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财务服务

2024-07-13

共享财务服务(共8篇)

1.共享财务服务 篇一

江 苏 海 洋 大 学 商 学 院

2021 至 2022 学年第 一 学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 财务共享服务

专业: 会计 班级: 会计181

姓名: 张劲琦 学号: 2018121993

商学院现代管理实验室

实验报告说明

一、实验要求:

1.实验前应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学生实验守则》中的各项规定。

2.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

3.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做好预习。

4.实验课上要认真听讲,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和指导。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仪器设备;实验中遇到异常情况或仪器设备的损坏,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如属人为因素造成损坏的,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结束后,按要求及时切断电源,整理好仪器设备及桌椅,带走所有废弃物,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

7.上机实验时,学生不得私自夹带软盘,如需用盘必须得到指导老师的批准,否则予以没收。

二、实验报告填写要求:

1.封面要填写清楚。

2.编写实验报告时要求有实验项目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步骤、结果。

3.实验报告要有实验指导老师批改、签字,并给予成绩。

4.填写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楚、工整。

实验项目序号:1 实验名称:实验一、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成绩:

[实验目的]

1.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战略定位分析,理解掌握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能定位和服务范围。

2.分析案例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目标。

3.学习掌握案例公司整体组织结构,以及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困难。

4.掌握财务共享建设与规划协调会议的主要内容。

5.利用AHP法和专家意见法进行财务共享中心选址决策。

[实验内容]

1.登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平台中的集团财务共享动态运营虚拟仿真实验。http:///details/v5?id=3389&isView=true

2.了解集团公司组织架构。

3.了解公司财务面临的问题。

4.了解财务共享建设与规划协调会议的主要内容。

5. 根据备选地——北京、济南、杭州、济宁四地的人力资源、营运成本、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相关指标,收集相关指标的数据,利用专家意见法进行打分。

6.利用AHP方法计算选址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选址决策。

[实验报告]

1.案例公司的财务组织架构

2.公司财务所面临的问题

3.财务共享建设与规划协调会议的主要内容

4.AHP法和专家意见法进行财务共享中心选址决策(Excel中进行计算,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在报告中)

A集团公司是国内杰出的大型企业管理信息化方案综合服务提供商,有近20年集团管理信息化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成为高端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客户业务的持续拓展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A集团区域机构遍布香港、深圳、北京、杭州、成都、杭州、日本大阪等多个区域。现A集团行政管理总部设在北京,济南是集团重要的软件研发中心,杭州是集团主要的营销中心,济宁是A集团服务的重要客户之一。目前,A集团总部下设项目规划、法务部、财务部、业务部等多个部门,其中财务部设置资金管理、财务报表、会计核算、税务管理等多个科室;A集团各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财务部内设财务主管、会计及出纳等岗位。

但是庞大的组织下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管控难度大:A集团的核算单位较多,地域跨度大,集团公司难以及时掌控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无法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各类风险实施及时的控制,导致管理风险较高。

2.员工费用报销时间长:员工为报账需多次找领导签字,并可能因为缺失一定的材料、手续而导致财务报账过程被多次退单,占用员工大量有效工作时间。

3.单据审批占用领导大量时间:领导的工作安排常常被审批签字而打乱,异地审批更是繁琐,效率低下。

4.资金集中度不高:各分支机构开立独立银行账号,不易于资金集中管理,财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出错率高,资金支付和银行对账处理不及时。总部只能通过邮寄银行对账单、定期检查、事后审计等方式进行远程监督,无法有效规避资金管理风险。

5.内部控制滞后:一般月底对各类会计报表进行汇总,但无法实现对各地分支机构经济业务的实时监控和集中管理,信息滞后很难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

6.财务人员效率低:大量的财务资源被花费在事务性的工作上,无法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实现针对重复性工作自动化的处理,整体业务处理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A集团总部决定筹建财务共享报务中心,让我们通过集团会议来了解A集团FSSC筹建战略规划。

集团公司财务部下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者在集团公司下面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构建和运营层面上,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构成上,了解集团A背景,FSSC建设必要性和建设规划.确定FSSC选址,确定FSSC选址

2、在运营上我们争取做到:

(1)在第一年.FSSC运营要素设置、费用报销流程模拟、FSSC运营价值计算与总结。(服务5家子公司)

(2)在第二年FSSC运营要素设置(岗位增多、业务量增大).销售流程模拟、FSSC运营价值计算与总结。(服务10家子公司)

(3)在第三年FSSC运营要素设置(机器人参与)机器人参与的流程模拟、FSSC运营价值计算与总结。(服务20家子公司,并实现数据分析功能)

(4)在第四年运营FSSC运营要素设置(智能机器人与分析)、财务大数据分析模拟、FSSC运营价值计算与总结。(服务30家子公司,实现智能财务共享)

通过四年的运营我们希望实现通过原有系统包括(ERP、OA、资金系统、预算系统、合同系统、会计系统等),通过设置共享配置(业务集成接口、工作流管理、管控标准、预算标准、核算规则),建立报账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业务申请、业务审核、影像上传),此外通过财务共享平台,进行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一起共享运营管理,实现任务调度、质量管理、绩效考核、电子档案以及其他功能。如下

选址在FSSC方案设计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伴随FSSC运营的深入和成熟,选址对人力、技术、产业环境等方面的考量越来越全面。A集团确定建立一个财务共享中心,请结合A集团现状,从人力资源、营运成本、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对北京、杭州、济南、济宁进行评价,选择适合A集团长远发展的财务共享中心城市。

要进行以下步骤:

1、确定四个城市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权权重。(选用层次分析法)

我们来看一下层次分析法,分为重要性说明、判断矩阵示例、准则判断权重确定。

如图:

2、给出四个城市维度得分。

人力资源: 分数越高,表明该城市总体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越好,满分10分;

营运成本: 分数越高,表明该城市租赁、人员等成本越低,满分10分;

营运环境:分数越高,表明该城市总体经营环境越好,满分10分;

基础设施:分数越高,表明该城市的基础设施越好,满分10分。

通常人力资源我们考虑专业技能、教育水平、可获得性、人才流动性。

运营成本我们考虑人力成本、办公场所租赁、网络成本。

经济环境考虑发展前景、集团总部的交通、政策优惠。

基础设施考虑房地产价格、自然环境、网络通讯质量。

通过一系列比较得出杭州适合建设共享中心。

实验时间: 2021年10 月12日 指导老师签名:

2.共享财务服务 篇二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 主要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通过政策调控和法规体系以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的共建、开放及共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使有限的资源在科研活动和社会领域得到更加广泛和充分的应用, 发挥更大的价值。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包括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与实物共享, 共享过程中两者是相辅相成, 统一的整体。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是指资源的保藏机构为达到资源的共享,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满足用户对资源信息与实物的获取和利用的需求所开展的全部服务活动。

共享与服务出发点不同, 前者是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出发, 而后者则关注于用户对资源的需求;两种活动的主体都是自然科技资源的保藏机构, 最终目的是相通的, 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自然科技资源, 加快社会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自然科技资源服务是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和手段, 而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则是其服务的目标。本文所讨论的自然科技资源的服务是指以共享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和实物服务。

1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用户类型及服务特点分析

1.1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用户类型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所面向的用户范围较为广阔, 包括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科研型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科研管理机构和普通社会公众等。由于这些用户各自工作性质不同, 导致其对自然科技资源的兴趣点不同, 因此在自然科技资源的具体利用上有其各自的需求特点。根据用户自身的特点及其对资源的利用特征, 可以分为四类用户群体:社会公众、科研人员、科研管理机构以及企业用户。

社会公众作为科学普及的对象, 他们对自然科技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体现为通过观看、讲解, 甚至是触摸等方式了解和学习各种自然科技资源的科学含义及其实际状态[2]。这类用户群体对自然科技资源服务的需求特点是, 服务需求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 服务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以及服务过程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科研人员及其群体主要是指高校、科研机构等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个人或团体。科研工作者是自然科技资源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 这些用户大多具备高学历, 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科研教学、技术研发以及各种科研创新工作。这类用户对自然科技资源服务的需求特点是, 服务需求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服务内容的专业性以及服务质量的高标准[3]。

科研管理组织是指政府部门、科研管理和评价机构, 以及科研资助机构等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这类用户主要从事科研活动的管理工作, 自然科技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也属于他们的职权范围。他们对于自然科技资源的需求明显不同于前两类用户, 社会公众和科研人员主要是以直接利用自然科技资源特征信息和实物为主, 而科研管理组织则更多是收集和整理自然科技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等。其特点是服务需求的稳定性, 服务内容的可靠性和针对性, 以及对信息服务有更多管理角度的需求。

企业用户是指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或高科技企业, 或是以自然科技资源为依托发展的科技型企业。此类用户的最大特点是其要利用科学技术或者资源本身实现其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是与前三类用户最大的差异。其需求特点是服务需求具有多目的性, 强调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 服务内容具有行业广泛性[4]。

1.2 不同用户的服务特点比较研究

依据上文所提到的四类用户在需求方面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所提供的具体服务方式也有所不同, 下面对面向四类用户所提供的服务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1) 面向社会公众用户, 以科普为目的的纯公益性共享服务:科普用户对科技资源的服务需求主要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增长知识等方面, 最后总归于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与满足。因此自然科技资源的科普服务主要是为公众提供资源实物的展示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教育, 是一种纯公益性的服务。科普类用户基本上都是直接与自然科技资源的保藏单位发生联系, 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在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自然科技知识。具体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包括公众进入资源保藏机构或者博物馆参观、学习,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获得相关资料和知识等。

(2) 面向科研人员, 以支撑科研为目的的公益性共享服务:科研人员对自然科技资源服务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实现其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的研究目标, 其科研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国家的自然科技资源建设和共享也是为了支撑科研人员的工作而开展的, 因此服务也是公益性的。这类用户对自然科技资源的需求量极大, 覆盖范围广, 不拘泥于服务的具体形式, 单个机构所提供的资源共享服务或多个机构经过整合所提供的复合型服务, 都是他们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所需要的服务主要是查询相关资源信息和直接获取实物资源, 如自然科技资源相关信息的搜索、查询, 以及咨询服务或合作研究等。

(3) 面向科研管理, 以决策支持为目的的纯公益性共享服务:科研管理组织主要是行使对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的管理监督职能, 因此科研管理组织主要是需要收集自然科技资源的相关数据, 用以统计分析, 从而掌握资源建设、保藏、分布等现状, 以用于对资源的宏观管理, 为科技政策制定, 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的管理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支持。这类用户对于资源的专业的属性关注不大, 更多关注于这些资源的附加信息, 如资源的状态、数量、分布等。他们需要的服务大多以查询或直接索取方式为主。

(4) 面向科技型企业, 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推广为目的的非公益性共享服务:企业用户对自然科技资源的需求多是为满足企业创新或者产品开发, 因而常常带有极强的商业目的。企业用户所接受的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大部分是非公益性的, 企业用户会根据自身的需求直接与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取得联系。具体的服务方式包括, 查询自然科技资源的相关信息, 与自然科技资源相关的咨询服务, 购买或者是租借相关的自然科技资源, 与相关服务机构建立合作研究关系或是直接进行自然科技资源的交换。

作为自然科技资源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自然科技资源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分析比较服务对象的需求, 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 根据各类用户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各具特点的服务模式, 是开展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前所需完成的基础性工作。服务用户的需求和特点分析帮助机构明确了服务方向, 也提供了制定具体服务方式的依据。

2 自然科技资源实物共享服务的特点研究

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共享服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实物共享服务方式的多样性, 服务部门的分散性, 服务流程的专业性, 服务评价的滞后性。以下针对每类用户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2.1 实物共享服务方式的多样性

自然科技资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实物共享服务方式的多样性,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具体服务方式:

按照实施共享的营利性目的和非赢利目的区分, 将共享方式分为公益性共享和非公益性共享[5]。公益性实物共享服务是指以促进自然科技资源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为目的的, 面向社会各种群体提供无偿或是只收取资源再加工费用或者服务费用, 但不收取资源的生产成本费用的服务;非公益性实物共享服务则是指以宣传、扩大科技成果影响或寻找科研合作为目的的, 面向社会成员, 尤其是企业用户提供有偿的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共享服务。目前国内外均以公益性的实物共享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 在部分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服务中逐渐引入商业模式, 例如在微生物菌种和动物实验材料领域已经有较为成功的商业运作方式。

按照服务提供主体的不同, 可以分为个体实物共享服务和联盟实物共享服务。个体模式是指由一个独立的组织或个人提供相应服务的方式;联盟模式则是一种集群式的服务模式, 由多个独立组织或个人整合资源后提供服务的方式。较之前者, 后者有其独特的优势, 比如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多的渠道, 可以提供集成化的服务, 等等。目前国内外自然科技资源保藏单位采用这种方式整合资源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必须分散管理或者异地保存的实物资源。

按照服务的具体服务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转让服务、租用服务、交易服务、租赁服务、交换服务、合作服务等。这些都是用户可以接受的最基本的服务方式, 其中既有无偿的服务, 也存在有偿服务的模式, 还有一部分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 具体的费用视其用户的需求和目的而定。

2.2 实物共享服务部门的分散性

由于大部分自然科技资源的保藏必须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条件, 从而导致实物共享服务所涉及的部门具有分散性。这一分散性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 自然科技资源的保藏机构是分散的, 决定了实物共享服务部门也相应是分散的。大部分自然科技资源分散保藏于不同地区的各个科研院所或在企业、个人手中。这种因保藏分散而产生的服务分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科技资源实物共享服务的效率。因此, 世界各国都开始采用统一的管理体系来整合分散的自然科技资源, 并制定统一标准向外提供实物共享服务。例如日本以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为核心, 15个地区基因库及43个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支撑的全国农业生物资源协作网络, 可以通过该网络直接提出申请, 填好相关表格后, 按照要求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之后, 用户就可以获取这些农作物种质的实物资源, 而不用向具体的资源的保藏机构提出申请[6]。

其二, 在提供服务的自然资源保藏机构内部, 提供自然资源实物共享服务的相关部门也是分散的。以微生物菌种的实物共享服务提供为例, 所涉及到的部门包括直接接收服务申请的对外联络部门, 保存、复制菌种的部门, 检测菌种质量的研究部门, 以及可以提供相应的专业物流配送的部门, 只有这样, 微生物菌种才有可能安全送达给用户。由此可见, 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服务必须在保藏机构内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下完成, 机构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统一管理体系, 这样才能够实现服务的高效快捷。

2.3 实物共享服务流程的专业性

实物共享服务流程主要包括资源订购、制作、运输、跟踪服务等流程, 这些流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为自然科技资源的获取和保藏需要有专业技术, 而专业技术体现了自然科技资源的科学研究价值。每种自然科技资源都有其特定的技术标准及服务规范, 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的知识都非常复杂。

例如, 植物种质、动物种质和微生物菌种资源等在提供实物共享服务过程中, 通常要对提供的种质或菌种进行相关复制、鉴定等, 这些过程都需要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且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人类遗传资源的实物共享服务则不仅需要技术支持, 还要符合社会法律和伦理要求;生物标本和岩矿化石标本的实物服务依赖于标本制作技术和相关标准;实验材料资源的服务建立于对各种实验材料的专业知识上, 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7]。

2.4 实物共享服务评价的滞后性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共享服务需要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考核, 而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共享服务在服务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务评价的程序滞后, 服务评价是整个服务过程的最后环节, 之前还有收集、鉴定、再生产、运输等多个环节, 用户一般是在经历过所有服务过程之后才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评价。二是服务评价的时间滞后, 虽然不同自然科技资源实物共享过程历时不尽相同, 但一般需要的时间都较长, 尤其是需要异地传送服务, 由此直接导致了服务评价反馈存在时间上的滞后。

造成服务评价滞后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 实物共享服务机构自身缺乏评价意识, 更加关注如何确保所提供的资源能够达到用户手中, 在资源建设和服务过程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在服务评价方面却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其二, 大部分的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都没有制定相应的服务反馈和评价机制, 服务部门不能及时收集到相应的反馈;其三, 在现有实物共享服务中, 用户和服务机构的交流都只限于服务过程, 用户一旦获得所需资源后, 就不再与服务机构进行联系;因此, 如果想要从用户那里获得更多的服务评价信息, 还需要资源的保藏机构建立起长效的用户沟通机制。

3 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特点研究

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信息共享内容的专业性, 信息共享过程的互动性, 信息共享评价的实时性和针对性。

3.1 信息共享内容的专业性

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内容同实物共享一样, 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自然科技资源实物信息的共享, 与资源相关的数据和文献共享, 以及咨询服务。这三种服务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组织方式上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需要各类自然科技资源一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

自然科技资源实物信息的共享主要是指为用户提供自然科技资源实物的信息检索和浏览服务。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建设包括信息采集、整理和数字化, 这些信息所包含的特征项直接反映了自然科技资源的科学价值, 因此信息特征项的设计及信息的收集都必须要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标准执行;资源相关的数据和文献共享则是指对自然科技资源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文献知识的共享, 这些数据和文献直接记录了该资源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等, 同样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 以便可以使用户更高效的获取;咨询服务主要是指服务机构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专业性咨询、鉴定检测等服务。如标准物质, 既可以提供产品定制, 也可以提供咨询报告和仪器的检定校准等服务。

3.2 信息共享服务过程的实时互动性

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的过程具有实时互动性, 指用户与服务机构在自然科技资源信息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随时沟通与交流, 通过实时交流可以加速服务进程, 完善服务过程, 增进用户与服务机构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信息共享过程的实时互动使用户和服务机构在资源共享服务过程中, 不再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某项服务的一次性活动, 而是服务双方在实时交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多次往复的优化过程。

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双方以信息平台为纽带, 彼此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实时互动性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信息共享依托网络技术, 营造出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环境, 用户可以随时获取相关的服务信息, 增加了用户在获取服务方面的主动权, 同时也为服务机构打开了一个实时对外服务的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 资源保藏机构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定制服务信息和推送服务。同时网络技术可以使信息共享覆盖更大的范围, 甚至跨地区开展。服务机构可以增强与不同地区用户之间的互动, 减少异地服务成本。实现不同地区的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 是实现跨地区实物资源共享服务, 进而提供联盟式服务的基础和关键。

3.3 信息共享评价的实时性和针对性

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评价与实物共享服务的评价相比, 具有评价实时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信息共享评价实时性, 主要是指实时快速地对自然科技资源的信息共享过程进行评价。信息共享评价的实时性源于信息发布的实时性, 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将服务评价机制嵌入到服务过程的各个阶段, 在用户每完成的一个阶段就可以立即对该阶段服务提出反馈意见, 最终形成对整个服务的详细完整的评价。同时, 信息共享评价的实时性可以帮助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不断地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

信息共享评价针对性则主要是指用户的服务评价可以针对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专项评价, 是服务评价细化的体现。在实物共享服务评价时, 受到客观条件所限, 通常不太可能将服务的评价细化到服务中的各项环节, 大部分是针对某项服务整体的评价。信息共享评价则可以在服务执行过程中, 针对服务的不同阶段有的放矢地收集用户评价。

提高信息共享评价的实时性与针对性, 使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能够更加直接地找到服务中的薄弱环节, 加以改进或排除。因此, 信息共享服务评价比实物共享服务评价更加灵活方便。

4 结语

与其他领域的服务一样, 自然科技资源的共享服务同样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展开的。自然科技资源的用户具有范围广、数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 自然科技资源保藏机构和服务机构必须要首先细化他们的类别, 分析各类用户的特点, 这样才能给用户提供真正有效的服务。本文中分析了自然科技资源实物共享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各自的特点, 这两种服务之间同时还存在着很强的互动关系, 实物服务是信息共享服务的依托, 信息共享服务作为新兴的服务方式, 又为实物共享服务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有关两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关系还有待深入探讨, 也是今后在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首先根据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用户的不同身份、工作内容和目的对其进行分类, 并研究了每类用户的服务需求特点;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自然科技资源实物共享服务和信息共享服务特点, 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实物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尚义.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博士毕业论文, 2005.

[2]兰国英.从观众的需求浅析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的提升[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05) .

[3]吕俊生, 贺小兰.科技用户信息需求及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2 (6) .

[4]黄艳芬.近年来我国信息用户需求研究综述[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 (1) .

[5]王喆, 卢兵友.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共享机制探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90.

[6]王喆, 卢兵友.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共享机制探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90.

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探讨 篇三

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有效优化财务资源,规范财务核算,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转型,支持财务标准化及财务管控的快速实现。要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大集中、网络版的信息系统平台,系统管理成本也势必增加;而且需要建设多个分中心,分中心选址一般不在服务企业所在城市,原始单据邮寄影印费用和差旅费用也由此急速增加;财务核算人员不再直接接触服务企业所在地税务局,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极大的降低,可能产生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能仅“共享”而不“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人员成为财务“操作工”,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

2、如何解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投资和信息系统管理成本的办法

首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分设计阶段,试点阶段,推广阶段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先整体规划设计,围绕建设目标设计蓝图;再找代表性企业进行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进行完善;最后全面推广,在单轨运行后加强系统管控。其次,先上核心系统,即财务核算系统,再延伸到资金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HR人力管理等分支系统。再次,统一开发,集中管理,业务外包,减少企业信息部门的人员和人工成本,降低硬件配置和维护成本。

2.2、控制原始单据邮寄影印费用和差旅费用的办法

首先,集团公司统一委托关联的速递公司或者合约单位承办邮寄业务,以量压价,降低单价。其次,根据财政部2013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采取原始凭证转换成PDF上传账务系统嵌在会计凭证里以及虚拟打印转换成PDF文件进行保存的方式,实现会计凭证、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辅助性会计资料等 “无纸化”,会计档案“电子化”,同时建立会计资料索引体系,减少影印费用和查阅会计资料的差旅费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和政府监管机构检查可以“本地化”,进一步减少审计检查的差旅费用。

2.3、控制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的办法

2.3.1、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整理涉税要求,纳入服务合同

由企业整理涉税事项相关资料及要求,包括日常税务事项和当前税收优惠政策业务,相关的会计资料和专业资料,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以及专业部门收集相关资料时对涉税事项要严格把关;另一方面,企业与共享服务中心签订的服务合同附件中列明需要配合的事项,如税票扫描认证时间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等。

2.3.2、税务管理人员紧跟国家和地方税费政策,拓展税务筹划

税务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税费政策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对于国家颁布新的税费政策时,由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人员咨询国家税务总局后,进行解读并制定筹划方案,下发企业执行。对于地方颁布新的税费政策时,或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执行标准,由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咨询当地税务部门后制定筹划方案,并跟踪落实。新的税务筹划方案如有需要共享服务中心协助事项,及时签订服务合同的补充协议。

2.4、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既“共享”又“服务”的办法

“共享”程度主要取决于信息系统所配置的权限以及会计资料的电子化程度。为了防止财务信息被篡改,与核算相关的用户权限创建由服务中心负责,企业可以配置工作相关的查询权限,配置权限的原则和申请权限的审批流程在服务合同附件中明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对于网络版大集中的财务信息系统实现“共享”没有问题,原始凭证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如果不能上传嵌入系统,也可以建立财务影像临时归档系统(按照现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一年之后再归档)。

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除了财务核算人员的个人素养外,主要管理手段还是考核奖惩机制,可以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作为服务合同的附件之一。比如以服务合同金额的20%为限,如果因为“服务”的质量差和效率低造成企业受损,相应扣减服务费;反之,如果因为“服务”的质量好和效率高让企业受益,相应嘉奖服务费。

2.5、加快财务核算人员轮岗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转型

2.5.1、集团公司建立服务中心核算人员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互相流动的培养机制

集团公司应打破企业化的用人机制,建立集团财务人员信息库,加快年青核算人员的轮岗,每年对所有财务人员进行业绩考评,将服务中心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优秀核算人员安排到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将企业落后的财务管理人员安排到服务中心从事核算工作,从而鞭策落后,提高工作积极性,锻炼培养年青骨干,提高财务人员转型能力。

2.5.2、打破专业局限,掌握经济走势,发挥财务管理创造价值

财务管理人员从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后,首先,应抛弃传统财务理念,树立起价值理念,只要影响企业价值的行为就需纳入财务监管,也就是财务部必须成为其他部门的龙头,除工会外,所有的企业经济事项都要以价值增值作为导向,财务管理必须介入事前行为中。然后,财务管理人员要把眼睛放大看远,要站在全球的角度预测经济的走势,什么行业将会兴起,什么产业将会过剩,什么资源将被替代,还有国家局势将会如何,国家政策又会如何调整,等等,都与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牵头组织制定战略方案,建立投资、筹资、经营“三位一体”的价值创造性战略体系。

4.如何评价财务共享中心 篇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

产生背景: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日益发展,其分支机构延伸到了世界各地。为有效控制集团的现金流,统一部署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实现对对分支机构的高效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运而生。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称FSSC,是指企业内部设立的一个部门,其主要职能是为企业集团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提供基于流程和数据的财务服务。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能够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可以保证会议记录和报告的规范性、统一性。具体来说,共享服务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及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共享服务。它通过将企业各业务单位分散式进行的某些重复性业务整合到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s Center,SSC)进行处理,促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共享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财务、资金管理、采购、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物流、税务等。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有金融企业、服务企业、连锁企业等。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

一、运作成本降低

这可进行量化计算与比较,如分析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等。这方面的效益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目和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如果“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通常成本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原因是:通常选择的新地点,当地的薪资水平会较低;通过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能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形成不断进取的文化。

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

比如,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公司较易提供相关培训,培训费用也大为节省,招聘资深专业人员也变得可以承受“;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此外“,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也使得IT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和更新变得更迅速、更易用、更省钱。

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管理人员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从而使更多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能够为公司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和高层领导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财务决策支持,促进核心业务发展。

“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有些公司开始利用“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为独立的子公司)向其它公司提供有偿服务。例如,壳牌石油(Shell)建立的“壳牌石油国际服务公司”(Shell ServicesInternational)每年约8~9%的收入来自向外界提供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缺点:

一、财务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财务人员不再与公司的销售人员直接接触,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往往无法确切表达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各项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师也无法将销售业绩的感性情况表达出来;

二、急速增加的差旅费。一般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往往面临高额的差旅费,而最初创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美国及欧洲公司拥有大量廉价航空公司,一二百美元的航空机票相对于数千美元的人工成本来说是非常便宜的,所以往往选择财务共享中心模式;

三、臃肿的总部机关造成机关作风。设置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往往仅仅“共享”而不“服务”。例如将各分支机构原本的财务人员编制抽调为总部机关的编制,而不是相应的增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编制。同时,由于大量人员集中在机关,造成服务意识淡漠,机关作风严重;

四、人工成本不降反升。一方面中国存在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极大的事实。而一般大中型企业总部均设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设在这些城市。这些发达城市人工成本极高,员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达到降低50%人员的目标却因为这些区域人工成本200%于西部城市反而增加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人工成本相对于其他成本来说仍然很低,财务共享中心的一台普通影印机往往够原财务人员一年的薪水;

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本的极大提高。为了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需要,必须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这些花费都非常巨大,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的企业;

六、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一方面财务人员不再直接接触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所在地税务局,对税务风险的敏感性极大的降低。同时,为了满足税务人员的约谈、询问、审计等工作而疲于奔命。另一方面由于税务人员与公司财务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申请的困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企业失去大量税收优惠机会成本。

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有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是否沦为弱势群体取决于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在一些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为与原财务部同一级别机构,则不会沦为弱势群体;而在另一部分企业被定位为原财务部下属机构,则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离职率较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是求职者的“离职陷阱”,应聘者进入该中心即意味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离职。

总结:

5.医疗信息共享 服务便民为先 篇五

近年来,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医院与广大群众存在严重的医疗信息不对称,且大医院基本上为独立运作,医疗信息分散,难以互通,求医群众和医护人员均无法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多家大医院的医疗信息动态和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任何一家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终究有限,面对人满为患、一“诊”难求这一现实,同样显得忙不暇接、力不从心。一个病患者在求诊一家医院时,往往只能得到“仅此一家医院” 的医疗服务,而无法以同样的价钱享受到其他大医院的服务。

群众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产品有更多的需求,对医疗质量与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希望有更高的确诊率、更高的治愈率、更少的平均治疗时间、更少的平均医疗费用等。他们也要求医院能提供更友善的服务、更便捷的就诊、更准确透明和实时的信息。

中山大学的需求:

中山大学有着强大的医疗资源,拥有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系统。现有8家附属医院,其中5家综合医院和3家专科医院。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之间存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同、信息系统种类各异、医疗信息分散独立等情况,造成包括就诊卡、病人标识、文件与报告形式、数据编码、数据描述、数据格式等在内的信息不统一。病患者在一家附属医院看病,难以通过网络系统方便、快捷地享受到来自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团队的综合、优质服务。

早在2006年,中山大学就提出了“走进一家医院,八家医院为您服务”的服务理念,尝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病患者“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服务”。而实现这一服务理念,必先实现附属医院团队的医疗信息共享,筑建强大的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这次的医疗信息共享工程也是国内首次 IBM: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工程合作伙伴

中山大学选择 IBM 作为本次医疗信息共享工程项目的合作伙伴。IBM全球业务咨询部凭借其在国内外卫生医疗领域丰富的经验,强大的 IT 技术实力、深厚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完善的实施方法,为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工程项目提供咨询与实施服务。

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工程以一个为期9个月的“启动项目”开始,“启动项目”主要围绕规划咨询、技术平台和应用开发三方面展开。在规划咨询方面,将对医疗信息共享工程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分析、规划工作,依据 IBM 公司的信息战略规划方法论、企业架构(EA)方法论和医疗行业实施方法论(Healthlink)、以及与这些方法论相应的知识库,来完成规划咨询工作。在技术平台方面,IBM将开展医疗信息共享工程数据中心和技术平台建设工作,采用目前业内提倡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为指导思想,借助 WebSphere、DB2 产品,在 IT 系统平台上建立跨医院、跨社区的医疗服务资源管理机制,在技术上实现了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跨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在应用开发方面,根

据“规划咨询”深入调研和规划的成果,选取普遍认同、业务成熟、需求较明显的应用先行开发。

IBM 不仅理解全球范围内医疗信息共享工程的发展趋势,同时理解中国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IBM 具备国际同类项目的建设经验,也能理解本项目在中国医疗界的创新意义,可以将国际经验与国内需求有机结合。IBM 还具备战略规划的方法与能力,蓝图规划与设计的能力。在 IT 技术方面,IBM 可以娴熟的把握强大技术实力,从技术架构到设计开发;并具备严格的项目管理方法和能力,具备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等等。从专业人才角度,IBM在医疗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和战略咨询师、架构师、行业咨询师。

今天,IBM 已经不再停留在一家制造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生产商,而是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组织之一,不但同时兼备战略规划的方法与能力以及强大的IT技术实力,更具备严格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能力、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等等,可以为不同的企业提供完善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以及从咨询、软硬件产品到实施的全方位服务要求。

项目意义:

通过中山大学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使患者可以在中山大学任何一家附属医院享受到中山大学七家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可以建立系统内的个人病历档案,病人在一家医院做过的检查检验结果到另外一家医院不需要重新做,也将不再需要随身携带病历本、检查检验报告、X光片等资料,实现方便的转诊转检,进而还可以享受中山大学为病人提供的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如健康跟踪、预防保健、以及支付方面的服务。

6.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总结 篇六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20xx年12月9日,在xx财经职员苗老师的带队组织我们去xx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参观学习。此次一行虽一日时间,节奏安排的非常紧凑,但受益颇深。

我们到达xx集团后,对xx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了参观,主要针对xx集团财务共享部门的班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学习。此次参观自己教育工作上的.不足,解放了思想,提升了境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企业集中管理模式,它也是财务管理中的最新应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有效的运作模式来解决大型公司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何效率低下的弊端。财务共享中心提高了集团总部的管控能力和集团上市报告的效率,共享中心将所有财务职能归集在同一个职能部门并由一个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管理,所有流程由风险管控部门实时监控,流程改善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情况作出合理有效调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数据更加真实完整。

xx集团财务部门也充分发挥出了财务共享的效能,通过减少人员以及减少管理层次达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业务流程,废除了冗余的步骤和流程,更容易跨地域、跨部门的整合,企业将各种财务流程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平台包括财务的应付、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实行统一集中处理,在提高效率、加强内控、信息共享以及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7.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篇七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述

在上世纪80年代, 美国福特公司率先建立起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90年代, 财务共享服务的理念引起广泛的关注, 并在企业内部开始深入的实践。进入21世纪, 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都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有效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推广并得到众多企业的认可。

在我国,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虽然与西方国家相比引入较晚, 但是却得到国家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2013年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 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文件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务转型指明了道路, 就是有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前, 中国已有超过70%的企业集团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 投入运行的服务中心超过了450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财务共享服务是指将企业分散于各业务单位, 重复性高, 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 并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核算处理, 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2.财务共享服务的框架

财务共享服务的框架是指在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各阶段所包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各关键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组合。财务共享服务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战略定位、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员、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和风险与变革管理。具体框架内容见下图所示:

财务共享服务的战略定位是整个框架的主干部分, 居于统领地位, 从战略层面决定了整个共享服务的发展方向, 指导框架中其他模块的实施, 始终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员、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模块是财务共享服务框架的四个组成部分, 支撑起了整个框架的实体, 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奠定基础;而变革与风险管理贯穿于共享服务的整个阶段, 起到降低变革产生的风险、对危机进行实时管理的作用。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析--以中国铁建集团为例

1.中国铁建公司简介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由国资委管理, 于2007年11月5日在北京成立。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公路工程承包商和最大的铁路建设集团之一, 在2015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的第79名, 是兼具实力与规模的特大型建筑企业。

为了提升财务部门的能力, 推动核心业务快速发展以及降低财务成本, 中国铁建集团决定改进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 由分散式转为集中式管理, 对下属所有工程局的财务部门进行整合,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前, 中国铁建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管理对象主要包括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流程、运营管理流程及其相应标准化文档。工作内容主要是会计职能中的业务执行领域, 包括财务核算、资金结算、财务报表编制等基础会计核算业务。随着未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与完善, 业务将逐步涵盖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应收应付等。

2.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

(1) 项目启动与调研阶段:在2012年6月,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财务共享服务的调研工作。调研期间, 中国铁建集团的财务部部长带领项目组的成员参观了中兴通讯等数家运行有效的财务共享中心, 并邀请了众多专家进行经验交流。项目组在评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分析了共享服务实施的环境, 并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后, 最终确定了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总体建设规划。

(2) 项目试点阶段:在2012年12月, 中国铁建十七局二公司被选作为首个试点单位, 在2013年6月试点工作完成, 集中核算了58个单位, 之后中国铁建集团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十五局、十八局等四个集团公司。在这个阶段, 公司积累了大量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方法和经验, 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来推动项目的未来建设工作。

(3) 全面实施与运营阶段:2013年11月十七局集团试点宣告成功, 全集团实现上线核算单位超过680个, 上线率为95.37%, 之后开始大面积推广, 经过三年的时间已经成功完成了12个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 全国大约有7000个项目纳入共享服务中心, 涵盖铁路、公路、地铁等多个领域。中心以700名员工完成以前分散在7000多名财务人员手中的会计核算工作, 有效地降低了人员成本、提升了财务效率。

3.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结果及战略意义

(1) 建设结果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建成了国内建筑业企业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并在后续建设过程中, 稳扎稳打, 逐步推进全集团各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2015年11月18日,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CGMA颁奖典礼上荣获2015年度“最佳共享服务中心”这一大奖, 代表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已经得到业界众多专家的广泛认可, 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 战略意义

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建立使企业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控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四大目标。

(3) 降低运营成本

将分散式进行的、重复性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 不必再为每个单位配备单独的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 并且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管理, 实现规模效应,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成本。

(4) 提升运作效率

以中国铁建差旅费报销为例, 企业将经济业务分成三类:业务出差、培训出差和回家探亲。在中国铁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员工报账手册中详细列明了需要检查的附件、审核要点和注意事项。标准化的流程处理可以有效节约时间, 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5) 加强内部控制、实现集团范围的财务监控

中国铁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效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对财务进行更好的监控。之前分散式的财务组织形式下, 由于各地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准则不尽相同, 财务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财务情况也无法直接高效的反映到总公司, 很容易滋生腐败舞弊的情况。但是实施共享服务后, 业务处理透明, 任何财务人员都可以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来查询详细的业务, 有效的减少了问题的产生。同时, 对于集团管理层来说, 可以更快的利用财务数据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评价, 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从而对集团财务状况进行更好的监控。

(6)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财务机构整合、财务职能转变, 各业务单位可以将非核心业务放到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统一处理, 财务部门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附加值的核心业务, 有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展望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逐渐成为全球业务服务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企业将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 这时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解决其全球范围内的会计核算操作。电子技术的发展加上共享服务模式的日渐成熟给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 全球业务服务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共享服务成为资源整合的关键, 企业为更好推动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必将逐渐扩展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业务的广度与深度, 进而成为全球业务的服务中心。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逐渐成为企业数据共享中心

当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加工处理企业所有的基础财务业务数据,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未来将有能力对公司内部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和报告。那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的不仅是财务方面的数据分析与预测, 甚至包括企业各类经营数据的分析与报告, 是推动企业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3.实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逐渐成为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ERP系统的完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不再局限在某一区域地方, 虚拟共享服务中心的设立具有现实可行性。带来的最主要的好处就是有效降低成本,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设立虚拟的中心就可以减少厂房建造、设备购买、员工安置等费用支出, 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业务流程的操作和传递信息, 不再受地点的限制。当然, 这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要求技术水平高、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大以及对流程监管存在困难等。

我们坚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将成为企业未来的主要管理模式, 会在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部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将有力的推动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财务共享服务是指将企业分散于各业务单位, 重复性高, 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 并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进行核算处理, 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等目的的一种管理模式。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建筑业第一家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 对于我们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框架与建设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框架

参考文献

[1]陈虎, 张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 10.

[2]张瑞君, 陈虎.“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 2010, 07.

8.共享财务服务 篇八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人员  转型  研究

一、前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其所指的是将企业内部不同财务部门的人员、资源等进行整合,从而提供半自动化的打包业务服务。在此背景下,原来财务部门从事财务核算以及基础财务分析工作的财务人员的编制被释放,如何实现科学且合理的安置工作,实现财务人员的转型,从而推进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进程,成为当前企业所面临的一大困难与挑战。

二、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积极影响作用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突出影响作用为: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推进了企业财务组织变革的进程,从而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为财务核算工作以及基础财务分析工作,在财务核算工作中,财务共享服务将各财务业务单位的财务核算信息进行了集中化的处理,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进入了新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所实现的是半自动化财务业务处理,其所需要的财务核算人员为原来企业各财务部门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将有大部分财务人员剩余[1]。而这部分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转型,使其投入于企业财务分析以及财务风险管理等涉及到企业战略高度的工作,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寻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并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进程的同时,充分实现财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的企业财务变革,实现了企业财务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优化配置,进而推进了企业现代化财务组织变革进程的步伐。

三、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财务人员转型的途径

根据当前我国大型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背景下对于财务人员转型的实践经验,大致可将财务人员按照三个方向来实现转型(如图1)。

图1 传统财务人员转型图示

(一)路径A:财务人员向财务与风险管理中心转型

财务与风险的内在管理职能为:整合企业关于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以支撑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以及市场战略的制定,并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来分析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用,对企业实施市场战略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实现科学且合理的管理,与此同时,会对企业战略成本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从而为企业构建合理的商业模式提供有效信息。财务与风险的外在管理职能为:对国际整体的经济发展形势作出反应,并实时掌控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实施市场营销计划所存在的影响性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为企业拟定科学的发展投资方案以及相关资源最优化配置方案,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因此,路径A的财务人员转型流向总体上是以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者为目标,这就要求财务与风险管理人员要具备战略思想,能够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为企业财务资源的整合、战略目标的制定、发展风险的评估及对策以及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出合理且科学的建议,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做支撑。以上内容的实现都需要转型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知识能力素质,这就为传统财务部门人员中的优秀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路径B:财务人员向FSSC转型

财务人员向FSSC的转型大体上以以下三个层次为主:营业业务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运营者管理。运营业务人员作为财务服务中心的直接生产者,其所承担的主要职能为为从事该中心提供已经设计好的标准业务,因此,财务人员向该业务转型的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只需要具备简单的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英语知识,再通过简单的培训即可实现。但是,转向运营业务人员工作的财务人员通常都会承担一定的心理压力:收入相对较低且没有发展前景。因此,当前的实践经验表明此岗位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这就要求企业在实现这一转型时,要制定与岗位相适应的晋升制度,并相应提高收入。技术人员作为财务服务中心的核心技术人员,在整个FSSC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相应的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实现财务人员向FSSC技术人员的转型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企业可以将运营者管理作为培训技术人员的基础,这样既能很好的协调当前向运营者管理转型的矛盾,又能深刻发掘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2]。财物人员向运营管理人员转型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此类人员要对所管理的业务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的掌握,与此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在当前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此类人员在企业内部较为缺乏,需要通过外聘来实现。

(三)路径C:财务人员向业务财务转型

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长期存在着财务人员脱离本职工作的现象,而业务财务的出现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业务财务人员职能范围:渗入到企业各项业务中,从而以自身的财务知识向各业务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与此同时,能够将业务信息转化为财务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能够为财务与风险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风险预测数据,进而为企业科学决策的实现作支撑[3]。业务财务人员具体工作如下: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以及投入市场的每一环节中,业务财务都会从财务角度出发,对商业模式、价值链以及投资效益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在推进企业研发业务进程的过程中,为各环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财务人员转型的途径通常为:转向财务与风险管理中心、转向FSSC、转向业务财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守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原有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准,科学且合理的实现对其的转型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优化配置,推进企业财务组织变革的进程,进而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明亮.以共享服务中心推动财务管理升级[J].新理财,2010,8(16):136-137.

[2]袁旭民,陈琦,张黎群.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人员出路[J].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0,12(13):22-23.

上一篇:高中物理新课程解读下一篇:棋牌游戏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