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2024-08-29

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共8篇)

1.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篇一

浦总工〔2013〕108号

关于表彰2013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和职工科技创新英才、工人发明家的决定

为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区职工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入开展好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职工科学素质、技术能力的提升。浦东新区总工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了2013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和职工科技创新英才、工人发明家评选活动。在基层工会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的基础上,评选委员会决定:

授予“新型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机 – e动CT”项目“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LM型微机低压电动机保护监控装置”等4个项目“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阿拉环保”物联网回收体系”等15个项目“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的提取”等137个项目“职工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奖”。

授予“便携式内窥镜显示器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器官插管”项目“先进操作法一等奖”,“智能化水平放索方法”等3个项目“先进操作法二等奖”,“公交驾驶节能减排二点操作法”等16个项目“先进操作法三等奖”,“杨思船闸高效通航操作法”等96个项目“先进操作法提名奖”。

授予“豆粕基无甲醛生物胶技术”项目“合理化建议一等奖”,“关于推广发动机恒温节能冷却系统(ATS)在公交客车上的应用”等3个项目“合理化建议二等奖”,“采用环氧胶泥对混凝土桥梁外观质量病害修复”等16个项目“合理化建议三等奖”,“关于利用酒店污水灌溉室外绿化的节能方案”等73个项目“合理化建议提名奖”。

授予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何永根同志“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一等奖”,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刘文杰等2位同志“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二等奖”,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张熙贵等7位同志“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三等奖”,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黄律群等52位同志“职工科技创新英才提名奖”。

授予浦东新区计量质量检测所黄守义同志“新工人发明家一等奖”,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顾庆华等2位同志“工人发明家二等奖”,浦东金高公交公司熊忠明等7位同志“工人发明家三等奖”,上海华时机电有限公司陈涛等18位同志“工人发明家提名奖”。

授予浦东新区直管企业工会联合会“职工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川沙新镇总工会等10家工会“职工科技创新组织奖”。

希望上述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继续保持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希望全区广大职工以先进为榜样,立足岗位、创新创效,为推动科技进步和浦东发展作出新贡献。附件:2013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和职工科技创新英才、工人发明家等表彰名单

浦东新区总工会

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2013年12月9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办公室

2013年12月10日印发

(共印60份)

2013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和职工科技创新英才、工人发明家等表彰名单

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

新型64排128层全身螺旋CT机 – e动CT 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4项)

LM型微机低压电动机保护监控装置

节能型合成异丙苯催化剂

美国新海湾大桥制造技术研究

0.18微米高尖端高压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与创新

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15项)

“阿拉环保”物联网回收体系 流量计式阀位指示器

通信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综合管控平台核心产品产业化 自动多路控制阀

油脂中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控制工艺与安全性评价 DIS向心力演示仪

“浦东(三黄)鸡”国家级保种培育课题

集成泊车辅助、驾驶员疲劳检测和行车记录仪的车载环视系统 AP1000蒸汽发生器管子支撑板

绿色软包装材料—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

高功率、长寿命超级电容器极片制造技术开发

全新乙肝治疗新药贺普拉肽

热管式热交换器 多功能哈夫节

一种新型腹主覆膜支架

职工科技创新成果提名奖(137项)

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的提取

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浦优22”开发与应用

智铺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

鱼体内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建立及浦东新区河道鱼体中18种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初步调查

废电线电缆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

构建绝对领先生产方式-Long Jing B1量产前工时20%低减

地下室墙板止水螺杆热镦整体成型

水性聚氨酯胶粘开发

一种基于LABVIEW的IGBT测试系统

轿车后桥横梁钢板材质研究及国产化替换

文华随身行手机期货软件

虚拟数字城市展示平台

微型轿车驻车制动拉索装置

上海地区空心板梁桥铰缝的检测、修复与加固技术研究

除氧器用恒速喷嘴 一种矿粉细磨系统

金仕达卫宁门诊一站式自助管理系统应用软件V4.5 新型减振汽车窗框饰条

新型高阻隔多层纸塑铝复合罐体材料 一种高精度柔印彩色瓦楞板

自动化开料机

高通量耐高温覆膜滤料

保护人体创口用的水胶体胶贴

WDW-600G全自动拉伸试验机

青少年全焦树脂镜片项目

48锭玻璃纤维编织机

高容量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RG)的制备

激光雕刻U型镍网模辊

禽血浆免疫球蛋白IgY提纯技术

NA01项目-海马M3车型

印刷润版液循环使用设备

新型铝合金电缆

用于大功率燃气发动机的气阀

基于集散控制系统的同步器自动控制装置

光纤激光焊接机低压电器导入

路斯特公司针对全电伺服高速数控转塔冲应用的解决方案 发动机缸盖气门垫片选择机 新型充气帐篷

新型智能联锁装置

玻璃丝绕包机改自动化控制

轴瓦厚度、冲孔加工装置控制系统

钢桶喷涂生产线排放气体的等离子生物组合除臭工艺系统 GMX352后边折叠头枕

贝氏显示窗固定方式

内置有增强抗拉体的多楔皮带

仿悬索桥主缆线性单元索股的预成型技术研究

电子标签倒封装工艺研发

废旧轮胎的热解炭黑造粒处理装置及其造粒方法

番茄酱成套生产设备

具有以太网接口蒸发器系统

CM180全自动装盒机生产线改造升级

机场拖车后拖钩

2008hs3+芯片黏贴设备0.13基板 产品改造

一种双打柳接机构

MSTM同步拉伸液压系统及过程控制系统

气动伺服机器人焊钳(ASRC/ASRX)系列的创新开发

无溶剂法AKD合成技术及其绿色后处理方法

缎带海龙的繁殖及养殖

电子级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布 一种无刷电机的低波动内置式永磁转子

环境友好型生物质炭基缓释肥料

GWJ系列钢轨无损夹紧装置

集成式制动钳科技创新

智能双界面卡天线焊接设备

低气味内墙乳胶漆

大型低姿态岸桥及制造技术研究

耐热钢马弗炉管国产化推广

耐高温阻燃材料的研发(专利)

“新场青”越冬晚抽薹科技成果项目 Neopor材料内外墙保温项目

全自动智能豆腐干(油豆腐、腐乳)多功能生产流水线

国华在线承保项目

高转矩密度永磁同步电机

宽调速永磁同步电机

可移动组合式高效生物质碳化装置

改良术式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

一种应用RFID 技术的多功能检验自助服务终端

RFID技术在门急诊输液室的智能化系统管理

输卵管残端栓塞预防IVF-ET时发生输卵管妊娠

胫骨平台后方骨折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中计算机辅助下个性化假体高度计后倾角度的研究和应用

神经元凋亡在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静态搬运垫单

小儿固定带

可调节舒适丁字鞋

葡萄城渠道分销管理软件

葡萄城ActiveReports软件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结构胶粘剂

风电叶片真空灌注环氧基体树脂

注塑再生材料利用率提高

FL-银行金库管理多功能一体机

高性能低成本E6B3/C4旋转编码器开发 全球品质H3CR标准定时器开发 全球品质标准三相继电器开发

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SIM卡上的应用和产品化

X射线控制系统测试平台

基于线阵CCD的高性能微型光谱仪 吹气式自动翻转剔除装置的研发

Activin A 用于人胚胎干细胞无滋养层细胞培养的应用 TERESA活体基因导入核酸疫苗装置的开发

金融社会保障卡安全芯片的研发生产与自主创新 心脏起搏器主、被动电极

新型无铅铜材料开发

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

霍尼韦尔数字安防集成平台(HUS)阿瑞匹坦

肾动脉导管

实时定点基因测序方法 复方三七葛根颗粒剂

单细胞水平基因转录组检测分析试剂盒的研发

高效TALEN合成试剂盒的研发和生产

基于数字PWM控制技术的LED灯控制器

短信发送失败时重发或提醒的系统及其方法 ZXRPT-LMT直放站本地监控软件

基于语音和文字识别的动漫口形自动匹配实现方法 一种具有增加骨密度功能的新型功能食品的研发

一种实现异屏实时同步浏览的电子签名信息处理装置

恒温循环水浴原液化冻小车

柑橘果胶的研究开发

一种提高阿托伐他汀生物利用度的药物

富集乙酰化修饰的蛋白质的试剂盒及方法和应用

花旗村镇小额信贷系统

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开发与应用 药物转运体蛋白检测试剂盒的研发,鉴定和生产

基于业务数据记录级别的安全访问控制

基因测序数据算法

墙体声学单元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工艺开发

快速诊断产品的自动化组装

我们的课程—万花筒课程的构建之路

运用校园事件开展身边德育的行动研究

幼儿园生活休闲吧混龄组织活动的尝试和研究

高频磁感线圈

新型自锁式防脱落晾衣架

多功能餐车

燃气节能水壶

创意思维训练—《家庭用具形象创意设计》单元课程

先进操作法一等奖(1项)

便携式内窥镜显示器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器官插管

先进操作法二等奖(3项)

智能化水平放索方法

一种生物质亚高温缺氧干馏碳化工艺及方法

港珠澳大桥钢箱梁工装化、工位化自动流水线制造技术

先进操作法三等奖(16项)

公交驾驶“节能减排二点操作法” 优华低温热系统监控与优化软件VI、0 王小丽操作法

鼻胃镜替代传统胆道镜行经T型管窦道胆道检查、取石技术 九合一冲切机

几何画板学习环境下的数学实验研究 铁皮石斛组培快繁技术 FSN-1B料粉碎分级

简易汽车低温排放检测方法

采用泥水平衡进行大口径顶管施工的控制与分析

SMT流水线实装生产性向上改善

高低压端绝缘失效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生物信息云计算

浦外节能减排“碳积分制”

一种电镀流水线的间歇式操控系统

吸附剂精密测试仪和方法

先进操作法提名奖(96项)

杨思船闸高效通航操作法

降低Rookic CRU的拒收概率

公交驾驶节能减排四大基础操作法

公交驾驶“节能减排四个小窍门”操作法

自动刹车调整臂的技改

离合器压板的正确安装调试方法 车辆驾驶节能操作法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系统

把叶片铺层节拍时间从12小时降到9小时

一种油气净化回收装置及其尾气净化回收装置和方法

路面防沉降井井座的应用

锅炉除氧器蒸汽调节阀控制方式优化 嵌入式冲压机构的电视机后盖

印染辊激光腐蚀凹版色块边缘的制造方法

利用膜过滤技术对血浆蛋白粉生产实施节能改造

盘拉拉伸道次优化,减少拉伸道次提高生产效率

南方甜樱桃设施栽培技术

食用油灌装油嘴改进

降低S101含皂量

药用大豆油的产业链开发及新工艺应用示范 特殊产品印字改善

蔬菜清洗自动化项目

单件流生产线加工管路 节拍控制法

一种工业转盘轴承坐装置

内涂高清洁度钢桶的制造工法确立

皮带抗老化试验系统

FFC下工程提高效率的改善

抽嵌式折弯刀

CES紧凑型管子端部加工系统

煮蜡槽的改善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提升法

467-869柔性制造系统(FMS)用工装

AP1000管子支撑板钻孔数控程序

硅锭的铸造方法

一种无需高温烧制冷花纸的制备方法 岸桥加高装置及方法

管节沉放船锚机传感器试重方法

E级燃汽轮机排气扩散器超大波高波纹管成型

光驱无媒介创新测试法

提高悬臂浇注连续箱梁箱室内的外观质量

打树洞注药

五十铃内视镜顶灯镜杆安装工艺改进

智能核保平台(ILOG JRules智能规则引擎及I-mus医学核保引擎

提升TFT-LCD制程0.4T薄型玻璃综合良率 TFT-LCD SFT产品7mask改5mask 髂静脉狭窄的微创介入治疗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建设

经尿道悬浮离子电切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 营养管与胃管二合一技术应用

门诊“银医通”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自制新生儿沐浴床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药脐疗配合肾俞、神阙穴按摩治疗慢性肾病技术 自制模具用于产科护理临床教学

自动冲压机

B32I 产品壳体加工工艺改善

机油阀(OCV)双面刻印自动化 6芯卡生产

点胶视觉系统的先进操作

CT系统的自动化测试

钣金模薄形冲刀加工效率提高方法

大型注塑模具不良部位的改善

人工焊接SMD瓷片电容工艺创新--二次加温焊接方式 CMAP切割干燥炉作业收取方式变更

高储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涂布工艺新技术

HDP(高密度电浆)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和工艺的创新 130纳米线宽逻辑电路制成研发和良率提升 多极开放式射频消融导管

带导丝盐水灌注螺旋多极导管的组装工艺实现(多电极消融导管)

脉动真空灭菌柜夹套加热方式改进 持续集成自动化框架

逆变器过电流判断方法及其装置

通过变更透明树脂涂胶方法减少树脂使用量

一种自适应氙气HID灯亮度变化控制算法及其亮度控制模块 基于业务规则元数据的数据仓库模型

一种简单安全节能降耗实现中转桶腐蚀性清洗液循环转移使用的方法

可降解管材成型操作法

wist水类充填机生产切换时间缩短的改善

层析法分离纯化重组腺病毒颗粒

产品外观不良维修Conformal Shielding FINSP Defect Rework 从传统意义上打破食堂监管漏洞的先进操作法

测试站节约SCANNER 改善 PPR管代替升降梯维修报告厅照明

“父母效能训练”指导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发与实施 小学人文教育研究型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研究

关于《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网络信息化应用

高桥镇小学学生网络个性化作业平台 开辟校园有机农场

网络环境下的教研联合体

法制交通棋

保育员规范操作手册

新闻编辑活动中培育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成绩及学习任务量化管理实践

喜羊羊乐园——小班混班运动主题环境创设案例

开展天文科技教育 创造一片梦想天空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研究 合理化建议一等奖(1项)

豆粕基无甲醛生物胶技术

合理化建议二等奖(3项)

关于推广发动机恒温节能冷却系统(ATS)在公交客车上的应用 丁苯装置3#挤压机改进

船运撑杆的改制利用方法

合理化建议三等奖(16项)

采用环氧胶泥对混凝土桥梁外观质量病害修复

植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

250目金属滤布替换滤布

辊底式退火炉分区域循环水冷却

3m×8m龙门刨床改造 油化甘油厂热能回收改造项目 铝管法兰焊接的倒焊法

等离子空气除尘灭菌消毒装置 多晶硅原料的清洗方法

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急救护理流程的改造 聚氨酯制品气压浇注工艺

ICI 植入机优化

锅炉房锅炉烟气余热回收

空气净化器多层密集过滤栅

上海多层老住宅加装电梯对策 溶剂回收循环利用项目

合理化建议提名奖(73项)

张江高科技园区留学归国和境外从业人员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利用酒店污水灌溉室外绿化的节能方案 免维护电瓶的推广使用

便携式油水界面仪精度控制改进

两个立竿见影的建议

节能减排

节能省电“能源之星”

UOP Trace Oxygen Analyzer标定系统改进 燃烧炉炉膛红外线测温仪的改进

关于牛油生产工艺调整的提议 改善冷却塔运行

漏电断路器10KA点胶工艺改善

焊件件包装模式改进

组合式防皱模

泡沫玻璃制品切割生产线 发泡模具的自动化排气改进

特性检查抽样数量低减改善

印制电路板的拼板技术降低印制电路板的制造成本 评价用粒子压片机的活用

粒子输送管使用量削减的改善 尼龙管热成型产能提升

机加工喷漆工位提高化学品利用率

养殖水池温度控制

新型结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

朱古力(改良)饼底改进工艺

电动控制阀在刮浆机和硫化机上的应用

新型不锈钢254SMo波纹管替代高镍合金用于耐腐蚀场合提高车载前装3.3inch TFT-LCD产品抗高压蒸煮能力的研究与应用

DET Mura改善

缩短Rebuild周期”的合理化建议

金刚链式静力切割技术在基坑混凝土支撑拆除中的应用

降低迪士尼污水泵站沉井下沉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顶灯开关检测试验台的合理化建议

火电供水液压系统所用液压缸支架改进

多功能病员服

临床路径过程质量分层等级评分系统

多功能吊带的设计及在肢体肿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患者分类标准的设计及在护理人力配置中的应用

SimMan模拟人在护生急救技能综合培训中的应用 自动焊锡机(改进版)T型绕线机改进

纯水二次利用改造

显微镜物镜生产流程再造及目视化管理

G6K骨架料头改善

溶接系上部电极槽极限分布利用

G6S组立1#线SMD再开

BV24两母型压入夹具左右二合一

汽车节气门体(AC)生产整流化改善

可变气门正时器(VVT)除油装置改善

EMP转盘系统改造 模具结构优化

焊接上部左右车架拉动式生产改进

自主设计、安装半自动铆接压入治具 工程用治具PCB板损伤率降低

理光扬声器部件的优化方案

关于延长云母加热器寿命周期 显微镜载玻片可湿性改善

0.18微米集成电路制造中缺陷改善的合理化建议

200mm工艺制程系统的整合与优化 一种长春胺缓释微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改进涂布设备,提高涂布效率

基于GWT技术,应用MVP模式

钢铁工业冷轧废水排放标准升级的处理新工艺

自动缠绕机上缠绕膜缠绕方式的改进

合理运用资金及有效筹划相关政府优惠政策 办工自动化统一服务平台(GCT workspace)幼儿教师双语素质培养研究和建议

住宅小区垃圾分类量化回收系统

开大续修生管理平台设计

海水冲厕

阶段性主题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创建幼儿园科普基地

志愿入户早教 指导服务于民

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一等奖(1名)

何永根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二等奖(2名)

刘文杰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宗卫峰 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 职工科技创新英才三等奖(7名)

张熙贵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谢海波 上海融德机电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范志军 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 曹勇兵 上海汇丽涂料有限公司 孙虎良 上海优华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肖克华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陈

明 东方医院

职工科技创新英才提名奖(52名)

黄律群 浦东新区公路管理署 罗成玉 浦东新区计量质量检测所 李英顺 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 李

交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邵

庞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狄卫华 上海粱江通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赵亚军 上海浦公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胡晓建 上海华时机电有限公司 王永清 上海外贸界龙彩印有限公司 毕桂庆 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刘应军 上海界龙现代印刷纸品有限公司 沈

龙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林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造型部 吴义华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整车部 何才田 上海高斯通船舶配件有限公司 赵

森 周盛敏 杨

文 潘燕忠 吴

祥 陆

军 汪纪峰 戴顺辉 李杏明 乔

英 陈洪祥 于萌萌 曾纪锋 杜

甫 宋正忠 王峻峰 周井华 周维 谭

军 叶玉妹 魏佑震 杨亚军 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杨思医院

上海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 上海宏伟通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宏伟通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信德中药公司

上海华建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博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龙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百胜软件有限公司

上海宏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瑞纽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一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医院 第七人民医院 东方医院

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材料室 田

毅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郑靖明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陈文晖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杨晓松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何

伟 格诺思博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江淑红 夏普高科技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姚

譞 上海中药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李

彪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张

晓 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

凯 上海华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钱

勇 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杨

涛 上海华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虞晴梅 海桐小学 陈

琦 进才实验中学 张

斌 建平中学西校

职工科技创新工人发明家一等奖(1名)

黄守义 浦东新区计量质量检测所 职工科技创新工人发明家二等奖(2名)

顾庆华 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

韩秋华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职工科技创新工人发明家三等奖(7名)

熊忠明 浦东金高公交公司 胡贤富

上海龙阳精密复合铜管有限公司 张

东 公元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邹新娥 上海宏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王

雷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范梅花 周浦医院 秦

虹 龚路小学

职工科技创新工人发明家提名奖(18名)

涛 上海华时机电有限公司 张秀标 上海界龙现代印刷纸品有限公司 李

毅 泰尔精蜡(上海)有限公司 陈建春 上海华建开关有限公司 李正瑞 上海龙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乔龙官 上海龙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徐桢弟 上海普罗新能源有限公司 肖

文 上海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褚

浩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夏良华 东方医院 张治华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周艳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忠 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技术部 冯

果 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工程部 蔡丽妮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虞嘉菲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郑泽群 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姚映忠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职工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1个)

浦东新区直管企业工会联合会 职工科技创新组织奖(10个)

浦东新区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管理局工会

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总工会

浦东新区周浦镇总工会 浦东新区合庆镇总工会 浦东新区高桥镇总工会 浦东新区高行镇总工会 浦东新区宣桥镇总工会

上海综合保税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上海南汇工业园区工会

2.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篇二

一、正确认识中小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 也叫创造教育, 它是教师根据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规律, 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使学生形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成为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教育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 也不同于应试教育, 它是在面向实施素质教育, 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主体性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过程。

近年来, 人们对于中小学创新教育的认识尽管不尽相同, 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型人才正是创新教育的本质。应当指出, 在中小学校中所谓的创新, 不同于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成人世界中的创新。中小学学生的创新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型活动。学生们的创新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基本上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 其目的是通过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造智力, 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类创新性活动, 使广大学生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而为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而丰厚的基础。

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艰苦的劳动过程。在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教育问题上, 任何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浮躁情绪都是不可取的, 任何把创新教育简单化、实用化和庸俗化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二、创新教育应以夯实基础为必要条件

创新是一种精神, 更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创新教育决不是凭空臆造, 决不能异想天开, 而应当从夯实基础做起。在创新教育中, 认知教育领域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情感教育领域要以情感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动作技能教育领域要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要注意研究和学习以上几个能力所包括的范畴, 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更好的认识自己、开发自己、塑造自己, 使创新教育成为每个人身体力行的事情。

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丰富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个人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 只有具备了丰富而扎实的知识, 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在比较中触发联想, 举一反三, 产生迁移和连结, 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 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 达到质的飞跃。有发现才会有启迪, 有启迪才会有质疑, 有质疑才会有探索, 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发现是最好的老师, 发现是创新的基础。发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发现的欲望, 并逐步使学生通过发现找出规律。特别是每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发现某个问题和规律时, 教师应及时的予以鼓励, 从而极大地增加学生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民主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宽松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最佳媒介, 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 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不言而喻, 心情愉悦、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使人联想丰富, 思维活跃。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融、自动发展的氛围, 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环境塑造人, 环境影响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 自己探讨, 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要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才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以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 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 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完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 要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总之,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最佳媒介, 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 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因此, 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生长的土壤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

四、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思维过程, 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 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 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 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 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 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 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当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 将会发现学生身上隐藏着的巨大的潜力。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资源, 以优导差, 以差激优,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形成团结协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机制。

课堂教学要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创设发问环境, 引导学生多思善问, 而且要对学生的发问及时强化。有时候, 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幼稚的, 或者是钻牛角尖的, 甚至是错误的, 老师也应一样关注, 认真倾听, 肯定其大胆的行为, 找出其闪光点, 然后, 让学生探讨、辩论, 集思广益, 最后, 归纳提炼出令人诚服的结论, 这样, 既保护了学生多思善问的积极性, 也撞出了学生的智慧之火。总之,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闪光点要给予必要的尊重,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允许学生敢于怀疑一切, 善于求异,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 不要让学生仅仅在课堂上听、做笔记和模仿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 博闻强记, 记忆知识, 已不是人类大脑的主要任务。一个学生重要的已不是他记住多少知识, 而是当他需要知识时, 他知道用什么手段, 到哪里去获得这些知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把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习惯, 转变为让学生的大脑自己去体验用知识去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即教师应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 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独占课堂, 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传递方式。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 是学生的内驱力, 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设法鼓励学生质疑, 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 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 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 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 从而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精神。

3.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篇三

一、近年来浦东新区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实践

随着浦东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深度转型,不同利益阶层日益分化,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觉醒,市场经济对政治民主的诉求不断增强。浦东新区党委站在浦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高度,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坚持从基层抓起,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体制、机制以及实现形式,由点及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1.从“两推直选”、“两推一选”到“公推直选”,不断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员民主权利的直接运用。2005年5月起,浦东新区率先在合庆镇庆丰、友谊两个村进行了基层党支部“两推直选”换届选举的试点工作。随即合庆镇53个基层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有11个村和12个企事业单位采用“两推直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大会直选)的方法,分别占到总数的37.9%和50%,其余的村和企事业单位采用“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方法。早在2003年的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当时全区24个街镇的468个居委会采用直接选举方式的占40%,直选居委会中采用一步海选方式的占57%。2006年的换届选举中,直选居委会达到100%。2006年8月至11月,浦东新区在高东镇开展镇党委(纪委)换届“公推直选”试点工作,通过规范“一次报名、一次推荐、一次审核、一次公推、一次考察、一次公示、一次审批、一次审议、一次直选”,即“九个一”的程序,直接选举出新一届镇“两委”班子。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极大地增强了干群间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密切了党群干群间的关系,使党员干部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统一,起到了“选拔一人,带动一批,凝聚一片”的积极作用。

2.从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到试行区党代表任期制,积极拓展党代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和领导体制,是广大党员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浦东新区从区党代会和镇党代会两个层面,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在镇党代会层面,从2002年3月开始,浦东新区率先在高行、北蔡两镇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随即有序推进。在试点中,通过建立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工作机制,包括党委会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党委班子和党委成员接受党代表评议制度以及“三级”联系制度(即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等,积极探索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有效机制。在区党代会层面,从2005年开始,浦东作为全市两个试点区之一,积极探索发挥区党代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按照市委的部署,区委完善了日常组织机构,印发了《中共浦东新区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发挥区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作用的实施意见》、《浦东新区关于进一步发挥区党代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实施办法》等指导性文件和工作制度。2007年,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要求,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区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表作用的若干意见(试行)》,为区党代表常任制的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3.从区委到街道(镇)全面推行“党务公开”,自上而下畅通党内信息。“党务公开”是畅通党内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保障。在区委层面,新区区委自2006年9月出台《区委党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以来,始终坚持边公开、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形成了完善的工作规程。包括区委领导负责的区委党务公开工作合力推进工作机制,党务公开相关的工作程序,党务公开工作平台以及严格检查和督促的工作制度等。在基层党组织层面,新区区委首先在金杨、塘桥、北蔡和高行等街镇同时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再由点及面全面推进。在工作中,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纪委协调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的党务公开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党务公开的办事依据、内容、要求、程序、时限等,不断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

4.从强化对领导班子的有效监督到开展下派纪检监察组织试点,探索监督主体的独立性方向。完善党内监督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浦东新区区委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设置严防领导干部权力失控的“高压线”、“警戒线”,同时积极探索在监督实践中存在的体制性问题。自2006年开始,新区区委选择川沙功能区域,按照“直接领导、区域派遣、四位一体、统一管理”的思路,试行新区纪委(监察委)向功能区域下派纪检组(监察室)。纪检组(监察室)作为新区纪委(监察委)的派驻机构,实行区纪委(监察委)和功能区域党工委双重领导,以区纪委(监察委)领导为主,实现纪检、监察、巡视、审计四位一体,合署办公,派驻人员工资、津贴、福利待遇等由区纪委(监察委)负责。着力通过“体外监察”,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有效性;通过点上先行先试,探索研究新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上设下派”的组织架构设置、工作职能设定和操作程序设计,加强“体外监察”的有效途径,探索监督主体的独立性方向,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威性。

二、当前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各项制度正稳步推进,不断完善,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融合。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也是我们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组织活力,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结合调研资料的分析,现阶段推进党内基层民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研中,尽管许多党员对扩大党内民主充满信心和期待,从基层民主推进情况看,党员参与率也比较高,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概念。比如,有的党代表把党代会仅仅看作是党委领导下的机构,或者干脆看成是党委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渠道和平台。有些基层党组织对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上热下冷”现象。

二是可操作的制度设计和体制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回答“党代表最重要的职责”问题时,有40.6%的代表是“联系党员群众”,只有28.5%的代表认为是“参政议政”;在回答“最难履行的职责”问题时,有47.3%的代表认为“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最难履行。在调研中,基层党代表的结构普遍存在领导干部比重过高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即在操作中缺乏相应的制度规程和体制保障,反映了现有制度的不完善性。

三是相关的定位、职责有待进一步清晰。在一些试点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单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相关制度的定位及其职能的界定。包括基层选举中的授权关系、责任向度及其管理体制等,比如,党员与党代表之间的授权关系,党代会与党委会之间的授权关系以及党代会常任制在职能上如何厘清与同级人大组织的联系与区别,党代表如何参与人大代表的竞选等,这些问题随着党内基层民主的推进而突出。

四是党员群众的民主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调研中,有的党代表把“代表”的资格仅仅作为政治荣誉,缺乏履职意识,有的党代表把党代会常任制仅仅看作是党委联系党员群众的工作机制。在党内民主选举中,党员对民主选举的程序、仪式是否规范、庄重一般不很关注。目前,党内民主能力的缺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党员,包括许多党代表在内普遍缺乏专业培训。据对某区域243位党代表了解“最需要组织帮助的问题”时,有40%的代表要求参加培训,提高履职能力。

五是推进党内民主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因此,评价考察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基层组织活力的激发。当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还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和动力机制。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推进党内基层民主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体可从五个方面作些思考:

其一,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提高民主素养和民主能力。党员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党内民主的逻辑起点。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把党员主体意识的培育情况、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任务分解表和阶段性的推进目标,明确各单位、各部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职责、任务、要求等,切实把增强党员主体意识,提高民主素养和民主能力,作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增强内动力。

其二,完善与相关制度相配套的机制,增强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制度的实行必须同时考虑相关措施的配套。比如,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就要建立完善党员代表提名制度、竞选制度、党代表履职制度以及党代表向全体党员报告工作,接受党员质询、问责乃至对不称职者的罢免制等与之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各项制度相互间的关联性、对接性。比如,在制定党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就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等要与党代会常任制有关党内信息披露制度相衔接。

其三,积极有序地扩大试点,形成党内民主整体推进的制度优势。要将试点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制度优势。当前,要加强各基层单位党内民主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比如,在街(镇)、村(居)等基层党组织可以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制度,选择有条件的“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组织进行试点,同时,探索不同类型党组织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途径方式。在党内选举中,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扩大党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党代表选举中可以试行差额直选等。

其四,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激励机制。结合扩大党内民主的内容、效果,分试点工作和推广工作两类,并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条件成熟的街道、镇、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对基层支部工作的考量要增加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等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容。上一级党组织要鼓励试点单位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通过搭建平台,组织论坛等多种形式,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使各项工作统筹规划、联动发展、整体推进。

其五,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及时为基层推进党内民主破解难题。发展党内民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探索中既要善于总结新鲜经验,又要敢于直面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在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在探索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时,同时要研究如何建立正常的党内权力授权机制,包括党员与党代表、党代会与党委会的权力委托关系,党代会、党委会的责任向度,党代会与人代会的职责界定以及相关的信息传递、反馈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同时要研究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及其方式等。这些实践问题都有待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践部门共同研究探索,为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提供制度保障和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党员群众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同,对民主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不能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一刀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民主诉求的差异,也要注重区分不同层面的党员群众对民主内容要求的差异。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积极稳妥探索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为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积累经验。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

4.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篇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社会主义民主法政治的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在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使人大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新的课题。要保持人大工作的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就必须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一、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找准创新的内容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对于地方人大工作来讲,创新首先是创新观念,其次要创新工作、创新制度。

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没有观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举措。观念创新,首先要强化人大意识和法治意识。正确认识人大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民主法制意识,真正树立宪政理念和法治意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第二,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人大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做到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党要进一步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人大的作用;人大要切实代表人民的意志,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第三,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职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

2.工作创新。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除没有立法职能外主要职责有三项,即“三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因此要围绕“三权”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第一,要进一步强化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什么是重大事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党委没有明确指示,地方各级人大的认识也不统一。因此,对于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结合实际,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适时听取相关报告,及时作出决定决议。同时要加强与“一府两院”的沟通,就重大事项的内容进行界定,形成规定,提出审议重大事项的议案,更好地落实决定权。第二,要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在监督内容上,要突出重点,加强监督的针对性;在监督的程序上,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依法开展监督,加强监督的规范性;在监督的方式方法上,要根据监督内容勇于创新,灵活采用恰当的监督形式,坚持监督的多样性;在监督的过程中,要加强跟踪督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增强监督的实效性。第三,努力探索行使人事任免权的有效途径。人大的人事任免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仅仅是“走走程序”、“履行法律手续”的现象。因此,人大常委会党组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前介入,增进对拟任人员的了解,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保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将主任会议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重要酝酿意见特别是重大分歧及时反馈给党委,做到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实现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要使任命人员充分认识到人大常委会的依法任命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进一步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制意识、人大意识和公仆意识。

3.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归宿,即实现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关键内容和成熟的标志。人大制度创新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权力使用的规范化机制。对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要抓紧制订相应的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以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实效;另一方面要从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健全人大工作制度。要加强人大机关工作规则、工作程序,包括办文、办会、办事制度、奖惩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规范运作。

二、我区人大工作创新的实践

近年来,我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开展人大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常委会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效率,有效推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充分发挥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

1、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不断丰富工作内涵。2002年,我区撤销了仅有的一个乡----聂寨乡,成立了五个街道办事处,乡镇人大工作不复存在。针对最基层人大工作的“空档”,我区人大常委会适时创新观念,提出了“在全区范围内设立街道人大工委”的构想。2004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区各街道设立街道人大工委,并一次性配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和委员,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在街道的派出机构,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履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区政府派出的行政机关、市直机关、司法机关相关的重要事项等职责。区人大常委会街道人大工委的成立,健全了基层人大组织机构,为人大工作在基层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以工作创新为手段,有效增强监督实效。本届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明确新一届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探索创新人大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创新集体任职宣誓。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任命政府组成人员时,实行了宣誓就职。全体被任命人员手捧宪法、面对国徽,首次集体宣誓就职。通过开展集体就职宣誓,进一步激发了被任命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创新干部述职评议。去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采取“依法推荐、合理筛选、常委会表决”的方法民主确定向常委会述职人员。为进一步充实和改进述职评议工作,引入了述职评议对象(一把手)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了“述职人员公告制、述职报告规范制、履职情况票决制和整改跟踪反馈制”,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四制”的实行,有效提高了述职评议的质量和效果,强化了区人大常委会人事监督力度。另外还通过制定岗位工作流程等创新工作加强了人大工作内部管理,提升了人大机关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设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热线。要求区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公布代表的手机、电话等,随时听取选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到区人大常委会,适合作为代表建议办理的,以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由人大常委会主任审批后转交有关部门办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以制度创新为根本,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是我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坚持和不断加强的一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关于财政预算审批监督的暂行办法》、《区人大常委会监督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暂行规定》、《区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等十四项工作制度,使我区的人大工作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003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完善已有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制订了新的工作制度。审议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优秀人大代表和先进代表联络组评比表彰办法》、《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好议案、好建议及议案、建议办理先进单位评比办法》、《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提高常务委员会会议质量的暂行规定》等。这些制度、规定和办法的建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对于加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提供了依据,增强了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人大常委会的履职能力。

三、大工作创新的体会

1、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创新。人大工作必须服从和接受党的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形式变成国家意志,并通过有效的监督保证其贯彻执行,同时要十分重视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更好地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更好地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2、坚持把充分体现“三个代表”作为创新的落脚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服务,要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拓宽民主渠道,畅通民主言路,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使人大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忠实代表。

3、要在履行法定职权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有明确规定,但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的实践中,面对各种新局面和新情况,依法开展人大工作有时会缺乏法律依据和实践经验。例如,怎样对垂直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怎样界定重大事项、如何实施重大事项监督等。针对这些问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不断探索履行职权的方法、途径和手段,根据实践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大胆实践,科学创新,推进人大工作的不断前进。

4、坚持在继承中创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提高、是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克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对宪法和法律已经赋予的象质询、罢免、撤职、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性监督手段,能不能用、该不该用、敢不敢用、会不会用,都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和尝试,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硬约束”。

5、搞好人大的创新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人大工作与党委和“一府两院”的关系。首先,要从与党委中心工作的合拍上去创新。工作思路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去展开,体现党委的意图,保证人大工作取得实效。其次,要从与“一府两院”形成合力上去创新。人大与“一府两院”尽管职能不同、工作方法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正确行使,保障国家机关的高效合理运转,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全面进步。人大与“一府两院”形成良好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的关系,应是人大工作追求的目标。二是处理好严格依法办事和灵活处理各种矛盾的关系。对“一府两院”的工作,要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灵活地运用法律法规的规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三是处理好形式创新和实质创新的关系。评价创新工作的标准应该是看它是否体现了宪法和法治精神,是否扩大了人民民主的权利,是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人大工作水平的提高。符合就坚持,不符合就摒弃。创新决不能走形式,不能搞“新瓶装旧酒”的创新,讲“轰动效应”,要分清形式创新和实质创新的本质区别。

5.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篇五

关于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课件 w.5 Y K J.O M 4 关于干部日常考核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考核是世界性难题,平时考核又是难题中的难题,是难上加难的工作。难就难在指标设定难、量化考核难、实践操作难、结果应用难、长期坚持难。近年来,按照“全员参与、简便易行、透明公开、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我局探索和建立了以工作人员自我管理为基础,以工作记实和阶段性评价为主要内容,以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为载体,以“日记实、月对账、季评鉴、年运用”为主体的“日志式”平时考核模式,实现了定性与定量考核、分级与分类、领导与群众评价、平时与年度考核、正向激励与监督约束五个结合。

基本做法: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坚持干什么考什么,每个工作人员依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将本处室的年度工作进行责任分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解,制定本年度和每个月份的工作目标任务,形成每个人的具体考核指标。每月末和年底再以月底小结和年度总结的形式对执行情况、形象进度、工作状态进行对应描述,实现“岗位对责、绩效对帐”。二是建立日记实的考核模式。主要内容是:日记实:包括局领导在内的每名工作人员以条目式如实填写每天工作日志(最长也可一周内补记一次),做到在考核系统中工作时间、地点、人物、内容、措施、进度及成效“七公开”,而且全员均可实时查看。月对账:每月底,工作人员结合月初工作计划和工作日志,对当月工作进行条目式回顾总结。局领导和处室主要负责人,分别对分管处长和下属工作人员当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日常工作的饱和度、任务完成的圆满度等,进行审核评价,并以文字形式写出简短评语(对月度计划和月度总结上级都要对下级进行审核通过)。季评鉴:每季度末对每人的平时工作绩效、实际表现等进行量化考评。年运用:将四个季度“季评鉴”的平均分值作为个人年度平时考核成绩,同时与年度综合测评成绩相结合,形成个人年度考核成绩。三是建立分级分类考核制度。季度评鉴采取“下考一级”的方式,局领导对分管处室主要负责人的履职能力和执行力考核打分,处室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打分。年底对照日记实、月对账以及日常表现进行综合测评。我们还建立了按分管领导所分管的处室设立考核单元的做法,并把年度优秀、优良名额分配到各考核单元,较好地做到了知情评优荐优和管人管事结合,四是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季度评鉴按对应考核要素进行量化打分(0-10分区间,每个档差0.5分),四个季度“季评鉴”的平均分值作为个人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平时考核成绩。处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分别按25%、50%的比例计入年度考核总分。平时考核平均分值不满85分的,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或优良。五是建立激励约束制度。将平时和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经历业绩评价的五个维度中最重要维度,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对平时考核实绩突出的干部,在评先选优时予以倾斜,优先安排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健康疗养等。

主要成效:“日志式”平时考核启动以来,较好的实现了增强内部管理效度、提升机关工作效能的既定工作目标,有效破解了平时考核中“目标任务分解难、考核标准量化难、等次名额分配难、考核意愿调动难、公平公正保证难、考核结果运用难”等老大难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考核的公正性。考评时可随时比对考核对象的月度、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查看个人日志,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彻底改变了原来凭印象凭感觉打分的现象,评分标准和尺度不断趋严,“老好人”越来越少。二是进一步实现了考核的有效性。实时记载和数据分析,使局党组对每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有了更清晰客观的认识,为领导分析和判断工作分配合理度、人力配置优化度、工作饱和度、岗位胜任度、干部成熟度等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杜绝了“平时不算帐,年底糊涂帐”的现象。三是进一步发挥了考核的导向性。通过责任传递和压力传导,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了,大家干在平时、比在平时、争在平时的精气神,主动工作的内驱动力得到进一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步激发。

下一步,我局将在持续推进上、结果使用上、智慧管理上、指导监督上继续下功夫,进一步找准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契合点,切实发挥其队伍建设的抓手和工作目标任务落实的推手作用,不断完善公务员考核管理体系,力争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营造氛围、合力推进。平时考核是公务员考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公务员日常管理和监督,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鞭策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廉政勤政,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平时考核更是践行“三严三实”的迫切需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抓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应该说,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法律有规定,上级有要求,周边有典型,我市有基础,自身有需要,国际上也有做法。一方面要重视考核文化建设,加强对平时考核制度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公务员对平时考核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增强参与考核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各级组织、机关工委、人社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加强指导督促,共同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

二是扩大试点,鼓励创新。围绕抓住重点,准确把握平时考核工作规律,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和指标,突出平时考核工作的鲜明导向;着力做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好个人工作记实,发挥平时考核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功能;认真做好领导审核评鉴,慎重确定考核结果;合理使用考核结果,有效发挥平时考核的作用等方面,推进平时考核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发掘培育一批领导班子重视、考核工作基础好的单位对网络考评系统先行先试,定期研讨,及时总结,以点带面。对于平时考核的方法上不搞一刀切,积极鼓励各单位创新考核办法,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使用适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切合实际。平时考核的晒绩形式(日记还是周记、月总结还是季总结)、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权重)、考核方法(互评、领导评、部门评、单位评、服务对象评)、结果的运用,以及是否实行考勤等都可由各单位自己设定,只要在上级要求和考核规定的框架内,允许单位大胆尝试。

三是政策导向,强化激励。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平时考核就是反映一个干部的平时工作业绩,所以考核结果使用直接关系到平时考核工作的生命力。要将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与队伍建设、工作推进、对公务员的关心培养相结合,追求平时考核工作的效果。从大处讲,要把平时考核与日常管理相挂钩,与年度考核相挂钩,与个人发展相挂钩。从小处说,要把平时考核和奖励惩处、培训学习、疗养休假等方面有效的结合起来。年内,我市将全面实施县以下机关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其中对年度考核的规定是:每有1个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其任职年限条件缩短半年,基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本称职等次的任职年限条件延长1年。这项规定进一步凸显了考核的作用,为我们有效利用平时考核结果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公务员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仍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尤其要加大结果运用的政策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提高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活力。

来源

6.关于志愿者服务转型的实践和思考 篇六

关于志愿者服务转型的实践和思考 论文摘要:长期的计划经济,政府对社会的各项工作管得过多、过细,有组织的志愿行为在我国开展得较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发育不充分。因此我国在志愿行动参加的人数、长期性、范围、参加者年龄层及社会阶层、社会影响等方面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奥运会期间城市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带动了迎奥运的社会氛围,把参与奥运的理念通过自我行动渗透到整个社会。城市志愿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如何应对奥运后,失去奥运赛事本身的强大吸引力后,如何拢聚、管理城市志愿者资源,继续推动城市志愿者工作,提高我国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的整体质量,是城市志愿者管理工作必须破解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志愿者管理,转型,发展方向,措施。

正文:

非营利组织主要指区别于政府和私人产品的提供者——企业的组织。而我们现在所要研究的是非营利组织中强调提供志愿服务的志愿组织。在国外,这类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主要包括:有酬员工和志愿者。志愿人员通过自身回报社会的行动,既实现了自己的精神层面的个人追求,又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社会价值。美国仅1995年就有超过1000万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成年人平均每周从事4.2小时志愿服务,青少年每周从事 3.5小时志愿服务,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22个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出平均占国民产值的 1.1%。志愿者里已经工作的成年人以及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的比例,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较大,有些志愿者终身从事志愿服务。相比而言,我国参加志愿行动的主要是青年人,未就业的学生占多数,多是从事一些如大型活动、抢险等临时性的服务。

由奥运志愿者为例,X区的奥运志愿者现状如下:

X地区现有奥运志愿者申请人500余人,从身份上看,包括大学生、非公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占到40%;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0%;从知识结构来看,大学以上学历占70%。志愿者结构基本合理,所体现出的最主要特征:①主要构成成分代表了本地区的人才结构,涵盖了本地区主要的人口成分,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在志愿活动开展中,相互补充,维持并推进了志愿活动的持续开展;②大学生志愿者所占比例高,达60%,其高素质、执行力强、团队意识队强的优势,带动了整个志愿者队伍的素质提高;③个体目标分散性明显,主要成分中,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目标在于志愿者身份的确认和社会参与经验的积累;非公企业员工的目标在于通过社会活动参与扩大企业知名度,这也是非公企业老板支持志愿者工作的目的和非公企业员工得以参与志愿活动的前提条件;社区居民的目的在于参与社会活动,丰富生活,这是最为单纯和积极的目标。由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国志愿者在对重大活动,如体育赛事,大型会议面前的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涨。从近一年的志愿者工作运行中,我们看到,2008年前,奥运赛事是带动志愿者工作的核心,依靠奥运赛事本身的吸引力,城市志愿者的招募、活动蓬勃开展,志愿者的影响力伴随着奥运的临近与日俱增,某种意义上说,全社会对奥运赛事本身的关注度是城市志愿者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可以说,这一阶段城市志愿者活动的主题更多的是奥运主题。但不可回避的是,2008年后,奥运主题不能再成为城市志愿者活动主题;赛事所引起的对奥运的关注度会无可避免的降低,必然引发对志愿者活动的关注降低,志愿者资源面临可能出现的大量流失的威胁;由此,将志愿者资源更加深入地引入社会,使志愿者

活动更为广泛地深入社会,将志愿者管理转型向社会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是当前志愿者工作运行的客观必然要求。

1、制度化

“制度化使一个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过程”。制度化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稳固而持久的社会形式,形成共同的范式和价值观。制度化使志愿组织不断地从政府获得支持和法制化维护,并保持自己的独立,对政府是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措施,对志愿组织则是个性展现的必要保护。

我国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建制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几乎所有的志愿服务都是高度组织化的,但运作机制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志愿组织似乎只有一家,虽然好象很正规,但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服务内容却无所不包,五花八门,服务人员更是各式各样,最终导致高度组织化中志愿服务的随意性。

制度化、机制化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使其不断社会化,最终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对贫困人口的扶助与保障,还包括对人们生活安定的保障;工作的重心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转到调整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对于被救助者的工作也不仅局限于物质扶助,还发挥专业的服务,帮助人们发挥潜能;被服务的对象不仅有贫困者和遭受其他社会问题困扰的个人和群体,同时也普及到一般的人群。伴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志愿组织由民间发起和组织。提供的服务单一而特定,对象面对一定的群体,有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制度和运行规则。

2、专业化

我国的志愿者行为已经形成一种浩浩荡荡的社会活动,参加的人员主要为学生、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所有的志愿者中占到46.16%、16.07%、11.23%,年龄则集中在20—24岁中间,所占比例为63.47%,党政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志愿服务中来,但志愿服务并没有达到专业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志愿者缺乏专业的分类。志愿服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五种形式:专项志愿服务;专业志愿服务;公益志愿活动;宗教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我国虽存在着以上几种服务类型,但在几个类别之间没有进行专业分类,几乎由一个部门操作,没有专业的分类、组织和管理。

(2).志愿组织缺乏具体的组织目标,包括组织的使命、目标对象和具体的指标。我们的志愿服务有自己的目标,但他们只停留在理想和临时的状态下,没有特定的具体的组织目标。由于目标设定偏重宏观、理想,使组织目标虚化,无法指导组织的日常工作,使组织丧失了专业的依托和发展的方向。

(3).志愿组织的非专业性。我国志愿招收通常都是由组织委派,计划招收的,组织成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组织的日常活动和管理也没有纳入专业化的轨道,志愿行为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因此,要建立政府和志愿组织共同构建行动格局,逐渐向志愿组织的独立发展过渡,形成以社会志愿服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指导并协调社会保障和民政的志愿服务网络。

志愿部门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围绕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需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既可以获得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资助和支持,又增强了志愿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继续开展由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发起的群众性志愿者活动,丰富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扩大志愿者活动的参与程度。

完善志愿服务的质量,提高志愿组织自身的管理,加强志愿机构之间的联系,在全国形成统一服务的网络化结构。

加大志愿招募行动的力度,接纳热心公益、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成员,扩大社会参与程

度,从而保证招收到胜任专业志愿服务的服务人员。同时对志愿者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组织内部的协调管理,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规范志愿者行动,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3.社会化

(1)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在人文奥运精神的大主题下,一直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将城市志愿者活动引入社区,将志愿者逐步转向社会化的大趋势下,街道层面志愿者组织所具有的优势。具有这种优势,是街道实现转型的一个优势条件。

(2)创新项目,吸引和稳定大学生志愿者资源

大学生志愿者有其自身独有的优势,最明显的在于其自成组织,独立行动力强。针对这一模式,应该从社区开始和高校开展共建协议,迅速组建起以高校为主的结构稳定、目标一致、素质高、行动力强的志愿者队伍。

(3)支持典型企业志愿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志愿者资源

寻求企业目的与志愿者活动宗旨的契合点。企业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志愿者活动的非强制性,不足以约束企业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一个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公益性平台,其大型的、公益性的声誉,都使企业看重这一平台在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作用。在保障志愿者活动宗旨的前提下,允许企业以非积极的方式进行合法、合乎社会公德的企业宣传,是企业和志愿者组织双方目的的交集部分。所谓非积极的方式,即企业可以树立企业标识、标语,但不得与活动标语要冲突,企业志愿者不得以志愿者身份进行企业宣传,即保障志愿者活动不受干扰。这种方式吸引了企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地区志愿者活动在数量、质量和社会覆盖面上就有了不小的提升。

(4)培训

志愿者培训对促进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增进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培训可以使志愿者明白志愿服务的意义,更加清楚的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可以使他们具备执行任务所必备的技巧与知识,传统的培训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理论培养和技能训练。理论培养就侧重于介绍志愿服务的工作概念和服务对象的相关知识。主要针对新进入组织的志愿者进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1)志愿服务技巧,沟通、活动设计等;(2)特别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急救训练等;(3)管理能力培训,策划、领导、组织等能力的培养。其中志愿服务技巧和特别技能培训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工作需要展开培训,而管理能力培训则主要是资深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管理能力培养。

而我认为,随着NGO组织在中国的发展,人员的多样化,培训方式的选择也显的越来越重要,好的吸引人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以活动代培训,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目的设置不同的活动项目,通过活动取得相应的培训效果,其优势表现在:①分众化培训,受众分类明晰,同一类群体目标诉求相对集中,能力结构、知识水平基本相同,接受能力大致相当;②活动人数有所限制,培训规模相应缩小,培训者对被培训者的关注相应提高,有益于保持被培训者的注意力,提高培训效果;③活动中,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被培训者相互之间交流沟通不受限制,增强了培训的互动性,有益于团队凝聚力的培养和巩固;④活动开展紧紧结合区域特色。使志愿者了解地区环境,为地区志愿者活动打下基础,同时也引导志愿者深入社区,为将志愿者活动引入社区、融入社区

(5)激励

1、开展表彰活动。依靠和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发挥百颗星、民族团结表彰会、形象大使等表彰活动,以社区公众的认可和荣誉,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尤其是社区志愿活动。

2、拓展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内容。结合地区特色,拢合地区企业资源,为大学生和企业之间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切实为大学生解决实习难问题,是最有效、最人性

化的激励方式。

(6)评估

7.关于科技创新的思考和浦东的实践 篇七

◎浦东新区“以校为本”的历史发展轨迹

浦东新区在校本研修道路上的行走脚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培基地、校本培训、校本研修。

“十五”前期,自培基地将一部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给学校,然而不得不承认自培基地的培训内容存在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十五”后期,我区组织全区学校开展了校本培训,突出“以校为本”——以各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但很多学校找不准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开展校本培训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致校本培训出现了散漫、无效等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我区拓宽校本培训的概念,提出校本研修,将学校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即只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任何活动都是培训。我区提出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基于专题研究的校本研修、基于教师个人教学改进计划的校本研修、基于校际合作的校本研修等四种校本研修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延伸校本研修的内涵,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即在原有学校建制内,通过对学校功能的拓展,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养成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

◎以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难题破解的需求为出发点

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我区在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后,确定的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方向。

1.教师专业精神引领和专业幸福体验的缺失,需要进一步激发专业发展动机

教师专业精神的品质对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最为重要的内因。而每个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专业体验,如新手时期的紧张无助、“蜜月”时期的得心应手、“高原”时期的倦怠和再次突破时期的“自我实现”。相比之下,最后一种专业幸福体验层次最高,也最难实现。我区从政策设计出发,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正是为区域教师打造“以校为本”的优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本校、本专业的实践中就能得到专业精神引领,获得专业幸福体验。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强调区域分享、示范辐射的功能,可以为更多区域教师提供专业精神的引领,激发专业发展动机,使他们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2.教师多维专业支持和专业团队砥砺的缺失,需要打造教师身边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是国内首家区域性教育研发机构,一直尽己所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如教研系统的教研支持、科研系统的科研支持、培训系统的培训支持。但这些支持是单一维度的,不易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我区中小学都有教研组、备课组等,但真正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并不多见。我区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是从学习型组织的机制设计上寻找创新的可能,将区域层面、学校教研组层面的各类教师专业支持组织打通,实现多维、立体的架构,努力打造教师身边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3.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揭示和实践指导的缺失,需要加强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教师在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积累过程中,需要精准的临床型诊断技术来帮助其认知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符合其特定发展阶段需求的个性化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是这样一种具有临床型教学研究功能的机构,它的设立激发了浦东新区优质学校开展临床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上述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需要破解的教师教育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区于2006年初启动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引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人首先提出的概念,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探索更为有效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平台。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施要点

1.拓展概念内涵,确立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目标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汲取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但不拘泥于前人的研究,而是针对本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进行了如下的内涵拓展。

两大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我区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师、学校这两大发展主体,强调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四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应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真正成为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成为他们体验专业幸福的精神家园。

基于以上内涵定位,“十一五”期间,我区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通过制订《浦东新区“十一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合理确立“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目标。自2007以来,共有52所学校通过评审,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创建活动,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努力做到各类学校、各个学段、各个教育署都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继续推进教师继续教育重心的分层下移,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完成的研修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70%;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修能力,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与区域学科基地建设相整合,促进先进经验向区域课程的转化,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分享。

2.重视机制建设,明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权利与职责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以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五大机制建设为抓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享有的权利和职责。比如,建平中学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规范管理流程,用程序控制的办法把好师资入口,保证学校师资质量;上海市实验学校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立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框架,即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对教师评价、教师电子档案量化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五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建设。

3.加强研究,提升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品质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过程历时八年,在评审、监督、管理等方面总结的一套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区研制开发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方案》《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指标》等,为上海市开展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提供了先行的经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课题研究,其中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基地”的形式,开展“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区域与学校”研究,申报成为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此基础上,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同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见习教师规范培训的临床型指导研究,并申报重点课题《支持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型组织建设研究》。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突破与案例

1.五大机制创新,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浦东新区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的五大机制创新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风格。

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建立教研组层面的“学科发展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该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该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展,每年举办“四课展示”,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四课展示”环环相连,引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增强不同层次教师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2.以临床型诊断为抓手,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打造成教师的临床型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大的特点在于临床型,作为师范生、职初教师临床型教学的基地,既可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摇篮,也可在教师入职教育中发挥作用。

2011学年,在上海市教委推出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中,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临床型教学基地功能,所有见习教师除了完成集中培训外,50%的学时放到了基地学校。同时,针对《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统一规定的4大方面18个培训要点,我区认真地逐条消化、分解,使见习教师浸润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浓厚的成长氛围之中。此外,52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其他受聘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的校本研修学校,均组建了带教与诊断工作小组,开发了临床型诊断工具,将实践带教与专业诊断有机结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洋泾中学为例,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系统,它由软硬件系统两方面组成。硬件方面由数字化的课堂观评课系统和网络化的教学研讨、反思系统组成;软件保障包括现场教学视频切片技术标准、视频课例诊断技术标准,以及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系统的运行、维护等一系列规范。数字化的课堂观评课系统由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和听评课教室组成,两间教室之间隔着单向玻璃与隔音墙。教师在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中进行课堂教学,教室中配有多角度、多探头录摄装置,在录摄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实时反映。听评课教室是听课者现场听课的场所,由于与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之间隔着单向玻璃与隔音墙,听课教师可以及时展开交流,也降低了听课活动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干扰。

以洋泾中学为代表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在深入开展临床型教学诊断的技术研究,期待再花三年时间,开发出各学科适用的“临床诊断书”,届时,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型学校性质将更加明确和突出。

3.采用理念认同的方式,自主结对辐射经验,带动兄弟学校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中,我区高度重视其示范、辐射作用,其中与兄弟学校结对的过程强调理念认同、自主结对,确保辐射的作用和效果。

以南门幼儿园为例,这所地处城郊的示范性幼儿园联合10所幼儿园,成立了“CHW”幼儿园发展共同体,以合作、互助、共赢为宗旨,通过教研联合体、城郊结对、委托管理等形式开展交流。根据发展主旨,共同体内各园商议并通过了发展共同体章程。对于共同体内发展相对薄弱的幼儿园,共同以“调研式”诊断为主,组织各园骨干教师成立专业指导小组,以观摩保教实景为重点,深入各园,帮助其寻找发展中的问题。

4.重视临床型导师标准的开发与队伍培育,为临床学校建设保驾护航

8.语文创新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篇八

一.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目标的公开化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教学效益的最终体现。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路标,为教学指明了方向。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会为其积极主动构建新知创造条件,点燃创新意识的火花。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获取创新成果。

目标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展示目标,有利于学生激活思维,引发创新意识;达标训练,有利于学生启动感官,激发创新思维;目标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矫正,发展创新能力;测试目标,有利于学生自我对照,检验创新成果。目标应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可千篇一律。

(二)教学过程的参与化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育人为本,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展示创新能力。教《核舟记》时,先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只做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学生课文的理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素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三)教学内容的迁移化

“单篇式”的讲析,或采用“单元组合式”的“讲”、“练”、“议”结合,或就课文讲课文的教法都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反三”能力。因此,强化迁移训练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在古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古今词义变化时,应启发学生寻找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双音节的古代汉语一般由两个语素双重意思演变成一般是一个语素只有一个意思的现代汉语,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去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就容易得多。如“妻子”,古代汉语是“妻子”和“儿女”双层意思;现代汉语只表示“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配偶”一层意思。通过知识对比,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探求它们的共同特点、共同原理、共同规律,然后运用这些特点、原理、规律指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达到“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转型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他教型”,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由“他教型”向“自学型”转变,就要以学生为载体,诱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评论,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就作文教学而言,可做以下训练:

1、自办小报。围绕一个主题,或选取一个侧面来办。如“校园剪影”、“假日见闻”、“生活感悟”等等。学生自己组稿,自己绘画,自己设计,既当“记者”,又当“编辑”。从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自命文题。结合年级写作目标,随兴所至,自己命题,自己修改,自写评语,激发主动创作的兴趣。

3、变换角度。有这样一道作文训练题:看名画写出一篇评论。要求变换评价角度,不准少于三点。由此定格,便可有针对性地展开评论。或评画的意蕴、主题;或评画的结构布局;或评画的色彩、线条处理;或评画的人物特征。这样,不仅突破固有的、僵化的写作模式,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能锻炼其写作多种文体的能力。

4、自辟蹊径。教者可根据写作要求,巧石兴波,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异想天开”,当堂进行立意构思训练,并且做交流、评比,发现典型,大力提倡,以激励创新精神。

5、自写书评。学期伊始,可向学生推荐二、三本文艺作品(以适合中学生阅读为宜),要求学生择其一本,在一、二周内通读一遍,并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或书评,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当读者,又当“批评者”,从中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教授《安塞腰鼓》时,新课伊始,我即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雄浑伟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腰鼓特有的阳刚之美,不仅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是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解除应试教育的羁绊

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是素质教育的羁绊。所谓“填鸭式”的标准答案,像金科玉律,说一不二;所谓道道“门坎线”,似无形围墙,又将众多学子拒于校门之外。上级对学校的评价是“只要应试好,其它没什么大不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一张卷子,一张表格,一个名次”。而学生则是整天“读死书”、“死读书”,竭尽全力,争上“独木桥”。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个性也难以张扬,正逐渐失去创新意识和能力。今天素质教育如果仅仅写在文件上,说在口头上,那么,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我们民族的希望就有被淹没的危险。所以,推进以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必须坚决果断地解除应试教育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革除弊端,“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学有创新”,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如果教师依然墨守应试教育的阵地,亦步亦趋,抢占时间,沉迷题海,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教师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成果,做到观念更新,方法创新,内容见新,教学手段出新,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点燃学生创新的智慧“火花”,因势利导地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有研究结果显示,创新精神较强的教师比创新精神较差的教师能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更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因而培养出的学生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较强。

(三)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只片面强调传授和培养适应考试、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文化渗透性和社会实践性,这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创造性的意识、创造性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智慧是不利的。因此,只有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观,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转变观念,突破固有,有所创新,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将学生教育的“小学校”与学生未来生活的社会“大学校”结合起来;将学生语文学习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学生在校学习的“小课本”与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大课本”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小学校”学知识,是为以后在“大学校”再学习奠定基础;在“小课堂”打基础是为步入“大课堂”提供技能;学习“小课本”是为了未来能读懂社会“大课堂”在做准备。这就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外延和内涵。为此,作为教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上,在活动开展、测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应通盘考虑,处理得当。一切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弘扬个性为归宿。这也是实施大语文战略的目的所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略的做法和思考,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上一篇:高等数学大一复习下一篇:高中生演讲稿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