在内容方面上
总的说整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也圆满完成了本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学生接受的也没问题;在知识上没有知识体系的遗漏,并且关键的地方都有师生讨论,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关键点在哪里。
4、我自身存在的不足
【《估计费用》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公卫医师医学统计学辅导:可信区间的估计08-10
初级会计实务《费用》重难点解析:期间费用07-23
检查费用增加06-25
费用报销细则07-04
费用审核流程10-14
留学费用排名11-03
医保费用控制报告06-23
财务费用报销流程07-03
保安费用调整申请07-20
监理费用延期报告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