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共8篇)
1.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 篇一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www.jlun.net
如何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制度
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发品商在设计薪酬时,首先考虑的是成本问题,然后考虑的是销售人员可接受的最低薪酬问题,很少考虑激励问题。也就是说大多数经销商都都没有全面考虑过:如何让你设计的薪酬能够真正激发你的员工。
要想设计出好的薪酬制度,你必须了解你的员工为什么而工作、如何才会努力工作。有打工经历的老板,一般会相对了解员工的需求。
员工首先是要有安全感,也就是说薪酬必须能够给他基础的保障,这个保障不一定是薪酬高低问题,比如合约、约定,都会让员工感受到保障,有了保障才能在你这里安心工作。第二、员工要有盼头。也就是如果做的好,应该怎样奖励。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发品经销商老板所欠缺的。大多数经销商都不能给员工以盼头。很多员工在你那里上班可能只是为了谋一份生计,根本没有动力而言。
第三、要给员工以压力。压力可不是用管理来施加压力,而是通过目标来施加压力。笔者看到大多数经销商都是通过管理来给员工施加压力的。这是个错误的做法,正确的做法一定是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来传导压力的,并且要掌握好这个尺度。
第四、要体现努力的价值。其含义是,你设定的薪酬一定要与要达到的目标相匹配。员工的努力方向和程度只有与薪酬匹配了,他们才愿意努力去做,所以考核要点一定要相应。你不能让员工没有方向,也不能对员工的努力视而不见。
第五、考核指标尽量量化。杜绝那种口头承诺,什么好好干,干好了怎么怎么样。什么是干好了?把什么干好了?干到什么程度算是干好了?员工会感觉到忽悠,有些经销商老板本来也就是在忽悠,结果可想而知。
第六、要考虑实际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员工流动速度过快,则可以使用年终奖、工龄奖来锁定。如果员工年龄比较大,在管理方法上无法改进,则通过目标设定来提高绩效。如果地域性的员工普遍乐于自己创业,可以整合成事业合作伙伴等等。在实际的薪酬制定时,重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我需要聘请几个人?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中有详细论述。见《你需要多大的团队》。第二、我希望他们创造多大的业绩?事先要规划好销售目标。
第三、我要将哪些产品或者哪些市场交给他去做。不区域市场或者产品就无法精准考核。第四、我计划投入多少费用。用于核算薪酬。
第五、我的期望与目标设定。计划的保底薪酬多少?期望最低完成的任务量多少?如果完成目标任务额,计划奖励多少?
第六、设定薪酬考核机制。比如,最低目标、考核目标、冲刺目标。完成最低目标,薪酬多少?完成考核目标薪酬多少?完成冲刺目标,薪酬多少?将这些数字换算成公式。比如完成最低目标按照3%奖励,完成考核目标按照4%奖励,完成冲刺目标按照5%奖励。下面推荐一种薪酬设计方法,供大家参考: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www.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www.jlun.net
第一、计划将某几个品牌的产品分配给A业务员负责。过去这几个品牌的销售额为50万元,交给A业务员负责后,计划业绩增加30万元。最低增加目标为超额20万,考核目标额为超过30万,冲刺销售额为超过40万。
第二、保底工资,也可以叫责任底薪,假设为3000元,要求是销售额不能同期降低。这个3000元就相当于劳务费。只要未下滑,3000元照开。如果下滑,按照百分比核算。比如下滑了10%,则保底工资只能拿到3000*90%=2700元。
第三、提成工资,用超过去年销售额的部分进行核算。假设,该业务员年度超过去年销售额超额30万以内,按照8%提成;超额40万以上,按照10%提成;超额40万以上的,按照12%提成。
第四、季度奖、年终奖:如果有超额,每个季度按照8%计算一次超额部分;年终具体核算超额的数量,比如年终核算后应统一按照10%提成,则在年底统一核算,该补得补该扣得扣。员工如果提前离职,则如有多余的点数,不能补给。
第五、工作表现奖:每个月,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客情好的员工,可以另外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最好是有言在先,这样员工才有目标。
第六、带薪年假。年假可不是大企业的专利,微小企业更应该有年假。比如工作满一年,给5天。平时也可以给探亲假之类的,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第七、不定时红包。对于员工表现优异的,或者有贡献的,可以在适当时机给点红包,这个拉近感情非常有效,给员工一些惊喜。当然,这种激励方式不可频繁。
第八、产品特别奖励。在推广某些产品时,可以增加一些奖励。举例,下月要推广某洗发水,只要推出去一件,另外奖励50元。
第九、新开发客户奖励。对于以前未合作过的,本次开发到的,可以另外给予奖励。比如每增加一个新客户,无论开单金额多少,直接奖励100元。
第十、成就奖励。对于部分优秀的员工,根据其业绩,可以设定一些职务,比如起步是经理,做一段叫高级经理,再厉害的就叫总监。员工自我感觉会比较好,也是一种激励方式。如果队伍足够大,那是最好,有了管理层级,职业生涯规划更容易完成,这样就能形成完整的销售团队。
总之,激励员工的方式非常多,重要的是要摸透需求,遵循原理,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薪酬激励体系。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www.jlun.net/
2.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 篇二
关键词:独立学院,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近年来, 各地高校纷纷开立独立学院, 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由此带来各独立学院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 要取得长足发展, 争取更多优质生源, 要求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 特别是对优秀教师管理方面不断提高水平。目前独立学院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 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不仅可以满足青年教师的物质需求, 而且通过绩效考核得分等方式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度, 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管理层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 增加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所以, 充分发挥独立学院薪酬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将有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吸引优秀青年教师。
一、独立学院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独立学院教师供求关系的平衡过程中, 参与者都希望能够找到需求、供给及对应价格的平衡点。但由于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独立学院发展的初级阶段, 使学院教师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学院方面希望以相对少的支出, 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教师作为经历过高等教育的人群, 希望在付出相应的劳动之后, 获得与自己教育背景、所在地区相对应的收入。在独立学院及所属教师博弈期的现阶段, 薪酬绩效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一) 与母体院校的平均薪酬差距较大
目前,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表面薪酬与母体院校基本持平, 但是, 从整体薪酬来看, 独立学院明显落后于母体院校, 例如, 母体院校教师享有的福利待遇明显优厚, 出差、培训等各项补贴均高于独立学院教师, 晋升通道也比独立学院教师多样化。因此, 独立学院的高级教育人才引进难度大、人才流失率高, 在很多重要教学岗位上只能依靠母体院校的教师资源来补充, 长久下去这种方式也违背了创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各母体院校的管理层应重视独立学院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 独立学院教师在得不到满意的整体薪酬的环境下, 很难培养出符合学院发展目标的教师。
(二) 独立学院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缺乏公平性
与母体院校的整体薪酬相比较, 独立学院教师原本就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 优秀教师自然会对提高自身薪酬存在较高的期望, 然而,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管理制度中的绩效考核方式不合理, 导致教职工之间的绩效工资没有区别, 不能体现绩效考核“多劳多得, 优劳多得”的特点与优势, 教职工干好干坏所得并无明显差别, 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公平性无法体现, 绩效工资应有的激励作用不能发挥, 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教师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很少有独立学院教师愿意在教学上进行创新。
(三) 独立学院薪酬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的薪酬结构一般只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虽然部分学院有自助性福利和非物质性薪酬相应的制度, 但在实行上很不理想, 独立学院教师很难享受到应有的整体薪酬。这种现象对原本有自主意识的优秀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长久下去, 必然会造成优秀教职工的流失。另外, 部分独立学院甚至在薪酬结构设计中未将教师、管理与工勤三种差异很大的岗位的工资体系区分开, 不能体现独立学院的岗位差异和付薪差异。
二、独立学院建立科学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2010年开始, 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开始新一轮的改革, 全国高校正式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于独立学院来说, 吸取各自母体院校的薪酬改革的经验,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目标, 同时, 独立学院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所属教师的薪酬主要来自于母体院校和部分自创性收入, 独立学院应在符合自身经济情况的前提下,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一) 设置符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的岗位和任职条件
1. 独立学院岗位设置。
目前, 我国独立学院中大多资深教职工均来自于母体院校, 为使该部分优秀人才能够尽心为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作出贡献, 并留住人才, 独立学院的岗位设置应尽量与母体院校相似。整体上可参照我国高校进行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和工勤技能岗的三类划分, 各独立学院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再进行细化。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3个等级, 教授岗位一至四级, 副教授岗位五至七级, 讲师岗位八至十级, 助教岗位十一至十三级;管理岗位设置10个等级, 高级管理岗位一至四级;中级岗位五至六级;初级岗位七至十级。工勤技能岗位分为5个等级, 技术工岗位一至三级, 普通工岗位四至五级。虽然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达到各岗位中高等级的人数较少, 但这样的等级划分明确了职工晋升路径, 也可以缩短来自于母体院校的资深教职工的适应期, 同时也给独立学院自主招聘和自身培养的人才有了明确的自我提升方向。
2. 设定符合独立学院自身情况的岗位任职条件。
在我国, 高校具有规定各类岗位任职条件的权利。各高校会将取得一些特定成就或成为学术组织的负责人作为高级岗位的必需条件, 如教授、副教授等。独立学院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一般高校的规定要求来设置岗位任职条件显然不适用。因此, 独立学院可以参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 结合各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或组织来设置适合自身情况的岗位任职条件。例如, 专业技术岗的高、中和初级职称的比例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应达到的标准是, 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重至少占到20%, 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重至少占到30%, 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比重至少占到50%。鉴于目前独立学院正处在竞争激烈的发展初期阶段, 可以适当提高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的要求。如, 建议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比30%, 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比40%, 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占比下降至30%。
3. 对岗位编制进行严格管理。
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保障教职工的利益, 对岗位编制的管理必须要严格执行, 评审和聘用需分离执行, 必要还可以增加监督团队。同时, 经档案审核, 并报相关部门审定并进行公示后, 可执行年龄已满的教职工退休的手续。同时, 为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需要, 对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可设置一些较灵活的岗位调整和职称聘用的方法。
(二) 以3P模式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根据岗位、绩效、工资为一体的薪酬模式, 进行不同岗位的职责分析, 确定岗位类别, 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 使用绩效考核工具对教职工进行定期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工资的发放。以此形成设岗定编、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为一体的管理制度, 来完善和规范独立学院的整体薪酬绩效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实施办法方面, 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广泛征集学院教职工的建议, 整体实施办法需要与学院教职工实际工作内容和业务紧密相关, 从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两方面进行综合的绩效考核,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 严格执行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薪酬制度的落实可通过学期检查及年度考核的方式来实现, 薪酬制度中对教职工工作情况的总结应可包含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各个等级均应有一定的比例限制, 如优等不超过10%, 不合格不低于2%, 以此在教职工中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学期检查主要是对各岗位教职工的平时工作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考核, 由绩效管理相应部门和团队根据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对全院教职工和职能部门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并评出全院教职工优、良、合格、不合格, 并在薪酬发放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发放, 如绩效工资优、良两个等级全额发放, 合格发放90%, 不合格发放70%, 同时对不合格的教职工要进行谈话, 引起该教职工的重视并鼓励其努力工作, 争取优或良的评级。年度考核同样也是针对全院教职工和职能部门的考核, 可以分为工作总结、业绩考核、民主测评、结果审核等阶段进行。年度考核结果应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最终依据, 优、良、合格、不合格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应有不同的比例, 优良两等应有奖励性的比例发放, 不合格者应有惩罚性的扣减, 同时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作为教职工解聘/续聘、工作调整, 以及今后晋级、任免、培训等的重要依据。对连续年度考核不合格者, 应有解除合同等较严厉的惩罚措施。
在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落实过程中, 应有来自于不同部门的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以此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四)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是薪酬组成中最灵活的部分, 由于绩效考核可以体现教职工的教学成绩和工作贡献, 设计完善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可以对提高教职工对学院的肯定程度和工作积极性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中, 根据岗位不同, 绩效工资的构成和比例应有所不同。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例, 绩效工资可由科研绩效、教研绩效、超课时量工资等部分组成, 绩效工资可以灵活的设计发放的频率和时间节点, 可将年度绩效平均到每月份或每季度当中, 并且按照固定比例发放, 剩余部分在本年度末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最终核算。独立学院可适当提高绩效工资在工资中的占比, 以此来体现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激励性质, 从而增加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 强化薪酬绩效管理制度中的福利和奖金
独立学院进行薪酬绩效管理制度设计时, 可以增加符合独立学院特点的薪酬, 如与学院经营状况和学院本身重点学科密切联系的福利和奖金。在传统节假日分发福利给学院教职工, 不仅能够表达学校对教职工的关心和爱护, 而且能够通过少于工资奖金的支出, 来达到更好的增加教职工归属感和荣誉感的效果, 从而增加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奖金发放上, 可以明确与学校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 并且在管理制度中尽量明确, 以此增强教职工与学院荣辱与共的意识, 增强代入感, 将学院发展与个人需求的满足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目前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现状中尽量做到稳定现有人才, 吸引外部人才, 来达到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六) 提高薪酬定位水平
与母体院校相比, 独立学院由于所处地区、学院收益等各方面原因, 整体薪酬水平处于明显的落后地位, 为了吸引优秀人才, 以满足独立学院的发展需求, 独立学院应提高其薪酬定位水平, 在目前非物质性薪酬满足程度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以物质性薪酬来吸引并挽留人才。同时应该通过广泛开展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弥补非物质性薪酬的不足, 以激发本院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尽量的增加达到薪酬上限的的岗位普及率, 为在校工作的人才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独立学院提高教职工的薪酬定位水平是建立合理的、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
(七) 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独立学院加强薪酬绩效管理的同时, 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强化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考核标准,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加快人力资源的积累。在薪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时, 需要强化学历、培训经历、教学经验、获得的荣誉等反映教职工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专业性、技术性等方面的考核, 以此作为提高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秀英.从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看薪酬制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0) :115-116.
[2]方妙英.对民办高校薪酬管理的探讨——构建基于3P模式薪酬管理制度[J].教育探索, 2009 (11) :62-63.
[3]王晓晶.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 2013.
3.浅析人事薪酬制度与绩效管理 篇三
关键词:人事;薪酬;制度;绩效;管理;发展;优化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之间也变得愈演愈烈,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完善企业薪酬绩效管理对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石油销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企业,完善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解决目前企业在薪酬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企业发展重要任务。本文全方位的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现状,进一步探索提升企业薪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人事薪酬制度的问题
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管理内容,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有效的薪酬管理工作来博得人才,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薪酬设计来达到,以下将对薪酬制度问题进行讨论。
(一)制定科学有效的薪酬策略。一个企业设计薪酬管理体系,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公司薪酬理念的确定。薪酬理念与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乃至公司整体的经营战略都是一体的,这些理念必须在全体员工中进行不断地宣讲,使大家形成共识,随后的各种政策和制度才会易于为大家所接受。企业的薪酬制度能够为今后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对薪酬管理制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有效地的调整薪酬管理制度。实现适当激励与成本控制两者的结合。
(二)企业知识结构完善。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的提升,企业员工知识结构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企业现在发展的需求,企业员工知识结构老化现象更加严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整体的素质,需要企业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做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激励企业员工完善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但是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人员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企业员工岗位的需求,制定相关员工培训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员工进行进一步的深造,参加相应的等级证书考试和进校进修等。
(三)接受上级单位给予的支持。确保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能够在短期内获取上级单位在薪酬成本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支持,二是要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避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上级单位需要在短期内对企业进行支持,结合我国当前阶段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水平低的状况,上级单位可以采用分部门、分阶段的给予企业短期内的资金援助,当然也需要企业内部中上层的领导人员是一批德才兼备的人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府薪酬的支持是有价值的,也只有让这批德才兼备的人员进行企业的操作和运行,才能确保企业效益,才有助于企业市场制度的完善,企业总体效益能够得到提升和进步,企业薪酬管理水平也能够获得显著的提高。
(四)注重“以人为本”。企业领导能否有效的领导工作,对于下属的综合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但这也需要企业领导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关心下属,了解下属。想要使企业薪酬管理的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员工的需求,考虑员工之间的差异。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收入低的职工增加奖金待遇,而对于一些管理干部就需要多提供一些晋升机会。这样充分了解不同岗位的员工,针对员工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薪酬制度,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绩效管理的完善与优化
(一)体系建设。在综合管理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搭建目标、计划、公文、会议管理体系,组建计划与预算管理委员会。强化“无计划不执行,无预算不支出,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的工作执行理念。同时加强对一二线绩效考核,逐步将销售公司打造成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的营销管理公司。在销售管理上,紧紧围绕既定销量目标,做好相关营销工作规划,巩固重点区域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终端销量和坚定经销商信心;同时做好潜力市场的提升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潜力市场销量。
(二)充分利用网络。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进行统一计划管理。传统的办公理念用所谓的条条框框过多的抹杀了员工的创造性,而把他们打造成了一台台工作的机器。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协助企业打造一流的执行力。例如:在tita.com平台上老板可新建项目并对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任务指派和任务分解,项目相关人员不仅可以各就各位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项目的最新进展,减少了沟通环节,避免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漏传或误传情况,让员工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全面提升工作执行力。领导不仅可以在tita上随时查看员工的工作日报和周报进行评分,且根据每项计划任务完成效果、程度,领导也能做出点评打分,这些日常的工作结果数据都可以汇总成为报表,为年底考核做依据。同时tita上线的专业考核流程和评价标准,有助于落实部门考核。强化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融合,支撑公司战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对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考核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企业管理没有尽头,应该继续加强经营管控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到位。各部门要把销售工作作为重头戏,继续加强研究,多想办法,全力搞好明年的成品油销售工作。各部门要联动起来,加大奖罚力度,合力做好清欠工作,保证应收账款回收率。要从各自专业角度提出意见建议,逐步解决目前各项指标中的问题,为各项工作开展和完善提供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义芳.发达国家公立科研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探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01.
[2]朱恒鹏,林绮晴.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建立有效分级诊疗体系[J].中国财政,2015,08.
[3]李雯.多管齐下促人事薪酬制度改革[J].中国卫生人才,2015,11.
4.薪酬绩效管理制度 篇四
一、设计薪酬方案的原则
(一)公司人力资源部拟定薪资方案,报公司管理层讨论,经CEO批准后实施。
(二)薪资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充分利用和发挥薪资的杠杆作用,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2、薪酬给付的合理性
薪资增长速度不高于企业劳动生产率或利润的增长速度。符合国家及地方法令的规定。
根据员工工作贡献决定员工薪资水平,同时参考社会物价指数、公司支付能力、市场同岗位水平。
3、薪酬设计的简单可行性
原则上薪资管理制度、流程、操作尽量简单,以减少理解困难、操作失误和管理成本。
4、薪酬设计的公开性和保密性
有关薪酬的制度和标准,要对员工进行讲解和介绍。但员工的薪酬数据应保密,本人和薪资管理者均不得对外泄露。
二、薪酬制度实施管理
(一)确定薪资结构
1、公司实行结构制薪酬,即薪酬由基本薪资、岗位薪资、绩效薪资等部分构成,具体构成及构成标准跟随当公司薪酬管理政策。公司与员工约定工作金额,为薪酬总金额,即各部分累计和。
2、员工在职期间的日工资发放标准为:薪酬总额÷21.75天。
3、工资结合日常考勤管理核算。
(二)确定薪资标准
1、员工薪资标准不得低于北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
2、新录用员工薪资标准的确定
(1)新录用的员工,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由部门负责人按下列情况初步提出薪资标准:招聘岗位的技能要求、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应聘者的受教育程度、应聘者的同岗位工作经历、应聘者原岗位薪资水平、本企业此岗位的薪资水平范围等。
(2)人力资源部根据部门预算、同行业市场价格并核实应聘者本人情况后确定新员工的薪资标准。(3)新员工试用期工资按其转正后薪资标准的80%发放。
3、人力资源部根据预算方案及公司薪资体系确认员工薪资水平,范围内的予以审批并执行。超出预算和不符合公司薪资体系的报经CEO批准后执行。
三、薪酬变动执行标准
(一)薪资异动
1、员工调动进行薪资调整。按照相关程序填写《职务薪酬变更审批表》,按流程审批通过后执行。并存于本人员工档案备查。
2、薪资调整:公司每年2月份,对公司的薪酬水平进行回顾,并根据公司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当期人力成本率额度,薪酬竞争力水平及员工的实际绩效表现,确定调薪方案。
3、具有以下情况的不在调整之列: 入职不满6个月;
缺勤累计达到2个月以上者; 受严重过失处分者; 调薪当月办理离职手续者;
薪资水平已达到所在职级最高等级者; 业务线不盈利或者盈利情况不达公司要求的;
4、特别调薪
特别调薪需结合公司经营发展实际情况按照实际需求提出特别申请,经CEO特别批准的员工可进行薪资调整。
(二)薪资计算期及发薪日
1、计薪周期为自然月,即每月1日至本月最后一天,每月10日前公司向员工支付上月薪酬,如遇节假日可以顺延发放或者提前支付;公司有义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及其他法定代扣缴行为;
2、调薪员工按照调薪流程办理完调薪手续后,依据调薪时间在规定的发薪日统一发薪。
3、离职员工按照离职流程办理完调离手续后,根据其出勤情况在规定的发薪日统一结算。
四、员工福利及假期工资
1、工作日公司给予员工补助,标准为:800元/人/月,按当月的实际出勤天数核算,在次月的工资里统一发放。
2、法定假:公司员工每年享有元旦、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十一国庆节、春节法定带薪假期。
3、年休假:按照公司规定休假
4、婚假、产假、丧假、工资按正常发放
5、事假:事假最小请假时长为1小时,超过1小时的以0.5小时为单位累计,并按实际请假小时扣除全额工资。
6、病假:
(1)病假最小请假时长为1小时,超过1小时的以0.5小时为单位累计。
(2)月累计病假超过20天,或年累计病假超过3个月,不享受当年年终福利奖金。(3)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进行治疗,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标准: 北京;病假工资按实际请假时长扣除30%基本工资; 上海;①工龄不满2年的,病假工资按请假时长的40%扣除;
②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病假工资按请假时长的30%扣除;
③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病假工资按请假时长的20%扣除;
④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病假工资按请假时长的10%扣除; 广州;病假工资按请假时长的40%扣除;
(3)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公司根据员工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计放。
五、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 绩效管理体系适用于全体员工。
(二)绩效管理的周期
绩效管理循环将以为一个完整循环周期,在周期内,根据人员岗位、职级、业务特设置考核周期,具体详见各部门对应的绩效规定。
(三)绩效管理权限
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将采用层层分解、双重管理的管理方法,基本原则如下:
员工的绩效目标制定、绩效合同签订及绩效评估由直属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隔级上级作为第二考核人参与普通员工的绩效管理过程;
双线汇报的人员根据事前确定的虚线实线比例进行考核权重划分;
(四)绩效评估的流程
上级评定→员工自评→信息收集总结→归档保存及结果应用→结果调整确认→绩效沟通
(五)绩效等级
工作绩效划分为五个等级,同一部门内各工作绩效等级与能力等级的人数分布需符合等级分布要求,分
布比例以具体绩效方案规定为准。
(六)异常考勤对绩效考核的影响
5.委派子公司高管绩效薪酬制度 篇五
下面是某集团公司制定的委派子公司高管绩效薪酬制度,供读者参考。
委派子公司高管绩效薪酬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充分调动委派选任至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管理,维护整个集团公司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中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指由母公司委派至子公司的委派董事、总会计师及由母公司提名选任的子公司总经理。
第3条 子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以企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根据子公司经营计划和高管人员分管工作的工作目标进行综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分配。
第4条 本制度适用于母公司控制下所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高管人员。
第2章 委派子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薪酬管理机构
第5条 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是对子公司高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以及确定薪酬分配的管理机构,具体的测算和兑现工作由母公司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负责实施。子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对子公司总经理有初步考核、评估的权力。
第6条 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子公司高管人员管理岗位的主要范围、职责、重要性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相关岗位的薪酬水平,制定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并提交董事会审议。薪酬政策与方案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绩效评价标准、程序及主要评价体系,奖励和惩罚的主要方案和制度等。
2.研究子公司高管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案,向母公司董事会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3.审查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并组织对其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提请母公司董事会审议。
4.负责对子公司高管人员薪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5.母公司董事会授权或委托的其他相关事宜。
第3章 委派子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的构成与确定
第7条 子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由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为:薪酬=基本薪酬+保险和福利+绩效薪酬。第8条 基本薪酬:由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根据子公司高管人员所任职位的价值、责任、能力、市场薪资行情等因素提出方案,报母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9条 保险和福利:根据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
第10条 绩效薪酬:根据子公司经营目标实现情况及高管人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进行综合考核得出的奖励薪酬。
第4章 委派子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内容与实施程序
第11条 根据委派董事在派驻子公司中的职责,对其绩效考核的内容设计如下。1.在维护母公司合法权益和派驻子公司利益方面的表现。
2.参加派驻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发表的重要意见以及为该公司重大问题提供的决策依据。3.工作请示与报告要求执行情况。
4.在履职过程中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情况等。
第12条 根据子公司总经理在子公司经营管理中所担当的职责, 其考核内容设计如下。1.子公司投资回报完成情况。
2.子公司当期经营生产指标完成情况。3.执行母公司决议以及述职的情况。4.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和处理的情况。5.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情况等。
第13条 根据委派总会计师在子公司中的主要职责,其考核内容设计如下。
1.子公司会计核算规范性、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子公司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动态编制工作的完成情况。
2.子公司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情况。
3.子公司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子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情况。4.在子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中的监督制衡情况,有无重大经营决策失误。5.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第14条 在母公司董事会确定子公司经营目标之后,高管人员根据子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制订工作计划和目标,并签署目标责任书。
第15条 子公司高管人员的目标责任书由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根据子公司的总体经营目标及各高管人员所分管的工作提出,并由绩效薪酬委员会根据子公司各高管人员的岗位职责,结合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审核确认。目标责任书应对高管人员的工作计划与目标中各项内容的权重、分值予以确认。
第16条 子公司高管人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将作为其薪酬考核的依据。在经营中,如果经营环境等外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有权调整子公司高管人员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第17条 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对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考评程序如下。1.子公司高管人员向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作书面述职和自我评价。
2.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按照子公司各高管人员签署的目标责任书和程序,对其进行绩效评价。
3.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根据岗位绩效评价结果及薪酬分配政策提出子公司高管人员的绩效薪酬数额和奖惩方式,提交母公司董事会审核批准。如经母公司董事会审议后未予通过,绩效薪酬委员会应根据母公司董事会的审议意见对薪酬方案进行修改,直至母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
第18条 经营结束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审计后一个月内,绩效薪酬委员会应完成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考核对象。
第19条 子公司高管人员在收到绩效考核结果通知后如有异议,可在收到通知后一周内向母公司董事会提出申诉,由母公司董事会裁决。
第20条 母公司董事会依据会计师审计报告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情况对子公司高管人员进行经营业绩考核,如出现财务数据不实、虚假或子公司高管人员重要决策失误等情况,母公司董事会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第21条 绩效考核的结果与续聘挂钩,母公司董事会有权依据考核结果依法定程序对子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进行相应调整。
第22条 子公司高管人员在工作中有重大失误及违法、违规行为,给子公司及母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不予发放奖励,并根据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或给予党纪处分。
第5章 附则
第23条 本制度仅作为建立子公司高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的总则,具体执行细则由母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子公司经营目标制定,由母公司董事会绩效薪酬委员会负责审核、确认。
第24条 本制度由母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
6.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 篇六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5-26 09:20:00 ] 作者:程聚有 高昌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特征及其主要内容的阐述,以及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力求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逐渐重视绩效管理的今天,如何通过建立简洁高效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有效的实现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增加薪酬激励性同时促进企业绩效改进。
【关键词】绩效;薪酬;管理;改进
对于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来讲,薪酬激励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激励方式,那么如何利用薪酬这个激励的根本要素,做好员工激励工作,让员工能得到自身心理预期的薪酬,达到经济上、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的;同时又能积极努力的工作促进企业绩效改进呢?这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特征及其主要内容的阐述,分析了目前企业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探讨企业如何有效的实现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增加薪酬激励性同时促进企业绩效改进。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1.1 绩效管理是企业(组织)根据一定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通过对企业员工绩效进行持续开放沟通反馈,并就组织目标和目标实现达成共识,以达到改进组织绩效目的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绩效反馈员工们继续恰当的行为并改正不恰当的行为,促进组织整体的绩效改进。
1.2 一般来讲企业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辅导、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绩效改进、绩效结果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1.2.1 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计划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认可的过程。它不但要包括组织对员工工作成果的期望,还包括组织希望员工表现的行为和使用的技能。绩效计划的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关,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同时还要有可测量性,要可以量化的考核评价。
1.2.2 绩效监控。绩效监控是指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掌握下属的工作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绩效监控主要是通过管理者和员工持续的沟通,观测、预防或解决绩效周期内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完成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
1.2.3 绩效辅导。绩效辅导是指通过绩效监控,在掌握了下属的工作绩效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和自我效能感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绩效辅导就是帮助员工解决当前绩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贯穿于绩效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一种经常性的管理行为。
1.2.4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根据绩效计划,在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组织或个人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2.5 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行面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被考核者工作中的不足并促使其加以改进的过程。绩效反馈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行为态度是否合格,让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达成对评估结果一致的看法;双方共同探讨绩效未合格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同时,管理者要向员工传达组织的期望,双方对绩效周期的目标进行探讨,最终形成一个绩效合约。
1.2.6 绩效改进。绩效改进是指通过找出组织或员工工作绩效中的差距,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来提高员工绩效水平的过程。绩效管理理念和传统绩效考核理论最大的区别就是,绩效管理增加了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把以考核为目的的绩效考核改变为了促进绩效改进为目的的绩效管理。
1.2.7 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管理有两个重要目的一个就是绩效的改进,第二个重要目的就是绩效结果的应用。
绩效结果的应用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对组织而言,如何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来讲,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人员招聘、职位调整、薪酬发放、奖金分配、员工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
1.3 薪酬管理就是指一个企业(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决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对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式做出决策;同时,作为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还要持续不断的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同时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而后不断予以完善。
1.4 薪酬管理有四个主要方面: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政策。
1.4.1 薪酬体系是指在薪酬管理中决定企业的基本薪酬以什么为基础发放的体系。目前国际通用的薪酬体系有:职位(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在我国目前在这三种薪酬体系中,职位薪酬体系应用范围最广。职位(岗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就是指在企业在确定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时所依据的分别是员工所从事工作自身的价值、员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及员工所具备的能力或任职资格。职位(岗位)薪酬体系是以工作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而技能和能力薪酬体系是以人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1.4.2 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中各个职位、各个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在传统的的薪酬水平概念中,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的薪酬水平,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职位和职位之间或者不同企业之间同类工作岗位的薪酬水平,而不再是笼统的拿企业平均薪酬水平来对比。
1.4.3 薪酬结构是指在一个企业的内部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主要涉及薪酬的内部一致性和内部公平性问题。在企业总体薪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员工对企业内部薪酬结构极为关注,薪酬结构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对职位重要性和职位价值的看法。
1.4.4 薪酬政策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的薪酬成本与预算控制方式以及企业的薪酬制度、薪酬规定等;企业薪酬政策必须确保员工对薪酬系统的公平性看法以及薪酬系统有助于企业以及员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绩效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二是主观方面,绩效考核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知问题。
2.1.1 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存在的问题:一是考核体系无法和公司长期的战略目标和短期的经营目标有机和有效的 结合起来,致使考核无法有力的推进企业绩效改进,好多单位的绩效考核更多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根本无法达到绩效考核应有的效果。二是考核指标无法量化,致使考核结果无法有效的区分,达不到考核的效果。因为在现实工作中,特别是一些管理部门,部门工作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些定性的东西,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致使在制定考核体系时无法量化或者称为无法有效的量化,即使量化了也不够科学合理。三是考核指标设计没有考虑到相关岗位的工作实际,脱离实际工作,致使考核和公司想要的结果偏差过大。
2.1.2 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考核人员容易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的思维方式对被考核人员做出不正确或者偏差的评价;二是首因效应;三是晕轮效应;四是趋中效应;五是过宽或者过严倾向。
2.1.3 绩效反馈做的不到位。更多的时候,我们目前做的绩效考核都是一部分管理人员考核者坐在屋子里面自己根据感觉想的。即使有部分的管理人员会约谈被考核者,但是更多的时候无法就被考核者的绩效达成一致。
2.1.4 绩效结果应用浮于形式。一些单位考核者很重视认真,领导在绩效管理中不重视,容易跟着自己感觉走,致使考核结果无法有效的加以利用。
2.1.5 企业员工形成的计划经济或者老的思维模式对企业绩效管理不认同、不理解、不支持,产生的抵制情绪。
2.2 薪酬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薪酬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是薪酬制度的设计上,我认为薪酬制度设计主要是由两个方面:一是薪酬制度在公平性与激励性的平衡,过去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因为过于注重公平性,而使薪酬制度缺少激励性;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开始在分配制度中注重公平与激励的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很多的企业薪酬制度设计很完善,绩效考核很完美,但是更多的时候确实不执行或者不能有效执行,致使考核结果无法在薪酬激励中表现出来。三是员工对薪酬制度的不理解和抵触。企业的选择
企业的高层在考核企业人工成本时,不仅只看企业薪酬水平的高低,还要看员工绩效水平,实际上,员工的绩效水平对企业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会大于成本因素。员工的薪酬受个人工作表现的影响,同等条件下,高薪来自于个人工作的高绩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员工对自身绩效的认识和对绩效考核的接受程度一级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决定了员工对企业薪酬发放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性,也决定了企业绩效改进的效率。
3.1 绩效考核的公平
3.1.1 绩效考评体系设置公平合理性:
评价鉴定的范围要和通过工作分析得到的工作要素相联系;评价鉴定的标准,要和通过工作分析提出的对一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组织目标相联系。
敏感性评价鉴定系统具有区分工作效率高低的能力,能够收集和提供有关员工之间工作情况差别的信息,满足管理决策(例如员工的选用和升迁)的需要,也能够收集和提供每个员工在不同阶段工作情况差别的信息。可靠性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员工所作的独立的工作评价,大体上要相互一致。可接受性工作评价系统必须能够得到使用者的支持,能付诸实施。实用性指评价鉴定系统要容易被管理人员和员工们理解和使用。
3.1.2 选择最合适的员工绩效评价人: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考虑以下人员:一是直接管理者,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熟悉员工工作,并有更多机会观察员工工作情况;能较好地将员工个人的工作与部门、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将员工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决定联系起来。二是同事,为了减少偏见,提高反馈信息的价值,应该准确地界定需要同事进行评价的工作内容;来自同事的评议只能作为整个评价系统的一部分。三是下级职员,他们对主管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信息交流能力、领导风格、计划组织能力都有直接的了解。四是员工自我鉴定给员工一个参与的机会,有助于减少工作评价中的抵触情绪。五是顾客,在有些情况下,顾客能为个人和组织提供独一无二的工作情况反馈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人事决策、检验培训效果和员工自我发展。
3.1.3 规范考核方式和行为:为了规避以上提及的考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企业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规范考核方式和考核人员的考核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者和考核人员应当采取多角度的考核方式。二是考核评价中要设置不同的着眼点,从不同的侧面评价员工的业绩,同时尽量选择与员工绩效相关的评价因素,从而尽量规避考核人员偏见对考评结果的影响。三是考核人员要与员工多接触,彻底全面的了解被考评者的工作情况。四是对考核者进行培训。
3.1.4 确定工作绩效评价的时机和频率:通常,人们习惯于一年进行一次或最多两次正式的工作评价。但研究表明,这样做时间间隔太长,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每当完成一个工程项目,或大型工程项目取得重要成果时,都应及时进行一次工作评价鉴定,以便为人事决策和员工发展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3.2 薪酬制度的公平性、有效性与激励性
3.2.1 公平性:
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分为薪酬水平的公平性和薪酬结构的公平性:一是从企业方面讲,企业对公平感的追求,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直接影响其对公平的感知,而企业对公平感的追求又与员工的薪酬紧密相连。一方面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企业根据外部公平性决定总体薪酬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工作评价,企业关注内部公平性,从而确立薪酬结构。二是从员工方面讲,指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及管理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的看法或者感知,这种公平性涉及到员工对于本人薪酬与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状况与企业内部不同职位上的人及类似职位上的人的薪酬水平之间的对比结果;
3.2.2 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薪酬管理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这种经营目标既包括财务指标(如利润率、销售额等)也包括一些定性指标(如产品或服务质量、员工学习能力等);是制定薪酬制度时,企业必须考虑如
何有效地使其融入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由于企业在初创、发展、成熟和衰退等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巨大差异,所以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与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相协调,这就是讲薪酬制度要对于企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
3.2.3 激励性:
制定薪酬制度时要杜绝平均主义的思想,薪酬结构的等级数量、级差以及薪酬的变动范围、变动比率都要有一定得激励性,主要是指薪酬制度的设计要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3 员工对绩效和薪酬制度的认知接受
3.3.1 沟通:
在对绩效目标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使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成绩和不足有一定得认识,并最终达到员工对自身绩效与企业达成一致认知,最终促进其对自身薪酬的理性和公平性看待。
3.3.2 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员工明确自身工作的价值,理性的看待企业和社会发展,能够从企业和社会整体的发展角度来看待企业绩效制度和薪酬制度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李剑,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 约翰•阿代尔,王珍译.员工激励,海南,海南出版社,2008
[3] 马作宽.组织绩效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7.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 篇七
传统的组织管理理论把薪酬看为是一种支付手段, 而现代管理理论已将薪酬作为一种员工的激励手段, 他是促进组织与员工更好的共同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上世纪末, 对于组织行为学和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的深入, 组织内部的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团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部门结构成为被广泛采纳的工作方式。与个体工作相比, 团队的优越性在于将拥有不同知识或技能的人员分配在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中, 通过彼此的协调与合作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作为科研团队, 这种合作协调的工作方式特别应该强调。
经济学与管理学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团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ALCHIAN等的“团队生产”理论开辟了经济学研究团队问题的先河, 此后大量的经济学文献就如何解决团队内由于道德风险所引致的效率低下问题进行了分析, 其基本思路是考察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使之能够较好地解决团队内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HOLMSTROM的预算平衡机制、KANDEL等的横向监督机制、MCAFEE 等的保证金机制、RASMUSEN的替罪羊机制以及IOTH的团队互助模型等。而管理学的研究则侧重于分析诸如团队构成、任务意义、相互依赖关系、群体气氛、相互信任、工作流程、授权、沟通和角色等因素对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 并就不同情景下团队绩效的提高对策提出相应建议。
团队运作会产生二种相反的效果: 协同效应与“搭便车”效应。由于成员知识或能力互补, 使得合作能够比个人单独工作的成果累加的和要多得多, 即能产生1+ 1> 2 的效果, 这种协同效应越大, 团队运作的价值就越高, 但是团队运作存在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因为个人的成绩被淹没在集体之中, 所以每个成员都没有单独工作时努力。经济学称其为“搭便车”。作为科研团队工作的评估, 我们常常需要面对这样一些问题。项目的最终完成效果取决于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和研发情况, 由于科研工作性质决定, 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协调进行, 同时对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衡量, 很多指标是无法量化的, 这样也就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这搭便车现象。如何更好的利用薪酬设计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引入锦标赛制度, 对薪酬设计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待人员薪酬,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员工付出努力 ( a) 、企业获得产出 (π) 和组织给付薪酬 (W) 这几个变量中, 和a 是直接正相关的, 即员工的努力程度是企业获得高产出的必要条件。而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都肯定了薪酬W是员工付出努力a 的直接动力之一。根据这几个变量的关系,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锦标制度、模型设计几种激励薪酬方案并进行比较, 分析企业应该如何在锦标制度的指导下设计激励薪酬方案。
基于薪酬激励原则, 主流的观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激励公平理论, 认为员工薪酬的设计不仅应该考虑到员工即期的投入, 还应该考虑到其过去的报酬与投入和其它可比较对象的报酬与投入。二是激励期望理论, 该理论强调通过预期报酬激励与约束员工行为。在两种激励理论的指导下, 激励薪酬方案设计需要将科研人员具有的与工作相关的人力资本、科研产出水平与其薪酬相联系, 以促进科研人员增加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本存量, 提高科研产出水平。除去货币购买力原因引起的薪酬增加, 只有科研人员为组织创造了新的价值, 薪酬才可能增加。因此, 如何在一定范围内设计薪酬激励员工, 选择对科研机构有利的行为, 从而使科研机构收益最大化是激励薪酬方案设计的最终目标。
二、基于锦标赛制度的委托代理模型确定
由于科研工作自身的复杂性、长期性、从外界角度的不易于观察性, 以及科研团队内学科、专业交叉等结构性特征, 导致科研团队绩效管理中不能准确把握其成员工作努力程度。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借鉴Holmstrom和Milgrom (所提出的委托代理模型。该模型的基本结构如下:委托人确定一定的产出份额给代理人, 由代理人决定在接受合同约束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如果合同带来的收入超过保留水平, 就选择接受合同, 反之则拒绝。而委托人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设计合同来最大化其自身的利益目标。当代理人为风险中性时, 代理成本为零, 达到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最优激励。
依据科研机构团队的运作现状和运作特点, 项目负责人具有团队的最高领导权和组织协调权。他一方面总体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 要对整个团队负责, 另一方面控制团队内部资源、制定激励策略、协调成员关系, 还要对所有团队成员负责。而团队内的具体工作则由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专家和负责日常工作的行政人员来完成。他们与团队负责人构成委托——代理关系。因此, 在这里可以将团队负责人看作是委托人 (Principal) , 而将其他科研人员、专家看作是代理人 (Agent) 。
锦标赛制度 ( rank- order tournaments) 是相对绩效比较的一种特殊形式。对组织内人员来说, 每名员工获得的绩效薪金只依赖于他在所有的代理人中的排名, 这一制度有利于启发科研人员内在的动力去努力工作取得成果, 从而激发整个团队的积极工作的状态, 使得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效益都能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 与此同时, 作为项目的委托方也没有额外的多支付费用, 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若代理人的业绩是相关的, 则锦标制度可以剔除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而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的判断更为准确, 即降低风险成本, 又强化激励机制。
首先, 我们对公式和变量进行分析:
设科研产出函数为πi=kai+ε, 其中πi为第i名科研人员的产出函数, ai为科研人员的努力函数, 由于科研人员的产出情况和其努力情况是正向相关, 我们设转化系数k∈[0, 1], ε代表不确定性, 且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则, 科研产出对于研究机构的价值我们可以用函数V=β (kai+ε) , β>0。
设科研人员的薪酬函数为S (ai) =w (kai+ε) +θ, 其中S (ai) 为薪酬函数, θ为基本工资, θ与员工努力程度无关, w为科研人员产出的支付系数, 且w>0, θ>0。由于科研人员的努力工作所付出的物质成本和精神成本分别为:C1 (ai) 和C2 (ai) 。
则作为委托人, 他在项目进行中所能获得的总效用为:
undefined
代理人在项目进行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为:
undefined
f1、f2在一阶导数为零时实现帕累托最后, 即:
undefined
三、基于锦标赛制度的薪酬设计分析
以相对绩效为基础设计薪酬体系, 相对业绩得到高工资的固定员工比例P 和规定产出指标可有如下的关系: P= 1- F (π-ai ) , 即比例P 是产出指标相对于员工努力的分布函数, 这一关系给出了企业在确定产出指标和提薪比例时的参照关系, 方便了日后组织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薪酬体系, 有利于组织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源资本的效益。
同时, 我们还应该注意, 在该模型中高工资比例P 和产出指标π并不是越大越好, 或越小越好。比例过高或过小都会降低由于收入差距所给每个科研人员所带来的激励效用, 没有人会有积极性努力工作。
提拔制度对员工薪酬进行阶段划分, 下一阶段的工资取决于本期的工作努力, 这样的合同制度会激励员工的当期行为。而且通过和一阶段合同的比较可以看出, 无论员工对下一阶段的预期收入是怎样 ( 是退休还是跳槽) , 多阶段的激励合同都严格优于单阶段合同。
四、基于锦标赛制度的科研薪酬分配的可行性及局限
委托代理模型着眼于是的委托方及代理方通过博弈最终实现纳什均衡, 帕累托最优。在锦标赛制度模型中, 科研机构可以在人员参与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组织期望收益, 根据组织具体情况设计最优激励合同。由于信息经济学利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形式逻辑, 在自身概念体系范围内得出诸多结论, 这种理论解释虽然十分严谨、有理, 实际操作却很困难。此外, 由于科研工作的特点, 很多检测指标是内化的, 在可视化、量化上都存在这困难, 今后还需要在指标的可视化、数量化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科研团队的工作性质及科研人员的工作特点,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 设计薪酬模型并讨论了该模型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及途径, 并分析了基于锦标赛制度的科研绩效薪酬分配方案。
关键词:薪酬分配,委托代理,锦标赛制度,科研绩效
参考文献
[1].STEPHEN P R.Organizational Behavior[M]. New Jersey: P rent ice Hall Inc, 1996
[2].HOLM STROM B. Moral Hazard in Team[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2
[3].KANDEL E, LA ZEAR E P. Peer Pressure and Partnership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8.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 篇八
关键词:薪酬激励;绩效工资;高校
薪酬一词,是从美国“compens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是单位员工从事某个组织所需的劳动或劳务而获得的所有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以及有形服务和福利,是组织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体现了劳动力的价格水平。我们现在所提到的薪酬概念与传统的“薪”“酬”是不尽相同的,传统上把一次性支付的报酬称为“酬”,以年计付的报酬称为“薪”,薪酬的构成体系在其表现形式上就可分为“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两种,即通常所说的“经济性报酬”和“非经济性报酬”。经济性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以货币形式所支付的报酬,非经济性报酬也称内在薪酬,包括工作兴趣、环境、挑战性、人际关系等非货币形式的报酬。
传统的薪酬制度只是对直接经济性报酬,特别是货币工资感兴趣,传统管理理论将报酬作为唯一的员工激励手段,而在物质不断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高校教师这样一个高层次人才密集的群体,满足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渴望满足的是社会需要、尊重需要甚至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报酬形式的多样化促使人们对薪酬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薪酬激励作为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组织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非经济性报酬也成为薪酬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员工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一、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现有薪酬制度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由两所中等专业学校于2002年合并整合而成的一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隶属于武汉市政府的四所公办高校之一,是一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院现有的薪酬制度是建立在武汉市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管理体系基础上的,经费来源也大多依赖于财政拨款。
目前,我院现行的薪酬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薪酬(工资等)、可变薪酬(课酬等)、福利薪酬(医疗保险等)。具体
如下:
■
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薪酬制度仍受传统模式的影响较大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稳定薪酬模式,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实行的是岗位津贴制,低工资高奖金福利,学院内部支配权较大,不同的岗位实行的是不同的津贴档次。体现了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但级差不均,重级别轻实绩,收入的差距更多体现的是职务级别的差距,而非根据实绩考核拉开的差距。这种分配制度尽管对不同岗位人员的津贴进行了区分,拉开了差距,但是学校岗位设置依据仍源于现有的职称状况,将现有职称等级作为岗位津贴等级,确定岗位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陷于“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同时受多年中师办学模式的影响,课时津贴在薪酬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而科研津贴缺失,重教学轻科研。
(二)忽视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内在薪酬比重小
我院现行的薪酬制度中经济性报酬的比重太大,工资与奖金的高低成为衡量教师工作表现的一个直观尺度。导致部分教师做任何事情都用经济来衡量,有钱的事就愿意做,没钱的事情参与积极性不高。另外,高校教师由于长期不坐班,上课就来,下课就走,加上自主支配时间较多,同事之间交流互动较少,人际关系比较淡漠,集体的凝聚力不强。学院很多时候也会忽略内在薪酬的激励作用,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课、站好自己的三尺讲台就可以了,部分教师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与认可,导致教师即使拿高工资也不满意的现象,产生了“即便有再多的钱也不愿接受这个工作任务”的想法,同时由于很多教师的社会活动较多,导致教师对学院很多事情缺乏参与意识。
二、绩效工资的实施对我院现有薪酬制度的影响
根据中央、省、市的有关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绩效工资制度已经正式实施。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单位类别、岗位职责和经费来源等因素,占绩效工资的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的30%,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
高校教师作为职业化的教育工作者,其高强度、高复杂性的劳动投入决定了教师薪酬必须具备一定的激励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和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国家对高校给予了较高的人均分配水平。作为第三批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势必对我院现有薪酬制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政策范围内,争取教职工合理收入不降低,是我院实施绩效工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保护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基本条件。
绩效工资旨在奖勤罚懒,让一线教师和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得实惠,拉开收入差距。但事实上,不拉开差距不能体现绩效工资,差距太大也不利于和谐稳定,实施绩效工资后增加了基本薪酬的比
重,学院自主支配比例减少,很难拉开差距。但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需要,在人员编制不足的情况下,教师教学工作量必须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过多地强调工作量必然导致平时工作的斤斤计较,平时每件事大家总要权衡自己有没有必要做,该不该做,不利于团结。另外,对于评先评优教师来讲,多拿钱是应该的,但过多地体现在货币待遇上,必然导致普通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去做更多的事情是应该的,因为你拿了比我多的钱等等现象。
三、完善教师薪酬制度的激励导向作用
实现绩效工资后,在保证基础绩效的基础上,通过奖励性绩效的考核发放拉开工资待遇差距只是薪酬制度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并不是全部。在平时的工作考核中要体现绩效工资,但不能唯绩效工资独尊。借助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制订合理完善的教师薪酬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本的价值,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文化,以情动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当前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高,都重要。教师首先必须树立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十佳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等系列活动,在全院树立典型,形成“树先进”“学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争做德育楷模。通过社团活动、专业竞赛、“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专题活动,密切师生关系,既做良师也做益友,体验与学生相处带来的快乐。重视内在薪酬的作用,为教师提供适合其能力的有兴趣、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学、科研并重,为职工提供培训、晋升机会和提高其名望的机会,打造“教学名师”。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与设施,创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办公环境。通过生病探望、生日祝福,提供职工子女入学关怀,对教师赋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近况。及时肯定他们的价值,并给他们提供成长机会与自我实现的机会,提供教师参与学院重大活动的参与权,把教师真正当成学院的主人,教师才能做到以校为家。内在的非经济性报酬能对高校职工产生较强的激励效应,把内在和外在薪酬结合起来,让教职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激发其努力工作
的意志,更好地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
(二)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客观公正评价绩效,以理服人
教师的绩效考核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施绩效工资中的难点问题。因此,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尤其重要。
1.考核方案要科学
在充分了解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考核方案。方案的制度应集思广益,要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和途径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教代会的形式,尊重教师民主意愿,通过广泛参与和意愿表达,促使绩效考核方案的不断完善与顺利实施,成为广大教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2.考核内容要全面
教师的德、能、勤、绩都应纳入考核内容,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既要考核教学工作,还需要考核科研工作,并且分值分布科学合理。以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3.考核办法要合理
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自评、教研室、院系评价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4.考核程序要规范
考核的每个环节尽量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考核过程全程由监督员参与,考核结果及时公示,自觉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做到程序规范。
依靠健全完善的考核机制,坚持“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监督,在此基础上以绩效工资为基础的新薪酬制度能够得到教师们最大的认同感,能够保证政策的有力执行。
(三)丰富薪酬福利内涵,规范津贴补贴项目,依规办事
首先要丰富薪酬福利的内涵。作为薪酬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的福利是为吸引教师和维持教职员工的稳定,作为基本薪金的补充项目。绩效工资实施后,各高校间同职务职称的教师基础性绩效部分工资标准完全相同,奖励性绩效部分差距也不宜过大,福利薪酬也就成为了各高校的薪酬制度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性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因此,现在高校应该提倡一种全方位的福利计划。全方位福利是指高校为教职工提供多种多样的福利形式,可包含衣、食、住、行、医等方面。例如,衣:为酒店、旅游、体育等专业提供工作服;食:针对学校地处市郊,为教师提供工作餐,专设教职工食堂或教职工伙食窗口;住:给暂时买不起房的教师提供过渡性住房、房租补贴,为高层次引进人才提供住房,在政策范围内缴纳较高比例的公积金等;行:提供免费班车,并根据教学时段人性化安排车次和时间,报销员工差旅费等;医:每年免费健康体检,在职工公费医疗的基础上实行子女统筹医疗,流行病多发季节进
行防护教育,发放预防药品和用品等。另外还包括:保证双休日的正常休息,给员工一定的事假、探亲假,为优秀员工提供出外旅游考察的机会等,举办联谊会或其他集体活动,为教职员工提供娱乐设施和体育锻炼设施,通过摄影、书法、体育协会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为教职工购买保险等。将福利薪酬由货币为主的形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多形式,在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福利薪资的效益,发挥其最大的灵活性和激励作用。同时要规范津贴补贴发放项目,如,加班津贴、班主任津贴、教研室主任津贴、针对学院同级别管理部门发放的各种奖励项目、“十级辅导员”“十佳优秀教师”等,制订一个发放的指导意见及发放标准,避免发放项目和标准的随意性。用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秩序,严肃分配纪律,采用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分级管理体制,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合理调控院系间的收入差距。
总之,为了增强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充分发挥高校教师自身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奉献精神,必须要在薪酬改革的过程中加强薪酬体系尤其是内在薪酬对教师的激励作用,让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向多层次、宽泛化、严考核、高激励方向发展,增强教师对薪酬制度的满意度,从而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学院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品亮,周红,陆毅.高校薪酬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启示.上海科学管理,2003(02).
[2]谭铁群,刘国买.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技术经济,2004(02).
[3]杨晓薇,王明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痛点.人力资源,2006(21).
[4]安晓敏.高校教师绩效激励薪酬体系构建研究.管理科学研究,2010(04).
[5]冯文全,夏茂林.关于高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理性思考.2010年全国教育经济学术年会交流论文,2010.
【如何设计薪酬、绩效制度】推荐阅读:
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10-17
如何设计物业管理公司的薪酬体系09-18
如何设置薪酬制度08-12
规划设计院薪酬制度10-03
如何写教学设计10-23
如何管理家装设计师07-17
如何设计市场调研方案08-21
如何学习程序设计语言08-24
历史课如何精心设计问题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