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2024-10-27

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共10篇)

1.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一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南镇中学孙冬敏

本学期本人担任九(1)(2)两个班化学教学工作,总共有86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加上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各种因素,导致普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不主动,基本处于被动,甚至有的学生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所以基础非常薄弱。而面对每周三节课的安排,我的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了有效的调整,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就能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经久不衰的求知欲。若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把化学这门学科学好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每一堂课我都精心地组织好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让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不讲难题,重点放在基础题上。1

二、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学习差就轻视学生,一定要注意尊重差生,要多关心他们,多亲近他们,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其尽快走出学习落后的阴影。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机会,尽量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让差生在教师和优等生的启发和引导下能解决问题,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本学期我还建立了同桌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平时,让帮扶小组成员一起学习、互相探讨,相互检查,共同督促,这样,优生便可以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而学困生在一对一的帮助下,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进步较大或平时配合最好的帮扶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双方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同时,对其它小组也起着激励作用。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学生的化学用语的记忆和应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初中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分水岭,也是初中化学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化学用语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常练习化学用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用课余时间督促学生加强记忆,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过关,到达熟能生巧。如在元素符号教学时,我将常见的元素符号制成卡片,前面是名称,背面是元素符号,然后我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名称或元素符号,学生兴趣很高,加强了记忆效果。化

2学用语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可在联系中找出共性,加强记忆。如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四种化学用语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电荷,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在数值上又有一定着联系,记住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

四、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化学实验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每一堂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及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的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五、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化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本学期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听各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外出培训活动,虚心向别的老师学习,更新教学方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六、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化学实验技能。但是,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拿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还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这是我最头痛的地方。

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2013年12月28日

2.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二

一、树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化学新课程中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它既是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 又是科学探究其它要素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活动载体, 因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实现, 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

新教材把学生动手实验活动融入到学习内容之中, 取消了单独编排学生实验的做法, 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界限。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 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让学生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 让学生玩够、想够、说够, 不要强迫学生去说老师钦定的话, 或者重复课本上写出的话, 充分体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化学实验的目的, 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 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 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 没有悬念, 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没有发现的快乐, 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同时由于结论和书本所述的或理论所推测所预期的完全一致, 教师无须为解释或探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或未曾预料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 因而失去了许多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

例如, 关于分子不断运动的活动与探究, 首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 作为知识铺垫, 然后试验分别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两个烧杯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 会不会发生变化, 并探究其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1.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实验

教学中, 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 教师都应积极地让学生动手去做,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 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 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找出实验原理, 设计和讨论实验方案, 选取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仪器, 还应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对学生实验方案中较大的涉及安全的错误进行纠正, 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 尽可能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对学生实验方案中有错误但不涉及安全的问题, 教师也可提供仪器让学生去实验。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 查找原因, 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毕,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评定: (1) 对自己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 (2) 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3) 在以后的实验中要进行哪些改进。最后教师评定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 而且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2. 开放实验室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 自己去设计实验, 选择仪器, 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总结规律, 得出结论, 并允许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在开齐课本实验的前提下, 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 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动手操作实验, 观察、记录现象, 并查阅资料、分析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实验加以解决, 培养实验能力。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同时, 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 因陋就简,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废弃物, 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 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 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 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 丰富教学资源, 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例如, 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 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 用废弃小药瓶做反应容器等。

3.化学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培育 篇三

一、化学思想与化学方法

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化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使人们更加便利地了解到化学方法的思想意识,进一步熟悉化学的原理、概念、方法、发现的本质。我们所认识的化学方法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应用方式、过程和技巧的简称。化学思想方法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但它所包含的研究方法却有诸多的名词:每一科课程都有它自己的思想方式,而化学思想和他们是相对的。这就引发出一些问题,既然化学思想方法和其他学科是相对的,那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上也可以相互的适用。本文讨论的是化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方法,是由法学方法和科学方法相结合的。

二、高中学生化学思想方法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在授课中化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重视程度与讲授的深刻性没有形成正比

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可以挖掘出大量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内容,化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在平时的探讨当中要有一定的提高,在这过程中的意义是有必要的。

(二)部分学校的高中生化学思想方法学习现状不容乐观

一方面,学生化学思想方法知识没有理解到位,部分学生一直以化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帮助他们答题的技巧。即使小部分化学思想确实对答题有效果,但是在答题时却不能应用自如。

(三)部分学生一直对化学思想方法领悟不是很透彻

这种现象会导致效率有一定的下降,不能学以致用;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实践。

(四)化学思想方法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成绩不是很明显

基于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不可能说一下就学会,所以化学思想方法的答题是要经过漫长时间的磨合与积累才能入会贯通。

三、化学教学中化学思想的培育

(一)让化学思想方法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以解决

建议在平时学习当中适当地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这样可能会让你养成习惯,在今后的答题当中能融汇贯通。拿高中生在平时学习化学时碰到的问题来作示例:首先我们可以大致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灵活应用化学思想方法,从而提出问题。既然碰到问题,我们必然想着如何去解决,但首先你得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够全面,不能完全灵活应用化学思想方法。第二阶段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可能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比较多没能够理清,脑海中没结构框架使学生感到迷茫。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忙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制作出一张分析表,然后激发学生化学思想知识,带领他们拓展思维,找到解决的方案。

(二)化学教学过程的创新精神与学生自主精神

有研究表明:现如今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作能力停留在一个原点上,科学家强调学生和科学家应该实现同步,学生模仿科学家的教育称之为再一次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过程的经验是足以让任何人学习的,同时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知识巩固。把创新的精神应用到化学教育上,同理把学生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化学思想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思维

教育研究表明:化学教育的确很丰富,至少存在着三种:第一种是历史教材传承下的思维;第二种是化学教育本身老师自己的想法融会;第三种是教师教育带领下学生自己的想法。学习当中,学生与教师应培养出一种默契,学生能够与化学教师的想法产生共鸣,共鸣当中包含有结构化、思维化等。只有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的化学思想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化学教育在化学思想方法中的充分表现之一。作为一名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各方面素质教育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四)让学生学会发现与创造的思维方法

传授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成为整个化学教学的内容,还应该包括教会学生发现和创造的思维与方法,这包括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以及各类化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创造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要做到既有猜想又有论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启发,学会发现和创造的思维方法。

4.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四

保亭思源实验学校 庞君2012年8月22日 8月19-20日,在海口市第十中学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12年初中化学新课标和教材修订版培训”。很高兴我有机会参加,聆听了专家、省内教学一线优秀化学教师和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吴益平主任的精彩报告,还有与会教师们的热烈讨论,获益颇丰!以下谈几点感想:

一、关于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各项工作安排得很到位,学习内容丰富,主要有:

1、湖南省教科院邹海龙专家主讲:人教版《课程标准解读》《人教版教材解读》;

2、常州特级教师金惠文专家关于《深入研究文本适应新的教学——试谈2011版九年级化学国际和沪教版课本》的报告和互动交流;

3、三位一线教师代表作报告,分别是三亚曾文忠老师《STS与课堂教学》;定安思源学校傅绘景老师《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分享和《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讲析;儋州二中符忠老师关于“沪教版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分析。

4、省教培院吴益平主任关于《落实新课标新教材变化的几点建议》《例谈实验探究的误区》和举实例详述“科学设计教学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生动报告。

5、全体学员分四组开展研讨;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情况;吴主任做培训总结和建议。各位发言专家、老师们为本次讲座做了精心准备,报告内容实在,言之有物,耐人寻味。其中很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有:

1、专家修订教材的工作态度认真和谦虚。

2、曾文忠老师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例子形象地说明了“STS”即科学.技术.社会与化学课教学的重要关系,所列举的实例让大伙听了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想来这样上课学生听了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对化学的认识也会更广。

3、傅老师把“用心”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写出的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令人敬佩!她毫不怜惜地大方分享了她的成功经验,为大家详细分析了她是怎么组织教学及书写教

学设计的。她的教案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后面都有详实的“教学意图”“设计目的”说明,显得很严谨、具体。

4、符忠老师口齿流利语言生动,能很快发现新旧教材中的多处区别,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提出独特的见解,在教学中很有自己的方法和特色。他特别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向大家展示了重视第一节化学课,并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极大地提升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兴趣,解决低分率这一难题。

5、在小组讨论中大家热烈讨论,让我再次体认到:教师对教材对教法要持续保持积极思考和分析的常态,“不以善小而不为”。

6、吴主任的报告让我加深认识了化学老师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还原化学面目,突出正面教育,让学生知道即使是污染等诸多问题最终还是要依赖化学来解决,正是因为化学的功远远大于过,才使得我们的人类社会得以如此快速地不断向前发展。同时教学中要向学生传达“资源危机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从化学角度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注重实验探究的层次性,了解探究实验教学的困惑和问题,初中阶段要做就做“有探有究”的实验。

二、关于教材的粗浅看法

本次培训让参会的一线化学教师有机会同时听到人教版和沪教版两个版本教材中负责教材修订工作的专家现场详细解说有关新旧教材的不同,特别是新教材具体改动的地方及其改动原因、过程等。让我们领略到了专家们细究问题、虚心听取一线教师意见和建议的认真态度,也感受到了教材修订和编排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及美好期望。同时对教材也有了更深些的认识:“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材是可以有多版本的,各有所长,关键是使用的人要灵活!”

对比了人教和沪教两新版本的教材,我还是觉得人教版的更好用些(难免有因为我没教过沪教版的教材,所以对它的了解不深的因素在吧)。其中新人教课本中明显的优化点有:多增加了化学史、方法导引、化学.技术.社会、实验提示、资料卡片等信息;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正确看待环境问题 ;把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燃烧条件的探究这三个重点实验放在单元末单列为“实验活动”,显得更突出详细;调整了部分探究实验的步骤,修

订了分子运动现象等实验;更换了更好看的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单元图片如第六、七单元;新增加了生活用水水费单、污泥处理,家庭燃气燃烧、可燃冰等照片。特别是全书在留用了旧版课本中的部分图片外,对更多的实验等图片进行了更换,新换的图片更为清晰、美观、真实。

当然沪教版教材也有不少亮点如他们的附录内容更多、更形象些。关于新旧两版教材的不同点,我的看法有:

1、两版教材在对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有不同的安排思路。

如人教版上册是保持为七个单元,而沪教版上册是五个单元。其中人教版上册将“自然界的水”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涉及面较齐全,图片较充分、合理有效。但相比不足是没涉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块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点。而沪教版只将其安排为一节,内容偏少,没能介绍到“人类拥有的水资源”,以开拓学生的世界观;对水的净化也仅提到“过滤”这一种方法而已,显得太拘谨,不够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出更多的常用的净水方法。

人教版上册将“碳和碳的氧化物”设为一个单元,把跟碳有关的单质、化合物的相关内容都有详细介绍,其中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及温室效应等内容都在其中,内容上有很好的关联性,便于学生的学习。而沪教版只是在氧气之后将“奇妙的二氧化碳”设为一节的内容而已。另外沪教版上册出现了“金属的冶炼和应用”,这在人教是安排在下册的内容。

2、在某些教学点上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个内容,沪教版只将其安排为“拓展视野”。而人教版是将其列为正文大字的内容。可见对它的要求程度不同。我个人支持人教版的安排,因为虽说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过深的去学习这方面内容,但是这个内容毕竟对学生理解离子的形成和化合价有重要帮助(元素的化合价在数值与其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得或失电子的数目有关系),特别是对今后高中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子排布轨道等内容有较大影响。所以我觉得这部分内容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的。而且教活了,学生还觉得有趣,能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的。

三、今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方面:

1、重视化学学科的“正面”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在弊之外还有其利的一面。

2、重视化学史的教育意义在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精神上的积极影响。

3、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科学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

4、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特别是八个必做实验。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

5、重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实际教学。吃透课标、教材,灵活实施教学。

6、用心上好每一节化学课,勤写教学反思、心得,大胆写教学论文。

7、“让思绪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多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多听、多接触,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

8、拓宽视野,用好资源,防止自己知识的矮化和老化,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9、重视精选习题,力争做题高效。在试题讲解时也要挖掘题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10、发现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记录、研究、处理自己存在的不足。

5.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五

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作 者:王洪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十中学,河北,张家口,07500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功能 作用

6.第二学期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一、复习要求

1.在明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海南最新一年中考考试说明》,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目标层次,领会中考的命题思想、原则、方法,做好双向细目表,深入研究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绝不能人为拔高要求,加重学生负担,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扎扎实实搞好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消灭薄弱的知识点。第二轮复习是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第十二—十四周日),强化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复习。第三轮查漏补缺(第十五—十七周),本阶段以综合练习为主,以适应性练习及检查反馈指导为重点。

3.优化复习思路,精心设计复习内容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采用章节复习和专题复习相融合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增强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结构的认识;又要在建立知识体系的同时,注重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达到活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总复习时一定要注重知识呈现的形式要新,中考怎么考就要怎么变,简单的说同一知识可以用文字、图表、图形、实验、实例等形式呈现并能进行转换。知识结构的形式要新,要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串线。

5.重视习题质量,树立“精品意识”。选题时应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严格控制习题的难易度,把着力点放在强化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上。

6.有针对性、创造性的使用海南教育研究院编写的《毕业达标》。一要选择其中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二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评,讲评时既要“就事论事”,将问题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方法讲解清楚;又要“借题发挥”对问题进行拓展和升华,对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尤其要注重在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上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二、教学进度:

月份

周次

教学内容

三月份—四月上旬

第六、七、八、九章

四月中旬—四月份

第一轮复习

五月份

第二轮复习

六月份

7.高职教育中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讨 篇七

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必须突出职业特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 高职教育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 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学历要求, 为个人将来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所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属于以能力为本的教育, 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准备的教育。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 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立足于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爱岗、创新, 成为知识型劳动者。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

为配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在教学方面, 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科学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手段。

对于化工类专业来说,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程, 每一门课程都有实验课程内容。如何开设实验课程, 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更有效地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一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将化学类课程的部分实验内容拨离出来, 形成一门单独的课程《化学实验技术》来开设, 效果有明显地提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进行操作的:

(1) 教材保障:目前市场上《化学实验技术》类教材不少, 但要找到一本符合我院系现有实验条件的教材却很难。所以我们做的第一步就是:集中相关的资深教师力量制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然后对目前每门基础课所开设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在把握高职类化学实验教学总体要求的基础上, 模糊当前在选择实验内容时以各门基础课为界进行条块分割的界线, 在基础实验部分删除部分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实验, 引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趣味性实验;在技术实验部分要制定严格的基本操作规程, 统一规范师生的操作技能行为, 必要时将电视录像机等现代化设备搬进实验室, 让学生先看后做, 规范操作行为, 强化教学效果;在综合实验部分选择能体现相关学科间交叉与渗透, 并能反映化学学科新进展的综合内容。精选和确定好实验内容后, 组织师资力量编写相应的三层次的实验系列教材,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按照上述指导思想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同时开设一门《化学实验技术》课, 每学期28课时。用意有二:一是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定量分析的操作练习、天平的使用、玻工操作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辅导, 同时过关。在玻工操作练习的过程中, 同时让学生做好在后续的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滴管、玻棒及其他课程实验中可能要用的小物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求精的主动性。二是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实验的能力。在实训任务的下达时, 采取提前下达的方式,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细节, 以及这个细节操作的含义, 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替代?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会有什么现象?等等。同时做好预习报告, 当然预习报告亦可为其经过思考后, 按学生新思路设计而成。如果为后一情形, 在实施前需经教师认可方能操作。在有过充分的思考后再去具体操作, 其收获远大于以前所采取的在动手之前给任务的方法。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仅动手能力增强了, 而且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能自行设计一些常规的定量分析实验。如标准溶液的标定等。

(2) 教学评价保障:变单一的结果评价为多元实验评价, 全面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效果, 特别重视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能力。在该门实验课开出前, 制定并向学生宣布实验中拟开出的各实验考核的具体项目和评分标准, 给出各实验占这一阶段实验成绩的权重。就其中某一具体实验成绩的核定而言, 该实验成绩应由实验前的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就整门课程的结果评价, 包含以下几项:实验理论考核结果、实验操作考核结果、平时实验成绩以及整个课程的出勤率四项。权重分别为:20%、30%、30%、20%。通过这种考核方式, 学生基本上能全过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效果与以前的模式比较有很大的提高。

(3) 全面开放实验教学基地: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练习的机会, 在课余时间将实验室全面开放, 并安排教师轮流值班指导。鼓励学生多动手练习, 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通过采取以下几项操作模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由学生会的学习部出面组织成立兴趣小组, 指定教师进行指导, 定期开展活动, 吸引学生参与。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首先由学生拟定, 经教师把关, 修改后, 交与实验室教师。活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由兴趣小组负责的同学或指定其中较优秀的同学协助实验室老师完成。二是吸收优秀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准备工作。每年新生入校后不久, 就会发动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实验室的课前准备。如果参与的人比较多时, 则采用轮班制方式来实施。实践证明, 用这种方式使学生能更好地、更系统地掌握实验室人员所必备操作技能, 也能更好地督促学生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从已经毕业的三届学生反馈回的信息, 更坚定了我们实施这种操作模式的信心。三是组织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每个学期在全校区范围内组织一次分析技能比赛。成绩优异者有资格参加全国相关赛事。这一举措的实施, 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进实验室练习自己的操作技巧的主动性。使开放的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应用。

(4) 师资队伍保障:素质教育呼唤会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师。为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 要注意敦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育。在平时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 教研室经常组织一些教研活动, 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提高, 同时还注意知识的更新。为了在到这个目的, 学院每年都定期指派教师进修,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更新知识, 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 学院还定期指派实验课程教师参加化工行业举办的技师培训班, 在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勾通, 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还指派教师下企业锻炼, 了解企业用人时所需知识和技能, 以便在教学过程中, 能更好地结合实际需要, 向学生传授知识及技能。

通过以上措施, 我系的实验课开得有声有色, 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学生的分析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最近几年, 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 我系学生的就业状况良好, 基本上达到100%就业率。而且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好, 好多用人单位都是因为我系学生的优良表现, 又来招聘下一届学生。良好的结果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实验教学改革的信心。

本文获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

8.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八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 教学 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生好奇心强,探索心强,他们对一门课程学习如何往往是出于对该门学科的兴趣和喜爱。化学作为一门探索生活、发现生活乐趣的学科,由于其与生活的紧密相连,十分有助于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本文仅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增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进而改进实验。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力求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同时还应对一些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綱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 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二、积极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高度重视并依靠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最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能满足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家庭小实验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得到家长或朋友的帮助;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亲历和感悟,更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狂热兴趣。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开展家庭小实验,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鸭子长毛”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灵活有效地搞好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不断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如我经常将化学节目搬上晚会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在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我会在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回家后注意在厨房中寻找化学反应。如: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并不像想象地那么神秘。同时,由于学生经常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观察,提高了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与对生活热爱的意识。

9.中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篇九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科学教材中,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内容和实验活动占有较大比例,可以看出,化学实验仍是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在现实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还是比较传统的黑板教学,让学生听实验、记实验、背实验。其主要原因是意识滞后,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实验知识足够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对于实验抱有应付心理。

(2)部分老师实验时只是照搬照抄教材,缺乏趣味性、创新性。

(3)教师在演示实验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导致在实验中失败,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

(4)实验与生活联系不大,缺乏学习价值。

(5)教师过多地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几乎没有实验体验。

(6)在进行学生实验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因此,面对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种种问题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教学的最终效果。笔者在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査和分析后,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实验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生活无处不化学,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这些知识的用途。例如“用鸡蛋壳代替CaC03制取CO:‘制作水果电池”“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碳和氢”等。另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实验的素材,以这些素材为实验内容,学生熟悉,易于理解,能够引导学生在注意身边的实验现象的同时学习到课本中的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实验等。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对学生形成用化学视觉解释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如“温室效应实验”等。因此,通过化学实验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及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多变的实验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科学知识,有效地配合科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规范化。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实验能力决定着演示实验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实验程序,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应当提出的问题。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做到实验能见度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当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这时教师再次强调决定气体发生装置的因素,联系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并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及时给予点评,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自己的设计成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了,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1.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独立操作实验。分组实验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规范性。当然教师必须从旁做好正确的指导,以免学生发现不了自己在操作中所犯的错误。在实验课前,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进行时手忙脚乱,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前,教师可以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要思考的问题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实验,伴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2.布置家庭小实验,使课堂内外知识有效融合

“如何用厨房里的物品设计熄灭蜡烛的实验”“如何用废弃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药水瓶、旧电池等设计一些气体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装置”等一系列生活化、趣味化的家庭生活小实验,能给学生以开放的问题情境,增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从査阅资料到设计实验最后到完善实验细节,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的乐趣,深刻体会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更加密切关注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2014年初中化学复习备考计划 篇十

为了备战2014年的中考,扎实搞好化学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确保我们化学备课组复习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推进,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化学复习备考方案。

一、备考指导思想

以我校中考备考研讨会精神为准绳,努力提高化学中考的整体水平,保障我校中考成绩的稳步上升,为提升我校中考在全区的综合排名,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的中考备考工作将以“关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工作主线,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本着“在课前下功夫,课堂上出效率,”的原则,从“紧”(时间、节奏)、“严”(要求)、“细”(过程)、“实”(行动)、“好”(效果)五字上下功夫,落实“三要”精神,即一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二要统筹兼顾,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搜集中考信息,研究命题趋势,注重尖子生拔高同时也要重视中间生的提高;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两手抓,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两手都要硬。

二、学情现状分析

本届初三学生,吃苦精神,奋发目标明显不如前几届学生。

八个班的总体情况是:尖子生不冒尖,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向老师解惑疑难的态度,竞争意识明显不强;中间生学习态度端正,识记习惯差,基础不牢固,自主学习意识弱,学习的目标性、动机意识比较薄弱,学习不够勤快;后进生对学习缺乏责任,厌学、不学的学生较多,态度很不端正,负面影响比较大。

具体情况:历次考试,九6.4.7成绩突出,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九1.3.8次之,九2.5相对整体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稍弱。

三、中考趋向浅析

通过近三年中考试题的详细分析,中考试题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因为中考具有对学业水平测试的评价功能和为高中输送人才的选拔功能,所以试题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标,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答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紧扣《化学课程标准》,题量适中,易、中、难比例适度,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逐步完善)。(选择题8变10,分值由3变2)化学总分由70分提高到80分,分值有所加大,在(基础题)小题上会增加2-3道题,(难点题)大题上应该不会增加。1

3.突出学科特点,强化对化学实验的认知和实验操作考查,并且在考查化学知识试题也尽可能与实验产生联系。

4.关注社会现实,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能源、安全、科技之间的联系,在考题中将知识点融于生活、社会、能源、安全等方面,直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比率逐年上升。

5.体现学科性质,科学探究性试题每年必考。

四、提高教学质量之复习策略

1.精诚团结,分工合作,步调统一。中考复习工作任务大,备课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必不可少,做好任务分工非常重要,复习的步调总体统一。

2.做好对学生周末作业的要求和每周的周末作业卷,做到检查、批阅、辅导三落实。

3.分析明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层分类做好学生工作。

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检测情况,把学生分成四类:特优生(高分段—示高重点班)、优秀生(示高段)、中间生(普高段)、学困生。我们的重点放在培养特优生和优秀生上,以他们带动中间生的学习;对中间生的要求不放松,鼓励中间生,调动中间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练习,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

4.明确目标。

为实现学校制定下达的中考目标,我们化学备课组进一步将目标细化定位,确保化学成绩在不拉后退的前提下,为中考总成绩提升贡献分。制定的各班高分段学生化学成绩要不低于78分;示范性高中段学生化学成绩不低于68分;普通高中段学生化学成绩不低于60分;平均分达到55分。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的目标学生的复习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制定学科成绩目标。

5.加强备考研究。

认真学习《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加强对中考命题研究和考纲的研讨,认真研究近三年的中考化学试卷,把握中考的命题走向、题型和考试要求的变化,在平时的复习中就不断地渗入中考意识,使复习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效率。在使用好资料的同时,注意各地中考化学题及中考典型试题的收集。

6.加强方法指导,强化考试技能训练。

每次考试后,认真分析学生考试的情况,特别是目标学生,分析优势和不足,掌握在测试中的失分情况,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强化对知识的纠错。做到凡考必评,凡评必补(尤其是特优生和优秀生—面批面辅),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加强考试技巧、考试心理等方面的辅导,提高应试技能。

7.讲练结合,专题讲解,掌握解题规律。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考点,抓住中考中影响学生成绩的瓶颈考点(推断、探究、综合计算),重点进行专题讲解,专题训练,专项突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五、复习总体规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安排:第6周至11周)

定位:回归教材,抓实基础,减少失误

按照“基础查对——考点剖析——强化训练——过关检测”四步骤进行复习。以备课组准备复习资料资料为主,以《名师学案》为辅,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要求认真扎实地把所学知识全面地复习一遍,牢牢把握住课本每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第一次模拟测试。

实施策略:

(1)配发知识点细目,盘点知识点疏漏,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对每一单元,我们通过知识点梳理查对,明确各单元基础知识,将每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结成网络,尽可能让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2)剖析考点,发掘每单元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辅助以针对性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完善与提高。

(3)设计单元“强化训练题”与“过关测试卷”(渗透部分近年中考题)。强化训练题力求在课堂内当堂完成,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老师予以当堂指导,个性问题发挥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通过单元过关测试,提升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帮学生查漏补缺查,纠正错误、改错提高。

培优措施:

(1)为前两层次的学生单独准备深化拓展性练习,给予当堂批阅和课后辅导。防止优生在课堂上的空闲时间,更主要的是在深度上、思维上加强训练。

(2)穿插“专题训练”,及早进行中考考点难点突破。一是实验探究题型,二是综合计算题型。

第二阶段:时间安排:第12周至13周定位:分块复习,专题突破,提升能力。

按照初中化学知识结构和块面,内容包括:元素与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四部分。本阶段是对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知识重组和专项归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专项复习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力求

在知识整合程度上、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进行第二、三次模拟测试。

实施策略:(1)反对面面俱到,抓考点、重点。突出精炼这条主线,以练形成能力,练中提升。在进一步主攻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2)后进生以块面一、二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块面三、四能做基本题和简单题。优生以遵循精讲多综合的原则,专题讲练破难点。针对中考题型中三大难点(化学实验—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综合计算、知识整合—综合推断),精选典型例题进行题型分析,使学生掌握解题规律。整理适量符合此类中考试题特点的题目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

(3)鼓励中间生和后进生,克服畏难心理,在中考难点问题上破“零”。

培优措施:

(1)加强对优生的针对性训练和适应性训练。老师搜集整理近两年专题性的中考题和往年经典题,建立专题性题目的题库,为优生提供充足的训练资源,练活思维,确保优生在中考难点上不失分。

(2)建立优生间的学习研讨和老师对优生的一对一跟踪指导双向机制,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时间安排:第14至16周):

定位:模拟考试,强化知识整合,查漏补缺

以研究近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以规范的中考模拟训练为主,使学生能熟悉题型,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把握好解题速度。在模拟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小专题的补救工作。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对考试重点、难点、热点、考点进行综合强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和临考心态。进行第四、五、六次模拟测试。

实施策略:

(1)精挑细选组好模拟试题。每人出好两套全真模拟试卷,掌握好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和难易程度,适尽可能接近中考水平,以备使用。

(2)训练学生应试技能,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表达能力。依据中考试题信息量广、阅读量大的特点,指导学生从阅读中从书写、审题、表达、解题等方面训练和规范,拒绝在考试中的无谓失分,提升应试技能。

(3)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调节。学生的信心、斗志、情绪、心理等对学习有

很大影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仍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自信上阵,考出水平。

(4)关注信息搜集

培优措施:

(1)促使优生在练习中以“找问题”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任务,扫清知识障碍。

(2)指导学生会分析试卷,认真分析模拟考试中失分知识点和失分原因,找准克服的办法。

(3)强化考试中审题和答题完的检查意识。

我们的信念

精诚团结以身作则

刻苦钻研甘于奉献

让我们共同挥洒汗水,斗志昂扬,奋战百天!

上一篇:用工劳务合同简单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