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尊严诗歌欣赏

2024-10-31

生命与尊严诗歌欣赏(共13篇)

1.生命与尊严诗歌欣赏 篇一

讨论这个话题,可能要看一看当时你所处的条件.比方说,在荒郊野外,一不小心撞上一只吊睛白额大虫,那么,你所要做的事情,或逃或躲,恐怕还是以保命为上.在那种情况下,若非有武二郎的身手,或者拥有可以置对方于死地的现代化武器,那么可以说,“尊严”二字,是比较没有意义的.换个说法,在那种情况下,唯一的尊严,就是用尽智慧和体能,去捍卫你的生命.有时候,我们的敌人如果是野兽一般的东西,那么,保存自己的生命,在适当的时候去消灭它,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和畜生,你去和它讲什么尊严?

说到这里,想起2007年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一位妇女在孤境遭遇色狼,在呼救和用智都无法脱生的情况下,那么,她是应该拼死反抗呢,还是忍辱求生呢?显然的,在那种情况之下,妇女同胞还是应该暂时忍住屈辱,最好能通过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获取关于歹徒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在第一时间能够迅速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把罪犯绳之以法.所以,在我们遭遇无法避免的不幸时,如何用最小的牺牲去避免更大的不幸,是我们的智慧,也是生命赋予的尊严.以上两件事情,说的都是个人的生命在遭遇畜生以及类似于畜生的侵袭时,应该采取的行动.这两件事情的前提是:生命和尊严的选择,可能与传统的观念有关系,但是,和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大义没有关联.在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面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坚持的,是在任何反对、分裂和攻击我们祖国的对手面前的义正词严和从容不迫;是为捍卫伟大祖国的尊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永远充满了自豪和骄傲,祖国尊严才是我们的尊严;民族的气节就是我们自己的气节。我们应该做到对同胞谦让有礼,对国际友人不卑不亢。我们既不要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也不要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我想,这或许就是我们作为华夏儿女的尊严吧!

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应该是生命更重于尊严.因为,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说白了,尊严,无非就是面子挂不住,人格受到侮辱,名誉受到侵害,或者是利益被损毁.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有些尊严是可以通过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法律惩罚而挽回的.所以,对于个人而言,尊严小于生命,是小尊严.所以,千万不能以为被强奸了去上吊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不要觉得一脚踢死当众辱骂你的混混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鬼鬼想说的是,用智慧的方法和理智的态度让侵犯你尊严的人受到惩戒,你就已经很绅士地找回了自己的尊严.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说,不当场反击,尊严就没有了----须知,尊严是可以找回的.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原则上,是国家尊严要重于个人的生命的,这就是大尊严.为了维护大尊严,抛头颅,洒热血是应该的,是值得人们敬重的.但是,如果不一定用生命.用其他的方法也可以抗击敌人,避其锋锐,保存有生力量,那么,还是理智一点好.比如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战略转移也是为了不与敌正面对抗,不做无谓的牺牲(虽然过程中牺牲的数量也很大,但那是长征之初无法预见的).那么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不敢正面撕杀,无疑是没有面子的事情,是胆小的表现---无论你是因为牵挂80岁的老母,还是由于力气只有对方的一半大,都不是理由.所以,工农红军那时战略转移的真正含义,是躲避蒋美的追剿,这一点,相信大家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吧?当然,有一点是要指出的,前提是不做叛徒.所以,那些在严刑拷打中为保护战友和组织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是因为维护了大尊严,而更加彰显出了个人生命的伟大!

而古时候的那些典故,当然也可以来重新理解。如果说齐国的饥民不吃嗟来之食还算是一种对个人尊严的维护,那么,晋人不饮贪泉之水就是一种滑稽的作秀了。至于卧薪尝胆的辛酸和跨下之辱的尴尬,都是因为主人公胸怀抱负,所以才能够自我激励,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后人如我等,又有谁能说他们活得没有尊严?

可见,一个人的生命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面临的政治环境不同,他们对尊严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作玉作瓦,面临的选择就自然地不同了。总之,在眼下国家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时,还是要以大肚量,大胸襟来积极地融入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享受快乐的生活;但是,当遇到少数的黑暗丑恶时,我们理所当然的是要与之斗争的!斗争的方式,应该是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保存自己,才能够消灭敌人”,这句话,永远是可以借鉴的。对吗?

生存高于一切,没有生存,哪来的尊严?有了生存才会想到要尊严,因为生存的难题解决了,人的生活水平诉求也会随之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有了尊严。过份地自视清高刚是自欺欺人罢了,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又何来的尊严之说?难不成说你的能力没有发挥,你的水平还未表现,穷困潦倒之际说自己的远大理想未曾实施否? 有人常常引以自豪地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此话的理解是让人家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无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而就能完成所有的一切.而此话常挂嘴边我认为毫无意义.我们立身处世,虽然原则是自力更生,不要随便言人,但这个社会是个大团体,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时你想不到你要求什么.然而人生变幻莫测,谁又得知前路没有阻碍呢!而当你陷入困境时你可曾想过?其中滋味相信你就不会随便言不求人吧!生存是一切生命的意义。不努力生存下来,其他的一切只能是空想。生存大于一切,只有选择了生存,抛开其他,你才能有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你要做的。生存重要,人活着就是为了生存嘛.但活要活得有尊严,有骨气.没有生存,何来面子? 请不要用从前的礼节来限定现代人。高中政治中有,有个观点叫做: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孟子都承认“此一时,彼一时”,他的学说和孔子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是因为他不尊重他的祖师爷,而是时代变化的需要。生命只有一次 尊严还可以再找回来!

“留着青山在,何愁没柴烧?!~”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尊严,否则就是“留的青山在,茅草丈把高”,处处充当缩头龟,受人欺的生命还有什么意思。

没有了生命何来尊严,这个确实是个问题,但关键要看这个尊严是指谁的尊严,如果是国家的尊严,那么我们就算有十条命也豁出去了。

如果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我以为可以从生命的唯一性来辩,因为唯一所以可贵,因为唯一所以珍惜,因为唯一所以我们反对一切种族屠杀、生灵涂炭。另外人活着为了什么,就是单单为了尊严吗,不是,人活着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是为了什么,是单单为了祖国的尊严吗,不是,是为了让后代生活的更美好,这个美好包括安定、富足、强大当然还有尊严。

看待问题不能片面,辩论也一样,尽管你是一方,但决不能单刀直入,而应该借力打力。生命是基础,而尊严是这个基础上的建筑之一,因此我们不去否定它,而应该力在证明它不是关键。而站在尊严位子上的也应该承认生命是尊严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为下文服务的,前提固然重要,但没有下文的前提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就能豁然开朗了。

2.生命与尊严诗歌欣赏 篇二

她是一位肝硬化患者, 那天, 在爱人的陪同下来到这个科入住。善良的微笑显现在她苍白的脸上, 无力的她在爱人的搀扶下配合着病区入院时繁琐的工作程序, 笑容始终不曾褪去。一直微笑成了大家对她最后的记忆。

入院后的B超得出她患有严重的肝病, 门脉高压, 腹水大量。那天, 晴儿成了她的责任护士。看着报告, 晴儿有点担心了。清晨时, 她就在那里讲肚子有点胀, 有点不舒服。看着她微笑的脸, 晴儿只能说着安慰的话, 让她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病痛。爱人整天整天的陪着她, 她却有点忧心, 整夜不能成眠, 只是脸上的笑容一直在。

已是入春的季节, 老天却还送着冬日的冷气。绵绵的雨天, 让人的情绪有点抑郁。她的微笑和善意, 在这样的雨天, 却让大家在郁闷的空间感受了片刻的温暖。

其实她只有四十多岁, 也许岁月见证了她的辛苦, 在同龄人中, 显得苍老许多。这次是因为全身乏力, 出现解黑便的情况而来就诊的。门诊医生建议她住院检查治疗, 于是爱人陪着她入住了, 子女因为工作都不在身边。她和善的笑脸让晴儿感到了亲切, 她十分配合晴儿的工作, 晴儿也仔细地交待着要注意的事项。在交班时, 也特意强调了她是一个有门脉高压症的患者, 需随时留意出血情况。

两天后, 晴儿上夜班。在巡视时, 她仍然没有入睡, 看到晴儿, 背靠着床头的她露出了笑脸。晴儿轻声地问:“阿姨, 你哪儿不舒服吗?”“我只是睡不着。”她笑着说。“这样吧, 你不要太紧张, 不管睡不睡得觉, 都闭上眼当作养神, 病才会好快一点啊, 是吧, 阿姨。”她点了点头。晴儿帮她把日光灯关掉, 打开床头小灯泡, 然后轻轻地关上房门。

一圈下来, 已快凌晨两点了, 晴儿坐下来整理着别的事情。仔细地核对每一个细小环节, 医疗上是容不得半点疏忽的, 因为是关乎生命的。这时, 她爱人走了过来, 对晴儿说:“她又解大便了, 你去看看, 要不要紧的?”晴儿忙起身来到她的床前, 幸喜大便不是很黑, 有点棕绿色的样子, 也不像柏油样的亮, 量也不是很多, 估计只有50克。“阿姨, 你有没有别的地方不舒服啊?肚子痛吗?”晴儿问道。“我有点感到肚子叫的声音, 没有疼痛与胀的感觉。”“那你放松点, 千万不要紧张, 好好休息, 好吗?”她点头, 接着闭上了眼晴。晴儿交待她爱人, 再观察一下。爱人表示理解。

晴儿刚回到办公室坐下来, 她爱人也跟了过来, 紧张地问:“她的这个病严重吗?”晴儿回答说:“详细的情形, 明天仔细问下她的主管医生, 好吗?最怕的是出血情况, 所以今天晚上好好安慰, 让她可以得到休息。休息对于病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爱人点头。再次察视病房时, 晴儿发现她睡得很安稳, 很安稳。晴儿的心松了一口气。

直至早上天亮, 她都睡得很好。晴儿交班时仍强调了她有肠鸣音亢进和夜间解便的情况。那个夜间, 总算这样平安的度过。

傍晚, 晴儿接班, 却发现她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变化。责任护士说下午开始, 她出现了呕血, 大口大口的吐, 已经开通了两路静脉在那快速输液输血。晴儿来到她的身边, 床单上已沾满了血迹, 整个的人已全身瘫软, 脸色更苍白, 已经没一点血的气色, 或许是血液的不足, 或许是再次出血的前兆, 她显得很烦躁。爱人在一边已欲哭无泪, 不知所措, 两个女儿使劲地叫着妈妈, 拼命地帮她抚摸着, 仿佛这种抚摸会让她得到舒服。她却已陷入了昏迷, 任何呼唤在她耳边, 就像那遥远的声音, 忽有忽无。

晴儿感到了一种无助与酸痛, 她的病情已经无法得到缓解。依晴儿看来, 她已到了弥留时段, 这种出血是无法控制的。她的主管医生也一直从白天陪到现在。爱人看着她的样子, 却有心无力, 睛儿强忍着心酸, 把实情讲给他听。爱人听了晴儿的话, 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却强忍没流下来。两个女儿一直在叫救救她吧。主管医生一边快速地帮着挤血液, 一边跟晴儿讲, 试着再开通一路静脉吧。晴儿忙去了。她又开始了吐血, 鲜红鲜红的血, 溅湿了一地。晴儿拼命地寻找着静脉, 却发现静脉已全部不充盈, 打进去的液体已开始不滴。慢慢地病人不烦躁了, 就那样的瘫在床上, 氧饱和度也开始往下掉。爱人转过身抹着眼泪, 好久好久, 终于开口:“算了吧, 就让她安静地离去, 不要再折腾她了。就让她保留一点最后的尊严吧。”晴儿的心更酸, 主管医生在那也低下头, 停止了动作。晴儿静静地立了一会儿, 也许家人最后的送行才是最可贵的。她的呼吸渐渐地变慢了。晴儿悄悄地离去关上了房门。爱人在她身边细心地抚摸着她的脸, 拉着她的手, 无数的言语在此时只变成了这一个反复的动作。女儿也把脸贴在她的脸上, 要感受那最后一刻的母爱。

3.生命与尊严的呼唤 篇三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作曲家专程去了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凭吊了中华门、江东门等同胞遇难地,翻阅了各种史料。一页页血写的历史,一幕幕血铸的场景,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使他在悲愤困惑中感受到阵阵煎熬,又在冷峻悟彻中得到丝丝升华。他在《金陵祭随想》中写道:“南京大屠杀事件,不仅是对人类文明最残酷的浩劫,而且是一次人性的善与恶,人类生存与毁灭之间巨大的搏斗与较量……”,因此,作曲家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这场人类的灾难进行了重新的审视,跳出了纯悲剧的藩篱,用音乐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类、生命、尊严等问题的思考。

如何将这种感受、感悟、思考,通过有序的音响结构得到体现,是每一位作曲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在整体结构、多声语言、配器及合唱的写作等方面,感受到作曲家的独具匠心:

一、多维整体的结构方式

《金陵祭》体现了作曲家多维的结构方式:既不局限于传统、现代音乐的时间维度,也不局限于西方、东方音乐的空间维度。将西方交响乐的展开逻辑、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维方式及当代音乐的一些发展手段等加以创造性地结合,从而使得作品既严谨又灵活。具体说来这部作品的结构具有开放性、贯穿性和再现性等特点。

开放性的结构是金湘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段落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停留在不完满的终止上,并且直接进入下一个段落,是一种连续发展乐思的手法,这也是作曲家从中国传统音乐中得到的启发而形成的创作思维方式,是在高层次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贯穿性在这部作品中得到非常灵活的应用,它不同于西方音乐中的动机贯穿手法,是一种更具灵活性和动力性的手法。

这是作品的开始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是开始低音的小二度上行,随之高音部的三个声部平行小二度下行,与之形成逆行,而三个平行的声部构成又是小二度加减五团这个结构的和弦是整部作品和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随之的进行中,这个动机不断进行小二度的上、下行模进。这个“小二度”就是整部作品的核心音程,在乐曲进行中经过原形、变形、紧缩、扩大、对比、多层叠置等手法不断出现,有时在人声部分(如:《屠城》及《涅槃》段落),有时在器乐部分(如:在《招魂》开始处,六只长笛彼此相隔小二度奏出的音块,非常具有表现力)而且在乐曲发展的逻辑上也是以小二度进行为主,如:在进入合唱时,是降A调域,而在结束时则是非常明确的A大调,两者又是相差小二度。在《序歌》中“公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共出现三次,每次都是相差小二度,而且速度一次比一次快(Lento—An—dante-Allgrotte速度60—78—90),结构一次比一次紧凑,气氛一次比一次紧张,好像不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个悲惨的日子!

再现性的原则体现在各个段落内部的发展中,如:《招魂》及《月光》都有再现性原则的体现,只不过用得更加灵活。另外,乐曲开始于“A”音,最后于A大三和弦,前后呼应使得作品更加统一,也是再现原则的具体体现。

每一个段落的结构都非常富有创造性,非常灵活多样。尤其是《序歌》的结构很有新鲜感,在一片呼号般的狂躁过后,四个声部以同度齐唱的方式唱出歌词(a部分),然后人声分部一部分用念白错落有序,一部分是长音衬托,加上乐队的半音进行,低音弦乐器奏出了密集的音块,形象地层现出一片混乱的场景(b部分)。随后,a部分提高小二度再次出现,这次b部分提前出现,而且速度加快,第三次出现时又提高了小二度,速度再次加快,而且更加紧凑……像这样连续三次变化出现,且每次出现都是开始相同(略有变化),后面的材料进行较大变化,有些类似西方的变奏,但是又有不同。其实,这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发展手法,金湘教授为其命名“凤摆尾”,是一种更灵活的发展手法。在实际应用中,他又吸收了西方变奏的手法并结合当代作曲技法进行了发展,增加了乐曲的立体感和交n向性。音乐结构中所需要的动力、内聚力、平衡力等通过疏密变换、对比统一来完成:由疏开始,逐渐到密,体现了音乐时值结构的弹性推动。经过三次这样的过程,而且一次比一次更紧,打破了乐曲的平衡,具有极大的张力,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作品的色彩布局更是明暗相间,疏密有序。如:在全曲结束前,合唱突然停止,只留下在第一小提琴高音震音背景下的管钟、钟琴及铝板琴的声音,好像是中国国画中的“飞白”,极具感染力,也为随后而来结尾做了铺垫,使得结尾更辉煌灿烂。

二、极具张力的多声语言

这部作品的和声运用得相当出色。作曲家并没有局限于某种单一的和声语言,而是从作品的内容需要出发采用了一种综合的和声手法:既有欧洲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弦,也有各种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其中以小二度与减五度结合的和弦结构,使得和声的音响色彩斑斓。在具体应用时,作曲家更多的是将各种单一结构的和弦进行纵向的双层甚至多层叠置,从而既使得其音响更丰富,又使和弦具有巨大的张力。在和声思维方面,作曲家还运用了线形和声的逻辑思维(包括单层和多层的平行进行,多层进行还可分为同向、斜向及反向的平行等)。

复调手法的出色运用,使得音乐连绵不断,乐思的发展此起彼伏,起伏跌宕。除了传统的对比、模仿等手法的运用外,来自中国民间的支声复调也得到了精彩的运用。尤其是各种演唱、演奏方法的对位使得作品更具新意,如:《序歌》及《招魂》段落中人声分部,一部分用传统的声音演唱,另一部分则念白两者形成演唱方法的对位,颇具新意,非常贴切地表达了音乐形象。偶然音乐及点描音乐被作曲家综合性地运用在了乐曲的发展中,是和其他的常规的音乐线条纵向叠置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风格上的对位(见《序歌》及《招魂》两段)。

三、绚丽斑斓的配器色彩

《金陵祭》既有传统配器手法——混合音色、纯音色的精心使用,也有对现代配器手法(如色块对置、音色分离等)的大胆使用。乐器除了采用常规演奏法外还运用了一些非常规奏法,如:第三段中六只长笛的滑音及气颤音的运用。尤其是在交响乐队中加入了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和笛子,更是为乐曲增色。其中琵琶的非常规演奏法所发出的独特的音色对刻画音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段《招魂》中,在第一小提琴极高音区与大提琴极低音区留出的很大的空间内,人声错落地发出招魂的呼唤,铝

板琴和管钟以点描的形态穿插其中,好似夜间的点点鬼火在闪烁,在这一片沉寂之中,突然出现了琵琶由慢而快、由弱到强奏出铁丝般非常生硬的声音,音乐具有一种不可言状的痛感,直撞人的心灵深处。

打击乐的运用非常灵活、丰富,既有传统的用法,更是以点描的形态贯穿在乐曲中,增加了乐曲的空间感。

在配器整体布局上,采用了既有乐队的轰鸣交响,又有几件乐器的纤细歌唱,力求乐队的全奏、重奏、独奏三结合,作到浓淡相宜,相映成趣……整部作品的配器稳重、新颖。

四、丰富老到的合唱写作

金湘合唱的写作技巧,我们在他的几部歌剧和《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中早有领略,《金陵祭》的合唱写作则更是成熟:既有纵情挥洒的大块泼墨,又有惜墨如金的喃喃细语;既有刀劈斧凿般的棱角分明的纵向节奏,更有连绵不断的声部横向穿插结合。声部的浓淡、色彩的调配既异常丰富,又恰到好处!如:第三段《招魂》合唱分为八个声部,男低音分为两部用长音作为静态的背景,男高音Ⅱ(又分为三个声部)及女中音Ⅱ(也分为三个声部)形成人声的混合音色,用吟咏的方法构成动态的背景,女高音[(分为两部,彼此相隔小二度)与男高音Ⅰ、女中音Ⅰ则采用点描的手法时而呼喊、时而演唱穿插在其中,配合女中音的独唱,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力。又如:在《序歌》开始处使用的四声部同节奏、同音反复的混合音色手法在全曲的不同部分反复使用,是音色结构的一个精彩典范!再如:《终曲》中采用人声模仿叮当的钟声非常形象!在唱到“炎黄子孙团结奋进”时,作曲家将歌词拆散,一个字由女声唱出,下一个字则由男声唱出,具有很强的颗粒感和爆发力。既有人声音色色彩对比,又有错落紧凑的节奏,逐渐增涨的力度,终将作品推向最后的高潮!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湘在创作技术上兼容并蓄,立足超越!他来回于有调性、无调性、泛调性之间,游刃有余;运用连续的长呼吸、开放性的结构使得音乐连绵不断;色彩布局注重明暗相间、疏密有序等。这些既不是纯“现代”也不是那种所谓的(狭义的)“中国风格”,而是一种自然的自我感受(独特的个性)与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段(不分东方与西方)的完美结合!

总之,金湘以饱满的激情、独特的音乐语言、融合中西的娴熟技法而创作的交响合唱《金陵祭》以其强烈的史诗性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它具有高瞻远瞩的历史感和悲;悲壮的现实感。其中超越悲剧本身蕴涵的是作曲家对生命与尊严的呼唤——呼唤人类永远和平,愿战争永远从我们的星球上被彻底铲除!——以此告慰南京城30万同胞的在天之灵I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艺术精品,是我们时代的安魂曲!是中国的《华沙受难者》《广岛受难曲》!

4.生命的尊严 篇四

幸好我们来的比较早,车位还算好找,院子里几十张桌子一陆续坐满了客人。我们也选择了露天的餐桌。吃着烧烤,喝着扎啤,在这i样清凉的夜 色,伴着习习的凉风,应该是舒爽而惬意的。

先生点了羊肉串,鸡翅,馒头干,五香毛豆,花生,当然扎啤是不可少的。我看看着女儿那黑溜溜的大眼睛,美丽的羊角小辫,天真无邪的笑脸,心里面涌出无限的爱 意,这祖国的未来的花朵啊!

在我们快吃完的时候,我看见饭店的大门口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拄着双拐,身材中等偏高,约摸四五十岁年龄,向着院内走来。好像还和饭店老板很熟的样子,到大门口的地方,和老板打招呼。

我原本以为是和朋友 相约或者家人相约用餐的客人。他从我的邻桌经过,到处找凳子,一下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拄着双拐的人挨着桌子找凳子,饭店的服务员呢,他的朋友呢?我一下看到了他胸前的白色吉他。他转了两圈,只听他说,哦,这里有一个凳子。地道的东北口音。

他就在我邻桌的通道处坐着。为邻桌的朋友唱歌。背对着我。但我依然能看到他整洁的衣服,光亮的皮鞋,还有精心打理过的头发。

只听邻桌一位男士说,先唱首你最拿手的吧。男子爽快的答应了。他轻弹着吉他,为大家唱了首旭日阳刚的《春 天里》。这样的夜晚 ,这样的歌声,出自一位饱经沧桑的南下人。尽管歌喉一般。但依然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许,这就是真情,或者是人性。不为别的,只为生命的尊严。也许他看似衣冠楚楚的外表下,却是囊中羞涩,正在为生计而奔波。这样的衣着打扮(看起来很上档次),干净利落,也许只为能和酒店的客人拉近距离,否则,衣衫褴褛的装扮,酒店的大门就已把他拒之门外了。

人心都是善良的,他唱完之后,其中一位客人给他倒了一碗茶,他接过来感激 的说,我的口里正干的难受呢!接下来,他又为大家唱起了《父亲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走,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歌声如泣如诉,我不知道,这样的歌声,在他这个年龄,唱的该是他自己 ,还是他的儿子,或者是为他的老父亲而唱,或者都有?好多的朋友,都侧过身子,把目光投向了这边。。。

第三首,是客人点的,《水手》。先生提出要回家。我去大堂结账,女儿也跟着来了。找回的零钱,我给了女儿。我告诉她,你把零钱拿着,一会儿出去给那位唱歌的人。女儿高兴的答应了。她这次没有问我为什么。当女儿笑盈盈的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停止了歌声,感激的说,谢谢小朋友!

我们在那并不嘹亮的歌声中离开了饭店。

回来的路上,我告诉先生,我把用餐找回的零钱让轩轩给了那唱歌的。因为他比那些职业乞丐高尚多了。有很多的职业乞丐其实比我们还富有。而越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却没有衣衫褴褛,弄出可怜的样子,让人施舍,沿街乞讨。而是以这样的方式,展现他们的生命的另一种价值。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灵魂 ,用他们不残的自尊,为自己的命运歌唱!看看饭店门外停着那么多一排排的车,其实,每个人,经济上都是富有的,只是你愿不愿奉献自己一份小小的爱心。

之所以让女儿给,是想在女儿幼小的心灵 里撒下爱的种子。每个人都要学会爱,爱自己,爱亲人,爱身边每一个值得我们敬重的人。

我想起了郭美美,拿着社会上好心人的善款,挥霍;我想起来了药家鑫,他的魂归西天,给我们活着的人又该留下一笔怎么样的社会财富呢?

后记:不知怎么回事,每每看到身边诸如此类的事件,总能让自己有太多的感动。是啊,生命无价,谁不希望能健康幸福 快乐 的活着呢?可是,上天不会如此幸运的眷顾每一个人。正如这位歌手,身残志不残,他一样高昂的活着,谱写这自己人生 的诗篇。相信 ,他的人生一样是充实的,精彩的。我从内心为他鼓掌。

5.生命的尊严作文 篇五

死去的同胞们,有亿万人的哀思,你就安详的睡吧,我们永远记着你.从死神中活过的幸存者,不能让悲痛缠绕你的全身,应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面对新的生活,应更加坚强地挺立起来。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精灵,灾难是暂时的,我们的生活是长久的。所以,把创造要当成我们的宿命,把奋进当成我们的方向,把开始当成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屏障。

那一刻,擦干泪水之后,我们也分明看到,中华民族没有被击倒,没有被击溃,没有被击败!空前的灾难与考验,将全中国人民无比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汇聚成为一种远远大于灾难,任何人,任何事也无法战胜的力量。这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伟大民族精神无疑还是我们的巨大财富,也是汶川地震后最值得我们珍惜的顽强精神。

那一刻,哀悼之后,人们高举国旗,情不自禁地高呼:“四川加油,中国加油,中国万岁!”既然我们第一次为大规模的普通死难者下了半旗,那么就让我们泪水与希望交织的20,弘扬民族精神,彻底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重塑我们的民族魂。

6.生命的尊严美文(精选) 篇六

卡尔上尉刚回到战壕,一个士兵不解地问:“上尉,你为什么要去救那个敌军呢?任由他死在泥潭里不是更好?我们还可以节约一颗子弹。”“不,敌人的生命也需要尊重,一个军人只有死在对方的子弹下才有尊严,而不能死在一个毫无意义的泥潭里。战争是一回事,尊重生命是另一回事,所以我營救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份生命的尊严。”卡尔上尉笑笑说。

7.尊严,让生命璀璨 篇七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形象就是作家自己生平的鲜明写照,因而,《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和作家一样,简·爱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她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也许不够漂亮,但却值得他人去爱。

《简·爱》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相信你拿起这本书时,会被深深感动,心灵为之震颤。

一个十岁的小不点儿,瘦瘦小小,不招人疼爱,虽说那时她还有一个所谓的“家”,可没有人会关心她的死活,她甚至不配享有快乐:舅妈讨厌她,让她待在阴沉冰冷的红房子里;肥胖的表兄作弄她,她却无处哭诉;甚至两位堂姐妹也乐此不疲地从折磨她的过程中寻找快乐。然而,这个瘦小的身子却奇迹般地未被打倒。

不,她还进行反抗,尽管反抗带来的只是更大的痛苦和悲惨。然而她决不屈服,她说,她的灵魂像所有人一样。她自尊、自爱、自强,最终,小小的孤女成长起来,瘦小的身躯仿佛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她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叫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于是,全世界都记住了并叨念着这个名字——简·爱。

十岁那年,简·爱被丢进人间地狱般的罗沃德寄宿学校。生活变得越发不幸和艰难,吃的是乱糟糟的发臭腐烂的东西,而且分量少得可怜,每天还睡不上几个小时。要是肉体上的痛苦不算什么的话,那么,让小小的简·爱难以忍受的就是学校接受了刻薄的舅妈的谎言,像对待瘟疫一样将她与别的孩子隔绝。而她唯一的好朋友海伦也病死了。命运,想要雪上加霜,可简·爱决不屈服,像一朵岩石缝中开出的小花儿,她倔强地成长着。

她长大了,成了一名家庭老师,来到了罗彻斯特先生的庄园桑菲尔德。这仿佛是无情的命运对她的又一次戏弄,它让这样两个身份、地位迥然不同的人走到一起。然而,在真爱面前,在精神上他们是平等的,正像简·爱发自心底深处的呐喊: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正是简·爱的不屈服,她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在生活给她不幸的时候,生活也为她带来了不灭的希望。然而,简·爱啊,她那小小的身子里到底蕴藏了多少力量?当爱情也远离的时候,她竟然能够再一次坚强地抬起头,昂首挺胸地离开桑菲尔德,以她的离去大大地书写着对生命尊严的讴歌。

8.维护生命的尊严演讲稿 篇八

人们都说,什么都可以践踏,唯有尊严不可以。既然如此,我们,我们也应该维护好我们的生命尊严。下面是一篇关于维护生命尊严的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关注。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20XX年5月12日,当时钟像平时一样走过14点28分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美丽的汶川、我们血肉相连的家园、无数个像你我一样拥有妻儿老小父母兄弟的鲜活的生命,会在短短的几十秒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变成瓦砾、变成废墟、变成让所有中国人永远也无法忘记的伤痛!在那深深的地下,该有多少未了的心愿、多少没有表达的爱恋、多少没有写完的作业、多少还没有来得及长大的梦想啊!生命,在我们不经意之间,用一种极端的惨烈和震撼强调了他的珍贵。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和微弱,如同一只只小小的蚂蚁一样被轻而易举地捻得粉碎!于是,母亲用身体为孩子撑起了生的希望,老师用双臂和死神完成了最后的较量,丈夫用绳索将妻子的一生一世与自己紧紧相连...一幕幕废墟下的生离死别将我们的心一次次击痛,一时间,对生命的拯救和呼喊成为我们最竭力的付出和最真切的声音,每当能多救出哪怕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生命,都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欣慰和感动,都足以让我们无法自己热泪盈眶!是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的力量,对于生命,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珍惜、再珍惜!然而,我们可曾知道,每年、每月、每天,甚至就在我们聆听的此刻,一些同样鲜活的生命却因为人为的疏忽而痛苦的结束。违反规程,人身伤害;无视安规,高空坠落;麻痹大意,触电死亡。全国每年因各种事故导致死亡的多达十几万人!十几万活生生的人啊,比地震还要惨烈!比天灾还要可怕!却仅仅是因为安全意识淡薄,却仅仅是因为一时一刻的无知的侥幸!今年,集团公司某发电公司运行部,进行机组A级检修,运行人员在执行停电的电气操作票过程中,由于操作人跳过了操作票中母线验电、无电、放电的关键步骤,并将接地线误挂在母线开关的带电侧,造成带电挂接地线,设备跳闸,两人被电弧烧伤;5月1日,集团公司某热电厂检修人员,在就地打开除尘器操作箱观察接触器情况时,右手碰到操作箱内脱落的一根带电线头,由于没有穿绝缘鞋,又站在了积水的地面上,当场触电死亡,年仅35岁!35岁啊!该是怎样的大好年华!该是怎样的锦绣人生!该是怎样背负着孩子的依恋、爱人的嘱托、父母的期望啊!假如,他能严格按照安规的要求去做;假如,他能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假如,他能不怕麻烦穿上那双普通的绝缘鞋,今天,他也许正在和我们一样,为灾区捐款、为灾区祈福、用身体中流淌的热血为同胞们送去生命的希望!然而,就是这双因为一时的不小心而没有穿上的绝缘鞋,却让这一切变成了永远也不可能再回来的记忆了!当电流穿过身体的那一刻,一切已经结束。在生命的陨落面前,所有的假设都苍白无力,所有的悔恨都只能成为母亲的泪水、爱人的心碎、亲友的痛哭!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在夏日的傍晚,感受黄河母亲那柔软的脉动,欣赏美丽夜空中那清澈的星辰,聆听葱绿山林里那百鸟的歌唱,和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事我们的亲人交换彼此的感受,分享生活的烦忧和喜悦时,你是否意识到,正因为有了生命的鲜活,我们才能体验活着的意义;正因为有了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才这样的勃勃生机;正因为有了生命的跳跃,我们的世界才会这样美丽温暖,这样缤纷灵动,这样情趣万千!所以,朋友们,请珍惜生命,请重视安全,请为生命的尊严赋予更多的尊重吧!安全经不起一丝的放松与忽视,生命来不得一丝的懈怠与侥幸!为了您的幸福、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请用那份崇高的责任和使命为自己敲响安全的警钟吧!因为,在我们身后,是母亲巍巍的白发,是亲人的期盼的目光,是孩子纯真的笑脸,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幸福与平安。

9.用生命捍卫尊严的优秀作文 篇九

我没有看过《丁庄梦》,但是看到阎连科自己的描述,这是他深入民间,参与不为人知的百姓生活之后写成的一部小说,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部动人震撼的小说。艾滋病,让很多人谈之色变,在世人眼中,那些感染HIV病毒的人就是异类。虽然说没有达到“非我同类,必为敌人”的程度,但是那种冷漠和远离却远比“用火用刀消灭之”更让人觉得难受。

顾长卫的第三部电影《最爱》上映了,它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艾滋病村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娘娘庙村,村民们本过着安稳平静的生活,只是有一天,一种不知其名的疾病突如其来,让村民们不知所措,恐慌不已。很多村民都患上了这种在当地被称为“热病”的怪病,他们只知道一旦患上这种病,最终只有死路一条。而病的来源,在于老柱柱的大儿子赵齐全组织村民去卖血,最后患上了这种恐怖的怪病,老柱柱的小儿子赵得意也患病了。

村里当年卖过血的人都基本上患了热病,当查出已经患病时,他们被村里其他人疏远了,人们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而是对那些患病的人疏而远之。忍受不住内心责难的老柱柱提出让所有得病的村民搬到一座废弃的小学里,过着集体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这些患病的村民却是各怀心事,让老柱柱觉得人心惨淡。

后来,一个叫商琴琴的.女子的出现,让赵得意的生活发生了转变。琴琴也是热病的患者,当年因为想要买一瓶城里人的洗发水,所以去卖血了,当查出有病之后,丈夫一直打他,还把她赶回娘家。同病相怜的赵得意已经有一年多没有牵过老婆的手了,因为她不让他碰。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两个年华正茂的青年选择了相爱。

这样一段恋情自然是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祝福,但是影片的结尾,他们却得到了合法的结婚证书。得意和琴琴不顾外界的阻难和异样的目光,毅然坚持走到一起,冲破各种阻碍,拿到了那张红本本的证书。在影片的最后,琴琴和得意穿着婚装,挨家挨户发喜糖,在巷子里,琴琴用让人心碎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念着“赵得意和商琴琴结为夫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结婚的法则”。

只是,影片的结尾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因为一旦患上艾滋病的人,结局都一样。一直寻找那个红本本的村长,在找到之后离开了;为所有人做饭,追着猪跑的粮房,却出人意料地先别人走了;大嘴说完自己的喇叭没电了,自己也快没电了之后,也没了;偷琴琴的红袄袄给妻子,只为实现当年承诺的老疙瘩,在看着妻子穿上红袄袄时,也撒手走了;琴琴在得意病发作时,为了让他能够降温,将身体放在冷水中冰冷,最后也走了;得意看到那个曾经允诺与自己同生死的人走了之后,选择了用自残来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都是忍不住流泪,为这个村庄,为这对恋人,也为我们这个社会。这是一部涉及敏感话题的电影,也是中国首部踏足艾滋病群体的电影。电影中描述的场景很多都是真实的,包括那个念独白的小孩“小鑫”,在电影中,他是被西红柿毒死的,因为村民痛恨他爹赵齐全组织全村人卖血,把热病引进村落。但是在现实中,他却是一名HIV病毒携带者。与这部电影同时进行拍摄的还有纪录片《在一起》,这是真实描述一些艾滋病患者真实生活情况的。

我不知道如何去评论影片的艺术价值,我只知道,终于能够有电影去触及这些几乎让人忽视的群体了,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有生命,有尊严,还活着。只是,他们却无法得到这个社会的理解和关爱,他们注定就被视为另类,从患病的那一刻起,就只能是孤独终老,在歧视中走完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凄凉,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人人平等这句话是否已经作废?

得意与琴琴之间的爱情,为什么会让如此多人感动,因为他们敢在人生的最后阶段,用生命来捍卫自己的活着的尊严。琴琴那句“只要还活着,就结婚,多活一天是一天”让多少现实中的我们汗颜惭愧?那些本就已经知道自己患上不治之症的人,依然能够很开心地活着,依然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是否这就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呢?

看完《最爱》之后,我又忍不住看了《在一起》,我想知道,现实中那些患艾滋病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正如我们所想的,那些患病的人都不想别人知道他们患病了,因为一旦被知晓,他们就会被远离,被歧视,被各种异样的目光看待。所以,他们选择沉默,选择隐瞒。有的人会选择平静地度过此生,也有人选择报复这个社会,让更多的人遭遇这种不幸。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活着也许是一件比死亡还要痛苦的事情,因为这个社会无法容忍和理解他们,心灵的伤害往往比身体的疼痛要厉害得多。我也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身边的某个人对我说,他是HIV病毒携带者,我会怎么样?是像以前一样和他交往,还是尽量远离?也许到时候,我也会面临这样的境况吧,但是我却希望,如果自己以后有能力的话,能够让这个群体受到更多关注,让我们不在疏远和歧视他们,让我们不再对他们冷血。

10.生命最后的尊严 篇十

进了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只三天,我就特别沮丧,每天就是在讨论用多少营养液,用什么抗生素,怎么对症治疗,延长这些昏迷患者的生存期限。我开始怀疑医生的价值: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难道就是这样无休止地维持病人根本没有意义和质量的生命吗?

我永远记得那一年当住院医生轮转内科遇到的那个肺癌患者,她刚刚30岁,患晚期肺癌,胸廓变形了,头上有两处颅骨转移,包着白纱布。她整整三个月没有平躺着睡过一觉,只能抱着枕头端坐,间或眯眼打盹。她那位可敬的爱人没日没夜地守着她。我值班的那天,她爱人来找我,说她疼得厉害。我忙去看她,情况已经是相当惨烈:她的血压全靠药物维持(医学上就是临终状态了),每日几乎不进食,整个人都浮肿了,呈现出一种透明的白净,可以透过薄薄的皮肤看见她孱弱的血管仍在顽强地搏动。我听了她的肺,全是痰鸣音,她却没有一点力气咳出来,只能靠护士吸痰,但每吸一次都极度痛苦。肿瘤让她疼得神志不清,普通的止痛药无济于事,只能打杜冷丁,至此我才相信书上记载的癌性疼痛有多厉害。

我给了她一支,不是很管用,仍疼得迷迷糊糊。我也不敢再给,不知如何是好。她爱人从冰箱里拿了支冰棍给她,脸上表情极其复杂。在这个寒冷的深夜,暖洋洋的病房里,一口一口地喂她吃冰棍,她像个孩子一样,慢慢地吮吸着,奉如甘饴。于她而言,每一次进食,每一次看见第二天的太阳,都是一种奇迹。

我每天都会知道她还在消耗维持着,直到那个早已料到却不愿到的中午,抢救现场气氛竟是一种无奈的从容,她爱人不停地给亲友打电话:“我媳妇快不行了,你们打车来吧……”泣不成声,那种极度压抑悲伤的声音让我简直要窒息了。

她已经完全昏迷了,脸肿得厉害,呈现出一种灰白色的“死气”,轻轻地喘息。她终于可以平躺在久违了三个月的床上了,她就在这张她趴了三个月,却从未躺过的床上永远睡去了。年资高的大夫在从容地临终抢救,大家都明白这于她及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但我没法看完整个过程。也许是年资太低,工作还短,心里还留着一条缝——一条医生不该有的缝,我的整个心都憋得很疼。这是件令人沮丧的事,我拿这件事尽我所能与他人轻描淡写聊了半天,掩饰我这种不符职业情感的心理,而结果却是愈加郁闷。

我还主管过一个患者,她是个 72岁的老人,患脑肿瘤,高颅压、慢性脑疝形成。我们神经内科只能用药降颅压,但是时间长了很快会肾衰的,根本问题(肿瘤)不解决,不可能好转。所以,我们确诊肿瘤之后让家属尽快转科,但是从来不出现的儿子儿媳一听说要出院,就马上来跟我们交涉,似乎把老太太扔在病房,就是进了保险箱了,他们也就尽到了孝心。

老爷子被这两对小夫妻弄得没了主意,也想赖在神经内科。其实转往神经外科,尽快手术,老太太还是有救的,至少不是目前的等死状态。最后我把嘴皮子说破,终于同意了转科,这样又拖延了一周左右。我当时都恨不得大嘴巴抽那几个子女,这是为老太太好吗?

不过,现在我渐渐想明白了,普通人对死亡是很恐惧的。他们未必能真正理解死之的含义,那是生命最后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人文关怀,而不是因为生者害怕死别,害怕背上不孝的骂名,就硬要医生盲目延长临终的过程。有希望救的,就应该尽百分百的努力去做,但是无意义的抢救,该舍弃还是应该舍弃。

我工作了十年,见过各种死亡场面,感慨良多。很多病人在急诊室去世时,身上被插着各种管子:输液器、胃管、导尿管、氧气管,甚至是气管插管。最后那一刻,真的是惨不忍睹,既增加了临终者的痛苦,也增加了世人对死亡的恐惧感。亲属盲目追求延长患者毫无质量的生存时间,有时候其实只是为了世俗的所谓“尽孝”。

我想起我第一次抢救病人时忍不住湿润的红红的眼圈;想起我见过的最孝顺的儿子签署放弃有创抢救他爹后,在地上“梆梆梆”磕的响头;想起患者离去后,家属惨烈干嚎后在门口冷静摊派丧葬费用;想起无耻“医闹”老爹死后不及时入殓,开始盘点医护失误准备官司,面对生死真是众生百态,人性毕现。

我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大师兄,他气度非凡,大高个子,声如洪钟,是我见过的最博学的神经内科医生,他理解力、记忆力都超强,专业知识(神经解剖、神经病理、神经生理)和社科知识都超强(历史、政治、文化、艺术)。

我简直没见过比他更神的神经科医生。他看病,我们这些小字辈的在旁观摩,觉得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从查体到诊断、到治疗,从健康指导到心理疏导,让病人觉得宽慰,让我们觉得到位。他给大家讲课,旁征博引,口吐莲花,思路清楚,特别实用。他没出过一天国门,但是用英文讲演时,那种地道和流畅,让很多“海龟”也汗颜。

45岁时,他查出肝癌,做了肝移植。他一度还复出,松散地出门诊,经常跟我这个闲云野鹤的人聊,他说他是提前进入耳顺阶段,准备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我们探讨过工作的目的,他说最低级,工作是为了生存;高一些,工作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最高境界,工作什么都不为,就是工作。

他做完肝移植手术一年后,癌细胞再度扩散。他还发消息跟我说,不要担心,他这一型扩散后最高生存期是7个月,他要试试挑战纪录。至今他的这些短信我都舍不得删去。看到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中,我悲不能已。他应该没吃什么苦头,他爱人也是医生,放弃了一切有创抢救。师兄总算是可以安静地走了。我后来想通了,默默地跟他说:师兄,你先走一步,大家都会再见面的。

人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但是应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是我愿。

11.尊严优美诗歌 篇十一

雪,无声地飘落

庄严,肃穆

亲吻雪

我知道错了

我不够坚强

不配做她情人

没有寄托

我悲惨地在严寒中失落

她纤脆,却能在四季最庄严的时刻奔放

我膜拜,膜拜一个纯净的她

她像玉雕,浑身缀满了花朵

爱她吧!梦境里的美人

就这样,我要信守

一个追逐幸福的人

怎忍心看她融化、消失?

她像盲流,被踩在脚下

不知疼痛的大地有何感想?

我想追逐,我想超度

这多愁善感

曾经虚幻的.圣洁就这么渐渐消失

一股寒流,又一股寒流

雪的童年,我的童年

永远长不大的梦幻

我渴望风雪来袭

我希望白色在我内心停驻

我希望雪花再次飘落时

片片雪花如我尊严

雪,庄严地飘落

刻在大地

12.生命与尊严诗歌欣赏 篇十二

1读了《寻找一个十岁男孩生命的尊严》后,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这个世界有温暖,有爱。它使我对这个世界上的感情有了又一次深刻的认识。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年仅十岁的叶鹏得了一种疾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这种病治愈可能性极小,复发的可能性高,面对叶鹏家人的两大难点是:

一、必须从万分之三的机率里找到可用骨髓来医治,二、20到30万的巨额医疗费用。无奈的母亲只得向社会呼吁求助,在无数人的帮助下事情有了转机,一素不相识的女性给了他们莫大的帮助......但还有三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找不到捐献的骨髓;二是没有相应的基金和组织;三是缺乏必要的宣传。

我想一个人要是在人们的关心爱护下死去是幸福的,因为有爱护和关心他的人陪伴,死就不是恐惧了。但是,一个人若在临死没有人关心和爱护的情况下死去是多么的可怕,孤独、无助......。

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正是探索世界,开始成长的时期,却不幸地得了疾病,对他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我为他的命运哭泣。可小时鹏却能乐观的面对,与病魔斗争,问问自己:面临相同的命运,比他大两岁的我能做到吗?这种精神对于一具十岁的孩子是多么可贵呀!......对于他那弱小的身躯,病魔太强大了,小叶鹏坐在日光灯下,原本苍白的脸愈发显得苍白了......只能等待命运,等待人们救助的手,把他从病魔的魔掌中解救出来。在金钱似乎主宰了人们头脑的今天,利益成了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社会按照它不可更改的意志和脚步,发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与观念,小叶鹏的命运如何?......最终还是有很多高尚善良的人为这个幼小的生命,也为了他心碎的父母双亲献上了他(她)们的爱,伸出了他(她)们的援助之手。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古代圣贤告诉我们的一样:爱人如爱已,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需要帮助。平时我们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涓涓细流可汇成江河,这力量能救出多少个小叶鹏。

13.生命的尽头,能否尊严死? 篇十三

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安乐死》一文中说“与其让他们(植物人)无辜地,在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无从行使自己的权利的状态下屈辱地呼吸,不如帮他们凛然并庄严地结束生命。这才是对他们以往人格的尊重,才是人道。”而文坛巨匠巴金先生也曾写过“长寿是一种惩罚”, 因为“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如果长寿着却不能为别人做出点什么,还要麻烦他人,成为大家的包袱,那就没有意义了”。在他年老病重之时,巴老多次向亲友表达想要安乐死的愿望;同样的愿望,在巴金好友冰心晚年时也多次向她的女儿表达过,她认为“我觉得我已经失去了再活着的意义。”

而现实是,他们中没有一人得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尊严的死亡”,三人都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病痛的煎熬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许对于他们以“生命不息笔耕不辍”的精神给我们留下的丰厚精神食粮而言,这是一种幸运,但是对于病患本人,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人文关怀缺失带来的遗憾。

于是我们开始拷问:生命的尽头,能否尊严死?如何做到尊严死?

谁在呼吁“安乐死”

(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文euthanasia,原意为“安逸死亡”、“快乐死亡”、“无痛苦死亡”。现行对“安乐死”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安乐死”实施中的“作为”和“不作为”,将其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也称“积极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在无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主动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病人的死亡的过程。“被动安乐死”,也称“消极安乐死”,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2007年两会期间,身患重病27年的女孩李燕,想通过全国两会代表帮她提交《安乐死申请》议案,她把这个愿望发到了央视主持人柴静的博客里,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关注。她说:“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活”。

李燕从1岁起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她的肌肉吸收不了养分,最终导致肌肉和各种器官萎缩,她的全身只有头和几根手指能够微动,丧失全部吃、喝、拉、撒、睡的自理能力。“我吃饭妈妈喂,我上厕所她抱,我睡觉她要一夜给大大小小翻十多次身。”

28年,她就是这样活下来的。

她说她有信心活到40岁,但是她恐惧,“我必须死在父母的前面,否则我的生活会很惨,我会变得很脏、很臭、很难受,而且我那时候的生活限制要比现在的限制多上百倍千倍,我承受不起更不想那样的死去,我很恐惧那样死去……她说,如果安乐死立法失败,她还是会想办法死,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饿死,“因为,我根本没有任何活动的能力去用一些器物把自己杀死。安乐死立法,这不仅仅解决了我一个人的痛苦,还有跟我一样或是比我更痛苦更无奈的人,也就会解脱了。”

是的,如李燕一样,需要安乐死帮助的人并不少。有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地进行调查,民间测评赞成安乐死的比率很高,上海对200名老人问卷中,赞成安乐死占73%,北京有85%以上的人认为安乐死是符合人道主义的,80%的人认为目前国内可以实施安乐死。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徐景和认为,《宪法》规定公民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有特定含义的。公民个人有权选择生存的方式,在特定条件下也有权选择死亡的方式。“安乐死”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在不违背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对生命的特殊处分方式,这种处分是有严格的条件与程序的。现在欧洲一些国家所实行的“安乐死”立法都是在传统道德与现代法律之间所作的选择。因此,认为“安乐死”有背宪法这种言论,是缺乏基本的构成要件的。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院莫纪宏教授认为,“安乐死”一般都是本人自愿的,是公民个人的真实意愿,这不能算是违反《宪法》。他认为,“安乐死”属于人格权范畴,同肖像权一样是一种权利,不容侵犯。

如何实现“尊严死”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標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滑翔院区,有一个宁养院,以“临终关怀”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科室里,一名六十多岁的男子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男子说自己名叫刘征,女儿叫刘晓菲,晚期乳腺癌患者。

刘征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本来退休之后的收入还算可以,但是他年事已高,身体也变得十分脆弱,医院成了老人需要经常去的地方,家庭经济状况也每况愈下,刘晓菲的母亲患有糖尿病,现在已经导致双目失明。刘晓菲的老公为了赚钱治病,选择每天外出打工,照顾刘晓菲的担子就落在了年迈的父母肩上。 刘晓菲的家中,几乎已是家徒四壁。

因为身患乳癌骨转移,剧烈的疼痛让刘晓菲只能终日卧床,巨痛每天都在摧残着她的身体与意志,让她痛不欲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里人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缓解刘晓菲的病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每天饱受煎熬。化疗和放疗,让刘晓菲的头发和牙齿都已经掉光,这让原本貌美如花的她连镜子都不敢照。刘征夫妇为女儿买来了化妆品和假发,希望女儿能够借助这些重新获得美丽的容颜。

通常在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之后,医护人员还要对刘晓菲的家属讲述一些注意事项,同时对刘晓菲,对刘征夫妇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面对癌症和因为癌症所带来的更多灾难,毕竟现在这个家庭经受不起更大打击。“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有着本质的不同,安乐死选择的是逃避,而临终关怀选择则的是勇敢的面对。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医疗水平条件下,人类面对疾病充满了太多无奈与无助,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能够治愈疾病,他还需要分辨出哪些疾病是不能够治愈的,如果不能治愈,那就需要尽力的让患者在临终前经历最少的痛苦,享受最大的快乐。

nlc202309030001

作为一个健康人,也许我们无法深切体会到那些处在生命最后时光当中的人究竟是怎样一种心境,当面对他们的微笑时总给人太大的震撼,毕竟多数人还是无法理解他们为何能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露出这样的笑容。所有一切的關怀治疗都是让患者能在最后生命旅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生前预嘱“五个愿望”

(生前预嘱,是指人们事先,也就是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一位肠道肿瘤晚期病人,躺在病床上,还有呼吸,但没有了神志。这时候,要不要维持生命?

家属很纠结,就这么让病人“过去”,他们感情上“过不去”;如果不让病人“过去”,维持生命却是需要代价的,尤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医疗资源的支出代价更高。在感情和理智的权衡中,感情还是占了上风,家属要求医院为病人“插管”。

“插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月又一个月地过去,病人依然没有意识,仅仅是在借助医疗器械呼吸。家属日益感觉负担沉重,甚至无力支付,“感情的需要”终于让位于现实的经济压力,“现在,还是把管子拔了吧?”家属向医生提出这个要求。

这时候,管子能拔吗?现有的医疗操作规范,不允许医生“说拔就拔”。医生很纠结,拔了,违反规范;不拔,病人家属付不起医疗费用。更让医生纠结的是,“勉强治疗”原本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生命尊严的不尊重,也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一大诱因。

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对生命质量日益重视,开始意识到“尊严死”对生命的意义。各国经验表明,建立“生前预嘱注册中心”,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赋予“生前预嘱”必要的法律效力,是推广“尊严死”的有效办法。 更现实的意义是,这种建立在个人“知情同意权”基础上的死亡方式,是缓和医患矛盾的良药。

一批由政府工作人员、医学界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在北京创建了首家倡导“尊严死”的公益网站,其发起人是已故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峪平(又名罗点点)和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等人。自2011年6月10日起,公民可以登录“选择与尊严”网站(http://www.xzyzy.com),自愿填写“生前预嘱”,并随时修改或者撤销。网站开通仅十天,该网站已有1294934位访客,注册会员是50755人。共计321人完成了“生前预嘱”。

网站负责人罗点点介绍:率先在全国推出首个“生前预嘱”的民间文本,是希望通过“我的五个愿望”——“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医疗系统”、“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和“我希望让谁帮助我”。其中再细分小条目,以打钩方式填写。它让人们认识到,在生命尽头选择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以保持尊严是一种权利。

链 接

尊严死,一种自然死亡状态,是指对没有任何恢复希望的临终患者或植物人停止使用呼吸机和心肺复苏术等治疗手段。目的是减轻肉体痛苦使其处于安详状态的一种“等死”,尊严死是消极的、被动的,是医疗措施的不作为。此外,安乐死的死期很明确,而尊严死的死期认定并不确定。

“安乐死”在国外的立法和实践

日本是最早通过法院判例有条件认可安乐死的国家,1962年,日本名古屋高级法院通过判例形式列举了合法安乐死的六大要件。

美国俄勒冈州于1994年颁布了《尊严死亡法》,该法案允许医生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帮助临终患者自杀。在华盛顿州,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如果剩下的时间不到6个月,就可以要求医生对病人实施安乐死。

2001年,荷兰通过《安乐死与协助下的自杀法》,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比利时2002年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医生在特殊情况下对病人实行安乐死,从而使比利时成为继荷兰之后第二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此后在安乐死的问题上,瑞士、卢森堡、法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都有相应的允许“安乐死”的法院判例;阿根廷在近期也通过了“安乐死”相关法案。

上一篇:体检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