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系会议记录

2024-09-18

艺术系会议记录(精选9篇)

1.艺术系会议记录 篇一

沙坝小学艺术活动记录

时间:2013年9月

指导教师:刘琴

参加学生:艺术小组学员及其它师生

活动内容:新学年,新气象。全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开学典礼。艺术小组的合唱队同学为大家奉献了《走进新时代》,舞蹈队学员为大家表演了《三字经》,同时乐器队的学员还为大家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展现了自己在旧的一年以及放假期间的学习成果。本月的训练歌曲是《歌声与微笑》。

时间:2013年10月

指导教师:刘琴

参加学生:艺术小组学员及其它师生

活动内容:本月进入了正规的学习阶段,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了,艺术小组的工作也不例外,师生风风火火地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除了正常的训练以外,本月艺术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还开展了春天颂的表演活动。活动以抒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以主题,配以全校各班学生的集体朗诵为主,艺术小组的学员也为大空奉献了几个拿手好戏。尤其是乐器队的同学,为大家表演了各式各样的乐器,让同学们羡慕不己,同时,激发了其它同学的兴趣,纷纷要求加入乐器队,以成为我们艺术小组的学员为荣。本月的训练歌曲依次分别为:《红烛与花朵》、《菊花野》、《妈妈格桑拉》。

时间:2013年10月

指导教师:刘琴

参加学生:艺术小组学员及其它师生

活动内容:本月学校举行了秋游活动,这为学生表演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平台。同学们不仅在秋游活动中玩过,吃过,更愿意在活动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艺术小组的学员,在一路去目的地的过程中,为大家带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尤其是合唱队的学员。这一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并排练了一些积极向上,健康有意的歌曲,一路上为大家带去了无限的快乐,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胆量,使一些一直不敢在他人面前表演的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歌曲有:《我爱妈妈,我爱中华》、《歌唱祖国》、《大雨和小雨》、《雨打芭蕉》等等。

本月的训练歌曲依次分别为:《我爱妈妈的眼睛》、《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时间:2013年11月

指导教师:刘琴

参加学生:艺术小组学员及其它师生

活动内容:为了给同学们奉献出一台精彩的联欢会,艺术小组的同学早早做好准备,刻苦训练,师生共同努力,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11月1日,全校同学会聚一堂,一起品尝着艺术小组的学员,以及其它各班同学为大家奉上的一份节日大餐。艺术小组的合唱队为大家演唱了歌曲《歌声与微笑》、《手拉手》,舞蹈队表演了《三字经》,各班的演出精彩纷层,有歌曲《小螺号》,相声《吹牛世家》,古筝独奏,电子琴独奏等节目,赢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本月的训练歌曲为:《浏阳河》。

2.艺术系会议记录 篇二

本届苏州会议的主题是“艺术与人文”,下设修身与为民、人品与画品、地域与画派等子论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美术理论家、艺术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以上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会议分为三场进行,分别由王仲、徐惠泉、刘伟冬、林木、李一、李超德主持和点评。

“人品与画品”一直以来都是传统中国画论讨论的重点,中国画的品评也非常推崇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本次会议中,多位学者对“人品与画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成为会议热议的一个论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认为,任何一件美术品都包含两大因素:一是创作主体注入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品格,二是把上述精神内涵物质化和视觉化的技艺。苏州是“吴门四家”的发源地,四家中的文徵明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四家中的仇英则出身工匠,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文徵明与仇英出发,联系相关画家和画论,对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人品诉求与工匠精神进行思考,对21世纪的中国美术是有启示意义的。四川大学教授林木以赵孟頫和石涛为例,提出人品与画品的关系,实则是一对极为复杂的关系,非认真分析解读个中联系,分辨其独具特色的影响不可。简单化地看待二者关系并以之评价艺术是不可取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苏美术馆原副馆长马鸿增同样从画家研究入手,从人格表率、精神指向、风格引领三个方面论述了傅抱石作为画界领军人物的意义,以及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启示价值。

中国美术馆公教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杂志执行副主编徐沛君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钱海源,都是针对当前书画界令人并不满意的一些现象展开讨论。徐沛君认为,我们今天需要做的主要是理顺关系,让美术家们干干净净地依靠诚实劳动获取酬劳,让有才有德者清清白白地跻身文化官员之列,搞好管理,为大家服务。钱海源也认为,文化艺术界的歪风邪气盛行,既有社会风气的原因,又有艺术家自身的问题。如果每个艺术家都能从我做起,切实做到“好自为之”,以做人的道德和良知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有利于文坛艺苑风气好转的。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万新华的研究视角非常新颖,他从传播学的视野来展开对画品问题的讨论。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这是艺术评价的准则。艺术的传播效果,也从来不从属于与艺术无关的他者。今天,认识一个画家,我们必须掀开历史迷雾,重新客观地公正地去分析、评价其艺术。而认识艺术作品的传播功用,如果一味偏狭地联系作者的人伦事迹,甚至意识形态,则必定难免远离科学的艺术观。

“地域与画派”和“吴门与绘画”也是本次圆桌会议的重要议题,两个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古称“吴门”的苏州一带历史上产生了无数著名的文人艺术家,来到苏州对吴门绘画进行研讨,恰如其分,也能让我们对地域与画派问题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认为,从时间性与空间性讨论地域美术研究的两个维度,从画派与画坛讨论当下美术生态的两层场域,是具有新意的。他提出,谨慎轻言“画派”,深入研究“画坛”,是当前中国美术界亟须的意识与心态。尤其在艺术表现风格空前多元化、艺术价值评判标准混杂的今日,淡化刻意求异的功利心理,多一些对于艺术本体价值和艺术史规律的敬畏,应当是整个画坛有必要形成的共识。北京画院院长助理、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通过详实的史料澄清了“金陵八家”的真实构成,为深入研究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提供了重要基础。她认为,在金陵八家的组合中不再局限于某种固有的“八家”组合,而是将当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一批职业画家归入其中,并介绍他们的共性与特色,是一种科学客观的研究态度。这也为中国美术史中的画派研究提供了价值的成果。苏州职业大学教授戴云亮以苏州入选12届全国美展的5幅中国画,来探讨现代中国画中的雷同化和跟风现象,认为丧失艺术地域性和文化差异性的创作倾向值得我们警惕。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军借鉴黄宾虹的“国画民学”提出“民本国画”,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画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当代中国画的历史使命与传承。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余洋从明中期文人花鸟画在吴门地区的发展以及花果杂品图的盛行,来分析吴中文人爱好博杂、热衷洽闻的文化现象。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赵琰哲则从明代中晚期在江南地区广泛流行的题材——《桃花源图》入手,展开对历史上文人画家将读书、纪游生活与其绘画创作融为一体的探讨和研究。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家治就吴门画派的重要画家文徵明的书画传代和艺术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研究,认为文徵明及其传人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画派可以看做吴门画派的延续和发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廖少华以郑板桥、林风眠等一些在逆境中奋发的艺术家为例,彰显了艺术家坚守理想、大胆创新的精神,而且构成了一道独特而灿烂的文化景象。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贺万里以丰富的史料为我们分析了画家李方膺与“扬州八怪”及扬州书画圈的紧密关系。这些专家的发言使我们对吴门一带绘画的发展与现状获得了有益的思考。

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编辑室主任编辑徐红梅认为,21世纪的中国美术已然在古今中西的中生成各色形态,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形成了两大阵营,从技法到精神,从根源到表象,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和审美。但千载之下,古今之变中,有亘古不变的真理、穿越时空的精神。无论时空如何转换,艺术之所以不朽,都在于其中所传递出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因此,如果从精神层面来探讨艺术,那么对于创作的主体而言,艺术的功能应该在于表达;对于艺术欣赏的主体而言,艺术的功能应该在于陶冶,如何在精神层面成为“平衡而完整的人”,是两者共同的追求。由此,她从“正己与化人”的角度,对“修身与为民”这一宏大命题提出有价值的解读。

中西观念交融下的主体性思考,是新世纪以来文化界、艺术界热议的一个话题,本次会议上的许多学者也对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通过对西方著名艺术家马蒂斯、梵高、塞尚的作品的分析,来阐释西方艺术对东方文化的借鉴和学习,以及东方艺术对西方艺术的深远影响。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梁江考察了广东与西画传入中国几百年的情况和深远影响。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以“当代艺术是骗术”为题,认为“当代艺术”的骗局呈现为体制一金融一理论三足之鼎的形式,表达了他对当下艺术形态、艺术现象的看法。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宗贤认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在现代性的转换过程中,“入世”精神虽然成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对于个体心灵、精神的超越价值被彻底消解。在今天这样一个以娱乐和消费为主导的大众化时代,中国艺术更需要倡扬“入世”精神,这种精神的根本旨意在于直面现实,追求人文关怀,关注与表达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与他们的心灵和情感诉求,并提出超越自然、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三重境界。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沈爱凤提出,铸造中国艺术梦的关键在于回归民族精神,重新学习经典,认识亚洲和中国文明对世界历史的贡献,以及关于当代艺术实践回归传统的可操作性等问题的思考。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重庆师范大学教师李阳洪针对近年来频繁使用的“国家形象”一词展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美术形象是作为国家形象在文化维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国内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以美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所有与本国、本民族相关的艺术形象、人们的基本精神面貌、美术艺术水准、艺术形象所显现的价值观念等的综合印象、看法和态度的综合反映。在一定时期内,这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兼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总体评价和认定。

本次会议不仅就以上宏观层面的文化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有意义的是,与会专家还对具体的美术门类、书画鉴定与书画研究、工笔与写意之辩、美术馆(博物馆)的收藏与研究等领域,也进行了具有学术价值的讨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邓福星,以中国花鸟画中的“梅花”题材作品为考察对象,深入阐述了画梅作品的人文意义,以及从吟咏到抒写的形成与演变。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审舒士俊将研究视点落在中国山水画上,他通过自己对摄影图片的大量浏览、搜集和比较,探究了风景、山水和丘壑之间的演进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孟繁玮通过其课题“龚贤研究”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绘画史(书画史)研究的艰难性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绘画史中的许多问题绕不开对笔墨问题的研究,而中国画笔墨经验的梳理与挖掘,应该是中国绘画史研究的重要基础和核心领域。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陆丹丹针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现状、传承创新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桃花坞木版画的传承不只是存在于表面的形式或风格,也不是仅限于单调的复刻或熟练的技法,而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血脉相守。

清华美院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池瑜就南朝的书法品评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他认为南朝书法品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书法品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艺术学学科构建起到核心作用。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认为,书画鉴定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和学术性的学问,需要过眼大量实物,从中积累经验,明辨真伪,而辨伪易、鉴真难已成为目前鉴藏界的共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从心灵的游戏、天人合一、宇宙便是我心、想入非非几个维度,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的主体观念,强调了艺术家在书画创作中的主体价值。

工笔与写意,不仅是中国绘画中极具特色的两种创作方法,发展至今,它们也成为涵盖了诸多问题和讨论的文化概念。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通过对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精致立场”的主题释义,阐释了“精致”的三层含义,并认为精致工笔的作品形态、创作方式及精神指向,形成了对于“粗鄙”全面批判的力量,更保持着人类文明中可贵的精美、从容和典雅。当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在迈起其影响世界的步伐时,它要用精致的力量去感化,用优雅的风度令人叹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史论研究室主任董波认为,工艺美术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纯艺术”对“匠气”的贬斥均是无可厚非的。在西方传统中,苛刻的眼与听话的手造就了工艺美术,宽容的眼与自由的手造就了“纯艺术”。眼与手的关系映射的是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灵魂对肉体苛刻的同时,也要宽容。工艺美术就是应该推崇“匠”,而“纯艺术”就是应该贬斥“匠”,二者合在一起,才是美术的全貌。《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以顾生岳、宋忠元、徐启雄三位浙江工笔人物画家为例,论述了他们的艺术成就以及他们对于浙江人物画坛具有的精神领袖意义。王平认为,当下工笔画发展蓬勃,人数众多,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重技轻道的现象甚为突出。没有精神追求的工笔画是没有生命力,行之不远的。当代工笔画家们需要有从当前创作的某些泥沼中突围出来,学习三位老工笔人物画家的精神,创造出具备我们这个时代审美特质的优秀作品来。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桐瑀对当代工笔画繁荣中的隐忧提出看法,他认为这种担忧更多地来自于工笔画创作诸环节。审视当代工笔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工笔画越画越写实,越画越细腻,越画越艳丽,似乎在努力地向人类挑战着视觉的生理极限。我们对工笔画诸环节的梳理,并不是指责当代工笔画就一无是处,而是想通过这种梳理,努力寻找出工笔画创作上的一些症结,更好地促进当代工笔画创作向更高层次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阴澍雨则从写意观念与写意技法的角度,针对当下“写意”被滥用的现象提出专家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画中的“写意”本身就具备从技法到观念的不同含义,一直以来,存在于中国画中的“写意”是将技法与观念高度统一在一起的,当“写意”运用到其他领域时,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对于中国写意画家来说,需要从技法到观念的全面修养,拿出能经得起推敲的作品,而不是拿“写意”当做高帽子来戴,这样的“写意”才不是滥用。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认为,当前,艺术教育和艺术介入生活的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是比较娱乐化,要么是与生活的关系比较远。怎样推动公民美育运动,怎样使艺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这是美术馆(博物馆)举办展览的背景和初衷。博物馆、美术馆、剧场是继续学习的课堂、是城市的会客厅。我们只有用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不是要培养所有的孩子当艺术家,而是培养后一代成为有文化、有感知的人。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曹庆晖则提出“要享受展览不要止步于展览”的观点,展览实施单位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条件和优势,立足展览又能在展览之外开发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空间,不流于形式,不敷衍工作,摸索经验,形成规范,真正使得那些要落实的捐赠与收藏项目成为有学术反响和社会反响的文创项目和美育项目。

3.谭平:记录生命轨迹的抽象艺术家 篇三

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后现代艺术的崛起,极大扩展了艺术的范畴,把生活纳入艺术之中,从而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也提升了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度。但是,作为20世纪重要艺术形式的抽象艺术却一直与世俗生活保持着距离,显得不那么亲切,尤其是对于很多缺少抽象艺术欣赏经验的观众来说,抽象艺术显得过于神秘,甚至有些晦涩。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尤甚! 因而,谭平的抽象画注定还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孤芳自赏,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

近日,由鲁虹策划的“谭平画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这个展览可以称之为谭平08年艺术创作的汇报展,展览展出了今年的近四十幅油画新作。据现场人员了解到,有的观众看到这些由色块和圈、点组成的画面时“很舒服”,也有的观众感觉“不那么舒服”。对于凝聚着艺术家情感但又难以看懂说清的抽象画而言,或许“很舒服”与“不那么舒服”已是难得的情感共鸣和大众认同,而成为普通观众对其最贴切的评价。

追溯谭平的抽象艺术历程,还要从他的铜版画创作谈起,因为“用铜版画做主题性创作,除了主题构思之外,关键在于技术的运用,可以说谭平是从技术入手进入抽象的。”(易英)铜版既可以制造强烈的对比,又可以把握细微的过渡,这种特质使其可以在强烈的黑白木刻和微妙的石版画之间自由转换。在毕业创作《矿工系列》中,他恰当地将铜版画的特性与灯光所产生的强烈而又丰富的变化融为一起,使“光”成为了作品中的“主题”,也成为介于具象与抽象过渡的一个转型期。

一次偶然的制版事件,成为谭平抽象艺术语言的转折点。谭平的一次疏忽,把原本应该腐蚀半个小时的铜板腐蚀了四个小时,当他冒着危险把铜板从硝酸池中捞出来,并快速用水冲洗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些破碎的铜板,上面的图像也已经模糊不清。正当谭平惋惜之余,他意外地发现了铜板边缘发生的奇迹:它们残缺不全,但却有着一种全新而强烈的形式语言,它在消解版面图像的同时,也使他的关注点从画面的内部走向了边缘与空间,谭平在其自述中清晰地记录了这次“意外”收获。随后,他便以这种艺术语言创作了一系列铜版作品,强化残缺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并依次延伸下去,后来发展到版面图像消失,衍生并注入自然的边缘形式、交叉的线条和凹凸的肌理,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新的可能性,也使谭平的艺术语言逐渐摆脱了具象因素,走向了抽象艺术的领域。

谭平对抽象艺术的探索这一艺术脉络的发展和走向,尽管今天看来它是“必然的”,但当时在谭平眼中却是“始料不及的”。从艺术史上,我们知道抽象艺术大概分成两大派系,一派是以康定斯基为代表人物的情感型“热抽象”,一派是以蒙德里安为领军人物的理智型“冷抽象”。而谭平则既不喜欢纯粹下意识的热抽象,也不喜欢极度理性的冷抽象,其所热衷的抽象却是在抽象形式表层掩盖下的微妙情感。“光”既抽象又具极强的情感色彩;残缺凹凸的肌理宏观看它很抽象,但微观看时却非常具象,正如人体的细胞,他们既是抽象的符号,却又透射着生命的活力。而这种集微观与宏观、抽象与具象于一体的“细胞”,也成为谭平画面中经常显现的符号。

1989年,谭平获得联邦德国文化交流奖学金,去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学习,一去就是五年。无需赘言,他在德国的学习经历与他艺术上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德国的学习经历不能说改变了谭平的艺术思想,但中德两地迥异的教育经历,却给了他很大的启示。“这一段经历使我较为深刻地理解了西方绘画精神,同时也对自己的绘画追求有了明确的目标,我越来越关注行为的动力和绘画背后的观念与思想”。

谭平是一位富有创作活力的艺术家,是目前国内顶端的抽象艺术家之一。纵观其近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他一直在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尽管现在我们看到不少作品,能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是谭平,但却很难用某种那个固定的风格和样式来定义谭平,因为谭平作品的形式语言一直在不断变化。这与当代某些成功的艺术家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大多以一种风格确立自己的形象,在风格确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形式语言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谭平的作品跳跃和变化比较多,但这种变化是微变,正如谭平所言,“我关注变化,但没有强烈转折的变化,都是过程中的微变。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变化,而不是存在。运动和变化在我的作品中是最重要的。”

近期即将在今日美术馆上演的谭平个人作品展,将汇集谭平在2004-2008五年间的绘画作品。正如谭平所言,他的绘画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五年作品的集中展示,也给我们提供了切身感受其作品微变的机会。谭平拒绝了“回顾展”这个概念,而更喜欢用“主题展”来定义这次个展。因为这五年间,他一直延续着“生命”这个主题。《繁殖》、《孕育》、《生长》等等作品名称也都佐证了生命的发展过程。“我这几年,都是在用作品来感受生命的流逝。画面中的圆圈、圆点,最初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细胞。当在显微镜下看一个细胞的时候,它是一个圈。但当无数个细胞扑面涌来,我们所能看到的细胞个体则成了点。这既是我这几年画面的变化,也是我创作心路的演变,即从微观到宏观,从最开始的用眼睛看事物到用心灵去感受生命。”

4.艺术团全团大会会议流程 篇四

会议流程

一、与会人员签到,播放各团活动精彩回放幻灯片

二、主持人致开场词、介绍与会嘉宾

三、各团风采展示及过去一学期的工作活动精彩回顾(PPT或视频放映、图片及影像资料由各团提供)

四、团委老师及分管老师致辞

五、艺术团办公室及各团团队展示(现场趣味展示)

六、艺术团章程宣讲

七、表彰,颁发奖项

八、新学期工作计划

九、老师致辞

5.艺术节会议纪要怎么写 篇五

地点:图书馆 b-306

主持:何翔

出席:社联全体委员

应到人数: 27

实到人数:22

请假:5

记录:陈丽英

会议内容:

1.何翔主持总结大会,介绍自己的感受。

2 布置与解决社团艺术文化节开幕式留下的问题:帮助移动拉30个人进校园网,组建60个飞信群,并在28号之前完成,最后汇总到于九红那里

4 宣布了委员的任免

1) 任命喻青为财务部副部长

2) 任命陈丽英为社联常委兼秘书部副部长

3) 任命叶军辉为代理副会长

4) 任命彭奕清为财务部副部长

5) 任命于九红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6) 任命万丽龙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7) 任命刘通为社联常委陈璇助理

5.让各委员畅谈自己的收获与总结自己的工作。

6.何翔会长谈搞活动的细节问题:

1).注意经费问题,尽量节约资源,已有的东西可以在团委批

2).搞活动要注意宣传工作和邀请领导

3)各个人员要安排到位,各施其职,做到合理利用人力、物力

4) 要有大局观,不要漏了小细节

7.让各委员回去做自我总结,好好总结经验,方便以后工作

6.学校艺术节闭幕会议闭幕词 篇六

校园艺术节闭幕词【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xx小学校园艺术节是我校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每届都独具特色,一届比一届精彩。

今年更是“气氛浓烈、参与广泛、声势浩大、节目精彩”。

本届艺术节的主题是:“彰显个性,和谐成长”。

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特点有: 1、全员参与,重在普及:全校师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分别与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率达100%。

在参与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受到启发、感染和提高 2、内容丰富,可供选择:历经一个多月的艺术节,举办了13项校级比赛,评出了830个等级奖次。

3、层次分明,有利提高:今年每一项活动,我们按照班级、年级、校级层层开展,层层选拨,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有利提高。

4、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今年我们的小巧手项目比赛充分展示了这一特点。

5、彰显个性,和谐成长。

本届艺术节的活动准备工作,我们把它融入在部颁计划的课时活动中和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以艺怡情、以艺益智、以艺健体,和谐成长。

通过本届艺术节的开展,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相互交流,达到一个共同的育人目标,净化我们的心灵,优化我们的环境,美化我们的校园。

让我们石小人的心灵更美,人文环境氛围更好,师生们品行更高尚,行为更文明,谈吐更文雅,人际环境更和谐,学习、工作更勤奋,让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丰硕的素质教育之果。

老师们、同学们,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落下帷幕,但我相信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将永载石小的办学史册,艺术节是个有限的时间段,但艺术大舞台是个无限的空间,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插上艺术的翅膀,展开艺术的想象,畅游在艺术的海洋,让我们共同构建和谐的旋律,营造艺术的校园,让我们的欢歌笑语荡漾在校园的每一个空间,尽情享受美的生活,努力做一名成功快乐的石小人!

7.艺术系会议记录 篇七

《我从汉朝来》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人文纪录片, 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对话性, 即现代与汉代的对话。这种全新的时空对话赋予整部纪录片以饱满的信息容量和对话张力。该片将汉画像石中的景象和现代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 通过汉代和现代对话的方式, 让我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演变。纪录片从六个与现实相对应方面对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予以复现。例如, 家是否可以维系人们的情感;男人如何在家和社会中承担责任;女性在恋爱和婚姻中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以及饭局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这些都与我们的现实的生活形成的一个隐形的参照和一种显性的对比。

为了实现纪录片内容跟当下生活产生联系, 编导有时直接讲述现代人的生活, 再找出相似的汉朝人的故事;有时则先通过汉朝人的故事来牵引到现代人的生活。并且通过现代与汉代, 汉代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实现了让观众对自身和历史了解外, 也进一步彰显了他们身上所流露出的民族精神。纪录片中有许多现代生活的画面, 既能够清楚地看到汉代文化在当代文化的巨大差异, 也能看到当下跟汉代相同, 无论是女性在当下文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无论是男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的理解等等, 尽管这些都处处透露出两个时代的差别, 但在女子独立于世和当下国人对“信”和“义”的理解上, 我们都能找出其思想行为的始源。如在《汉子的荣耀》一集中, 编导先从荆轲刺秦这一故事进行讲述, 从“侠”字出发展开对话, 所谓“侠”就是每个人都少不了的那份勇气和担当;即“重然诺, 轻生死, 言必行, 行必果”。编导又借助“剑”的意义展开对话叙事。“季札挂剑”这一历史典故很好地交代了“信”和“义”作为一个男人行走江湖的根本。吴国王子季札出使徐国, 徐国国君喜欢季札身上的佩剑, 季札允诺出使完后, 再讲宝剑赠送, 等季札出使回来, 国君已经去世, 而季札依旧遵守诺言, 将剑挂在了徐国国君的墓前。尽管没有了汉代的繁缛礼节, 但是对信义的坚守依旧是现代人存活于世的重要品德。刀剑收藏者龚剑和冷兵器收藏者李永开他们铸剑、练剑、收藏剑, 他们用行为解释了“剑”暗喻信义, 而信义则是最真诚的东西。当下社会, “剑”已经超越了实战意义和作为兵器的价值, 他们迷恋剑, 是因为剑本身承载着道德、品德、正义, 同时还表明了自身对社会的担当。以上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能在汉代找到原型。这就很直接地证明着这些来自汉朝的文化从未消失。

这种对话叙事, 无论是从汉代来对接现代, 还是用现代的案例来追溯汉代, 我们都能在时空对话中获知“我们从哪里来, 又将到哪里去”的答案。也恰恰由于这种古今对话的叙事方式的设置, 很好地满足了当下电视观众在时空穿越中对汉朝的认识, 也让我观众对当下生活的有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汉代和现代人们在服饰、形象发生了多少变化, 观众总能在了解祖先、了解历史中品味出一种变与不变的历史民族况味, 而这种古今相同民族精神至今还在延续。一千多年过去了, 但是从汉而来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从未消散, 并且成为一种隐形的民族记忆潜伏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正如纪录片创作者们所说, “这些自汉朝以来的文化血脉从未间断过, 它的点点滴滴还存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寻汉, 也是寻我们曾经的故事。我们从汉朝来, 我们仍在朝着汉朝人前行的方向去”。可以说, 这种与历史的对话方式, 大大拓宽了这部历史纪录片的意义空间, 使许多内容获得了现实感和反思性。1

二、以个体叙事反思当下现实

中国的叙事者一直喜欢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植入个人故事, 并借助个人的故事来实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司马迁的《史记》对历史的记载也不例外。作为历史题材人文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同样秉承了用个体化方式来讲述汉代生活, 而这种个体化叙事方式实际上与纪录片的可看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然而, 《我从汉朝来》如果仅仅是汉画像石上的画像进行技术化演绎, 很难将汉代的生活讲述清楚, 表达到位。为了引起当下观众对汉代的陈年旧事观看兴趣和减少时空穿越有可能诱发的传播隔阂, 编导以当下人的故事来讲述, 让观众在汉代和现代重叠交汇的地方了解自身, 了解历史。

有了“当下人的故事”这一讲述盾牌, 观众对讲述历史的无感也就不攻自破了。这种叙事技巧的很大程度上也为引导人们对现实, 对历史的反思做好了铺垫。如第一集《家的记忆》着重讲述了荷兰籍第5代华裔余望安女士在祖籍国并跨于千山万水到中国寻亲的曲折故事, 而千辛万苦义务帮助余望安女士最终找到祖籍地的是当下的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侨联常委的陈有理。人存活于世, 每一个人都想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根在什么地方, 寻根问祖依据什么?是祠堂、墓碑。但现在这些遗迹正被现代化所破坏, 假如这样下去, 将来我们的后人将无从寻根问祖, 无从唤醒海外华人内心深藏的对故乡、对家族, 对国家的精神归属。编导选择这样从当下的普通人物入手, 让我们通过他的坚持来反思自身, 思考人生的意义。除此之外, 纪录片还以同样的手法讲述了四川农民陈守斌在机械化收割的大势下, 依旧选择用汉代镰刀收割自家的那几亩水稻, 以传统的方式顺应着自然;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杨晔行侠仗义, 不矜其能;红十字会工作者高敏在协调病人之间人体器官的捐献延续着新的生命。纪录片《我从汉朝来》正是通过近60位普通而又个性鲜明的个体化叙事, 很好地论证了在现代社会人们该怎么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时代的变迁, 以及在认识现实中实现自身价值。

这种借用现代人故事展开讲述, 可以说是大大弥补了仅仅靠再现汉朝人生活有可能带来的枯燥和单一。特别是这种个体化的叙事手法是以一种具体的, 实实在在的视角讲述了现代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另外, 以个体化参与叙事的叙事手法用的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身边人的故事, 这种个体化故事的妙用, 不仅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想象, 更使人们在想象的追溯中感知自身, 反思现实。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从汉朝来》通过讲述个人的故事实现了我们对自身的重新定位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定。无论是余望安的寻根之旅还是琥璟明、梁启靖等人对汉代的向往, 我们都能发现汉朝民族精神对他们的牵引。当然, 我们不能指望一部纪录片发挥实际性的认知作用, 但是却可以潜移默化地把民族的记忆、民族的根植入观众脑中, 再通过观众的理解消化做出主观认同。尽管个体化的讲述虽然不具备以偏概全的说服力, 但是当不同的个体化参与叙事却可以达到巨大的精神引擎效果, 帮助观众重构民族的记忆。

三、以典型叙事重构汉朝景象

纪录片特别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给予观众一种文化品质:它的主题首先是人, 人作为纪录片的叙事的重要载体, 人的劳动方式、人的生产工具和处世风格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折射。虽然人们对汉朝的景象缺乏认识, 但是从汉朝而来的汉画像石和人物传奇, 都会在弥补年代久远带来的认识上不足。因此除了对汉画像石进行最大程度还原外, 纪录片还通过对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人物故事的讲述, 让观众直截了当地了理解汉朝的景象。但汉画像石上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态各异、风情各有千秋, 其记录人物之多, 涉及范围之广, 细节刻画之深刻, 倘若一一进行介绍, 很容易使得纪录片变得华而不实。因此, 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故事就显得至关重要。

编导在讲述汉代生活时, 实际上是对重大题材进行自觉选择, 这种自觉不仅担负着还原历史的画面的职责, 与此同时还在向观众交代汉朝景象, 让观众在追忆祖先同时, 更不忘重构对汉朝的记忆。该片通过影像和解说词再现了汉代人女性、劳作、家庭生活等各类场景和人物形象, 甚至再现了先民想象中的神仙世界。在《宴饮》这一集当中, 编导借助汉画像石收藏者王洪震收藏的四块汉画像石, 为我们逼真地再现了汉代劳动人民依据时令节气来指导农业劳作和日常生活。最为代表的就是那副汉代普通家庭的生活图景, 男人在田地里劳作, 池塘里养鱼, 女主人在纺织, 准备食物。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被生动地呈现出来, 大大地填补了现代人对汉代人生活画面的想象。故事的典型除了利用“历史事件背后的普通故事”的公式外, 纪录片还利用的“普通人加普通事”公式, 再次对汉朝进行还原再现。这种选择典型生活细节进行加工叙事, 除了让我们了解汉代人对巧夺天工的手艺, 让现在的观众如身临其境般领会那个年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余, 这种用动画模拟加配音加解说的艺术手法很好地避免了汉画像石自身的枯燥和琐碎, 是整个纪录片变得惟妙惟肖, 生动活泼。

除用典型的汉画像石中平凡的故事来再现汉代生活外, 纪录片还用历史典故,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讲述, 来加深电视观众对汉代画面的想象。像是片中采用了荆轲不顾自身安危刺杀秦王、鸿门宴上樊哙生吃猪肘、孔子拜项橐为师等典型故事, 通过这些人物行事风格和对人生的理解, 来帮助我们构建遥远的汉朝景象, 认识祖先。汉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编导选择了班超、樊哙、荆轲、卓文君等这些人物, 历史人物都与汉朝不同时期的重要变革密切相关, 这些典型人物的选取最能还原时代的面貌。另外, 编导还选择普通人物的具体生活场景来填补重要历史时期的细节, 这种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公式, 就可以大致勾画出汉王朝的历史面貌。难得可贵之处在于这种典型人物故事的妙用还善于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历史人物形象有多个侧面, 突出人物形象既要抓住人物的个性, 更要通过人物形象来揭示当时的时代特征。

纪录片的成败不在于故事的多少, 也不在于只是一味地寻找人人皆知的案例, 为纪录片博取收视率, 更多的是能在众多故事中选择最佳叙事载体, 为纪录片实现更好的表达找到驱动力。

当下, 在全球化背景下, 世界一体化加速了融合的同时, 更是消解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如何在文化霸权的语境中实现本土文化的回归, 越来越多地成为文化创作的新方向。纪录片的创作, 特别是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不单单只是历史的记录者, 传统文明的传承者, 更应该是民族记忆的掘墓者和继承者。而纪录片《我从汉朝来》无疑践行了纪录片在新时期、新的传播环境下一次承前启后的尝试。因为它不仅在追溯古代人生活中, 实现跟过去的对话, 并在复现中唤醒了我们对汉代的记忆, 完成了寻根之旅。最重要的是它在传统纪录片这块土壤上栽下了建构民族共同记忆的火种。

注释

8.艺术系会议记录 篇八

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这次纪录片放映活动将为观众带来三部纪录片佳作,它们是贾樟柯的《东》,郭静和柯丁丁的《盛夏的果实》,以及舒浩仑的《乡愁》。

有人认为纪录片是拍摄“发生在家门口的戏剧”,镜头瞄准日常生活的琐碎片段,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愁,这些看似庸常的碎片却最终把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并使其得以延伸,而我们就在这样的历史中看清自己,看到未来。

中国首部童年温情DV电影首映

今年伊始,视觉时代网络公司拍摄的首部手机贺岁电影《猪.com》闯进大家的视线,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号称“中国首部童年温情DV电影”的《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影片于2007年2月9日在北京东创影院首映。

《莫小白的水怪日记》讲述一个莫小白的小男孩为了追寻传说中的水怪而回到故乡的温情故事,在场很多观众都为这部影片的情节所感动。在现场交流时,当有问到关于未来是要拍摄商业片还是艺术片的时候,“草根”出身的卢正雨表示要“将商业片进行到底。”

“赳客电影频道”上线暨签约仪式

2007年1月23号下午,激动集团全新打造的视频制播平台“赳客电影频道”在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标志着中国原创视频正式进入专业化制作、商业化运营阶段。会上众多平台合作伙伴、签约内容工作室以及广告商参与了此次盛大PARTY,并进行了隆重的现场签约仪式。

2007中国手机动漫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2007年1月26日下午,由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动画学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主办的“2007中国手机动漫发展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报告厅顺利举行。论坛上业内人士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并和台下观众互动Q&A,会场外还布有展台,展出手机动漫企业的相关作品。

《高三》作者周浩推出文学本

一群希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少年,一位在对他人命运负责中寻找自我价值的青年 教师,在一个试图平均分配公平机会的高考体制中,叛逆与归顺,焦虑与教化,命运的骰子在落下之前,那些有用无用的知识,如何代替了自由的成长,虏获了他们整整一年的青春时光?

《高三》一书叙述了纪录片《高三》导演周浩和片中人物相处的故事。2006年,《高三》获第三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随后入选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台湾纪录片双年展。《高三》(含DVD碟)一书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首印20000册,定价20元。

刘浩高清电影在大众影廊首映

由《大众DV》杂志和北京零频道广告有限公司策划的系列导演放映会活动在新春伊始又有新动向。曾拍摄过《陈默和美婷》、《好大一对羊》的导演刘浩最近又推出新作——高清电影《底下》,并于2007年2月10日在北京祥升行大众影廊举行了该片首映。

《底下》讲述的是一对情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情绪化的镜头。刘浩导演表示这部影片将在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巡回展映活动。届时想参与活动的朋友可以通过大众摄影网站了解活动进程和安排。

“动物星球DV总动员”颁奖典礼

2006“动物星球DV总动员”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全资发行公司五岸传播联合SMG纪实频道等合作伙伴,以推广发行DISCOVERY《动物星球》节目,面向全国的DV爱好者和动物喜爱者进行的一次互动活动与创作尝试。

参加此次活动的除了个人,还有IFAW国际爱护动物保护基金会。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动物的保护工作,倡导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IFAW国际爱护动物保护基金会非常重视本次活动,为活动寄来了许多关于动物救援、野生动物生活状态和保护稀有动物的故事,荣获了本次活动的“优质活动参与奖”。

强氧科技与iFilm共同打造

“全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

北京强氧创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时间映像影视工作室共同合作,就“iFilm全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在元月签订和合作协议,其意义是不仅在于扶持青年导演降低成本拍摄出好的影片,更重要的是推广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后期制作设备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1月25日下午,iFilm电影机构CLUB活动在LOCA咖啡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内部交流活动,就对高清视频制作领域的影像编辑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度交流。

本次CLUB活动现场播放了一些参加全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作品,其中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王永东的作品《何去何从》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

联想携手微软,

VISTA打印机全新登场

2007年1月30日,微软携手联想等多家PC厂商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声势浩大的VISTA操作系统新品发布会。会上,一贯在打印输出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联想,同步推出支持VISTA的激光多功能一体机M7750N和激光打印机LJ3500、LJ3500DN等多款新品,在Windows Vista系统下,具有更为出色的安全保密性、易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输出和更高的效率,1200DPI的高清晰分辨率,完美体现VISTA系统3D Aero图像效果。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出,标志着在外设领域,联想已经全面迈入了VISTA应用时代,抢跑VISTA市场,从而使之继续成为业界领跑者。

M-Audio Session 音频制作套装

近日北京怡生飞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布了M-Audio Session音频制作套装,由M-Audio Micro音频接口与Session音频制作软件组成,非常适合没有音乐基础的音频制作者,Session可以非常方便的为DV片进行配音,添加音乐和效果,以及作曲和混音。

索尼第五届‘高清杯’颁奖典礼召开

2007年1月19日,“中国数字高清发展规划论坛暨Sony第五届‘高清杯’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召开。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和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杉野英俊就高清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了介绍。何宗宣布中央电视台将于年内开播高清综合频道。这无疑增加了高清节目的需求,加速了高清技术的普及。

BIRTV之夜,奏响新春的乐章

2007年1月31日,BIRTV之夜暨BIRTV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奏响。

BIRTV走过的二十年,见证了中国广电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长足进步,也极大促进了国内外厂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每一位参与BIRTV的朋友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收获。

索尼SR1推进新技术的应用

索尼公司推出世界首部高清硬盘摄像机HDR-SR1E之后,该机型因多项创新技术的运用,而屡获业界大奖。1月30日,主持研发SR1E的索尼公司数码影像事业部部长吉川孝雄向媒体介绍了以SR1E为代表的索尼摄像机及其背后的高端技术。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全新的ClearVid CMOS技术以及硬盘存储和AVCHD高清格式的结合。

晶锐ClearVid CMOS传感器具有高动态范围,高分辨率的特点,使低照度下也可以拍摄较高素质的影像。索尼今后将在越来越多的机型上应用这一技术。

索尼发布三款防抖增强型MiniDV新品

2007年2月8日,索尼公司发布了三款MiniDV新品—DCR-HC48E,DCR-HC38E和DCR-HC28E。这三款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有了超级SteadyShot®系统,类似数码相机上的CCD防抖技术,这是一个亮点。

三款的建议零售价格分别为:

HC48E 3780元

HC38E 2980元

HC28E 2680元

佳能MiniDV三款新品

2007年1月19日,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三款小型数码摄像机MD160、MD140和MD120。这三款新品的光学变焦突破性地提升到35倍。MD160和MD140上设置了专门的“快速启动”键,在待机模式下,用户只需一键操作,仅需短短的0.9秒,即可快速启动进入拍摄模式,让你轻松抓拍每一个精彩瞬间。

这三款的厂商建议价格分别为:

MD1603,980元

MD1403,480元

MD1203,180元

SanDisk推出系列闪存技术产品

9.艺术系会议记录 篇九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通过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实现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1.班级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正常秩序、新学期学生座位的安排、自习课、考试纪律、考勤、请假制度等管理内容)2.班级各项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小图书馆组织、黑板报小组组织、教室布置等)3.了解研究学生(班级日记、班史编写、周记检查、学生档案建设等)4.学生卫生保健(卫生习惯培养与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学生身检等)5.班级总结评比(年级操行评定、评选三好学生、班级总结入奖惩等)6.假期生活管理(校外学习小组组织、假期作业布置及检查、学生联络网的组织等)。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项琐碎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出更多的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在这一章班级日常管理我们不做系统的论述,而只是通过一些艺术的管理手段来说明管理工作并不是机械的管理,也是能发挥创造性的艺术工作,从而激发广大班主任教师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不同情况,创造性的管理自己的班级。

(一)班干部选拔任用艺术

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班集体管理的第一步,没有班干部,班主任光杆司令,班级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说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班主任工作,这个工作好得好,后来的工作会得心应手。这项工作做不好,后来的工作会磕磕绊绊,事倍功半。班主任必须注意班干部的拔作用工作。

1、干部民主选举法。现在的许多班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是通过全班学生民主选举来实现的。这是一种好办法,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但是,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并不是班主任老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尽到班主任教师的责任,做好组织引导工作。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更应该做好选举前的组织动员工作。许多文章对班干部的选举过程有所论述,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阐述。

2、特约委任法。班主任为了某种特殊目的,比如帮助某后进生,调动他的积极性,可以委任他担任某一班级干部。应该注意是的,这种委任不应该是班主任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应该事先与班委会成员交换意见,征求他们的同意后,在进行委任,最好是通过班委会进行委任。

我们想多说一句的是,班主任对班级有影响力的非正式小团体的“小头目”,有的班主任教师为了稳住班里有影响力的小头目,不让他们闹事,往往用封官的办法给予安抚。这是一种办法,但是班主任在这样做之前,一定要做好这些小头目的思想工作。否则,收不到效果,反倒把班级搞得一团糟,再撤换罢免就晚了。

3、轮流执政法。这也是班干部管理的一种办法。具体做法是,班里的所有成员按事先定好的期限轮流担任班干部。这种办法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工作能力。但此办法也有弊端,就是组织不好,干部搭配不当,容易造成班级的混乱。

(二)违规违纪处罚艺术

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没有处罚的教育可以说不是完整的教育。因为,第一,“人”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许多人不承认这一点),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第二,由于客观原因,“人”会犯各种错误,有时犯了错误,自我并没有认识是犯了错误,只有客观给予报复后,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对孩子来说,这个客观应当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为了提醒孩子下次不犯同类错误,处罚是必须的。所以,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对被处罚的人有利,对他人更是一种保护措施。在学校里处罚是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常规手段。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处罚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这样做是错的,警醒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处罚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处罚就可以了。比如魏书生发明的“唱歌法”、“写一份说明书法”,都不失为好的“处罚法”。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现在我们的许多班主任处罚不当,或者说是处罚失当,体罚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须避免的。处罚手段是班务管理的一种方式,运用得好,有利于班集体建设;运用不好,不仅起不到正向教育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适度原则。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影响及自己认识情况,对照学校有关违规违纪处罚条文,给予适度的处罚。如果“量刑”太重,当事学生不服,则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如果“量刑”太轻,则起不到教育当事人的作用,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

适度原则同时有另一层含意,是说处罚手段不能滥用。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处罚学生,搞得学生人人自危,个个害怕,班级成了“劳改所”,久而久之,处罚就失去了效力,班主任失去了威信,班级不但管理不好,而且迟早会“天下大乱”。(2)及时原则。这条原则是含意是,学生犯了错误,班级发生了问题,班主任必须及时处理。因为,学生犯错误后,心里惴惴不安,比较紧张,在等待着老师的处理。这时班主任老师如果及时给予处理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能使“事态”得到及时控制,不至于蔓延开去。如果学生犯错误之后,班主任不及时处理,拖了很长时间不表态,不“结案”,学生会认为班主任无能,没有办法。如果班主任过了很长时间再处理,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记忆淡漠,处理也就起不到教育作用了。(3)公正原则。班主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罚时,一定要坚持公正原则,对班里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切忌偏心。如果处罚不公正,“看人下菜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损害了班规规纪的权威,班级管理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4)情感原则。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惩戒手段,但不排除情感的作用。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处罚前,一定要讲清处罚的根据;处罚后,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多找被处罚学生谈心开导,使被处罚的学生从心里感到震动,相信老师是爱护自己才处罚自己的。不管何种形式的处罚,都必须以爱护受教育者,唤起被教育者的自知为目的。如果违背了这一点,任何形式的处罚都是不足取的。那种伤害学生自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处罚方式必须坚决摈弃。

(三)班主任赞美表扬艺术

表扬是教育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的手段。表扬的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恰当适时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但是许多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少,好象教师的话一字千金,轻易不出嘴。还有一些教师表扬手法单调,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我们认为班主任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与“表扬”,学生有了进步,不妨表扬;与以前相比,学习成绩有所进步,也可以表扬。表扬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学生会踏着表扬的阶梯不断进步。

表扬应实事求是。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必须实事求是,分寸适度,真实可信。表扬应该把握时机。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上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小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就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一点,有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的进步苗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表扬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一时没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闪光。比如在课堂上提一个比较简单的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出来了,教师便及时给予表扬。另外,如果一时学生没有值得表扬的方面,可以用赞美的方式,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进取心。比如,学生,穿了一件新衣服,班主任教师不妨夸一夸他(她)的衣服;学生理了发,可以说“今天真精神”。要知道,赞美会在人心里引起的是积极效应,这种积极效应会起连锁反应,也许就因为你的一句赞美的话,学生上课注意听讲了,发言积极了,作业认真了,这一切又造成了更多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又成为了班主任表扬的契机。所以说,一句表扬或赞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许就是因为一句赞美的话,形成一学生向上的良性循环。

1、口头表扬法。这是班主任经常用的表扬方法--站在讲台前,说上几句某某学生,做了什么好事,取得了什么成绩,然后说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话。这种表扬方式简单方便,但有些单调,激励效果没有达到最佳。班主任应该探索更多更新颖的表扬学生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歌声表扬法。除了口头表扬,还可以用歌声表扬。如果班主任歌喉嘹亮,班主任可以选一首歌献给被表扬的学生。如果班主任五音不全,羞于开口,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共唱一首歌献给这位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歌声加上掌声,其激励作用会更强。这种方法对于外向型学生更有效。

3、喜报表扬法。学生给家长争气是他们最自豪的事。如果班里某位学生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班主任老师,或是班干部写封表扬信,寄到学生家里,家长会脸上有光,学生会心里添彩,家庭气氛会更加和谐,学生会受到更大鼓励,激励效果会更持久。这种方法对于后进生,或是过去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最为适宜。当然,表扬也不能滥施,要看准火侯,找准时机,让表扬的激励作用发挥到最高点。

4、“奖品”自我选择表扬法。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好爱,后进生更是如此。所以,当后进生有了进步,不妨让受表扬的学生自己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为表扬,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足球,不妨组织学生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做为奖励。当然,这种表扬不是迁就学生,而是要选择有意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班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多,班主任老师勤观察、勤总结,多借鉴,日积月累定会摸索出丰富多彩有效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家长工作艺术(2009-12-23 10:01:02)转载▼标签: 班主任家庭教育家长会教育 分类: 班主任工作

家庭是儿童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儿童最早的老师。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教育环节,它的教育和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和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合作是完成教育计划的重要条件。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班级家长会一般是教师向家长汇报班内学生思想、学习、健康状况,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并和家长一起研究改进教育方法等。家长座谈会是根据具体问题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征求意见,研究学生情况,改进班级工作。这两种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形式都是班主任经常运用的。在利用这两种形式与家长联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会议主题和研究的工作重点,切忌勿忙无准备地召开家长会。另外,在召开家长会之前,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通报会议内容,让家长来开家长会做到有所准备。家长会上的讲话班主任应做比较充分的准备,最好写出讲话提纲。讲话应以鼓励为主。对个别学生比较严重错误或缺点,不要在大会上点名道姓地讲,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会后留有关家长个别谈。

家长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形式是家访。家访的目的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之相互配合。家访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即学生在家情况和学生在家中的表现。要向家长介绍情况,即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同学关系、纪律表现等。通过访问,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步调,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家访之前,最好和学生打好招呼,对学生家庭情况作一初步了解。家访时最忌教师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与家长谈话时最好请学生一起参加,也要允许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

家长工作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但这项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家长,一般说来,多数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正确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健康。但也有个别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思想上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为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致起来,必须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了解家长,针对家长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谈话方式。每个班级五十几名学生家长,他们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政治素质不同,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有差别。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不尽相同。多数家长是有权威的,也有极少数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不高,或者说影响力甚微,做家长工作应该充分估计到这些情况。

在做家长工作的时候,应该考虑不同的家庭情况。比如,同样是学习成绩不好,若是家长有见识,思想水平比较高,能正确教育子女,可以直言不讳地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分析孩子的不足,共同研究提高教育孩子的办法。若家长思想狭隘,又好面子,这就不可当着其他家长的面介绍他孩子的情况,即使在适当的场合,也要注意谈话方式,在谈学生成绩时,可以用“最近一段时间有进步,但是……”这样的语句开始谈话。肯定进步,指出不足,常常是与这种类型家长谈话的基本方式。

办好班级家长学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家庭-学校教育。”举办班级的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传授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技巧。家长学校有函授和面授的两种。函授即通过发放学习资料,传授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家庭教育理论和经验;面授即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家长传授有关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班主任办好本班的家长学校,能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好形式,不仅传授了教育理论,而且沟通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把教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教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必须研究家长的不同类型。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家长大体分为五种类型:物质刺激型、惩罚型、放任不管型、束手无策型、科学教育型。这种分类并不十分科学,互相之间有交叉和重叠,比如束手无策型家长开始时可能是物质刺激型,或是放任不管型,或是惩罚型,后来因为以上方法造成教育的全面失败,最后成为了“束手无策”的家长。我们在研究了家长的教育类型后,方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家长类型,准备不同的教育策略。一位学生家长是个大老板,非常有钱,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问,并且有自己的教育理论--“树大自然直”。班主任针对这种情况,家访之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查找了许多资料,收集了许多“树大不直”的事例。家访时,这位家长十分傲慢,手持大哥大,仰坐老板椅。班主任不卑不亢,不急不躁,娓娓道来,从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谈起,谈优点,谈缺点,讲现在,谈未来,一个个事例,一个个教训,慢慢地这位家长放下了自己的架子,静听,点头,最后信服地说:“老师,谢谢您给我上了一堂课,过去我一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现在看来错了。今后我一定配合您搞好家庭教育……”从此以后,这位家长变了,常常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孩子在校品德表现和学习情况,并汇报孩子在家的表现,这位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学习、品德有了很大的进步,以理想的成绩升入中学。我们应该看到,不管哪种类型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根据这一共同点,只要我们找好切入点,班主任老师就一定找到与家长共同的话题,只要班主任老师推心置腹,讲话入情入理,以理服人,一定可以医治好家长在教育上的疾患。班主任要和家长合作好,关键在班主任一方,班主任要主动,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当好家长的参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定会取得最佳家校结合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偶发事件处理艺术(2009-12-23 10:03:16)转载▼标签: 教育偶发事件班主任突发性眼伤美德 分类: 班主任工作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偶发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性格异常、感情障碍、人际冲突、不良道德行为、天灾人祸、外来干扰等。偶发事件是班主任最头痛的事,处理偶发事件是对班主任工作艺术的考验。偶发事件虽然是偶发的,但往往影响很大,处理不好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有时后果虽不严重,但造成的影响却对班主任以后的工作十分不利,所以,班主任必须十分注意偶发事件的处理。注意研究偶发事件的特点、成因、处理方法,努力防偶发事件于未发,即使偶发事件突发,班主任心中因有备而无患。

偶发事件的特点是:

突发性。偶发事件的常常以突然的方式爆发,常常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的重大变故或学生本人的意外遭遇联系在一起,在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学生在校严重伤害、病患--骨折、眼伤、急腹症等。由于偶发事件的突发性,常常搞得班主任手足无措。例如,北方某校,一位学生上课时说肚子痛,老师说,能坚持的话就坚持到下课。学生于是坚持上课。下课之后,教师认为是一般的小病也没有特别注意,就让这位学生一个人回家了。没想到,这位学生在回家的公共汽车上死去了。原来,这位学生患的是心脏病。(此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中播出)

偶然性。偶发事件往往是出于人们意料之外。例如,南方某一学校学生上体育课,一个学生把足球踢到了校外,于是这位学生便翻墙去找。其它学生在校内等,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回来,喊也没有回音,另一位学生爬上墙头一看,原来第一位学生掉在了农民化粪池中。这一事件是非常偶然的,同时又是突发的。偶发事件一旦发生便在班级和学生个体中造成爆炸性的反应,轻则中断正常的课堂授课,重则影响全校教学秩序。

紧迫性。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必须马上予以处理,班主任必须当机立断,妥善解决。上面所举两个例子,说明偶发事件一旦发生,教师必须想出解决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给予妥善处理。由于偶发事件的特殊性,处理偶发事件往往不能依靠常规办法解决问题,而需要班主任运用高度的教育机智加以特殊处理。处理偶发事件,首先,班主任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沉着冷静,不慌不乱。控制感情,做到沉着冷静,对于人命关天的事尤为重要。其次,了解情况掌握分寸。“了解”是教育的钥匙,是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在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注意调查研究,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再审时度势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给予处理。再次,当偶发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善于依靠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

李政道博士虽人到高龄,但仍旧是那样地风度翩,方形脸上棱角分明,华发向后拢着,整齐而有序。他喜欢笑,微上的嘴角带着幽默。他喜欢动,灵活的眼睛像在在说话,有时候,站着不说,学生也知道他要讲什么,在他的无声的表情中师生们爆发出春雨般的笑声。他的西服笔挺而平民有,穿一双皮鞋,显得稳重、沉着、镇静、安详。他干净无须的下巴的铁青更显出一种钢铁般的美。我们为数不少的教师,喉咙里发出来的声音是沙哑的,方言谁也听不懂。无激情,必然得到无激情的听课。台上台下,死水一潭。宽容不仅是教师的美德,也是做人的美德,“宽容”往往和“大度”连在一起,学会宽容,是一个教师高超教育艺术的又一把利剑。

这是在美国加州一所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正在讲数学,突然,从教室的后面传来了粗犷的浒歌曲的声音。这声音很大,全班都能听到,以至于讲课的这位数学教师不得不停下来,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向学生们:“这么美妙的歌声真把我陶醉了。这首歌曲我也特别喜欢,就是我自己唱不好。我们今天下午制个时间,一起请这位同学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政里一片掌声,“那么,我们继续来解这道题……”原来,那位学生在头天晚上看电视,被走红一时的一个摇歌星迷住了,到校上课,仍不能从头晚的兴奋中出走出来。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而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做为一名教师的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对学生宽容,一是学生不是敌人;二是学生都是涉世未深的少年,成人都难免犯错误,何况他们;三是帘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宽容是心底里对学生过错的谅解。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山大附中

杨昌福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修养是教育的载体,人格是教育的风帆。从事教育事业需要:奉献、求真、创新。教师需要:境界、修养、人格。从事教育的三个层次: 谋生的手段——良心; 职业生涯——责任心; 从事的事业——奉献精神。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90%的困惑:今天如何当班主任?

知情脱节”:90%的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90%的教师却表示不愿意当班主任。

“施受错位”:90%的老师说热爱学生,90%的学生说感受不到老师的爱

教育反思: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为什么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今天我们如何当好班主任?

班主任:一份琐碎又庞杂,普通又伟大的工作。琐碎——学生的吃喝拉撒、一举一动。

庞杂——从学习成绩道德品德直至学生在学校的一切。普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事着永无休止的劳动。伟大——来源于每一位班主任从精力到体力的巨大付出。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实施者;是班级任课教师集体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因此,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突出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翟康老师在《学会当班主任》一书中写到:“教师育人既要靠真理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应以自己优秀的人格本色去影响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最生动、最有效、最深刻的。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导师,应树立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意识,努力成为学生知识上的启蒙者、思想上的引路人、人生道路上的导航者。”

古往今来,最优秀班主任首推孔子。孔子是我们教师的祖师爷,为什么要提他? 因为他是我们光辉的榜样。

1、博学多才,是学生崇拜的偶像。

2、师德高尚,堪称学生的楷模。

3、技艺高超,是育人的能手。

4、理念先进,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①平等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②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③了解每位学生,重在因材施教。④注重点拨疏通,在交谈中育人、传授方法。

要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成为堪称教育家的人民教师,有三个先决条件:

1、学识渊博。

2、师德高尚。

3、高度的责任心。

1、学识渊博:“风之积也不厚,其负翼也无力”。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 从学识与实践中来。

2、师德高尚:身教重于言传,什么师傅带什么样的徒弟。

3、高度的责任心:试问,我们该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民族? ——拿我们手里代表未来的孩子。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与发达国家比最大的差距在哪?我们用多少年才能赶超先进水平?

教育应该慎重而深刻反思的问题是什么?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你喜欢读什么书?

温总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记者:你经常思考什么问题?

温总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一)班主任应具有良好的品德,要注意为人师表 首先,班主任应忠诚于教育事业,有很强的责任心,并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付出毕生的精力。其次,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

再者,为人师表,班主任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极其重要。

爱因斯坦:“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与教育管理水平

“亲其师,信其道”

熟悉运用教育管理知识

(三)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四)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前提——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差异.——班主任要有关怀生命的人文精神:全面关心学生的发展,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包括价值生命)。精神关怀内容是很广泛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因而学会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班主任承担的角色

(一)班主任的表层角色

1、学校德育的落实者

贯彻《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小学学生守则》; 落实学校提出的教育目标; 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动者;

是执行学校领导教育指令的中坚力量;

2、日常任务的管理者

班级的日常管理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而班级的稳定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3、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愤不弃,适时点拨; 适时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

4、学生健康安全的护卫者。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学生的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课间活动安全、饮水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郊游安全、防火安全、生命是重于一切的。

5、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当今社会广大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度日与剧增,对孩子的期望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现在相当一部分家长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不要求天天向上,有的是过分关心,有的是无暇顾及,现实中溺爱型、放纵型、惩罚型比比皆是。

班主任应做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承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的角色。(二)班主任的深层角色

1、教育团队的协调者。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对班集体的建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一个班集体的团队建设要由诸多因素来决定。

班主任要联接好与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

2、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班主任要承担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任务。

3、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创造”是现代社会对新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

学生世界观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要求教师要做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

4、道德行为的示范者

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物。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5、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民族英雄故事; 民族精神的传承; 民族假日的活动;

6、健康生活的引领者。开展各种活动,把学习和活动联系在一起; 把思想教育与活动联系在一起; 文体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合在一起; 把兴趣爱好与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德育工作

当今的德育工作不好做,原因是在全新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利益追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成才意识觉醒,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民生意识,创新意思,生存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分散性、开放性、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腐败之风蔓延,艰苦奋斗的传统遭到冷落,我们要注意的是,德育工作是西方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激烈碰撞,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

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思想必定打上当今时代的烙印,在道德评判、思想认识、行为准则、审美情趣、理想追求、心理状况诸方面都具有当代青少年独具的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三不”、“八化”。“三不”:

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不迷信宣传。“八化”:

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的异化;

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受风雨,思想的退化; 不懂的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 缺乏信念支撑,精神的软化;

沉湎于电子游戏和网上聊天课外生活低俗化; 身体虚弱,体质的弱化; 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 厌烦学习,课外读书的卡通化;

这是班主任在教育对象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具体做法:

1、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规矩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中学生应该养成什么样的良好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因此,我们在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上,也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人格化习惯的三大原则: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

2、学习榜样,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对于没有航向的船来讲,任何风都不是顺风。人生职业规划

“三个泥水匠”的故事

有人问三个泥水匠:"你们在干什么 “ 甲说:“砌墙。” 乙说: “挣钱。”

丙说: “ 造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

10年之后,甲手艺上毫无长进,被老板炒了鱿鱼;乙勉强保住了饭碗,但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泥水匠;丙却成了著名的建筑师。

3、开好每一个主题班会

根据学校政教处的计划统一安排 4.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学科竞赛、文化节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创建和谐校园,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努力把外化的教育变成激发学生自己内在动力的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指责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仇视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恨;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宽容之中,他就学会了厚道;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赞赏;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接纳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我认同;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赏识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目标;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正义;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用头脑平静地生活。怎样开展班级工作

(一)接纳——直面真实的班级状况

(二)发现——唤醒同学的自信心

新环境、新要求、新表现

(三)优化——做好教室 “软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引领——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

班训:

做正直人,创非常业

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求学

惜时、守信、诚实、勤勉

(1)学习方法过渡期。(2)学习情绪稳定期。

(3)学习行为成形期。

(五)约束——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班级自治管理、订立班规班约 怎样教育学生

(一)爱心 ——真诚热爱每一个学生

(二)细心——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

(三)尽心——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

(四)信心——给每一个学生以希望

(五)责任心——教会学生以自律、自立 “五镜意识”

望远镜意识,着远于学生的发展,展望学生的未来,规划好学生的明天。放大镜意识,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变化。显微镜意识,认真观察、仔细工作,防范于未然。三棱镜意识,认真钻研、不断学习、精雕细刻、点点滴滴做好学生工作。

平面镜意识,客观公正、求真务实、面向全体。班主任工作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二)与“待转化”生的关系

注意工作中“五忌”:

1、忌居高临下,要亲之信之。

2、忌滥下定论,要不断鼓励。

3、忌动辄告状,要巧妙沟通。

4、忌恶意惩罚,要学会宽容。

5、忌孤立排斥,要回归集体。

(三)与家长的关系

(四)鼓励与批评的关系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曾国藩)

(五)趁热打铁与冷处理

(六)抓学习与参加学校其他活动的关系

(七)宽容与严格的关系

上一篇:乡镇党委庆祝党的生日七一讲话稿下一篇:中秋佳节的深情祝福语