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2024-07-10

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精选8篇)

1.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一

县直机关工委“三个建设”提升机关党建水平

为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纵深发展,静宁县直机关工委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县直机关工委通过集中学习、上党课、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努力提高学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向纵深发展。为切实抓好经常性学习教育,各党组织都科学制定了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学习教育和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创新载体,周密安排,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进一步启迪广大干部职工自身建设,使同志们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每位同志都能做到遵章守纪,职责清楚,工作认真,从而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工作齐心,服务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每个单位都争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和自觉实践者,为提升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对所属15个党总支、28个直属党支部上半年机关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考核,规范了日常性机关党建工作,提高了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下半年机关党建工作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开展。并按照县委“成纪先锋”党建品牌的创建要求,机关工委根据行业不同特点,以“活力机关”党建品牌为主题打造亮点,围绕党务公开、创新组织生活、机关文化、党员教育、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精心塑造机关党建品牌形象,不断丰富创建载体,积极拓展创建领域,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基层党建品牌。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共同组织对城区10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了培训,在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园举行了新党员集体入党宣誓仪式,使新党员接受了深刻的党性教育,为党的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党的事业凝聚了更强的发展力量。上半年考察发展新党员10名,审批预备党员转正7名。工委还根据有关单位人事变动的实际情况,对县电信分公司党支部和县住房公积金中心党支部进行了换届改选,及时配强党组织班子,从而保证了支部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根据县委安排部署,县直各机关党组织开展了作风建设推进年

活动,进一步带动广大干部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县“十二五”目标任务上来。在活动中,通过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三个方面入手,对“小金库”、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使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新的转变。抓落实、促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氛围更加浓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项目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创新实干、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着重从监督制度建设入手,建设完善机关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如民主集中制、重要情况通报或报告制、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监督制度,把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制度化水平。(刘金保)

2.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二

关键词:财政,软实力,建设

近年来, 张家口市桥东区财政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日益繁重的财政任务, 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 努力破解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难题。而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和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当前财政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除旧布新, 不断坚持“433”学习方法

所谓“433”学习方法, 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强调“四真、三多、三突出”这一方法极大提升了全局干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为财政队伍向学习型团队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1. 在每次学习动员上, 区财政局强调四个“真”学习法——“真珍惜、真学好、真考好、真付出”

让学员们铭记于心, 切实做到虚心听讲, 扎实学习, 为更好地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每次学习形式上, 区财政局坚持三个“多”学习法

首先是多渠道搭建学习平台。政治学习以十八大精神、群众路线教育和科学发展观为主, 业务学习以财政知识、金融知识、综合治税、国家政策为主, 另外还重点培训计算机、公文写作及现代管理知识。同时, 通过自学、财政网络、参加学习班、统一培训和组织考试等方式、方法, 保证了学习效果, 不断提高了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其次是多载体营造学习氛围。区财政局把业务学习培训和“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专题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并利用财政工作简报、《今日桥东》、财政内网等媒介, 营造浓厚氛围, 引导全局财政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业务能力, 扎实工作, 开拓进取, 为推动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再次是多形式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从讲课和考试提高学习效率。讲课采取授课人与听课人穿插互换办法, 由局办公室负责教材的课程编排, 然后将授课任务交给每位干部, 要求每位干部进行讲解各自的内容。领导根据讲课内容出题, 组织题库, 随机抽题随时考试, 考试内容丰富, 考试形式多样灵活, 切实提高干部的讲话水平、业务水平知识。另一方面从比评中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全体干部立足本职工作从实际出发, 横向同兄弟单位的同股室比较, 纵向同本单位的其它股室比较, 通过比精神状态、比工作绩效、比创新能力、比服务水平, 找出差距、鼓足干劲, 激发奋进的动力, 在“比”中得到了进步, 在追赶中缩小了和先进的距离。

3. 在每次学习内容上, 桥东区财政局坚持三个“突出”学习法

首先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鉴于干部年龄不同、接受能力有别, 局领导针对每位干部的现实情况, 尊重学员个性,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从实际差异出发, 按认知程度教学。其次是突出师资力量的专业性。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专聘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讲师或具有实战经验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讲。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各位老师的授课风格生动形象、全面激发了同志们的学习欲望, 保证了学习效果, 提升了培训质量。第三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我局以干部学习需求为导向, 将Word、Excel、PPT、photoshop财政业务等办公软件应用, 金融、财政、税收知识等作为培训的基本操作内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实实在在提高学员操作水平。

桥东区财政局“433”财政培训学习法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既站在全局的高度, 又贴近工作现实, 针对性强、信息量大, 对全区财政局干部提高自身素质、业务知识面、提高履职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立足本职, 多渠道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学习

1. 建立完善全员参与自我教育平台

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 以局中层干部为主体, 发动全局干部参与, 开展财政宣讲活动。2012年~2014年围绕财政股室业务流程、金融知识、综合治税等主题成立宣讲团, 开展了26场共26项课题宣讲, 参与宣讲人员达26人。通过宣讲稿准备、多媒体讲稿交流、宣讲情况讲评等方式, 实现了宣讲队员们的自我教育, 进一步深化了教育的有效性。

2. 突出做好开放式调研成效明显

围绕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和财政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 每年确定一批研究课题, 成立调研课题组, 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2012年确定调研课题近20个, 完成调研论文20余篇次, 获得省市区各类奖项7个, 在市以上刊物上发表3篇, 其中2篇发表在国家级财经核心期刊《中国财经信息资料》上。2013年继续深入开展“走基层、进企业、惠民生、促发展”主题调研活动, 确定调研课题21个。

3. 立足本职工作开展岗位练兵注重实效

围绕最新的政治理论、财政政策和区财政工作等学习内容, 进行了的理论笔试、业务答辩、会计大赛。以“人人会做决算”、“人人会讲业务知识”、“人人会操作财政业务软件”为主题, 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切实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

三、在财政管理改革创新中推动机关文化建设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学习局面, 确保学有所进, 训有所得, 区财政局在已有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基础上, 本着进一步“灵活、开放、有趣、有益”的宗旨, 适时果断地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和形式, 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1. 在全区举办了五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业务技能培训班”

以提高桥东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财务工作质量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为出发点, 累计举办五期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业务技能培训班, 每年对全区财会业务骨干10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其中培训班邀请了市财政局、地税局、会计公司的老师分别对新《预算法》、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涉税票据、国有资产管理、“小金库”专项治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技能培训。授课老师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与研究成果, 用鲜活的事例, 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实际出发, 减少理论赘述增加案例分析,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把专业理论讲解的清晰易懂,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培训, 对提高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及法律意识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今后的财务工 (下转第228页) 作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学员呼吁:“区财政局组织的培训就跟做饭一样, 这碗饭做得正对口, 这样的培训可以再多一点, 时间可以再长一点。”

2. 通过举办“张煤机杯”会计知识大赛, 把“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精神进一步融入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管理水平中去

“张煤机杯”会计知识大赛全部由财政局干部亲自操作和筹备。大赛形式新颖、生动直观地宣传了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 比赛题型丰富多样, 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视频动画题、场景录像题等;比赛形式采用定人必答题、定队必答题、共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闯关题, 分8个环节进行。“张煤机杯”会计知识大赛, 生动直观地宣传了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 扩大了会计在社会中影响, 在全市各个区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本次大赛活动, 更好地宣传了《会计法》和新会计准则, 扩大了会计在社会中的影响, 进一步调动了会计人员更好地学习业务知识和法规制度, 提升了桥东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3. 通过举办“股长讲业务”“科员撰讲义”等方式, 鼓励全局干部“互教互学”及“学考结合”

2012年~2014年根据财政职能的调整, 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学专业的少的客观条件, 每年集中两个月利用每天下午下班时间进行培训。由股长讲各股业务流程, 全局干部互教互学业务知识, 每位学员也是自己的老师。办公室负责教材的课程编排, 然后将授课任务交给每位学员, 并要求学员们提前备课, 再把重点内容提炼加工、融会贯通后进行讲解, 这样不但加深了授课人的印象也增强了听课人的效率, 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双向共盈。

4. 进一步立足本职工作、立足区情实际, 做严做实做优各项专题调查研究

3.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三

关键词:税务文化 税务机关 团队素质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对组织建设和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伦斯·迪尔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写成了《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从泰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结论,打造优秀的组织文化,其对于规范组织和成员个人的各种行为等,要胜于单纯枯燥的规章制度和简单的说教。

税务机关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其干部队伍建设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组织成员的团体意识,这个意识是组织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可以使组织的每个成员把自己的言行都看成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组织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组织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组织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克服与实现组织目标不一致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组织文化的建设来实现,因为文化具有的功能和文化建设的结果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如文化的整合功能,就是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在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自然和强大的。就税务稽查业务来说,任何执法行为,都不是孤立地由一个成员去完成,由多人在多时点配合完成,那么通过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和共享,就能在标准执法行为约束规章之上,自然形成一种自觉的内部有机配合,使各项执法行为整体更加流畅。再如文化的导向功能,它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税务稽查人员直接面对各种情形的纳税人,每个稽查干部的言行都直接和纳税人碰撞,所有的言行都不能出现偏差。通过组织文化的建立,税务干部的个人言行就可自觉地符合制度的要求,在面临多种诱惑、复杂的因素下,能自觉选择正确的行为。

为提升税务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南京地税稽查局根据业务特点推出“砺·行”文化,意为稽查组织中的个体要坚持磨砺操守和品行,要通过思想和行动的互为促进,最终促成行动的敏达高效、一往而前。

在“砺·行”文化的推进中,一方面是在执法业务活动中渗入“业精”、“廉政”文化理念。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中最激烈的执法活动,因此“业精”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为此稽查局采取多种形式为干部提供学习渠道,为干部联系专业稽查学习课程、高级财务学习课程等等,鼓励干部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职称资格考试。同时通过实际工作业绩比评等方式,去体现学以致用,2011年根据制式将选出的部分稽查案件进行挂牌竞标,鼓励稽查人员比拼业务技能,目的就是尝试让干部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在业务实践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于税务稽查来讲,在“业精”的同时,“廉政”是孪生的,伴随着促进“业精”的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同时进行,宣传上采取在办公场所悬挂各类廉政格言,在业务措施上采取由纳税人填写稽查廉政信息反馈表形式,还公布廉政监督电话,年度中层以上干部廉政述职等等,将廉政元素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环境之中。

第二方面是通过采取文化仪式提炼和享受组织文化。所谓文化仪式是指组织内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非业务活动)以及表彰、奖励活动等等,它可以把组织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的宣传和体现组织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组织文化的内涵,使组织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一是通过宣传活动提升和加深对税务稽查文化认识。就是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提炼和总结,使无形的、零散的文化意识,上升到直观的、形象的和文字的东西。税务部门有较强的政治思想工作基础,在税收文化建设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把具有税务稽查特色的文化提炼出来,加深全体干部对稽查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南京稽查局2012年组织了“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其中有组织全体干部开展“读好书”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公务员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全体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围绕多个视角开展优秀征文评比活动、以部门为单位集体进行税务稽查精神宣誓、还组织稽查精神宣讲及职业道德趣味知识竞赛等等。整个活动,由税务干部自己通过对以往行为、价值观等等的总结,提炼出自己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精神等各种文化内容,由于干部自己参与,加深了对税务稽查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政治思想工作也得到了落实。

二是通过表彰、奖励体现对稽查文化的实现。对各类业务工作或活动结果进行最后的总结,进而进行表彰、奖励,既是一个活动圆满的结束,也是以组织的形式对成员享受组织文化的认同。2011年-2012年期间南京地税稽查局对八项业务工作和十一项廉政、文体等各类活动进行了奖励,受奖励人员达到188人次,虽然奖励的金额微乎其微,但组织成员在享受文化中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是单纯依靠金钱无法取得的。

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总结提炼和提升的过程,同样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更新提升的工作,因此把组织文化建设融入到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中,使税务干部在建设和享受组织文化的过程中,接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是未来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思路和方式。

4.全面提升机关党的建设水平 篇四

过去的一年,直属机关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全旗工作大局和机关业务工作,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四型机关”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党员干部培训、机关党建创先、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党内监督和群众性文明创建等五项工作,充分调动了直属机关党员干部谋发展,求实效的工作热情,为我旗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证。

---机关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机关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明显增强。年初下发了《学习型机关指导意见》,落实了“四个一”学习制度,全年举办政治理论和法律培训班3期,专题测试3次,每名党员集中学习和自学达到24次以上。基本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了由经验型机关向学习型机关的逐步转变。二是开展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分别以闭卷形式,对旗直69个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中心组成员)、直属机关的党员干部进行了邓小平理论知识集中测试。成功地举办了纪念“百年小平”知识竞赛活动,旗直机关17个单位5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三是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重点,思想政治工作有声有色。开展了“优化环境,共筑诚信”活动。举办了“共筑诚信,建设阿荣”为主题的演讲赛,收到演讲稿30余篇,1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并在阿荣周报开辟了“共筑诚信”专栏,优选了部分演讲稿进行了刊发,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承办了阿荣之夏庆七·一大合唱活动。组织了直属机关“百人合唱团”,旗委政府领导与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同台演唱。各基层党组织也通过演讲赛、知识竞赛、联谊活动等形式开展了庆祝建党83周年庆祝活动。举办了直属机关迎国庆“小灵通杯”乒乓球比赛。各机关5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极大地丰富了机关党员干部文体生活。对党员的爱国主义教育长抓不懈。我们坚持在每月周一及重大节日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一年来,2000余人次接受了国旗下教育,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机关作风建设内涵,凝聚了阿荣精神,拓宽了教育渠道。

---深入开展党建创先活动,抓党务工作水平有新提高

一是“四型机关”创建取得新成效,机关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有新起色。9月份召开了旗直属机关加强党的建设创建“四型机关”经验交流会议,旗委办、检察院、水务局等七个基层党组织做了典型发言,发挥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通过“四型机关”活动的开展,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在率先建设学习型机关,率先围绕发展争创一流,率先服务基层,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充分显示了党建工作的凝聚力,促进了机关中心工作的开展。二是深化了“五好支部”的巩固提高工作。通过党员“八带头”活动的开展,机关党建在服务大局,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在“七·一”全旗党的建设表彰大会上,直属机关有3个党总支、3个独立党支部被旗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4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6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机关党委也被评为旗级先进党委。三是完成了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对基层组织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改,为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了思想和组织准备。四是大力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以抓好典型引路和促进后进支部的转化为重点,落实了党建工作“一助一”机制和工委委员分片指导责任制。五是进一步完善了书记季度汇报制度。召开了直属机关上半年机关党建工作汇报暨研讨会议,各总支、支部书记分别就上半年党建工作做了汇报,并就机关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机关党建工作的开展。六是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和管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全年举办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全旗136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培训,并配合组织部组织了严格的闭卷考试和组织谈话,直属机关共发展新党员21名,并为符合条件的24名预备党员及时办理了转正手续。七是圆满完成了两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按照评议程序,评选出优秀党员133名,合格党员812名,不合格党员2名。八是“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教活动扎实开展。通过广泛动员,坚持学习,深入查摆,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积极整改等措施,梳理了问题,找出了症结,解决了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达到了促进工作的目的。九是“社区共驻共建”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各机关能主动开展机关和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做到机关党员进社区指导党建工作,给予资金和物资等方面扶持,切实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十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妇建的原则,党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显著。直属机关团委面对基层团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实际,上半年,完成了对机关青年团员的调查摸底工作,召开了动员会,对已建立的支部加强了工作指导,对应建立而尚未建立的支部,要求建立支部并开展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指导力度。直属机关妇联积极开展“爱心献春蕾”活动。六一前夕,妇委会的爱心妈妈们为第三小学的8名贫困女童送去了1280元学杂费及衣物和学习用品。十一是关工指导委工作取得新实效。聘请了工委两位退休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工作。四月份,召开了旗直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具体布置了七项重点工作;五月份,在中央街设立了四处宣传点,广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九月份对旗直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顺利完成了自治区关工委“四个二”工程的验收工作。

5.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五

来源: 钦州日报2009-11-25专版

人大机关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机关、服务机关,担负着为“三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群众服务的具体工作。人大机关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工作质量。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以来,我市各级人大机关不断发展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大机关服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大机关建设,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提供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事在人为。人大机关服务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有一流的机关干部队伍作支撑,而这支队伍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等至关重要。提高人大机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流的机关干部队伍。一要加强教育培训。人大工作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人大机关干部,如果没有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到位,更不能得心应手,就不能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学术论坛、理论研讨会、外出学习考察、自学提高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学习法律、经济、科技、管理

和业务等知识,不断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更新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二要把好“入口”。要通过招考录用、考核调入等办法,确保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入人大机关,进一步优化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要畅通“出口”。人大机关的工作覆盖面广、综合性和法律性强、要求高,是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好地方,为多出干部提供了条件。要把人大机关干部的配备、培养、交流、选拔、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对德才兼备、条件成熟的干部,按规定程序向党委提出使用建议,提拔使用人大机关干部,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要把在人大机关工作时间过长,不适应工作或厌倦工作的干部进行调整交流。四要用人所长。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专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积极推行人大机关内部的干部轮岗,使每个人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更好的业绩。五要优化结构。努力从配足数量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优化人大机关干部队伍的结构,形成知识、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总之,只有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人大干部队伍,才能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机构建设,优化工作机制

人大机关内设机构是确保人大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职能部门,只有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运转高效有序,才能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一要优化机关内设机构设置。针对人大

常委会一些工作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不够完善、不够统一,未能合理地覆盖工作,未能适应人大工作需要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改进机构设置。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针对人手少、编制不足、“官多兵少”的问题,努力争取编制、充实人员,并形成合理层次结构。三是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要明确委室及每个岗位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办事时限,形成高效优质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四要加强沟通合作。加强人大机关各委室(科)之间沟通合作,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分工不分家、互相配合,注意统一协调开展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大工作特有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规范性、民主性,就必须要求按制度约束、规范工作行为。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确保人大机关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进行。一要建立形成制度。要根据人大机关工作特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形成工作和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使机关工作有章可循。二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关键在于执行,有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坚持按制度办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形成遵守制度的习惯,营造依规办事的氛围,促进机关工作规范化。三要不断完善制度。制度是需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完善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结合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注

意在实践中检验制度的时效性和可行性,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使机关制度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四、加强环境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的办公条件,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使人心情舒畅,精力集中,干劲倍增,效率提高。一要宣传人大制度。通过开展工作、新闻媒体宣传、学习培训、普法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人大制度宣传教育,强化“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人大意识,增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支持人大机关的工作;强化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意识,使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更了解、更关心、更支持,从而积极参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二要营造和谐氛围。要在机关内部形成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关心帮助、宽容宽松的气氛,对干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落实好各项政治、经济待遇,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文体活动,营造有利于工作和身心健康的和谐氛围。三要改善办公条件。要争取各方的支持,进一步解决一些县区和镇人大机关办公用房紧张的问题;增加办公经费,尤其是解决镇级人大办公经费紧张问题,保障人大工作的开展;配置现代化办公设施,增加交通工具,提高办事效率。

人大机关建设涉及到人、财、物和体制、机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加强人大机关建设必须依靠党委的领导,必

6.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六

当今中国发展的问题主要还是“三农”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问题就解决了很多。搞好“三农”工作,推动的全镇社会经济发展,关键是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作用。依靠农村党组织解决“三农问题”,做好“三农”工作,中心工作就是抓好党建工作。

抓好农村党建工作首先要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抓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关键是选好人,用好人。一个好的支部书记,起码要德才兼备,公道正派,想干事,能干事,还要群众相当的群众基础。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好的当家人,还并不能够算抓好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落实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首先要督促村党支部书记以抓班子带队伍为己任,通过 “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抓制度、抓落实,把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在工作中,支部班子一班子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决问题,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才算是抓好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其次,支部一班人要明确抓农村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搞好“三农”工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实际“三农工作”工作中,搞活农业生产发展、搞好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我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不二法宝。以服务强组织,以服务促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党想做的事情,变成干部群众的自发行为,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一致努力,才能把做好“三农”工作的愿望转化为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我们基层党委政府要始终认识到村级党组织是我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组织和工作的领导核心和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他们村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督促他们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真履行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示范作用,将群众的积极性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相结合将农村工作做好。

由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想到的

如果把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放在一起,问你回答这是几个?有人马上回答你说两个,也有回答你什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就有两个答案,都没有脱离事实。回答两个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两个水果,你说能错么?肯定不能说错。可是如果那么说不对,问题本身也有毛病,问的就是几个,你能够说这个回答错误了么。回答,一个梨一个苹果也不对,问答的是几个,根本不是问的这是两个什么东西,可是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家在一起时什么,肯定不是两个苹果也不是两个梨。苹果和梨根本就不是一样东西,怎么能够相加在一块呢。可是苹果跟梨又都是东西,为什么不能加在一块呢,如果能够加在一块,那不就是两个么。

7.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七

一、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安溪是闻名遐迩的铁观音主产县, 产茶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 诗人韩偓《信笔》诗日:“柳密藏烟易, 松长见日多。石崖觅芝叟, 乡俗采茶歌。”韩偓 (844~923年) 与小溪场场监廖俨是好友, 归隐期间频繁互访, 时安溪仍由南安管辖。“受龙安岩悟长老惠茶, 作此代简:泼乳浮华满盏倾, 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醒未解惊窗午, 战退睡魔不用兵。”这是开先县令詹敦仁在一次接受龙安岩悟长老惠茶时留下的一首诗;他还与名僧释宏道 (号介庵) 共同赏月待茶。而始建于唐末的名刹阆苑岩, 历史上曾以白茶闻名, 其大门两侧镌刻着一副有关茶的对联:“白茶特产推无价, 石笋孤峰别有天。”上述都是安溪茶史始于唐代之例证。安溪境内处处有茶的踪迹, 茶文化的元素随处可循。

安溪县城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比较集中, 闻名的中国茶都, 是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茶叶交易市场, 也是茶文化的聚集区, 历史丰富的茶史馆、全国茶摄影展、铁观音制作工序展示、印尼著名侨领唐裕先生捐献的16000多个茶壶的“万壶馆”堪称一绝。铁观音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魏月德先生的“魏荫”茶庄、新生代茶企业家吴荣山的“三和”茶博览馆均是体验茶文化的好去处, 茶博汇与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都是了解和传承茶文化的又一个时代的窗口。

安溪县地处山区, 地域面积3058平方公里, 下辖24个乡镇, 南北公路里程长, 距离县城南安溪78公里, 北安溪116公里, 南线沿途龙门镇坐落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文礼先生的“八马”铁观音庄园, 西坪镇是铁观音发源地, 著名的“魏说”和“王说”就流传于此地, 具有得天独厚的茶文化引领优势。虎邱镇则是“四大名茶”之一黄金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布袋戏的故里, 北京大学著名人类学教授王铭铭和他的弟子曾多次在此进行田野调查, 并有专著出版。目前虎邱境内新兴的现代农业与茶业发展并举, 又依托宗教与茶文化旅游景点, 即将升级为国家4A级风景区洪恩岩作为底蕴, 不容小觑。大坪乡则被誉为“茶海明珠”, 是“四大名茶”另一名茶黄旦的故乡,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不仅有镇乡的“亿岁松化石”, 还有标志性的“迎仙埔”茶园、清澈的飞流瀑布。最南端的龙涓乡近几年打出“好茶龙涓”旗号, 成为产茶的后起之秀, 集茶文化旅游于一身的茶庄园就从这里崛起, 华祥苑、中闽魏氏已接待全国各地专家、游客无数。

北线的金谷镇里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望云山及洋内村琼林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有建于五代的太王、太妃墓, 俗称“圣王公墓”, 系闽南名神广泽尊王郭忠福的父母坟, 有全县生态茶园建设示范工程生态茶园。蓬莱清水岩禅茶一游更是万人空巷。内安溪的剑斗至今还存有安溪境内最早最大的古茶树, 愈往北向, 感德镇被誉为“全国茶叶第一镇”, 是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保生大帝”——吴夲的出生地, 感德见证了安溪茶业发展的最顶峰的时期, 接壤的福田乡和桃舟乡不仅是产茶的生态原乡, 这三地还共辖云中山自然保护区, 晋江源由此流向泉州大地, 具有宝贵的自然和历史价值, 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资源。

由此可见, 安溪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星罗棋布, 各具形态, 各领风骚。由于安溪地处山区, 南北线路长, 全县地域面积3058平方公里, 下辖24个乡镇, 南北公路里程长, 距离县城南安溪78公里, 北安溪116公里, 过于分散的旅游资源, 影响了它的优势, 也满足不了现代人“短、平、快”的生活节奏和旅游方式, 因此, 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二、茶文化旅游线路的整合思路

目前, 安溪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 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三星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个, 其他景区20多个, 形成了“茶文化旅游为主线、带动宗教朝圣旅游、人文古迹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四大体系和旅游线路。在此当中, 借由氛围浓厚、独具魅力的茶文化, 融汇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茶都、茶博汇、铁观音发源地、茶叶大观园、茶庄园、铁观音创意文化馆等景点。

旅游要跟紧时代, 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如今的县一级旅游最热门的是一日自驾游, 以三两朋友或者几个家庭为单位, 短期内体验茶乡的文化, 只能有针对性地选择, 可以化短线为长线, 化零碎为整体, 化观光为体验, 更好地吸引游客, 传播安溪茶文化。

1. 非遗之旅

以县城为起点, 整合茶都、茶博汇、魏荫名茶、至龙门、西坪线路。在茶都的茶史馆全面了解安溪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茶叶制作的各个程序以及观赏“安溪奇观”的“万壶馆”, 茶收季节, 在一楼茶叶交易市场大厅可以感受3000多个交易摊位同时收售茶叶的热闹情景, 在三楼茶艺厅观看“闽南一绝”的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 极尽感官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总体上从远到近, 了解铁观音的历史, 进而到魏荫茶庄, 铁观音的传说“魏说”后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 (铁观音) 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先生的铁观音文化园, 全面了解铁观音文化的宣传及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听取茶农出身的魏月德先生对铁观音的理解和诠释, 从他的著作《魏荫与铁观音》《铁观音秘籍》进一步了解安溪茶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接着沿南线前往西坪镇参观铁观音的发源地, “魏说”和“王说”的两处景区, 赏西坪生态茶园, 进而到另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 (铁观音) 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文礼的“八马”茶庄, 王文礼知书达理, 他的经营之道有别于魏月德, 魏月德偏于主“内”, 营销市场大多在国内, 王文礼则偏于主“外”, 他创立了铁观音的龙头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八马, 出口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出口量展全国茶业品牌前列, 二十年质量保障, 建立了质量可追溯体系。在八马, 可以全面了解安溪茶业的发展、出口模式, 体验博大精深的安溪茶文化精髓

2. 茶文化外延宗教古迹之旅

以县城为起点, 在县城参观茶都、茶博汇、茶学院先大致了解安溪茶文化的整体构架, 向北延伸, 结合清水岩朝圣旅游, 清水岩位于县城西北的蓬莱山, 始建于北宋, 至今已有950多年, 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 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 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 水色山光秀丽神奇, 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东南亚一带具有众多的信众, 是目前安溪最热门的一条线路, 近年来, 景区也巧妙地结合清水祖师禅茶之道, 推出朝圣与茶文化之旅的融合。

短线由此往北, 到达湖头镇, 湖头是清代名相李光地故居, 留有李光地故居旧衙与新衙, 李光地“讲授性理之学, 诵读圣贤之书”的贤良祠, 史称榕村书院, 是瞻仰追思李光地及诸先贤之精神伟业和研究李光地文化的原地。湖头史迹斑斑, 中山街的船巷, 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明清时期, 湖头迅速成为闽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从湖头到达泉州的船只, 最多时大小有100多艘, 均停泊于船巷尽头的码头。商家、船夫、挑夫, 来来往往于狭长船巷;茶叶、米粮、布匹, 汇集辗转于船巷码头, 同时湖头也是安溪特色小吃的发源地, 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安溪小吃, 在这里, 可以让心灵停歇下来, 品一杯铁观音, 在宗教与历史的双重文化熏陶下, 进一步了解安溪的人文地理, 安溪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3. 生态体验之旅

这条线路向南延伸至龙涓、大坪, 向北延伸至桃舟、感德、福田, 都是著名的茶乡, 各自均有着80公里以上的路程, 旅游时间以一天为主, 南北线之旅都得花费一天的时间, 适合时下的年轻人, 龙涓的华祥苑、桃舟的吾之茗茶庄、感德的“老固茶乡人家”, 可以尽情体验茶乡的生活乐趣, 特别是亲自体验茶叶制作的程序, 体验原生态的茶歌、美食、茶叶制作, 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或者深入茶区作田野调查, 提供科研基地。

三、广纳人才, 提升茶文化旅游内涵, 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

由于安溪多山地, 区域分散, 许多旅游地点均在乡镇, 虽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缺乏引领旅游界的人才, 景区的管理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茶文化方面的人才更是匮乏。这几年, 县旅游局和文化部门每年都会不定期举办茶文化导游大赛、培训, 但远远未能满足需求, 特别是高素质导游寥若星辰, 有些景区仅靠当地茶农的口口相传无法满足旅客们对茶文化了解的要求, 制约了茶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升华, 这是目前安溪茶文化旅游急需突破的瓶颈。

安溪现在拥有第一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应该以此为契机, 培养更多的茶业人才, 依靠茶学院的师资力量服务茶乡, 最大程度对安溪茶文化予以整体的梳理、融合、提升。

四、完善配套措施, 注入茶文化的科技元素, 为旅游和科技研究提供支持

由于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 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茶文化旅游一体化配套设施还不尽人意, 除了一些品牌茶庄园如八马、华祥苑、三和铁观音文化园、高建发茶庄园、中闽魏氏等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外, 其余的还较简陋、单一。

为了带动茶产业的发展, 县政府也不断有新的举措, 去年在主要产茶区感德、桃舟、虎邱等地设立“茶香人家”, 以当地有影响的制茶能手家庭为单位, 政府旅游、茶业等相关单位共同出资, 帮助这些茶人举办一统式的家庭体验旅馆, 在虎邱, 高建发茶庄园勇于创新, 根据不同季节, 在茶园里套种油菜花、格桑花等观光植物, 吸引了大量游客, 让业界对安溪的茶文化、茶生态旅游有了新的思路。

但总体而言, 安溪茶文化旅游的服务体系化还很薄弱, 茶食茶餐产品、茶叶养生、护理产品的开发乏善可陈, 降低了旅游的收入、对茶叶的无限可开发市场探究不够深入, 应该加大服务配套, 包括路况、旅社的投入, 加大科技含量, 使更多的茶叶基地不仅成为旅游的圣地, 也成为茶界科研的重地, 从而提升铁观音文化的品牌价值, 让铁观音这一株神奇的植物成为安溪人幸福生活的“神”树。

参考文献

[1]陈平.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15) [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5.

[2]王威娜.新媒体重塑旧传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品牌创新[J].广告大观 (理论版) , 2016 (4) .

[3]宋俊华, 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3.

[4]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5]苑利, 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6][美]萨默瓦等著, 闵惠泉等译.跨文化传播:第6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5.

8.机关文化建设提升浅析 篇八

【 关键词 】网络文学;校园文化;影响

校园文化包含学校各类成员所具有的价值取向、信念态度、行为方式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校风学风、文化生活及传统习惯的总和。网络文学作为崭新文学样式,通过校园文化的各方面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和巨大冲击,也为校园文化阵地的构筑指明了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一、对个体价值观念的渗透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情感多样、诱惑泛滥的空间,它可以引领校园文化向高品位的审美方向发展,也可能导致学生迷失在低俗、重复的文字、情节当中,对生活失去兴趣。特别是网络文学弥漫着边缘人类的灰色情调,充斥着不少描写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这使得众多正值豆蔻年华的学生蠢蠢欲动。不过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本可陶醉人、感染人,但网络文学中爱情故事却掺杂了太多消极情节,例如所谓浪漫的一夜情、性欲、暴力,甚至是自杀、死亡等,还带有一种似乎看透一切的悲伤、绝望、颓废的堕落感。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很大部分学生尚未成熟的爱情观、生活观,也不利于校园精神风貌的健康发展。此外,网络文学年轻性、小资性话题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校园生活方式,促使了校园消费的提高,有些学生沉醉于物质追求而忽略荒废了学业。

二、对个体思维方式的解放

长期生活在校园的青年学生,由于受到固有教育理念的引导,思维长期处于定势,以致面对文学时,脑中容易呈现畸形的理解,对创作形成某种固有形式,失去原创力。但网络文学的出现使禁锢思想的链条打开了缺口,学生可以操控文学来表现自我,而不再遭受固定化、程式化的写作束缚。并且网络文学的虚拟性、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也使交往变得自由而充满创造性,极大地拓展青年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你一直都在做一个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梦……说到底,它把你的想象呈现出来,而且你的想象将与其他人的想象汇合在一起,然后你使得这个世界完全成为一种交往的形式。"[1]网络文学赋予校园个体充分的自由和创造力,进一步拓展自主活动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冲破思维禁锢。

三、对个体创作方式的冲击

网络文学颠覆了"爬格子"式的手写创作方式,采用一种更简易、更方便的"打印"方式。在键盘上,轻巧灵动的手指可以在瞬间将内心潜在的意识迅速具象化,从而弥补某些技术上的缺陷,人人是书法家,人人是平等的。当然,这也为书法的重视程度敲响了警钟。同时,网络为文学带来了全新传播情境,文学图象化、符号化、情趣化、简单化的特征也随之日渐突现,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算是文学母体的颠覆与重构。网络文学的语言浮动于规范之上,在开放、互动的网络海洋中得予创新和发展,更加贴近校园口语表达习惯,或者说与年轻好标新立异的校园文化有着更强大的亲和力。在网络的平台上,创作人边缘化、业余化、多样化,给社会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信息,难免良莠共存,从而形成信息流放的状态。

四、对个体传统阅读的弱化

海口市曾做过一份对全市青少年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阅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其中,问卷"上网时经常选择的活动"显示,有36.73%的学生选择社会新闻的阅读,选择经典文学作品的只占13.96%,而同比选择网络文学的几乎为其在2倍。可见,青少年有限的文学阅读中,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减少,流行性的文学阅读猛增。而流行性的文学阅读作为一种时尚性和消费性阅读,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他们的消遣和娱乐之需。在进行"阅读外国和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你喜欢哪种版本"调查时,结果显示:图画版、网络版、电视影碟版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在阅读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时,有不少人还是愿意选择传统的文字读本,但上网读文学作品时,则更愿意阅读网络原创文学。可见,在极为有限的经典作品阅读中,传统纸媒介阅读渐次减少。虽然调查仅限于海口市,但其反映的现象应该是校园文化中普遍存在的。

五、对文学创作方式的释放

张抗抗曾经对网络文学创作可能会产生哪些冲击表示茫然:"网络文学会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但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比如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2]而只有将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当下存在的意义、价值,才能拨开迷雾,真正追寻到界定网络文学的价值所在。在网络文学向校园个体打开思维自由的大门后,网络文学的创作者获得了一种发展、创作的自由权利,也获得了自主权利。网络文学拥有了一种"叙事自主权",不必像传统文学,尤其是现实注意创作那样摆出一种直面日常生活的姿态,也不会因为违反一种"接受定位"而受到了排斥。随心所欲的突破尽管看上去盲目冲动,却体现了精神的解放,更近似文学的纯真状态。在这方面,网络文学不断泛化文学驰骋的空间,大量意识流、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更加深了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普遍化。

六、对文学传统语言的异化

网络语言相对于书面语言,短促简捷代替了冗长晦涩,词汇量少、用词简单成了造句的基本规则,这蕴藏着对现代汉语的巨大冲击。徐坤说自己越来越习惯于大量运用网络符号写作和交谈:"网络在线书写就是越简洁越好,越出其不意越好,写出来的话,越不像个话的样子越好。"[3]此外,网络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包罗万象,低俗的语言、庸俗文字,以及充斥于网络中的"聊天式"的流行语言、"流氓气"浓重的口语、黑话以及无厘头话语……无不对传统语言产生影响。如随处可听到的诸如"屎""屁话""傻B"等评语,这些对语言审美化表达和年轻一代汉语修养造成了伤害,反映了网络文学形式本身的一些缺陷。当然,并不是说网络文学是必须扼杀的,正因为这些流毒降低了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才必须提倡"文质兼美"。

七、对文学传统符号的工具化

目前校园个体大量使用符号化的文字,陈村认为这是网络写作的必然后果:"工具的变化会带来文风文体的变化。"虽然不规范的文字符号对"正确使用汉语简化字"的政策有冲突,但类似于"哭脸"、"呕吐"、"大笑"等的符号是对自身感觉和周围环境最直接、最敏锐的感知与表现。而一个作家、作品最应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敏锐度,由于大多数传统作家、作品往往后知后觉,因而网络文学的符号化文字的特殊价值得到彰显,所以不可否认网络文学通过新兴的"网络语言"道出的是一种新的语言环境的存在。

八、对整个校园文学的影响

校园是当代流行文化最活跃的城堡,自然吸收了网络文学的高速度、快节奏、逆传统、求时尚、追前卫的理念。一方面在题材的选择上贴近现实生活,叙述的是"平民式"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采取的是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作者以冷淡、不干预作品思想走向的态度写作,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校园受众群体的分享、阅读需求,在交流中开阔思维视野,权衡价值取向,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一种活跃流动的状态。另一方面部分网络文学机械移植与重建,创作思维过于简单化,甚至有买弄颓废的倾向,读者进入低层信息的阅读,树不起精神风骨,唤不起远大理想,不利于审美情趣的提高,使文学失去了引导航向的作用及为人文建设服务的底蕴。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伴随产生的网络文学给校园文化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同时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种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下,只有很好的将传统校园文化与新型的网络文学有机结合,形成新的校园文化,才能开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校园文化朝正确、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北京通州区官园小学)

【参考文献】

[1]吴伯凡.狐独的狂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张抗抗.网络文学杂谈.[N].中华读书报,2000-03-01.

上一篇:客服售后心得下一篇:友谊天长地久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