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精选9篇)
1.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措施研究
作者:顾永梅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
摘 要: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规划、资金、组织、管理和科技等5个方面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作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水利建设 保障措施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3.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4.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三、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1.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
2.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涵盖的内容增多了,因此,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1国家财政投入。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2.3政策扶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3.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之间关系,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3.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3.2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建设领域。
3.3成立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领导小组。抽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建设指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理,狠抓工程质量。
4.民主管理保障
4.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舆论保障。
4.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4.3构建水利管理新主体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切实帮助并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确保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5.科技保障
5.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使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
5.2大力进行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更新改造泵站主要目的是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力争达到使现有泵站达到部颁标准。全国各地小型泵站数量众多,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积极开展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切实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远华,严家适.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实的农村水利基础[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6):1-3
[2]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二
1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主要目的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对于农村的水利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后的管理方面, 建设就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将其实践出来, 而管理才是经济发展, 创新进步的主要因素,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也就是这个道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保障了农村水利的发展, 还有效的防止了水灾水害的发生,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受着严重的侵蚀, 为此, 农村水利工程的实时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需要时刻检测水利工程的情况与状态, 尤其是水下建筑物部分, 因为长期受到水的侵蚀, 可能随时发生危险, 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监测水上建筑物的安全, 保护农村人民的长治久安。
2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部门不重视水利工程的管理
农村工程的建设从20世纪中期就受到了相关人士的重视[1], 为此不断探讨, 不断改革, 最终建设出有效的水利工程, 用来保护农村水利, 防治水涝现象, 但是在现今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早已经老旧, 受损严重, 为此急需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 以预防重大危害的发生, 不过相关的部门把众多的人手放在了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的重建方面, 不去考虑其他区域岌岌可危的水利工程建筑, 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加剧了水利工程的危害, 而且更严重的是重建的水利工程建设仍然不受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刚刚建好的水利工程不被管理, 更大一步的影响了农村水利的发展, 经济的进步, 重建的水利建筑也会逐渐损坏, 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还浪费了钱财。
2.2 村民没有保护水利建筑的意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农民朋友的经济发展, 用水方便, 为此水利工程是呈献在广大农民面前的, 以供他们的便利使用, 但是部分农民的保护公共财物的意识并不强烈, 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受益情况, 例如, 用水过程中只顾自己的放水使用, 使用过后随便摆放, 不能归于原位, 对于水利工程不能实施保护, 看见水利工程的损坏, 即渗漏现象严重时, 也不能伸出援手, 任其自生自灭;为了自家的土地利益, 随意截断水流, 随意开沟, 破坏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久而久之, 水线破破烂烂, 供水也出现严重的问题, 危害了水利工程建设, 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管理。
2.3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不强
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位于农村, 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也大多是从农村或者小乡镇选拔出来, 管理人员年纪不同, 素质也参差不齐, 年纪小的工作人员接受能力强, 善于处理新鲜事物, 但是耐性不足, 能力不够突出, 积累的经验较少, 不能完好的处理突发事件, 但是年纪较大的管理人员虽然工作能力较强, 经验足够丰富, 但是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 学习事物能力不足, 致使管理过程中,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监察不够到位, 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
3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
3.1 强化水利工程的管理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 相关部门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千万不要对之置之不理, 水利工程建设完毕的首要工作就是形成一支完善的管理队伍, 健全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强化有利于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发展与使用, 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合理利用资源, 保障农村水利工程的实施。同时水利工程的管理也要更加规范化, 例如, 村民对于打井, 开沟等一系列事物一定要上报管理人员, 得到批准才能进行操作, 以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使用, 减少水利工程的破坏性, 否则, 村民对于水利的随意操作, 胡乱使用, 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3.2 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正常运行, 有工作能力的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素质并不强, 为此, 组建一支工作能力强, 素质高的管理队伍是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首先管理人员的选拔千万不要全部从村民中选取, 管理人员的年龄要平均, 其管理能力可以互相综合。此外管理部门可以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锻炼其工作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还可以引进高管理能力的人才, 手把手教学, 指导普通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操作手段。总之, 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决定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正常运行, 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是水利工程建设最主要的发展措施。
4 结语
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水利工程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定要做好一定的管理与监督, 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 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队伍, 村民们也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努力维护水利建筑, 注意水利工程的安全, 以实现全村的现代化发展。
摘要:随着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到了现代化的发展日程之上, 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 但是农村水利工程发展状态依然萎靡不振, 所以本文就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分析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3.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三
【关键词】物理教学农村初中物理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2-01
一、我国农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1、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
由于农村中学通常在后勤这块做的比较差,如一些学校没有学生宿舍楼,即使有宿舍楼也是条件比较差。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只有选择走读或寄宿在附近亲戚家中,许多学生在往返学校的时候花费了较多时间,且花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其次是农村各种生活设施较为落后,商品经济也不发达,进书店、图书馆、上网等都较为不便,因此当学生想查阅一些参考资料也比较困难。
2、物理教学质量受学校教学设施的影响
我国农村的现状是总人口多、地域广、学校服务面积大,通常为每个乡镇一个或两个初中,导致班级人数众多,甚至挤得密不透气。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物理课程,任课老师通常会顾及不周,且物理课程经常需要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于农村中学很少会配备物理实验室,许多实验都需要在教室中进行,这就需要将实验仪器带到教室,如天平、一些简单的电学实验仪器等都需要带到教室中来,由于学生多,经常出现教室吵翻天,实验难以进行。另外许多农村中学由于经费不足,实验仪器老化陈旧,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3、物理教学质量受师资力量的影响
虽然我国现在高等教育培养出不少的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才,但当今我国农村物理教学还是处在较为低下的水平,这是因为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根本就不愿意留在乡村,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即乡村没有吸引力留不住人才。有些乡镇中学由于教师资源稀缺,许多物理教师也要作为数学、化学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甚至是让语文教师来带物理课程,这样一来必定会影响初中的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是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由物理教师来兼任,顶多全校配一个物理仪器管理员,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影响到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我国农村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物理课程的教学,物理对于学生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来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物理课程的内容都是研究生活一些常见的现象,包括热、力、声、光、电,这些生活现象如果老师用心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其实也是比较容易入手。
2、用实验来加深理解
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对学生来说如果实施的好那是非常有趣的,当然农村中学可能在资源方面较为欠缺,但只要人肯想办法,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一些土办法来进行弥补的,生活中很多小器具均可以用来作为实验演示,例如,在进行大气压的实验时,笔者通过用一个小盘子和一个面盆,在面盆里装满水,然后将盘子扣入水中,此时将盘子往上提,会发现很吃力。这样一来将学生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让他们充分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进行结合。
3、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虽然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点都是相对来说较为固定的,但物理课程的知识点的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其在命题上可以与生活紧密联系,变化万千,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这些综合能力。
创造性思维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发散法",即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尽量提出多种可能性的猜想,并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其次是"换元法",即让学生灵活的转换影响现象的诸多过程的一个,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思路。再就是"转向法",就是让学生在思维进入围墙后,要及时知道回头,因为可能那条路走不通,需要进行思维转换。最后就是"择优法",引导学生用心思考,寻找到最有的解决方案。在实施新课改计划的时候,教师应该尝试将一些试题改成验证性实验,允许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来完成验证,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由于我国教育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想一时迅速跳出应试教育的范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作为教师应该以国家政策为方针,坚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把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效率相结合,适当布置作业,且作业的范围要深思熟虑,要有创新精神,做到题不在多,在于精,既讓学生跳出题海,也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正元.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8
[2]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3]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4.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四
与思考
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水利大县。全县共有水利工程万处,其中双牌大型灌区1处,中型电灌站2座,小一型水库30座,小二型水库178座,小型河坝167座,大小山塘7万余口,总蓄引提水量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9万亩,形成了以四大灌区为主,大、中、小并举,渠库站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为全县工农业的增产增收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我县水利工程大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
过30多年的连续运行,水利工程的病险隐患日趋严重,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难以筹集,现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水利工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我们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对全县的水利工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在产权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权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
1、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我县水利设施财产所有制性质多次变动,资产底数长期不清,所有权模糊,资产关系紊乱,给产权界定造成很大的困难,水利工程一直存在“产权不清、责
任不明、难以为继”的问题。⑴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尽快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各级政府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到水利建设上来,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了一大批以灌溉工程为重点的水利设施,我县的大多数水利工程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这些工程绝大部分是公有制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因为把集体所有制看作是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形式,所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界限不清。几十年来,虽然进行了改革,但总体上看改革的步伐缓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很不适应,人们常说的“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就是这种体制的集中表现。⑵国家和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国家和集体共同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由于国家和集体的投资额难确定、土地使用权作
价难确定、农民的投工投劳难评估,产权关系往往界定含混,常常导致承包过程中责任不清,有的“包盈不包亏”,有的“大锅饭”,造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⑶以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小型水库、灌区、机电井、塘坝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部分由群众投工投劳、集体投资兴建,属于集体所有制。从我县来看,有些小型水利设施由几家农户管理,有些由村民小组管理,有些是村集体管理,但大多所有权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特别是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工程更是无人问津。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也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维护规则,更没有维修养护的硬性规定。
2、农村小型水利设施责任主体不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维护,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但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并不明确。⑴国家作为责任主体太抽象。我县的很多水利工程由国
家投资兴建,分别由水利部门、镇、村或农户管理使用,大多数工程国家既没有体现所有权,又没有行使管理权,国家作为责任主体的地位太抽象。同时,这些水利设施工程小、分布散,国家很难承担工程的整修和维护费用,而广大村民认为是国家财产应由国家承担维护费用,难免出现放公家水灌私家田、重使用轻维护的局面,导致这些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有人受益无人担责。⑵政府机关不够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包括取消农村主要用于水利建设的劳动积累工。但是,大部分乡镇不能正确把握政策,认为取消农民的劳动积累工就是不再搞农村水利,或者产生怕苦畏难情绪,不想搞农村水利,因而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所放松,领导不力,发动不够,投入不足,农田水利正面临滑坡的危险。近几年全县20个镇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村不足30,有些村尽管收取了“一事一议”资金,但每人
5-15元的标准,全村筹资往往不足1万元,根本解决不了水利资金短缺的“瓶颈”,小型农村水利基本上处于“吃老本”状态,难以支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⑶群众缺乏自觉性。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农户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公益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一是农民经营土地面积小,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的决心不大,能力有限。二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哪一家农户能够很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出资共同改善水利设施,即使一些有这个愿望的农业大户、中介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因为做农民的思想工作难度大,也不得不中途放
5.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五
之前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在工程完成之后,由政府在当地设置相关管理部门或者机构,对水利工程的运行实施监控和管理,服务于当地的农村建设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不断贯彻落实生产承包制政策,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原有的方式相比具有很大不同,在原有的水利工程产权问题方面出现了纠纷,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就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体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加大了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不适应,水利工程便不能发挥其原有价值,不利于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2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缺乏完好率
设备的完好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其产权性质不明,没有明确的个人或者单位机构对其实施管理,导致很多小型水利工程出现管理不足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使得工程设施完好率较低。水利工程在应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管理人员对运行每一个环节实施管理与监督,缺乏对工程设施的检测,不能够及时发现工程设备的损坏或者老化现象,也没有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维修,长期下来加剧了设备的损坏或者老化程度,给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在工程投入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2.3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投资主体单一
6.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六
产权制度改革之雏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虽然连创新高,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但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有收无收在于水,粮食生产受水的影响最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始终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着力夯实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水利基础。为此,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推进农村塘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重大意义。这里,就如何推进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结合白霓现状,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白霓镇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状况 小型塘堰等农田水利设施,在这里是指库容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塘堰及以乡(镇)、村、组为单位内群众集体使用的河堤、水渠、台圳、泵站、泉眼、水井、蓄水池等。根据水利普查数据,白霓镇境内现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7座、库容量480万立方米;河堤17处,长186公里;水渠72处,长174公里;台圳23处,长119公里;泵站73台套,功率980千瓦;水井泉眼38
3处,年涌水量180万立方米;水塔蓄水池69个,总容量5500立方米;塘379口,总蓄水量750万立方米,堰18处。这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个头”尽管“小”,但其作用和功劳却“大”,它们承担了我镇22个村1个社区,181个村民小组,12428户64017人和43628亩耕地的用水需求。然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些水利设施因没有随之“联产承包”,产权不明晰,管理不到位,陈旧老化,年久失修,超负荷运行,加上洪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其功能大减,有的甚至丧失。如青山水库东干渠白霓段因年久失修,渠道破损、漏水淤积,不能承担输水功能,造成我镇谭家、白露、油市、洪泉、大市、白霓等村大片良田变旱地,有的甚至荒芜;高堤河谭家段因没有护砌加固,每年造成堤岸崩塌,成片良田变成沙洲;全镇379多口当家塘中的117口因没有清淤维修,蓄水功能萎缩,而丧失保水抗旱作用;30处提水泵站因设备陈旧老化,没有维修保养而废弃;70多处水渠因泥沙淤积而丧失排灌功能;300多处泉眼、水井中100多处因没有合理利用和地下水的污染而变成死泉、臭泉;7座小二型水库都是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不能正常运行,现在都在“病”中,其中施家冲水库已成“干塘”,特别是这些水库到田间的沟、渠等末级渠系大多为简易土质结构,输水损耗严重,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这一切,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
农民生活。
二、形成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上述现状的原因 当前,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病得不轻”,可以说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政府管理部门、农村经营主体的主观意识有关,又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产权制度等方面密不可分,其原因主要是:
1、投入不足,保障乏力。主要表现在:乡镇无力投入,县级财政投入有限,中央、省级财政投入杯水车薪,农民投工投劳难组织,其他社会资金无动力投入。以农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为例,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现在“一事一议”项目中的“投工投劳”,几乎全是虚设,事实上农民根本没有投工投劳。
2、资金投入分散,结构不合理。目前,国家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渠道很多,除了水利口外,还有国土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但由于各自为政,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整体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很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效果不佳。
3、产权制度缺乏激励作用,体制机制运转不畅。一方
面管理主体缺位。除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外,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特别是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这些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另一方面运行机制不活。大多数水管单位性质不明,公益性工程缺乏财政支持,经营性部分又难以实现良性发展,造成工程维修资金难落实,工程管理基础薄弱,效益难以正常发挥,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形成了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国家管不到的尴尬境况。
三、推进农村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利益主体和环节比较多,既需要爱农、护农、支农的高尚境界,更要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社会力量,着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创新,逐步化解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难题。
1、整合支农投入,形成规模效应
国家支农投入重点在于引导和激励,应对目前各项小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清理、论证。一是结构调整。对引导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的项目不再保留,将这部分资金交由各地自行安排。二是整合归并。将内容相近、作用相同、分配使用分散的项目进行归并整合,对确需保留的项目(如惠农补贴)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使用,对其他一般建设性的项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进行归并整合打包下达给地方,集中财力办大事,由地方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三是双轨运行。支农投入应该区分不同对象,研究制定无偿化投入和资本化投入的双轨运行机制。对惠农补贴、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实行无偿化,以资本注入形式对民营企业和个体老板进行帮扶。积极着手改变目前支农项目多,额度小,使用分散,管理杂乱,效果不优的局面。切实解决分散实施后效益不佳的问题和地方财力困难、解决配套资金难的问题,使有限财政资金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提高支农绩效。
2、对重点地区实施财政倾斜,提高均等化程度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方财力差距逐渐缩小,均等化程度日益提高,但是欠发达地区财力仍然主要用于保运转,缺乏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护投入。而且,由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区域差异、自然条件约束、市场结构悬殊,加上作物类
型差异极大,政府和农村经营主体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偏好和激励不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出现非均衡增长具有必然性。因此,需要继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对农业重点地区倾斜。
3.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投资主体积极性
7.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七
1. 主要制约农村体育教育发展的因素
在课程开设、硬件实施、教师培训、课外活动等诸多方面, 农村中小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提高, 但体育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就是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教育缺乏相应经费
对于体育教育经费国家没有相应的补偿政策, 也没有设立体育专项经费。近年来, 国家教育部再三强调加强素质教育, 并且提高了农村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同时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理念, 使得“阳光体育”工程的教育理念能够深入到农村的体育教育当中。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教育经费, 导致学校的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等很难得以提升, 而让学校领导为体育教学多投入经费是不现实的。
再者, 在调研学校对的资金投入时, 均发现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教育经费的投入都以主科为主, 这就导致了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领导在现有资金的范围内先考虑的往往是课桌椅的更换、电教设备的添置等, 很少考虑到体育器材的购置。而相对于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 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是相当滞后的, 这也就造成了各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1.2 落后的体育教育观念
1.2.1 领导者落后的体育教育管理观念
多年来, 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观念都是“人才第一”、“知识第一”、“升学第一”。从而限制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整体发展, 同时也严重的束缚了被称之为“豆芽菜”、“小三门”的体育运动的良性发展。从本质上偏离了“阳光体育”工程所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1.2.2 教师模糊的体育教育观念
小学的班主任和中学的主科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不够重视是也是制约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内的班级评比、学科成绩评比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奖金挂钩, 而体育课程不在考试的范围之内, 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通常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学习考试的科目, 这都严重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另一个导致体育教师教育观念淡漠的因素是, 与主科教师相比中学的体育、美术、音乐教师评职称、评优困难, 获得奖金少, 从而导致了体育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
1.3 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是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3.1 一些学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 但利用率相当低;
1.3.2 农村中小学的管理与激励机制都不够健全, 这就直接造成体育教师的资源利用率低。学校的领导者对于体育教师制定的工作标准比较低, 造成有些体育教师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其他非教学的活动, 更有甚者, 领导者要求体育教师从事一些与体育无关的工作。体育教师失去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空间, 造成体育教师资源的浪费;
1.3.3 在体育教育课程当中没有融入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致使这些资源的教育意义与功能没有被认识, 更谈不到利用到教学当中了。
2. 实施改进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阳光体育运动已经走进校园, 农村体育教育也应该随着这股春风, 按照阳光体育运动 “健康第一, 每人锻炼不少于1 小时”的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有体育专长及组织能力的学生骨干, 让他们去带动全体学生锻炼, 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 使学生在锻炼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在锻炼中成长。
2.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该加强学习, 提高思想认识, 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 从而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也使他们能够终身受益。
2.2 要全面提高学校领导及师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 大力的宣传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宣传阳光体育运动是 “健康第一, 每人锻炼不少于1 小时”的教育理念, 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主阵地。通过开展体育主题班会, 体育知识讲座及竞赛, 校园宣传报评比, 通过组织收看各类体育节目、阅读体育杂志, 通过在学校运动会、校园活动周期间开展宣传工作等多种形式, 烘托校园文化气氛,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 同时这种多形式的宣传也能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 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2.3 农村中小学学生数相对较少, 活动空间大, 但体育场地建设往往不完备, 同时缺乏相应的体育器材, 应加强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器械建设。因地制宜, 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 在器材并不富裕的情况下, 积极为学生创建快乐的体育园地, 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通过广泛的开展学生集体的体育项目, 如学生的冬季长跑运动, 学校针对自身的特点, 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 融健身性、游戏性、创造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观念, 并且带动家长进行参与, 充分体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全民性。
摘要:本文就制约农村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提出了可行性的办法和建设性建议, 为农村体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理论依据。
8.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 篇八
关键词:水利工程;制约因素;管理;资金;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47-02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水利工程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抵御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原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工程老化、设备原始、资金缺乏、发展滞后、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此情况下,根据多年从事农村基层水利工作的经验,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探讨性的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参考。
1 制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的因素
1.1 工程老化
原有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机器设备陈旧老化、效率低下,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发展需要。有些抗洪坝体基础工程是几十年前人工修建的,历经洪水侵蚀已体无完肤,虽经修缮,但治标不治本,已基本失去抗洪能力,一旦发生水灾,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有些灌区上下水管网工程老化,干渠、支渠能承载部分工作,田间斗农渠因自然脱坡、无人管护等原因几乎被填死,上下水困难,供求关系紧张,极易出现局部洪涝灾害。部分灌区的排灌站为灌排两用,机电设备和各种配套设施已使用多年,虽说能基本满足灌溉和排涝需要,但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配电盘老化、电动机磨损、泵体老旧、压力水箱渗漏、进出口闸门封不严、起动装置不灵等,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1.2 管理不当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备是否真正发挥效能,管理至关重要。有些水管单位、部门和组织重建设轻管理,使部分工程运行几年即出现疲态,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这其中有制度制定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和使用不当的原因。尤其近几年,农民个人利益至上、集体观念淡薄,只知用水、不愿管水,乱垦乱种、乱设置、乱摊占、乱截流、乱堵坝等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灌区上下一片混乱,“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管理在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水利工程支离破碎,即使投入再增加、设备再先进,如果不加强管理,效率也会下降。
1.3 资金投入不足
某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乡政府财力不足,严重影响一些好工程、好项目的落实。国家虽然划拨了专项补助,但地方财力跟不上,在其他融资渠道闭塞的情况下,资金到位困难,许多好项目无法落实。
1.4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现在的农村水管单位虽然人员不少,但真正有学历、懂管理的却不多。例如,某农村水利管理站有员工85名,但正式员工只有5名,且学历参差不齐,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10%,懂技术的更是寥寥无几,通常是凭经验工作,一旦遇到新技术、新情况、新设备,往往束手无策。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单位无法开展部分技术培训,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及普通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整个水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5 小型水利工程缺规划 缺布局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急功近利、盲目上马,缺少宏观布局和中长期规划,且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缺乏有效评估,对工程效益的考量也较少。加之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的监管不严,导致工程建成后不是质量不合格,就是与其它领域的工程不协调,成为死工程或烂尾工程,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建议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水利工程利国利民,不仅经济效益良好,综合效能也较好。因此,要有高度的战略思想,把水利工程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放在国家层面的高度考虑。建国6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进行修改或改进。同时,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使扶持政策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着实让群众受益。
2.2 采用多种管理模式
任何形式的经营组织,在实际运营中都离不开“管理”二字。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制约因素中,管理不当是主要因素之一。在工程建设、运行、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以管理为保证,彻底改变重建轻管的局面,向管理要结果、要效益。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管理混乱已严重阻碍农村水利工程发展。农村水管单位要加强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由主要领导负责建章立制。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机动灵活。
水利工程即有公益性,也有经营性,因此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要采用多种形式,根据区域特点制定适宜的管理模式。由政府水管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由水管单位承担管理责任;该发包的小水利工程,根据合同和授权书由承包单位负责管理。只有管理方法多样、管理机制灵活、管理责任明确,才能真正提升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2.3 广开资金渠道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一些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在地方配套工程的资金筹措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采用地方政府列专项、集体融资、群众集资、个人局部承包出资、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融资。必要时,采取法人单位向银行借贷的方式融资。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充分保障投资资金到位。
2.4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对农村基层水管单位、部门、站、所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对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在职工人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有条件的单位应组织职工赴外地考察,无条件的单位可以开展“岗位比武”活动,使职工在相互切磋中提升业务能力。另外,特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吸纳一些懂专业、懂管理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水管队伍,以适应岗位和市场化需要,使基层水利单位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2.5 合理规划
农村水利工程项目虽小,但也要统筹兼顾、科学决策、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投资和施工,劳民伤财。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地域特点进行中长期规划设计时,把一些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3 结语
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基础保证,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现代农业要加快发展,必须水利先行。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将开启崭新篇章,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9.浅谈农村水利工程管修正1 篇九
贵州省习水县二里乡水利站王光坤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本文笔者在文中主要介绍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及问题。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建设;体制
一、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各地区展开。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集中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大中型城市,而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西北地区的农村,水资源贫乏,干旱少雨,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其经济正常发展。所以,进一步做好农村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缩小我国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将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种类
(1)水库管理
水库是调节径流的工程。水库管理的突出重点是做好大坝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溃坝而造成严重后果。水库效益是通过水库调度实现的。在水库调度中,要坚持兴利服从安全的原则。
(2)水闸管理
水闸是用以挡水,控制过闸流量,调节闸上、下游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有节制闸、分洪闸、进水闸、排水闸、冲沙闸和挡潮闸等类。发挥水闸的作用是通过水闸调度实现的。
(3)堤防管理
堤防是约束水流的挡水建筑物,特是堤线长、穿堤涵闸、管线等与堤身结合部容易形成弱点,土堤所占比例较大,河道堤防往往由于河势变化而形成险工,堤身内部往往存在隐患。
(4)引水工程管理
引水工程的作用是把天然河、湖或水库中可以调出的水输送到需要地点。引水线路有的利用天然河道,有的是人工开渠或敷设管道,沿线可能有泵站、调节水库以及分水、跌水、平面或立体交叉等建筑物。引水工程建筑物种类和数量多,技术经济关系比较复杂,运行管理任务比较繁重。
(5)灌溉工程管理
灌溉工程管理是灌溉管理工作实现灌溉节水高产目标的物质基础。灌溉工程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三部分。
三、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渠道、水库、排灌站等,其主要的工程设施是由
乡、村等集体投资建成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贷款、国债资金以及国家扶植的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但是随着农村水利工程的广泛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建设与管理问题
1.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农村水利工程大多数属集体维护管理,实行集体所有制,而农村土地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的区别是是否责任到户。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由集体共同承担,也就导致了主体“缺位”现象,加上基层政府对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只提供资金扶植,而对相关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集体经济组织形同虚设,其工程集体所有制与农村分户经营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水利设施老化损坏,有人使用,无人管理。
2.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关注,农村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有些相关主管部门内部设置不科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人员较缺乏,且技术水平较低,专业技能较低。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缺乏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承担一些深度工作。
3.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认识存在偏差
作为基础设施的农村水利工程,其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监管较困难,加上“重建设、轻管理”的一贯思维模式,造成建设与监管脱节。
(二)资金投入方面问题
1.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欠帐较多,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的财政资金大部分用于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事业费补贴,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微乎其微。由于农村水利工程投入资金较少,导致水利配套设施投入不足,工程基础薄弱,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工程调度不及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
2.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前几年二里乡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具体单位管理,建成时间不长,水池渗漏、引水渠堵塞严重。
3.工程建设维修涉及的面小,历年来小型水利引水工程建设主要集中在坝区或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实施,山区几乎没有什么水利设施,山区本身就没有大和,水源小又是长距离引水,并且渠道渗漏,导致在干旱年份山区只能看着水从沟里漏走。
4.工程管理、养护费用落实不到位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属于粗放型管理,“跑、冒、漏、渗”等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国家针对农村水利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其规范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只具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公共工程需要合作组织建设和管理,作为弱势产业,投资回报率较低,其工程管理费用收费困难,而且多数水利工程均为季节性使用,工程运作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吸引资金投入较难,养护经费难以落实。
5.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难度大
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很难通过自身来解决,需要政府财政支持。虽然近年来财政投入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有较大幅度增强,但仍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严重制约了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所以必须依靠国家及各级政府设
立专门的水利工程扶助资金来支持其建设。
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农村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是一个较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地方财政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水利建设,国家需设立专门的水利工程扶助资金,建立相关法律政策,完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明确水利工程产权,确保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资金。
(二)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奖励和竞争性机制,实行奖补结合办法,将省级项目扶助资金主要用在工程所需的材料费用上,而所需的人力资源等由工程所属的镇、乡、村等组织发动;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评价好坏作为地方扶助资金是否安排拨付的重要依据,对村民开展奖励活动,调动村民积极性,促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三)创新投资融资体制
目前,对农村现有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应该改变以前集体公有制的管理方式,明确其所有权,在确保工程受益人集体利益的基础上,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各种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实现自主经营,提高工程效益。例如:可直接采用设施承包等民营化的管理模式,吸收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盘活资金,改善工程无人管理、设施老化等问题。
(四)创新建设监管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难以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等问题,可适当集中资金,提高工程建设省级补助标准,分期分批将财政投入落实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同时,在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中完善和强化信息化管理,发挥互联网络动态监控功能,有效查询、管理地方项目建设相关数据,使其公开化、透明化,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监督。
五、结束语
【浅谈农村水利改革措施】推荐阅读:
以基层党建引领 创新社会管理 以农村水利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全市基层党建现场会)09-10
我县农村水利设施现状06-27
农村水利工作会议讲话09-07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农村小型水利管理条例11-16
小型水利体制改革08-26
深化水利改革发展试题09-07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08-05
农田水利施工监理措施08-30
浅谈水利工程资料整理10-10
水利改革试点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和意见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